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全球化进程中的意识形态问题研究
详细信息    本馆镜像全文|  推荐本文 |  |   获取CNKI官网全文
摘要
随着全球化客观进程的不断演进,人们对全球化的认识也越来越深入,其研究成果又会反过来影响全球化的客观进程。从这一简单逻辑推理中,我们已经可以看到全球化进程中所暗含着的意识形态问题。对于全球化的早期研究,大部分是从经济角度入手,所得出的研究成果也或多或少的反映了客观事物的本来面目。然而随着全球化的进一步发展,人们对其研究的视角早已跨出经济领域而向各个领域拓展。观念层面与实践层面的全球化相互影响和作用,这种动态的、复杂的现象使学者们对其研究的难度加大,在很多问题上难以达成共识。然而,正是这些尚未达成共识的地方才更加彰显了全球化进程中的意识形态问题。它代表着学者们不同的知识背景、价值观念,不同的利益代表、阶级立场,不同的研究角度和方法。
     始于2007年至今仍向纵深蔓延的次贷危机席卷了美国、欧盟和日本等世界主要金融市场,引起了世界范围的经济危机,再次彰显了全球化这把双刃剑所带来的经济负面效应的威力,欧美等西方发达国家的经济萧条景象及其所造成的大规模失业人口使我们深切的感受到金融危机的可怕。尽管在社会主义社会制度的保护伞下,不至于卷进灾难深重的金融危机之中,但由于经济全球化波及全球的连锁反应,我们国家各行业也或多或少的受到了不同程度的影响。这次历史性的重大金融危机无疑使得本已经炒得沸沸扬扬的全球化问题更加炙手可热,也为不同角度的研究者提供了更为详实的现实依据,摆在人们面前新的课题又将掀起一阵研究全球化的狂潮,启动了新一轮的全球化之争。有分析人士说,眼前的金融危机已经转化为经济危机,而且出现了向制度危机和意识形态危机转化的趋势。在金融危机的大背景下,发表于1867年9月14日的鸿篇巨著《资本论》重新进入西方发达国家更多人的视野,“马克思又回来了”的声音在西方社会渐渐响起。人们对于现实问题的思考再次提升到意识形态的层面。
     在全球化问题中争议最多讨论最多的是“全球化的本质”问题,这其实也是提纲挈领式的所有全球化问题的关键所在。无论从前人对全球化研究的成果来看,还是从全球化客观进程进一步发展所带来的现实问题或依据来看,从意识形态入手来对“全球化的本质”问题进行探讨,都是已经具备了一定的研究条件的。因而,本文试图转换全球化研究视角,从意识形态的角度来寻求这个人们争论已久的话题的答案。
     全球化是客观存在的。虽然现在对“文化全球化是否存在”还尚有争议,但“经济全球化是存在并且在不断发展着的客观事物”,这几乎是经过无数学者加以论证所得出的毋庸置疑的结论。既然存在一个客观的全球化的进程,人们对它就会有一个认识,全球化事物本身的复杂性、变化性及不确定性决定了认清事物的难度,加之不同学者不同的知识架构和研究角度、不同的阶级立场和文化价值取向,使得研究全球化的理论观点在取得大量一致性结论的基础上存在很大的差异。既然有研究者不同的文化背景和价值取向,就会产生意识形态问题,就可能会产生资本主义与社会主义的视域分野,即使在资本主义或者社会主义内部也可能会产生不同结论和看法,从而产生出种种带有意识形态色彩的全球化理论。理论来自实践,也必然对实践产生导向作用,那么这诸多基于全球化客观事物基础上形成的观点理论和看法也必然影响着全球化的自然进程,这就是全球化进程中所存在的或者说本身暗含着的意识形态问题。因此本文在某种程度上是在对全球化理论群的反思的基础上,进一步分析全球化进程中的意识形态之争。
     本文分为导言、正文、结语三部分。导言部分首先在概述了本论文选题的背景的基础上突出了本论文研究的目的和意义在于探究全球化争论中所暗含的意识形态问题。接着分析了国内外对于相关问题的研究现状,通过梳理国内外相关著作文献,找出全球化进程中意识形态问题的全球性“症候”,同时说明自己的研究思路以及所要使用的研究方法,由此得出所研究问题的结论。“理论创新”意味着“突破以往”,因此创新之处也一定是文章研究的重点和难点,在意识形态视角下反思全球化理论以及探究全球化意识形态形成与作用的机制是本文的创新点也是重点和难点。本文对全球化意识形态的概念、特征的界定和概括也是一个创新点。由于全球化客观进程始于资本主义又长期由资本主义主导,因而从整篇文章中区分资本主义全球化意识形态与全球化意识形态,把握其特殊与一般的关系始终是一个难点所在。此外由于时间和能力有限,对全球化理论的研究不可能穷尽,能否从一些热点问题的争论中挖掘出全球化的意识形态性也是一个难点。
     正文部分共有五章,按照由表象到本质,由特殊到一般再到特殊,由实践到理论再到实践的螺旋上升的逻辑顺序逐步深入分析全球化进程中意识形态问题的凸显、争鸣、本质、产生机制、作用机制,在此基础上形成对全球化逻辑归宿的判断,进而形成我们应对全球化的态度和对策。
     全球化自进入人们视野起就是一个颇具争议的事物,而且随着人们对其研究的不断深入,这一事物愈显复杂。形成这样一种现象的原因主要归咎于全球化对世界经济、政治、文化、制度乃至社会进程等多层次多方面都产生作用和影响,同时也由于研究全球化的各个个体或个体所代表的利益集团不同以及所处角度背景的不同,导致他们所感受到的全球化内容也有所不同。虽然对于全球化的起源时间地点、发展阶段及概念还未达成共识,但全球化作为一个不断发展着的客观历史进程是无可质疑的。通过对全球化起源的考察以及对全球化词源和内涵的分析,我们已经能够确定全球化的客观性。我们认为全球化是一个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客观历史进程。这种过程是不断推进的,并呈现出不断深化发展的趋势。全球化是一个不以任何人的意志为转移客观历史进程,它的发展遵循着其自身的内在逻辑。但全球化绝对不是一个可以离开人类生产活动实践的完全自然的过程。这是因为:其一,全球化的产生和发展都依赖于人类社会的实践活动。全球化是由生产力的发展以及由此产生的人类交往的普遍发展而引起的。全球化的发展更是有赖于人类社会生产关系更新和生产方式的变革;其二,对全球化的认知具有主观性。人类对于客观事物本能的反应以及对未知事物的探求本性决定了全球化在观念层面的发展;其三,全球化发展的实际进程受到人的主观意识的影响。虽然人类意识不能决定全球化的产生,也不能左右全球化的发展方向,但人类主观意识的作用发挥能够对全球化进程的缓急产生影响。?
     全球化作为一个集客观性与主观性于一身的“二重性”的发展过程,是“全球意识”不断指认自我的过程,因此,其主观性色彩极为明显,尤其是植根于不同社会阶层和价值取向的人们对于全球化的判断更是带上了无法抹杀的意识形态色彩,并由此而发生跌宕起伏的理论碰撞与思想激荡。价值取向不同所引起的对全球化判断和争论突出了全球化进程中的意识形态问题。资本主义利用了全球化的双重性,使其沦为资本扩张的意识形态工具。?
