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马克思恩格斯社会管理思想及其当代价值
详细信息    本馆镜像全文|  推荐本文 |  |   获取CNKI官网全文
摘要
社会管理是人类必不可少的一项社会活动。马克思恩格斯视野中的“社会管理”是以国家、市民社会和人民为管理主体,在遵循人民主权、社会公仆、议行合一、廉价政府等原则的基础上,通过社会政策的制定、社会管理的监督、利益关系的协调、公共服务的提供,来满足人民的教育、劳动就业、社会保障等方面的需要,从而维护社会的公平正义,实现社会的自我管理和人的自由全面发展。他们的社会管理思想是关于无产阶级和广大人民自觉维护社会主义、共产主义社会有机体良性运行的方法和规律的科学。研究马克思恩格斯社会管理思想及其当代价值,旨在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社会管理体系提供学理支撑和实践参考。
     本论文共分五个部分。第一章绪论,阐述了本论文的选题背景与研究意义,界定了核心概念,综述了近年来国内外学者、专家关于马克思恩格斯社会管理思想的相关研究,论述了本论文的主要研究内容与方法。第二章探析了马克思恩格斯社会管理思想形成的历史条件与理论来源。第三章总结归纳出马克思恩格斯社会管理思想的主要内容,包括社会管理的主体论、客体论、目的论、原则论和方法论。第四章分析了马克思恩格斯社会管理思想的基本特征,包括实践性、科学性、人本性和批判性。第五章挖掘了马克思恩格斯社会管理思想的当代价值,包括促进当代中国社会公平正义的实现、推动当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社会管理体系的形成和指引当代中国实现人的自由而全面发展等重大的现实价值。
     研究马克思恩格斯社会管理思想及其当代价值,有利于我们用马克思恩格斯思想中更直接的部分来明确当代中国社会管理的方向,并且从其思想中抽象概括出新的方法用以指导实践。
Social management is an essential social activity of human beings."Social management thought" in Marx and Engels'perspective considers country, society and people as its principal part. It is based on the principles such as people's democratic rights, social servants, the combination of legislative and executive powers, and low-cost government, etc. It tries to meet the needs of the people on education, employment, social security and other aspects through social policy making, social management supervision, coordination of interests and supply of public services, so as to maintain social fairness and justice, and achieve the self-management of society and the comprehensive development of human beings. Their idea of social management is a science about the methods and rules that the proletariat and the masses of people use to safeguard the socialism and communist social organism. The research on social management thought of Marx and Engels and its contemporary value is aimed at providing theoretical support and practical references for the social management system with Chinese characteristics.
     The paper is divided into five parts. The first chapter describes the background and significance of the study, and defines the core concept. It summarizes the related study of domestic and foreign scholars and experts on social management, and it also states the main content and research methods of this paper. The second chapter explores the historical conditions and theoretical sources of the formation of Marx and Engels'thought. The third chapter summarizes the main content of social management ideas of Marx and Engels, including the subjectivity thought, the object thought, the teleology, principle thought and methodology. The fourth chapter analyzes the basic characteristics of social management thought of Marx and Engels, including practicality, science, humanism and criticalness. The fifth chapter elaborates the contemporary value of the social management ideas of Marx and Engels, which encourage the achievement of fairness and justice of contemporary Chinese society, promote the formation of contemporary social management system with Chinese characteristics and guide contemporary Chinese people to achieve comprehensive development.
     It's beneficial for us to study the social management thought and its contemporary value. We can make use of a more direct part of Marx and Engels'thought to explicit the direction of social management of contemporary China, and summarize some new methods from their thought in an abstract way to guide practice.
引文
① 柳霞.以善治筑和谐.光明日报.2012-09-04.
    ① 夏征农.辞海(第6版·缩印本).上海:上海辞书出版社(第1版),2010:1648.
    ① 汪大海.社会管理.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3:3.
    ① 张康之.公共管理学.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2010:260.
    ② M·马尔科夫.社会管理学.俞仲文译.上海:同济大学出版社,1988:4.
    ③ B·P·阿法纳西耶夫.社会管理中的人.贾洋林译.北京:知识出版社,1983:58.
