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海上船舶污染刑事责任研究
详细信息    本馆镜像全文|  推荐本文 |  |   获取CNKI官网全文
摘要
现在,海洋经济的到来使得世界各国愈加重视海洋环境的保护,面对严重受到污染的海洋环境,当今世界许多国家在关注社会经济发展的同时,已经切实采取了对自然环境的刑事立法保护,并且对于危害海洋环境最主要的海上船舶污染事故的责任人追究刑事责任也已经逐渐成为国际社会的一种共识。
     而我国的刑事法律在海洋环境保护方面还存在很多缺陷和不足,就我国目前的海洋环境执法与司法状况来看,对海洋环境犯罪打击不力的根本原因并不完全在于“无法可依”和对刑事立法的忽视,问题更在于刑事责任追究机制的衔接不够紧密,致使实际司法实践对于船舶污染行为的打击仅仅只是隔靴捎痒。所以,完善海上船舶污染的相关环境刑法、严肃行政执法、如期移送案件、及时介入刑事司法手段以及切实增强海上船舶污染案件的刑事追究机制的可操作性是我国保护和治理海洋环境亟待解决的首要问题。
     我国对于海上船舶污染事故主要追究的是肇事者的民事责任和行政责任,而鲜有追究刑事责任的案例,这与国外的司法实践相比,显然略逊一筹。但是,对于愈演愈烈的船舶污染事故,仅凭民事和行政手段已经不足以彰显法律的公正和威慑力,故需要刑事法律手段的介入。笔者试图通过对本文的研究,将我国海上船舶污染事故的刑事责任的相关问题做出梳理,找出我国对于船舶污染事故的刑事立法及司法中存在的不足,并提出相应的对策。
     本文首先对于研究范围作出明确的界定,即海上船舶污染,本文仅限于海上,并不包括内水。另外,船舶污染主要包括船舶排放性的污染,船舶碰撞引发的污染。而对于污染物主要有固体废物,含有油污的生活废水以及碰撞引发的原油泄漏和船载的危险物品泄漏等。本文将结合中外具体的案例进行详细的分析,并且力图从中找出我国在立法和司法实践中的不足,并提出相应的立法建议及对此类犯罪刑事责任追究机制提出相应的可行性改革措施。
Nowadays, countries in the world all pay more attention to the protection of the marine environment in the marine economy. Because of the seriously polluted marine environment, besides of the social economic development, in the meanwhile, many countries in the world has also paid attention to taking the natural environmental protection of criminal legislation. Ship-source pollution is a major marine pollution, people shall bear criminal responsibility for it. And this has gradually become a kind of consensus of the international community.
     But there are still many shortcomings and deficiencies of criminal law in the protection of the marine environment in China. As to our country present marine environmental law enforcement and judicial situation of marine environmental crime, the root causes of ineffective is not entirely "may not" and the criminal legislation of neglect. The problem lies in the interconnection of criminal responsibility mechanism is not close enough, and due to insufficient crackdowns for ship pollution in actual judicial practice. Therefore, improvement of marine pollution from ships related with environmental criminal law, administrative law enforcement, serious scheduled transfer case, the timely intervention of criminal justice means, effectively enhancing the operability of marine pollution cases is the most important to solve the problem.
     In China, judicial system is mainly investigating the civil liability and administrative liability of the perpetrators of ship-source pollution accident, criminal liability is rarely invested in the case. And in this respect, the foreign judicial practice is indeed better. However, for the growing pollution incident of ships, only by civil and administrative means is not sufficient to demonstrate the justice and deterrence of law. So the criminal legal means is necessary in this time. This article tries to trim the related problems about criminal responsibility of ship-source pollution, find out the deficiencies of the criminal legislation and judicial practice for ship-source pollution accidents and propose the corresponding countermeasure.
     First, this article clearly defines the research scope, i.e., ship-source pollution in this paper is limited to the sea, not including inland water. In addition, ship-source pollution includes emissions pollution and impact pollution. The main pollutants are solid waste, waste water containing oil and the collision caused by oil spill and leakage of dangerous goods on board and so on. This paper will combine Chinese and foreign specific case to conduct a detailed analysis, tries to find out the deficiencies in legislation and judicial practice of China, and give some suggestions on criminal legislation and the mechanism of investigating criminal responsibility.
