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分省定额录取政策公平问题研究
详细信息    本馆镜像全文|  推荐本文 |  |   获取CNKI官网全文
摘要
高考分省定额录取政策是指国家按一定的准则将高校招生人数总数分省区分配其配额的一项招生录取政策。我国自1952年实施统一高考后,就实行了分区定额录取政策。1977年恢复高考以来,分省定额录取政策逐渐完善。高考分省划线定额录取是我国高等学校招生考试录取环节中至关重要的一环,它不仅涉及广大考生享有高等教育的切身利益,也关乎我国高校招生的数量与质量,进而影响到我国高尖人才的培养和国家经济建设。20世纪90年代高校招生并轨改革完成,再加上各省区之间政治、经济、人口、文化和教育等方面长期存在的非平衡发展状态,各地高考录取分数线差异过大的问题凸显出来,分省定额录取政策所带来的公平性问题引起了社会上下的广泛关注。
     本文主要是针对我国分省定额录取政策以及由此带来的公平问题而展开研究的,主要运用的研究方法包括资料分析法和统计分析法等。在整个研究过程中,本文以政策理论为逻辑起点、社会公平为理论依据,以分省定额录取政策为研究对象,围绕各省之间高等教育入学机会公正分配这一核心问题,从历史考查和实证研究的角度,做了全面的分析和研究。全文共分五个部分。首先,从公共政策学的宏观层面出发,探讨高考政策的内涵、基本特征和价值取向。第二个部分,在分析公平的内涵和标准的基础上,提出了高考政策公平的规则体系。第三部分尝试从政策文本的角度,系统分析建国以来分省定额录取政策演变、发展的历程及其对高校招生名额分配的影响。第四个部分,在前文分析的基础上通过实证研究,分析我国现行的分省定额录取政策的公平性。第五个部分,探析影响分省定额录取政策实现公平的因素,并结合当前社会发展形势,提出一些有利于实现分省定额录取政策公平性的建议。
     本论文的研究结论主要有以下几点:1、我国高等教育入学机会的区域差异,既是由政府和社会提供的教育机会不平等造成的,也是由地理位置等非社会因素的自然差异所导致的结果,因此,必须逐步消除由不平等的教育资源分配所带来的教育机会不平等,尊重和保护地理位置等非社会因素形成的合理差异。2、在统一高考制度下出现的“倾斜的高考分数线”根源于省区间政治、经济、文化、人口和教育等多种因素发展的不平衡。3、高考录取制度的改革方向是立足区域公平的现实,追求考试公平的理想,具体的政策建议是在区域经济和社会协调发展的基础上,通过高校地理布局的调整,循序渐进地调整高校招生计划的分配,使各省区间高等教育入学机会的分配逐步达到公正合理的状态。
The admission policies at provincial scale of the college entrance examination, which means certain criteria,will be the total number of college enrollment quotas for sub-provinces,autonomous regions,and a distribution of its admission policies admission.After the implementation of a unified college entrance examination in 1952, the district implemented a fixed admission policy.Since the resumption of university entrance examination in 1977,the admission policies at the provincial scale have improved gradually.College entrance examination at the provincial fixed line plays a very important role in the entrance examination in China's colleges.It is not only involved in the majority of students enjoy the immediate interests of higher education; they are also relevant to the quantity and quality of the college entrance examination.So it affects the training of high-pointed and national economic construction.During the 20 century 90's,college students have completed the merger of the reform,between the provinces and regions together with the political,economic,demographic,cultural and educational areas such as long-term development of non-equilibrium state,the problem of the difference between the admission around the college entrance examination come out.Admission policies at the provincial scale brings about by the issue of fairness raised widespread concern in the community as a whole.
