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清代民国时期东北土特产经济述略
详细信息    本馆镜像全文|  推荐本文 |  |   获取CNKI官网全文
摘要
本文的研究对象是清代民国时期的东北土特产。历史悠久的“东北三宝”与种类众多的农副业土特产品,共同参与了清代民国时期东北经济的演变进程。通过考察东北土特产生长的自然环境得知,独特的自然条件对其具有决定性作用。政府特设的土特产管理机构及举措,是其发展的推动力量。本文以久负盛名的“东北三宝”、移民特产柞蚕以及烧酒、东珠、蜂蜜等为代表,概述了其发展的自然条件,阐述了土特产经济状况。东北土特产影响了东北社会的经济生活,并具有特殊的意义。从传统商路、近代通商口岸、近代铁路的角度考察,土特产品对东北商道交通也起到了促进作用。土特产不仅丰富了东北人民经济生活,而且形成了独具特色的东北采捕习俗。伴随着东北封禁与弛禁、移民等重大历史事件,土特产成为东北农业的补充部分。总之,土特产在东北的开发过程中经历了自然物产到商品化产品的演变,奠定了当今东北土特产发展的模式。
This article focus on the special and local products of china’s northeast during the Qing Dynasty and the republic of china. In the Northeast society, the exploitation, cultivation and trade of the native product all are involved in the development of Northeastern. During the period of the Qing Dynasty, as the "three treasure of the northeast" many specialties are highly valued by the ruling class. Precious Northeast native products were stamped by the Royal silks. There was strict control of the capturing and trading of northeast native products by the Government. There is a trend that the commercialization of specialties during the period of republic of china. The specialties participated in the local economy of northeast actively. With unique they are sell both in Chinese and foreign markets. In the rule of the Manchukuo, Northeast native products experienced abnormal development stage. Most of the native products become deregister products, as a resource of raw materials of Japan's wars of aggression. All of those put a great impact on the development of the Northeast native products.
     Economics as a subject of economics, the special and local products of Northeast also need be explored from the history angle. This paper attempts to analysis the social implications of the native products. And this article also can help us to understand the development of the special and local products of northeast. During this period, the development of the northeast Specialties actually are the same as the current pattern and type of production, laying a Northeast native products profound historical origins and the present of our native products Northeast political, economic and cultural functions have a positive impact .
     There are six parts of the article.
     In the first part, the author described the unique natural conditions of the Northeast native products. Distinct climatic conditions, the soil fertile farmland, adequate resources and rivers and forests, grassland resources are bred northeast native products of superior natural factors
     In the second part, the author introduced the management of the Northeast native products and the development of the policy Specialties. Specialties northeast of the Qing Dynasty for the special agencies - a Amun offerings urapidil Explorer institutional setup, the division of functions clearly reflects the Qing government to the importance of Northeast native products. Northeast Local Specialties management agency representatives - Jilin floor of a fruit that the local court Gongna rare Specialties of the positive attitude. Although these institutions are unable to shake off the fate will perish, but their presence to promote the development of the Northeast native products, transportation, close contact with the court. Meanwhile, the Government plans to promote the implementation of the principle of the development of the Northeast Specialties, and the expansion of cultivated area, the increase in producer and professional skills training is a positive policy to promote.
     In the third part, the author described the main representative of the Northeast native products, "Northeast Sambo" process of development. Described ginseng, Diaopi, velvet grass, as well as the growth habit of urapidil and purposes, introduced ginseng collection, and to Diaopi trading system represented by the trade in hides Overview, reflecting the state of Specialties administrative intervention. Among them, a system inspector’s behalf of the Qing government to the implementation of minority rule border policy.
     Part IV, specialty immigrants to the northeast - for Tussah on target. Tussah-in, Republic of China, the invaders during the tortuous development and trade shows that in many Northeast Tussah specialty in an important position.
     Part V, shochu account of the Northeast, East beads, honey production, trade profile. Among them, northeast civil wine culture origins, the collection East beads offerings social status of the small, northeast Specialties witnessed the cultural and social values.
     Part VI, with the Northeast history of Northeast Specialties discussed the impact of economic life: Specialties and Northeast traffic mutually beneficial development, and enriched the economic life of the people of the Northeast, the Northeast added agricultural production pattern, completed its rare of the ordinary, and commercializing evolution.
