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论《诗经》与中国古典园林
详细信息    本馆镜像全文|  推荐本文 |  |   获取CNKI官网全文
摘要
《诗经》记载了中国古典园林的最早雏形,对诠释中国园林的起源和了解中国园林的发展历史有着很重要的研究价值。本文探讨了《诗经》的文化艺术在古典园林中的体现,包括中国古典园林所蕴含的文化特征、哲学思想及审美情趣,以期拓展《诗经》研究的领域。全文分四章,旨在探寻、发掘《诗经》在精神和物质方面与中国古典园林的关系,文章从文化和美学两个方面进行分析,并追溯《诗经》对于后世园林创构的影响。在文化层面上,主要从四个方面,即农耕文化、宇宙观、礼乐文化、伦理观来架构与中国古典园林的关系。在造园艺术上,探讨了《诗经》与园林山水的关系,也从《诗经》“比兴”意识与中国古典园林的动植物意象来阐述《诗经》对中国古典园林造园艺术的影响。在美学层面上,本文阐述了《诗经》在中国古典园林文化内涵中的美学意义及其《诗经》美学意义进一步的延伸。
     《诗经》对于后世的园林、绘画、装饰以及文学艺术的影响作用不可低估。相信这样跨学科跨领域的研究对《诗经》研究领域的进一步开拓是十分有意义的。
This thesis is based on the significance the "Book of Songs," has had on Classical Chinese Gardens. This book elaborates on all cultural features, philosophy and esthetic sentiments found in Classical Gardens. The impact of the“Book of Songs”is also discussed as it relates to expressions of cultural art while maintaining the spirit of the classical garden with all the aspects of garden art. We also come to appreciate how the "Book of Songs" impacts gardening. Further exploration in the "Book of Songs" helps to build an appreciation for the aesthetic significance contained in Garden Art.
     This Thesis consists of four parts:
     First, the "Book of Songs" contains a record of the first prototype of Chinese classical gardens. Therefore it is very important and valuable for research, to understand and interpret the origins and the development the history of Chinese gardens.
     Second, the "Book of Songs" helps in understanding various relationships that impact culture in general and the culture found in Chinese Classical Gardens. It highlights four specific interdependent areas that impact culture, they are: cosmology; farming culture; ritual culture; and ethics.
     Third, the "Book of Songs" describes the relationships between the mountain and the river that is found in the garden. This image of the relationship of the mountain and the river helps us to appreciate the metaphorical relationships within Chinese classical gardens of plants and animals. Noticing all of these relationships helps us to get a fuller impact the "Book of Songs" has had on Chinese Classical Garden Art.
     Forth, "Book of Songs" elaborates on the aesthetic significance of the works of art displayed in Classical Chinese Gardens. These esthetic works of art help to broaden the minds and enrich the lives of visitors.
     Further research can be done by exploring the "Book of Songs”contents of the aesthetic significance of the priceless works of art and living art. We must not underestimated the impact "Book of Songs " will have on future generations. Time will tell the impact it will have on the landscape, in paintings, in literature and in decorative arts. Furthermore, I believe it is very significant to continue to explore all fields of study that the "Book of Songs”has touched.
     And we also have a deeper understanding of culture in Chinese classical gardens so that we can guide the design of Garden better in the future.
