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山东农村信用社改革的初步探索
详细信息    本馆镜像全文|  推荐本文 |  |   获取CNKI官网全文
摘要
农村信用社的历史可以看作是中华民国以来中国农村经济发展水平的衡量标杆。在文革结束之后,拨乱反正拥有广泛的群众基础,改革几乎符合所有人的意愿,类似于进行一场愉快的郊游。在这种大的历史视域下,农村信用社的改革顺理成章地由政府自上而下地设计并推行,无论是将信用社改造为国家银行的基层机构,还是为信用社松绑赋予一定的自由度和灵活性,都带有鲜明的强制性制度变迁色彩。即便是1996年后信用社脱离同农业银行的隶属关系,依然处于人民银行的监管之下。在规模越来越大,交易额越来越大,在城乡金融活动中扮演的角色越来越重要时,信用社也面临着一种尴尬:一方面有要保持自身的合作金融机构身份的顾虑,一方面又难禁股份制、商业化之后所带来的巨大的利益获取和效益升级。这种局面并不是急剧产生的,而是可以追溯到文革结束之后的改革。1984年所谓推行“三性”改革,加强组织上的群众性、管理上的民主性、经营上的灵活性是既要保持信用社的合作金融体制的前提下推动农村经济发展改善农民生活,但又怕在商业化的道路上走的太远而违背了初衷。要不要维护信用社的合作制,在接下来很长的一个时期内依然会是一个持续争论的话题。不可否认的是,在某些时候显得束手束脚的改革促成了新的体制变更,农村信用社在机构设置、组织管理、财务制度等方面有了长足的进步,摒弃了官办道路和“大锅饭”,增加了服务网点,扩大了经营自主权,提高了效益。山东省农村信用社是中国农村金融机构里面的佼佼者,本文拟对山东省信用社历经浩劫之后的重组和自我构建进行详细分析,并通过考察细节,还原山东省信用社初期改革的历史原貌,详细分析改革的原因和举措,以此来考察取得的成效。
The history of the Rural Credit Cooperatives can be seen as the measure of the development levels of China's rural economy since the Republic of China. After the Great Cultural Revolution, there came an reform which was an extensive mass base and seemed like a pleasant trip. In historical perspective, the reform of The Rural Credit Cooperatives were naturally designed and implemented by the government from top to bottom. Whether this reform would transformed The Rural Credit Cooperatives into organizations at the grass-roots level of national bank or give it a certain degree of freedom and flexibility, there always were distinctive characteristics of mandatory institutional changes. Although it divided from Agricultural Bank since1996, The Rural Credit Cooperatives have been under the supervision of the Peoples Bank of China.
     While whose scale and volume becoming bigger and bigger, as an increasingly important role in urban and rural financial activities, the Rural Credit Cooperatives had to face the embarrassing problem:On one side, it is important to maintain the identity as a cooperation financial institution.On the other side, it is really hard to resist the temptation of enormous interests and benefits brought by the commercialization. This problem could be trace back to the reform after the Great Cultural Revolution. In1984, a reform of the Rural Credit Cooperatives named Restore3-property strengthened the mass organization, democratic management, and management flexibility, which kept improving farmers'lives on the premise of cooperative financial system, as well as avoiding going far on the commercial road and violating the original intention.
     Whether to maintain the credit cooperative system will be discussing for a long period in the future. It is undeniable that some limited reforms promoted new systemic changes. The Rural Credit Cooperatives have made considerable progress in the aspects of institutions, organization management, and financial systems. They also have abandoned official modes and the big-pot system, increased the service outlets, expanded the business autonomy, and improved the efficiency. The Rural Credit Cooperatives of Shandong are the strong performer in China's rural financial institutions. This paper attempts to take a detailed analysis on the reform and self-construction of the Rural Credit Cooperatives of Shandong after a havoc. And by collecting and analyzing inspectional data, this paper tries to restore the development history of the Rural Credit Cooperatives of Shandong in the early years, and find out the progressed and results by analyzing the cause and measures of the reform.
引文
① 杨伯峻:《春秋左传注》,中华书局,1995年版,第720页。
    ② 帏愈:《顺宗实录》卷四,王云五主编《丛书集成初编-顺宗实录及其他一种》,1936年6月初版,第16页。
    ③ 约翰·伊特韦尔等编:《新帕尔格雷夫经济学大辞典》第一卷,经济科学出版社,1996年11月,第版,第773页。
    ④ 《新帕尔格雷夫经济学大辞典》第一卷,第775页。
    ⑤ 林后春、刘群:《金融改革与可持续发展探索》,北京:经济管理出版社,2004年版,第216页。
    ① 陈婉玲《合作社思想的源流与嬗变》,华东政法大学学报,2008年第4期。
    ② “法郎吉”(nhalange)源于希腊语,意思为严整的步兵队伍,傅立叶用它来表示和谐制度下有组织的生
    ① 罗伯特·欧文《致拉纳克郡报告》,柯象峰等译《欧文选集》第一卷,第303页,北京:商务印书馆,1984.
