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反腐败国际合作的几个法律问题研究
详细信息    本馆镜像全文|  推荐本文 |  |   获取CNKI官网全文
摘要
1990年召开的第八届联合国预防犯罪和罪犯待遇大会通过了《反腐败实际措施》,总结了当时世界各国反腐败实践经验和理论研究成果,号召世界各国加强同腐败现象作斗争,并提出了较为详尽的反腐措施建议。随后,一些反腐败国际机构(如透明国际、国际监察专员协会)相继成立并积极开展活动,各种反腐败的国际会议相继召开,世界各国加强了在反腐倡廉领域的交流与合作,促进和推动了反腐败的深入开展。2003年《联合国反腐败公约》生效以来,国际合作的机制更加健全,领域更加宽泛,措施更加务实,成效更加明显。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后,在经济全球化的过程中,逐步融入国际社会,反腐败这个传统的政治领域也随之开放并同国际接轨。从最初的出国访问和参观学习,到近年的跨国反洗钱和境外追回腐败资产的合作,经历了一个快速发展的过程。
     为适应这个加速发展的过程,必须在实践经验的总结、国外做法的借鉴和国际合作机制的衔接等方面与时俱进。本论文就是在长期跟进国内国外反腐败实践和国际合作实务的基础上,选择治理商业贿赂、反洗钱、贪官遣返和资产追回等重要合作领域,做出分析和探讨,以期推动研究的深入发展。就目前研究现状来看,反腐败国际合作问题研究的不足之处主要有三点:一是对中国近年来反腐败国际合作的基本历史轨迹没有全景式的研究;二是与国际反腐败合作的比较研究还有些欠缺;三是缺乏对查办跨国腐败典型案件的过程描述和深度剖析。本文在这方面也试图进行尝试和探索。
     本文由导论和正文六章组成。绪论部分主要介绍了论文选题的理由及意义、国内外对反腐败国际合作研究的现状和论文的研究方法。论文的每一章基本上按照中国的现状、公约的有关规定、外国经验的借鉴和问题及其对策等四个部分组成,力求回答在相关问题上中国做了什么、如何做的、有哪些法律制度,国际公约如何规制、有哪些要求,国外有哪些好的做法等等几个方面的问题。然后,结合国际国内的实际,提出建议。
     论文第一章是反腐败国际合作概述。全球化时代,各国在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的交往日益频繁和密切。反腐败原本只是一国的内政,现在成为全世界各国共同的任务,加强反腐败的国际交流与合作,成为各个国家不可回避且必须做好的工作。中国的反腐败对外交流与合作成为了党和国家整体外交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反腐倡廉建设的重要内容。近年来,我国顺应改革开放格局和外交工作大局的要求,紧紧围绕党和国家外交工作大局、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大局,深入推进对外交往,务实开展反腐败双边和多边合作,认真研究和借鉴国外反腐倡廉的有益做法,进一步加强反腐倡廉对外宣传,反腐败国际交流与合作得到进一步深化,反腐败国际交流与合作有了长足的发展,取得了明显的成效。本章重点讨论了腐败国际合作的基本原则、重点领域、重要意义、机制建设和面临的问题。指出在腐败犯罪呈现出日益复杂化、组织化和国际化的特征的情况下,我国从实践经验和法律制度体系方面都还存在不少问题,需要迎难而上,更好地参与全球治理腐败。
     论文第二章是追回外逃腐败官员的国际合作。通过开展反腐败国际合作追回外逃贪官,是深入开展反腐败工作的内在要求,是通过国际合作打击腐败犯罪的根本举措。近年来,中国与许多国家签署了有关引渡、刑事司法协助、移管被判刑人等方而的条约,国内相关法律、法规也围绕刑事司法国际合作问题确立了某些原则和制度,为中国与有关国家开展反腐败领域的国际合作提供了相应的法律依据,在司法协助、引渡、资产追回等方而也取得了实际成效。但从理论、立法和工作实践上看,与我国追逃工作的实际需要相比还有很大差距。本章对我国追逃工作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结合案例对引渡、遣返和劝返几种方式从政策、法律、后续处理等多个方面进行研究,并提出通过总结实践中的每一个个案经验,逐步完善方法和制度的对策。
     论文第三章是追回外逃腐败资金的国际合作。腐败犯罪资产外逃已经不再是局部问题,而是一种影响所有社会和经济的跨国现象,必须采取综合性的、多学科的办法有效地予以预防和打击。论文国顾了资产追回国际法律合作制度的的建立过程,了剖析《联合国反腐败公约》关于资产追回法律制度的基本内容,分析了资产追回的基本程序,研究了资产追回的刑事途径和民事程序,分析了存在于实体法和程序法中的的法律阻碍,提出了加强追回腐败犯罪资产的对策。
     论文第四章是反洗钱的国际合作。跨国洗钱和腐败往往有不可分割的联系。反腐败特别要注意反洗钱。我国作为国际社会的重要成员,积极参与国际社会合作控制洗钱的行动,并采取了国内法措施控制洗钱活动。论文回顾了中国反洗钱的基本历程,解析了《公约》在反洗钱方面的相关规定,借鉴了国外加强反洗钱合作的基本经验,提出了建立和完善反洗钱法律机制的初步设想。
     论文第五章是治理商业贿赂的国际合作。2003年前后,愈演愈烈的商业贿赂形势和连续出现的跨国商业贿赂案件,促使中央决定在全国范围内开展治理商业贿赂专项工作。中央成立了治理商业贿赂工作领导小组和办公室,制定了《关于治理商业贿赂的实施意见》等多个规范性文件,工作取得了显著成效。但是国际跨国公司对我国政府官员的贿赂和我国实施“走出去”战略而临复杂的国际环境,提醒我们治理商业贿赂是一项长期的艰巨的任务。论文探讨了我国治理商业贿赂的法律机制,瞭望了国外对商业贿赂治理的法律规制,对媒体报道过的10起跨国商业贿赂典型案例作了分析,归纳出几个共同点,提出了进一步开展治理商业贿赂国际合作的思路。
     论文第六章是预防腐败的国际合作。改革开放30年来,反腐倡廉工作大体经历了从着力治标、侧重遏制,到标本兼治、综合治理、逐步加大治本力度,再到标本兼治、综合治理、惩防并举、注重预防这样一个实践上不断发展、认识上不断深化的过程。在这一过程中,预防腐败工作实践不断创新。《公约》创设的三大机制中包含预防腐败的国际合作机制,我国按照《公约》要求,设立了预防腐败局这个专门机构,在《公约》的框架下,积极开展与相关国家和国际组织的交流与合作。借鉴国际预防腐败的经验,改进国内预防腐败工作。论文回顾了我们愈来愈重视预防腐败的历程,探讨了国外如何预防腐败的方法,结合近几年《公约》的贯彻实施的具体实践,提出了进一步加强预防、适应国际合作需要的几项措施。
The eighth United Nations Congress on the Prevention of Crime and the Treatment of Offenders in1990passed the rule of "Practical Measures against Corruption". It summed up practical anti-corruption experience and theoretical research all across the world, called on all countries around the globe to keep on fighting against corruption, and proposed relatively detailed suggestions on anti-corruption. Since then, some international anti-corruption agencies (such as Transparency International and the International Ombudsman Association) have been established and being active. All kinds of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s against corruption were held. Different countries have strengthened their communication and cooperation in the field of anti-corruption, which promotes its development around the globe. Since the "United Nations Convention against Corruption" came into force in2003, the mechanism for international cooperation is sounder, the field is wider, the measures are more practical and the result is more effective. After entering WTO, China has gradually joined the international community in the process of economic globalization. This traditional political field of anti-corruption in China is subsequently open for attachment. It has a rapid development starting from visiting abroad and study tours to cooperation in transnational anti-money laundering and asset recovering.
     In order to fit the rapid development, China has to keep pace in summarizing practical experience, taking reference of foreign measures and improving the mechanism for international cooperation. This dissertation is conducting analysis in the fields of management of commercial bribery, anti-money laundering, corruption repatriation and asset recovery based on the long-term follow-up of domestic and foreign anti-corruption practices and international cooperation practices.
     According to the current situation, there are three weaknesses in the study of international cooperation against corruption. First, there is no comprehensive study on the basic historical track of China's effort in international cooperation against corruption. Second, there is still lack in comparative study in international cooperation against corruption. Third, there is no description and deep analysis on the process of dealing with typical cases of transnational corruption. This dissertation is trying to make up the loss in these fields.
     This dissertation is composed of introduction and six chapters. Introduction mainly gives the reason for choosing the topic, the current at home and abroad situation of the study in international cooperation against corruption, and the methodology of this dissertation. Each chapter of this dissertation is composed of four parts:China's current situation, related rules in the UNCAC, reference of foreign experience and the problem and solution. This dissertation strives to answer the questions of what China has done, how China did it, what UNCAC rules and what good foreign measures could be learned, and then gives practical proposal.