引文
1孙克强、张小平:《诗经与中国文化》,河南大学出版社,1995年06月,第167页
    1金伯苓:《理解园林文化》,《中国园林》,2003年04月
    2陈从周:《园韵》,上海:上海文化出版社,1991年
    3李浩:《唐代园林别业考论》,西安:西北大学出版社,1961年
    4陈致编著《跨学科视野下的<诗经>研究》,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10年03,第3页
    1魏士衡:《中国园林与文化概述》,《城乡建设》,1994年第6期
    2诸葛山人编译:《诗经》,延边人民出版社,2005年5月第1版,369页
    1郑亚男:《园林之魂——浅析中国古代哲学思想对古典园林艺术的影响》,《建筑知识》,2009年01月
    1张国荣:《物我浑融天人合一——简论古诗中乐园模式及其建构》,《广西右江民族师专学报》,2003年08月,第16卷第4期
    2金学智:《中国园林美学》,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0年01月,第66页
    1曹林娣:《中国园林文化》,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5年05月,第156页注①:这里的中华民族是指汉民族,中国园林主要反映的是农耕文化的汉民族。中华民族还有少数民族,是游牧文化。
    2黄素芬:《<诗经>赏析》,广西教育出版社,1987年08月
    3曹林娣:《中国园林文化》,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5年05月,第416页
    1夏成钢:《湖山品题颐和园匾额楹联解读》,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9年04月,第367页
    2 (春秋)左丘明撰,鲍思陶点校:《国语》,齐鲁书社,2005年,第251页
    3 (春秋)左丘明撰,鲍思陶点校:《国语》,齐鲁书社,2005年,第81页
    4徐元浩撰,王树民、沈长云点校:《国语集解》,中华书局,2002年版,第158页
    5李山:《诗经的文化精神》,东方出版社,1997年06月,第33页
    
    1李文君:《紫禁城六百楹联匾额通解》,紫禁城出版社,2006年04月,第76页
    2李文君:《紫禁城六百楹联匾额通解》,紫禁城出版社,2006年04月,第171页
    1郭齐勇:《儒家人文精神的特色与价值》,《新华文摘》,2002年第3期,第33页
    2王毅:《园林与中国文化》,上海人民出版社,1990年05月,第273页
    3王毅:《园林与中国文化》,上海人民出版社,1990年05月,第273页
    1方勇:《从<诗经>看周人农业文化型的生命节奏特征》,河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7年02期
    1王秀杰:《与鸟同翔》,春风文艺出版社,2005年07月,第1版,第75页
    2张道一主编:《艺术学记》,苏州大学出版社,2008年12月,第89页
    3车文博主编,常岩松著:《人类心灵的神话—荣格的分析心理学》,武汉:湖北教育出版社,1999年,第112页
    4王磊:《<诗经>兴象的文化探源》,延边大学硕士论文,2006年
    1王磊:《<诗经>兴象的文化探源》,延边大学硕士论文,2006年
    2王毅:《园林与中国文化》,上海人民出版社,1990年05月,第287页
    3李泽厚:《孔子再评价》,《中国社会科学》, 1980年第2期
    4王其全:《诗经与工艺文化阐释》,中国美术学院,2006年第1版,第27页
    1刘海燕、吕文明:《论中国园林文化的和合精神》,《华中建筑》,2006年第7期
    2黄志华、詹福麟:《论中国传统文化与中国园林》,三明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4年12月,第21卷4期
    1孙克强、张小平:《诗经与中国文化》,河南大学出版社,1995年06月,第77页
    2同上
    3朱自清:《诗言志辨》,《朱自清古典文学论文集》,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1年版,第194页
    4 (清)朱庭珍:《筱园诗话》(卷四),上海古籍出版社,1983年版
    1夏成钢:《湖山品题颐和园匾额楹联解读》,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9年04月,第136页
    2夏成钢:《湖山品题颐和园匾额楹联解读》,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9年04月,第310页
    3李文君:《紫禁城六百楹联匾额通解》,紫禁城出版社,2006年04月,第100页
    
    1夏成钢:《湖山品题颐和园匾额楹联解读》,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9年04月,第77页