    ② 罗伯特·欧文《致拉纳克郡报告》,第327页。
    ① 《山西信用合作发展史·绪论》,山西人民出版社,2004年6月版。
    ② 苏彤;赵新利:《雷发巽信用社的成功与失败及启示》,《经济研究导刊》,2008年第13期,第101页。
    ③ 或译作许尔泽、许尔志。
    ① 《我所认识的薛仙舟先生》,余井塘。《革命文献第85辑抗战前国家建设史料-合作运动2》,秦孝仪主编,1980.
    ① 王世颍。合作导师——薛仙舟(为纪念先生逝世二十周年而作)[N].中央日报,1947-09-14
    ② 王世颍:薛仙舟先生[J].合作月刊,第二卷第1、2册合刊,1930-04.中国供销合作社史料选编:第三辑[C],北京: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1991.
    ③ 李敬民:合作思想讲座[A],中国供销合作社史料选编:第三辑[C],北京: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1991
    ④ 赵泉民:《中国近代社会变革时期的经济乌托邦主义——薛仙舟的合作经济思想刍议》,东方论坛,2002年第6期。
    ① 邓云特:《中国灾荒史》,三联书店,1985,第31页.
    ② 蔡勤禹:《民国时期的善款筹集及其限制——从华洋义赈会国内募捐活动说起》[A]。近代中国的城市、乡村、民间文化——首届中国近代社会史国际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5.
    ③ 民国慈善事业在政府鼓励和传统慈善观念的影响下一度非常兴旺,以“筹办天灾救济”和“提倡防灾工作”为宗旨的华洋义赈会(19211949)产生了巨大影响。至1943年,它用于救济和预防工作的用款达到了五千万之巨,作为一个慈善机构,筹集如此巨大的资金用于防灾救灾,在近代中国实属不易。华洋义赈会在1920年的北方五省大旱灾、1924年全国16省水灾、1934年黄河冬汛灾害的救济中都起到了巨大的积极作用。
    ④ 陈意新:《华洋义赈会的农村合作运动和中国现代农业金融的困窘》[A]“1920年代的中国”国际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4
    ① 中国华洋义赈救灾总会:《十年合作事业大事记》,北平,1933,第2-3,第14-15页,转引自陈意新:《华洋义赈会的农村合作运动和中国现代农业金融的困窘》[A]“1920年代的中国”国际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4
    ② 张建文:《中国历史上的首家农信社》,《中国农村金融》,2011年第1期
    ③ 张建文:《中国历史上的首家农信社》,《中国农村金融》,2011年第1期
    ① 章元善:《华洋义赈会的合作事业》,《文史资料选辑》第80辑,北京,文史资料出版社,1981,第158-172页.
    ② 陈意新:《华洋义赈会的农村合作运动和中国现代农业金融的困窘》[A]“1920年代的中国”国际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4
    ③ 卢汉川:《合作金融概论》,北京:中国金融出版社,1991年版,第110页。
    ④ 寿勉成等:《中国合作运动史》,台湾:止中书局,1937年版,第106页。
    ⑤ 寿勉成等:《中国合作运动史》,台湾:正中书局,1937年版,第106页。
    ① 中国合作学社编:《中国之合作运动》,黎明书局,1947年,第4页,见裘有崇、杨期明著:《信用合作起源与发展》,江西人民出版社,1997年,第103页。
    ② 单县农信社优秀员工白敬芝口述。
    ① 卢现祥:《西方信制度经济学》,中国发展出版社,1996年版,第168页。
    ② 《莒南信用合作事业概述》,莒南农村信用合作联社,未刊
    ③ 《国务院批转中国农业银行关于改革信用社管理体制的报告》,《大众日报》,1984年8月13日,第三版。
    ④ 《潍坊市农业贷款经济效益高》,《大众日报》,1984年1月8日,第二版。
    ① 《乐陵社志送审稿》,未刊。
    ② 《山东省财政金融局·最高指示》,山东省档案馆,A068-04-138
    ③ 单县信用社老员工葛运启口述
    ① 《中国人民银行关于农村信用社若十问题的规定》,山东省档案馆,A068-01-0376。
    ② 成武信用社老员工李怀明口述
    ③ 《莒南信用合作事业概述》,莒南农村信用合作联社,未刊
    ④ 《转批省革委财政金融局关于对信用合作社几项改革意见的请示报告的通知》,山东省档案馆,A068-04-205
    ④ 《受贫下中农欢迎的信用社》,《大众日报》,1976年7月24日,第三版。
    ⑤ 《受贫下中农欢迎的信用社》,《大众口报》,1976年7月24日,第三版。