     After the Northeast Specialties studies, and learned the results of research on other scholars on this period of the development of the Northeast native products developed its own views and opinions. Specialties of the study not only confined to the property itself, the economic development of native products was also socio-economic, political, and cultural expression are. In examining this topic at the same time, taking note of Economics and the integrated use of historical approach to a better understanding of the social value of the Northeast native products.
引文
[1]许逸超:《东北地理》,正中书局印行,1935 年版,第 4 页。
    [2]东北物资调节委员会印行:《东北经济小丛书·人文地理》,京华印书局,1948 年版、第 96 页。
    [3]东北物资调节委员会印行:《东北经济小丛书·人文地理》》,京华印书局,1948 年版,第 97 页。
    [4]东北物资调节委员会印行:《东北经济小丛书·人文地理》,京华印书局,1948 年版,第 106 页。
    [5]东北大学东北史地经济研究室编,《东北集刊》,第 7 期,1944 年 9 月,第 1 页。
    [6]陈静生:《祖国的东北角》,中国青年出版社会,1963 年版,第 23 页。
    [7]作新社藏版:《白山黑水录》,上海作新社,1902 年版,第 118 页。
    [8]东北人民政府教育部印,《东北地理》,1950 年版,第 12 页。
    [9]李澍田主编:《打牲乌拉地方乡土志》,吉林文史出版社,1988 年版,第 158 页。
    [10]佟冬:《中国东北史》,吉林文史出版社,1998 年版,卷 4, 第 1676 页。
    [11]吉林市博物馆编:《吉林史迹》,吉林人民出版社,1984 年版,第 54 页。
    [12]苏建新:《清代吉林果子楼及其贡品初探》,《北方文物》,1991 年,第 3 期。
    [13]东北物资调查委员会研究组编:《东北经济小丛书·农产(生产)编》,京华印书局,1947 年版,第 37 页。
    [14]《锡良遗稿·奏稿》卷 7,转引自衣保中:《东北农业近代化研究》,吉林文史出版社,1990 年版,第 300 页。
    [15]吉林省档案馆:《清代吉林档案史料选编》蚕业编,1984 年版,第 212 页。
    [16]吴桭臣:《宁古塔纪略》,李澍田,《吉林纪略》,吉林文史出版社,1993年版,第 87 页。
    [17]大公报出版委员会:《中国的土特产》,上海大公报出版,1951 年版,第 48 页。
    [18]张元俊修、车焕文纂:《抚松县志》,成文出版社有限公司,1974 年影印版,第 383 页
    [19]吴桭臣:《宁古塔纪略》,李澍田,《吉林纪略》,吉林文史出版社,1993年版,第 88 页。
    [20]杨同桂:《沈故》,辽海出版社,1933 年版,卷 3,第 393 页
    [21]武尚斌:《东北地理与民族生存之关系》,独立出版社,1944 年版,第105 页。
    [22]西清:《黑龙江外记》,黑龙江人民出版社,1984 年版,卷 8,第 92 页。
    [23]李凤飞:《贡貂制度与清代东北治策》,《求实学刊》,2001 年 9 月。
    [24]武尚斌:《东北地理与民族生存之关系》,独立出版社,1944 年版,第106 页。
    [25]大公报出版委员会:《中国的土特产》,上海大公报出版,1951 年版,第 65 页。
    [26]西清:《黑龙江外记》,黑龙江人民出版社,1984 年版,卷 8,第 90 页。
    [27]丛佩远:《东北三宝经济简史》,农业出版社,1989 年版,第 231 页。
    [28]郭楞熙:《吉林汇征》,李澍田,《吉林纪略》,吉林文史出版社,1993年版,第 224 页。
    [29]大公报出版委员会:《中国的土特产》,上海大公报出版,1951 年版第105 页。
