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基于联合疏散模式的疏散平台设计与轨旁设备布置的研究
详细信息    本馆镜像全文|  推荐本文 |  |   获取CNKI官网全文
摘要
城市轨道交通作为城市交通系统的骨干,担负着很大部分的交通流量。作为快速、准时、便捷的交通工具,人们越来越多地选择轨道交通,这样的情况下,轨道交通的安全就显得格外突出。在城市轨道的运营中,为保证乘客在突发事件时能得到及时、安全、高效的疏散和救援应准备较为合理的疏散模式和预案,配备所需的硬件设备和设施。
     本文对区间疏散模式进行了研究,综合了既有疏散模式的优点,应用概率分析法得到影响疏散效果的两个定量可控因素,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地铁区间疏散模式的改进方案(即联合疏散模式),该方案提出设置疏散平台,将平台作为疏散通道和乘客从车厢至道床的台阶,乘客通过道床和疏散平台同时进行疏散。
     本文针对联合疏散模式,对疏散平台的设置、联络通道的改进以及疏散平台设置后轨旁设备和管线的重新布置进行了研究。
     疏散平台是联合疏散模式中最重要的硬件条件,本文通过对影响平台设置的人体特点、人群疏散行走特点以及疏散和运营安全等因素的分析,得到与联合疏散方案相匹配的计算和技术数据。
     横向联络通道也是区间疏散和救援的重要通道,文章结合疏散模式、疏散平台的设置对规范所规定的联络通道的设置进行了改进。
     最后针对疏散模式的改进和疏散平台的设置对轨旁设备和管线的布置进行了分析和重新布置。
     将疏散模式、疏散平台、联络通道以及轨旁设备管线的布置作为一个体系进行综合研究是本文最大的创新点。
As the skelet of urban traffic system,the urban rail bears most of traffic. As a quick,schdule,convenient traffic tool,more and more people choose rail traffic.Then,the safety of rail traffic becomes outstanding.On the operation of rail traffic,the main is the prevention of accident,and setting full evacuation mode,programme and the equipment,facility to evacuation,in order to guarant passengers can get schdule,safety,efficient evacuation and rescue in emergency.
     This paper studies the evacuation mode ,synthesis the advantage of present evacuation mode,gets two constant controllable factors which influence the evacuation effect using probability analysis method,and puts up the optimization programme of evacuation mode of metro section.The programme puts up that setting platform as the evacuation passage and the shoulder between carriage and strem,passengers can evacuation by both strem and evacuation platform.
     To the evacuation mode,this paper analysis the setting of evacuation platform,improvement of contact passage and resetting of rail-side equipment and pipeline after setting evacuation platform.
     Evacuation platform is the most important hardware of evacuation mode,this paper analysis the body characteristic,evacuation characteristic,evacuation and operation safety which influence the setting of platform,and get the technique data which mates the optimization evacuation mode.
     Cross contact passage is also an important passage of sectional evacuation and rescue ,this paper improves the setting of contact passage specified by norm,associtating to the setting of evacuation mode,evacuation platform.
     At last,this paper analysis and resets the rail-side equipment and pipeline,associating to the improvement of evacuation mode and setting of evacuation platform.