    ① 《中国人民银行莒县支行关于前段农金工作的基本总结和今后的上作意见》,1973年8月21日,莒县农信社档案(未归档)
    ② 《中国人民银行莒县支行关于前段农金工作的基本总结和今后的工作意见》
    ③ 叶其通:《“揽储”往事》,《金融博览》,2009年第9期,第67页
    ④ 《中国人民银行莒县支行关于前段农金工作的基本总结和今后的工作意见》
    ⑤ 《中国人民银行莒县支行关于前段农金工作的基本总结和今后的工作意见》
    ① 《关于做好信用合作社1974年年终决算工作的通知》,山东省档案馆,A068-04-393。
    ② 《中国人民银行山东省分行关于寄发1975年农村社员储蓄存款情况统计资料的函》,山东省档案馆,A068-04-457。
    ③ 《中国人民银行山东省分行关于寄发1975年农村社员储蓄存款情况统计资料的函》
    ④ 《中国人民银行山东省分行关于寄发1975年农村社员储蓄存款情况统计资料的函》
    ⑤ 《关于批复1970年以前信用社历年亏损补贴的通知》,山东省档案馆,A068-04-393。
    ⑥ 《山东省革命委员会关于补贴信用社1970年历年亏损的报告》,山东省档案馆,A068-04-457。
    ⑦ 《中华人民共和国财政部关于信用社盈亏处理问题意见的通知》,山东省档案馆,A068-04-393。
    ⑧ 《山东省革命委员会关于信用合作社股金分红办法的通知》,山东省档案馆,A068-04-393。
    ① 《关于信用社股金是否清退问题的复函》,山东省档案馆,A068-06-059。
    ② 《刘秉琳同志在全省财贸战线深入批邓、促进学大庆学大寨运动经验交流会议上的讲话》,山东省档案馆,A126-05-106。
    ③ 《中国人民银行山东省分行关于银行营业所、信用社实行联合办公的暂行规定》,山东省档案馆,A068-04-591。
    ④ 《关于银行营业所、信用社实行联合办公后有关业务统计问题的通知》,山东省档案馆,A068-04-581。
    ⑤ 《中国人民银行山东省分行关于银行营业所、信用社实行联合办公的暂行规定》
    ⑥ 《关于总结在全县范围内调剂使用信用社资金情况的通知》,山东省档案馆,A068-04-709。
    ① 《关于统信用社对县办“五小”贷款利率的通知》,山东省档案馆,A068-06-057。
    ② 《办好信用站的若十规定》,山东省档案馆,A068-06-059。
    ③ 《办好信用站的若干规定》
    ④ 即周转准备用金。
    ⑤ 《中国人民银行历城县支行关于陈法树在四清运动后期辞退回家的处理意见》,中国农业银行历城县支行档案,15-01-04。
    ① 《中国人民银行历城县支行关于信用社职工落实政策问题的请示报告》,中国农业银行历城县支行档案,15-01-04。
    ② 《关于印发1979年农村信用合作社基本情况统计资料的通知》,山东省档案馆,A068-06-059。
    ③ 秦晖:《“中国奇迹”的形成与未来——改革三十年之我见》,《南方周末》,2008年2月21日,第D22版。
    ④ 温铁军:《农村合作基金会的兴衰史》,《中国老区建设》,2009年第9期,第17页。
    ① 《增加农业贷款投入,压缩乡镇企业贷款》,《大众日报》,1989年1月19日,第一版。
    ② 《莒南信用合作事业概述》
    ③ 《李绍禹行长在全国农村存款工作会议上的讲话》,山东省档案馆,A172-01-008。
    ① 《农民兄弟的“保险柜”》,《大众日报》,1984年4月10日,第二版。
    ② 《克服奖金发放中的平均上义》,《大众日报》,1981年8月13日,第二版。
    ③ 《聊城地区农村三级信用网形成》,《大众口报》,1984年3月17口,第一版。
    ④ 杜鹏:《威海市每个农村人口平均存款二百零四元》,《大众日报》,1981年1月14日,第一版。
    ⑤ 《潍坊市人民银行增设储蓄网点》,《大众日报》,1981年9月25日,第二版
    ⑥ 《关于建立银信十校基建和开办费概算的报告》,山东省档案馆,A172-01-020。
    ⑦ 《聊城地区农村三级信用网形成》,《大众日报》,1984年3月17日,第一版。
    ① 《李绍禹行长在全国农村存款工作会议上的讲话》,山东省档案馆,A172-01-008。
    ② 《关于解决因建房借用信用社资金问题的报告》,山东省档案馆,A172-01-025。
    ③ 《关于停止筹用信用社积累建房的紧急通知》,山东省档案馆,A172-01-025。
    ④ 成武信用社老员工李怀明口述
    ⑤ 《省人民银行决定举办有奖储蓄》,《大众日报》,1981年3月13日,第一版。
    ⑥ 《有奖储蓄活动受到全省人民欢迎》,《大众口报》,1981年8月5日,第一版。
    ⑦ 《临沂地区农村金融部门支持社队发展多种经营》,《大众日报》,1981年5月7日,第二版。
    ⑧ 《预测经济效果选准支持重点》,《大众日报》,1981年9月2日,第二版。