     由全球化所引发的意识形态争论促进了意识形态性全球化理论产生和发展,换句话说,全球化理论的意识形态性在对全球化进程的不断认识和辩论中逐渐显现出来。而这种意识形态性全球化理论一旦产生,就会从社会、经济、政治、文化等各个领域对全球化的客观进程产生深刻的影响。我们通过对当代西方具有明显意识形态性的全球化理论进行梳理和考察,分析其资本主义本质、特征,以及它们对于近现代社会发展的影响,就可以清晰的看到“客观全球化-----主观全球化------全球化意识形态-----客观全球化”这一发展脉络。
     资本主义发达国家在经济上的主导地位以及其强大的军事力量,决定了资本主义全球化意识形态强大的影响力,在包括资本主义国家的整个世界各个领域都不可避免地受到资本主义全球化意识形态的强烈冲击。资本主义全球化意识形态的现实影响主要从三个层面展开分析:其一,从理论层面来看,全球化意识形态所倡导的“全球政治一体化”、“西方文明全球化”引起人们对于“全球治理”“普世价值”“文化多元化”的探讨与展望;全球化意识形态所推崇的西方所谓的“自由”“民主”“人权”等价值理念造成人们思想混乱,增加人们认识全球化客观历史进程本来面目的难度;其二,从实践层面来看,掩护英美等发达资本主义国家获得更多的利益,同时把资本主义的自身固有的矛盾也扩大到全球范围;造成拉美、俄罗斯、东欧、东南亚等实践其理论的国家受到重创;第三世界国家被迫接受不平等的国际经济制度与规则,国家主权受到威胁,民族文化受到强烈冲击;其三,从逻辑层面上来看,资本主义全球化意识形态必然作用于全球化客观进程。
     作为一种意识形态,全球化意识形态具备意识形态的一切特征。因而,我们分析全球化意识形态的形成机制是以分析意识形态的形成机制为基础和依据的。意识形态首先是一种思想,为了维护和实现统治阶级利益将思想上升为国家权利和意志,这种思想转变为意识形态。我们认为,意识形态是利益驱使下思想与权力的合谋。由此我们进一步分析全球化意识形态与国家利益以及国家政权的关系,便可以清晰的看到全球化理论由学术理论转向意识形态的转化条件及机制。全球化是人类社会发展到一定阶段所必然出现的社会现象,其推进过程一方面逐渐促成人类共同利益的形成;另一方面也是利益冲突日益复杂化的过程。全球化空前广阔的交往空间使得各民族国家的国家利益更加复杂,国家利益是全球化意识形态产生的根本原因和条件。全球化理论只有符合统治阶级利益并由其利用国家政权加以强化和推广才能具备意识形态特征,因而才成为一种全球化意识形态。?
     全球化意识形态作为一种社会意识,它的产生有其必然性。它是全球化客观进程在观念层面的思维运动,是随着全球化客观进程的逐步推演而产生发展的。带有不同价值取向的人的反映使全球化意识形态产生具有必然性。全球化进程中,民族国家陆续被卷入全球化的历史大潮中,价值碰撞、利益冲突复杂化,国家主权受到冲击,全球化意识形态是实现和维护民族国家利益必然要求。促成和谐世界的形成需要全世界人民的共同努力,整合力量需要全球化意识形态的感染和号召。? ?
     马克思主义认为,只要阶级社会存在,就不可避免的存在着阶级对立。而在历史发展现阶段,存在两大对立的社会制度中最突出的就是无产阶级和资产阶级两大对立阶级,因而在意识形态领域最突出的也必然是两种完全对立的全球化观。这是由于意识形态的阶级性决定的。全球化客观进程伴随着全球化意识形态的博弈,全球化意识形态博弈的结果作为一个合力不断地影响着全球化进程的方向与速度。全球化意识形态的博弈也是它对全球化客观进程作用机制,从对全球化意识形态作用于全球化客观进程的历史与现状的分析,我们可以清楚的看到这一作用机制的脉络。继而我们可以根据分析社会主义和资本主义意识形态的价值内核与利益属性,再对照全球化与全人类整体利益的关系,找出其全球化意识形态的逻辑归宿,从而确定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历史定位。?
     社会主义全球化意识形态作为一种以全人类的自由全面发展为目标的全球化意识形态,是符合全球化发展的客观进程,符合人类发展的整体利益的。因而能够也必须在全球化客观进程中发挥自己的重要作用。社会主义全球化意识形态发挥作用的首要条件是要在融入全球化客观进程中发展社会主义。社会意识产生于社会物质并能动地作用于社会物质。社会物质为社会意识的产生提供现实素材。一方面,只有社会主义社会发展好了,经济繁荣了,人民生活幸福了,才能说明社会主义的优越性,才能使社会主义全球化意识形态更有说服力;另一方面,只有社会主义强大了,经济实力强大了、文化感染力渗透了强大了,才能够更有效的在全球范围内推广社会主义的全球观,使全世界更多的人认可和赞同社会主义全球化意识形态所主张的价值理念,从而加速客观全球化进程,加速使“全人类过上幸福生活,每个人达到自由全面发展”的图景成为现实。
     马克思主义是中国执政党的历史选择,是被历史证明了的颠扑不变的真理。它作为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内核和灵魂,指导中国共产党带领全国人民从解放中国到建立社会主义制度,再到发展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中国,取得了一系列巨大的成就,其理论自身也在实践中得到不断发展和完善。当今世界,经济全球化已成定局,“政治全球化”“文化全球化”初露端倪,各种意识形态鱼龙混杂。全球化意味着更多的交流和碰撞,面对各种纷繁复杂、颇具迷惑性和欺骗性的各种全球化理论,马克思主义应该发挥其批判性的理论特性,批判分析其理论背后的实质与根源,吸收其合理因素为己所用。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本质体现,社会主义主导价值观是社会主义之所以优于资本主义的重要原因之一。在全球化时代,社会主义主导价值观决定社会主义全球化意识形态的价值取向,决定社会主义对全球化客观进程的价值判断。根据我们对主导价值观内涵的解读和分析,归纳出主导价值观对于社会生活所具有的普遍意义。在此基础上,我们简单回顾了改革开放以来三十年社会主义主导价值观的发展历程,只有理清这样一种发展和历史轨迹,才能理解在全球化背景下重新塑造社会主义主导价值观的迫切性,才能抓住重塑社会主义主导价值观的主线,从而避免落入全球化的意识形态陷阱。??
By the advantage of globalization, we do more and more research about it. As a result, the achievements will affect the progress of globalization. In the whole process, we can find implied ideology issue. Our earlier global researches are focusing on economic. The achievements can in some way reflect the truth. But now, the research has been extended to more fields. The interaction between mental globalization and the real makes it hard for our researchers to come to agreement in lots of global issues. These disagreements show us the difference between our scholars in knowledge background, benefit, stand, research idea and so on, which represent ideological problem more clearly.
     The subprime crisis,which began in 2007 and had swept most world finical markets including USA、EU and Japan, causes worldwide economic crisis. The process shows us that“GLOBALIZATION”is a double-edged sword. It strengthens crisis. The recession and unemployment in those countries make the crisis a terrible disaster. Because of socialist system, we are not trapped in crisis, but still suffered in some way. The disaster not only proved a real word researching material but causes“GLOBALIZATION”a hot topic. Some researchers said that the financial crisis has become an economic crisis, and will continue to affect our social system and ideology. Under such condition, more west people looks into On Capital, published in Sep. 14th,1867. People’s thinking to real word comes back to ideology. The sound of“Max is backing”is appearing.
     What’s the nature of globalization is the key in talking about the globalization. Based on our senior’s researching findings and the material get from development of globalization, we now have enough condition to do research on the nature of globalization. This article will discuss the issue of globalization from ideology side.
