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中高级阶段越南学生汉语常用篇章衔接手段偏误分析
详细信息    本馆镜像全文|  推荐本文 |  |   获取CNKI官网全文
摘要
在实际的对越汉语教学过程中,我们发现越南学生到了汉语学习的中高级阶段,篇章层面的问题较明显,而在这些问题中,衔接手段方面的偏误更显突出。本文以篇章衔接理论、中介语理论为指导,采用偏误分析、对比分析、数据统计等方法,对中高级阶段越南学生作文中的汉语常用衔接手段进行偏误分析。全文共五部分:
     第一部分为绪论,主要介绍本研究的缘起、意义、研究思路及目标、语料来源及术语定义。
     第二部分对汉语篇章衔接手段的研究现状进行了回顾,包括汉语本体研究和汉语作为第二语言的研究。
     第三部分对中高级阶段越南学生使用照应、连接成分、省略、替代这四种汉语篇章常用衔接手段的偏误类型进行分析。首先分别对这四种衔接手段的偏误情况进行归纳,得到各自的偏误类型,并进行了偏误举例分析,接着用表格和图例的形式对分析和考察中得到的情况进行了展示,总结出中高级阶段越南学生学习汉语常用篇章衔接手段偏误的一些特点。
     第四部分主要探讨了产生偏误的主要原因:母语负迁移的影响;目的语的影响;大纲和教材编排的影响;教师教学方法的影响;学生学习策略的影响。
     第五部分针对中高级阶段越南学生汉语常用篇章衔接手段的偏误情况及分布特点,提出一些思考与建议,以期达到提高越南学生交际能力与改进篇章教学现状的目的。
In the actual process of teaching Chinese in Vietnam, we found that the problem of the textual cohesions in which the intermediate and advanced Vietnamese students study Chinese language chapter is more obvious, and in these issues, the error in textual cohesions is even more prominent. In this paper, chapter in the cohesive theory, interlanguage theory as a guide, we use error analysis, comparative analysis method, statistical method to analyze middle and senior stages of Chinese writing used by intermediate and advanced Vietnamese students in the error analysis of textual cohesions by means of inspection. The paper is made five parts:
     The first part is introduction. This study focuses on the origins, significance, research ideas and goals, data sources and related terms.
     The second part of the chapter reviews the status quo about textual cohesion study at home and aboard. The domestic study includes Chinese language and TCSL(Teaching Chinese as a Second Language ) studies.
     The third part includes that the intermediate and advanced Vietnamese students use anaphora, connectivity components, omission, substitution of convergence , four commonly used methods of Chinese chapter of analysis of the type of errors. First of all, we conclude the situation of the means of convergence of these four kinds of errors, and get different type of error respectively and have an error for example, and then use the form of tables and legends for analysis and show the situation of study of the error analysis, so we get some points of the error of textual cohesions which the intermediate and advanced Vietnamese students often use.
     The part IV mainly discusses the main reasons for producing error: the impact of Negative Transfer by the Culture of Mother Tongue, of the target language, of programs and materials, of teachers, of teaching methods, and of students learning strategies.
     The Part V we put forward some proposals in order to improve the advancement of the intermediate and advanced Vietnamese students in communicative abilities and the purpose of improving the chapter in the teaching situation, confronting the middle of Vietnamese students in Chinese language chapter using the convergence of errors of the means and distribution of the characteristics.
