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国企改制的战略定位与方案设计研究
详细信息    本馆镜像全文|  推荐本文 |  |   获取CNKI官网全文
摘要
国有企业改革一直是我国经济体制改革中的一项重要任务,而国企改成功与否直接影响着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实践问题,是我国夯实经基础、提高综合国力、实现强国战略的基本条件,具体到每一个国有企来讲就是如何做好目前正在进行的国企改制工作。进入21世纪以来我国社会经济环境正在发生着重大变化,“十六大”对于国企改革也提出了新任务和政策要求,因此如何在新的经济环境和政策环境下,解决好国有业的改制问题,是一项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重要工作。本文采用了理论实证相结合的分析方法,通过对国企改制中理论与实践问题的结合分析,开了关于国企改制战略定位和改制方案设计中一些具体问题的研究,内上不仅对改制时点上的问题进行了分析,更考虑到了改制后国有企业的营管理、资源整合及改制预期效果的实现问题。本文认为产权结构的合科学只是企业走向繁荣的必要条件,而非充分条件;国企改制应遵循“服于国企长远发展需要”的原则进行;国企改制战略定位在三个方面:观变革、机制变革、运作变革,合理的产权结构加上适合的企业发展战略、学的管理决策体系和具有竞争力的产品及服务,才能达到企业健康运营要求和企业最终长远目标的实现。因此本文在国企改制方案设计策略中产权结构、治理结构、激励机制、企业组织构架、企业资源整合等多方的问题结合研究、综合运用,提出了鲜明的观点和结论。本文的分析和讨对于我国国企改革具有一定的实践意义,对国企改制的具体方案设计实践操作具有指导和借鉴作用,也是国企改制理论研究的一点延伸。
The state-owned enterprise reform is an important task in China's
    onomic development. The large and medium-sized state-owned enterprise
    Duld be reformed into normative corporations so as to set up the modern
    terprise system. For this purpose, the incorporation of state-owned enterprise,
    well as its present practice and theory at home, should be studied. In the 21st
    ntury, there are many changes of economy and society in China. The 16th
    ional Congress of the Communist Party of China pointed out the new policy
    i requirement of the state-owned enterprise reform. This dissertation aims at
    aking clear and commenting on the theory and practice in the incorporation of
    ate-owned enterprise in China, attempts to show the stratagem and orientation
    iring the incorporation, and the tactic in the design of corporation governance,
     thus gives some enlightenment to the present reform. In this paper, there is
    me analysis through by the theory and demonstration of the incorporation.
    he paper mainly studies the three related aspects which are the basic and core
    sues of the incorporation as follows: (1) what the incorporation of state-owned
    terprise is, including the definition, the aims, the principia and the stratagem,
     the project of the incorporation, involving the design of its institutional
    Tangement and the analysis of governance mechanism, also concerning the
    ght-sharing structure, the prompting mechanism , the arrangement of resource
    d organization, (3) the task of the incorporation of state-owned enterprise is
    e transformation in three aspects: conception, mechanism and management.
引文
[1]王雨本,《国有企业不等于国有控股企业》,广州工业信息,2003.1,第1页。
    [2]于潇,《美日公司治理结构比较研究》,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3.5,第261页。
    段强,《经济转轨过程中我国国有企业治理结构变迁分析》,《经济学动态》,2002年,第2期。
    [3]王珏,《国企改革5大热点:观念转变慢成掣肘因素》,《北京日报》,2003年6月23日。
    [4]胡罡,《企业并购与资产重组理论研究》,国防科技大学出版社,2003.4,第89页。
    [5]于潇,《美日公司治理结构比较研究》,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3.5,第51页。
    刘芍佳,李骥,《超产权论与企业绩效》,载自梁能:《公司治理结构:美国的经验与中国的实践》,北京大学出版社2001年版。
    [6]吴敬琏,《现代公司与企业改革》,天津人民出版社,1994.12,第2页。
    [7]范黎波,李自杰,《企业理论与公司治理》,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出版社,2001.4,第7页。
    [8]范黎波,李自杰,《企业理论与公司治理》,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出版社,2001.4,第17页。
    [9]张维迎,《企业理论与中国企业改革》,北京大学出版社,1999.3,第31页。
    [10]范黎波,李自杰,《企业理论与公司治理》,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出版社,2001.4,第43页。
    [11]赵东荣,乔均,《政府与企业关系研究》,西南财经大学出版社,2000.12,第3页。
    [12]赵东荣,乔均,《政府与企业关系研究》,西南财经大学出版社,2000.12,第11页。
    [13]赵东荣,乔均,《政府与企业关系研究》,西南财经大学出版社,2000.12,第135页。
    程秀生,《在国际竞争中振兴民族经济》,载《中国外资》,1997(11)。
    [14]孙福全,宋克勤,《迈向21世纪:中国企业制度选择》,工商出版社,1999.1,第228页.
    [15]范黎波,李自杰,《企业理论与公司治理》,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出版社,2001.4,第51页。
    Ahgion, Bolton, Patrick, 1992 "An Incomplete Contracts Approach to Financial Contracting", Review of Economic Studies, 59: 473—494.
    [16]高程德,《现代公司理论》,北京大学出版社,2000.12,第27页。
    武忆舟,《公司法论》,三民书局有限公司,1980。
    [17]吴敬琏,《现代公司与企业改革》,天津人民出版社,1994.12,第232页、第293页。
    [18]张维迎,《企业理论与中国企业改革》,北京大学出版社,1999.3,第63页。
    [19]吴敬琏,《现代公司与企业改革》,天津人民出版社,1994.12,第232页、第263页。
    [20][美]弗雷德.R.戴维:《战略管理》,经济科学出版社,2001.10,第28页。
    [21]Gordon Grcenley, "Does Strategic Planning Improve Company Performance?" Long Range Planning 19, no.2(April 1986): 106.
    [22]国家工商行政管理总局、国家外汇管理局、国家经济贸易委员会、财政部令第42号,《利用外资改组国有企业暂行规定》。
    [23]南开大学公司治理研究中心公司治理评价课题组,《中国上市公司治理评价研究报告》,2004.2。
    