     We still argue about whether culture globalization has happened, but almost every scholar accepts the view that economic globalization has. Globalization itself is a process that is complex,uncertain and keep changing, which make it hard for people to come to consist in views of globalization because of different knowledge background, even we have had lots of consistent conclusion. Difference in knowledge and value orientation may cause different ideology, even inside of capitalism and socialism. All that difference come out all kinds of globalization theories with different ideology. Theory comes from real world and will serve the real world, so those different globalization theories will also affect the globalization’s natural progress. That’s the ideological problem during the process of globalization, itself or implied. Based on reflect on group of globalization theories, this article will continue to analysis the argument about globalization ideology.
     The article includes three parts, namely, introduction, body and conclusion. The introduction will first discuss the issue-choice background, the purpose and the significance. Then by analysis some related article inside or out side, the author will try to find the symptoms of ideology during the process of globalization, and outline the author’s idea and researching approach, and come to the researching conclusion. New idea means break the old. The idea should be the key of the whole research. In this article, reflecting globalization theory and to trial-implement global ideology mechanism is the key. To define the conception and character of global ideology is also a breaking in this paper. Globalization raised from capitalism countries first is lead by those countries, so to distinguish capitalism global ideology from global ideology and understand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special and ordinary is the difficult part of this article. Because of limited time and capability, it is also a difficult to find global ideology from some hot discussing issue.
     The body contains five chapters. The content is arranged by logical order, beginning from putting forth the global ideology, to argument, nature and to analyzing its action way. Based on the analysis, we will give our opinion and suggestion toward the issue.
     From beginning, globalization is full of argument. With the researching forward, the issue looks more complex. One reason is that globalization affects world economic, political, couture, social system &development and so on. Another reason is that different researcher has different background and profit that make them get different researching material. We are still arguing about the origin and stage of globalization. As a developing history process, by reviewing the“globalization”, we assure its objectivity character and believe that the process will keep expending and deepening.
     Globalization has its own developing way. But it is not a solo process. People’s activity is part of it. The reason as below: firstly, globalization is a result of our social communication. It’s development depend on transformation of our society, including transformation in productive forces and productive relationship; secondly, our acknowledge is in some way, subjective; thirdly, the process of“globalization”is affected by human ideology, which in some way can push or hold the progress.
     Globalization as a process combined with objective and subjective, is a self-aware process, so its subjectivity is highlighted. Because of different social status and values, people draw different conclusions with their own ideology, which bumps. All highlight the problem of global ideology. By using the dualism of globalization, capitalism makes the ideology an expansion tool.
     Argument of ideology raised by globalization produce the global ideological theory and pushes it advance. Once established, those theories will affect our society in every field, including economic, political, culture and so on. By collecting and rearranging those global ideological theories from west, we can learn the nature of capitalism and the effect exerted on those society by the theory. Now, we can draw a clear development outline, namely objective globalization—subjective globalization—global ideology—objective globalization.
     The leadership of capitalism in economic and power makes sure its global ideology exerting strong influence to the whole world in all fields. The article will discuss influence of capital global ideology in three levels. Theoretically, capital global ideology proposes“global political integration”“globalization of west culture”, which cause people argues on“universal value”and“cultural diversity”. Freedom democracy and human right prompted by west confuse people and make it hard to understand the nature of globalization. Empirically, capital global ideology helps west gain more benefit and spread its own conflict to he whole world, which cause countries in Latin America, east Europe suffered because of following its theories. Logically, capital global ideology will affect the process of globalization.
     Global ideology has all character of general ideology. We can analyze global ideology by using the tool used on analyzing general ideology. Ideology is thought. In order to maintain the benefit and the government, upper class force person to accept the though as country’s benefit and will. In this time, thought becomes ideology, so we believe that ideology is a conspiracy of thought and power, droved by benefit. By further analyzing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global ideology, national benefit and political power, we can find the function system that global theory transforms to ideology.
     Global ideology comes from people’s reflecting on globalization process, so it is behind the process. Wanting to know how, we analyze history origin based on the real world. Because of close relation between global ideology and national benefit, we should study the benefit conflict during the process. Globalization is a social phenomenon that appears with the development of our society. In one side, it promotes our common benefit. In another side, it makes the benefit conflict more complex. Globalization makes national benefit more complex also, while national benefit is the base of global ideology. Only those theories that coincide with ruler’s benefit can be spread by national power and become a kind of global ideology.
     Global ideology as one kind of social society is a reflection of globalization in people’s thought and will shift with the development of globalization. During the process of globalization, national countries are involved and conflict in value and benefit become more complex. When national sovereignty endangered, globalizing ideology is a way to maintain national benefit. It depends on the whole world’s joint effort to establish harmonious world and the necessary power of integration needs global ideology.
     Marxism believes that class makes class confliction. Proletariat and bourgeois are two main conflict classes at present in two conflict social system, social system and capital system. The confliction in globalization ideology is the reflection. The game of global ideology is advanced with the development of globalization. The game result affects the speed and developing direction of globalization. By analyzing the history functional way of global ideology, we can find that the game of global ideology is also its function system on globalization. By analyzing core value and benefit character of socialism and capitalism, and comparing globalization and human benefit, we try to find logical basis of global ideology and then confirm history status of socialist ideology.
     Socialist globalization ideology is aimed at human’s free and full development. It is correspond with objective process of globalization. It should and can play an important role. If we want socialist global ideology functioning worldly, first, we should develop our society during the global process. Ideology comes from real world and will act on it actively. The development of society serves the material base for the social ideology. In one side, if we want to show our socialist benefit can and the persuasion of our ideology, we should develop our economic and make our people live in happiness; in the other side, only backed with a powerful socialist country, can we spread our socialist globalization in world effectively and there will be more people accept and support our socialist core value carried by our ideology. By that way, we can speed up the process of globalization and let our goal that all human lives in happiness and all people develop freely and fully, come truth.
     Marxism is the historical choice of our Chinese communist party. It has been approved. It is the core of our socialist ideology. It is a theory that directs our party to lead our person from establishing social system to developing our Chinese characteristic socialism. We are successful and the theory is developed also. Now, economic globalization has been settled. Political globalization and culture globalization is appearing. All kinds of ideology are blend together. Globalization means more communication and more confliction. Facing with those confusing global theories, we should analyze and criticize their origin and essence, and absorb some useful thought to our theory.
     Socialist core value system is the essence of socialist ideology. It also is one of important reason that the socialism is better than capitalism. Socialist value guides the socialist global ideology and decides the socialist judgment toward global process. Followed with analysis of core value, we induce the general significance that core value have put on social live. Based on that, we briefly retrospect our thirty-year’s development history of our socialist core value. By outlining the development history, can we understand the imminent to reestablish the socialist value, so that we can re-outline our socialist core value to escape from trapped by other global ideologies.
