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闽西苏区肃清“社会民主党”运动
详细信息    本馆镜像全文|  推荐本文 |  |   获取CNKI官网全文
摘要
闽西苏区的肃清“社会民主党”运动,是一场惨绝人寰的血腥大屠杀,据后来统计,在这场运动中有6352人被冤杀。这究竟是怎样的一场运动,值得研究和探讨。
     这场肃清“社会民主党”运动,不只是局限于闽西之龙岩、永定、上杭、长汀、连城等数县,而是超越了闽西的地理界限,向周边地区传播。向西,传播到江西苏区的瑞金、会昌、于都等地,其中瑞金肃“社党”运动的危害最为严重。向南,传播到闽南的饶和埔诏苏区和广东的东江苏区,甚至远达海南岛的琼崖苏区。这场运动不仅仅局限于1931年,在以后的几年中,不但“社党”案在闽西偶有发现,而且在上述各苏区长期开展下去,一度表现非常严重的状况。
     闽西肃“社党”运动是整个苏区肃反运动的重要组成部分,例如,赣西南苏区、鄂豫皖苏区、湘鄂西苏区、赣东北苏区,等等,都发生了肃反运动,名目有“AB团”、“改组派”、“第三党”,等等,共计被杀10万人以上。其中,以“AB团”罪名被害者最多,各苏区总计达7万人以上。
     闽西苏区肃“社党”运动,是闽西党和红军的最高领导人邓发直接发动的,他当时任闽西特委书记、闽西军事委员会主席的职务。闽西苏维埃政权领导人张鼎丞、林一株、郭滴人等人,与邓发一起参与了决策,并直接领导了这一运动。从大背景来看,闽西苏区的这场肃“社党”运动是符合中共中央有关肃反要求的。从1927年国共合作破裂后,中共中央就对各地党组织发出指示,要求发动暴动、建立根据地、肃清反革命。所谓“反革命”,并没有一个具体的定义,从肃反过程中的执行情况来看,凡是不赞成阶级斗争的,都属于“反革命”。因此,国民党、“改组派”、“第三党”、“社会民主党”,以及所谓的“土豪劣绅”,等等,都在被杀之列。然而,中共中央的肃反决定,又来自于共产国际,共产国际对中国苏区的肃反起着直接决策的作用。
     在所有的“反革命”派别中,尤其是“国际社会民主党”,共产国际对它是恨之入骨。在1929年发表的《共产国际十周年纪念宣言》中,共产国际明确要求各国党反对“社会民主党”,并多次给中共中央下达肃反的有关指示,其中着重强调肃清“国际社会民主党”。于是,在中国苏区爆发肃“社党”运动,就在所难免。
     闽西苏区肃清“社会民主党”运动是一个根本错误,它的发生不是某一个人所能造成的,也不是简单的所谓“王明路线”错误所能解释的,而是有它发生的理论根源和体制根源。
     以“阶级斗争理论”为革命的指导,以夺取全国政权为奋斗的目标,以实现共产主义为远大理想,在实际的革命斗争中,就不可避免的会发生所谓“左”的错误。苏维埃政权以党代政、党政不分的弊端,以致苏区干部群众,只知有党,不知有政府。虽然中共多次强调党不要过多干预政府事务,但这是根本不能做到的。这是因为,苏维埃政权是在中共直接领导下建立的,不可能不服从党的意志。再者,中共的组织原则是“民主集中制”,过分强调集中,忽视民主,缺少监督,容易造成个人专权,也就容易造成决策失误。同时,由于党政不分,以党代政,苏维埃政府在决策和行政过程中,自然也出现同样的状况。然而,这些理论和制度,都是来自于苏联和共产国际的要求,是“全盘苏化”的产物。
     闽西肃“社党”运动,其残酷程度令人发指。肃反过程不讲任何证据,完全依靠刑讯逼供和诱供,各种刑罚无所不用其极。所谓的“犯人”受刑不过,屈打成招,被迫供出更多的人,如此形成“瓜蔓抄”。一个家庭成员被打成“社党”,其家属也受牵连;一个单位的工作人员被打成“社党”,其他成员也被抓,他们的继任者也往往受怀疑。在肃“社党”运动中,许多无辜的纯朴农民被殃及,就连妇女和儿童都难以幸免。
     惨烈的闽西苏区肃“社党”运动,给后人带来很多沉重的思考,它不符合“以人为本”的理念。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后提出的“人本思想”,应该说是对“阶级斗争”理论的否定,是一个历史的进步。然而,只是提出这样的思想还不够,问题的关键是考虑如何落实。如何避免沉痛的历史再次上演,只有一个办法,就是把权力装进笼子里,同时把人民从笼子里放出来。要做到这一点,只有改变现有的党政不分、以党代政、权力过分集中的体制,形成由人民进行监督的机制。如果不改变现有的体制,那么就没有人敢断言,历史的悲剧不会在一定的环境和土壤下重演。
The movement to eliminate "Social Democratic Party" in the Soviet Area of West Fujian Province that6352people were killed according to later statistics was an extremely brutal bloody massacre. It is worthy of studying and discussing to find out the reason how it happened and how to expanded.