    ④ 奥马罗夫.社会管理——某些理论与实践问题.浙江:浙江人民出版社.1987:27.
    ⑤ 郑杭生等.中国大百科全书(社会学卷).北京:中国大百科出版社.1991:301.
    ⑥ 夏征农.辞海.上海:上海辞书出版社(第1版).2010:1649.
    ⑦ 李军鹏.政府社会管理的国际经验研究.中国行政管理.2004,(12).
    ① 李学举.加强社会建设和管理促进社会和谐与发展.求足.2005,(7).
    ② 何增科.社会管理与社会体制.北京:中国社会出版社.2008:4.
    ③ 向春玲.论多种社会主体在社会管理创新中的作用.中共中央党校学报,2011.(10):89.
    ① 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2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239.
    ① 袭剑飞.马克思恩格斯的社会管理思想及其现实意义.江西社会科学.2008.(1).
    ② 马徒.马克思恩格斯的共产主义社会管理思想.广西大学学报(哲社版).1997,(1).
    ③ 苗贵山.马克思恩格斯的政府社会管理思想研究.理论与改革.2007,(2).
    ④ 李邦铭.曾长秋.论马克思思格斯社会管理思想.求实.2012.(1).
    ⑤ 施美萍.马克思恩格斯“社会管理”思想的科学意蕴.中共福建省委党校学报.2011,(7):40.
    ① 陈忠禹.马克思主义人民自治思想及其当代价值.西南交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4):106.
    ② 高健,秦龙.马克思《法兰西内战》中的人民管理思想及具当代价值.中共福建省委党校学报.2013.(5):11.
    ① 《马克思主义经济学说史》编写组.马克思主义经济学说史.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2:20-21.
    ① 王筱.卢梭:从社会契约到人民主权.重庆科技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3,(4):8-9.
    ① 范时杰.康德社会契约思想的政治哲学径路.北京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6):25.
    ② [德]黑格尔.法哲学原理.范扬等译.北京:商务印书馆,1995:255.
    ③ [德]黑格尔.法哲学原理.范扬等译.北京:商务印书馆,1995:253.
    ④ [德]黑格尔.法哲学原理.范扬等译.北京:商务印书馆.1995:285.
    ① 席克正.从威廉·配第到大卫·李嘉图的古典学派财政学说.财经研究.1986,(9).
    ② 席克正.从威廉·配第到大卫·李嘉图的古典学派财政学说.财经研究.1986,(9).
    ③ [英]威廉·配第.政洽算术.北京:商务印书馆,1978:72.
    ④ [英]威廉·配第.赋税论.北京:商务印书馆,1978:65.
    ① [英]亚当·斯密.国民财富的性质和原因的研究.北京:商务印书馆,1974:303.
    ② 席克正.从威廉·配第到大卫·李嘉图的古典学派财政管理思想.财政研究.1986(9):36-41.
    ① [法]圣西门选集(第1卷).北京:商务印书馆.1979:70-71.
    ② [法]圣西门选集(第1卷).北京:商务印书馆.1979:242.
    ① [法]圣西门选集(第1卷).北京:商务印书馆.1979:10
    ② [法]圣西门选集(第1卷).北京:商务印书馆,1979:19.
    ① [法]圣西门选集(第1卷).北京:商务印书馆.1979:23.
    ② [法]圣西门选集(第1卷).北京:商务印书馆.1979:9.
    ① [法]傅立叶选集(第1卷).北京:商务印书馆.1979:65.
    ② [法]傅立叶选集(第2卷).北京:商务印书馆.1981:174.
    ① 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4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444.
    ① [英]欧文选集(第2卷).北京:商务印书馆,1981:32.
    ② [英]欧文选集(第2卷).北京:商务印书馆.1981:34.
    ③ [英]欧文选集(第2卷).北京:商务印书馆.1981:153.
    ④ [英]欧文选集(第2卷).北京:商务印书馆.1981:131.
    ① 林坚.论国家学的基本问题及学科体系[J].探索与争鸣,2010(6)
    ② 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4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170.
    ③ 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3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523.
    ④ 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2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510.
    ① 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3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57.
    ② 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4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253.
    ③ 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4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174
    ④ 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3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227.