    ⑨ 《帮助社队企业生产口常消费品》,《大众口报》,1981年9月2日,第二版。
    ⑩ 《鲁泉屯信用社注重贷款使用效果》,《大众日报》,1981年9月2日,第二版。
    ① 《支持社队企业增产农民急需商品》,《大众日报》,1981年11月11日,第三版。
    ② 《乐陵社志送审版》
    ③ 单县农信社优秀员工白敬芝口述
    ④ 《乐陵社志送审版》,
    ⑤ 单县农信社优秀员工白敬芝口述
    ⑥ 《莒南信用合作事业概述》
    ⑦ 《国务院批转关于改革信用社管理体制的报告》,《大众日报》,1984年8月13日,第三版。
    ① 《聊城农村金融部门调整农贷投向》,《大众口报》,1985年3月21口,第二版。
    ② 周寒松:《“信用社又成了咱的小银行”》,《大众日报》1984年9月9日,第二版。
    ① 《中国农业银行山东省分行关于同意招收信用社员工的批复》,山东省档案馆,A172-01-094。
    ② 《中国农业银行济南市中心支行关于招收信用社新职工和三不脱产人员的报告》,山东省档案馆,A172-01-094。
    ③ 《中国农业银行烟台地区中心支行关于建立信用分社的请示报告》,山东省档案馆,A172-01-094。
    ④ 《中国农业银行济宁地区支行关于信用社增设网点、招收“三不”人员的报告》,山东省档案馆,A172-01-094。
    ⑤ 《关于泗水县柘沟营业所信用社发生重大贪污盗窃库款案件的通报》,山东省档案馆,A172-01-119。
    ⑥ 《中国农业银行关于修订信用社会计科目及调整盈亏和办理1983年决算等问题的通知》,山东省档案馆,A172-01-117。
    ⑦ 《放宽信贷政策,促进乡镇企业发展》,《大众口报》,1984年8月25日,第二版。
    ⑧ 梁长海:《省农行提出三项改革措施》,《大众日报》,1984年9月21日,第二版。
    ① 《东沙窝村搞弹簧加工由穷变富》,《大众日报》,1984年11月2日,第二版。
    ② 翁洪江:《开展小额储蓄》,《大众口报》,1984年3月10口,第一版。
    ③ 汤哲艺:《全省农村人口平均储蓄71.6元》,《大众日报》,1984年1月18日,第一版。
    ④ 《1984年年度总结》,莒南农存信用合作联社,未归档
    ⑤ 《国务院批转关于改革信用社管理体制的报告》,《大众口报》,1984年8月13日,第三版。
    ⑥ 粱长海:《省农行提出三项改革措施》,《大众目报》,1984年9月21日,第二版。
    ① 《关于信用社管理体制改革的情况和今后意见》,山东省档案馆,172-02-146。
    ② 《1985年上半年信用社经营情况》,山东省档案馆,172-02-168。
    ③ 《关于一至七月农村信用社存贷款情况的通报》,山东省档案馆,172-02-235
    ④ 《莒南信用合作事业概述》
    ⑤ 《乐陵社志送审稿》
    ① 《1987年农村信用社管理体制改革意见》,山东省档案馆档案,A172-01-432。
    ② 《1987年历城县信用社工作总结》,中国农业银行历城县支行档案,无编号。
    ③ 《中国农业银行关于对于信用社贷款进行全面调查的通知》,山东省档案馆,172-02-232。
    ④ 《中国农业银行关于信用社贷款调查情况的通报》,山东省档案馆,172-02-235。
    ① 《检查“以定还贷”促进关停企业贷款的落实回收》,山东省档案馆,172-02-247。
    ② 《关于报送山东省信用社系统工资制度改革方案的报告》,山东省档案馆,A172-01-310。
    ③ 《中国农业银行山东省分行关于对信用社职工工资改革的意见》,山东省档案馆,A172-01-310。
    ④ 《关于报送山东省信用社系统工资制度改革方案的报告》
    ⑤ 《关于对信用社经济核算中提取奖励基金的补充通知》,山东省档案馆,172-02-296。
    ⑥ 《乐陵社志送审稿》
    ① 《关于对农村信用合作体制进行调查的通知》,山东省档案馆,172-02-235
    ② 《加强经营管理,增添信用社活力》,山东省档案馆,172-02-296。
    ③ 《1987年农村信用社管理体制改革意见》,山东省档案馆档案,A172-01-432。
    ① 此处并不是指人的基本人权或自然权利,而是人事权。
    ② 《关于信用合作工作贯彻落实分行长会议文件的几点意见》,山东省档案馆,A172-01-433。
    ③ 《关于开办农村信用社特种存款的办法》,山东省档案馆,A172-01-387。
    ① 《农民储蓄减少,手存现金增加》,《大众日报》,1991年3月14日,第二版。
    ② 《农村商业贷款为何难收回》,1989年8月28日,第一版。
    ③ 山东省农业银行、信用社储蓄所承包经营责任制试行办法》,山东省档案馆,172-02-328。
    ④ 《信用社主动扶持,穷困户四年致富》,《大众日报》,1991年12月4日,第二版。