     The movement was not limited of Longyan, Yongding, Shanghang, Changting, Liancheng Several counties in the Soviet Area of West Fujian Province only, but also spread to the surrounding area beyond the geographical boundaries. To the west, spread to Jiangxi area, Huichang, Yudu and Ruijin county. Among them, Ruijin'movement to Eliminate "SDP" was the most serious. To the south, spread to the Raohepuzhao Soviet Area and Guangdong Dongjiang Soviet Area, even as far as Hainan Island QiongYa Soviet Area. This movement was not only limited in1931, the case of "SDP" was not only found in West Fujian Province occasionally, but carrying on in every Soviet Area during a long-term,once appeared very serious.
     The movement to eliminate "SDP" was an important part of the whole Soviet area in the "Elimination of Counterrevolutionaries" movement. For example, in southwest Jiangxi Soviet Area, E-yu-wan Soviet Area, Western hunan-hubei Soviet Area, Northeast Jiangxi Soviet Area, and so on, had undergone this movement that a total of more than100,000people were killed, the crimes were "Anti-Bolshevik Group","Gai-Zu-Pai","Third Party", etc. the " A-B Group" was the most that were killed among them.
     The movement to eliminate "SDP" was launched by Deng-Fa who was the top leader of the party and army in West Fujian Province. He was the Secretary of the QC, Chairman of the Military Commission Office. The Soviet leaders Zhang-Dingcheng, Lin-Yizhu, Guo-Diren, and Deng-Fa together took part in the decision making, and led the movement directly. The movement was consistent with the relevant requirements of the Central Committee of the CPC of elimination of counterrevolutionaries judging from the background. It issued instructions to the party's organizations to comend them to mutiny, establish base areas, eliminate counterrevolutionaries. The so-called "counter-revolutionary", and do not have a specific definition, who disapproved of the class struggle all belong to the revolution according to the process of elimination of counterrevolutionaries. Therefore, the members of the Kuomintang,"Gai-Zu-Pai","Third Party","Social Democratic Party", and the so-called "local tyrants and evil gentry", and so on, were all killed in the list. However, the CPC Central Committee's decision to eliminate the counterrevolutionaries was from the Communist International that played a direct role in the decision to elimination the counterrevolutionaries in all of the Chinese Soviet Area.
     The Communist International was especially hated for the "International Social Democratic Party" in all of the "counter-revolutionary" factions. The Communist International required the communist countries clearly to oppose the "Social Democratic Party" in the Declaration of the Communist International of the Ten Anniversary, and repeatedly issued relevant instructions to the CPC Central Committee, emphasis on to clear "International Social Democratic party". So the outbreak of movement to eliminate the "SDP" was can hardly be avoided.
     The movement to eliminate "SDP" was a fundamental mistake, its occurrence was not a person can cause, also was not simple "Wang Ming line" error can explain, but there it was the root of theory and system.
     "The theory of class struggle" for the revolutionary guiding, to seize state power as the goal, to realize the lofty ideal of communism, in the revolutionary struggle, will inevitably the so-called "left" errors. The Soviet Regime's corrupt practice that lack of distinction between the functions of the Party and those of the government and the phenomenon with the party replacing the government, Lead the cadres and the masses only knew that there was a party, did not know how the government. Although the Communist Party of China has repeatedly stressed the party not to interfere too much government affairs, however, this is not done. This is because, the Soviet Regime is established in the Communist Party of China directly under the leadership of the party, how could not obey the will. Moreover, organizational principles of the Communist Party of China is the "Democratic Centralism", too much emphasis on concentration, neglect of democracy, the lack of supervision, easy to cause the individual despotism, also easily lead to wrong decisions. At the same time, because of the party and government were not divided, the party replacing the government, the Soviet government in process of decision-making and administrativing, also appeared the same status. However, these theories and systems, which were products "wholesale sovietization" were all from the Soviet Union and the Communist International.
     Cruel degrees of he movement made one's hair stand on end, did not speak any evidence, completely relied on torture to extract confessions and inducement, various criminal resort to every conceivable means. The so-called "Prisoners" torture but, forced to confess to false charges under torture, and then forced to reveal more people, so the formation of "run down". A member of the family was hit into "Socialist Party", the family was also implicated; a unit staff was hit into "Socialist Party", the other members were also arrested, their successors were often suspected. Many innocent simple farmers were affected during the movement, even women and children were to be spared.