     Chapter One gives an overview of the international cooperation against corruption. In the age of globalization, nations have closer communications in political, economical and cultural fields. Anti-corruption used to be a state affair, but now a task for all countries. It is inevitable and necessary for every country to strengthen the communication and cooperation against corruption. This task has already been an important part in both China's foreign policy and its construction of anti-corruption. In recent years, in conform to the Reform and Open policy and foreign policy, China has boosted foreign communication to start a series of bilateral and multilateral cooperation against corruption. China has studied the experience of foreign measures and advanced foreign promotions in anti-corruption. With our effort, international communication and cooperation has achieved a lot. This chapter focuses on the principles, key areas, significance, construction in mechanism and the problems faced in international cooperation against corruption. Under the trend that corruption is becoming more complex, systematic and international, China still has some problems in both practice and theory.
     Chapter Two is about international cooperation in corruption repatriation. It is an eternal requirement and a fundamental measure for anti-corruption. In recent years, China has signed a series of treaties on extradition, criminal judicial assistance and transfer of offenders. Domestic laws and rules have also established related principles and systems to provide legal basis for international cooperation. We have made huge achievements in judicial assistance, extradition and asset recovery. However, current theory, legislation and practice still cannot meet the actual need. This chapter gives an analysis on the problem of our current situation by research the policy, legislation as well as the cases in the field of extradition, repatriation and persuading to return. It goes on to summarize case experience and to propose the solutions.
     Chapter Three is about international cooperation on asset recovery. The run off of corruption asset is no longer a regional problem, but a transnational phenomenon affecting all economic communities. We have to take synthetic measures to prevent and fight against it.This dissertation reviews the process of the establishment of international cooperation in asset recovery. It also discusses the criminal and civil procedure of asset recovery in CNCAC and the legal barriers in both substantive laws and procedural laws and goes on to propose solutions.
     Chapter Four is about the international cooperation in anti-money laundering. Cross-border money laundering and corruption are often inextricably linked. China, as an important member of the international community, is actively involved in the action of the international community to control money laundering, and takes measures to fight against money laundering through domestic laws. This dissertation reviews the basic history of China's effort in anti-money laundering. It gives an analysis of UNCAC and foreign experience, and then proposed a thesis to complement anti-money laundering mechanism.
     Chapter Five is about international cooperation on management of commercial bribery. Around2003, due to the consecutive cross-border commercial bribery, China decides to put great effort in management of commercial bribery all across the country. A team has been set up to deal with this task and many regulations have been made. However, it is still a long-term harsh job facing the current complex international environment.This dissertation discusses China's legal mechanism of management of commercial bribery. It gives an analysis of foreign regulations and ten typical cases that has been under the center of media. It goes on to propose a theory in strengthening the international cooperation in management of commercial bribery.
     Chapter Six is about international cooperation in preventing corruption. For thirty years, the theory of fight against corruption has made a huge development from deterring to preventing. In this development, the practice is in innovation. One of the three international cooperation mechanism set in UNCAC is preventing corruption. China has established a specific office to communicate and cooperate with foreign countries in doing so. This dissertation reviews the history of China's effort in preventing corruption. It discusses foreign measures and proposes new measures to keep strengthening it.
引文
①黄进,何其生等编:《武大国际法评论》第一卷,武汉大学出版社2003年版。
    ①夏建平:《认同与国际合作》,世界知识出版社2006年版。
    ②马海军:《转型期中国腐败问题比较研究》,北京知识产权出版2008版第276-277页。
    ③陈正云,李翔,陈鹏展:《联合国反腐败公约——全球》,中国民主法制出版社2006年版第10-11页。
    ①杨宇冠,吴高庆:《联合国反腐败公约解读》,中国人民公安大学2004年。
    ②陈正云,李翔,陈鹏展:《<联合国反腐败公约>——全球反腐败的法律基石》,中国民主法制出版社2006年版第106-107页。
    ①立晓:《中国开展国际司法合作的若干问题》之黄风,赵琳娜:《境外追逃追赃与国际司法合作》,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2008年版第15-19页。
    ②杨正万:《境外追逃、追赃的几个问题思考》之黄风,赵琳娜:《境外追逃追赃与国际司法合作》,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2008年版第39-56页。
    ③陈雷:《论健全防范腐败分了外逃工作机制》之黄风,赵琳娜:《国际刑事司法合作》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2009年版第42-46页。
    ④陈雷:《国际反腐风云》,福建人民出版社2007年版第82-114页。
    ⑤中央纪委常委、监察部副部长兼国家预防腐败局副局长屈万祥在第国届发展中国家顶防腐败研讨班研讨班上的讲话。
    ①《反腐倡廉工作回眸:围绕反腐倡廉建改 加强反腐败国际合作》,载《中国纪检监察报》2010年1月11日。
    ②《中国的反腐败和廉政建设》白皮书,国务院新闻办2010年12月29日发布。
    ③《联合国反腐败公约》第15-25条。
    ②《联合国反腐败公约》第43条。
    ② Robert Keohane, After Hegemony:Cooperation and Discord in the World Political Economy, Princeton:Princeton University Press,1984.
    ③ Stephen Krasner, Structural Causes and Regime Consequences:Regimes As Intervening Variables, International-Organization,1982.
    ①江忆恩:《美国学者关于中国与国际组织关系研究概述》,载《世界经济与政治》2001第8期。
    ② Henry Kissinger, The Stakes With China.The Washington Post,19962March231. Robert Ross. Beijing As a Conservative Power. Toreign Affairs,1997(2, Mareh/April):1332144.
    ①胡锦涛同志在十七届中央纪委七次全会上的重要讲话。
    ①《中国共产党反腐历程回顾》,载《法制日报》2011年6月28日。
    ①《中央纪委举办开放活动面向非洲国家媒体介绍反腐倡廉建设》,载《人民日报》2011年12月5日。
    ②《纪检监察系统对外宣传考察点线示范工程会在京召开》,载监察部网站2012年5月8日。
    ③《胡锦涛同志在亚太经合组织领导人会议上发表的重要讲话》2004年11月。
    ①《国务委员兼国务院秘书长华建敏在亚太地区反腐败动计划第次指导小组会议暨五次亚太地区反腐败会议上的讲话》,2005年5月。
    ②黄树贤:《积极推进反腐败国际合作》,载《求是》2009年8月11日。
    ①载《法制日报》2004年8月16日。
    ①《中国与33个国家签署引渡条约:有效打击外逃贪官》,载《检察日报》2010年11月5日。
    ①《中共中央关于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的决定》,2004年9月19日中国共产党第十六届中央委员会第四次全体会议通过。
    ①《中央纪委文件汇编》,中国方正出版社2010年版。
    ①《中国编织全球追贪网,真实外逃的人数无从计量》,载新华网2009年2月25日。
    ②《贪官外逃、追逃面面观》,载《司法实务版》2010第2期,总第93期。
    ①韦洪乾:《劝返:外逃贪官回国新模式》,载《中国检察官》2010年3期。
    ②黄风:《国际刑事司法协助及其基本原则》,法律出版社1999年版第265页。
    ③黄风,凌岩,王秀梅:《国际刑法学》,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7年版第270页。
    ①载《联合国反腐败公约》第44条第5款。
    ②黄风,凌岩,王秀梅:《国际刑法学》,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7年版第271页。
    ③黄风,凌岩,王秀梅:《国际刑法学》,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7年版第212-213页。
    ④《美联邦调查局高官称将遣返每一个中国外逃贪》,载《中国青年报》2005年2月24日。
    ①吴高庆:《惩治腐败犯罪之一司法程序——<联合国反腐败公约>程序问题研究》,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6年版第247页。
    ①森下忠,《国际刑法入门》,阮齐林译,中国人民公安大学出版社2004年版,第130-131页。
    ②石蕾:《国际公法教学辅导经典案例:张振海劫案》,载《电大社线》2004年11月24日。
    ③载《检检察日报·明镜周刊》2003年6月12日。
    ④吴立果、刘文旭、王少玮:《中俄司法引渡第一案实录》,《检察风云》2003年9期。
    ⑤《引渡巨鳄“二陈”》,载《方圆》2004年第1()期;《中国“第二巨贪”诺亚4亿多公款被引渡回国》,载新华网,2008年11月21日。
    ①《最高检披露日本首次向中国引渡贪污嫌疑人详情》,载《检察日报》2007年5月12日;《日本同意引渡中国贪污犯较预期提前一周》,载星岛环球网,2007年5月8日。
    ①黄风:《国际刑法学》,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7年版,第178页。
    ①陈雷:《国际反腐风云》,福建人民出版社2007年版。
    ②刘必华,吕静:《中行开平案八年追诉始未自愿遣返刑期十余年》,载法治网:http://www.lcgaldaily.com.cn/2007fycj/2009-05/14/content_1091328.htm.2009-11-6.