    ⑤ 《嘉祥县农业银行二三事》,《大众口报》1990年12月26口,第二版。
    ⑥ 《并不神秘的“秘方”》,《大众日报》,1992年10月27日,第二版。
    ① 《菏泽市农行实行效益工资》,《大众日报》,1993年5月9日,第一版。
    ② 《临沂市农村信用联社利用合同规范职工行为》,《大众日报》1994年11月30日,第二版。
    ③ 《全省农业银行农村信用社储蓄存款突破700亿元》,《大众口报》,1994年11月9口,第一版。
    ④ 《省农行、农信社储蓄存款突破千亿元》,《大众日报》,1996年3月29日,第一版。
    ① 张建文:《农业银行领导下恢复“三性”的农信社(下)(1982-1995)》.《中国农村金融》,2011年第10期
    ② 《1987年农村信用社管理体制改革意见》,山东省档案馆档案,A172-01-432。
    ③ 《关于农存金融体制改革有关问题的报告》,中国农业银行山东省分行档案,1994年,案卷729。
    ① 《夏津县农村信用社志》,未刊。
    ② 《中国农业银行山东省分行关于农村信用社与农业银行脱离行政隶属关系实施方案》,中国农业银行山东省分行档案,1996年8月,案卷806.
    ③ 《乐陵社志送审稿》
    ④ 《乐陵社志送审稿》
    ⑤ 《成武联社上报社志》,未刊。
    ⑥ 《山东省农村信用社联合社泰安办事处社志》,未刊。
    ⑦ 《新泰信用联社提高信贷资产质量》,《大众日报》,1996年6月7日,第二版。
    ① 《搞活农村金融的一种号形式》,《大众日报》1988年4月10日,第二版。
    ② 《滕县建立20个农村合作社基金会》,《大众日报》,1988年2月14日,第一版。
    ③ 《邹平县兴办“庄户股份银行”》,《大众口报》,1992年10月31口,第二版。
    ④ 《某些农村合作基金会亟待规范》,《大众日报》,1995年2月6日,第七版。
    ⑤ 黄正威:《城市信用社和城市商业银行体制改革探索》,《中国金融》,2000年第12期,第22页。
    ⑥ 王进诚:《搞好金融体制改革》,《大众日报》,1987年1月16口,第二版。
    ⑦ 《我省城市信用社达到六十家》,《大众日报》,1987年12月12日,第一版。
    ① 陈晖:《城市信用社银行化过程中的风险研究》,毕业硕士论文,上海:同济大学,2007年,第30页。
    1、《莒南信用合作概述》(未刊)
    2、《成武联社上报社志》(未刊)
    3、《夏津县农村信用社社志》(送审稿,未刊)
    4、《单县社志》(未刊)
    5、《阳谷县农信志》(未刊)
    6、《莒南金融志》
    山东省档案馆档案
    莘县信用社档案
    成武县农业银行档案
    成武县农业银行档案
    成武县人民银行档案
    东昌府农村信用社档案
    郓城县农村信用社档案
    阳谷县农业银行档案
    日照档案馆档案
    莒县农业银行档案
    莒县人民银行档案
    莒南县农业银行档案
    莒南县人民银行档案
    历城县农业银行档案
    大众日报,1971-1999
    1、林后春、刘群:《金融改革与可持续发展探索》,北京:经济管理出版社,2004
    2、约翰·伊特韦尔等编:《新帕尔格雷夫经济学大辞典》,经济科学出版社,1996
    3、赵泉民:《政府·合作社·乡村社会——20世纪前半期国民政府农村合作运动研究》,上海:上海社会科学院出版社,2006
    4、路建祥:《新中国信用合作发展简史》,农业出版社,1981
    5、吴安民:《信用社管理体制》,北京:中国展望出版社,1986
    6、中共河南省委政研室财贸处,河南省农业银行信用合作处编:《农村信用社改革新篇》,郑州:河南人民出版社,1988.08
    7、中共河南省委政策研究室,中国农业银行河南省分行编《农村信用社改革理论与实践》,郑州:河南人民出版社,1988.04
    8、爱德华·S·肖:《经济发展中的金融深化》,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89
    9、尚明:《当代中国的金融事业》,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89
    10、徐万友,于作友:《信用合作研究文选》,长春:吉林人民出版社,1991.05
    11、道格拉斯·C·诺思:《经济史中的结构与变迁》,上海三联书店,1994
    12、曹永正:《走过黄土地中国农村信用社合作大回眸》,北京:中华工商联合出版社,1996
    13、R·科斯等:《财产权利与制度变迁》,上海三联书店,1997
    14、卢汉川:《当代中国的信用合作事业》,北京:当代中国出版社,1998
    15、丁为民著:《西方合作社的制度分析》,北京:经济管理出版社,1998
