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城乡发展一体化进程中乡镇政府治理发展
详细信息    本馆镜像全文|  推荐本文 |  |   获取CNKI官网全文
摘要
在城乡发展一体化进程中,政府调控和市场机制是两支重要的力量,其中政府调控尤为重要,是城乡发展一体化有序发展的关键和主导。政府调控不仅需要国家政策和制度的创新,更需要地方政府治理的发展,提高政府治理的有效性。乡镇是我国社会的基础,乡镇政府处在中国政权体系中的最末一级,上联国家下接广大农民,并代表国家对农村社会进行治理。实践证明,国家在农村社会的治理好坏,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乡镇政府的治理行为。在城乡发展一体化进程中,党和政府对农村的各项政策、方针、法令等在乡村的贯彻落实,都要通过乡镇政府来组织和推进;乡镇政府的治理就成为落实和推进党和国家城乡发展一体化政策和措施的重要环节,也是城乡发展一体化建设的落脚点和基础。
     城乡发展一体化进程中乡镇政府治理发展如此之重,但尚未得到学术界的足够重视,主要是因为国内研究城乡发展一体化大多集中在解释宏观政策,为国家城乡发展一体化政策寻找理论的合理性,很少涉及研究地方政府治理的发展,尤其是通过乡镇政府治理的发展,来加快城乡发展一体化的进程。本文利用案例研究方法,通过对城乡发展一体化进程中的乡镇政府治理过程的剖析,寻找影响乡镇政府治理发展的主要因子,提高乡镇政府治理的有效性,探索城乡发展一体化进程中乡镇政府治理发展的方向和路径。
     本文由绪论、主体和结论三部分组成。绪论部分重点分析本研究的缘起及其意义。认为乡镇政府治理发展即是城乡发展一体化建设的落脚点和基础,也是乡镇政府治理发展面临的新挑战。同时乡镇政府治理发展又可以促进城乡发展一体化健康发展。主体分五个章节,分别论述了乡镇政府治理的历史考察、乡镇政府治理发展面临的新挑战、城乡发展一体化进程中乡镇政府治理发展的方向、案例比较分析、城乡发展一体化进程中乡镇政府治理发展的路径选择五个方面。
     首先,在回顾新中国乡镇政府治理和乡村发展的历程,寻找乡镇政府存在的价值和发展脉络,说明乡镇政府治理在乡村发展过程中发挥过和正在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和功能,在城乡发展一体化进程中既要整合各种资源要素,又要优化城乡社会管理结构,还要协调各个层面的经济利益和城乡居民的民主诉求等等。每一项政策、措施都离不开政府的调控和引导,因此城乡发展一体化的重点在农村,难点也在农村。作为在乡村一线,具体组织实施的乡镇政府,面临的政治、经济、社会条件不断发生变化,而且面临城乡发展一体化进程不断变化带来的挑战,需要通过治理的发展来适应和促进城乡发展一体化。
     其次,善治是城乡发展一体化进程中乡镇政府治理发展的方向。治理理论告诉我们,乡镇政府治理发展不仅仅是乡镇政府自身的事情,它还取决于乡镇政府横向和纵向关系,也取决于政府、市场、社会的良性互动与合作,实现“善政”到“善治”的转变。建立以乡镇公共事务和责任为中心的“人”和“事”的善治分析框架,从人的角度分析,乡镇政府治理发展可以视作为政府、市场、社会三者之间的权力结构和权力关系随公共事务调整与塑造的过程,强调以“人”为核心的多中心治理;从事的角度分析,乡镇政府治理发展就是围绕乡镇政府公共事务的权力分配与合作的过程,强调以“事”为中心,按分权和合作的原则,调整、优化乡镇政府治理职能,适应城乡经济社会发展的要求。
     最后,探讨城乡发展一体化进程中乡镇政府治理发展的路径选择。通过对苏北两个乡镇政府治理的个案调查,用善治的分析框架来诠释正处于城乡发展一体化进程中乡镇政府治理发展的过程,寻找影响乡镇政府治理发展的因子。构建以“人”为核心,乡镇各行动主体,县乡(镇)政府、民间组织、农民和私人部门等之间的合作治理;以“事”为中心,乡镇政府治理职能的优化与调整;以期规范乡镇政府管理行为,发展农村基层民主,培育民间组织,实现多元行动主体和利益主体的良性互动,建立多元社会主体结构下的和谐新农村。
     本研究的意义和目标在于明确乡镇政府治理发展不仅是一个自发的过程,而且是一个由乡镇政府为主导的全社会主动建构的过程。乡镇政府治理发展有其双面性,因此需要在熟悉其内在规律的基础上因势利导,遏制其被动性的发展,而将其主动性充分激活,从而建立加快城乡发展一体化进程的现代化的乡镇治理体系。
In the process of integration of urban and rural development, governmentregulation and market mechanism are the two important forces, government regulationis particularly important, is a key and dominant of the orderly development of theintegration of urban and rural development. Government regulation is not only need tonational policy and system innovation, more in need of the development of localgovernance; improve the effectiveness of the government. Township is the foundationof our society, is at the level in the township government in the Chinese regime system,under the top allied countries to meet the broad masses of farmers, and on behalf of thestate of the rural social governance, the state in rural society is good or bad, dependslargely on the management of township government behavior. In the process ofintegration of urban and rural development, the party and the government to thecountryside policies, guidelines and laws in the country to carry out, must through thetownship government to organize and promote; Township government governance isimplement and promote the party and the country an important part of the integration ofurban and rural development policies and measures, and is also the basis and theessences of integration of urban and rural development.
     The integration of urban and rural development in the process of development oftownship governance is so heavy, but has not got enough attention in academia. Most ofthe integration of urban and rural development is mainly domestic research focused on explaining macro policies, the rationality of the theory of integration of urban and ruraldevelopment policy for the country. Few studies involving the development of localgovernance, especially through the development of the township governmentgovernance, to improve the effectiveness of governance, to accelerate the process ofintegration of urban and rural development. In this paper, using the method of casestudy, through to the township government in the process of the integration of urban andrural development process, to find the main factors affecting the development oftownship government governance, improve the effectiveness of the townshipgovernment governance, explore the development of township government in theprocess of urban and rural integration development direction and path.
     This paper consists of introduction, main body and conclusion of three parts. Theintroduction part mainly analyses the origin and significance of this study, the thoughtdevelopment of township governance is the essences of the integration of urban andrural development construction and the foundation, is also the development of townshipgovernment management faces new challenges. At the same time, the townshipgovernment governance development can promote the healthy development of theintegration of urban and rural development. Main body is divided into five chapters,respectively discusses the historical investigation, the township government anddevelopment of township government management faces new challenges, thedevelopment of township government in the process of urban and rural developmentintegration, case comparative analysis, the integration of urban and rural development inthe direction of the development of township government in the process of route choicein five aspects.