     As the most important innovation point,this paper studies the system which includes evacuation mode,evacuation platform,contact passage and rail-side equipment.
引文
[1]北京交通大学.城市轨道交通安全管理制度与战略研究.北京.2007年
    [2]王洪德,潘科,姜福东.基于AHP的影响城市地铁运营安全的危害分析及预防对策.铁道学报.2007年.第29卷.第2期
    [3]杨立中,邹兰.地铁火灾研究综述.工程建设与设计.2005年.第12期
    [4]倪照鹏,陈海云.国外隧道防火技术现状及发展趋势.交通世界.2003年.第2期
    [5]佚名.广州轨道交通三号线区间隧道消防疏散方案.中国轨道交通网
    [6]北京城建设计研究总院.北京地铁机场线招投标方案
    [7]周荣义,黎忠文.地铁火灾的防范与疏散.工业安全与环保.2005年.第31卷.第11期
    [8]崔泽艳.城市地铁火灾的特点及防护措施.中国公共安全.2007年.第06A期
    [9]蒋雅君,杨其新.地铁防灾救援系统.城市轨道交通研究.2004年.第1期
    [10]古晋.地铁隧道火灾疏散救援问题的研究.城市轨道交通研究.2007年.第2期
    [11]李毅雄,刘书春.装有侧向疏散平台的地铁区间乘客疏散.都市快轨交通.2007年.第20卷.第4期
    [12]李耀庄,邱冒辉,陈长坤.隧道火灾危险性评估研究.安全科学技术.2006年.第4期
    [13]隋晓琳,李剑峰.Monte—Carlo模拟在确定可用安全疏散时间中的应用.中国公共安全.学术版.2007年.第3期
    [14]张叶,何嘉鹏等.高层建筑火灾中安全疏散的评价分析.中国安全科学学报.2006年.第16卷.第8期
    [15]王凌东.基于火灾安全工程理论的安全疏散分析.重庆大学学报.2004年.第27卷.第12期
    [16]张毅,邵晨曦.人员紧急疏散系统动力学模型及其分析.计算机工程与应用.2005年.第12期
    [17]中华人民共和国建设部.CJJ96—2003.2003年.地铁限界标准.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
    [18]中华人民共和国建设部.GB50157—2003.2003年.地铁设计规范.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
    [19]北京城建设计研究总院.北京地铁十号线设计方案.2007年
    [20]佚名.《地铁设计规范》问与答(五).都市快轨交通.2005年.第1期
    [21]
    [22]刘方,廖曙江.建筑防火性能化设计.重庆.重庆大学出版社.2007年
    [23]朱俊鸿,曲芳.建筑火灾疏散中人的心理及行为反应分析.沈阳航空工业学院学报.2006年.第23卷.第3期
    [24]方昌福,胡京涛等.城市轨道交通高架线的设计研究.铁道工程学报.2006年.第5期
    [25]北京城建设计研究总院.北京地铁六号线设计方案.2007年
    [26]任志坚,佘才高。南京地铁盾构隧道联络通道设计与施工.都市快轨交通.2005年.第 18卷.第5期
    [27]郑志敏,赵相相.利用地铁区间隧道间联络通道排烟的可行性研究.暖通空调HV&AC.2005年.第35卷.第8期
    [28]陈仁东.北京地铁四号线区间联络通道位置的选择.特种结构.2006年.第23卷.第2期
    [29]杨英霞,陈超等.关于地铁列车火灾人员疏散问题的几点讨论.中国安全科学学报.2006年.第16卷.第9期
    [30]陈仁东.浅议地铁联络通道的规范条款.隧道建设.2005年.第25卷.第2期
    [31]北京市政工程设计研究院.北京地铁机场线设计方案
    [32]曾向荣.北京地铁13号线明敷电缆防护技术.都市快轨交通.2005年.第18卷.第5期
    [33]贾嘉陵,郭爱东.地铁区间隧道的紧急安全疏散标志系统.都市快轨交通.2006年.第19卷.第5期
    [34]李珙,李力.浅析火灾应急照明及疏散标志灯的控制.消防科学与技术.2002年.第3期
    [35]李为为,唐祯敏.地铁运营事故分析及其对策研究.中国安全科学学报.2004年.第14卷.第6期
    [36]杨高尚,安永林,彭立敏.隧道火灾时人员安全疏散的模拟研究.灾害学.2006年.第21卷.第4期
    [37]赵明桥,彭立敏,杨高尚.隧道内火灾烟气流动对疏散救援的影响研究.地下空间与工程学报.2007年.第3卷.第2期
    [38]孔留安,周爱桃,景国勋.人员疏散时间预测与分析.中国安全科学学报.2005年.第15卷.第11期
    [39]王锋.从限界角度分析北京地铁5号线采用国家地铁标准B型车的可行性.地铁与轻轨.2003年.第5期
    [40]田娟荣,周孝清.地铁出口条件对人员疏散的影响分析.广州大学学报.2006年.第5卷.第1期
    [41]方彦,李厚春.城市轨道供电方式的分析和比较.铁道机车车辆.2004年.第24卷.第4期
    [42]李海锋,顾保南.既有隧道改用城市轨道交通线路的线路设计与限界分析.同济大学学报.2006年.第34卷.第9期

© 2004-2018 中国地质图书馆版权所有 京ICP备05064691号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17129号

地址:北京市海淀区学院路29号 邮编:100083

电话:办公室:(+86 10)66554848;文献借阅、咨询服务、科技查新:665547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