    2李文君:《紫禁城六百楹联匾额通解》,紫禁城出版社,2006年04月
    1曹林娣:《苏州园林匾额楹联鉴赏》,华夏出版社,2004年05月,第252页
    2李文君:《紫禁城六百楹联匾额通解》,紫禁城出版社,2006年04月,第121页
    3李文君:《紫禁城六百楹联匾额通解》,紫禁城出版社,2006年04月,第216页
    1曹林娣:《中国园林文化》,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5年05月,第292页
    2王毅:《园林与中国文化》,上海人民出版社,1990年05月,第350页
    3杜书瀛:《李渔美学思想研究》,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8年,第213页
    4黄志华、詹福麟:《论中国传统文化与中国园林》,三明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4年12月,第21卷4期
    
    1王国维:《观堂集林》,河北教育出版社,2003年1月
    2白钊义:《园林与文化的关系探析》,《山西建筑》,2003年05月,第5期
    
    1章太炎、朱自清等著,郭万金选编:《诗经二十讲》,华夏出版社,2009年01月,第187页
    2章太炎、朱自清等著,郭万金选编:《诗经二十讲》,华夏出版社,2009年01月,第188页
    3章太炎、朱自清等著,郭万金选编:《诗经二十讲》,华夏出版社,2009年01月,第214页
    
    1曹林娣:《中国园林文化》,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5年05月,第425页
    2李文君:《紫禁城六百楹联匾额通解》,紫禁城出版社,2006年04月,第72页
    1王其全:《诗经与工艺文化阐释》,中国美术学院,2006年第1版,第169页
    1杨秀娟:《中国古典园林中山石文化的起源与发展初探》,《绿化与生活》,2010年第5期
    
    1杨秀娟:《中国古典园林中山石文化的起源与发展初探》,《绿化与生活》,2010年第5期
    2刘诚:《禹启出生神话及其它》,中华民族文学网,2005年
    
    1翁经方、翁经馥编注:《中国历代园林图文精选》第二辑,同济大学出版社,2006年08月,第293页
    2徐恒醇:《设计美学》,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6年07月,第134页
    3杜书瀛:《李渔美学思想研究》,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8年,第125页
    1孙伟、王宁:《中国古典园林的文化阐释》,《南方建筑》,2005年第6期
    2王毅:《园林与中国文化》,上海人民出版社,1990年05月,第431页
    3 (明)计成:《园冶注释》,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9年11月
    4王毅:《园林与中国文化》,上海人民出版社,1990年05月,第523页
    1章太炎、朱自清等著,郭万金选编:《诗经二十讲》,华夏出版社,2009年01月,第121页
    1孙克强:、张小平:《诗经与中国文化》,河南大学出版社,1995年06月,第217页
    2王磊:《<诗经>兴象的文化探源》,延边大学硕士论文,2006年
    3王青:《浅说<诗经>中的鸟、鱼、鹿》,铜陵学院学报,2007年第2期
    
    1王建堂:《诗经中的鸟意象》,山西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第22卷第2期,1995年4月
    1闻一多:《闻一多全集》第一卷,三联书店,1982年版,第124页
    2管仁福:《试论<诗经>中“鸟兽草木”的价值蕴涵》,《北方论坛》,1994年01月
    3闻一多:《闻一多全集》第一卷,三联书店,1982年版,第117页
    1王磊:《<诗经>兴象的文化探源》,延边大学硕士论文,2006年
    2姜亮夫等:《先秦诗鉴赏辞典》,上海辞书出版社,1998年12月版,第341页
    3王青:《浅说<诗经>中的鸟、鱼、鹿》,铜陵学院学报,2007年第2期
    1赵国华:《生殖文化崇拜论》,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88年版,第252页
    2管仁福:《试论<诗经>中“鸟兽草木”的价值蕴涵》,《北方论坛》,1994年01月
    3曹林娣主编:《图说苏州园林·木雕》,黄山书社,2010年09月第1版
    1布莉华、刘传:《<诗经>中的植物文化》,承德民族师专学报,第25卷第1期,2005年03月
    1曹林娣:《静读园林》,北京大学出版社,2005年08月,第177页
