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我国农村寄宿制学校问题研究
详细信息    本馆镜像全文|  推荐本文 |  |   获取CNKI官网全文
摘要
农村寄宿制学校是指为了适应农村人口居住分散的特点,解决学生上学远的困难,保证农村适龄儿童、少年完成义务教育而实行的一种特殊办学模式。20世纪50年代初期,国家首先在民族地区举办寄宿制学校,20世纪90年代中后期开始,农村地区中小学实行寄宿制已经是一种普遍现象,寄宿制学校已经逐步成为支撑农村义务教育的主要办学形式。相比之下,寄宿制学校管理滞后于规模的扩大,在寄宿率逐渐增加的同时,有关农村寄宿制学校的制度设计并没有同步跟进,绝大部分农村寄宿制学校基本上是非寄宿制学校在时间上的延伸与空间上的转移。目前,农村寄宿制学校建设经费保障机制不健全,普遍存在办学条件简陋,人员配备简单化,学生生活与学习机械结合的状态。寄宿制学校内部管理欠规范,在应试教育思想的影响下,无限制地延长寄宿生学习时间剥夺了学生课余生活,影响了学生生活的完整性及其身心正常发育,同时也制约了寄宿制办学模式优势的发挥。为了巩固农村地区普及义务教育的成果,进一步加强农村寄宿制学校建设势在必行。本文在借鉴前人研究和对湖北、江西、甘肃、广东和广西5省13县30所农村寄宿制学校调查的基础上,从理论和实践相结合的角度,对我国农村中小学实行寄宿制的理论依据,农村寄宿制学校产生的背景、取得的成效、存在的问题及原因进行了全面、深入的分析研究,并结合我国农村的实际,提出了进一步加强农村寄宿制学校建设的对策思路。
     按照上述逻辑思路,全文共分为七个部分进行探讨:
     第一章为导论,主要是确定论文所要研究的问题,阐明研究目的和意义,并深入分析了国内外关于农村寄宿制学校的研究现状,对相关概念进行了界定,确定了本文的研究方法和基本研究思路。
     第二章主要阐述我国农村中小学实行寄宿制的理论依据,即从社会化理论、教育规模经济理论、公共产品理论的视角来阐明农村寄宿制学校的教育功能、经济功能及其公共产品属性,以期为农村寄宿制学校健康发展提供理论指导。
     第三章通过对农村寄宿制学校产生及其发展的历史回顾,分析了其在不同历史时期的发展动因及政策预期,指出农村寄宿制学校是随着我国经济社会的发展而不断发展的,但从建国初期发展至今,不同的历史时期有着不同的政策目标。
     第四章主要通过对调查问卷和访谈材料的综合归纳,结合文献资料,从农村寄宿制学校的规模、地域分布特征、生源特点、教师生存境遇、学校成本结构、学校硬件设施及管理等多方面入手,分析了农村寄宿制学校的基本特征及其发展趋势。
     第五章总结了农村寄宿制学校建设所取得的成就,深入分析了目前存在的主要问题。农村寄宿制学校是适应我国农村地区,特别是边远贫困地区的客观需要而产生,尽管在发展过程中取得了不少成就,积累了许多宝贵经验,但仍存在着诸多不完善的地方。因此,认真总结农村寄宿制学校已有的成效和存在的问题,将有助于寄宿制学校的建设、缩小城乡教育差距和义务教育的均衡发展。
     第六章深入系统地分析了我国农村寄宿制学校存在问题的深层次原因,其中的根本原因在于:农村经济发展滞后的影响,低重心的义务教育管理和财政体制的制约,政府办学理念的偏差,制度设计简单化的限制等。
     第七章针对我国农村寄宿制学校存在的问题,就进一步加强农村寄宿制学校建设提出了相应的对策思路,即构建长效经费保障机制,合理分担寄宿制学校新增寄宿成本;构建科学的内部运行机制,确保农村寄宿制学校整体功能发挥;提高农村寄宿制学校教学质量,满足农村家庭对优质教育的需求。
Rural boarding school is a special school model, which can adapt the characteristics of the rural population living dispersed, solve the difficulties of attending school over long distances and ensure the rural school-age children and adolescents completing compulsory education. The government took the lead in setting up boarding school in minority areas about early 1950s. Since the middle and late 1990s, boarding school has been all over the elementary and secondary schools in rural areas. Now, boarding school has been playing the role of rural compulsory education. In comparison, the administration of boarding school lagging behind its expansion of the scale, however, institutional design about rural boarding school did not synchronize with the boarding rate increasing gradually. In fact, most of our rural boarding schools are doing the same thing. At present, there are much more problems in rural boarding school, such as, the fundamental guarantee system was not perfect; the conditions of running schools were simple and crude; the personnel allocation is simplification; student daily life and learning combined stiffly. Being lack of standardization on school internal management, together with the influence of the exam-oriented education thought, the rural boarding school deprived students' spare time by extending learning time limitlessly, thus the integrity as student's daily life and the normal development of body and mind are threatened, all these will restrict advantages of boarding school education. In order to consolidate our achievements of popularization of compulsory education in rural areas, it's very important for us to strengthen the construction of rural boarding school. Based on the former study and investigation on 30 rural boarding schools, which came from 13 counties in Hubei, Jiangxi, Gansu, Guangdong and Guangxi province, this paper did a comprehensive and in-depth analysis about theoretical basis background, outcome, problems and causes which regard to rural boarding school. And then, combined with the actual rural areas in China, this article proposed many countermeasures to strengthen the construction of boarding school in rural areas.
     According to the above logic thinking, this paper is divided into seven parts to discuss:
     The first chapter is an introduction, which mainly included the theme, research objectives and significance of the paper. In addition, this chapter also presented research status of rural boarding school, defined related concepts, selected research methods and determined research ideas.
     The second part borrowed the socialization theories, education scale economy theory and public goods theory to explain educational function, economical function and public product attributes of rural boarding school, so as to provide theoretical guidance for its developing healthily.
     The third chapter analyzed policy driving force and anticipated goals of rural boarding school in different historic periods by reviewed its history. This part showed that rural boarding school has been developing along with our country's economic and social development, so, there were different policy goals in different historic periods.
     The fourth chapter mainly analyzed the basic characteristics of rural boarding school and its development tendency. All these were based on synthesizing questionnaires and interview materials, which details involved scale, regional distribution characteristics,Characteristics of students source, teachers living environment,the school cost structure, facilities and its management situation.
     Chpater 5 summarized the achievements of rural boarding school's construction and analyzed the mainly existing problems in-depth. Rural boarding school adapted to the special case of China's rural areas, specially to remote and poor areas. Although rural boarding school has made some achievements, there also exist many drawbacks. Therefore, summarized the achievements and problems of rural boarding school would contribute to its construction and narrow the gap between rural ares and cities.
     Chpater 6 deeply and systematically analyzed the profound reasons behind the current problems of rural boarding school. The low level development of rural economy, the incorrect school idea, the local system of finance expenditure and administration of compulsory education and the not perfect operation mechanism are root cause which impeded rural boarding school to develop healthily.
     Chapter 7 suggested some countermeasures to solve the present problems.we must build the cost-sharing mechanism among governments at all levels to ensure the funding sources of rural boarding school, Set the standards of internal operation mechanism to guarantee the overall function of rural boarding school, improve the teaching quality to meet demand of high quality education in rural areas. All of these are strong measures to ensure rural boarding school developing sustainably.
引文
①教育部发展规划司编.《2010年全国教育事业发展简明统计分析》[Z].内部发行资料,2011年4月.
    ① Bethany Lee, Rick P. Barth:Residential education:An emerging resource for improving educational outcomes for youth in foster care? Children and Youth Services Review,31 (2009) 155-160.
    ①张淑敏。英国公学及其改革的历史演变[J].教学与管理,2001年第2期.
    ②本研究文献来源于“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和“Elsevier Science全文数据库”。在“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和“中国优秀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中以“寄宿制”为关键词进行精确检索,从建国初期至2011年,共有925篇文章涉及农村寄宿制学校问题。分析发现,前期研究具有如下特点:一是关于寄宿制学校的学术关注呈现明显的阶段性。从建国初期至1979年,30年间仅有5篇文章,其中,《寄宿制学校是共产主义教育的萌芽》一文是目前所见讨论寄宿制学校问题的最早的文章,5篇文章都涉及到农村寄宿制中小学问题;1980—2000年,只有99篇文章涉及农村寄宿制学校问题,而且主要讨论的是寄宿制民族中小学的问题;2001—2007年间,国家出台相关文件倡导各地农村举办寄宿制学校,并实施了“西部农村寄宿制学校建设工程”,寄宿制学校逐渐进入学界的研究视野,这一阶段共有文章353篇,其中有15篇硕士论文涉及农村寄宿制学校:随着农村义务教育形势的变化,寄宿制学校办学模式越来越受到重视,近年来的学术关注度也逐渐提高,2008年至今短短的4年时间,论及农村寄宿制学校的文章多达469篇,其中硕士论文38篇,涵盖了农村寄宿制学校的外部保障机制和内部管理的方方面面。二是参与研究的人员多来自自中小学—线教师和县市教育主管部门的领导,极少一部分是高校教师和研究生。三是经验文章居多,理论探讨不够。从文章发表的档次来看,以“核心期刊”为范围内检索关键词“寄宿制”,只有132篇,占总数的14。3%,其余文章大都来自一线教师。这些文章基本以介绍实践经验和反映现存问题为主,少有涉及深层次理论探讨。四是关于农村寄宿制学校问题的研究层次逐渐上升,大学和科研机构逐步进入这一领域。从2001年开始至今,关于农村寄宿制学校的硕士论文逐年增加,以“寄宿制”为篇名的硕士论文共有53篇,其中直接涉及农村义务教育阶段寄宿制学校23篇。参与研究的人员开始逐渐转向高校和专门科研人员,大量的农村寄宿制学校调研工作取得了丰富的一手资料,研究也从经验层面上升到理性思考和理论探讨上来,研究的范围也在不断拓宽,几乎涉及了寄宿制学校的方方面面。在短短的不到十年时间,论文数量猛增,学术成果不断涌现。由于资料有限,对于国外研究状况了解不是十分全面,但从"Elsevier Science全文数据库”以‘'Boarding school"和"Residential school"为关键词进行检索,共有52篇文章涉及寄宿制学校问题。外文文献更多地倾向于实证研究,关注的重点也在寄宿生的身心发展和寄宿制学校本身存在的合理性等方面,直接涉及农村寄宿制学校的文章较少。
    ③ Mathew A.White:An Australian Co-educational Boarding School:A Sociological Study of Anglo-Australian and Overseas Students' Attitudes from their own Memoirs, International Education Journal Vol 5, No 1,2004,65-66
    ① Mathew A.White:An Australian Co-educational Boarding School:A Sociological Study of Anglo-Australian and Overseas Students' Attitudes from their own Memoirs,International Education Journal Vol 5, No 1,2004,65-66
    ②原林青.英国公学的寄宿制[J],外国中小学教育,2004年第6期.
    ③ Walford.G.:Life in Public schools [M] London:Methuen & Co. Ltd.1986.
    ④ Burgess, R.G.:Experiencing Comprehensive Education [M] London:Methuen,1983.
    ⑤瞿保奎主编.《教育学文集·英国教育改革》[M].人民教育出版社,1993年版,第130页.
    ① Mathew A.White:An Australian Co-educational Boarding School:A Sociological Study of Anglo-Australian and Overseas Students' Attitudes from their own Memoirs, International Education Journal Vol 5, No 1,2004.
    ② Hillel Schmid,Dorit Bar-Nir: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Organizational Properties and Service Effectiveness in Residential Boarding Schools.Children and Youth Service Review, Vol.23,No.3,pp.43-271,2001.
    ① Martha Vicinus:Distance and Desire:English Boaring-School Friendships.The Lesbian Issue (summer,1984).
    ② Joy Schaverien:Boarding school:the trauma of the 'privileged' child. Journal of Analytical Psychology,2004,49, 683-705.
    ① Dudith Kleinfeld,Joseph Bloom:Boarding Schools:Effects on the Mental Health of Eskimo Adolescents,AmJ Psychiatry 134:4,April 1977.
    ① Reuven Kahane:Multi-code Organizations:A Conceptual Framework For The Analysis of Boarding Schools, Sociology of Education 1988, Vol,61(October):211-226.
    ② Amith Ben-David, Tamar Erez-Darvish:The Effect of the Family on the Emotional Life of Ethiopian Immigrant Adolescents in Boarding Schools in Israel. Residential Treatment for Children & Youth, Vol.15(2) 1997.
    ① Shirley Fisher, Norman Frazer,Keith Murry:Homesickness and Health in Boarding School Children,Journal of Environmental Psychology(1986)6,35-47.
    ① Eric Dlugokinski, Lyn Kramer:A system of Neglect:Indian Boarding Schools,Am J Psychiatry 131:6,June 1974.
