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周恩来民主思想的实践性研究
详细信息    本馆镜像全文|  推荐本文 |  |   获取CNKI官网全文
摘要
周恩来的民主思想与实践,是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与中国社会主义革命和民主建设实践相结合的产物,是马克思主义民主思想在我国的具体体现之一。周恩来关于完善人大制度和政协制度、民主与专政、民主与法制、党内民主与人民民主等方面均有深刻、丰富的论述。论文除引论与结论外,正文包括四大部分。
     引论首先介绍了周恩来早期的求学和社会实践经历,并叙述了周恩来民主思想在周恩来整个思想体系中的重要地位,以及周恩来民主思想与法制思想之间的辩证关系。
     第一部分主要论述周恩来早期民主思想的萌芽、发展过程,从周恩来早期的社会经历及学业知识方面认识周恩来的民主救国理想,对周恩来早期民主思想的内容进行归纳,总结其特点,即资产阶级性质和不成熟性。
     第二部分介绍周恩来在旅日旅欧期间接触并研究马克思主义学说并成为一名共产主义者的历程,信仰马克思主义使周恩来在革命实践中逐步摒弃资产阶级民主思想,并树立马克思主义民主观。
     第三部分主要论述我国基本政治制度确立过程中周恩来民主思想的反映。首先,在对我国基本民主制度即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完善中,周恩来十分重视完善人民代表的选举方法,并对人大代表的工作方法、作风进行改进;其次,在对人民政协制度的完善中,周恩来从民主的高度肯定了政协的性质和意义,并由此规定了政协的组织机构和一套工作原则和方法,确保人民政协制度发挥应有的协商民主价值。
     第四部分阐述了周恩来对下列三个问题的观点:第一,民主与专政关系,以专政保障民主,但扩大民主才符合人民利益;第二,民主与法制的辩证关系,重点是民主的法制化问题;第三,党内民主与人民民主,以党内民主促进人民民主。
     结论部分是对周恩来民主思想的评析。周恩来的革命经历是中国革命的缩影,周恩来的民主思想也是由时代的需要而塑造的,是时代呼唤的结果;周恩来的民主思想既对毛泽东的民主思想有继承发展的一面,也有补充性甚至科学性的一面;同时,周恩来的一些民主思想和民主实践对现阶段我国政治文明建设也极具启发意义。周恩来的民主思想既有时代的先进性,又有时代的局限性。
Zhou Enlai's democratic ideas, which is the Product of the combination of the basic principles of Marxism with China's socialist revolution and construction, and the product of Marxism in China is reflected in the rational。Zhou Enlai on improving the people's congress system, build the system's Political Consultative Conference, democracy and dictatorship, democracy and rule of law, democracy and the Peoples Democratic Party are so deep and rich discussion。
     Except the Introduction and Conclusion, including four parts:
     Introduction: This section introduces the Zhou Enlai’s social practices and schooling experience,and described the important position of Zhou Enlai’s Democracy in his ideological system, and his Democracy and the dialectical relationship between the legal Thought system;
     Part I: This part discusses the seeds of democratic thought of the early Zhou Enlai,from the early Zhou knowledge of social experience and academic knowledge of Zhou Enlai Salvation Democratic ideals, to summarize democratic ideas of the content of Zhou Enlai, sum up its characteristics, which is of nature and immaturity of the bourgeoisie.
