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九○年代台湾女同志小说中的女同志主体研究
详细信息    本馆镜像全文|  推荐本文 |  |   获取CNKI官网全文
摘要
九○年代台湾的政治、经济及社会生活形态的变迁,为台湾同志文学的发展与繁荣提供了滋润的土壤,加诸女同志社群及女同志空间的建立与开发、文学奖的激励、同志理论的引介等诸多因素的合力作用,致使台湾女同志小说在这个时期成绩斐然。
     通过对九○年代台湾女同志小说的梳理与探寻,我们不仅可见女同志主体在对“同类”的追寻、对“异族”的征战中,所承受的悲抑、孤绝与困顿;也可见她们于边缘之地奋臂挥戈、以嬉笑怒骂之姿挑衅所有霸权。可以说,九○年代的女同志主体走过的是这样一条路——从“异性恋他者”到“特殊自我”的、不断升华的路。
In 1990s the political, economic and social vicissitudes in Taiwan had provided the nourishing soil for the growth and prosperity of the queer literature in Taiwan, and thanks to the establishment and development of the lesbian communities and spaces, the incentive of literary prizes and the introduction of queer theories, the lesbian novels in Taiwan had achieved unprecedented success.
     Through the analysis of the lesbian novels in Taiwan in 1990s, we can discover not only their persistent pursuit of the "homogeneous group", and their poignancy, desperation and fatigue they had undergone in the struggle against the "heterogeneous group", but also their invincible striving on the verge of the society and their playful defiance of all kinds of hegemonies. Hence, the lesbian subject in Taiwan in 1990s had trodden such a path that gradually advanced from "heterosexual otherness" to "special ego".
引文
[1]佣“同志”一词指代“同性恋”乃源于对语言及文化的翻译,“1988年,迈克与林奕华筹备香港第一届同志电影节,正苦恼如何翻译Lesbian and Gay Film Festival为中文时,某次两人对谈间,迈克建议‘挪用'同志一词。想不到这次决定竟奠定华人同志运动的另一个里程碑。”(周华山《后殖民同志》,上环:香港同志,1997.6,365页)。林奕华等最初如此译就此词之因,在取“有志一同”、“革命尚未成功,同志仍须努力”之意。1992年台北金马奖国际影展沿用“同志”的说法,从此“同志”一词作为“同性恋”的代名词被大量引用。
    [2]刘亮雅,《边缘发声:解严以来的台湾同志小说》,《解严以来台湾文学国际学术研讨会论文集》,国立台湾师范大学国文学系主编,118页。
    [3]张小虹,《同志情人,非常欲望--台湾同志运动的流行文化出击》,《欲望新地图》,台北:联合文学,1996.10,56页。
    [4]引自张小虹讲评陈思和《凤凰·鳄鱼·吸血鬼--试论台湾文学创作中的几个同性恋意象》的文稿,见《解严以来台湾文学国际学术研讨会论文集》,台北:万卷楼,2000.9,171页。
    [5]“直女子”“直男子”分别指异性恋女子、异性恋男子。
    [6]周华山,《同志论》,上环:香港同志,1995.1,186页。
    [7]《童女之舞--有情无欲的女同志小说赏析》,《中国时报:开卷周报》,1997.7.17,第43版。
    [8]《解严以来台湾文学国际学术研讨会论文集》,台北:万卷楼,2000.9,页144。
    [9]陈芳明,《台湾新文学史的建构与分期》,《联合文学》178期,1999.8,165页。