    ② Julie Davis:American Indian Boarding School Experiences:Recent Studies from Native Perspectives, Magazine of History, Vol.15, No.2, Desegregation (Winter,2001),pp.20-22.
    ①Steven B. Levine:The Rise of American Boarding Schools and the Development of a National Upper Class,Social Problems, Vol.28, No.1(Oct,1980),pp.63-94.
    ① Rauna Kuokkanen:"Survivance" in Sami and First Nations Boarding School Narratives:Reading Novels by Kerttu Vuolab and Shirley Sterling,American Indian Quarterly, Vol.27, No.3/4, Special Issue:Urban American Indian Women's Activism(Summer-Autumn,2003), pp.697-726.
    ① UNESCO.Providing Education to Girls from Remote and Rural Areas[EB/OL].2005. http://www2.onescobkk.org/ elib/publications/girls.remote areas/girls remote areas.pdf.
    ②“四为主”具体指:集中办学与分散办学相结合,以集中为主:公办与民办相结合,以公办为主;全日制与多种形式相结合,以全日制为主;寄宿制和走读相结合,以寄宿制为主。
    ①连健生.记民族教育的一次盛会[R].人民教育,1982年第12期.
    ②周旺云.切实办好寄宿制学校,努力提高民族教育质量[J].四川教育,1986年第10期.
    ③龚安波.寄宿制是提高苗族学生素质的最佳形式[J].民族论坛,1989年第2期.
    ④夏铸.大力加强民族寄宿制学校管理工作,为促进民族地区实现“两基”目标做贡献[J].中国民族教育,2004年第6期.
    ①景志明,黄信.民族中小学寄宿制教育的“优”与“思”[J].四川教育,2007年第11期.
    ②姚万禄.当代中国民族地区农村教育的特色模式及其绩效[J].社科纵横,2008年第11期.
    ①谷生华,彭涛等.西部农村基础教育重组应一步到位——关于西部农村基础教育寄宿制学校建设的调查与思考[J].教育发展研究,2006年第3期(B刊).
    ②范先佐.《中国中西部地区农村中小学合理布局结构研究:基于对中西部地区6省区38个县市177个乡镇的调查分析》[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9.6,第204页.
    ③王先哲,于艺偎.西部少数民族族地区学校布局调整与寄宿制学校建设现状、问题与建议[J].中国教师,2009年第3期.
    ④袁桂林.农村寄宿制学校的问题及解决策略[J].中小学管理,2009年第6期.
    ①严鸿和,朱霞桃.寄宿制学校对农村“留守儿童”教育影响的调查[J].现代中小学教育,2006年第1期.
    ②范先佐.关于农村“留守儿童”教育公平问题的调查分析及政策建议[J].湖南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报,2008年第6期.
    ③李炳呈,任建东.论解决农村留守儿童教育问题的最佳途径:集中寄宿制[J].长沙大学学报,2009年第1期.
    ①张克云,叶敬忠.社会支持理论视角下的留守儿童干预措施评价[J].青年探索,2010年第5期.
    ②卢国勋.寄宿制学校——新农村建设的奠基工程[J].人民教育,2006年12期.
    ③林健.文化重建:西部农村寄宿制学校建设中的新课题[J].重庆教育学院学报,2006年第4期.
    ①任运昌.西部农村寄宿制学校给农民家长带来了什么一项质的研究及其现实主义表达[J].当代教育科学,2006年第18期.
    ②张眉,翟晋玉.农村寄宿制学校问题大家谈[J].中小学管理,2009年第6期.
    ③万明钢,白亮.教育公平、教育资源整合的路径反思——对农村地区寄宿制学校的重新解读[J].教育理论与实践2009年第25期.
    ①陈新阳,王一涛.农村中小学布局调整中的寄宿制学校分析——以广西荔浦县为案例分析[J].高等函授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8年第1期.
    ①张传武.农村寄宿制学校办学模式新探索[J].人民教育,2006年第23期.
    ②中央教育科学研究所课题组.贫困地区农村寄宿制学校学生课余生活管理研究——基于广西壮族自治区都安县、河北省丰宁县的调研[J].教育研究,2008年第4期.
    ③王远伟.农村寄宿制中小学的问题与思考—以内蒙古三个旗为例[J].新课程研究(教育管理),2007年第3期.
    ①朱敏,陈润.寄宿制小学卫生和健康状况的调查—四川省通江县正文小学个案分析[J].现代中小学教育,2006年第11期.
    ②唐振柱.广西农村寄宿制学校饮用水卫生安全状况分析[J].中国学校卫生,2008年第7期.
    ③杨玲.安徽省农村寄宿制学校教室宿舍厕所卫生学评价[J].中国学校卫生,2008年第9期.
    ④伍晓艳.安徽省农村寄宿制学校食堂卫生现状[J].中国学校卫生,2008年第9期.
    ⑤程代娟.安徽省农村寄宿制学校学生传染病发病情况[J].中国学校卫生,2008年第9期.
    ⑥中科院.有关农村学生饮食、身体发育和心理问题的调查研究报告[R].政策简报,2009年第1期.
    ①徐永生,宋世兵.关注农村寄宿制学校校园安全[J].湖南教育,2005年第12期.
    ②梁朝辉,杨杰军.爱与责任,护佑低龄寄宿生——广西龙胜各族自治县低龄小学生寄宿管理纪实[J].中国民族教育,2005年第5期.
    ③黎承.乡镇寄宿制中小学校火灾隐患及对策[J].广西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7第7期.
    ④程代娟,陶芳标.安徽省农村寄宿制学校学生伤害发生情况[J].中国学校卫生,2008年第9期.
    ①裴林.寄宿制初中生心理问题对策[J].素质教育,2006年第10期.
    ②张丽锦,沈杰.寄宿制与非寄宿制学校初中生心理健康状况比较[J].中国特殊教育,2009年第5期.
    ③周春兰,吴艳妮.寄宿制中学生心理健康状况调查与分析[J].广东医学,2009年第9期.
    ①董树梅.藏族牧区寄宿制小学宿舍管理之行动研究—在甘家乡寄宿制小学的探索[D].西北师范大学,2004年6月.
    ②徐勇.农村寄宿制学校应重视宿舍文化建设[J].教学与管理,2009年第8期.
    ③伍晓艳,陶芳标.安徽省农村寄宿制学校食堂卫生现状[J].中国学校卫生,2008年第9期.
    ④张晨.一些农村食堂利润过大成隐忧一对几所农村中学食堂的调查[N].中国教育报,2009-04-29.
    ⑤成刚,莫丽娟.我国中西部农村寄宿制中小学调研报告[EB/OL]http://www.21cedu.org/index.php?m=content& c=index&a=show&catid=70&id=1521.
    ①浙江省磐安县实验小学课题组.农村中小学寄宿制管理模式综合实验研究报告[J].教育研究,1998年第8期.
    ②罗昭逊,李璧.寄宿制小学与普通小学儿童社会适应能力调查分析[J].贵州医药,2002年第7期.
    ③胡延鹏.农村寄宿制小学情感关怀缺失问题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09年6月.
    ①姚姿如.丰富农村寄宿制学校生活的思考[J].东北师大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1年第3期.
    ②杨兆山.农村寄宿制学校学生的适应问题[J].东北师大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1年第3期.
    ③杜育红.农村寄宿制学校:成本构成的变化与相关的管理问题[J].人民教育,2006年第23期.
    ①成刚,莫丽娟.我国中西部农村寄宿制中小学调研报告[EB/OL].http://www.21cedu.org/index.php?m=content& c=index&a=show&catid=70&id=1521.
    ②范先佐.中国中西部地区农村中小学合理布局结构研究:基于对中西部地区6省区38个县市177个乡镇的调查与分析》[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9(6),第170—172页.
    ③闻待.贫困地区村级寄宿制小学的建设与管理[J].教学与管理,2002年第12期.
    ①闻待.广西贫困地区村级寄宿制完全小学基本建设研究[J].中央民族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2年第6期.
    ②杨兆山,杨清溪.农村义务教育阶段标准化寄宿制学校建设的思考[J].教育科学,2007年第6期.
    ③吴峙云.江西省寄宿制乡镇中心小学设计策略研究[D].南昌大学,2007年12月.
    ④郝占国.西北地区农村寄宿制中学生活空间研究[D].西安建筑科技大学,2009年6月.
    ①李韧竹.我国农村寄宿制学校学生补贴政策研究[J].教育发展研究,2008年第19期.
    ②孙百才,常宝宁.西部农村义务教育实施“两免一补”的政策效应分析[J].教育与经济,2008年第3期.
    ③卢海弘,史春梦.农村寄宿学生补贴政策比较研究—以澳大利亚等国为例[J].教育发展研究,2008年第19期.
    ①范先佐著.《中国中西部地区农村中小学合理布局结构研究:基于对中西部地区6省区38个县市177个乡镇的调查与分析》[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9(6),第201—203页.
    ②范先佐.布局调整后的寄宿制学校建设问题[J].新课程研究(教育管理),2007年第6期.
    ③刘欣.农村中小学布局调整与寄宿制学校建设[J].教育与经济,2006年第1期.
    ①杨兆山,杨清溪.农村义务教育阶段标准化寄宿制学校建设的思考[J].教育科学,2007年第6期.
    ②王丽旭,唐斌.农村寄宿制学校师资问题探讨[J].中国集体经济(人力资源管理),2008年第8期.
    ③叶敬忠,潘璐.农村小学寄宿制问题及有关政策分析[J].中国教育学刊,2008年第2期.
    ④原青林.英国公学的寄宿制[J].外国中小学教育,2004年第6期.
    ⑤翟月.我国农村寄宿制学校生活教师存在的问题及原因分析[J].学理论,2011年第7期.
    ①2005年《中国教育年鉴》[G].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6年版,第164页.
    ①杨清溪,赵慧君.当前我国农村寄宿制学校建设反思[J].中国农村教育,2010年第4期.
    ①武玉坤.预算资金分配的内在逻辑:政治还是经济?[J].中山大学学报,2010年第2期.
    ①[教育事业统计]——城市县镇农村指标说明[EB/OL].http://ahtj.ahedu.gov.cn/show20101115.asp?767.
    ②据中国行政区划网资料,截至2006年12月31日,全国县级行政区划2860个,乡级行政区划41040个,其中19369个镇,14119个乡,1088个民族乡.行政区划网:http://www.xzqh.org/yange/2006.htm.
    ③ Mathew A.White:An Australian Co-educational Boarding School:A Sociological Study of Anglo-Australian and Overseas Students' Attitudes from their own Memoirs, International Education Journal Vol 5, No 1,2004,65-66.
    ①刘成斌,吴新慧.留守与流动:农民工子女的教育选择[M].上海:上海交通大学出版社,2008,第29页.
    ①曾荣光.教育制度的社会化功能[J].香港中文大学(教育学报),1988.
    ①曲恒昌,曾晓东.西方教育经济学研究[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0(9),第274—275页.
    ①金一鸣.教育原理[M].合肥:安徽教育出版社,1995(12),第192页.
    ①马克思.《资本论》第1卷[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1975年版,第194页.
    ②陈孝彬.教育管理学(修订版)[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5版,第55—56页.
    ③陈孝彬.教育管理学(修订版)[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5版,第119—120页.
    ①范先佐.教育经济学[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1999年版.第257—258页.
    ②张海如.规模经济:理论辨析和现实思考[J].经济问题,2001年第1期.
    ③若阿金·西尔韦斯特.规模经济与规模不经济[M].J·伊特韦尔,M·米尔盖特,P·纽曼·新帕尔格雷夫经济学大辞典:第2卷.北京:经济科学出版社,1996.第84页.
    ④李政军.论规模经济[J].淮阴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1年第4期.
    ①威廉·J·鲍莫尔.不可分性[M].J·伊特韦尔,M·米尔盖特,P·纽曼.新帕尔格雷夫经济学大辞典:第2卷.北京:经济科学出版社,1996,第856页.
    ②郝文波.沉没成本理论在金融危机背景下的应用—浅谈投资者理性投资行为的建立[J].企业经济,2009年第12期.
    ③李政军.论规模经济[J].淮阴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1年第4期.
    ④(美)曼昆(Mankiw,N.G.)著,梁小民译.经济学原理(上册)[M].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03(8),第236页.
    ①靳希斌.教育经济学(修订本)[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1(5),第371-372页.
    ①靳希斌.教育经济学(修订本)[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1(5),第373页.
    ①(美)曼昆(Mankiw, N. G.)著,梁小民译.经济学原理(上册)[M].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03(8),第236页
    ②靳希斌.教育经济学(修订本)[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1(5),第375页.
    ①厉以宁.论教育外部不经济的补偿[J].教育研究,1992年第2期.
    ②范先佐.教育经济学[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1999年版,第277页.
    ①靳希斌.教育经济学(修订本)[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1(5),第378-381页.
