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青衣”及其文化语义浅析
详细信息    本馆镜像全文|  推荐本文 |  |   获取CNKI官网全文
摘要
本课题以“青衣”为主要切入点,运用考古学和文献学互证的方法,结合染织史、文字学及已有的文物、传世画作,对青色、青衣的穿着群体、“青衣”衣服形制等方面进行考证,以期探析早期先民的颜色观念的形成、中国古代的颜色观、青色在“五色”中的定位,从而探究中国古代的“尚青”文化、形成这种“尚青”文化的原因以及“尚青”观念对文化传统、民族性格以及思维方式所产生的影响。
The issue get the "blue clothing" as the main entry point, useing the method both of the archaeological and documentary, combined with dyeing history、philology、and the existing heritage, interprete the color of blue、the blue colthing、the people clothed the blue clothing in the archaic china. So we can get the conclusion of the formation of the shapes of blue color in the ancient china, and the concept of color in the chineses pepole the reasons as well.
引文
①1911年张亮采出版的《中国风俗史》,在各章中专列《衣服》一节,对上古至明代的历代服饰状况进行了初步梳理,是20世纪第一本涉及服饰史研究的著作。
    ②中国上古时代衣服之演进.[J].华北棉产汇报2卷10期1940.10
    ③徐益棠汉族服饰之演变.[J].学思1卷1期1943.3
    ④程枕霞中国历代服饰之沿革考略.[J].新民报5卷7期1943.5
    ⑤李劼人.漫谈中国人之衣食住行.[J].风土杂志2卷3—6期1948.9——1949.7
    ⑥见1936年28期美术生活和1951年9期人民画报
    ⑦容庚.汉代服御器考略.[J].燕京学报3期1928.6
    ①黄现璠.中国男女元服之研究.[J].国立中山大学师范学院季刊1卷1期.1943
    ②[日]桑原驾藏.于濬涛译.辫发.[J].中和4卷5期.1943.5
    ③[日]桑原驾藏.方今兹译.中国辫发史.[J].中国青年(南京)(复刊)1卷6期1947.8
    ④鸿齐.辩中国古代女子蔽面的风俗.[J].文物周刊.70期.1948
    ⑤李思纯.中国历史上边疆民族发式考.[J].民族学研究集刊.3期.1943.9
    ⑥张末元.汉代服饰参考资料.[M].人民美术出版社,1960
    ⑦张末元.汉朝服装图样资料.[M].香港:太平书局.1963.9
    ①孙机.中国古代舆服论丛. [M].文物出版社.1993.
    ②孙机.汉代物质文化资料图说.[M].增订本(中国国家博物馆学术丛书).上海古籍出版社.2008.05
    ③赵联赏.霓裳-锦衣-礼道——中国古代服饰智道透析. [M].广西教育出版社.1995.
    ④赵联赏.服饰史话. [M].北京: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1998
    ⑤赵联赏.中国古代服饰图典. [M].云南人民出版社.2007.
    ⑥赵联赏.中国古代服饰的等级标识.[J].文史知识.2002.2
    ⑦赵联赏.谈中国古代服饰中的佩挂制度.[J]华夏考古.2005.4
    ⑧赵联赏.明代赐服与中日关系.[C].明史研究第九辑.2005
    ①周汛、高春明.中国历代服饰.[M].学林出版社.1984.
    ②周汛、高春明.中国历代妇女妆饰.[M].学林出版社、香港三联书店有限公司,1988
    ③周汛、高春明.中国衣冠服饰大辞典.[M].上海辞书出版社.1996.
    ④高春明.中国古代平民服装.[M].商务印书馆.1997.
    ⑤高春明.中国服饰名物考.[M].上海文化出版社.2001.
    ⑥高春明.中国服饰.[M].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01.
    ⑦高春明.锦绣文章:中国传统织绣纹样.[M].上海书画出版社.2005.
    ⑧华梅.中国服装史.[M].天津人民美术出版社.1989.
    ⑨华梅.中外服饰演化.[M].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2.
    ⑩华梅.华夏五千年艺术·工巧集.[M].杨柳表画社.1995.
    11华梅.人类服饰文化学.[M].天津人民出版社.1995.