    ① 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1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130-131.
    ② 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1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130.
    ③ 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1卷).北京:人民出版社,995:131.
    ④ 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4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196.
    ① 高健,秦龙.马克思《法兰西内战》中的人民管理思想及其当代价值.中共福建省委党校学报.2013,(5):11.
    ② 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3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97.
    ③ 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3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107.
    ④ 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3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55.
    ① 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3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62.
    ② 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3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62.
    ③ 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3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103.
    ① 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1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79.
    ② 高健.秦龙.论马克思教育需要的满足及其当代价值.湖北社会科学.2014.(3):12-13.
    ③ 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5卷).北京:人民出版社,2009:453.
    ④ 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1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294.
    ⑤ 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5卷).北京:人民出版社,2009:322.
    ① 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21卷).北京:人民出版社,2003:270.
    ② 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21卷).北京:人民出版社,2003:270.
    ③ 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1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294.
    ④ 马克思思格斯选集(第1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240.
    ⑤ 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1卷).北京:人民出版社,2009:425.
    ⑥ 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5卷).北京:人民出版社,2009:460.
    ① 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1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290.
    ② 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21卷).北京:人民出版社,2003:271.
    ③ 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3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673.
    ④ 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3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318.
    ① 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3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673.
    ② 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2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212.
    ③ 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21卷).北京:人民出版社,2003:271.
    ① 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1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330.
    ② 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8卷).北京:人民出版社,2009:67.
    ③ 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20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71:318.
    ④ 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3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758.
    ① 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3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754
    ② 马克思恩格斯文集集(第8卷).北京:人民出版社,2009:174.
    ① 马克思恩格斯文集集(第8卷).北京:人民出版社,2009:174.
    ② 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21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65:253.
    ③ 马克思恩格斯文集集(第6卷).北京:人民出版社,2009:198.
    ④ 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3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302-303.
    ① 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3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306.
    ② 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3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304-305.
    ① 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1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293-294
    ② 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3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305.
    ③ 高健,秦龙.马克思《法兰西内战》中的人民管理思想及其当代价值.中共福建省委党校学报.2013,(5):15.
    ④ 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3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56.
    ⑤ 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3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56.
    ① 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3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96.
    ② 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3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121.
    ③ 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3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100.
    ④ 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3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56.
    ⑤ 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3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121.
    ① 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3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55.
    ② 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3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96.
    ③ 高健,秦龙.马克思《法兰西内战》中的人民管理思想及其当代价值.中共福建省委党校学报.2013(5):15.
    ④ 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2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239.
    ① 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3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644.
    ② 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1卷).北京:人民出版社,2009:189.
    ③ 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1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85.
    ④ 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3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60:286.
    ① 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3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305.
    ② 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1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243.
    ③ 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8卷).北京:人民出版社,2009:172.
    ① 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42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79:123.
    ② 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8卷).北京:人民出版社,2009:52.
    ③ 高健,秦龙.马克思《法兰西内战》中的人民竹理思想及其当代价值.中共福建省委党校学报.2013,(5):13.
    ① 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3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97.
    ② 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3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64.
    ③ 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3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56.
    ① 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3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90.
    ② 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3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55.
    ③ 张爱军,孙贵勇.重新审视巴黎公社的民主原则.马克思主义研究.2006(3).
    http://baike.baidu.com/view/444184.htm.
    ① 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3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121.
    ② 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1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449.
    ③ 罗新璋编译.巴黎公社公告集.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1978:193.
    ① 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3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96.
    ② 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3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55.
    ① 马克思.关于巴黎公社报刊消息摘录.吴惕安等译.北京:人民出版社.1975:433-436.
    ② 郑杭生等.中国大百科全书(社会学卷).北京:中国大百科出版社.1991:351.
    ③ 海澜.马克思社会建设思想研究.大连理工大学硕士论文.2010:39.
    ① 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1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285.
    ② 马克思思格斯选集(第1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283.
    ③ 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2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609.
    ① 傅如良.公仆的嬗变.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12:44.
    ② 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3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121.
    ③ 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3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96.
    ④ 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6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61:275.
    ① 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3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65.