    2曹林娣:《中国园林文化》,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5年05月,第216页
    3曹林娣:《中国园林文化》,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5年05月,第252页
    1李定凯:《闻一多学术文钞·诗经研究》,巴蜀书社,2002年,第120页
    1一般认为《尚书·皋陶谟》出于战国前期,孟子之前
    2陈正俊:《<诗经>中的植物与中国艺术思想的自然关系探析》,苏州大学学报(工科版),第23卷第3期,2003年6月
    3王其全:《诗经与工艺文化阐释》,中国美术学院,2006年第1版,第117页
    1曹林娣:《中国园林文化》,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5年05月,第200页
    2廖群:《诗经比兴中性意象的文化探源》,《文史哲》,1995年第3期
    3王晓敏:《原始混沌孕育的“雾中之花”—<诗经>隐语意象及比兴手法的文化探源》,重庆师范学报(哲社版),2001年第1期
    1曹林娣:《中国园林文化》,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5年05月,第240页
    1陈征宇:《浅议中国古典园林植物人格化寓意》,《中国科技信息》,2005年第14期
    2刁生虎、陈志霞:《<诗经>的审美意识—兼论其文化渊源与美学影响》,青海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3年第6期
    3王毅:《园林与中国文化》,上海人民出版社,1990年05月,第380页
    1 [清]方玉润撰李先耕点校:《诗经原始》,中华书局,1986年02月
    2张丹:《浅析<诗经>中植物蕴寓的美》,《现代语文(文学研究版)》,2009年第05期
    3刁生虎、陈志霞:《<诗经>的审美意识—兼论其文化渊源与美学影响》,青海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3年第6期
    1.[春秋]左丘明撰,鲍思陶点校.国语[M].齐鲁书社,2005年.
    2.尚书·皋陶谟.出于战国前期,孟子之前.
    3.[明]计成著,赵农注释.园冶图说[M].山东:山东画报出版社,2010年01月.
    4.[清]朱庭珍.筱园诗话(卷四)[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3年.
    5.[清]方玉润撰李先耕点校.诗经原始[M].中华书局,1986年02月.
    6.[近代]徐元浩撰王树民,沈长云点校.国语集解[M].中华书局,2002年版
    7.北京市园林局史志办公室(编).京华园林丛话[M].北京:北京科学技术出版社,1996年01月.
    8.曹林娣.苏州园林匾额楹联鉴赏[M].华夏出版社,2004年05月.
    9.曹林娣.中国园林文化[M].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5年05月.
    10.曹林娣.静读园林[M].北京大学出版社,2005年08月.
    11.曹林娣主编.图说苏州园林丛书[Z].安徽:黄山书社,2010年09月第1版,本论文图片均来自于此书.
    12.曹明纲.中国园林文化[M].上海古籍出版社,2001年06月.
    13.陈从周.说园[M].同济大学出版社,2009年09月.
    14.陈致,吴仰湘,黄梓勇,许景昭.从礼仪化到世俗化:《诗经》的形成[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 2009年12月.
    15.陈致.跨学科视野下的诗经研究[M].上海古籍出版社,2010年03月.
    16.车文博主编,常岩松著.人类心灵的神话—荣格的分析心理学[M].武汉:湖北教育出版社,1999年.
    17.程俊英.诗经漫话[M].上海:上海文艺出版社,1983年.
    18.程俊英.诗经译注(上下图文本).上海:古籍出版社,2009年02月第1版.
    19.陈从周.园韵[M].上海:上海文化出版社,1991年.
    20.杜书瀛.李渔美学思想研究[M].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8年03月.
    21.冯浩菲.历代诗经论说述评/文化寻根丛书[M].中华书局,2003年10月.
    22.傅斯年.闻一多诗经讲义稿笺注[M].北京:当代世界出版社,2009年01月.
    23.郭杰.古代思想与诗的世界[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8年03月.
    24.姜亮夫等.先秦诗鉴赏辞典.上海:上海辞书出版社,1998年12月版.
    25.江林.《诗经》与宗周礼乐文明[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10年03月.
