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色彩的述说
详细信息    本馆镜像全文|  推荐本文 |  |   获取CNKI官网全文
摘要
作为一种美学形态存在的电影色彩是电影艺术的构成元素之一,而“第五代”领军人物张艺谋擅长运用缤纷色彩为其电影谱写华美乐章,其电影中的色彩不仅给人以强烈的视觉享受,而且使电影艺术具有无可比拟的艺术气质与美感,极大地丰富了电影艺术的审美张力和表现内涵。
     本文以张艺谋电影的色彩语言为研究范本,从电影美学的角度切入视角,首先在对色彩的涵义、色彩的情感及象征性进行简单介绍的基础上,对影视与色彩的关系进行了阐述;继而运用实证分析法对张艺谋影片的色彩叙事语言、色彩的运用特点及地位等分析与归纳,并提出了色彩运用的当代思考。最后得出结论:色彩是张艺谋电影最生动又最深刻的无声的视觉语言,是张艺谋着力为其影片披上的华丽外衣,更是其影片的生命。通过对张艺谋电影色彩的研究,提高对色彩视觉美的鉴赏能力,有助于了解电影视觉效应和色彩的表现功能,进而加强对电影色彩的理解和运用,从而为中国电影带来更高的观赏价值和市场价值。
As a form of Aesthetic modality, the color of film is one of the elements of composing the Motion Picture Arts, and the leader of "the fifth generation director" Zhang Yimou is good at use colors to create a fantastic cancion. The colors of his films not only gives the audience a strong visual enjoyment but also gives his films an unparalleled artistic and aesthetic temperament, greatly enriched the aesthetics tension and performance connotations of his films.
     Based on the study of Zhang Yimou's film color,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film aesthetics, this paper first of all gives a basic introduction of the meaning, emotion and symbol of color, expatiating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the film and color; then analyses and concludes the color narrative language, the characteristics and status of color of Zhang Yimou's film by use the analytic demonstration method, and proposed the contemporary thinking of the color use. Finally, concluded: color is the most vivid and most profound visual language of Zhang Yimou's film, is the gorgeous coats of the film putting on by Zhang Yimou, but most of all it's the life of his film. Through study the color of Zhang Yimou's film, enhancing the appreciation ability of visual beauty, contribute to the understanding of the film's visual effects and the performance and functions of color, thereby strengthening the understanding and use of film's color, so as to bring more watchable value and marketing value to Chinese films.
引文
[1]2008年4月28日新华网--娱乐新闻《〈黄金甲〉首映我给你打工》,http://www.ln.xinhuanet.com/xwzx/2006-04/28/content_6868275.htm。
    [1]伊顿·约翰内斯(瑞士):《色彩艺术》,杜定宇译,上海人民美术出版社,1996-8,第3页。
    [1]海隐:转引自《浅论当代电影中的色彩运用》:http://article.hongxiu.com/a/2005-4-2/641781,shtm。
    [2]颜鸿蜀:《摄影的色彩设计》,浙江摄影出版社,1988年8月,第1页。
    [1]黑泽明.洪旗:《我的电影观》载于《世界电影》,1999年05期。
    [1]宫林、周登富:《电影色彩的意义》,载于《北京电影学院学报》,1999年02期。
    [1]转引自《对新时期以来电影发展的另一种观照--从“养眼”到“视觉震撼”再到“视觉盛宴”》,http://blog.sina.com.cn/s/blog_4bad468f01000893.html。
    [1]瓦西里·康定斯基(俄):《论艺术的精神》,查立译,中国社会科学院出版社,1987年版,第35页。
    [2]杨庆锦:《表现心理空间的灯光要求》,载于《剧影月报》2007年06期
    [3]鲁道夫·阿恩海姆(美):《色彩与视知觉》,第七章。
    [1]张暖忻:《红了高粱》,载于《当代电影》,1988年第2期。
    [2]刘树勇:《〈红高粱〉的造型艺术》,载于《当代电影》,1988年第4期。
    [1]伊顿·约翰内斯(瑞士):《色彩艺术》,杜定宇译,上海人民美术出版社,1996-8。
    [1]《美术报》,2005年12月14日,第一版。
    [1]罗雪莹,《论张艺谋》,中国电影出版社,1996年。
    [2]姜敏,《影视艺术教育》,人民出版社,2003,-1。
    [1]颜纯钧《电影的读解》,北京中国电影出版社,2003年。
    [1](英)彼得·沃德:《电影电视画面的语法》,华夏出版社,2004版,范任中等译,第82页。
    [2]张明《与张艺谋对话》,中国电影出版社,2004年。
    [1]雒海宁《意境及其艺术构成》,青海师范大学学报,2005年。
    [2]张暖忻《红了高粱》,载于《当代电影》1988年第2期。
    [1]《电视电影文学》,2003年第二期,第114页。
    [1]鲁道夫·阿恩海姆(美),《色彩与视知觉》,第七章。
    [1]周月亮,《影视艺术哲学》,中国广播电视出版社,2004-10,第108页。
    [2](瑞士)伊顿·约翰内斯:《色彩艺术》,杜定宇译,上海人民美术出版社,1996-8。
    [1]转引用自《浅析张艺谋电影的色彩运用》,http://blog.sina.com.cn/s/blog_487f7775010009x4.html.