    ② 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3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121.
    ① 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1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187.
    ② 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1卷).北京:人民出版社,2009:185.
    ① 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1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294.
    ② 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3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55.
    ① 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3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303.
    ② 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1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762.
    ① 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3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303
    ① 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3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303.
    ① 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3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56.
    ② 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1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294.
    ③ 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3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306.
    ① 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3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757.
    ② 白琳.马克思恩格斯的社会管理思想及其现实意义.社会主文研究,2009,(1):4.
    ① 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1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277.
    ① 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1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762.
    ① 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1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9.
    ① 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2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239.
    ② 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3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644.
    ① 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3卷).北京:人民出版社,2002:10.
    ① 林坚.论国家学的基本问题及学科体系[J].探索与争鸣,2010(6)
    ② 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3卷).北京:人民出版社,2002:386.
    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5卷).北京:人民出版社,2009:453.
    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1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248.
    ① 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3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306.
    ② 胡锦涛.坚定小移沿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前进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而奋斗.人民日报.2012-11-09.
    ③ 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人民日报.2013-11-16.
    ① 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1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243.
    ① 胡锦涛.坚定不移沿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前进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而奋斗.人民日报.2012-11-09.
    ②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北京:人民出版社,2011:88-89.
    ③ 何增科.中国社会管理体制改革路线图.北京:国家行政学院出版社,2009:280.
    ① 高健,秦龙.社会公平:中国特色社会治理的核心诉求.理论与改革.2014,(1):71.
    ② 国家统计局首度公布10年来基尼系数[N].新华每日电讯.2013-01-19.
    ③ 陆学艺、李培林、陈光金.2013年中国社会形势分析与预测[M].北京:社会利学文献出版社.2012:57.
    ① 胡锦涛.坚定不移沿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前进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而奋斗.人民日报.2012-11-09.
    ② 刘湘顺.马克思利益关系理论在当代中国的发展.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11:291-292.
    ③ 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1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187.
    ① 胡锦涛.坚定不移沿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前进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而奋斗.人民日报.2012-11-09.
    ② 胡锦涛.坚定不移沿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前进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而奋斗.人民日报.2012-11-09.
    ① 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3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679.
    ② 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4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656.
    ③ 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1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285.
    ① 仲兵,刘爱莲,刘心一.马克思主义的社会管理思想及其现实价值.学术论坛.2013,(11).
    ② 十七大以来重要文献选编(上).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2009:717.
    ③ 胡锦涛.坚定不移沿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前进 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而奋斗.人民日报,2012-11-09.
    ④ 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人民日报.2013-11-16.
    ① 连玉明.中国社会管理创新报告.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13:10.
    ② 舒天戈.建设幸福中国:在改善民生和创新管理中加强社会管理.北京:红旗出版社.2013:119.
    ① 龚维斌.中国社会体制改革报告.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13:34.
    ② 胡锦涛.坚定不移沿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前进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而奋斗.人民日报.2012-11-09.
    ③ 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2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32.
    ④ 李文艳.马克思的市民社会理论对当前社会管理的启示.生产力研究.2012(4).
    ① 胡锦涛.坚定不移沿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前进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而奋斗.人民日报.2012-11-09.
    ② 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人民日报,2013-11-16.
    ③ 连玉明.中国社会管理创新报告.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13:11-12.
    ④ 卢汉龙.新中国社会管理体制研究.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09:252.
    ① 卢汉龙.新中国社会管理体制研究.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09:301.
    ② 龚维斌.中国社会体制改革报告.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13:35.
    ① 连玉明.中国社会管理创新报告.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13:12.
    ② 李文艳.马克思的市民社会理论对当前社会管理的启示.生产力研究.2012(4).
    ③ 龚维斌.中国社会体制改革报告.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13:36.
    ④ 卢汉龙.新中国社会管理体制研究.上海:海人民出版社.2009:258.
    ① 龚维斌.中国社会体制改革报告.北京:社会利学文献出版社.2013:265.
    ① 龚维斌.中国社会体制改革报告.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13:39.
    ② 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2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143.
    ③ 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6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61:292.
    ④ 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6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61:292.
    ① 龚维斌.中国社会体制改革报告.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13:120.
