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论施粥与乾隆朝的赈灾政策
详细信息    本馆镜像全文|  推荐本文 |  |   获取CNKI官网全文
摘要
清代乾隆年间水、旱、蝗、火等自然灾害频发,这些灾害给社会经济发展和人民生活带来了极大的破坏和影响。本文试图通过对这些自然灾害的状况、特点进行分析比较,探究它们的成因及其社会影响。有清一代,最重救灾,到了乾隆朝赈灾措施更为完备。在众多赈灾手段中,“施粥”不失为一种快速有效的办法,在大灾之年,施粥有利于救济流民,防止发生流民起义,巩固统治;对于拯救垂饥民,为社会保全劳动力也起到了一定的作用,同时施粥还可以最大限度地防止吏胥作弊,因而在救荒史中占据着重要地位。本文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立求从多角度、多层面对乾隆朝的施粥以及赈灾政策进行较为全面系统的梳理。对当时所采取的防灾、救灾措施进行深入总结,从而为今天的防灾、备灾和生态环境保护提供有益的借鉴。本文分为三个部分:
     第一部分对乾隆朝的自然灾害进行梳理,给予灾害相对准确的定义,进而讨论乾隆朝的自然灾害以及政府面临大灾时所采取的主要的赈灾办法。
     第二部分对乾隆朝的“施粥”政策进行系统的考证,阐述了施粥的前期准备工作,施粥过程的组织与管理,施粥的经费来源等等。
     第三部分是对“施粥”政策的评价,分析了施粥所起的积极作用和效果的同时,对施粥政策存在的弊端作了阐释。由此对乾隆朝所实行的赈灾政策进行客观的评述。
During the Qing Qian Long dynasty,drought,water and fire as locusts frequent natural disasters,these disasters for economic development and people's life brings great destruction and influence.This paper attempts to these natural disaster situation and characteristic carries on the analysis comparison,they cause and social influence.In qing dynasty,the heaviest relief,qianlong toward relief measures,in many means of relief,"porridge" is a fast and effective measures and years to remedy,porridge, prevent the occurrence of refugee relief,consolidate the rule;uprising To save the dying for social security,physical,and most can maximize prevent officer cheating in history, occupies an important position. In this paper,on the basis of the previous studies made from various angles and multi-layer face;the most and the emperor qianlong relief policies of comprehensively.In the disaster relief measures adopted and in-depth summary,so as to prevent today’s disaster prevention,ecological and environmental conservation.This paper will be divided into three parts:
     The first part of the natural disaster during the review,gives the definition of relative accurate disaster,then discuss the qianlong and natural disasters to strike the major relief measures.
     The second part of the "relief porridge" policy and system,discusses the most preparations,most of the organization and management processes,most of the funding sources,etc.
