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转型期大学生情爱价值观现状及发展趋势探微
详细信息    本馆镜像全文|  推荐本文 |  |   获取CNKI官网全文
摘要
转型期大学生情爱价值观在恋爱观方面表现出较强烈的恋爱需求,但恋爱的婚姻目的却愈加淡薄;在择偶观方面更看重对方的人品、经济收入和发展前景;对婚姻持积极的认同态度,婚姻观较为正统;在性观念上,对婚前性行为更加宽容,但对婚外性行为却表现出某种程度的反感和痛恨。
     转型期大学生在情爱价值观方面表现出的种种变化,除了有大学生自身生理心理方面的原因外,还与高校对大学生情爱价值观教育的不重视、教育效果的低下以及社会转型对大学生的一些负面影响有很大关系。
     大学生在情感问题上表现出的一些价值取向选择的偏差,诸如婚前同居,金钱崇拜等,极易给他们未来的成长与发展带来不同程度的损害。在情爱价值观上,大学生面对各种诱惑及社会道德与自身需求的矛盾时的判断和选择是否符合社会所倡导的主流价值观,应当成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积极关注的一大课题。
     通过对转型期大学生情爱价值观现状及其心理特点的分析,可以预期大学生情爱价值观未来将在理性的基础上朝着更加自我和开放的方向发展。高校应当认识到忽视大学生情爱价值观教育的严重不良后果,应秉承“育人为本”的原则,重视和加强对大学生的教育引导和制度管理,并积极为大学生营造良好的校园环境。
The social transformation of our country has changed not only the social structure and various social circulate mechanisms, but the system of values as well. The collision of various values has brought people up against a lot of puzzlement and bewilderment.
    The undergraduates are intellectual youngster, and they are the pillars of the future development of our country. Among the values system of undergraduates, their values of love is an important part. How will the undergraduates judge and choose when they face such various temptations and contradictions became an important problem that concerned by university's teachers of education of ideological politics.
    This thesis begins with the expression of undergraduates' values of love; analyses the reasons that it results. Combining our country's historic background of the social transformation, forecasts the developing trend of undergraduates' values of love, and put forward appropriate suggestions.
    This thesis is divided into three parts.
    The first part focuses on the present condition of undergraduates' values of love in social transformation, and analyses the reasons it results from objective and subjective factors.
    The second part mainly discusses the wrong choices in values of love, and the harm results from it.
    The final part is intended to look at these new trends dialectically and to make some suggestions.
引文
[1] 吴鲁平著:《中国当代大学生问题报告》,南京:江苏人民出版社,2003年5月第1版
    [2] 潘绥铭 杨蕊著:《性爱十年:全国大学生性行为的追踪调查》,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4年5月第1版
    [3] 胡珍著:《中国当代大学生性现状及性教育研究》,成都:四川科学技术出版社,2003年9月第1版
    [4] 丁祯彦 朱贻庭等编:《大学生人生价值观述要》,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1991年11月第1版
    [5] 杨德广 晏开利主编:《中国当代大学生价值观研究》,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1987年9月第1版
    [6] 郗杰英等编:《新学子——当代大学生研究报告》,郑州,文心出版社,2003年3月第1版
    [7] 潘绥铭 曾静著:《中国当代大学生的性观念与性行为》,北京:商务印书馆,2002年2月第1版
    [8] 解宗军等主编:《当代大学生心理透视》,哈尔滨:黑龙江科学技术出版社,2000年8月第1版
    [9] 陶国富 王祥兴主编:《大学生恋爱心理》,上海:华东理工大学出版社,2002年6月第1版
    [10] 周毅著:《粉色年华的困惑》,北京:大众文艺出版社,2004年9月第1版
    [11] 李虹 周晓燕著:《当代青年婚恋观的冲突与选择》,北京:中国青年出版社,1994年3月第1版
    [12] 中国社会科学院社会学所“当代中国青年价值观念演变”课题组:《中国青年大透视——关于一代人的价值观演变研究》,北京:北京出版社出版,1993年4月第1版