    ① 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人民日报.2013 11-16.
    ② 秦龙,高健.群众路线:中国特色社会治理的有效路径.光明报.2014-5-22.
    [1]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1-4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
    [2]马克思恩格斯文集(1-10卷).北京:人民出版社,2009.
    [3]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1、30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
    [4]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3卷).北京:人民出版社,2002.
    [5]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31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98.
    [6]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44卷).北京:人民出版社,2001.
    [7]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45、46卷).北京:人民出版社,2003.
    [8]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2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57.
    [9]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6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61.
    [10]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16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64.
    [11]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21卷).北京:人民出版社,2003.
    [12]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42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79.
    [13]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48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72.
    [14]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49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82.
    [15]列宁选集(第1-4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
    [16]列宁.论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北京:人民出版社,2009:299.
    [17]毛泽东选集(第4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91.
    [18]邓小平文选(第2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94.
    [19]邓小平文选(第3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93.
    [20]江泽民文选(第2-3卷).北京:人民出版社,2006.
    [21]十六大以来重要文献选编(中).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2006.
    [22]十六大以来重要文献选编(下).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2008.
    [23]中国共产党第十七次全国代表大会文件汇编.北京:人民出版社,2007.
    [24]胡锦涛.坚定不移沿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前进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而奋斗——在中 国共产党第十八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报告.北京:人民出版社,2012.
    [25]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北京:人民出版社,2011.
    [26]庄福龄.简明马克思主义史(第3版).北京:人民出版社,2004.
    [27]顾海良.马克思主义发展史(第1版).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9.
    [28]唐铁汉.中国公共管理的重大理论与实践创新.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7.
    [29]郑杭生.中国社会发展研究报告2011——走向民生为重的社会:现阶段社会建设面临的挑战及其应对.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1.
    [30]郑杭生.中国社会发展研究报告2006——走向更讲治理的社会:社会建设与社会管理.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6.
    [31]何增科.中国社会管理体制改革路线图.北京:国家行政学院出版社,2009.
    [32]汪大海.社会管理.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3.
    [33]李培林,陈光金,张翼.2014年中国社会形势分析与预测.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13.
    [34]连玉明.中国社会管理创新报告.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13.
    [35]龚维斌.中国社会体制改革报告.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13.
    [36]陆学艺.当代中国社会建设.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13.
    [37]许海清.国家治理体系和社会治理能力现代化.北京:中共中央党校出版社,2013.
    [38]陈振明.政府改革与治理.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3.
    [39]郑杭生,胡宝荣.包容共存—社会管理的精神内核.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4.
    [40]李培林.当代中国民生.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13.
    [41]苑芳江.中国共产党社会建设理论与实践.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13.
    [42]詹真荣,熊乐兰.马克思主义社会建设理论与实践,云南:云南教育出版社,2011.
    [43]张勤.中国公民社会组织发展研究.北京:人民出版社.2008.
    [44]于竹元.中国社会体制改革战略与对策.北京:国家行政学院出版社.2013.
    [45]徐顽强.社会管理创新——理论与实践.北京:科学出版社,2012.
    [46]陈振明.社会管理—理论、实践与案例.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2.
    [47]魏礼群.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讲座.北京:学习出版社,2011.
    [48]彭国甫.毛泽东邓小平行政管理思想研究.北京:人民出版社,2008.
    [49]苗贵山.马克思恩格斯人权理论及其当代价值.北京:人民出版社,2007.
    [50]陆学艺,李培林,陈光金.2013年中国社会形势分析与预测.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12.
    [51]石英,尹小俊.多元科学视角下的社会管理读本.陕西:三泰出版社,2013.
    [52]秦龙.马克思“共同体”思想研究.辽宁:辽海出版社,2007.
    [53]周谨平.机会平等与分配正义.北京:人民出版社,2009.
    [54]杨善华,谢立中.西方社会学理论(上、下卷).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5.
    [55]汪大海.西方公共管理名著导读.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1.
    [56]马斌.社会保障理论与实践.北京:中国劳动社会保障出版社,2006.
    [57]傅如良.公仆的嬗变.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12.