    16、尚明:《新中国金融50年》:北京: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2000
    17、温铁军:《中国农村基本经济制度研究——三农问题的世纪反思》,北京:中国经济出版社,2000
    18、张功平:《合作金融概论》,成都:西南财经大学出版社,2000
    19、马忠富著:《中国农村合作金融发展研究》,北京:中国金融出版社,2001
    20、张杰:《中国农村金融制度:结构、变迁与政策》,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3
    21、楼少华:《探索的足迹:农村信用社改革发展的实践与思考》,杭州:浙江大 学出版社,2003.10
    22、李树生:《合作金融》,北京:中国经济出版社,2004
    23、赵继新:《中国农民合作经济组织发展研究》,北京:中国市场出版社,2004.06
    24、张乐柱:《农村合作金融制度研究》,北京:中国农业出版社,2005.12
    25、刘秀兰等:《农村信用社改革重大理论问题研究》,北京:中国市场出版社,2006
    26、周脉伏:《农村信用社制度变迁与创新》,北京:中国金融出版社,2006.07
    27、傅晨:《中国农村合作经济——组织形式与制度变迁》,北京:中国经济出版社,2006.02
    28、范静著:《农村合作金融产权制度创新研究以农村信用社为例》,北京:中国农业出版社,2006.06
    29、脱明忠,李煦燕:《再造信用社农村信用社改革报告》,北京:法律出版社,2009.08
    30、殷孟波:《中国经济改革30年金融卷》,成都:西南财经大学出版社,2008.12
    31、王广谦:《中国经济改革30年金融改革卷》,重庆大学出版社,2008
    32、肖四如:《历史的空间,农村信用社改革发展探索》,北京:经济科学出版社,2008
    33、国家统计局国民经济综合统计司:《新中国六十年统计资料汇编》,北京:中国统计出版社,2010
    34、王俊芹,夏吉云:《河北省农村信用社发展问题研究》,北京:中国农业科学技术出版社,2010.07
    35、陈雪飞:《农村信用社制度:理论与实践》,北京:中国经济出版社,2005.01
    36、裘有崇、杨期明著:《信用合作起源与发展》,南昌:江西人民出版社,1997
    37、《山西信用合作发展史》,太原:山西人民出版社,2004.06
    38、寿勉成等:《中国合作运动史》,台湾:正中书局,1937
    39、邓云特:《中国灾荒史》,三联书店,1985
    1、肖冬华:《“诺思悖论”视域下民国农村信用制度变迁及其困境》,《兰州学刊》,2011年07期
    2、张建文、张健民:《对农信社恢复三性的质疑》,《经济问题》,1998年第7期
    3、谢平:《中国农村信用合作社体制改革的争论》,《金融研究》,2001年第1期
    4、张建文:《中国历史上的首家农信社》,《中国农村金融》,2011年第1期
    5、张建文:《蒋介石政府统治下的农信社(1928-1949)》,《中国农村金融》,2011年第2期
    6、张建文:《革命根据地(解放区)的农信社(1927-1949)》,《中国农村金融》,2011年第3期
    7、张建文:《新中国成立之初的农信社(1950-1953)》,《中国农村金融》,2011年第4期
    8、张建文:《新大发展时期的农信社(1954-1957)》,《中国农村金融》,2011年第5期
    9、张建文:《“三面红旗”影响下的的农信社(1958-1965)》,《中国农村金融》,2011年第6期
    10、张建文:《文化大革命中的的农信社(1966-1976)》,《中国农村金融》,2011年第7期
    11、张建文:《文革后恢复初期的农信社(1977-1981)》,《中国农村金融》,2011年第8期
    12、张建文:《农业银行领导下恢复“三性”的农信社(上)(1982-1995)》,《中国农村金融》,2011年第9期
    13、张建文:《农业银行领导下恢复“三性”的农信社(下)(1982-1995)》,《中国农村金融》,2011年第10期
    14、张建文:《人民银行领导下按合作制原则规范的农信社(上)(1996-2002)》,《中国农村金融》,2011年第11期
    15、张建文:《人民银行领导下按合作制原则规范的农信社(下)(1996-2002)》,《中国农村金融》,2011年第12期
    16、张建文:《银监会领导下进入实质性改革的农信社(2003-2010)》,《中国农村金融》,2011年第13期
    17、任昱,刘首永:《“巴塞尔协议III”对农信社的影响及对策:以江苏省为例》, 《银行家》,2011年第7期
    18、李佳:《诺斯悖论视野下的农民合作》,《商业研究》,2009年第6期
    19、洪振学:《“三性”合一是农村信用社的现实选择》,《内蒙古科技与经济》,2010年第13期
