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政府危机管理中的行政问责制研究
详细信息    本馆镜像全文|  推荐本文 |  |   获取CNKI官网全文
摘要
近年来,公共危机事件的不断发生,考验着政府的综合治理能力。具备高度的责任心和负责精神、完善的责任机制和可问责机制,无疑是一个有效率和有公信力的现代政府所必须的品格及活力源泉。在政府危机管理中,政府机构及其工作人员的责任意识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行政问责制是建立责任政府,提升官员责任意识的重要途径,是政府危机有效治理的关键。自“非典”事件,我国正式启动行政问责制,政府危机管理中的行政问责制不断走向制度化的道路。借鉴新制度经济学关于制度构成的理论作为本文的逻辑分析思路,通过对现状的分析,发现目前存在的问题,试图构建完善的政府危机管理中行政问责的制度框架。目前我国政府危机管理中行政问责制的建设还不完善,影响其作用的发挥。首先,在政府危机管理中,行政问责正式制度供给的数量不足、质量不高引起制度短缺,主要体现在法律制度短缺和配套制度的不完善;其次,非正式制度的约束,使问责的实施缺乏良好的文化氛围。行政人员的责任意识、公众的参与意识淡薄,行政问责心理不成熟等阻碍政府危机管理中行政问责制的完善;再次,在政府危机管理中,行政问责制的实施机制不健全,行政问责制的实施没有专门的负责机构,各地方政府在问责的过程中也是标准不一,机构繁杂。针对目前存在的问题,借鉴发达国家的经验,要在政府危机管理中要构建完善的行政问责制,使问责贯穿在政府危机管理的全过程,促使行政问责作用的有效发挥,必须构建一套完善的制度体系,包括由行政问责文化、心理等因素的非正式制度,法律、法规和政策等组成的正式制度,以及促进制度有效实施的机制建设。
In recent years, public crisis have taken place continuously in our country,testing the ability of the comprehensive management of government. Have a high sense of responsibility and a perfect accountability or accountability mechanisms, is undoubtedly an efficient and credible to the character and the source of vitality of modern government. In government crisis management, a sense of responsibility of government agencies and their staff plays a decisive role. Administrative accountability is an important way to establish responsible government and enhance the officials’sense of responsibility. It is also the key to effective governance of Crisis. Since the "SARS", China's official launch of administrative accountability, the administrative accountability in the government crisis management move towards institutionalization. Learn about the new institutional economics theory as a logical analysis of this idea, analyze the situation and found the current problems, trying to build a sound administrative accountability in government crisis management system. At present, the administrative accountability in government crisis management is not perfect, limiting its role to play. First of all, there are some problems of the quantity and quality system supply. It mainly reflects in the legal system and supporting system imperfect. Second, the informal system impeded the implementation of the administrative accountability. The official’s sense of responsibility and the sense of public participation are weak, psychological immaturity of administrative accountability……All of this Impede the administrative accountability system Improve. Third, the implementation of administrative accountability system is effectiveness, that implementation of the mechanism is not perfect. There is no specific charge of the implementation agencies; the local government in the accountability process is uneven and the organizations complex. According to the existing issues and learn from experiences of developed countries, if we want to build a sound government crisis management in the administrative accountability system, we must build a perfect system of administrative accountability in the government crisis management. Including the culture of accountability administration, psychology and other factors constitute the informal system; laws, regulations and policies to form a formal system and good mechanisms.
引文
①王轩:《危机传播中不同社会组织和公众的互动》. http://media.people.com.cn/GB/40628/4079937.html
    ②淳于淼泠等:《公共危机的应急管理和政治合法性的关系》,《云南行政学院学报》,2009年第6期,第85页.
    ③肖鹏军:《公共危机管理导论》.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6年,第35页.
    ④转引自唐云峰:《我国公共危机管理的效能研究》,《学术论坛》,2009年第12期,第63页.
    ①林龙:《政府、公众、媒体关系与新时期政府危机管理——由非典型性肺炎引发的思考》,《政治学研究》,2003年第3期,第107-112页.
    ②王学军:《预警、反应与重建:当代中国政府危机管理体系的构建》,《理论探索》,2004年第4期,第81-82页.
    ③曹现强,赵宁:《危机管理中多元参与主体的权责机制分析》,《中国行政管理》,2004年第7期第85-89页.