    [10]周华山,《同志论》,上环:香港同志,1995.1,319.320页。
    [11]许剑桥:《九○年代台湾女同志小说研究》(嘉义:国立中正大学中国文学系硕士论文,2003年6月),32页。
    [12]同上,34-36页。
    [13]鱼玄阿玑、郑美里,《幸福正在逼近--建立台湾同性恋社会史的初步尝试》,《酷儿启示录》,台北:元尊,1997.12,204页。
    [14]见赖孟如,《次文化空间之研究--以女同性恋酒吧为例》,中原大学室内设计所硕士论文,1999.7,49页。
    [15]同上,140页。
    [16]见郑美里,《女儿圈》,台北:女书,1997.3,121页。
    [17]参考苏芊玲,《女书店,和她的女同志姊妹》,《扬起彩虹旗》,台北:心灵工坊,2002.9,230-236页。
    [18]赖正哲,《当建筑与同志身分相遇时》,《扬起彩虹旗》,台北:心灵工坊,2002.9,241页。
    [19]庄宜文认为:“早期官办文学奖成效不彰,自一九七六年‘联合报小说奖'开办,其后文学传媒所举办的文学奖陆续跟进,小说奖项成为最主要的征选文类,并且愈形奠定小说在台湾文学的主流地位。”(庄宜文,《重组文学星空--从文学奖谈新世代小说家的崛起》,第二届青年文学会议,1998.10.31-11.1,15页,注3。
    [20]作品名称后加※号的,为女同志小说。
    [21]许剑桥:《九0年代台湾女同志小说研究》(嘉义:国立中正大学中国文学系硕士论文,2003年6月),4页。
    [22]孟樊,《文学传播现象》,见于文讯杂志编纂,(1996台湾文学年鉴》,台北:文建会,1997.6,42页。
    [23]保真,《小说:爱恨织交的主题趋势》,收录于《1996台湾文学年鉴》,台北:文建会,1997.6,33页。
    [24]凌凌,《蕾丝与鞭子的交欢--从当代台湾小说注释女同性恋的欲望流动》,《蕾丝与鞭子的交欢:当代台湾情色文学论》,台北:时报,1997.3,110页。
    [25]纪大伟,《后/感官世界》,《感官世界》,台北:平氏,1995.9,261页。
    [26]吴翠松,《报纸中的同志--十五年来同性恋议题报导的解析》,文化大学新闻所硕士论文,1998.6,43页。
    [27]凌烟,《失声画眉》,台北:自立,1991.7,265、266页。
    [28]同上,264页。
    [29]周华山,《同志论》,上环:香港同志,1995.1,324页
    [30]转引林淇瀁,《书写与拼图:台湾文学传播现象研究》,台北:麦田,2001.10,155页。
    [31]同上,156页。
    [32]葛兰西的“文化霸权”概念,强调政治力的运作,往往透过社会主要团体(或机器)的积极同意(或臣服)而取得“道德和哲学的领导权”。
    [33]邱贵芬,《(不)同国女人聒噪--访谈当代台湾女作家》,台北:元尊,1998,55页。
    [34]同上,59-62页
    [35]《联合文学》第一0九期,29页。
    [36]同上,44页。
    [37]李元贞:《为谁写诗?--论台湾现代女诗人诗中的女性身份》,收录于《女性诗学:台湾现代女诗人集体研究》,2000.11初版,153页。
    [38]福柯曾经以镜子为例来解说异质空间,他说:“镜子是一个无地点的地方,故为一个虚构空间。我在镜面之后所开展的非真实的、虚像的空间中,见到了其实不存在那里的我自己。我在那儿,那儿却又非我之所在,这影像将我自身的‘可见性'赋予我,使我在缺席之处看见自己,这乃是镜子的虚构空间。但是,对此镜子确实存在于现实之中而言,它则是一异质空间,镜子相对于我所占有的位置,采取一种对抗。从镜子的角度,我发现了我于我所在之处的缺席,因为我见到自己在镜子里。从这个指向我的‘拟视',从镜面彼端的虚像空间,我回到自身:我再次地注视自己,并且在我所在之处重构我自己。镜子做为一异质空间的作用乃是:它使得我注视镜中之我的那瞬间,我所占有的空间成为绝对真实,和周遭的一切空间相连结,同时又绝对不真实,因为要感知其存在,就必须通过镜面后的那个虚像空间。”(引自王志弘《台北新公园的情欲地理学:空间再现与男同性恋认同》,《台湾社会研究》,85.4,209页)福柯的异质空间论具体的说明了主体与异己相互建构映射的空间意涵,及其空间隐喻与真实空间的层次。
    [39]凌烟,《失声画眉》,台北:自立,1991.7,本节引用之文本,均出自此部作品,故之后只标明页码,不再赘述。
    [40]转引周华山,《同志论》,上环:香港同志,199.5.1,160-161页。