     First of all, in reviewing the new governance of township government and ruraldevelopment, to find the value of existence and development of township government,township government in rural development process of played and is playing anirreplaceable role and function. In the process of integration of urban and ruraldevelopment is to integrate various resources, and to optimize the structure of urban andrural social management, and coordination of all aspects of economic interests and the democratic aspirations of urban and rural residents, and so on; Every policies andmeasures is dependent on the government regulation and guidance. And the focus of theintegration of urban and rural development in the countryside, the difficulty is in thecountryside. As a line in the country, the concrete implementation of the townshipgovernment, facing the political, economic and social conditions change constantly, andfacing the challenges of integration of urban and rural development changes ceaselessly,need through the development of governance to adapt and promote the integration ofurban and rural development.
     Second, good governance is the integration of urban and rural development in theprocess of the developing direction of the township government governance.Governance theory tells us that the development of township government is not just amatter of township government itself, it also depends on the horizontal and verticalrelationship of township government, also depends on the government, market, society,the benign interaction and cooperation, realize "good governance" to "good governance"of change; Set up in the township public affairs and responsibility as the center of the"people" and "thing" good governance analysis frame,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thepeople, the development of township governance can be regard as a government, market,the power structure and power relations between and among social adjustment andshaping process with public affairs, emphasis on "people" as the core of polycentricgovernance; In perspective, the development of township governance is the distributionof power around the township government public affairs and cooperation process,emphasize the "thing" as the center, according to the principle of separation of powersand cooperation, adjustment and optimization of township government functions, tomeet the requirements of urban and rural economic and social development.
     Finally, this paper discusses the development of township government in theprocess of urban and rural integration development path selection. In north Jiangsu casestudy of two township government governance, with the analysis of the goodgovernance framework to explain is in the process of integration of urban and ruraldevelopment process of township government, to find the factors affecting the development of township government governance. Build "person" as the core, thetownship each action subject, counties and townships (town) government,non-governmental organizations, cooperation between farmers and the private sectormanagement; As the "thing" as the center, the optimization and adjustment of townshipgovernment functions; In order to regulate the behavior of the township governmentmanagement, the development of rural democracy at the grassroots level,nongovernmental organizations realize the benign interaction multiple actions ofprincipals and interests subject, establishing pluralistic society under the main structureof the new harmonious countryside.
     Meaning and goal of this study is to clear the township government governancedevelopment not only is a spontaneous process, and it is a by the township governmentas the leading factor of the whole society actively constructing process. Development oftownship governance has its duality, and therefore need to be familiar with its inherentlaw to different situations, on the basis of the development of curbing its passivity, andthe initiative fully activated, establishing to speed up the process of integration of urbanand rural development, modernization of township governance system.
引文
①参见国家统计局网,http://www.stats.gov.cn/tjsj/zxfb/201401/t20140120_502082.html,2014-2-20。
    ①习近平:《关于<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的说明》,《人民日报》2013-11-16。
    ①参见杨雪冬、陈雪莲、刘铎:《构建与公共参与扩大相适应的乡镇治理机制》,载《当代世界与社会主义》(双月刊)2010年第4期。
    ①T Scarlett Epstein,David Jezeph.Development-There is another Way:A Rural-Urban PartnershipDevelopment Paradigm.World Development,2001,29(8):1443-1454.
    ①关于麦克·道格拉斯的观点参见Mike Douglass, The Political Economy of Regional Integration: TheCentral Plains of Thailand,1855-1980.Ann Arbor,Mich.: University Microfilms International,1982.Mike Douglass, Regional Integration on the Capitalist Periphery: the Central Plains of Thailand.The Hague: Institute of Social Studies,1984.
    ②虞建华:《浙江省欠发达地区城乡一体化研究》,浙江大学,2005年版,第10-11页。
    ③[法]亨利·孟德拉斯:《农民的终结》,李培林译,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10年版,第20页。
    ①参见[澳]杨小凯,黄有光:《专业化与经济组织:一个新兴古典微观经济学框架》,经济科学出版社,2006年版。
    ②张要杰:《国外学者的中国农村社会研究成果述评》,《湖南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年第6期。
    ①[美]丹尼尔·哈里森·葛学溥:《华南的乡村生活:广东凤凰村的家族主义社会学研究》,周大鸣译,知识产权出版社,2006年版,第1页。
    ②张要杰:《国外学者的中国农村社会研究成果述评》,《湖南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年第6期。
    ①[美]牛铭实:《中国历代乡约》,中国社会出版社,2005版,第1页。
    ①景普秋,张复明:《城乡一体化研究的进展与动态》,《城市规划》2003年第6期。
    ②骆子程:《城乡一体工农结合》,《城市问题》1988年第2期。
    ①汪玉凯:《反思城乡一体化》,《农村工作通讯》2011年第3期。
    ②王建中,石一飞:《.城乡一体化的起源及内涵》,《江海纵横》2011年第2期。
    ③周加来:《城市化·城镇化·农村城市化·城乡一体化—城市化概念辩析》,《中国农村经济城市》2001年第5期。
    ④姜作培:《城乡一体化:统筹城乡发展的目标探索》,《南方经济》2004年第1期。
    ①杨荣南:《城乡一体化指标体系初探》,载《城市化:统筹城乡发展》,浙江省发展和改革委员会编,浙江大学出版社,2004年版。
    ②顾益康,许勇军:《城乡一体化评估指标体系研究》,《浙江社会科学》2004年第6期。
    ③王景新,李长江,曹荣庆:《明日中国:走向城乡一体化》,中国经济出版社,2005年版。
    ④罗雅丽,张常新:《城乡一体化发展评价指标体系构建与阶段划分——以大西安为例》,《江西农业学报》2007年第7期。
    ①陆学艺:《中国国情丛书——百县市经济社会调查·陵县卷》,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1993年版。
    ①此观点主要参考了尹冬华:《中国地方治理和研究》,尹冬华选编,《从管理到治理—中国地方治理现状》,中央编译出版社,2006年版,第11页。
    ①参习董薇:《我国城乡一体化研究述评》,《天水行政学院学报》2011年第1期(总第67期)。
    ①王艳成:《城镇化进程中乡镇政府职能研究》,人民出版社,2010年第1版,第15页。
    ①此概念主要参考了孙柏瑛:《当代地方治理——面向21世纪的挑战》,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4年版,第33页。
    ①侯保疆:《乡镇建制:历史、现状及未来》,《汕头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5年第4期。
    ①参见侯保疆:《乡镇建制:历史、现状及未来》,《汕头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5年第4期。
    ②浦善新等:《中国行政区划概论》,知识出版社,1995年版,第461-462页。
    ③中国行政区划网,http://www.xzqh.org./old/yange/1958.htm,检索时间:2012年5月30日.