    [30]武尚斌:《东北地理与民族生存之关系》,独立出版社,1944 年版,第106 页。
    [31]杨宾:《柳边纪略》,李澍田,《吉林纪略》,吉林文史出版社,1993年版,卷 3,第 43 页。
    [32]吴桭臣:《宁古塔纪略》,李澍田,《吉林纪略》,吉林文史出版社,1993年版,第 87 页。
    [33]吉林行省档案 1(6-1)--216 转引自衣保中:《东北农业近代化研究》, 吉林文史出版社,1990 年版,第 345 页。
    [34]吕俊福:《抚松县人参问题调查报告书》,1937 年 10 月 20 日。
    [35]魏铭:《东北经济小丛书·东北的贸易》,中华书局,1932 年版,第23、31、55、61 页。
    [36]中央档案馆等合编:《东北经济掠夺》,中华书局,1991 年版,第 41 页。
    [37]杨宾:《柳边纪略》,李澍田,《吉林纪略》,吉林文史出版社,1993年版,卷 3,第 38 页。
    [38]李凤飞:《贡貂制度与清代东北治策》,《求实学刊》,2001 年 9 月。
    [39]杨宾:《柳边纪略》,李澍田,《吉林纪略》,吉林文史出版社,1993年版,卷 3,第 44 页。
    [40]杨余练:《清代前期东北特产与对关内的贸易》,《东北地方史研究》,1988 年,第 1 期。
    [41]黎援:《满蒙物产纪要(续)》,《东北新建设》,1929 年 9 月,第 11 页。
    [42]大公报出版委员会:《中国的土特产》,上海大公报出版,1951 年版,第 76 页。
    [43]王树楠等:《奉天通志》,东北文史丛书编辑委员会,1983 年版,卷121,第 2764 页。
    [44]孙敬之:《东北地区经济地理》,科学出版社,1959 年版,第 56 页。
    [45]王树楠等:《奉天通志》,东北文史丛书编辑委员会,1983 年版,卷121,第 2764 页。
    [46]徐丽生:《东三省之柞蚕》,《东北新建设》,1928 年 10 月,第 1 期。
    [47]缪毓辉:《中国蚕丝问题》上册,商务印书馆,1937 年版,第 59 页。
    [48]《清高宗实录 》,卷 665,转引自张伟:《丹东柞蚕缫丝史略》,丹东师专学报,1995 年 4 月。
    [49]吉林省档案馆:《清代吉林档案史料选编》蚕业篇,农业出版社、1984年版,第 21 页。
    [50]奉天省公署档案卷 4685 号、转引自衣保中:《东北农业近代化研究》、 吉林文史出版社,1990 年版,第 246 页。
    [51]奉天省公署档案卷 4684 号、转引自衣保中: 《东北农业近代化研究》,吉林文史出版社,1990 年版,第 247 页。
    [52]徐丽生:《东三省之柞蚕》,《东北新建设》,1928 年 10 月,第 1 期。
    [53]东北人民政府农林部:《东北农业生产总结汇编》,东北人民政府农林部计划处编印,1952 年版,第 47 页。
    [54]《中外经济周刊》,1925 年 9 月 19 日,第 130 号,第 37 页。
    [55]马尚斌:《奉系经济》,辽海出版社,2000 年版,第 58 页。
    [56][57][58]马尚斌:《奉系经济 》,辽海出版社,2000 年版,第 59、60 页。
    [59]沈阳农学院主编:《柞蚕学》,农业出版社会,1981 年版,第 3 页。
    [60]徐丽生:《东三省之柞蚕》,《东北新建设》,1928 年 10 月,第 1 期。
    [61]丹东市民建、工商联:《丹东柞蚕丝绸发展史》,《辽宁文史资料》第26 辑,1989 年版,第 133 页。
    [62]辽东人民政府农业厅:《东北柞蚕概论》,辽东人民出版社,1951 年版,第 17 页。
    [63]《中蚕通讯》,1947 年 5 月,第 19 页。
    [64]张福全:《辽宁近代经济史》,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1989 年版,第668 页。
    [65]张福全:《辽宁近代经济史》,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1989 年版,第287 页。
    [66]吉林省档案馆:《清代吉林档案史料选编》蚕业编,1984 年版,第 41 页。
    [67]《满洲柞蚕工业及柞蚕改良增殖方案》20—36 页,转引自衣保中《东北农业近代化研究》:吉林文史出版社,1990 年版,第 246 页。
    [68]魏铭:《东北经济小丛书·东北的贸易》,中华书局,1932 年版,第 22页。