    [41]同上,179页。
    [42]邱妙津,《鳄鱼手记》,台北:时报,1994。本节引用之文本,均出自此部作品,故之后只标明页码,不再赘述。
    [43]一九九四年,纪大伟、洪凌和但唐谟在编辑《岛屿边缘》季刊的“Queer专辑”时,将Queer译作“酷儿”。“酷儿”和“同志”有所不同,纪大伟认为:“同志主张身份认同,但是酷儿却加以质疑”;大陆学者李银河也认为:“‘酷儿'一词具有策略性的意义,而不是指称某种具有永久性意义的身份。酷儿性(queerness)并不是一种新的身份,这一概念之所以吸引人,是因为这些人们拥有共同的经验,他们共同作为性越轨者(sexual outlaws)的生活方式,而并不是一种这些人共同拥有的本质主义的身份。它出现在那些孤立的个人当中,与一夫一妻制的家庭价值相对立,与异性恋霸权相对立”。对于酷儿文学,纪大伟试图勾勒出酷儿文学的三项特色,第一,呈现身份的异变与表演;第二,呈现欲望的流动与多样;第三,性政治的批判。详见:①纪大伟主编,《酷儿狂欢节——台湾当代QUEER文学读本》(编序),台北:元尊,1997,12。②[美]葛尔·罗宾等著、李银河译,《酷儿理论:西方90年代性思潮》(译者前言),北京:时事,2000.2。
    [44]洪凌、纪大伟,《新世代的冷酷观点》,《酷儿启示录》,台北:元尊文化,1996,68-69页。
    [45]《中外文学》第22卷,第8期,1994.1。本文引用之文本,均出自此部作品,故之后只标明页码,不再赘述。
    [46]刘亮雅,《酷异的欲望迷宫:评纪大伟的<感官世界>》,《中外文学》,1996.2,132页。
    [47]纪人伟,《膜》,北京:华艺,2003.1。本文引用之文本,均出自此部作品,故之后只标明页码,不再赘述。
    [48]洪凌,《肢解异兽》,台北:远流,1995。本节引用之文本,均出自此部作品,故之后只标明页码,不再赘述。
    [49]洪凌自言:“是以,就某方面而言,《异端吸血鬼列传》的处境正好应和了它的“异端”位置--不以满足正常化的同性情欲为目的,这些长着獠牙与异类特质的女同性恋吸血鬼,藉着小说背景的无穷蔓延,埋伏/生长在不同时空的深暗边陲;并不因为走不出暗柜(closct)的躲藏和畏惧,而是藉着这种类似恐怖份子(terroristic)的姿态,坦白地追寻本身的恐怖愉悦。”见洪凌《蕾丝与鞭子的交欢--从当代台湾小说注释女同性恋的欲望流动》,(林永福、林耀德主编《当代台湾情色文学论》,1997年版,页97。)
    [50]洪凌,《蕾丝与鞭子的交欢--从当代台湾小说注释女同性恋的欲望流动》,收录于林耀德编《蕾丝与鞭子的交欢--当代台湾情色文学论》,1997.3,110页。
    [51]同上,106-7页。
    [52]陈雪,《梦游1994),台北:远流,1996,7页。
    [53]陈雪,《恶女书》,台北:平氏,1995.9。
    [54]同上。
    [56]朱立元主编,《当代西方文艺理论》(第2版,增补版),上海:华东师大,2005.4,62页。
    [57]赵一凡、张中载等主编,《西方文论关键词》,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2006.1,878-879页。
    [58]许剑桥,《九0年代台湾女同志小说研究》,国立中正大学中国文学系硕士论文,2003.6,124页。
    [59]同上,132页。
    [60]杜修兰,《逆女》,台北:皇冠,1996.1。
    [61]曹丽娟,《童女之舞》,台北:大田,1999.1。本文引用之文本,均出自此部作品,故之后只标明页码,不再赘述。
    [62]纪大伟,《忧郁的赤道无风带》,《感官世界》,台北:平氏,1995.9,112页。
    [63]朱天心,《春风蝴蝶之事》,《采薇歌》,广州:花城,2005.3,249页。
    [64]黄楚雄,《后异性恋革命:当代台湾男同性恋恐惧现象的哲学探究》,台北:旺角,1998.10,48-49页。
    [65]朱天文,《荒人手记》,台北:时报,1994。
    [66]陈雪,《恶女书》,台北:平氏,1995.9。
    [67]邱妙津,《蒙马特遗书》,台北:联合文学,1996.5。
    [68]曹丽娟,《关于她的白发及其他》,《童女之舞》,台北:大田,1999.1。
    [69]邱妙津,《柏拉图之发》,收于《鬼的狂欢》,台北:联合文学,1991。本文引用之文本,均出自此部作品,故之后只标明页码,不再赘述。
    [70]周华山,《同志论》,上环:香港同志,1995,144页。