引文
①参见李德顺:《全球化与多元化——关于文化普遍主义与文化特殊主义之争的思考》,《求是学刊》,2002年第3期。
    ①阿里夫?德里克:《全球性的形成与激进政见》,载王宁等主编《全球化与后殖民批评》,中央编译出版社1998年版,第16页。
    ②久加诺夫:《全球化:绝境还是出路?》,载《国外理论动态》,2002年第12期。
    ①郁建兴:《全球化:一个批评性考察》,浙江大学出版社,2003年版,第35页。
    ②保罗?史密斯:《一个世界:全球性与总体性》,载《全球化症候》,天津社会科学院出版社2001年版,第96页。
    ①朱炳元主编:《全球化与中国国家利益》,人民出版社2004年版,第3页。
    ②于文秀:《阿尔都塞的“意识形态”理论与“文化研究”思潮》,载《哲学研究》,2002年第6期,第35页。
    ①[英]大卫?麦克里兰:《意识形态》,孔兆政等译,吉林人民出版社2005版,第12页。
    ①程光泉:《全球化与价值冲突》,湖南人民出版社2003年版,第16-17页。
    ①程光泉:《全球化与价值冲突》,湖南人民出版社2003年版,第40页。
    ①转引自姚雅欣:《消逝的左拉——现实矛盾与可能出路间的现代世界知识分子一瞥》,来自www.eyii.com
    ①汤比因:《文明经受着考验》[M],浙江:浙江人民出版社,1998。
    ②《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1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年版,第51页。
    ③Paulm Sweezy:《More(or less)on Globaliazation Monthly Revie》w,Sep[J].1997(1)。
    ④克里斯·哈曼:《全球化———一种新正统观念的批判》[M],北京:中央编译出版社,1998。
    ⑤伊曼纽尔·沃勒斯坦:《现代世界体系》(1)[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1998。
    ①Immaneul Wallerstein:《The Mordern World—system》,New York,Academics Press,1974.
    ①L.Sklair:《The Sociology of the Global System》,Baltimore,Johns Hopkins University Press,1991.
    ②Gregory Albo:《The world economy,market imperatives and alternatives》,In Monthly Review,Vol,12,P16,1996.
    ③Mike Featherston:Global culture:Anintroduction,In Theory, Culture and Society。Vol.7,1990.
    ④M.Waters:《Globalization》,p.3,London,Routledge,1995.
    ⑤Ulirich Beck:《What is Globalization?》, London,Polity Press,2000.
    ①杨雪冬:《西方全球化理论:概念、热点和使命》原载《国外社会科学》1999年第3期。
    ②《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l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72年版,第255页。
    ①《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46卷(下)(M),北京:人民出版社,1980年版,第33页。
    ②《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l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2年版,255页。
    ③《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l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72年版,第276页。
    ①李长久:《经济全球化的进展、内涵和影响》[J],《世界经济》,l997,第7期。
    ②王俊华,徐莉:《全球化概念及其历史进程当议》[J],《河北师范大学学报》,2001,第4期。
    ③曾端祥:《“全球化”发展新态势与中国战略选择》[J],《江汉大学学报》,2001,第1期。
    ④马俊如,孔德涌,金吾伦,刘钢:《全球化概念探源仁》[J],《中国软科学》,2003,第8期。
    ①《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1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年版,第88页。
    ②《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1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年版,第60页。
    ①《马克思恩格斯选集》[M],人民出版社,1972年版,第63页。
    ②《马克思恩格斯选集》[M],人民出版社,1972年版,第254页。
    ③《马克思恩格斯选集》[M],人民出版社,1972年版,第67页。
    ④《马克思恩格斯选集》[M],人民出版社,1972年版,第254页。
    ①《马克思恩格斯选集》[M],人民出版社,1972,第46卷,下,第33页。
    ②《马克思恩格斯选集》[M],人民出版社,1972,第25卷,下,第279页。
    ①陈恩富:《新自由主义的起源、发展及其影响》[J],《求是》2005。
    ②万俊人:《全球化的另一面》,《读书》2000年第1期。
    
    ①埃里希·贡特拉赫和彼得·首能坎普:德国时代周刊(1999年5月24日)。
    ②格拉德·博克斯贝格《全球化的十大谎言》[M],北京,新华出版社,2000年版。
    ①王永贵等:《经济全球化与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建设研究》,人民出版社,2005年版,前言,第3页。
    ①[法]魏明德:《全球化与中国》,商务印书馆2002年版,第5页。
    ①《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1卷,人民出版社1995年版,第276页。
    ①王永贵等:《经济全球化与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建设研究》,人民出版社2005年版,第38页。
    ②杨海英:《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创新研究》,中央党校出版社2005年版,第81-82页。
    ①金克尔:《历史永不停顿-----全球化的挑战以代替冷战》,德国,《法兰克福汇报》,1998年8月26日
    ①[美]爱德华?S.赫尔曼:《全球化的威胁》,载《马克思主义与现实》,1999年第5期,第58页。
    ①Francis Fukuyama: The End of History? The National Interests,No.16(Summer),1989,pp.3-18。
    ①Francis Fukuyama: The End of History and the Last Man,The Free Press,1993,p.108。
    ②刘曙光:《全球化与反全球化》[M],1996年10月6日载于《芝加哥论坛报》,转引自长沙:湖南人民出版社,2003年版,第202-203页。
    ③[德]汉斯—彼得·马丁:《哈拉尔特·舒曼:全球化陷阱》[M]北京:中央编译出版社,2001年版,第9页。
    ①[德]汉斯—彼得·马丁:《哈拉尔特·舒曼:全球化陷阱》[M]北京:中央编译出版社,2001年版,第13页.
    ②中国现代国际研究所全球化研究中心:《全球化:时代的标识》[M].北京,时事出版社,2003年版.第174页。
    ③转引自荆萱:《抵制美国“文化入侵”》[J].《瞭望世界》,1995年.第4期.第44页。
    ①[英]戴维·赫尔德等:《全球大变革:全球化时代的政治、经济与文化》[M].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1年版.第23-529页。
    ②[英]戴维·赫尔德等:《全球大变革:全球化时代的政治、经济与文化》[M].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1年版.第573页。
    ①[英]戴维·赫尔德等:《全球大变革:全球化时代的政治、经济与文化》[M].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1年版.第25-26页。
    ①[美]丹尼尔·贝尔:《意识形态的终结》,江苏人民出版社2001年版,第467,462页
    ②[美]丹尼尔·贝尔:《意识形态的终结》,江苏人民出版社2001年版,第462页。
    ①[美]弗朗西斯·福山:《历史的终结及最后之人》,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3年版,第1页。
    ①文军:《西方多学科视野下的全球化概念考评》,载《国外社会科学》2001年第3期。
    ②[英]安东尼?吉登斯:《第三条道路——社会民主主义的复兴》,郑戈译,北京大学出版社、三联书店2000年版,第67页。
    ①[英]安东尼?吉登斯:《第三条道路——社会民主主义的复兴》,郑戈译,北京大学出版社、三联书店2000年版,第14页。
    ②见《马克思主义研究》2003年第6期《自由主义研究》一文。
    ①何秉孟主编:《新自由主义评析》,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4年版,第3、4页。
    ②陈岱孙为丁冰主编·现代西方经济学说(中国经济出版社1995年出版)写的序。
    ①[美]塞缪尔·亨廷顿.文明的冲突与世界秩序的重建[M].北京:新华出版社, 2002年版,第360页②同上书,第255页。
    ①[美]塞缪尔·亨廷顿.文明的冲突与世界秩序的重建[M].北京:新华出版社, 2002年版,第265页。
    ②王永贵等:《经济全球化与意识形态研究》,人民出版社2005年版,第114-115页。
    ③赵秋梧:《“文明冲突论”:亨廷顿为美国构建的意识形态策略》,《南京政治学院学报》,2003年第3期。
    ①[英]大卫?麦克里兰:《意识形态》,孔兆政等译,吉林人民出版社2005版,第120页。
    ①俞吾金:《意识形态论》,上海人民出版社1993年,第129页。
    ②《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1卷,人民出版社1995年版98页。
    ①胡大平:《具体地历史地理解全球化和当代中国的实践》,载《哲学研究》,2000年第4期。
    ①河清:《全球化与国家意识的衰微》,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3年版,引言,第2页。
    ①刘康:《全球化/民族化》,天津人民出版社2002年版,第15页。
