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论农民工权利的法律保护
详细信息    本馆镜像全文|  推荐本文 |  |   获取CNKI官网全文
摘要
改革开放以来,大量的农村富余劳动力向城镇转移,逐渐形成了一个庞大的社会群体,即“农民工”。由于农民工身份地位的特殊性,使其在城市生活中经常受到歧视性待遇,农民工权利遭遇侵害的事件也时有发生,这样的状况违背了平等、公正的法律价值,也不利于我国构建和谐社会和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近年来,我国政府各部门对农民工问题给予了高度的重视,相继出台了一些保护农民工权利的政策法规,然而,根据对目前实际情况的考察,农民工权利遭遇侵害的状况仍然存在,农民工的权利并没有得到有效的保障。因此,农民工权利的法律保护值得我们作进一步的研究。
     本文除引言与结语之外,主要由三个部分构成。
     第一部分,阐述农民工权利法律保护的价值。笔者在分析已有相关文献的基础上,对“农民工”作如下定义:农民工是指在中国特定阶段存在的,具有农村户口,有少量的承包土地,但主要从事非农业生产,常年在城镇工作或就业的,以工资为主要收入来源的劳动者。农民工享有的权利是广泛而复杂的,从现状来看,农民工的迁徙自由权、政治权利、劳动权利、社会保障权、受教育权尤其重要。加强农民工权利的法律保护,其价值在于:有利于维护平等,实现社会正义;有利于化解矛盾,保障社会稳定;有利于促进经济发展;有利于推动民主化建设和法治化进程。
     第二部分,考察农民工权利法律保护的缺失。笔者认为,农民工权利法律保护的缺失主要表现在如下方面:迁徙自由权遭受限制,政治权利行使困难,劳动权利屡遭侵害,社会保障权保护缺失,受教育权缺乏保护。二元社会结构不合理、平等思想观念缺乏、法律保障供给不足、行政执法不力、工会维权组织缺位等是导致农民工权利法律保护缺失的重要原因。
     第三部分,提出加强农民工权利法律保护的建议。笔者认为,加强农民工权利的法律保护首先要确立平等保护与特殊保护相结合的原则。推进户籍制度改革是加强农民工权利法律保护的重要措施,修改现行《劳动法》中的不合理规定、完善社会保障立法与法律援助制度是健全农民工权利法律保护的重要内容。除此之外,还应加强行政执法力度,充分发挥工会的维权作用。
Since China introduced reform and opening policies, a large number of the surplus agricultural labor has started to flow from rural to urban areas, A large social group gradually coming into being ,they are migrant workers .because of the particular characteristics of migrant workers, they often received raw treatment in cities, infringement on them occurs from time to time ,This is not in accord with the legal value of equality and justice, and it is go against to building harmonious society and building a socialist country of law. In recent yeas ,Our government has a high regard to the migrant workers’problems ,some policies and laws have come out in succession,however, according to study the actual situation, the situation of Against the rights of migrant workers still exists, The rights of migrant workers did not receive effective protection. As a result, The legal protection of migrant workers’right deserve for further study.
     In addition to the introduction and conclusion of this article, it consists three parts.
     In the first part, The author represents the value of legal protection of the migrant workers’right. The author analyzed the existing literature, Then gave a definition to migrant workers: migrant workers exists in a specific phase in China, They have a rural household, They have a small number of contract land, But they are mainly engaged in non-agricultural production, They work all the year round in cities and towns, Wages as their main source of income . The rights of migrant workers is broad and complex, Judging from the current situation, Freedom of movement of migrant workers rights, political rights, labor rights, social security rights, right to education is particularly important. The value of strengthen the legal protection of migrant workers’right is: conducive to the maintenance of equality, the achievement of social justice, it will help resolve conflicts and promote social stability, conducive to economic development, conducive to promoting the building of democratization and the process of the rule of law.
     In the second part, It mainly makes an on the spot investigation on the defects of legal protection of migrant workers’right .The author thinks that the defects of legal protection of migrant workers’right are shown as follows: the right of freedom of remove is restricted, the political right is carried out difficultly, the right of working is invaded repeatedly, the right of social security is lacking, and the right to receive education is shortage. There are several reasons which result in the defects of legal protection of migrant workers’right, for example, it is not rationale of the structure of the duality social structure, It is lack of the equality notion, it is powerless of the legal protection and law enforcement, also the Union’s protection of the people’s right is absent.
     In the third part, It puts forward a proposal of strengthening the legal protection of migrant workers’right .The author thinks that it must establish the principle of combining the equal protection with the special protection in order to reinforce the legal protection of migrant workers’right. To impel the household registration system is the radical measure of strengthening the legal protection of migrant workers’right, and it is most important content to amend the unreasonable provision of the current labor law and try to make the social security and the system of the legal aid perfect and complete, Apart from this, Administrative law enforcement must be reinforced and the power of the Union must be made full use of.
引文
[1]许经勇,曾芬钰:《“农民工”:我国经济社会转型时期的一个特殊范畴》,载《学术研究》2004年第2期。
    [2]郑功成:《农民工的权益与社会保障》,载《中国党政干部论坛》2002年第8期。
    [3]刘应杰:《中国城乡关系与中国工人》,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0年版,第33页。
    [4]卢海元:《走进城市:农民工的社会保障》,经济管理出版社2004年版,第2页。
    