    ④转引自周亚越:《行政问责制研究》.北京:中国检查出版社,2006年,第2页.
    ①转引自周亚越:《行政问责制研究》.北京:中国检查出版社,2006年,第34页.
    ②转引自周亚越:《行政问责制比较研究》.北京:中国检查出版社,2008年,第24页.
    ③世界银行专家组:《公共部门的社会问责:理念探讨及模式分析》.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7年第8页.
    ④Delmer D·Dunn:《Accountability,democratic theory,and higher education》,《Education policy》,Vol.17,No.1,January and march 2003,p61.
    ⑤Lee Parker,Graeme Gould:《Changing public sector accountability: critiquing new directions》,《Accounting Form》,1999(2),p117.
    ⑥[美]特里·L·库珀:《行政伦理学:实现行政责任的途径》.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1年,第63页.
    ①转引自周亚越:《行政问责制比较研究》.北京:中国检查出版社,2008年,第19页.
    ②Berrin Erdogan:《Implications of organizational exchanges for accountability theory》,《Resource Management Review》,2004,p18-19.
    ③世界银行专家组:《公共部门的社会问责:理念探讨及模式分析》.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7年,第13页.
    ④杜钢建:《危机管理与政治问责制》,《新东方》,2003年第4期,第4页.
    ⑤顾杰:《论我国行政问责制的现状和完善》,《理论月刊》,2004年第12期,第5页.
    ⑥周仲秋:《论行政问责制》,《社会科学家》,2004年第5期,第128页.
    ⑦韩建琴:《行政问责制—建立责任政府的新探析》,《时事观察》,2004年第8期,第20-21页.
    
    ①宋涛:《行政问责制内涵及概念辨析》,《深圳大学学报(人文社科版)》,2005年第3期,第42页.
    ②杨中林:《论行政问责制的内涵、动因及其完善》,《前沿》,2005年第8期,第208页.
    ③周亚越:《行政问责制的内涵及其意义》,《理论与改革》,2006年第4期,第42页.
    ①郭钟辉,杨芳:《应急管理中公共政策的有效执行》,《理论导刊》,2010年第11期,第13-14页.
    ②范炳良等:《我国地方政府危机管理能力现状及对策分析》,《江苏科技大学学报(社科)》,2010年第3期,第21页.
    ③课题组:《湖南地方政府应对重大自然灾害对策调研及其思考》,《湘潭大学学报(哲学社科)》,2010年第4期,第79页.
    ④赵晖:《论政府公共危机管理的责任》,《理论探讨》,2006年第5期,第29-32页.
    
    ①金太军:《非典危机中的政府职责考量》,《南京师大学报(社科版)》,2003年第4期,第18-24页.
    ②顾杰:《论我国行政问责制的现状和完善》,《理论月刊》,2004年第12期,第6-8页.
    ③吴建勋:《我国政府公共危机管理问责制的完善》,《改革与战略》,2008年第8期,第35页.
    ④毛寿龙:《引咎辞职、问责制和治道变革》,《浙江学刊》,2005年第1期,第48页.
    ①Allan Rosenbaum :《Good Governance, Accountability and the public servant》. http://unpan1.un.org/intradoc/groups/public/documents/NISPAcee/UNPAN005698.pdf
    ②Hogg and Jenkins:《Effective government and effective accountability》,《the Political Quarterly》1999,VOL.70.lss2.
    ③宋涛:《行政问责模式与中国的可行性选择》,《中国行政管理》,2007年第2期,第9-13页.
    ④顾杰:《论我国行政问责制的现状和完善》,《理论月刊》,2004年第12期,第8-9页.
    ⑤张创新,赵蕾:《从“新制”到“良制”—我国行政问责的制度化》,《中国人民大学学报》,2005年第1期,第112-117页.
    ⑥刘厚金:《我国行政问责制的多维困境及其路径选择》,《学术论坛》,2005年第11期,第42-44页.
    ⑦丁先存,夏淑梅:《完善我国行政问责制的几点思考》,《中国行政管理》,2006年第3期,第16-17页.
    ⑧世界银行专家组:《公共部门的社会问责:理念探讨及模式分析》.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2007年,第22-44页.