    [1]《DVD电影评介》,2007年第14期
    [1]张明,《与张艺谋对话》,北京,中国电影出版社,2004年。
    [1]转引自罗艺军:《中国电影面对着世界》载《人民日报》1988年3月15日。
    [1]《摄影构图艺术》,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李兴国著,1998年6月
    [2]《影视摄影技术》,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毕根辉著,2000年7月
    [3]《中国电影史纲》,上海古级籍出版社,王晓玉著等,2003年10月
    [4]《视觉艺术心理》,人民美术出版社,王令中著,2005年8月
    [5]《影视后期特效制作理论与实践》,中国广播电视出版社,刘荃著,2006年1月
    [6]《与张艺谋对话》,中国电影出版社,张明著,2003年12月
    [7]《百年电影回眸-名导名片管窥》,江西教育出版社,胡辛、肖玉梅著,2004年
    [8]《中国当代电影史》,北京大学出版社,陆绍阳著,2004年7月
    [9]《论艺术的精神》,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瓦西里·康定斯基(俄)著,1987
    [10]《影视艺术与高科技运用》,中国传媒大学出版社,李兴国,2005年7月
    [11]《色彩学与印前印后》,浙江摄影出版社,吴毅,2003年12月
    [12]《摄影色彩构成》,北京电影学院
    [13]《影视美学》,北京大学出版社,彭吉象著,2002年版。
    [14]《张艺谋的艺术霸权》,《三联生活周刊》,2004年7月。
    [15]《绘画色彩学》,山东美术出版社,文金扬著。
    [16]《《色彩构成技法》,天津人民美术出版社,赵奉堂著。
    [17]《张艺谋电影论》,中国电影出版社,陈墨著,1998。
    [18]《张艺谋说》[M],春风文艺出版社,李尔葳著,1998。
    [19]《张艺谋神话的终结》[M],河南人民出版社,王一川著,1998。
    [20]《影视色彩学》,北京广播学院出版社,刘恩御著,1997年。
    [21]《色彩科学与影视艺术》,北京广播学院出版社,刘恩御著,2002年。
    [22]《影视艺术导论》,重庆大学出版社,袁智忠著,2005年。
    [23]《影视艺术欣赏》,北京广播学院出版社,高鑫著,2003年。
    [24]《影视画面造型》,中国电影出版社,高雄杰著,2004年。
    [25]《现代电影美学基础》,中国电影出版社,王志敏著,1995年。
    [26]《影视艺术鉴赏》,云南大学出版社,李丽芳、张永刚主编,2005年。
    [27]《色彩艺术》,伊顿·约翰内斯(瑞士),杜定宇译,上海人民美术出版社,1996年。
    [28]《电影的读解》,颜纯钧,北京中国电影出版社,2003年。
    [29]《色彩与视知觉》,鲁道夫·阿恩海姆(美),四川人民出版社,1998年
    [1]《视听震撼下的叙事断裂》,宋家玲,《当代电影》,2006年第3期
    [2]《张艺谋影片中色彩运用》,唐红梅,《电影评论》,2006年第19期
    [3]《试论影视创作中的色彩控制》,黄军政,《电影评论》,2006年第13期
    [4]《浅析影视艺术中色彩的功能性》,仉雨平,《电影评论》,2007年第16期
    [5]《影视的色彩构成及美学特点》,钟之英,《电影评论》,2006年第16期
    [6]《视觉盛宴还是色彩垃圾》,刘永涛,《电影评论》,2006年第12期
    [7]《电影制作中的色彩技术运用》,魏尊亮,《电影评论》,2006年第8期
    [8]《从《菊豆》看张艺谋的“民间”情怀》,潘国美,《电影评论》,2007年第5期
    [9]《让镜头说话:论电影《黄金甲》的表象意义》,彭保良,《电影评论》,2007年第9期
    [10]《影视的色彩构成及美学特点》,钟之英,《电影评论》,2006年第22期