    [5]沈立人:《中国农民工》,民主与建设出版社2005年版,第57页。
    [6]毛玲:《我国农民工权益保护的法理探析》,湘潭大学2007年硕士学位论文。
    
    [7]曾样华:《论迁徙自由权》,载杨海坤主编《宪法基本权利新论》,北京大学出版社2004年版,第102页。
    [8]刘云升、任广浩:《农民权利及其法律保问题研究》,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4年版,第93-94页。
    [9] (瑞士)托马斯·弗莱纳:《人权是什么?》,谢鹏程译,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9年版,第139页。
    [10](瑞士)托马斯·弗莱纳:《人权是什么?》,谢鹏程译,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9年版,第168页。
    [11]洛克:《政府论》(下),叶启芳等译,商务印书馆1964年版,第6页。
    [12]卢梭:《社会契约论》,何兆武译,商务印书馆2003年版,第6页。
    [13]孟德斯鸠:《论法的精神》(上卷),商务印书馆1978年版,第41页。
    [14]皮埃尔·勒鲁:《论平等》,王允道译,商务印书馆2005年,第48页。
    [15]何华辉:《比较宪法学》,武汉大学出版社1998年版,第226页。
    [16]周叶中:《宪法学》,法律出版社1999年版,第155页。
    [17](英)威廉·葛德文:《政治正义论》第1卷,何慕李译,商务印书馆1980年版,第84-85页。
    [18] (美)约翰·罗尔斯:《正义论》,何怀宏等译,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88年版,第1页。
    [19] (美)约翰·罗尔斯:《正义论》,何怀宏等译,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88年版,第292页。
    [20]戴桂斌:《正义究竟是什么:公正、权利还是美德》,载《襄樊学院学报》2001年第5期。
    [21] (古希腊)亚里士多德:《政治学》,吴寿彭译,商务印书馆1965年版,第138页。
    [22] (英)戴维·沃克:《牛津法律大辞典》,北京社会与科技发展研究所组织翻译,光明日报出版社1988年版,第518页。
    [23]朱应平:《论弱势群体权利的宪法司法保护》,载《云南行政学院学报》2003年第3期。
    [24]阮煜琳:《《中国人类发展报告显示》:贫富差距逐渐拉大》,http://news.sohu.com/20051216/n241003972.shtml,访问日期:2009年3月5日。
    [25] (古希腊)亚里士多德:《政治学》,吴寿彭译,商务印书馆1997年版,第132页。
    
    [26]王金宝:《专家:农民工犯罪正处于高发期》,《东方早报》2008年7月16日。
    [27]陈金友、林怡:《福州市农民工犯罪社会原因探析》,载《中共福建省党委党校学报》2008年第1期。
    [28]曹运伟、刘义辉:《农民工犯罪现象及其遏制》,《湖南检查研究》2009年2月24日。
    
