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商业银行客户身份识别问题与对策
详细信息    本馆镜像全文|  推荐本文 |  |   获取CNKI官网全文
摘要
笔者在台湾中国信托商业银行股份有限公司法人金融事业处信用风险管理部服务时,职掌全行信用政策的规划及撰写,反洗钱防治更是工作中最重要的,除了要对内进行反洗钱政策、准则的修改及员工反洗钱教育训练外,监管机关不定时来函要求金融检查,重点也多集中在反洗钱防制的查核,特别是客户身份识别的执行力度有否符合监管机关的要求更是重中之重。随著两岸金融往来密切,笔者服务的银行著手规划大陆地区设立子行,要求笔者部门研拟一套符合我国规定的反洗钱制度,因此笔者在2006年4月首次拜访我国银行业反洗钱岗位工作人员,了解我国反洗钱制度的状况,经过两月个的学习,明白我国反洗钱制度立法虽美,但对于反洗钱工作中最重要的客户身份识别竟无任何具体操作的规范,致使大部分银行无法付诸执行;同时,有部分银行虽然有规范客户身份识别却又漏洞百出,深感可惜。
     读研期间,笔者以“客户身份识别”为关键词查询中国知网2010年4月之前的期刊论文,查询到相关论文1569篇,但文章大多讨论我国反洗钱制度的完善问题,对于客户身份识别探讨微乎其微,纵使有讨论也仅为学术理论,对实际银行工作上并无任何帮助。另外,笔者清楚知道,反洗钱工作仅有刑法学理论是不够的,也需要经济法学提供认定及银行实务操作的标准。
     尽管已有许多的理论成果对此问题提出解决的途径,但笔者对这些问题仍有创新之处,本论文最重要的创新点在于汇总我国客户身份识别三大问题,结合理论基础、实务操作并藉笔者在台湾地区银行业工作的经验试图为我国客户身份识别提出改善的对策及建议。
     本论文一共分成四章,各章介绍如下:
     第一章客户身份识别。本章说明“客户身份识别”的重要性及基本原则,同时说明银行业金融机构对于客户身份识别的定位和义务。
     第二章客户身份识别国际及我国的规定。本章主要介绍国际社会及我国法律法规中对于客户身份识别的规定,尝试从比较法学的观点解读我国客户身份识别的规定。
     第三章我国客户身份识别存在的问题。本章将目前客户身份识别在我国银行业实际操作过程中遭遇到的,无论是银行内部执行客户身份识别的问题,抑或属于监督管理层面的问题,还是其它层面的问题都于以陈述。
     第四章对策与建议。本章对于第三章陈述的问题,结合理论基础、实务操作并藉笔者在台湾地区银行业工作的经验试图为我国客户身份识别提出改善的对策及建议。
The author services as Chinatrust Commercial Bank, Corporate Finance Credit Risk Management Business Unit, functions the Bank credit policy planning and writing. Anti-money laundering control is the most important work, in addition to domestic anti-money laundering control policies, guidelines, staff changes and training anti-money laundering, the regulatory authorities from time to time to demand a financial check, and focus more concentrated in the anti-money laundering system, especially in customer due diligence. As cross-strait financial exchanges close, Chinatrust Commercial Bank set to start planning for the establishment of subsidiaries in Mainland ask the author departments to develop a set of anti-money laundering system in line with our requirements, so the author in April 2006 for the first time to visit China's banking system about anti-money laundering post for staff to understand the situation of China's anti-money laundering system. After two months learning, the most important for the anti-money laundering customer due diligence are not even any concrete action norms, banks can not put into execution, and the practical operation of customers due diligence has flaws, great pity.
     During graduate school, the author of "customer due diligence" as the keyword query CNKI in April 2010 before the journal articles, papers found in 1569, but most article discusses the issue of improve China's Anti-Money Laundering System but nothing for customer due diligence, even though there is also the academic theory of the actual bank does not help. I know, the only anti-money laundering of criminal law theory is not enough, also need to identify the economic law and banking practice to provide a standard operation.
     Although there are many theoretical ways to solve this issue, but I still have these questions innovation, innovation of the thesis is to clarify three major issues for our customer due diligence, combining theory, practice and banking experience, trying to improve customer due diligence measures and suggestions.
     The thesis is divided into a total of four chapters, each chapter is as follows:
     Chapter I: customer due diligence. This chapter describes the "Customer identity" of the importance and basic principles, explaining the banking institutions for the customer's location and identification obligations
     Chapter II: customer identity in International and China requirements. This chapter introduces the international community and China's laws, the requirements for customer due diligence, try to interpret from our point of view of comparative law customer due diligence requirements.