    12华梅.华梅谈服饰文化.[M].天津人民美术出版社.2001.
    13华梅.服饰与中国文化.[M].人民出版社.2001.
    14华梅.古代服饰.[M].文物出版社.2004
    15华梅.中国服饰.[M].五州传播出版社.2004.
    ①许南亭.曾晓明.中国服饰史话.[M].中国轻工业出版社.1989.
    ②戴争.中国古代服饰简史.[M].台北南天书局.1991.
    ③袁杰英.中国历代服饰史.[M].高等教育出版社.1996.
    ④冯泽民、齐志家.服装发展史教程.[M].中国纺织出版社.1998.
    ⑤朱和平.中国服饰史稿.[M].中州古籍出版社.2001.
    ⑥黄能馥、陈娟娟.中国服饰史.[M].上海人民出版社,2004.
    ⑦袁仄.中国服装史.[M].中国纺织出版社.2005.
    ⑧江冰.中华服饰文化.[M].山西人民出版社.1991.
    ⑨韦荣慧.中华民族服饰文化. [M].纺织工业出版社.1992.
    ⑩张博颖.服饰文化巡礼. [M].中国社科出版社.1992.
    11王霄兵、张铭远.服饰与文化. [M].商业出版社.1992.
    12戴平.中国民族服饰文化研究. [M].上海人民出版社.1994.
    13陈丕西.服饰文化. [M].中国经济出版社.1995.
    14王维堤.中国服饰文化. [M].上海古籍出版社.2001.
    15张志春.中国服饰文化. [M].中国纺织出版社.2001.
    16楼慧珍、吴永、郑彤. [M].中国传统服饰文化.东华大学出版社.2003.
    17蔡文谔.中国服饰美学史. [M].河北美术出版社.2001.
    ①孔寿山.服饰美学. [M].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1999.
    ②叶大兵、叶丽娅. [M].头发与发饰民俗.辽宁人民出版社.2000.
    ③中国风俗辞典. [M].上海辞书出版社.1990.
    ④周峰、张恩亮.古代人物服饰参考资料. [M].沈阳市工艺美术研究所.1979.
    ⑤王宇清勘订.中华服饰图录. [M].台北世界地理出版社.1984.
    ⑥旋素筠.服饰辞典. [M].台北后乐山文化出版社.,1984.
    ⑦郑善.服装名词辞典. [M].台北五洲出版社.1987.
    ⑧卢翰明.中国古代衣冠辞典. [M].台北常春树书坊. 1990.
    ⑨张书光.中国历代服装资料.[M].上海文化出版社.1990.
    ⑩李廷芝.中国服饰大词典. [M].山西人民出版社.1992.
    11曾慧洁.中外历代服饰图集. [M].山西人民出版社.1996.
    12缪良云.中国衣经. [M].上海文化出版社.2000.
    13叶大兵、钱金波.中国鞋履文化辞典. [M].上海三联书店,2001.
    14常沙娜.敦煌历代服饰图案.[M].万里书店有限公司、轻工出版社联合出版,1986.
    15陈茂同.中国历代衣冠服饰制. [M].新华出版社,1993.
    16 (台湾)林淑心.衣锦行——中国服饰史相关之研究. [M].台北历史博物馆,1995.
    17孔德明.中国古代服饰·用具·职官. [M].北京广播学院出版社,1996.
    18赵超等.衣冠灿烂:中国古代服饰巡礼. [M].四川教育出版社,1996.
    19孟宪明.民间服饰. [M].海燕出版社.1997.
    20黄能馥、陈娟娟.中华历代服饰艺术. [M].中国旅游出版社.1999.
    21张金兰.〈金瓶梅〉女性服饰文化. [M].台北万卷楼图书有限公司.2001.
    22颜湘君.中国古代小说服饰描写研究. [M].上海世纪出版集团.2007.
    23卞向阳.论中国服装史的研究方法. [M].东华大学学报. 2000.04.
    ①王玉哲.中国古代物质文化. [M].高等教育出版社.1990.5.
    ②吴荣政、王锦贵.简明中国文化史. [M].湖南师范大学出版社.1991.
    ③杨金鼎.中国文化史词典. [M].浙江古藉出版社.1996.