    
    [24]马骏,《谈国有企业经营者激励机制》,《吉林省经济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3年12月,第17卷,第6期。
    [25]曹明海,《基于价值的管理——经济附加值(EVA)》,AI·埃巴著,《经济增加值--如何为股东创造财富》,中信出版社,2000。
    [26]闫康,苗荣祥,《经济附加值在管理层激励中的应用》,经济参考报,2003-11-19。
    [27]席酉民,赵增耀,《企业集团治理》,机械工业出版社,2002.6,第13页。
    [28]席酉民,赵增耀,《企业集团治理》,机械工业出版社,2002.6,第14页。
    
    
    【1】范黎波,李自杰,《企业理论与公司治理》,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出版社,2001。
    【2】赵东荣,乔均,《政府与企业关系研究》,西南财经大学出版社,2000。
    【3】高程德,《现代公司理论》,北京大学出版社,2000。
    【4】胡罡,《企业并购与资产重组理论研究》,国防科技大学出版社,2003。
    【5】南开大学公司治理研究中心公司治理评价课题组,《中国上市公司治理评价研究报告》,2004.2。
    【6】[美]杰克.泰斯默(Jack Tesmer),李亚 主译,《公司定位》,中国劳动社会保障出版社,2003。
    【7】席酉民,赵增耀,《企业集团治理》,机械工业出版社,2002。
    【8】[美]弗雷德.R.戴维 (Fred R.David),李克宁 译,《战略管理》(第八版),经济科学出版社,2001,书名原文:Strategic Management Concepts ISBN 7-5058-2705-7
    【9】纪玉山,《竞争性领域国有经济战略调整的理论思考》,《经济学动态》,2004年,第3期
    【10】周茂清,《发展中国家国有经济的发展》,《世界经济与政治论坛》,2002.05。
    【11】杨斌,《“国有股减持”受挫与西方产权理论误导》,中国教育和科研计算机网。
    【12】张维迎,《企业理论与中国企业改革》,北京大学出版社,1999。
    【13】豆建民,《中国公司制思想研究》,上海财经大学出版社,1999。
    【14】吴敬琏,《现代公司与企业改革》,天津人民出版社,1994。
    【15】马骏,《谈国有企业经营者激励机制》,《吉林省经济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3.12,第17卷,第6期。
    【16】杨宗昌,赵红,刘悦,《公司治理模式发展趋势综述》,《当代经济学》,2004.1,第26卷,第1期。
    【17】平新乔,范瑛,郝朝艳,《中国国有企业代理成本的实证分析》,《经济研究》2003年第11期。
    【18】陈新,《当前国内MBO透析》,《新华文摘》,2003.7。
    【19】邹芳莉,洪正,《最优资本结构还是有效资本结构》,《河北经贸大学学报》,2004.1,第25卷,总第122期。
    
