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走馬樓吳簡佃田、賦稅詞語匯考
详细信息    本馆镜像全文|  推荐本文 |  |   获取CNKI官网全文
摘要
长沙走马楼三国吴简(以下简称“吴简”)的发现为中古汉语词汇的研究提供了绝佳的语料。吴简内容丰富,涉及到汉语言文字学、历史学、经济学、文书学等诸多学科,语料真实可靠,时代地点明确,词汇量大。本文综合运用传统训诂学、现代语言学词汇学以及历史学、经济学、文书学等学科的科学理论和方法,对吴简佃田、赋税词语进行汇考,重点考论学界辨识未达成共识的词语U及未被学界考释的词语。
     全文正文共三章,内容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章前言。分五个部分,第一部分简要介绍了吴简的发掘情况及主要内容,对吴简的研究现状作了综述,指出吴简整理研究中存在的不足。第二部分介绍了本论文的研究意义、思路及方法。第三部分从语料价值和词汇史研究价值两方面探讨了吴简的研究价值。第四部分归纳了吴简佃田、赋税词语的特点,主要有:意义的非单一性,等义现象突出,孙吴佃田、赋税词语特有现象突出,聚合性明显。第五部分介绍了本论文汇考词语的凡例。
     第二章吴简佃田词语汇考。分四个部分,第一部分主要依据《田家前》简要介绍了孙吴的田制。第二部分对吴简性质田词语进行了汇考,主要有:旱田、熟田,“二年常限”田、馀力田,馀力火种田,火种田,波田,沃田,中田,等等。第三部分对吴简身份田词语进行了汇考,主要有:复民田,邮卒田,州吏田,私学田,子弟限田,佃卒田、卫士田,等等。第四部分对吴简赋税田及其它田词语进行了汇考,主要有:租田,税田、民田、民税田,限田,等等。
     第三章吴简赋税词语汇考。分四个部分,第一部分依据吴简简要介绍了孙吴的税制。第二部分对吴简米类赋税词语进行了汇考,主要有:止奸米、荔米,价人李绶米,火库米火库米,种怅米,限米,步侯还民限米,馀力米,租米,等等。第三部分对吴简钱类赋税词语进行了汇考,主要有:仪钱、地效钱,八亿钱,具钱、行钱,口算钱,财用钱,杂钱,柏租钱,等等。第四部分对吴简皮类及其它赋税词语进行了汇考,主要有:麂皮,帆皮,乐皮,杂皮,豆,赐布、中赐布、冬赐布,等等。
     本论文首次对吴简佃田、赋税词语进行汇考,共汇考了104个佃田、赋税词语。所考词语包括两大类:
     一类是学界聚讼纷纭、莫衷一是的词语。我们在时贤研究成果的基础上,通过深入考辨力求其确解。如:“旱田”、“熟田”的所指,有学者认为跟自然灾害乾旱有关,有学者认为跟种植作物有关,有学者认为跟耕作方式有关,亦有学者认为跟社会因素有关,我们在时贤研究成果的基础上,深入考辨,认为“旱田”、“熟田”的界定政治因素应大於自然因素,自然因素只是统治者规定‘旱田’、‘熟田’的一个参考,“旱田”是指统治者根据所谓的土质、地力而行政规定的低产田,“熟田”是指统治者根据所谓的土质、地力而行政规定的高产田。又如:“租田”,有学者认为“租田”和“佃田”同义,有学者认为租田人皆为州吏,我们在充分吸收时贤研究成果的基础上深入考辨认为“租田”不同於“佃田”,是指享受缴米定额优惠的二年常限田,馀力田、火种田、馀力火种田等收米定额低於一斛二斗之田,“租田”为具有一定优惠性质的田。再如:“仪钱、地霉钱”,有学者认为是租赁的摊位钱,有学者认为是粮食的运输费,有学者认为是临湘侯步驾“衣食税租”的一部分,亦有学者认为是宅基地钱,经过深入考辨,我们认为“仪钱、地狱钱”就是临湘侯国与临湘县治所的居民租赁土地进行商业经营活动的租赁费。
     另一类是时贤未曾考释的词语。我们对之进行深入考校,畎求其确解。如:“止奸米”,结合图版及文例,我们认为“止奸米”即是“丛米”,应是临湘侯国为购买荔草所备之米。又如:“种怅米”,通过考释“种”和“怅”字的涵义,结合吴简,认为“种怅米”当指吏民向官府借贷种子所还之米再姐“适客限米”,通过对“适客”的考察,认为应指被贬谪流放到长沙之人所缴纳的米。
     通过我们的研究,以期能对汉语词汇史的研究,以及经济史的研究和吴简相关学科的研究有所裨益。
     正文之後是三个附录,分别是:存疑词语,吴简释文校勘记,吴简佃田、赋税词语汇考索引。末为参考文献、致谢及在读期间科研情况。
The discovery and excavation of the bamboo and wood slips in Kingdom of Wu of three Kingdoms Period (Wu slips) in Changsha Zoumalou provided an excellent corpus for the study of medieval Chinese vocabulary. The bamboo and wood slips in Kingdom of Wu have rich content which were related to lexicology, economics, instruments, history and so many other disciplines, and have reliable corpus, true age and place, large amount of vocabulary. On the basis of the rich materials of traditional exegesis, in this paper, the words of Dian field, taxes in the bamboo and wood slips of Wu Kingdom which had been studied but not gotten major consensus in academic examination and some words without textual research were examinated as much as possible with the integrated use of scientific theories and methods of the lexicology of modern linguistics, economics, history, instruments and other disciplines.
     Chapterl was foreword which were divided into five parts. In the first part, the situation of discovery and excavation of the bamboo and wood slips in Kingdom of Wu were briefly introduced, and the current research were reviewed, and the deficiency were pointed out. The second part of this paper introduced the research significance, the thinking and methods.The third part explored research value of Wu slips. The fourth part summarized the characteristics of the words of Dian field, taxes in the bamboo and wood slips of Wu Kingdom, mainly has:the meaning of the nonuniqueness of, such as word is righteous, bright showing when wu Dian field, tax the face. At last, the paper introduces the examples of this paper.
     Chapter2, explor of words of Dian fields in Wu slips; First, The field system of Sun and Wu Kingdom was briefly introducted on the basis of "TianJia Bie". In second part the the word of Xing Zhi field were examinated, which mainly contained of Han field, Shu field, ErNianChangXian field,, Yuli field, Yuli HuoZhong field HuoZhong field, Bo field, Wo field, Zhong field. In the third part, the words of identity fields in the Wu Slips were examinated which were FuMin field, YouZu field, ZhouLi field, SiXue field, ZiDi Xian field, DianZu field, WuShi field. Finally, the words of taxes and other field were, such as: Zu field, Shui field, Min field,MinShui field, Xian field, etc,
     Chapter3, examination of words of taxes in Wu. Firstly, the tax system of Wu Kingdom was simply introduced according to wu slips. In the second part, the words of rice were examinatd, such as:ZhiJian rice, Jian rice, JiarenLiShou rice, HuoKu rice, ZhongZhang rice, Xian rice, etc. In the third part, the words of money taxes in Wu slips were examinatd, such as:Jiu money, DiJiu money, BaYi money, Bin money, Xing money, KouSuan money, CaiYong money, etc. Finaly the words of skin and other taxes were examinatd, Such as, shammy, Fan skin, le skin, miscellaneous skin, beans, Ci cloth, ZhongCi cloth, DongCi cloth, etc.
     In this paper, the words of Dian field and tax the bamboo and wood slips in Kingdom of Wu of three Kingdoms Period for the first time, which were obtained104words of Dian field and tax, But limited to ability, the dubious means of these words were not examinated.
     the dubious words in the academic was defined by textual researching, such as the Meaning of Han field and Shu field. Some scholars thinked with natural disasters on drought, but some thinked about with planting crops, or about with fanning, or about with social factors. Through penetratingly studying basics on the current research achievement, in this paper, the opinion was presented which is that political factors should be more than natural factors. The Han field was low-yielding fields and the Shu field was high-yielding fields, this Classification method was setted through administrative regulations by rulers according to the so-called soil quality and productivity. And as Zu field, some scholars think Zu field and Dian field synonymous, some scholars think that the fields leaseholders were County officials.we think Zu field is different from Dian field, it is to point to ErNianChangXian Tian which enjoyed quota preference of paying rice, and YuLi field, HuoZhong field and YuLiHuoZhong field which quota of rice was below one hu two Dou measures. Zu field was a certain preferential field. About Jiu money, DiJiu money, some scholars think is leasing booth money, some think is food transport, some scholars think is one part of clothing and food taxes rent of LinXiang Hou BuZhi, also some think is homestead money, we think Jiu money, DiJiu money is lease fee of the inhabitants of the land lease for commercial and business activities in LinXiang Hou Country and LinXiang county.
     combined with the chart and example, we think ZhiJian rice is Jian rice, which was the rice of LinXiang HouGuo for the purchase of Jian grass. And as ZhongZhang rice, through the textual reserching of the meaning of words of Zhong and Zhang, combined with Wu slips, we think ZhongZhang rice was the returned rice after people borrowed seed from government collectors. ShiKe Xian rice, through investigation of the ShiKe, we think it was paid by the peoples that exiled to the changsha.
     Through the study, we hope these could contribute to the research of the history of Chinese vocabulary, and economic history and the related discipline of Wu slips.