    [13] 兰久富著:《社会转型时期的价值观念》,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1999年5月第1版
    [14] 汪荣有著:《青年道德教育论》,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4年9月第1版
    [15] 苏颂兴 胡振平主编:《分化与整合:当代中国青年价值观》,上海:上海社会科学院出版社,2000年4月第1版
    [16] 王克千 吴宗英著:《价值观与中华民族凝聚力》,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01年6月第1版
    [17] 黄希庭 郑涌等著:《当代中国青年价值观研究》,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5年8月第1版
    [18] 余双好 李斌雄《大学生婚恋道德观的调查分析》《青年研究》1994年第4期31页
    [19] 王淳《大学生价值观特点管窥》《江苏高教》1994年第5期74页
    [20] 李乃福 吴朝国 王如高《市场经济条件下大学生价值观的新特点》《江苏高教》1994年第2期40页
    [21] 姚焕《大学生价值观系统变化趋势》《江苏高教》1994年第2期40页
    [22] 顾怀良《当代大学生价值观变化的原因及其对策》《江苏高教》1994年第2期41页
    [23] 巴方《大学生恋爱心理调查与分析》《现代医院管理》2004年第4期36页
    [24] 吴雅文《大学生生活价值观的多视角研究》《肇庆学院学报》2004年第4期55页
    [25] 张新平《当代大学生价值观教育之我见》《黑龙江高教研究》1994年第3期15页
    [26] 董丁戈 丁刚《当代大学生人生观、价值观的现状及思考》《社会科学战线》1994年第3期124页
    [27] 黄仁谷《当代大学生人生价值观教育的思考》《江苏高教》1994年第4期33页
    [28] 李明言《当代大学生思想状况变化的调查与思考》《山东省青年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1年第1期51页
    [29] 于志涛 冯维《当代青年婚恋观的变迁及其分析》《中国研究生》2004年第6期4页
    [30] 齐福英《当前大学生思想道德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内蒙古师大学报》1997年第2期(增刊)82页
    [31] 陈丽《当前应如何对青少年进行价值观教育》《教育探索》1994年第1期25页
    [32] 孙景艳《对当代女大学生恋爱价值的思考》《大连大学学报》2001年第5期30页
    [33] 霍廷菊《漫谈在校大学生婚恋问题》《山东省青年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2年第3期40页
    [34] 刘梅《青年问题的社会视角及其反思》《思想·理论·教育》2000年第11、12期58页
    [34] 陈少岚 何士清《社会转型期大学生人生价值观透视》《湖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4年第2期79页
    [35] 沈蓓绯 徐精鹏《社会转型期大学生人生价值观演变初探》《临沂师范学院学报》2000年第1期41页
    [36] 赵仕品《社会转型期价值观念的变革与引导》《四川师范大学学报》1994年第2期128页
    [37] 董云虎谷盛开《社会转型期青年婚姻家庭观透视》《河北青年管理干部学院学报》1999年Z1期35页
    [38] 王官成《重庆大学生基本情况调查研究》《探索》2004年第4期131页
    [39] 周智《海峡两岸青年思想观念比较分析》《青年研究》2004年第2期14页
    [40] 曾盛聪《当代台湾青年婚恋观的嬗变》《青年探索》2000年第2期37页
    [41] 魏琳 陈娟《军医大学女研究生的婚恋观念》《重庆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年第2期133页
    [42] 李建华《研究生的婚恋观》《青年探索》1995年第5期41页
    [43] 刘艳军《爱在尝试中跋涉》《教育艺术》2005年第3期45页
    [44] 刘艳军 张盛楠《现实、守望、游戏,还是追求完美与另类》《教育艺术》2004年第6期7页
    [45] 刘艳军 蔡璇《象牙之塔内的生活与爱情》《教育艺术》2004年第3期44页
    [46] 郑少春《当代大学生性观念与性道德调查报告》《中国青年研究》2005年第9期第56页
    [47] 李维红《面向21世纪大学生的价值观问题研究》大连理工大学2001年6月
    [48] 龚萱《全球化与当代大学生价值观教育研究》武汉大学2002年5月
    [49] 张雄《知识经济时代对青年知识价值观的影响及其应对》西南师范大学2000年4月
    [50] 丁利明《新时期社会主义价值观若干问题研究》大连理工大学1999年3月
    [51] 张扬《当代大学生人生价值观冲突分析及教育》辽宁大学2003年5月
    [52] 李江《90年代青年价值观的新特点与传媒引导》河海大学2000年3月
    [53] 梅平乐《论当代影视文化影响下的青年价值观教育》河南大学2004年5月
    [54] 石兰月《涌浪中的理性审视——新时期流行歌曲与青少年价值观教育问题研究》河南大学2004年5月
    [55] 黄立坚《大学生价值观教育存在的问题分析与对策探讨》华中师范大学2004年5月
    [56] 杨柳《社会转型与婚姻家庭价值观念变化的研究》吉林农业大学2002年6月
    [57] 张健明《社会转型与主导价值观的建构》复旦大学2002年1月
    [58] 何文模《当代大学生价值观念的现状及教育对策研究》西南师范大学2003年5月
    [59] 石斌《成都市青年学生人生价值观调查研究》西南师范大学2003年6月

© 2004-2018 中国地质图书馆版权所有 京ICP备05064691号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17129号

地址:北京市海淀区学院路29号 邮编:100083

电话:办公室:(+86 10)66554848;文献借阅、咨询服务、科技查新:665547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