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陈光甫与中国近代旅游业
详细信息    本馆镜像全文|  推荐本文 |  |   获取CNKI官网全文
摘要
陈光甫(1882—1976),民国时期著名银行家与工商业领袖。1923年,陈光甫在旗下上海商业储蓄银行(简称上海银行)设立旅行部,经营旅行业务,由此,标志着中国近代旅游业的开端。1927年,该旅行部独立为中国旅行社。在整个民国时期,中国旅行社不仅是全国唯一成规模的旅行社,而且跃居国际最大旅行机构行列,是中国近代旅游业的典型代表。本文以陈光甫与中国近代旅游业关系为研究对象,以陈光甫创办并经营中国旅行社为切入点,着重考察陈光甫在中国近代旅游业历史进程中的思想与实践,以期动态地观察中国近代旅游业从开端到发展的全过程,同时对陈光甫旅游企业经营思想进行阐释,对陈光甫在中国近代旅游业中的地位进行探析,并在此基础上探讨中国近代旅游业的特点。本文的研究,力图为中国近代旅游史研究提供一项实证成果,也力图为考察中国近代企业家提供一个新的视角。
     本文主体研究部分厘为六章。第一章阐述中国近代旅游业产生的国际、国内背景。第二章分析陈光甫在民国工商界的崛起及其开创中国近代旅游业的动因与采取的具体行动。第三章考察陈光甫将中国旅行社在短期内经营为国际最大旅行机构之一,提升中国近代旅游业国内国际影响与地位的活动。第四章论述陈光甫在抗战及战后艰难环境中经营中国旅行社,维持并发展中国近代旅游业的种种努力。第五章分析总结陈光甫旅游经营管理思想。第六章探析陈光甫在中国近代旅游业中的地位。最后余论部分通过对陈光甫的无奈,即中国近代旅游业发展的桎梏进行分析,探讨中国近代旅游业的特点。
     本文认为:陈光甫是一位深具爱国思想的优秀企业家,在当时的条件下,其创办旅行社的主要动机并非盈利,而是为了在更大的范围内宣传上海银行,促进上海银行发展,同时便利行旅,提倡旅游,挽回利权。因而,陈光甫审时度势,凭借上海银行雄厚的物资资本及人员、网络、品牌优势,依靠强大的社会资本,对外以服务社会树中国旅行社品牌,对内强化制度化管理,以稳健创新的经营风格,通过网络化、多元化扩张谋取规模化效应,尽可能快地在最大范围内促进中国旅行社发展。陈光甫通过具体有效的经营活动广泛而深刻地影响中国近代旅游业,是名副其实的“中旅之父”:中国旅行社的灵魂;中国近代旅游业的发轫者与全面推动者。同时,我们也看到,中国近代旅游业发展的条件极其薄弱,缺乏稳定统一的政治环境、良好的经济基础与普遍的社会重视。因而,中国旅行社在其产生与发展过程中具有较强的依赖性,陈光甫只能以公益的精神经营中国旅行社,数十年不求盈利的回报。中国近代旅游业呈现出非盈利性、局部性、不平衡性、规模较小等特点。
Chen Guangfu (1882-1976) was a prominent banker and business leader during the period of the Republic. In 1923, Chen Guangfu established the Department of Tourism under his own Shanghai Commercial and Savings Bank (the Bank of Shanghai in brief) to manage travel business, which marked the beginning of China's modern tourism industry. In 1927, the department turned into an independent Chinese Travel Agency. Throughout the period of Republic of China, the Chinese Travel Agency was not only a unique travel agency with scale in the country, but also rose up to the rank of the biggest travel agencies in the world, which was the typical representative of modern tourism in China. This paper takes Chen Guangfu and China's modern tourism industry as the research object,begins with his establishment and operation of the Chinese Travel Agency as cut-in point, focuses on his thoughts and activities in the process of China's modern tourism industry history, summarizes his tourism management idea, analyses his status in China’s modern tourism industry,and explores the nature and the characteristics of modern tourism industry in China.
     The main part of this paper is divided into six chapters. Chapter One expatiates the international and domestic background of the beginning of China’s modern tourism industry. Chapter Two analyses the reasons and the activities of Chen Guangfu’s distinguishment in the bussiness circle in the period of the Republic and his establishment of China’s modern tourism industry. Chapter Three reviews Chen Guangfu’s activities in his management of the Chinese Travel Agency into one of the biggest travel institutions in the world within a short period of time, which elevated the influence and status of China’modern tourism industry both at home and abroad. Chapter Four discusses Chen Guangfu’s various efforts to manage the Chinese Travel Agency and to maintain and develop China’s modern tourism industry during and after the difficult period of World War II. Chapter five summarizes Chen Guangfu’s tourism management thoughts. Chapter Six probes Chen Guangfu’s status in China’s modern tourism industry. The last Chapter explores the nature and the characteristics of China’d modern tourism industry through the analysis of Chen Guanfu’s dissapointment, i.e. the predicament and shackle on the development of China’s modern tourism industry.
     The present study regards Chen Guangfu as an outstanding entrepreneur with patriotic idea. Under the conditions at that time, the main motivation of the establishment of Travel Agency was not for profit, but for the wider publicity of the Bank of Shanghai, for the advance and development of the Bank of Shanghai, and at the same time, to facilitate travel, to advocate tourism and to restore profits and rights. Thus, Chen Guangfu sized up the situation to promote the development of the Chinese Travel Agency by virtue of abundant supplies of capital, personnel, network and brand advantage of Bank of Shanghai, relying on strong social capital, setting up abroad the service brand of the Chinese Travel Agency, strengthening the institutionalization of internal management at home, with steady and innovative business style, through the network, diversification and expansion of scale effect, to promote the development of Chinese Travel Agency at the largest possible range as soon as possible. Chen Guangfu, with extensive and profound impact on China's modern tourism through concrete and effective operation, is worthy of the name "Father of China’s Tourism", the soul of Chinese Travel Agency, the advocator and promoter of China's modern tourism industry. At the same time, we also see that the condition of the development of China's modern tourism industry is extremely weak, i.e. the lack of a stable and unified political environment, sound economic foundation and the general recognition of the community. Thus, the Chinese Travel Agency had a strong tendency of dependence at its emergence and during the process of development. Chen Guangfu had to manage the Chinese Travel Agency with the spirit of public interests but without profits in return for decades. China's modern tourism industry showed the non-profit, partial and unbalanced characteristics with smaller scale and so on.
引文
①国家旅游局局长邵其伟2007年12月贵州讲话,国家旅游局网站www.cnta.com。
    ②王淑良、张天来著:《中国旅游史》,旅游教育出版社1998年版,第210页。
    ③上海档案馆编,刑建榕、李培德编注:《陈光甫日记》,上海书店出版社2002年版,序言。
    
    ①编者按:《中国旅行社的过去和现在》,《档案与史学》,2003年第2期,第22页。
    ②[法]罗贝尔·郎卡尔著:《旅游与旅行社会学》(陈立春、朱邦造译),旅游教育出版社1987年版,第1页。
    ③[美]费正清、(美)费维恺编:《剑桥中华民国史》上卷,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3年版,第848页。
    
    ①孙晓村主编:《陈光甫与上海银行》,中国文史出版社1991年版,第4页。
    ②陈光甫著:《陈光甫言论集》,上海商业储蓄银行编印1949年版,第166页。
    
    ①[法]罗贝尔·郎卡尔著:《旅游与旅行社会学》(陈立春、朱邦造译),旅游教育出版社1997年版,第1页。
    ②邓清南主编:《旅游学概论》,四川大学出版社2007年版,第5页。
    
    ①邓清南主编:《旅游学概论》,四川大学出版社2007年版,第100页。
    ②彭顺生著:《世界旅游发展史》,中国旅游出版社2006年版,第158页。
    ①徐盈:《当代中国实业人物志——陈光甫》,《新中华》,1945年第3期,第101-109页。
    ②陈光甫著:《陈光甫言论集》,上海商业储蓄银行编辑1949年版,序言。
    ③姚崧岭著:《陈光甫的一生》,台湾传记文学出版社1985年版,引言第1页。
    ④高阳著:《陈光甫外传》,南京出版公司(台湾)1981年版。
    ⑤姚崧岭著:《陈光甫的一生》,台湾传记文学出版社1985年版。
    ⑥孙晓村主编:《陈光甫与上海银行》,中国文史出版社1991年版,第235页。
    ①中国人民银行上海市分行金融研究所编辑:《上海商业储蓄银行史料》,上海人民出版社1990年版。
    ②孙晓村主编:《陈光甫与上海银行》,中国文史出版社1991年版。
    ③上海档案馆编,刑建榕、李培德编注:《陈光甫日记》,上海书店出版社2002年版。
    ④赵云声主编:《中国大资本家传》第10卷,时代文艺出版社1998年版。
    ⑤杨天石著:《海外访史录》,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1998年版。
    ⑥傅国涌著:《1949年(中国知识分子的私人记录)》,长江文艺出版社出版2005年版。
    ⑦薛念文著:《上海商业储蓄银行研究(1915—1937)》,中国文史出版社2005年版。
    ①张书廷:《陈光甫首创中国旅行社》,《文史杂志》,1994年5期,第10 ~ 11页。
    ②尹亚韦:《陈光甫创办中国旅行社》,《民国春秋》,2000年5期,第39 ~ 42页。
    ③张道生:《中国近代旅游业创始人—陈光甫》,《中学历史教学参考》1994年Z2期,第64页。
    ④姚会元、操玲姣:《陈光甫开创中国现代旅游业》,《旅游科学》2002年1期,第36 ~ 38页。
    ⑤唐跃工:《陈光甫首创中国旅行社及其旅游管理思想述论》《湖南商学院学报》2006年6期,第64 ~ 67页。
    ⑥许春晓:《中国旅游史的研究成就及其学术意义》,《湖南师范大学社会科学学报》,2003年6期,第69页。
    ⑦章必功著:《中国旅游史》,云南人民出版社1992年版。
    ⑧王淑良,张天来编著:《中国旅游史(近现代部分)》,旅游教育出版社1999年版。
    ⑨郑焱著:《中国旅游发展史》,湖南教育出版社2000年版。
    
