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公共卫生视野下的国家政治与社会变迁
详细信息    本馆镜像全文|  推荐本文 |  |   获取CNKI官网全文
摘要
公共卫生是关系一个国家和或地区范围内所有人群卫生习惯与健康安全的公共事业,公共卫生相关制度的制订推行以及公共卫生习惯的教化养成,也是国家和地方政府的重要职责,因此,透过公共卫生的视角,可以清楚地看出一定区域内国家权力如何运作?不同社会群体的卫生观念有何区分?中西医的冲突如何展开?近代卫生医疗观念如何形成?等等。
     本文共五章,分三大部分。第一部为前三章,以民国时期江西公共卫生事业的演变为中心,首先从卫生制度上,着重分析了江西省的四级卫生行政组织体系、卫生法规体系的形成与特点,江西省中西医人力资源分布状况,政府对卫生人员的教育、培训与管理,政府的卫生经费划拨与基层医院的经费困境。其次,从卫生实践上,分别论述了江西的防疫制度与鼠疫、血吸虫病防治事业,江西的妇幼卫生教育事业,包括饮水、公厕在内的城乡环境卫生改良事业。
     第二部分即第四章,主要分析了民国政府如何通过“公医制度”的建立和“新生活运动”的宣传、推行,将国家权力渗透到基层社会。公医制度是国民政府在引进国外医疗保障制度经验的基础上所建立的医疗保障制度,目的在于降低人口死亡率,控制传染病的流行,增进国民健康。而首先发端于南昌的“新生活运动”则是从“清洁”、“规矩”入手,力图改造脏乱、苟且、散漫的国民生活习惯,养成国民生活“军事化”、“艺术化”、“生产化”的新风尚。事实上,国民政府在积极推行这些公共卫生制度,进行广泛社会动员的运动背后,同时还隐含着政府增强政府合法性、建立“新权威”的政治诉求。同样,在江西省的苏区,苏维埃政权也在非常重视公共卫生的防疫工作,并将防疫提高到关系政权存亡的高度。
     第三部分即第五章,主要以中医与西医的冲突为中心,分析了专业化的西医职业群体的兴起以及新式卫生理念的逐步形成,迫使中医日渐失去话语权,但在基层社会中,中医却远远没有退出其“主流”地位,“新”病人与“旧”病人也是杂然相处。国家权力与社会力量的博弈由激烈冲突转而归于平静,大小传统之间重新达成相对平衡。
     综观民国时期江西公共卫生事业的艰难发展过程,可以发现,国家的积贫积弱、政府力量有限、公职人员的敷衍、医学人才的严重短缺,以及民众素质较低,一起阻碍着民国卫生事业发展,“公医制度”因此而成为泡影。尽管如此,在近代社会的急剧变化中,公共卫生的近代化建设还是对人们的卫生观念起到了重要的启蒙作用,中国的公共卫生事业也正是在这种新旧交织的过程中艰难前进的。
Public health is the public service, which concerns all people's health habits and healthy safety in the country or region. It is the important responsibility of the national and local government to formulate and carry out related systems of public health and domesticate public health habits. Therefore, from the view of public health, we can easily understand how the national power of certain region to work, how the conflicts between traditional Chinese and western medicine to unfold, how modern health idea to form, and also can distinguish health concepts of different social groups, etc.
     There are five chapters in this thesis, which can be divided into three sections. The first section, including the former three chapters, focuses the evolution of public health of Jiangxi province during the period of the Republic of China. The thesis analyzes the4-level public health administrative organizational system of Jiangxi province, the formation and characteristics of the healthregulation system in Jiangxi, distribution of human resource of traditional Chinese and western medicine, health personnel's education, training and management, allocation of government's health funds and the poor funds of primary hospitals. Second, in the practice of public health, the thesis discusses the epidemic prevention system and the prevention and control of plague and schistosomiasis in Jiangxi, maternity and child hygiene and health education, improving of environment in urban and rural, including drinking water and public toilets,
     The second section is the fourth chapter, which mainly analysis how the government penetrated the state authority into basic level by using of Public Medical System and New Life Movement. Public Medical system was a medical security system, which based on the experience of introducing foreign medical security system. And its purpose was to reduce the mortality rate, control the prevalence of the epidemic and promote national health. New Life Movement originated in NanChang, which began with "clean","rules", tried to reform national life habit, which was zerzausen, shameless and undisciplined, and cultivated the new trend of national life, which was "militarized","artistic"and "producted". In fact, there was a political appeal to strengthen the government legitimacy and establish "new authority" hidden the back of national government's actively promotion in public health system and making the extensive social mobilization movement.In the Soviet area of Jiangxi province, the Soviet regime also attached importance to epidemic prevention of public health, and enhanced epidemic prevention to the height which be relatived with the survive or perish of the regime.
     The third section is the fifth chapter, which mainly centers the conflicts between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and western medicine. The section analyzes the rising of professional western medicine group and gradual formation of new health concept. All these forced the Chinese medicine have no voice. But at the basic level of society, it was far from enough that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quit from "mainstream" status."New" patients and "Traditional" patients existed side by side. The game between Political power and social forces began with the fierce conflicts and ended in quiet. Great Tradition and Little Tradition turned to be relative balance again.
     Observing the difficult developing process of Jiangxi public health in the period of the Republic of China, we can find out that there were many factors, which worked together to prevent the development of public health in the Republic of China, such as the weakness of country, poor control of state, indifference of public office and deep low quality of national. All these factors made "public medical system" went up in smoke.Even though, in the period of rapid modern social change, the modernization construction of public health still played an important role in enlightening people's health concept. With the interweaving of New and Old, Public health enterprise of China went forward difficultly.
引文
1[英]William C. Cockerham:《医疗社会学》,朱巧艳、萧佳华译,五南图书出版公司,2002年版,第37页。
    1见余新忠:《中国疾病、医疗史探索的过去、现实与可能》,《历史研究》,2003年第4期。
    2吴郁琴:《现代化进程中的民国江西农村公共卫生事业(1928-1941)》,江西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05年。肖建文:《江西的血吸虫病与地方社会》,江西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06年。
    1中国社会科学院语言研究所词典编辑室编:《现代汉语词典》,商务印书馆,1978年版,第1189页。
    2上海医科大学主编:《中国医学百科全书·预防医学》,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1991年版,第3页。
    3张大庆:《中国近代疾病社会史(1912-1937)》,山东教育出版社,2006年版。
    1何小莲:《论中国公共卫生事业近代化之滥觞》,《学术月刊》,2003年第2期。
    2 Kerrie L Macpherson, A Wilderness of Marshes the Origins of Public Health in Shanghai,1843-1893, Hong Kong Oxford University Press,1987,转引李忠萍:《“新史学”视野中的近代中国城市公共卫生研究述评》,《.史林》,2009年第2期。
    3彭善民:《公共卫生与上海都市文明(1898-1949)》,上海人民出版社,2007年版,第290页。