    26.金学智.中国园林美学[M].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0年01月.
    27.居阅时.弦外之音:中国建筑园林文化象征[M].四川人民出版社,2005年05月.
    28.何志华,朱国藩主编.先秦两汉典籍引《诗经》资料汇编[M].香港中文大学出版社,2004年12月.
    29.李浩.唐代园林别业考论[M].西安:西北大学出版社,1961年.
    30.李文君.紫禁城六百楹联匾额通解[M].北京:紫禁城出版社,2006年04月.
    31.李山.诗经的文化精神[M].东方出版社,1997年06月.
    32.李泽厚.美学四讲[M].北京: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1999年11月.
    33.吕华亮.《诗经》名物的文学价值研究[M].安徽:安徽大学出版社,2010年04月.
    34.雒启坤.诗经散论[M].商务印书馆,2002年10月出版.
    35.黄松毅.礼仪与歌诗:《诗经·大雅》研究[M].北京:中国传媒大学出版社,2010年06月.
    36.潘富俊.诗经植物图鉴——文学珍藏[M].上海书店出版社,2003年01月.
    37.任晓红,喻天舒.禅与园林艺术[M].中国言实出版社,2006年12月.
    38.佘正松,周晓琳.诗经的接受与影响[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06年07月.
    39.深圳一石.美人如诗草木如织:《诗经》里的植物[M].天津教育出版社,2007年07月.
    40.孙克强,张小平.诗经与中国文化[M].河南:河南大学出版社,1995年.
    41.翁经方,翁经馥编注.中国历代园林图文精选第二辑[M].同济大学出版社,2006年08月.
    42.王铎.中国古代苑园与文化[M].湖北教育出版社,2003年03月.
    43.王稼句.三生花草梦苏州[M].南京: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7年01月.
    44.王其全.诗经与工艺文化阐释[M].杭州:中国美术学院,2006年01月.
    45.王巍.诗经民俗文化阐释[M].商务印书馆.2005年12月.
    46.王秀杰.与鸟同翔[M].春风文艺出版社,2005年07月第1版.
    47.王毅.园林与中国文化[M].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1990年05月.
    48.王毅.中国园林文化史[M].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04年01月.
    49.王政.《诗经》文化人类学[M].黄山书社,2010年03月.
    50.闻一多.闻一多全集.第一卷[M].三联书店,1982年.
    51.夏传才.诗经语言艺术新编[M].语文出版社,1998年01月.
    52.夏传才.诗经讲座[M].广西: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7年05月.
    53.夏成钢.湖山品题颐和园匾额楹联解读[M].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9年04月.
    54.徐恒醇.设计美学[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6年07月.
    55.杨朝明.儒家文化面面观[M].齐鲁书社,2005年09月.
    56.余开亮.六朝园林美学[M].重庆:重庆出版社,2007年04月.
    57.于兴.诗经研究概论[M].北京:中国社会出版社,2010年01月.
    58.袁长江.先秦两汉诗经研究论稿[M].北京:学苑出版社,1999年08月.
    59.岳毅平.中国古代园林人物研究[M].陕西:三秦出版社,2004年01月.
    60.赵沛霖.先秦神话思想史论[M].学苑出版社,2006年03月.
    61.赵敏俐等.中国古典歌诗研究——从《诗经》到元区的艺术生产史[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5年09月第1版.
    62.赵晓兰主编.诗经的生活艺术[M].四川人民出版社,1995年10月.
    63.张道一主编.艺术学记[M].苏州:苏州大学出版社.2008年12月.
    64.张加勉.解读颐和园:一座园林的历史和建筑[M].当代中国出版社,2009年06月.
    65.张建军.诗经与周文化考论[M].山东:齐鲁书社,2004年09月.
    66.章太炎,朱自清等著,郭万金选编.诗经二十讲[M].华夏出版社,2009年01月.
    67.周延良.诗经学案与儒家伦理思想研究[M].学苑出版社,2005年02月.