    ①参见侯保疆:《乡镇建制:历史、现状及未来》,《汕头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5年第4期。
    ②融合型行政模式是由美国行政学家弗雷德·W.里格斯在《农业社会形态与工业社会形态比较行政研究》一文中提出,他认为传统农业社会的社会结构是混沌未分的,没有明确的、细致的社会分工,与之相适应,行政行为与立法、司法、军事、经济等其他的社会行为是混杂在一起的,更谈不上有专业化的行政机构。所以里格斯将这种类型的行政称之为“融合型行政模式”,而在他看来,这种“融合型行政模式“的行政效率是极为低下的。
    ③[美]费正清:《中国:传统与变迁》,张沛译,世界知识出版社,2002年版,第610页。
    ①浦善新等:《中国行政区划概论》,知识出版社,1995年版,第465页。
    ②苏木是我国内蒙古自治区行政区划,与乡处于同一行政层级,分布于内蒙古自治区的牧区.随着经济和社会的发展,近年如同农业地区的乡镇合并一样,苏木也存在合并,或撤苏木设镇等行政区划调整.到2003年,内蒙古自治区乡级行政区划中,苏木279个,民族苏木2个。
    ③中国行政区划网,http://www.xzqh.org./old/yange/2006.htm,检索日期:2013年9月30日。
    ④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统计局:《2012中国统计年鉴》,中国统计出版社,2013年版。
    ①中国行政区划网,http://www.xzqh.org/old/yange/1951.htm,检索日期:2013年9月30日。
    ②中国行政区划网,http://www.xzqh.org/old/yange/1953.htm,检索日期:2013年9月30日。
    ③候宝疆:《乡镇建制:历史、现状及未来》,《汕头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5年第4期。
    ④韩明谟:《农村社会学》,北京大学出版社,2001年版,第74页。
    ①参见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1962年建国以来重要文献选编(第十五册)》,中央文献出版社,1997年版,第659-677页。
    ②浦善新等:《中国行政区划概论》,知识出版社,1995年版,第383页。
    ①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统计局:《2012中国统计年鉴》,中国统计出版社,2013年版。
    ①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政部:《2003年民政事业发展统计报告》,http://www.mca.gov.cn.检索日期:2013年12月30日。
    ②资料根据民政部1998-2012年社会服务发展统计报告整理http://www.mca.gov.cn.检索日期:2013年12月30日。
    ①参见中央机构编制委员会办公室等:《关于乡镇行政区划调整工作的指导意见(民发(2001)196号)》。
    ①中共中央马克思恩格斯列宁斯大林著作编译局:《马克思恩格斯选集》,人民出版社,1995年版,第523页。
    ②徐勇:《地方政府学》,高等教育出版社,2005年版,第107页。
    ③曹沛霖:《政府与市场》,浙江人民出版社,1998年版,第437页。
    ④赵宝煦:《行政机构改革透析—中国地方行政机构改革研究》,苏州大学出版社,1998年版,第1页。
    ①毛泽东:《建国以来毛泽东文稿(第五册)》,中央文献出版社,1994年版,第515—516页。
    ②参见钱振明:《苏南乡镇政权建设研究》,人民出版社,1999年版,第100页。
    ①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新时期农业和农村工作重要文献选编》,中央文献出版社,1992年版,第222页。
    ①钱振明:《苏南乡镇政权建设研究》,人民出版社,1999年版,第234页。
    ①徐勇:《国家整合与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社会主义研究》2006年第1期。
    ②[美]黄仁宇:《中国大历史》,三联书店,1997年版,第47页。
    ③吴理财:《改革与重建——中国乡镇制度研究》,高等教育出版社,2010年版,第15页。
    ①中共中央马克思恩格斯列宁斯大林著作编译局:《马克思恩格斯选集》,人民出版社,1995年版,第277页。
    ②中共中央马克思恩格斯列宁斯大林著作编译局:《马克思恩格斯选集》,人民出版社,1995年版,第276页。
    ①黄坤明:《城乡发展一体化路径演进研究:民本自发与政府自觉》,科学出版社,2009年版,第39页。
    ②陈锡文:《城乡统筹解决三农问题》,《改革与理论》2003年第3期。
    ③赵英丽:《城乡统筹规划的理论基础与内容分析》,《城市规划学刊》2006年第1期。
    ④陈希玉:《论城乡统筹》,《发展论坛》2003年第10期。
    ①姜作培:《从战略高度认清城乡统筹发展的大趋势》,《桂海论丛》2003年第6期。
    ②曾业松:《城乡统筹——解决“三农”问题的根本》,《县域经济报》2003-12-23。
    ③中国(海南)改革发展研究院:《以统筹城乡发展为重点推进新农村建设的建议》,载《中国新农村建设:乡村治理与乡镇政府改革》,中国经济出版社,2006年版,第3页。
    ④张瑞怀,李怀伟:《城乡发展一体化与城乡统筹》,《中国金融》2010年第22期。
    ①李云:《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历史回顾与现代反思》,《延安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年第6期。
    ①崔功豪,王本炎,查彦育:《城市地理学》,江苏教育出版社,1992年版,第69-70页。
    ②高佩义:《中外城市化比较研究》,南开大学出版社,1991年版,第3页。
    ③周加来:《城市化·城镇化·农村城市化·城乡一体化——城市化概念辨析》,《中国农村经济》2001年第5期。
    ④黄坤明:《城乡发展一体化路径演进研究:民本自发与政府自觉》,科学出版社,2009年版,第19页。
    ①[美]道格拉斯·诺斯:《经济史中的结构与变迁》,陈郁等译,三联书店,1994年版,第3页。
    ②赵树凯:《乡镇治理与政府制度化》,商务印书馆,2010年版,第297页。
    ①刘祖云、胡蓉:《论社会转型与二元社会结构中国特色的二元社会结构研究之一》《中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5年第1期。
    ①赵树凯:《乡镇治理与政府制度化》,商务印书馆,2010年版,第258页。
    ②夏能礼,许焰妮:《“发展型政府”的理论批判:基于东亚历史的经验》《理论探讨》2012年第2期。
    ①[美]佛雷德·里格斯:《行政生态学》,金耀基译,台湾商务印书馆股份有限公司,1981年版,第10页。
    ①荣敬本等:《从压力型体制向合作型体制的转变:县乡级政治体制改革》,中央编译出版社,1998年版,第28页。
    ①荣敬本等:《从压力型体制向合作型体制的转变:县乡级政治体制改革》,中央编译出版社,1998年版,第30-33页。
    ②钱振明:《苏南乡镇政权建设研究》,人民出版社,1999年版,第227页。
    ①周晓菲:《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如何实现现代化—专家解读“全面深化改革的总目标”》,《光明日报》2013-12-04。
    ②何增科:《国家治理现代化》,《学习时报》2013-1-13。
    ③江必新:《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光明日报》2013-11-15。
    ④参见冯雅、丁玲娜:《解读三中全会:[刘伟专栏]推进治理能力现代化全面深化改革》,http://finance.cnr.cn/gundong/201311/t20131114_514133535.shtml,检索日期:2013-12-30。
    ⑤参见高小平:《国家治理体系域治理能力现代化的实现路径》,http://www.chinareform.org.cn/gov/governance/Practice/201402/t20140219_188720.htm.检索日期:2013-12-30。
    ①参见财经:《治理能力现代化之途》, http://magazine.caijing.com.cn/2014-02-23/113945454.html.检索日期:2013-12-30。
    ①Salamon L.2002.The Tools of Government: A guide to the New Governance. New York: Oxford UniversityPress. pp.9.转引自陆道平:《乡镇治理模式研究-以昆山市淀湖镇为例》,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6年版,第19页。
    ②鲍勃·杰索普:《治理的兴起及其失败的风险:以经济发展为例的论述》,载《国际社会科学》(中文版)》1999年第2期。
    ①治理一词用英语:govern, government, governance, etc.法语:gouverner, gouvernement, gouvernance,etc.西班牙语:gobernar, gobierno, gobernanza, etc.葡萄牙语:governar, governo, governa o,governan a,etc.意大利语:governare,governo, governamento, etc.表达.