    [71][美]葛尔·罗宾等著、李银河译,《酷儿理论:西方90年代性思潮》,北京:时事,2000.2,1页。
    [72]同上。
    [73]同上,10-11页。
    [74]洪凌,《在月球上跳舞》,收于《在玻璃悬崖上走索》,台北:雅音,1997.10。
    [75][美]詹姆斯·米勒,《福柯的生死爱欲》,上海:世纪,2005.5,359页。
    [76]洪凌,《蕾丝与鞭子的交欢--从当代台湾小说注释女同性恋的欲望流动》,收录于林耀德编《蕾丝与鞭子的交欢--当代台湾情色文学论》,1997.3,102页。
    [77]洪凌,《兽难》,收于《异端吸血鬼列传》,台北:平氏,1995.9。
    [78]洪凌,《星光横渡丽水街》,收于《异端吸血鬼列传》,台北:平氏,1995.9。
    [79]根据刘亮雅的说法,光怪陆离的场景由叙述者的调皮语气和自我指涉(self-reflexivity),暗示故事本身乃反写实的后设谐拟(parody):首先,现实中不会有人以“躄”(即两腿残废不能走)自我命名:其次,叙述者说这是“十二件精采绝伦、创意十足的男体奸杀案”;又说大半尸体“已经达到超现实画作的地步”,均暗示乃文本中的拟真戏耍而非真实。参见刘亮雅《洪凌的“肢解异兽”与“异端吸血鬼列传”中的情欲与性别》,《中外文学》1996,37页。
    [80]纪大伟,《乌托邦之后:二十一世纪的台湾同志文学生态》,《文讯》229期,2004.11,54-55页。
    [81]林水福,林燿德:《当代台湾情色文学论:蕾丝与鞭子的交欢》,台北:时报文化,1997,114页。
    1白先勇.孤恋花.台北人.香港:文学研究,1976.8。
    2李慧敏.开刀.小说潮:联合报第十届小说奖作品集.台北:联经,1989。
    3玄小佛.圆之外.北京:人民文学,1989.8。
    4陈烨.彩虹纹身.孤独和年轻总是睡在同一张床上.台北:联经,1990.4。
    5天官赐.青春的礼物.九种不同的女人.台北:希代,1990.9。
    6凌烟.失声画眉.台北:自立晚报,1991.7。
    7邱妙津.柏拉图之发.鬼的狂欢.台北:联合文学,1991。
    8王文华.玛莉兰.寂寞芳心俱乐部.台北:允晨,1991.7。
    9林裕翼.汤姆男孩.爱情生活.台北:太雅,1992.8。
    10梁寒衣.山茶花男子.一个年轻的死.台北:皇冠,1992.11。
    11邱妙津.鳄鱼手记.台北:时报,1994。
    12洪凌.记忆的故事.肢解异兽.台北:远流,1995.3。
    13洪凌.异端吸血鬼列传.台北:平氏,1995.9。
    14洪凌.发烧.异端吸血鬼列传.台北:平氏,1995.9。
    15洪凌.暗夜变奏曲.异端吸血鬼列传.台北:平氏,1995.9。
    16洪凌.兽难.异端吸血鬼列传.台北:平氏,1995.9。
    17洪凌.星光横渡丽水街.异端吸血鬼列传.台北:平氏,1995.9。
    18纪大伟.感官世界.台北:平氏,1995.9。
    19纪大伟.美人鱼的喜剧.中外文学,第22卷,第8期,1994.1。
    20陈雪.恶女书.台北:平氏,1995.9。
    21陈雪.猫死了之后.恶女书.台北:平氏,1995.9。
    22陈雪.异色之屋.恶女书.台北:平氏,1995.9。
    23陈雪.寻找天使遗失的翅膀.恶女书.台北:平氏,1995.9。
    24陈雪.夜的迷宫.恶女书.台北:平氏,1995.9。
    25陈雪.蝴蝶的记号.梦游1994.台北:远流,1996.9。
    26陈雪.梦游1994.梦游1994.台北:远流,1996.9。
    27陈雪.色情天使.梦游1994.台北:远流,1996.9。
    28邱妙津.蒙马特遗书.台北:联合文学,1996。
    29杜修兰.逆女.台北:皇冠,1996.1。
    30郝誉翔.洗.联合文学.第145期,1996.11。
    31张亦绚.淫人妻女.联合文学.第145期,1996.11。
    32章缘.大水之夜.向时间下战贴.台北:联经,1997。
    33陈烨.红色沙漠.难得有情.台北:开心阳光,1997。
    34纪大伟.不在场证明.联合文学.第149期,1997.3。
    35洪凌.在月球上跳舞.在玻璃悬崖上走索.台北:雅音,1997.10。
    36洪凌.玻璃子宫的诗.在玻璃悬崖上走索.台北:雅音,1997.10。
    37李昂.莫春台湾两才女-施叔青、李昂小说精粹.广州:花城,1997.11。
    38陈雪.欲望之潮.爱上爵士乐女孩.台北:探索,1998.8。
