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突发公共事件中信息公开研究
详细信息    本馆镜像全文|  推荐本文 |  |   获取CNKI官网全文
摘要
突发公共事件中的政府信息公开有利于稳定社会秩序,保障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同时也有利于促进政府行为的公开与透明,是我国行政法治尤其是紧急法制建设的关键步骤。当前我国已经展开了关于突发公共事件中的政府信息公开研究,相关立法也有所涉及,但是由于突发公共事件中的信息公开横跨信息公开法制和突发事件应对法制两大部分,因此显得较为复杂,有待进一步研究。本文即以突发公共事件中的信息公开为研究对象,在主要内容上主要分为如下几大部分:第一部分是引言,主要介绍了本课题的研究背景、研究现状、研究目标以及研究方法和目标。第二部分是突发公共事件信息公开的基本问题。本部分主要介绍了突发公共事件中信息公开相关概念和基本理论,尤其是对突发公共事件中政府信息公开的必要性和理论基础进行了解读;第三部分是我国突发公共事件信息公开制度的现状与不足。本部分简要分析了我国突发公共事件信息公开法制的发展历程与现状,指出当前我国突发公共事件信息公开法制存在缺乏“权利-义务”构造、缺乏明确的公开范围、缺乏明确的公开程序以及缺乏救济与监督机制;第四部分是突发公共事件信息公开比较研究及其借鉴。本部分主要以比较法学的研究视角对国外突发公共事件信息公开问题展开了分析,认为国外的突发事件信息公开除了有明确的立法之外,还存在一些配套机制如新闻自由制度等支撑,值得我国学习借鉴;第五部分是完善我国突发公共事件信息公开机制的建议。本部分主要从突发事件信息公开法制的基本原则、突发公共事件政府信息公开的内容、突发公共事件政府信息公开的关系协调以及突发公共事件政府信息公开的法律责任等几个方面,对我国突发公共事件信息公开法律制度的构建提出了一些建议。
Governmental Information publicity in public emergencies which is a key element in current legislation keeps social stability and protects people's life and property. The scholars research information publicity in public emergencies and some laws are legislated, however, the theories and practice of information publicity in public emergencies is complicated, so it is worthy to research fatherly. This dissertation researches the legal system of information publicity in public emergencies as following:The first part is brief introduction, this part introduces the background, the main content, the researching methods and purpose. The second part is fundamental issues in information publicity in public emergencies. This part researches the necessity and theoretical basis of information publicity in public emergencies. The third part is current situation of information publicity in public emergencies and its deficiencies. This part introduces the history and current situation of information publicity in public emergencies and points out that the legal system of information publicity in public emergencies lacks of Right and Responsibility structure, definite range of information publicity, legal procedure of information publicity and right remedy system and supervision system. The fourth part is comparison research of information publicity in public emergencies. This part researches foreign laws on information publicity in public emergencies and maintains that some experience in foreign law should be adopted by China. The last part is suggestion for the construction of legal system of information publicity in public emergencies. This part put forwards some suggestion on the principles, main content, relationship coordination and legal responsibly of information publicity in public emergencies.