     The tragic movement brought many heavy thoughts to future generations, it does not meet the "people-oriented" concept. The "Humanistic thought" that was put forward after the Third Plenary Session of the eleven CPC,should be said a historical progress for the negation to the theory of "class struggle" theory.However, it was not enough just to put this idea, the key issue was to consider how to implement this idea. How to avoid painful history again, only one way, is to put power into the cage and took the people out of the cage. To do this, only to change the phenomenon that party and government are not divided, the party replacing the government, the over-concentration of power system, so as to form the mechanism of supervision by the people. If you do not change the existing system, so in a certain environment and soil, no one dared to assert the historical tragedy will not repeat itself.
引文
① 《邓发同志在闽西党史座谈会上的发言记录》(1945年2月23日于延安),《中共福建省委党史工作委员会文件》,闽史委(1988)第18号,附件13。
    ② 《雷利斯基给共产国际执行委员会东方书记处的信》(1931年6月10日于上海),中共中央党史研究室第一研究部译:《联共(布)、共产国际与中国苏维埃运动(19271931)》,第323页。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2002年5月版。
    ① 《加入共产国际的条件二十一条》(共产国际第二次代表大会通过,1920年8月6日),贝拉·库恩编、中国人民大学编译室译:《共产国际文件汇编》第1册(19191932),第149页。北京:三联书店,1965年2月第1版。
    ① 《粤变杂感》,《大公报》社评,1927年12月14日。
    ② 语出1916年毛泽东日记,引自蒋建农主编:《毛泽东全书》第六卷《思想英华》第180页。石家庄:河北人民出版社出版,1998年12月版。
    ③ 《中山墨宝》编委会编:《中山墨宝》第10卷,第187页。北京:北京出版社,1996年版。
    ① 刘本仁主编:《中国革命史》,第110页。上海;上海医科大学出版社,1989年7月版。
    ② 斯诺著,赵一平等合译:《长征25000里》(足本),第140页。上海:启明书局,1949年8月新4版。
    ③ 戴向青、罗惠兰著:《AB团与富田事变始末》,第7页。郑州:河南人民出版社,1994年6月第1版。
    ④ 戴向青、罗惠兰著:《AB团与富田事变始末》,第9页。郑州:河南人民出版社,1994年6月第1版。
    ⑤ 《广州军警突然围捕共产党》,《晨报》1927年4月18日。
    ⑥ 《李济深决将共产党一网打尽》,《晨报》1927年4月28日。
    ① 《闽省共产党全被铲除》,《晨报》1927年5月9日。
    ② 《国民党政府统治下的白色恐怖》,《布尔什维克》第1卷,第26期。
    ③ 《阎锡山派军队逮捕共产党首领》,《晨报》1927年5月12日。
    ④ 《太原共产党势力大挫》,《晨报》1927年5月16日。
    ⑤ 《朱培德令赣省共产党完全退出》,《晨报》1927年6月15日。
    ⑥ 《军法会审又判决党人十名》,《晨报》1927年4月30日。
    ① 刘少奇:《关于大革命历史教训中的一个问题》(1937年2月26日),中国社会科学院近代史研究所编:《中共党史革命史论集》,第4445页。北京:中共中央党校出版社,1982年5月版。
    ① 毛泽东:《湖南农民运动考察报告》,第3页。北京:人民出版社,1975年12月第1版。
    ② 《枪决大批土豪劣绅》,《湖南民报》,1927年4月26日。
    ③ 《中央通告农字第七号——纠正农民无组织行动》(1927年6月6日),中央档案馆编:《中共中央文件选集》第3册(1927),第149页。北京:中共中央党校出版社,1983年6月第1版。