    ②[美]诺姆?乔姆斯基:《新自由主义和全球秩序》,江苏人民出版社2000年版,第3章
    ③河清:《全球化与国家意识的衰微》,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3年版,第51页。
    ④[德]汉斯?马丁、哈拉尔特?舒曼:《全球化陷阱——对民主和福利德进攻》,张世鹏等译,中央编译出版社1998年版,第161页。
    ①郑永廷等:《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发展研究》,人民出版社2003年版,第179页。
    ①摘引自张才国:《新自由主义的意识形态色彩及批判》,《探索》2007年第4期。
    ①罗伯特·达尔:《论民主》,北京:商务印书馆,1999年版,第189-191页。
    ①转引自朱炳元主编:《全球化与中国国家利益》,人民出版社2004年版,第110页。
    ②[美]迈克尔?亨特:《意识形态和美国外交政策》,世界知识出版社200年版,第2-3页。
    ③王沪宁:《比较政治学》,上海人民出版社1987年版,第143-144页。
    ①《毛泽东外交文选》,中央文献出版社、世界知识出版社1994年版,第159页。
    ②[美]杰里尔?A.罗赛蒂:《美国对外政策的政治学》,世界知识出版社1997年半,第355页。
    ③[英]汤普森:《意识形态与现代文化》,高铦译,译林出版社2005年版,导论,第7页。
    ①乔?萨托利:《民主新论》,冯克利等译,东方出版社1997年版,第190页。
    ②卢少华:《权力社会学》,黑龙江人民出版社1989年版,第15页。
    ③[美]丹尼斯?朗:《权力论》,陆震纶等译,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1年版,第3页。
    ④[美]格思和米尔斯合编:《马克思?韦伯文选》牛津大学出版社,1940年版,第180页。
    ①[美]西奥多?哥伦比斯、杰姆斯?沃尔夫:《权力与正义》,白希译,华夏出版社1990年版,第79页。
    ②[英]大卫?麦克里兰:《意识形态》,孔兆政等译,吉林人民出版社2005版,第82页。
    ①郭文亮主编:《加入WTO与中国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研究》,中山大学出版社2005年版,第67页。
    ①转引自朱炳元主编《全球化与中国国家利益》,人民出版社2004年版第110页。
    ②转引自王晓德《关于美国对外关系的文化思考》,载于《世界经济与政治》1996年第12期。
    ①[美]H.J.摩根索《国家间政治》中国人民公安大学出版社,1990年版第125—126页。
    ②[美]H.J.摩根索《国家间政治》中国人民公安大学出版社,1990年版第45页,第125—126页,第127—128页。
    ①[美] H.J.摩根索《国家间政治》,中国人民公安大学出版社,1990年版,第132页。
    ②《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1卷,人民出版社1995年版,第291页。
    ①[美]约瑟夫?奈:《美国霸权的困惑》世界知识出版社2002年版,第9页。
    ①贾英健:《全球化与民族国家》,湖南人民出版社2003年版,第151页。
    ①[英]大卫?麦克里兰:《意识形态》,孔兆政等译,吉林人民出版社2005版,第99页。
    ①[美]诺姆·乔姆斯基.:《新自由主义和全球秩序》[M].江苏人民出版社,2000年版,第191页。
    ②[美]比尔·克林顿:《希望与历史之间:迎接21世纪对美国的挑战》[M].金灿荣,等译.海口:海南出版社, 1996年版,第117页。
    ③王列,杨雪冬:《全球化与世界》[C].北京:中央编译出版社, 1998年版。
    ④理查德·N·哈斯:《规制主义--冷战后的美国全球新战略》,北京:新华出版社,1999年版,第25页。
    ①尹鸿,李彬:《全球化与大众传媒》[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2年版,第12-13页。
    ①(英)汤林森:《文化帝国主义》[M].冯建三译.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1999年版.第45—46页。
    ①刘华清:《霸权的兴衰》[M],北京:中国经济出版社,1997年版,第73页。
    ②钱海源:《帝国主义的战略阴谋:在中国搞意识形态多元化》[J].《当代思潮》,2000,第4期58页。
    ①[美]阿里夫·德里克:《全球主义与地域政治》[J],《马克思主义与现实》,1998,第5期41页。
    ①哈佛燕京学社主编:《全球化与文明对话》,江苏教育出版社2004年版,第85,277页。
    ①哈佛燕京学社主编:《全球化与文明对话》,江苏教育出版社2004年版,第321页。。
    ②[法]魏明德:《全球化与中国》,商务印书馆2002年版,第7页。
    ①哈佛燕京学社主编:《全球化与文明对话》,江苏教育出版社2004年版,第105页。
    ①(法)路易·阿尔都塞:《保卫马克思》,顾良译,商务印书馆,2006年版,第229页。
    ①(德)乌·贝克,哈贝马斯:《全球化与政治》[M].北京:中央编译出版社,2000年版,第32-33页。
    ②甘雨沛,何鹏:《刑法学》(下)[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1984年版。
    ③《人民日报》海外版2003年12月12日第1版。
    ①王永贵等:《经济全球化与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建设研究》,人民出版社2005年版,第4页。
    ②程光泉:《全球化与价值冲突》,湖南出版社2003年版,第45-46页。
    ③《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一卷,人民出版社1956年版,第220页。
    ①《中国共产党第八次全国代表大会文献》,人民出版社1957年版,第809、810页。
    ②《邓小平文选》第3卷,人民出版社1993年版,第63页。
    ③《邓小平文选》第2卷,人民出版社1994年版,第313页。
    ①汪金福,何加正:江泽民接见使节会议代表发表重要讲话[N].人民日报,1998-08-29(1)。
    ①马兴宇,袁祥:“21世纪论坛”2000年会议闭幕[N].光明日报,2000-06-17(A1)。
    ①《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1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72年版,第67页。
    ②同上书,第254页。
    ①《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1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72年版,第255页。
    ②同上书,第61页。
    ③王继强:《马克思.世界历史理论的方法论及意义》[J].太原师范学院学报, 2006,第1期。
    ④《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2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年版,第239页。
    ⑤《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1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72年版,第256页。
    ①《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1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年版,第86页。
    ②《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1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年版,第89页。
    ③《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1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年版,第87页。
    ④《毛泽东选集》,第3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1年版,第1093页。
    ⑤《邓小平文选》,第3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3年版,第382页。
    ①《马克思恩格斯选集》[M],北京:人民出版社第2版第4卷第681页。
    ①《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2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年版,第239页。
    ②《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3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年版,第516页。
    ①《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1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年版,第294页。
    ①马克思、恩格斯:《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19卷)[M] .北京:人民出版社, 1963年版,第406页。
    ②张建明:《社会主导价值观基本内涵探究》,《中南民族大学学报(社科版)》,2004年第4期。
    ①张建明:《社会主导价值观基本内涵探究》,《中南民族大学学报(社科版)》,2004年第4期。
    ①《邓小平文选》,第3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 1993年版,第372页。
    ②江泽民:《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新局面》[M].北京:人民出版社, 2002.第13页。
    ①《中共中央关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M].北京:人民日报出版社, 2006.第3页。
    ①庞卫国:《价值多元与主导价值观》,《求索》2003年,第1期。
    ①《中国共产党第十六次全国代表大会文件汇编》[Z];北京,人民出版社2002年版。
    
    ①张传开:《马克思主义与当代中国》[M],合肥:安徽人民出版社2003年版,第401页
    ②同上书,第403页
    ③《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3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60年版,第84页.