     Chapter III: China's customer due diligence problems. This chapter will present customer due diligence in the Chinese banking encountered during actual operation, both the bank's internal implementation of the customer due diligence, or whether they are regulatory dimension, or other aspects of the problems are related to statements.
     Chapter IV: Strategies and recommendations. Chapter III of this chapter for the statement of the problem, combining theory, practice and banking experience to attempt to improve our customer due diligence measures and suggestions.
引文
8马经主编、徐诺金副主编:《金融机构反洗钱实用手册》,中国金融出版社,2008年12月,第94-95页。
    10参见谢立功:《试论两岸金融机构反洗钱之法律责任》,载《月旦法学》,第115期,2004年12月,第36页。
    18参见孟建华著:《洗钱与银行业机构反洗钱》,福建人民出版社,2006年版,第31-32页。
    21徐汉明、赵慧著:《中国反洗钱法研究》,知识产权出版社,2008年版,第204-205页。
    22全国人大常委会法工委、全国人大常委会预算工委、中国人民银行共同编写,安建、冯淑萍、项俊波主编《中华人民共和国反洗钱法释义》,人民出版社,2006年11月版,第119页。
    23参照吴崇攀、朱米均:《金融机构客户身份识别制度实施困境和路径选择》,载《青海金融》,2008年第6期,第29页。
    24张玉:《金融机构执行“客户身份识别”情况的调查》,载《河北金融》,2008年第10期,第39页。
    25汤俊:《客户尽职调查国际标准的基本要素与我国的实施策略》,载《海南金融》,2008年第11期,第44页。
    26和莉:《商业银行履行客户身份识别义务难点解析及改进建议》,载《黑龙江金融》,2009年6月,第61页。
    27郝秀、王建军:《客户身份识别难制约农村信用社反洗钱工作》,载《内蒙古金融研究》,2009年5月,第68页。
    28李建文:《客户身份识别制度实施效应与问题考虑》,载《济南金融》第11期,第3页。
    29杨南平、刘小勇:《浅议客户身份识别制度的缺陷及其矫正措施》,载《金融与经济》,2008年第8期,第88页。
    30李瑞红:《客户身份识别中存在的问题及其对策》,载《中国信用卡》,2009年第3期,第66页。
    32参照中华征信所:《征信手册》,中信出版社,2003年1月,第12页。
    35参照吴绍艳、高静娟:《金融机构反洗钱措施中了解客户原则之探悉-兼议我国金融机构反洗钱体制中该原则的完善》,载《北京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第8卷第1期,第65页。
    36顾玲玉:《金融账户管理中客户身份识别的有效性探讨》,载《金融会计》,2007年第7期,第30页。
    37参照司彬涛:《客户身份识别综合技术支持平台的功能与实践》,载《支付结算》,2008年第8期,第31页。
    38参照路国德:《完善“了解你的客户”制度执行的建议》,载《济南金融》,2005年第5期,第57-58页。
    40李瑞红:《客户身份识别中存在的问题及其对策》,载《中国信用卡》,2009年第3期,第67页。
    1、甄进兴著:《洗钱犯罪与对策》,东方出版社2000年版,
    2、严立新、张震编著:《反洗钱基础教程》,复旦大学出版社,2008年5月第1版。
    3、王鑫著:《洗钱犯罪侦查研究》,中国人民公安大学出版社2008年6月第1版。
    4、阮方民著:《洗钱罪比较研究》,中国人民公安大学出版社,2002年1月版。
    5、何萍著:《中国大陆犯罪的立法和司法》,法律出版社,2005年7月第1版。
    6、徐汉明、贾济东、赵慧著:《中国反洗钱立法研究》,法律出版社,2005年9月第1版。
    7、刘飞著:《反洗钱金融立法与洗钱犯罪》,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5年9月第1版。
    8、赵金成著:《洗钱犯罪研究》,中国人民公安大学出版社,2006年7月第1版。
    9、孟建华著:《洗钱与银行业机构反洗钱》,福建人民出版社,2006年6月第1版。
    10、刘宪权、杨兴培著:《刑法学专论》,北京大学出版社,2007年4月第1版。