    ③汤磊:《国际刑事司法协助的发展及其对我国的启示——以广东开平案为例》。
    ①王晓阳:《关于影响我国腐败犯罪引渡的情形的思考》,载《行政与法》2008年第9期。
    ②载《联合国反腐败公约》第53条。
    ③载《联合国反腐败公约》第43条。
    ①最高检外事局主编:《中华人民共和国最高人民检察院国际合作协议集》。
    ①见最高检主管反贪工作的副检察长王振川讲话。
    ①联合国秘书长报告《防止和打击腐败行径及非法转移资金的活动》A56,403,第89段。
    ②联合国秘书长报告《根据联合国反腐败公约防止和打击腐败行径及转移非法来源资产的活动,并将这些资产退回,特别是退回来源国》A62/166,第17段。
    ①反腐败公约谈判工作特别委员会第四四届会议文件《转移非法来源资金,尤其是腐败行为所得资金问题全球研究报告》A/AC.261/12,第9段。
    ②载《联合国反腐败公约实施立法指南》。
    ③联合国国秘书长报告《防止和打击腐败行径及非法转移资金的活动》(A/56/403),第90段。
    ④联合国大会2002年12月20日题为《防止和打击腐败行为及非法转移来源资金并将这些资金返还来源国》第57/244号决议;2000年12月4日题为《国际反腐败法律文书》的第55/61号决议;2000年12月20日题为《防止和打击腐败行为及非法转移来源资金并将这些资金返还来源国》第58/188号决议;2001年12月21日题为《防止和打击腐败行为及非法转移来源资金并将这些资金返还来源国》第56/186号决议。
    ⑤《联合国反腐败公约》第51条。
    ⑥《联合国反腐败公约》第53-59条。
    ①《美洲国家组织反腐败公约》第65条。
    ②《援助非洲联盟<非洲国反腐败原则)》第4条。
    ③《援助非洲联盟(非洲国反腐败原则)》第21条。
    ④《援助非洲联盟(非洲国反腐败原则)》第16条。
    ⑤ See Daniel Scher, Asset Recovery, Repatriating Africa's Looted Billions, African Security Review Vol.14,No.4,2005, p.14.
    ⑤《非洲联盟预防和打击腐败公约》第1条。
    ⑥《美洲国家组反腐败公约》第1条。
    ⑦《联合国反腐败公约》第2条。
    ①《联合国反腐败公约》第51条。
    ②《联合国反腐败公约》第5359条。
    ③张士金《资产追回国际法律合作问题研究》,北京师范大学2010年6月。
    ④联合国反腐败公约谈判工作特设委员会第四届会议文件《转移非法来源资金,尤其是腐败行为所得资金问题全球研究报告》(A/AC.261.12),第7段。
    ⑤《联合国反腐败公约实施立法指南》,联合国出版物E06Ⅳ16,第667段。
    ⑥ See The United Nations Office on Drugs and Crime and the World Bank,Stolen Asset Recovery Initiative:Challcngc, Opportunities and Action Plan,2007,p.12.
    ①联合国反腐败公约谈判工作委员会第四届会议文件《转移非法来源资金,尤其是腐败行为所得资金问题全球研究报告》(A/AC.261门2),第23段。
    ①参见《the Resolution in Human Rights》1990/50。
    ①《联合国禁止非法贩运精神药品和麻醉药品公约》第5条。
    ②《联合国打击跨国有组织犯罪公约》第14条。
    ③《联合国禁止非法贩运精神药品和麻醉药品公约》序言。
    ④《联合国禁止非法贩运精神药品和麻醉药品公约》第5条第5款第1、2项。
    ①《联合国打击跨国有组织犯罪公约》14条第1款。
    ②《联合国打击跨国有组织犯罪公约》第14条第2款。
    ③《联合国打击国有组织犯罪公约》第14条第3款。
    ④联合国《反腐败公约谈判工作特设委员会第一届至第七届会议工作报告》A/58/422,第7段至第10段。
    ①联合国反腐败公约谈判工作特设委员会第四届会议文件《转移非法来源资金,尤其是腐败行为所得资金问题全球研究报告》A/AC.261/12。
    ②联合国《反腐败公约谈判工作特设委员会第一届至第七届会议工作报告》A/58/422,第1段至第5段。
    ③联合国《反腐败公约谈判工作特设委员会的工作的秘书长报告》E/CN/15/2003/6,第13段至第19段。
    ④联合国《反腐败公约淡判工作特设委员会秘书长报告》E/CN/15/2003/6,第20段。
    ⑤联合国秘书长报告《根据联合国反腐败公约防止和打击腐败行径及转移非法来源资产的活动,并将这些资产退回,特别是来源国》A/62/166,第20段。
    ①《联合国反腐败公约》第55条第1款。
    ②《联合国反腐败公约》第55条第2款。
    ③《联合国反腐败公约》第55条第3款第4项。
    ④《联合国反腐败公约》第55条第3款第7项。
    ⑤《联合国反腐败公约》第56条。
    ①《联合国反腐败公约》第57条第3款。
    ②《联合国反腐败公约》第57条第5款。
    ①《联合国反腐败公约实施立法指南》,联合国出版物E06Ⅳ.16,第396段。
    ②《联合国反腐败公约》第2条。
    ①《联合国反腐败公约实施立法指南》,联合国出版物,编号E.06Ⅳ.16,第397段。
    ②《联合国反腐败公约实施立法指南》,联合国出版物E.06Ⅳ.16,第398段。
    ③《联合国禁止非法贩运麻醉药品和精神药物公约》第5条第1款。
    ④《联合国禁止非法贩运麻醉药品和精神药物公约》第5条第6款。
    ①《联合国反腐败公约实施立法指南》,联合国出版物,出售品编号:E.06Ⅳ.16,第396段。
    ②联合国打击跨国有有组织犯罪公约缔约方会议秘书处分析报告《联合国打击有跨国犯公约的执行情况》(CTOC/COP/2005/2)第1O0段。
    ①国际刑事法院《程序和证据规则》第67条。
    ②反腐败公约谈判工作特设委员会第一至第七届会议工作报告增编《联合国反腐败公约谈判工作正式记录(准备工作文件)注释》(A/58/422/Add.1),第57段。
    ③《联合国禁止非法贩运麻醉药品和精神药物公约》第5条第4款第1项。
    ④《联合国禁止非法贩运麻醉药品和精神药物公约》第5条第4款第3、4项。
    ①《联合国打击跨国有组织犯罪公约》第13条第4款。
    ②《联合国打击跨国有组织犯罪公约》第13条第6款。
    ③《联合国打击跨国有组织犯罪公约》第13条第8款。
    ④高俊义:《<国际刑事司法协助中“犯罪资产”分享>问题初探》,载《公安研究》2005年第12期。
    ⑤反腐败公约谈判工作特别委员会报告《转移非法来源资金,尤其是腐败行为资金问题全球研究报告》(A/AC.261、12),第62段。
    ⑥联合国预防犯罪刑事司法标准和规范简编《为罪行和滥用权力行为受害者取得公理的基本原则宣言》第8条。
    ①联合国秘书长报告《根据联合国反腐败公约防止和打击腐败犯罪行径及转移非法来源资产的活动,并将这些资产追回,特别是来源国》(A/62/116),第20段。
    ①黄风:《通过民事诉讼从境外追回自查问题研究》,载《比较法研究》2008年第l期。
    ① William C. Gilmore, Dirty Money:The Evolution of Money Laundering Counter-Measures,1995, p23。
    ②邵沙平:《跨国洗钱的国际规制》。
    ③ Lisa A. Barbot Money Laundering, An International Challenge,Tulane Journal of International and Comparative Law,Spring,1995,pp162-163.
    ①《人民日报》1995年3月7日第11版。
    ②《中华人民共和国最高人民法院公报》,1994年第2期,第77-80页。
    ①《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191条的规定。
    ②《中华人民共和国最高人民法院公报》,1997年第10期第451页。
    ①《中华人民共和国和白俄罗斯共和国引渡条约》第1条的规定。
    ②《中华人民共和国和俄罗斯联邦引l渡条约》第5条的规定。
    ③《中华人民共和国和泰国引渡条约》第5条的规定。
    ④《中华人民共和国和加拿大关于刑事司法协助条约》第2条和第17条。
    ⑤梁西:《国际组织法》,武汉大学出版社1993年版。
    ①《联合国禁止非法贩运麻醉药品和精神药物公约》,1988年版。
    ①《联合国禁止非法贩运麻醉药品和精神药物公约》,1988年版。
    ①1990年2月金融行动特别工作组建议书中的第12项建议。
    ①1990年金融行动特别工作组建议书中的第20项建议。
    ②1990年金融行动特别工作组建议书中的第30、31项建议。
    ③1990年金融行动特别工作组建议书中的第32项建议。
    ①陈杰:《工商总局5年查处商业贿赂案值52.8亿元》,载人民网2005年12月26日。
    ②《人民日报》2005年12月26日第六版。
    ①见中办发[2006]9号文。
    ①见中治贿发[2006]4号。
    ②国家工商行政管理局令第60号,1996年11月15日公布施行。
    ①工商公字(1997)第256号。
    ②工商竞争字(2010]105号。
    ③中办发[2006]9号。
    ①赵秉志,卢建平:《国际性发评论(第四四卷)》,中国人民公安大学出版社2009年版。
    ②《国外治理商业贿赂的对策》,载新华网上海频道2007年11月13日。
    ③理查德·德·乔治:《经济伦理学》,北京大学出版社2002年版。
    ①《跨国公司商业贿赂治理研究:一个美国<反海外腐败(法>案例》。
    ②《频频折戟商业贿赂跨国公司反腐路径待探》,载《财经日报》2012年5月4日。
    ③《借鉴跨国公司强化“合规”遏制商业贿赂》,载《网易财经》2010年3月1日。
    ④《西门子行贿案反思:专家呼叮反商业贿赂法出台》,载《法制早报》2009年8月3日。
    ①《沃尔玛只是美国公司海外行贿的冰山一角》,载财富中文网(北京)2012年5月2日。
    ②《美国CCI行贿门愈演愈烈》2009年8月24日
    ①翟继光:《朗讯贿赂门:中美联手清理商业贿赂机会》。
    ②载《京华时报》2012年1月3日。
    ③载《南方都市报》2012年3月22日。
    ①《涉嫌海外贿赂雅芳中国区总裁等三高管遭停职》,载《中国企业家》2010年4月13日。
    ②许建添、管敏正:《商业贿赂的达摩克利斯之剑:反海外腐败法》,载《上海律师》2012年第3、4、5期,2012年6月10提。
    ③《戴姆勒被指控在22个国家行贿,包括中国在内》,载《南方日报》2010年3月25日。
    ④载《南方日报》,南方报网http://www.nfdaily.cn/.