    ①《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1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年版,第92页。
    1.《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1;3;46卷(下)。
    2.《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1;2;4卷。
    3.马克思:《剩余价值学说史》,第1卷,人民出版社1975年版。
    4.马克思,恩格斯:《德意志意识形态》,人民出版社1961年版。
    5.恩格斯:《路德维希?费尔巴哈和德国古典哲学的终结》,人民出版社1972年版。
    6.普列汉诺夫:《普列汉诺夫哲学著作选集》,第2卷,三联书店1974年版。
    7.《列宁选集》,第2;4;23;24;26卷。
    8.《毛泽东选集》,第2;5卷。
    9.《毛泽东外交文选》,中央文献出版社1994年版。
    10.《邓小平文选》,第3卷,人民出版社1993年版。
    11.《中国共产党第十六次代表大会文件汇编》,人民出版社2003年版。
    12.杨立英,曾盛聪:《全球化、网络化境遇与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建设研究》,北京,人民出版社2006年版
    13.郑永廷等:《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发展研究》,人民出版社2002年版。
    14.王东等主编,北京大学马克思主义文献研究中心编:《马克思主义与全球化:德意志意识形态的当代阐释》,北京大学出版社2003版。
    15.朱炳元主编:《全球化与中国国家利益》,人民出版社2004年版。
    16.俞可平主编:《全球化:西方化还是中国化》,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2年版。
    17.俞可平:《全球化与政治发展》,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3年版。
    18.郭文亮主编:《加入WTO与中国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研究》,中山大学出版社2005年版。
    19.庞中英主编:《全球化、反全球化与中国:理解全球化的复杂性与多样性》,上海人民出版社2002年版。
    20.俞吾金:《意识形态论》,上海人民出版社1993年版。
    21.杨生平:《论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理论的形成与发展》,首都师范大学出版社1998年版。
    22.张旭东:《全球化时代的文化认同:西方普遍主义话语的历史批判》,北京大学出版社2005年版。
    23.刘康:《全球化/民族化》,天津人民出版社2002年版。
    24.尹鸿等主编:《全球化与大众媒体:冲突融合互动》,清华大学出版社2002年版。
    25.杨伯溆:《全球化:起源、发展和影响》,人民出版社2002年版。
    26.杨海英:《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创新研究》,中央党校出版社2005年版。
    27.河清:《全球化与国家意识的衰微》,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3年版。
    28.王永贵等:《经济全球化与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建设研究》,人民出版社2005年版。
    29.刘建飞:《美国与反共主义——论美国对社会主义国家的意识形态外交》,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1年版。
    30.丰子义,杨学功:《马克思“世界历史”理论与全球化》,北京,人民出版社。
    31.郁建兴.:《全球化:一个批评性考察》,浙江大学出版社2003年版。
    32.贾英健:《全球化与民族国家》,湖南人民出版社2003年版。
    33.郑伟:《全球化与“第三条道路”》,湖南人民出版社2003年版。
    34.李晓东:《全球化与文化整合》,湖南人民出版社2003年版。
    35.徐海波:《中国社会转型与意识形态问题》,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3年版。
    36.王永贵等《:经济全球化与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建设研究》,人民出版社2005年版。
    37.孟登迎:《意识形态与主体建构》,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2年版。
    38.朱兆中:《中国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建设纵论》,上海人民出版社2003年版。
    39.任丙强:《全球化、国家主权与公共政策》,北京大学出版社2008年版。
    40.李惠斌主编:《全球化与中国大战略》,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8版。
    41.刘志明:《马克思恩格斯全球化思想研究》,北京中央民族大学出版社2007年版。
    42.张允金:《走向政治文明:全球化时代的文化视角》,银川宁夏人民教育出版社2007年版。
    43.王长江:《现代政党执政规律研究》,上海人民出版社2002年版。
    44.季广茂:《意识形态》,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5年版。
    45.梁守德,李义虎主编:《全球化与和谐世界= Globalization and a harmonious world》,北京,世界知识出版社2007年版。
    46.马维野:《全球化时代的国家安全》,湖北教育出版社2003年版。
    47.哈佛燕京学社主编:《全球化与文明对话》,江苏教育出版社2004年版。
    48.罗文东:《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理念》,中国法制出版社2003年版。
    49.谢晓娟:《全球化文化冲突与文化安全》,沈阳,辽宁大学出版社2007年版。
    50.陈海燕,李伟编:《全球化视域下社会主义的理论与实践》,济南,山东大学出版社2007年版。
    51.沈汉主编:《资本主义史:从世界体系形成到经济全球化》上海,学林出版社2008年版。
    52龚铁鹰:《软权力的系统分析》,天津,天津人民出版社2008年版。
    53.卢品慕:《经济全球化与世界经济新秩序》,北京,中国商务出版社2007年版。
    54.罗文东:《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理念论》,中国法制出版社2003年版。
    55.钱广荣:《中国道德国情论纲》,安徽人民出版社2002年版。
    56.李晓晴,李庆霞,关健:《全球化进程中的马克思主义》,哈尔滨,黑龙江人民出版社2007年版。
    57.江蓝生,谢绳武:《2003年:中国文化产业发展报告》,社会科学出版社2003年版。58.包心鉴:《人类文明大趋势与中国社会主义文明》,书海出版社2002年版。
    59.曹荣湘:《马克思世界历史理论与当代全球化》北京,中央编译出版社2006年版。60.程光泉:《全球化理论谱系》,湖南人民出版社2002年版。
    61.程光泉:《全球化与价值冲突》,湖南人民出版社2003年版。
    62.车卉淳、周学勤:《芝加哥学派与新自由主义》,经济日报出版社2006年版。
    63.薛晓源、陈家刚:《全球化与新制度主义》,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4年版。
    64.周宏:《理解与批判——马克思意识形态理论的文本学研究》,上海三联书店2004年版。
    65.刘曙光:《全球化与反全球化》,湖南人民出版社2003年版。
    66.于桂芝:《全球化、中国现代化与马克思主义》,杭州,浙江大学出版社2006年版。
    67.俞可平,李慎明,王伟光主编:《马克思主义研究论丛.第6辑,全球化与全球化问题= Marxist studies. No. 6》北京,中央编译出版社2006年版。
    68.杨雪冬:《全球化:西方理论前沿》,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2年版。
    69.吴兴南、林善炜著:《全球化与未来中国》,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2年版。
    70.刘康:《文化·传媒·全球化》,南京南京大学出版社2006年版。
    71.叶汝贤,李惠斌主编,中山大学马克思主义哲学与中国现代化研究所,中共中央编译局马克思主义与中国现实问题研究中心编:《马克思主义与全球化= Marxism and globalization》,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6年版。
    72.王振华等主编:《重塑英国:布莱尔主义与“第三条道路”》,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0年版。
    73.郎友兴:《安东尼·吉登斯:第三条道路》,浙江大学出版社2000年版。
    74.陈林、林德山主编:《第三条道路:世纪之交的西方政治变革》,当代世界出版社2000年版。
    75.王振华、陈志瑞主编:《挑战与选择:中外学者论“第三条道路”》,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1年版。
    76.杨扬主编:《全球化:社会发展与社会公正= Globalization: social development and social justice》,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6年版。
    77.衣俊卿:《文化哲学》,云南人民出版社2001年版。
    78.梁展选编:《全球化话语》,上海三联书店2002年版。
    79.哈佛燕京学社主编:《全球化与文明对话》,江苏教育出版社2004年版。