    ④ 《湘人呼天录(二)》,《晨报》1927年11月15日。
    ⑤ 《关于湘鄂赣三省农运议决案(1926年12月),中央档案馆编:《中共中央文件选集》第2册(1926),第395页。北京:中共中央党校出版社,1983年5月第1版。
    ① 毛泽东:《湖南农民运动考察报告》,第1618页。北京:人民出版社,1975年12月第1版。
    ② 毛泽东:《湖南农民运动考察报告》,第6页。北京:人民出版社,1975年12月第1版。
    ③ 毛泽东:《湖南农民运动考察报告》,第3334页。北京:人民出版社,1975年12月第1版。
    ④ 李炎胜:《“共产共妻”:舶来谣言变形记》,《时代教育(国家历史)》,2010年第8期。
    ① 南南:《是谁造谣惑众?》,《湖南民报》1927年4月15日。
    ② 安广禄:《北伐时期武汉裸女游行风波》,《文史天地》,2008年第4期。
    ③ 鲁:《痛苦的回忆——“脱长衫”》,《劳动》1930年5月1日。
    ④ 《中央通告农字第七号——纠正农民无组织行动》(1927年6月6日),中央档案馆编:《中共中央文件选集》第3册(1927),第149页。北京:中共中央党校出版社,1983年6月第1版。
    ⑤ 《小莫斯科少女捆绑老母游街》,《晨报》1928年3月26日。
    ⑥ 李维汉:《湖南革命的出路(续)》,《湖南民报》1927年4月26日。
    ① 《古今罕有之武汉政府征兵法》,《晨报》1927年5月26日。
    ② 《汉口中央党部揭露共产党最近阴谋》,《晨报》1927年7月24日。
    ③ 《从共产党到法西斯蒂》,《大公报》1927年12月24日。
    ① 陈独秀:《资产阶级的革命与革命的资产阶级》(1923年4月25日),载《向导》第22期。
    ② 《中国共产党为时局及国民党联合战线问题致中国国民党书》,中共中央书记处编:《六大以前》,第511页。北京:人民出版社,1980年版。
    ① 《共产国际执行委员会第七次扩大全会》,中国社会科学院近代史研究所翻译室编译:《共产国际有关中国革命的文献资料(19191928)》第1辑,第228页。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81年3月第1版。
    ② 《中央政治局对于国际第七次扩大会中国问题决议的解释》,《共产国际与中国革命资料选辑(19251927)》,第216217页。北京:人民出版社,1985年版。
    ③ 《中央政治局对于国际第七次扩大会中国问题决议的解释》,《共产国际与中国革命资料选辑(19251927)》,第218页。北京:人民出版社,1985年版。
    ④ 《汪精卫、陈独秀联合宣言》(1927年4月5日),《陈独秀文章选编》(下),第651页。北京:三联书店,1984年6月第1版。
    ① 黄修荣:《共产国际与中国革命关系史》(上),第358359页。北京:中共中央党校出版社,1989年7月第1版。
    ② 陈独秀:《革命与武力》(1926年11月25日),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中央档案馆编:《建国以来重要文献选编(19211949)》第3册,第466467页。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2011年6月版。
    ③ 中共中央党校党史教研室编:《中共党史参考资料》(二),第304305页。北京;人民出版社,1979年版。
    ① 《第五次大会前中央农委对于政权问题之决议案》,中央档案馆:《中共中央文件选集》(1927),第180页。北京:中共中央党校出版社,1989年8月版。
    ② 《中央关于湘鄂粤赣四省农民秋收暴动大纲》(1927年8月3日),中央档案馆编:《中共中央文件选集》(1927),第241页。北京:中共中央党校出版社,1989年8月版。
    ③ 《两湖暴动计划决议案》(1927年8月29日中央常委通过),中央档案馆编:《中共中央文件选集》(1927),第367页。北京:中共中央党校出版社,1989年8月版。
    ④ 参见乌传衮、马宝华合编:《共产国际和中国革命关系大事提要》,第171页。安徽省政府经济文化研究中心、安徽大学苏联问题研究所,1985年8月编。
    ① 《兵到抚州多逃散贺龙跌足大哭》,《晨报》1927年9月16日。
    ② 《扰乱交通政策共党亦终归失败》,《晨报》1927年9月30日。
    ③ 《共产军攻攸醴失败 向萍乡老关逃窜》,《晨报》1927年10月1日。
    ④ 《不堪回首广州市 载尸大车辘辘不绝》,《晨报》1927年12月18日。
    ① 蒋伯英主编:《福建革命史》(上),第222页。福州:福建人民出版社,1991年版。
    ② 黄仁柯著:《沙孟海兄弟风雨录》,第85页。上海:上海文艺出版社,2005年版。