    ①张俐俐著:《近代中国旅游发展的经济透视》,天津大学出版社1998年版。
    ②王国华:《从旅游到旅游业:1861~1927武汉旅游近代化之研究》,华中师范大学博士毕业论文,1999。
    ③易伟新:《近代中国第一家旅行社》,湖南师范大学博士毕业论文,2003。
    ④黄芳:《中国第一本旅行类刊物》,湖南师范大学博士毕业论文,2005。
    ①宋振春:《入境旅游与近代中国的开放》,《文史哲》,2004年6期,第86 ~ 92页。
    ②贾鸿雁:《略论民国时期旅游的近代化》,《社会科学家》,2004年2期,第85 ~ 87页。
    ③张龙、吕飞:《抗战时期重庆旅游业的发展状况及原因分析》,《重庆教育学院学报》,20046期,第63 ~ 66页。
    
    ①上海档案馆藏:中国旅行社档案,档号Q368—1—37。
    ②佘贵棠:《中国游览事业之回顾》,《旅行杂志》,1943年7期,第6页。
    ③马勇主编:《旅游学概论》,高等教育出版社1998年版,第18页。
    ④邹树梅著:《旅游史话》,百花文艺出版社2005年版,第65页。
    ①[英]艾瑞克·霍布斯鲍姆著:《资本的年代(1848—1875年)》((张晓华等译),江苏人民出版社1999年版,第274页。
    ②[英]艾瑞克·霍布斯鲍姆著:《资本的年代(1848—1875年)》(张晓华等译),江苏人民出版社1999年版,第274页。
    
    ①James Walvin,Leisure and Society( 1830-1950),Longman Publish Press,1978,pp.21.
    ②陆伟芳:《英国近代海滨休闲城市初探》,《世界历史》,2001年6期,第16页。
    ③邓清南主编:《旅游学概论》,四川大学出版社2007年版,第5页。
    ①彭顺生著:《世界旅游发展史》,中国旅游出版社2006年版,第166页。
    ②[英]艾瑞克·霍布斯鲍姆著:《资本的年代(1848—1875年)》(张晓华等译),江苏人民出版社1999年版,第275页。
    ①邓清南:《旅游学概论》,四川大学出版社2007年版,第33页。
    ①王永忠著:《西方旅游史》,东南大学出版社2004年版,第210页。
    ②祝曙光:《近代日本铁路旅游发展述略》,《铁道师院学报》(社会科学版),1995年2期,第14页。
    ③[英]克拉潘著:《现代英国经济史》上卷(姚增广译),商务印书馆1964年版。
    ④邓清南:《旅游学概论》,四川大学出版社2007年版,第30页。
    ⑤尉文澍著:《旅馆概论》,上海科技教育出版社1991年版,第12页。
    ⑥王永忠著:《西方旅游史》,东南大学出版社2004年版,第239页。
    
    ①尉文澍著:《旅馆概论》,上海科技教育出版社1991年版,第15页。
    ②杨冠杰:《旅游学概论》,中国广播电视出版社2005年版,第55页。
    ③[英]艾瑞克·霍布斯鲍姆著:《资本的年代(1848—1875年)》(张晓华等译),江苏人民出版社1999年版,第153页。
    ①罗斯福夫人:《我为什么旅行》,《旅行杂志》,1946年第9期,第1页。
    ②[美]安立德:《中国发展游客事业之机会》(秦理斋译述),《旅行杂志》,1931年7期,第3 ~ 12页。
    
    
    ①(西汉)司马迁:《史记》卷1《五帝本纪》,岳麓书社2001年版,第1页。
    ②刘德谦:《先秦旅游活动初探》,《旅游论坛》,1986年1期,第36 ~ 42页。
    ③刘蕙孙著:《周易讲义》,天津古籍出版社,第131页。
    ④(战国)左丘明著:《左传》,内蒙古文化出版社,第571页。
    ①北京师联教育科学所编:《周礼·地官司徒》,学苑音像出版社,第29页
    ②(清)阮元校刻:《孟子注疏》卷6(上)《滕文公章句下》,《十三经注疏》(下),中华书局1980年版,第2711页。
    ③郑炎:《中国旅游史若干问题的思考》,《湖南师范大学社会科学学报》,2000年4期,第60页。
    ④白寿彝著:《中国交通史》,商务印书馆1937年版,第56页。
    ⑤(东汉)班固:《汉书》(上)卷6《武帝纪》,岳麓书社1993年版,第73页。
    ⑥(西汉)司马迁:《史记》卷130《太史公自序》,岳麓书社2001年版,第741页。
    ①(唐)房玄龄等撰:《晋书》(五)卷55《潘岳》,中华书局1974年版,第1503页。
    ②(宋)司马光著:《资治通鉴》(第三册)卷213,当代中国出版社,第880页。
    ③王淑良、张天来编著:《中国旅游史》,.旅游教育出版社1998年版,第242页。
    ①马勇、余冬林、周宵著:《中国旅游文化史》,中国旅游出版社2008年版,第274页。
    ②孙文昌主编:《旅游学导论》,青岛出版社1992年版,第29页。
    ③滕新才:《明朝中后期旅游文化论》,《旅游学刊》,2001年第6期,第64 ~ 69页。
    ④巫恕仁:《晚明的旅游风气与士大夫心态—以江南为讨论中心》,《明清以来江南社会与文化论集》,上海社会科学院出版社2004年版,第225 ~ 249页。
    ⑤(明)黄省曾:《吴风录》,中华书局1991年版,第1页。
    ⑥(明)张瀚著,盛冬铃点校:《松窗梦语》卷7《时序纪》,中华书局1985年版,第137页。
    ⑦佘贵棠:《中国游览事业之回顾》,《旅行杂志》,1943年7期,第5页。
    
    ①胡幸福著:《中华旅游文化》,宁夏人民出版社2006年版,第105页。
    ②李流芳:《檀园集》卷11《江南卧游册》题辞之一,第12页。
    ③佘贵棠:《中国游览事业之回顾》,《旅行杂志》,1943年7期,第6页。
    ①朱斯煌著:《民国经济史》,上海银行学会1948年版,第254页。
    ②吴太昌:《略论中国封建社会经济结构对资本主义发展的影响》,《中国经济史研究》,1990年第1期,第28 ~ 41页。
    ③吴承明著:《中国资本主义与国内市场》,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85年版,第267页。
    ④张静如、刘志强主编:《北洋军阀统治时期中国社会之变迁》,中国人民出版社1992年版,第34页。
    ⑤陆仰渊、方庆秋主编:《民国社会经济史》,中国经济出版社1991年版,第163页。
    ⑥[美]施坚雅主编:《中华帝国晚期的城市》(叶光庭等译),中华书局2000年版,.第264页。
    ①涂文学:《社会转型与中国城市文化的近代化》,《城市史研究》第15-16辑,1998年,天津社会科学院出版社,第69页。
    ②《申报》,1920年7月21日。
    ③《晨报》,1921年10月16日。
    ④熊月之主编,《上海通史》(第5卷),上海人民出版社1999年版,第427页。
    ⑤佘贵棠:《游客与交通设备》,《旅行杂志》,1942年4期,第43页。
    ⑥芃吉:《交通与旅行部之关系》,《.旅行杂志》,1927年春季号,第12、13页。
    ⑦樊百川著:《中国轮船航运业的兴起》,四川人民出版社1985年版,第470 ~ 471页。
    
    ①陆仰渊、方庆秋著:《民国社会经济史》,中国经济出版社1991年版,第168页。
    ②广九铁路车务处编:《广九铁路旅行指南》,1916年版,序。
    ③张静如、刘志强主编:《北洋军阀统治时期中国社会之变迁》,中国人民出版社1992年版,第299页。
    ④孙燕京主编:《晚清遗影》,山东画报出版社2000年版,第70页。
    ⑤张静如、刘志强主编:《北洋军阀统治时期中国社会之变迁》,中国人民出版社1992年版,第61页。
    
    ①陈晓云:《上海的旅馆》,《旅行杂志》1929年5期,第29~34页。
    ②[英]霍洛韦(Holloway. J.C.),the Business of Tourism,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2004年版,第18页。
    ③赵尔谦:《我的旅行哲学》,《旅行杂志》,1929年2期,第7页。
    
    ①上海商业储蓄银行旅行部编:《创办旅行社缘起》,《游滇须知》,1923年版。
    ②邓观利主编:《旅游学》,天津人民出版社1994年版,第55页。
    ③梁启超著:《夏威夷游记》,《饮冰室合集》,中华书局1989年版。
    ④赵君豪:《黄任之先生访问记》,《旅行杂志》1935年12期,第61页。
    ⑤上海商业储蓄银行旅行部编:《创办旅行社缘起》,《游滇须知》,1923年版。
    
    ①单士厘.:《论中国人不能旅行之原因》,《大公报》,904年10月21日、22日。
    ②上海市档案馆藏:友声旅行团档案,档号Y4-1-605。
    ③上海市档案馆藏:友声旅行团档案,档号Y4-1-605。
    ④[英]约·罗伯茨:《十九世纪西方人眼中的中国》,时事出版社1999年版,第1页。
    ①王立新著:《美国传教士与晚清中国现代化》,天津人民出版社1997年版,第19页。
    ②王立新著:《美国传教士与晚清中国现代化》,天津人民出版社1997年版,第20页。
    ③陈光甫:《创办中国旅行社自述》,孙晓村主编,《陈光甫与上海银行》,中国文史出版社1991年版,第225页。
    ④《申报》,1923年2月4日。
    ⑤《申报》,1923年2月20日。
    ⑥《申报》1923年2月9日。
    ⑦《申报》1923年2月23日。
    
    ①佘贵棠:《中国人之游览观》,《旅行杂志》1942年7期,第41 ~ 44页。
    ②即托马斯·库克旅行社,当时中文翻译为通济隆洋行。
    ③交通部铁路联运事务处编制:《中华国有铁路旅行指南》1922年版,通济隆洋行广告。
    ①姚崧岭著:《陈光甫的一生》,台湾传记文学出版社1985年版,第172页。
    ②对于陈光甫的出生日期,高阳在《陈光甫传》中认为是1881年,国内许多文章也以此为据。《陈光甫日记》中第94页,陈光甫在新加坡与萧保龄,薛敏老,三人结拜为兄弟时,陈光甫因出生于1882年12月17日,比另外两位皆长,为大哥。可见陈光甫的出身日期应为1982年。
    ①马敏著:《商人精神的嬗变:近代商人观念研究》,华中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年版,第88页。
    ②《中西商问答》,《申报》,1873年润元月21日。
    ③陈光甫著:《陈光甫言论集》,上海商业储蓄银行编辑1949年版,第59页。
    ④《上海商业储蓄银行二十年史初稿》(二),《档案与史学》2000年2期,第14页。
    