     Part II: Introduced Zhou Enlai study the theory of Marxism and became a communist during the day in Japan and Europe。The Marxist belief that Urge Zhou Enlai in gradually abandoned the bourgeois conception of democracy and establish a Marxist conception of democracy;
     Part III: Discusses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the basic political system established in China with Zhou Enlai’s democracy。First, In perfecting people's congress system, the basic democratic system in our country, Zhou attach great importance to improve the method of election of deputies, and deputies of the working methods to improve work style; Secondly, the Perfection of the People's Political Consultative System, the Zhou Enlai’s high degree of recognition the significance from the People's Political Consultative System and thus provides for people's political consultative organization and a set of principles and methods to ensure the People's Political Consultative Democracy which is democratic values of consultation should be。
     Part IV: This section has three parts。first,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democracy and dictatorship, the dictatorship of the protection of democracy, and democracy is consistent with expanding interests of the people; second, Dialectical relationship between the democracy and legal system, focusing on issues of Legalization of democracy; third, party democracy and people's democracy, to promote people's democracy by promoting party people's democracy。
     Conclusion: The Comments of Zhou Enlai Democratic Thought。Zhou Enlai's democratic thought is the need of the times and shaped the times; Zhou Enlai's democratic thought not only has inherited Mao Zedong's democratic thought but also there are different side; Zhou Enlai both the democratic ideas that the advanced nature of the times, there are limitations of the times。
引文
1周恩来:《周恩来选集》(下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84年版,第207页。
    2周恩来:《周恩来选集》(下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84年版,第210页。
    3周恩来:《周恩来统一战线文选》,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1984年版,第350—352页。
    4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编:《周恩来年谱(1898-1949)》(上),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2007年版,第10页。
    5同上注,第17页。
    6周恩来:《周恩来早期文集》(上卷),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天津:南开大学出版社,1998年版,第86页。
    7同上注,第87页。
    8同上注,第87页。
    9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编:《周恩来年谱(1898-1949)》(上),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2007年版,第22页。
    10刘济生:“试论周恩来早期民主思想形成及其影响”,《厦门特区党校学报》,2007年第5期。
    11孟庆仁,刘桂珍:《周恩来:思想与实践》,济南:山东人民出版社,1998年版,第8页。
    12周恩来:《周恩来早期文集》(上卷),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天津:南开大学出版社,1998年版,第213页。
    13同上注,第150页。
    14周恩来在南开求学的后两年,《新青年》(最初叫《青年杂志》)即已出版,他虽然在书铺里买来看过,但不过是随便浏览一下,没有引起太多的注意(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编:《周恩来年谱(1898-1949)》(上),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2007年版,第26页)。
    15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编:《周恩来年谱(1898-1949)》(上),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2007年版,第26页。
    16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编:《周恩来年谱(1898-1949)》(上),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2007年版,第27页。
    17同上注,第28页。
    18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编:《周恩来年谱(1898-1949)》(上),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2007年版,第43页。
    22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编:《周恩来年谱(1898-1949)》(上),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2007年版,第43页。
    23同上注,第65页。
    24周恩来:《周恩来早期文集》(下卷),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天津:南开大学出版社,1998年版,第458-459页。