    [69]魏铭:《东北经济小丛书·东北的贸易》,中华书局,1932 年版,第30 页。
    [70]魏铭:《东北经济小丛书·东北的贸易》,中华书局,1932 年版,第55 页。
    [71]魏铭:《东北经济小丛书·东北的贸易》,中华书局,1932 年版,第60 页。
    [72]魏铭:《东北经济小丛书·东北的贸易》,中华书局,1932 年版,第87 页。
    [73]中央档案馆等合编:《东北经济掠夺》,中华书局,1991 年版,第 41 页。
    [74]中央档案馆等合编:《东北经济掠夺》,中华书局,1991 年版,第 299 页。
    [75]王维新:《东北在我国经济上的价值》,外交月报社发行,1934 年版,第 73 页。
    [76]东北人民政府农业部:《东北农业生产参考资料》,1952 年版,第15 页。
    [77]吴桭臣:《宁古塔纪略 》,李澍田,《吉林纪略》,吉林文史出版社,1993 年版,第 86 页。
    [78]吴桭臣:《宁古塔纪略 》,李澍田,《吉林纪略》,吉林文史出版社,1993 年版,第 86 页。
    [79]杨宾:《柳边纪略》,李澍田,《吉林纪略》,吉林文史出版社,1993年版,卷 4,第 57 页。
    [80]孔经纬:《清代东北地区经济史》,黑龙江人民出版社,1990 年版,第406、408 页。
    [81]黄维翰:《呼兰府志》,1915 年版 1983 年影印,呼兰县志编写委员会,成文出版社有限公司,卷 3、第 159 页
    [82]张福全:《辽宁近代经济史》,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1989 年版,第108 页。
    [83]杨大金:《近代中国实业通志》上册,中国日报印刷所出版,1933 年版,第 132 页 。
    [84]张福全:《辽宁近代经济史》,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1989 年版,第108 页。
    [85]张福全:《辽宁近代经济史》,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1989 年版,第664 页。
    [86]杨大金:《近代中国实业通志》上册,中国日报印刷所出版,1933 年版,第 105 页。
    [87]杨宾:《柳边纪略》,李澍田,《吉林纪略》,吉林文史出版社,1993年版,卷 3,第 40 页。
    [88]杨宾:《柳边纪略》,李澍田,《吉林纪略》,吉林文史出版社,1993年版,卷 3、第 40 页。
    [89]李澍田主编:《打牲乌拉志典全书》,吉林文史出版社,1988 年版,第72 页。
    [90]郭熙楞:《吉林汇征》,李澍田,《吉林纪略》,吉林文史出版社,1993年版,第 231 页。
    [91]郭熙楞:《吉林汇征 》,李澍田,《吉林纪略》,吉林文史出版社,1993年版,第 232 页。
    [92]吉林市博物馆:《吉林史迹》,吉林人民出版社,1984 年版,第 54 页。
    [93]《盛京时报 》,1917 年 12 月 9 日,第 5 版。
    [94]陈东海等:《近代东北地区采捕野生蜂蜜和桶养中蜂历史概况》,《蜜蜂杂志》,2001 年 4 月。
    [95]黎援:《满蒙物产纪要》,《东北新建设》,1929 年 9 月,第 9 页。
    [96]衣保中:《东北农业近代化研究》,吉林文史出版社,1990 年版,第349 页。
    [97]满蒙文化协会:《满蒙全书》,1922 年版,卷 3,第 788、791 页。
    [98]衣保中:《东北农业近代化研究》,吉林文史出版社,1990 年版,第351 页。
    [99]葛凤晨等:《近代东北地区蜂产品和购销市场》,《蜜蜂杂志》,2001年 9 月。
    [100]杨宾:《柳边纪略 》,李澍田,《吉林纪略》,吉林文史出版社,1993年版,卷 3,第 43 页
    [101]哈达清格:《塔子沟纪略》辽海丛书版,1934 年版,辽海书社印,卷1,第 7、11 页
    [102]魏铭:《东北经济小丛书·东北的贸易》,中华书局,1932 年版,第1、2 页
    [103]沈毅:《近代大连城市经济研究》,辽宁古籍出版社,1996 年版,第 15 页 。
    [104]张福全:《辽宁近代经济史》,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1989 年版,第273 页。
    [105]张福全:《辽宁近代经济史》,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1989 年版,第278 页。