    ①金太军:《非典危机中的政府职责考量》,《南京师大学报(社科版)》,2003年第4期,第18-24页.
    ②宋旭光:《地方政府的危机管理:责任、信息与制度》,《财经问题研究》,2006年第11期,第87-91页.
    ③范炳良等:《我国地方政府危机管理能力现状及对策分析》,《江苏科技大学学报(社科)》,2010年第3期,第21页.
    ④郭钟辉,杨芳:《应急管理中公共政策的有效执行》,《理论导刊》,2010年第11期,第13-14页.
    ①王茂涛:《政府危机管理》.安徽:合肥工业大学出版社,2005年,第9页.
    ①杨长福,雷春燕:《政府危机管理问题中的行政伦理探究》,《重庆大学学报(社科版)》,2009年第5期,第114页.
    ②张国庆:《行政管理学概论》.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0年,第486页.
    ①[美]小威廉·T·格姆雷等:《官僚机构与民主——责任与绩效》.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2007年,第8页.
    ②[美]小威廉·T·格姆雷等:《官僚机构与民主——责任与绩效》.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2007年,第9页.
    ③周亚越:《行政问责制研究》.北京:中国检察出版社,2006年第33页.
    ①[美]道格拉斯﹒C﹒诺斯:《制度、制度变迁与经济绩效》.上海:格致出版社等,2008年,第3页.
    ②卢现祥:《新制度经济学》.湖北:武汉大学出版社,2004年,第116页.
    ①[美]道格拉斯﹒C﹒诺斯:《制度、制度变迁与经济绩效》.上海:格致出版社等,2008年,第50页.
    ②[美]道格拉斯﹒C﹒诺斯:《制度、制度变迁与经济绩效》.上海:格致出版社等,2008年,第65页.
    ③[美]道格拉斯﹒C﹒诺斯:《制度、制度变迁与经济绩效》.上海:格致出版社等,2008年,第77页.
    ①闫绪娴:《社会公共危机管理组织系统研究》.北京: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2008年,第153页.
    
    ①杨晓峰,于广昌:《我国危机管理制度困境的解构》,《求索》,2009年第7期,第50页.
    ②麻宝斌等:《政府危机管理理论与对策研究》.吉林:吉林大学出版社,2008年,第23页.
    ③佚名:《汶川地震损失8451亿》. http://news.cctv.com/china/20080904/102837.shtml
    ①张定淮,涂春光:《论责任政府及其重建机制》,《中国行政管理》,2003年第12期,第76页.
    ①艾超:《我国行政问责法制化思考》,《政治与法律》,2009年第10期,第26-34页.
    ①[美]安东尼·奥罗姆:《政治社会学》.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1989年,第293页.
    ②马荔:《非常规突发事件中政府信息公开机制研究》,《生产力研究》,2010年第6期,第6-8页.
    ①战旭英:《我国政府绩效评估的回顾、反思与改进》,《山东社会科学》,2010年第2期,第147-149页.
    ①陈建平:《行政问责制的制度功能和文化意义》,《中国监察》,2009年第4期,第38-39页.
    ①张莹:《试论行政问责文化的构建》,《燕山大学学报》,2007年第8期,第4-6页.
    ①周亚越:《行政问责制比较研究》.北京:中国检察出版社,2008年,第41页.
    ②高明:《由美国政府问责署评估报告分析小布什政府时期美国的公共外交状况》:[硕士学位论文].上海:复旦大学,2009年,第17页
    ①佚名:《About GAO》. http://www.gao.gov/about/index.html
    ②周亚越:《行政问责制比较研究》.北京:中国检察出版社,2008年,第47页.
    ③唐勇:《人民网记者走访美国道德署》. http://world.people.com.cn/GB/8212/5928162.html
    ①佚名:《经济两年未见好转,加州州长面临被罢免》. http://www.ycwb.com/gb/content/2003-07/25/content_558270.htm
    ②裴宏,杨斌:《日本公务员的奖惩制度》,《中国行政管理》,2005年第9期,第81-83页.
    ①朱芒:《开放型政府的法律理念和实践——日本信息公开制度》,《环球法律评论》,2002年第124期,第288-295页.