    ①杨清溪,赵慧君.当前我国农村寄宿制学校建设反思[J].中国农村教育,2010年第4期.
    ②(英)托马斯·霍布斯.利维坦[M].北京:商务印书馆,1985.
    产业化(美)保罗.A.萨缪尔森,威廉.D.诺德豪斯著,萧琛主译.《经济学》[M].北京:人民邮电出版社,2004年版,第29页.
    ②郑文范.公共经济学[M].沈阳:东北大学出版社,2002(9),第33页.
    ①秦颖.论公共产品的本质——兼论公共产品理论的局限性[J].经济学家,2006年第3期.
    ②乔治·恩德勒.面向行动的经济伦理学[M].上海:上海社会科学院出版社,2002年版,第84页.
    ③乔治·恩德勒.面向行动的经济伦理学[M].上海:上海社会科学院出版社,2002版,第85页.
    ④秦颖.论公共产品的本质——兼论公共产品理论的局限性[J].经济学家,2006年第3期.
    ①黎民.公共管理学[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9版,第274—276页.
    ①黎民.公共管理学[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9版,第277—278页.
    ②顾笑然.教育产品属性发凡—基于公共产品理论的批判与思考[J].中国成人教育.2007年第12期.
    ①汪海燕.新中国义务教育历史研究[D].西北师范大学,2006年6月.
    ①金东海.少数民族教育政策研究[M].兰州:甘肃教育出版社,2002年版,第69页.
    ②《教育规划纲要》工作小组办公室.全国教育工作会议文件汇编[G].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10年9月,第94—143页.
    ①《教育规划纲要》工作小组办公室.全国教育工作会议文件汇编[G].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10年9月,第94—143页.
    ①韦鹏飞.90年代民族教育工作的思路—国家教委民族地区教育司司长韦鹏飞同志在第三届全国民族教育理论与管理研讨会上的报告[R].民族教育研究,1996年第4期.
    ①陈立鹏.我国少数民族教育回顾及前瞻[J].贵州民族研究,1999年第3期.
    ②格明多杰.青海藏族教育的现状与两个主要问题的改善意见[J].青海民族研究(社会科学版),1992年3期.
    ③中国教育年鉴(1949—1984)[Z].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1985年版,第1013—1014页.
    ①葛丰交.从马背小学到寄宿制学校的跨越发展—新疆牧区教育60年发展巨变[J].中国民族教育,2009年6期.
    ②中国教育年鉴(1949—1984)[z].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1985年版,第1110页.
    ③注:1958年“教育大革命”,批判“三脱离”(指教育脱离政治、脱离实际、脱离劳动).
    ④中国教育年鉴(1949—1984)[Z].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1985年版,第1260—1261页.
    ⑤中国教育年鉴(1949—1984)[Z].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1985年版,第408页.
    ①评论员文章.寄宿制学校是共产主义的萌芽[J].湖南教育,1958年第15期.
    ②芜湖市教育局.共产党领导好,渔民也能办学校——一所渔民子弟学校的创办经过[J].安徽教育,1959年第2期.
    ①金东海.少数民族教育政策研究[M].兰州:甘肃教育出版社,2002版,第69页.
    ②《中国教育年鉴》(1982—1984)[Z].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1985年版,第185页.
    ③刘英杰.中国教育大事典(1949—1990)[M].浙江:浙江教育出版社,1991版,第2061页.
    ①《中国教育统计年鉴》(1949—1981)[z].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第404页.
    ②刘英杰.中国教育大事典(1949—1990)[M].浙江:浙江教育出版社,1991年版,第2062页.
    ①《中国教育年鉴》(1985—1986)[Z].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第949页.
    ②《中国教育年鉴》(1949—1981)[Z].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第957页.
    ③《中国教育年鉴》(1949—1981)[Z].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第1301页.
    ④《中国教育年鉴》(1982—1984)[Z].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第185页.
    ⑤《中国教育年鉴》(1985—1986)[Z].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第972页.
    ①《中国教育年鉴》(1982—1984)[Z].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第186页.
    ②《中国教育年鉴》(1988)[Z].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第302页.
    ③葛丰交.从马背小学到寄宿制学校的跨越发展—新疆牧区教育60年发展巨变[J].中国民族教育,2009(6)
    ①《中国教育年鉴》(1991)[Z].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第775页.
    ②《中国教育年鉴》(1993—1994)[Z].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第250页.
    ①《中国教育年鉴》(2001)[Z].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第586-665页.
    ①《中国教育年鉴》(2003)[Z].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第690页.
    ②《中国教育年鉴》(2003)[Z].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第274页.
    ①《中国教育年鉴》(2004)[Z].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第913页.
    ②《中国教育年鉴》(2005)[Z].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第824页.
    ①国家西部地区两基攻坚领导小组办公室编.民生之本,强国之基——西部地区“两基”攻坚报告[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8(2),第33—40页.
    ②国家民委网站.“两基”攻坚[EB/OL]http://www.seac.gov.cn/gjmw/zt/2009-09-23/1253498562645285.htm.
    ③国家西部地区两基攻坚领导小组办公室编.民生之本,强国之基——西部地区“两基”攻坚报告[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8(2),第45—46页.
    ①孙忠生.农村九年一贯制(寄宿制)学校管理研究[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7版,第7—11页.
    ②着力改善农村学校办学条件推动农村教育事业和谐发展[EB/OL]http://www.hbe.gov.cn/content.php?id=3880.
    ③国家西部地区两基攻坚领导小组办公室编.民生之本,强国之基——西部地区“两基”攻坚报告[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8(2),第45—46页.
    ④《中国教育年鉴》(2005)[Z].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6年版,第758-893页.
    ⑤教育部、国家民委关于进一步做好民族地区寄宿制中小学管理工作若干问题的意见[EB/OL].中国教育科研计算机网,http://www.eol.cn/20051122/3162128.shtml.
    ①做好农村中小学布局调整解决上学远问题[EB/OL]. http://www.gov.cn/gzdt/2006-06/12/content 307899.htm.
    ②田祖荫.农村义务教育寄宿制学校建设及投入情况介绍[EB/OL]. http://www.docin.com/p-82443838.html,2008年7月14日.
    ①《教育规划纲要》工作小组办公室.全国教育工作会议文件汇编[G].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10年9月,第94-143页.
    ②重庆两千余所寄宿制学校覆盖百万农村留守儿童[EB/OL]http://www.chinanews.com/edu/2011/01-13/278690 5.shtml.
    ③乐山市27所“留守儿童”寄宿制学校全面竣工[EB/OL]http://www.sc.gov.cn/zwgk/zwdt/szdt/200902/t200902 09 577111.shtml.
    ①涂济民.对云南山区发展交通的初步探讨[J].农业经济问题,1980年第7期.
    ②俸兰.新世纪我国民族教育发展研究[M].北京:民族出版社,2004版,第2页.
    ③杨军.西北少数民族地区基础教育均衡发展研究[M].北京:民族出版社,2006版,第63页.
    ①方晓东等著.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史纲[M].海口:海南出版社,2002版,第18-19页.
    ②《中国教育年鉴》(1949-1984)[Z].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第263页.
    ③白亮.关于西北民族地区寄宿制学校办学若干问题的思考[J].当代教育与文化,2009年第5期.
    ①葛丰交.从马背学校到寄宿制学校的跨越发展—新疆牧区60年发展巨变[J].中国民族教育,2009年第6期.
    ②李国早.寄宿制是牧区普及教育的好形式—访甘南藏族地区桑科小学[J].人民教育,1987年第11期.
    ③庞丽娟,韩小雨.农村中小学布局调整的问题、原因及对策[J].教育学报,2005年第8期.
    ④范先佐.中国中西部地区农村中小学合理布局结构研究:基于对中西部地区6省区38个县市177个乡镇的调查与分析[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9(6),第1页.
    ①范先佐.中国中西部地区农村中小学合理布局结构研究:基于对中西部地区6省区38个具市177个乡镇的调查与分析[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9(6),第150-154页.
    ②谢秀英.农村中小学布局调整中的集体非理性分析[J].中国教育学刊,2011年第4期.
    ③宋洲.农村中小学布局调整之痒[J].时代潮,2004年第4期.
    ①陈俊.我省中小学布局调整十年间学校减少千余所,学生增加十多万[N].西海都市报,2010-02-24(A2)
    ①《中国教育年鉴》(2004)[Z].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第906-907页.
    ②郑作广.西部“两基”教育急需攻坚[J].红旗文稿,2003年第5期.
    ③《中国教育年鉴》(2004)[Z].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第906-907页.
    ④《中国教育年鉴》(2004)[Z].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第906-907页.
    ①教育部发展规划司编.《2010全国教育事业发展简明统计分析》[Z].内部发行资料,2011(4),第52页.
    ①马祥.江夏寄宿制学校给农村孩子温暖的家[EB/OL]http://jzz.e21.edu.cn/news.php?id=3303.
    ①范先佐.布局调整后的寄宿制学校建设问题[J].新课程研究(教育管理),2007年第6期.
    ②教育部要求做好农村中小学布局调整工作,切实解决边远山区学生上学远问题[N],中国教育报,2006-06-13.
    ③农村寄宿制工程实施5年来共建成7651所寄宿校[EB/OL]. http://www.jyb.cn/basc/xw/200908/t20090824_30 4890.html.
    ①说明:中国西部地区“10”+“2”+“2”新概念.
    ② Feng Zhiming, Tang Yan, Yang Yanzhao.&Zhang Dan.(2008). Relief degree of land surface and its influence on population distribution in China, Journal of Geographical Science,18(2).
    ①张立中等.中国草原畜牧业发展模式研究[M].北京:中国农业出版社,2004年版,第1-3页.
    ①农村义务段寄宿制学校发展研究[EB/OL]. http://bpt0000.blog.sohu.com/177401155.html.
    ②五岁离家上寄宿小学寄宿制学校关键在管理[N].华商报,2009-11-09.
    ③他扎西.总结经验着眼发展努力实现寄宿制学校的规范化管理[Z].青海省教育厅,2005-12-08.
    ④顾玲.寄宿制学校建设“照亮”农牧区学生求学路[EB/OL].http://news.163.com/07/1227/15/40NRR9 IU 000 120GU.html.
    ①富卫平,田冠菊.对吉首市农村寄宿制学校建设与管理情况的调查及建议[EB/OL].http://www.hnxxrd.gov.cn/.
    ②林治波,郭颂霞.破解城乡教育资源失衡农村娃免费进城读书[N].人民日报,2011-07-25.
    ③重庆两千余所寄宿制学校覆盖百万农村留守儿童[EB/OL]http://www.chinanews.com/edu/2011/01-13/2786905. shtml.
    ①说明:中部地区包括山西、安徽、江西、河南、湖北和湖南6省.
    ②着力改善农村学校办学条件推动农村教育事业和谐发展[EB/OL].http://www.hbe.gov.cn/content.php?id=3880.
    ①武汉将建农村寄宿中小学解决留守子女教育问题[EB/OL]. http://news.sohu.com/20081021/n260160755.shtml.
    ②建设农村寄宿制学校和初中标准化学校两大项目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EB/OL].http://www.wuhan.gov.cn/c ms/publish/wuhan/2008-10/16/2006-11-2706475.html.
    ③张水.关于义务教育寄宿制学校管理运行情况的调查报告[R].宜宾县教育局党委,2009-04-17.
    ④田晓宇.新绛县农村寄宿制学校建设纪实[J].山西教育(教育管理),2009年第6期.
    ⑤赵峰.关于现阶段农村寄宿制学校的调查和思考[N].临汾日报,2010-08-27.
    ①河南将撤销合并一批农村中小学[EB/OL].新华网,2011-01-11, http://news.xinhuanet. com/politics/2011-01/11 /c 12969706.htm.
    ②朔州市寄宿制学校连着大民生[EB/OL]. http://life.jschina.com.cn/system/2011/10/09/011817594.shtml.
    ③江苏省沭阳县推行寄宿制办学模式解决农村“留守儿童”教育难题[EB/OL]. http://www.molss.gov.cn/gb/zt/ 2007-01/16/content 162175.htm.
    ④淄博市教育局.沂源县加强寄宿制学校安全管理[EB/OL]. http://www.sdedu.gov.cn/sdedu_sxjcx/sdedu_sxjcptxw /201011/t20101110_80460.htm.
    ①说明:此表根据《福建省教育厅、福建省财政厅关于对农村寄宿制学校统一配备浆渣分离型磨浆机进一步推动农村寄宿生补助政策落实的通知》[闽教财(2009)177号]中附件1:《农村义务教育阶段寄宿制学校浆渣分离磨浆机配备情况统计表》整理而成。其中寄宿制学生数据根据文件规定推算而得。文件规定:“农村寄宿制学校浆渣分离磨浆机配备的型号规格将根据学校实际寄宿生数确定,20人以下寄宿生的学校不予配备,20-199人寄宿生的学校配备铁狮DM-Z100A型磨浆机1台,200-499人寄宿生的学校配备铁狮DM-Z125A型磨浆机1台,500-799人寄宿生的学校配备铁狮DM-Z150CA型磨浆机1台,800人以上寄宿生的学校配备铁狮DM-Z150CA型磨浆机2台。”
    ②张秋(明溪县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加强农村寄宿制学校建设和管理的思考[Z].政务调研,2008-10-16.