    [106]沈毅:《论近代大连城市经济地位和作用 》,《社会科学辑刊 》,1994年 6 月。
    [107]张福全:《辽宁近代经济史》,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1989 年版,第272 页。
    [108]马尚斌:《奉系经济》,辽海出版社,2000 年版,第 65 页。
    [109]魏铭:《东北经济小丛书·东北的贸易》,中华书局,1932 年版,第84、86 页。
    [110]李淑云:《跌路交通与东北近代化经济发展》,辽宁师范大学(社科版),1999 年 4 月。
    [111]王芸生:《六十年来中国与日本》,生活·读书·新知三联出版社,1980 年版,第 78 页。
    [112]作新社藏版:《白山黑水录》,上海作新社,1902 年版,第 106 页。
    [113]萨英额:《吉林外记》,吉林文史出版社,1986 年版,第 245 页。
    [114]《盛京时报》,1933 年 4 月 11 日、第 3 版。
    [115]《盛京时报》,1927 年 1 月 7 日、第 5 版 。
    [116]《盛京时报》,1927 年 1 月 27 日、第 5 版。
    [117]王肯:《东北俗文化史》,春凤文艺出版社,1992 年版,第 73 页。
    [118]刘建封:《长白汇征录》,吉林文史出版社,1987 年版,第 168 页。
    [119]黄维翰:《呼兰府志》,1983 年影印,成文出版社有限公司,第 331 页.。
    [120]王肯:《东北俗文化史》,春风文艺出版社,1992 年版,第 341 页。
    [121]王海波:《东北的移民》,中华书局,1932 年版,第 6 页。
    [122]《马克思恩格斯选集》,人民教育出版社,1995 年版,卷 2、第 82 页。
    [123]《申报》,1876 年 8 月 12 日。
    [124]章有义:《中国近代农业史资料》第 2 辑,三联书店,1957 年版,第638 页。
    [125]《盛京时报》,1910 年 3 月 5 日,第 5 版。
    [126]章有义:《近代中国人口和耕地面积的再估计》,《中国经济研究》,1991 年、第 1 期。
    [127]《东方杂志》,第 24 卷 16 号,1927 年 8 月 25,第 134 页。
    [128]王海波:《东北的移民》,中华书局,1932 年版,第 16 页。
    1、《盛京时报》
    2、《申报》
    3、《东北日报》
    4、《吉林农报》
    5、《东方杂志》
    6、《东北新建设》
    1、吴桭臣:《宁古塔纪略》,李澍田主编,《吉林纪略》,吉林文史出版社,1993 年版。
    2、 杨宾:《柳边纪略》,李澍田主编,《吉林纪略》,吉林文史出版社,1993年版。
    3、 郭熙楞:《吉林汇征》,李澍田主编,《吉林纪略》,吉林文史出版社,1993年版。
    4、西清:《黑龙江外记》,黑龙江人民出版社,1984 年版。
    5、李澍田主编:《打牲乌拉地方乡土志》,吉林文史出版社,1988 年版。
    6、徐世昌:《东三省政略》,文海出版社,1965 年版。
    7、萨英额:《吉林外记》,吉林文史出版社,1986 年版。
    8、徐宗亮等:《黑龙江述略》,黑龙江人民出版社,1985 年版。
    9、王树楠等:《奉天通志》,东北文史丛书编辑委员会,1983 年版。
    10、黄维翰:《呼兰府志》,成文出版社有限公司,1983 年影印版。
    1、许逸超:《东北地理》,正中书局印行,1935 年版。
    2、东北物资调节委员会印行:《东北经济小丛书·人文地理》,1948 年版。
    3、东北人民政府教育部:《东北地理》,东北人民政府教育部印,1950 年版。
    4、武尚斌:《东北地理与民族生存之关系》,独立出版社,1944 年版。
    5、陈静生:《祖国的东北角》,中国青年出版社,1963 年版。
    6、东北物资调查委员会研究组编:《东北经济小丛书·农产(生产)编》,1947 年版。
    7、大公报出版委员会:《中国的土特产》,上海大公报出版社,1951 年版。
    8、作新社藏版:《白山黑水录》,上海作新社,1902 年版。
    9、魏铭:《东北经济小丛书·东北的贸易》,中华书局,1932 年版。
    10、陈重民:《今世中国贸易通志》,上海商务印书馆,1924 年版。