     The third part is to "the policy,with analysis of the positive function of porridge, and at the same time,the effect of the disadvantages of porridge policy for interpretation. So that on during the relief policies of objective comment.
引文
[1]陈振汉等编:《清实录经济史资料》农业编,第二分册,北京大学出版社,1989年版,第704页
    [2]万维翰:《荒政琐言·序》、《荒政琐言·查灾》,乾隆癸未年重刻本,第8页
    [3]《礼记注疏》卷一○,商务印书馆(台湾),1986年版,第112页
    [4]邓拓:《中国救荒史》,北京出版社,1998年版,第320页
    [5]邓拓:《中国救荒史》,北京出版社,1998年版,第7页
    [6]陈振汉等编:《清实录经济史资料》农业编,第二分册,北京大学出版社,1989年版,第704页
    [7]见附表:陈振汉等编:《清实录经济史资料》农业编,第二分册,北京大学出版社,1989年版,第701—704页
    [8]陈振汉等编:《清实录经济史资料》农业编,第二分册,北京大学出版社,1989年版,第652页
    [9]戴逸:《乾隆帝及其时代》,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92年版,第354页
    [10]中国第一历史档案馆藏:《军机处录副奏折》,乾隆五十九年,山东巡抚朱珪奏折,后文凡引清档资料,均同
    [11]《军机处录副奏折》,乾隆五十九年,山西巡抚蒋兆奎奏折
    [12]《军机处录副奏折》,乾隆五十九年,湖北巡抚陈用敷奏折
    [13]《清史稿》卷四○,中华书局,1977年版,第1546页
    [14]《清史稿》卷四一,中华书局,1977年版,第1566页
    [15]《清高宗实录》卷一六一,中华书局,1985年版,第73页
    [16]《康雍乾时期城乡人民反抗斗争资料》下册,中华书局,1979年版,第572-573页
    [17]《清高宗实录》卷一二三一,中华书局,1985年版,第29页
    [18]叶兰等编:《泗州志》卷一一,乾隆五十三年刊本,第299页
    [19]王文焘:《蓬莱县志》卷一,道光十九年刊本,第6页
    [20]《朱批奏折》,乾隆三年十二月九日,孙嘉淦奏折;十二日,晏斯盛奏折
    [21]《朱批奏折》,乾隆十三年四月二十九日,刘统勋等奏折
    [22]《朱批奏折》,乾隆二十二年六月六日,晏斯盛奏折
    [23]河北省旱涝预报课题组:《海河流域历代自然灾害史料》,气象出版社,1985年版,第228页
    [24]彭润章等编:《平湖县志》卷二五,光绪十二年刻本,第247页
    [25]王之藩编:《会昌县志》卷三二,同治十二年刻本,第358页
    [26]《清朝文献通考》卷四一,浙江古籍出版社,2000年版,第5240页
    [27]《清高宗实录》卷五三八,中华书局,1985年版,第801页
    [28]黎世序:《续行水金鉴》卷一七,商务印书馆,1936年版,第18页
    [29]《军机处录副奏折》,乾隆六年五月,署理安徽布政使讬庸奏折
    [30]《军机处录副奏折》,乾隆十九年九月,江苏巡抚庄有恭奏折
    [31]《军机处录副奏折》,乾隆十九年三月,江苏巡抚庄有恭奏折
    [32]《清高宗实录》卷九一,中华书局,1985年版,第404页
    [33]《清高宗实录》卷六三,中华书局,1985年版,第30页
    [34]《清史稿》卷一○,中华书局,1977年版,第367页
    [35]《军机处录副奏折》,乾隆十四年二月二十五日,准泰奏折
    [36]《礼记注疏》卷一九,商务印书馆(台湾),1986年版,第208页
    [37]邓云特:《中国救荒史》北京出版社,1998年版,第325页
    [38]张萱:《西园见闻录》卷四一,上海古籍出版社,1996年版,第32页
    [39]《清高宗实录》卷二八八,中华书局,1985年版,第29页
    [40]《清高宗实录》卷三九一,中华书局,1985年版,第11页
    [41]《清高宗实录》卷三一一,中华书局,1985年版,第18页
    [42]李文海、夏明方:《中国荒政全书》第二辑,北京古籍出版社,2004年版,第118页
    [43]《清朝文献通考》卷四六,浙江古籍出版社,2000年版,第5291页
    [44]《钦定大清会典则例》卷五四,上海古籍出版社,2002年版,第474页
    [45]李文海、夏明方:《中国荒政全书》第二辑,北京古籍出版社,2004年版,第329页