    20、吴盛光:《“省联社”模式制度重构:农村信用社管理体制改革探析》,《南方金融》,2011年第5期
    21、《“十一五”农村信用社改革大事记》,《中国金融家》,2010年第11期
    22、匡家在:《1978年以来的农村金融体制改革:政策演变与路径分析》,《中国经济史研究》,2007年第1期
    23、陈英,李新义:《2006年以来中国农村金融改革的制度分析》,《商场现代化杂志》,2009年第31期
    24、温铁军:《农村合作基金会的兴衰史》,《中国老区建设》,2009年第9期
    25、张艳春:《本土性、地方性社会资源在农村正规金融组织中的运用》,《农业经济》,2010年第3期
    26、贾建友:《步入深水区的农村信用社改革》,《中国乡村建设》,2009年第1期
    27、陶冶:《刍议中国村镇银行的发展》,《现代经济信息》,2009年第24期
    28、宋金超,赵月皎:《从市场经济角度对农村金融体制改革的一点看法》,《商品与质量》,2011年第5期
    29、崔萍:《村镇银行与农村金融改革》,《农村经济》,2008年第7期
    30、张晓莹等:《大地的召唤:记全国劳动模范、山东省农村信用社联合社理事长宋文瑄》,《中国金融》,2010年第10期
    31、张乐柱,刘棋:《地方政府、农信社合作博弈下的信用村建设》,《华南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年第3期
    32、余文渊:《对农村信用社“省联社”管理模式的制度分析》,《中共贵州省委党校学报》,2009年第5期
    33、孙晓萍:《对我国农业投融资环境的冷思考:以山东省为例》,《特区经济》,2010年第7期
    34、周正义:《关于我国扶持农村信用社改革的一些思考》,《云南电大学报》,2009 年第3期
    35、叶开宗:《关于我国农村信用合作社改革的认识》,《当代经济》,2010年第8期
    36、李雪婷,李登奇:《关于我国农村信用社立法问题的思考》,《东方企业文化》,2009年12月
    37、刘士谦:《货币市场视角下的农村信用社流动性管理现状及对策》,《金融理论与实践》,2009年第9期
    38、杨玉波:《金融支持新农村建设的对策分析:以山东省为例》,《西部金融》,2010年第8期
    39、许猛:《历史的、辩证的、发展的……:关于农信社改革的几点思考》,《中国农村金融》,2011年第19期
    40、郑淮:《推进农信社改革的几点思考》,《现代金融》,2005年第12期
    41、胡颖:《对农信社改革存在问题的几点思考》,《北方经济》,2008年第6期
    42、李贞彩:《临沂市新型农村合作金融发展问题研究》,《经营管理者》,2010年第6期
    43、吴晓岚:《农村合作金融发展问题研究》,《浙江金融》,2009年第9期
    44、尹波:《发展新型农村合作金融的实践与思考:基于山东省临沂市的调研》,《中国管理信息化》,2010年第6期
    45、肖旗胜:《论”三农”信贷的二元矛盾和多元对策》,《广东技术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年第4期
    46、李建伟:《论改革开放30年之缩影:农村金融改革》,《山东工商学院学报》,2008年第3期
    47、蒋定之:《农村金融改革发展30年》,《江南论坛》,2009年第3期
    48杨林,颜金林:《论我国金融支农机制的建设》,《广州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年第3期
    49、潘黎莺:《论我国农村信用社产权制度改革》,《中国经贸导刊》,2010年第12期
    50、周才云:《农村金融发展问题研究述评》,《改革与战略》,2011年第7期
    51、周才云:《中国农村金融发展的困境、成因及其破解》,《技术经济与管理研 究》,2011年第4期
    52、任桂花:《农村金融服务体系制度变迁及其缺陷》,《时代金融》,2011年第15期
    53、陈晓红:《农村金融服务体系创新研究:以山东省为例》,《中国乡镇企业会计》,2010年第7期
    54、植凤寅:《县级联社:“坚守”还是“商业化”》,《中国金融》,2010年第21期
    55、植凤寅:《农村金融机构经营机制的转型之路》,《中国金融》,2011年第10期
    56、黄永涛:《农村金融市场的“双失灵”和帕累托改进:基于政策扶持视角》,《河南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年第3期
    57、姜世君,贾万春:《农村金融体制改革若干问题探讨》,《农金纵横》,1994年第5期
    58、游波:《农村金融体制改革探讨》,《金融经济》,2011年第20期
    59、孟凡泓:《农村金融与城市金融的差异性分析》,《黑龙江金融》,2011年第9期