    4何小莲:《冲突与合作:1927—1930年上海公共卫生》,《史林》,2007年第3期。
    1朱德明:《近代上海租界卫生史略》,《中华医史杂志》1996年第1期。
    2郑泽青:《昨天的抗争——近代上海防疫掠影》,《上海档案》,2003年第4期。
    3[美]罗芙芸:《卫生的现代性——中国通商口岸卫生与疾病的含义》,向磊译,江苏人民出版社,凤凰出版传媒集团,2007年版。
    4张玲:《抗战时期四川公共卫生事业述论》,《史学集刊》,2009年第1期。
    5张玲:《抗战时期教会卫生力量参与公共卫生事业考察——以四川省为例》,《医学与哲学》(人文社会医学版),2009年第2期。
    6周启明:《论转型中的武汉公共卫生建设(1927-1937)》,华中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06年。
    1陈亮:《二十世纪三十年代青岛霍乱流行与公共卫生建设》,中国海洋大学硕十学位论文,2008年。
    2林靖:《近代厦门的公共卫生——以卫生检疫、粪污处理及自来水事业为中心》,厦门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07年。
    3陈嫒:《从基督教福音到公共卫生——近代公共卫生事业发展概况研究》,重庆医科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06年。
    4郑大华:《民国乡村建设运动之“公共卫生”研究》,《天津社会科学》,2007年第3期。
    5贾晓燕:《民国乡村建设运动之卫生事业》,《时代人物》,2008年第5期。
    6吴郁琴:《现代化进程中的民国江西农村公共卫生事业(1928-1941)》。
    1谷永清:《中国近代防疫述论》,山东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05年。
    2徐敬文:《民国时期的疫疠与防治述略》,吉林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07年。
    3孙语圣:《民国时期的疫灾与防治述论》,《民国档案》,2005年第2期。
    4谭晓燕:《民国时期的防疫政策》,山东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06年。
    5李玉尚:《近代中国的鼠疫应对机制——以云南、广东和福建为例》,《历史研究》,2002年第1期。
    6钟丽:《民国时期山东疫病传播与卫生防疫》,山东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07年。
    7柏家文:《二十世纪四十年代四川瘟疫研究》,四川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06年。
    8杨湘容:《试析1920年湖南瘟疫》,《灾害学》,2001年9月。
    1王银:《1910-1911年东北鼠疫及防治研究》,苏州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05年;张云:《1840-1937年间两湖地区瘟疫初探》,武汉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05年。
    2张晓丽:《20世纪30年代苏区卫生防疫运动述论》,《安徽史学》,2004年第4期。
    3刘岸冰:《近代上海城市环境卫生管理初探》,《史林》,2006年第2期。
    4苏智良、彭善民:《公厕变迁与都市文明——以近代上海为例》,《史林》,2006年第3期。
    5朱德明:《20世纪30年代上海公共租界环境卫生治理概况》,《中华医史杂志》,2000年第4期。
    6彭善民:《商办抑或市办:近代上海城市粪秽处理》,《中国社会经济史研究》,2007年第3期。
    7赵文青:《民国时期广州城市环境卫生治理述论》,暨南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07年。
    8黄冬英:《近代武汉环境卫生管理研究(1900-1938)》,华中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09年。
    9张丹红,张苏萌:《辛亥革命前的中国学校卫生》,《中国学校卫生》,2001年第12期。
    10唐锡磷:《新中国建国前学校卫生史考》,《中国学校卫生》1998年第5期。
    11朱德明: 《30年代上海部分学校卫生状况考述》,《中国学校卫生》1997年第6期。
    1秦韶华:《上海市华界中小学学校卫生研究(1929-1937)》,华东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07年。
    2杨祥银:《婴儿死亡率与近代香港的婴儿健康服务(1903-1914)》,《中国社会历史评论》2007年第8卷。
    3赵婧:《1927-1936年上海的妇幼卫生事业——以卫生行政为中心的讨论》,《史林》,2008年第2期。
    4何小莲:《传教士与中国近代公共卫生》,《大连大学学报》,2006年第5期。
    5杨红星:《留美医学生与近代中国公共卫生事业》,苏州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06年。
    6何小莲:《西医东渐与文化调适》,上海古籍出版社,2006年版。
    7郝先中:《西医东渐与中国近代医疗卫生的肇始》,《华东师范大学学报》(哲社版),2005年第1期。
    8余新忠:《从避疫到防疫:晚清因应疫病观念的演变》,《华中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8年第2期。
    1冯志阳:《媒体、瘟疫与清末的健康卫生观念——以<大公报>对1902年瘟疫的报道为中心》,《史林》,2006年第6期。
    2张泰山:《民国时期国人对公共卫生建设的认识》,《安徽史学》,2008年第5期。
    3余新忠:《清代江南疫病救疗事业探析——论清代国家与社会对瘟疫的反应》,《历史研究》,2001年第6期。
    4林富士:《瘟疫与政治——传统中国政府对于瘟疫的响应之道》,《书城》,2003年第7期。
    5阚道远、杨建平:《疫病防治视野下的中国政治变迁》,《贵州社会主义学院学报》,2009年第3期。
    6杨念群:《我国近代“防疫”体系的演变——杨念群教授在中国人民大学的讲演》(节选),《文汇报》,2003年8月31日。
    7杨念群:《再造“病人”——中西医冲突下的空间政治(1832-1985)》,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6年版。
    1杨念群:《如何从“医疗史”的视角理解现代政治》,《中国社会历史评论》,2007年第8卷。
    2杨念群:《民国初年北京的生死控制与空间转换》,杨念群主编:《空间记忆社会转型——“新社会史”研究论文精选》,上海人民出版社,2001年版。
    3杨念群:《“兰安生模式”与民国初年北京生死控制空间的转换》,《社会学研究》1999年第4期。
    4曹树基:《国家与地方的公共卫生——以1918年山西肺鼠疫流行为中心》,《中国社会科学》,2006年第1期。
    5饭岛涉:《作为历史指标的传染病》,余新忠主编:《清以来的疾病、医疗和卫生》,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2009年版。
    6胡宜:《疾病、政治与国家建设》,华中师范大学博士学位论文,2007年。
    1余新忠:《清代江南的瘟疫与社会——一项社会史的研究》,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3年版。
    2张泰山:《民国时期的传染病与社会——以传染病防治与公共卫生建设为中心》,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8年版。
    3曹树基:《鼠疫流行:鼠疫流行与华北社会的变迁(1580—1644)》,《历史研究》,1997年第1期。
    4曹树基、李玉尚:《18-19世纪鼠疫流行与云南社会的变迁》,《自然灾害与中国社会历史结构》(复旦大学历史地理研究中心主编),复旦大学出版社,2001年版。
    5谢琦:《瘟疫与晚清广东社会》,暨南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01年。
    6肖建文:《江西的血吸虫病与地方社会》。
    1胡勇:《传染病与近代上海社会(1910—1949)》,浙江大学博士学位论文,2005年。
    2刘雪芹:《近代上海的瘟疫和社会——以1926-1937年上海华界的瘟疫为例》,上海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05年。
    3马长林,刘岸冰:《民国时期上海传染病防治的社会环境》,《民国档案》2006年第1期。
    4张照青:《1917-1918年鼠疫流行与民国政府的反应》,《历史教学》,2004年第1期。
    5彭善民:《公共卫生与上海都市文明(1898-1949)》,上海人民出版社,2007年版。
    6彭善民:《20世纪前半期上海公共治理中的民间组织作为》,《上海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7年第7期。
    7何益忠:《晚清自治中的城市民众——以上海城市卫生为中心的考察》,《华东政法学院学报》,2005年第3期。
    1张玲:《抗战时期国人对国家医疗卫生事业的评议——以抗战时期卫生期刊上的言论为例》,《北方民族大学学报》,2009年第2期。
    2黄庆林:《国民政府时期的公医制度》,《南都学坛》(人文社会科学学报),2005年第1期。
    1张松辉:《庄子译注与解析》,中华书局,2011年版,第456页。
    2同上,第458页。
    3陈道耕:《疫痧草》,见《吴中医集·温病类》,江苏科学技术出版社,1989年版,第427页。
    1崔为:《黄帝内经素问译注》,黑龙江人民出版社,2003年版,第11页。
    2(明)胡文焕编:《类修要诀》,中医古籍出版社,1987年版,第2页。
    1张双棣、张万彬等译注:《吕氏春秋》,中华书局,2007年版,第24页。
    2郑观应撰,夏东元编:《郑观应集》(上),上海人民出版社,1982年版,第660页。
    3崔为:《黄帝内经素问译注》,第527页。
    1(唐)孙思邈编著:《千金方》,刘清国等校注,中国中医药出版社,1998年版,第165页。
    2见高明明:《中国古代消毒与防疫方法简述》,《安徽中医学院学报》,1995年第3期。
    3《吴中医集·温病类》,第428页。
    1(唐)孙思邈:《千金方》,第166页。
    2光绪《江西通志》卷48《舆地略·风俗》,赵之谦等撰,《中国省志汇编》第4册,台湾华文书局印行,1967年版,第1051页。
    1熊月之主编:《西制东渐——近代制度的嬗变》,长春出版社,2005年版,第253-254页。
    2参见雷祥麟:《负责任的医生与有信仰的病人:中西医论争与医病关系在民国时期的转变》,李建民主编:《生命与医疗》,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2005年版。
    1范行准:《中国预防医学思想史》,华东医务生活社,1953年版,第129页。
    1潘吉星主编:《李约瑟文集》,辽宁科学技术出版社,1986年版,第21页。
    2俞正燮:《癸已类稿》,商务印书馆,1957年版,第547页。
    3张自力:《健康传播与社会——百年中国疫病防治话语的变迁》,北京大学医学出版社,2008年版,第21页。
    1熊月之主编:《西制东渐——近代制度的嬗变》,第256页。
    2邓铁涛、程之范:《中国医学通史》(近代卷),人民卫生出版社,2000年版,第6页。
    3郝先中:《晚清中国对西洋医学的社会认同》,《学术月刊》,2005年第5期。
    4分宜县志编纂委员会:《分宜县志》,档案出版社,1993年版。
    1参见甄志亚主编:《中国医学史》,人民卫生出版社,1991年版,第56页。
    1梁峻:《中国古代医政特点及其对当今医政之启示》。
    2陈邦贤:《中国医学史》,商务印书馆,1957年版,第281页。
    3同上,第135页。
    1陈邦贤:《中国医学史》,第277页。
    2同上。
    3见范行准:《中国预防医学思想史》,第126页。
    4《睡虎地秦墓竹简法律答问》。
    1(唐)长孙无忌撰,刘俊文点校:《唐律疏议》,法律出版社,1999年版,第410页。
    2薛梅卿点校:《宋刑统》,法律出版社,1999年版,第298页。
    3(明)佚名撰:《大明律集解》,江苏广陵古籍刻印社,1985年版,第1007页。
    4郑观应撰:《郑观应集》(上),上海人民出版社,1982年版,第338页。
    1(汉)班固撰:《汉书》,中华书局,1962年版,第128页。
    2同上,第3393页。
    3同上,第353页。
    4廖育群:《歧黄医道》,辽宁教育出版社,1991年版,第282页。
    1梁峻:《中国古代医政特点及其对当今医政之启示》。
    1杨念群:《再造“病人”——中西医冲突下的空间政治(1832—1985)》,第67页。