    [46]李文海、夏明方:《中国荒政全书》第二辑,北京古籍出版社,2004年版,第84-87页
    [47]李文海、夏明方:《中国荒政全书》第二辑,北京古籍出版社,2004年版,第78-79页
    [48]李文海、夏明方:《中国荒政全书》第二辑,北京古籍出版社,2004年版,第428页
    [49]《清高宗实录》卷七六,中华书局,1985年版,第200页
    [50]《清高宗实录》卷一四○二,中华书局,1985年版,第7页
    [51]李侪农:《荒政摘要》,光绪十三年刻本,第67页
    [52]《清高宗实录》卷四七七,中华书局,1985年版,第1157页
    [53]李文海、夏明方:《中国荒政全书》第二辑,北京古籍出版社,2004年版,第583页
    [54]《清高宗实录》卷六四,中华书局,1985年版,第44页
    [55]李文海、夏明方:《中国荒政全书》第二辑,北京古籍出版社,2004年版,第584页
    [56]张蔼生:《河防述言》卷九八,商务印书馆,1986年版,第2386页
    [57]《清高宗实录》卷五九九,中华书局,1985年版,第693页
    [58]《清高宗实录》卷五三七,中华书局,1985年版,第778页
    [59]《军机处录副奏折》,乾隆二十二年十月四日,刘慥奏折
    [60]《军机处录副奏折》,乾隆三年十月二十七日,许容奏折
    [61]《军机处录副奏折》,乾隆六年四月十五日,讬庸奏折
    [62]李文海、夏明方:《中国荒政全书》第二辑,北京古籍出版社,2004年版,第582页
    [63]《清高宗实录》卷一五三,中华书局,1985年版,第1180页
    [64]《清高宗实录》卷五○九,中华书局,1985年版,第423页
    [65]《清高宗实录》卷二四○,中华书局,1985年版,第97页
    [66]《清高宗实录》卷二二,中华书局,1985年版,第520页
    [67]《军机处录副奏折》,乾隆五十七年七月,永琅等奏折
    [68]李文海、夏明方:《中国荒政全书》第二辑,北京古籍出版社,2004年版,第651-652页
    [69]张应昌:《清诗铎》,中华书局,1960年版,第534页
    [70]郭汝诚等编:《顺德县志》卷三二,咸丰六年刊本,第540页
    [71]郭汝诚等编:《顺德县志》卷三二,咸丰六年刊本,第546页
    [72]《清高宗实录》卷二七○,中华书局,1985年版,第514页
    [73]《军机处录副奏折》,乾隆二十二年正月十四,鹤年奏折
    [74]《军机处录副奏折》,乾隆三十六年六月二十五,文绶奏折
    [75]《清高宗实录》卷一一四○,中华书局,1985年版,第256页
    [76]《清高宗实录》卷一一四○,中华书局,1985年版,第260页
    [77]朱澍:《灾蠲杂款》,道光年抄本,第754页
    [78]《军机处录副奏折》,乾隆三年七月十八日,张楷奏折
    [79]《军机处录副奏折》,乾隆三年十二月十日,那苏图奏折
    [80]《军机处录副奏折》,乾隆二十二年八月二十一日,刘慥奏折
    [81]杨西明:《灾赈全书》,文海出版社,1989年版,第659页
    [82]《清高宗实录》卷六六,中华书局,1985年版,第70页
    [83]《清高宗实录》卷一○六,中华书局,1985年版,第586页
    [84]《清高宗实录》卷一四三,中华书局,1985年版,第1064页
    [85]李向军:《清代荒政研究》,中国农业出版社,1995年版,第63页
    [86]陈振汉等编:《清实录经济史资料》农业编,第二分册,北京大学出版社,1989年版,第640页
    [87]《清朝文献通考》卷九○,浙江古籍出版社,2000年版,第5650页
    [88]《军机处录副奏折》,乾隆六年九月初九,邵正笏奏折
    [89]《军机处录副奏折》,乾隆三十一年八月二十六日,裘元俊奏折
    [90]《清仁宗实录》卷四二,中华书局,1986年版,第504页
    [91]《马克思恩格斯全集》卷二六,人民出版社,1972年版,第22页
    [1]叶兰等编:《泗州志》乾隆五十三年刊本
    [2]王之藩编:《会昌县志》同治十二年刻本
    [3]彭润章等编:《平湖县志》光绪十二年刻本
    [4]郭汝诚等编:《顺德县志》咸丰六年刊本
    [5]王文焘:《蓬莱县志》道光十九年刊本
    [6]杨西明:《灾赈全书》道光三年刻本
    [7]汪志伊:《荒政辑要》嘉庆十一年刻本
    [8]杨景仁:《筹济编》道光六年刻本
    [9]李侪农:《荒政摘要》道光十三年刻本
    [10]钟琦:《凭花馆琐笔》光绪二十六年刻本
    [11]张廷枚:《余姚捐赈事宜》乾隆六十年刻本
    [12]张应昌:《清诗铎》中华书局,1960年版