    ①上海档案馆编,刑建榕、李培德编注:《陈光甫日记》,上海书店出版社2002年版日记,第17页。
    ②陈光甫著:《陈光甫言论集》,上海商业储蓄银行编辑1949年版,第40页。
    ①姚崧岭著:《陈光甫的一生》,台湾传记文学出版社1985年版,第10页。
    
    
    ①陈光甫著:《陈光甫言论集》,上海商业储蓄银行编印1949年版,第222页。
    ②陈光甫于金陵大学成立60周年讲话,见高阳著:《陈光甫外传》,南京出版公司(台湾)1981年版,第455页。
    ①陈光甫1956年致张公权函,见孙晓村主编:《陈光甫与上海银行》,中国文史出版社1991年版,第232页。
    ②上海商业储蓄银行:《海光》第7卷第3期,第2页。
    ①上海档案馆编,刑建榕、李培德编注:《陈光甫日记》,上海书店出版社2002年版,第114页。
    ②徐盈:《中华实业人物志—陈光甫》,《新中华》,1945年3期,第102页。
    
    ①陈光甫著:《陈光甫言论集》,上海商业储蓄银行编印1949年版,第6页。
    ②上海档案馆编,刑建榕、李培德编注:《陈光甫日记》,上海书店出版社2002年版,第115页。
    ①王专,吕晓玲:《陈光甫与20世纪30年代商业银行的农村放款》,《苏州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8年4期,第103 ~ 106页。
    
    ①杨瑞六:《上海商业储蓄银行调查记》,《现代评论》第4卷第100期,1926年11月6日,第6 ~ 11页。
    ②陈光甫著:《陈光甫言论集》,上海商业储蓄银行编印1949年版,第5页。
    ③《上海商业储蓄银行二十年史初稿》(二),《档案与史学》2000年2期,第16页。
    ④姚崧岭著:《陈光甫的一生》,台湾传记文学出版社1985年版,第26页。
    
    ①上海档案馆馆藏:上海商业储蓄银行档案,《本行投资事业以及巨额放款户一览》,1935年,档号Q275—l—840。
    ②张俐俐著:《近代中国旅游发展的经济透视》,天津大学出版社1998年版,第1、2页。
    ③陈光甫:《创办中国旅行社的自述》,姚崧岭著:《陈光甫的一生》,台湾传记文学出版社1985年版,第182页。
    ①陈光甫著:《陈光甫言论集》,上海商业储蓄银行编印1949年版,第8页。
    ②陈光甫著:《陈光甫言论集》,上海商业储蓄银行编印1949年版,第8页。
    ③上海档案馆藏:中国旅行社档案,Q368—1—36。
    ④赵君豪:《陈光甫先生访问记》,《旅行杂志》,1936年9期,第83 ~ 86页。
    ⑤陈光甫:《创办中国旅行社的自述》,姚崧岭著:《陈光甫的一生》,台湾传记文学出版社1985年版,第181页。
    ⑥陈光甫:《创办中国旅行社的自述》,姚崧岭著:《陈光甫的一生》,台湾传记文学出版社1985年版,第181页。
    ⑦上海档案馆藏:中国旅行社档案,档号Q368—1—36。
    ①上海档案馆藏:上海商业储蓄银行档案,档号Q275—1—2701。
    ②上海档案馆藏:中国旅行社档案,档号Q368—1—36。
    ③陈光甫:《创办中国旅行社的自述》,姚崧岭著:《陈光甫的一生》,台湾传记文学出版社1985年版,第182页。
    ④徐国桢编著:《上海生活》,世界书局1930年版,第82 ~ 83页。
    ①陈光甫:《创办中国旅行社的自述》,姚崧岭著:《陈光甫的一生》,台湾传记文学出版社1985年版,第182页。
    ②陈光甫:《创办中国旅行社的自述》,姚崧岭著:《陈光甫的一生》,台湾传记文学出版社1985年版,第182页。
    ③上海档案馆藏:中国旅行社档案,档号Q368—1—558。
    ④上海档案馆藏:中国旅行社档案,档号Q368—1—36。
    ⑤广告语,《旅行杂志》,1930年10期,第117页。
    ①陈光甫著:《陈光甫言论集》,上海商业储蓄银行编印1949年版,第116页。
    ②[美]安德立:《中国发展游览事业之机会》(秦理斋译述),《旅行杂志》,1931年第7期,第3 ~ 12页。
    ③上海档案馆藏:上海商业储蓄银行档案,《本行创办旅行社的用意》,档号Q275—1—2701。
    ④陈光甫著:《陈光甫言论集》,上海商业储蓄银行编印1949年版,第22页。
    ⑤陈光甫著:《陈光甫言论集》,上海商业储蓄银行编印1949年版,第14页。
    
    
    ①上海档案馆编,刑建榕、李培德编注:《陈光甫日记》,上海书店出版社2002年版,第114页。
    ②香港中国旅行社网站庆祝成立80周年中记录为3月29日,中国旅行社社史初稿中为4月。
    ③上海档案馆藏:中国旅行社档案,档号Q368—1—36。
    ④上海档案馆藏:中国旅行社档案,档号Q368—1—599。
    ①上海档案馆藏:中国旅行社档案,档号Q368—1—36。
    ②《申报》,1923年8月12、13、14日。
    ③因业务发展,乃改为购买联运票者赠送票夹;后又用软票夹代替。
    ④蔡墨屏、潘泰封:《陈光甫的思想和企业简析》,孙晓村主编:《陈光甫与上海银行》,中国文史出版社1991年版,第151页。
    
    
    ①《上海指南》(增订十三版),商务印书馆发行,封面页。
    ②秦理斋:《上海北站之两小时》,《旅行杂志》,1930年1期,第56页。
    ③秦理斋:《上海北站之两小时》,《旅行杂志》,1930年1期,第56页。
    ①秦理斋:《上海北站之两小时》,《旅行杂志》,1930年1期,第57页。
    ②上海市档案馆藏:中国旅行社档案,档号:Q368—1—36。
    ③上海市档案馆藏:中国旅行社档案,档号:Q368—1—36。
    ④沈沛甘:《上海人的消夏生活》,《旅行杂志》,1931年7期,第55页。
     ①《本社办理留学生放洋手续之回忆》,《旅行杂志》,1929年8期,第42页。
    
    ①上海市档案馆藏:中国旅行社档案,档号Q368—1—36。
    ②上海市档案馆藏:中国旅行社档案,档号Q368—1—36。
    ③赵君豪:《编辑室十年记》,《旅行杂志》,1937年1期。
    ④陈光甫:《发刊词》,《旅行杂志》,1927年创刊号。
    ①上海市档案馆藏:中国旅行社档案,档号Q368—1—36。
    ②赵君豪:《编辑室十年记》,《旅行杂志》,1937年1期。
    ③上海市档案馆藏:中国旅行社档案,档号Q368—1—555。
    
    
    ①上海档案馆藏中国旅行社资料Q368—1—36
    ②白寿彝著:《中国交通史》,商务出版社1937年版,第244页。
    
    
    ①陈光甫著:《陈光甫言论集》,上海商业储蓄银行编辑1949年版,第134页。
    ②上海档案馆编,刑建榕、李培德编注:《陈光甫日记》,上海书店出版社2002年版,第169页。
    ③《星加坡分社开幕记盛》,《旅行杂志》,1934年12期,光荣之页。
    ①渣华,即爪哇,被荷兰殖民者1619年占领,直至1949年印度尼西亚独立止。
    ②《星加坡分社开幕记盛》,《旅行杂志》,1934年12期,光荣之页。
    
    ①[美]安立德:《中国发展游客事业之机会》(秦理斋译述),《旅行杂志》,1931年第7期,第3 ~ 12页。
    ②张俐俐著:《近代中国旅游发展的经济透视》,天津大学出版社,1998,第60页。
    ①翟关亮:《梅兰芳游俄记》,《旅行杂志》,1935年6期,第6页。
    ②翟关亮:《梅兰芳游俄记》,《旅行杂志》,1935年6期,第6页。
    ③上海档案馆藏:中国旅行社档案,档号Q368—1—36。
    
    ①上海档案馆藏:中国旅行社档案,档号Q368—1—36。
    ②巫宝三,《中国国民所得,1933》,中华书局,1936年版,第35页。
    ①王天乃主编:《当代中国的民航事业》,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89年版,第5页。
    ②吴宗慈:《庐山志》,江西人民出版社1996年版,第431页。
    ③吴宗慈:《庐山续志稿》,江西省文献委员会1992年重印版,第318页。
    ④上海档案馆藏:中国旅行社档案,档号Q368—1—475。
    ①《本社赞誉》,《旅行杂志》,1934年第2期。
    
    ①《本社赞誉》,《旅行杂志》1934年3期。
    ②《本社赞誉》,《旅行杂志》,1933年9期。
    ③上海档案馆藏:中国旅行社档案,档号Q368—1—36。
    ④杨石湖:《西湖博览会之概况》,《东方杂志》,1929年10期,第79页。
    
    ①中国旅行社编:《西湖博览会述要》,《西子湖》,中国旅行社1929年版,第138页。
    ②《西湖博览会中之中国旅行社》,《旅行杂志》,1929年7期,第52页。
    ①中国旅行社、上海银行西湖博览会广告,《旅行杂志》,1930年6期。
    ②刘大培、傅民安:《杭州早期的旅游业》,《杭州市政协通讯》,2006年第7期。
    ③《申报》,1929年8月21日。
    
    ①国家图书馆藏:《中国旅行社行旅指南》,1936年第2期。
    ②上海档案馆藏:中国旅行社档案,档号Q368—1—36。
    ③《本社招待朝觐团之经过》,《由上海至麦加》,中国旅行社印赠,1933年,第12页。
    ①《一九三三年朝觐专轮特讯》,《由上海至麦加》,中国旅行社印赠,1933年,第3页。
    ②《由上海至麦加》,中国旅行社印赠,1933年,导言。
    ③《本社赞誉》,《旅行杂志》1934年8期。
    ④记者:《西湖博览会中之中国旅行社》,《旅行杂志》,1929年7期,第51页。
    ⑤曾虚白:《令人又惊又爱的虞山》,《旅行杂志》,1935年第1期,第6页。
    ⑥上海档案馆藏:中国旅行社档案,档号Q368—1—36。
     ①《本社赞誉》,《旅行杂志》1935年3期。
    