引文
[1]参见黄何:“开拓船舶污染新局面,共创航运可持续发展”,载《船舶防污染学术年会论文集》,中国航海学会船舶防污染专业委员会编,人民交通出版社,2010年7月第1版,第7页。
    [2]引自秦天宝:“试论船舶污染的国际法律控制”,载北大法律网,http://article.chinalawinfo.com/Article Detail.asp?ArticleID=22178,2011年1月5日访问。
    [3]参见魏敏主编:《海洋法》,法律出版社,1987年版,第281页。
    [4]参见秦天宝:“试论船舶污染的国际法律控制”,载北大法律网, http://aiticle.chinalawinfo.com/Article Detail.asp?ArticleID=22178,2011年1月5日访问。
    [5]引自秦天宝:《试论船舶污染的国际法律控制》,载北大法律网,http://article.chinalawinfo.com/Article_Detail.asp?ArticleID=22178,2011年1月5日访问。
    [6]参见王民政:“探讨‘我国海洋油类污染’的预防和控制”,载《船舶防污染学术年会论文集》,中国航海学会船舶防污染专业委员会编,人民交通出版社,2010年7月第1版,第386页。
    [7]参见高振会、杨建强、王培刚等编著:《海洋溢油生态损害评估的理论、方法及案例研究》,海洋出版社,2007年12月第一版,第18页。
    [8]引自:Department of Transport, UK. The Human element in shipping casualties [R]. London:HMSO,1991。
    [9]引自:Kuo C. Managing ship safety [M]. London:LLP Reference Publishing,1998。
    [10]参见秦天宝:“试论船舶污染的国际法律控制”,载北大法律网,http://article.chinalawinfo.com/Article_Detail.asp?ArticleID=22178,2011年1月5日访问。
    [11]刘东铖:“论船舶污染事故中船员犯罪问题”,大连海事大学,2007年硕士学位论文,第29页。
    [12]参见魏晓倩、乔玉英:“中国海洋污染刑事责任追究的立法完善”,载《大连海事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年12月,第8卷第6期。
    [13]参见魏晓倩、乔玉英:“中国海洋污染刑事责任追究的立法完善”,载《大连海事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年12月,第8卷第6期。
    [14]参见高福德,申家鹏:“试论我国海洋污染刑事立法”,黑龙江省政法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4年第4期。
    [15]参见高福德,申家鹏:“试论我国海洋污染刑事立法”,黑龙江省政法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4年第4期。
    [16]参见胡峻:“大陆和海洋两大法系有关环境刑法的初探”,载《文教群论》,2007年1月号上旬刊。
    [17]参见刘毓卿著:《公害法新理念及实例论集》,台湾地区1987年版,第218、219、363页。
    [18]参见魏晓倩、乔玉英:“中国海洋污染刑事责任追究的立法完善”,载《大连海事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年12月,第8卷第6期。
    [19]参见高福德,申家鹏:“试论我国海洋污染刑事立法”,黑龙江省政法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4年第4期。
    [20]参见周先明:“海洋油污刑事责任研究”,载中国知网,大连海事大学2011年硕士论文,第9页。
    [21]参见张朝阳:“防止船舶油污染美国执法案例”,载台湾《船舶与海运通讯》,2008年第48期。
    [22]参见张朝阳:“防止船舶油污染美国执法案例”,载台湾《船舶’j海运通讯》,2008年第48期。
    [23]参见“埃克森瓦尔迪斯号超级油轮触礁溢油案”,载山东航运信息网,http://www.trsmc.cn/newsxi.aspx?ID=105,2011年12月4日访问。
    [24]引自小舸:“解析美国PSC检查新动向”,载《中国船检》,2005年第9期。
    [25]参见张朝阳:“防止船舶油污染美国执法案例”,载台湾《船舶与海运通讯》,2008年第48期。
    [26]参见小舸:“解析美国PSC检查新动向”,载《中国船检》,2005年第9期。
    [27]参见张朝阳:“防止船舶油污染美国执法案例”,载台湾《船舶与海运通讯》,2008年第48期。
    [28]参见:“河北精神号船长被判刑”,载大公网,http://www.takungpao.com.hk/news/08/12/13/smartone-1003921.htm,2011年11月7日访问。
    [29]参见一心:“河北精神”号受难始末,载《中国船检》,2009年5月,第70、71页。