     This article is mainly about China's admission policies at the provincial scale,as well as the fairness of the resulting problems and research.The main methods of the research include data analysis and statistical analysis of law.Throughout the whole of the study,this article starts with the logical starting point for policy theory,and basses on the social justice.Then it studies the admission policies at the provincial scale.Also it between the provinces surrounding the fair distribution of education opportunities for higher education in this core issue.Finally it from a historical and empirical study to examine the point of view has done a comprehensive analysis and research.The full text is divided into five parts.First of all,from public policy studies at the macro level, explore the college entrance examination's meaning,essence,basic features and value orientation.The second part,it starts with the analysis of the content and the principles of fairness then put forward a fair rule of the university entrance examination system.The third part of the text from a policy point of view,Analysis sub-province since the founding of the evolution of a fixed admission policies,development process and its impact on the college entrance quota distribution.The fourth part of the previous analysis bases on empirical research,and analysis of the current admission policy of a fixed sub-provincial equity.The fifth part,explores the impact of sub-provincial scale to achieve a fair admission policy factors,and combined with the current situation of social development,conducive to the realization of some sub-province of the faimess of a fixed admission policy recommendations.
     In this paper,the main conclusions of the study are as follows:1.China's higher education opportunities for the regional differences in enrollment,not only coursed by the government and social inequalities of educational opportunities,but also by the location of non-social factors such as the natural result of differences.Therefore,it is necessary to eliminate the unequal distribution of educational resources gradually which brought about by the unequal educational opportunities.Respect for and protection of geographical location and other non-social factors in the formation of a reasonable difference.2.In a unified college entrance examination system under the "tilt test scores," rooted in the province range of the imbalance in the development of a variety of factors,for example political,economic,cultural,population education and so on.3. Taking college entrance examination system in the direction of reform is based on the reality of regional equity,and pursuit of the ideal of a fair examination.The specific policy proposals basis on the regional economic and social development.Through the college adjustment of the geographical layout,plan to adjust the allocation of college and university enrollment step-by-step,so that the distribution of education opportunities between the provinces for higher education will achieve a fair and rational state.
引文
[1]林永波、张世贤:《公共政策》,台湾五南图书出版公司1982年版,第8页.
    [2][美]E.R克鲁斯克,B.M杰克逊:《公共政策词典》,上海远东出版社1992年版,第31-32页.
    [3][美]托马斯·R·戴伊:《理解公共政策》,华夏出版社2004年版,第2页.
    [4][美]卡尔·J·弗雷德里奇:《人和政府》,麦格劳希尔出版公司1963年版,第79.
    [5]D.Easton.The Political System:An Inquiry into the State of Political Science.N.Y:Knopf,1953.129
    [6][美]詹姆斯·E·安德森:《公共决策》,华夏出版社1900年版,第4页.
    [7]伍启元:《公共政策》,商务印书馆1989年版,第4页.
    [8]张金马:《政策科学导论》,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92年版,第19-20页.
    [9]陈振明:《政策科学--公共政策分析导论》,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3年版,第50页.
    [10]陈庆云:《公共政策分析》,中国经济出版社1996年版,第9页.
    [1]朱永坤:《教育政策伦理研究教育公平问题解决的理论途径》,《教育理论与实践》,2008年第7期.
    [1]朱永坤:《教育政策公平性分析》,东北师范大学博士学位论文,2008年,第55页
    [2]李长永:《社会保障概念考查》,《黑龙江社会科学》,2001年第5期.
    [3]刘晓:《构建以公平为目标的教育政策》,《教育与职业》,2005年第13期.
    [4]http://www.china.com.cn/chinese/news/789914.htm
    [5]http://www.china.com.cn/chinese/news/789914.htm
    [1]《汉语大辞典》(缩印版),汉语大辞典出版社,1997年版,第763页.
    [2]《牛津现代高级英汉双解词典》,商务印书馆1988年版,第413页.
    [3]《汉语大辞典》卷二,汉语大辞典出版社,1990年版,第58页.
    [4]《汉语大辞典》卷二,汉语大辞典出版社,1990年版,第325页.