引文
①有关吴筒的出土情况参考了宋少华《大音希望——浅谈对长沙走马樱三国吴简的初步认识》(《中国书法》,1998年1期)和走马樓简牘整理组编著《畏沙走马樓三国吴简·嘉禾吏民田家莂·畏沙走马樓二十二号井发掘报告》(北京:文物出版社,1999年)。
    ②走马樓筒牘整理组编著《畏沙走马樓三国吴筒·嘉禾吏民田家莂·长沙走马樓二十二唬井发掘报告》,第30页,北京:文物出版社,1999年。
    ①羅新《走马樓吴筒中的建安纪年筒问题》,《文物》,2002年10期。
    ②孙东波《浅说畏沙走马模吴简牘的文献价值》, 《新西部》,2007年10期。
    ③王素《畏沙走焉模三国吴简研究的回顾与展望》,《吴简研究》第一辑,武汉:崇文害局,2004年。
    ④胡平生、宋少华《畏沙走焉楼简牘概述》,《傅统文化与现代化》,1997年3期。宋少华《大音希聲——浅谈封畏沙走马樓三国吴简的初步认识》,《中国书法》,1998年1期。
    ⑤畏沙市文物工作陈、畏沙市文物考古研究所(宋少华、何旭红执笔)《畏沙走马楼J22发掘筒报》,《文物》1999年5期。
    ⑥宋少华《畏沙吴筒保護整理舆研究的新进展》,《畏沙三国吴简暨百年来简帛发现与研究国际学术研讨会论文集》,北京:中华书局,2005年。
    ⑦陈先樞《畏沙走马樓吴筒的文献价值》,《求索》,1999年2期。
    ⑧孙东波《畏沙走马樓三国吴简及其史料僵值》,《华夏文化》,2007年1期。
    ⑨孙东波《浅说畏沙走马樱吴简牘的文献价值》,《新西部》,2007年10期。
    ⑩李均明、宋少华《畏沙走马樓三国吴筒·竹筒[四]内容解析八则》,《出土文献研究》第八辑,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07年。
    11关於吴筒敷量,目前尚无準确的数據。《畏沙走马模二十二号井发掘报告》韶为约10万枚左右(走焉樓简牘整理组编著《畏沙走焉樓三国吴筒·嘉禾吏民田家莂·畏沙走马樓二十二号井发掘报告》(上),第30页,文物出版社1999年);宋少华先生韶为有17万餘枚(《堪舆殷墟甲骨、敦煌文书相媲美:畏沙出土吴简17万》,《中国国家地理》2001年9期);汪力工女士韶为有14万枚(《略谈长沙三国吴筒的清理舆保護》,《中国文物报》 2002年12月13日第8版);孙东坡先生韶为经清洗整理後破定总娄在14万枚左右(《长沙走马楼三国吴简及其史料价值》,《华夏文化》2007年1期)。这表明,越早者认为数量越大,因为越早这批筒的清理越不准确。
    ①以上专家、学者封吴筒的评介均引自《堪舆殷墟甲骨、敦煌文害媲美——长沙出士吴简17万》,见宋少华《堪与典殷墟甲骨、敦煌文害媲美——畏沙出土奂简17万》,《中国国家地理》,2001年9期。
    ②宋少华、邱东聊《世纪性的考古大发现——畏沙走焉樓三国吴简的发现舆发掘》,许虹、范大鹏主编《最新中国考古大发现——中国最近20年32次考古新发现》,济南:山东蛊报出版社,2002年。
    ③走马樓筒牘整理组编著的《畏沙走马樓三国吴筒·竹筒[肆]》(上、中、下)由北京文物出版社於2011年11月出版,因论文写作畴此害尚未面世,故未将其作为研究材料,待将来後绩的研究補入此部分内容。
    ①走马樓筒牍整理组编著《长沙走焉樓三国吴简·嘉禾吏民田家莂》(上),北京:文物出版社,1999年。邱东聊《畏沙走马樓佃田租税筒的初步研究》,《江汉考古》,1998年4期;王素、宋少华、羅新《新出长沙走焉楼简牘整理筒介》,《书品》,1999年3期。
    ①王素《畏沙走马樓三国吴简研究的回应与展望》,《吴筒研究》第一辑,武汉:崇文害局,2004年。何立民《湖南畏沙走马楼三国吴简研究的回颇舆反思》, 《江汉考古》,2009年2期。
    ①张玉金《出土战国文献虚词研究》,北京:人民出版社,2011年。
    ②蒋绍愚《古汉语词彙纲要》,北京:商务印书馆,2005年。
    ③侯旭东《畏沙三国吴筒所见“私学”考——兼输孙吴的占募与领客制》,《筒帛研究》,第517页,桂林:广西师鲍大学出版社,2001年。
    ④《长沙走马樓三国吴简·嘉禾吏民田家莂》由文物出版社1999年9月出版,而该文发表的时间是2001年9月,相隔了整整雨年,作者应孩不存在没有看到《田家莂》的情况。
    ⑤蒋福亚《(嘉禾吏民田家莂>中的“餘力田”》之表二、表三,《魏晋南北朝经济史探》,兰州:甘肃人民出版社,2003年。
    ①李卿《<长沙走马模三国吴简·嘉禾吏民田家前>性质与内容分析》, 《中国经济史研究》,2002年1期。
    ②以下计算中畝積的步数均折合为畝。
    ③侯旭东《畏沙三国吴筒所见“私学”考——兼论孙吴的占募与领客制》,李旱勤、谢桂华主编《简帛研究二○○一》,桂林: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年。
    ④李迎春《走马樓简牘所见“私学”身份探析》,《考古与文物》,2010年4期。
    ①何立民《湖南长沙走马樓三国吴简研究的回顾与反思》,《江汉考古》,2009年2期。
    ②王素《关于长沙吴简幾個专门词彙的考釋——<长沙走马樓三国吴简>释文探讨之二》,《吴简研究》第二辑,武汉:崇文书局,2006年。
    ③高敏《关於<嘉禾吏民田家莂>中“州吏”问题的剖析》,《长沙走马樓简牘研究》,第56页,桂林: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8年。
    ④胡平生《嘉禾四年吏民田家莂研究》,《长沙三国吴简研讨会暨百年简帛研究会議论文集》,第45页,北京:中华书局,2005年。
    ⑤蒋福亚《<嘉禾吏民田家莂>中的“斛加五升”》, 《中华文史论叢》,2009年1期。
    ①胡平生《说“步兵还民”》,《简帛研究二○○五》,桂林: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8年。
    ②走马樓简牘整理组编著《长沙走马樓三国吴简·竹简[贰]·凡例》,北京:文物出版社,2007年。
    ③走焉樓简牘整理组编著《长沙走马樓三国吴简·竹简[叁]·凡例》,北京:文物出版社,2008年。
    ①张顯成《筒帛文献学通论》,第265页,北京:中华书局,2004年。
    ①王素等先生在维列米类词语畴,将“臨局米”和“臨居米”并列羅列在一起。见王素、宋少华、羅新《长沙走马樓简牘整理的新收镬》,《文物》,1999年5期。
    ①蒋绍愚《古汉语嗣彙網要》,第254页,北京:商务印书馆,2005年。
    ②蒋福亚《議走马模吴简中的货币》,《中华文史论叢》,2011年1期。
    ①关於吴简的时间问题,请参见本章第一节。
    ②张顯成《简帛文献学通论》,第288页,北京:中华书局,2004年。
    ①王力《新驯詁学》,《龙蟲並雕齐文集》,第325页,北京:中华书局,1980年。
    ②王力《理想的字典》,见《龙蟲雕齐文集》,第369页,北京:中华书局,1980年。
    ③趟振鐸《辭书学纲要》,第134页,成都:四川辞书出版社,1998年。
    ④张顯成《先秦两汉医学用语研究》,第193页,成都:巴蜀书社,2000年。
    ①中国大百科全书编辑委员会编《中国大百科全书·捂言文字卷》“衍语”,北京:大百科全害出版社,1988年。
    ②张永言《词彙学简论》,第47页,武汉:华中工学院出版社,1982年。
    ①张永言《词彙学简论》,第47页,武汉:华中工学院出版社,1982年。
    ②李明龙《<长沙走马樓三国吴简>帐户词语研究》,第8页,西南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06年。
    ③蒋绍愚《古汉语祠彙網要》,第107页,北京:商务印书馆,2005年。
    ①葛本儀《汉语词彙研究》,第94-95页,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2006年。
    ②张雙棣《<吕氏春秋>词彙研究》(修订本),第161页,北京:商务印书馆,2008年。
    ①侯旭东《三国吴简所见鹽米初探》,《吴简研究》第一辑,武汉:崇文书局,2004年。
    ②高敏《从<长沙走马樓三国吴简>看孙权时期的商品经济状况》,《筒帛研究二○○四》,桂林: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6年。
    ①说见上文第一章第四节,以及拙文《<田家莂>所见田地词语的層级性》,《简帛捂言文字研究》第六辑,成都:巴蜀害社,2012年。
    ①走马模简牘整理组编著《长沙走马樓三国吴简·嘉禾吏民田家莂》(上),第71页,北京:文物出版社,1999年。
    ②李卿《<长沙走马樓三国吴筒·嘉禾吏民田家莂>性质与内容分析》,中国经济史研究,2002年1期。
    ③宋少华《长沙走马模三国吴简发掘与研究》,《群言》,2002年3期。
    ④蒋福亚《也谈<嘉禾吏民田家莂>中的“二年常限”田的涵义》,《魏晋南北朝经济史探》,第246-247页,兰州:甘肃人民出版社,2003年。
    ⑤邱东聊《略论畏沙走马樓吴筒中的佃田租税简》,《船山学刊》1998年1期。
    ⑥高敏《从<嘉禾吏民田家莂>看畏沙郡一带的民情风俗与社会经济状况》,《畏沙走马樓简牘研究》,第41页,桂林: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8年。
    ⑦吴榮曾《孙吴佃田初探》,《畏沙三国吴简暨百年来筒帛发现与研究国际学衍研讨会论文集》,第66页,北京:中苹害局,2005年。
    ①孟彦弘《<吏民田家莂>所錄田地与汉晋间民屯形式》,简帛網站,2009年11月9日,http://www.bsm.org.cn/show_article.php?id=1170。
    ②臧知非《三国吴简“旱田”“熟田”与田租徵纳方式》,《中国農史》2003年2期。
    ③雷常巍先生意識到“旱田”、“熟田”的劃分可能有行政性的因素在内,是非常可贵的,只可惜雷先生没有展开讨论,一句带过。见雷常巍《试论三国吴简中的“火種田”》,《出土文献研究》第九辑,北京:中华书局,2009年。
    ①嘉禾四年、五年佃田总畝数及早田、熟田敞数均来自蒋福亚先生统计的嘉禾四年、五年二年常限田和餘力田旱、熟统计表,见蒋福亚《(嘉禾吏民田家莂)中的“餘力田”》之表二、表三,《魏晋南北朝经济史探》,第261页,兰州:甘肃人民出版社,2003年。表中旱田、熟田畝積单位均为畝。
    ①孟彦弘《<吏民田家莂>所錄田地与汉晋间民屯形式》简帛網站,2009年11月9日,http://www.bsm.org.cn/show_article.php?id=1170。
    ②臧知非《三国吴简“旱田”“熟田”与田租徵納方式》,《中国農史》2003年2期。
    ③“町”的本义指田界或田间小路,引申为地積单位名。吴简中“町”相当於“处”,表示地塊的意思。宋少华《畏沙走马樓三国吴简发掘与研究》(《群言》,2002年3期),眼柴强《吴筒<嘉禾吏民田家莂>“二年常限”解》(《历史研究》,2003年6期),于振波《走焉樓吴筒所见佃田制度考略》(《走马樓吴筒初探》,1-2页,台北:文津出版社,2004年),李豐娟、张顯成《吴筒量词研究》(《古汉语研究》,2011年1期),张顯成主持的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研究成果《筒帛量祠研究》(待刊)等,以上各位先生就吴筒“町”表示“地塊”均有论述。