    80.毕红梅:《全球化视野中的思想政治教育》,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6年版。
    81.黄传新:《构建和谐社会与意识形态建设》,合肥,安徽人民出版社2007年版。
    82.罗能生:《全球化、国际贸易与文化互动》,北京,中国经济出版社2006年版。
    83.苏国勋,张旅平,夏光:《全球化:文化冲突与共生= Globalization: the cultural clash and symbiosis》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6年版。
    84.莫岳云主编:《全球化与当代社会主义:当代社会主义理论前沿问题研究述评》,北京,人民出版社2006年版。
    85.董宇坤著,白暴力指导:《经济全球化与资本制度的悖论》—政治经济学,北京师范大学2006年。
    86.蒲国良,熊光清:《全球化进程中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的关系》,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6年版。
    87.许国彬主编:《经济全球化与思想政治教育》,广州,华南理工大学出版社2006年版。
    88.路日亮,范文主编:《全球化与人的发展》,银川,宁夏人民出版社2006年版。
    89.吴易风,丁冰,李翀主编:《经济全球化与新自由主义思潮》,北京,中国经济出版社2005年版。
    90.姜守明主编:《现代化、全球化与世界历史》,长春,吉林人民出版社2005年版。
    91.孙征:《全球化下中国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变迁/科学社会主义与国际共产主义运动》,中国人民大学2005年版。
    92.相蓝欣:《传统与对外关系:兼评中美关系的意识形态背景》,北京,三联书店2007年版。
    93.徐艳玲:《全球化、反全球化思潮与社会主义》,济南,山东人民出版社2005年版。
    94.姜安:《意识形态与外交博弈= Ideology and diplomatic game :兼论中美关系的政治文化逻辑》,北京,中共中央党校出版社2007年版。
    95.杨云彦,田艳平,秦尊文:《全球化与中部崛起》,武汉,湖北人民出版社2005年版本。
    96.李国华:《经济全球化与人的发展》,北京,中国社会出版社2005年版。
    97.栾文莲:《全球的脉动:马克思主义世界市场理论与经济全球化问题》,北京,人民出版社2005年版。
    98.刘明君,郑来春,陈少岚:《多元文化冲突与主流意识形态建构》,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8年版。
    99.姜安:《意识形态与外交博弈= Ideology and diplomatic game :兼论中美关系的政治文化逻辑》,北京,中共中央党校出版社2007年版。
    100.[匈]卢卡奇:《历史与阶级意识》,商务印书馆1992年版131.[英]埃里·凯杜里:《民族主义》,张明明译,中央编译出版社2001年版。
    101.[法]阿芒·马特拉:《世界传播与文化霸权》,中央编译出版社2001年版。
    102.[俄]C. A.坦基扬(C. A. Tангян) :《新自由主义全球化:资本主义危机抑或全球美国化?》,王新俊;王炜译,当代俄罗斯教育论著译丛。
    103.[德]乌尔里希·贝克(Ulrich Beck)《什么是全球化? :全球主义的曲解——应对全球化= Was ist Globalisierung? : Irrtumer des Globalismus - Antworten auf Globalisierung》,常和芳译,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8年版。
    104.[德]赫·施密特:《全球化与道德重建》,柴方国译,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1年版。
    105.[德]卡尔·曼海姆:《意识形态与乌托邦》,黎鸣、李书崇译,商务印书馆2000年版。
    106.[德]马克斯?韦伯:《民族国家与经济政策》,三联书店1997年版。
    107.[德]汉斯?马丁、哈拉尔特?舒曼:《全球化陷阱——对民主和福利德进攻》,张世鹏等译,中央编译出版社2001年版。
    108.[美]马尔库塞:《单向度的人》,上海译文出版社1989年版。
    109.[美]诺姆?乔姆斯基:《新自由主义和全球秩序》,徐海铭等译,江苏人民出版社2001年版。
    110.[美]弗朗西斯?福山《:历史的终结及最后之人》,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3年版。
    111.[英]安东尼?吉登斯:《第三条道路:社会民主主义的复兴》,郑戈译,北京大学出版社、三联书店,2000年版。
    112.[英]大卫?麦克里兰:《意识形态》,孔兆政等译,吉林人民出版社2005版。
    113.[德]哈贝马斯《作为“意识形态”的技术与科学》,学林出版社1999年版。
    114.[美]丹尼尔·贝尔:《意识形态的终结》,张国清译,江苏人民出版社2001年版。
    115..[美]丹尼尔?贝尔:《资本主义文化矛盾》,三联书店,1992年版。
    116.[美]塞缪尔?亨廷顿:《第三波——20世纪后期民主化浪潮》,上海三联书店1998年版。
    117.[美]赛·亨廷顿:《文明的冲突与世界秩序的重建》,周琪等译,新华出版社1999年版。
    118.[美]弗里德里克?杰姆逊、三好将夫编:《全球化的文化》,马丁译,南京大学出版社,2001年版。
    119.[法]魏明德:《全球化与中国》,商务印书馆,2002年版。
    120.[美]约瑟夫?奈:《美国霸权的困惑》,世界知识出版社2002年版。
    121.[英]约翰·汤林森:《文化帝国主义》,冯建三译,上海人民出版社1999年版。
    122.[英]约翰·汤普森《意识形态与现代文化》,高恬译,译林出版社2005年版。
    123.[英]戴维?米勒,韦农?波格丹诺夫主编:《布莱克维尔政治学百科全书》,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1992年版。
    124.[德]弗朗克?菲德勒等:《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求实出版社1985年版。
    125.[美]里查德?尼克松:《1999:不战而胜》,中国人民公安大学出版社1988年版。
    126.[英]安东尼?D.史密斯:《全球化时代的民族与民族主义》,龚维斌等译,中央编译出版社2002年版。
    127.鲍曼:《全球化:人类的后果》,商务印书馆2001年版。
    128.[美]罗兰?罗伯森:《全球化社会理论和全球文化》,梁光严译,上海人民出版社2000年版。
    129.[德]D.赫尔德等:《全球大变革:全球化时代的政治、经济和文化》,杨雪冬译,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1年版
    130. K Mannheim, Ideology and Utopia.New York: Harcourt, Brace, 1936.
    131. Joseph .N e, Redefining he National Interest.Forign Affair, July-August1999, p.25.
    132. Michel Freeden, Ideologies and Political Theory.Oxford: Clarendon Press, 1996, p.13.
    133. Terry Eagleton, Ideology: an introduction.London:Veros1991, p.1-2.
    134. Guerde, the Dicitionnary of Social Science.New York: Liberty Press, 1964, p.315.
    135. The Cyclopaedia of Internatinal Social Science.volume7, 8. MAC MILLAN, Liberaty Press, 1968, p66.
    136.Ernest Gellner,Nations and Nationalism,Basil Blackwell,Oxford,1983.p.1.
    137. Michel Freeden, Ideologies and Political Theory, Oxford: Clarendon Press, 1996, p.13.
    138.Terry Eagleton,Ideology.Longman Group UK Limited,1996
    1.任晓等:《意识形态与外交政策》,载《世界经济与政治》2003年第2期。
    2.李之喆:《全球化的意识形态斗争》,载《思想·理论·教育》2000年第10期。
    3.吴茜:《经济全球化与新自由主义意识形态的全球扩张》,载《国际论坛》2002年第1期。
    4.孙仪凤:《西方自由主义简析》,载《思想理论教育导刊》2002年第8期。
    5.何怀远:《资本主义对社会主义的意识形态战略攻势及其演变逻辑》,载《学术交流》2000年第4期。
    6.袁则文:《全球化时代人们的思维方式》,载《求实》2006年第1期。
    7.周穗明:《自由主义:政治哲学与公共政策》,载《当代世界与社会主义》2002年第1期。
    8.中国社会科学院“新自由主义研究”课题组:《新自由主义研究》,载《马克思主义研究》2003年第6期。
    9.赵景来:《关于意识形态若干问题研究综述》,载《学术界》2001年第4期。
    10.钱海源:《帝国主义的战略阴谋:在中国搞意识形态多元化》,载《当代思潮》2000年第12期。
    11.江畅:《全球化与人类共同价值体系之生成》,载《理论月刊》2002年第4期。
    12.孙明良:《苏联意识形态工作中的失误》,载《山东师大学报:社科版》1997年第1期。
    13.黄枬森:《正确认识和对待全球化促进人的全面发展》,载《南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年第3期。
    14.周新城:《从苏联演变看必须重视意识形态工作》,载《理论学习》2000年第8期。
    15.姜国俊:《意识形态控制:全球化多维关照下淡化与强化的辩证思考》,载《理论与改革》2002年第4期。
    16.张劲松:《全球化:马克思主义面临的时代挑战》,http://www.ccrs.org.cn.