    ③ 周恩来:《在中国共产党第六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军事报告》(1928年7月3日),中国人民解放军政治学院党史研究室:《中共党史参考资料》第14册,第76页。内部资料,1985年6月编。
    ④ 《海陆丰红色恐怖之目击谈》,《大公报》1927年12月30日。
    ⑤ 苏惠:《去延安参加七大》,中共中央党史研究室第一研究部编:《七大代表忆七大》(下册),第1266页。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06年7月版。
    ① 《共产党庆祝大会 跳舞台上首级累累》,《晨报》1928年2月25日。
    ② 郭久麟:《罗世文传》,第63页。重庆:重庆出版社,1983年10月版。
    ③ 《中央通告第十三号——为叶贺失败事件》(1927年10月24日),中央档案馆:《中共中央文件选集》(1927),第404页。北京:中共中央党校出版社,1989年8月版。
    ④ 《张太雷报告——“八一事件”之经过,失败原因及其出路》(在1927年10月15日南方局广东省委联席会议席上),中央档案馆:《中共中央文件选集》(1927),第425页。北京;中共中央党校出版社,1989年8月版。
    ① 中共会昌县委党史工作办公室编:《会昌人民革命史》第117页。北京:中国文联出版社,2000年10月第1版。
    ② 《政治纪律决议案》(1927年11月14日),中央档案馆:《中共中央文件选集》(1927),第483484页。北京:中共中央党校出版社,1989年8月版。
    ① 《中国共产党中央委员会关于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第6页。北京:人民出版社,1953年3月版。
    ① 引自黄修荣:《共产国际与中国革命关系史》(下)第37——39页。北京:中共中央党校出版社,1989年7月版。
    ② 《共祸》,《大公报》1928年8月9日。
    ③ 《湖南赤劫更烈》,《大公报》1928年3月11日。
    ① 《中国共产党失败影响第三国际内部布哈林信用大失坠》,《晨报》1927年4月29日。
    ① 《共产国际十周年纪念宣言》(1929年3月2日),中共中央党史研究室第一研究部编:《共产国际、联共(布)与中国革命文献资料选辑(19271931)上》,第499页。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2002年5月版。
    ② 《共产国际十周年纪念宣言》(1929年3月2日),中共中央党史研究室第一研究部编:《共产国际、联共(布)与中国革命文献资料选辑(19271931)上》,第500501页。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2002年5月版。
    ① 转引自杨章明:《重评加入共产国际的“二十一条”》,《探索与争鸣》1987年第1期。
    ② 《共产国际十周年纪念宣言》(1929年3月2日),中共中央党史研究室第一研究部编:《共产国际、联共(布)与中国革命文献资料选辑(19271931)上》,第503页。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2002年5月版。
    ① 斯大林:《论联共(布)党内的右倾》,《斯大林选集》(4),第7页。东北新华书店印行,1949年9月初版。
    ② 《国际形势和共产国际的当前任务(提纲)》,贝拉·库恩编:《共产国际文件汇编19191932》第3册,第155157页。北京:三联书店,1965年3月第1版。
    ① A.C.佛道谢耶夫著,慎微译:《在建成社会主义与共产主义社会中苏维埃国家与法律的创造作用》,第260页。上海:作家书屋出版,1952年12月初版。
    ② 《讨论库西宁和曼努伊尔斯基的报告》,中国社会科学院近代史研究所翻译室编译:《共产国际有关中国革命的文献资料(19291936)》第2辑,第51页。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82年6月第1版。
    ③ 《共产国际执委给中共中央关于国民党改组派和中共任务问题的信》(1929年10月26日),中央档案馆编:《中共中央文件选集》第5册(1929),第425页。北京:中共中央党校出版社,1983年10月第1版。
    ① 《中央通告第三十七号——中央对国际二月八日训令的决议》(1929年5月15日),中共中央党史研究室第一研究部编:共产国际、联共(布)与中国革命文献资料选辑(19271931)上》,第510页。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2002年5月版。
    ② 《中央给江西省委的指示信》(1929年11月13日),井冈山革命博物馆编:《井冈山革命斗争史料选编》第159页。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2010年11月第1版。