    [30]参见柴智超:“船舶碰撞造成油污损害民事赔偿的相关主体问题”,载《船舶防污染学术年会论文集》,中国航海学会船舶防污染专业委员会编,人民交通出版社,2010年7月第1版,第133页。
    [31]引自李桢:“全球化对我国海运有毒有害物质污染责任立法的影响”,载《船舶防污染学术年会论文集》,中国航海学会船舶防污染专业委员会编,人民交通出版社,2010年7月第1版,第141页。
    [32]引自:“论我国船舶运输有害有毒物质污染损害立法与完善”,载 http://www.lawtime.cn/info/haishang/hslw/2011071121103.html,2012年1月12日访问。
    [33]参见李桢:“全球化对我国海运有毒有害物质污染责任立法的影响”,载《船舶防污染学术年会论文集》,中国航海学会船舶防污染专业委员会编,人民交通出版社,2010年7月第1版,第137页。
    [34]参见:“苯乙烯泄漏污染事故案例分析”,载风险管理世界网,http://www.riskmw.com/case/2010/07-29/mw23756.html,2012年1月29日访问。
    [35]参见:“上电油1221轮污染事故”,载上海海事局网,http://www.shmsa.gov.cn/news/201106093303983235.html,2011年11月8日访问。
    [36]引自高铭暄:《刑法学原理(第1卷)》,2005年1月第]版,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第177页。
    [37]参见:“黄浦江燃油泄漏肇事者终审被判五年”,载中广网,http://www.cnr.cn/2004news/society/200405/t20040509_223249.html,2011年12月2日访问。
    [38]引自周先明:“海洋油污刑事责任研究”,载中国知网,大连海事大学2011年硕士论文,第15页。
    [39]参见:吴占英,“污染海洋罪及其刑法调控”,载《三峡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5年第2期。
    [40]参见黄何:“开拓船舶污染新局面,共创航运可持续发展”,载《船舶防污染学术年会论文集》,中国航海学会船舶防污染专业委员会编,人民交通出版社,2010年7月第1版,第7页。
    [41]引白:Deparment of Transprt,UK.The Human element in shipping casualties[R].London:HMSO,1991.
    [42]引自:Kuo C. Managing ship safety [M]. London:LLP Reference Publishing,1998.
    [43]引自冯军著:《刑法问题的规范理解》,北京大学出版社2009年版,第32页。
    [44]参见周先明:“海洋油污刑事责任研究”,载中国知网,大连海事大学2011年硕士论文,第16页。
    [45]参见:吴占英,“污染海洋罪及其刑法调控”,载《三峡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5年第2期。
    [46]引自周先明:“海洋油污刑事责任研究”,载中国知网,大连海事大学2011年硕士论文,第17页。
    [47]引自[日]西原春夫:《刑法的根基与哲学》,顾肖荣等译,法律出版社2004年版,第42页。
    [48]参见吴占英:“污染海洋罪及其刑法调控”,《三峡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5年第2期。
    [49]引自:“船员职业风险规避和船员安全保障”,载百度文库网,http://wenku.baidu.com/view/b4370320bcd126fff7050bbf.html,2011年11月16日访问。
    [50]参见魏晓倩、乔玉英:“中国海洋污染刑事责任追究的立法完善”,载《大连海事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年12月,第8卷第6期。
    [51]引自王秀梅:“环境刑法价值理念的重构”,载《法学评论》,2001年第5期。
    [52]参见牛纪兴:“黄三角经济区破坏环境资源犯罪现状分析”,载正义网http://www.jcrb.com/procuratorate/theories/academic/201109/t20110906_714177_1.html,2011年10月23日访问。
    [53]参见赵微,郭芝:“我国海洋环境污染犯罪的刑事司法障碍及其对策”,载《学习与探索》,2006年第6期。
    [54]参见牛纪兴:“黄三角经济区破坏环境资源犯罪现状分析”,载正义网,
    littp://www,jcrb.com/procuratorate/theories/academic/201109/t20110906_714177_1.html,2011年10月23日访问。
    ㈤参见魏晓倩、乔玉英:“中国海洋污染刑事责任追究的立法完善”,载《大连海事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年12月,第8卷第6期。
    [56]引自蔡岩红:“上千海洋违法案无一受刑事处罚我--国海洋环境保护法律制度亟需完善”,《法制日报》2007年9月11日第五版。