    ③广东省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EB/OL]. http://www.gdhed.edu.cn/main/www/126/2010-10/118684.html
    ④山东省蒙阴县开拓筹资渠道服务农村寄宿制学校建设[EB/OL].http://bbs.eduol.cn/post_6_344033_0.html.
    ①辽宁省人民政府办公厅转发省教育厅等部门关于进一步做好农村寄宿制学校建设工作实施意见的通知[辽政办发(2005)99号][Z].辽宁省人民政府公报,2006(3).
    ②潘健,孙泽.寄宿制:让农村享受优质教育一桓仁县创建寄宿制学校模式在辽宁全省推广[J].教育,2006(5).
    ③辽宁省农村孩子上学不再交学杂费了[EB/OL].http://liaoning.nen.com.cn/liaoning/xyddh/309/3969309.shtml.东北新闻网,2011-10-05.
    ④数据来源:教育部发展规划司编《2010年全国教育事业发展简明统计分析》(内部资料)
    ①教育部发展规划司编.《2010年全国教育事业发展简明统计分析》(内部资料)[Z],2011(4),第149-150页.
    ①说明:缺少香港、澳门相关统计数据.
    ①教育部发展规划司.(2007年全国教育事业发展简明统计分析》(内部资料)[Z].2008(4),第75-81页.
    ②胡延鹏.农村寄宿制小学情感关怀缺失问题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09年6月,第3页.
    ③赵长斌.江苏洪泽诞生第一所农村寄宿制小学[N].新华日报,2004-04-16.
    ④李晓明.盐城大丰农村小学实行寄宿制的可行性调查报告[EB/OL].江苏教育新闻网,2009-07-05,http://www.jsenews.com/site/boot/newsmore a200907058000.html.
    ⑤罗骏贤.黔东南、湖北省宜都市农村寄宿制小学建设情况考察报告[R].贵州·铜仁地区教育网,2009-7-10.
    ⑥李伦娥.新农村建设的重大课题—沅陵县加强低龄寄宿制学校建设的探索和思考[N].科教新报,2006-12-08.
    ⑦李贵安.陕西省农村寄宿制小学基本现状调查[J].陕西教育(高教),2011年第4期.
    ①子长农村小学全面实行寄宿(图)[EB/OL].华商网-华商报,http://news.sina.com.cn/c/2009-01-11/0205150135 69s.shtml.
    ②走进甘肃酒泉农村寄宿制小学的幸福生活[EB/OL].中国新闻网,http://www.chinanews.com/sh/2011/10-14/3388 797.shtml.
    ③铜仁地区行署.小财政办大教育穷财政办美教育:铜仁地区农村寄宿制小学建设的探索与实践[J].贵州教育,2011年第15期.
    ④寄宿制小学需要更多关爱[EB/OL].http://epaper.yzdsb.com.cn/201109/22/116312.html,燕赵都市报2011-09-20.
    ①教育部发展规划司编.全国教育事业发展简明统计分析[Z].内部资料,2011(4),第51-52页.
    ①雷鑫平.留守儿童:寄宿后的欢喜忧愁[J].农村农业农民·A版,2011年第1期.
    ②62万留守儿童住进寄宿校[EB/OL].http://news.163.com/10/0705/03/6AQ4V2C900014AED.html.2010-07-05.
    ①杜海波.垫江县农村留守儿童管理工作的实践与启示[J].《新重庆》,2010年第9期.
    ②国家西部地区两基攻坚领导小组办公室.民生之本强国之基—西部地区“两基”攻坚报告[M].人民教育出版社,2008(7),第40页.
    ③教育部发展规划司编.2007年全国教育事业发展简明统计分析[Z].内部资料.2008(2).
    ①2009年农村义务教育阶段寄宿生宿舍建设工程进展顺利[EB/OL].福建省教育厅网站,2010-1-20. http://ww w.fjedu.gov.cn/html/2010/01/266210_69017.html?uni=43929461-64f4-4de2-8e27-2dc12365eb34.
    ②南平市政协到我市视察农村中小学寄宿制学校管理与建设情况[EB/OL].邵武教育信息网,2010-05-27.http://w ww.swjyj.com/show.aspx?id=7006&cid=20.
    ①上犹县农村初中校舍改造工程(二期)需求规划[EB/OL].上犹县发展与改革委员会门户网站,2009-05-15.http: //www.shangyou.gov.cn/fgw/fzgh/200905/t20090515_18321.htm.
    ①福建连城县36所寄宿制中小学校食堂实现标准化[EB/OL].中国教育新闻网,2011-05-28http://www.jyb.cn/ basc/xw/201105/t20110528 433224.html.
    ②湖北省教育厅.关注教育民生着力解决“三难”—全省农村寄宿制学校“菜篮子工程”建设及后勤管理工作情况通报[R].湖北教育通报,2008年第3期.
    ③曹勇等.寄宿制学校比家还要舒适温馨[N].襄阳日报,2009-07-29.
    ①王东.关于义务教育阶段教师资源均衡配置问题的思考[J].大连教育学院学报,2008年第6期.
    ①数据来源:《2010年全国教育事业发展简明统计分析》第200页“分地区小学大专及以上学历教师比例”,第222页“分地区初中阶段本科及以上学历教师比例”.
    ①数据来源:《2010年全国教育事业发展简明统计分析》第200页“分地区小学大专及以上学历教师比例”,第222页“分地区初中阶段本科及以上学历教师比例”.
    ①曾洁珍.终身教育与教师继续教育[J].现代教育论丛,1998年第3期.
    ②《中国教育统计年鉴2009))[Z].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10年版.
    ①范国睿.学校管理的理论与实务[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3年版,第507页.
    ①范先佐.中国中西部地区农村中小学合理布局结构研究[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9(6),第131页.
    ②石鸥.中国基础教育60年(1949—2009)[M].长沙:湖南师范大学出版社,2009(8),第51-52页.
    ①刘宏伟.关于进一步完善农村寄宿制学校建设和管理的思考[J].中国教育技术装备,2011年第8期.
    ①杨润勇.关于中部地区农村中小学寄宿制学校的调查与思考[J].教育理论与实践,2009年第8期.
    ②刘超祥.贵州民族地区农村寄宿制学校状况调查研究一以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为例[J].山东省农业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10年第3期.
    ③现有农村寄宿制学校无法满足学生寄宿需求[EB/OL]http://www.gdcct.gov.cn/life/focus/czdxcjy/hy/201111/ t20 111106_614939.html三农直通车,2011-11-06.
    ①郧县人民政府教育督导室.郧县农村寄宿制学校学生生活学习条件调研报告[EB/OL].十堰市教育督导网,http://jydudao.sy.e21.cn/gzdt/wb/200802/327.asp,2007-11-28.
    ②范先佐.教育经济学[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1999版,第284—286页.
    ①胡映兰.从“两免一补”看农村义务教育均衡发展—以湖南益阳市为例[J].教育与经济.2009年第3期.
    ①21世纪教育研究院.中国中西部地区农村寄宿制中小学调查[M].中国教育蓝皮书,中国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9(3),第48页.
    ①胡映兰.从“两免一补”看农村义务教育均衡发展——以湖南益阳市为例[J].教育与经济.2009年第3期.
    ①中央教育科学研究所课题组.贫困地区农村寄宿制学校学生课余生活管理研究一基于广西壮族自治区都安县、河北省丰宁县的调研[J].教育研究,2008年第4期.
    ①原青林.揭示英才教育的秘密:英国公学研究[M].哈尔滨:黑龙江人民出版社,2005(12),第24-25页.
    ②吴吴辰.向寄宿学校生活教师致敬[J].教育,2007年5月,第30-31页.
    ①吴霓,廉恒鼎.农村寄宿制学校学生课余生活研究综述[J].河北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10年第12期.
    ①中央教育科学研究所课题组.贫困地区农村寄宿制学校学生课余生活管理研究—基于广西壮族自治区都安县、河北省丰宁县的调研[J].教育研究,2008年第4期.
    ①张倩.我国农村寄宿制学校教师对学生营养工作的认识和态度[J].中国学校卫生,2010年第9期.
    ②杜世明.农村寄宿制初中学生营养状况调查分析及改善营养途径的探讨[J].基础教育研究,2007年第1期.
    ①马冠生.我国农村寄宿制学校学生膳食营养认知需求分析[J].中国学校卫生,2010年第9期.
    ②张倩.我国农村寄宿制学校教师对学生营养工作的认识和态度[J].中国学校卫生,2010年第9期.
    ①杜世明.农村寄宿制初中学生营养状况调查分析及改善营养途径的探讨[J].基础教育研究,2007年第1期.
    ②柯进.农村寄宿制学校学生的正常发育为何“迟到”?[N].中国教育报,2009-04-05,第3版.
    ①黎承.乡镇寄宿制中小学校火灾隐患及对策[J].广西师范学院学报(哲学杜会科学版),2007年第7期.
    ①湖北红安26名学生疑食物中毒食堂不洁食物引起[EB/OL]. http://news.hsw.cn/2008-11/25/content 10426720. htm.
    ②湖北沙洋47名小学生食物中毒吃未烧熟土豆而致[EB/OL]http://news.hsw.cn/2008-11/25/content 10426720.htm.
    ③刘娟.云南文山22名学生食物中毒初步检验为毒鼠强引发[EB/OL].http://news.xinhuanet.com/society/2011-10/ 18/c111105582.htm.
    ④陕西一学校发生一氧化碳中毒事故11名学生死亡[N].中国青年报,2008-12-03.
    ①农村寄宿学校交通安全隐患多[EB/OL].山西新闻网,2006-12-28,http://www.daynews.com.cn/news/fzxw/ 84316.html.
    ②成都部分三轮车接送孩子上学,一车装20人[EB/OL].新华网,2010-12-31,http://news.xinhuanet.com/2010-12/ 31/c 12937369.htm.
    ①邬志辉,史宁中.农村学校布局调整的十年走势与政策议题[J].教育研究,2011年第7期.
    ①殷雪莲.农村寄宿制小学存在的问题与对策探讨[J].文教资料,2011年第9期.
    ①谢华.近十年来我国儿童青少年孤独感本土化研究综述[J].当代教育论坛,2007年第11期.
    ①史静华,李亚琴,孙玉梅.儿童自我意识的研究进展[J].护理研究,2007年第21期.
    ①王善迈.教育投入与产出研究[M].河北:河北教育出版社,2004(10),第45-48页.
    ①中国城乡居民收入差距悬殊[OB/OL].大公网,2011-09-20,http://www.takungpao.com.hk/news/11/09/21/ ZJ-1406825.htm.
    ②统计局:2011年城乡居民收入差距比例缩小[OB/OL].国土部网站,2012-01-20,http://news.mlr.gov.cn/ xwdt/bmdt/201201/t20120120_1059811.htm.
    ①上海财经大学公共政策研究中心.2004中国财政发展报告—中国农业、农村、农民政策2004.研究[M].上海:上海财经大学出版社,2004年版,第437页.
    ①中国经济网.我国外出务工人员已达1.2亿元[EB/OL]http://www.ce.cn/macro/gnbd/sn/nc/200509/19/t200509 19 4722844.shtml.
    ②国家统计局农村司:《2009年农民工监测调查报告》,2010年3月19日.
    ③陈荞:《三成留守儿童有心理问题》,《京华时报》2010年5月26日.
    ①宋洲.农村中小学布局调整之痒[J].时代潮,2004-4-2.
    ①胡森主编.《国际教育百科全书.教育管理卷》[M].贵阳:贵州教育出版社,1991(2),第194-195页.
    ②吴文侃,杨汉清主编.《比较教育学》[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1989版,第656页.
    ③吴志宏著.教育行政学[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1999年版,第66-67页.
    ①邬志辉.农村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机制[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8(8),第1页.
    ①《中国教育年鉴》(1949—1984)[Z].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第1013—1014页.
    ②《中国教育年鉴》(1949—1984)[Z].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第1316页.
    ③江文涛.改革以来我国农村义务教育相关投入政策回顾与评价[J].农业经济问题,2006年第6期.
    ①曹莲娜.从教育的外部性角度看中国农村义务教育投入机制转变[J].特区经济,2006年第8期.
    ①邬志辉主编.农村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机制[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8版,第13页
    ①国家“两基”攻坚办印发《国家西部地区农村寄宿制学校建设工程项目学校管理暂行办法》[EB/OL].教育部网站,http://www.moe.edu.cn/publicfiles/business/htmlfiles/moe/s3034/201001/xxgk_78207.html.