引文
①本文把用逗号、句号、分号、问号等隔开的语段都算作小句。
    ①刘辰诞:《教学篇章语言学》,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1999年,第17页。
    ①指称和照应都是对Halliday提出的英语篇章内部衔接方式之一的“reference”的翻译,二者实同。本文采用“照应”一说。下同。
    ①黄国文:《语篇分析概要》,长沙:湖南教育出版社,1988年,第90页。
    ②杨春:《英语国家学生初级汉语语篇照应偏误考察》,《汉语学习》2004年第3期。
    ③参见肖奚强:《外国学生照应偏误分析》,《世界汉语教学》2001年第1期。
    ①胡壮麟:《篇章的衔接与连贯》,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1993年,第66页。
    ②带*号的例子是指有偏误的句子,下同。本文的偏误句采用带括号的阿拉伯数字统一编排。
    ③高宁慧:《留学生的代词偏误与代词在篇章中的使用原则》,《世界汉语教学》1996年第2期。
    ④田然:《现代汉语叙事语篇中NP的省略》,《汉语学习》2003年第6期。
    ①高宁慧:《留学生的代词偏误与代词在篇章中的使用原则》,《世界汉语教学》1996年第2期。
    ①“阻断原则”:被其他项目阻断后再出现时用名词指称的现象。参见张德禄、刘汝山:《语篇连贯与衔接理论的发展及应用》,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03年,第132页。
    ①郭玉玲:《说说指代时间的“这”和“那”》,《首都师范大学学报》2000年增刊。
    ②郭玉玲:《说说指代时间的“这”和“那”》,《首都师范大学学报》2000年增刊。
    ③曹秀玲:《汉语“这/那”不对称的语篇考察》,《汉语学习》2000年第4期。
    ①廖秋忠:《.廖秋忠文集》,北京:北京语言学院出版社,1992年,第56页。
    ②廖秋忠:《.廖秋忠文集》,第56页。
    ①吕叔湘:《现代汉语八百词》,北京:商务印书馆,1999年,第659页。
    ②吕叔湘:《现代汉语八百词》,第665页。
    ③吕叔湘:《现代汉语八百词》,第400~402页。
    ①胡壮麟:《语篇的衔接与连贯》,第92页。
    ①廖秋忠:《.廖秋忠文集》,第63页。
    ②刘月华:《关于叙述体的篇章教学——怎样教学生把句子连成段落》,《世界汉语教学》1998年第1期。
    ③吴为君:《日本学生汉语习得偏误研究.》,北京:北京语言学院出版社,2002年,第213页。
    ①侯学超:《现代汉语虚词词典.》,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1998年,第720页。
    ①侯学超:《现代汉语虚词词典.》,第616页。
    ②侯学超:《现代汉语虚词词典.》,第690页。
    ①邢福义:《汉语复句研究.》,北京:商务印书馆,2001年,第306页。
    ②邢福义:《汉语复句研究.》,第306页。
    ③反递句式的四要素:预递词“不但”之类;反转词“反而”之类;否定词“不、没”之类;对立概念p和q。参考邢福义:《汉语复句研究.》,第306页。
    ①金晓艳、彭爽:《后时连接成分辨析》,《解放军外国语学院学报》2005年第2期。
    ②金晓艳、彭爽:《后时连接成分辨析》,《解放军外国语学院学报》2005年第2期。
    ③金晓艳、彭爽:《后时连接成分辨析》,《解放军外国语学院学报》2005年第2期。
    ①邢福义:《汉语复句研究.》,第296页。
    ①吕叔湘:《现代汉语八百词.》,第517页。
    ①吕叔湘:《现代汉语八百词.》,第639页。
    ②吕叔湘:《现代汉语八百词.》,第437页。
    ③侯学超:《现代汉语虚词词典》,第626页。
    ①吕叔湘:《现代汉语八百词》,第634页。
    ②吕叔湘:《现代汉语八百词》,第597页。
    ③吕叔湘:《现代汉语八百词》,第597页。
    ④邢福义:《汉语复句研究.》,第396页。
    ①侯学超:《现代汉语虚词词典.》,第719页。
    ②吕叔湘:《现代汉语八百词.》,第552页。
    ①张水香、盛新华:《“其实”句与“但是”句语义、语用认知分析》,《唐山师范学院学报》2006年第6期。
    ①吕叔湘:《现代汉语八百词.》,第595页。
    ②吕叔湘:《现代汉语八百词.》,第633页。