    [29]巫继学:《“农民工”在中国经济中的十大历史性贡献》,《光明观察周刊》2006年3月22日。
    [30]于滨:《民工粤经济起飞幕后功臣》,《文汇报》2003年1月28日。
    [31]代小琳:《“收容遣送办法”缘何废止》,http://news.sina.com.cn/c/2003-06-25/10291221390.shtml,访问日期:2009年1月2日。
    [32]王应武:《农民工无暂住证伤害致残赔少17万》,《福建之窗》2008年3月9日。
    [33]谢达梅:《浅谈通过立法促进农民工就业问题》,载《网络财富》2008年第5期。
    [34]单士兵:《“拖欠农民工问题基本解决”由谁说了算》,《中国经济时报》2005年10月25日。
    [35]朱国亮:《新华时评:农民工工资清欠力度不能减弱》, http://news.cctv.com/china/20090102/102796.shtml,访问日期:2009年1月6日。
    [36]车辉:《拖欠农民工资居劳动违法案件首位》,《工人日报》2009年3月19日。
    [37]黎光宇:《农民工权益法律保护问题探析》,载《行政论坛》2008年第1期。
    [38]蒋先福、彭中礼:《农民工权利危机的现状、成因及其对策——以珠三角地区为例》,载《贵州警官学院学报》2005年第4期。
    [39]蒋先福、彭中礼:《农民工权利危机的现状、成因及其对策——以珠三角地区为例》,载《贵州警官学院学报》2005年第4期。
    [40]中国农民工问题研究总报告起草组:《中国农民工问题研究总报告》,http://www.78798.com/html/021403/0703150331240.html,访问日期:2009年2月3日。
    [41]黎光宇:《我国农民工权益法律保护问题探讨》,载《行政论坛》,2008年第1期。
    [42]中国农民工问题研究总报告起草组:《中国农民工问题研究总报告》,http://www.78798.com/html/021403/0703150331240.html,访问日期:2009年2月3日。
    [43]徐京跃:《农民工面临问题仍十分突出》,《浙江日报》2006年3月30日。
    [44]敏言:《让更多农民工受到培训》,《吉林日报》2008年4月16日。
    
    [45]齐欣:《民工讨薪为何难获法律援助》,载《农技服务》2004年第10期。
    [46]李长健:《论农民权益的经济法保护》,载《中国法学》2005年第5期。
    [47]张燕、石毅:《民工维权成本调查报告出炉——讨薪成本三倍于收益》,《京华时报》2005年6月21日。
    [48]汪习根、辛坤:《论民工权益保障法律机制的构建—当代中国发展权面临的困境与出路之一》,载《中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4年第6期。
    [49] (美)博登海默:《法理学-法律哲学与法律方法》,邓正来译,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1999年版,第308页。
    [50] (美)博登海默:《法理学-法律哲学与法律方法》,邓正来译,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1999年版,第308-309页。
    [51]张恒山:《法理要论》,北京大学出版社2006年版,第288-290页。
    [52] (古希腊)亚里士多德:《尼各马可伦理学》,苗力田译,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0年版,第92,95-96页。
    [53]杨云善、时明德:《中国农民工问题分析》,中国经济出版社2005年版,第195页。
    [54]汪习根、辛坤:《论民工权益保障法律机制的构建—当代中国发展权面临的困境与出路之一》,载《中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4年第6期。
    [55]杨海坤:《和谐社会视角下弱势群体的宪法保护问题》,载《淮阴师范学院学报》2005年第4期。
    [56] (美)约翰·罗尔斯:《正义论》,何怀宏等译,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88年版,第302页。
    [57] (美)约翰·罗尔斯:《正义论》,何怀宏等译,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88年版,第7-8页。
    [58](美)罗纳德·德沃金:《认真对待权利》,信春鹰、吴玉章译,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1998年版,第299-300页。
    [59]汪习根、辛坤:《论民工权益保障法律机制的构建—当代中国发展权面临的困境与出路之一》,载《中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4年第6期。
    