    ②马青.农村义务教育投入的主体再认与保障制度变革[J].教育发展研究,2009年第11期.
    ①杨清溪,赵慧君.当前我国农村寄宿制学校建设反思[J].中国农村教育,2010年第4期.
    ①卫道治,吕达.英汉教育大辞典[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5年版,第173页.
    ①周浩波.教育哲学[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0年版,第40-65页.
    ①杨兆山,杨清溪.农村义务教育阶段标准化寄宿制学校建设的思考[J].教育科学,2007年第12期.
    ①姚姿如.丰富农村寄宿制学校生活的思考[J].东北师大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1年第3期.
    ②阳美燕,梁媛.我国当代新闻教育发展动力机制的思考[J].湖南大众传媒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2年第4期.
    ③龚婷.农村寄宿制学校制度设计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教学与管理,2011年第5期.
    ①叶有根.家校结合,走出“应试教育”的误区[J].江苏教育研究,2011年第11(A)期.
    ①李万荣.走出安全教育的三点误区[J].江苏教育,2008年第3期.
    ②张春梅.谨防安全教育步入误区[J].中小学管理,2001年第3期.
    ①杨静慧.缺损与补偿:妻子留守型农村家庭功能研究[J].湖北社会科学,2009年第5期.
    ②方建移,何伟强.家庭教育与儿童社会性发展[M].杭州:浙江教育出版社,2005(1),第3-8页.
    ①方建移,何伟强.家庭教育与儿童社会性发展[M].杭州:浙江教育出版社,2005(1),第10-13页.
    ②缪建东.家庭教育社会学[M].南京: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1999(12),第20-118.
    ③陈欢.对传统农村家庭教育功能变迁的思考[J].教育发展研究,2007年第3(A)期.
    ①数据来源:教育部发展规划司编《2010年全国教育事业发展简明统计分析》.
    ①刘晶.浅析在校未成年学生人身伤害案件中学校的责任—以封闭式寄宿制学校为例[J].法制与经济,2011年第1期.
    ②贾建国.农村寄宿制学校建设分析:制度互补性的视角[J].教育发展研究,2009年第7期.
    ①劳凯声.面临挑战的教育性[J].教育研究,2003年第2期.
    ②邬志辉主编.农村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新机制[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8(8),第32-33页.
    ①范先佐.构建“国家办学,分类承担”的农村义务教育财政体制[J].教育发展研究,2004年第4期.
    ①邬志辉主编.农村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新机制[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8(8),第53-54页.
    ①李尽晖.新疆农牧区寄宿制学校发展的路径选择[J].中国民族教育,2011年第11期.
    ②数据来源:根据《2010年全国教育事业发展简明分析》相关数据计算而得.
    ①《中国教育年鉴》(2006)[Z].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第327页.
    ①李韧竹.我国农村寄宿制学校学生补贴政策研究[J].教育发展研究,2008第19期.
    ②夏子坚.中国现行社会捐赠机制的制度困境与政策选择[J].南方论刊,2006年第7期.
    ③樊丽明.社会捐赠税收激励的国际经验与政策建议[J].涉外税务,2008年11期.
    ④温彩霞.现行公益性捐赠税收政策汇总解析[J].中国税务,2011年第6期.
    ⑤国务院办公厅.关于企业向农村寄宿制学校建设工程捐赠企业所得税税前扣除问题的通知[EB/OL].中国政府门户网站,http://www.gov.cn/ztzl/2005-12/30/content_142899.htm,2005-12-30.
    ①杨兆山,杨清溪.农村义务教育阶段标准化寄宿制学校建设的思考[J].教育科学,2007年第12期.
    ②段成荣.新世纪之初的中国人口变化[J].人口研究,2006年第3期.
    ①建设部.2015年城镇人口将突破8亿[N].楚天都市报,2007-08-03.
    ②范先佐.中国中西部地区农村中小学合理布局结构研究:基于对中西部地区6省区38个县市177个乡镇的调查与分析[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9(6),第230页.
    ①杨兆山,杨清溪.农村义务教育阶段标准化寄宿制学校建设的思考[J].教育科学,2007年第12期.
    ②原青林.揭示英才教育的秘诀:英国公学研究[M].哈尔滨:黑龙江人民出版社,2005年版,第24—25页.
    ① The Public School Phenomenon, pp.29-35.
    ② Life in Public School, pp.125-128.
    ③原青林.揭示英才教育的秘诀:英国公学研究[M].哈尔滨:黑龙江人民出版社,2005年版,第160页.
    ①刘欣.农村中小学布局调整与寄宿制学校建设[J].教育与经济,2006年第1期.
    ①我国启动农村义务教育阶段学生营养改善计划[N].中国教育报,2011年12月31日第1-3版.
    ①李文.贫困地区寄宿制学生营养餐项目效果评估[J].农业技术经济,2011年第6期.
    ② KHANAA, BANON, SALAMA. Child Malnutrition:An overview of trends, issues and policy prescriptions. VIKALPA,2006,31(4):81-90.
    ③廖文科.我国农村寄宿制学校学生膳食营养状况[J].中国学校卫生,2010年第9期.
    ④杜世明.农村寄宿制初中学生营养状况调查分析及改善营养途径的探讨[J].基础教育研究,2007年第1期.
    ⑤余益中,黄艳兰.从农村寄宿制学校入手,改善儿童营养状况[J].广西教育,2009年第6期.
    ①蓝一.提高农村寄宿生健康水平[J].广西教育,2009年第6期.
    ②刘民权.俞建拖.儿童营养改善的国际比较[M].北京:中国发展出版社,2009年版,第77-80页.
    ③ SALISBURY. CG.Make an investment in our school children:Increase the nutritional value of school lunch. Byu Edu LJ,2004:331-352.
    ④沈有禄.中国、印度基础教育比较研究[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1(9),第303-309页.
    ⑤中国发展研究基金会.中国贫困地区寄宿制学校学生营养改善政策研究[EB/OL]http://www.pndc.gov.cn/ thread-190-1.htm.l,2009-08-24.
    ①李文.贫困地区寄宿制学生营养餐项目效果评估[J].农业技术经济,2011年第6期.
    ②余益中,黄艳兰.从农村寄宿制学校入手,改善儿童营养状况[J].广西教育,2009年第6期.
    ①我国启动农村学生营养改善计划每人每天补3元[EB/OL].http://news.qq.com/a/20111026/001555.htm.
    ①范先佐.人口流动背景下的义务教育体制改革[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11(2),第327页.
    ②端木晓薇.陕西省农村寄宿制小学学生生活管理的现状、问题与对策研究[D].陕西师范大学,2011年,第50-60页.
    ①介红玉.农村校园安全:让我沉重让我忧[J].青年教师,2010年第6期.
    ①姚姿如.丰富农村寄宿制学校生活的思考[J].东北师大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1年第3期.
    ②张兵.寄宿制中小学生课余活动安排的思考[J].革新教育,2011年第10期.
    ①向志家,邬翔.全面质量观是办好农村低龄寄宿制学校的指针[J].当代教育论坛(教学研究),2011年第2期.
    ②高正绪.山区农村寄宿保育制小学研究[J].现代中小学教育,2002年第10期.
    ①叶敬忠,潘璐.农村寄宿制小学生的情感世界研究[J].调查与实验,2009年第8期.
    ②夏昌艺.关于兴办山区保育寄宿制小学的思考[J].教学与管理,2000年第10期.
    ①刘欣.农村中小学布局调整与寄宿制学校建设[J].教育与经济,2006年第1期.
    1.瞿保奎编.《教育学文集·英国教育改革》.人民教育出版社,1993年版.
    2.范先佐著.《中国中西部地区农村中小学合理布局结构研究—基于对中西部地区6省区38个县市177个乡镇的调查分析》.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9年版.
    3.刘成斌.《留守与流动:农民工子女的教育选择》.上海:上海交通大学出版社,2008年版.
    4.曲恒昌,曾晓东.《西方教育经济学研究》.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0年版.
    5.金一鸣.《教育原理》.合肥:安徽教育出版社,1995年版.
    6.马克思.《资本论》第1卷.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1975年版.
    7.陈孝彬.《教育管理学》(修订版).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5年版.
    8.范先佐.《教育经济学》.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1999年版.
    9.(美)曼昆(Mankiw, N. G.)著,梁小民译.《经济学原理》(上册).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03年版.
    10.靳希斌.《教育经济学》(修订本).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1年版.
    11.(英)托马斯·霍布斯.《利维坦》.北京:商务印书馆,1985年版.
    12.(美)保罗.A.萨缪尔森,威廉.D.诺德豪斯著,萧琛主译.《经济学》.北京:人民邮电出版社,2004年版.
    13.郑文范.《公共经济学》.沈阳:东北大学出版社,2002年版.
    14.乔治·恩德勒(Georges Enderle),高国希等译.《面向行动的经济伦理学》.上海:上海社会科学院出版社,2002年版.
    15.黎民.《公共管理学》.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9年版.
    16.金东海.《少数民族教育政策研究》.兰州:甘肃教育出版社,2002年版.
    17.国家西部地区两基攻坚领导小组办公室编.《民生之本,强国之基——西部地区“两基”攻坚报告》.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8年版.
    18.孙忠生.《农村九年一贯制(寄宿制)学校管理研究》.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7年版.
    19.俸兰.《新世纪我国民族教育发展研究》.北京:民族出版社,2004年版.
    20.杨军.《西北少数民族地区基础教育均衡发展研究》.北京:民族出版社,2006年版.
    21.方晓东.《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史纲》.海口:海南出版社,2002年版.
    22.张立中.《中国草原畜牧业发展模式研究》.北京:中国农业出版社,2004年版.
    23.范国睿.《学校管理的理论与实务》.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3年版.
    24.石鸥.《中国基础教育60年(1949—2009)》.长沙:湖南师范大学出版社,2009年版.
    25.21世纪教育研究院.《中国中西部地区农村寄宿制中小学调查》(中国教育蓝皮书).中国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9版.
    26.原青林.《揭示英才教育的秘密:英国公学研究》.哈尔滨:黑龙江人民出版社,2005年版.
    27.周浩波.《教育哲学》.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0年版.
    28.王善迈.《教育投入与产出研究》.河北:河北教育出版社,2004年版.
    29.上海财经大学公共政策研究中心.《2004中国财政发展报告—中国农业、农村、农民政策研究》.上海:上海财经大学出版社,2004年版.
    30.胡森主编.《国际教育百科全书.教育管理卷》.贵阳:贵州教育出版社,1991版.
    31.吴文侃,杨汉清主编.《比较教育学》.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1989版.
    32.吴志宏.《教育行政学》.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1999年版.
    33.邬志辉.《农村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机制》.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8年版.
    34.方建移,何伟强.《家庭教育与儿童社会性发展》.杭州:浙江教育出版社,2005年版.
    35.缪建东.《家庭教育社会学》.南京: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1999年版.
    36.刘民权,俞建拖.《儿童营养改善的国际比较》.北京:中国发展出版社,2009年版.
    37.沈有禄.《中国、印度基础教育比较研究》.北京:人民出版社,2011年版.
    38.范先佐.《人口流动背景下的义务教育体制改革》.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11版.
    39.王景英.《农村义务教育整体办学模式与评价》.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8年版.
    40.王道俊,郭文安.《教育学》.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9年版.
    41.(美)卡拉汉,马焕灵译.《教育与效率崇拜:公立学校管理的社会影响因素研究》.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11年版.
    42.郭大水.《社会学的三种经典研究模式概论:涂尔干、韦伯、托马斯的社会学方法论》.天津:天津人民出版社,2007年版.
    43.王强.《美国农村教育发展史》.银川:宁夏人民出版社,2009年版.
    44.(美)科恩(Cohn,E.),盖斯克(Geske,T.G.)著,范元伟译.《教育经济学》(第3版).上海:上海格致出版社;上海人民出版社,2009年版.
    45.洪银兴,刘小川.《公共财政学》.南京:南京大学出版社,2003年版.
    46.风笑天.《现代社会调查方法》(第三版).武汉:华中科技大学出版社,2005年版.
    47.孟立军.《论中国民族教育》.南宁:广西民族出版社,2001年版.
    48.王梦奎.《为了国家的未来:改善贫困地区儿童营养状况试点报告》.北京:中国发展出版社,2009年版.
    49.雷万鹏.《中国农村教育焦点问题实证研究》.武汉:华中科技大学出版社,2007年版.
    50.王英杰.《亚洲发展中国家的义务教育》.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3年版.
    51.金其名.《乡村地理学》.南京:江苏教育出版社,1990年版.
    52.(美)理查德.D.范斯科德等著,北京师范大学外国教育研究所译.《美国教育基础—社会展望》.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1985年版.