    2参见张泰山:《民国时期的传染病与社会——以传染病防治与公共卫生建设为中心》,第32页。该页图表3中分别列了三人不同的统计数据,本文中的数据取了三人统计数据的平均值。
    1郑观应:《郑观应集》(上册),第663页。
    2邓铁涛、程之范:《中国医学通史》(近代卷),第329页。
    3同上,第330页。
    1邓铁涛、程之范:《中国医学通史》(近代卷),第331页。
    2《清末直隶警务处拟定客店及戏场预防传染病章程》,转引胡勇:《清末瘟疫与民众心态》,《史学月刊》,2003年第10期。
    1邓铁涛、程之范《中国医学通史》(近代卷),第332页。
    2 Wu Lien-Teh:Plague fighter, the autobiography of a modem Chinese physician,转引:王银:《1910-1911年东北鼠疫及防治研究》,苏州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05年,第20-21页。
    3伍连德:《卫生署海港检疫处报告书》,上海图书馆藏。
    4[美]费正清著:《中国:传统与变迁》,张沛译,世界知识出版社,2002年版,第452页。
    1顾海主编:《公共卫生事业管理》,科学出版社,2010年版,第25页。
    1刘瑞恒:《十年来的中国医药卫生》,中国文化建设协会编:《抗战十年前之中国(1927-1936)》,《近代中国史料丛刊续辑》(第9辑),台北文海出版社,1966年版,第421页。
    2同上。
    1张在同、咸日金编:《民国医药卫生法规选编》,山东大学出版社,1990年版,第50页。
    2邓铁涛、程之范主编:《中国医学通史》(近代卷),第341页。
    1江西省卫生处编:《江西省卫生事业概况》,江西省政府建设厅印,1938年版,第4页。
    1江西省卫生处编:《江西省卫生事业概况》,第1页。
    1万振凡、林颂华:《江西近代社会转型研究》,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0年版,第206页。
    2江西省卫生处编:《江西省卫生事业概况》,第1页。
    3方颐积:《十年来之江西卫生》,江西省政府编印:《赣政十年》,1941年。
    1《卫生通讯》第四卷(1),1941年1月。
    2方颐积:《十年来之江西卫生》。
    3同上。
    1方颐积:《十年来之江西卫生》。
    1注:1936年9月,章舍服务区移设浮梁里村,组织仍旧。
    2成立于1933年7月。
    3林竟成:《中国公共卫生行政之症结》,《中华医学杂志》,1936第10期。
    1邓铁涛、程之范主编:《中国医学通史》(近代卷),第342页。
    1张在同、咸日金编:《民国医药卫生法规选编(1912-1948)》,第35页。
    2同上,第239页。
    1陈明光:《中国卫生法规史料选编(1912-1949.9)》,上海医科大学出版社,1996年版,第623、620页。
    2谢振民:《中华民国立法史》,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2002年版,第452页。
    1注:这里的卫生人力资源是个较宽泛的范畴,泛指与卫生相关的人员,主要指含西医与中医、中医。政府对卫生事业的建设基本上完全依靠西医,所以卫生行政体系下的卫生机构中的卫生人员所指一般为西医,而中医生除了在个别中医院外,常常是以个体行医的方式更广泛地存在着。
    2《如何健全县卫生机构》,《卫生通讯》第五卷(9),1942年9月。
    3贵州省政府民政厅编印:《贵州省卫生行政概况》,1937年版,第21页。
    4刘治乾:《江西年鉴》(1935年),江西省政府统计室,1936年版,第428页。
    1江西省卫生处编:《江西省卫生事业概况》,第53页。
    1注:各服务区的医生和卫生员未计在内。
    1注:不含各服务区助产士。
    1[英]麦高温:《中国人生活的明与暗》,朱涛、倪静译,时事出版社,1998年版,第189页。
    2胡定安:《医药与民众》,《胡定安医事言论集》,中国医事改进社,1935年版。
    3邓铁涛、程之范主编:《中国医学通史》(近代卷),第342页。
    4社论《推行各县卫生工作》,《卫生周刊》,《江西民国日报》,1935年6月8日。
    5《公布管理医药章则举办初步医药管理》,《卫生通讯》第三卷(19、20),1940年7月。
    1江西省卫生处编:《卫生法规》,1941年。
    1《江西省政府二十九年度工作实施报告》,第43-44页。
    2同上。
    3同上。
    4胡定安:《医药与民众》,《胡定安医事言论集》。
    1张在同、咸日金编:《民国医药卫生法规(1912-1948)》,第141页。
    2同上,第244页。
    3《全省卫生处健全各县卫生组织》,《黎川民国日报》,1938年6月24日。
    4《如何健全县卫生机构》,《卫生通讯》,第五卷(9),1942年9月。
    1《如何健全县卫生机构》。
    2同上。
    3江西省卫生处编:《江西省卫生事业概况》,第96页。
    1《江西省立助产学校周年特刊》。
    1《卫生通讯》,第三卷(9,10合刊),1940年2月。
    2蔡方进:《受训与服务》,《卫生通讯》第三卷(19、20合刊),1940年7月。
    3刘瑞恒:《十年来的中国医药卫生》,第426页。
    1文群:《十年来之江西财政》,《赣政十年》,第2页。
    2熊式辉:《在全省清匪会议闭幕式上的演词》,《江西民国日报》,1932年5月20日。
    3文群:《十年来之江西财政》,《赣政十年》,第13页。
    4楼卫琴:《“赣政十年”期间的江西财政》,南昌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07年。
    5王丽娟、崔浩:《国民党政权在大陆失败的经济原因探析》,《彭城职业大学学报》,2004年第3期。
    1方颐积:《十年来之江西卫生》。
    1江西省卫生处编:《江西省卫生事业概况》,第14页。
    2以上数据均出自方颐积:《十年之卫生事业》。
    3《江西统计月刊》,1940年3月。
    4这里仅八十二县,另宜春一县仅设省立医院而未设县卫生院,《卫生通讯》,第六卷(3)1946年8月。
    5《江西省政府三十五年度政务考察团报告汇编》,《江西省政府年度工作实施报告》(1946年),第51页。
    1《南昌市统计提要》(1948)。
    2《江西省三十六年度省库收支》,《江西统计提要》,1947年12月。
    1熊悛:《江西省卫生行政设施概况》,《卫生通讯》,第七卷(1),1947年2月。
    2胡定安:《中国卫生行政最低限度之建设途径》,《胡定安医事言论集》。
    3《如何健全县卫生机构》,《卫生通讯》第五卷(9),1942年9月。
    4同上。
    1陈万里:《江苏两年来之卫生工作》,镇江华美印书社,1948年,第27-28页。
    2《中国卫生行政最低限度之建设途径》,《胡定安医事言论集》。
    3江西省卫生处编:《卫生法规》,1941年。
    1《江西省卫生处各行政区中心卫生院医疗收费规则》,江西省卫生处编:《卫生法规》。
    2同上。
    1《江西临川试办县政实验区诊疗所简章》,见薜鸿猷:《乡村卫生》,中正书局,1936年,第283页。
    2《修正江西省贫病医疗实施办法》,《卫生通讯》,第三卷,(5,6合刊),1940年2月。
    3《卫生通讯》第四卷(3),1941年3月。
    4同上。
    5《改进目前江西省各县卫生院业务计划》,《卫生通讯》第六卷(3),1946年8月。
    1注:这里的卫生医疗不包括妇婴卫生。
    2注:诊治疾病的次数含初诊与复诊人数。
    1刘治乾:《江西年鉴》(1935年)。
    1徐宾谦等:《江西省黎川实验区一年来工作概况》,乡村工作讨论会编:《乡村建设实验》(3),《民国丛书》(第四编),上海书店,1989年版。
    2薛鸿猷:《乡村卫生》,第283页。
    1丰城县县志编纂委员会编:《丰城县志》,上海人民出版社,1989年版,第616页。
    2刘冠生:《县卫生工作实施纲领引言》,《卫生通讯》,第四卷(2),1941年2月。
    3赣州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编:《赣州市卫生防疫志》,江西人民出版社,2003年版,第51页。
    4《民国吉安县志》,卷14《庶政志·卫生》,李正谊等修,邹鹄纂,《中国地方志集成·江西府县志辑》第63册,江苏古籍出版社、上海书店、巴蜀书社出版,1996年版,第212页。
    1《民国吉安县志》,卷14《庶政志·卫生》,《中国地方志集成·江西府县志辑》第63册,第212页。
    2蔡鸿源主编:《民国法规集成》(59),黄山书社,1999年版,第506页。
    3《三十一年度各县市预防天花工作实施办法》,《卫生通讯》,第五卷(4、5合刊),1942年4月。
    4国民政府内政部编印:《卫生统计》,1938年,第103-104页。
    5《三十年春季种痘暂行办法》,《卫生通迅》,第四卷(2),1941年2月。
    6江西省地方志编纂委员会:《江西省卫生志》,黄山书社,1997年版,第166、170页。
    1注:该统计表中1933年数据包含全省41个县,1934-1935年的数据则是由全省32个县的数据编成。
    1刘治乾:《江西年鉴》(1935年),第332页。
    2张在同、咸日金编:《民国医药卫生法规选编(1912-1948)》,第10-14页。
    3中央训练委员会、内政部印行:《卫生行政》,1942年,第31页。
    1《闽浙赣三省各县防治鼠疫紧急处置办法》,《卫生通讯》第五卷(3),1942年3月。
    2丰城县县志编纂委员会编:《丰城县志》,上海人民出版社,1989年版,第616页。
    3《江西省鼠疫防治计划》,《卫生通讯》第六卷(5、6合刊),1946年12月。
    1钟卓云:《江西省鼠疫流行及防治概况》,《卫生通讯》,第六卷(5、6合刊),1946年12月。
    2同上。
    1钟卓云:《江西省鼠疫流行及防治概况》。
    2《卫生通讯》第5卷(9),1942年9月。
    3钟卓云:《江西省鼠疫流行及防治概况》。
    4以下内容参见《江西省鼠疫防治计划》(1946年9月订),《江西省卫生处防疫总队第九中队三十五年十一
    月份工作报告》,《卫生通讯》第六卷(5、6合刊),1946年12月。
    1徐学睿:《江西省卫生处防疫总队第九中队三十五年十一月份工作报告》,《卫生通讯》第六卷(5、6合刊),1946年12月。
    2江西省黎川县志编纂委员会:《黎川县志》,黄山书社,1993年版。
    3李建:《粪便处理和农业利用与血吸虫病在长江流域的流行:1905-1949》,《长沙电力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第21卷第4期,2006年11月。
    4夏明方:《民国时期自然灾害与乡村社会》,中华书局,2000年版,第50-51页。
    5许邦宪、吴光:《吾国血吸虫病之大概分布》,《中华医学杂志》,1941年第9期。
    1长江流域规划办公室《长江水利史略》编写组编:《长江水利史略》,水利电力出版社,1979年版,第191页。
    2江西省文史资料编纂委员会编:《江西文史资料》第43辑,第24页。
    3参见红雨:《春满余江》,江西人民出版社,1978年版。
    4《江西省卫生志》,第113页。
    5江西省上饶地区卫生志编纂委员会:《上饶地区卫生志》,黄山书社,1994年版,第153页。
    6《江西省政府报告》第1196号,1940年,第8页。
    7《各属简报》,《卫生通讯》,第四卷(3),1941年3月。
    1数据出自《卫生周刊》(41期),《江西民国日报》,1935年7月2日。
    2《江西卫生志》,第195页。
    3熊懂:《发刊词》,《江西省立助产学校周年特刊》。
    4丰城县县志编纂委员会编:《丰城县志》,上海人民出版社,1989年版,第630页。
    5《卫生周刊》,《江西民国日报》,1935年7月2日。
    6丰城县县志编纂委员会编:《丰城县志》,上海人民出版社,1989年版,第630页。
    1江西省卫生处编:《江西省卫生事业概况》,第46页。
    2熊懂:《发刊词》,《江西省立助产学校周年特刊》。
    3《卫生周刊》,《江西民国日报》,1935年3月20日。
    4注:博爱医院是省立助产学院附属产院,于1934年9月17日开始门诊检查,9月19日开始接生婴儿。
    5《江西省卫生志》,第200页。
    1《江西省卫生志》,第198页。
    2《农村服务通讯》(25),1937年8月。
    3分别在《卫生周刊》29期、31期、42期、43期、48期。
    4《卫生处潘处长谈防疫工作计划》,《卫生周刊》,《江西民国日报》,1935年3月21日。
    5卢雪梅:《里村服务区的助产工作》,《农村服务通讯》(25),1937年8月。
    6同上。
    1《农运消息》,选自《农村服务通讯》(24),1937年7月。
    2卢雪梅:《里村服务区的助产工作》。
    3《江西省卫生志》,第195页。
    4临川县志编纂委员会编:《临川县志》,新华出版社,1993年版。
    1丰城县县志委员会编纂编:《丰城县志》,上海人民出版社,1989年版,第630页。
    2《江西统计提要》,1947年12月。
    3欧阳棠述《本校一周年校务之经过》,《江西省立助产学校周年特刊》。
    4《江西省立助产学校周年特刊》。