    [60]林喆:《公民基本人权法律制度研究》,北京大学出版社2006年版,第513页。
    [61]黄伟:《深圳:集体欠薪案件十日内裁决,优先安排庭审》,《南方日报》2006年1月17日。
    [62]毛玲:《我国农民工权益保护的法理探析》,湘潭大学2007年硕士学位论文。
    [63]郑莹、院国强:《城市化进程中农民工权益的法律保护》,载《法治研究》2008年第4期。
    1、沈立人:《中国农民工》,民主与建设出版社2005年版。
    2、刘怀廉:《中国农民工问题》,人民出版社2005年版。
    3、李涛、李真:《农民工:流动在边缘》,当代中国出版社2006年版。
    4、莫洪宪、孙晋:《外来劳工(农民工)权益救济理论与实务》,武汉大学出版社2005年版。
    5、蒋月:《中国农民工劳动权利保护研究》,法律出版社2006年版。
    6、王晨光:《农村法制现状》,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6年版。
    7、齐延平:《社会弱势群体的权利保护》,山东人民出版社2006年版。
    8、苏力:《法治及其本土资源》,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1996年版。
    9、梁治平:《法辩》,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2002年版。
    10、张文显:《法理学》,高等教育出版社2003年版。
    11、俞荣根:《中国法律思想史》,法律出版社2000年版。
    12、严存生:《西方法律思想史》,法律出版社2004年版。
    13、戴剑波:《权利正义论》,法律出版社2007年版。
    14、王兴运:《弱势群体保护法论纲》,中国检察出版社2006年版。
    15、何华辉:《比较宪法学》,武汉大学出版社1998年版。
    16、周叶中:《宪法学》,法律出版社1999年版。
    17、林喆:《公民基本人权法律制度研究》,北京大学出版社,2006年版。
    18、张恒山:《法理要论》(第二版),北京大学出版社2006年版。
    19、杨云善、时明德:《中国农民工问题分析》,中国经济出版社2005年版。
    20、周路:《当代实证犯罪学新编》,人民法学出版社2004年5月版。
    1、(英)洛克:《政府论》(下),叶启芳等译,商务印书馆1964年版。
    2、(法)卢梭:《社会契约论》,何兆武译,商务印书馆2003年版。
    3、(法)孟德斯鸠:《论法的精神》(上卷),商务印书馆1978年版。
    4、(法)皮埃尔·勒鲁:《论平等》,王允道译,商务印书馆2005年版。
    5、(美)博登海默:《法理学-法律哲学与法律方法》,邓正来译,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1999年版。
    6、(美)约翰·罗尔斯:《正义论》,何怀宏等译,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88年版。
    7、(古希腊)亚里士多德:《尼各马可伦理学》,苗力田译,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0年版。
    8、(美)罗纳德·德沃金:《认真对待权利》,信春鹰、吴玉章译,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1998年版。
    9、(英)威廉·葛德文:《政治正义论》第1卷,何慕李译,商务印书馆1980年版。
    1、许经勇,曾芬钰:《“农民工”我国经济社会转型时期的一个特殊范畴》,学术研究2004年第2期。
    2、郑功成:《农民工的权益与社会保障》,《中国党政干部论坛》2002第8期。
    3、李长健:《论农民权益的经济法保护》,《中国法学》2005第5期。
    4、汪习根、辛坤:《论民工权益保障法律机制的构建——当代中国发展权面临的困境与出路之一》,《中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4第6期。
    5、杨建生:《将迁徙自由重新写入宪法的思考》,《行政与法》2004年第6期。
    6、毛玲:《我国农民工权益保护的法理探析》,湘潭大学2007年硕士学位论文。
    7、郑莹、院国强:《城市化进程中农民工权益的法律保护》,《法治研究》2008年第4期。
    8、杨海坤:《和谐社会视角下弱势群体的宪法保护问题》,《淮阴师范学院学报》2005年第4期。
    9、黎光宇:《我国农民工权益法律保护问题探讨》,《行政论坛》2008第1期。
    10、李长健:《论农民权益的经济法保护》,《中国法学》2005第5期。
    11、朱应平:《论弱势群体权利的宪法司法保护》,《云南行政学院学报》2003年第3期。
    12、刘翠霄:《进城务工人员的社会保障问题》,《法学研究》2005年第2期。

© 2004-2018 中国地质图书馆版权所有 京ICP备05064691号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17129号

地址:北京市海淀区学院路29号 邮编:100083

电话:办公室:(+86 10)66554848;文献借阅、咨询服务、科技查新:665547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