引文
①张明杰:《开放的政府——政府信息公开法律制度研究》,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2003年版,第1页。
    ①姜秀敏:《论突发事件管理中我国政府信息公开建设》,载《东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年第1期,第56-60页。
    ②梁丹妮:《论突发事件中政府信息公开责任》,载《法治论坛》2008年第1期,第87-94页。
    ①戚建刚:《非常规突发事件与我国行政应急管理体制之创新》,载《华东政法大学学报》2010年第5期,第105-109页。
    ②兰敏:《突发公共事件概念辨析与应对举措》,载《经济研究导刊》2010年第30期,第224-225页。
    ③莫起升:《行政法治视野下构建我国突发事件决策机制研究》,载《社会科学论坛》2010年第12期,第32-43页。
    ①贺文发、李烨辉:《突发事件与信息公开——危机传播中的政府、媒体与公众》,中国传媒大学出版社2010年版,第21页。
    ②重大自然灾害事件如地震、海啸等,例如5·12汶川地震;重大社会突发事件,如瓮安事件等;重大灾难性事故事件,如2010年上海胶州路某公寓重大火灾事故等。
    ①周旺生:《论法律的秩序价值》,载《法学家》2003年第5期,第33-40页。
    ②杨海坤:《善治视野下服务型政府的塑造》,载《河南省政法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9年第1期,第1-7页。
    ③夏勇:《谈谈当代西方宪法中的了解权》,载《外国法学研究》1985年第1期。
    ④宋小卫:《略论我国公民的知情权》,载《法律科学》1994年第5期。
    ①杨海坤:《防治“非典”引出的行政法思考》,载《江苏警官学院学报》2003年第4期,第98-101页
    ②杨海坤:《论政府诚信》,载《广州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年第11期,第26-31页。
    ③其英文原文是"Power trends to corrupt, absoluty power corrupts absolutly "。
    ①张志铭:《法理思考的印迹》,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2003年版,第164页。
    ②张明杰:《开放的政府——政府信息公开法律制度研究》,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2003年版,第92页。
    ①中央纪委办公厅:《政务公开》,中国方正出版社2001年版,第1页。
    ①杨海坤、吕成:《迈向宪政背景下的应急法治——<突发事件应对法>颁布后的思考》,载《法治论从》2008年第1期,第67-74页。
    ①贺红梅、周定平:《论突发事件应对的信息公开原则》,载《政法学刊》2009年第2期,第110-113页。
    ②张明杰:《开放的政府——政府信息公开法律制度研究》,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2003年版,第203页。
    ①黎昕、王晓雯:《国外突发事件应急管理模式的比较与启示——以美、日、俄三国为例》,载《福建行政学院学报》,2010年第5期,第17-21页。
    ②贺文发、李烨辉:《突发事件’j信息公开——危机传播中的政府、媒体与公众》,中国传媒大学出版社2010年版,第44页。
    ①赵静:《国外媒体对突发事件的新闻操作——以卡特里娜飓风报道为例》,载《新闻前哨》2006年第9期,第105-106页。
    ②英国议会于2000年通过《信息自由法案》(The Freedom of Information Act 2000),该法案要求除了某种特定的例外,公众不论其国籍都有权接触为他们服务的政府公共机构或个人所掌握的信息。
    ①梁成军:《突发事件中的政府责任与行政问责》,载《中国党政干部论坛》2010年第5期,第14页。
    ①杨海坤:《依法治国、依法执政和依法行政》,载《法治论从》2006年第7期,第1-4页。
    ①余世猛:《政府在突发事件中的媒体应对策略》,载《人民论坛》,2010年第26期,第214-215页。
    ①以5·12汶川地震为例,我国一些党报积极正面地报道地震中的救援工作,使公众及时获取了相关信息,为救灾工作夺得全面胜利作出了贡献。据统计,5·12地震救灾期间,《人民日报》积极正面的倾向最为突发,占其报道的66.1%,《陕西日报》、《甘肃日报》、《四川日报》三份地方党报主要以客观、中立的基调为主,其中,四川日报积极的报道更多,占其报道的44.9%,《甘肃日报》的中立报道比例最大,占其报道的86.2%,消极、负面报道较少。见:杨魁、刘晓程:《政府·媒体·公众——突发事件信息传播应急机制研究》,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10年版,第146页。
    ②张明杰:《开放的政府——政府信息公开法律制度研究》,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2003年版,第1页。
    ③张志铭:《法理思考的印迹》,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2003年版,第145页。
