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输出理论与高中英语写作教学
详细信息    本馆镜像全文|  推荐本文 |  |   获取CNKI官网全文
摘要
高中英语的教学的最终目标是培养学生的交际能力,写作是交际能力的一个重要部分。写作作为一项产出性的活动,是学生英语运用能力的综合体现,但长期以来,高中英语的写作教学一直是重输入,轻输出,从而,高投入、低回报,费时低效,教师和学生双方都很苦恼。这与我国的改革开放和经济发展的过程中要求有大量的外语人才不相一致。
     基于我国目前高中英语写作教学的现状和新《课标》对高中英语写作的要求,作者在本文中重点讨论用语言输出理论来提高高中英语的写作教学,综合了过程写作法和写长法,对高三英语的写作教学进行了大胆的实践。
     本文首先阐述了高中英语教学的最终目的和培养学生写作能力的重要性。并根据对高中学生书面表达的考试成绩和相关的调查问卷的结果,分析了高中英语教学的现状,认为目前的写作教学模式有不足之处,需要改善,作者认为应当用语言输出理论来指导高中英语的写作教学。
     接着,作者对语言输出理论进行了综述,说明了输出的作用,并介绍了在新《课标》里所体现出的输出理念,表明高中英语的写作教学中应当输入与输出并重,并在此理念下教师和学生的角色的转变,以及传统的教学模式的改进。
     继而,作者阐述了语言输出理论在高中英语写作教学中的运用。提出了在此理论指导下的写作过程法和写长法的综合运用,以及应当遵循的六个原则,作者在这一部分通过实验研究,证明了语言输出理论指导下的写作教学是可行的和有效的。
     在本文的最后,作者认为语言输出理论是可以指导高中英语写作教学的,并提出写作任务的精心设计是决定写作成败的关键。
The ultimate aim of English teaching in middle schools is to cultivate the students' ability of communication, and writing is the main part of it. Writing, considered to be a productive practice, embodies students' comprehensive ability to use English. English writing in senior high schools, however, has witnessed the fact that input overweighs output. As the result, both teachers and students suffer a great deal from more investment but less reward, and this inefficiency has a great impact on the open policy and economic development of our country, which calls for a large number of intellectuals, majoring in English.
     Based on the present situation and the request of the new English curriculum standards for English writing in senior high schools, the author of the essay lays stress on the discussion on the improvement of English writing under the guidance of the theory of output hypothesis, and puts into practice in senior three the new teaching method combining process writing with length writing.
     In the essay, the author, first of all, states the final aim of English teaching and the importance of cultivating students' ability of writing in senior high schools, and then analyzes the present English teaching according to the investigation and questionnaires of students' writing and then the author thinks that the present teaching of English writing needs improvement and that the theory of output hypothesis should be taken into consideration in guiding the teaching of English writing in senior high schools.
     In the next step, the author of the essay summarizes the theory of output hypothesis, and explains the functions of output, along with it the introduction of output embodied in the new curriculum, which makes us have a reflection on the fact that input and output are of the same importance, and therefore, we should form the concept of the change of the roles of teachers and students, and improve the traditional teaching model.
     Following the above, the author gives the description of the use of the theory of output hypothesis in senior high schools, and under the guidance of the theory, we should integrate process approach with length approach in English writing. And the author also puts forward six principles that should be abided by. In this section, the author proves the feasibility and validity of the new teaching method of English writing by the experimental researches.
     Towards the end of the essay, the author shows us the idea that the theory of output hypothesis can guide the writing teaching in middle schools and points out that careful design of the task is critical in English writing.
引文
James Aitchison,The Cassell Guide to Written English[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6年1月
    Jeremy Harmer,How to Teach English[M],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2000年8月
    Patsy,M.Lightbown&Nina Spada,How languages are learned[M],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02年11月
    Rod Ellis,The study of Second Language Acquisition[M],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1999年4月
    Rod Ellis,Understanding Second Language Acquisition[M],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1999年4月