    ④张燦辉先生通过统计刘裹丘嘉禾四年与五年同一田家佃田敷比例与纳钱数而得出的这一结论,见张燦辉《嘉禾吏民田家莂中的“旱田”及相关问题》,《吴简研究》第三辑,第259-261页,北京:中华书局,2011年6月。
    ①凌文超先生认为臨湘侯国可能在嘉禾四年末五年初具修陂塘,陂塘的廢败和同複可能导致了前後两年旱田比例发生了变化,围引自张燦辉《嘉禾吏民田家莂中的“旱田”及相关问题》,《吴简研究》第三辑,第258页,北京:中华书局,2011年6月。
    ②高敏先生认为:嘉禾五年寅行了改革,五年的税率较四年有所降低,田家的负担有所减轻。参见高敏《关於<嘉禾吏民田家莂>中“州吏”问题的剖析》,《长沙走马樓简牘研究》,第59页,桂林: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8年。
    ①邱东聯《长沙走马樓佃田租税简的初步研究》,《江汉考古》,1998年4期;王素、宋少华、罗新《新出长沙走马樓简牘整理简介》,《书品》,1999年3期。
    ②走马樓简牘整理组编著《长沙走马楼三国吴简·嘉禾吏民田家莂》(上),第165页,北京:文物出版社,1999年。
    ③高敏《<吏民田家莂>中所见“餘力田”、“常限田”等名稱的含义浅析》,《长沙走马樓简牘研究》,第24页,桂林: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8年。
    ①蒋福亚《也谈<嘉禾吏民田家莂>中的“二年常限”田的涵羲》,《魏晋南北朝经济史探》,第252页,兰州:甘肃人民出版社,2003年。
    ②孟彦弘《<吏民田家前>所錄田地与汉晋间民屯形式》,筒帛網站,2009年11月9日,http://www.bsm.org.cn/show_article.php?id=1170。
    ③胡平生《嘉禾四年吏民田家前研究》,《长沙三国吴简研讨会暨百年简帛研究会議论文集》,第38页,北京:中华书局,2005年。
    ④张榮强《吴简<嘉禾吏民田家前>“二年常限”解》,《历史研究》,2003年6期。
    ⑤于振波《走马樓吴简所见佃田制度考略》,《走马模吴筒初探》,台湾:文津出版社,2004年。
    ⑥这一统计数字只是一個保守数字,算上残筒及实为二年常限田卻未標明“二年常限”字檬的筒,实际数字当大於此数。然而,这并不影响我们得出的结论。
    ①简5·1074:“□中丘男子郑喜,佃田一百町,凡二顷一十八畝。其十二畝旱不收布。定收二顷六畝,为米二百卌七斛二斗,畝收布二尺。”雕未标明“二年常限”字檬,但據其定收畝数及收米数知:畝收米为一斛二斗。则筒5·1074亦常为“二年常限”田,其畝收竟连218畝。
    ①走马樓筒牘整理组编著《长沙走焉樓三国吴简·嘉禾吏民田家莂》(上),第71页,北京:文物出版社,1999年。
    ②高敏《<吏民田家莂>中所见“餘力田”、“常限田”等名稱的含义浅析》,《长沙走马樓简顺研究》,第22页,桂林: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8年。
    ①李卿《<长沙走马樓三国吴简·嘉禾吏民田家莂>性质与内容分析》,《中国经济史研究》,2001年1期。
    ②蒋福亚《<嘉禾吏民国家莂>中的“餘力田”》,《魏晋南北朝经济史探》,第268页,兰州:甘肃人民出版社,2003年。
    ③王子今《试释走马樓<嘉禾吏民田家莂>“餘力田”与“餘力火種田”》,《吴简研究》第一辑,武汉:崇文书局,2004年。
    ④孟彦弘《<吏民田家莂>所錄田地与汉晋间民屯形式》,简帛網站,2009年11月9日,http://www.bsm.org.cn/show_article.php?id=1170。
    ⑤于振波《走马樓吴简所见佃田制度考略》,《走马樓吴简初探》,第22页,台湾:文津出版社,2004年。
    ①胡平生《嘉禾四年吏民田家莂研究》,《长沙三国吴间研讨会暨百年筒帛研究会议论文集》,第43页,北京:中华书局,2005年。
    ②蒋福亚《<嘉禾吏民田家莂>中的“斛加五升”》, 《中华文史论叢》,2009年1期。
    ③陈顺成《走马樓吴简词语研究》,北京语言大学博士学位输文,2010年。
    ①走马樱筒牘整理组编著《畏沙走马樓三国吴简·嘉禾吏民田家前》(上),第71页,北京:文物出版社,1999年。另外,胡平生先生在《嘉禾四年吏民田家莂研究》中也有类似的论述,见胡平生《嘉禾四年吏民田家莂研究》,《畏沙三国吴筒研封会暨百年简帛研究舍議论文集》,第42页,北京:中华书局,2005年。
    ②高敏《<吏民田家莂>中所见“餘力田”、“常限田”等名稻的含羲浅析》,《畏沙走马樓筒牘研究》,第23页,桂林:广西师范大学出版,2008年。
    ③王子今《试释走焉樓<嘉禾吏民田家莂>“餘力田”舆“餘力火種田”》,《吴筒研究》第一辑,第117页,武汉:崇文害局,2004年。
    ④张榮强《吴简<嘉禾吏民田家莂)“二年常限”解》,《历史研究》,2003年6期。
    ⑤转引自王素《日本<畏沙吴筒研究报告)第1、2集简介》,《吴筒研究》第二辑,武汉:崇文书局,2006年。
    ⑥雷常巍《试论三国吴简中的“火箽田”》,《出土文献研究》第九辑,北京:中华书局,2009年。
    ①陈顺成《走马樓吴简词词研究》,北京捂言大学博士学位输文,2010年。
    ②语言中有泛指和特指的现象,如古汉语“为”泛指时统稻飞禽,特指峙专指长尾飞禽;“禾”泛指为榖类作物的总稱,特指峙为粟,毂类作物的一種。
    ①沈刚《走马樓三国吴简波枯兼薄探讨》,《中国农史》,2009年2期。
    ②陈顺成《走马樓吴简词语研究》,北京语言大学博士学位论文,2010年。
    ③沈刚《走马樓三国吴简波枯兼薄探讨》,《中国农史》,2009年2期。
    ④陈顺成《走马樓吴简词语研究》,北京语言大学博士学位论文,2010年。
    ①王子今《走马樓竹简“枯兼波簿”及其透露的生悲史信息》,《湖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年3期。
    ②陈顺成《走马楼吴简词捂研究》,北京语言大学博士学位论文,2010年。
    ①走马樓简顺整理组编著《长沙走马楼三国吴简·嘉禾吏民田家莂》(上),第72页,北京:文物出版社,1999年。
    ②高敏《嘉禾<吏民田家前>中的“士”和“復民”质疑》,《文物》,2000年10期;高敏《再论长沙走马樓简牘中的“復民”问题——讀<畏沙走马樓三国吴简·竹筒[壹]>劄记之一》,《畏沙走焉樓筒牘研究》,桂林: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8年。
    ③王素、宋少苹、羅新《畏沙走马楼简牘整理的新收穫》,《文物》,1999年5期。
    ④王素《<嘉禾吏民田家莂>所见“己酉丘復民”性质新探》,《畏沙三国吴简暨百年来简帛发现与研究国际学术研讨会论文集》,第55页,北京:中华书局,2005年。
    ⑤张文僳《畏沙走马樓三国吴简<嘉禾吏民田家莉>中的“復民”》,《典大历史学报》16期,2005年。
    ⑥蒋福亚《走马樓吴简中的“復民”》,《许昌学院学报》,2011年6期。
    ①王子今《走马楼简所见“邮卒”与“驿兵”》,《吴简研究》第一辑,武汉:崇文书局,2004年。
    ②详参本章“租田”、“税田”、“限田”及第三章“租米”、“税米”和“限米”的相关研究。
    ①侯旭东《长沙走马樓三国吴简所见给吏与吏子弟——從汉代的“给事”说起》,《中国史研究》,2011年3期。
    ①于振波《走马樓吴简中的“限米”与屯田》,《走马樓吴简初探》,第40页,台湾:文津出版社,2004年。
    ②可参见侯旭东《走马樓竹简的限米与田献记缘——從“田”的类型与納“米”类型的关系说起》,《吴简研究》 第二辑,武汉:崇文书局,2006年。
    ①高敏《<吏民田家莂>中所见“餘力田”、“常限田”等名稱的含义浅析》,《长沙走马樓简牘研究》,第26页,桂林: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8年。
    ②吴榮曾《孙吴佃田初探》,《长沙三国吴简暨百年来简帛发现舆研究国际学术研讨会论文集》,第68页,北京:中华书局,2005年。
    ③蒋福亚《<吏民田家莂>的组合形式》,《中国经济史研究》,2008年1期。
    ①张文傑先生亦认为“復民”佃田性質屬租田而非税田,参张文傑《长沙走马樓三国吴简<嘉禾吏民田家莂>中的“復民”》,《興大历史学报》16期,2005年。
    ①见简壹·1637“领二年民田三百七十六顷六十五畝二百卅八步献收米一斛二斗合四万五千一百九十九斛一斗”、筒壹·1671“其三百七十二顷卅九畝九十四步收米四万四千六百八十七斛二斗七升民税田先所口”。
    ②韩树峰先生亦持有类似观點,他说:“在嘉禾二年,郡吏、躲吏舆州吏一檬,同檬享受着政府给予的馒惠政策。”见《韩树峰《论吴简所见的州郡縣吏》,《吴简研究》第二辑,第48页,武汉:崇文书局,2006年。
    ③據《田家莂》文例知:嘉禾四年、五年旱田均不缴米,而熟田均需缴米。见走马樓简牘整理组编著《畏沙走马樓三国吴筒·嘉禾吏民田家莂》(上),第165页,北京:文物出版社,1999年。
    ①走焉樓简牘整理组编著《长沙走马樓三国吴筒·嘉禾吏民田家莂》(上),第165页,北京:文物出版社,1999年。
    ②高敏《关於<嘉禾吏民田家莂>中“州吏”问题的剖析》,《长沙走马樓简牘研究》,第56页,桂林: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8年。
    ③高敏《关於<嘉禾吏民田家前>中“州吏”问题的剖析》,《长沙走马樓简牘研究》,第58页,桂林: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8年。
    ④胡平生《嘉禾四年吏民田家莂研究》,《长沙三国吴简研讨会暨百年筒帛研究舍議论文集》,第45页,北京:中苹害局,2005年。
    ①走马楼简牍整理组编著《长沙走马楼三国吴简·嘉禾吏民田家荆》(上),第165页,北京:文物出版社,1999年。
    ②蒋福亚《<嘉禾吏民田家前>中的“斛加五升”》,《中华文史论丛》,2009年1期。
    ③专福亚《<吏民田家前>的组合形式》,《中国经济史研究》,2008年1期。
    ④侯旭东《走马楼竹简的限米与田亩记录—从“田”的类型与纳“米”类型的关系说起》,《吴简研究》第二辑,第162-163页,武汉:崇文书局,2006年。
    ⑤彭浩《谈秦汉数书中的“舆田”及相关问题》,简帛网2010年8月6日。http://www.bsm.org.cn/show_article.php?id=1281。
    ⑥陈伟主编《里耶秦简牍校释》(第一卷),第347页,武汉:武汉大学出版社,2012年1月。