    [11]《跃动的色彩彩色的语言--浅析张艺谋电影中的色彩艺术》,王晓,《电影评论》,2006年第23期
    [12]《论张艺谋电影的影像造型》,张明芳《山西大学学报》,2002年第五期
    [13]《论电影艺术内在意蕴的构成》,万年春《南都学坛:南阳师范学院人文社会科学学报》2004年24卷2期
    [14]《论张艺谋电影中的美术艺术》张国宏《电影文学》2007年15期
    [15]《色彩谈片》,王朝晖:,《文艺评论》,2007年,04期
    [16]《张艺谋影片中的象征主义因素》,张淼,东北师范大学,中国优秀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2005年
    [17]《张艺谋电影导演的美学观》,姜敏,《河北大学学报》,1994年
    [18])《突破与局限--张艺谋电影艺术初探》,中国期刊网
    [19]《张艺谋电影纵横谈》,陈航,《中国电影周报》,1992
    [20]《张艺谋电影论》,中国艺术研究院,张明芳:中国优秀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2002年
    [21]《新民俗电影的符号学分析》,华中科技大学,黎力,中国优秀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2002年
    [22]《传统的叙事与现代的影像--张艺谋电影形态论》,张洪斌《当代作家评论》,2001年02期
    [23]《〈红高粱〉类型电影的美学透视》,章力明,《学术与探索》1999年01期。
    [24]《淡妆浓抹总相宜--浅析张艺谋电影的色彩艺术》,余培敏、杨永军,《涪陵师范学院学报》,2004年第4期。
    [25]《张艺谋的电影艺术谋略》,孙中田《东北师大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0年01期
    [26]《视觉的飨宴-试论色彩在电影作品中的审美价值》,中国期刊网
    [27]《张艺谋电影的色彩和造型艺术》,中国期刊网
    [28]《论张艺谋影片中色彩的暗示及象征意义》,中国期刊网
    [29]《张艺谋电影导演的美学观》[J],姜敏.河北大学学报,1994年第7期。
    [30]《红的诠释--论张艺谋电影色彩的运用》,陈欢、袁筱华,杭州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1994年01期
    [1]1984:《黄土地》(摄像)
    [2]1987:《红高粱》
    [3]1988:《代号“美洲豹”》(与杨凤良合作)
    [4]1990:《菊豆》
    [5]1991:《大红灯笼高高挂》
    [6]1992:《秋菊打官司》
    [7]1994:《活着》
    [8]1995:《摇啊摇,摇到外婆桥》
    [9]1996:《有话好好说》
    [10]1997:《图兰多》(歌剧、意大利)
    [11]1998:《图兰多》(歌剧、中国紫禁城太庙)
    [12]1998:《一个都不能少》
    [13]1999:《我的父亲母亲》
    [14]2000:《幸福时光》
    [15]2002:《英雄》
    [16]2003:《十面埋伏》
    [17]2005:《千里走单骑》
    [18]2006:《满城尽带黄金甲》
    [19]2008年《北京奥运会开幕式》(总导演)

© 2004-2018 中国地质图书馆版权所有 京ICP备05064691号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17129号

地址:北京市海淀区学院路29号 邮编:100083

电话:办公室:(+86 10)66554848;文献借阅、咨询服务、科技查新:665547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