    ③ 《共产国际一九二九年十月二十六日指示信的决议——关于论国民党改组派和中国共产党的任务》(1930年1月11日中央政治局通过),中央档案馆编:《中共中央文件选集》第6册(1930),第4页,北京;中共中央党校出版社,1983年9月第1版。
    ① 引自王鹏程:《土地革命战争时期根据地内部反“改组派”原因探析》,《湖北成人教育学院学报》2003年第3期。
    ② 《中共闽西特委关于反对第三党改组派的欺骗政策与我应付的方法》(1929年8月3日)。中央档案馆、福建省档案馆编:《福建革命历史文件汇集(厦门市委文件)》(1932年下),第9495页。内部资料,1984年10月编。
    ③ 《共产国际一九二九年十月二十六日指示信的决议——关于论国民党改组派和中国共产党的任务》(1930年1月11日中央政治局通过),中央档案馆编:《中共中央文件选集》第6册(1930),第45页。北京:中共中央党校出版社,1983年9月第1版。
    ④ 《中共闽西特委关于反对第三党改组派的欺骗政策与我应付的方法》(1929年8月3日)。中央档案馆、福建省档案馆编:《福建革命历史文件汇集(厦门市委文件)》(1932年下),第96页。内部资料,1984年10月编。
    ⑤ 《共产国际执行委员会给中国共产党中央委员会的信》(1929年2月),中国人民大学中共党史系,中国革命问题教研室编:《共产国际和中国革命教学参考资料》(下册),第64页。内部资料,1986年1月编。
    ⑥ 陈绍禹:《为中共更加布尔什维克化而斗争》,中央档案馆编:《中共中央文件选集》第7册(1931),第127页。北京:中共中央党校出版社,1983年12月第1版。
    ① 《中央通告第十五号——关于全国军阀混战局面和党的暴动政策》,1927年11月1日中央常委通过。中央档案馆:《中共中央文件选集》(1927),第437页。北京:中共中央党校出版社,1989年8月第1版。
    ② 《中共闽西特委关于反对第三党改组派的欺骗政策与我应付的方法》(1929年8月3日)。中央档案馆、福建省档案馆编:《福建革命历史文件汇集(厦门市委文件)》(1932年下),第94页。内部资料,1984年10月编。
    ③ 《中共闽西党第二次代表大会日刊》,1930年7月8日至20日。江西省档案馆、中共江西省委党校党史研究室编:《中央革命根据地史料选编》(上),第321页。南昌:江西人民出版社,1982年5月第1版。
    ① 《加入共产国际的条件二十一条》(共产国际第二次代表大会通过,1920年8月6日),贝拉·库恩编、中国人民大学编译室译:《共产国际文件汇编》第1册(19191932),第152153页。北京:三联书店,1965年2月第1版。
    ② 肖勇:《陈独秀五次被捕始末》,《党史天地》1999年第5期。
    ① 李维汉:《湖南革命的出路(续)》,《湖南民报》1927年4月26日。
    ② 《昨日铲除反动分子示威大会》,《湖南民报》1927年4月14日。
    ③ 斯诺著,赵一平等合译:《长征25000里》(足本),第140页。上海:启明书局,1949年8月新4版。
    ④ 《剿共与安民》,《大公报》社评,1930年11月22日。
    ① 《连城善后之设施》,《大公报》1933年5月26日。
    ① 参见蒋伯英、蓝荣田:《闽西革命根据地史话》,第3548页。中共龙岩地委纪念红四军入闽古田会议五十周年领导小组办公室,1979年3月编。
    ② 《中共闽西特委报告——闽西斗争形势和组织状况》(1929年8月28日),中央档案馆、福建省档案馆编:《福建革命历史文件汇集(厦门市委文件)》(1932年下),第128页。内部资料,1984年10月编。
    ③ 《中共闽西第一次代表大会之政治决议案》(1929年7月),江西省档案馆、中共江西省委党校党史教研室选编:《中央革命根据地史料选编》(中),第115页。南昌:江西人民出版社,1982年5月第1版。
    ④ 《中共福建临时省委致闽西特委并转永定县委信》(1928年7月25日),转引自蒋伯英主编:《福建革命史》(上),第253页。福州:福建人民出版社,1991年3月版。
    ⑤ 《中共闽西第一次代表大会之政治决议案》(1929年7月),江西省档案馆编:《中央革命根据地史料选编》(中),第112页。南昌:江西人民出版社,1982年5月第1版。
    ⑥ 《闽西各县代表大会主席团通告——关于“八一”国际赤色日示威运动行动大纲》(1929年7月20日),中央档案馆、福建省档案馆编:《福建革命历史文件汇集(厦门市委文件)》(1932年下),第61页。内部资料,1984年10月编。
    ⑦ 《闽西各县代表大会主席团通告——关于“八一”国际赤色日示威运动行动大纲》(1929年7月20日),中央档案馆、福建省档案馆编:《福建革命历史文件汇集(厦门市委文件)》(1932年下),第62页。内部资料,1984年10月编。