    ②俞可平:《民主与陀螺》,北京大学出版社,2008年版,第31页。
    ③[美]詹姆斯·罗西瑙:《没有政府的治理——世界政治中的秩序与变革》,张胜军,刘小林等译,江西人民出版社,2001年版,第4-5页。
    ①World Bank.2006A Decade of Measuring the Quality of Governance: Governance Matters2006WorldwideGovernance Indicators. Washington D.C.,p.2-3.
    ②OECD.1995.Participatory Development and Good Governance, Paris: OECD,p14.
    ③UNDP.1997.Governance for Sustainable Human Development, New York: UNDP,pp2-3.
    ④http://infoweb.magi.com/igvn.检索日期:2012-5-1。
    ⑤http://www.britcoun.org/governance/ukpgov.html.检索日期:2012-5-1。
    ⑥张文成:《德国学者迈尔谈西欧社会民主主义的新变化与“公民社会模式》,《国外理论动态》2000年第7期。
    ①[美]詹姆斯·罗西瑙:《没有政府的治理——世界政治中的秩序与变革》,张胜军,刘小林等译,江西人民出版社,2001年版,第5页。
    ②参见[英]罗伯特·罗茨:《新治理:没有政府的管理》,《政治学研究》1996年第154期。
    ①[美] B.盖伊·彼得斯:《政府未来的治理模式》,吴爱明,夏宏图译,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1年版,第
    23页。
    ②俞可平:《民主与陀螺》,北京大学出版社,2006年版,第83页。
    ①"The IMF's Approach to Promoting Good Governance and Combating Corruption—A Guide". InternationalMonetary Fund.20June2005.http://www.imf.org/external/np/gov/guide/eng/index.htm.检索日期:2012-5-1。
    ①What is Good Governance? UNESCAP.http://www.unescap.org/pdd/prs/ProjectActivities/Ongoing/gg/governance.asp检索日期:2012-5-1。
    ②http://www.soc.titech.ac.jp/uem/governance.html.检索日期:2012年5月1日。
    ③Morten Boas.1998."Governance as Multilateral Development Bank Policy: The Case of the AfricanDevelopment Bank and the Asian Development Bank." The European Journal of Development Research,vol.10, no.2, Page117-134.
    ①http://www.monticello.org/site/jefferson/famous-quotations.检索日期:2012-5-1。
    ②《论语·学而》http://www.guoxue.com/?book=lunyu.检索日期:2013-12-30。
    ③《论语·为政》http://www.guoxue.com/?book=lunyu.检索日期:2013-12-30。
    ④《论语·为政》http://www.guoxue.com/?book=lunyu.检索日期:2013-12-30。
    ⑤《孟子·尽心下》http://www.guoxue.com/?book=mengzi.检索日期:2013-12-30。
    ⑥《孟子·万章上》http://www.guoxue.com/?book=mengzi.检索日期:2013-12-30。
    ⑦《孟子·离娄上》http://www.guoxue.com/?book=mengzi.检索日期:2013-12-30。
    ⑧《孟子·梁惠王上》http://www.guoxue.com/?book=mengzi.检索日期:2013-12-30。
    ①《孟子·公孙丑上》http://www.guoxue.com/?book=mengzi.检索日期:2013-12-30。
    ②《孟子·梁惠王下》http://www.guoxue.com/?book=mengzi.检索日期:2013-12-30。
    ①赵树凯:《农村发展与新的治理模式》,载中国(海南)改革发展研究院编,《新农村建设:乡村治理与乡镇政府改革》,中国经济出版社,第30页。
    ②参见俞可平:《国家治理体系现代化应超越局部利益》,http://news.163.com/14/0224/00/9LQEVEIH00014AED.html.检索日期:2013-12-30。
    ③此观点参考了马斌,《政府间关系:权力配置与地方治理》,浙江大学出版社,2009年版,第36页。
    ①孙柏瑛:《当代地方治理——面向21世纪的挑战》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4年版,第214-15页。
    ②[美]加布里埃尔.A.阿尔蒙德、小G.宾厄姆鲍威尔:《比较政治学:体系、过程和政策》,曹沛霖等译,上海译文出版社,1987年.第199页。
    ③[英]罗伯特·罗茨:《新治理:没有政府的管理》,《政治学研究》1996年第154期。
    ④陈振明:《提高政府绩效的15种市场化工具》,《社会主义论坛》2008年第12期。
    ⑤世界银行1994年世界发展报告:《为发展提供基础设施》,毛晓威等译,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1994年版,第9页。
    ①[美]盖伊·彼得斯:《欧洲的行政现代化:一种北美视角的分析》载《西方国家行政改革评述》,国家行政学院国际合作交流部编译,国家行政学院出版社,1998年版,第77页。
    ②[美]莱斯特·萨拉蒙,赫尔穆特·安海尔:《公民社会部门》,载何增科主编,《公民社会与第三部门》,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0年版,第257页。
    ③[美]莱斯特·萨拉蒙,赫尔穆特·安海尔:《公民社会部门》,载何增科主编,《公民社会与第三部门》,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0年版,第257页。
    ④俞可平:《民主与陀螺》,北京大学出版社,2000年版,第206页。
    ①Benett,Robert.1990. Decentralization,Intergovernmental Relations and markets: Towards a PostWelfare Agenda? Oxford: Clarendon Press,p.1.转引马斌,《政府间关系:权力配置与地方治理》,浙江大学出版社,2009年版,第36页。
    ②俞可平:《治理与善治》,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0年版,第8—9页。
    ①邓正彬,邱俊荣,李金阳,林培:《罗桥民间调解“持照”上门》,《新华日报》2012-8-13.