    ②吴微:日本信息公开法的制定及特色. http://www.kantsuu.com/riben/74533.shtml
    ③侯卫真:《日本信息公开制度及实施》,《中国档案》,2004年第2期,第16页.
    ①朱芒:《开放型政府的法律理念和实践——日本信息公开制度》,《环球法律评论》,2002年第124期,第288-295页.
    ①[美]特里·L·库珀:《行政伦理学:实现行政责任的途径》.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1年,第156页.
    ②[美]特里·L·库珀:《行政伦理学:实现行政责任的途径》.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1年,第156页.
    ①陈国权等:《责任政府:从权利本位到制度本为》.浙江:浙江大学出版社,2009年,第132页,略有改动.
    ①周亚越:《行政问责制研究》.北京:中国检查出版社,2006年,第297页.
    ①陈党:《问责法律制度研究》.北京:知识产权出版社,2008年,第235页.
    ①顾继光:《我国政府信息公开存在的问题及对策》,《情报科学》,2010年第6期,第834-838页.
    ①陈文清,廖廷辉:《关于建立政府绩效管理制度基本框架的思考》,《中国行政管理》,2009年第9期,第26-28页.
    ①李军鹏:《责任政府与政府问责制》,北京:人民出版社,2009年,第211页.
    ②陈瑞莲,邹勇兵:《香港高官问责制:成效、问题与对策》,《中国行政管理》,2003年第11期,第54-60页.
    ③周亚越:《行政问责制比较研究》.北京:中国检查出版社,2008年,第163页.
    ①费长山:《论政府在公民意识发展中的责任》,《政府与法律》,2010年第4期,第58-66页.
    ①袁兵喜,李秋高:《全国人大调查权能研究》,《政治与法律》,2010年第6期,第54-60页.
    ①王国华,武国江:《新闻媒体在政府危机管理中的作用》,《云南行政学院学报》,2004年第3期,第10-13页.
    ②俞可平等:《中国治理变迁30年》.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8年,第283页.
    ①世界银行专家组:《公共部门的社会问责》.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7年,第118页.
    张成福,党秀云:《公共管理学》.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1年,第252页.
    [1]肖鹏军.公共危机管理导论[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6年
    [2]周亚越.行政问责制研究[M].北京:中国检察出版社,2006年
    [3]世界银行专家组.公共部门的社会问责:理念探讨及模式分析[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7年
    [4][美]特里·L·库珀.行政伦理学:实现行政责任的途径[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1年
    [5]王茂涛.政府危机管理[M].安徽:合肥工业大学出版社,2005年
    [6]张国庆.行政管理学概论[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0年
    [7][美]小威廉·T·格姆雷等.官僚机构与民主——责任与绩效[M].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2007年
    [8][美]道格拉斯﹒C﹒诺斯.《制度、制度变迁与经济绩效》[M].上海:格致出版社,2008年
    [9]卢现祥.《新制度经济学》[M].湖北:武汉大学出版社,2004年
    [10]闫绪娴.社会公共危机管理组织系统研究[M].北京: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2008年
    [11]麻宝斌.政府危机管理:理论与对策研究[M].吉林:吉林大学出版社,2008年
    [12]公丕祥等.法理学[M].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2002年
    [13][美]安东尼·奥罗姆.政治社会学[M].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1989年
    [14]周亚越.行政问责制比较研究[M].北京:中国检察出版社,2008年
    [15]李军鹏.责任政府与政府问责制[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9年
    [16]韩志明.行政责任的制度困境与制度创新[M].北京:经济科学出版社,2008年
    [17]陈党.问责法律制度研究[M].北京:知识产权出版社,2008年
    [18]乔治·弗雷德里克森.公共行政的精神[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3年
    [19]杨解君.行政责任问题研究[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5年
    [20]倪愫襄.制度伦理研究[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8年
    [21]菲利普·J·库珀.二十一世纪的公共行政:挑战与改革[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6年
    [22]陈国权.责任政府:从权利本位到责任本位[M].浙江:浙江大学出版社,2009年
    [23]蔡定剑.公众参与风险社会的制度建设[M].北京:法律出版社,2009年
    [24]俞可平等.中国治理变迁30年[M].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8年
    [1]淳于淼泠等.公共危机的应急管理和政治合法性的关系[J].云南行政学院学报,2009年第6期.