    5顾明远主编:《教育大辞典》增订合编本,上海教育出版社,1998年版,第682页。
    6上官悟尘:《学校卫生》,商务印书馆,1930年版,第1页。
    7张苏萌、张丹红:《中国早期校医设置概述》,《中国学校卫生》,1998年第4期。
    8上官悟尘:《学校卫生》,第2页。
    1上官悟尘:《学校卫生》,第1~2页。
    2《卫生教育实施方案》,《江西教育公报》第三卷(13),1929年9月。
    3注:除委员以外,其余工作人员有主任医师1人,医师3人,公共卫生护士长1人,公共卫生护士6人,事务员1人,见《江西省卫生事业概况》,第11页。
    4《江西省卫生事业概况》,第11页。
    5刘治乾:《江西年鉴》(1935年),第421页。
    6张泰山:《民国时期的传染病与社会》,第309页。
    7《卫生教育实施方案》,《江西教育公报》第三卷(13期),1929年9月1口。
    1《民国江西日报》,1934年8月10日。
    2《民国江西口报》,1935年5月3口。
    1《儿童健康问题》,《卫生周刊》(44),《江西民国日报》,1935年7月21日。
    2《民国江西口报》1935年6月3口。
    1《全国学校卫生技术会议纪要》,《公共卫生月刊》,第1卷(11),1936年5月。
    2俞凤宾、胡宣明等:《新学制第八章卫生科课程纲要》,《中华医学杂志》,1923年第2期。
    3《江西教育公报》第三卷(35),1930年6月。
    4《健康教育委员会十月份工作简报》,《卫生通讯》,第三卷(4),1939年11月。
    5《南昌小学界》(创刊号),1934年7月25口。
    1吴自强:《青年学生的健康问题》,《江西民国日报》,1939年11月11日。
    2《健康教育委员会昨开常会设小学诊疗所学生免费就诊》,《江西民国日报》,1934年8月31日。
    3《儿童健康问题》,《卫生周刊》(44),《江西民国口报》1935年7月21口。
    1政协南昌市文史资料编辑委员会:《南昌文史资料》第2辑,第120页。
    2高梅芳:《中国卫生教育当如何谋普及》,中国卫生教育社:《中国卫生教育社第一届年会特刊》,正中书局,1936年版,第24页。
    1《推行各县卫生工作》,《卫生周刊》,《江西民国日报》,1935年6月8日。
    2丰城县县志委员会编纂编:《丰城县志》,上海人民出版社,1989年版,第621页。
    3熊悛:《江西环境卫生发展之概况及今后工作方针》,《卫生通讯》第六卷(2),1946年7月。
    4《改进目前江西省各县卫生院业务计划》,《卫生通讯》第六卷(3),1946年8月。
    5同上。
    1熊悛:《江西环境卫生发展之概况及今后工作方针》。
    1《江西省各县初期环境卫生工作实施办法》,《卫生通讯》第三卷(3),1939年10月。
    2丰城县县志委员会编纂编:《丰城县志》,上海人民出版社,1989年版,第621页。
    3金宝善《卫生演讲——水》,《卫生公报》1929年第3期。
    4丰城县县志委员会编纂编:《丰城县志》,上海人民出版社,1989年版,第621页。
    5蔡鸿源:《民国法规集成》(40),黄山书社,1999年版,第236页。
    6陈明光主编《中国卫生法规史料选编(1912-1949.9)》,第604页。
    1蔡鸿源主编:《民国法规集成》(40),第234页。
    2《提倡兴办自来水办法》,《卫生公报》,1929年第5期。
    3罗鹏展:《我国自来水事业之初步调查及研讨》,《卫生工程导报》,1948年第1期。
    4江世澄:《安全饮水》,《上海卫生》,1947年第1期。
    5罗鹏展:《我国自来水事业之初步调查及研讨》。
    6刘治乾:《江西年鉴》(1935年),第423页。
    7南昌市滤水站历年给水数量统计表》,《江西年鉴》(1935年),第424页。
    1《江西民国日报》,1934年6月20日。
    2陈志潜:《定县保健制度之实验》,中华平民教育促进会,1933年版,第8页。
    3《全国公厕建设实施方案》,新生活运动促进总会编印《清洁规矩运动推行办法》,1945年版,第22-23页。
    4陈明光主编:《中国卫生法规史料选编(1912-1949.9)》,第576页。
    5南昌市《市政半月刊》第一卷(2),1934年8月。
    1薜鸿猷:《乡村卫生》,第280页。
    2刘治乾:《江西年鉴》(1935年),第874页。
    3以上资料出自《全国公厕建设实施方案》,新生活运动促进总会编印:《清洁规矩运动推行办法》,1945年版,第22-23页。
    1南昌市《市政半月刊》第一卷(2),1934年8月。
    2陈志潜:《定县保健制度之实验》,中华平民教育促进会,1933年版,第8页。
    3丰城县人民政府编:《丰城县志》,上海人民出版社,1989年版,第621页。
    4李廷安:《中国乡村卫生问题》,商务印书馆,1935年版,第36页。
    1《江西临川试办县政实验区整理改良乡市街道办法》,薜鸿猷:《乡村卫生》,第278页。
    2选自实业部江西农村服务区管理处:《农村服务通讯》,第24期,1937年7月。
    1李中襄:《对于市政贡献之意见》,南昌《市政半月刊》第一卷(7),1934年,第23页。
    2《江西民国日报》1934年10月29日。
    3《省府通令整饬》,《卫生周刊》(7),《江西民国日报》,1934年10月29日。
    4《南昌市人民政府卫生局一九五〇年春季卫生防疫工作总结及夏令卫生防疫计划》,《江西卫生》,1950年第1卷第5期。
    1《卫生运动结束后》,《江西民国日报》,1935年6月21日。
    2陈果夫:《发刊词》,《中国卫生教育社第一届年会特刊》,第1-2页。
    3钮长耀:《卫生教育与民族复兴》,《中国卫生教育社第一届年会特刊》,第21页。
    4叶溯中:《卫生教育与生活教育》,《中国卫生教育社第一届年会特刊》,第6页。
    5国民政府卫生部:《令各省民政厅各特别市卫生局令知十八年三月一日举行全国种痘印遵照由》,《卫生公报》,1929(1)。
    6《国民政府救济水灾委员会卫生防疫组工作总报告》,《中华医学杂志》,1933年第2期。
    1方颐积:《十年之卫生事业》。
    2《江西省会夏令卫生运动工作实施办法》,《卫生通讯》第三卷(19、20),1940年7月。
    3《卫生周刊》《江西民国日报》,1934年9月27日。
    4《江西民国日报》,1934年5月29日。
    5《江西民国日报》,1934年9月18日。
    6实业部江西农村服务区管理处:《农村服务通讯》(23),1937年6月。
    7《江西民国口报》1934年9月15口。
    1薜鸿猷:《乡村卫生》,第309页。
    2注:其中1-31的编号为日期。
    3左吉:《东南鼠疫防治处1948年11月份业务报告》。
    1以上标语内容均出自《卫生通讯》,第四卷(1),1941年1月。
    2实业部江西农村服务区管理处:《农村服务通讯》(23),1937年6月。
    3邹景芝:《工合社应如何注意卫生》,《工合战士》(10、11),1940年7月。
    4江西省卫生处:《江西省三十六年鼠疫流行工作报告》。
    1高梅芳:《中国卫生教育当如何谋普及》,《中国卫生教育社第一届年会特刊》,第22页。
    2《江西农村社会调查》,第121页。
    1参见:瑞瑟(G.Risse)《流行病学与历史:生物学的观点与社会反应》,转引自张大庆著:《中国近代疾病社会史(1912-1937)》,山东教育出版社,2006年版,第13页。
    1韩毓海:《生命的政治—资本主义与疾病》,《书城》,2003年第4期。
    2同上。
    3参见饭岛涉:《作为历史指标的传染病》,余新忠主编:《清以来的疾病、医疗和卫生》,第37-38页。
    1见胡宜:《疾病、政治与国家建设》,华东师范大学博士学位论文,2007年。
    2参见黄绣媛:《近代中国民族主义救亡运动的四重奏:保国、保种、保教与国粹保存运动的齐鸣(1842-1912)》,《白沙人文社会学报》,2002年10月。
    3梁启超:《医学善会序》,《时务报》(38),1897年8月11日。
    4严复:《论世变之亟——严复集》,胡伟希选注,辽宁人民出版社,1994年版,第25页。
    1[美]何天爵著:《真正的中国佬》,鞠方安译,光明日报出版社,1998年版,第12页。
    2梁其姿:《医疗史与中国“现代性”问题》,余新忠主编:《清以来的疾病医疗和卫生》,第9页。
    1[美]费正清:《美国与中国》,张理京译,马清槐校,商务印书馆,1987年版,第158页。
    2萧功秦:《中国模式的形成及其前景》,《社会观察》,2010年第12期。
    1廖扬丽:《论法理型政府权威的·般理论》,《齐齐哈尔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3年9月。
    2参见王沪宁:《革命后社会的政治发展》,《复旦大学学报》,1987年第4期。
    3高华:《近代中国社会转型的历史教训》,《战略与管理》,1995年第4期。
    1[英]安东尼·吉登斯:《民族-国家与暴力》,胡宗泽、赵力涛译,王铭铭校,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1998年版,第11页。
    2温波:《重建合法性——南昌市新生活运动研究(1934-1935)》,学苑出版社,2006年版,第2页。
    3王子开:《公医制度与现代中国医学教育》,《中正医学院院刊》,1941年第12期。
    1梁宗模:《公医制度与民族主义》,《中正医学院院刊》,1941年第12期。
    2卫生署:《卫生建设五年计划草案提要》(1946)。
    3黄庆林:《国民政府时期的公医制度》,《南都学坛》(人文社会科学学报),2005年第1期。
    4参见李全城:《关于<中国之命运>昭示之“建医”计划》,《国立中正医学院六周年纪念特刊》,1942年。
    1《公医生之设立》(部令),《附发公医学生待遇暂行办法一份》,教育育部训令,中华民国二十九年八月十一日发,医拾四字二六七八七号,《农村服务通讯》(25),1937年8月1日出版。
    2参见李全城:《关于<中国之命运>昭示之“建医”计划》。
    3同上。
    1江西省会临时防疫委员会:《防疫报告书》,1932年。
    2同上。
    1江西省会临时防疫委员会:《防疫报告书》,第18-21页。
    2同上,第10-12页。
    3《江西省卫生处防治南昌市鼠疫工作报告》(1946.7-1947.3.31)。
    1《红色中华》第5期,1932年1月13日。
    同上。
    2《中央革命根据地史料选编》(下),江西人民出版社,1981年版,第237-238页。
    3陈义厚:《紧急动员预防赤痢》,《红色中华》(201),1934年6月12日。
    4江西省地方志编纂委员会编:《江西省卫生志》,第85页。
    1项英:《大家起来做防疫的卫生运动》,《红色中华》(5),1932年1月13日。
    2江西省地方志编纂委员会编:《江西省卫生志》,第86页。
    3高恩显等:《新中国预防医学历史资料选编》(一),人民军医出版社,1986年版,第44页。
    4同上。
    1江西省地方志编纂委员会编:《江西省卫生志》,第87页。
    2高恩显等:《新中国预防医学历史资料选编》(一),第70页。
    1蒋介石:《新生活的意义和目的》,萧继宗主编:《新生活运动史料》,中国国民党党史委员会,《革命文献》(68辑),文海出版社,1975年版,第30-31页。
    2蒋中正:《新生活运动纲要》,萧继宗主编:《新生活运动史料》,第3页。
    3同上,第4页。
    4邓雪冰:《新生活运动之发动及其进行》,新生活运动促进总会编:《新生活运动须知》,1934年,第143页。
    5萧继宗主编:《新生活运动史料》,《革命文献》(68辑),第19页。
    6《新生活运动》,《江西年鉴》(1936年)。
    1新生活运动促进总会编:《新生活运动》,1934年,第63页。
    2同上。
    3同上,第64-65页。
    4同上,第63-64页。
    1新生活运动促进总会编印:《民国二十三年新生活运动总报告》,沈云龙主编:《近代中国史料丛刊三编》(53辑),文海出版社,1989年版,第111-112页。
    2同上,第110-111页。
    3《江西民国日报》,1934年3月10日。
    4陈贻琛:《国民党新生活运动的拾零》,《江西文史资料》,1983年版,第88页。
    5新生活运动促进总会编:《民国二十三年新生活运动总报告》,第114页。
    1新生活运动促进总会编:《新生活运动》,第102页。
    2新生活运动促进总会编:《民国二十三年新生活运动总报告》,第114页。
    3《新生活运动促进总会会刊》,第16期,第4页。
    4《南昌市浴堂业调查报告》,《新生活运动促进总会会刊》,第4期。
    5 Hollington.K.Tong.《新生活运动已有良好之进展》,《大陆报》,1934年9月8日。
    1蒋介石:《力行新生活运动》,《民国二十三年新生活运动总报告》,第82页。
    2《新生活运动促进总会会刊》,第8期,第9页。
    3蒋介石:《新运周年纪念告全国同胞书》,《革命文献》(68辑),第43页。
    4数据来源于1934-1935年《江西民国口报》。
    1《新生活运动之要义》,《革命文献》(68辑),第21页。
    2奋翮生:《军国民篇》,《新民丛报》1(1902),第80页。注:奋翮生是蔡锷的笔名。
    1梁启超:《新民说》,中华书局,1978年版,第1页。