    ①张韵芬:《从上海到云南府》,《旅行杂志》,1934年1期,第59页。
    ②上海档案馆藏:中国旅行社档案,《陈光甫对社史的修改意见》,Q368—1—36。
    
    ①《旅行杂志》,1934年9期,上海银行广告。
    ②《旅行杂志》,1935年4期,上海银行广告。
    ③上海档案馆藏:中国旅行社档案,档号Q368—1—475。
    ④上海档案馆藏:中国旅行社档案,档号Q368—1—36。
    ⑤上海档案馆藏:中国旅行社档案,档号Q368—1—475。
    
    ①上海档案馆藏:中国旅行社档案,陈光甫对社史的修改意见,档号Q368—1—36。
    ②《旅行杂志》,1937年9期,敬告读者。
    ③《旅行杂志》,1929年1期,版权页。
    ④《旅行杂志》,1929年1期,编者絮语。
    ⑤赵君豪:《编辑室十年记》,《旅行杂志》,1936年1期,第198页。
    
    ①
    《旅行杂志》,1934年4期,编者语。
    ②《旅行杂志》广告,曹亚伯著,《游川日记》,中国旅行社出版,1929年版。
     ①《中国旅行社旅行便览》,1943年第1期,前致词。
    ①陈光甫:《创办中国旅行社自述》,姚崧岭著,《陈光甫的一生》,台湾传记文学出版社1985年版,第183页。
    
    
    ①陈光甫:《创办中国旅行社自述》,姚崧岭著:《陈光甫的一生》,台湾传记文学出版社1985年版,第182页。
    ②陈光甫:《创办中国旅行社自述》,姚崧岭著:《陈光甫的一生》,台湾传记文学出版社1985年版,第182页。
    ③上海档案馆馆藏:中国旅行社档案,档号Q368—1—819。
    ④陈湘涛,《中国旅行社创设招待所之旨趣》,《旅行杂志》1935年9期,第5页。
    ⑤陈湘涛,《中国旅行社创设招待所之旨趣》,《旅行杂志》1935年9期,第6页。
    
    
    ①上海档案馆编,刑建榕、李培德编注:《陈光甫日记》,上海书店出版社2002年版,第132页。
    ②上海档案馆藏:上海商业储蓄银行档案,《陈光甫致邹秉文、陈湘寿信》,时间不详,档号Q275—1—819。
    ③上海档案馆藏:中国旅行社档案,档号Q368—1—36。
    ④上海档案馆编,刑建榕、李培德编注:《陈光甫日记》,上海书店出版社2002年版,第134页。
    ⑤上海档案馆藏:陈光甫致邹秉文、陈湘寿信,时间不详,档号Q275—1—819。
    ⑥陈湘涛:《中国旅行社创设招待所之旨趣》,《旅行杂志》1935年9期,第5页。
    
    ①陈湘涛:《中国旅行社创设招待所之旨趣》,《旅行杂志》1935年9期,第5页。
    ②陈湘涛,《中国旅行社创设招待所之旨趣》,《旅行杂志》1935年9期,第6页。
    ③孙晓村主编:《陈光甫与上海银行》,中国文史出版社1991年版,第202页。
    ①上海档案馆馆藏:上海商业储蓄银行档案,档号Q275—1—819。
    ②《南京首都饭店》,《旅行杂志》1935年9期,第7 ~ 10页。
    
    ①徐同邻:《南昌生活》,《旅行杂志》1935年9期,第75页。
    ②龚屏:《旧南昌洪都招待所和陈光甫—洪都旧闻录之十》,《企业经济》,1985年10期,第47页。
    ③《南昌洪都饭店》,《旅行杂志》,1935年9期,第16页。
    ④《民国时期西安的现代化酒店》,《西安晚报》,2009年1月15日。
     ①顾济之:《旅行徐海随笔》,《旅行杂志》1934年11期,第19、20页。
    
    
    ①赵君豪:《王晓籁先生访问记》,《旅行杂志》1936年6期,第41页。
    ②上海档案馆藏:中国旅行社档案,Q368—1—37。
    ③孙晓村主编:《陈光甫与上海银行》,中国文史出版社1991年版,第203页。
    ④上海档案馆藏:中国旅行社档案,档号Q368—1—548。
    
    ①上海档案馆藏:中国旅行社档案,邵力子致邹秉文信,档号Q368—1—819。
    ②上海档案馆藏:中国旅行社档案,档号Q368—1—475。
    ③《开封招待所》,《旅行杂志》1935年7期,第53 ~ 56页。
    ④潘泰封:《中国旅行社经办招待所概况》,《旅行杂志》1939年5期,第107 ~ 110页。
    
    ①陈光甫著:《陈光甫言论集》,上海商业储蓄银行编辑1949年版,第191页。
    ②上海档案馆藏:中国旅行社档案,档号Q368—1—142。
    ③陈光甫著:《陈光甫言论集》,上海商业储蓄银行编辑1949年版,第194页。
    ①张公权著:《抗战与交通》,独立出版社1940年版,第1页。
    ②上海档案馆藏:上海商业储蓄银行档案,中国旅行社视察西贡、新加坡、仰光日记原稿,档号Q275—1—820。
    ③《由星—取道海防—前往云南昆明之路径》,《中国旅行社行旅指南》,1938年第11期,中国旅行社新加坡分社印赠,第54页。
    ④上海档案馆藏:上海商业储蓄银行档案,中国旅行社视察西贡、新加坡、仰光日记原稿,档号Q275—1—820。
    ⑤潘泰封:《沪渝长征记》,《旅行杂志》,1941年第1期,第88页。
    ⑥《由星—取道海防—前往云南昆明之路径》,《中国旅行社行旅指南》,1938年第11期,中国旅行社新加坡分社印赠,第54页。
    ①上海档案馆藏:上海商业储蓄银行档案,《中国旅行社视察西贡、新加坡、仰光日记》,档号Q275—1—820。
    ②上海档案馆藏:上海商业储蓄银行档案,《中国旅行社视察西贡、新加坡、仰光日记》,档号Q275—1—820。
    ③上海档案馆藏:上海商业储蓄银行档案,《中国旅行社视察西贡、新加坡、仰光日记原稿》,档号Q275—1—820。
    ④《中国旅行社行旅指南》,1939年12期,中国旅行社新加坡分社印赠,第57页。
    ①陈彩章:《中国历代人口变迁之研究》,商务印书馆1946年版,第112页。
    
    ①上海档案馆藏:中国旅行社档案,唐渭滨,《中旅二十三年》,档号Q368—1—37。
    ②张瑾、龙海:《抗战内迁大移民》,《红岩春秋》2006年第3期,第24页。
    ①中国旅行社的货仓大多是上海银行所有。
    ②上海档案馆藏:中国旅行社档案,《本社在战事期间及战事结束后之业务概况及历年损益情形》,Q368—1—545。
    ③上海档案馆藏:中国旅行社档案,唐渭滨,《中旅二十三年》,档号Q368—1—37。
    ④林少川:《南侨机工:中国抗战史上英勇悲壮的群体》,《福建党史月刊》,2005年10期,第9~12页。
    
    ①云南通讯社编辑:《滇游指南》,云南通讯社出版, 1938年版,第113页。
    ②潘泰封:《沪渝长征记》,《旅行杂志》1941年3期,第17~21页。
    ①谢冰莹:《乌江阻车记》,《中国旅行社旅行便览》,1943年第3期,第4页。
    ②谢冰莹,《乌江阻车记》,《中国旅行社旅行便览》,1943年第3期,第3页。
    ③止戈:《西兰道上》,《中国旅行社旅行便览》,1941年第1期,第31页。
     ①中国旅行社编:《西南揽胜》,中国旅行社出版,1939年。
    ①上海档案馆藏:中国旅行社档案,《本社在战事期间及战事结束后之业务概况及历年损益情形》,档号Q368—1—545。
    ②上海档案馆藏:中国旅行社档案,《中国旅行社历届盈亏概况表》,档号Q368—1—140。
    ③上海档案馆藏:中国旅行社档案,《中国旅行社历届盈亏概况表》,档号Q368—1—140。
    ①上海档案馆馆藏:中国旅行社总社档案,档号Q368—1—557。
    ①上海档案馆馆藏:中国旅行社总社档案,档号Q368—1—36。
    
    
    ①胡起辰:《广州湾归来》,《中国旅行社旅行便览》,1943年第1期,第54页。
    ②上海档案馆藏:中国旅行社档案,唐渭滨,《中旅二十三年》,档号Q368—1—37。
    
    ①阿林:《北温泉胜利之夜》,《旅行杂志》,1949年第1期,第16页。
    ②湘子:《绿水青山好寄身》,《旅行杂志》,1947年第1期,第18页。
    ③湘子:《绿水青山好寄身》,《旅行杂志》,1947年第1期,第19页。
    ④王平陵:《月夜荡舟游北泉》,《旅行杂志》,1947年第1期,第31页。
    
    ①湘子:《绿水青山好寄身》,《旅行杂志》,1947年第1期,第19页。
    ②陈业经:《中国旅行社举办北流游览团速写》,《旅行杂志》,1943年12期,第101 ~ 103页。
    ①上海档案馆藏:中国旅行社档案,《旅光》1940年7期,档号Q368—1—555。
    ①陈振东:《抗日战争时期国统区的物价管理》,《四川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88年4期,第12页。
    ①陈光甫著:《陈光甫言论集》,上海商业储蓄银行编辑1949年版,第194页。
    ①上海档案馆藏:中国旅行社档案,《陈光甫对中国旅行社社史修改意见》,档号Q368—1—36。
    ②章开沅、罗福惠主编:《比较中的审视:中国早期现代化研究》,浙江人民出版社1993年版,第763页。
    ①上海档案馆藏:上海商业储蓄银行档案,《战后行社发展计划(英文)》,陈光甫,1944年3月,档号Q275—1—486。
    ②陈光甫著:《陈光甫言论集》,上海商业储蓄银行编辑1949年版,第199页。
    ③上海档案馆藏:上海商业储蓄银行档案,上海商业储蓄银行及中国旅行社联合训练第一期师生合影,1943年8月30日,档号Q275—1—1579。
    ④陈光甫著:《陈光甫言论集》,上海商业储蓄银行编辑1949年版,第187页。
    