    ①郑贵友:《汉语篇章语言学.》,上海:外文出版社,2002年,第33页。
    ②郑贵友:《汉语篇章语言学.》,第33页。
    ③郑贵友:《汉语篇章语言学.》,第33页。
    ④郑贵友:《汉语篇章语言学.》,第34页。
    ⑤参见郑贵友:《汉语篇章语言学.》,第34~35页。
    ①郑贵友:《汉语篇章语言学.》,第36页。
    ②郑贵友:《汉语篇章语言学.》,第36~37页。
    ③文中的“X”指的是谓词性成分。
    ④郑贵友:《汉语篇章语言学.》,第37页。
    ⑤郑贵友:《汉语篇章语言学.》,第37页。
    ⑥郑贵友:《汉语篇章语言学.》,第38页。
    ⑦郑贵友:《汉语篇章语言学.》,第38页。
    ①省略偏误中的名词省略偏误与照应偏误中的零形式照应误为人称代词照应、人称代词照应误为零形式照应、零形式照应误为名词照应、名词照应误为零形式照应重复,这部分都归为照应偏误,省略偏误中不再包含。
    ②替代偏误中的小句替代偏误与照应偏误中的指示照应形式误为零形式、“这”类、“那”类指示照应形式之间的误用重合,这部分都归为照应偏误,替代偏误中不再包含。
    ①为了更好地探讨母语——越南语对学生学习汉语篇章常用衔接手段的负迁移影响,我们以词语为单位,对每个越南语例子进行了汉语直译。
    ①中级教材:《汉语写作教程——二年级教材》(赵建华、祝秉耀主编,北京语言大学出版社,2000)《桥梁——实用汉语中级教程》(上、下)(陈灼主编,北京语言大学出版社,2000)高级教材:《高级汉语教程》(肖奚强主编,北京语言大学出版社,2003)
    ①秦哓晴:《第二语言学习策略研究的理论和实践意义》,《国外外语教学》1996年第4期。
    ①郑贵友:《汉语篇章分析的兴起与发展》,《语言教学与研究》2005年第5期。
    ①张德禄、刘汝山:《语篇连贯与衔接理论的发展及应用》,第197页。
    ①高宁慧:《留学生的代词偏误与代词在篇章中的使用原则》,《世界汉语教学》1996年第2期。
    [1]陈灼:《桥梁—实用汉语中级教程(上下)》,北京:北京语言大学出版社,2000年。
    [2]国家对外汉语教学领导小组办公室汉语水平考试部编:《汉语水平等级标准与语法等级大纲》,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1996年。
    [3]国家对外汉语教学领导小组办公室编:《高等学校外国留学生汉语言专业教学大纲》,北京:北京语言文化大学出版社,2002年。
    [4]国家对外汉语教学领导小组办公室编:《高等学校外国留学生教学大纲(长期进修)》,北京:北京语言文化大学出版社,2002年。
    [5]北京语言大学汉语水平考试中心编:《中国汉语水平考试大纲(高等)》,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3年。
    [6]胡壮麟:《篇章的衔接与连贯》,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1993年。
    [7]黄国文:《语篇分析概要》,长沙:湖南教育出版社,1988年。
    [8]廖秋忠:《廖秋忠文集》,北京:北京语言学院出版社,1992年。
    [9]刘辰诞:《教学篇章语言学》,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1999年。
    [10]刘月华等:《实用现代汉语语法》,北京:商务印书馆,2001年。
    [11]鲁健骥:《对外汉语教学思考集》,北京:北京语言文化大学出版社,1999年。
    [12]罗青松:《对外汉语写作教学研究》,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2年。
    [13]吕叔湘主编:《现代汉语八百词》,北京:商务印书馆,1999年。
    [14]沈开木:《句段分析——超句体的探索》,北京:商务印书馆,1987年。
    [15]肖奚强:《高级汉语教程》,北京:北京语言大学出版社,2003年。
    [16]孙瑞珍主编:《中高级对外汉语教学等级大纲(词汇、语法)》,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1996年。
    [17]王道英:《“这”、“那”的指示功能研究》,上海:学林出版社,2005年。
    [18]王建勤:《汉语作为第二语言的习得研究》,北京:北京语言文化大学出版社,1997年。