    ①蒋福亚《<嘉禾吏民田家前>中的诸吏》,《文史哲》,2002年1期。
    ②“限田”的研究涉及到“限米”等诸多问题,为便於论述,“限田”的讨论详见第三章“限米”的相关研究。
    ①侯旭东《走马楼竹简的限米与田畝记录—从“田”的类型与纳“米”类型的关系说起》,《吴简研究》第二辑,第164页,武汉:崇文书局,2006年。
    ①转引自何立民《湖南长沙走焉樓三国吴简研究的回顾与反思》,《江汉考古》,2009年2期。
    ①参见于振波《“筭”与“事”——走焉樓户籍简所反映的筭赋和徭役》,《走马樓吴简牘探》,第137页,台湾:文津出版社,2007年。
    ②高敏《從<长沙走马樱三国吴商·竹简[壹]>看孙權时期的口张、筭赋制度》,《长沙走马樓简牘研究》,第113页,桂林: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8年。
    ③参见高敏《從<长沙走马樓三国吴简·竹简[壹]>看孙权时期的口钱、筭赋制度》,《长沙走马楼简牘研究》,第114页,桂林: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8年。
    ④據李均明、宋少华《<长沙走马樓三国吴简>竹简[四]内容解析八则》知“新户上品出钱一万三千”。详见李均明、宋少华《<长沙走马樓三国吴简>竹简[四]内容解析八则》,《出土文献研究》第八辑,第188页,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07年。
    ①张榮强《说“罰估”——吴筒所见免役资料说释》,《文物》,2004年12期。
    ①唐畏孺《魏晋南北朝史论叢》(外一種),第24页,石家庄:河北教育出版社,2000年。
    ①陈顺成《走马樓吴筒词语研究》,北京捂言大学博士学位论文,2010年。
    ①黄惠贤、陈锋主编《中国俸禄制度史·前言》(修订版)第5页,武汉:武汉大学出版社,2005年。
    ②高敏《从<长沙走马樓三国吴简>看孙权时期的商品经济状况》,《筒帛研究二○○四》,桂林: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6年。
    ③汉语大字典编辑委具会编《汉捂大字典》第二版,第3474页,武汉:湖北长江出版集团·崇文书局;成都:四川辞书出版社,2010年。
    ①高敏《從<长沙走马樓三国吴简>看孙权时期的商品经济状况》,《筒帛研究二○○四》,桂林: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6年。
    ②蒋福亚《吴简所见长沙的市场》,《度祝事可先生八十华誔论文集》,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8年。
    ①李明龙《<长沙走马樓三国吴简>帐户词语研究》,西南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06年。
    ①王素、宋少华、耀新《长沙走马梗简牘整理的新收穫》,《文物》,1999年5期。
    ②高敏《<吏民田家莂>中所见“餘力田”、“常限”田等名稱的涵义试析》,《郑州大学学报》,2000年5期。
    ③吴榮曾《孙吴佃田初探》,《长沙三国吴简暨百年来简帛发现与研究国际学术研讨会论文集》,第68页,北京:中华害局,2005年。
    ④于振波《走马樓吴简中的“限米”与屯田》,《走马樓吴简初探》,第29页,第33页,台湾:文津出版社,2004年。
    ⑤于振波《走马樓吴简赋税收支记录管窥》,《南都学刊》,2009年4期。
    ⑥刘家军《论<走马楼吴简·竹简>中“限米”的性簧》,《中国社会经济史研究》,2005年2期。
    ①蒋福亚《<嘉禾吏民田家莂>中的诸吏》,《文史哲》,2002年1期。
    ②侯旭东《走马樓竹筒的限米舆田献记錄——從“田”的类型与纳“米”类型的关保说起》,《吴简研究》第二辑,第160页,武汉:崇文书局,2006年。
    ③“骰(?)々吏限米”,国版“骰(?)々”不很清楚,无法判断,故此悉依整理者的释文。
    ④刘家军先生统计的17种人缴納限米之“三州倉吏”,據查“三州倉吏”没有缴纳限米者,见刘家军《论<走马楼吴简·竹简>中“限米”的性质》,《中国社舍经济史研究》,2005年2期。
    ①高敏《<吏民田家莂>中所见“餘力田”、“常限”田等名稻的涵羲试析》,《郑州大学学报》,2000年5期。
    ②详见侯旭东《走马樓竹简的限米舆田畝记录——從“田”的类型与納“米”类型的关系说起》,《吴简研究》第二辑,第158页,武汉:崇文书局,2006年。
    ③侯旭东《走马樓竹筒的限米与田献记录——从“田”的类型与納“米”类型的关保说起》,《吴简研究》第二辑,第160页,武汉:崇文书局,2006年。
    ①见前面有关“税田”、“租田”的讨论,亦见侯旭东《走马樓竹简的限米与畝义记录——徙“田”的类型与钠“米”类型的关系说起》,《吴简研究》第二辑,第160-167页,武汉:崇文书局,2006年。
    ①于振波《走马樓吴简中的“限米”与屯田》,《走马樓吴简初探》,第29-33页,台湾:文津出版社,2004年;侯旭东《走马樓竹简的限米与田畝记缘——從“田”的类型与纳“米”类型的关系说起》,《吴简研究》第二辑,第167-168页,武汉:崇文书局,2006年。
    ①王素、宋少革、羅新《畏沙走马樓简牘整理的新收穫》,《文物》,1999年5期。
    ②孟彦弘《释“還民”》,《历史研究》,2002年4期。
    ③黎石生《畏沙走马樓所见“步侯還民”简探讨》,《畏沙三国吴筒暨百年来筒帛发现舆研究国隙学术研封会输文集》,第111页,北京:中华书局,2005年。
    ④胡平生《说“步兵還民”》,《简帛研究二○○五》,桂林: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8年。
    ⑤王素《关於畏沙吴简残個专词彙的考释》,《吴简研究》第二辑,第263-264页,武汉:崇文书局,2006年。
    ①“三处”據胡先生下文的叙述,实际应为四处。
    ②胡平生《说“步兵还民”》,《简帛研究二○○五》,第246页,桂林: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8年。
    ③“侯”,又写作“矦”,下文径写作“侯”。
    ④此木牘为混入《田家莂》中的大木筒残片,釋文为:其卅九斛三斗[租]米,其一斛四斗復民租米,其一百七斛吏师客限米,……斛……限米(第一欄)。其二斛……,其廿六斛金民限米,其十三斛步兵还民限米。其二百六十七斛三斗司马黄松限米(第二欄)。见胡平生《说“步兵还民”》,《简帛研究二○○五》,第245-246页,桂林: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8年。
    ①此字胡先生在《说“步兵還民”》中附有照片,可惜照片不很清楚。见胡平生《说“步兵還民”》,《简帛研究二00五》,第252页,桂林: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8年。
    ②《木简字典》为日本佐野光一著,1985年雄山阁出版,此书在大陆很难得,因未见其书,故不引。
    ③以下“兵”和“侯”字的形體分别来自隙松畏编纂的《马王堆简帛文字编》(北京:文物出版社,2001年)和汉语大字典字形组编纂的《秦汉魏晋篆隸字形表》(成都:四川辭书出版社,1985年)。
    ①《睡虎地秦墓竹筒》“兵”和“侯”字的形體来自张守中《睡虎地秦简文字编》,北京:文物出版社,1994年。
    ②《银雀山汉筒》“兵”和“侯”字的形體来自骈宇赛《银雀山汉简文字编》,北京:文物出版社,2001年。
    ①胡平生《说“步兵還民”》,《简帛研究二○○五》,第244页,桂林: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8年。
    ①胡平生、宋少华《长沙走马楼简牘概述》,《传统文化与现代化》,1997年3期。
    ②宋少华《大音希聲——浅谈封畏沙走马樓三国吴简的初步韶識》,《中国书法》,1998年1期。
    ③胡平生《长沙走马樓三国孙吴简牘三文书考证》,《文物》,1999年5期。
    ④王素《长沙走马樓三国孙吴简牘三文害新探》,《文物》,1999年9期。
    ①胡平生《讀长沙走马樓简牘劄记(二),《光明日报》2004年4月7日。
    ②王素《“私学”及“私学弟子”均由逃亡户口产生》,《光明日报》,2000年7月21日。
    ③侯旭东《长沙三国吴简所见“私学”考——兼论孙吴的占募与领客制》,《简帛研究二○○一》,桂林:广西师范大单出版社,2001年。
    ④秦晖《传统中华帝国的乡村基層控制:汉唐间的乡村组織》,《農民中国:历史反思与现实选择》,第237页,河南人民出版社,2003年。
    ⑤于振波《汉晋私学考述》,《走马梗吴简初探》,台湾:文津出版社,2004年。另,于振波先生在《走马樓吴简之“私学”身份考述》(《大学教育科学》,2005年5期)一文中也有同样的论述。
    ⑥王子今、张榮强《走马樓简牘“私学”考議》,《吴筒研究》第二辑,武汉:崇文书局,2006年。
    ①蒋福亚《吴简所见吴国前期民屯——兼论魏吴民屯的區别》,《中苹文史论叢》,2008年1期。
    ②王素、宋少华《长沙走马楼三国吴简的新材料与舊问题——以邸阁、许迪案、私学身份为中心》,《中华文史论叢》,2009年1期。
    ③李迎春《走马樓简牘所见“私学”身份探析》,《考古与文物》,2010年4期。
    ④邵璋光《走焉樓吴简所见“私学”考》,《东南文化》,2010年3期。
    ⑤代冰华《吴简与孙吴私学研究》,郑州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11年。
    ⑥李迎春《走马樓简牘所见“私学”身份探析》,《考古与文物》,2010年4期。
    ①王素、宋少华《长沙走马樓三国吴简的新材料与舊问题——以邸阁、许迪案、私学身份为中心》,《中华文史论叢》,2009年1期。
    ②王素、宋少华《长沙走马樓三国吴简的新材料与舊问题——以邸阁、许迪案、私学身份为中心》,《中华文史论叢》,2009年1期。
    ①王素、宋少华《畏沙走马樓三国吴简的新材料与舊问题——以邸阁、静迪案、私学身份为中心》,《中华文史论叢》,2009年1期。
    ②于振波《汉晋私学考述》,《走马樓吴简初探》,第220页,台湾:文津出版社,2004年。
    ①于振波先生认为缴納限米者不應是依附人口(群见于振波《走焉樓吴简中的“限米”与屯田》,《走马樓吴简初探》,第41页,台湾:文津出版社,2004年)。新材料“僮客限米”的出现证明于先生的觀点需再斟酌。
    ①陈顺成先生韶为“適客”指被眨成“客”的人。见陈顺成《走马楼吴简词语研究》,北京语言大学博士学位论文,2010年。
    ①耀新《吴简报告》之十一,1998年8月8日,载象牙塔網站(http://xiangyata.net/data/articles/e01/101.html).
