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法律英语教学内容研究
详细信息    本馆镜像全文|  推荐本文 |  |   获取CNKI官网全文
摘要
随着经济全球化进程的日益加快,为适应中国加入WTO的新形势,以及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新要求,我国当今迫切需要培养既精通法律专业知识又精通外语的复合型、国际型法律人才。为了顺应这一时代要求,中国的法学教育也越来越重视法律英语教育。而法律英语教学内容在法律英语教学诸环节中处于重要地位,起着导向的作用。法律英语教学内容的研究是我国法律英语教育事业的基础,对我国涉外法律人才的培养有着重要的理论和现实意义。
     本文共包括五部分内容。第一部分主要对基本概念和特征予以界定,同时还分析了法律英语教学内容的研究意义以及其与相关教学内容的比较研究;第二部分介绍了法律英语教学内容的基本理论依据;第三部分详细阐述了法律英语教学内容的基本内涵;第四部分对法律英语教学内容的现状及法律英语教材的现状进行了分析;第五部分提出了对于完善法律英语教学内容的一些构想。
Under the new situation of the economic globalization and China’s accession to the WTO, China has been in urgent need of those versatile talent persons who are proficient in both legal and English. To following the demand for social economic development, increasingly importance has been attached to the Legal English of China. The content of Legal English is an important element of the Legal English, and the base for the Legal English Education. In the final analysis, the research on Content of Legal English has great significance in theory and reality.
     The thesis has five parts. Part one introduces the definition and characteristic of the content of Legal English and the Legal English, and analyses the significance of the research on the consent of Legal English. Part two elaborates the basic theory of the consent of Legal English. Part three elaborates the concrete connotation of the consent of Legal English. Part four analyses the present situation of the consent of Legal English and the textbooks of Legal English. Part five puts forwards some suggestions on how to improve the Consent of Legal English.
引文
①满颖、侯正良:《法律英语教学与国际型法律人才的培养》,载《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学报》2004年第2期。
    
    ①熊松:《ESP理论与法律英语学科建设》,载《贵州警官职业学院学报》2003年第4期。
    ②陈莉萍:《专门用途英语研究》[M]上海,载复旦大学出版社2000版第5页。
    ③熊松:《ESP理论与法律英语学科建设》,载《贵州警官职业学院学报》2003年第4期。
    ①袁华平:《浅谈我国高校法律英语教学的改革与完善》,载《中国科技信息》2006年14期。
    《大学英语教学大纲》修订工作组:《大学英语教学大纲》(修订本),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1999年版,第1页。
    ①何宏莲、王巍:《法律英语教学与法律双语教学的关联性分析》,载《佳木斯大学社会科学学报》2006年5月第24卷第3期。
    ①郭强:《论法律英语课程规划的理据》,载《山东外语教学》2004年第1期。
    ②Richards, J. C, ET al.Longman Dictionary of Language Teaching& Applied Linguistics [M], Foreign Language Teaching and Research Press, 2000.
    ①郭强:《论法律英语课程规划的理据》,载《山东外语教学》2004年第1期。
    ②高春明、范慧茜:《法律专业英语教学应考虑的三个问题》,载《郑州航空工业管理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第24卷第5期。
    ①何克抗:《关于构建主义的教育思想与哲学基础—对构建主义的反思》,载《中国大学教学》2004第7期。
    ②何克抗:《关于构建主义的教育思想与哲学基础—对构建主义的反思》,载《中国大学教学》2004第7期。
    ③在教育心理学中,曾有三种学习理论对教学和学习产生过较大影响,即:早期的行为主义(Behaviorism),70年代末至80-90年代的认知主义(Cognitivism)和90年代以来的构建主义(Constructivism)。
    
    ①参见http://www.210.36.18.53/教育心理学/课程资源。
    ②董燕萍:《心理语言学与外语教学》,载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第2页。
    ③董燕萍:《心理语言学与外语教学》,载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第2页。
    ①Skehan:《语言学习认知法》,载《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
    ②Skehan:《语言学习认知法》,载《上海外语教育》。
    ③张丽、徐剑华:《认知心理学教学观对创设大学英语教学新模式的启示》,载《江苏外语教学研究》2006年第2期。
    ①张丽、徐剑华:《认知心理学教学观对创设大学英语教学新模式的启示》,载《江苏外语教学研究》2006年第2期。
    ②陈莉萍:《专门用途英语研究》[M]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2000版。
    ①熊松:《ESP理论与法律英语学科建设》,载《贵州警官职业学院学报》2003年第4期。
    ①何江胜:《文化导入与大学英语教学》,载《南京航空航天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1999年第4期。
    ②第二语言教学问题权威、加拿大杰出的教学法专家H.H.Stem教授给语言教学所下的定义。
    ①H.H. Stem, Fundamental Concepts of Language Teaching [M]. Oxford University Press, 1983(reprinted) Shanghai Foreign Language Education Press,1999 P410—412.
    ①刘祥生:《大学英语教学策略探索》,载《社会纵横》2007年10月总第22卷第10期。
    ①郭海英:《外语教学的重要目标—培养跨文化交际能力》,载《内蒙古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07年9月第20卷第9期。
    ②董国英:《培养英语交际策略意识,提高英语交际能力》,载《科教文汇》(上旬刊)2007年8月。
    ①刘艺工、屈文生:《法律英语教学中应该注意思考的几个问题》,载《高等理科教育》2003年第6期。
    ①李军:《两大法系形成理念之差异》,载《西南政法大学学报》2004年03月第6卷第2期。
    
    ①温建平:《法律英语的语体特征与汉英翻译》,载《国际商务研究》2001年第2期。
    ②Melinkoff David ,The Language of the Law Boston Little, Brown an Company,1963.
    