    ④(日)原田淑人.增补汉六朝の服饰.[M].东京都:东洋文库.1967.
    ⑤(日)李德滋译《文化服装讲座》.[M].中国展望出版社,1983.
    ⑥(美)蒲元明(译).世界历代民族服饰.[M].美国里佐利(RIZZOU)国际出版有限公司1982.四川民族出版社.1988.
    ⑦(英)普兰温.科斯格拉夫.时装生活史.[M].中国出版集团东方出版中心.1990.
    ⑧(美)乔治娜·奥哈拉著.任国平、李晓燕等译.世界时装百科辞典.[M].春风文艺出版社.1991.
    ①吴淑生、田自秉.中国染织史.[M].上海人民出版社.1986.
    ②高汉玉.中国历代织染绣图录.[M].商务印书馆香港分馆、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1986.
    ③李应强.中国服装色彩史论.[M].台北南天书局有限公司.1993.
    ④胡化凯.五行说与中国古代对色散现象的认识. [J].科学技术与辩证法.1994.03.
    ⑤于逢春.论汉语颜色词的人文性特征. [J].东北师大学报.1999.05.
    ⑥黄兴英.唐代品色服制度成因探析. [J].钦州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1999.04.
    ⑦李晓华、刘宗彬.中国古代的颜色文化. [J].井冈山师范学院学报.2004.03.
    ⑧马豫鄂.古代服饰颜色等级制的形成及其原因. [J].洛阳师范学院学报..2005.01.
    ⑨林朝阳.中国古代服色的审美意识. [J].东华大学学报.2005.03.
    ⑩黄保源.中国传统色彩观辩析. [J].苏州大学学报.2005.05.
    11王丽梅.中国古代哲学中的色彩观念. [J].文艺研究,2007.01.
    12王玉英.颜色词“青”及其国俗语义.[J].修辞学习.2006.05.
    13陈晓鸣.中国古代文化中的“尚青”观念. [J].南通大学学报. 2008.03.
    14徐颂列.唐诗中的绿色和青色系列上衣词. [J].浙江教育学院学报.2003.06.
    ①(汉)董仲舒.春秋繁露·服制象.[M].上海古籍出版社.1989年
    ②(东汉)刘珍.东观汉记.卷五礼志.中华书局1988.
    ③(汉)班固.汉书.卷九九列传第六九下王莽下.中华书局1962.
    ①王明编.太平经合校.[M].中华书局.1997年版.
    ②(晋)干宝,(宋)淘潜撰,李剑国辑校.搜神记.卷四.中华书局2007.03.
    ③(唐)孙思邈.备急千金要方卷.第十四小肠腑.中医古籍出版社.1999. 08.
    ①罗兰·巴特著.敖军译.流行体系:符号学与服饰符码.[M].台北.桂冠.1998.P11-14.
    ②把这三个概念用于古代服饰的研究,应该解读为“真实服饰”、“意象服饰”、“书写服饰”。服装和服饰的概念是不同的。服装即指衣服,而服饰则包括服装与饰品。对于古代服饰的研究,则既包括古人所穿之服饰,也包括古人所戴之饰品。所以“服饰”较之“服装”涵盖的内容更广。
    ①吕柟.泾野子内篇·鹫峰东所语.[M].中华书局.1992.
    ①(东汉)许慎、(清)段玉裁.《说文解字注》.[M].中州古籍出版社.1960.
    ②龙奇、林燕丹、陈文成、陈大华.视神经细胞的功能及对视觉的影响.[J].灯与照明.2006.26.06.
    ①张立羽华、李萍、李科友.中国古陶瓷鉴定.[M].香港天马图书有限公司.2001.P34、P44
    ①张光直.中国青铜时代.[M]三联书店.1990.P119、P141
    ①潘建强.绿松石的工艺性质及主要产出类型和特征.[J].国外非金属矿与宝石.1991
    ②栾丽君等.绿松石颜色指数分析.[J].西北地质.2004.02.