    ②简2234系陈爽先生笔误当为简3234。
    ③“棋生”筒原文为:入小武陵乡嘉禾二年师客棋生限米五斛胄畢(?)嘉禾二年十月廿五日楮下丘棋生关邸阁董基付三州会吏郑黑受(壹·4458)。
    ④陈爽《走马楼吴简所见“吏师客”试解》,《吴筒研究》第二辑,第63-64页,武汉:崇文书局,2006年。
    ⑤蒋福亚《长沙走马樓三国吴简中的“客”》,《中国经济史研究》,2006年3期。
    ⑥蒋福亚《吴简所见吴国前期民屯——兼论魏吴民屯的區别》,《中华文史论叢》,2008年1期。
    ①于振波《走马樓吴简中的“限米”舆屯田》,第38页,《走焉樓吴筒初探》,台湾:文津出版社,2004年。
    ②侯旭东《畏沙三国吴简所见“私学”考——兼论孙吴的占募与领客制》,《筒帛研究二○○一》,桂林: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年。
    ①黎虎《“吏户”献疑——从长沙走马樓吴简谈起》,《历史研究》,2005年3期。
    ②孟彦弘《吴简所见的“子弟”舆豫吴的吏户制——兼论魏晋的以户为役之制》,《魏晋南北朝隋唐史资料》第24辑,2008年。
    ③蒋福亚《长沙走马樓三国吴筒中的“客”》,《中国经济史研究》,2006年3期;王素《畏沙吴筒勘晨掾条列军州吏等人名年纪三文书新探》,《魏晋南北朝隋唐史资料》25辑,2009年。
    ①罗新《监池司马简及相关问题》,《吴简研究》第一辑,第120页,武汉:崇文书局,2004年。
    ②罗新《监池司马简及相关问题》,《吴简研究》第一辑,武汉:崇文书局,2004年。
    ①李明龙《<长沙走马楼三国吴简>帐户词语研究》,西南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06年。
    ②魏斌《走马樓孙吴“加臧米”简试论》,《魏晋南北朝隋唐史资料》第25辑,2009年。
    ①嘉禾五年布折米、钱折米简的数字引自蒋福亚《<嘉禾吏民田家莂>中嘉禾五年的钱、布折米》,《首都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年6期。
    ①于振波《走马樓吴简中的“限米”与屯田》,《走马樱吴简初探》,第28页,台湾:文津出版社,2004年。又见蒋福亚《<嘉禾吏民田家莂>中嘉禾五年的钱、布折米》,《首都师筑大学学报》(社舍科学版),2007年6期。
    ②魏斌《走马楼孙吴“加臧米”简试输》,《魏晋南北朝隋唐史资料》第25辑,2009年。
    ③李明能《<畏沙走马樓三国吴筒>帐户词语研究》,第59-60页,西南大学硕士学位输文,2006年。
    ①陈顺成《走马樓吴简词语研究》,北京捂言大学博士学位论文,2010年。
    ②王力《同源字典》,北京:商务印书馆,1982年。
    ③李明龙《<长沙走马樓三国吴简>帐户词语研究》,第59页,西南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06年。
    ①高敏《<吏民田家莂>中所见“餘力田”、“常限田”等名稱的含义浅析》,《长沙走马樓简牘研究》,第25页,桂林: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8年。
    ②于振波《走马樓吴简中的“限米”舆屯田》,《走马樓吴简初探》,第28页,台湾:文津出版社,2004年。
    ③蒋福亚《<嘉禾吏民田家莂>中的“斛加五升”》,《中华文史论叢》,2009年1期。
    ④李明龙《帐户词的文字研究与词义考释》,见《<长沙走马樓三国吴简>帐户词语研究》,西南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06年。
    ①于振波《走马樓吴简习语考释》,《考古》,2006年11期。
    ②羅新《也说吴平斛》,《吴简研究》第二辑,第197页,武汉:崇文书局,2006年。
    ③简壹·1635:“领二年郵卒田六顷五十畝畝收限米二斛合为吴平斛米一千三百斛”和简壹·1669:“入二年佃(?)(?)(?)衛士田七十五畝畝收限米二斛合为吴平斛米一百五十斛”可以证明“吴平斛”和长沙地區本来使用的量制相同。
    ①关於“稟”的意义,于振波先生已有很群细的说明,详见于振波《走马楼吴简习语考释》,《考古》,2006年11期,茲不贅述。
    ①侯旭东《三国吴筒所见鹽米初探》,《吴筒研究》第一辑,武汉:崇文书局,2004年。
    ①李明龙《<长沙走马楼三国吴简>账户词语研究》,西南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06年。
    ②陈顺成《走马樓吴简词语研究》,北京语言大学博士学位论文,2010年。
    ①除筒叁·5126“入中乡屯田司马黄松嘉禾(?)”残缺,不计。
    ②参见于振波《走马樓吴筒中的“限米”与屯田》,第28页,《走马樓吴简初探》,台湾:文津出版社,2004年。李明龙《<长沙走马楼三国吴简>帐户词语研究》,西南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06年。陈顺成《走马樓吴简词语研究》,北京语言大学博士学位论文,2010年。
    ①孙束波《长沙走马樓吴简中“雜”字简摭谈》,《唐都学刊》,2011年5期。
    ②陈顺成《走马樓吴简词语研究》,北京语言大学博士学位论文,2010年。
    ①王子今《走马樓筒“折咸米”释羲》,《国隙筒牘学舍舍刊》第3号,台湾:简台出版社,2001年。
    ②侯旭束《吴简所见“折咸米”補释——兼论倉米的转连与吏的職务行为遇失補償》,《吴简研究》第二辑,武汉:崇文书局,2006年。
    ①陈顺成《走马樓吴筒词语研究》,北京捂言大学博士学位论文,2010年。
    ②熊曲《吴筒折咸米、漬米、没溺米及相关问题》,《吴筒研究》第三辑,第221页,北京:中华书局,2011年6月。
    ①高敏:(《<吏民田家莂>中所见“餘力田”、“常限田”等名稱的含义浅析》,《长沙走马樓简牘研究》,第26页,桂林: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8年。
    ②于振波《走马楼吴简中的“限米”与屯田》,《走马樓吴简初探》,第28页,台湾:文津出版社,2004年。
    ③王素《长沙走马樓孙吴简牘三文书新探》,《文物》,1999年9期。沈刚《长沙走马樓竹简所见“地僦钱”拾遗》,《中国历史文物》,2010年4期。
    ①蒋福亚《<嘉禾吏民田家莂>中的“斛加五升”》,《中华文史论叢》,2009年1期。
    ②韩树峰《论吴筒所见的州郡孙吏》,第46页,《吴筒研究》第二辑,武汉:崇文书局,2006年。
    ③《田家前》享受缴米定额惠的“州吏”、“復民”缴米畝租额多数为五斗八升六合,部分为五斗八升五合者,亦有五斗八升三合(简5·1037)、五斗六升九合者(简5·1003)。
    ①侯旭东《走马楼竹简的限米舆田畝记缘——從“田”的类型与納“米”类型的关系说起》,《吴简研究》第二辑,第162页,武汉:崇文书局,2006年。
    ②韩榭峰先生所举竹简例子均为《竹筒》[壹]中的例子,见韩树峰《论吴简所见的州郡縣吏》,《吴简研究》第二辑,第47-48页,武汉:崇文书局,2006年。
    ③韩树峰《论吴简所见的州郡縣吏》,《吴筒研究》第二辑,第48-49页,武汉:崇文书局,2006年。
    ①韩树峰《论吴简所见的州郡縣吏》,《吴筒研究》第二辑,第50页,武汉:崇文书局,2006年。
    ①王素、宋少华、羅新《长沙走马樓简牘整理的新收穫》,《文物》,1999年5期。
    ②耀威《走马樓吴简所见孙吴在长沙地區的赋税剥削》,《湖南城市学院学报》,2004年5期。
    ③蒋福亚《吴简所见畏沙的市埸》,《慶祝事可先生八十革誔论文集》,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8年。
    ④胡平生《长江流域出土简牘与研究》,第619页,武汉:湖北教育出版社,2004年;又《<长沙走马樓三国吴筒第二卷>释文校证》(《出土文献研究》第七辑,第127页,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05年。
    ⑤朱德贵《长沙走马樓吴简商業税献疑》,《商業研究》,2008年12期。
    ①宋超《吴简所见“何黑钱”、“僦钱”与“地僦钱”考》,《吴简研究》第一辑,武汉:崇文书局,2004年。
    ②王子今《长沙走马樓竹简“地僦钱”的市埸史考察》,《吴简研究》第二辑,武汉:崇文书局,2006年。
    ③沈刚《长沙走马樓竹简所见“地僦钱”拾遗》,《中国历史文物》,2010年4期。
    ④李均明《走马楼吴简“地僦钱”考》, 《简帛研究二○○四》,桂林: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6年。
    ⑤陈顺成《走马樓吴简词语研究》,北京语言大学博士学位论文,2010年。
    ①宋超、王子今、李均明等先生都认为“僦钱”就是“地僦钱”,证之吴简,这种说法当是正碴的,此不赘述。
    ②王子今《畏沙走马樓竹筒“地僦钱”的市场史考察》,《吴简研究》第二辑,武汉:崇文害局,2006年。
    ①胡平生《<长沙走马樓三国吴简第二卷>釋文校证》,《出土文献研究》第七辑,第127页,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05年。
    ②李均明《走焉楼吴筒“地僦钱”考》,《简帛研究二○○四》,桂林: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6年。
    ①侯旭东《长沙走马楼三国吴简所见“乡”与“乡吏”》,《吴简研究》第一辑,武汉:崇文书局,2004年。
    ②宋超《吴简所见“何黑钱”、“献钱”与“地仪钱”考》,《吴简研究》第一辑,武汉:崇文书局,2004年。
    ①王子今《长沙走马樓竹简“地僦钱”的市埸史考察》,《吴筒研究》第二辑,第236页,武汉:崇文书局,2006年。
    ②简壹·176:“都乡謹列五十□億钱(?)。”蒋福亚先生说:“除壹·175外(蒋先生将简号176误为175),其他23枚都是‘八億 钱’三字,比照这些简牘,可以肯定壹·175□中的缺字也是‘八’。”(见蒋福亚《議走马楼吴简中的货幣》,《中华文史论叢》,2011年1期)我们认为此简“□”未必释“八”,八億钱简的书写格式均为“入+某乡+(嘉禾)五年+八億钱”,简壹·176顯然与这種书写格式不符,且有残缺,出於謹慎,我们不将简壹·176作为“八億钱”简。
    ①走马樓简牘整理组编著《长沙走马樓三国吴简·嘉禾吏民田家莂》(上),第31页,北京:文物出版社,1999年。
    ②蒋福亚《議走马樓吴筒中的货幣》,《中华文史论叢》,2011年1期。
    ①王素《阴於畏沙吴简畿個专门词彙的考释——<长沙走马樓三国吴简>释文探讨之二》,《吴简研究》第二辑,第262页,武汉:崇文书局,2006年。
    ②杨小亮《“八億钱”臆说》,《出土文献研究》第十辑,北京:中华书局,2011年7月。
    ③结合其他“八億钱”筒,简贰·3664的“口年”也应为“五年”。
    ①于振波《走马樱吴简习语考释》,《考古》,2006年11期。
    ②高敏《從<长沙走马楼三国吴简>看孙權时期的商品短济状况》,《简帛研究二○○四》,桂林: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6年。
    ①李明龙《<长沙走马樓三国吴简>帐户词语研究》,第34页,西南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06年。
    ②沈刚《走马楼吴简所见“具钱”、“行钱”试解》,《中国历史文物》,2008年6期。
    ③详参《汉书·昭帝纪》、《後汉书·光武帝纪下》、《文献通考·户口一》。
    ①于振波《“筭”与“事”——走马樱户籍简所反映的筭赋和徭役》,《走马樱吴简筭探》,第139页,台湾:文津出版社,2007年。