    53.(英)伯特兰.罗素著,杨汉麟译.《教育与美好生活》.石家庄:河北人民出版社,1999年版.
    54.(英)约翰.怀特著,李永宏译.《再论教育目的》.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1997年版.
    55.(美)库姆斯(Coombs,P·H·)著,赵宝恒等译.《世界教育危机》.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0年版.
    56.郭彩琴.《教育公平论:西方教育公平理论的哲学考察》.徐州:中国矿业大学出版社,2004年版.
    57.李书磊.《村落中的“国家”:文化变迁中的乡村学校》.杭州:浙江人民出版社,1999年版.
    58.(德)雅斯贝尔斯著,邹进译.《什么是教育》.北京: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1991年版
    59.(美)罗尔斯:《作为公平的正义—正义新论》.上海:三联书店,2002年版.
    60.马戎.《中国农村教育问题研究》.厦门:福建教育出版社,2000年版.
    61.郭建军.《农村教育城市化战略实践探索》.济南:山东大学出版社,2007年版.
    62.滕健.《农村教育管理》.哈尔滨:黑龙江科学技术出版社,1987年版.
    63.赵家骥,杨东著.《农村教育的困境与出路》.成都:四川教育出版社,1994年版.
    64.常永才.《文化变迁与民族地区农村教育革新》.北京:中央民族大学出版社,2007年版.
    65.司永成.《民族教育政策法规选编》.北京:民族出版社,2011年版.
    66.吴春霞,郑小平.《农村义务教育及财政公平性研究》.北京:中国农业出版社,2009年版.
    67.(英)希拉·戴恩著,徐洁译.《帮助孩子度过青春期》.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6年版.
    68.林碧英.《家庭教育研究》.南昌:江西高校出版社,2004年版.
    69.许云霄.《公共选择理论》.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6年版.
    70.曾满超.《教育政策的经济分析》.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0年版.
    71.刘英杰.中国教育大事典(1949—1990)[M].浙江:浙江教育出版社,1991版.
    72.卫道治,吕达.英汉教育大辞典[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5年版.
    1.张淑敏.英国公学及其改革的历史演变[J].教学与管理,2001年第2期.
    2.原林青.英国公学的寄宿制[J],外国中小学教育,2004年第6期.
    3.连健生.记民族教育的一次盛会[R].人民教育,1982年第12期.
    4.周旺云.切实办好寄宿制学校,努力提高民族教育质量[J].四川教育,1986年第10期.
    5.龚安波.寄宿制是提高苗族学生素质的最佳形式[J].民族论坛,1989年第2期.
    6.夏铸.大力加强民族寄宿制学校管理工作,为促进民族地区实现“两基”目标做贡献[J].中国民族教育,2004年第6期.
    7.景志明,黄信.民族中小学寄宿制教育的“优”与“思”[J].四川教育,2007年第11期.
    8.姚万禄.当代中国民族地区农村教育的特色模式及其绩效[J].社科纵横,2008年第11期.
    9.谷生华,彭涛等.西部农村基础教育重组应一步到位—关于西部农村基础教育寄宿制学校建设的调查与思考[J].教育发展研究,2006年第3期(B刊)
    10.王先哲,于艺偎.西部少数民族族地区学校布局调整与寄宿制学校建设现状、问题与建议[J].中国教师,2009年第3期.
    11.袁桂林.农村寄宿制学校的问题及解决策略[J].中小学管理,2009年第6期.
    12.严鸿和,朱霞桃.寄宿制学校对农村“留守儿童”教育影响的调查[J].现代中小学教育,2006年第1期.
    13.范先佐.关于农村“留守儿童”教育公平问题的调查分析及政策建议[J].湖南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报,2008年第6期.
    14.李炳呈,任建东.论解决农村留守儿童教育问题的最佳途径:集中寄宿制[J].长沙大学学报,2009年第1期.
    15.张克云.社会支持理论视角下的留守儿童干预措施评价[J].青年探索,2010年第5期.
    16.卢国勋.寄宿制学校—新农村建设的奠基工程[J].人民教育,2006年12期.
    17.林健.文化重建:西部农村寄宿制学校建设中的新课题[J].重庆教育学院学报,2006年4期.
    18.任运昌.西部农村寄宿制学校给农民家长带来了什么——项质的研究及其现实主义表达[J].当代教育科学,2006年第18期.
    19.张眉,翟晋玉.农村寄宿制学校问题大家谈[J].中小学管理,2009年第6期.
    20.万明钢,白亮.教育公平、教育资源整合的路径反思——对农村地区寄宿制学校的重新解读[J].教育理论与实践2009年第25期.
    21.陈新阳,王一涛.农村中小学布局调整中的寄宿制学校分析——以广西荔浦县为案例分析[J].高等函授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8年第1期.
    22.张传武.农村寄宿制学校办学模式新探索[J].人民教育,2006年第23期.
    23.中央教育科学研究所课题组.贫困地区农村寄宿制学校学生课余生活管理研究—基于广西壮族自治区都安县、河北省丰宁县的调研[J].教育研究,2008年第4期.
    24.王远伟.农村寄宿制中小学的问题与思考—以内蒙古三个旗为例[J].新课程研究(教育管理),2007年第3期.
    25.朱敏,陈润.寄宿制小学卫生和健康状况的调查—四川省通江县正文小学个案分析[J].现代中小学教育,2006年第11期.
    26.唐振柱.广西农村寄宿制学校饮用水卫生安全状况分析[J].中国学校卫生,2008年第7期.
    27.杨玲.安徽省农村寄宿制学校教室宿舍厕所卫生学评价[J].中国学校卫生,2008年第9期.
    28.伍晓艳.安徽省农村寄宿制学校食堂卫生现状[J].中国学校卫生,2008年第9期.
    29.程代娟.安徽省农村寄宿制学校学生传染病发病情况[J].中国学校卫生,2008年第9期.
    30.中国科学院农业政策研究中心.有关农村学生饮食、身体发育和心理问题的调查研究报告[R].政策简报,2009年第1期.
    31.徐永生,宋世兵.关注农村寄宿制学校校园安全[J].湖南教育,2005年第12期.
    32.梁朝辉、杨杰军.爱与责任,护佑低龄寄宿生——广西龙胜各族自治县低龄小学生寄宿管理纪实[J].中国民族教育,2005年第5期.
    33.黎承.乡镇寄宿制中小学校火灾隐患及对策[J].广西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7第7期.
    34.程代娟,陶芳标.安徽省农村寄宿制学校学生伤害发生情况[J].中国学校卫生,2008年9期。
    35.裴林.寄宿制初中生心理问题对策[J].素质教育,2006年第10期.
    36.张丽锦,沈杰.寄宿制与非寄宿制学校初中生心理健康状况比较[J].中国特殊教育,2009年第5期.
    37.周春兰,吴艳妮.寄宿制中学生心理健康状况调查与分析[J].广东医学,2009年第9期.
    38.徐勇.农村寄宿制学校应重视宿舍文化建设[J].教学与管理,2009年第8期.
    39.浙江省磐安县实验小学课题组.农村中小学寄宿制管理模式综合实验研究报告[J].教育研究,1998年第8期.
    40.罗昭逊,李璧.寄宿制小学与普通小学儿童社会适应能力调查分析[J].贵州医药,2002年第7期.
    41.姚姿如.丰富农村寄宿制学校生活的思考[J].东北师大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1年第3期.
    42.杨兆山.农村寄宿制学校学生的适应问题[J].东北师大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1年第3期.
    43.杜育红.农村寄宿制学校:成本构成的变化与相关的管理问题[J].人民教育,2006年第23期.
    44.闻待.贫困地区村级寄宿制小学的建设与管理[J].教学与管理,2002年第12期.
    45.闻待.广西贫困地区村级寄宿制完全小学基本建设研究[J].中央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2年第6期.
    46.杨兆山,杨清溪.农村义务教育阶段标准化寄宿制学校建设的思考[J].教育科学,2007年第6期.
    47.李韧竹.我国农村寄宿制学校学生补贴政策研究[J].教育发展研究,2008年第19期.
    48.孙百才,常宝宁.西部农村义务教育实施“两免一补”的政策效应分析[J].教育与经济,2008年第3期.
    49.卢海弘,史春梦.农村寄宿学生补贴政策比较研究—以澳大利亚等国为例[J].教育发展研究,2008年第19期.
    50.范先佐.布局调整后的寄宿制学校建设问题[J].新课程研究(教育管理),2007年第6期.
    51.刘欣.农村中小学布局调整与寄宿制学校建设[J].教育与经济,2006年第1期.
    52.王丽旭,唐斌.农村寄宿制学校师资问题探讨[J].中国集体经济(人力资源管理),2008年第8期.
    53.叶敬忠,潘璐.农村小学寄宿制问题及有关政策分析[J].中国教育学刊,2008年第2期.
    54.杨清溪,赵慧君.当前我国农村寄宿制学校建设反思[J].中国农村教育,2010年第4期.
    55.武玉坤.预算资金分配的内在逻辑:政治还是经济?[J].中山大学学报,2010年第2期.
    56.曾荣光.教育制度的社会化功能[J].香港中文大学(教育学报),1988年.
    57.张海如.规模经济:理论辨析和现实思考[J].经济问题,2001年第1期.
    58.李政军.论规模经济[J].淮阴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1年第4期.
    59.郝文波.沉没成本理论在金融危机背景下的应用—浅谈投资者理性投资行为的建立[J].企业经济,2009年第12期.
    60.厉以宁.论教育外部不经济的补偿[J].教育研究,1992年第2期.
    61.秦颖.论公共产品的本质——兼论公共产品理论的局限性[J].经济学家,2006年第3期.
    62.顾笑然.教育产品属性发凡—基于公共产品理论的批判与思考[J].中国成人教育.2007年第12期.
    63.韦鹏飞.90年代民族教育工作的思路—国家教委民族地区教育司司长韦鹏飞同志在第三届全国民族教育理论与管理研讨会上的报告[R].民族教育研究,1996年第4期.
    64.陈立鹏.我国少数民族教育回顾及前瞻[J].贵州民族研究,1999年第3期.
    65.格明多杰.青海藏族教育的现状与两个主要问题的改善意见[J].青海民族研究(社会科学版),1992年3期.
    66.葛丰交.从马背小学到寄宿制学校的跨越发展—新疆牧区教育60年发展巨变[J].中国民族教育,2009年6期.
    67.评论员文章.寄宿制学校是共产主义的萌芽[J].湖南教育,1958年第15期.
    68.芜湖市教育局.共产党领导好,渔民也能办学校——一所渔民子弟学校的创办经过[J].安徽教育,1959年第2期.
    69.涂济民.对云南山区发展交通的初步探讨[J].农业经济问题,1980年第7期.
    70.白亮.关于西北民族地区寄宿制学校办学若干问题的思考[J].当代教育与文化,2009年5期.
    71.李国早.寄宿制是牧区普及教育的好形式—访甘南藏族地区桑科小学[J].人民教育,1987年第11期.
    72.庞丽娟,韩小雨.农村中小学布局调整的问题、原因及对策[J].教育学报,2005年第8期.
    73.谢秀英.农村中小学布局调整中的集体非理性分析[J].中国教育学刊,2011年第4期.
    74.宋洲.农村中小学布局调整之痒[J].时代潮,2004年第4期.
    75.郑作广.西部“两基”教育急需攻坚[J].红旗文稿,2003年第5期.
    76.田晓宇.新绛县农村寄宿制学校建设纪实[J].山西教育(教育管理),2009年第6期.
    77.潘健,孙泽.寄宿制:让农村享受优质教育—桓仁县创建寄宿制学校模式在辽宁全省推广[J].教育,2006年第5期.
    78.李贵安.陕西省农村寄宿制小学基本现状调查[J].陕西教育(高教),2011年第4期.
    79.铜仁地区行署.小财政办大教育穷财政办美教育:铜仁地区农村寄宿制小学建设的探索与实践[J].贵州教育,2011年第15期.
    80.雷鑫平.留守儿童:寄宿后的欢喜忧愁[J].农村农业农民·A版,2011年第l期.
    81.杜海波.垫江县农村留守儿童管理工作的实践与启示[J].《新重庆》,2010年第9期.
    82.湖北省教育厅.关注教育民生着力解决“三难”—全省农村寄宿制学校“菜篮子工程”建设及后勤管理工作情况通报[R].湖北教育通报,2008年第3期.
    83.王东.关于义务教育阶段教师资源均衡配置问题的思考[J].大连教育学院学报,2008年6期.
    84.曾洁珍.终身教育与教师继续教育[J].现代教育论丛,1998年第3期.
    85.刘宏伟.关于进一步完善农村寄宿制学校建设和管理的思考[J].中国教育技术装备,2011年第8期.
    86.杨润勇.关于中部地区农村中小学寄宿制学校的调查与思考[J].教育理论与实践,2009年第8期.