    ⑤载法国《巴黎人报》2009年9月1日。
    ①《法国国家印刷公司陷入海外商业业贿赂丑闻》,载新华网2009年9月2日。
    ②《中国成美国海外反腐重点,美企在华频涉行贿》,载中国网2010年9月27日。
    ①《跨国公司为什么热衷于在中国行贿?》,载《南方都市报》2011年3月23日。
    ②《洋贿赂的入乡随俗》,载《北京商报(北京)》2007年12月25日。
    ①唐家婕:《涉嫌接受美国一家公司行贿中国企业名单大嚗光涉嫌接受CCI行贿中国企业名单大嚗光》,《载中国选举与治理网站2011年1月18日。
    ①《华为中兴高管海外商业贿赂被判刑公司被阿尔及利亚禁竞标两年》,载《第一财经日报》2012年6月12日。
    ②载《新浪科技》2012年5月11日。
    ①《华为海外员工占21% 对商业贿赂行为“零容忍”》,载《新浪科技》2012年5月11日。
    ②黄海波,陈敏姬:《德普贿赂案对我国治理商业贿赂的启示》。
    ①马馼: 《努力提高预防腐败的工作能力和水平》,载《中国监察》2009年第18期。
    ②蒋莉:《俄罗斯反腐败思路及实践探索:用系统性方法解决“系统性问题”》,载《中国纪检监察报》2012年7月11日。
    ①陈诚:《新加坡防止利益冲突的设计理念及基础》,载《中国纪检监察报》2012年4月16日。
    ②朱向东:《美国:防治腐败,从避免利益冲突开始》,载《中国纪检监察报》2012年1月29日。
    ③《澳大利亚:运用风险管理预防腐》,载《中国纪检监察报》2011年12月13日。
    ①石文生:《德国:把利益冲突空间压缩到最小》,载《中国纪检监察报》2011年12月2日。
    ②程义峰、秦亚洲、陈冀、杨金志:《政府信息公开国外做法值得借鉴》,载《瞭望》2009年7月21日。
    ③刘志伟,魏昌东,钱小平:《中国贯彻联合国反腐败公约的措施》,2010年9月11日。
    ①齐浩培:《条约法概论》,法律出版社2003年版第314页。
    ②黄风:《我国主动引渡制度研究:经验、问题和对策》,载《法商研究》2006年第4期。
    ①蒋传光:《论社会控制与和谐社会的构建》,载《江海学刊》2006年第4期。
    ②伍朝晖:《新公共管理视野下的行政文化创新》,载《云南行政学院学报》2007年第4期。
    ③童海保,汪合新:《<联合国反腐败公约>对我国反腐败立法取向的影响》,载《人民检察》2004年第8期。
    [1][韩]Sang Hyun Song著:《<联合国反腐败公约>与国际刑事法院》(《国际刑法评论》(第四卷)),邱陵译,中国人民公安大学出版社2006年版。
    [2]《国际刑法评论》编辑委员会:《国际刑法评论》,中国人民公安大学出版社2006年版。
    [3]奥夫西里:《公务员腐败的经济影响和被授予不正当特权的犯罪:徇私》(《国际刑法评论》(第四卷)),中国人民公安大学出版社2006年版。
    [4]陈峰军:《当代亚太政治与经济析论》,北京大学出版社1999年版。
    [5]陈光中:《联合国打击跨国有组织犯罪公约和反腐败公约程序问题研究》,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2007年版。
    [6]陈光中:《联合国反腐败公约与我国刑事诉讼法再修改》,中国人民公安大学出版社2006年版。
    [7]陈雷:《论国际商业贸易中的贿赂犯罪》(《经济刑法》(第5辑)),上海人民出版社2007年版。
    [8]陈正云等:《<联合国反腐败公约>全球反腐败的法律基石》,民主法制出版社2006年版。
    [9]程宝库:《商业贿赂:全球治理的立法与实践》,法律出版社2006年版。
    [10]程宝库:《商业贿赂社会危害及其治理对策》,法律出版社2006年版。
    [11]窦效民、何平:《中国共产党反腐倡廉历程》,郑州大学出版社2011年版。
    [12]国务院新闻办:《<中国的反腐败和廉政建设>白皮书》,2010年版。
    [13]何增科:《反腐新路——中国转型期的腐败问题研究》,中央编译出版社2002年版。
    [14]何增科:《政治之癌—发展中国家腐化问题研究》,中央编译出版社1995年版。
    [15]侯志山:《外国行政监督制度与著名反腐败机构》,北京大学出版社2004年版。
    [16]黄进、何其生等:《武大国际法评论》(第一卷),武汉大学出版社2003年版。
    [17]孔祥:《行政监察专员制度》,《中国监察》1999年05期。
    [18]黎友焕等:《中国企业公民报告》,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9年版。
    [19]李广森著:《中国缉拿在逃贪官纪实报告》,民族出版社2009年版。
    [20]李浩培:《条约法概论》,法律出版社2003年版。
    [21]林修波等:《外国政治制度与监察制度概要》,北京大学出版社2001年版。
    [22]刘明波:《国外行政监察理论与实践》,山东人民出版社1990年版。
    [23]刘善春、毕玉谦,郑旭:《诉讼证据规则研究》,中国法制出版社2000年版。
    [24]刘颖、吕国民:《引渡示范条约》(《国际法资料选编》节选),中信出版社2004年版。
    [25]卢建平:《美国反海外腐败法解读》,中国方正出版社2006年版。
    [26]马维野:《全球化时代的国家安全》,湖北教育出版社2003年版。
    [27]马兆样、穆伯样:《商业贿赂治理研究》,知识产权出版社2007年版。
    [28]莫洪宪:《加入<联合国要击跨国有组织犯罪公约>对我国的影响》,中国人民公安大学出版社2005年版。
    [29]倪世雄:《当代西方国际关系理论》,复旦.大学出版社2001年版。
    [30]欧斌、余丽萍、李广民:《国际反腐败公约与国内司法制度问题研究》,人民出版社2007年版。
    [31]彭阳春:《治理商业贿赂问题解答与案例点评》,法律出版社2006年版。
    [32]齐文远,刘代华:《国际犯罪与跨国犯罪研究》,北京大学出版社2004年版。
    [33]秦瑞基、胡常龙:《商业贿赂犯罪间题研究》,山东大学出版社2007年版。
    [34]塞缪尔.亨廷顿:《文明的冲突与世界秩序的重建》,周琪、张立平等译,新华出版社2002年版。
    [35]邵沙平、余敏友:《国际法问题专论》,武汉大学出版社2004年版。
    [36]邵沙平:《国际刑法学——经济全球化与国际犯罪的法律控制》,武汉大学出版社2005年版。
    [37]邵沙平:《国际刑法专题研究》,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9年版。
    [38]史玉琴:《治理商业贿赂法制研究》,中国检察出版社2008年版。
    [39]宋秀据:《国际合作理论》,世界知识出版社2006年版。
    [40]外交部条法司编译:《<联合国反腐败公约>及相关法律文件》,法律出版社2004年版。
    [41]杨宇冠、吴高庆主编:《<联合国反腐败公约>解读》,中国人民公安大学出版社2004年版。
    [42]袁杜鹃:《论跨国商业贿赂的法律规制》,法律出版社2008年版。
    [43]张明楷:《刑法学》(第3版),法律出版社2007年版。
    [44]张旭辉:《联合国反腐败公约在中国实施的若干问题研究——以贿赂犯罪为核心》,(《国际刑法评论》(第四卷)),中国人民公安大学出版社2006年版。
    [45]张毓诗:《世纪之交的国际关系》,时事出版社2002年版。
    [46]赵秉志、卢建平:《国际性发评论》(第四四卷),中国人民公安大学出版社:2009年版。
    [47]赵秉志、卢建平:《国际刑法评论》(第三卷),中国人民公安大学出版社2009年版。
    [48]赵秉志、王志祥、郭理蓉:《<联合国反腐败公约>暨相关重要文献资料》,中国人民公安大学出版社2004年版。
    [49]中纪委研究室:《辉煌历程——党的纪律检查工作30年》,中国方正出版社2008年1版。
    [50]季正矩:《通往廉洁之路——中外反腐败的经验教训研究》,中央编译出版社2005年版。
    [1]《调查显示官员腐败最影响中国国际形象》,载载《环球时报》2007年2月12日。
    [2]《我国企业”走出去”的有关情况》,载《中华人民共和国外交部网》2003年3月4日。
    [3]白锐:《借鉴与嬗变——学习国际社会廉政建设经验,建立符合我国国情的惩治预防腐败体系》,载《法制与社会》(旬刊)2010年第26期。
    [4]彼得·埃根:2005年3月16日在伦敦《透明国际2005年度全球腐败报告》首发仪式上的演讲。
    [5]曹建明:《加强惩治和预防职务犯罪的国际合作》,载新华网2010年5月7日。
    [6]曾文波:《洗钱罪基础理论问题研究》,吉林大学,2007年
    [7]陈东:《反洗钱国际合作与犯罪资产分享问题研究》,载《技术经济与管理研究》2010年第2期。
    [8]陈东:《试论腐败犯罪调查国际合作机制建设》,载《中国监察》2010年第22期。
    [9]陈怀安:《论刑事强制措施的限制、适度适用与制度完善》,载《人民检察》2005年第8期。
    [10]陈家林:《日本刑法中的商业贿赂犯罪及对我国的启示》,载《山东警察学院学报》2006年第3期。
    [11]陈健:在2007年6月1日在2007年中外企业集团国际年会做主旨演讲内容。
    [12]陈景辉:《潜规则与惯例是不是商业贿赂》,载《商务周刊》2006年第9期。
    [13]陈雷:《<联合国反腐败公约>视角下的国际商业贿赂犯罪》,载《国家检察官学院学报》2007年第6期。
    [14]陈雷:《反腐败国际公约视野下的我国刑法的现状与完善》,华东政法学院,2006年
    [15]陈雷:《试评<联合国反腐败公约>》,载《福建政法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5年第7卷第1期。
    [16]陈瑞华:《改革诉讼制度堵住贪官外逃后路》,载《人民检察》2005年第3期。