    ①梁启雄.荀子简释.[M].中华书局.1983年
    ②(清)郝懿行.尔雅注疏.上海古籍出版社.1983年
    ③“从客观事实的角度看,有光才有色,无光则无色;色彩与光,互为本质。青颜色,可以说是光,是一种特殊之光。根据光学原理,青色为“靛蓝”,其光波在550—590微毫米波段,为“标准青色”。但是,青色的光学解释并不等于青色的文化解释。我们可以借鉴色彩的光学原理,而不能根据它来解释中国古代的尚青现象。中国古代崇尚的青色,并不仅仅局限在光学意义上的“标准青色”(靓蓝),而是一种所谓的“模糊青色”,其域限较大,具有不确定性或某种程度上的弹性。诚如上述,青色包括绿、蓝、碧、萃、葱等一系列青色。”陈晓鸣。中国古代文化中的尚青观念。[J]南通大学学报。2008年第3期
    ①许嘉璐.说“正色”——《说文》颜色词考察.[J].中国典籍与文化.2000.
    ①(唐)欧阳询.艺文类聚.[M].上海古籍出版社.1999.
    ②王力.古代汉语词典.[M].商务印书馆.1998.
    ③王宁宇.丹与青——中国古代绘画发展问题研读杞记.[J].四川文物.2009.05.
    ①黄保源.中国传统色彩观辩析.[J].苏州大学学报.2005.05.
    ②罗洁.青瓷釉色的审美象征意义.[J].陶瓷科学与艺术.2006.01.
    ①(清)孙希旦撰.沈啸寰、王星贤点校.礼记集解.[M].中华书局出版社.1989.
    ②(清)孙诒让.周礼正义.十三经译注本.[M].中华书局.1987.
    ③陈奇猷.韩非子集释.[M].中华书局.1962.
    ①(清)孙希旦撰.沈啸寰、王星贤点校.礼记集解.[M].中华书局.1989.
    ②《吕氏春秋》《淮南子·时则训》也有相关记载
    ③苏舆撰.锺哲点校.春秋繁露义证.[M].中华书局.1992.
    ④(清)孙星衍等辑,周天游点校.汉官六种.[M]中华书局.1990.
    ①(宋)范晔.后汉书.[M].中华书局.1965年.
    ②(清)严可均辑.金欣欣等审订.全后魏文.[M].商务印书馆.1999.
    ③(宋)聂崇义.三礼图.[M].上海古籍出版社.1985年影印出版(宋淳熙二年刻本)
    ④(宋)欧阳修.新唐书.[M].中华书局.2003年
    ①素沙不属六服,但六服皆以素纱为里。《周礼·天官·内司服》郑玄注:“素纱者,今之白缚也,六服皆袍制,以白缚为里,使之张显。”
    ②《周礼·天官司·内司服》郑玄注:“以下推次其色,则阙翟赤,揄翟青,袆衣玄,妇人尚专一德无所兼,连衣裳不异其色。”
    ③缪良云.中国衣经.上海文化出版社.1999. P18
    ④这里笔者有另外一论,《新唐书·舆服志》中的青即黑色,不审传统的玄衣纁裳。但为什么这里用青而不用黑,由于篇幅能力有限。此不缀述。
    ⑤《宋书·礼志》有同样描述
    ①(宋)司马光编著.(元)胡三省音注.资治通鉴.[M]中华书局1983.
    ②(东汉)郑玄、(唐)贾公彦.仪礼注疏.[M].北京大学出版社.1999.
    ③王溥.唐会要.[M].中华书局.1955.
    ④(宋)王铚,王栐.汉旧仪补遗.[M].中华书局.1981.
    ①《隋书》卷一一《礼仪志六》“大象二年下诏,天台近侍及宿卫之官,皆着五色衣,以锦、绮、绩、绣为缘,名曰品色衣.页250一251.中华书局.1975.
    ②《旧唐书》卷四五《舆服志》“诏从驾涉远者,文武官皆戎衣,贵贱异等,杂用五色。五品以上通着紫袍,六品以下兼用排、绿.1951一1952
    ①(东汉)许慎(清)段玉裁.说文解字注.[M].中州古籍出版社.1960.
    ②《白虎通义·五行篇》:“五行者,何谓也?谓金木水火土也,……水在北方,木在东方,火在南方,金在西方,土在中央,中央‘其位黄帝’”
    ③(宋)沈括.《梦溪笔谈》.[M].中华书局.1984.