    
    ①参见http://www.geo.cersp.com。
    ②参见http://www.geo.cersp.com。
    ①莫再树:《关于专业英语教材建设的思考》,载于《西安外国语学院学报》2003年6月第11卷第2期。
    ①满颖、侯正良:《法律英语教学与国际型法律人才的培养》,载《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学报》2004年第2期。
    ①莫再树:《关于专业英语教材建设的思考》,载《西安外国语学院学报》2003年6月第11卷第2期。
    ①杨福玲等:《语言的使用原则与新世纪理工科英语教程》[J] ,载《外语界》2000年第4期。
    ①莫再树:《专业英语教材建设:问题与对策》,载《外语界》2003年第4期。
    ①满颖、侯正良:《法律英语教学与国际型法律人才的培养》【J】,载《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学报》2004年第2期。
     ①参见http://www.hi.baidu.com/alanis/blog/item/。
    ①柳兵:《认知心理学指导下教学资源库建设的思考》,载《淄博师专学报》2006年第2期。
    ②张丽、徐剑华:《认知心理学教学观对创设大学英语教学新模式的启示》,载《江苏外语教学研究》2006年第2期。
    ③王萍:《皮亚杰认知发展理论对英语教学的启示》,载《教育研究》。
    ④张丽、徐剑华:《认知心理学教学观对创设大学英语教学新模式的启示》,载《江苏外语教学研究》2006年第2期。
    ①熊松:《ESP理论与法律英语学科建设》,载《贵州警官职业学院学报》2003年第4期。
    1.傅敬民:《法律英语教学若干问题的探讨》,载《法治论丛》第21卷第4期。
    2.王光汉:《谈谈法律英语的词汇特点》,载《法商研究》1999年第5期。
    3.符建华:《法律英语渊源及其词汇特征》,载《经济与社会发展》第3卷第5期。
    4.李文阳:《浅谈法律英语的语言特点及翻译》,载《科技翻译》。
    5.彭晓琼、田淼:《法律英语的语言特点及其形成原因》,载《科教文汇》2006年第1期。
    6.李丽:《法律英语词汇的特点及其翻译》,载《中国科技翻译》第18卷第3期。
    7.赵军峰:《法律英语名词化剖析及汉译英策略》,载《中国科技翻译》第19卷第4期。
    8.李慧:《文化差异对法律英语翻译的影响》,载《经济与社会发展》第4卷第11期。
    9.温建平:《法律英语的语体特征与汉英翻译》,载《国际商务研究》2001年第2期。
    10.胡大伟:《英汉法律语言特点比较》,载《大理学院学报》第4卷第2期。
    11.何克抗:《关于构建主义的教育思想与哲学基础—对构建主义的反思》,载《中国大学教学》2004第7期。
    12.苏世芬:《国际化背景下中国法律英语教育之改革》,载《青海社会科学》2007年第1期。
    13.郑海燕、陈洁心:《法律英语学习方法之研究》,载《福建政法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0年8月第3期。
    14.胡龙青、胡龙春:《浅析被动语态在海事法律英语中的应用》,载《湖南行政学院学报》2006年第6期。
    15.李剑波:《论确立“法律英语”学科地位的必要性》,载《西南政法大学学报》第1卷第1期。
    16.康传彪:《法律英语中程式化语言结构及其应用》,载《湖北经济学院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第3卷第期。
    17.司福成:《法律英语语言特征及其语用翻译》,载《华侨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7年第1期。
    18.江振春:《法律英语文体特征与翻译》,载《安庆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第22卷第5期。
    19.杨劲松、黎亮:《法律英语》,载《佛山科技技术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第25卷第1期。
    20.于国栋:《英语语篇写作理论在法律英语语篇写作中的应用》,载《天津航海》2003年第2期。
    21.熊松:《英语法律文书的文体特征及翻译要领》,载《贵州民族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5年第二期。
    22.柯晓玲:《英语法律文书的歧义现象分析》,载《西南交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第4卷第3期。
    23.宋雷:《文化差异对法律及经贸英语翻译的影响》,载《西南政法大学学报》1999年7月第1卷第1期。
    24.傅伟良:《合同法律文件翻译用词特点之一——用词正规》,载《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学报》2002年第5期。
    25.高泠:《海事法律英语的词汇特点及其应用》,载《天津航海》2005年第1期。
    26.刘蔚铭:《法律英语的词源与专门术语》,载《西北大学学报》1996年第4期第26卷。
    27.郑子敏:《法律英语词汇特点探析》,载《龙岩学院学报》第24卷第5期。
    28.方茜:《从翻译角度浅析法律英语的专业化要求》,载《天府新论》第23卷第6期。
    29.邹娜娜:《法律英语词汇特点及翻译》,载《太原城市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6年第5期。
    30.朱天文:《法律文书的用词特点及其翻译》,载《福州大学学报》2001年第2期。
    31.张娟娟:《法律英语的“案例教学法”研究》,载《西南科技大学高教研究》2006年第4期。
    32.张金会:《法律英语中的案例教学》,载《吉林农业科技学院学报》第15卷第4期。
    33.桂萍:《图式理论与法律英语教学》,载《辽宁教育行政学院学报》第23卷第10期。
    34.王青梅:《图式理论与法律英语教学》,载《宁波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第28卷第6期。
    35.柯晓玲:《英语法律文书的歧义现象分析》,载《西南交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第4卷第3期。