    [2]唐云峰.我国公共危机管理的效能研究[J].学术论坛,2009年第12期.
    [3]林龙.政府、公众、媒体关系与新时期政府危机管理——由非典型性肺炎引发的思考[J].政治学研究,2003年第3期.
    [4]王学军.预警、反应与重建:当代中国政府危机管理体系的构建[J].理论探索,2004年第4期.
    [5]曹现强,赵宁.危机管理中多元参与主体的权责机制分析[J].中国行政管理,2004年第7期.
    [6]Delmer D·Dunn. Accountability,democratic theory,and higher education [J]. Educatipolicy, Vol.17,No.1,January and march 2003.
    [7]Lee Parker,Graeme Gould. Changing public sector accountability: critiquing new directions[J]. Accounting Form,1999(2).
    [8]Berrin Erdogan. Implications of organizational exchanges for accountability theory[J].Resource Management Review,2004.
    [9]杜钢建.危机管理与政治问责制[J].新东方,2003年第4期.
    [10]顾杰.论我国行政问责制的现状和完善[J].理论月刊,2004年第12期.
    [11]周仲秋.论行政问责制[J].社会科学家,2004年5期.
    [12]韩建琴.行政问责制—建立责任政府的新探析[J].时事观察,2004年第8期.
    [13]宋涛.行政问责制内涵及概念辨析[J].深圳大学学报(人文社科版),2005年第3期.
    [14]杨中林.论行政问责制的内涵、动因及其完善[J].前沿,2005年第8期.
    [15]周亚越.行政问责制的内涵及其意义[J].理论与改革,2006年第4期.
    [16]郭钟辉,杨芳.应急管理中公共政策的有效执行[J].理论导刊,2010年第11期.
    [17]范炳良等,我国地方政府危机管理能力现状及对策分析[J].江苏科技大学学报(社科),2010年第3期.
    [18]课题组.湖南地方政府应对重大自然灾害对策调研及其思考[J].湘潭大学学报(哲学社科),2010年第4期.
    [19]赵晖.论政府公共危机管理的责任[J].理论探讨,2006年第5期.
    [20]金太军.非典危机中的政府职责考量[J].南京师大学报(社科版),2003年第4期.
    [21]吴建勋.我国政府公共危机管理问责制的完善[J].改革与战略,2008年第8期.
    [22]毛寿龙.引咎辞职、问责制和治道变革[J].浙江学刊,2005年第1.
    [23]Hogg and Jenkins. Effective government and effective accountability [J].the Political Quarterly,1999,VOL.70.lss2.
    [24]张创新,赵蕾.从“新制”到“良制”—我国行政问责的制度化[J].中国人民大学学报,2005年第1期.
    [25]刘厚金.我国行政问责制的多维困境及其路径选择[J].学术论坛,2005年第11期.
    [26]丁先存,夏淑梅.完善我国行政问责制的几点思考[J].中国行政管理,2006年第3期.
    [27]卢智增.我国现行行政问责制的局限性及完善措施的探索[J].理论导刊,2006年第10期.
    [28]金太军.非典危机中的政府职责考量[J].南京师大学报(社科版),2003年第4期.
    [29]宋旭光.地方政府的危机管理:责任、信息与制度[J].财经问题研究,2006年第11期.
    [30]范炳良等,我国地方政府危机管理能力现状及对策分析[J].江苏科技大学学报(社科),2010年第3期.
    [31]郭钟辉,杨芳.应急管理中公共政策的有效执行[J].理论导刊,2010年第11期.
    [32]杨长福,雷春燕.政府危机管理问题中的行政伦理探究[J].重庆大学学报(社科版),2009年第5期.
    [33]杨晓峰,于广昌.我国危机管理制度困境的解构[J].求索,2009年第7期.
    [34]张定淮,涂春光.论责任政府及其重建机制[J].中国行政管理,2003年第12期.
    [35]艾超.我国行政问责法制化思考[J].政治与法律,2009年第10期.
    [36]马荔.非常规突发事件中政府信息公开机制研究[J].生产力研究,2010年第6期.
    [37]高云燕.论公共危机与政府信息公开[J].软科学,2010年第3期.
    [38]战旭英.我国政府绩效评估的回顾、反思与改进[J].山东社会科学,2010年第2期.