    17.郑忆石:《我国意识形态“淡化”的国际原因剖析》,载《河南大学学报》,2002年第1期。
    18.蒋旭东:《论入世后我国思想意识形态领域斗争的新特点》,载《安徽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03年第1期。
    19.黄志高:《中国化马克思主义的创新品格及其德育价值》,载《思想教育研究》2005年第12期。
    20.文锦菊:《论“三个代表”的世界眼光》,载《湖湘论坛》,2002年第6期。
    21.张秀玲:《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及我国意识形态建设》,载《江西社会科学》,2003年第1期。
    22.李来成、王纪恩:《全球化背景下我国面临的舆论环境》,载《山西高等学校社会科学学报》,2003年第5期。
    23.李卫士:《积极参与经济全球化实现国家利益最大化》,载《工会论坛》2006年第9期。
    24.郭鸽:《国家利益意识形态与对外政策》,载《解放军外国语学院学报》2005年第7期。
    25.王勇辉:《简析全球化时代建构主义视角下的国家利益》,载《兰州学刊》2006年第4期。
    26.杨芝芹:《经济全球化条件下思想政治教育面临的挑战与应对》,载《教学与研究》2002年第3期。
    27.毛园芳:《全球化与人的全面发展》,载《江汉论坛》2004年第7期。
    28.顾海良等:《高度重视民族精神的弘扬和培育》,载《思想理论导刊》2003年第4期。
    29.闻易:《民族精神是一个民族赖以生存和发展的精神支撑》,载《求是》2003年第9期。
    30.张旭平:《弘扬和培育民则精神的几点思考》,载《当代世界与社会主义研究》2003年第4期。
    31.曹晓青:《全球化起源初探》,载《潭湘论坛》2006年第6期。
    32.李光:《信息网络化给我国带来的机遇与挑战》,载《光明日报》2003年8月21日。
    33.刘晓东、曹远峰:《关于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发展的政策选择》,载《光明日报》2003年8月18日。
    34.张妍:《全球化起源问题探究》,载《经济研究导刊》2008年第3期。
    35.宋之杰、张微:《入世后中国文化产业的生存与发展》,载《文化研究》2003年第1期。
    36.秦彦耀:《交往全球化与人的发展》,载《理论学刊》2006年第2期。
    37.黄高晓:《经济全球化对中国政治稳定的影响与对策思考》,载《中国政治》2003年第4期。
    38.陈胜云:《全球化与人类解放历程》,载《天府新论》2004年第2期。
    39.王永贵:《经济全球化趋势与资本主义的历史命运》,载《当代世界与社会主义》2003年第3期。
    40.王永贵:《影响中国“和平崛起”的西方意识形态透视》,载《毛泽东邓小平理论研究》2004年第9期。
    41.王永贵:《全球化、反全球化与当代资本主义》,载《学习与探索》2003年第3期。
    42.王永贵:《全球化与当代中国的文化建设》,载《黑龙江社会主义学院学报》2004年第2期。
    43.王永贵:《“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时代背景和世界眼光》,载《世纪桥》2003年第5期。
    44.景天魁:《全球化对人的发展意味着什么》,载《新视野》2005年第5期。
    45.陈炳辉:《阿尔都塞“意识形态国家机器”理论评述》,载《厦门大学学报(社科版)》,1994年第4期。
    46.丁立群:《阿尔都塞的意识形态理论—一种文化哲学阐释》,载《哲学动态》,2003年第3期。
    47.凌云志:《浅析全球化时代的国家利益观》,载《湘潭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5年第5期。
    48.刘建飞:《论意识形态与国家利益的关系》,载《现代国际关系》2001年第7期。
    49.隋竹玉:《全球化背景下跨国公司与国家权力的消长》,载《山东省青年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7年第9期。
    50.魏海香:《“文化全球化”范畴的逻辑规定性》,载《贵州社会科学》2007年第1期。
    51.李游:《从马克思主义哲学视角看文化全球化的可能性》,载《重庆科技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年第3期。
    52.路日亮《经济全球化:文化认同、价值渗透与文化安全》,载《红旗文稿》2007年第2期。
    53.于沛:《浅析经济全球化和文化多样化——兼评“文化全球化”的文化帝国主义本质》,载《思想理论教育导刊》2007年第10期。
    54.丁立群:《全球化的文化选择》,载《哲学研究》2008年第11期。
    55.王俊华,徐莉:《全球化概念及其历史进程刍论》,载《河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1年第10期。
    56.陈力祥:《一种全新的伦理秩序和伦理规范》,载《探求》2005年第1期。
    57.王毅:《全球化本质论》,载《重庆师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3年第2期。
    58.杨鲜兰:《经济全球化条件下的社会交往与人的发展》,载《当代世界与社会主义》2008年第5期。
    59.贺善侃:《经济全球化背景下的价值认同与冲突》,载《毛泽东邓小平理论研究》2003年第5期。
    60.杨生平:《自由民主的理念真的已无可匹敌吗?———评福山的“历史终结”论》,载《马克思主义研究》2003年第2期。
    61.吴怀友:《新自由主义的全球化是客观全球化的异化》,载《理论与现代化》2007年第5期。
    62.明栋才:《当代西方全球化理论研究综述》,载《重庆社会科学》2007年第10期。
    63.张才国:《“软权力”与新自由主义对我国意识形态的渗透》,载《学习论坛》2006年第1期。
    64.梁建新:《论西方意识形态终结论思潮的理论共性》,载《思想理论教育》2007年第5期。
    65.张才国:《意识形态终结论与新自由主义的意识形态本质》,载《探索》2006年第6期。
    66.梁建新:《西方意识形态终结论思潮三大理论误区辨正》,载《理论探索》2007年第3期。
    67.张磊:《试析全球化和全球主义》,载《国际观察》2002年第5期。
    68.李合亮:《论全球化的意识形态性》,载《石油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年第6期。
    69.王慧星,李克钦:《论全球化境遇中意识形态困境与出路》,载《郑州航空工业管理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年第12期。
    70.张彤玉,丁国杰:《经济全球化的各种理论争论及其评价》,载《当代经济研究》2005年第1期。
    71.吴志鹏,方伟珠,陈时兴:《经济全球化理论流派回顾与评价》,载《当代经济研究》2003年第1期。
    72.杨学功:《拒斥还是辩护:全球化中的普遍主义和特殊主义》,载《江海学刊》2008年第2期。
    73.叶江:《浅论西方学术界关于全球化问题的争论》,载《世界历史》2003年第2期。

© 2004-2018 中国地质图书馆版权所有 京ICP备05064691号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17129号

地址:北京市海淀区学院路29号 邮编:100083

电话:办公室:(+86 10)66554848;文献借阅、咨询服务、科技查新:665547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