    25周恩来:《周恩来早期文集》(下卷),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天津:南开大学出版社,1998年版,第458-459页。第461页。
    
    26《孟子·离娄上》
    27《日知录·守令》
    28《明夷待访录·原君》
    29周振鹤:《中国古代地方行政制度史》,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05年版,第8页。
    30刘建军、何俊志、杨建党:《新中国根本政治制度研究》,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09年版,第1页。
    31《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1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年版,第284页。
    32同上注,第139页。
    33“苏维埃”意为代表会议,它是俄国工人阶级于1905年革命时创造的一种政治制度。1905年春,俄国各地掀起罢工浪潮,在罢工斗争中,乌拉尔工厂的工人率先建立了全权的苏维埃,不久,伊凡诺沃-瓦兹涅先斯克市的工人建立起俄国第一个全市性的工人代表苏维埃。接着,其他城市也先后建立了工人代表苏维埃。随着1905年至1907年革命的失败,苏维埃一度停止活动。1917年二月革命后,苏维埃重新建立,11月,召开的第二次全俄工兵代表苏维埃大会上,宣布建立苏维埃社会主义国家。
    34列宁:《列宁选集》(第3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年版,第47页。
    35列宁:《列宁全集》(第32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85年版,第161页。
    36毛泽东:《毛泽东选集》(第4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91年版,第1480页。
    38同上注,第279-280页。
    39中共中央党校党史研究室选编:《中共党史参考资料》(第八辑),北京:人民出版社,1980年版,第616页。
    40周恩来:《周恩来选集》(下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84年版,第207页。
    41周恩来:《周恩来选集》(下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84年版,,第207-208页。
    42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全国委员会研究室编:《老一代革命家论人论人民政协》,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 1997年版,第73页。
    同同上注,第73页。
    44周恩来:《周恩来统一战线文选》,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1984年版,第134页。
    45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全国委员会研究室编:《老一代革命家论人论人民政协》,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 1997年版,第17页。
    46安东尼·吉登斯(Anthony Giddens)(1938- ),斯宾塞以来英国最著名的社会学家和政治思想家,也是当今世界最重要的思想家之一,与罗尔斯、哈贝马斯等思想家一起引领了20世纪中后期全球社会理论的发展。他所主张的“第三条道路”影响尤其深远。
    47 [美]托马斯·帕特森:《美国政治文化》,吕建高译,北京:东方出版社2007年版,第361页。
    48《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1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年版,第84-85页。
    49《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1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年版,,第284、293页。
    50毛泽东:《毛泽东著作选读》(下),北京:人民出版社,1986年年版。第76页。
    51毛泽东:《毛泽东著作选读》(下),北京:人民出版社,1986年年版。第76页。
    52周恩来:《周恩来选集》(下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84年版,第207页。
    53同上注,第207页。
    54同上注,第207页。
    55中共中央党校党史研究室选编:《中共党史参考资料》(八),北京:人民出版社,1980年版,第622页。
    56同上注,第615页。
    57同上注,第616页。
    59周恩来:“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四次会议政府工作报告”,中共中央党校党史研究室选编:《中共党史参考资料》(八),北京:人民出版社, 1980年版,第617页。
    60孙云凤等:“论周恩来民主执政思想”,《淮阴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5年第3期。
    61毛泽东:《毛泽东文集》(第7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99年版,第208-209页。
    62周恩来:《周恩来选集》(下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84年版,第210页。
    63毛泽东:《毛泽东选集》(第5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77年版,第456—457页。
    64周恩来:《周恩来选集》(下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84年版,第267页。
    65毛泽东:《毛泽东著作选读》(下册),北京:人民出版社,1986年版,第819页。
    66周恩来:《周恩来选集》(下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84年版,第210页。
    67周恩来:《周恩来统一战线文选》,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1984年版,第350—352页
    68《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7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59年版,第72页。
    69普列汉诺夫(1856-1918),俄国权威的马克思主义理论家,由于他的宣传使马克思主义在俄国的知识界取得支配地位,被誉为“俄国马克思主义之父”。
    70李泽厚:《中国近代思想论》,北京: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2009年版,第485-486页。
    [1]《周恩来选集》,北京:人民出版社,1984年版。
    [2]《周恩来早期文集》,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南开大学出版社,1999年版。
    [3]《周恩来统一战线文选》,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1984年版。
    [4]《周恩来年谱(1989—1949)》,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2007年版。