    [19]吴为章、田小琳:《汉语句群》,北京:商务印书馆,2000年。
    [20]吴丽君等:《日本学生汉语习得偏误研究》,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2002年。
    [21]邢福义:《汉语复句研究》,北京:商务印书馆,2002年。
    [22]徐赳赳:《现代汉语篇章回指研究》,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3年。
    [23]杨寄洲:《汉语教程(第一册)》,北京:北京语言大学出版社,2007年。
    [24]郑贵友:《汉语篇章语言学》,上海:外文出版社,2002年。
    [25]张德禄、刘汝山:《语篇连贯与衔接理论的发展及应用》,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03年。
    [26]赵建华、祝秉耀主编:《汉语写作教程——二年级教材》,北京:北京语言大学出版社,2000年。
    [1]何立荣:《浅析留学生汉语写作中的篇章失误—兼谈写作课的篇章教学问题》,中国对外汉语教学学会编:《中国对外汉语教学学会第六次学术讨论会文选》,广州:华语教学出版社,1999年。
    [2]傅由:《篇章关联词语分析》,中国人民大学对外语言文化学院编:《汉语研究与应用第一辑》,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2003年。
    [3]鲁健骥:《外国人学汉语的篇章偏误分析》,第六届国际汉语教学讨论会组织委员会编:《第六届国际汉语教学讨论会文选》,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0年。
    [4]彭利贞:《论中介语的语篇层次》,第五届国际汉语教学讨论会组织委员会编:《第五届国际汉语教学讨论会论文选》,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1997年。
    [5]杨翼:《汉语学习者的语篇偏误分析》,第五届国际汉语教学讨论会组织委员会编:《第五届国际汉语教学讨论会论文选》,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1997年。
    [1]曹秀玲:《韩国留学生汉语语篇指称现象考察》,《世界汉语教学》2000年第4期。
    [2]曹秀玲:《指代、照应与写作教学》,《延边大学学报》2002年第1期。
    [3]陈晨:《英语国家学生中高级汉语篇章衔接考察》,《汉语学习》2005年第1期。
    [4]陈平:《汉语零形回指的话语分析》,《中国语文》1987年第5期。
    [5]陈平:《话语分析说略》,《语言教学与研究》1987年第3期。
    [6]高宁慧:《留学生的代词偏误与代词在篇章中的使用原则》,《世界汉语教学》1996第2期。
    [7]黄南松:《论“省略”》,《汉语学习》1995年第6期。
    [8]黄南松:《省略和语篇》,《语文研究》1997年第1期。
    [9]黄南松:《现代汉语的指称形式及其在篇章中的运用》,《世界汉语教学》2001年第2期。
    [10]黄玉花:《韩国留学生的篇章偏误分析》,《中央民族大学学报》2005年第5期。
    [11]洪材章:《在基础汉语阶段进行语段训练好》,《语言教学与研究》1983年第1期。
    [12]金晓艳、彭爽:《后时连接成分辨析》,《解放军外国语学院学报》2005年第2期。
    [13]居志良:《句群中的关联词语》,《语文教学通讯》1984年第2期。
    [14]李清华:《外国留学生中级阶段的写作课教学》,《语言教学与研究》1986年第1期。
    [15]李一平:《有关篇章分析与汉语篇章连接成分的几个问题》,《河南大学学报》2003年第3期。
    [16]李炜东、胡秀梅:《中级汉语学生的语篇衔接偏误分析》,《语言文字应用》2006年第2期。
    [17]刘俊玲:《留学生作文中的篇章偏误类型》,《语言文字应用》2005年第9。
    [18]刘月华:《关于叙述体的篇章教学——怎样教学生把句子连成段落》,《世界汉语教学》1998年第1期。
    [19]马燕华:《中级汉语水平日本留学生汉语语段衔接调查分析》,《语言文字应用》2001年第4期。
    [20]彭小川:《关于对外汉语语篇教学的新思考》,《汉语学习》2004年第2期。
    [21]屈承熹:《汉语副词的篇章功能》,《语言教学与研究》1991年第2期。