    2同上,第2页。
    1蒋中正:《中国之命运》,选自张其昀主编:《先总统蒋公全集》,(台北)中国文化大学出版部,1984年版,第162页。
    1马庆钰:《告别西西弗斯一中国传统政治文化的分析与展望》,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2年版,第184页。
    2林毓生:《中国意识的危机》,贵州人民出版社,1986年版,第16页。
    3中国第二历史档案馆:《中华民国史档案资料汇编》(五),江苏古籍出版社,1994年版,第754页。
    4蒋介石:《新生活运动的意义和目的》,《革命文献》(68辑),第30页。
    5同上,第17页。
    6《新生活运动之要义》,《革命文献》(68辑),第20页。
    1高华:《近代中国社会转型的历史教训》,《战略与管理》,1995年第4期。
    2蒋介石:《力行新生活运动》,《近代中国史料从刊三编》(527卷),第83页。
    3董显光:《蒋总统传》,中华文化出版社,1957年版,第182页。
    4新运总会编印:《新运导报》,1943年第3期,第24页。
    1吕季子:《新生活运动与卫生问题》,《新运导报》,1937年第2期。
    2见孙语圣:《新生活运动再审视——从卫生防疫角度》,《安徽大学学报》,2005年5月。
    3胡适:《为新生活运动进一解》,《独立评论》,95号(1934年4月8日)。
    4高平:《新生活》,《新生》,第一卷14期。
    1胡清溪:《假期服务杂记》,《江西教育》,1934年第4期,第114-115页。
    2肖南龙:《西方关于新中国思想改造运动的研究述评》,《当代中国史研究》,2003年第3期。
    1沈从文:《长河》,《沈从文全集》(1-17卷)第10卷,北岳文艺出版社,2002年版,第61页。
    2陈贻珠:《国民党新生活运动拾零》,《江西文史资料选辑》(1),1983年版。
    3国民党中央宣传部:《蒋委员长言论类编之新生活运动言论集》(7),正中书局,1938年版,第115页。
    1[美]柯伟林:《蒋介石政府和纳粹德国》,陈谦平、陈红民等译,钱乘旦校,中国青年出版社,1994年版,第216页。
    1[美]何天爵著:《真正的中国佬》,鞠方安译,光明口报出版社,1998年版,第7,9页。
    1《劝同乡父老遣弟子航洋游学书》,见张枬、王忍之编《辛亥革命前十年时论选编》第1卷(上),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1960年版,第381-384页。
    2熊月之:《西学东渐与晚清社会》,上海人民出版社,1994年版,第715页。
    1崔为:《黄帝内经素问译注》,第146页。
    2苏颖:《黄帝内经灵枢译注》,黑龙江出版社,2003年版,第470页。
    3熊月之:《西学东渐与晚清社会》,第710页。
    1伍连德:《论中国急宜谋进医学教育》,《东方杂志》,1915年第12卷第1号。
    2严复:《论世变之亟——严复集》,胡伟希选注,辽宁人民出版社,1994年版,第1页。
    1《国务院批答神州医药总会批词》,《医学杂志》,1922(8)。
    2转引赵洪均:《近代中西医论争史》,安徽科技出版社,1989年版,第252页。
    1《蒋主席批谕维护中国医药及撤销布告与命令》,《医界春秋》,1930年第1期,第23页。
    2[澳]费克光:《中国历史上的鼠疫》,载刘翠溶、伊懋可主编《积渐所至:中国环境史论文集》,中国台北
    “中央研究院”经济研究所,1995年。
    1铜鼓县卫生志编纂委员会:《铜鼓县卫生志》,1993年版,第112页。
    2鲁迅:《三十五》,《热风》,天津人民出版社,1998年版,第12-13页。
    3郑观应撰,夏东元编:《郑观应集》(上),上海人民出版社,1982年版,第520页
    1李平书:《七十自叙》,《上海滩与上海人丛书》,上海古籍出版社,1989年版,第52页。
    2罗志田:《新旧之间:近代中国的多个世界及“失语”群体》,《四川大学学报》(哲社版),1999年第6期。
    3[美]何天爵著:《真正的中国佬》,第106页。
    1光绪《江西通志》卷48《舆地略·风俗》,赵之谦等撰,《中国省志汇编》第4册,台湾华文书局印行,1967年版,第1051-1057页。
    2同治《南昌府志》卷66《杂类·轶事》,许应鑅、王之藩修,曾作舟、杜防纂,《中国地方志集成·江西府县志辑》第3册,江苏古籍出版社、上海书店、巴蜀书社,1996年版,第613页。
    1参见《谈谈我的故乡——进贤》,《江西省立南昌乡村师范学校进修会年刊》,1936年7月。
    2邹柱:《我县迷信的一斑(湖口县)》,《江西省立南昌乡村师范学校进修会年刊》,1936年7月。
    1邹柱:《我县迷信的一斑(湖口县)》。
    2光绪《南昌县志》卷55《风土》,江召棠修,魏元旷纂,《中国地方志集成·江西府县志辑》第4册,江苏古籍出版社、上海书店、巴蜀书社,1996年版,第819页。
    3《我们南昌的社会风俗》,《南昌小学界》(创刊号),1934年7月。
    4杨念群:《再造“病人”:中西医冲突下的空间政治(1832-1985)》,第11页。
    5陈独秀:《克林德碑》,《新青年》5卷5号,1918年11月1日。
    1陈明光:《中国卫生法规史料选编(1912-1949年9月)》.第606页。
    2《取缔经营迷信物品业办法》,《江西教育公报》第三卷(31),1930年4月21日,第61页。
    3王笛:《街头文化:成都公共空间、下层民众与地方政治》,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6年版,第16页。
    4经济部江西农村服务区管理处编印:《江西农村社会调查》,1940年。
    5 Cheung Yuet-wah. Missionary Medicine in China:pp68,转引何小莲:《西医东渐与文化调适》,第278页。
    5具体数据见附表20《江西全省医药卫生人员人数统计》。
    1《江西统计月刊》第二卷(3),1939年3月,详情见表2-3-2。
    2见附表21《南昌市中西医调查表》。
    3数据来源于《南昌市医院及药商数》,《南昌市统计提要》(1948)。
    4《江西统计提要》,1947年12月。
    1陈志潜:《我们病了怎么办?》,《医学周刊集》,1928年第1卷1期。
    2陈方之:《诊余随笔》,《申报》,1933年10月30日。
    3民国《吉安县志》卷14《庶政志·卫生》,李正谊等修,邹鹄纂,《中国地方志集成·江西府县志辑》第
    63册,江苏古籍出版社、上海书店、巴蜀书社,1996年版,第212页。
    1焦易堂:《为拟订国医条例敬告国人书》,《国医公报》,第1卷第5期,1933年5月,第4页。
    2同上,第6-7页。
    1参见吴完:《医院简略图》整理,见汪民安主编:《身体的文化政治学》.河南大学出版社,2004年版,第158-164页。
    2雷祥麟:《负责任的医生与有信仰的病人——中西医论争与医病关系在民国时期的转变》,见李建民主编:《生命与医疗》,第464页。
    3 Edward H. Hume, M.D. Doctors East Doctors West:An American Physician's Life in China,转引杨念群:《再造病人——中西医冲突下的空间政治(1832-1985)》,第62页。
    4参见胡适:《人与医学》(中译本序),见[美]西格里斯著:《人与医学》,顾谦吉译,商务印书馆,1936年版,第6页。
    5雷祥麟:《负责任的医生和有信仰的病人——中西医论争与医病关系在民国时期的转变》,见李建民主编:《生命与医疗》,第469页。
    6(清)儒林医隐:《卫生小说——医界镜》,商务印书馆,1908年版,第72页。
    1雷祥麟:《负责任的医生与有信仰的病人——中西医论争与医病关系在民国时期的转变》,见李建民主编:《生命与医疗》,第464页。
    2刘洋主编:《徐灵胎医学全书》,中国中医药出版社,1999年版,第158页。
    3马斯臧:《忠告病家的要言》,转引雷祥麟:《负责任的医生和有信仰的病人》,见李建民主编:《生命与医疗》,第471页。
    1资料来源:《江西省立医专附属医院年报》(第一期)(1928年全年)。
    1金耀基:《从传统到现代》,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99年,第78、79页。
    2 F. W. Riggs. Administration in Developing Countries (Boston:Houghton Mifflin Co.1964), PP12,转引金耀基:《从传统到现代》,第73页。
    3 Robert Redfield, Peasant Society and Culture, (University of Chicago Press,1959.)PP 58.,转引金耀基:《从传统到现代》,第10页。
    1参见Everett E. Hagen. On the Theory of Social Change,转引金耀基:《从传统到现代》,第24页。
    2金耀基:《从传统到现代》,第24页。
    3徐盈:《到万家埠》,《大公报》,1937年6月19日。
    1 Lu. Beyond the Neon Lights:Everyday Shanghai in the Early Twentieth Century, PP.294-295转引王笛:《街头文化:《成都公共空间、下层民众与地方政治》,第16页。
    2金耀基:《从传统到现代》,第74页。
    1铜鼓县卫生志编纂委员会编:《铜鼓县卫生志》,1993年版,第111页。
    1纯真:《战时江西之卫生设施》,《江西统计月刊》第二卷(4),1939.4。
    2同上。
    1《医师视死不救希当局严予取缔》,《华光日报》,1946年6月26日。江西省档案馆档案号:J018-07-11227。
    1[英]安东尼·吉登斯著:《民族—国家与暴力》,第4页。
    1徐盈:《到万家埠》,《大公报》,1937年6月19日。
    1胡定安:《最近中国卫生趋势之一瞥》,《胡定安医事言论集》。
    1注:professional:指职业的、专业的或专业人员。
    1张在同,咸日金编:《民国医药卫生法规选编(1912-1948)》,第52页。
    2《南昌市医师注册规则》,南昌市《市政半月刊》第一卷(8),1934年11月1日。
    3陈邦贤:《中国医学史》,第333页。
    1宋丽华:《中国古代医人社会地位研究》,陕西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09年。
    2(唐)孙思邈:《千金方》,刘清国等校,中国中医药出版社,1998年版,第8页。
    3(宋)司马光编著:《资治通鉴》,中华书局,2007年版,第2272页。
    4刘洋编:《徐灵胎医学全书》,第115页。
    1胡一峰,尹媛萍:《建设“新医”的努力——《医学周刊集》与丙寅医学社研究》,《中国科技史杂志》,2005第2期。
    2朱季青:《医生与做官》,《医学周刊集》,第2卷(2),1928年。
    1朱季青:《医生与医学.病人及社会》,《医学周刊集》,第1卷(1),1928年。
    2胡定安:《医药与民众》《胡定安医事言论集》。
    1胡定安:《要求我们的病家》,《胡定安医事言论集》。
    2严复:《严复家书》,辽宁古籍出版社,1996年版,第10页。
    3陆渊雷:《西医界之奴隶派》,《医界春秋》,1928年第3期。
    1吴亮:《医院简略图》,见汪民安:《身体的文化政治学》,第160页。
    2同上,第161页。
    3胡定安:《论开业医师家庭与诊所相联传染危险之顾虑》,《医事公论》,第2卷19期,1934年。
    4《博爱医院启事》,《江西省立助产学校周年特刊》。
    1陈志潜:《医院浅说》,《医学周刊集》,第2卷2期,1928年。
    2姜霆:《探病的一个问题》,《医药评论》,第54期,1931年。
    3吴亮:《医院简略图》,见汪民安:《身体的文化政治学》,第162页。
    1褚民谊:《序言》,见胡定安:《胡定安公众卫生议论集》。
    2胡定安:《卫生上之社会革命与心理建设》,《胡定安公众卫生议论集》。
    3王月如:《修修来世》,《江西省立助产学校周年特刊》。
    1《江西省宁冈县志》卷5文徵,《中国方志丛书》第277册,台北成文出版社有限公司印行,1975年版。
    2《江西文史资料》第43辑,第132页。
    3《余江县是怎样根除血吸虫病的》,江西人民出版社,1958年版,第19页。
    4同上。
    5同上,第21页。
    1张维:《公共卫生与民族复兴》,《中华医学杂志》,1934年第7期。
    2胡鸿基:《公共卫生概论》,第1-2页。
    3《上海医师公会呈内政部文》,《新医与社会汇刊》1928年第2集。
    4愈松筠:《论医药救济》,《社会卫生》,1944第1期。
    5刘冠生:《战后我国公医制度的展望》,《社会卫生》,1944年第1期。
    6李全城:《关于<中国之命运>昭示之“建医”计划》。
    7胡定安:《中国卫生行政最低限度之建设途径》,《胡定安医事言论集》。
    8伍连德:《论中国当筹防病之方实行卫生之法》,《东方杂志》,1915年第12卷第2号。
    1《江西省宁冈县志》卷5《文徵》,《中国方志丛书》第277册,台北成文出版社,1975年版。
    2胡定安:《最近中国卫生趋势之一瞥》,《胡定安医事言论集》。