    36.张丽、徐剑华:《认知心理学教学观对创设大学英语教学新模式的启示》,载《江苏外语教学研究》2006年第2期。
    37.熊松:《ESP理论与法律英语学科建设》,载《贵州警官职业学院学报》2003年第4期。
    38.蒋殷:《浅议英语教学内容、方法及时空评价的开放》,载《学科教学探索》2003年第2期。
    39.刘泓蔚:《浅谈高职英语教学的内容构成》,载《科教文汇》2007.8(下旬刊)。
    40.高兰英:《论法律英语课程教学存在的问题及对策》,载《法制与社会》2007.8。
    41.何宏莲、王巍:《法律英语教学与法律双语教学的关联性分析》,载《佳木斯大学社会科学学报》2006年5月第24卷第3期。
    42.郭强:《论法律英语课程规划的理据》,载于《山东外语教学》2004年第1期。
    43.高春明、范慧茜:《法律专业英语教学应考虑的三个问题》,载于《郑州航空工业管理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第24卷第5期。
    1.[美]Linda Holdeman Edwards著:《法律文书写作》,中信出版社第三版。
    2.傅伟良:《对外经济合同英文写作》,石油工业出版社第二版。
    3.[德]黛布拉·S·李、[美]查尔斯·霍尔、[土]玛莎·赫尔利著,李秀立编译:《美国法律英语---在法律语境中使用语言》,世界图书出版社2002年版。
    4.何家弘:《法律英语》,法律出版社第二版。
    5.杜金榜、张新红主编:《法律英语核心教程》,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出版社(法律英语系列教材)。
    6.董世忠、赵建主编:《法律英语》,复旦大学出版社。
    7.李广辉、宋永新主编:《法律英语》,中国法制出版社(现代法学教材)。
    8.郭义贵主编:《法律英语》,北京大学出版社(21世纪法学系列教材)。
    9.刘汉霞编著:《法律英语》,华南理工大学出版社(21世纪高校法学专业系列教材)。
    10.顾海根、姚骏华主编:《法律英语教程》,北京大学出版社(高等学校法学系列教材)。
    11.沈银珍:《多元文化与当代英语教学》,浙江大学出版社2000版。
    12.陈莉萍:《专门用途英语研究》,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2000版。
    13.董燕萍:《心理语言学与外语教学》,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
    1.Debra S. Lee, Charles Hall, Marsha Hurley, American Legal English : Using Language in Legal Contexts (English for Academic andProfessional Purposes) , Paperback Student edition (November 1999).
    2.Samuel Jarman, Cassell English-Legal Dictionary and Handbook, Hardcover (December 1994).
    3.Jim Littlejohn ,The Impact of the Native American Languages Act on Public School Curriculum, Journal of Law & Education,2000.
    4.Skehan, A Cognitive Approach to Language Learning, P. 1999.
    5.William A. Hilyerd, Untangling the Legal System, Journal of Law & Education.
    6.Diana Pullin, Key Questions in Implementing Teacher Testing and Licensing, Journal of Law & Education.
    7.Patricia F. First and Yolanda Y. Hart, Access to Cyberspace: The New Issue in Educational Justice , Journal of Law & Education, 2002.
    8.Richards, J. C., ET al.Longman Dictionary of Language Teaching& Applied Linguistics [M]. Foreign Language Teaching and Research Press, 2000.
    9.Krois-Linder and Translegal,International Legal English 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
    10.Jackson. J .H. ,Legal problems of international economic relations, third edition, westpublisher Co. 1995.
    11.Jackson. J .H., The world Trade system: Law and policy of international economic relations, MIT Press, 1997.
    12.Bowett's law of international institutions, edited by Philippe sands, sweet&maxwell.
    1中国知网:http://www.cnki.net
    2律联资讯:http://www.lexisnexis.com
    3教育心理学:http://www.210.36.18.53/教育心理学/课程资源
    4 http://www.geo.cersp.com
    5 http://www.hi.baidu.com/alanis/blog/item/

© 2004-2018 中国地质图书馆版权所有 京ICP备05064691号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17129号

地址:北京市海淀区学院路29号 邮编:100083

电话:办公室:(+86 10)66554848;文献借阅、咨询服务、科技查新:665547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