    
    【20】科斯,《企业的性质》,《企业、市场和法律》,上海三联书店,1990年中文版
    【21】钱德勒,《看得见的手——美国企业中的经理人员革命》,商务印书馆,1997年中译本。
    【22】陈文俊:《提升企业竞争力的改制功效》,《企业改革与管理》,2004年2月5日,总第103期。
    【23】孙福全,宋克勤,《迈向21世纪:中国企业制度选择》,工商出版社,1999。
    【24】汪辉,《上市公司债务融资、公司治理与市场价值》,《经济研究》,2003年第8期。
    【25】田广研,韩洪云,刘庆刚,《国企产权出让的障碍性分析》,《企业改革与管理》,2004年2月5日,总第103期。
    【26】邵宁,《完善体制 加强监管——展望2004年的国有资产管理体制改革》,《企业管理》,2004年第1期。
    【27】张稷锋,《现代企业制度:十年磨一剑》,《企业改革与管理》,2004年2月5日,总第103期。
    【28】朱恩涛,华桂宏,《国有企业领导制度改革的思考》,《经济体制改革》,2004年第1期。
    【29】中国经济体制改革研究会培训中心,《企业产权制度改革》,2004年3月。
    【30】张泽荣,《现代企业制度的特征和国有企业改革》,《经济体制改革》,2004年第1期。
    【31】阎海峰,王瑞旭,《现代组织理论与组织创新》,人民邮电出版社,2003。
    【32】蔡清而,容莉,《论我国公司治理的目标模式选择》,《经济体制改革》,2004年第1期。
    【33】罗跃龙,《关于建立独立董事制度的四个问题》,《经济体制改革》,2004年第1期。
    【34】王玉珍,《国有企业资本结构制度分析》,中国经济出版社,1999.5。
    【35】李梦觉,黄小花,《MBO:公司治理与国资流失》,《企业改革与管理》,2004年2月5日,总第103期。
    【36】张德霖,《产权:国有企业改革与国有资产监督》,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1993。
    【37】吴敬琏,《大中型企业改革:建立现代企业制度》,天津人民出版社,1993。
    【38】陈清泰等,《国有企业改革全书》,中国统计出版社,1996。
    【39】于潇,《美日公司治理结构比较研究》,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3。
    【40】马克思,《资本论》(第1-3卷),人民出版社,1991年中文版。
    
    
    [41] 刘芍佳,李骥,《超产权论与企业绩效》,北京大学中国经济研究中心讨论稿系列No.C1998015,1998年7月。
    [42] 段强,《经济转轨过程中我国国有企业治理结构变迁分析》,《经济学动态》,2002年,第2期。
    [43] 郝书辰,《我国国有经济的产业分布状况及调整战略分析》,《国有资产管理》,2004年,第3期
    [44] 钱颖一,《中国的公司治理结构改革和融资改革》,自青木昌彦、钱颖一主编 《转轨经济中的公司治理结构:内部人控制和银行的作用》,中国经济出版社,1995年。
    [45] 青木昌彦,《对内部人控制的控制:转轨经济中公司治理的若干问题》,《改革》,1994年,第6期。
    [46] 吴淑琨,席酉民,《公司治理研究》,机械工业出版社,2000年。
    [47] Gordon Greenley, "Does Strategic Planning Improve Company Performance?" Long Range Planning 19, no.2 (April 1986).
    [48] Ahgion, Bolton, Patrick, 1992 "An Incomplete Contracts Approach to Financial Contracting", Review of Economic Studies, 59.
    [49] 〖美〗AI·埃巴,凌晓东等译,《经济增加值—如何为股东创造财富》,中信出版社,2000。
    [50] 厉以宁等,《怎样组建股份制与股份合作制企业》,北京大学出版社,1998。
    [51] 魏杰等,《国有制经济的实践与改革》,河北人民出版社,1995年。

© 2004-2018 中国地质图书馆版权所有 京ICP备05064691号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17129号

地址:北京市海淀区学院路29号 邮编:100083

电话:办公室:(+86 10)66554848;文献借阅、咨询服务、科技查新:665547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