    [39]陈建平.行政问责制的制度功能和文化意义[J].中国监察,2009年第4期.
    [40]张莹.试论行政问责文化的构建[J].燕山大学学报,2007年第8期.
    [41]裴宏,杨斌.日本公务员的奖惩制度[J].中国行政管理,2005年第9期.
    [42]朱芒.开放型政府的法律理念和实践——日本信息公开制度[J].环球法律评论,2002年总第124期.
    [43]侯卫真.日本信息公开制度及实施[J].中国档案,2004年第2期.
    [44]郑宁波.略论行政问责制的改进和完善[J].理论导刊,2010年第9期.
    [45]郭渐强,羊鸣.行政问责程序及构建[J].理论探讨,2010年第4期.
    [46]顾继光.我国政府信息公开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情报科学,2010年第6期.
    [47]陈文清,廖廷辉.关于建立政府绩效管理制度基本框架的思考[J].中国行政管理,2009年第9期.
    [48]周美雷,董武.关于我国目前政府绩效评估的现状、问题和政策建议[J].北京行政学院学报,2010年第3期.
    [49]王艳.论政府危机管理中的行政问责制[J].中共长春市委党校学报,2006年第4期.
    [50]陈瑞莲,邹勇兵.香港高官问责制:成效、问题与对策[J].中国行政管理,2003年第11期.
    [51]王洁.中国行政问责制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魅力中国,2008年第7期.
    [52]费长山.论政府在公民意识发展中的作用[J].政府与法律,2010年第4期.
    [53]袁兵喜,李秋高.全国人大调查权能研究[J].政治与法律,2010年第6期.
    [54]谢佑平.司法独立与司法权威[J].政治与法律,2004年第5期.
    [55]王国华,武国江.新闻媒体在政府危机管理中的作用[J].云南行政学院学报,2004年第3期.
    [56]周觅.从“同体问责”到“异体问责”[J].湖北行政学院学报,2007年第5期.
    [57]高明.由美国政府问责署评估报告分析小布什政府时期美国的公共外交政策[D].复旦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09年.
    [1]王轩.危机传播中不同社会组织和公众的互动[Z]. http://media.people.com.cn/GB/40628/4079937.html
    [2]佚名.追究政治责任应是强化问责制的主要内容[Z]. http://finance.sina.com.cn/review/20041122/13461171513.shtml
    [3]佚名.About GAO[Z]. http://www.gao.gov/about/index.html
    [4]唐勇.人民网记者走访美国道德署[Z]. http://world.people.com.cn/GB/8212/5928162.html
    [5]关山.赴美考察观感[Z]. http://www.qinfeng.gov.cn/admin/pub_journalshow.asp?id=101557&chid=100075
    [6]佚名.美国政府强势问责,漏油责任方接受司法调查[Z]. http://www.cnr.cn/allnews/201006/t20100603_506522289.html
    [7]佚名.经济两年未见好转,加州州长面临被罢免[Z]. http://www.ycwb.com/gb/content/2003-07/25/content_558270.htm
    [8]佚名.日本国家公务员法[Z]. http://www.people.com.cn/GB/news/6056/20011023/588437.html
    [9]佚名.从汶川大地震看中国如何应对公共危机[Z]. http://www.hjdxw.com/E_ReadNews.asp?NewsID=271
    [10]佚名.汶川地震损失8451亿[Z]. http://news.cctv.com/china/20080904/102837.shtml
    [11]邓小平.注意工作方法,克服官僚主义[Z]. http://www.3edu.net/qt/y7/17695.html
    [12]佚名.改革现行领导体制,健全完善党内监督[Z]. http://www.chinaelections.org/NewsInfo.asp?NewsID=35592
    [13]佚名.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关于大兴安岭特大森林火灾事故的决议[Z]. http://baike.baidu.com/view/4621051.htm
    [14]Allan Rosenbaum .Good Governance, Accountability and the public servant[Z].http://unpan1.un.org/intradoc/groups/public/documents/NISPAcee/UNPAN005698.pdf

© 2004-2018 中国地质图书馆版权所有 京ICP备05064691号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17129号

地址:北京市海淀区学院路29号 邮编:100083

电话:办公室:(+86 10)66554848;文献借阅、咨询服务、科技查新:665547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