    3分宜县志编纂委员会:《分宜县志》,档案出版社,1993年版。
    1张泰山:《民国时期的传染病与社会》,第350页。
    2张其昀主编:《先总统蒋公全集》,第26页。
    1杨念群:《再造“病人”——中西医冲突下的空间政治(1832-1985)》,第554-556页。
    2文庠:《移植与超越——民国中医医政》,第72页。
    1转自张鸣《旧医,还是中医?》,《读书》2002年6期。
    2参见赵洪钧:《近代中西医论争史》,第87-88页。
    3金宝善、许世瑾:《各省市现有公共卫生设施之概况》,《中华医学杂志》,1937年第11期。
    1《如何健全县卫生机构》,《卫生通讯》,第5卷9期,1942年9月。
    2《江西省三十六年度省库收支》,《江西统计提要》,1947年12月。
    3陈万里:《江苏两年来之卫生工作》,第27-28页。
    4胡定安:《怎样来替医药界人才找出路》,《胡定安医事言论集》。
    5胡定安:《最近中国卫生趋势之一瞥》,《胡定安医事言论集》。
    6林竟成:《中国公共卫生行政之症结》,《中华医学杂志》,1936年第10期。
    7李廷安:《中国乡村卫生问题》,商务印书馆,1935年,第9-10页。
    8陈万里:《江苏两年来之卫生工作》,第27-28页。
    9胡定安:《卫生上之社会革命与心理建设》,《胡定安公众卫生议论集》。
    10胡定安:《中国卫生行政最低限度之建设途径》,《胡定安医事言论集》。
    1王子轩:《我国医务之现在与将来》,《中正医学院院刊》,1941年12月。
    2《如何健全县卫生机构》,《卫生通讯》,第5卷(9),1942年9月。
    3刘治乾:《江西年鉴》(1935年),第428页。
    4林竟成:《中国公共卫生行政之症结》,《中华医学杂志》,1936年第10期。
    5参见《江西全省医药卫生人员人数统计》(1941年3月),《江西统计月刊》(1941年9月)。
    6胡定安:《怎样唤起民众爱洁和爱健》,《胡定安医事言论集》。
    1胡定安:《中国卫生行政最低限度之建设途径》,《胡定安医事言论集》。
    2《南昌市种痘工作困难之一班》,《卫生周刊》(26),《江西民国日报》,1935年3月19日。
    3褚民谊:《序》,《胡定安公众卫生议论集》。
    4胡定安:《卫生上之社会革命与心理建设》,《胡定安公众卫生议论集》。
    1熊月之:《西制东渐——近代制度的嬗变》,长春出版社,2006年版,第1页。
    1陈海峰:《中国卫生保健史》,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1993年版,第18页。
    2史全生:《中华民国文化史》,吉林文史出版社,1990年版,第1218-1220页。
    1[德]马克斯·韦伯:《经济与社会》(下),林荣远译,商务印书馆,1997年版,第375页。
    2[美]杜赞奇:《从民族国家拯救历史——民族主义话语与中国现代史研究》,王宪明译,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3年版,第86页。
    1 E.E.Hagen. On the Theory of Social Change转引金耀基:《从传统到现代》,第111页。
    1国民党中央党部经济计划委员会编:《十年来之中国经济建设》,1990年版,第32页。
    1南昌市《市政半月刊》第一卷第八期,1934年11月。
    1教育部编:《教育公报》,1929年,第87-111页。
    1邹景芝:《工合社应如何注意卫生》,《工合战士》,第10、11期,1940年7月。
    1《公路三口刊》,第106期,1935年10月。
    1江西省立医专附属医院年报(第1期)。
    [1]《江西省卫生处,省政府,南城,余干县卫生院等关于假药伤害人命,假医师骗诈钱财,领取医证,开业,设院,加强医药管理问题的训令,呈办法,控诉书》,江西省档案馆档案号:J017-01-00032。
    [2]《江西省卫生处防治南昌市鼠疫工作报告》,江西省档案馆档案号:J017-01-00043。
    [3]《医师视死不救希当局严予取缔》,江西省档案馆档案号:J018-07-11227。
    [4]中国第二历史档案馆:《中华民国史档案资料汇编》(五),江苏古籍出版社,1994年版。
    [1]同治《南昌府志》,《中国地方志集成·江西府县志辑》第1-3册,江苏古籍出版社、上海书店、巴蜀书社,1996年版。
    [2]光绪《江西通志》,《中国省志汇编》第4册,台湾华文书局印行,1967年版。
    [3]光绪《南昌县志》,《中国地方志集成·江西府县志辑》第4册,江苏古籍出版社、上海书店、巴蜀书社,1996年版。
    [4]吴宗慈撰:民国《江西通志稿》,江西省图书馆,1984年版。
    [5]民国《吉安县志》,《中国地方志集成·江西府县志辑》第63册,江苏古籍出版社、上海书店、巴蜀书社,1996年版。
    [6]《江西省宁冈县志》,《中国方志丛书》第277册,台北成文出版社有限公司印行,1975年版。
    [7]民国《宁冈县志后志》,《中国地方志集成·江西府县志辑》第70册,江苏古籍出版社、上海书店、巴蜀书社,1996年版。
    [8]分宜县志编纂委员会:《分宜县志》,档案出版社,1993年版。
    [9]丰城县人民政府编:《丰城县志》,上海人民出版社,1989年版。
    [10]江西省黎川县志编纂委员会:《黎川县志》,黄山书社,1993年版。
    [11]临川县志编纂委员会编:《临川县志》,新华出版社,1993年版。
    [12]赣州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编:《赣州市卫生防疫志》,江西人民出版社,2003年版。
    [13]江西省地方志编纂委员会:《江西省卫生志》,黄山书社,1997年版。
    [14]江西省上饶地区卫生志编纂委员会:《上饶地区卫生志》,黄山书社,1994年版。
    [15]铜鼓县卫生志编纂委员会:《铜鼓县卫生志》,1993年版。
    [16]江西省图书馆地方文献编辑组:《江西近现代地方文献资料汇编》(11),江西人民出版社,1984年版。
    [17]江西省文史资料编纂委员会:《江西文史资料》(1-43辑)。
    [18]政协南昌市文史资料编辑委员会:《南昌文史资料》(1-9辑)。
    [19]《中央革命根据地史料选编》(下),江西人民出版社,1981年版。
    [1]《大公报》。
    [2]《大陆报》。
    [3]《江西民国日报》。
    [4]《黎川民国日报》。
    [5]《申报》。
    [6]《时务报》。
    [7]《新民丛报》。
    [8]蔡方进:《受训与服务》,《卫生通讯》第三卷(19、20合刊),1940年7月。
    [9]陈独秀:《克林德碑》,《新青年》5卷5号,1918年11月1日。
    [10]陈义厚:《紧急动员预防赤痢》,《红色中华》(201),1934年6月12日。
    [11]陈志潜:《我们病了怎么办?》,《医学周刊集》,第1卷1期,1928年。
    [12]陈志潜:《医院浅说》,《医学周刊集》,第2卷第2期,1928年。
    [13]《改进目前的江西省各县卫生院业务计划》,《卫生通讯》第六卷(3),1946年8月。
    [14]高平:《新生活》,《新生》,第一卷14期。
    [15]《各属简报》,《卫生通讯》,第四卷(3),1941年3月。
    [16]《公布管理医药章则举办初步医药管理》,《卫生通讯》第三卷(19、20),1940年7月。
    [17]《公路卫生须知》《公路三日刊》,第106期,1935年10月。
    [18]《公医生之设立》(部令),《附发公医学生待遇暂行办法一份》,《农村服务通讯》(25),1937年8月1日。
    [19]国民政府救济水灾委员会卫生防疫组工作总报告》,《中华医学杂志》,1933年第2期。
    [20]国民政府卫生部:《令各省民政厅各特别市卫生局令知十八年三月一日举行全国种痘仰遵照由》,《卫生公报》,1929(1)。
    [21]胡定安:《论开业医师家庭与诊所相联传染危险之顾虑》,《医事公论》,第2卷19期,1934年。
    [22]胡清溪:《假期服务杂记》,《江西教育》,1934年第4期。
    [23]胡适:《为新生活运动进一解》,《独立评论》,95号(1934年4月8日)。
    [24]江世澄:《安全饮水》,《上海卫生》,1947年第1期。
    [25]姜霆:《探病的一个问题》,《医药评论》,第54期,1931年。
    [26]《江西教育公报》第三卷(35),1930年6月。
    [27]《江西省各县初期环境卫生工作实施办法》,《卫生通讯》第三卷(3),1939年10月。
    [28]《江西省会夏令卫生运动工作实施办法》,《卫生通讯》第三卷(19、20),1940年7月。
    [29]《江西省鼠疫防治计划》,《卫生通讯》第六卷(5、6合刊),1946年12月。
    [30]《江西省卫生处防疫总队第九中队三十五年十一月份工作报告》,《卫生通讯》第六卷(5、6合刊),1946年12月
    [31]《蒋主席批谕维护中国医药及撤销布告与命令》,《医界春秋》,1930年1月。
    [32]焦易堂:《为拟订国医条例敬告国人书》,《国医公报》,第1卷第5期,1933年。
    [33]金宝善:《卫生演讲—一水》,《卫生公报》,1929年第3期。
    [34]金宝善、许世瑾:《各省市现有公共卫生设施之概况》,《中华医学杂志》,1937年第11期。
    [35]李全城:《关于<中国之命运>昭示之“建医”计划》,《国立中正医学院六周年纪念特刊》,1942年。
    [36]李中襄:《对于市政贡献之意见》,南昌《市政半月刊》第一卷(7),1934年。
    [37]梁宗檏:《公医制度与民族主义》,《中正医学院院刊》,1941年第12期。
    [38]林竟成:《中国公共卫生行政之症结》,《中华医学杂志》,1936第10期。
    [39]刘冠生:《县卫生工作实施纲领引言》,《卫生通讯》,第四卷(2),1941年2月。
    [40]刘冠生:《战后我国公医制度的展望》,《社会卫生》,1944年第1期。
    [41]卢雪梅:《里村服务区的助产工作》,《农村服务通讯》(25),1937年8月。
    [42]陆渊雷:《西医界之奴隶派》,《医界春秋》,1928年第3期。
    [43]罗鹏展:《我国自来水事业之初步调查及研讨》,《卫生工程导报》,1948年第1期。
    [44]吕季子:《新生活运动与卫生问题》,《新运导报》,1937年第2期。
    [45]《闽浙赣三省各县防治鼠疫紧急处置办法》,《卫生通讯》第五卷(3),1942年3月。
    [46]《南昌市医师注册规则》,南昌市《市政半月刊》第一卷(8),1934年11月1日。
    [47]《南昌市浴堂业调查报告》,《新生活运动促进总会会刊》,1934年第4期。
    [48]《农运消息》,选自《农村服务通讯》(24),1937年7月。
    [49]欧阳棠述:《本校一周年校务之经过》,《江西省立助产学校周年特刊》。
    [50]《全国学校卫生技术会议纪要》,《公共卫生月刊》,第1卷(11),1936年5月。
    [51]《如何健全县卫生机构》,《卫生通讯》第五卷(9),1942年9月。
    [52]《三十年春季种痘暂行办法》,《卫生通迅》,第四卷(2),1941年2月。
    [53]《三十一年度各县市预防天花工作实施办法》,《卫生通讯》,第五卷(4、5合刊),1942年4月。
    [54]《上海医师公会呈内政部文》,《新医与社会汇刊》第2集,1928年。
    [55]《省立中学校职教员履历一览》,《江西教育公报》第三卷(7-13期),1930年。
    [56]《谈谈我的故乡——进贤》,《江西省立南昌乡村师范学校进修会年刊》,1936年7月。
    [57]《提倡兴办自来水办法》,《卫生公报》,1929年第5期。
    [58]王子轩:《公医制度与现代中国医学教育》,《中正医学院院刊》,1941年第12期。
    [59]王子轩:《我国医务之现在与将来》,《中正医学院院刊》,1941年12月。
    [60]《卫生教育实施方案》,《江西教育公报》第三卷(13),1929年9月。
    [61]《我们南昌的社会风俗》,《南昌小学界》(创刊号),1934年7月。
    [62]伍连德:《论中国当筹防病之方实行卫生之法》,《东方杂志》,1915年第12卷,第2号。
    [63]伍连德:《论中国急宜谋进医学教育》,《东方杂志》,1915年第12卷,第1号。
    [64]项英:《大家起来做防疫的卫生运动》,《红色中华》(5),1932年1月13日。
    [65]熊悛:《江西环境卫生发展之概况及今后工作方针》,《卫生通讯》第六卷(2),1946年7月。
    [66]熊悛:《江西省卫生行政设施概况》,《卫生通讯》,第七卷(1),1947年2月。
    [67]徐学璿:《江西省卫生处防疫总队第九中队三十五年十一月份工作报告》,《卫生通讯》第六卷(5、6合刊),1946年12月。
    [68]许邦宪、吴光:《吾国血吸虫病之大概分布》,《中华医学杂志》,1941年第9期。
    [69]俞凤宾、胡宣明等:《新学制第八章卫生科课程纲要》,《中华医学杂志》,1923年第2期。
    [70]愈松筠:《论医药救济》,《社会卫生》,1944第1期。
    [71]战时全国防疫联合办事处:《疫情报告办法》,《云南卫生》,1941年第2期。
    [72]张维:《公共卫生与民族复兴》,《中华医学杂志》,1934年第7期。
    [73]钟卓云:《江西省鼠疫流行及防治概况》,《卫生通讯》,第六卷(5、6合刊),1946年12月。