    ①杨海坤:《在实现宪政目标的背景下建设法治政府——略论改革开放三十年来公法发展的基本经验》,载《华东政法大学学报》2008年第5期,第99-108页。
    ②杨海坤:《行政程序法典将成为我国保障依法行政的基本程序法》,载《人大研究》2006年第6期,第33-36页。
    ③法治斌:《迎接资讯公开时代的来临》,载于杨解君:《行政契约与政府信息公开》,东南大学出版社2002年版,第191页。
    ①丁程:《现代公共行政视角下透明政府的界线探讨》,载《行政论坛》2008年第2期,第18-21页。
    ①李晓玲:《论责任政府》,载《江准法治》2010年第3期,第157-159页。
    1、杨海坤:《宪法基本理论》,中国民主法制出版社2007年版。
    2、杨海坤、张志远:《中国行政法基本理论研究》,北京大学出版社2004年版。
    3、杨海坤:《中国行政法实用通典》,人民出版社2006年版。
    4、张明杰:《开放的政府——政府信息公开法律制度研究》,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2003年版。
    5、贺文发、李烨辉:《突发事件与信息公开——危机传播中的政府、媒体与公众》,中国传媒大学出版社2010年版。
    6、[英]雪莱:《雪莱政治文选》,杨熙龄译,商务印书馆1982年版。
    7、张志铭:《法理思考的印迹》,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2003年版。
    8、中央纪委办公厅:《政务公开》,中国方正出版社2001年版。
    9、杨魁、刘晓程:《政府·媒体·公众——突发事件信息传播应急机制研究》,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10年版。
    10、张志铭:《法理思考的印迹》,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2003年版。
    1、姜秀敏:《论突发事件管理中我国政府信息公开建设》,载《东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年第1期。
    2、梁丹妮:《论突发事件中政府信息公开责任》,载《法治论坛》2008年第1期。
    3、戚建刚:《非常规突发事件与我国行政应急管理体制之创新》,载《华东政法大学学报》,2010年第5期。
    4、兰敏:《突发公共事件概念辨析与应对举措》,载《经济研究导刊》2010年第30期。
    5、莫起升:《行政法治视野下构建我国突发事件决策机制研究》,载《社会科学论坛》2010年第12期。
    6、周旺生:《论法律的秩序价值》,载《法学家》2003年第5期。
    7、杨海坤:《善治视野下服务型政府的塑造》,载《河南省政法管理干部学院学 报》2009年第1期。
    8、夏勇:《谈谈当代西方宪法中的了解权》,载《外国法学研究》1985年第1期。
    9、宋小卫:《略论我国公民的知情权》,载《法律科学》1994年第5期。
    10、杨海坤:《防治“非典”引出的行政法思考》,载《江苏警官学院学报》2003年第4期。
    11、杨海坤:《论政府诚信》,载《广州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年第11期。
    12、杨海坤,吕成:《迈向宪政背景下的应急法治——<突发事件应对法>颁布后的思考》,载《法治论丛》2008年第1期。
    13、贺红梅,周定平:《论突发事件应对的信息公开原则》,载《政法学刊》2009年第2期。
    14、黎听、王晓雯:《国外突发事件应急管理模式的比较与启示——以美、日、俄三国为例》,载《福建行政学院学报》2010年第5期。
    15、赵静:《国外媒体对突发事件的新闻操作——以卡特里娜飓风报道为例》,载《新闻前哨》2006年第9期。
    16、梁成军:《突发事件中的政府责任与行政问责》,载《中国党政干部论坛》2010年第5期。
    17、吴晓:《论类型化方法对宪法学研究的意义》,载《政法学刊》2006年第1期。
    18、杨海坤:《依法治国、依法执政和依法行政》,载《法治论丛》2006年第7期。
    19、余世猛:《政府在突发事件中的媒体应对策略》,载《人民论坛》2010年第26期。
    20、杨海坤:《在实现宪政目标的背景下建设法治政府——略论改革开放三十年来公法发展的基本经验》,载《华东政法大学学报》2008年第5期。
    21、杨海坤:《行政程序法典将成为我国保障依法行政的基本程序法》,载《人大研究》2006年第6期。
    22、法治斌:《迎接资讯公开时代的来临》,载杨解君主编《行政契约与政府信息公开》,东南大学出版社2002年版。
    23、丁程:《现代公共行政视角下透明政府的界线探讨》,载《行政论坛》2008年第2期。
    24、李晓玲:《论责任政府》,载《江淮法治》2010年第3期。

© 2004-2018 中国地质图书馆版权所有 京ICP备05064691号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17129号

地址:北京市海淀区学院路29号 邮编:100083

电话:办公室:(+86 10)66554848;文献借阅、咨询服务、科技查新:665547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