    39陈雪.爱上爵士乐女孩.爱上爵士乐女孩.台北:探索,1998.8。
    40曹丽娟.关于她的白发及其它.童女之舞.台北:大田,1999.1。
    41曹丽娟.断裂.童女之舞.台北:大田,1999.1。
    42曹丽娟.童女之舞.童女之舞.台北:大田,1999.1。
    43陈宛瑜.疤.青春放歌:世纪末同志爱读本1.台北:热爱,1999.2。
    44小子.故事二分之一.青春放歌:世纪末同志爱读本1.台北:热爱,1999.2。
    45朱咏岚.天使情人.青春放歌:世纪末同志爱读本1.台北:热爱,1999.2。
    46叶宜欣.遇见你的回忆.爱恋无悔:世纪末同志爱读本2.台北:热爱,1999.2。
    47理子.春子.爱恋无悔:世纪末同志爱读本2.台北:热爱,1999.2。
    48琼儿.激情.爱恋无悔:世纪末同志爱读本2.台北:热爱,1999.2。
    49最矢.错肩.楼兰女与六月青.台北:热爱,1999.2。
    50纪大伟.脐.膜.北京:华艺,2003.8。
    51纪大伟.战争终了.膜.北京:华艺,2003.8。
    52纪大伟.膜.北京:华艺,2003.8。
    53朱天心.春风蝴蝶之事.采薇歌.广州:花城,2005.3
    54白先勇.孽子.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1988.2。
    55梁寒衣.山茶花男子.一个年轻的死.台北:皇冠,1992.11。
    56 朱天文.荒人手记.台北:时报,1994。
    57 洪凌.骷髅地的十字路口.中外文学.第22卷,第11期,1994.4。
    58 苏伟贞.沉默之岛.台北:时报,1995.3。
    59 舞鹤.一个同性恋者的秘密手记冲外文学.第25卷,第10期,1997.3。
    60 白先勇.寂寞的十七岁.寂寞的十七岁.台北:允晨,1998.1。
    61 陈映真.赵南栋.铃铛花.台北:人间,1998。
    62 黄惑.诚征男友台北:旺角,1999。
    63 黄惑.玩具:One G.台北:旺角,1999。
    64 张耀仁.荒芜的你.台北:热爱,1999.3。
    65 安克强编.青春放歌.台北:热爱,1999.2。
    66 安克强编.爱恋无悔台北:热爱,1999.2。
    67 安克强编.楼兰女与六月青:第一届全球华文同志文学奖行奖作品集.台北:热爱,1999.2。
    68 舞鹤.鬼儿与阿妖.台北:麦田,2000.8。
    69 吴继文.天河撩乱.台北:时报文化,2001.3。
    70 成英姝.人类不宜飞行.台北:联合文学,2005.8。
    71 欧阳子.〈孤恋花〉的幽深暖昧含意与作者的表现技巧.书评书目,1975.10,第30期。
    72 刘亮雅.酷怪的欲望迷宫:评纪大伟的〈感官世界〉.中外文学,1996.2,24卷(第9期)。
    73 刘亮雅.洪凌的〈支解异兽〉与〈异端吸血鬼列传〉中的情欲与性别.中外文学,1996.6,第289期。
    74 王德威.同性恋科幻先锋.明报月刊,1996.7。
    75 庄宜文.陈雪:赤裸也是一种隐藏.文讯,1997.3,第137期。
    76 赖佳琪.张亦绚:女人不能只“动手指”,要“动全身”.文讯,1997.3,第137期。
    77 刘亮雅.九0年代台湾的女同志小说-以邱妙津、陈雪、洪凌为例.中外文学,1997.7,第23卷(第2期)。
    78 刘亮雅.爱欲、性别与书写:邱妙津的女同性恋小说.中外文学,1997.8,第26卷(第3期)。
    79 曾秀萍.九0年代台湾“女同志小说”书写的颠覆性及其矛盾.水笔仔,1999.4,第7期。
    80 曹惠民.台湾“同志书写”的性别想象及其元素.汕头:华文文学,2007.1。
    81 凌烟,落地生根.失声画眉.台北:自立晚报,1990.12。
    82 曹丽娟.得奖感言:说:不完全.小说潮-联合报第十三届小说奖作品集.台北:联经,1992.11。
    83 纪大伟.后、感官世界.感官世界.台北:平氏,1995.9。
    84 杜修兰.迷宫的出口.逆女.台北:皇冠,1996.1。
    85 纪大伟.书写的HIGH处.膜.台北:联经,1996.3。
    86 廖咸浩.完全逃逸手册.收于洪凌.魔鬼笔记台北:万象,1996.4。
    87 邱贵芬.(不)同国女人聒噪-访谈当代台湾女作家.台北:元尊,1998.3。
    88 萧义玲.九0年代新崛起小说家的同志书写-以邱妙津、洪凌、纪大伟、陈雪为观察对象.文讯.第二届青年文学会议,1998.10.31-11.1,台北。
