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宗白华美学与中国古典美学
详细信息    本馆镜像全文|  推荐本文 |  |   获取CNKI官网全文
摘要
纵观宗白华一生,他淡泊名利,潜心学术。虽然他的论著不多,但是他的学术思想博大精深,富有见地。宗白华以中国传统的哲学观为源头,以西方美学为参照,以中国五千多年来的艺术精品为基础,对中国古典美学进行了新的阐述,发掘中国艺术精神的独特价值,对构建独具民族特色的中国美学做出了杰出的贡献。宗白华的美学思想是建立在中国古代生命美学的基础上的,用生命体验美,洞察人生境界;以中国思维中独有的直觉体悟的方式发掘中国美学思想中的微言大义,以散步式的语言表达出来。
     宗白华美学与中国古典美学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宗白华通过意境理论实现了他对中国美学之生命本体的独特领悟。宗白华认为意境理论是中国古典美学的核心理论,同时也是他美学思想、艺术理论的精华,宗白华站在生命本体和审视民族文化的高度上解释意境,认为“意境”涵盖了美的艺术与人生,体现了人存在的意义与价值。这是宗白华对传统文化最杰出的成就。
     宗白华认识到美学的最终归宿是建立理想人格,构建艺术化人生。他的艺术化人生观以中国传统文化和宇宙观为基础,又吸取了西方哲学的精华。宗白华的人生理想是“充实”和“空灵”的和谐统一。“空灵”的美学意蕴是要求用自由玄远的心灵观照人生,以审美的眼光看待自然和人生。“充实”以“真情”为基础,要求张扬个性。晋人就是用深邃热情的人生态度寄情于山水,超脱人生,使空灵的人格美具有了充实之美。
     宗白华用沉静空灵的人格,超世入世的人生观,艺术化的生存实践着艺术化人生,他的人生是审美人生的典范。
Throughout Zong Baihua’s life, he didn’t care about wealth and fame, devoted silently himself to academic all his life. Although his theory was not much, but his profound academic thinking insightful. Zong Baihua’s thought was nurished by traditional Chinese cosmology and philosophy. Besides, absorbed much both Western aesthetics essence and China's 5,000 years of art fruits further enriched his thought. He not only reexplained Chinese classical aesthetics, explored the unique value of the spirit of Chinese art, but also made an outstanding contribution to the construction of the unique national characteristics of Chinese aesthetics. Mr. Bai’s Aesthetic Idea was built on the life aesthetics of Chinese people, which told us to taste the beauty with one’s life, to insight into the life itself, to explore the mini-patten but deep meaning of Chinese aesthetics with the unique intuitive understanding way and to be expressed walking along.
     Zong Baihua Aesthetics and Chinese classical aesthetics are inextricably linked, Zong Baihua through the mood of art theories realised his original comprehension on Chinese aesthetics ontology. Zong Baihua about the mood of art theories is that the core of the classical theory of aesthetics, but also his aesthetic theory of art the essence of traditional culture. At the same time is Zong Baihua's most outstanding achievements. Zong Baihua body and examine the culture of life to explain the high mood, that "mood" cover art and beauty of life, embodies the meaning and value of human existence.
     Zong Baihua has recognized the ultimate destination of aesthetics is to establish ideal personality, build artistic life.The pointview about the artistic life was out of Chinese traditional culture and Chinese cosmology, also absorbed the essence of Western philosophy. Zong Baihua ideal of life is "substantial" and "ethereal" in harmony and unity. "Emptiness," the aesthetic implication is to require a free and mysterious spiritual reflection of life, to look at the aesthetic nature and life. "Substantial" to "true", which requires publicity personality. Dynasty Jin of China with deep passion towards life was shown on the landscape, detached life, so ethereal personality with a substantial beauty.
     Zong Baihua ethereal personality with quiet, ultra world's outlook on life, art practice the artistic life. It well known his life was a model of aesthetic life.
引文
(1)宗白华.美学与艺术略谈[A].宗白华全集(第1卷)[C].合肥:安徽教育出版社,2008.