    [22]涛亚:《对外汉语语段教学的重点——衔接》,《首都师范大学学报》2000年增刊。
    [23]田然:《外国学生在中高级阶段口语语言语段表达现象》,《汉语学习》1997年第6期。
    [24]田然:《现代汉语叙事语篇中NP的省略》,《汉语学习》2003年第6期。
    [25]田然:《外国学生语篇中省略习得顺序与偏误》,《云南师范大学学报》2005年第1期。
    [26]王健昆、喻波:《初级汉语水平韩国留学生汉语语篇逻辑连接偏误分析》,《语言文字应用》2006第2期。
    [27]王世生:《中级汉语课的口头成段表达训练》,《语言教学与研究》1997第2期。
    [28]吴晓露:《论语段表达的系统训练》,《世界汉语教学》1994年第1期。
    [29]肖奚强:《外国学生照应偏误分析》,《世界汉语教学》2001年第1期。
    [30]辛平:《对11篇留学生汉语作文中偏误的统计分析及对汉语写作课教学的思考》,《汉语学习》2001年第1期。
    [31]徐赳赳:《叙述文中“他”的话语分析》,《中国语文》1990年第5期。
    [32]徐赳赳:《多动词小句中的零形式》,《中国语文》1993年第5期。
    [33]徐赳赳:《篇章中的段落分析》,《中国语文》1996年第2期。
    [34]徐赳赳、JonathanJ.Webster:《叙述文中名词回指分析析》,《语言教学与研究》1999年第4期。
    [35]杨春:《英语国家学生初级汉语语篇照应偏误考察》,《汉语学习》2004年第3期。
    [36]杨石泉:《话语分析与对外汉语教学析析》,《语言教学与研究》1984年第4期。
    [37]杨翼:《培养成段表达能力的对外汉语教材的结构设计》,《汉语学习》2000年第4期。
    [38]张宝林:《语段教学的回顾与展望》,《语言教学与研究》1998年第2期。
    [39]赵成新:《外国留学生汉语语篇衔接方式偏误分析》,《台州学院学报》2005年第4期。
    [40]赵成新:《留学生汉语语篇衔接偏误目的语因素考察》,《周口师范学院学报》2005年第7期。
    [41]赵成新:《从中介语语篇偏误看母语对二语习得的的影响——以英语为母语者的汉语语篇衔接偏误为例》,《内蒙古大学学报》(人文社科版)2006年第5期。
    [42]赵燕娇:《走出汉语教学的盲区》,《语言教学与研究》1998年第3期。
    [43]赵宏、邵志洪:《英汉第三人称代词语篇照应功能对比研究》,《外语教学与研究(外国语文双月刊)》2005年第2期。
    [1]高宁:《外国留学生习得汉语常用篇章衔接手段考察》,硕士学位论文,北京语言大学,2006年。
    [2]霍静宇:《日本学生初级汉语叙述体语篇衔接手段问题研究》,中央民族大学,2004年。
    [3]刘怡冰:《中级印尼留学生衔接衔接偏误分析及写作课篇章教学》,硕士学位论文,暨南大学,2006年。
    [4]彭利恒:《几种篇章衔接方式在民族汉考作文中的使用情况考察》,硕士学位论文,北京语言大学,2003年。
    [5]王瑶:《从指称类型考察中高级阶段越南学生的语篇连贯问题》,硕士学位论文,广西师范大学,2001年。
    [6]王肖丹:《汉语语篇衔接手段在不同语体中的差异分析》,硕士学位论文,首都师范大学,2003年。
    [7]吴若愚:《少数民族学生汉语篇章衔接方式偏误分析》,硕士学位论文,东北师范大学,2007年。
    [8]杨丽赟:《中级阶段以英语为母语的留学生叙事文体篇章照应使用情况分析》,硕士学位论文,华东师范大学,2007年。
    [9]张晓丽:《外国学生汉语记叙文语篇衔接研究》,硕士学位论文,南京师范大学硕士,2008年。
    [10]曾丽娟:《中级水平韩国留学生语篇回指表现分析》,硕士学位论文,北京语言大学,2007年。
    [11]张述娟:《汉语篇章中主要的衔接方式及留学生偏误考察》,硕士学位论文,暨南大学,2003年。
    [1] Hal1iday and Hasan,Cohesion in English,London:Longman Press,1976.

© 2004-2018 中国地质图书馆版权所有 京ICP备05064691号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17129号

地址:北京市海淀区学院路29号 邮编:100083

电话:办公室:(+86 10)66554848;文献借阅、咨询服务、科技查新:665547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