    [58]舒天戈.建设幸福中国:在改善民生和创新管理中加强社会管理.北京:红旗出版社.2013.
    [59]张俊伟.极简管理:中国式管理操作系统.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13.
    [60]任映红,戴海东.中国共产党的社会公正观研究.北京:人民出版社,2009.
    [61]《马克思主义经济学说史》编写组.马克思主义经济学说史.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2.
    [62][德]哈贝马斯.公共领域的结构转型.曹卫东译.上海:学林出版社,1990.
    [63][德]哈贝马斯.交往行动理论(第2卷).洪佩郁,蔺青译.重庆:重庆出版社,1994.
    [64][英]T·H.马歇尔、安东尼·吉登斯.公民身份与社会阶级.郭忠华、刘训练译.江苏:江苏人民出版社,2008.
    [65][美]约翰·罗尔斯.作为公平的正义.姚大志译.上海:上海三联书店,2011.
    [66][法]卢梭.社会契约论.何兆武译.北京:商务印书馆,2003.
    [67][德]黑格尔.法哲学原理.范扬等译.北京:商务印书馆,1995.
    [68][英]威廉·配第.政治算术.北京:商务印书馆,1978.
    [69][英]威廉·配第.赋税论.北京:商务印书馆,1978.
    [70][英]亚当·斯密.国民财富的性质和原因的研究.北京:商务印书馆,1974.
    [71][英]大卫·李嘉图.政治经济学及赋税原理.北京:商务印书馆,1976.
    [72][法]圣西门选集(第1、2卷).北京:商务印书馆,1979.
    [73][法]傅立叶选集(第1卷).北京:商务印书馆,1979.
    [74][法]傅立叶选集(第2卷).北京:商务印书馆,1981.
    [75][英]欧文选集(第2卷).北京:商务印书馆,1981.
    [76][美]赫伯特.西蒙.管理行为.詹正茂译.北京:社机械工业出版社,2013.
    [77][美]彼得.德鲁克.管理:任务、责任和实践.张正平等译.北京:华夏出版社,2012.
    [78][法]亨利·法约尔.工业管理与一般管理.迟力耕等译.机械工业出版社,2013.
    [79][英]威廉.配第.赋税论.邱霞译.华夏出版社,2006.
    [80][英]亚当.斯密.国富论.唐日松译.北京:华夏出版社,2005.
    [81][英]大卫.李嘉图.政治经济学及赋税原理.周洁译.北京:华夏出版社,2005.
    [82][美]罗伯特.登哈特.第三条路——社会民主主义的复兴.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0.
    [83][德]马克斯.韦伯.社会和经济组织理论.伦敦:牛津大学出版社,1947.
    [84][美]盖伊.彼得斯.政府未来的治理模式.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1.
    [85][美]罗伯特.登哈特.公共组织理论.第3版.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3.
    [86][意]葛兰西.狱中札记.北京:人民出版社,1983.
    [87][美]罗尔斯.正义论.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8.
    [88][英]安东尼.吉登斯.社会学方法的新规则:一种对解释社会学的建设性批判.田佑中,刘江涛译.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3.
    [89][英]约翰.基恩.民主与市民社会.马音泽.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1999.
    [90][美]弗雷德里克.泰勒.科学管理原理.马风才译.北京:社机械工业出版社,2013.
    [91]胡锦涛.坚定不移沿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前进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而奋斗.人民日报.2012-11-09.
    [92]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人民日报.2013-11-16.
    [93]秦龙,高健.群众路线:中国特色社会治理的有效路径.光明日报.2014-5-22.
    [94]高健,秦龙.社会公平:中国特色社会治理的核心诉求.理论与改革.2014,(1).
    [95]高健,秦龙.论我国弱势群体的机会公平保障问题.中州学刊.2014,(2).
    [96]高健,秦龙.论马克思教育需要的满足及其当代价值.湖北社会科学.2014,(3).
    [97]高健,秦龙.马克思《法兰西内战》中的人民管理思想及其当代价值.中共福建省委党校学报.2013,(5).
    [98]王代月.马克思恩格斯社会管理思想的民本价值研究.社会主义研究.2011,(2).