    ①1946年12月,法国发动对越南的全面进攻,越南由此开始了漫长的战乱。
    ②广州湾,1899年被法国租借,1943年被日军占领,1945年回归,从此定名湛江。
    ③上海档案馆藏:中国旅行社档案,唐渭滨,《胜利后之中国旅行社》,1948年,档号:Q368—1—37。
    ①上海档案馆藏:中国旅行社档案,《中国旅行社关于国际旅行社大会在英国伦敦召开的专卷》,1946年,档号Q368-1-232。
    ②陈光甫著:《陈光甫言论集》,上海商业储蓄银行编辑1949年版,第199、200页。
    ①上海档案馆编,刑建榕、李培德编注:《陈光甫日记》,上海书店出版社2002年版,第185页。
    ②上海档案馆编,刑建榕、李培德编注:《陈光甫日记》,上海书店出版社2002年版,第182页。
    ③上海档案馆藏:中国旅行社档案,档号Q368—1—796。
    ④上海档案馆编,刑建榕、李培德编注:《陈光甫日记》,上海书店出版社2002年版,第190页。
    ⑤上海档案馆编,刑建榕、李培德编注:《陈光甫日记》,上海书店出版社2002年版,第193页。
    
    ①上海档案馆编,刑建榕、李培德编注:《陈光甫日记》,上海书店出版社2002年版,第201页。
    
    ①杜江、戴斌:《旅行社管理比较研究》,旅游教育出版社,2000年,第83页。
    ②[美] Chuch Y. Gee:《度假饭店的开发与管理》(向萍译),中国旅游出版社2003年版,第493页。
    
    ①陈光甫著:《陈光甫言论集》,上海商业储蓄银行编辑1949年版,第23页。
    ②上海档案馆编,刑建榕、李培德编注:《陈光甫日记》,上海书店出版社2002年版,第125页。
    ③陈光甫著:《陈光甫言论集》,上海商业储蓄银行编辑1949年版,第8页。
    ①上海档案馆藏:中国旅行社档案,档号Q368—1—37。
    ②上海档案馆编,刑建榕、李培德编注:《陈光甫日记》,上海书店出版社2002年版,第113页。
    ③杨桂和:《中国旅行社二三事》,孙晓村主编,《陈光甫与上海银行》,中国文史出版社,1991年版,第215 ~ 221页。
    ④上海档案馆藏:上海商业储蓄银行档案,档号Q275—1—419。
    ⑤赵君豪:《陈光甫先生访问记》,《旅行杂志》,1936年9期,第83 ~ 86页。
    ⑥上海档案馆藏:中国旅行社档案,档号Q368—1—36。
    
    ①上海档案馆编,刑建榕、李培德编注:《陈光甫日记》,上海书店出版社2002年版,第108页。
    ②国家旅游局人事劳动司编:《旅行社经营管理》,旅游教育出版社2006年版,第108页。
    
    ①国家旅游局人事劳动司编:《旅行社经营管理》,旅游教育出版社2006年版,第109页。
    ②上海档案馆藏:中国旅行社档案,档号Q368—1—36。
    ③国家旅游局人事劳动司编:《旅行社经营管理》,旅游教育出版社2006年版,第112页。
    ①上海档案馆藏:中国旅行社档案,档号Q368—1—94。
    ②上海档案馆藏:中国旅行社档案,档号Q368—1—475。
    ③秦理斋:《上海北站之两小时》,《旅行杂志》,1930年1期,第57页。
    ④上海档案馆藏:上海商业储蓄银行档案,档号Q275—1—2880。
    ⑤甘朝友,齐善鸿编著:《旅游心理学》,南开大学出版社1995年版,第109页。
    ⑥上海档案馆编,刑建榕、李培德编注:《陈光甫日记》,上海书店出版社2002年版,第121页。
    ①上海档案馆馆藏:中国旅行社档案,档号Q368—1—560。
    ②陈光甫著:《陈光甫言论集》,上海商业储蓄银行编辑1949年版,第46页。
    ③[美] W.阿瑟·刘易斯:《经济增长理论》,上海三联书店1990年版,第127页。
    ④陈光甫著:《陈光甫言论集》,上海商业储蓄银行编辑1949年版,第46页。
    ⑤上海档案馆编,刑建榕、李培德编注:《陈光甫日记》,上海书店出版社2002年版,第121页。
    ⑥陈光甫著:《陈光甫言论集》,上海商业储蓄银行编辑1949年版,第25页。
    ⑦上海档案馆编,刑建榕、李培德编注:《陈光甫日记》,上海书店出版社2002年版,第122页。
    ①陈光甫著:《陈光甫言论集》,上海商业储蓄银行编辑1949年版,第217 ~ 222。
    ②陈光甫著:《陈光甫言论集》,上海商业储蓄银行编辑1949年版,第9页。
    ③上海档案馆馆藏:中国旅行社档案,档号Q368—1—560。
    ④中国人民银行上海分行金融研究所:《上海商业储蓄银行史料》,上海人民出版社1990年版,第806页。
    ⑤上海档案馆馆藏:上海商业储蓄银行档案,中国旅行社董事会会议记录及致陈光甫之开会通知,档号Q275—1—2805。
    ①陈光甫著:《陈光甫言论集》,上海商业储蓄银行编辑1949年版,第65页。
    ②《旅行杂志》1934年3期,光荣一页。
    ③陈光甫著:《陈光甫言论集》,上海商业储蓄银行编辑1949年版,第8页。
    ④陈光甫著:《陈光甫言论集》,上海商业储蓄银行编辑1949年版,第46页。
    ①陈光甫著:《陈光甫言论集》,上海商业储蓄银行编辑1949年版,第110页。
    ②陈光甫著:《陈光甫言论集》,上海商业储蓄银行编辑1949年版,第161、162页。
    ③陈光甫著:《陈光甫言论集》,上海商业储蓄银行编辑1949年版,第65页。
    ①陈光甫著:《陈光甫言论集》,上海商业储蓄银行编辑1949年版,第132页。
    ②陈光甫著:《陈光甫言论集》,上海商业储蓄银行编辑1949年版,第8页。
    ③上海档案馆编,刑建榕、李培德编注:《陈光甫日记》,上海书店出版社2002年版,第114页。
    ④陈光甫著:《陈光甫言论集》,上海商业储蓄银行编辑1949年版,第19页。
    ⑤上海档案馆编,刑建榕、李培德编注:《陈光甫日记》,上海书店出版社2002年版,第115页。
    ⑥赵君豪:《陈光甫先生访问记》,《旅行杂志》,1936年9期,第83~86页。
    ⑦上海档案馆藏:中国旅行社档案,档号Q368—1—150。
    
    ①上海档案馆藏:上海商业储蓄银行档案,档号Q275—1—2880。
    ②《旅行杂志》,1934年1期,本社赞誉。
    ③陈光甫著:《陈光甫言论集》,上海商业储蓄银行编辑1949年版,第218页。
    ①上海档案馆藏:中国旅行社档案,档号Q368—1—36。
    ②上海档案馆藏:上海商业储蓄银行档案,档号Q275—1—2880。
    ③上海档案馆藏:中国旅行社档案,档号Q368—1—475。
    ④上海档案馆编,刑建榕、李培德编注:《陈光甫日记》,上海书店出版社2002年版,第125页。
    ⑤陈光甫著:《陈光甫言论集》,上海商业储蓄银行编辑1949年版,第46页。
    
    
    ①上海档案馆藏:上海商业储蓄银行档案,档号Q275—1—2880。
    ②上海档案馆藏:上海商业储蓄银行档案,档号Q275—1—819。
    
    
    ①上海档案馆藏:中国旅行社档案,档号Q368—1—558。
    ②《旅行杂志》,1931年4期,编者言。
    
    ①《旅行杂志》1932年5期,编者言。
    ②《旅行杂志》1933年9期,本社赞誉。
    ③赵君豪:《许静仁先生访问记》,《旅行杂志》9卷4期,第60页。
    ①《旅行杂志》,1947年3期,本社赞誉。
    
    ①上海档案馆藏:中国旅行社档案,档号Q368—1—176。
    ②陈光甫著:《陈光甫言论集》,上海商业储蓄银行编辑1949年版,第196页。
    
    
    ①徐盈:《当代中国实业人物志——陈光甫》,《新中华》1945年第3期,第101页。
    ②上海档案馆藏:上海商业储蓄银行档案,档号Q275—1—185。
    ③上海档案馆藏:中国旅行社档案,档号Q368—1—44。
    ①中国人民银行上海分行金融研究所:《上海商业储蓄银行史料》,上海人民出版社1990年版,第883页。
    ②上海档案馆藏:中国旅行社档案,档号Q368—1—419。
    ①中国旅行社:《会计手续要览》,中国旅行社编印,1938年7月。
    ②上海档案馆藏:中国旅行社档案,档号Q368—1—47。
    
    ①上海档案馆藏:中国旅行社档案,档号Q368—1—686。
    ②陈光甫著:《陈光甫言论集》,上海商业储蓄银行编辑1949年版,第10页。
    ①上海档案馆编,刑建榕、李培德编注:《陈光甫日记》,上海书店出版社2002年版,第90页。
    ②陈光甫著:《陈光甫言论集》,上海商业储蓄银行编辑1949年版,第142页。
    ③陈光甫著:《陈光甫言论集》,上海商业储蓄银行编辑1949年版,第114页。
    ④上海档案馆藏:中国旅行社档案,档号Q368—1—36。
    ①陈光甫著:《陈光甫言论集》,上海商业储蓄银行编辑1949年版,第43页。
    ②上海档案馆藏:中国旅行社档案,档号Q368—1—174。
    ③嵇光华:《杭江铁路沿线探胜记》(上),《旅行杂志》,1933年2期,第11页。
    ④华卫中:《金玉游踪》,《旅行杂志》,1933年3期,第7页。
    ⑤编者致词,《旅行杂志》,1933年2期。
    ①陈光甫,《游湘公路及南岳记》,《旅行杂志》1933年7期,第3~38页。
    ②编者致词,《旅行杂志》1933年8期。
    ③李景陶,胡时渊:《卾湘粤交通考察记》,《旅行杂志》,1933年8期,第9~19页。
    ④上海档案馆编,刑建榕、李培德编注:《陈光甫日记》,上海书店出版社2002年版,第140页。
    ⑤上海市档案馆藏:中国旅行社总社档案,《总社研究室研究计划》,Q368—1—184。
     ①秦宇著:《旅游企业集团化成长》,旅游教育出版社,2007年版,第9页。
    