    [17]陈卫东、刘计划:《探讨刑事诉讼法修改关注司法改革——2004年刑事诉讼法学研究综述》,载《人民检察》2005年第1期。
    [18]陈炎兵:《国际反商业贿赂的基本方法及借鉴意义》,载《今日中国论坛》2007年第1期。
    [19]程宝库,李晓峰:关于我国制定《海外反商业贿赂法》的思考,载《南开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5年第5期。
    [20]程宝库:《治理商业贿赂是我国反腐败斗争的必然要求》,载《中国工商管理研究》2006年02月。
    [21]崔慧:《论商业贿赂犯罪的立法完善》,载《中国政法大学学报》2008。
    [22]邓科:《成克杰洗钱花了一千万——警惕腐败分子新招》,载《南方周末》2001年3月23日。
    [23]丁明方:《联合国反腐败公约》在我国实施的若干问题研究,2008年4月
    [24]东山涛:《从首相到囚徒—田中角荣与战后日本最大的“商业贿赂案”》,载《检察风云》2006 年第22期。
    [25]段治国:《对我国反洗钱犯罪对策的构想》,《载山东公安专科学校学报》2001年第1期。
    [26]冯殿美、王芳:《反腐败犯罪国际引渡合作机制研究——基于我国主动引渡制度的视角》,载《法学论坛》2011年02期。
    [27]宫倩:《全球反腐败法律成果及法律问题扫描》,载《江苏警官学院学报》2003年第5期。
    [28]龚成威:《中国企业反腐败反商业贿赂分析研究》,载《中国企业公民报告(2009)》。
    [29]龚瑜:《贪官外逃与国际刑事司法协助》,载《中国党政干部论坛》2006年第9期。
    [30]顾列铭:《引渡贪官:中国在提速》,载《观察与思考》2006年第12期。
    [31]顾肖荣:《金融犯罪惩治规制的国际化》,载《人民检察》2005年第8期。
    [32]郭磊:《中国反商业贿赂应借鉴国际经验》,载《法制与社会》2007年6月。
    [33]郭良俪:《反商业贿赂立法问题探究》,载《厦门大学学报》2007年
    [34]韩冰洁,薛求知:《东道国腐败对FDI及其来源的影响》,载《当代财经》2008年第2期。
    [35]何承斌:《论我国贿赂犯罪体系的重构——以<联合国反腐败公约>为中心》,载《现代法学》2006年第6期。
    [36]何平:《财产中报要给官员缓冲的时间》,载《今日参考》2012年8月号,总第95期。
    [37]何萍、周卫平:《以FATF标准看我国反洗钱、反恐融资措施》,载《上海市社会科学界第五届学术年会文集(2007年度)(政治·法律·社会学科卷)》2007年。
    [38]何萍:《加拿大反洗钱机制及对我国的启示》,载((2008年度上海市社会科学界第六届学术年会文集(政治·法律·社会学科卷)》2008年。
    [39]何增科:《国际社会反腐败的新进展:以联合国反腐败公约及其实施评估为视角(上)》,载《北京行政学院学报》2012年第1期。
    [40]何子健、王跃:《落实反洗钱法规规避邮政金融风险——预防犯罪分子利用邮政金融洗钱之初探》,载《四川省通信学会2006年学术年会论文集(二)》2006年
    [41]侯国云:《遏制商业贿赂泛滥还需专业业立法》,载《中国经济周刊》2005年8月1日。
    [42]胡朝辉:《中国反洗钱体系亟待立法支撑》,载《中国经营报》2003年10月31日。
    [43]胡容:《全球化:当代刑法的机遇和挑战——第一届当代刑法国际论坛述要》,载《人民检察》2005年第9期。
    [44]黄风,《中国际引渡合作规则的新发展》,载《比较法研究》2006年第3期。
    [45]黄风:《全国查处商业贿赂案24879件》,载《检察日报》2007年8月20日。
    [46]黄风:《全球反腐败形式总体不乐观》,载《廉政隙望》2008年第3期。
    [47]黄来纪、谢宝朝:《试论澳门预防及遏止洗黑钱犯罪立法新进展》,载《中国商法年刊(2008)》。
    [48]黄苇叮:《市场化改革反洗钱》,载《纪检监察调研》2001年第3期。
    [49]黄永强:《试论我国洗钱罪的完善》,中国政法大学,2009年
    [50]黄真:《中国参与国际合作的四大关系性原因》,载《学习与实践》2012年第2期。
    [51]季华琴:《关于商业贿赂犯罪若干问题研究》,《华东政法学院学报》2007年
    [52]江忆恩:《美国学者关于中国与国际组织关系研究概述》,载《世界经济与政治》2001年第8期。
    [53]姜晓妍:《刑事缺席审判探讨》,载《理论月刊》2010年11期。
    [54]蒋秀兰:《没收国际合作的发展沿革》,载《西部法学评论》2011年04期。
    [55]蒋玉玲:《浅析我国境内跨国商业贿赂》,载《恩施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8年第1期。
    [56]金泽刚:《腐败、洗钱与反洗钱的对策》,载《犯罪学论丛(第二卷)》2004年。
    [57]孔祥仁:《行政监察专员制度》,载《中国监察》1999年第5期。
    [58]匡科:《国际反腐败法律制度与我国刑事司法改革》,载《南京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年01期。
    [59]兰亚宾:《完善县级党组织内部权力结构研究》,载《理论探讨》2009年第4期。
    [60]李炳毅、张建芳:《反腐倡廉建设呼唤“零容忍”》,载《研究参考》2008年第1期。
    [61]李炳毅、张建芳:《反腐倡廉建设呼唤“零容忍’,—学习十七大报告和中央纪委报告的思考》,载《研究与参考》2008年第1期。
    [62]李建文:《从法的宏观运行角度看反洗钱存在的问题及建议》,载《甘肃金融》2008年12期。
    [63]李洁筠:《论市场竞争中的商业贿赂及其法律规制》,载《华中科技大学学报》2007年
    [64]李力:《商业贿赂行为法律规制研究》,郑州大学,2005年
    [65]李孟娣、梅青叶:《论<联合国反腐败公约>对我国<引渡法>的借鉴价值》,载《山东省青年管理干部学院学报:青年工作论坛》2011年第2期。
    [66]李鹏翀:《论商业贿赂犯罪的立法完善》,《安徽大学学报》2007年
    [67]李庆权:《论洗钱罪》,中国政法大学,2008年
    [68]李秋芳:《关于预防职务犯罪措施的几点思考》,载《科技创业月刊》2010年第12期。
    [69]李蓉:《反腐败的国际刑事司法协助——<联合国打击跨国有组织犯罪公约>的刑事司法协助体系》,载《政法论坛》2005年02期。
    [70]李卫东、徐荣生:《腐败资产间接追回机制及其立法完善》,载《人民检察》2011年10期。
    [71]李卫刚:《联合国反腐败公约与我国反洗钱法制建设的完善》,载《社会科学家》2011年09期。
    [72]李益民:《商业贿赂犯罪的刑法问题—以<联合国反腐败公约>为视角》,载《广西政法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0年第9期。
    [73]李宗礼:《腐败犯罪跨国跨境追赃问题研究》,载《河北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 年03期。
    [74]梁卫:《论洗钱罪》,吉林大学,2004年
    [75]梁晓春:《论<联合国反腐败条约>与我国刑事法之协调》,载《政法学刊》2004年第2期。
    [76]林安民:《我国反洗钱立法演变研究》,华东政法大学,2008年
    [77]林雪彪:《外逃腐败资产追回》,载《国家检察官学院学报》2010年第5期。
    [78]凌文珍:《中美反洗钱立法比较研究》,载《江西社会科学》2004年10期。
    [79]刘飞:《洗钱罪研究》,吉林大学,2004年
    [80]刘根菊、李秀娟:《构建缺席审判外逃贪官制度探析》,载《人民检察》2005年第8期。
    [81]刘佳:《洗钱罪共同犯罪的主体研究》,载《当代法学论坛》2009年第2辑。
    [82]刘梅:《全球化背景下如何联手反腐》《手反腐》,载《检察日报》2005年9月20日。
    [83]刘仁文、崔家国:《论跨国犯罪的联合侦查》,载《江西警察学院学报》2012年1月第1期,总第154期。
    [84]刘卫国、何艳:《反腐败国际合作法的新发展——<联合国反腐败公约>评析》,载《河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4年第4期。
    [85]刘潇潇、赵瑜:《商业贿赂易发主体八大排行》,载《党风廉政》(月刊)2006年5月
    [86]刘志伟、魏昌东、钱小平:《中国贯彻<联合国反腐败公约>的措施》,载《南都学坛》2011年01期。
    [87]卢建平、张旭辉:《美国<反海外腐败法>对中国治理商业贿赂的启示》,载《北京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年第2期。
    [88]卢建平:《从联合国反腐败公约看贿赂犯罪的立法发展评论》,载《人民检察》2005年第3期。
    [89]卢建平:《贿赂犯罪十问》,载载《人民检察》2005年第7期。
    [90]卢建平:《联合国反腐败公约及我国刑法的完善与应对——以贿赂犯罪为例》,载载《法制日报》2004年6月18日。
    [91]鲁玲:《国际直接投资的发展及启示》,载《西安财经学院学报》2003年第6期。
    [92]陆钰:《我国境内跨国商业贿赂刍议》,载《江西金融职工大学学报》2006年第5期。
    [93]陆志明:《<反洗钱法>要发威》,载《证券时报》2005年9月6日。
    [94]吕东锋、张永伟:《联合国反腐败公约对我国治理商业贿赂的立法启示》,载载《东华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年01期。
    [95]侣海平:《反商业贿赂国际合作的现状及其展望》,2008年12月28日