    [5]《周恩来年谱(1949—1976)》,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1997年版。
    [6]《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一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年版。
    [7]《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一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年版。
    [8]《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四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72年版。
    [9][古希腊]亚里士多德:《政治学》,颜一、秦典华译,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3年版。
    [10]《毛泽东文集》,北京:人民出版社,2004年版。
    [11]全国人大常委会办公厅研究室:《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四十年》,北京:中国民主法制出版社,1991年版。
    [12]金冲及主编:《周恩来传(1898-1949)》,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1989年版。
    [13]宋一秀等著:《周恩来早期哲学思想研究》,郑州:河南人民出版社,1985年版。
    [14]徐行主编:《二十一世纪周恩来研究新视野》,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2009年版。
    [15]付子堂:《马克思主义法律思想研究》,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5年版。
    [16]付子堂:《法之理在法外》,北京:法律出版社,2003年版。
    [17]付子堂主编:《文本与实践之间:马克思主义法律思想中国化问题研究》,北京:法律出版社,2009年版。
    [18]中央文献研究室科研管理部信息中心编:《人民总理周思来》,北京:红旗出版社,1997年版。
    [19]钟枢:《情理法的冲突与整合——周恩来的法思想与法实践》,桂林: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1997年版。
    [20]王建初:《青年周恩来的思想发展》,北京:北京出版社,1985年版。
    [21]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关于建国以来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注释本》(修订版),北京:人民出版社,1985年版。
    [22][英]迪克?威尔逊:《周恩来传》,北京:解放军出版社,1999年版。
    [23][美]海伦·斯诺:《旅华岁月——海伦?斯诺回忆录》,北京:世界知识出版社,1985年版。
    [24][英]韩素音:《周恩来与他的世纪(1898-1998)》,王弄笙等译,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1992年版。
    [25][美]J·R·麦克法夸尔、费正清编:《剑桥中华人民共和国史(中国革命内部的革命:1966-1982年)》,俞金尧译,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2年版。
    [1]陈答才:“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周恩来对国情的认识”,《陕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4年第3期。
    [2]陈答才:“建国后周恩来对国情的分析”,《苏州大学学报》,1995年第1期。
    [3]刘德军,陆建洪:“周恩来的法制思想初探”,《东岳论丛》,1990年第1期。
    [4]曹应旺:“周恩来的四个现代化思想研究”,《当代中国史研究》,1996年第1期。
    [5]杨明伟:“周恩来哲学思想研究述评”,《党的文献》,1996年第4期。
    [6]赖秀兰,江雪松:“周恩来法律思想探微”,《淮阴师范学院深学报》,2008年第3期。
    [7]彭思铸:“周恩来支持由新民主主义走向社会主义思想论析”,《学海》,1998年1期。
    [8]李连庆、张美荣:“周恩来与五四运动及他的民主精神”,《外交学院学报》,1999年第2期。
    [9]郭溪土:“新中国初期周恩来对民主执政的杰出贡献”,《求实》,2006年第1期。
    [10]孙韶林,曹爱平:“周恩来的社会主义民主政治思想”,《烟台师范学院(哲学社会科学版)》,2003年第12期。
    [11]马成:“周恩来法律思想初探”,《今日南国》,2009年第2期。
    [12]张玉荣:“周恩来的民主思想及其风格”,《河南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4年第6期。
    [13]孙存良,尹建军:“比较视野下的协商民主与中国政治协商制度“,《理论视野》,2009年第2期。
    [14]龚平:“周恩来——中国特色政治文明探索的先行者”,《毛泽东思想研究》,2005年第2期。
    [15]周以侠,“试论周恩来的民主执政思想”,《江苏社会主义学院学报》,2005年第3期。
    [16]梅良勇,范迎春:“论周恩来对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的贡献”,《徐州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7年第2期。
    [17]卓晓宁:“论周恩来民主执政思想与实践”,《唯实》,2007年第4期。
    [18]刘济生:“试论周恩来早期民主思想的形成及其影响”,《厦门特区党校学报》,2007年第5期。
    [19]张佩佩:“浅谈周恩来关于新中国社会主义民主建设的思想”,《人文科学》,2007年第6期。
    [20]吴丽:“周恩来德治思想浅析”,《党史文苑》,2007年第7期。
    [21]欧大军:“周恩来的法德并举工作方法研究”,《毛泽东思想研究》,2006年9月第5期。
    [22]房晓军、胡业福:“周恩来早期荣辱观初探”,《毛泽东思想研究》2007年11月第6期。
    [23]王家云:“简论周恩来对中国传统文化的继承与弘扬”,《毛泽东思想研究》,2003年第7期。
    [24]胡尚元、吴洪波:“周恩来对中国共产党先性建设的贡献”,《理论纵横》,2007年第18期。
    [25]胡尚元,吴洪波:“周恩来对中国共产党先进性建设的贡献”,《理论纵横》,2007年第18期。
    [26]孟庆仁:“青年周恩来世界观形成探论”,《烟台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8年第2期。
    [1]崔正进:“试论新中国社会主义政治制度的形成与发展”,中国社会科学院2002年博士论文。
    [2]宋俭:“新民主主义宪政思想研究”,武汉大学2004年博士论文。
    [3]杨火林:“1949—1954年中国政治体制”,中央党校2005年博士论文。
    [4]赵良平:“社会主义民主价值论”,中央党校2004年博士论文。
    [5]张杰:“中国民主建设的政治权力配置方式”,中央党校2006年博士论文。
    [6]何丽君:“新时期中国公民政治社会化研究”,中央党校2009年博士论文。

© 2004-2018 中国地质图书馆版权所有 京ICP备05064691号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17129号

地址:北京市海淀区学院路29号 邮编:100083

电话:办公室:(+86 10)66554848;文献借阅、咨询服务、科技查新:665547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