    11、刘宪权著:《金融犯罪刑法理论与实践》,2008年4月第1版。
    12、徐汉明、赵慧著:《中国反洗钱法研究》,知识产权出版社,2008年1月第1版。
    13、张明楷著:《刑法学》,法律出版社,2007年8月第3版。
    14、穆柏祥、王勇民著:《跨国经济犯罪及其防治对策》,知识产权出版社,2007年7月版。
    15、中华征信所:《征信手册》,中信出版社,2003年1月,第12页。
    16、(台)蔡钱霖著:《洗钱防制法─实用权益》,永然文化出版社,1997年9月版。
    17、(台)谢立功著:《洗钱防制与经济法秩序之维护》,金融财务研究中心,1999年3月版。
    1、中国人民银行反洗钱局编:《2008年中国人民银行反洗钱报告》,中国人民银行金融服务报告2009年第2期。
    2、张军主编、郭建安、陈小云副主编:《反洗钱立法与实务》,人民法院出版社2007年11月第1版。
    3、郭建安、王立宪、严军兴主编:《国外反洗钱法律法规汇编》,法律出版社2004年4月第1版。
    4、反洗钱法编写组:《中华人民共和国反洗钱法释义》,中国法律出版社,2006年11月第1版。
    5、张军主编、郭建安、陈小云副主编:《反洗钱立法与实务》,人民法院出版社,2007年11月第1版。
    6、高铭暄、马克昌主编、赵秉志职行主编:《刑法学》,北京大学出版社、高等教育出版社,2007年1月第3版。
    7、马经主编、徐诺金副主编:《金融机构反洗钱实用手册》,中国金融出版社,2008年12月版。
    1、吴志明:《国际洗钱与反洗钱》,载《金融经济》,2004年第5期。
    2、崔秀丽:《阻击3000亿》,载《检察风云》,2004年第21期。
    3、徐汉明:《中国大陆洗钱犯罪的现状与刑事立法问题探讨》,载《人民检察》,2005年第4期。
    4、王银烈、张新、王凡著:《反洗钱监管工作面临的挑战及对策》,载《金融实务》,2007年第1期。
    5、路国德:《完善“了解你的客户”制度执行的建议》,载《济南金融》,2005年第5期。
    6、边维刚:《“了解你的员工”与防范洗钱风险》,载《浙江金融》,2009年第2期。
    7、顾玲玉《:金融账户管理中客户身份识别的有效性探讨》,载《金融会计》,2007年第7期。
    8、杨南平、刘小勇:《浅议客户身份识别制度的缺陷及其矫正措施》,载《金融与经济》,2008年第8期。
    9、李瑞红:《客户身份识别中存在的问题及其对策》,载《中国信用卡》,2009年第3期。
    10、李建文:《客户身份识别制度实施效应与问题考虑》,载《济南金融》第11期。
    11、和莉:《商业银行履行客户身份识别义务难点解析及改进建议》,载《黑龙江金融》,2009年6月。
    12、郝秀、王建军:《客户身份识别难制约农村信用社反洗钱工作》,载《内蒙古金融研究》,2009年5月。
    13、汤俊:《客户尽职调查国际标准的基本要素与我国的实施策略》,载《海南金融》,2008年第11期。
    14、张玉:《金融机构执行“客户身份识别”情况的调查》,载《河北金融》,2008年第10期。
    15、吴崇攀、朱米均:《金融机构客户身份识别制度实施困境和路径选择》,载《青海金融》,2008年第6期。
    16、(台)林铭宽、顾石望译:《全球私人银行业务洗钱防制准则》,载《国际金融参考数据》,2003年3月第48辑。
    17、(台)吴明哲:《金融机构对洗钱防制法应有之认识》,载《信用合作》,1997年10月第54期。(台)谢立功:《试论两岸金融机构反洗钱之法律责任》,载《月旦法学》,2004年12月第115期。
    1、王阿源:《两岸洗钱防制法比较研究》,台湾海洋大学海洋法律研究所硕士学位论文,2004年。
    2、丁树兰:《两岸共同打击犯罪问题之研究》,政治大学行政管理研究所硕士论文,2001年。
    1、“我国去年洗黑钱7000亿”http://news.sina.com.cn/o/2006-09-10/07479980615s.shtml
    1、http://www.oecdobserver.org/news/fullstory.php?aid=63
    2、http://www.fatf-gafi.org/document/52/0,3343,en_32250379_32236869_34027188_1_1_1_1,00.html
    3、http://www.wolfsberg-principles.com/index_proof.html

© 2004-2018 中国地质图书馆版权所有 京ICP备05064691号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17129号

地址:北京市海淀区学院路29号 邮编:100083

电话:办公室:(+86 10)66554848;文献借阅、咨询服务、科技查新:665547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