    [5]《牛津现代高级英汉双解词典》,商务印书馆1988年版,第617页.
    [1]万光侠:《公平范畴的社会哲学审视》,《探索》,2001年第1期.
    [2]朱金花:《教育政策:公平的视角》,吉林大学博士学位论文,2005年,第41页.
    [3]朱金花:《教育公平:政策的视角》,吉林大学博士学位论文,2005年,第41页.
    [4]陈燕:《公平与效率》,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7年版,第27页.
    [1]王海明:《社会公正论》,《中国人民大学学报》,2000年第1期.
    [2]赵昆:《试论公正的原则》,《理论月刊》,2004年第3期.
    [3]王海明:《公正·平等·人道》,北京大学出版社2000年版,第66页.
    [4]王海明:《公正·平等·人道》,北京大学出版社2000年版,第70页.
    [5]苗力田:《亚里斯多德全集》(伦理学卷),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94年版,第279页.
    [6]王海明:《公正·平等·人道》,北京大学出版社2000年版,第97页.
    [1][美]艾德勒:《六大观念》,三联书店1991年版,第186页.
    [2]卢昌军:《对罗尔斯“差别”原则的解读与评析》,《社会主义研究》,2007年第3期.
    [3][美]罗尔斯:《正义论》,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88年版,第102页.
    [1]参见汪丞:《2006“两会”代表热议高考用其改革》,《湖北招生考试》,2006年第4期.
    [1]王海明:《公正·平等·人道》,北京大学出版社2000年版,第44页.
    [1]王后雄:《高考政策公平性研究》,华中师范大学博士学位论文,2008年,第78页.
    [2]刘海峰:《中国考试发展史》,华中师范大学出版社2002年版,第331页.
    [3]刘海峰:《中国考试发展史》,华中师范大学出版社2002年版,第331页.
    [4]《关于高等学校1950年暑期招考新生的规定》,《人民日报》,1950年5月29日.
    [1][日]大塚丰:《现代中国高等教育的形成》,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1998年版,第254-260页.
    [2]《关于高等学校1951年暑期招考新生的规定》,《人民日报》,1951年5月9日.
    [3][日]大塚丰:《现代中国高等教育的形成》,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1998年版,第261-265页.
    [4]李立峰:《《我国招生考试中的区域公平问题研究》,厦门大学博士学位论文,2006年,第123页.
    [5]刘海峰:《中国考试发展史》,华中师范大学出版社2002年版,第335-336页.
    [1]刘海峰:《中国考试发展史》,华中师范大学出版社2002年版,第335-336页.
    [2]杨学为:《高考文献》(上),高等教育出版社2003年版,第7页.
    [3]杨学为:《高考文献》(上),高等教育出版社2003年版,第8页.
    [4]杨学为:《高考文献》(上),高等教育出版社2003年版,第8页.
    [5]杨学为:《高考文献》(上),高等教育出版社2003年版,第8页.
    [6]杨学为:《高考文献》(上),高等教育出版社2003年版,第17页.
    [7]杨学为:《高考文献》(上),高等教育出版社2003年版,第63页.
    [8]李立峰:《我国高校招生考试中的区域公平问题研究》,厦门大学博士学位论文,2006年,第136页.
    [1]杨学为:《高考文献》(上),高等教育出版社2003年版,第331页.
    [2]杨学为:《高考文献》(下),高等教育出版社2003年版,第328页.
    [3]杨学为:《高考文献》(上),高等教育出版社2003年版,第331页.
    [4]中国教育年茶编辑部:《中国教育年鉴》(1949-1981),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1984年版,第330页.
    [1]李立峰:《我国招生考试中的区域公平问题研究》,厦门大学博士学位论文,2006年,第136页.
    [2]杨学为:《高考文献》(下),高等教育出版社2003年版,第17-21页.
    [3]杨学为:《高考文献》(下),高等教育出版社2003年版,第170页.