    ②孟彦弘《释“财用钱”》,《吴筒研究》第一辑,武汉:崇文害局,2004年。
    ③赵龙亮《说“财用钱”》,《历史研究》,2006年2期。
    ①高敏《從<畏沙走马樓三国吴筒>看孙权时期的商品经济状况》,《简帛研究二○○四》,桂林: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6年。
    ②胡平生《<畏沙走马模三国吴简>第二卷释文校证》,《出土文献研究》第七辑,第113页,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05年。
    ③珠玛《走马樓简“蕞钱”考》,《四川文物》,2006年4期。
    ④李均明等先生指出筒壹·1614、简壹·1659、筒壹·1701、简壹·2524之“盏钱”均应释为“蒭钱”,见李均明、王昕《<畏沙走马樓三国吴筒>竹筒[壹]释文校记(一)》,《出土文献研究》第八辑,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07年。
    ①庄小霞《走马樓吴筒所见“奉鮭钱”试解——兼论走马樓吴简所反映的孙吴官俸制度》,《简帛研究二○○八》,桂林: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10年。
    ②宋超先生缘《竹简》[壹]“何黑钱”有6枚简,失录简壹·1698,见宋超《吴筒所见“何黑钱”、“僦钱”舆“地僦钱”考》, 《吴筒研究》第一辑,武汉:崇文书局,2004年。
    ①秦晖《農民中国:历史反思与现实选择》,第236-237页,郑州:河南人民出版社,2003年。
    ②宋超《吴简所见“何黑钱”、“僦钱”与“地僦钱”考》,《吴简研究》第一辑,武汉:崇文书局,2004年。
    ③宋超《吴简所见“何黑钱”、“僦钱”与“地僦钱”考》,《吴简研究》第一辑,武汉:崇文书局,2004年。
    ①侯旭束《三国吴筒中的“鋘钱”》,《吴筒研究》第一辑,武汉:崇文书局,2004年。
    ②高敏《從<畏沙走焉樓三国吴简>看孙权时期的商品经济状沉》,《筒帛研究二○○四》,桂林:魔西师鲍大学出版社,2006年。
    ③方高峰《從走马楼吴筒看畏沙地匾的牛耕推广》, 《中国社舍经济史研究》,2009年3期。
    ④蒋福亚《走马楼吴筒所见鹽官管和酒类尊贾》,《史学月刊》,2011年12期。
    ①高敏《從<畏沙走焉樓三国吴简>看孙权峙期的商品经济状况》,《筒帛研究二○○四》,桂林:广西范鲍大学出版社,2006年。
    ②李明能《<畏沙走马樓三国吴筒>帐户词语研究》,第52页,西南大学硕士学位输文,2006年。
    ③隙顺成《走马模吴筒词语研究》,北京语言大学博士学位论文,2010年。
    ①蒋福亚《走马樓吴简所见鹽鐵官营和酒颊专实》,《史学月刊》,2011年12期。
    ②王子今《畏沙走马樓竹筒“地僦钱”的市埸史考察》,注释[16],《吴筒研究》第二辑,武汉:崇文书局,2006年。
    ③高敏《從<畏沙走马樱三国吴筒>看孙权时期的商品经济状沉》,《筒帛研究二○○四》,桂林: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6年。
    ①王子今《长沙走马樓竹简“地僦钱”的市埸史考察》,《吴简研究》第二辑,第241页,武汉:崇文书局,2006年。
    ②高敏《从<长沙走马楼三国吴简>看孙权时期的商品经济状况》,《简帛研究二○○四》,桂林: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6年。
    ①李明龙《<畏沙走马樓三国吴筒>帐户祠捂研究》,第52页,西南大学硕士学位输文,2006年。
    高敏先生认为“柚租钱”的竹筒懂一枚,误,实为雨枚。见高敏《从<畏沙走马樓三国吴简>看孙权时期的商品②经济状沉》,《筒帛研究二○○四》,桂林: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6年。
    ③高敏《從<畏沙走马樓三国吴筒>看孙权时期的商品经济状况》,《简帛研究二○○四》,桂林:广西师范大学也版社,2006年。
    ①王子今《走马樱筒的“入皮”记缘》,《吴简研究》第一辑,第294-295页,武汉:崇文害局,2004年。
    ②中村威也《從默皮纳入简看古代畏沙之瑕境》,《吴筒研究》第二辑,第250页,武汉:崇文害局,2006年。
    ③调查封象有《秦汉魏晋篆隸字形表》、《汉语古文字字形表》、《武威汉简》、《武威医简》、《孔家坡汉筒》、《居延汉筒》、《居延新简》、《敦煌汉筒》、《张家山汉简》、《睡虎地秦筒》、《马王堆汉墓帛害》、《龙风秦简》、《额济納汉简》。
    ④以下敦煌文字用例均引自黄微《敦煌俗字典》,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2005年。
    ①以下碑刻文字用例引自秦公《碑别字新编》,北京:文物出版社,1985年;秦公、刘大新著《广碑别字》,北京:国隙文化出版公司,1995年。
    ①王子今《走马楼简的“入皮”记录》,《吴简研究》第一辑,第294页,武汉:崇文书局,2004年。
    ②中村威也《从獸皮纳入简看古代长沙之环境》,《吴简研究》第二辑,第250页,武汉:崇文书局,2006年。
    ①王子今《走马樓筒的“入皮”说录》,《吴筒研究》第一辑,第295页,武汉:崇文害局,2004年。
    ②中村威也《从默皮納入简看古代畏沙之瑕境》,《吴简研究》第二辑,第250页,武汉:崇文书局,2006年。
    ③陈顺成《走属模吴筒祠语研究》,北京语言大学博士学位论文,2010年。
    ①李进《走焉樓吴筒中的晨作物》,《吴筒研究》第一辑,武汉:崇文书局,2004年。
    ①李明龅《<畏沙走马樓三国吴筒>帐户词语研究》,西南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06年。
    ②陈顺成《走马樱吴筒词语研究》,北京语言大学博士学位论文,2010年。
    ①李均明、王昕《<长沙走马樓三国吴简·竹简[壹]>释文校记(一)》,《出土文献研究》第八辑,174页,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07年。
    ②李均明、王昕《<长沙走马樓三国吴简·竹简[壹]>释文校记(一)》,《出土文献研究》第八辑,179页,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07年。
    甘肃省文物考古研究所等编著《居延新简》,北京:文物出版社,1990年。
    甘肃省文物考古研究所等编著《敦煌汉简》,北京:中华书局,1991年。
    魏坚主编《额济纳汉简》,桂林: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5年。
    谢桂华、李均明、朱国照《居延汉简释文合校》,北京:文物出版社,1987年。
    中国科学院考古研究所《居延汉简甲编》,北京:科学出版社,1959年。
    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居延汉简甲乙编》,北京:中华书局,1980年。
    走马楼简牍整理组编著《长沙走马楼三国吴简·嘉禾吏民田家前》(上、下),北京:文物出版社,1999年。
    走马楼简牍整理组编著《长沙走马楼三国吴简·竹简[贰]》(上、中、下),北京:文物出版社,2007年。
    走马楼简牍整理组编著《长沙走马楼三国吴简·竹简[参]》(上、中、下),北京:文物出版社,2008年。
    走马楼简牍整理组编著《长沙走马楼三国吴简·竹简[壹]》(上、中、下),北京:文物出版社,2003年。
    (北宋)陈彭年《广韵》,北京:中国书店影印泽存堂本,1982年。
    (北宋)丁度《集韵》,北京:中华书局影印宋刻本,2005年。
    (东汉)许慎《说文解字》,北京:中华书局影印清陈昌治刻本,1963年。
    (梁)顾野王《玉篇》,北京:中国书店影印泽存堂本,1983年。
    (辽)行均《正宠手镜》,北京:中华书局影印高丽本,1985年。
    (清)段玉栽《说文解字注》,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影印经韵楼藏本,2003年。
    (清)郝懿行《尔雅义疏》,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3年。
    (清)王念孙《广雅疏证》,北京:中华书局,1983年。
    陈松长《马王堆简帛文字编》,北京:文物出版社,2001年。
    冯其庸、邓安生《通假字汇释》,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6年。
    郭锡良《汉字古音手册》(增订本),北京:商务印书馆,2010年。
    汉语大词典编辑委员会《汉语大词典》,上海:上海辞书出版社,1986-1994年。
    汉语大字典编辑委员会、徐中舒主编《汉语大字典》,成都:四川辞书出版社;武汉:湖北辞书出版社,1990年。
    汉语大字典编辑委员会编《汉语大字典》第二版,武汉:湖北长江出版集团·崇文书局;成都:四川辞书出版社,2010年。
    汉语大字典字形组《秦汉魏晋篆隶字形表》,成都:四川辞书出版社,1985年。
    黄征《敦煌俗字典》,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2005年。
    蒋礼鸿《敦煌文献语言词典》,杭州:杭州大学出版社,1994年。
    骈宇骞《银雀山汉简文字编》,文物出版社,2001年。
    秦公、刘大新《广碑别字》,北京:国际文化出版公司,1995年。
    秦公《碑别字新编》,北京:文物出版社,1985年。
    王辉《古文字通假字典》,北京:中华书局,2008年2月。
    王力《同源字典》,北京:商务印书馆,2002年。
    宗福邦、陈世铙、萧海波主编《故训汇纂》,北京:商务印书馆,2003年。
    (北齐)魏收《魏书》,北京:中华书局标点本, 1974年。
    (东汉)班固《汉书》,北京:中华书局标点本,1962年。
    (刘宋)范晔《後汉书》,北京:中华书局标点本,1965年。
    (宋元)马端临《文献通考》,北京:商务印书馆,1935年。
    (唐)房玄龄《晋书》,北京:中华书局标点本,1977年。
    (西汉)司马迁《史记》,北京:中华书局标点本,1959年。
    (西晋)陈寿《三国志》,北京:中华书局标点本,1959年。
    [日]长沙吴简研究会褊《长沙吴简研究报告·第2集》,东京:2004年7月。
    [日]长沙吴简研究会编《长沙吴简研究报告·第3集》,东京:2007年3月。
    [日]长沙吴简研究会编《嘉禾吏民田家莂研究—长沙吴简研究报告·第1集》,东京:2001年7月。
    [日]大庭修《汉简研究》,徐世虹译,桂林: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年。
    [日]关尾史郎主编,平成20年度日本学术振兴会科学研究费补助金·基础研究(A)研究成果报告书《长沙吴简研究报告·2008年度特刊》,东京:2009年3月。
    [日]平成21年度日本学术振兴会科学研究费补助金·基础研究(A)研究成果报告书《长沙吴简研究报告·2009年度特刊》,束京:2010年2月。
    长沙市简牍博物馆、北京吴简研讨班编《吴简研究》第1辑,武汉:崇文书局,2004年。
    长沙市简牍博物馆、北京吴简研讨班褊《吴简研究》第2辑,武汉:崇文书局,2006年。
    长沙市简牍博物馆、北京吴简研讨班编《吴简研究》第3辑,北京:中华书局,2011年。
    长沙市文物考古研究所编《长沙三国吴简暨百年来简帛发现与研究国际学术研讨会论文集》,北京:中华书局,2005年。
