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网络条件下高中语文“问题—探究”型教学模式的初步实验
详细信息    本馆镜像全文|  推荐本文 |  |   获取CNKI官网全文
摘要
随着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计算机及网络技术在教育教学中的作用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信息技术与课程的整合是时代发展的必然。网络为中学语文教学提供了良好的学习环境,为高中语文教学模式的改革提供了新的契机,为学生主体地位得以真正确立,为自主学习、探究学习、协作学习的实施提供了保证。“问题—探究”型教学模式是在“问题解决”教学模式的基础上,吸收建构主义的教育思想,借鉴研究性学习的方法,建立起来的一种崭新的教学模式。该模式以问题为核心,以探究为途径,使学生在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探究过程中,通过高水平思维来学习,基于问题解决来建构知识、发展智力、提高能力。网络条件下高中语文“问题—探究”型教学模式的初步实验主要是通过构筑网络教学环境,研究该模式的基本操作程序及实现的基本条件(教与学的策略),通过数据分析研究该模式的采用与学生学习品质、探究能力、学习成绩之间的关系,并总结出该模式的具体实施策略。
Along with the rapid development of information technology, people pay more and more attention to the function of the computer and the network technology in teaching. The integration of the information technology and the curriculum is a necessity of the development. The network not only has provided a good learning environment for Chinese teaching in middle school, but also has provided a new way for the reform of language education pattern in high school. At the same time, it can truly establish the students' main body status, guarantee students' independent learning, inquiry-based learning and cooperative learning. "Question-Inquiry" is a new teaching method which is based on "solutions to problems", and absorbs the thoughts of "construction principle" as well as the methods of "research study". This model takes the questions as a link, inquiry as the core and makes students ask, analyze and solve the problems. In this process, students accumulate knowledge, develop their intelligence and promote abilities through the studies of thoughts of high level and solutions to the problems. The experiment on "Question-Inquiry" with the aid of network is based on building teaching environment under the condition of network, doing research on the fundamental factors of the basic operating procedures as well as the realization of this pattern. The writer of this passage studies the relations between the adoption of this pattern and students' learning qualities, the skills of inquiry and students' results and then summarizes the concrete strategies of the model.
引文
[1] 二000年十月,教育部部长陈至立在全国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会议上的讲话要点。
    [2] 一九九六年四月四日江泽民同志在《高技术研究发展计划纲要》(简称“八六三计划”)实施十周年工作会议上讲话的要点。
    [3] 巢宗祺主编,《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实验)解读》,湖北教育出版社,2004,第90页。
    [1] B·乔伊斯和M·韦尔,《当代西方教学模式》(中译本),山西教育出版社,1991,第17页。
    [2] 《课程 教材 教法》,李方《一般教学模式与学科教学模式》2001年第5期,第21页。
    [3] 熊和平《教学模式的规范、特点及其形成》,《云南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01年2卷2期,第8页。
    [4] 温世颂,《教育心理学》,台湾三民书局,1980,第269页。
    [5] 白成华,《试论教学模式》,《教育丛刊》1989年第3期。
    [6] 班华主编《中学教育学》,人民教育出版社,1992,第46页。
    [1] 转引自赵铭建《教学模式分类框架应用:信息技术课程的教学模式》,《聊城师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02年3期。
    [2] 转引自邱崇光《“教学结构”和“教学模式”辨析》,《电化教育研究》,2002年第9期。
    [3] 吴立岗主编,《教学的原理、模式和活动》,广西教育出版社,1998,第179页。
    [4] 转引自宋燕《视点结构教学模式及其通用性——以英语教学模式比较研究为例》,《西南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4年30卷4期,第103页。
    [1] 转引自袁维新《科学探究:当代科学教学的基本概念》,《上海教育科研》,2004年2期,第68—71页。
    [2] 谢淑贞等编著《小学怎样进行创造性教育》,上海教育出版社,1987,第56页。
    [3] 陆璟《研究型课程的比较研究》,中国教育和科研计算机网(http://www.edu.cn)
    [1] 莱斯利·P·斯特弗,杰里·盖尔主编,高文等译《教育中的建构主义》,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2,第209—221页。
    [1] 转引自卢焱尧《网络环境下高中数学“问题—探究”型教学模式的理论与实践研究》,贵州师范大学硕士论文
    [1] 李子运,李芒《信息技术与课堂教学的整合》,《中国远程教育》,2001年第五期,第62页。
    [2] 李秉德编著《教育科学研究方法》,人民教育出版社,2000,第305页。