    ①陈光甫著:《陈光甫言论集》,上海商业储蓄银行编辑1949年版,第138页。
    ②上海档案馆编,刑建榕、李培德编注:《陈光甫日记》,上海书店出版社2002年版,第170页。
    ①国家旅游局人事劳动教育司编:《旅行社经营管理》,旅游教育出版社1999年第1版,第122页。
    ②上海档案馆藏:中国旅行社档案,档号Q368—1—36。
    ③秦宇著:《旅游企业集团化成长》,旅游教育出版社,2007年版,第44页。
    
    ①上海档案馆编,刑建榕、李培德编注:《陈光甫日记》,上海书店出版社2002年版,第129页。
    ②上海档案馆编,刑建榕、李培德编注:《陈光甫日记》,上海书店出版社2002年版,第128页。
    ③上海档案馆编,刑建榕、李培德编注:《陈光甫日记》,上海书店出版社2002年版,第129页。
    ④赵君豪:《陈光甫先生访问记》,《旅行杂志》,1936年9期,第83~86页。
    
    ①赵君豪:《陈光甫先生访问记》,《旅行杂志》,1936年9期,第83~86页。
    ①卢作孚:《建设中国的困难及其必循的道路》,凌耀伦等编《卢作孚集》,华中师范大学出版社,1991年版,第253页。
    ②嘉陵江三峡指沥鼻峡、温塘峡、观音峡。嘉陵江三峡峡防团团务局简称峡防局,辖地范围江北、巴县、璧山、合川四县。
    ③卢作孚:《精神之改造》,《西南公路》1939年,总第52期。
    ④卢作孚:《四川的新生命》,凌耀伦、熊甫主编《卢作孚文集》北京大学出版社1999年版,第33页。
    ⑤卢作孚:《怎样组织青年服务社》,《中国青年》,1939年第1卷第5、6期合刊。
    ⑥卢作乎:《未来的四川》,合川县团务委员会发行,1929年,第13页。
    ⑦庐作孚:《建修嘉陵江温泉峡温泉公园募捐启》,罗中典主编,《卢作孚文选》,西南师范大学出版社1989年版,第28页。
    
    ①卢作孚:《四川的问题》,凌耀伦、熊甫主编,《卢作孚文集》,北京大学出版社1999年版,第165页。
    ②卢作孚:《我们的要求和训练》,《中国的建设问题与人的训练》,上海生活书店1935年版,第125页。
    ③后来为与南温泉公园相区别,改为北温泉公园。
    
    
    ①黄炎培:《北碚之游》,卢国纪著,《我的父亲卢作孚》,四川人民出版社2003年版,第384页。
    ②周凝华、田海蓝著:《卢作孚与民生公司》,河南人民出版社1998年版,第107、108页。
    ①李理:《民国初年的一次城市变革——朱启钤与北京都市改造》,《中国房地产》2006年09期,第71页。
    ②钟少华:《朱启钤与北京中山公园》,《绿叶》,2006年5期,第63页。
    ③根据《清室优待条件》,清帝溥议居于后宫,国民政府管理前朝,古物陈列所前期展览在文华、武英二殿。
    ④[英]庄士敦著:《紫禁城的黄昏》(陈时伟译),山东画报出版社2007年版,第180页。
    
    ①管洛生编撰:《北戴河海滨志略》,1925年版。
    ②管洛生编撰:《北戴河海滨志略·公益会》,1925年版。
    ③管洛生编纂:《北戴河海滨志略·外人团体组合》,1925年版。
     ①北戴河海滨公益会编:《北戴河海滨公益会报告书》,1920年。
    ①刘少虎:《朱启钤开发北戴河海滨旅游景区的原因及启示》,《湖南商学院学报》2004年4期,第62~65页。
    ②管洛生编撰:《北戴河海滨志略》,1925年版,王揖唐序言。
    ③管洛生编撰:《北戴河海滨志略》,1925年版。
    ④北戴河海滨公益会编:《北戴河海滨公益会报告书》,1924年。
    ①卢作孚:《我们的要求和训练》,《中国的建设问题与人的训练》,上海生活书店1935年版,第125页。
    ②中国第二历史档案馆编:《中华民国史档案资料汇编》第三辑“政治”(一),江苏古籍出版社,第4页、第32页。
    
    ①章开沅著:《张謇传》,中华工商联合出版社2000年版,第326页。
    ②张孝若著:《南通张季直先生传记》,中华书局1930年版,第2页。
    ③徐盈:《当代中国实业人物志—陈光甫》,《新中华》,1945年3期,第105页。
    
    
    ①陈建斌主编:《旅行社经营管理》,中山大学出版社,2007年版,第20页。
    ②上海档案馆藏:中国征信所,《中国旅行社概况调查》,档号Q78—2—16245。
    ③上海档案馆藏:上海商业储蓄银行档案,档号Q275—1—1830。
    ④上海档案馆藏:上海商业储蓄银行档案,档号Q275—1—1830。
    ⑤上海档案馆藏:中国征信所,四川旅行社概况调查,档号Q78—2—16683。
    ①上海档案馆藏:上海商业储蓄银行档案,中国旅行社董事会会议记录及致陈光甫之开会通知,档号Q275—1—2805。
    
    ①《旅行杂志》,1934年2期,本社赞誉。
    ②陈光甫:《创办中国旅行社的自述》,姚崧岭著:《陈光甫的一生》,台湾传记文学出版社1985年版,第183页。
    ③陈晓云:《上海的旅馆》,《旅行杂志》,1929年5期,第29~33页。
    
    ①上海档案馆藏:中国旅行社档案,档号Q368—1—556。
    ②沈弢:《河内西贡铁路旅行追忆》1941年6期,第36页。
    ③上海档案馆编,刑建榕、李培德编注:《陈光甫日记》,上海书店出版社2002年版,第134页。
    ④《开封招待所》,《旅行杂志》1935年7期,第53~57页。
    
    ①《旅行杂志》,1933年10期,本社赞誉。
    ②张恨水:《西游小记》,《旅行杂志》1934年9期,第7~10页。
    ③周尚:《DDT解决了旅行的苦恼》,《旅行杂志》1946年6期,第71页。
    ①潘泰封:《沪渝长征记》1941年2期,第37~40页。
    ②佘贵棠:《中国人之游览观》,《旅行杂志》,1942年7月,第41~47页。
    ③上海档案馆藏:中国旅行社档案,档号Q368—1—36。
    ④陈光甫:发刊词,《旅行杂志》1927年创刊号。
     ①孙恩霖:《片断的回忆》,《旅行杂志》1936年1期,第32页。
    
    ①《旅行杂志》1934年2期,本社赞誉。
    ②上海档案馆藏:上海商业储蓄银行档案,档号Q275—1—1830。
    ①陈光甫著:《陈光甫言论集》,上海商业储蓄银行编印1949年版,第203页。
    ②佘贵棠:《游览名词诠释》,《旅游杂志》1941年第6期,第91 ~ 95页。
    ③佘贵棠:《游览事业之意义》,《旅游杂志》1941年7期;朱俨:《游览事业之经营》,《旅行杂志》1941年7期;张其昀:《观光业在现代经济之重要性》,《旅游杂志》,1949年第1期,第51、52页。
    ①徐荫祥:《怎样普及导游事业》,《旅行杂志》1949年第9期;上海档案馆藏:太风:《论导游人员应具的修养》,中国旅行社档案,档号368—1—559;文千,《三年来旅馆工作感想》,中国旅行社档案,档号368—1—558。
    ②佘贵棠:《旅游宣传问题》,《旅行杂志》1941年10期、11期。
    ③佘贵棠:《游客之接待》,《旅行杂志》1941年7期;《游客与食宿供应》,《旅行杂志》1942年5期;《游客与交通设备》,《旅行杂志》1942年4期;《游客与文娱节目》,《旅行杂志》1942年6期。
    ④佘贵棠:《游览资源问题》,《旅行杂志》1941年8期;佘贵棠:《游览建设问题》,《旅行杂志》1941年9期;唐渭滨:《战后复兴计划与地方风景建设问题》,《旅行杂志》1944年9期。
    ⑤[美]安德立著:《中国发展游客事业之机会》(秦理斋译),《旅行杂志》1931年7期;王涣文:《中国应提倡游览事业》,《旅游杂志》1931年11期,第65~68页;佘贵棠:《中国人之游览观》,《旅行杂志》1942年7期;佘贵棠:《中国游览事业之展望》,《旅行杂志》1943年11期;唐渭滨:《中国旅行事业之展望》,《旅行杂志》1944年2期。
    ⑥上海档案馆藏:中国旅行社档案,沈慕达:《谈土产生意经》,《经营土产之意义及调查》,档号368-1-559。
    ⑦唐渭滨:《旅游中的道德问题》,《旅行杂志》1944年7期。
    ⑧黄嘉音:《旅行—心理卫生之道》,《旅行杂志》,1941年1期,第15~18页。
    
    ①上海档案馆藏:上海商业储蓄银行档案,档号Q275—1—1830。
    ②上海档案馆藏:中国旅行社档案,档号Q368—1—558。
    ①陈光甫著:《陈光甫言论集》,上海商业储蓄银行编印1949年版,第23页。
    ②香港沙田苏浙公学陈光甫图书馆《陈光甫先生简介》,孙云晓主编:《陈光甫与上海银行》,中国文史出版社出版,1991年版,第1页。
    ③上海档案馆编,刑建榕、李培德编注:《陈光甫日记》,上海书店出版社2002年版,第13页。
    ④陈光甫著:《陈光甫言论集》,上海商业储蓄银行编辑1949年版,第8页。
    