    Tricia Hedge,Teaching and Learning in the Language Classroom[M],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 2002年11月
    陈春莲,从学生作文中的问题探讨大学英语的写作教学[J],《咸宁学院学报》,2006年10月第26卷第5期
    陈玫,探析影响英语写作水平的若干因素[J],《福建工程学院学报》,2004年12月第2卷第4期
    陈妙菊,利用高中英语教材培养学生的写作能力[J],《广东教育》,2005年第11期
    戴军熔,高中英语写作教学现状分析与对策[J],《中小学英语教学与研究》,2007年6月总205期
    邓联健、杨烈祥,二语习得中的吸收假设[J],《外语教学》,2006年5月第27卷第3期
    杜福兴,学习动机与大学生英语写作[J],《外语与外语教学》,2004年第7期
    方玲玲,“写长法”在大学英语教学中的应用研究[J]。《外语界》,2004年第3期
    方玲玲、周榕,英语写作元认知训练与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研究[J],《广东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年12月第6卷第4期
    冯纪元、黄姣,语言输出活动对语言形式习得的影响[J],《现代外语》,2004年5月第27卷第2期
    顾琦一,输出假说剖析[J],《外语学刊》,2006年2期
    姜英俊,“写长法”在高职英语教学中的应用[J],《江苏经贸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5年第4期
    李红,写作:输入与输出的交互作用[J],《山东外语教学》,2004年1月第3期(总第100期)
    李红,可理解输出假设的认知基础[J],《外语与外语教学》,2002年第2期
    李萍,语言输出假设研究二十年:回顾与思考[J],《外语与外语教学》,2006年第7期总第208期
    李俏,二语习得和外语教学的认知心理学探讨[J],《课程·教材·教法》,2005年11月第25卷第11期
    黎彦、梁智,语言输出的作用及其对外语教学的启示[J],《柳州师专学报》,2005年3月第20卷第1期
    刘淳,批判性地接受和运用“可理解性输入假说”[J],《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学报》,2004年第2期(总第120期)
    刘君栓、刘晓华、夏晓翠,第二语言习得中的语言输入与语言输出[J],《河北科技大学学报》,2005年3月第5卷第1期
    吕丽珊、蔡丽萍,两种假设理论与英语写作探索[J],《广州大学学报》,2004年7月第3卷第7期
    卢仁顺,“输出假设”研究对我国英语教学的启示[J],《外语与外语教学》,2002年第4期
    陆慧,输入不足输出受阻-反思英语写作教学[J],《宿州教育学院学报》,2006年4月第9卷第2期
    罗书全,写长法---一项符合中国国情的英语教学改革[J],《淮南师范学院学报》,2005年第4期
    罗艳丽,输入与输出融合法在大学英语写作教学中的可行性及有效性实证研究[J],《文教资料》,2006年11月
    皮连生,《教育心理学》[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2004年8月
    隋慧、王月华,试论大学英语听力课堂中的有效输入与积极输出[J],《华北航天工业学院学报》,2004年6月第14卷第2期
    孔靖平,从认知角度看大学英语写作过程--兼谈“体裁教学法”[J],《江西金融职工大学学报》,第20卷第1期2007年2月
    盛仁泽、冯天菊,大学英语“传统写作教学法”与“写长法”之比较[J],《西南农业大学学报》,2006年第3期
    孙鸣、曾葡初,英语写作能力的认知研究[J],《云梦学刊》,2005年7月第26卷 第4期
    唐祥金,《现代英语教学论--理论与实践研究》[M],学苑出版社,2001年12月
    王初明,运用写长法应当注意什么[J],《外语界》,2006年第5期
    王初明,牛瑞英 郑小湘,以写促学---一项英语写作教学改革的试验[J],《外语教学与研究(外国语文双月刊)》 2000年5月第32卷 第3期
    王锋,影响英语专业学生写作能力的因素研究[J],《安庆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4年第6期
    王改燕,从认知心理学角度看语言输出过程[J],《外语教学》,2005年3月第26卷 第2期
    王红蕾,教师话语与语言输出[J],《山东工商学院学报》,2005年8月第4期
    王家瑞,从教材中提炼英语写作的方法[J],《教书育人》,2004年2月
    王灵芝、符永道,“输出假设”对高职英语教学的启示和指导作用[J],《职教论坛》,2004年9月
    王文宇、王立非,二语写作研究:十年回顾与展望[J],《外语界》,2004年第3期
    王颖,输出假设的心理语言学基础[J],《外语教学》,2005年7月第26卷 第4期
    王颖,输出假设在外语教学和素质教育中的作用[J],《山东社会科学》,2005年第8期
    王欣,如何处理外语教学中的语言输入与语言输出问题[J],《天津教育》,2005年第10期
    韦储学,克拉申的输入假说及其对大学英语写作的启示[J],《桂林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4年12月 第18卷 第4期(总第60期)
    魏洲平,对大学生英语学习个人差异调查分析[J],《伊犁教育学院学报》,2004 年3月第17卷第1期
    吴斐,理解性输出与语言学习效率--一项“写长法”的实证研究[J],《外语教学》,2005年1月第26卷 第1期
    夏淑娇,自主学习、合作学习与探究学习的理论研究 2003http://www.qd19.com.cn/web/List.asp?ID=1764
    肖学农、何智,加大语言输入 提高大学生英语写作能力[J],《江西教育科研》,2005年第3期
    尹青梅,“支架”理论在CAI英语写作教学中的应用[J],《外语电化教学》,2007年2月第113期
    姚本先,《心理学》[M],合肥:安徽大学出版社,2003年5月
    张晓兰,合作学习在英语专业写作教学中运用的实验研究[J],《四川外语学院学报》,2006年5月第22卷 第3期
    张省林,英语写作心理障碍及其调适--过程写作法教学中的积极情感因素培养[J],《外语与外语教学》,2005年第5期
    章兼中,《外语教育学》[M],杭州:浙江教育出版社,1992年11月
    章兼中、俞红珍,《英语教育心理学》[M],北京:警官教育出版社,1998年8月
    赵冬生,英语写作的学习障碍及应对策略[J],《中国成人教育》,2004年第8期
    赵培,大学英语教学中“输入”与“输出”角色的重新评估[J],《山东外语教学》,2004年第5期
    赵平,Swain的输出假设对大学英语写作的指导意义[J],《山东外语教学》,2000年第3期
    曾文雄,基于输出假设的外语电化教学[J],《江汉大学学报》,2005年5月第4期
    朱神海、张晓梅,文本长度、T单位长度与英语写作成绩的相关分析及启示[J],《桂林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6年6月第20卷 第2期
    朱晓斌,《写作教学心理学》[M],杭州:浙江大学出版社,2007年7月
    朱武汉、李菲,输出理论对英语教学的启示[J],《基础英语教育》,2006年4月第8卷第2期
    朱廷勇、周晓玲,英语任务型教学与实践评说[J],《铜仁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5年第7卷第5期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普通高中英语课程标准(实验)》[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 2003年4月

© 2004-2018 中国地质图书馆版权所有 京ICP备05064691号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17129号

地址:北京市海淀区学院路29号 邮编:100083

电话:办公室:(+86 10)66554848;文献借阅、咨询服务、科技查新:665547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