    ④《韩非子·外储说》:“齐桓公好服紫,一国尽服紫。当是时也,五素不得一紫。”陈奇猷.韩非子集释.[M].中华书局.1962.
    ①(汉)班固,颜师古注.汉书·成帝纪.[M].中华书局1962
    ①(清)阮元校刻.十三经注疏.[M]中华书局.1980.
    ②王明编.太平经合校.[M].中华书局.1997年版.
    ①王明.抱朴子内篇校释.[M].中华书局.2002.
    ①(唐)刘:(唐)刘餗撰,程毅中点校.朝野佥载.[M]中华书局出版.2005.
    ①(明)王圻.三才图会.衣服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8.
    ①(宋)聂崇义.三礼图.[M].上海古籍出版社.1985年影印出版(宋淳熙二年刻本)
    ①缪云良.中国衣经.[M].上海文化出版社.1999.P158
    ①高春明.中国服饰.[M].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02.P44.
    ①《普列汉诺夫文集》.[C].北京:人民出版社.983年版.P350
    ②刘汉东.灵魂与程序——中国传统政治文化分析.国际文化出版公司.1989.P13—14.
    ①户晓辉.中国人审美心理的发生学研究.[M].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3.P40—41.
    ②[日]滝本孝雄,藤尺英昭.色彩心理学.[M].北京:科技文献出版社,1989.P84
    ③[美]鲁道夫·阿恩海姆.艺术与视知觉.[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84.P461
    ④[美]鲁道夫·阿恩海姆.艺术与视知觉.[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84.P461
    ⑤[俄]瓦·康定斯基.论艺术的精神.[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87.P48
    ①张咏梅.中国人色彩审美心理的形成及特征.[D].山东师范大学硕士论文. P27.
    ②李荣启,唐骅.生活中的色彩美.[M].长沙:湖南师范大学出版社.1991.P202
    ③宋凤娣.青色与中国传统民族审美心理.[J].山东大学学报。2001.01.P102.
    1、程俊英《诗经译注》[M]上海古籍出版社1985年版
    2、钱玄注《周礼》[M]岳麓书社2001年版
    3、(汉)董仲舒《春秋繁露·服制象》[M]上海古籍出版社1989年版
    4、(汉)刘熙《释名·释衣服》[M]丛书集成初编本。
    5、(东汉)许慎《说文解字》[M]中华书局1984年版
    6、(南朝)顾野王《玉篇》[M]中华书局,1987年版
    7、(唐)欧阳询撰,汪绍楹校《艺文类聚》卷六十七——卷七十,[M]上海古籍出版社,1999年版。
    8、(后唐)马缟《中华古今注》[M]商务印书馆1956年版
    9、(宋)聂崇义《三礼图》[M]上海古籍出版社,1985年影印出版(宋淳熙二年刻本)
    10、(宋)高承《事物纪原》[M]上海古籍出版社1992年版。
    11、(宋)李昉《太平御览》[M]中华书局1960年版
    12、(明)张丑:《野服考》[M]神州国光社1911年版
    13、(明)屠隆:《起居器服笺》[M]神州国光社,1911年版
    14、(明)王圻、王思义编集《三才图会·衣服》三卷[M]上海古籍出版社,1988年影印本
    15、(清)雷鐏:《古今服纬》[M]商务印书馆丛书集成初编本,1980年版
    16、《后汉书·舆服志》[M](中华书局,1965年版);《晋书·舆服志》[M](中华书局,1974年版);《宋书·礼》[M](中华书局,1974年版);《南齐书·舆服志》[M](中华书局1983年版);《旧唐书·舆服志》[M](中华书局,1986年版);《新唐书·舆服志》[M](中华书局,1997年版);《宋史·舆服志》[M](中华书局,1985年版);《明史·舆服志》(中华书局,1974年版);《清史稿·舆服志》(中华书局,1977年版)
    17、(清)顾炎武《日知录》卷二十九[M]上海古籍出版社,1985年版
    18、张末元编《汉代服饰参考资料》[M]人民美术出版社,1960年版。
    19、周峰、张恩亮《古代人物服饰参考资料》[M]沈阳市工艺美术研究所,1979年版。