    ①高阳著:《陈光甫外传》,南京出版公司(台湾)1981年版,第455页。
    ②陈光甫著:《陈光甫言论集》,上海商业储蓄银行编辑1949年版,第156页。
    ③[德]马克思·韦伯著:《儒教与道教》(王荣芬译),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8年版,第282页。
    ①陈光甫著:《陈光甫言论集》,上海商业储蓄银行编辑1949年版,第222页。
    ②马敏著:《东方文化与现代文明》,湖北人民出版社2001年版,第338页。
    ③陈光甫著:《陈光甫言论集》,上海商业储蓄银行编辑1949年版,第156页。
    ④陈光甫著:《陈光甫言论集》,上海商业储蓄银行编辑1949年版,第182页。
    ⑤上海档案馆编,刑建榕、李培德编注:《陈光甫日记》,上海书店出版社2002年版,第113页。
    ①陈光甫著:《陈光甫言论集》,上海商业储蓄银行编辑1949年版,第14页。
    ②陈光甫著:《陈光甫言论集》,上海商业储蓄银行编辑1949年版,第224页。
    ③陈光甫:《创办中国旅行社的自述》,姚崧岭著:《陈光甫的一生》,台湾传记文学出版社1985年版,第181页。
    ④赵君豪:《陈光甫先生访问记》,《旅行杂志》, 1936年9期,第83~86页。
    ⑤赵君豪:《陈光甫先生访问记》,《旅行杂志》, 1936年9期,第83~86页。
    ⑥陈光甫著:《陈光甫言论集》,上海商业储蓄银行编辑1949年版,第18页。
    ⑦上海档案馆编,刑建榕、李培德编注:《陈光甫日记》,上海书店出版社2002年版,第127页。
    ⑧赵君豪:《陈光甫先生访问记》,《旅行杂志》, 1936年9期,第83~86页。
    ①上海档案馆编,刑建榕、李培德编注:《陈光甫日记》,上海书店出版社2002年版,第112页。
    ②陈光甫著:《陈光甫言论集》,上海商业储蓄银行编辑1949年版,第131页。
    ③陈光甫著:《陈光甫言论集》,上海商业储蓄银行编辑1949年版,第198页。
    ④赵君豪:《陈光甫先生访问记》,《旅行杂志》, 1936年9期,第83~89页。
    ①陈光甫:《游湘省公路及南岳记》,《旅行杂志》1933年7期,第34、35页。
    ②陈光甫:《游湘省公路及南岳记》,《旅行杂志》1933年7期,第35页。
    ③赵君豪:《陈光甫先生访问记》,《旅行杂志》, 1936年9期,第83~86页。
    ④赵君豪:《陈光甫先生访问记》,《旅行杂志》, 1936年9期,第83~86页。
    