    89 简瑛瑛.何处是(女)儿家?-现代女性文学中的同性情谊与书写.何处是女儿家.台北:联合文学,1998.11。
    90 纪大伟.发现鳄鱼-建构台湾女同性恋论述.晚安巴比伦.台北:探索,1998.11。
    91 刘人鹏、丁乃非.罔两问景Ⅱ:鳄鱼皮、拉子馅、半人半马邱妙津.第三届“性/别政治”超薄型国际学术研讨会论文集.中央大学性/别研究室,1999。
    92 曹丽娟.从离开的漫漫长路,转身.童女之舞.台北:大田,1999.1。
    93 陈思和.凤凰·鳄鱼·吸血鬼-试论台湾文学文学创作中的几个同性恋意象.解严以来台湾文学国际学术研讨会论文集台北:万卷楼,2000.9。
    94 刘亮雅.边缘发声:解严以来的台湾同志小说.解严以来台湾文学国际学术研讨会论文集.台北:万卷楼,2000.9。
    95 刘人鹏.寻找遗失的女同性恋与T婆文本.诚品好读.2000.11,第5期。
    96 黄清顺.高贵灵魂的挽歌-试探邱妙津文学作品中的死亡意识及相关问题.文讯.第四届青年文学会议,台北,2000.12.15-16。
    97 陈耀民.我们都是一家人?论《孽子》及《逆女》中的家庭机制/身分认同与抗争之可能性.同志研究.台北:巨流,2001.6。
    98 朱伟诚.〈鳄鱼手记〉导读.日据以来台湾女作家小说选读.台北:女书,2001.7。
    99 罗祖珍、张亦绚.是不是我遗漏了什么?.坏掉时候.台北:麦田,2001.12。
    100 王蕙萱.发与性别认同-〈柏拉图之发〉与〈薇薇的头发〉的分析与比较.文讯.第七届青年文学会议论文集-台湾文学的比较研究》,台北,2003.11。
    101 李金梅.从〈双镯〉的“姊妹夫妻”论有关女同性恋作品的阅读与书写.台大社会所硕士论文.1992.6。
    102 纪大伟.带饿思泼辣:〈荒人手记〉的酷儿阅读.中外文学,1995.8,第24卷(第3期)。
    103 谢金蓉.这批酷儿写小说在教我们怎么成长.新新闻,1996.5.26-6.1,第481期。
    104 简家欣.书写中的现身政治-九0年代同志言说战场的流变.联合文学,1997.2,第148期。
    105 朱伟诚.白先勇(同志)的女人、怪胎、国族:一个家庭罗曼史的连接.中外文学,1998.5,第26卷(第12期)。
    106 叶德宣.两种“露营/淫”的方法〈永远的尹雪艳〉与《孽子》中的性别越界演出.中外文学,1998.5,第26卷(第12期)。
    107 叶德宣.从家庭授勋到到警局问讯-《孽子》中父系国/家的身体规训地景.中外文学,2001.7,第30卷(第2期)。
    108 纪大伟,乌托邦之后-二十世纪的台湾同志文学生态.文讯.2004.11,第229期。
    109 欧阳子.〈满天里亮晶晶的星星〉之语言、语调与其它.王谢堂前的燕子.台北:尔雅,1976.4。
    110 龙应台.淘这盘金沙-细评白先勇〈孽子〉.龙应台评小说.北京:作家,1988.9
    111 纪大伟.台湾小说中男同性恋的性与流放.蕾丝与鞭子的交欢:当代台湾情色文学论.台北:时报,1997.3。
    112 纪大伟.旧读者幻灭,新作者诞生.晚安巴比伦台北:探索,1998.11。
    113 张小虹.不肖文学妖孽史-以〈孽子〉为例.怪胎家庭罗曼史.台北:时报,2000。
    114 袁良骏.一次艰难的开拓-论〈孽子〉.白先勇论.北京:新华,2001.5。
    115 江宝钗.时间、空间与主体性的建构-阅读〈孽子〉的一个向度.中华现代文学大系(贰):台湾1989-2003:评论卷(二).台北:九歌,2003。
    116 江宝钗.同志、怪胎与后殖民-性别与白先勇研究.白先勇与当代台湾文学史的构成.台北:骆驼,2004.3。
    117 曾秀萍.孤臣·孽子·台北人-白先勇小说中的同志书写研究.国立政治大学中文所硕士论文.2001.7。
    118 庄慧秋编.中国人的同性恋.台北:张老师,1991.2。
    119 台大男同性恋研究社编.同性恋邦联.台北:号角,1994.10。
    120 汪成华.黑色蕾丝。台北:号角,1995.5。
    121 台大女同性恋文化研究社.我们是女同性恋.台北:硕人,1995.8。
    122 张小虹.欲望新地图台北:联合文学,1996.10。
    123 周华山.同志论.香港:香港同志研究社,1997.1。
    124 郑美里.女儿圈.台北:女书,1997.3。
    125 周华山.后殖民同志.香港:香港同志研究社,1997.6。