    87.刘超祥.贵州民族地区农村寄宿制学校状况调查研究—以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为例[J].山东省农业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10年第3期.
    88.胡映兰.从“两免一补”看农村义务教育均衡发展—以湖南益阳市为例[J].教育与经济.2009年第3期.
    89.吴昊辰.向寄宿学校生活教师致敬[J].教育,2007年第5期.
    90.吴霓,廉恒鼎.农村寄宿制学校学生课余生活研究综述[J].河北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10年第12期.
    91.张倩.我国农村寄宿制学校教师对学生营养工作的认识和态度[J].中国学校卫生,2010年第9期.
    92.杜世明.农村寄宿制初中学生营养状况调查分析及改善营养途径的探讨[J].基础教育研究,2007年第1期.
    93.马冠生.我国农村寄宿制学校学生膳食营养认知需求分析[J].中国学校卫生,2010年第9期.
    94.黎承.乡镇寄宿制中小学校火灾隐患及对策[J].广西师范学院学报(哲学杜会科学版),2007年第7期.
    95.邬志辉,史宁中.农村学校布局调整的十年走势与政策议题[J].教育研究,2011年第7期.
    96.殷雪莲.农村寄宿制小学存在的问题与对策探讨[J].文教资料,2011年第9期.
    97.谢华.近十年来我国儿童青少年孤独感本土化研究综述[J].当代教育论坛,2007年11期.
    98.史静华,李亚琴,孙玉梅.儿童自我意识的研究进展[J].护理研究,2007年第21期.
    99.江文涛.改革以来我国农村义务教育相关投入政策回顾与评价[J].农业经济问题,2006年第6期.
    100.曹莲娜.从教育的外部性角度看中国农村义务教育投入机制转变[J].特区经济,2006年第8期.
    101.马青.农村义务教育投入的主体再认与保障制度变革[J].教育发展研究,2009年第11期.
    102.王雪原,王宏起,刘丽萍.产学研联盟运行机制分析[J].中国高校科技与产业化,2006年第3期.
    103.叶宏.论图书馆联盟的运行机制[J].图书馆,2007年第2期.
    104.阳美燕,梁媛.我国当代新闻教育发展动力机制的思考[J].湖南大众传媒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2年第4期.
    105.龚婷.农村寄宿制学校制度设计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教学与管理,2011年第5期.
    106.叶有根.家校结合,走出“应试教育”的误区[J].江苏教育研究,2011年第11(A)期.
    107.李万荣.走出安全教育的三点误区[J].江苏教育,2008年第3期.
    108.张春梅.谨防安全教育步入误区[J].中小学管理,2001年第3期.
    109.杨静慧.缺损与补偿:妻子留守型农村家庭功能研究[J].湖北社会科学,2009年第5期.
    110.陈欢.对传统农村家庭教育功能变迁的思考[J].教育发展研究,2007年第3(A)期.
    111.刘晶.浅析在校未成年学生人身伤害案件中学校的责任—以封闭式寄宿制学校为例[J].法制与经济,2011年第1期.
    112.贾建国.农村寄宿制学校建设分析:制度互补性的视角[J].教育发展研究,2009年第7期.
    113.劳凯声.面临挑战的教育性[J].教育研究,2003年第2期.
    114.范先佐.构建“国家办学,分类承担”的农村义务教育财政体制[J].教育发展研究,2004年第4期.
    115.李尽晖.新疆农牧区寄宿制学校发展的路径选择[J].中国民族教育,2011年第11期.
    116.夏子坚.中国现行社会捐赠机制的制度困境与政策选择[J].南方论刊,2006年第7期.
    117.樊丽明.社会捐赠税收激励的国际经验与政策建议[J].涉外税务,2008年11期.
    118.温彩霞.现行公益性捐赠税收政策汇总解析[J].中国税务,2011年第6期.
    119.董世华.我国农村寄宿制中小学运行成本分担问题研究—基于公共产品理论的视角[J].教育发展研究,2011年第10期.
    120.段成荣.新世纪之初的中国人口变化[J].人口研究,2006年第3期.
    121.李文.贫困地区寄宿制学生营养餐项目效果评估[J].农业技术经济,2011年第6期.
    122.廖文科.我国农村寄宿制学校学生膳食营养状况[J].中国学校卫生,2010年第9期.
    123.余益中,黄艳兰.从农村寄宿制学校入手,改善儿童营养状况[J].广西教育,2009年第6期.
    124.蓝一.提高农村寄宿生健康水平[J].广西教育,2009年第6期.
    125.董世华.寄宿制学校:实现山区县域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最佳选择—基于湖北、江西两省6个山区县(市)的调查数据[J].现代教育管理,2011年第10期.
    126.介红玉.农村校园安全:让我沉重让我忧[J].青年教师,2010年第6期.
    127.张兵.寄宿制中小学生课余活动安排的思考[J].革新教育,2011年第10期.
    128.向志家,邬翔.全面质量观是办好农村低龄寄宿制学校的指针[J].当代教育论坛(教学研究),2011年第2期.
    129.高正绪.山区农村寄宿保育制小学研究[J].现代中小学教育,2002年第10期.
    130.叶敬忠,潘璐.农村寄宿制小学生的情感世界研究[J].调查与实验,2009年第8期.
    131.夏昌艺.关于兴办山区保育寄宿制小学的思考[J].教学与管理,2000年第10期.
    132.翟月.我国农村寄宿制学校生活教师存在的问题及原因分析[J].学理论,2011年第7期.
    133.伍海英.农村寄宿制小学儿童个性与社会性发展状况研究[J].河北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11年第7期.
    134.张海波,杨兆山.义务教育阶段农村寄宿制学校学生适应问题分析[J].教育研究与实验,2011年第3期.
    135.李醒东,赵燕萍.农村寄宿制学校建设的困境与改进路径[J].教育理论与实践,2011年第23期.
    136.王海英.西部农村寄宿制小学:问题与对策[J].湖南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报,2011年第5期.
    137.周楠楠.农村寄宿制学校的学生管理问题及对策[J].现代教育科学,2010年第2期.
    138.王景,张学强.当前我国农村义务教育阶段寄宿制学校发展的问题研究[J].教育科学,2010年第3期.
    139.万吉军.寄宿制学校学生消费引发的思考[J].教学与管理,2010年第19期.
    140.张水.关于义务教育寄宿制学校管理运行情况的调查报告[R].宜宾县教育局党委,2009-04-17.
    141.张秋(明溪县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加强农村寄宿制学校建设和管理的思考[Z].政务调研,2008-10-16.
    142.他扎西.总结经验着眼发展努力实现寄宿制学校的规范化管理[Z].青海省教育厅,2005年12月8日.
    143.董树梅.藏族牧区寄宿制小学宿舍管理之行动研究——在甘家乡寄宿制小学的探索[D].西 北师范大学,2004年6月.
    144.汪海燕.新中国义务教育历史研究[D].西北师范大学,2006年6月.
    145.胡延鹏.农村寄宿制小学情感关怀缺失问题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09年6月,第3页.
    146.端木晓薇.陕西省农村寄宿制小学学生生活管理的现状、问题与对策研究[D].陕西师范大学,2011年6月.
    147.吴峙云.江西省寄宿制乡镇中心小学设计策略研究[D].南昌大学,2007年12月.
    148.郝占国.西北地区农村寄宿制中学生活空间研究[D].西安建筑科技大学,2009年6月.
    149.田向利.我国农村经济社会协调发展研究[D].天津大学博士学文论文,2004年5月.
    1.张晨.一些农村食堂利润过大成隐忧——对几所农村中学食堂的调查[N].中国教育报,2009-04-29.
    2.陈俊.我省中小学布局调整十年间学校减少千余所,学生增加十多万[N].西海都市报,2010-02-24(A2)
    3.教育部要求做好农村中小学布局调整工作,切实解决边远山区学生上学远问题[N],中国教育报,2006-06-13.
    4.五岁离家上寄宿小学寄宿制学校关键在管理[N].华商报,2009-11-09.
    5.林治波,郭颂霞.破解城乡教育资源失衡农村娃免费进城读书[N].人民日报,2011-07-25.
    6.赵峰.关于现阶段农村寄宿制学校的调查和思考[N].临汾日报,2010-08-27.
    7.赵长斌.江苏洪泽诞生第一所农村寄宿制小学[N].新华日报,2004-04-16.
    8.李伦娥.新农村建设的重大课题—沅陵县加强低龄寄宿制学校建设的探索和思考[N].科教新报,2006-12-08.
    9.曹勇等.寄宿制学校比家还要舒适温馨[N].襄阳日报,2009-07-29.
    10.柯进.农村寄宿制学校学生的正常发育为何“迟到”?[N].中国教育报,2009-4-5,第3版.
    11.陕西一学校发生一氧化碳中毒事故11名学生死亡[N].中国青年报,2008-12-03.
    12.建设部.2015年城镇人口将突破8亿[N].楚天都市报,2007-08-03.
    13.我国启动农村义务教育阶段学生营养改善计划[N].中国教育报,2011-12-31日第1-3版.
    14.“两基”攻坚[EB/OL].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民族事务委员会网站,http://www.seac.gov.cn/ gjmw/zt/2009-09-23/1253498562645285.htm.
    15.厅办公文件.《着力改善农村学校办学条件推动农村教育事业和谐发展》[EB/OL].湖北省教育厅网站,]http://www.hbe.gov.cn/content.php?id=3880.
    16.《教育部、国家民委关于进一步做好民族地区寄宿制中小学管理工作若干问题的意见》 [EB/OL].中国教育科研计算机网,http://www.eol.cn/20051122/3162128.shtml.
    17.田祖荫.农村义务教育寄宿制学校建设及投入情况介绍[EB/OL].http://www.docin.com/ p-82443838. html,2008年7月14日.
    18.重庆两千余所寄宿制学校覆盖百万农村留守儿童[EB/OL].中国新闻网,http://www.chinanew s.com/edu/2011/01-13/2786905.shtml.
    19.乐山市27所“留守儿童”寄宿制学校全面竣工[EB/OL]http://www.sc.gov.cn/zwgk/zwdt/sz dt/200902/t20090209_577111.shtml.
    20.统计局:我国农村人口为7.37亿占总人口56%[EB/OL].永康频道,http://www.zjol.com.cn/ 06yk/system/2007/10/23/008910077.shtml.
    21.[教育事业统计]——城市县镇农村指标说明[EB/OL].安徽教育统计网,2007-09-06,http://ahtj.ahedu.gov.cn/show20101115.asp?767.
    22.马祥.江夏寄宿制学校给农村孩子温暖的家[EB/OL]http://jzz.e21.edu.cn/news.php?id=3303.
    23.吴晶,杨舟.农村寄宿制工程实施5年来共建成7651所寄宿校[EB/OL].中国教育新闻网,2009-08-24日,http://www.jyb.cn/basc/xw/200908/t20090824_304890.html.
    24.农村义务段寄宿制学校发展研究[EB/OL].http://bpt0000.blog.sohu.com/177401155.html.
    25.顾玲.寄宿制学校建设“照亮”农牧区学生求学路[EB/OL].网易新闻,http://news.163.com /07/1227/15/40NRR9IU000120GU.html.
    26.富卫平,田冠菊.对吉首市农村寄宿制学校建设与管理情况的调查及建议[EB/OL].湘西州人大网,2008-7-9,http://www.hnxxrd.gov.cn/Article/ShowInfo.asp?InfoID=1639.
    27.成刚,莫丽娟.我国中西部农村寄宿制中小学调研报告[EB/OL].21世纪教育研究院网站,http://www.21 cedu.org/index.php?m=content&c=index&a=show&catid=70&id=1521.
    28.银雪,卢怡.重庆两千余所寄宿制学校覆盖百万农村留守儿童[EB/OL].中国新闻网,2011年1月13日,http://www.chinanews.com/edu/2011/01-13/2786905.shtml.
    29.邹永宁夏建明.武汉将建农村寄宿中小学解决留守子女教育问题[EB/OL].搜狐新闻网,2008年10月21日,http://news.sohu.com/20081021/n260160755.shtml.
    30.建设农村寄宿制学校和初中标准化学校两大项目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EB/OL].武汉市政府网站,http://www.wuhan.gov.cn/cms/publish/wuhan/2008-10/16/2006-11-2706475.html.
    31.秦亚洲.河南将撤销合一批农村中小学[EB/OL].新华网.2011-01-11,http://news.xinhuanet. com/politics/2011-01/11/c_12969706.htm.
    32.霍恺夫.朔州市寄宿制学校连着大民生[EB/OL].中国江苏网,2011-10-09,http://life.jschina. com.cn/system/2011/10/09/011817594.shtml.
    33.国务院农民工办.江苏省沭阳县推行寄宿制办学模式解决农村“留守儿童”教育难题[EB/OL].中华人民共和国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网站,http://www.molss.gov.cn/gb/zt/2007-01/16 /content 162175.htm.