    符淮青《现代汉语词汇》,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1985年。
    高敏《长沙走马楼简牘研究》,桂林: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8年。
    高敏《魏晋南北朝经济史》,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1996年。
    高敏《中国经济通史》,北京:经济日报出版社,1998年。
    高名凯、石安石《语言学概要》,北京:中华书局,1963年。
    高守纲《古代汉语词义通论》,北京:语文出版社,1994年。
    郭在贻《训诂学》(修订本),北京:中华书局,2005年。
    胡平生、李天虹《长江流域出土简牍与研究》,武汉:湖北教育出版社,2004年。
    黄今言《秦汉商品经济研究》,北京:人民出版社,2005年
    贾彦德《汉语语义学》,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1999年。
    江蓝生《魏晋南北朝小说词语汇释》,北京:语文出版社,1988年。
    蒋绍愚《古汉语词汇纲要》,北京:商务印书馆,2005年。
    李宗江《汉语常用词演变研究》,上海:汉语大词典出版社,1992年。
    刘叔新《汉语描写词汇学》,北京:商务印书馆,1990年。
    罗常培《语言与文化》,北京:语文出版社,1989年。
    毛远明《<左传>词汇研究》,重庆:西南师范大学出版社,1999年。
    沈刚《居延汉简语词汇释》,北京:科学出版社,2008年。
    孙常叙《汉语词汇》(重排本),北京:商务印书馆,2010年。
    唐长孺《魏晋南北朝史论丛》,北京:三联书社,1955年。
    唐长孺《魏晋南北朝史论丛续编》,北京:三联书社,1959年。
    唐长孺《魏晋南北朝史拾遗》,北京:中华书局,1983年。
    唐长孺《魏晋南北朝隋唐史三论》,武汉:武汉大学出版社,1993年。
    王力《汉语史稿》,北京:中华书局,1980年。
    向熹《简明汉语史》(修订本),北京:商务印书馆,2010年。
    邢福义《语言学概论》,武汉:华中师范大学出版社,2002年。
    于振波《走马楼吴简初探》,台湾:文津出版社,2004年。
    于振波《走马楼吴简续探》,台湾:文津出版社,2007年。
    余鹏飞《三国经济史》,开封:河南大学出版社,1992年。
    喻遂生《语言文史论集》,重庆:西南师范大学出版社,2000年。
    张联荣《古汉语词义论》,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0年。
    张显成《简帛文献论集》,成都:巴蜀书社,2008年。
    张显成《简帛文献学通论》,北京:中华书局,2004年。
    张显成《先秦两汉医学用语汇释》,成都:巴蜀书社,2002年。
    张显成《先秦两汉医学用语研究》,成都:巴蜀书社,2000年。
    张显成主编《简帛语言文字研究》(第三辑),成都:巴蜀书社,2008年。
    张显成主编《简帛语言文字研究》(第五辑),成都:巴蜀书社,2010年。
    张永言《词汇学简论》,武汉:华中工学院出版社,1982年。
    赵克勤《古代汉语词汇学》,北京:商务印书馆,1994年。
    赵振铎《训诂学史略》,郑州:中州古籍出版社,1988年。
    陈顺成《走马楼吴简词语研究》,北京语言大学博士学位论文,2010年。导师:魏德胜。
    代冰华《吴简与孙吴私学研究》,郑州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11年。导师:袁祖亮。
    杜汉超《长沙走马楼三国吴简米出入记录所见会计制度探讨》,吉林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09年。导师:沈刚。
    郭小东《<长沙走马楼三国吴简·竹简(贰)>文字编》,西南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11年。导师:张显成。
    何元庆《走马楼吴简所见孙吴初期临湘社会》,复旦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04年。导师:韩升。
    胡苏妹《<嘉禾吏民田家前〉人名研究》,西南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09年。导师:张显成。
    黄晓菲《<长沙走马楼三国吴简·嘉禾吏民田家前>词语通释》,华东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09年。导师:徐莉莉。
    覃继红《<长沙走马楼三国吴简·竹简>俗字研究》,西南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09年。导师:张显成。
    李明龙《<长沙走马楼三国吴简>帐户词语研究》,西南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06年。导师:毛远明。
    李莉《<嘉禾吏民田家蔚>文字构形系统研究》,西南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09年。导师:张显成。
    沈华《孙吴社会结构研究》,苏州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02年。导师:臧知非。
    孙惠惠《<长沙走马楼三国吴简·竹简(三)>形声字及字体研究》,西南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11年。导师:张显成。
    汪小炬《走马楼简“吏民薄”研究》,北京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01年。导师:陈苏镇、罗新。
    赵国华《<长沙走马楼三国吴简·竹简>称谓语研究》,西南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09年。导师:张显成。
    赵小明《试论孙吴的摇役制度》,南京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06年。导师:李天 石。
    郑蓓《走马楼吴简用字调查》,华东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07年。导师:王平。
    朱灵芝《<长沙走马楼三国吴简·竹简(三)>异体字研究》,西南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11年。导师:张显成。
    [日]伊藤敏雄、阿部幸信主编,蔡玫译《<长沙走马楼三国吴简·嘉禾吏民田家前>释文补正》,卜宪群,杨振红主编《简帛研究二○○四》,桂林: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6年。
    车今花于振波《走马楼吴简研究综述:职业、社会身份与阶层》,《湖南大学学报《(社科版)2007年21期。
    陈松长《湖南简帛的出土与研究》,《湖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年5期。
    陈先枢《长沙走马楼吴简的文献价值》,《求索》,1999年2期。
    邓璋光《<嘉禾吏民田家前>中的钱布准入米问题—以嘉禾五年大钱流行问题为线索》,《南京晓庄学院学报》,2008年2期。
    邓璋光《走马楼吴简所见“私学”考》,《东南文化》,2010年3期。
    方北辰《孙吴“旱丘男子”木简文献价值补说》,《文献》,1997年4期。
    傅举有《长沙走马楼简牍》,《学习导报》,2005年6期。
    高凯《从走马楼吴简<吏民田家前>看孙吴初期长沙郡民的起名风俗》,《寻根》,2001年2期。
    高凯《从走马楼吴简看孙吴初期长沙郡吏民的社会生活》,《光明日报》,2004年5月18日第三版。
    高敏《再论长沙走马楼简牍中的“复民”问题—读<长沙走马楼吴简·竹简·壹>答记之一》,《河南科技大学学报》,2005年3期。
    高尽《长沙走马楼三国吴简研究的回顾》,《南京工业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0年10期。
    韩树峰《吴简中的口算钱》,《历史研究》,2001年4期。
    何佳《长沙走马楼吴简所见仓、库、及仓吏、库吏的研究》,甘肃省文物考古研究所、西北师范大学文学院历史系编《简牍学研究》第四辑,兰州:甘肃人民出版社,2004 年。
    何介钧《湖南考古的世纪回眸》,《考古》,2001年4期。
    何立民《湖南长沙走马楼三国吴简研究的回顾与反思》,《江汉考古》,2009年2期。
    何双全《两汉时期西北邮政蠡测》,《西北史地》1990年2期。
    贺双非、罗威《从走马楼吴简看汉、吴户籍制度的异同》,《湖南城市学院学报》)人文社会科学),2003年5期。
    侯旭东《长沙走马楼三国吴简释文补正》,《中国文物报》,1999年7月21日第3版。
    侯旭东《长沙三国吴简所见“私学”考—兼论孙吴的占募与领客制》,李学勤、谢桂华主编《简帛研究二○○一》,桂林: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年。
    侯旭东《三国吴简两文书初探》,《历史研究》,2001年4期。
    胡平生、宋少华《长沙走马楼简牍概述》,《传统文化与现代化》,1997年3期。
    胡平生、宋少华《新发现的长沙走马楼简牍的重大意义》,《光明日报》1997年1月14日第5版“史林”。
    胡平生《长沙走马楼三国孙吴简牍三文书考证》,《文物》,1999年5期。
    胡平生《读长沙走马楼简牍答记(二)》,《光明日报》,2000年4月7日3版。
    胡平生《读长沙走马楼简牍割记(三)》,《光明日报》,2000年4月21日3版。
    胡平生《读长沙走马楼简牍答记(一)》,《光明日报》,2000年3月31日第3版。
    胡平生《<嘉禾四年吏民田家前>统计错误例解析》,李学勤、谢桂华主编《简帛研究二○○一》,桂林: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年。
    胡平生、汪力工《走马楼吴简“嘉禾吏民田家前”合同符号研究》,中国文物研究所编《出土文献研究》第六辑,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04年。
    胡平生《<长沙走马楼三国吴简>第二卷释文校证》,中国文物研究所编《出土文献研究》第七辑,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05年。
    胡平生《<长沙走马楼三国吴简>第二卷<竹简[壹]>地名、人名释文校正》,卜宪群,杨振红主编《简帛研究二○○四》,桂林: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6年。
    胡平生《<嘉禾四年吏民田家前>研究》,长沙市文物考古研究所编《长沙三国吴简暨百年来简帛发现与研究国际学术研讨会论文集》,北京:中华书局,2005年。
    贾丽英《从<长沙走马楼三国吴简>看三国吴的家庭结构》,《中国史研究》,2010年3期。
    蒋福亚《<嘉禾吏民田家前>中的诸吏》,《文史哲》,2002年1期。
    蒋福亚《有关<嘉禾吏民田家前>性质的补充意见》,《南京晓庄学院学报》,2002年1期。
    蒋福亚《<嘉禾吏民田家前>中的“馀力田”》,载於《魏晋南北朝经济史探》,甘肃人民出版社,2003年。