    ①陆道平:《乡镇治理模式研究——以昆山淀山湖镇为例》,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6年版,第263页。
    ②荣敬本:《县乡两级政治体制改革的曙光——河南省新密市村级民主政治制度建设调查》,《经济社会体制比较》1998年第6期。
    ①吴理财:《改革与重建——中国乡镇制度研究》,高等教育出版社,2010年版,第82-85页。
    ②谭秋成:《财政考核、制度租金榨取与乡镇债务》,《中国农村观察》2004年第6期。
    ①吴理财:《改革与重建——中国乡镇制度研究》,高等教育出版社,2010年版,第46页。
    ①《中国共产党章程》,第十六条,http://www.xinhuanet.cn.检索日期:2012-6-30。
    ①吴理财:《改革与重建——中国乡镇制度研究》,高等教育出版社,2010年版,第20页。
    ①金太军:《关于加强乡镇人民代表大会的思考》,《人大研究》2000年第10期。
    ①侯宝疆:《和谐社会构建中的乡镇人大制度建设思考》,《太平洋学报》2009年第3期。
    ①季根章:《乡镇机构改革探索—背景、趋势与对策》,江苏人民出版社,2006年版,第214-215页。
    ①吴理财,张良:《“以钱养事”何去何从?—基于湖北咸安区乡镇事业单位改革的调查与思考》,《调研世界》2009年第4期。
    ①季根章:《乡镇机构改革探索—背景、趋势与对策》,江苏人民出版社,2006年版,第222页。
    ②本节的政府既有广义政府之内涵、也有狭义政府之内涵,根据行文需要,其具体指向不同。
    ③吴理财:《改革与重建——中国乡镇制度研究》,高等教育出版社,2010年版,第70页。
    ①赵树凯:《乡镇政府治理与政府制度化》,商务印书馆,2010年版,第122页。
    ①李明晓:《完善我国中央对地方政府转移支付制度的策略选择》,《财政监督》2009年第3期。
    ②李丽辉:《近3万个乡镇实现“乡财县管”》,《人民日报》2012年-8-21。
    ③刘宏波,刘华桢,张渊,梁宵:《乡财县管改革后乡镇财政管理面临的问题及对策》,《财税纵横》2011年第3期。
    ①参见颜晓岩:《县乡财政解困:完善分税制》,《中国财经报》2005-11-1。
    ②郎冬梅:《坚持和完善分税制、平衡各级政府间财权和事权》,《现代商业》2012年第20期。
    ①侯向东:《分税制对县乡财政影响引发的思考》,《产业与科技论坛》2010年第3期。
    ②陈昌盛,蔡跃洲:《中国政府公共服务:体制变迁与地区综合评估》,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7年版,第36页。
    ③徐晓亮:《浅议政府间财政转移支付的依赖性——基于云南省自分税制以来历年财政收支结构的分析》,《云南财经大学学报》2006年第4期。
    ①王鹏,杜婕:《我国政府间财政转移支付制度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经济纵横》2011年第2期。
    ①中华人民共和国财政部http://www.mof.gov.cn/zhuantihuigu/czrdwt/cztz/200805/t20080519_25513.html.检索日期:2012-9-20。
    ②李普亮,朱永德:《乡镇财政收入研究:基于“农村税费改革后”的视角》,《中国农村观察》2005年第5期。
    ①赵书凯:《乡镇政府治理与政府制度化》,商务印书馆,2010年版,第110-113页。
    ②陈彩虹,陈东平:《乡镇债务对乡镇财政支出结构的影响——基于债务用途的视角》,《.农业经济问题》2012年第5期。
    ①李娜:《浅议街道办事处协护税工作的必要性及对策》,《.会计师》2010年第12期。
    ①胡东宁:《区域经济一体化下的横向府际关系——以府际合作治理为视角》,《改革与战略》2011年第3期。
    ②刘大中:《调整我国横向府际关系的价值和思路》,《河北企业》2012年第12期。
    ③马雪彬,冉维波:《横向府际关系中的利益演化均衡》,《改革与战略》2011年第12期。.