    [4]杨学为:《高考文献》(下),高等教育出版社2003年版,第213-214页.
    [1]杨学为:《高考文献》(下),高等教育出版社2003年版,第209-213页.
    [2]杨学为:《高考文献》(下),高等教育出版社2003年版,第232-233页.
    [3]杨学为:《高考文献》(下),高等教育出版社2003年版,第296页.
    [1]牛学敏:《高考招生计划制度改革:教育与经济的契合》,《教育与考试》,2007年第3期.
    [2]杨学为:《高考文献》(下),高等教育出版社2003年版,第528页.
    [3]杨学为:《高考文献》(下),高等教育出版社2003年版,第524页.
    [4]牛学敏:《高考招生计划制度改革:教育与经济的契合》,《教育与考试》,2007年第3期.
    [5]李立峰:《我国高校招生考试中的区域公平问题研究》,厦门大学博士学位论文,2006年,第143页.
    [1]杨东平:《对我国教育公平问题的认识和思考》,《教育发展研究》2000年第9期.
    [2]刘海峰:《高考改革中的公平与效率问题》,《教育研究》,2002年第12期.
    [1]李立峰:《我国高校招生考试中的区域公平问题研究》,厦门大学博士学位论文,2008年,第171页.
    [2]叶平、张传萍:《基础教育生均预算内公用经费基尼系数的再考查》,《教育研究》,2007年第2期.
    [3]李茂能:《各种Gini系数指标的相对效能分析:以教育成就模拟资料为例》,《国民教育研究学报》,2004年第14期.
    [1]乔锦忠:《优质高等教育入学机会分布的区域差异》,《北京师范大学学报》,2007年第1期..
    [1]王海明:《平等新论》,《中国社会科学》,1998年第5期.
    [2]王海明:《几个重要权利原则之我见》,《甘肃社会科学》,2001年第6期.
    [1]吴忠民:《论机会公平》,《江海学刊》,2001年第1期.
    [2][美]阿瑟·奥肯:《平等与效率》,华夏出版社1987年版,第38页.
    [3]王海叫:《公正·平等·人道》,北京大学出版社2000年版,第100页.
    [4][美]诺齐克:《无政府、国家和乌托邦》,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1年版,第157页.
    [1]王海明:《平等新论》,《中国社会科学》,1998年第5期.
    [2]艾德勒、范多伦:《西方思想宝库》,吉林人民出版社1988年版,第1047页.
    [3]王海明:《几个重要权利原则之我见》,《浙江社会科学》,2001年第6期.
    [4]谢作栩:《高等教育大众化进程中的区域发展问题初探》,《广东工业大学学报》2001年第2期.
    [1]孙远雷:《论高等学校招生计划来源编制的科学化》,《湖北招生考试》,2005年第4期.
    [2]王后雄:《高考政策的公平性研究》,华中师范大学博士学位论文,2008年,第80页.
    [3]张爱萍、唐小平:《科学编制高校招生来源计划探讨》,《中国高等教育》,2004年第20期.
    [4]张爱萍、唐小平:《科学编制高校招生来源计划探讨》,《中国高等教育》,2004年第20期.
    [5]沈鸿敏:《高等教育升学机会地区间不平等的现状及其成因分析》,《清华大学教育研究》,2007年第6期.
    [1]郑若玲:《考试公平与区域公平:高考录取中的两难选择》,《高等教育研究》,2001年第6期.
    [2]杜育红:《我国地区间高等教育发展差异的实证分析》,《高等教育研究》,2000年第3期.
    [1]冯建民:《高考分省划线定额录取:历史参照、问题及对策》,《湖北招生考试》,2007年第12期.
    [2]郑若玲:《高考改革的理想与现实》,《上海电机技术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4年第2期.
    [3]冯建民:《高考分省划线定额录取:历史参照、问题及对策》,《湖北招生考试》,2007年第12期.