    ① 《中共闽西特委报告——闽西斗争形势和组织状况》(1929年8月28日),中央档案馆、福建省档案馆编:《福建革命历史文件汇集(厦门市委文件)》(1932年下),第128页。内部资料,1984年10月编。
    ① 《中共闽西特委报告——闽西斗争形势和组织状况》(1929年8月28日),中央档案馆、福建省档案馆编:《福建革命历史文件汇集(厦门市委文件)》(1932年下),第140页。内部资料,1984年10月编。
    ② 《闽西的一般政治情形——项英在十二军警卫连部党团大会的报告》(1931年1月1日),中央档案馆、福建省档案馆编:《福建革命历史文件汇集(厦门市委文件)》(1932年下),第256页。内部资料,1984年10编。
    ③ 1930年10月7日,闽西总行委、红21军军委、闽西红军学校校委联席会议,决定将红21军和红20军合编为新红12军,下属3个团,共3000余人。
    ① 参见中共龙岩地委党史资料征集研究委员会编:《闽西革命根据地史》,第133138页。北京:华夏出版社,1987年9月版。
    ② 《中共闽西特委报告第一号——闽西政治形势与党的任务》(1930年11月29日),中央档案馆、福建省档案馆编:《福建革命历史文件汇集(厦门市委文件)》(1932年下),第198页。内部资料,1984年10月编。
    ① 《二十一军军委代表陈正关于军队情况的报告》(1930年10月23日)。中央档案馆、福建省档案馆编:《福建革命历史文件汇集(厦门市委文件)》(1932年下),第181页。内部资料,1984年10月编。
    ① 《刘伯坚关于闽西军校报告》(1930年11月)。中央档案馆、福建省档案馆编:《福建革命历史文件汇集(厦门市委文件)》(1932年下),第186页。内部资料,1984年10月编。
    ② 《白鹅赤血录(一)》,《晨报》1928年1月7日。
    ③ 《中共闽西特委扩大会议决议案——关于扩大红军》(1930年10月22日),中央档案馆、福建省档案馆编:《福建革命历史文件汇集(厦门市委文件)》(1932年下),第175页。内部资料,1984年10月编。
    ④ 《中共闽西特委扩大会议决议案——关于扩大红军》(1930年10月22日)。中央档案馆、福建省档案馆编:《福建革命历史文件汇集(厦门市委文件)》(1932年下),第174页。内部资料,1984年10月编。
    ⑤ 《中共闽西特委报告第一号——闽西政治形势与党的任务》(1930年11月29日),中央档案馆、福建省档案馆编:《福建革命历史文件汇集(厦门市委文件)》(1932年下),第206页。内部资料,1984年10月编。
    ① 《邓子恢自述》第12页。北京:人民出版社,2007年版。
    ② 《中共闽西特委报告第一号——闽西政治形势与党的任务》(1930年11月29日),中央档案馆、福建省档案馆编:《福建革命历史文件汇集(厦门市委文件)》(1932年下),第206页。内部资料,1984年10月编。
    ③ 《中共闽西特委报告第一号——闽西政治形势与党的任务》(1930年11月29日),中央档案馆、福建省档案馆编:《福建革命历史文件汇集(厦门市委文件)》(1932年下),第200页。内部资料,1984年10月编。
    ④ 《中共闽西特委报告第一号——闽西政治形势与党的任务》(1930年11月29日),中央档案馆、福建省档案馆编:《福建革命历史文件汇集(厦门市委文件)》(1932年下),第201页。内部资料,1984年10月编。
    ⑤ 《中共闽西特委报告第一号——闽西政治形势与党的任务》(1930年11月29日),中央档案馆、福建省档案馆编:《福建革命历史文件汇集(厦门市委文件)》(1932年下),第208页。内部资料,1984年10月编。
    ⑥ 《中共闽西特委报告第一号——闽西政治形势与党的任务》(1930年11月29日),中央档案馆、福建省档案馆编:《福建革命历史文件汇集(厦门市委文件)》(1932年下),第200页。内部资料,1984年10月编。
    ① 《闽西报告的补充——今后斗争的前途》(1929年1月30日),中央档案馆、福建省档案馆编:《福建革命历史文件汇集(厦门市委文件)》(1932年下),第43页。内部资料,1984年10月编。
    ② 卢哇利:《打倒社会民主党!》,《红旗周报》第25期。
    ③ 《团福建省委给闽西特委指示信——动员青年粉碎敌人“围剿”拥护红军拥护苏维埃》(1931年2月1日),中央档案馆、福建省档案馆编:《福建革命历史文件汇集(各县委文件)》(1928年——1931年),第223页。内部资料,1985年3月编。
    ④ 戴向青、罗惠兰著:《AB团与富田事变始末》,第10页。郑州:河南人民出版社,1994年6月第1版。
    ① 参见戴向青、罗惠兰著:《AB团与富田事变始末》,第42页。郑州:河南人民出版社,1994年6月第1版。
    ② 江西省档案馆、中共江西省委党校党史研究室编:《中央革命根据地史料选编》(上),第600页。南昌:江西人民出版社,1982年5月第1版。
    ③ 《反改组派AB团宣传大纲》,江西省档案馆:《中央革命根据地史料选编》(下册),第635页。南昌:江西人民出版社,1983年版。