    [96]马海平:《中国反腐败国际合作问题研究综述》,载载《社科纵横》2010年9月。
    [97]马丽:《解读中国在朗读贿赂案中的沉默》,载《法人》2008年。
    [98]马伟:《论商业贿赂及其法律规制》,载《华东政法大学学报》2008年
    [99]莫传明:《完善我国商业贿赂犯罪刑罚设置的思考》,载《法制与社会》2008年第26期。
    [100]莫洪宪、叶小琴:《贿赂的范围——以“性贿赂”为视角》,载《当代法学》2006年第3期。
    [101]欧阳卫民等,《中国现金交易犯罪形式与监测方法研究》,载《中国金融学会第八届调研报告评选获奖论文集》2005年。
    [102]裴兆斌:《中非追缴腐败犯罪违法所得的国际司法协助》
    [103]彭凤莲、万尚庆:《从联合国反腐败公约看我国洗钱罪的发展趋势》,载《第四届中国律师论坛百篇优秀论文集》2004年。
    [104]钱小安:《敲响洗钱者的丧钟》,载《金融经济》2002年第9期。
    [105]钱小平:《刑事一体化视野中的反腐立法》,载《南京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年第3期。
    [106]屈学武:《完善我国商业贿赂法治体系的法律思考》,载《河北法学》2006年第6期。
    [107]任建民:《当前反腐败的几个误读》,载《人民论坛》2012年第2期(下)。
    [108]阮传胜:《联合国反腐败公约对我国反腐败法律机制的影响》,载《党风廉政(月刊)》2006年5月。
    [109]阮传胜:《论我国反腐败国际司法合作机制的立法完善》,载《云南行政学院学报》2012年第1期。
    [110]邵沙平:《实施联合国反腐败公约与治理商业贿赂》,载《南开学报》2007年第3期。
    [111]沈德咏:《关于治理商业贿赂的法律思考》,载《新华文摘》2006年第1期。
    [112]沈静兰:《引发商业贿赂行为的动因分析及其治理——经济学心理学视角的研究》,载《东北师范大学学报》2009年。
    [113]石晨、苏楠:《从“德普案”看中国反商业贿赂的缺失与完善》,载《理论界》2007年第1期。
    [114]宋方青、傅振中:《论国际人权立法的中国化——以民主权为中心》,载《现代法学》2009年第5期。
    [115]苏敏华、王永杰:《我国刑事司法与联合国反腐败公约的冲突与协调》,载《华东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1年01期。
    [116]孙国祥:《商业贿赂犯罪的惩治:现状与对策》,载《河南省政法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7年第1期。
    [117]孙恒山:《“腐败”概念的分析与刑法学思考》,载《当代法学》2005年第1期。
    [118]孙力、张朝霞、张磊:《反腐败国际合作机制研究》,载《中国刑事法杂志》2003年第4期。
    [119]孙汝祥:《中国加快反洗钱法律制度建设》,载《中国经济时报》2006年11月1日。
    [120]孙英伟:《浅议洗钱罪——兼议完善我国的反洗钱立法》,载《石家庄师范专科学校学报》1999年第3期。
    [121]孙智慧:《惩治腐败犯罪国际合作中的新问题与新思路》,载《国际关系学院学报》2007年3期。
    [122]孙忠良:《小议完善官员家庭财产中报制度在反腐败中的重要作用》,载《长春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年6期。
    [123]索维东、刘世天:《全球化视野下的反腐败国际合作》,载《当代法学》2006第6期。
    [124]谭青青:《缺席裁决的理论与实践》,载《知识经济》2010年第10期。
    [125]谭志君:《证据犯罪研究》,吉林大学,2004年
    [126]田湘波、周新伟:《预防职务犯罪:世界各国面临的共同课题》,载《中国纪检监察报》2011年8月22日。
    [127]田心则:《<联合国反腐败公约>与我国对商业贿赂犯罪的治理》,载《中国检察官》2009年第2期。
    [128]田永生:《浅析商业贿赂的特征危害及治理对策》,载《法学与实践》2006第3期。
    [129]童德华:《完善反商业贿赂犯罪立法之思考》,载《山东警察学院学报》2006年第3期。
    [130]童海保、汪合新:《<联合国反腐败公约>对我国反腐败立法取向的影响》,载《人民检察》2004年08期。
    [131]童文俊:《论恐怖融资与洗钱、反恐怖融资与反洗钱的主要区别政策建议》,载《南方金融》2012年第3期。
    [132]屠少萌:《反洗钱,法律如何作为?》,载《人民法院报》2005年3月1日。
    [133]万金冬、郎俊义:《<联合国反腐败公约>关于私营部门内腐败犯罪的规定及启示》,载《中国人民公安大学学报》2005年第1期。
    [134]万霞:《反腐败的国际立法浅析》,载《外交学院学报》2004年第1期。
    [135]王媛:《浅议商业贿赂与反腐败》,载《中国校外教育》2008年08月。
    [136]王悼:《反商业贿赂的经济分析》,载《商业研究》2007年第12期。
    [137]王华峰、朱渊:《区分洗钱行为与洗钱犯罪之我见》,载《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与金融支持学术研讨会论文集》2006年。
    [138]王建明:《加强国际合作 共同打击腐败犯罪》,载《人民检察》2005年第10期。
    [139]王金贵:《国际刑事司法协助及相关犯罪研究——第三届中韩刑法学术研讨会综述》,载《人民检察》2005年第10期。
    [14]王蕾、杨秀翰:《“权色交易”非罪容忍几时休?——从国际反腐败公约的启示谈我国反性贿赂的立法问题》,载《山东行政学院.山东省经济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5年第6期。
    [141]王平、朱泽培、吴蓓艳:《论贿赂犯罪罪名体系》,载《甘肃政法成人教育学院学报》2003年第4期。
    [142]王萍:《反洗钱体系完善之路》,载《中国人大》2009年第3期。
    [143]王巧捧:《力拓案——商业无间道》,载《廉政瞭望》2009年8月。
    [144]王瑞恒、刘庚常:《我国外逃贪官人口的特点及外逃法律对策》,载《西北人口》2005年第2期。
    [145]王文华:《论从人权保障角度反腐败》,载《法学家》2007年第2期。
    [146]王星、黎友焕:《我国立法对商业贿赂的界定》,载《《WTO导刊》2009第10期。
    [147]王雪梅:《论反腐败的社会公众参与——以<联合国反腐败公约>为视角》,载《社会科学》2009年第1期。
    [148]王衍:《商业受贿罪若干问题研究》,华东政法大学,2007年
    [149]王永红:《问题与对策:上合组织下国际刑事司法协助论纲》,载《长春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2年2月第25卷第2期。
    [150]王雨舟:《真学习<反洗钱法>实履行反洗钱职责》,载《商丘日报》2006年12月12日。
    []51]王振川:《关于治理商业贿赂的若干问题》,载《中国法学》2006年第4期。
    [152]王作富、但未丽:《<联合国反腐败公约>与我国贿赂犯罪之立法完善》,载《法学杂志》2005年第4期。
    [153]魏昌东、钱小平:《商业贿赂犯罪独立设罪研究》,载《社会科学》2006年第12期。
    [154]魏昌东、赵秉志:《<联合国反腐败公约>在中国刑事立法中的转化模式评析》,载《南京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8年02期。
    [155]吴高庆:《论治理商业贿赂的国际司法协助制度》,载《河北法学》2008年第3期。
    [156]吴官正:《认真学习江泽民文选深入推进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工作》,载《人民日报》2006年8月23日。
    [157]吴冠华:《中美洗钱罪比较研究》,华东政法学院,2004年
    [158]吴志雄,王逸帅:《中国的选择:加强反腐败治理的国际合作》,载《中山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4第4期。
    [159]伍世文、罗恢远:《和谐社会视野下关于治理腐败的思考》,载《华南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2年2月第14卷第1期。
    [160]辛红:《单位洗钱入罪能否带来反洗钱旋风》,载《法制日报》2008年9月10日。
    [161]徐炜:《论我国反商业贿赂立法的缺失与完善》,《华中师范大学学报》2007年
    [162]薛进展:《论商业贿赂的范围及其数额认定》,载《华东政法大学学报》2007年第3期。
    [163]严波:《试析商业贿赂及其治理》,载《石家庄经济学院学报》2006年第6期。
    [164]杨秀萍、薛阳:《我国参与反洗钱国际合作问题研究》,载《沈阳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年第6期。
    [165]仰海峰:《超越市民社会与国家:从政治解放到社会解放》,载《东岳论丛》2005年第3期。
    [166]于雪婷:《论洗钱罪之上游犯罪的界限》,吉林大学,2007年
    [167]余敏友:《论21世纪以来中国国际法的新发展与新挑战》,载《理论月刊》2012年第4期。
    [168]袁杜娟:《论跨国商业贿赂的法律规制》,载《反商业贿赂立法与中国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研讨会论文集》,2005年12月16日。