    [1]杨学为:《高考文献》,高等教育出版社2003年版,第296页.
    [1]中国教育与人力资源问题报告课题组:《从人口大国迈向人力资源强国》,高等教育出版社2003年版,第63页.
    [1]参见陈上仁、李兵:《高等教育财政转移支付政策研究》,《教育发展研究》,2002第7期.
    [2]韩峰:《我国东西部地区高等教育均衡发展问题研究》,《山西财经大学学报(高等教育版)》,2008年第3期.
    [1]参见程方平:《中国教育问题报告》,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2年版,第350-354页.
    [2]王后雄:《我国高考政策的公平性研究》,华中师范大学博士学位论文,2008年,第102页.
    [1]李立峰:《我国高校招生考试中的区域公平问题研究》,厦门大学博士学位论文,2005年,第260页.
    [1]燕新:《我国高校招生计划制度研究》,华中科技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06年,第49页.
    1.(美)奥肯著,王奔洲等译:《平等与效率》,华夏出版社,1999年版.
    2.王海明:《公正平等人道》,北京大学出版社,2002年版.
    3.刘海峰:《中国考试发展史》,华中师范大学出版社,2003年版.
    4.(美)约翰·罗尔斯著,何怀宏等译:《正义论》,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88年版.
    5.杨学为:《高考文献》(上、下),高等教育出版社,2003年版.
    6.(美)约翰·布鲁贝尔(John5.Bruacher)著,王承绪等译:《高等教育哲学》,浙江出版社,1998年版.
    7.杨东平:《中国教育公平的理想与现实》,北京大学出版社,2006年版.
    8.杨学为:《中国考试改革研究》,北京大学出版社,2001年版.
    9.张德祥,周润智:《高等教育社会学》,高等教育出版社,2002年版.
    10.邱均平:《高考分数线与报考指南》,科学出版社,2006年版.
    11.陈中原:《中国教育平等初探》,广东教育出版社,2004年版.
    12.(瑞典)T胡森(德)T.N波斯尔斯韦特:《教育大百科全书》,西南大学出版社,2006年版.
    13.杜育红:《教育发展的不平衡研究》,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0年版.
    14.翁文艳:《教育公平与学校选择制度》,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3年版.
    15.谢维和:《教育活动的社会学分析》,教育科学出版社,2000年版.
    16.范元伟:《高等教育市场化改革与机会均等》,上海教育出版社,2006年版.
    17.刘复兴:《教育政策的价值分析》,教育科学出版社,2004年版.
    18.江畅:《教育考试公正论》,湖北人民出版社,2007年版.
    19.陈振明:《政策科学-公共政策分析导论》,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3年版.
    20.林水波、张世贤:《公共政策》,(台湾)五南图书出版公司,1997年版.
    21.张金马:《公共政策分析:概念、过程与方法》,人民出版社,2003年版.
    22.刘伯龙、竺乾威:《当代中国公共政策》,复旦大学出版社,2000年版.
    23.王乐夫:《公共行政学》,高等教育出版社,2003年版.
    24.浦兴祖:《当代中国政治制度》,复旦大学出版社,1999年版.
    25.中国教育与人力资源问题报告课题组:《从人口大国迈向人力资源强国》,高等 教育出版社,2003年版.
    26.转型期中国重大教育政策案例研究课题组:《缩小差距:中国教育政策的重大命题》,人民教育出版社,2005年版.27.阂维方:《中国教育与人力资源发展报告2005-20069,北京大学出版社,2006年版.
    1.徐秋梦:《公平的类别与公平中的比例》,《中国社会科学》,2001第1期.
    2.洋龙:《平等与公平、正义、公正之比较》,《文史哲》,2004年第5期.
    3.褚宏启、杨海燕:《教育公平的原则及其政策含义》,《教育研究》,2008年第1期.