    60、张德峰:《农村信用合作社:民主困境与法律突围》,《政法论坛》,2011年第6期
    61、周璐:《农村信用合作社改革刍议》,《上海农村经济》,2010年第1期
    62、于建刚:《析我国农村信用社不良贷款的成因和对策》,《上海金融》,2002年第12期
    63、任建春等:《农村信用社单一产权模式改革》,《中国金融》,2011年第17期
    64、刘华东:《农村信用社的市场定位》,《金融参考消息》,1997年第12期
    65、胡敏:《农村信用社的发展现状与市场定位》,《经济研究导刊》,2010年第25期
    66、刘健,范霁瑶:《农村信用社发展及其影响因素的实证分析——以山东德州地区农村信用社为例》,《西部金融》,2008年第2期
    67、孔文静:《农村信用社发展演变的特征分析及其新制度经济学阐释》,《中外企业家》,2011年第19期
    68、王家传:《农村信用社改革的机理与方略:以山东为例》,《改革》,2009年第5期
    69、彭真怀:《农村信用社改革调研与思考》,《中国金融》,2011年第12期
    70、王萍:《农村信用社改革与发展的四大趋势:以山东为例》,《金融发展研究》,2011年第7期
    71、西顺:《农村信用社改革发展的回顾与展望:以山东省为例》,《山东社会科学》,2012年第1期
    72、李永平:《农村信用社改革中的地理限制问题研究》,《安徽农业科学》,2009年第4期
    73、明洋,郑伟:《农村信用社股份制改革中的产权、治理和管理体制分析》,《西南金融》,2011年第8期
    74、蔡伟民:《农村信用社合规文化建设初探》,《中国证券期货》,2011年第10期
    75、王萍、耿欣:《农村信用社商业化和集约化趋势的合理性:以山东为例》,《河北金融》,2011年第10期
    76、郑景元:《农村信用社社员权的整合构造及其分离行使——兼论权利的二元救济》,《中国政法大学学报》,2011年第3期
    77、张骜:《农村信用社省级管理模式比较与选择》,《甘肃金融》,2009年第10期
    78、姚会元:《农村信用社制度异化问题探析》,《学术交流》,2008年第11期
    79、肖冬华:《农村信用社制度异化:“囚犯的困境”——一个经济史的视角》,《河北经贸大学学报》综合版,2011年第3期
    80、李凤桃:《农信社“化茧成商”之痛》,《中国经济周刊》,2010年第19期
    81、常亮、贾金荣:《起承转合:我国农村合作金融的功能演进》,《商业研究》,2010年第8期
    82、郭艳云:《完善我国农村合作金融改革的政策选择》,《福建行政学院学报》,2011年第5期
    83、郑瑞巧:《我国金融市场的二元性分析》,《咸宁学院学报》,2010年第3期
    84、谌赞雄:《中国农村合作金融异化问题探析》,《武汉金融》,2002年第11期
    85、丁伟国:《试论农村合作金融在我国的异化问题》,《哈尔滨商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年第1期
    86、张索彦:《我国民间金融发展趋势及其制度构建》,《河北金融》,2004年第7期
    87、李镜等:《我国农村民间金融的存在根源及其发展趋势》,《农村经济》,2010年第2期
    88、马长青:《县域经济与县域金融的匹配性分析》,《中国金融》,2011年第21期
    89、李爱喜:《新中国60年农村信用社改革发展的回顾与展望》,《财经论丛》,2009年第6期
    90、李明贤:《新中国60年农村金融改革发展的回顾与展望》,《湖南社会科学》,2009年第5期
    91、宋磊:《农村信用社改革成效分析:以山东省为例》,《农业经济问题》,2009年第6期
    92、张继:《论我国农民专业合作社的发展》,《中国经贸导刊》,2011年第3期
    93、黄正威:《城市信用社和城市商业银行体制改革探索》,《中国金融》,2000年第12期
    94、陈晖:《城市信用社银行化过程中的风险研究》,毕业硕士论文,上海:同济大学,2007年
    1、菏泽市成武县农信社老员工王洪振口述
    2、成武信用社老员工李怀明口述
    3、单县农信社优秀员工白敬芝口述
    4、单县信用社老员工葛运启口述
    5、菏泽市信用社老员工张合首口述
    6、菏泽市信用社老员工刘先志口述
    7、菏泽市城关信用社老员工柳殿臣口述
    8、成武县农村信用联社理事长韩东华口述

© 2004-2018 中国地质图书馆版权所有 京ICP备05064691号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17129号

地址:北京市海淀区学院路29号 邮编:100083

电话:办公室:(+86 10)66554848;文献借阅、咨询服务、科技查新:665547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