    126 何春蕤编.性/别研究的新视野.台北:元尊,1997.11。
    127 纪大伟.酷儿启示录.台北:元尊,1997.12。
    128 黄楚雄.后异性恋革命-当代台湾男同性恋恐惧现象的哲学探究.台北:旺角,1998.10。
    129 张娟芬.姊妹“戏”墙.台北:联合文学,1998.11。
    130 李银河.同性恋亚文化.北京:今日中国,1998。
    131 李银河.虐恋亚文化.北京:今日中国,1998.1。
    132 王雅各布.台湾男同志表平权运动史.台北:开心阳光,1999.4。
    133 张乔婷.驯服与抵抗.台北:唐山,2000。
    134 葛尔·罗宾(Gayle Rubin)等.酷儿理论-西方90年代性思潮.李银河.北京:时事,2000.2。
    135 何春蕤编.性/别政治与主体形构.台北:麦田,2000.4。
    136 张娟芬.爱的自由式:女同志故事书.台北:时报,2001.5。
    137 同光同志长老教会编.暗夜中的灯塔.台北:女书,2001.8。
    138 陈铭磻.出柜.台北县:大庆,2001.9。
    139 赵彦宁.戴着草帽到处旅行.台北:巨流,2001.11。
    140 庄慧秋编.扬起彩虹旗.台北:心灵工坊,2002.9。
    141 简家欣.唤出女同志:九0年代台湾女同志的论述形构与运动集结.台大社会所硕士论文.1997.1。
    142 吴瑞元.孽子的印记-台湾近代男性“同性恋”的浮现(1970-1990)中央大学历史研究所硕士论文.1998.1。
    143 吴翠松.报纸中的同志-十五年来同性恋议题报的解析.文化大学新闻所硕士论文.1998.6。
    144 郑敏慧.在虚拟中预见真实:台湾学术网络BBS站中的女同志实践.台湾大学建筑与城乡研究所硕士论文.1999.1。
    145 赖孟如.次文化空间研究-以女同性恋酒吧为例.中原大学室内设计研究所硕士论文.1999.7。
    146 陈锦华.在行动中壮大自我-台湾网络同志运动分析.政治大学新闻所硕士论文.2002。
    147 许智渊.隐喻性地景之研究-论述高雄同盟路同志情欲场域的身体实践.南华大学人文学院环境与艺术研究所硕士论文.2004.12。
    148 潘皆成.双重衣柜:已婚男同志的生命叙说.高雄医学大学性别研究所硕士论文.2005.6。
    149 于美芝.反思当代台湾性/别论述与国家社会发展-以同志论述为例.世新大学社会发展研究所硕士论文.2005.6。
    150 晶晶书库网址:http://www.gingins.com.tw
    151 岛屿边缘网址:http://www.intermargins.net/intermargins/IsleMargin/index.htm
    152 跨性别网址:http://intermargins.net/repression/deviant/transgender/trans_index.htm
    153 国立中央大学性/别研究室网址:http://sex.ncu.edu.tw/
    154 性别中国网址:http://www.genderedchina.com/
    155 女权中国网址:http://www.feminism.cn/
    156 爱白网:http://www.aibai.cn/
    157 右岸杂志网址:http://www.lala108.com/
    158 廖炳惠.形式与意识型态.台北:联经,1990。
    159 张京缓编.后殖民理论与文化认同.台北:麦田,1995。
    160 徐贲.走向后现代与后殖民.北京:中国社科,1996。
    161 龙协涛.读者反应理论.台北:扬智,1997.3,7页。
    162 斯坦利·费什.读者反应批评:理论与实践.文楚安.北京:中国社会科学,1998.2。
    163 陶东风.后殖民主义.台北:扬智,2000.2。
    164 巴特·穆尔-吉尔伯特(Ban Moore-Gilbert)等编撰.后殖民批评.杨乃乔.毛荣运.刘须明.北京:北大,2001。
    165 于文秀.“文化研究”思潮导论.北京:人民,2002。
    166 锺彩钧,杨晋龙主编.明清文学与思想中之主体意识与社会:学术思想篇.台北:中央研究院中国文哲研究所,2004。
    167 夏光.东亚现代性与西方现代性-从文化的角度看.北京: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2005。