    68.诸葛山人编译.诗经[M].延边人民出版社,2005年5月第1版.硕士论文(按出版时间的顺序排列)
    69.贾海生.周初礼乐文明实证——《诗经·周颂》研究[D].西北师范大学硕士论文,2000.
    70.张建军.诗经与周文化考论[D].苏州大学硕士论文,2001.
    71.曹菊枝.中国古典园林植物景观配置的文化意蕴探讨[D].华中师范大学硕士论文,2001 .
    72.陆银湘.《诗经》“颂”诗的研究[D].暨南大学硕士论文.2002.
    73.涂庆红.《诗经》风俗的归类研究[D].四川师范大学硕士论文,2002.
    74.赵晓峰.禅与清代皇家园林—兼论中国古典园林艺术的禅学渊涵[D].天津大学硕士论文,2003.
    75.戴秋思.中国传统园林之文化关联探析[D].重庆大学硕士论文,2004.
    76.江林.《诗经》与宗周礼乐文明[D].浙江大学硕士论文,2004.
    77.张柳明.周代礼乐文化与《诗经·大雅》颂美诗[D].首都师范大学硕士论文,2004.
    78.李建军.《诗经》与周代宗教文化研究[D].四川师范大学硕士论文,2004.
    79.孙迪.中国传统园林植物构成的文化社会学解读[D].东北林业大学,2006.
    80.齐慎.《诗经》植物与周人礼俗研究[D].苏州大学硕士论文.2006.
    81.张自慧.礼文化的人文精神与价值研究[D].郑州大学硕士论文,2006.
    82.杨媚.《诗经·国风》中的水意象解读[D].暨南大学硕士论文,2006.
    83.王磊.《诗经》兴象的文化探源[D],延边大学硕士论文,2006年.
    84.董晓璞.中国古典园林的文化内涵与意境营造[D].西北农林科技大学,2007.
    85.胡青.《诗经》植物起兴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硕士论文,2007.
    86.王蕾.古韵之美—探析中国古典园林景观艺术的意境表达.河北工业大学,2007.
    87.邱美.《诗经》中的植物意象及其影响[D].苏州大学硕士论文.2008.
    88.赵江华.《诗经》礼仪诗研究[D].苏州大学硕士论文,2008.
    89.孙娟.《诗经·大雅》与礼乐文化研究[D].首都师范大学硕士论文,2008.
    90.张晓娟.《诗经》与周代礼乐精神[D].福建师范大学硕士论文.2008.
    91.王潇.《诗经》中的伦理关系研究[D].南京师范大学硕士论文,2008.
    92.褚斌杰,章必功.《诗经》中的周代天命观及其发展变化[J].北京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83,(06).
    93.赵国华.《生殖文化崇拜论》[J].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88年.
    94.郭丹.《诗经》中的图腾崇拜[J].福建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2,(03).
    95.郭杰.中国礼乐文化初论[J].东北师大学报,1993,(06).
    96.王振复.中国园林文化的道家境界[J].学术月刊,1993,(09).
    97.管仁福.试论《诗经》中“鸟兽草木”的价值蕴涵[J].北方论丛,1994,(01).
    98.李衍德,胡玲凤.苏州古典园林匾额楹联的艺术[J].中国园林,1994,(04).
    99.姜楠.从《诗经》看周代祭天礼仪[J].天津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1995,(02).
    100.廖群.《诗经》比兴中性意象的文化探源[J],《文史哲》,1995,(03).
    101.雒三桂.《诗经》祭祀诗与周代贵族政治思想[J].北京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1995,(03).
    102.蒋立甫.《诗经》中“天”“帝”名义述考[J].安徽师大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5,(04).
    103.户晓辉.诗经的文化阐释[J].书城,1995,(06).
    104.张连举.《诗经》生殖崇拜论[J].宝鸡文理学院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1996,(01).