    ①陈光甫著:《陈光甫言论集》,上海商业储蓄银行编辑1949年版,第163页。
    ②陈光甫著:《陈光甫言论集》,上海商业储蓄银行编辑1949年版,第89页。
    ③陈光甫:《创办中国旅行社的自述》,姚崧岭著:《陈光甫的一生》,台湾传记文学出版社1985年版,第184页。
    ①赵君豪:《陈光甫先生访问记》,《旅行杂志》, 1936年9期。
    ②高阳著:《陈光甫外传》,南京出版公司(台湾)1981年版,第455页。
    ①陈光甫著:《陈光甫言论集》,上海商业储蓄银行编辑1949年版,第75页。
    ②边燕杰、丘海雄:《企业的社会资本及其功效》,《中国社会科学》2000年2期,第87页。
    ①[美]C·E·布莱克:《现代化的动力》,景跃进、张静译,浙江人民出版社,1989年版。
    ②杨幸之:《论中国的现代化》,《申报月刊》,1933年(2卷)7期。
    ①佘贵棠:《中国游览事业之展望》,《旅行杂志》,1943年11期,第5~13页。
    ②唐渭滨:《游览事业之理论与实际》,中国旅行社刊印,1944年版,序言。
    ③恩格尔系数是指食品支出总额占家庭或个人消费支出总额的百分比例。根据联合国粮农组织提出的标准,恩格尔系数在59%以上为贫困,50-59%为温饱,40-50%为小康,30-40%为富裕,低于30%为最富裕。
    ①唐庆增:《中国生产之现代化应采个人主义》,《申报月刊》1933年(2卷)7号
    ①佘贵棠:《游客与交通设备》,《旅行杂志》1942年4期,第34页。
    ②李占才:《中国铁路史》,汕头大学出版社1994年版,第1页。
    ③黄家城:《交通与历史横向发展变迁》,人民交通出版社2000年版,第193页。
    ④黄家城:《交通与历史横向发展变迁》,人民交通出版社2000年版,第194~198页。
    ⑤张静如、刘志强主编:《北洋军阀统治时期中国社会之变迁》,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92年版,第59页。
    ⑥上海档案馆编,刑建榕、李培德编注:《陈光甫日记》,上海书店出版社2002年版,第133页。
    ①章开沅、罗惠福主编:《比较中的审视:中国早期现代化研究》,浙江人民出版社1993年版,第770页。
    ①张延祥:《美国的旅行事业》,《旅行杂志》1947年6期,第46~48页。
    ②上海档案馆藏:上海商业储蓄银行档案,档号Q275—1—1830。
    ③潘泰封:《抗日战争时期的中国旅行社》,《文史资料选辑(第十七辑)》,中国文史出版社1989年版,第168—206页。
    ①[美]安立德:《中国发展游客事业之机会》(秦理斋译述),《旅行杂志》,1931年第7期,第3 ~ 12页。
    ①张俐俐著:《近代中国旅游发展的经济透视》,天津大学出版社1998版,第57页。
    ②中国人在外费用包括旅行费,留学生费用及使领馆费用;外人在华费用包括旅行费,使领费,在华陆海费用,外轮在华费用等。
    ③刘佛丁、王玉茹、于建玮著:《近代中国经济的发展》,山东人民出版社1997年版,第281页。
    ①庄铸九:《旅行部之利益》,《旅行杂志》,1927年创刊号。
    1、上海档案馆藏:中国旅行社全宗档案,档号Q368。
    2、上海档案馆藏:上海商业储蓄银行全宗档案,档号Q275。
    3、上海档案馆藏:友声旅行团档案,档号Y4-1-605。
    4、上海档案馆藏:中国征信所,中国旅行社概况调查,档号Q78—2—16245。
    5、上海档案馆藏:中国征信所,四川旅行社概况调查,档号Q78—2—16683。
    6、中国人民政协会议全委会:《文史资料选辑(第十七辑)》,中国文史出版1989年版。
    7、中国人民银行上海市分行金融研究所编辑:《上海商业储蓄银行史料》,上海人民出版社1990年版。
    8、中国第二历史档案馆编:《中华民国史档案资料汇编》第三辑“军事”(一),江苏古籍出版社1991年版。
    1、《申报》
    2、《大公报》
    3、《晨报》
    4、《旅行杂志》
    5、《中国旅行社旅行便览》
    6、《中国旅行社行旅指南》
    7、《旅光》
    8、《海光》
    1、(西汉)司马迁:《史记》卷130《太史公自序》,岳麓书社2001年版。
    2、(西汉)司马迁:《史记》卷1《五帝本纪》,岳麓书社2001年版。
    3、(东汉)班固:《汉书》(上)卷6《武帝纪》,岳麓书社1993年版。
    4、(唐)房玄龄等撰:《晋书》(五)卷55《潘岳》,中华书局1974年版。
    5、(宋)司马光著:《资治通鉴》(第三册)卷213,当代中国出版社2002年版。
    6、(明)黄省曾:《吴风录》,中华书局1991年版。
    7、(明)张瀚著,盛冬铃点校:《松窗梦语》卷7《时序纪》,中华书局1985年版。
    8、(清)阮元校刻:《孟子注疏》卷6(上)《滕文公章句下》,《十三经注疏》(下),中华书局1980年版
    9、(清)黄式权:《淞影梦影录》,上海古籍出版社1989年版。
    10、(清)葛元煦:《沪游杂记》,上海古籍出版社1989年版。
    11、广九铁路车务处编:《广九铁路旅行指南》1916年版。
    12、北戴河海滨公益会编:《北戴河海滨公益会报告书》,1920年版。
    13、交通部铁路联运事务处编制:《中华国有铁路旅行指南》1922年版。
    14、上海商业储蓄银行旅行部编:《游滇须知》,1923年版。
    15、北戴河海滨公益会编:《北戴河海滨公益会报告书》,1924年版。
    16、管洛生编撰:《北戴河海滨志略》,1925年版。
    17、梁启超著:《夏威夷游记》,《饮冰室合集》,中华书局1989年版。
    18、中国旅行社编:《西子湖》,中国旅行社1929年版。
    19、曹亚伯著:《游川日记》,中国旅行社1929年版。
    20、张孝若著:《南通张季直先生传记》,中华书局1930年版。
    21、徐国桢编著:《上海生活》,世界书局1930年版。
    22、中国旅行社编:《由上海至麦加》,中国旅行社印赠,1933年。
    23、卢作孚:《中国的建设问题与人的训练》,上海生活书店1935年版。
    24、巫宝三:《中国国民所得,1933》,中华书局1936年版
    25、白寿彝著:《中国交通史》,商务印书馆1937年版。
    26、商务印书馆:《上海指南》(增订十三版),商务印书馆发行。
    27、中国旅行社:《会计手续要览》,中国旅行社编印,1938年。
    28、云南通讯社编辑:《滇游指南》,云南通讯社1938年版。
    29、中国旅行社编:《西南揽胜》,中国旅行社出版,1939年。
    30、张公权著:《抗战与交通》,独立出版社1940年版。
    31、陈彩章:《中国历代人口变迁之研究》,商务印书馆1946年版。
    32、朱斯煌著:《民国经济史》,上海银行学会1948年版。
    33、陈光甫著:《陈光甫言论集》,上海商业储蓄银行编印,1949年版。
    34、[英]克拉潘著:《现代英国经济史》上卷(姚增广译),商务印书馆1964年版。
    35、高阳著:《陈光甫外传》,南京出版公司(台湾)1981年版。
    36、吴承明著:《中国资本主义与国内市场》,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85年版。
    37、姚崧岭著:《陈光甫的一生》,台湾传记文学出版社1985年版。
    38、樊百川著:《中国轮船航运业的兴起》,四川人民出版社1985年版。
    39、[法]罗贝尔·郎卡尔著:《旅游与旅行社会学》(陈立春、朱邦造译),旅游教育出版社1987年版。
    40、王天乃主编:《当代中国的民航事业》,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89年版。
    41、罗中典主编:《卢作孚文选》,西南师范大学出版社1989年版。
    42、[美]C·E·布莱克:《现代化的动力》,景跃进、张静译,浙江人民出版社1989年版。
    43、[美] W.阿瑟·刘易斯:《经济增长理论》,上海三联书店1990年版。
    44、凌耀伦等编:《卢作孚集》,华中师范大学出版社1991年版。
    45、孙晓村主编:《陈光甫与上海银行》,中国文史出版社1991年版。
    46、尉文澍著:《旅馆概论》,上海科技教育出版社1991年版。
    47、陆仰渊、方庆秋主编:《民国社会经济史》,中国经济出版社1991年版。
    48、张静如刘志强主编:《北洋军阀统治时期中国社会之变迁》,中国人民出版社1992年版。
    49、章必功著:《中国旅游史》,云南人民出版社1992年版。
    50、孙文昌主编:《旅游学导论》,青岛出版社1992年版。
    51、吴宗慈:《庐山续志稿》,江西省文献委员会1992年重印版。
    52、张静如、刘志强主编:《北洋军阀统治时期中国社会之变迁》,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92年版。
    53、章开沅、罗福惠主编:《比较中的审视:中国早期现代化研究》,浙江人民出版社1993年版。
    54、[美]费正清、(美)费维恺编:《剑桥中华民国史》(陈立春、朱邦造译),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3年版。
    55、李占才:《中国铁路史》,汕头大学出版社1994年版。
    56、邓观利主编:《旅游学》,天津人民出版社1994年版。
    57、甘朝友,齐善鸿编著:《旅游心理学》,南开大学出版社1995年版。
    58、吴宗慈:《庐山志》,江西人民出版社1996年版。
    59、刘佛丁、王玉茹、于建玮著:《近代中国经济的发展》,山东人民出版社1997年版。
    60、王立新著:《美国传教士与晚清中国现代化》,天津人民出版社1997年版。
    61、王淑良、张天来编著:《中国旅游史》,.旅游教育出版社1998年版。
    62、张俐俐著:《近代中国旅游发展的经济透视》,天津大学出版社1998年版
    63、赵云声主编:《中国大资本家传》第10卷,时代文艺出版社1998年版。
    64、杨天石著:《海外访史录》,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1998年版。
    65、马勇主编:《旅游学概论》,高等教育出版社1998年版。
    66、周凝华、田海蓝著:《卢作孚与民生公司》,河南人民出版社1998年版。
    67、凌耀伦、熊甫主编:《卢作孚文集》北京大学出版社1999年版。
    68、国家旅游局人事劳动教育司编:《旅行社经营管理》,旅游教育出版社1999年版。
    69、[英]艾瑞克·霍布斯鲍姆著:《资本的年代(1848—1875年)》(张晓华等译),江苏人民出版社1999年版。
    70、[英]约·罗伯茨:《十九世纪西方人眼中的中国》,时事出版社1999年版。
    71、王淑良,张天来编著:《中国旅游史(近现代部分)》,旅游教育出版社1999年版。
    72、熊月之主编,《上海通史》(第5卷),上海人民出版社1999年版。
    73、章开沅著:《张謇传》,中华工商联合出版社2000年版。
    74、杜江、戴斌:《旅行社管理比较研究》,旅游教育出版2000年版。
    75、黄家城:《交通与历史横向发展变迁》,人民交通出版社2000年版。
    76、郑焱著:《中国旅游发展史》,湖南教育出版社2000年版。
    77、[美]施坚雅主编:《中华帝国晚期的城市》(叶光庭等译),中华书局2000年版。
    78、孙燕京主编:《晚清遗影》,山东画报出版社2000年版。
    79、马敏著:《商人精神的嬗变:近代商人观念研究》,华中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年版。
    80、马敏著:《东方文化与现代文明》,湖北人民出版社2001年版。
    81、上海档案馆编,刑建榕、李培德编注:《陈光甫日记》,上海书店出版社2002年版。
    82、卢国纪著:《我的父亲卢作孚》,四川人民出版社2003年版。
    83、[美] Chuch Y. Gee:《度假饭店的开发与管理》(向萍译),中国旅游出版社2003年版。
    84、[英]霍洛韦(Holloway)著:《The Business of Tourism》,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2004年版。
    85、王永忠著:《西方旅游史》,东南大学出版社2004年版。
    86、傅国涌著:《1949年(中国知识分子的私人记录)》,长江文艺出版社出版2005年版。
    87、杨冠杰:《旅游学概论》,中国广播电视出版社2005年版。
    88、薛念文著:《上海商业储蓄银行研究(1915—1937)》,中国文史出版社2005年版。
    89、邹树梅著:《旅游史话》,百花文艺出版社2005年版。
    90、彭顺生著:《世界旅游发展史》,中国旅游出版社2006年版。
    91、胡幸福著:《中华旅游文化》,宁夏人民出版社2006年版。
    92、国家旅游局人事劳动司编:《旅行社经营管理》,旅游教育出版社2006年版。
    93、秦宇著:《旅游企业集团化成长》,旅游教育出版社2007年版。
    94、邓清南主编:《旅游学概论》,四川大学出版社2007年版。
    95、刘蕙孙著:《周易讲义》,天津古籍出版社2007年版。
    96、[英]庄士敦著:《紫禁城的黄昏》(陈时伟译),山东画报出版社2007年版。
    97、陈建斌主编:《旅行社经营管理》,中山大学出版社2007年版。
    98、[德]马克思·韦伯著:《儒教与道教》(王荣芬译),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8年版。
    99、马勇、余冬林、周宵著:《中国旅游文化史》,中国旅游出版社2008年版。
    100、James Walvin,Leisure and Society( 1830-1950),Longman Publish Press,1978.
    1、杨石湖:《西湖博览会之概况》,《东方杂志》,1929年10期。
    2、杨瑞六:《上海商业储蓄银行调查记》,《现代评论》第4卷第100期。
    3、杨幸之:《论中国的现代化》,《申报月刊》,1933年7期。
    4、唐庆增:《中国生产之现代化应采个人主义》,《申报月刊》1933年7期。
    5、卢作孚:《精神之改造》,《西南公路》1939年总第52期。
    6、卢作孚:《怎样组织青年服务社》,《中国青年》,1939年第5、6期合刊。
    7、徐盈:《当代中国实业人物志——陈光甫》,《新中华》,1945年第3期。
    8、龚屏:《旧南昌洪都招待所和陈光甫—洪都旧闻录之十》,《企业经济》,1985年10期。
    9、刘德谦:《先秦旅游活动初探》,《旅游论坛》,1986年1期。
    10、陈振东:《抗日战争时期国统区的物价管理》,《四川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88年4期。
    11、吴太昌:《略论中国封建社会经济结构对资本主义发展的影响》,《中国经济史研究》,1990年第1期。
    12、张道生:《中国近代旅游业创始人—陈光甫》,《中学历史教学参考》1994年第2期。
    13、张书廷:陈光甫首创中国旅行社,《文史杂志》,1994年第5期。
    14、祝曙光:《近代日本铁路旅游发展述略》,《铁道师院学报》(社会科学版),1995年第2期。
    15、涂文学:《社会转型与中国城市文化的近代化》,《城市史研究》第15-16辑,天津社会科学院出版社1998年。
    16、边燕杰、丘海雄:《企业的社会资本及其功效》,《中国社会科学》2000年2期。
    17、郑炎:《中国旅游史若干问题的思考》,《湖南师范大学社会科学学报》,2000年4期。
    18、尹亚韦:陈光甫创办中国旅行社,《民国春秋》,2000年第5期。
    19、滕新才:《明朝中后期旅游文化论》,《旅游学刊》,2001年第6期。
    20、陆伟芳:《英国近代海滨休闲城市初探》,《世界历史》,2001年第6期。
    21、姚会元、操玲姣:《陈光甫开创中国现代旅游业》,《旅游科学》2002年第1期。
    22、编者按:《中国旅行社的过去和现在》,《档案与史学》,2003年第2期。
    23、许春晓:《中国旅游史的研究成就及其学术意义》,《湖南师范大学社会科学学报》,2003年第6期。
    24、贾鸿雁:《略论民国时期旅游的近代化》,《社会科学家》,2004年第2期。
    25、刘少虎:《朱启钤开发北戴河海滨旅游景区的原因及启示》,《湖南商学院学报》2004年4期。
    26、宋振春:《入境旅游与近代中国的开放》,《文史哲》,2004年第6期。
    27、巫恕仁:《晚明的旅游风气与士大夫心态—以江南为讨论中心》,《明清以来江南社会与文化论集》,上海社会科学院出版社2004年版。
    28、张龙、吕飞:《抗战时期重庆旅游业的发展状况及原因分析》,《重庆教育学院学报》,2004年第6期。
    29、林少川:《南侨机工:中国抗战史上英勇悲壮的群体》,《福建党史月刊》,2005年10期。
    30、张瑾、龙海:《抗战内迁大移民》,《红岩春秋》,2006年第3期。
    31、钟少华:《朱启钤与北京中山公园》,《绿叶》2006年5期。
    32、唐跃工:《陈光甫首创中国旅行社及其旅游管理思想述论》,《湖南商学院学报》2006年第6期。
    33、刘大培、傅民安:《杭州早期的旅游业》,《杭州市政协通讯》,2006年第7期。
    34、李理:《民国初年的一次城市变革—朱启钤与北京都市改造》,《中国房地产》2006年9期。
    35、王专,吕晓玲:《陈光甫与20世纪30年代商业银行的农村放款》,《苏州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8年4期。
    1、王国华:《从旅游到旅游业:1861~1927武汉旅游近代化之研究》,华中师范大学1999届博士毕业论文。
    2、易伟新:《近代中国第一家旅行社》,湖南师范大学2003届博士毕业论文。
    3、黄芳:《中国第一本旅行类刊物》,湖南师范大学2005届博士毕业论文。

© 2004-2018 中国地质图书馆版权所有 京ICP备05064691号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17129号

地址:北京市海淀区学院路29号 邮编:100083

电话:办公室:(+86 10)66554848;文献借阅、咨询服务、科技查新:665547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