    [99]李程伟.社会管理体制创新:公共管理学视角的解读.中国行政管理.2005,(5).
    [100]梁树发.关于社会主义社会建设的几个问题.东岳论丛.2005,(11).
    [101]梅哲.马克思恩格斯的社会保障思想研究.马克思主义研究.2005,(6).
    [102]杨奎.马克思和恩格斯关于社会建设与社会管理的科学探索.马克思主义研究.2006,(4)
    [103]施美萍.马克思恩格斯“社会管理”思想的科学意蕴.中共福建省委党校学报.2011,(7).
    [104]宋严.文本维度下马克思社会建设思想及其意义.湖北社会科学.2010,(12).
    [105]王继,王浩斌.马克思主义社会建设思想探析.毛泽东邓小平理论研究.2007,(10).
    [106]中国行政管理学会课题组.强化政府社会管理职能---提高政府社会治理能力.中国行政管理.2005,(3).
    [107]王桂枝,董一冰,张秀霞.论马克思恩格斯理论体系的民生视角.广西社会科学.2012,(7).
    [108]贾思芳.马克思主义社会管理思想研究述评.广西青年干部学院学报.2009,(6).
    [109]鲁克俭.国外学者关于马克思共产主义思想的新观点.科学社会主义.2006,(4).
    [110]张康之.社会治理中的价值.国家行政学院学报.2003,(5).
    [111]杨奎,李慧.马克思和恩格斯的社会主义国家管理思想及当代启示.学习与实践.2008,(5).
    [112]石英.马克思主义社会学视野下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的三个维度.人文杂志.2011,(4).
    [113]马徒.马克思恩格斯的共产主义社会管理思想.广西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7,(1).
    [114]黄亚萍.马克思市民社会理论对加强我国社会管理的启示.山西青年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11,(12).
    [115]王慧.唯物史观视域下的马克思民生思想探微.湖北省社会主义学院学报.2011,(12).
    [116]魏礼群.完善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管理体系.学习时报.2011-10-31.
    [117]董欢.巴黎公社的社会建设实践及其当代启示.学习与实践.2008(3).
    [118]杨海蛟.充分发挥中国社会管理的优势.中国社会科学报.2011-03-03.
    [119]包仕国.和谐社会构建与西方社会冲突理论.学术论坛.2006,(4).
    [120]张春海.社会管理研究成为新热点.中国社会科学报.2011-03-03.
    [121]曾峻.马克思恩格斯公共管理思想研究——可能性、必要性与基本取向.上海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2,(7).
    [122]林娜.论马克思“市民社会”理论的定位及超越.东南学术.2004,(6).
    [123]董建萍.论马克思和恩格斯的社会公正思想.浙江社会科学.2006,(4).
    [124]郁建兴,周俊.中国公民社会研究的新进展.马克思主义与现实.2006,(3).
    [125]丁元竹,江讯清.社会公共服务供给与社会管理体制安排.理论与现代化.2006,(5).
    [126]唐铁汉.马克思主义公共管理思想原论.新视野.2005,(5).
    [127]张铃枣.服务型政府职能的马克思主义理论溯源.马克思主义与现实.2008,(5).
    [128]张铃枣.服务型政府对马克思主义人民政府本质思想的新发展.科学社会主义.2008,(5).
    [129]丁元竹.社会管理发展的历史和国际视角.国家行政学院学报.2011,(6).
    [130]张中祥,李和中.马克思主义公共管理观的理论来源.云南社会科学.2008,(6).
    [131]周红云.中国社会组织管理体制改革:基于治理与善治的视角.马克思主义与现实.2010,(5).
    [132]蒋德海.马克思论社会管理“归还给社会有机体”的启示.政治与法律.2013,(2).
    [133]黄建军.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社会管理思想探索.陕西行政学院学报.2013,(2).
    [134]刘湘顺.马克思利益理论及其方法论启示,江汉论坛,2011,(8).
    [135]吴桂芹.和谐社会要建立健全四种利益协调机制.中国改革报.2007-12-28.
    [136]周怡君,吴开松.马克思恩格斯公共管理思想初探,社会主义研究.2009,(5).
    [137]赵长太:马克思需要理论形成路径初探.湖北社会科学.2008,(7).