    105.牛彦军.自然与人性的结合──从中国文化传统看中国建筑的“天人合一”性[J].华中建筑,1996,(01).
    106.方勇.从《诗经》看周人农业文化型的生命节奏特征[J].河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7,(02).
    107.王洲明.论《诗经》的文化品格[J].文史哲,1997,(04).
    108.鲁洪生.《诗经》的价值[J].齐鲁学刊,1998,(02).
    109.徐柏青.论《诗经》中对山水自然物的审美[J].湖北三峡学院学报,2000,(01).
    110.居阅时.苏州私家园林中文字和题名背后的深层涵义[J].中国园林,2000,(03).
    111.李天民.中国皇家园林艺术的文化基础[J].浙江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2000,(06).
    112.陈巍.中国古典园林文化内涵的美学研究[J].北京建筑工程学院学报, 2001,(01) .
    113.王晓敏.原始混沌孕育的“雾中之花”—<诗经>隐语意象及比兴手法的文化探源[J],重庆师范学报(哲社版).2001,(01).
    114.吴隽宇,肖艺.从中国传统文化观看中国园林[J].中国园林,2001,(03).
    115.阎宏武.中国古典园林文化一隅——浅析匾额、楹联的多重涵义[J].山西建筑, 2001,(05) .
    116.李定凯.闻一多学术文钞·诗经研究[M].巴蜀书社,2002.
    117.郑皓,申世广,范凌云.试析中国古典园林艺术中的哲学源流[J].苏州城市建设环境保护学院学报(社科版),2002,(02).
    118.郭齐勇.儒家人文精神的特色与价值[J].《新华文摘》,2002,(03).
    119.陈正俊.《诗经》中的植物与中国艺术思想的“自然”关系探析[J].苏州大学学报(工科版),2003,(03).
    120.赵刚健.中国古典园林的深层文化意蕴[J].江淮论坛,2003,(03) .
    121.金伯苓.理解园林文化[J].《中国园林》,2003,(04).
    122.苏昕.《诗经》植物母题的文化人类学阐释[J].山西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3,(05).
    123.白钊义.园林与文化的关系探析[J].山西建筑,2003,(05).
    124.刁生虎,陈志霞.《诗经》的审美意识—兼论其文化渊源与美学影响[J].青海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3,(06).
    125.杨玲.从《诗经》“草木起兴”看我国古代的植物崇拜[J].中山大学学报论丛, 2004,(02).
    126.梅良勇,张方玉.中国传统家庭伦理思想的重要渊源——《诗经》的家庭伦理思想研究[J].道德与文明,2004,(02).
    127.乔永强,陈元欣,周曦.中国园林与道家思想[J].北京林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4,(03).
    128.黄志华,詹福麟.论中国传统文化与中国园林[J].三明学院学报,2004,(04).
    129.刘诚.禹启出生神话及其它[J].中华民族文学网,2005.
    130.彭巧,傅德亮,徐剑锋.传统文化对中国古典园林的影响[J].浙江林学院学报,2005,(01).
    131.张劲农.我国古典园林中水的文化意义[J].广东园林,2005,(01).
    132.居阅时.苏州古典园林植物文化涵义实例分析[J].广东园林,2005,(02).
    133.朱凯,汤辉.中国古典园林中的哲学思想[J].湖南林业,2005,(03).
    134.布莉华、刘传.《诗经》中的植物文化[J].承德民族师专学报,第25卷第1期,2005,(03).
    135.欧阳勇锋,蒋颖,张延龙.中国传统文化对宋代园林的影响[J].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5,(03).
    136.聂振斌.礼乐文化与儒学艺术精神[J].江海学刊,2005,(03).
    137.高尚卿.从诗经中看周代妇女的爱情婚姻观[J].广播电视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版),2005,(03)
    138.张宝林.解读《诗经》春秋时期伦理思想建构[J].长春大学学报,2005,(03).