    ①张克强等:《农村面源污染及其防治措施》,《农业工程技术(新能源产业)》2008年2期。
    ①参见汤汇浩:《邻避效应:公益性项目的补偿机制与公民参与》,《中国行政管理》2011年第7期。
    ①[法]戴维·卡梅伦:《政府间关系的几种结构》,张大川译,《国际社会科学杂志(中文版)》2002年第1期。
    ①杨龙,郑春勇:《地方合作对政府间关系的拓展》,《探索与争鸣》2011年第1期。
    ①参见薛强,崔富春:《农村社会治安管理》,中国社会出版社,2010年版。
    ①李茂平,阳桂红:《民间组织:社会资本的“生产车间”》,《吉首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年第4期。
    ②仝志辉:《农村民间组织与中国农村发展:来自个案的经验》,中国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5年版,第6页。
    ③侯宝疆:《中国乡镇管理研究》,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6年版,第137-169页。
    ④罗大蒙:《农村民间组织的发展:困境、动力与前景》,《四川行政学院学报》2012年第2期。
    ①参见李翠霞:《农村民间组织发展的效应分析》,《经济研究导刊》2010年第15期。
    ②此观点来自罗大蒙:《农村民间组织的发展:困境、动力与前景》,《四川行政学院学报》2012年第2期。
    ①房石:《论当代我国民间组织的发展路径选择》,《重庆科技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年第10期。
    ①何平:《构建农村社区建设与民间组织发展的联动机制》,《中共贵州省委党校学报》2011年第4期。
    ①黄玉:《乡村中国变迁中的地方政府与市场经济》,中山大学出版社,2009年版,第160-161页。
    ②黄玉:《乡村中国变迁中的地方政府与市场经济》,中山大学出版社,2009年版,第160-161页。
    ①范祥伟:《政府业务委托民间办理之理论与政策》,《台湾人事月刊》第34卷5期,转引自王克稳:《政府业务委托外包的行政法认识》,《中国法学》2011年第4期。
    ①王克稳:《政府业务委托外包的行政法认识》,《中国法学》2011年第4期。
    ①[英]托马斯·马歇尔,安东尼·吉登斯等:《公民身份与社会阶级》,郭忠华,刘训练译,江苏人民出版社,2008年版,第10-11页。
    ②柏骏:《农民身份——一个社会学研究的视角》,《唯实》2003年第12期。
    ①赵树凯:《乡镇政府治理与政府制度化》,商务印书馆,2010年版,第309-318页。
    ①赵树凯:《乡镇政府治理与政府制度化》,商务印书馆,2010年版,第283页。
    ②[美]克利福德·格尔兹:《十九世纪巴厘剧场国家》,赵丙祥译,上海人民出版社,1999年版,第12页。
    ①http://www.eurofound.europa.eu/areas/industrialrelations/dictionary/definitions/openmethodofcoordination.htm.检索日期:2012-11-3。
    ②谭羚雁:《地方治理视野下中国政府间关系研究——欧盟“开放式协调法”的借鉴与思考》,《东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年第3期。
    ①[美] B·盖伊·彼得斯:《政府未来的治理模式》,吴爱明,夏宏图译,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1年版,第68页。
    ①张浚:《“开放式协调方法”和欧盟推进全球治理的方式:以援助政策为例》,《欧洲研究》2010年第2期。
    ①米有录:《静悄悄的革命从这里开始:寻找中国第一个村委会》,《乡镇论坛》1998年第12期。
    ②[美]牛铭实:《中国历代乡约》,中国社会出版社,2005版,第101-121页。
    ①马克思,恩格斯:《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2卷)》,人民出版社,2009年版,第566-567页。
    ②参见中央纪委,中央组织部,民政部等:《关于进一步加强村级民主监督工作的意见》。
    ①赵树凯:《乡镇政府治理与政府制度化》,商务印书馆,2010年版,第315页。
    ①郭坚刚,尹海鹏:《可持续发展与地方政府短期行为矫正》,《浙江省委党校学报》1999年第3期。
    ①任丙强:《西方国家公众环境参与的途径及其比较》,《东北师大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0年第5期。
    ②林国明、陈东升:《公民会议与审议民主:全民保健的公民参与》,《台湾社会学》2003年第6期。
    ③任丙强:《西方国家公众环境参与的途径及其比较》,《东北师大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0年第5期。
    ①张俊杰:《城乡一体化背景下乡镇机构改革的思路》,《清江论坛》2011年第1期。
    ②许才明:《乡镇政府管理改革研究》,江西人民出版社,2009年版,第15-17页。
    ①所谓地票是指建设用地挂钩指标,依据《重庆市暂行办法》第18条,建设用地挂钩指标,是指包括农村宅基地及其附属设施用地、乡镇企业用地、农村公共设施和农村公益事业用地等农村集体建设用地,经过复垦并经土地管理部门严格验收后产生的指标。地票交易是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指标在土地交易所内以出让方式进行的流转。参见闫海,孟娜:《我国地票交易法律制度探析》,《武陵学刊》2012年第7期。
    ②季根章:《乡镇机构改革探索——背景、趋势与对策》,江苏人民出版社,2006年版,第164-165页。
    ①陆学艺主编:《中国社会建设与社会管理》,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11年版,第279页。
    ①赵树凯:《乡镇治理与政府制度化》,商务印书馆,2010年版,第309页。
    ①赵树凯:《乡镇治理与政府制度化》,商务印书馆,2010年版,第316页。
    1.虞建华:《浙江省欠发达地区城乡一体化研究》,浙江大学,2005年版。
    2.陆学艺:《中国国情丛书——百县市经济社会调查·陵县卷》,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1993年版。
    3.崔功豪,王本炎,查彦育:《城市地理学》,江苏教育出版社,1992年版。
    4.杨荣南:《城乡一体化指标体系初探》,载《城市化:统筹城乡发展》,浙江省发展和改革委员会编,浙江大学出版社,2004年版。
    5.王景新,李长江,曹荣庆:《明日中国:走向城乡一体化》,中国经济出版社,2005年版。
    6.尹冬华选编:《从管理到治理—中国地方治理现状》,中央编译出版社,2006年版。
    7.王艳成:《城镇化进程中乡镇政府职能研究》,人民出版社,2010年第1版。
    8.孙柏瑛:《当代地方治理——面向21世纪的挑战》,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4年版。
    9.浦善新等:《中国行政区划概论》,知识出版社,1995年版。
    10.韩明谟:《农村社会学》,北京大学出版社,2001年版。
    11.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1962年建国以来重要文献选编(第十五册)》,中央文献出版社,1997年版。
    12.黄玉:《乡村中国变迁中的地方政府与市场经济》,中山大学出版社,2009年版。
    13.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统计局:《2012中国统计年鉴》,中国统计出版社,2013年版。
    14.徐勇:《地方政府学》,高等教育出版社,2005年版。
    15.曹沛霖:《政府与市场》,浙江人民出版社,1998年版。
    16.赵宝煦:《行政机构改革透析—中国地方行政机构改革研究》,苏州大学出版社,1998年版。