    [57]参见柴智超:“船舶碰撞造成油污损害民事赔偿的相关主休问题”,载《船舶防污染学术年会论文集》,中国航海学会船舶防污染专业委员会编,人民交通出版社,2010年7月第1版,第131页。
    [58]引自赵微,郭芝:“我国海洋环境污染犯罪的刑事司法障碍及其对策”,《学习与探索》,2006年第6期。
    [59]参见小舸:“解析美国PSC检查新动向”,载《中国船检》,2005年第9期。
    [1]高铭暄,马克吕主编:《刑法学》,北京大学出版社2007年版。
    [2]高铭喧:《刑法学原理(第1卷)》,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5年第1版。
    [3]马克吕著:《比较刑法原理—外国刑法学总论》,武汉大学出版社2002年版。
    [4]张明楷著:《外国刑法纲要》,清华大学出版社2010年第2版。
    [5]高铭暄、陈璐著:《<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修正案(八)>解读与思考》,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1年版。
    [6]冯军著:《刑法问题的规范理解》,北京大学出版社2009年版。
    [7]陈慈阳著:《环境法总论》,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2003年修订版。
    [8]杨兴、谭涌涛著:《环境犯罪专论》,知识产权出版社,2007年版。
    [9]赵秉志、王秀梅、杜澎著:《环境犯罪比较研究》,法律出版社,2004年版。
    [10]叶俊荣著:《环境政策与法律》,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2003年版。
    [11]张梓太著:《环境与资源保护法学》,北京大学出版社2007年版。
    [12]高振会、杨建强、王培刚等编著:《海洋溢油生态损害评估的理论、方法及案例研究》,海洋出版社,2007年12月第一版。
    [13]汪劲著:《环境法律的理念与价值追求—环境立法目的论》,法律出版社2000年版。
    [14]周少华著:《刑法理性与规范技术——刑法功能的发生机理》,中国法制出版社2007版。
    [15]司玉琢著:《海商法专论》,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0年第2版。
    []6]张文显主编:《法理学》,法律出版社1997年版。
    [17]魏敏主编:《海洋法》,法律出版社,1987年版。
    [18]高秀东著:《交通肇事罪的认定与处理》,人民法院出版社2005年版。版社1997年版。
    [19]罗心发主编:《水上刑事案件争议问题述评》,中国人民公安大学出版2007年版。
    [20]刘毓卿著:《公害法新理念及实例论集》,台湾地区1987年版。
    [21]储槐植著:《美国刑法》,北京大学出版社2006年版。
    [22]刘强编著:《美国刑事执法的理论与实践》,法律出版社,2000年版。
    [23][美]约书亚·德雷斯勒著:《美国刑法精解》(第四版),王秀梅等译,北京大学出版社,2009年版。
    [24][日]西原春大:《刑法的根基与哲学》,顾肖荣等译,法律出版社2004年版。
    [25]黄何:“开拓船舶污染新局面,共创航运可持续发展”,载《船舶防污染学术年会论文集》,中国航海学会船舶防污染专业委员会编,人民交通出版社,2010年7月第1版。
    [26]秦大宝:“试论船舶污染的国际法律控制”,载北大法律网,http://article.chinalawinfo.com/Article_Detail.asp?ArticleID=22178,2011年1月5日访问。
    [27]王民政:“探讨‘我国海洋油类污染’的预防和控制”,载《船舶防污染学术年会论文集》,中国航海学会船舶防污染专业委员会编,人民交通出版社,2010年7月第1版。
    [28]刘东铖:“论船舶污染事故中船员犯罪问题”,大连海事大学,2007年硕十学位论文。
    [29]魏晓倩、乔玉英:“中国海洋污染刑事责任追究的立法完善”,载《大连海事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年12月,第8卷第6期。
    [30]高福德,中家鹏:“试论我国海洋污染刑事立法”,黑龙江省政法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4年第4期。
    [31]胡峻:“大陆和海洋两大法系有关环境刑法的初探”,载《文教群论》,2007年1月号上旬刊。
    [32]周先明:“海洋油污刑事责任研究”,载中国知网,大连海事大学2011年硕十论文。
    [33]一心:“河北精神”号受难始末,载《中国船检》,2009年5月,第70、71页。
    [34]张朝阳:“防止船舶油污染美国执法案例”,载台湾《船舶与海运通讯》,2008年第48期。
    [35]柴智超:“船舶碰撞造成油污损害民事赔偿的相关主体问题”,载《船舶防污染学术年会论文集》,中国航海学会船舶防污染专业委员会编,人民交通出版社,2010年7月第1版。
