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社会主义生产劳动探析
详细信息    本馆镜像全文|  推荐本文 |  |   获取CNKI官网全文
摘要
伴随着市场经济体制改革的进一步深化,我国的经济结构发生了重大变化。第三产业劳动、科技劳动、管理劳动日益渗透到社会生产的各个层面中去,这与马克思主义创始人当时所面对和研究的情况有很大的不同。这样的情况下如何正确认识、区分社会主义生产劳动和非生产劳动这个长期争论不休的政治经济学基本理论问题既是当前改革中的重大理论问题,也是整个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重大问题,有着非同寻常的意义。文章在研究马克思生产劳动理论的基础上,对如何界定社会主义生产劳动及其外延的扩展进行了全新的探索。我认为对社会主义生产劳动的概念不应从劳动的物质特征而应从符合社会生产目的的价值创造的观点来考察,社会主义社会既有物质需要也有精神需要。本文创新地提出了对社会主义生产劳动价值创造的衡量标准;并对第三产业劳动、科技劳动、经营管理劳动的生产性做了具体分析,为第三产业劳动者、科技劳动者、管理者获得与其贡献相对应的报酬提供充分的理论依据,可以有力地调动这些劳动者的积极性和创造力,最终促进整个国民经济的发展。
With the developing of marketed economy system reform, great change has taken place in our country. The labor of service field, science and technology labor, management labor come to penetrate all kinds of aspects. Now our situation has many differences with the Marxist initiator's. In this condition, how to recognize and distinguish with the basis academic problem of socialist productive labor has great meaning. This paper studies the definition of socialist productive labor and its denotative extension on the basis of reaching of Marxian theory. I consider that we should define the socialist productive from the creation of value which is according with the socialist productive aim. Socialist society has the need both in matter and in spirit. This article brings forward a scale standard on the creation of value from a new point of view. And it has also analysis the productive of the labor of service field, science and technology labor, management labor. This theory can give a permanently motive force to the people in these fields and promote the development of economy as last.
引文
[1] 马克思、恩格斯.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3、23、25、45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72.
    [2] 马克思.剩余价值理论,第1册[M].北京:人民出版社,1975.426.
    [3] 马克思.资本论,第1、2、3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75.
    [4] 马克思.直接生产过程的结果[M].北京:人民出版社,1964.
    [5] 马克思.剩余价值学说史,第1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49.
    [6] 马克思.政治经济学批判大纲,第3分册[M].北京:人民出版社,1949.
    [7] 亚当·斯密.国民财富的性质和原因的研究[M].北京:商务印书馆,1972.
    [8] 劳动和社会保障部劳动工资研究所.劳动价值与分配新论[M].北京:中国劳动社会保障出版社,2002.
    [9] 刘东.从生产劳动到虚拟资本[M].北京:中共中央党校出版社,2003.
    [10] 周振华.社会主义社会劳动和劳动价值论[M].上海:上海社会科学院出版社,2002
    [11] 江泽民.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八十周年大会上的讲话[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1.
    [12] 郑必坚等.马克思列宁主义基本问题[M].北京:中共中央党校出版社,2001.
    [13] 胡寄窗主编.西方经济学说史[M].上海:立信会计出版社,1991.
    [14] 赵曙光.对劳动价值学说理论的重新论证和研究[M].经济体制改革,1995专辑.
    [15] 钱津.劳动价值论[M].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1.
    [16] 郑志国.劳动价值论坚持和发展研究[M].北京:北京人民出版社,2002.
    [17] 钱伯海.社会劳动价值论[M].北京:中国经济出版社,1997.
    [18] 李江帆.第三产业经济学[M].广东:广东人民出版社,1990.
    [19] 于俊文.政治经济学史纲(资产阶级政治经济学部分)[M].甘肃:甘肃人民出版社,1981.
    [20] 于光远.政治经济学社会主义部分探索(二)[M].北京:人民出版社,1981.
    [21] 孙冶方.社会主义经济的若干理论问题续集[M].北京:北京人民出版社,1982.
    [22] 陆立军、王祖强.新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论纲[M].北京:中国经济出版社,2000.
    [23] 江泽民.论科学技术[M].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2001.
    [24] 晏智杰.劳动价值学说新探[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1.
    [25] 蒋学模.政治经济学[M].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1999.
    [26] 陈征.陈征选集[M],中国当代经济学家文丛,山西:山西经济出版社,1996.
    [27] 李平.知识经济与产业变革[M].北京:经济管理出版社,1999.
    [28] 杨武.技术创新产权[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1999.
    [29] 陈佳贵.现代企业家[M].广东:广东经济出版社,1999.
    