    11、东北人民政府农林部:《东北农业生产总结汇编》,东北人民政府农林部计划处编印,1952 年版。
    12、沈阳农学院主编:《柞蚕学》,农业出版社会,1981 年版。
    13、刁书仁:《满族生活掠影》,沈阳出版社,2001 年版。
    14、王宏刚:《满族风俗志》,中央民族学院出版社,1991 年版。
    15、孙敬之:《东北地区经济地理》,科学出版社,1959 年版。
    16、孙敬之:《中国经济地理概论》,商务印书馆,1983 年版。
    17、衣保中:《东北农业近代化研究》,吉林文史出版社,1990 年版。
    18、孔经纬:《清代东北地区经济史》,黑龙江人民出版社,1990 年版。
    19、丛佩远:《东北三宝经济简史》,农业出版社,1989 年版。
    20、李治亭:《东北通史》,中州古籍出版社,2003 年版。
    21、佟冬:《中国东北史》,吉林文史出版社,1998 年版。
    22、张福全:《辽宁近代经济史》,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1989 年版。
    23、马尚斌:《奉系经济》,辽海出版社,2000 年版。
    24、中央档案馆等合编:《东北经济掠夺,》中华书局,1991 年版。
    25、王肯:《东北俗文化史》,春风文艺出版社,1992 年版。
    26、杜恂诚:《日本在旧中国的投资》,上海社会科学院出版社,1986 年版。
    27、黄逸平、虞宝棠:《北洋政府时期经济》,上海科学出版社,1995 年版。
    28、章有义:《中国近代农业史资料》,第 2 辑,三联书店,1957 年版。
    29、孔经纬:《新编中国东北地区经济史》,吉林教育出版社,1994 年版。
    1、 金恩晖:《清代的打牲乌拉总管衙门》,《东北师范大学学报》,1980 年,第 3 期。
    2、 李凤飞:《贡貂制度与清代东北治策》,《求实学刊》,2001 年 9 月。
    3、 刁书仁、高峰:《论清初东北招民开垦政策与汉族民人对东北的开发》,《史学集刊》,2004年1 月。
    4、衣保中、吴祖鲲:《论东北农业近代化》,《社会科学战线》、1997 年,第
    1 期。
    5、刘克祥:《清末和北洋政府时期东北地区的土地开垦和农业发展》,《中国经济史研究》,1995 年,第 4 期。
    6、孙占文:《民国时期黑龙江省的土地开发》,《北方论丛》,1982 年,第 5期。
    7、潘喜廷:《试论高粱酒对近代东北经济发展的作用》,《东北地方史研究》,1991 年,第 4 期。
    8、 张琳:《略论吉林的参禁》,《满族研究》,2005 年,第 2 期。
    9、凌冰:《辽宁地区人参采挖与栽培小史》,《东北地方史研究》,1988 年,第3 期。
    10、程旭光:《北方游牧民族文化与中原汉文化的交汇融合》,《内蒙古师大学报》,2001 年,第 6 期。
    11、张利民:《闯关东移民潮简析》,《中国社会经济史研究》,1998 年第 2 期。
    12、刘举、李营:《浅析 20 世纪初至 30 年代关内移民与东北经济发展的关系》,《黑龙江社会科学》,2005 年,第1 期。
    13、吴文衔:《营口开港与外国资本主义势力侵入东北》,《学习与探索》,1984年,第2 期。
    14、王国臣:《近代东北人口增长及其对经济发展的影响》,《人口学刊》,2006年,第2 期。
    15、李淑云:《铁路交通与东北近现代经济发展》,《辽宁师范大学学报》(社科版),1999 年,第 4 期。
    16、曲晓范、周春英:《近代辽河航运业的衰落与沿岸早期城镇代的变迁》,《东北师大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9 年,第 4 期。
    17、王杉:《二十年代移民开发东北农业略论》,《史学月刊》,1999 年,第 6 期。
    18、吕明军、韩雁来:《论近代东北的对外贸易及影响》,《辽宁大学学报》,1991 年,第 1 期。
    19、杨余练:《清代前期东北特产与对关内贸易》,《东北地方史研究》,1988年,第 1 期。

© 2004-2018 中国地质图书馆版权所有 京ICP备05064691号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17129号

地址:北京市海淀区学院路29号 邮编:100083

电话:办公室:(+86 10)66554848;文献借阅、咨询服务、科技查新:665547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