    [36]小舸:“解析美国PSC检查新动向”,载《中国船检》,2005年第9期。
    [37]李桢:“全球化对我国海运有毒有害物质污染责任立法的影响”,载《船舶防污染学术年会论文集》,中国航海学会船舶防污染专业委员会编,人民交通出版社,2010年7月第1版。
    [38]“论我国船舶运输有害有毒物质污染损害立法与完善”,载http://www.lawtime.cn/info/haishang/hslw/2011071121103.html,2012年1月12日访问。
    [39]吴占英:“污染海洋罪及其刑法调控”,载《三峡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5年第2期。
    [40]“船员职业风险规避和船员安全保障”,载白度文库网http://wenku.baidu.com/view/b4370320bcd126fff7050bbf.html,2011年11月16日访问。
    [41]王秀梅:“环境刑法价值理念的重构”,载《法学评论》,2001年第5期。
    [42]牛纪兴:“黄三角经济区破坏环境资源犯罪现状分析”,载正义网, http://www.jcrb.com/procuratorate/theories/academic/201109/t20110906_714177_1.h tml,2011年10月23日访问。
    [43]赵微,郭芝:“我国海洋环境污染犯最的刑事司法障碍及其对策”,载《学习与探索》,2006年第6期。
    [44]闫新译:“‘威望’号船事件之后的油污立法”,载《中国海商法年刊》2006年1月第16卷。
    [45]宋霞:“完善我国海洋环境法律责任体系的措施的儿点思考”,载《海洋开发与管理》2008年第5期。
    [46]朱晓燕,秦宁:“我国海洋生态损害刑事责任”,载《法学论坛》2009年第6期。
    [47]陈敏:“海洋环境污染及其法律对策研究》”,载中国知网,大连海事大学2008年学位论文。
    [48]岳钦:“危险废物越境转移的刑法控制”,载中国知网,中南林业科技大学2010年学位论文。
    [49]曾小五:“无中心主义的理念—建构环境伦理学的一种新尝试”,载《白然辨证法研究》2006年第10期。
    [50]赵微,陈敏:“从大连海域溢油事故的处理看我国海洋环境的法律保护”,载《环境保护》,2006年第20期。
    [51]宋霞:“完善我国海洋环境法律责任体系的措施的儿点思考”,载《海洋开发与管理》,2008年第5期。
    [52]蔡岩红:“上千海洋违法案无一受刑事处罚我--国海洋环境保护法律制度亟需完善”,《法制日报》2007年9月11日第五版。
    [53]“河北精神号船长被判刑”,载大公网http://www.takungpao.com.hk/news/08/12/13/smartone-1003921.htm,2011年11月7日访问。
    [54]“埃克森瓦尔迪斯号超级油轮触礁溢油案”,载山东航运信息网http://www.trsmc.cn/newsxi.aspx?ID=105,2011年12月4日访问。
    [55]“苯乙烯泄漏污染事故案例分析”,载风险管理世界网http://www.ri skmw.com/case/2010/07-29/mw23756.html,2012年1月29日访问。
    [56]“上电油1221轮污染事故”,载上海海事局网,http://www.shmsa.gov.cn/news/201106093303983235.html,2011年11月8日访问。
    [57]“黄浦江燃油泄漏肇事者终审被判五年”,载中广网http://www.cnr.cn/2004news/society/200405/t20040509_223249.html,2011年12月2日访问。
    [58]Department of Transport, UK. The Human element in shipping casualties [R]. London:HMSO,1991.
    [59]Kuo C. Managing ship safety [M]. London:LLP Reference Publishing,1998.
    [60]Yvonne Baatz:Maritime law, Sweet&Maxwell,2011.
    [61]Thomas J Schoenbaum:Admiralty and maritime law,1994.
    [62][日]林斡人著:《刑法总论》东京大学出版会2000年日文版。
    [63][日]中山敬一著:《刑法总论》,成文堂1999年日文版。
    [64][日]西原春大著:《交通事故和信赖原则》,成文堂1964年日文版。
    [65][日]藤木英雄著:《过失犯—新旧过失论争》,学阳书房1981年日文版。

© 2004-2018 中国地质图书馆版权所有 京ICP备05064691号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17129号

地址:北京市海淀区学院路29号 邮编:100083

电话:办公室:(+86 10)66554848;文献借阅、咨询服务、科技查新:665547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