    
    [30] 卫兴华.再论深化对劳动和劳动价值论的认识[J].宏观经济研究,2001(3).
    [31] 卫兴华.关于深化对劳动和劳动价值理论的研究与认识之我见[J],南开经济研究,2001(5).
    [32] 朱富强.劳动价值论的一个“悖论”及其阐释[J].江苏社会科学,2001(4).
    [33] 吴易风.理解、坚持和发展劳动价值论[J].南开经济研究,2001(5).
    [34] 钱津.论现代社会的科技劳动[J].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研究,2002(3).
    [35] 逄锦聚.关于价值论、劳动价值论与分配理念的一些思考[J].南开经济研究,2001(5).
    [36] 张俊山.如何理解劳动价值论的内涵[J].南开经济研究,2001(5).
    [37] 谢思全.劳动价值论在社会主义市场条件下的表现与再认识[J].南开经济研究,2001(5).
    [38] 晏智杰.重温马克思的劳动价值论[J].经济学动态,2001(3).
    [39] 张云德.论物化劳动在价值创造中的作用[J].浙江大学学报,2001(2).
    [40] 中国社会科学院经济研究所课题组.关于深入研究社会主义劳动和劳动价值论的几个问题[J].经济研究,2001(12).
    [41] 方锦华.与时俱进,正确把握经营管理劳动的性质[J].经济师,2002(8).
    [42] 李刚.管理劳动的价值与企业家收入的决定[J].四川大学学报,2002(3).
    [43] 中国社会科学院“劳动价值论”课题组.如何深化和发展马克思劳动价值论[J].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学报,2002(4).
    [44] 郭小鲁.对马克思劳动价值论的再思考[J].经济学动态,2001(7).
    [45] 李江帆.在第三产业崛起的背景下重新认识劳动价值论[J].经济学动态,2001(7).
    [46] 杨继瑞.论知识技术在价值形成过程中的功能[J].经济学动态,2001(7).
    [47] 周振华.现代经济中生产劳动内涵及其外延扩展[J].上海经济研究,2001(10).
    [48] 张雷声.论价值创造的意义[J].中国人民大学学报,2003(1).
    [49] 赵学清.经营管理劳动与价值创造[J].南京政治学院学报,2001(6).
    [50] 张明之.科学技术与价值创造[J].南京政治学院学报,2001(6).
    [51] 项飞.新的时间呼唤新的劳动价值理论[J].南京政治学院学报,2001(6).
    [52] 吴声功.劳动价值论与生产要素论的难题解述[J].学海,2002(3).
    [53] 潘晓珍 姚剑文.深化劳动价值理论研究和认识的几个问题[J].学海,2002(3).
    [54] 姜明.劳动价值理论反思[J].学海,2002(3).
    [55] “劳动价值论”课题组.知识经济与劳动价值论统一性的辨析[J].学海,2002(3).
    [56] 陈享光.论智力劳动、科学劳动与价值创造[J].经济评论,2002(4).
    [57] 张炳申、李华民、罗明忠.智力劳动的分配决定效应及模型[J].经济研究,2002(7).
    [58] E. K. Hunt, The Categories of Productive and Unproductive Labor in Marxist Economic Theory. Science and Society, 1979(43).

© 2004-2018 中国地质图书馆版权所有 京ICP备05064691号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17129号

地址:北京市海淀区学院路29号 邮编:100083

电话:办公室:(+86 10)66554848;文献借阅、咨询服务、科技查新:665547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