    20、沈从文《中国古代服饰研究》[M]商务印书馆,1981年版。
    21、(日)李德滋译,日本文化服装学院,文化女子大学。文化服装讲座[M]中国展望出版社,1983年版
    22、王宇清勘订《中华服饰图录》[M]台北世界地理出版社,1984年版。
    23、旋素筠《服饰辞典》[M]台北后乐山文化出版社,1984年版。
    24、吴淑生、田自秉《中国染织史》[M]上海人民出版社,1986年版
    25、高汉玉《中国历代织染绣图录》[M]商务印书馆香港分馆、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1986年版
    26、郑善《服装名词辞典》[M]台北五洲出版社,1987年版。
    27、布兰奇.佩尼著、徐伟儒主译,《世界服装史》[M]辽宁科学技术出版社,1987年版
    28、蒲元明(译)《世界历代民族服饰》[M]1982年美国里佐利(RIZZOU)国际出版有限公司,1988年四川民族出版社版
    29、周汛、高春明《中国历代妇女妆饰》[M]学林出版社、香港三联书店有限公司,1988年版
    30、卢翰明《中国古代衣冠辞典》[M]台北常春树书坊,1990年版。
    31、(英)普兰温.科斯格拉夫《时装生活史》[M]中国出版集团东方出版中心,1990年版
    32、张书光《中国历代服装资料》[M]上海文化出版社,1990年版。
    33、(美)乔治娜·奥哈拉著,任国平、李晓燕等译《世界时装百科辞典》[M]春风文艺出版社,1991年版
    34、李廷芝《中国服饰大词典》[M]山西人民出版社,1992年版。
    35、李应强《中国服装色彩史论》[M]台北南天书局有限公司,1993年版
    36、胡化凯.五行说与中国古代对色散现象的认识.[J]《科学技术与辩证法》1994年,03期
    37、(台湾)林淑心《衣锦行——中国服饰史相关之研究》[M]台北历史博物馆,1995年版。
    38、曾慧洁《中外历代服饰图集》[M]山西人民出版社,1996年版。
    39、周汛、高春明《中国衣冠服饰大辞典》[M]上海辞书出版社,1996年版。
    40、高春明《中国古代平民服装》[M]商务印书馆,1997年版
    41、孟宪明《民间服饰》[M]海燕出版社,1997年版。
    42、黄能馥、陈娟娟《中国文化通志·宗教风俗典·服饰志》[M]上海人民出版社,1998年版。
    43、于逢春.论汉语颜色词的人文性特征.[J]《东北师大学报》1999年,05期
    44、黄兴英.唐代品色服制度成因探析.[J]《钦州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1999年,04期
    45、缪良云《中国衣经》[M]上海文化出版社,2000年版。
    46、高春明《中国服饰名物考》[M]上海文化出版社,2001年版。
    47、华梅《服饰与中国文化》[M]人民出版社,2001年版。
    48、张金兰《〈金瓶梅〉女性服饰文化》[M]台北万卷楼图书有限公司,2001年版
    49、周汛、高春明《中国古代服饰风俗学》[M]陕西人民出版社,2002年版。
    50、徐颂列.唐诗中的绿色和青色系列上衣词.[J]《浙江教育学院学报,2003年,06期
    51、李晓华、刘宗彬.中国古代的颜色文化.[J]《井冈山师范学院学报》2004年,03
    52、马豫鄂..古代服饰颜色等级制的形成及其原因.[J]《洛阳师范学院学报》,,2005年,01期
    53、林朝阳.中国古代服色的审美意识.[J]《东华大学学报》2005年,03期
    54、黄保源.中国传统色彩观辩析.[J]《苏州大学学报》2005年,05期
    55、王玉英.颜色词“青”及其国俗语义.[J]《修辞学习》2006年,05期
    56、王丽梅.中国古代哲学中的色彩观.[J]《文艺研究》2007年,01期
    57、陈晓鸣.中国古代文化中的“尚青”观念.[J]《南通大学学报》2008年, 03期

© 2004-2018 中国地质图书馆版权所有 京ICP备05064691号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17129号

地址:北京市海淀区学院路29号 邮编:100083

电话:办公室:(+86 10)66554848;文献借阅、咨询服务、科技查新:665547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