    [13]万维翰:《荒政琐言·序》、《荒政琐言·查灾》乾隆癸未年版重刻本
    [14]许慎:《说文解字》上海古籍出版社,1981年版
    [15]李时灿:《中州先哲传》经中图书馆校刊本,1935年版
    [16]李元度:《国朝先正事略》岳麓书社,1991年版
    [17]《清史稿》中华书局,1977年版
    [18]《清高宗实录》中华书局,1985年版
    [19]《礼记注疏》台湾:商务印书馆,1986年版
    [20]《清文献通考》浙江古籍出版社,2000年版
    [21]《清朝通志》浙江古籍出版社,2000年版
    [22]李文海、夏明方:《中国荒政全书》北京古籍出版社,2004年版
    [1]邓拓:《中国救荒史》北京出版社,1998年版
    [2]李向军:《清代荒政研究》中国农业出版社,1995年版
    [3]孟昭华:《中国灾荒史记》中国社会出版社,1999年版
    [4]冯贤亮:《明清江南地区的环境变动与社会控制》上海人民出版社,2002年版
    [5]冯尔康、常建华:《清人社会生活》沈阳出版社,2001年版
    [6]冯尔康:《清人生活漫步》中国社会出版社,1999年版
    [7]费孝通:《乡土中国·生育制度》北京大学出版社,1998年版
    [8]邱国珍:《三千年版天灾》江西高教出版社,1998年版
    [9]陈振汉等编:《清实录经济史资料》农业编,第二分册,北京大学出版社,1989年版
    [10]戴逸:《乾隆帝及其时代》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92年版
    [11]张步天:《中国历史地理》湖南大学出版社,1987年版
    [12]张波:《中国农业自然灾害史料集》陕西科学技术出版社,1996年版
    [1]刘仰东:《灾荒:考察近代中国社会的另一个视角》,《清史研究》1995年第2期
    [2]叶依能:《清代荒政述论》,《中国农史》1998年第4期
    [3]张天周:《乾隆防灾救荒论》,《中州学刊》1993年第6期
    [4]李向军:《清代前期的荒政与吏治》,《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学报》1993年第3期
    [5]杨明:《清朝救荒政策述评》,《四川师范大学学报》1988年第3期
    [6]吕美颐:《略论清代灾赈制度中的弊端和防弊措施》,《郑州大学学报》1995年第4期
    [7]谷文峰:《清代荒政弊端初探》,《黄淮学刊》1992年第4期。
    [8]李向军:《清代前期荒政评价》,《首都师大学报》1993年第5期
    [9]牛敬忠:《清代常平仓、社仓的社会功能》,《内蒙古大学学报》1991年第1期
    [10]牛敬忠:《清代常平仓、社仓制度初探》,《内蒙古师范大学学报》1991年第2期
    [11]王金香:《乾隆年间灾荒述略》,《清史研究》1996年第4期
    [12]晏路:《康熙、雍正、乾隆时期的赈灾》,《满族研究》1998年第3期
    [13]徐建青:《清前期的公共事业经费》,《中国经济史研究》1993年第4期
    [14]叶依能:《明清时期农业生产技术备荒救灾简述》,《中国农史》1997年第4期
    [15]王日根:《论明清时期的福建民办社会事业的发展》,《中国社会经济史研究》1993年第3期
    [16]许莉:《清代前期社会保障研究》,《湖南大学学报》2006年第4期
    [17]李自华:《清代婺源的水旱灾害与地方社会自救》,《江西师范大学报》1998年第6期张颖华:《清朝前期湖南赈灾初探》,《船山学刊》2001年第3期
    [18]卢经:《乾隆朝甘肃捐监冒赈众贪案》,《历史档案》2001年第3期
    [19]冯焱:《历史上水旱灾害及影响》,《海河水利》1995年第5期
    [20]段自成、张运来:《明后期煮赈浅探》,《殷都学刊》1997年第3期
    [21]龚小峰:《论明代的赈粥》,《东南大学学报》2003年第4期
    [22]鞠明库、李秋芳:《论明代灾害救济中的粥厂》,《防灾科技学院学报》2007年第4期
    [23]王林:《清代粥厂述论》,《理论学刊》2007年第4期
    [24]张颖华:《清朝前期湖南赈灾初探》,《船山学刊》2001年第3期。

© 2004-2018 中国地质图书馆版权所有 京ICP备05064691号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17129号

地址:北京市海淀区学院路29号 邮编:100083

电话:办公室:(+86 10)66554848;文献借阅、咨询服务、科技查新:665547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