    34.淄博市教育局.沂源县加强寄宿制学校安全管理[EB/OL].山东省教育厅网站,http://www.sd edu. gov.cn/sdedu_sxjcx/sdedu_sxjcptxw/201011/t20101110_80460.htm.
    35.《广东省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EB/OL].广东省教育厅网站,2010年10月26日,http://www.gdhed.edu.cn/main/www/126/2010-10/118684.html.
    36.山东省蒙阴县开拓筹资渠道服务农村寄宿制学校建设[EB/OL].教育在线,2008-10-16,http://bbs.eduol.cn/post_6_344033_0.html.
    37.方亮.辽宁省农村孩子上学不再交学杂费了[EB/OL].东北新闻网,2011年10月5日,http://liaoning.nen.com.cn/liaoning/xyddh/309/3969309.shtml.
    38.李晓明.盐城大丰农村小学实行寄宿制的可行性调查报告[EB/OL].江苏教育新闻网,2009年7月5日,http://www.jsenews.com/site/boot/newsmore_a200907058000.html.
    39.康正.子长农村小学全面实行寄宿(图)[EB/OL].新浪新闻中心-华商网,2009年1月11日,http://news.sina.com.cn/c/2009-01-11/020515013569s.shtml.
    40.张道正.走进甘肃酒泉农村寄宿制小学的幸福生活[EB/OL].中国新闻网,2011年10月14日,http://www.chinanews.com/sh/2011/10-14/3388797.shtml.
    41.寄宿制小学需要更多关爱[EB/OL].燕赵都市报(数字报),2011年9月20日,http://epaper. yzdsb.com.cn/201109/22/116312.html.
    42.彭智勇.62万留守儿童住进寄宿校[EB/OL].网易新闻(原载重庆都市报),2010年7月5日,http://news.163.com/10/0705/03/6AQ4V2C900014AED.html.
    43.2009年农村义务教育阶段寄宿生宿舍建设工程进展顺利[EB/OL].福建省教育厅网站,2010年1月20日http://www.fjedu.gov.cn/html/2010/01/266210_69017.html?uni=43929461-64f4e2-8e27-2dc12365eb34.
    45.南平市政协到我市视察农村中小学寄宿制学校管理与建设情况[EB/OL].邵武教育信息网,2010年5月27日http://www.swjyj.com/show.aspx?id=7006&cid=20.
    46.上犹县教育局.上犹县农村初中校舍改造工程(二期)需求规划[EB/OL].上犹县发展与改革委员会网站,2009年5月15日http://www.shangyou.gov.cn/fgw/fzgh/200905/t20090515_18321.htm.
    47.黄如飞,黄水林.福建连城县36所寄宿制中小学校食堂实现标准化[EB/OL].中国教育新闻网,2011年5月28日http://www.jyb.cn/basc/xw/201105/t20110528_433224.html.
    48.罗文.现有农村寄宿制学校无法满足学生寄宿需求[EB/OL].三农直通车网,2011年11月6日http://www.gdcct.gov.cn/life/focus/czdxcjy/hy/201111/t20111106_614939.html.
    49.马晖,田淑兰.2000万留守儿童的生活要“达标”[EB/OL].21世纪网,2010年3月8日,http://www.21 cbh.com/HTML/2010-3-9/167768.html
    50.郧县人民政府教育督导室.郧县农村寄宿制学校学生生活学习条件调研报告[EB/OL].十堰 市教育督导网,2007年11月28日,http://jydudao.sy.e21.cn/gzdt/wb/200802/327.asp.
    51.胡秋子.湖北红安26名学生疑食物中毒食堂不洁食物引起[EB/OL].华商网,2008年11月25日,http://news.hsw.cn/2008-11/25/content_10426720.htm.
    52.张勇军,孙明.湖北沙洋47名小学生食物中毒吃未烧熟土豆而致[EB/OL].华商网,2008年12月6日,http://news.hsw.cn/2008-12/06/content_10451131.htm.
    53.刘娟.云南文山22名学生食物中毒初步检验为毒鼠强引发[EB/OL].新华网,2011年10月18日,http://news.xinhuanet.com/society/2011-10/18/c_111105582.htm.
    54.李国瑞.农村寄宿学校交通安全隐患多[EB/OL].山西新闻网,2006年12月28日,http://ww w.daynews.com.cn/news/fzxw/84316.html.
    55.成都部分三轮车接送孩子上学,一车装20人[EB/OL].新华网,2010年12月31日,http://news. xinhuane t. com/2010-12/31/c_12937369.htm.
    56.我国外出务工人员已达1.2亿元[EB/OL].中国经济网,2005年9月19日,http://www. c e. cn/macro/gnbd/sn/nc/200509/19/t20050919_4722844.shtml.
    57.国家西部地区“两基”攻坚领导小组办公室.国家“两基”攻坚办印发《国家西部地区农村寄宿制学校建设工程项目学校管理暂行办法》[EB/OL].教育部网站,2006年10月8日,http://www.moe.edu.cn/publicfiles/business/htmlfiles/moe/s3034/201001/xxgk_78207.html.
    58.国务院办公厅.关于企业向农村寄宿制学校建设工程捐赠企业所得税税前扣除问题的通知[EB/OL].中国政府门户网站,2005年12月30日,http://www.gov.cn/ztzl/2005-12/30/conten t 142899.htm.
    59.中国贫困地区寄宿制学校学生营养改善政策研究[EB/OL].北京大学公共卫生学院项目研究报告,2008年8月,http://wenku.baidu.com/view/447680c489eb 172ded63b765.html.
    60.我国启动农村学生营养改善计划每人每天补3元[EB/OL].腾讯新闻网(原载中国政府网),2011年10月26日,http://news.qq.com/a/20111026/001555.htm.
    61.罗骏贤.黔东南、湖北省宜都市农村寄宿制小学建设情况考察报告[EB/OL].贵州省德江县教育局网站,2009年7月10日http://www.djjy.cn/Article/2009/10/18/0151377.shtml.
    62.教育部发展规划司编.《2007年全国教育事业发展简明统计分析》[Z].内部发行资料,20081年2月.
    63.教育部发展规划司编.《2010年全国教育事业发展简明统计分析》[Z].内部发行资料,2011年4月.
    64.新帕尔格雷夫经济学大辞典:第2卷.北京:经济科学出版社,1996年版.
    65.《中国教育年鉴》(1949—2010年)[Z].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
    66.《教育规划纲要》工作小组办公室.全国教育工作会议文件汇编[G].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10年9月.
    67.辽宁省人民政府办公厅转发省教育厅等部门关于进一步做好农村寄宿制学校建设工作实施意见的通知[辽政办发(2005)99号][Z].辽宁省人民政府公报,2006年3月.
    1. Mathew A.White:An Australian Co-educational Boarding School:A Sociological Study of Anglo-Australian and Overseas Students' Attitudes from their own Memoirs, International Education Journal Vol 5, No 1,2004.
    2. Bethany Lee, Rick P. Barth:Residential education:An emerging resource for improving education-al outcomes foryouth in foster care? Children and Youth Services Review,31(2009).
    3. Walford.G:Life in Public schools [M] London:Methuen & Co. Ltd.1986.
    4. Burgess, R.G:Experiencing Comprehensive Education [M] London:Methuen,1983.
    5. Hillel Schmid, Dorit Bar-Nir: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Organizational Properties and Service Eff-ectiveness in Residential Boarding Schools. Children and Youth Service Review, Vol.23, No.3,pp.243-271,2001.
    5. Martha Vicinus:Distance and Desire:English Boaring-School Friendships. The Lesbian Issue (sum-mer,1984).
    6. Joy Schaverien:Boarding school:the trauma of the'privileged' child. Journal of Analytical Psycho-logy,2004.
    7. Dudith Kleinfeld,Joseph Bloom:Boarding Schools:Effects on the Mental Health of Eskimo Adole-scents, Am JPsychiatry 134:4, April 1977.
    8. Reuven Kahane:Multi-code Organizations:A Conceptual Framework For The Analysis of Board-ing Schools, Sociology of Education 1988, Vol,61 (October).
    9. Amith Ben-David, Tamar Erez-Darvish:The Effect of the Family on the Emotional Life of Ethiop-ian Immigrant Adolescents in Boarding Schools in Israel. Residential Treatment for Children & Youth, Vol.15(2)1997.
    10. Shirley Fisher,Norman Frazer,Keith Murry:Homesickness and Health in Boarding School Children, Journal of Environmental Psychology,(1986)6.
    11. Eric Dlugokinski, Lyn Kramer:A system of Neglect:Indian Boarding Schools, Am J Psychiatry 131:6,June 1974.
    12. Julie Davis:American Indian Boarding School Experiences:Recent Studies from Native Perspec-tives, Magazine of History, Vol.15, No.2, Desegregation (Winter,2001).
    13. Steven B. Levine:The Rise of American Boarding Schools and the Development of a National Upper Class, Social Problems, Vol.28, No.1(Oct.,1980)
    14. Rauna Kuokkanen:"Survivance" in Sami and First Nations Boarding School Narratives:Reading Novels by Kerttu Vuolab and Shirley Sterling, American Indian Quarterly, Vol.27,No.3/4, Special Issue:Urban American Indian Women's Activism(Summer-Autumn,2003).
    15. UNESCO.Providing Education to Girls from Remote and Rural Areas[EB/OL].2005. http://www2 .onescobkk.org/elib/publications/girls.remote_areas/girls_remote_areas.pdf.
    16. Catherine Rollet:The cost of educating children:The accounts of a nineteenth century girls' boardingschool in Orle'ans, France. The History of the Family 6 (2001).
    17. Evans Kituyi, Charles Kirubi:Influence of diet patterns on fuelwood consumption in Kenyan boarding schools and implications for data and energy policies. Energy Conversion and Management, 44(2003).
    18. Halimatou Alaofe, John Zee, Romain Dossa,Huguette Turgeon O'Brien:Intestinal parasitic infections in adolescent girls from two boarding schools in southern Benin, Transactions of the Royal Society of Tropical Medicine and Hygiene, (2008) 102.
    19. Ben Chavis:Off-Reservation Boarding High Schools Teachers:How Are They Perceived By Former American Indian Students? The Social Science Journal, Volume 36, Number 1,1999.
    20. Simon Kingham, Michael Durand, Justin Harrison, Jo Cavanagh, Michael Epton:Temporal variations in particulate exposure to wood smoke in a residential school environment, Atmospher-ic Environment,42 (2008).
    21. Shirley Fisher, Norman Frazer, Keith Murray:The transition from home to boarding school:a diary-style analysis of the problems and worries of boarding school pupils, Journal of Environmen-tal Psychology, Volume 4, Issue 3, September 1984.
    22. Boarding school:A boarding school is a school where some or all pupils study and live during the school year with their fellow students and possibly teachers and/or administrators[EB/OL]. WIKIPEDIA, http://en.wikipedia.org/wiki/Boarding_school.
    23. Rodney P Davison, Desolie R Lovegrove, Linda A Selvey, Helen V Smith:Using the national guidelines to manage a meningococcal group C outbreak in a Brisbane boarding school-some discretionary judgements are needed, Communicable Diseases Intelligence, Volume 27, Issue number 4-December 2003.
    24. E.J. Jensen, E. Overgaard:Investigation of smoking habits among 14-17-year-old boarding school pupils:Factors which influence smoking status, Public Health, Volume 107, Issue 2, March 1993.
    25. A.E. Jephcott, E.H. Gillespie, C. Davenport, J.W. Emerson, P.J. Moroney:NOn-Toxigenic Corynebacterium Diphtheri(?) in a Boarding School.The Lancet, Volume 305, Issue 7914,3 May 1975.
    26. Taner Altun, Elif Bektas:Views of Regional Boarding School teachers about the use of ICT in education, Procedia-Social and Behavioral Sciences, Volume 9,2010.
    27. S. Niknami, F. Zamani-Alavijeh, A. Shafiee, M. Seifi:208 Comparison of Psychological Status of Full Boarding and Day Students in Boarding Schools. Asian Journal of Psychiatry, Volume 4, Supplement 1, July 2011.
    28. D. Radojkovic, A. Vuletic-Peco, N. Rudic, N. Ljubomirovic:Adolescents with problems adapting to boardingschool—Group work, European Psychiatry, Volume 12, Supplement 2,1997.
    29. KHANAA, BANON, SALAMA. Child Malnutrition:An overview of trends, issues and policy prescriptions. VIKALPA,2006,31 (4):81-90.
    30. SALISBURY. CG. Make an investment in our school children:Increase the nutritional value of school lunch. Byu Edu LJ,2004:331-352.

© 2004-2018 中国地质图书馆版权所有 京ICP备05064691号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17129号

地址:北京市海淀区学院路29号 邮编:100083

电话:办公室:(+86 10)66554848;文献借阅、咨询服务、科技查新:665547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