    [169]袁海渝:《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与反洗钱犯罪开究》,厦门大学,2001年
    [170]翟宇:《这里的洗钱静悄悄》,载《南风窗》2001年第9期。
    [171]詹慧娟:《<纽约公约>第5条中公共政策条款与正当程序条款的适用》,载《北京仲裁》2009年第2期。
    [172]张波:《非法经营罪口袋化问题研究》,湘潭大学,2006年
    [173]张传良、王红:《跨国公司商业贿赂问题及其治理》,载《企业改革与管理》2008年第6期。
    [174]张丹丹:《反腐败国际合作的中国参与机制研究》载《当代世界与社会主义》2011年05期。
    [175]张道明:《论洗钱罪》,中国政法大学,2001年
    [176]张国香:《我国打击腐败犯罪面临的挑战》,载载《人民法院报》2004年9月22日。
    [177]张雷、何平:《通过制度建设让贪官不能外逃》,载《小康》总第157期。
    [178]张磊:《WTO司法程序创新中的正当程序偏离——以法庭之友意见书为核心》,载载《扬州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7年第6期。
    [179]张丽娟、严军:《论当前国际反腐败领域的执法合作与我国的实践》,载《法制与社会》2010年21期。
    [180]张丽娟:《从反腐败领域看国际刑事司法协助发展趋势》,载《法学杂杂志》2010年06期。
    [181]张琳:《联合国反腐败公约》与我国反洗钱刑事立法的完善,湖南大学,2007年
    [182]张娜娜:《从打击外逃经济腐败犯罪分子的角度谈引渡制度的完善》,载《商品与质量》2010年第SB期。
    [183]张士茂:《查处商业贿赂行为中的问题及对策》,载《武汉学刊》2006年2月。
    [184]张炜:《我国刑法关于洗钱罪规定的修改与金融机构的反洗钱工作》,载《中国金融》2007年第1期。
    [185]张伙:《跨国公司商业贿赂治理研究:一个美国<反海外腐败法>案例》,载《金融经济》2011年第02期。
    [186]张怡云:《洗钱罪比较研究》,郑州大学,2004年
    [187]张宇燕:《美国历史上的腐败与反腐败》,载《国际经济评论》2005年5、6月。
    [188]张长龙:《论反腐败洗钱的国际合作》,载《商业时代》2006年第8期。
    [189]张兆奇:《对洗钱罪“明知”之思考》,载《中国犯罪学学会第十七届学术研讨会论文集》2008年。
    [190]赵秉志、刘志伟:《着眼基础理论,研究新型犯罪——2004年刑法学研究综述》,载《人民 检察》2005年第1期。
    [191]赵秉志:《关于我国刑事法治与<联合国反腐败公约>协调的几点初步探讨》,载《法学杂杂志》2005年第1期。
    [192]赵秉志:《国际社会惩治商业贿赂犯罪的立法经验及借鉴》,载《华东政法学院学报》2007年第1期。
    [193]赵秉志:《中国逐步废止死刑论纲》,载《法学》2005年01期。
    [194]赵金成:《洗钱犯罪研究》,吉林大学,2005年
    [195]赵军:《论洗钱罪上游犯罪的相关问题——与联合国打击跨国有组织犯罪公约的协调》,载《法学评论》2004年第4期。
    [196]赵威、张健:《论跨国追缴职务犯罪所得刑事司法合作的原则与途径》,载:《辽宁法治研究》2009年第02期。
    [197]赵文经:《洗钱犯罪研究》,载《山东工商学院学报》2004年第1期
    [198]赵文艳:《初窥美国反海外腐败法》,载《法学研究》2010年9月。
    [199]赵新彬:《论洗钱罪》,郑州大学,2004年
    [200]赵阳:《国际反贪局联合会第一届年会暨会员代表大会回顾》,载《搜狐网》。
    [201]郑春峰:《贪污贿赂腐败成反洗钱监控重点》,载《南方日报》2006年。
    [202]郑方晴:《改革开放三十年反腐倡廉建设》,载《今日中国论坛》2010年3期。
    [203]郑鹏程、刘长云:《论我国反商业贿赂法律制度的缺陷及其完善》,载《时代法学》2007年第1期。
    [204]周方召:《商业贿赂的经济分析》,载《商业研究》2006年第21期。
    [205]周浩:《论洗钱罪》,中国政法大学,2004年
    [206]周凌霄:《在华跨国公司商业贿赂问题探析》,载《广州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年第11期。
    [207]周其华:《我国反贪污贿赂法的体例和基本框架构想》,载《人民检察》1995年05期。
    [208]周胜照:《关于反腐败刑事缺席审判的思考》,载《党政干部论坛》2007年第S1期。
    [209]周英峰、赵超:《共谋防腐败携手筑清廉——第四届发展中国家预防腐败研讨班侧记》,载《新华网》2011年9月8号。
    [210]周英峰:《我国日前启动省级防逃追逃协调机制试点工作》,载新华网2012年9月7日。
    [211]朱建庚:《试论中国反洗钱法律机制的完善》,载《中国司法》2003年第8期。
    [212]朱建华:《商业贿赂犯罪的司法认定若干问题探讨》,载《深圳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7年第3期。
    [213]朱立恒:《腐败犯罪跨国化背景下刑事司法协助的跟进——以联合国反腐败公约为中心》,载《中国司法》2011年第12期。
    [214]朱立恒:《我国应对跨国腐败犯罪的问题与对策》,载《比较法研究》2011年第3期。
    [215]邹德萍、铁金伟:《2006,中国向商业业贿赂开刀》,载载《决策探索》2006年第2期。
    [1]Guy Stessens,Money Laundering:A New International Law Enforcement Model,The Cambride University Press,2000.
    [2]Leonard W. Levy,A License to Steal:Tte Forfeiture of Property,The University of North Carolina Press,December20,1995.
    [3]Mark Pieth(ed),Recovery Stolen Assets,New York,US,Peter Land Group,January,2008.
    [4]Ian Smith Tim Owen,Contributors,Andrew Bodnar Asset recovery.criminal confiscation and civil recovery,London:lexisnexis UK,2003.
    [5]Criminal Law Section Legal and Constitutional Affairs Division Commonwealth Secretariat,Tte Report of the Commomwealth Working Group on Asset Repartiton,London,August 2005.
    [6]UNODC and the World Bank,Stolen Asset recovery Initiative:Challenge,Opportunities,and Action Plan,2007.
    [7]UNODC,The United Nations Aant-Corrution Toolkit,Second Edition,Feb.2004.
    [8]UNODC,Compendium International Legal Instruments on Corruptoion,Second Edition, Vienna, 2004.
    [9]UNODC,United Nations Handbook on Practical Anti-Corruption,Measures for Prosecutors and Investigators, Vienna,September 2004.
    [10]UNODC,A new initiative aimed to recovering stolen assets,Release Press,Decenber9,2004.
    [11]Transparency International, Where did the money go,Global Report on Corruption2004.
    [12]Anne-Marie Slaughter, A New World Order, Princeton University Press,2004.
    [13]Boudewijn Bouckaert, Gerrit De Geest (eds.), Encyclopedia of Law and Economics, Edward Elgar Publishing,2000.
    [14]David G. Victor, Kal Raustiala and Eugene B. Skolnikoff ed. The Implementation and Effectiveness of International Environmental Commitments:Theory and Practice, MIT Press, 1998.
    [15]Eric A. Posner and Adrian Vermeule, Terror in the Balance:Security, Liberty, and the Courts, Oxford University Press,2007.
    [16]Frank Newman and David Weissbrodt, International Human Rights:Law, Policy, and Process,3rd ed., Anderson Publishing,2001.