    168 米歇尔·福柯(Michel Foucault).主体解释学.畲碧云.上海:上海人民,2005。
    169 冯俊等.后现代主义哲学讲演录.北京:商务印书馆,2005.3。
    170 朱立元主编.当代西方文艺理论(增补版).上海:华东师大,2005.4。
    171 刘亮雅.文化翻译:后现代、后殖民与解严以来的台湾文学.中外文学,2006.3,第34卷(第10期)。
    172 刘亮雅.跨族群翻译与历史书写:以李昂〈彩妆血祭〉与赖香吟〈翻译者〉为例.中外文学,2006.4,第34卷(第11期)。
    173 张小虹.后现代/女人:权力、欲望与性别表演.台北:时报,1993。
    174 郑振伟.女性与文学:女性主义文学国际研讨会论文集.香港:岭南学院现代中文文学研究中心,1996。
    175 米歇尔·福柯(Michel Foucault).权利的眼睛:福柯访谈录.严锋.上海:上海人民,1997。
    176 西蒙娜·德·波伏娃(Simone de Beauvoir).第二性(全译本).陶铁柱.北京:中国书籍,1998。
    177 谈大正.性文化与法.上海:上海人民,1998。
    178 凯特·米利特(Kate Millett).性政治.宋文伟.南京:江苏人民,2000。
    179 肖巍.女性主义伦理学.成都:四川人民,2000。
    180 李新灿.女性主义观照下的他者世界.北京:中国社会科学,2001。
    181 宋素凤.多重主体策略的自我命名:女性主义文学理论研究.济南:山东大学,2002。
    182 杰佛瑞·威克斯(Feffrey Weeks).20世纪的性理论和性观念.南京:江苏人民,2002.1。
    183 米歇尔·福柯(Michel Foucault).性经验史(增订版).畲碧平.上海:世纪,2002。
    184 纪登思(Anthony Giddens).亲密关系的转变-现代社会的性、爱、欲周素凤.台北:巨流,2003.1。
    185 唐荷.女性主义文学理论.台北:扬智文化,2003。
    186 菲利浦·阿里耶斯、安德烈·贝金主编.西方人的性.李龙海.黄涛.上海:上海人民,2003.3。
    187 刘易斯·冯·费拉德(Luise Von Flotow).翻译与性别:女性主义时代的翻译.上海:外语教育,2004。
    188 谢卧龙主编.知识型构中性别与权力的思想与辩证.台北:唐山,2004.6。
    189 李银河.女性主义.济南:山东人民,2005。
    190 文洁华.美学与性别冲突:女性主义审美革命的中国境遇.北京:北京大学,2005。
    191 米兰达·弗里克(Miranda Fricker),珍妮弗·霍恩斯比(Jennifer Hornsby)编.女性主义哲学.北京:三联,2006。
    192 丁乃非、刘人鹏.现代“性”与国家(女性主义)暴力:台湾篇.发现政治社会-现代性、国家暴力与后殖民民主.台北:巨流,2000.12。
    193 文讯杂志.1998台湾文学年鉴.台北:文建会,1999。
    194 林淇瀁.书写与拼图:台湾文学传播现象研究.台北:麦田,2001。
    195 朱双一.战后台湾新世代文学论.台北:扬智,2002.2。
    196 胡衍南.当代青年作家出书环境研究.第二届青年文学会议,台北,文讯,1998.10.31-11.1。
    197 庄宜文.重组文学星空-从文学奖谈新世代小说家的崛起.第二届青年文学会议,台北,文讯,1998.10.31-11.1。
    198 郝誉翔.论一九八0年前后台湾新生代文学的发展.第二届青年文学会议,台北,文讯, 1998.10.31-11.1。
    199 许秦蓁.女书店:女有、女治、女享的阅读乌托邦.第三届青年文学会议,台北,文讯,1999.11.7-8。
    200 许剑桥.1998第一届“全球华文同志文学奖”的发声(生)观察(之一).第五届青年文学会议,台北,文讯,2001.11.16-17。
    201 陈其南.家族与社会:台湾与中国社会研究的基础理念.台北:联经,2004.3。

© 2004-2018 中国地质图书馆版权所有 京ICP备05064691号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17129号

地址:北京市海淀区学院路29号 邮编:100083

电话:办公室:(+86 10)66554848;文献借阅、咨询服务、科技查新:665547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