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浅析少数民族语言文字权法律保护
详细信息    本馆镜像全文|  推荐本文 |  |   获取CNKI官网全文
摘要
语言是人类思维活动的重要载体,是人类表达思想、进行社会交流、传承历史文化的重要工具。语言作为识别民族种类的一个重要标志,保存和传播着民族的历史和文化,增强民族的凝聚力,使维护民族秩序的共同价值准则为民族全体成员皆知并遵守。我国有五十五个少数民族,除回族、满族已全部转用汉语外,其他五十三个民族都有自己的语言,有些民族内部不同支系还使用着不同的语言,全国55个少数民族,共使用72种语言。这些语言又分属于5个不同的语系,可归纳为三种不同的语言文字类型,是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宝贵资源。其中,蒙古语、维吾尔语、藏语、苗语、彝语等跨境民族语言几乎都是同语系同语种同一语言而隶属于不同国家的同源异流的产物,这些语言文字的使用和发展,对于边疆民族地区的稳定和建设,对于发展边境贸易具有极其特殊的意义和价值。
     我国政府历来重视少数民族语言文字权保护,《宪法》、《民族区域自治法》、自治法规基本形成了我国少数民族语言文字权的法律保护体系。建国以来,我国少数民族语言文字保护工作取得了显著成果,为世界所瞩目。但是,现有法律法规是从国家民族语言文字政策和民族语言文字规划的角度,为保障少数民族使用和发展本民族语言文字的权利所做的规定,而完整意义的少数民族语言文字权还没有被纳入法律的调整范围。虽然,少数民族语言文字使用和发展权在《宪法》、《民族区域自治法》中得到肯定,但有关少数民族语言文字权的专门立法尚未出台,导致民族语言文字权范围过于狭窄,内容笼统、模糊。现有规范原则性强,缺乏可操作性,权利保护力度远远不够。市场经济体制下,少数民族传统文化受到了前所未有的冲击,城市化的进程加剧了语言消失现象的速度和广度。目前,我国约有20种少数民族语言处于濒危状态。这种多数量、高速度的语言消失不仅是我国传统文化的损失,也是人类文化遗产的重大损失。
     挽救濒危少数民族语言文字,当务之急是完善我国现有法律保护体系。本文以分析我国少数民族语言文字使用发展情况,少数民族语言文字特点及特有价值为切入点,评析我国少数民族语言文字法律保护体系的优缺点,及由法律保护不足导致的少数民族语言文字濒危等问题,进而在继承我国民族语言文字工作己取得成就及借鉴国外民族语言文字政策及语言文字权保护先进经验的基础上,提出在立法、行政、司法层面完善我国少数民族语言文字权法律保护体系的粗浅建议。
Language is an important carrier of the activities of human mind ,is an important tool of expression and social communication. Language is the logo of national category,language can enhance national cohesion. There are 55 Minorities in China, and 53 Minorities have there own language , the total number is 72. they can be divided into five different types. Mongolian, Uighur, Tibetan and Miao, Yi language is very important to Border trade and the development and stability of border areas.The Constitution, The Law on Regional National Autonomy,
     China government has always attached the importance of minority language rights, The legal protection system of China includ Constitution, Law on Regional National Autonomy and laws of regulations.The protection of Minority language and writing is significantly.But, The protection of Minority language and writing is not specific. Under the market economic system, about 20 kinds minority languages is endanger.
     To save the endangered languages of the minority nationalities, it is imperative to improve our existing system of legal protection. In this paper, analysis the use of minority language and the characteristics of minority languages and writting ,the special values of minority languages and writting,.And analysis China's legal protection system of minority languages,and the resulting lack of legal protection of endangered languages and so on.Base on the succession of language policy of our national and the advanced experience of foreign language policy. To improve the legal protection system of Minority language rights by Legislative, executive and judicial.
引文
[1]周庆生.国外语言政策语言规划进程.北京:语文出版社.2001
    [2]周勇.少数人权利的法理.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2
    [3]戴小明等.民族法制问题探索.北京:民族出版社.2002
    [4]周庆生,王杰,苏金智.语言与法律研究的新视野.北京:法律出版社.2003
    [5]吴宗金.中国民族区域自治法学(第二版).北京:法律出版社.2004
    [6]陈云生著.宪法人类学.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5
    [7]刘连泰.《国际人权宪章》与我国宪法的比较研究.北京:法律出版社.1997
    [8]吴仕民.新时期民族区域自治制度与法制建设.北京:民族出版社.2006
    [9]吴宗金.张晓辉.中国民族法学(第二版).北京:法律出版社.2004
    [10]马戎.民族社会学.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5
    [11]宋才发,王红曼.中国民族法学体系通论.北京:法律出版社.2004
    [12]周伟.宪法基本权利一原理.规范.应用.北京:法律出版社.2006