    (2)宗白华.美学[A].宗白华全集(第1卷) [C].合肥:安徽教育出版社,2008.
    (3)宗白华.介绍两本关于中国画学的书并论中国的绘画[A].宗白华全集(第2卷)[C].合肥:安徽教育出版社,2008.
    (4)宗白华.美从何处寻[A].宗白华全集(第3卷)[C].合肥:安徽教育出版社,2008.
    (5)宗白华.艺术学[A].宗白华全集(第1卷)[C].安徽教育出版社,2008年5月第2版
    (6)宗白华.论中西画法的渊源与基础[A].宗白华全集(第2卷)[C].合肥:安徽教育出版社,2008.
    (7)宗白华.中国书法里的美学思想[A].宗白华全集(第3卷)[C].合肥:安徽教育出版社,2008.
    (8)王国维.人间词话[M].山西:山西古籍出版社,2001.
    (9)宗白华.中国艺术境界之诞生增订稿[A].宗白华全集(第2卷)[C].合肥:安徽教育出版社,2008.
    (10)宗白华.中国艺术境界之诞生[A].宗白华全集(第2卷)[C].合肥:合肥:安徽教育出版社,2008.
    (11)宗白华.论艺术的空灵与充实[A].宗白华全集(第2卷) [C].合肥:安徽教育出版社,2008.
    (12)宗白华.中国美学史中重要问题的初步探索[A].宗白华全集(第3卷)[C].合肥:安徽教育出版社,2008.
    (13)宗白华.青年烦闷的解救法[A].宗白华全集(第1卷)[C].合肥:安徽教育出版社,2008.
    (14)宗白华.歌德之人生启示[A].宗白华全集(第2卷) [C].合肥:安徽教育出版社,2008.
    (15)宗白华.中国古代的音乐寓言与音乐思想[A].宗白华全集(第3卷) [C].合肥:安徽教育出版社,2008.
    (16)宗白华.中国艺术表现里的虚与实[A].宗白华全集(第3卷) [C].合肥:安徽教育出版社,2008.
    (17)宗白华.论世说新语和今人之美[A].宗白华全集(第2卷)[C].合肥:安徽教育出版社,2008.
    (18)胡继华.宗白华文化幽怀与审美象征[M].合肥:安徽教育出版社,2008.
    (19)宗白华.说人生观[A].宗白华全集(第1卷)[C].合肥:安徽教育出版社,2008.
    (20)宗白华.中国文化的美的精神往哪里去[A].宗白华全集(第2卷) [C].合肥:安徽教育出版社,2008.
    (21)宗白华.中国青年的奋斗生活与创造生活[A].宗白华全集(第1卷) [C].合肥:安徽教育出版社,2008.
    (22)宗白华.我和诗[A].宗白华全集(第2卷) [C].合肥:安徽教育出版社,2008.
    (23)宗白华.自德见寄书[A].宗白华全集(第1卷) [C].合肥:安徽教育出版社,2008.
    (24)宗白华.艺境[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1987.
    (25)李泽厚.美学散步序[A].宗白华.美学散步[M].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1981.