    [74]朱季青:《医生与医学.病人及社会》,《医学周刊集》,第1卷(1),1928年。
    [75]朱季青:《医生与做官》,《医学周刊集》,第2卷(2),1928年。
    [76]邹景芝:《工合社应如何注意卫生》,《工合战士》,第10、11期,1940年7月。
    [77]邹柱:《我县迷信的一斑(湖口县)》,《江西省立南昌乡村师范学校进修会年刊》,1936年7月。
    [1]陈万里:《江苏两年来之卫生工作》,镇江华美印书社,1948年。
    [2]贵州省政府民政厅编印:《贵州省卫生行政概况》,1937年版。
    [3]国民党中史执行委员会训练委员会编《新生活运动要义》,1940年版。
    [4]国民党中央宣传部:《蒋委员长言论类编之新生活运动言论集》(7),正中书局,1938年版。
    [5]国民政府内政部编印:《卫生统计》,1938年。
    [6]《江西省会临时防疫委员会:《防疫报告书》,1932年。
    [7]《江西省立医专附属医院年报》(第一期)(1928年全年)
    [8]《江西省三十二年度工作实施报告》。
    [9]江西省卫生处:《江西省三十六年鼠疫流行工作报告》。
    [10]江西省卫生处编:《江西省卫生事业概况》,江西省政府建设厅印,1938年版。
    [11]江西省卫生处编:《卫生法规》,1941年版。
    [12]《江西省政府报告》第1196号,1940年。
    [13]江西省政府编印:《赣政十年》,1941年版。
    [14]《江西省政府二十九年度工作实施报告》。
    [15]《江西省政府年度工作实施报告》(1946年)。
    [16]《江西统计提要》(1947年)。
    [17]《江西统计月刊》(1936年,1937年,1939年,1940年)。
    [18]经济部江西农村服务区管理处编印:《江西农村社会调查》,1940年版。
    [19]刘瑞恒:《十年来看中国医药卫生》,中国文化建设协会编:《抗战十年前之中国’(1927-1936)》,《近代中国史料丛刊续编》(9辑),台北文海出版社,1966年版。
    [20]刘治乾:《江西年鉴》,江西省政府统计室,1936年版。
    [21]《南昌市统计提要》(1948年)。
    [22]《全国公厕建设实施方案》,新生活运动促进总会编印《清洁规矩运动推行办法》,1945年。
    [23]《申报年鉴》(1935年),上海申报馆印,沈云龙主编:《近代中国史料丛刊》(98辑),台北文海出版社,1966年版。
    [24]卫生署:《卫生建设五年计划草案提要》(1946年)。
    [25]伍连德:《卫生署海港检疫处报告书》,上海图书馆藏。
    [26]萧继宗主编:《新生活运动史料》,台北中国国民党党史委员会,罗家伦主编:《革命文献》(68辑),台北文海出版社,1975年版。
    [27]新生活运动促进总会编印:《民国二十三年新生活运动总报告》,沈云龙主编:《近代中国史料丛刊三编》(53辑),台北文海出版社,1989年版。
    [28]新生活运动促进总会编:《新生活运动》,1934年版。
    [29]新生活运动促进总会编:《清洁规矩运动推行办法》,1945年版。
    [30]新生活运动促进总会编:《新生活运动须知》,1934年版。
    [31]新生活运动促进总会编印:《新运导报》,1943年第3期。
    [32]徐宾谦等:《江西省黎川实验区一年来工作概况》,乡村工作讨论会编:《乡村建设》(3),《民国丛书》第四编,上海书店,1989年版。
    [33]中国卫生教育社:《中国卫生教育社第一届年会特刊》,正中书局,1936年版。
    [34]中央训练委员会、内政部印行:《卫生行政》,1942年版。
    [35]左吉:《东南鼠疫防治处1948年11月份业务报告》。
    [36]蔡鸿源主编:《民国法规集成》(59),黄山书社,1999年版。
    [37]张在同、咸日金编:《民国医药卫生法规选编(1912-1948)》,山东大学出版社,1990年版。
    [38]陈明光:《中国卫生法规史料选编(1912-1949.9)》,上海医科大学出版社,1996年版。
    [1]苏颖:《黄帝内经灵枢译注》,黑龙江人民出版社,2003年版。
    [2]崔为:《黄帝内经素问译注》,黑龙江人民出版社,2003年版。
    [3]张双棣、张万彬等译注:《吕氏春秋》,中华书局,2007年版。
    [4]张松辉:《庄子译注与解析》,中华书局,2011年版。
    [5](汉)班固:《汉书》,中华书局,1962年版。
    [6](唐)长孙无忌撰,刘俊文点校:《唐律疏议》,法律出版社,1999年版。
    [7](唐)孙思邀:《千金方》,刘清国等校注,中国中医药出版社,1998年版。
    [8]《宋刑统》,法律出版社,1999年版。
    [9](宋)司马光:《资治通鉴》,中华书局,1976年版。
    [10](明)佚名撰:《大明律集解》,江苏广陵古籍刻印社,1985年版。
    [11](明)胡文焕编:《类修要诀》,中医古籍出版社,1987年版。
    [12](清)儒林医隐:《卫生小说——医界镜》,1908年版。
    [13](清)俞正燮:《癸巳类稿》,商务印书馆,1957年版。
    [14]郑观应撰,夏东元编:《郑观应集》(上),上海人民出版社,1982年版。
    [15]严复:《论世变之亟——严复集》,胡伟希选注,辽宁人民出版社,1994年版。
    [16]严复:《严复家书》,辽宁古籍出版社,1996年版。
    [17]秦孝仪主编:《先总统蒋公思想言论总集》,中国国民党中央委员会党史委员会印,1984年版。
    [18]张其昀主编:《先总统蒋公全集》,(台北)中国文化大学出版部,1984年版。
    [19]张枬、王忍之编《辛亥革命前十年时论选编》第1卷(上),生活·读书·新识三联书店,1960年版。
    [20]梁启超:《新民说》,中华书局,1978年版。
    [21]鲁迅:《三十五》,《热风》,天津人民出版社,1998年版。
    [22]高恩显等:《新中国预防医学历史资料选编》(一),人民军医出版社,1986年版。
    [1]陈志潜:《定县保健制度之实验》,中华平民教育促进会,1933年版。
    [2]胡鸿基:《公共卫生概论》,商务印书馆,1929年版。
    [3]胡定安:《胡定安公众卫生议论集》,上海大东书局印行,1930年版。
    [4]胡定安:《胡定安医事言论集》,中国医事改进社,1935年版。
    [5]李廷安:《中国乡村卫生问题》,商务印书馆,1935年版。
    [6]上官悟尘:《学校卫生》,商务印书馆,1930年版。
    [7]薜鸿猷:《乡村卫生》,中正书局,1936年版。
    [8]陈邦贤:《中国医学史》,商务印书馆,1957年版。
    [9]陈海峰:《中国卫生保健史》,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1993年版。
    [10]邓铁涛、程之范:《中国医学通史》(近代卷),人民卫生出版社,2000年版。
    [11]董显光:《蒋总统传》,中华文化出版社,1957年版。
    [12]范行准:《中国预防医学思想史》,华东医务生活社,1953年版。
    [13]复旦大学历史地理研究中心主编:《自然灾害与中国社会历史结构》,复旦大学出版社,2001年版。
    [18]顾海主编:《公共卫生事业管理》,科学出版社,2010年版。
    [19]顾明远主编:《教育大辞典》增订合编本,上海教育出版社,1998年版。
    [20]何小莲:《西医东渐与文化调适》,上海古籍出版社,2006年版。
    [21]红雨:《春满余江》,江西人民出版社,1978年版。
    [22]金耀基:《从传统到现代》,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99年版。
    [23]李建民主编:《生命与医疗》,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2005年版。
    [24]李平书:《七十自叙》,《上海滩与上海人丛书》,上海古籍出版社,1989年版。
    [25]廖育群:《歧黄医道》,辽宁教育出版社,1991年版。
    [26]林毓生:《中国意识的危机》,贵州人民出版社,1986年版。
    [27]刘翠溶、伊懋可主编《积渐所至:中国环境史论文集》,中国台北“中央研究院”经济研究所,1995年。
    [28]刘洋编:《徐灵胎医学全书》,中国中医药出版社,1999年版。
    [29]刘志琴:《近代中国社会文化变迁录》,浙江人民出版社,1998年版。
    [30]马庆钰:《告别西西弗斯—中国传统政治文化的分析与展望》,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2年版。
    [31]彭善民:《公共卫生与上海都市文明(1898-1949)》,.上海人民出版社,2007年版。
    [32]沈从文:《长河》,《沈从文全集(1-17卷)》第10卷,北岳文艺出版社,2002年版。
    [33]史全生:《中华民国文化史》,吉林文史出版社,1990年版。
    [34]万振凡、林颂华:《江西近代社会转型研究》,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0年版。
    [35]汪民安主编:《身体的文化政治学》,河南大学出版社,2004年版。
    [36]王笛:《街头文化:成都公共空间、下层民众与地方政治》,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6年版。
    [37]温波:《重建合法性——南昌市新生活运动研究(1934-1935)》,学苑出版社,2006年版。
    [38]文庠:《移植与超越——民国中医医政》,中国中医药出版社,2007年版。
    [39]夏明方:《民国时期自然灾害与乡村社会》,中华书局,2000年版。
    [40]谢振民:《中华民国立法史》,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2002年版。
    [41]熊月之:《西学东渐与晚清社会》,上海人民出版社,1994年版。
    [42]熊月之主编:《西制东渐——近代制度的嬗变》,长春出版社,2005年版。
    [43]徐小群:《民国时期的国家与社会》,新星出版社,2007年版。
    [44]杨念群:《再造“病人”——中西医冲突下的空间政治(1832-1985)》,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6年版。
    [45]杨念群主编:《空间记忆社会转型——“新社会史”研究论文精选》,上海人民出版社,2001年版。
    [46]余新忠:《清代江南的瘟疫与社会—项社会史的研究》,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3年版。
    [47]余新忠主编:《清以来的疾病、医疗和卫生》,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2009年版。
    [48]张大庆:《中国近代疾病社会史(1912-1937)》,山东教育出版社,2006年版。
    [49]张泰山:《民国时期的传染病与社会——以传染病防治与公共卫生建设为中心》,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8年版。
    [50]张自力:《健康传播与社会——百年中国疫病防治话语的变迁》,北京大学医学出版社,2008年版。
    [51]长江流域规划办公室《长江水利史略》编写组编.《长江水利史略》,水利电力出版社,1979年版。
    [52]赵洪均:《近代中西医论争史》,安徽科技出版社,1989年版。
    [53]甄志亚主编:《中国医学史》,人民卫生出版社,1991年版。
    [54]《余江县是怎样根除血吸虫病的》,江西人民出版社,1958年版。
    [1][英]William C. Cockerham:《医疗社会学》,朱巧艳、萧佳华译,五南图书出版公司,2002年版。
    [2][英]安东尼·吉登斯:《民族—国家与暴力》,胡宗泽、赵力涛译,王铭铭校,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1998年版。
    [3][美]杜赞奇:《从民族国家拯救历史——民族主义话语与中国现代史研究》,王宪明译,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3年版。
    [4][美]费正清:《美国与中国》,张理京译,商务印书馆,1987年版。
    [5][美]费正清:《中国:传统与变迁》,张沛译,世界知识出版社,2002年版。
    [6][美]何天爵:《真正的中国佬》,鞠方安译,光明日报出版社,1998年版。
    [7][美]柯伟林:《蒋介石政府和纳粹德国》,陈谦平等译,中国青年出版社,1994年版。
    [8][美]罗芙芸:《卫生的现代性——中国通商口岸卫生与疾病的含义》,向磊译,江苏人民出版社,凤凰出版传媒集团,2007年版。
    [9][英]李约瑟著,潘吉星主编:《李约瑟文集》,陈养正等译,辽宁科学技术出版社,1986年版。
    [10][德]马克斯·韦伯:《经济与社会》下卷,林荣远译,商务印书馆,1997年版。
    [11][英]麦高温:《中国人生活的明与暗》,朱涛、倪静译,时事出版社,1998年版。
    [12][美]西格里斯:《人与医学》,顾谦吉译,商务印书馆,1936年版。