    139.王渭清.从《诗经》看周文化的和谐精神[A].炎帝·姜炎文化与和谐社会国际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6.
    140.王峰,孙艳平.试论《诗经》的文化精神[J].太原教育学院学报,2006,(01) .
    141.韩玺吾.从《诗经》看周人的文化精神[J].唐都学刊,2006,(03).
    142.李静.试析中国古典园林的文化底蕴[J].安徽农学通报,2006,(04).
    143.战学成.五礼制度与《诗经》时代社会生活[J].北方论丛,2006,(04).
    144.朱志荣.中国园林的多维阐释——评曹林娣教授的《中国园林文化》[J].建筑知识,2006,(04).
    145.宋娟.从《诗经》看周人生命意识的深化[J].学习与探索,2006,(06).
    146.刘海燕、吕文明.论中国园林文化的和合精神[J],《华中建筑》,2006年,(06)
    147.刘昌安.《诗经》的文化价值及现代意义论析[J].理论导刊, 2006,(09).
    148.郭鹏飞.隐逸文化对文人园林的影响[J].南方建筑,2006,(12).
    149.余翰武.中国园林的山水形式与中国传统哲学思想[J].古建园林技术, 2007,(01).
    150.余江玲,陈月华.中国植物文化形成背景[J].西安文理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07,(01).
    151.陈开梅.周颂的和谐理念及其现实意义[J].大连大学学报,2007,(02).
    152.王青.《诗经》植物意象的文化解读[J].河海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7,(02).
    153.张源盛.中国古典园林中的哲学内涵探析[J].现代园林,2007,(03) .
    154.张连举.论《诗经》中的舟船意象[J].商洛学院学报,2007,(03) .
    155.艾丽皎.浅议中国古典园林的发展及文化内涵[J].南方农业(园林花卉版),2007,(03) .
    156.许丽,许颖.中国古典园林的文化根源和表现[J].农业科技与信息(现代园林),2007,(05) .
    157.蒋秀碧.论我国山水文化与山水精神[J].青海社会科学,2007,(05).
    158.谢彩云.中国古典文人园林艺术的产生与发展[A].第十届中国科协年会论文集(二)[C],2008.
    159.周冬梅.浅谈《诗经》的人文精神[J].长春教育学院学报,2008,(01).
    160.沙新美.传统文化对苏州造园艺术的影响[J].安徽建筑,2008,(02).
    161.顾炳荣.论中国古典园林的哲学思想[J].科技信息(科学教研),2008,(11).
    162.崔伟.浅谈《诗经》中“和”的美学思想[J].作家,2008,(12).
    163.秦婷婷,刘付刚,宋金娜.中国古典园林国内外发展简谈[J].科技信息. 2008,(19).
    164.郑亚男,张梅林,南川.园林之魂——浅析中国古代哲学思想对古典园林艺术的影响[J].建筑知识,2009,(01).
    165.王洪力.中国古典园林中的象征文化[J].沈阳建筑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01).
    166.刘小燕.《诗经·国风》中的婚俗文化[J].中国教师,2009,(01).
    167.张丹.浅析《诗经》中植物蕴寓的美[J].《现代语文(文学研究版)》,2009年第05期.
    168.胡湛,李斌斌.园林植物文化漫谈[J].湖南林业,2009,(10) .
    169.刘倩.植物命名及其文化内涵探析[J].语文学刊, 2009,(22) .
    170.汤振兴,王延方.中国古典园林中植物的文化寓意[J].安徽农业科学报,2009.
    171.王菲菲.试析中国古典园林精神[J].山西建筑, 2010,(02).
    172.杨秀娟.中国古典园林中山石文化的起源与发展初探[J].绿化与生活,2010,(05).

© 2004-2018 中国地质图书馆版权所有 京ICP备05064691号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17129号

地址:北京市海淀区学院路29号 邮编:100083

电话:办公室:(+86 10)66554848;文献借阅、咨询服务、科技查新:665547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