    [138]仲兵,刘爱莲,刘心一.马克思主义的社会管理思想及其现实价值.学术论坛.2013,(11).
    [139]吴忠民.马克思恩格斯公正思想初探.马克思主义研究.2001,(4).
    [140]任映红.推进社会管理创新要着力解决的儿个关键问题.毛泽东邓小平理论研.2012,(1).
    [141]包晓霞.社会学关于现代社会管理和社会建设的理论.甘肃社会科学.2010,(5).
    [142]李邦铭,曾长秋.论马克思恩格斯社会管理思想.求实.2012,(1).
    [143]李怡,宋军.对西方和马克思社会保障理论的现代诠释.马克思主义研究.2009,(12).
    [144]吴娆.马克思的社会保障观及其现实性分析.湖北社会科学.2008,(7).
    [145]白琳.马克思恩格斯的社会管理思想及其现实意义.社会主义研究,2009,(1).
    [146]龚剑飞.马克思恩格斯的社会管理思想及其现实意义——兼析党的十七大报告中的社会管理思想.江西社会科学.2008,(1).
    [147]李克强总理等会见采访两会的中外记者并回答提问.人民日报.2013-03-18.
    [148]丁元竹.中国社会管理的理论建构.学术月刊.2008,(2).
    [149]童星.“社会管理”与“社会管理学”.新华日报.2011-04-13.
    [150]杨海蛟.充分发挥中国社会管理的优势.中国社会科学报.2011-03-03.
    [151]包仕国.和谐社会构建与西方社会冲突理论,学术论坛.2006,(4).
    [152]张龙.论马克思主义国家观视角下的社会管理思想.辽宁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2(9)
    [153]席克正.从威廉·配第到大卫·李嘉图的古典学派财政管理思想.财政研究,1986(9).
    [154]苗贵山.马克思恩格斯的政府社会管理思想研究.理论与改革.2007,(2).
    [155]魏礼群.完善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管理体系.行政管理改革.2012,(1).
    [156]王筱.卢梭:从社会契约到人民主权.重庆科技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3,(4).
    [157]丁元竹.社会管理发展的历史和国际视角.国家行政学院学报.2011,(6).
    [158]张盾.“道德政治”谱系中的卢梭、康德、马克思.中国社会科学,2011,(3).
    [159]范时杰.康德社会契约思想的政治哲学径路.北京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6).
    [160]邓晓芒.康德道德哲学详解.西安交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6).
    [161]邓晓芒.康德自由概念的三个层次.复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4,(2).
    [162]John Keane. Democracy and Civil Society. Landon:Verso Press,1988:15.
    [163]Jurgen Habermas. Between Faets and Norms.Cambridge:Polity Press,1996:367.
    [164]Jean L. Conhen. Andrew Aiato:Civil Society and Politieal Theory Cambrige:MIT, 1993.
    [165]Nicholas Rescher. Fairness:Theory & Practice of Distributive Justice. Transaction Publishers,2002.
    [166]Dwight Waldo. Administrative State. New York:The Ronald Press Company,1948.
    [167]Hindy Schacher. Reinventing Government or Reinventing Ourselves. Beijing: SocialSciences Literature Publishing House,2001.
    [168]Jeffrey Reiman. Justice and Modern Moral Philosophy, ale University Press,1990.
    [169]John Keane. Democracy and Civil Society. Landon:Verso Publisher,1988.
    [170]M. Riedel. The concept of "civil society" and the Problem of its Historieal Origin Z . A Pelczynski, The stagehand civil society. New York:Oxford University Press,1999.
    [171]John Rawls. A theor y of Justice. The Belknap Press of Harv and University, 1971.
    [172]Allen . Buchanan, Marx and Justice. The Radical Critique of Liberalism, London: Methuen,1982.
    [173]Antonio Gramsci. Selections from the Prison Notebooks. New York:International Publisher,1971.

© 2004-2018 中国地质图书馆版权所有 京ICP备05064691号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17129号

地址:北京市海淀区学院路29号 邮编:100083

电话:办公室:(+86 10)66554848;文献借阅、咨询服务、科技查新:665547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