    [13]刘连泰.《国际人权宪章》与我国宪法的比较研究.北京:法律出版社.2006
    [14]舍那木吉拉.中国民族语文工作的创举.沈阳:辽宁民族出版社.2000
    [15]张文山.自治权理论与自治条例研究.北京:中央民族大学出版社.2005
    [16]吴宗金.中国民族法学.北京:法律出版社.1997年
    [17]方慧等.云南少数民族传统文化的法律保护.北京:民族出版社.2002
    [18]彭文钊,赵亮.语言文化学.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06
    [19]陶玉霞.中华人民共和国常用法律大全.北京:法律出版社.2008
    [20]何俊芳.语言人类学教程.北京:中央民族大学出版社.2005
    [21]腾星,王军.20世纪中国少数民族与教育.北京:民族出版社.2002
    [1]范俊军.少数民族语言危机与语言人权问题.贵州民族研究,2006.2
    [2]乌兰那日苏.我国少数民族语言文字法律保护现状及立法探讨.理论研究,2007.3
    [3]温开照.对少数民族文化保护与发展的思考.广东省社会主义学院学报,2007.3
    [4]施文志.也谈民族语言保护问题.今日民族,2007.4
    [5]楼晓悦.浅谈中国少数民族语言与文化及其传承.西北第二民族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6.3
    [6]吴钦敏.理性看待我国少数民族文化的兴衰、发展和保护.贵州民族研究,2006.03
    [7]杨健吾.中国政府的民族语文政策与中国少数民族人权保护.毕节学院学,2006.1
    [8]窦梅.论少数民族当事人使用本民族语言进行诉讼之权利的司法保障.中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6.1
    [9]戴红亮.我国少数民族语言文字法制化的进程和特点.语言与翻译,2006.1
    [10]于晓琪.试论对民族自治地方公民的特殊法律保护.青海社会科学,2005.6
    [11]李锦芳.论中国少数民族拥有使用和发展自己的语言文字的权力.广西民族研究,2005.2
    [12]苏金智.语言权保护在中国.人权,2003.4
    [13]高崇慧.少数民族语言文字的法律保护.云南民族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2.5
    [14]白云鹏.楚雄民族文化资源的抢救、保护问题刍议.创造,2001.7
    [15]陈云生.中国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对少数民族人权的保护.政治与法律,1999.1
    [16]关凯.现代化与少数民族的文化变迁.中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2.11
    [17]李锦芳.论中国少数民族拥有使用和发展自己的语言文字的权利.广西民族研究,2005.2
    [18]施文志.也谈民族语言保护问题.调查.探讨,2006.2
    [19]普忠良.从全球的濒危语言现象看我国民族语言文化生态的保护和利用.贵州民族研究,2001.4
    [20]孙宏开.少数民族语言规划的新情况和新问题.语言文字应用,2005.2
    [21]魏丹.语言文字立法过程中提出的一些问题及其思考.语文研究,2003.1
    [22]范生妓.论民族地区城市化进程中的民族传统文化保护.贵州社会科学,2005.4
    [23]于晓琪.试论对民族自治地方公民的特殊法律保护.青海社会科学,2005.6
    [24]谢远义.切实把语言文字工作纳入法制轨道.语言与翻译,2003.3
    [25]朱玉福.民族自治地方对制定民族区域自治法实施细则的要求探讨.大连民族学院学报,2005.6
    [26]李锦芳.中国濒危语言研究及保护策略.中央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5.5
    [27]徐世漩.语言濒危原因探析.民族研究,2002.4
    [28]张爱宁.少数者权利的国际保护.外交学院学报,2004.3
    [29]李志杰.文字多样性与少数民族语言文字保护.满族研究,2007.1
    [30]覃国生.拯救濒危语言,保护人类文明.广西右江民族师专学报,2006.8
    [31]唐海琴.论扶持人口较少民族发展中的语言保护工作.广西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6.12
    [32]耿孝玉.关于目前少数民族语言的应用研究问题.西南民族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89.1
    [33]高鉴国.加拿大多元文化政策评析.世界民族,1999.4
    [34]顾建亚.法律位阶划分标准探新.浙江大学学报,2006.2
    [35]刘汝山,刘金侠.澳大利亚语言政策与语言规划研究.中国海洋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3.6
    [36]韩家炳.加拿大民族文化政策的演变与多元文化主义的缘起.淮北煤炭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6.12
    [37]牛道生,陈尚真.从“白澳政策”到多元文化教育.湛江师范学院学报,2003.10
    [38]杨晓畅.浅论个体语言权及其立法保护.学术交流,2005.10
    [39]李晶.西方多元文化政策评析.马克思主义与现实,2006.6
    [40]阿思根.西方族性与多元文化主义原理初探.内蒙古民族大学学报,2005 4
    [1]《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
    [2]《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族区域自治法》
    [3]《扶持人口较少民族发展规划(2005-2010年)》
    [4]《中国空白语言调查研究》
    [5]《中国濒危语言个案对比研究》
    [6]《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法草案》
    [7]《关于制定我国文化立法十年规划(2004-2013年)的建议》
    [8]《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法》
    [9]《延边朝鲜族自治州朝鲜语文字工作条例》
    [10]《延边朝鲜族自治州朝鲜语言文字工作条例实施细则》
    [11]《全州农村朝鲜语言文字使用情况调查报告》
    [12]《延边朝鲜族自治州人民政府关于学习和使用朝鲜语文的奖惩实施办法》

© 2004-2018 中国地质图书馆版权所有 京ICP备05064691号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17129号

地址:北京市海淀区学院路29号 邮编:100083

电话:办公室:(+86 10)66554848;文献借阅、咨询服务、科技查新:665547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