    [1] 赵蒙城《学习情境的本质与创设策略》,《课程 教材 教法》,2005年第三期。
    [1] 许永强《教学情境也要打假》,《教育科学研究》,2005年第4期,第63页。
    [2] 尹艳秋,叶绪江《主体间性教育对个人主体性教育的超越》,《教育研究》,2003年第二期,第75页。
    [1] 李红艳《数据挖掘及其运用于教学评价的设想》,《襄樊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3年2卷3期,第42页。
    [1] 转引自卢焱尧《网络环境下高中数学“问题—探究”型教学模式的理论与实践研究》,贵州师范大学硕士论文
    [1] 刘电芝主编《教育与心理研究方法》,西南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
    1.巢宗祺主编,《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实验)解读》武汉:湖北教育出版社 2004年
    2.B·乔伊斯和M·韦尔,《当代西方教学模式》(中译本)太原:山西教育出版社 1991年
    3.温世颂著《教育心理学》 台北:台湾三民书局 1980年
    4.吴立岗主编《教学的原理、模式和活动》 桂林:广西教育出版社 1998年
    5.李秉德著《教育科学研究方法》 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 2000年
    6.叶澜著《教育概论》 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 1999年
    7.莱斯利·P·斯特弗,杰里·盖尔主编,高文等译《教育中的建构主义》 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2002年
    8.钟启泉编著《学科课程论基础》 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2001年
    9.钟启泉编著《课程设计论基础》 济南:山东教育出版社 1998年
    10.祝新华著《语文能力发展心理学》 杭州:杭州大学出版社 1993年
    11.王吉庆著《信息素养论》 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 2001年
    12.何克抗著《信息技术与语文教学改革》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1999年
    13.李艺主编《信息技术课程:设计与建设》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 2003年
    14.倪文锦等主编《语文教育展望》 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2002年
    15.张迪梅著《教育技术教学应用模式研究》 上海:上海科学普及出版社 2002年
    16.陈敬朴著《基础教育矛盾与对策》 南京:江苏教育出版社 1996年
    17.陈小开等翻译《数字化成长——网络时代的崛起》 长春:东北财经大学出版社 1999年
    18.祝智庭主编《现代信息技术——走向信息化教育》 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 2002年
    19. Zane L.Berge等编著 丁兴富等翻译《网络教育》 北京:中国轻工业出版社 2003年
    20.钟启泉、崔允漷、张华主编《为了每一个学生的发展——<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解读>》 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2001年
    21.韩雪屏著《语文教育的心理学原理》 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 2001年
    22.皮连生著主编《学与教的心理学》 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1998年
    23.彭钢、张晓东编著《课程理念的更新》北京:首都师范大学出版社 2001年
    24.马和民、吴瑞君主编《网络社会与学校教育》 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 2002年
    25.谢淑贞等编著《小学怎样进行创造性教育》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 1987年
    26.班华主编《中学教育学》 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 1992年
    27.刘电芝主编《教育与心理研究方法》重庆:西南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年
    28.李方《一般教学模式与学科教学模式》,《课程 教材 教法》,2001年第5期。
    29.熊和平《教学模式的规范、特点及其形成》,《云南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01年2卷2期。
    30.赵铭建《教学模式分类框架应用:信息技术课程的教学模式》,《聊城师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02年03期,
    31.邱崇光《“教学结构”和“教学模式”辨析》,《电化教育研究》,2002.9
    32.李子运,李芒,《信息技术与课堂教学的整合》,《中国远程教育》,2001.5
    33.许永强《教学情境也要打假》,《教育科学研究》,2005.4
    34.李红艳《数据挖掘及其运用于教学评价的设想》,《襄樊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3年2卷3期,
    35.白成华《试论教学模式》,《教育丛刊》1989.3
    36.尹艳秋,叶绪江《主体间性教育对个人主体性教育的超越》,《教育研究》,2003.2
    37.郑桂华《基于网络的校本课程研究与实践》2004年华东师范大学博士毕业论文
    38.宋燕《视点结构教学模式及其通用性——以英语教学模式比较研究为例》,《西南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4.4
    39.李海林《网络技术与语文教学的整合》,《语文教学通讯》2004.12
    40.秦恺《基于网络的高中学生自主阅读》华中师大硕士毕业论文
    41.卢焱尧《网络环境下中学数学“问题—探究”型教学模式理论与实践研究》贵州师范大学硕士毕业论文
    42.汪佳敏《网络环境下语文研究性学习的设计与实践》华东师范大学博士论文
    43.林慧英《网络教学需要处理好的几对关系》,《信息技术教育》2005.2
    44.倪文锦、韩艳梅《现代信息技术与语文课程改革》,《语文教学研究》2004.1
    45.沈玲蓉《关于信息技术与语文课程整合的思考》,《中国电化教育》2005.6
    46.何建安《探索实施新课程的网络教学》,《广西教育》2005.5

© 2004-2018 中国地质图书馆版权所有 京ICP备05064691号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17129号

地址:北京市海淀区学院路29号 邮编:100083

电话:办公室:(+86 10)66554848;文献借阅、咨询服务、科技查新:665547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