    [1]曹树基:《鼠疫流行:鼠疫流行与华北社会的变迁(1580—1644)》,《历史研究》,1997年第1期。
    [2]曹树基:《国家与地方的公共卫生——以1918年山西肺鼠疫流行为中心》,《中国社会科学》,2006年第1期。
    [3]陈启伟:《中国人的卫生观念及其人文内涵》,《江苏社会科学》,2007年第1期。
    [4]冯志阳:《媒体、瘟疫与清末的健康卫生观念——以<大公报>对]902年瘟疫的报道为中心》,《史林》,2006年第6期。
    [5]高华:《近代中国社会转型的历史教训》,《战略与管理》,1995年第4期。
    [6]高明明:《中国古代消毒与防疫方法简述》,《安徽中医学院学报》,1995年第3期。
    [7]韩毓海:《生命的政治—资本主义与疾病》,《书城》,2003年第4期。
    [8]郝先中:《西医东渐与中国近代医疗卫生的肇始》,《华东师范大学学报》(哲社版),2005年第1期。
    [9]郝先中:《晚清中国对西洋医学的社会认同》,《学术月刊》,2005年第5期。
    [10]何小莲:《论中国公共卫生事业近代化之滥觞》,《学术月刊》,2003年第2期。
    [11]何小莲:《传教士与中国近代公共卫生》,《大连大学学报》,2006年第5期。
    [12]何小莲:《冲突与合作:1927—1930年上海公共卫生》,《史林》,2007年第3期。
    [13]何益忠:《晚清自治中的城市民众——以上海城市卫生为中心的考察》,《华东政法学院学报》,2005年第3期。
    [14]胡一峰,尹媛萍:《建设“新医”的努力——《医学周刊集》与丙寅医学社研究》,《中国科技史杂志》,2005第2期。
    [15]胡勇:《清末瘟疫与民众心态》,《史学月刊》,2003年第10期。
    [16]黄庆林:《国民政府时期的公医制度》,《南都学坛》(人文社会科学学报),2005年第1期。
    [17]黄绣媛:《近代中国民族主义救亡运动的四重奏:保国、保种、保教与国粹保存运动的齐鸣(1842-1912)》,《白沙人文社会学报》,2002年第10期。
    [18]贾晓燕:《民国乡村建设运动之卫生事业》,《时代人物》2008年第5期。
    [19]阚道远,杨建平:《疫病防治视野下的中国政治变迁》,《贵州社会主义学院学报》,2009年第3期。
    [20]李建:《粪便处理和农业利用与血吸虫病在长江流域的流行:1905-1949》,《长沙电力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第21卷第4期,2006年11月。
    [21]李玉尚:《近代中国的鼠疫应对机制——以云南、广东和福建为例》,《历史研究》,2002年第1期。
    [22]李忠萍:《“新史学”视野中的近代中国城市公共卫生研究述评》,《史林》,2009年第2期。
    [23]梁峻:《中国古代医政特点及其对当今医政之启示》,《中华医史杂志》,1994年1月。
    [24]廖扬丽:《论法理型政府权威的一般理论》,《齐齐哈尔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3年9月。
    [25]林富士:《瘟疫与政治——传统中国政府对于瘟疫的响应之道》,《书城》,2003年第7期。
    [26]刘岸冰:《近代上海城市环境卫生管理初探》,《史林》,2006年第2期。
    [27]罗志田:《新旧之间:近代中国的多个世界及“失语”群体》,《四川大学学报》(哲社版),1999年第6期。
    [28]吕季子:《新生活运动与卫生问题》,《新运导报》,1937年第2期。
    [29]马长林,刘岸冰:《民国时期上海传染病防治的社会环境》,《民国档案》2006年第1期。
    [30]《南昌市人民政府卫生局—九五0年春季卫生防疫工作总结及夏令卫生防疫计划》,《江西卫生》,1950年第1卷第5期。
    [31]彭善民:《商办抑或市办:近代上海城市粪秽处理》,《中国社会经济史研 究》,2007年第3期。
    [32]彭善民:《20世纪前半期上海公共治理中的民间组织作为》,《上海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7年第7期。
    [33]乔兆红:《从国民精神总动员看战时新生活运动的积极性》,《历史档案》,2010年第2期。
    [34]苏智良、彭善民:《公厕变迁与都市文明——以近代上海为例》,《史林》,2006年第3期。
    [35]孙语圣:《民国时期的疫灾与防治述论》,《民国档案》,2005年第2期。
    [36]孙语圣:《新生活运动再审视——从卫生防疫角度》,《安徽大学学报》,2005年第5期。
    [37]唐锡磷:《新中国建国前学校卫生史考》,《中国学校卫生》,1998年第5期。
    [38]王沪宁:《革命后社会的政治发展》,《复旦大学学报》,1987年第4期。
    [39]王丽娟、崔浩:《国民党政权在大陆失败的经济原因探析》,《彭城职业大学学报》,2004年第3期。
    [40]文庠:《中国古代医政组织的演进及评价》,《医学与哲学》(人文社会医学版),2008年第3期。
    [41]萧功秦:《中国模式的形成及其前景》,《社会观察》,2010年第12期。
    [42]肖南龙:《西方关于新中国思想改造运动的研究述评》,《当代中国史研究》,2003年第3期。
    [43]杨念群:《“兰安生模式”与民国初年北京生死控制空间的转换》,《社会学研究》,1999年第4期。
    [44]杨念群:《如何从“医疗史”的视角理解现代政治》,《中国社会历史评论》2007年第8卷。
    [45]杨湘容:《试析1920年湖南瘟疫》,《灾害学》,2001年9月。
    [46]杨祥银:《婴儿死亡率与近代香港的婴儿健康服务(1903-1914)》,《中国社会历史评论》,2007年第8卷。
    [47]余新忠:《清代江南疫病救疗事业探析——论清代国家与社会对瘟疫的反应》,《历史研究》,2001年第6期。
    [48]余新忠:《中国疾病、医疗史探索的过去、现实与可能》,《历史研究》,2003年第4期。
    [49]余新忠:《从避疫到防疫:晚清因应疫病观念的演变》,《华中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8年第2期。
    [50]张丹红,张苏萌:《辛亥革命前的中国学校卫生》,《中国学校卫生》,2001年第12期。
    [51]张玲:《抗战时期四川公共卫生事业述论》,《史学集刊》,2009年第1期。
    [52]张玲:《抗战时期国人对国家医疗卫生事业的评议——以抗战时期卫生期刊上的言论为例》,《北方民族大学学报》,2009年第2期。
    [53]张玲:《抗战时期教会卫生力量参与公共卫生事业考察——以四川省为例》,《医学与哲学》(人文社会医学版),2009年第2期。
    [54]张鸣《旧医,还是中医?》,《读书》,2002年第6期。
    [55]张苏萌、张丹红:《中国早期校医设置概述》,《中国学校卫生》,1998年第4期。
    [56]张苏萌、张丹红:《辛亥革命前的中国学校卫生》,《中国学校卫生》,2001 年,第12期。
    [57]张泰山:《民国时期国人对公共卫生建设的认识》,《安徽史学》,2008年第5期。
    [58]张晓丽:《20世纪30年代苏区卫生防疫运动述论》,《安徽史学》,2004年第4期。
    [59]张照青:《1917_1918年鼠疫流行与民国政府的反应》,《历史教学》,2004年第1期。
    [60]赵婧:《1927-1936年上海的妇幼卫生事业——以卫生行政为中心的讨论》,《史林》,2008年第2期。
    E61] 郑大华:《民国乡村建设运动之“公共卫生”研究》,《天津社会科学》,2007年第3期。
    [62]郑泽青:《昨天的抗争——近代上海防疫掠影》,《上海档案》,2003年第4期。
    [63]朱德明:《近代上海租界卫生史略》,《中华医史杂志》,1996年第1期。
    [64]朱德明: 《30年代上海部分学校卫生状况考述》, 《中国学校卫生》,1997年第6期。
    [65]朱德明:《20世纪30年代上海公共租界环境卫生治理概况》,《中华医史杂志》,2000年第4期。
    [66]柏家文:《二十世纪四十年代四川瘟疫研究》,四川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06年。
    [67]陈亮:《二十世纪三十年代青岛霍乱流行与公共卫生建设》,中国海洋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08年。
    [68]陈媛:《从基督教福音到公共卫生——近代公共卫生事业发展概况研究》,重庆医科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06年。
    [69]高炜:《现代西医与传统中医医学模式之比较》,兰州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09年。
    [70]谷永清:《中国近代防疫述论》,山东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05年。
    [71]胡宜:《疾病、政治与国家建设》,华中师范大学博士学位论文,2007年。
    [72]胡勇:《传染病与近代上海社会(1910—1949)》,浙江大学博士学位论文,2005年。
    [73]黄冬英:《近代武汉环境卫生管理研究(1900-1938)》,华中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09年。
    [74]林靖:《近代厦门的公共卫生——以卫生检疫、粪污处理及自来水事业为中心》,厦门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07年。
    [75]刘雪芹:《近代上海的瘟疫和社会——以1926-1937年上海华界的瘟疫为例》,上海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05年。
    [76]秦韶华:《上海市华界中小学学校卫生研究(1929-1937)》,华东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07年。
    [77]宋丽华:《中国古代医人社会地位研究》,陕西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09年。
    [78]谭晓燕:《民国时期的防疫政策》,山东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06年
    [79]王银:《1910-1911年东北鼠疫及防治研究》,苏州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05年。
    [80]吴郁琴:《现代化进程中的民国江西农村公共卫生事业(1928-1941)》, 江西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05年。
    [81]肖建文:《江西的血吸虫病与地方社会》,江西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06年。
    [82]谢琦:《瘟疫与晚清广东社会》,暨南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01年。
    [83]徐敬文:《民国时期的疫疠与防治述略》,吉林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07年。
    [84]杨红星:《留美医学生与近代中国公共卫生事业》,苏州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06年。
    [85]杨焕鹏:《国家视野中的江南基层政治(1927-1949)》,复旦大学博士学位论文,2005年。
    [86]张云:《1840-1937年间两湖地区瘟疫初探》,武汉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05年。
    [87]赵文青:《民国时期广州城市环境卫生治理述论》,暨南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07年。
    [88]钟丽:《民国时期山东疫病传播与卫生防疫》,山东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07年。
    [89]周启明:《论转型中的武汉公共卫生建设(1927-1937)》,华中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06年。
    [90]楼卫琴:《“赣政十年”期间的江西财政》,南昌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07年。

© 2004-2018 中国地质图书馆版权所有 京ICP备05064691号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17129号

地址:北京市海淀区学院路29号 邮编:100083

电话:办公室:(+86 10)66554848;文献借阅、咨询服务、科技查新:665547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