    4.郭元祥:《对教育公平问题的理论思考》,《教育研究》,2000年第3期.
    5.杨东平:《教育公平的理论和在我国的实践》,《东方文化》,2000年第6期.
    6.杨东平:《从权利平等到机会均等-新中国教育公平的轨迹》,《北京大学教育评论》,2006年第2期.
    7.杨东平:《对建国以来我国教育公平问题的回顾和反思》,《北京理工大学学报》,2000年第2期
    8.卢乃桂、许庆豫:《我国90年代教育机会不平等现象分析》,《华东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01第4期.
    9.翁文艳:《教育公平的多元分析》,《教育发展研究》,2001年第2期.
    10.李润洲:《试论教育公平的基本特征》,《教育评论》,2002年第4期.
    11.乐先莲:《发达国家教育公平问题研究问题、对策和启示》,《教育发展研究》,2007年第1期.
    12.刘海峰:《高考改革中两难问题》,《高等教育研究》,2000年第1期.
    13.刘海峰:《高考改革的教育与社会视角》,《高等教育研究》,2002年第4期.
    14.刘海峰:《高考改革中的全局观》,《教育研究》,2002年第2期.
    15.郑若玲:《考试公平与区域公平:高考录取中的两难选择》,《高等教育研究》2001第6期.
    16.戴家干:《高考改革与社会公平公正》,《中国高等教育》,2006年第12期.
    17.王定华:《美国大学招生制度与公平性问题》,《中国高等教育》,2003年第9期.
    18.真岚:《高考公平问题探析》,《改革探索》,2002年第1期.
    19.汪国培:《略论基于公正理念的高考招生制度改进》,《江淮论坛》,2007年第6期.
    20.周洪宇:《高考招生指标改革的原则、思路、方法和步骤》,《湖北招生考试》,2006年第期.
    21.王飞、张宝昆:《大规模国家级选拔性教育考试公平问题的政治学分析》,《湖北招生考试》,2007年第6期.
    22.王定华:《美国大学招生制度与公平性问题》,《中国高等教育》,2003年第9期.
    23.乔学杰:《教育公平.失衡与重建.郑州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2第11期.
    24.谢作栩:《不同社会阶层子女高等教育入学机会差异的探讨--陕、闽、浙、沪部分高校调查》,《东南学术》,2004年第1期.
    25.樊明成:《我国高等教育入学机会的城乡差异研究》,《教育科学》,2008年第1期.
    26.宋韬:《我国高等教育入学机会现状评述》,《中国青年研究》,2006年第5期.
    27.沈鸿敏:《高等教育升学机会地区间不平等的现状及成因分析》,《清华大学教育研究》,2007年第3期.
    28.杜瑞军:《从高等教育入学机会的分配标准透视教育公平问题》,《高等教育研究》,2007年第4期.
    29.刘复兴:《教育政策的四重视角》,《清华大学教育研究》,2006年第4期.
    30.乔锦忠:《优质高等教育入学机会分布区域差异的研究》,《北京师范大学学报》,2007年第1期.
    40.李文胜:《中国高等教育入学机会的公平性研究》,北京大学年博士学位论文,2002年.
    41.苏君阳:《变迁社会中的教育公正--关于制度、功能与活动的观点》,北京师范大学博士学位论文,2003年.
    42.李立峰:《我国高校招生考试中的区域公平问题研究》,厦门大学博士学位论文,2006年.
    43.罗立祝:《高校招生考试政策研究》,厦门大学博士学位论文,2006年.
    44.王后雄:《我国高考政策的公平性研究》,华中师范大学博士学位论文,2008年.
    45.燕新:《我国高校的招生计划制度研究》,华中科技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06年.

© 2004-2018 中国地质图书馆版权所有 京ICP备05064691号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17129号

地址:北京市海淀区学院路29号 邮编:100083

电话:办公室:(+86 10)66554848;文献借阅、咨询服务、科技查新:665547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