    1、宗白华.美学散步[M].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1981年第1版
    2、宗白华.美学与意境[M].北京:北京人民出版社,1987年第1版
    3、宗白华.意境[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1987年第1版
    4、宗白华.宗白华全集[M].合肥:安徽教育出版社,2008年5月第2版
    5、黑格尔.美学[M].北京:商务印书馆,1981年第1版
    6、叶朗.中国美学史大纲[M].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1985年11月第1版
    7、朱志荣.中国美学简史[M] .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7年2月第1版
    8、林同华.宗白华美学思想研究[M].辽宁:辽宁人民出版社,1987年第1版
    9、赵士林.当代中国美学研究概述[M].天津:天津教育出版社,1988年3月第1版
    10、袁济喜.中国古代文论精神[M].山西:山西教育出版社,2005年7月第1版
    11、张少康、刘三富.中国文学理论批评发展史[M].上下册.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1995年12月第1版
    12、宗白华.宗白华全集[M].(1-4)合肥:安徽教育出版社,1994年第1版
    13、叶朗主编.美学的双峰[M].合肥:安徽教育出版社,1999年第1版
    14、王德胜.宗白华评传[M].北京:商务印书馆,2001年第1版
    15、王德胜.宗白华[M].北京:商务印书馆,2002年4月第1版
    16、汪裕雄,桑农.艺术无涯,宗白华美学思想臆解[M].合肥:安徽教育出版社, 2002年3月第1版
    17、王德胜.散步美学宗白华美学思想新探[M].北京:商务印书馆,2004年4第1版
    18、张节末.禅宗美学[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6年7月第1版
    19、朱志荣.中西美学之间[M].上海:上海三联书店,2006年2月第1版
    20、王国维.人间词话[M].山西:山西古籍出版社,2001年8月第1版
    21、南怀瑾.禅宗与道家[M].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1996年8月第2版
    22、敏泽.中国美学思想史[M].山东:齐鲁书社,1987年7月第1版
    23、张法.中国美学史上的体系性著作研究[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8年3月第1版
    24、冯友兰.中国哲学史新编(上、下)[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9年2月第1版
    25、宗白华.美从何处寻[M].江苏:江苏教育出版社,2005年6月第1版
    26、李泽厚、刘刚.中国美学史[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84年7月第1版
    27、胡经之主编.中国古典美学丛编(上、中、下)[M].北京:中华书局,1988年第1版
    28、刘载熙.艺概[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78年第1版
    29、樊美筠.中国传统美学的当代阐释[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6年1月第1版
    30、李天道.中国古代人生美学[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8年3月第1版
    31、胡继华.宗白华文化幽怀与审美象征[M].北京:文津出版社,2005年1月第1版
    32、李建中.魏晋文学与魏晋人格[M].武汉:湖北教育出版社,1998年第1版。
    33、叶朗.胸中之竹——走向现代之中国美学[M].合肥:安徽教育出社,1998年第1版。
    34、阎国忠.走出古典——中国当代美学论争评述[M].合肥:安徽教育出版社,1996年第1版
    35、陈文忠.美学领域中的中国学人[M].合肥:安徽教育出版社,2008年第一版
    36、汝信、王德胜.美学的历史一20世纪中国美学学术进程[M].合肥:安徽教育出版社,2000年第1版
    37、萧湛.生命·心灵·意境一论宗白华生命美学体系[M].上海:上海三联书店,2006年第1版
    38、周光庆.中国读书人的理想人格[M].武汉:湖北教育出版社,1999年第1版
    39、许蕙英.人格教育论[M].北京:学苑出版社,2000年第1版
    40、汪凤炎、郑红.中国文化心理学[M].广州:暨南大学出版社,2004年第1版
    41、张辉.审美现代性批判[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1999年第1版
    42、阎国忠.美学建构中的尝试与问题[M].合肥:安徽教育出版社,2001年版第1版
    43、张法等.汉语语境中的西方美学[M].合肥:安徽教育出版社,2001年版第1版
    44、于文杰.通往德性之路——中国美育的现代性问题[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1年第1版
    45、李泽厚.华夏美学[M].天津:天津社会科学出版社,2001年第1版
    46、蒋红等编著.中国现代美学论著提要[M].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1987年第1版。
    47、邓牛顿.中国现代美学思想史[M].上海文艺出版社,1988年第1版。
    48、陈伟.中国现代美学思想史纲[M].上海人民出版社,1993年第1版。
    49、凌继尧.美学十五讲[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3年第1版
    50、聂振斌.中国近代美学思想史[M].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1991年第1版。
    51、王进进.《宗白华研究综述》[J].云梦学刊,2004年11月
    52、肖鹰.《宗白华的美学精神》[J].汕头大学学报,1997年3月
    53、毛宣国.《宗白华的意境理论及启示》[J].求索,1998年3月

© 2004-2018 中国地质图书馆版权所有 京ICP备05064691号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17129号

地址:北京市海淀区学院路29号 邮编:100083

电话:办公室:(+86 10)66554848;文献借阅、咨询服务、科技查新:665547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