    17.毛泽东:《建国以来毛泽东文稿(第五册)》,中央文献出版社,1994年版。
    18.钱振明:《苏南乡镇政权建设研究》,人民出版社,1999年版。
    19.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新时期农业和农村工作重要文献选编》,中央文献出版社,1992年版。
    20.吴理财:《改革与重建——中国乡镇制度研究》,高等教育出版社,2010年版。
    21.黄坤明:《城乡发展一体化路径演进研究:民本自发与政府自觉》,科学出版社,2009年版。
    22.中国(海南)改革发展研究院:《中国新农村建设:乡村治理与乡镇政府改革》,中国经济出版社,2006年版。
    23.高佩义:《中外城市化比较研究》,南开大学出版社,1991年版。
    24.赵树凯:《乡镇治理与政府制度化》,商务印书馆,2010年版。
    25.侯宝疆:《中国乡镇管理研究》,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6年版。
    26.许才明:《乡镇政府管理改革研究》,江西人民出版社,2009年版
    27.俞可平:《民主与陀螺》,北京大学出版社,2008年版。
    28.荣敬本等:《从压力型体制向合作型体制的转变:县乡级政治体制改革》,中央编译出版社,1998年版。
    29.赵树凯:《农村发展与新的治理模式》,载中国(海南)改革发展研究院编,《新农村建设:乡村治理与乡镇政府改革》,中国经济出版社,2006年版。
    30.陆道平:《乡镇治理模式研究——以昆山淀山湖镇为例》,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6年版。
    31.仝志辉:《农村民间组织与中国农村发展:来自个案的经验》,中国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5年版。
    32.俞可平:《治理与善治》,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0年版。
    33.季根章:《乡镇机构改革探索—背景、趋势与对策》,江苏人民出版社,2006年版。
    34.陈昌盛,蔡跃洲:《中国政府公共服务:体制变迁与地区综合评估》,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7年版。
    35.薛强,崔富春:《农村社会治安管理》,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10年版。
    36.陆学艺:《中国社会建设与社会管理》,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11年版。
    37.马斌:《政府间关系:权力配置与地方治理》,浙江大学出版社,2009年版。
    1.景普秋,张复明:《城乡一体化研究的进展与动态》,《城市规划》2003年第6期。
    2.骆子程:《城乡一体工农结合》,《城市问题》1988年第2期。
    3.王建中,石一飞:《.城乡一体化的起源及内涵》,《江海纵横》2011年第2期。
    4.周加来:《城市化·城镇化·农村城市化·城乡一体化——城市化概念辨析》,《中国农村经济》2001年第5期。
    5.姜作培:《城乡一体化:统筹城乡发展的目标探索》,《南方经济》2004年第1期。
    6.杨雪冬,陈雪莲,刘铎:《构建与公共参与扩大相适应的乡镇治理机制》,《当代世界与社会主义》(双月刊)2010年第4期。
    7.顾益康,许勇军:《城乡一体化评估指标体系研究》,《浙江社会科学》2004年第6期。
    8.罗雅丽,张常新:《城乡一体化发展评价指标体系构建与阶段划分——以大西安为例》,《江西农业学报》2007年第7期。
    9.董薇:《我国城乡一体化研究述评》,《天水行政学院学报》2011年第1期(总第67期)。
    10.林国明,陈东升:《公民会议与审议民主:全民保健的公民参与》,《台湾社会学》2003年第6期。
    11.侯保疆:《乡镇建制:历史、现状及未来》,《汕头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5年第4期。
    12.徐勇:《国家整合与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社会主义研究》2006年第1期。
    13.陈锡文:《城乡统筹解决三农问题》,《改革与理论》2003年第3期。
    14.赵英丽:《城乡统筹规划的理论基础与内容分析》,《城市规划学刊》2006年第1期。
    15.姜作培:《从战略高度认清城乡统筹发展的大趋势》,《桂海论丛》2003年第6期。
    16.张瑞怀,李怀伟:《城乡发展一体化与城乡统筹》,《中国金融》2010年第22期。
    17.李云:《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历史回顾与现代反思》,《延安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年第6期。
    18.张要杰:《国外学者的中国农村社会研究成果述评》,《湖南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年第6期。
    19.刘祖云,胡蓉:《论社会转型与二元社会结构中国特色的二元社会结构研究之一》,《中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5年第1期。
    20.夏能礼,许焰妮:《“发展型政府”的理论批判:基于东亚历史的经验》,《理论探讨》2012年第2期。
    21.张俊杰:《城乡一体化背景下乡镇机构改革的思路》,《清江论坛》2011年第1期。
    22.鲍勃·杰索普:《治理的兴起及其失败的风险:以经济发展为例的论述》,《国际社会科学》(中文版)》1999年第2期。
    23.张文成:《德国学者迈尔谈西欧社会民主主义的新变化与“公民社会模式》,《国外理论动态》2000年第7期。
    24.[英]罗伯特·罗茨:《新治理:没有政府的管理》,《政治学研究》1996年第154期。
    25.荣敬本:《县乡两级政治体制改革的曙光——河南省新密市村级民主政治制度建设调查》,《经济社会体制比较》1998年第6期。
    26.金太军:《关于加强乡镇人民代表大会的思考》,《人大研究》2000年第10期。
    27.侯宝疆:《和谐社会构建中的乡镇人大制度建设思考》,《太平洋学报》2009年第3期。
    28.谭秋成:《财政考核、制度租金榨取与乡镇债务》,《中国农村观察》2004年第6期。
    29.吴理财,张良:《“以钱养事”何去何从?—基于湖北咸安区乡镇事业单位改革的调查与思考》,《调研世界》2009年第4期。
    30.刘宏波,刘华桢,张渊,梁宵:《乡财县管改革后乡镇财政管理面临的问题及对策》,《财税纵横》2011年第3期。
    31.周琬,杜正艾:《建立健全财权、财力与事权相匹配的机制》,《行政论坛》2011年第5期。
    32.郎冬梅:《坚持和完善分税制、平衡各级政府间财权和事权》,《现代商业》2012年第20期。
    33.侯向东:《分税制对县乡财政影响引发的思考》,《产业与科技论坛》2010年第3期。
    34.徐晓亮:《浅议政府间财政转移支付的依赖性——基于云南省自分税制以来历年财政收支结构的分析》,《云南财经大学学报》2006年第4期。
    35.王鹏,杜婕:《我国政府间财政转移支付制度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经济纵横》2011年第2期。
    36.李普亮,朱永德:《乡镇财政收入研究:基于“农村税费改革后”的视角》,《中国农村观察》2005年第5期。
    37.陈彩虹,陈东平:《乡镇债务对乡镇财政支出结构的影响——基于债务用途的视角》,《农业经济问题》2012年第5期。
    38.李娜:《浅议街道办事处协护税工作的必要性及对策》,《会计师》2010年第12期。
    39.胡东宁:《区域经济一体化下的横向府际关系——以府际合作治理为视角》,《改革与战略》2011年第3期。
    40.刘大中:《调整我国横向府际关系的价值和思路》,《河北企业》2012年第12期。
    41.马雪彬,冉维波:《横向府际关系中的利益演化均衡》,《改革与战略》2011年第12期。.