    蒋福亚《略谈吴国国有土地租佃关系制度化的原因—<长沙走马楼三国吴简·嘉禾吏民田家前>研讨》,《首都师范大学学报》(社科版),2003年5期。
    蒋福亚《也谈<嘉禾吏民田家前>中的“二年常限”田的涵义》,《魏晋南北朝经济史探》,兰州:甘肃人民出版社,2003年。
    蒋福亚《长沙走马楼三国吴简中的“客”》,《中国经济史研究》,2006年3期。
    蒋福亚《长沙走马楼吴简所见奴婢杂议》,《首都师范大学学报》(社科版),2006年6期。
    蒋福亚《<嘉禾吏民田家前>中嘉禾五年的钱、布折米》,《首都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年6期。
    蒋福亚《<吏民田家前>的组合形式》,《中国经济史研究》,2008年1期。
    蒋福亚《<嘉禾吏民田家前>中的“角斗加五升”》,《中华文史论丛》,2009年1期。
    蒋福亚《走马楼吴简所见盐铁官营和酒类专卖》,《史学月刊》,2011年12期。
    蒋福亚《走马楼吴简中的“复民”》,《许昌学院学报》,2011年6期。
    黎明钊《聚族而居与聚族里居:三国吴简<嘉禾吏民田家前>探讨》,《中国文化研究所学报》新第11期,2002年。
    黎石生《试论三国时期的邸阁与关邸阁》,《郑州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2001年6期。
    黎石生《近年来长沙走马楼简牍研究综述》,《中国史研究动态》,2002年4期。
    黎石生《长沙走马楼简牍所见户籍检核制度及其相关问题》,《东南文化》,2002年9期。
    黎石生《从长沙走马楼简牍看三国时期孙吴的户籍检核制度》,《湖南档案》,2002年2期。
    黎石生《<嘉禾吏民田家前>释文补正》,《中国文物报》,2002年10月18日7版。
    黎石生《长沙市走马楼出土“叛走”简探讨》,《考古》,2003年5期。
    李炳泉《汉代的“将屯”与“将田”小考》。《史学月刊》,2004年4期。
    李丰娟、张显成《走马楼吴简量词研究》,《古汉语研究》,2011年1期。
    李均明《居延汉简“适”解》,《文史》第32辑,中华书局,1990年。
    李均明、周自如、杨慧《关於长沙走马楼嘉禾田家前的形制特徵》,李学勤、谢桂华主编《简帛研究二○○一》,桂林: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年。
    李均明《走马楼吴简会计用语丛考》,中国文物研究所编《出土文献研究》第七辑,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05年。
    李均明《走马楼吴简“地霉钱”考》,卜宪群,杨振红主编《简帛研究二00四》,桂林: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6年。
    李均明《走马楼吴简“草刺”考校》,《史学月刊》,2008年6期。
    李卿《<长沙走马楼三国吴简·嘉禾吏民田家前>性质与内容分析》,《中国经济史研究》,2002年1期。
    李迎春《走马楼简牍所见“私学”身份探析》,《考古与文物》,2010年4期。
    刘聪《吴简中所见“关邸阁”试析》,《历史研究》,2001年4期。
    刘家军《论<走马楼吴简·竹简>中“限米”的性质》,《中国社会经济史研究》,2005年2期。
    罗威《走马楼吴简所见孙吴在长沙地区的赋税剥削》,《湖南城市学院学报》,2004年5期。
    罗新《吴简中“督军粮都尉”简》,《历史研究》,2001年4期。
    罗新《走马楼吴简中的建安纪年简问题》,《文物》,2002年10期。
    孟彦弘《释“还民”》,《历史研究》,2001年4期。
    孟彦弘《吴简所见“子弟”与孙吴的吏户制—兼论魏晋的以户为役之制》,《魏晋南北朝隋唐史资料》,2008年。
    孟彦弘《吏民田家前》所录田地与汉晋间民屯形式》,简帛网站,2009年11月9日,http://www.bsm.org.cn/show_article.php?id=1170。
    秦中玉《长沙吴简—我国档案史料的第五大发现》,《档案时空》,1997年1期。
    邱东联《“长沙太守”古井移位保护获成功》,《中国文物报》,1998年7月15日2版。
    邱东联《长沙走马楼佃田租税简的初步研究》,《江汉考古》,1998年4期。
    邱东联《略论长沙走马楼吴简中的佃田租税简》,《船山学刊》,1998年4期。
    邱东联《惊人的发现,难忘的记忆—长沙走马楼吴简牍考古发掘记事(上)》,《中国文物报》,1999年3月10日4版。
    邱东联《惊人的发现,难忘的记忆—长沙走马楼吴简牍考古发掘记事(下)》,《中国文物报》,1999年3月14日4版。
    沈刚《走马楼吴简所见“具钱”、“行钱”试解》,《中国历史文物》,2008年6期。
    沈刚《走马楼三国吴简所见“叛走”简剩义》,《江汉考古》,2009年1期。
    沈刚《走马楼三国吴简波枯兼薄探讨》,《中国农史》,2009年2期。
    沈刚《长沙走马楼三国竹简纳布记录析论》,《史学月刊》,2010年10期。
    沈刚《长沙走马楼竹简所见“地狱钱”拾遗》,《中国历史文物》,2010年4期。
    宋少华、何旭红《嘉禾一井传千古—长沙走马楼三国孙吴纪年简牍发掘散记》,《文物天地》1997年4期。
    宋少华《本世纪末的惊人发现—长沙三国吴纪年简牍》,《中华文化学报》,1998年6期。
    宋少华《大音希声—浅谈长沙走马楼三国吴简的初步认识》,《中国书法》,1998年1期。
    宋少华《堪舆殷墟甲骨、敦煌文书媲美—长沙出土吴简17万》,《中国国家地理》,2001年9期。
    宋少华、邱东联《世纪性的考古大发现—长沙走马楼三国吴简的发现与发掘》,许虹、范大鹏主编《最新中国考古大发现—中国最近20年32次考古新发现》,济南:山东画报出版社,2002年。
    宋少华《长沙走马楼三国吴简发掘与研究》,《群言》,2002年3期。
    宋少华《长沙简牍的调查》,“中国社会科学院简帛学国际论坛”会议论文,北京,2006年11月5-6日。
    孙东波《长沙走马楼三国吴简及其史料价值》,《华夏文化》,2007年1期。
    孙东波《浅说长沙走马楼吴简牍的文献价值》,《新西部》(下半月),2007年5期。
    孙东波、姜望来《走马楼吴简所见“胄毕”及相关用语试释》,《船山学刊》,2008年2期。
    孙东波《长沙走马楼吴简中“杂”字简摭谈》,《唐都学刊》,2011年5期。
    孙继民《走马楼<嘉禾吏民田家前>所见孙吴的亩制》,《中国农史》,2002年2期。
    孙闻博《走马楼吴简所见“乡”的再研究》,《江汉考古》,2009年2期。
    汪力工《关於吴简注记中的“中”字》,《故宫博物院院刊》,2004年5期。
    王建君《长沙三国孙吴纪年简牍档案出土纪实》,《北京档案》,1997年2期。
    王素、宋少华、罗新《新出长沙走马楼简牍整理简介》,《书品》,1999年2期。
    王素、宋少华、罗新《长沙走马楼简牍整理的新收获》,《文物》,1999年5期。
    王素《长沙走马楼三国孙吴简牍三文书新探》,《文物》,1999年9期。
    王素《“私学”及“私学弟子”均由逃亡户口产生——长沙走马楼简牍研究辨误(二)》,《光明日报》2000年7月21日3版。
    王素《吴简所见“调”应是“户调”》,《历史研究》,2001年4期。
    王素《长沙走马楼简牍研究辨误》,《考古学研究(五):庆祝邹衡教授七十五寿辰暨从事考古研究五十年论文集》,北京:科学出版社,2003年。
    王素《长沙走马楼三国吴简研究的回顾与展望》,《中国历史文物》,2004年1期。
    王素《长沙吴简劝农缘条列军州吏等人名年纪三文书新探为《魏晋南北朝隋唐史资料》第25辑,2009年。
    王素《长沙吴简中的“月旦簿”与“四时簿”》,《文物》,2010年2期。
    王廷洽《居延汉简中的俸钱名籍》,《青海师范大学学报》,1996年2期。
    王子今《走马楼简“折咸米”释义》,何双全主编《国际简牍学会会刊》第3号,兰台出版社,2001年。
    王子今《走马楼简牍所见“吏”在城乡联系中的特殊作用》,《浙江社会科学》,2005年5期。
    王子今《走马楼竹简“枯兼波簿”及其透露的生态史资讯》,《湖南大学学报《(社科版)2008年22期。
    魏赋《吴简释姓—早期长沙编户与族群问题》,《魏晋南北朝隋唐史资料》,2008年。
    魏赋《走马楼孙吴“加臧米”简试论》,《魏晋南北朝隋唐史资料》第25辑,2009年。
    徐乐尧《居延汉简所见的市》,载《秦汉简牍研究论文集》,甘肃人民出版社,1989年。
    薛英群《汉代官文书考释》,载《汉简研究文集》,甘肃人民出版社,1984年。
    薛英群《汉代西北屯田组织试探》,《西北史地》,1989年1期。
    杨际平《析长沙走马楼三国吴简中的“调”—兼谈户调制的起源》,《历史研究》,2006年3期。
    叶辉《从长沙吴简看三国文书的特徵》,《长沙大学学报》(哲社版),1997年1期。
    尹韵公《长沙走马楼简牍与三国时代书写材料》,《尹韵公纵论三国》,大同:山西人民出版社,2001年。
    于振波《长沙三国吴简暨百年来简帛发现与研究国际学术讨论会综述》,《中国史研究动态》,2003年6期。
    于振波《走马楼吴简中所见佃田制度考略》,《湖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3年6期。
    于振波《走马楼吴简中的“私学”》,《中国书院》第六辑,长沙:湖南教育出版社,2004年。
    于振波《走马楼吴简中的限米与屯田》,《南都学坛》,2004年1期。
    于振波《走马楼吴简中的里与丘》,《文史》,2005年1期。
    于振波《走马楼吴简之“私学”身份考述》,《大学教育科学》,2005年5期。
    于振波《走马楼吴简习语考释》,《考古》,2006年11期。
    于振波《从走马楼吴简看其时长沙民户的贫富差别》,《史学月刊》,2008年6期。
    于振波《走马楼吴简赋税收支记录管窥》,《南都学坛》,2009年4期。
    于振波《走马楼吴简所见户与里的规模》,《江汉考古》,2009年1期。
    禹丁华《警世考古大发现:长沙走马楼吴简揭秘》,《档案时空》,1997年1期。
    臧知非《从<吏民田家前>看汉代田税的徵收方式》,《史学月刊》,2002年5期。
    臧知非《三国吴简“旱田”“熟田”与田租徵纳方式》,《中国农史》2003年2期。
    张俊民《从汉简谈汉代西北边郡运输的几个问题》,《中国社会经济史研究》,1996年3期。
    张荣强《孙吴“嘉禾吏民田家莂”中的几个问题》,《中国史研究》2001年3期。
    张荣强《吴简<嘉禾吏民田家莂>“二年常限”解》,《历史研究》,2003年6期。
    张荣强《说“罚估”—吴简所见免役资料试释》,《文物》,2004年12期。
    张荣强《孙吴简中的户籍文书》,《历史研究》,2006年4期。
    张旭华《吴简“户调分为九等收物”的借鋻与创新》,《许昌师专学报》,2002年4期。
    张玉强《汉简文书傳遞制度研究述论》,《人文亲誌》,1994年5期。
    朱德贵《长沙走马樓吴简商业税献疑》,《商业研究》,2008年12期。
    朱和平、翁小云《东吴商品经济初探》,《许昌师专学报》,1997年3期。
    珠玛《走马樓简“藎钱”考》,《四川文物》,2006年4期。
    鄒蓬、王国平《长沙吴简警世出,補写三国纷争史》,《文博》,1997年2期。

© 2004-2018 中国地质图书馆版权所有 京ICP备05064691号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17129号

地址:北京市海淀区学院路29号 邮编:100083

电话:办公室:(+86 10)66554848;文献借阅、咨询服务、科技查新:665547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