    [17]Jack L. Goldsmith, Eric A. Posner, The Limits of International Law, Oxford University Press, 2005;
    [18]James Cameron, Jacob Werksman and Peter Roderick (eds.), Improving Compliance with International Environmental Law, Earthscan,1996.
    [19]Kenneth Waltz, Theory of International Politics, Addison-Wesley Publishing Co.,1979.
    [20]Stefan Voigt, Dieter Schmidtchen et al, International Conflict Resolution, Conferences on New Political Economy, Vol.23, Mohr Siebeck,2006.
    [21]Thomas M. Franck, Fairness in International Law and Institutions, Oxford University Press, 1995.
    [22]Antoine Dulin,CCFD's working paper on stolen assets(www.ccfd.asso.fr)
    [I]OECD, Convention on Combating Bribery of Foreign Public Officials in International Business Transactions, OECD/DAFFE/IME/BR(97) 16 FINAL (December 18,1997), Article 1.1.
    [2]New York Times, In France the wink at corruption gives way to scrutiny (October 20,2011,4:59 PM) available at http://www.nytimes.com/2001/01/11/world/in-france-the-wink-at-corruption-gives-way-to-scrutin y.html?pagewanted=all&src=pm.
    [3]Transparency International, Bribe Payers Index Report 2011, (November7,2011,7:20PM), available at http://bpi.transparency.org/results/.
    [4]World Bank, Stolen Asset Recovery Initiative:Challenges, Opportunities, and Action Plan (2007).
    [5]Criminal Law Convention on Corruption, Council of Europe, Jan.27,1999, ETS No.173 available at http://conventions.coe.int/Treaty/en/Treaties/Html/173.htm.
    [6]Inter-American Convention Against Corruption, OEA/Ser.X/XXXIV.1, CICOR/doc.14/96 rev.2 (29 March 1996),35 ILM 72.
    [7]Krista N. Schefer, Corruption and the WTO Legal System,43 J. World Trade 737,739 (2009).
    [8]Transparency International, Handbook:Curbing Corruptoionin Public Procurement 13 (Transparency International 2006).
    [9]Black's Law Dictionary, free online dictionary 2nd edition, available at http://blackslawdictionary.org/letter/p/page/19/.
    [10]Interview with Melissa Khemani. Anti-corruption analyst, OECD, October 31,2011.
    [11]Gordon K.Environmental, Labour and Anti-Corruption Texts in International Investments Agreements:A Large Sample Survey (OECD Working Papers on International Investment 2008/1).
    [12]The G8 countries adopted an action plan in 2003 to fight corruption and bribery at the international level. The document is available at http://www.g8.fr/evian/english/navigation/2003_g8_summit/summit_documents/fighting_corrupt ion_and_improving_transparency_g8_action_plan.html.
    [13]The Implementation Review of the G8 Anti-Corruption Commitments available at http://www.g8.utoronto.ca/summit/20091aquila/
    [14]The four disputes arisen under the GPA up to date are DS73 Japan-Procurement of a Navigation Satellite; DS88-DS95 US-Measures affecting Government procurement;Panel Report Korea-Measures affecting Government Procurement, WT/DSB/M/84, adopted 15 June 2000.
    [15]M.Cherif Bassiouni, International Criminal Law, Volume2 Procedure And Enforcement Mechanisms, second edition, Transnational Publishers, Inc.1999.
    [16]D.Held and A.McGrew, D.Goldblatt and J.Perraton, Global transformations:Politics, Economics and Culture, Cambridge Polity,1999.
    [17]Bayard L. Catron & Kathryn G. Denhardt, Ethics Education in Pubiic Administration and Affairs, A monograph of the Working Group on Ethics Education,American Public Administration, 1988.
    [18]Bryan A. Gamer, Blacks Law Dictionary, West Group, Seventh Edition,1999.
    [19]Gary Bom, International Civil Litigation in United States Courts:Commentary & Materials, Fourth Edition, Aspen Publishers,2007.
    [20]Henry Kissinger,The Stakes with China, The Washington Post,1996.
    [21]Punishing and Preventing Corruption to Guarantee a Comprehensive Socio-Economic Development.5th regional anti-corruption conference 28-30 September 2005, Beijing, PR China.
    [221]Robert Klitgard,International Cooperation Against Corruption. http://www.icgg. org/downloads/contribution02 klitgaard.pdf.
    [23]Robert Ross. Beijing as a Conservative Power. Foreign Affairs,1997 (2, March/April).
    [24]Babu, R.R.2006, The United Nations Convention against Corruption:Legal Consultative Organization,New Delhi.Geor, B.C.. K.ABirmele,2000.
    [25]PhiliP PaMcbb, The United Nations Convention Against ComiPtion:Global Achievcmcntor Missed Opportunity, Journal of International Ecnonmic Law, VOI.8,2005.
    [26]Kermeth W.Abbott, Duncan Snidal, Value sand Interests:International Legalization in the Fight against Corruption, The Joumal of Legal Studies, VOI.31, (Jan.2002).
    [27]The Tenth Anniversary of the OECD Anti-Bribery Convention:its Aehievments (httP:www.oeed.odocument.2649-34487_39656933_1111,00.html.).
    [28]Louis Henkin, International Law:Politics and Values, Martinus Nijihoff.
    [29]Francesco Parisi and Nita Ghei, The Role of Reciprocity in International Law, Cornell International Law Journal, Vol.36,2003.
    [30]George W. Downs and Michael A. Jones, Reputation, Compliance, and International Law, Journal of Legal Studies, Vol.31,2002.
    [31]Andrew Moravsik, Taking Preferences Seriously:A Liberal Theory of International Politics, International Organization, Vol.51, No.4,1997.
    [32]Andrew T. Guzman, Choice of Law:New Foundations, Georgetown Law Journal, Vol.90, Apr., 2002.
    [33]Anne-Marie Slaughter and Kal Raustiala, International Law, International Relations and Compliance, in Walter Carlnaes et al. (eds.), Handbook of International Relations, Sage Publications,2001, pp.538-572;
    [34]Anne-Marie Slaughter, International Law in a World of Liberal States, European Journal of International Law, Vol.6, December,1995.
    [35]Anne-Marie Slaughter, The Liberal Agenda for Peace:International Relations Theory and the Future of the United Nations, Transnational Law and Contemporary Problems, Vol.4,1994.
    [36]Conference proceedings "Rational Choice and International Law", University of Chicago Law School, April 27-29,2001, published in 31 Journal of Legal Studies, Vol.31, No.S1, January 2002.
    [37]Duncan Snidal, Political Economy and International Institutions, Review of Law and Economics, Vol.16, March,1996.
    [38]Eric A. Posner and John Yoo, International Law and the Rise of China, University Chicago Public Law Working Paper No.127 & UC Berkeley Public Law Research Paper No.90,1997.
    [39]Jonas Tallberg, Paths to Compliance:Enforcement, Management, and the European Union, International Organization, Vol.56, No.3, August,2002.
    [40]Laurence R. Helfer & Anne-Marie Slaughter, Toward a Theory of Effective Supranational Adjudication, Yale Law Journal, Vol.107, No.2, November,1997.
    [41]Robert H. Bork, The Limits of International Law, The National Interest, Vol.41, Winter,1989-90.
    [42]Tom Ginsburg and Richard McAdams, An Expressive Theory of International Adjudication, William and Mary Law Review, Vol.45,2004.
    [43]Nancy Rider,Returing Forfeited Assets to Victims,Assets Forfiture, Issue of Department of Justice Executive Office for US,Vol,No6,2007.
    [44]Jared Shoemaker,Civil Asset Forfeiture:why law enforcement has changeg its motto from to serve and protect to show me the money(http//www.cjcj.org/pdf/civil_asset.pdf).
    [45]Benjamin B.Wagner,Asset forfeiture and international cooperation (http//www.abanet.org/rol/publications/asia_raca_apec_asset_forfeiture.pdf).
    [46]Anne Muxart,the international return of public property misappropriated by former heads of state,thesia,University of Paris October24,2002.
    [47]Tim Daniel and Jans Mation,Civil Proceeds to Recove Corruptly Acquired Assets of Public Officials,Mark Pieth,Recovering Stolen Assets Peter Lang,2008.
    [48]Jack Smith,Mark Pieth,The Recovery of Stolen asset:A Fundamental Principle of UN Convention against Corruption,Resources of U4,Vol2,2007.
    [49]Andre Karmen,Crine Victims:an introduction to victim logy,Wadsworth Publishing Company, 1990.
    [50]Jean-Bernard Schimde,Formal and Informal Paths to International Legal Assistance,Regional Seminar for Asia-Pacific,Background paper,5-7Sep.2007.
    [51]Daniel Scher,Asset Recovery,Repatriating Africa's Looted Billions,African Security Ieview Vol 14,No4,2005.
    [52]Tim Daniel,Kendall Freeman,Gneral Sani Abacha-a Nation's Thief,Regional Seminar for Asia-Pacif]c:Making international anti-corruption standards operations:Asset Recovery and Legal Assistance,Background Paper,5-7Sep.2007.

© 2004-2018 中国地质图书馆版权所有 京ICP备05064691号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17129号

地址:北京市海淀区学院路29号 邮编:100083

电话:办公室:(+86 10)66554848;文献借阅、咨询服务、科技查新:665547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