    42.汤汇浩:《邻避效应:公益性项目的补偿机制与公民参与》,《中国行政管理》2011年第7期。
    43.[法]戴维·卡梅伦:《政府间关系的几种结构》,《国际社会科学杂志(中文版)》2002年第1期。
    44.杨龙,郑春勇:《地方合作对政府间关系的拓展》,《探索与争鸣》2011年第1期。
    45.李茂平,阳桂红:《民间组织:社会资本的“生产车间”》,《吉首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年第4期。
    46.罗大蒙:《农村民间组织的发展:困境、动力与前景》,《四川行政学院学报》2012年第2期。
    47.李翠霞:《农村民间组织发展的效应分析》,《经济研究导刊》2010年第15期。
    48.房石:《论当代我国民间组织的发展路径选择》,《重庆科技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年第10期。
    49.何平:《构建农村社区建设与民间组织发展的联动机制》,《中共贵州省委党校学报》2011年第4期。
    50.范祥伟:《政府业务委托民间办理之理论与政策》,《台湾人事月刊》第34卷5期,转引自王克稳:《政府业务委托外包的行政法认识》,《中国法学》2011年第4期。
    51.王克稳:《政府业务委托外包的行政法认识》,《中国法学》2011年第4期。
    52.柏骏:《农民身份——一个社会学研究的视角》,《唯实》2003年第12期。
    53.陈希玉:《论城乡统筹》,《发展论坛》2003年第10期。
    54.谭羚雁:《地方治理视野下中国政府间关系研究——欧盟“开放式协调法”的借鉴与思考》,《东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年第3期。
    55.张浚:《“开放式协调方法”和欧盟推进全球治理的方式:以援助政策为例》,《欧洲研究》2010年第2期。
    56.米有录:《静悄悄的革命从这里开始:寻找中国第一个村委会》,《乡镇论坛》1998年第12期。
    57.郭坚刚,尹海鹏:《可持续发展与地方政府短期行为矫正》,《浙江省委党校学报》1999年第3期。
    58.任丙强:《西方国家公众环境参与的途径及其比较》,《东北师大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0年第5期。
    59.陈振明:《提高政府绩效的15种市场化工具》,《社会主义论坛》2008年第12期。
    60.汪玉凯:《反思城乡一体化》,《农村工作通讯》2011年第3期。
    61.习近平:《关于<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的说明》,《人民日报》2013-11-16。
    62.江必新:《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光明日报》2013-11-15。
    63.曾业松:《城乡统筹——解决“三农”问题的根本》,《县域经济报》2003-12-23。
    64.李丽辉:《近3万个乡镇实现“乡财县管”》,《人民日报》2012-08-21。
    65.周晓菲:《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如何实现现代化—专家解读“全面深化改革的总目标”》,《光明日报》2013-12-04。
    66.何增科:《国家治理现代化》,《学习时报》2013-1-13。
    67.邓正彬,邱俊荣,李金阳,林培:《罗桥民间调解“持照”上门》,《新华日报》2012-8-13。
    68.李明晓:《完善我国中央对地方政府转移支付制度的策略选择》,《财政监督》2009年第3期。
    69.颜晓岩:《县乡财政解困:完善分税制》,《中国财经报》2005-11-1。
    70.张克强,黄治平,王风,杨鹏,李军幸,杜连柱,于丹,李晓光,杨军:《农村面源污染及其防治措施》,《农业工程技术(新能源产业)》2008年2期。
    1.[美]丹尼尔·哈里森·葛学溥:《华南的乡村生活:广东凤凰村的家族主义社会学研究》,周大鸣译,知识产权出版社,2006年版。
    2.[美]牛铭实:《中国历代乡约》,中国社会出版社,2005版。
    3.[美]费正清:《中国:传统与变迁》,张沛译,世界知识出版社,2002年版。
    4.[美]黄仁宇:《中国大历史》,三联书店,1997年版。
    5.[美]道格拉斯·诺斯:《经济史中的结构与变迁》,陈郁等译,三联书店,1994年版。
    6.[美]詹姆斯·罗西瑙:《没有政府的治理——世界政治中的秩序与变革》,张胜军,刘小林等译,江西人民出版社,2001年版。
    7.[美]佛雷德·里格斯:《行政生态学》,金耀基译,台湾商务印书馆股份有限公司,1981年版。
    8.[美] B.盖伊·彼得斯:《政府未来的治理模式》,吴爱明,夏宏图译,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1年版。
    9.[美]加布里埃尔.A.阿尔蒙德、小G.宾厄姆鲍威尔:《比较政治学:体系、过程和政策》,曹沛霖等译,上海译文出版社,1987年版。
    10.世界银行1994年世界发展报告:《为发展提供基础设施》,毛晓威等译,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1994年版。
    11.[美]盖伊·彼得斯:《欧洲的行政现代化:一种北美视角的分析》,载《西方国家行政改革评述》,国家行政学院国际合作交流部编译,国家行政学院出版社,1998年版。
    12.[美]莱斯特·萨拉蒙,赫尔穆特·安海尔:《公民社会部门》,载何增科主编,《公民社会与第三部门》,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0年版。
    13.[英]托马斯·马歇尔,安东尼·吉登斯等:《公民身份与社会阶级》,郭忠华,刘训练译,江苏人民出版社,2008年版。
    14.[美]克利福德·格尔兹:《十九世纪巴厘剧场国家》,赵丙祥译,上海人民出版社,1999年版。
    15.中共中央马克思恩格斯列宁斯大林著作编译局:《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2卷)》,人民出版社,2009年版。
    16.[法]亨利·孟德拉斯:《农民的终结》,李培林译,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10年版。
    17.中共中央马克思恩格斯列宁斯大林著作编译局:《马克思恩格斯选集》,人民出版社,1995年版。
    18.[澳]杨小凯,黄有光:《专业化与经济组织:一个新兴古典微观经济学框架》,经济科学出版社,2006年版。
    1.T Scarlett Epstein, David Jezeph.Development-There is another Way:ARural-Urban Partnership Development Paradigm.World Development,2001,29(8):1443-1454.
    2.Mike Douglass, The Political Economy of Regional Integration: The CentralPlains of Thailand,1855-1980.Ann Arbor, Mich.: University MicrofilmsInternational,1982. Mike Douglass, Regional Integration on the Capitalist Periphery: theCentral Plains of Thailand. The Hague: Institute of Social Studies,1984.
    3.Salamon L.2002.The Tools of Government: A guide to the New Governance.New York: Oxford University Press. pp.9.转引自陆道平:《乡镇治理模式研究-以昆山市淀湖镇为例》,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6年版,第19页。
    4.Benett,Robert.1990. Decentralization,Intergovernmental Relations and markets:Towards a Post Welfare Agenda? Oxford: Clarendon Press,p.1.转引马斌,《政府间关系:权力配置与地方治理》,浙江大学出版社,2009年版,第36页。.
    5.World Bank.2006A Decade of Measuring the Quality of Governance:Governance Matters2006Worldwide Governance Indicators. Washington D.C., p.2-3.
    6.UNDP.1997.Governance for Sustainable Human Development, New York:UNDP,pp2-3.
    7.OECD.1995.Participatory Development and Good Governance, Paris: OECD,p14.
    8.Morten Boas.1998."Governance as Multilateral Development Bank Policy: TheCase of the African Development Bank and the Asian Development Bank." TheEuropean Journal of Development Research, vol.10, no.2, Page117-134.

© 2004-2018 中国地质图书馆版权所有 京ICP备05064691号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17129号

地址:北京市海淀区学院路29号 邮编:100083

电话:办公室:(+86 10)66554848;文献借阅、咨询服务、科技查新:665547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