    ① 黄少群:《周恩来在1927年至1935年》,第151页。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2006年5月版。
    ② 江西省档案馆编:《中央革命根据地史料选编》(上册),第248页。南昌:江西人民出版社,1982年5月版。
    ③ 翟志成:《中共与党内知识分子关系之四变,19211949》,“中央研究院”近代史研究所集刊编辑委员会编辑:《中央研究院近代史研究所集刊》第23期下册,第212页脚注。台北:1984年6月。
    ④ 余伯流、何尤良主编:《中国苏区史》(下),第1004页。南昌:江西人民出版社,2011年8月第1版。
    ⑤ 《总前委答辩的一封信》(1930年),中国人民解放军政治学院党史教研室编:《中共党史参考资料》第14册,第634页。内部资料,1985年6月编。
    ⑥ 文宏整理:《关于富田事变及江西苏区的肃反问题》,《江西文史资料》第2辑,第110页。内部资料,1982年编。
    ① 文聿:《中国“左”祸》,第62页。北京:朝华出版社,1993年2月第1版。
    ② 《罗明回忆录》,第98页。福州:福建人民出版社,1991年版。
    ③ 《邓发同志在闽西党史座谈会上的发言记录》(1945年2月23日于延安),《中共福建省委党史工作委员会文件》,闽史委(1988)第18号,附件13。
    ① 《中央给第一方面军总前委、江西省委、各特委、各地方党部的信》(1931年2月23日),中国人民解放军政治学院党史研究室编:《中共党史参考资料》第15册,第37页。北京:国防大学出版社内部发行,1986年6月。
    ② 《共青团闽西特委关于政治形势特委及各县团的工作概况报告》(1931年1月8日),转引自中共龙岩市委党史资料征集研究委员会编:《龙岩人民革命史》,第130页。厦门:厦门大学出版社,1989年6月版。
    ③ 厦门大学历史系1958年级集体编写:《闽西人民革命史(初稿)》(内部资料),第99页。
    ④ 《左权、施简报告——闽西红军改编问题》(1930年12月29日),中央档案馆、福建省档案馆编:《福建革命历史文件汇集(厦门市委文件)》(1932年下),第241页。内部资料,1984年10月编。
    ⑤ 《中共闽西特委报告第一号——闽西政治形势与党的任务》(1930年11月29日),中央档案馆、福建省档案馆编:《福建革命历史文件汇集(厦门市委文件)》(1932年下),第200页。内部资料,1984年10月编。
    ⑥ 《中共闽西特委报告——闽西斗争形势和组织状况》(1929年8月28日),中央档案馆、福建省档案馆编:《福建革命历史文件汇集(厦门市委文件)》(1932年下),第129页。内部资料,1984年10月编。
    ① 卢哇利:《打倒社会民主党!》,《红旗周报》第25期。
    ② 卢哇利:《打倒社会民主党!》,《红旗周报》第25期。
    ③ 《中共闽粤赣特委常委第一次扩大会的决议》(1931年2月27日通过),福建省档案馆、广东省档案馆编:《闽粤赣边区革命历史档案汇编》第1辑,第1718页。北京:档案出版社,1987年4月第1版。
    ④ 卢哇利:《打倒社会民主党!》,《红旗周报》第25期。
    ① 姚鼎生著:《曲折前半生——傅柏翠传》,第47页。北京:中共党史出版社,1995年1月版。
    ② 《闽西直成红世界》,《大公报》1930年4月17日。
    ① 转引自何立波:《中国红色政权的第一任“公安部长”邓发》,《中华魂》2006年第3期。
    ② 《邓发同志在闽西党史座谈会上的发言记录》(1945年2月23日于延安),《中共福建省委党史工作委员会文件》,闽史委(1988)第18号,附件13。
    ① 中央档案馆编:《中共中央文件选编》第7册(1931年),第7475页。北京:中共中央党校出版社,1983年12月第1版。
    ② 《中共闽粤赣苏区特委对“五四”反封建大运动的决议》(1931年4月25日常委会通过),福建省档案馆、广东省档案馆编:《闽粤赣边区革命历史档案汇编》第1辑,第67页。北京:档案出版社,1987年4月第1版。
    ③ 《张怀万巡视赣西南报告——赣西南的政治、经济、驻军及地方武装概况。群众运动及青年团的工作。党的会议内容及组织的改造。军事及组织的报告》(1930年4月5日于上海),江西省档案馆、中共江西省委党校党史研究室编:《中央革命根据地史料选编》(上),第193页。南昌:江西人民出版社,1982年5月第1版。
    ④ 《闽西妇女问题决议案》(1929年7月),中共闽西第一次代表大会通过。中央档案馆、福建省档案馆编:《福建革命历史文件汇集(厦门市委文件)》(1932年下),第88页。内部资料,1984年10月编。
    ⑤ 邓子恢:《从投身革命到闽西苏维埃政府主席》,《邓子恢自述》第70页。北京:人民出版社,2007年11月版。
    ① 陈立明、邵天柱、罗惠兰主编:《中国苏区辞典》第190页。南昌:江西人民出版社,1998年12月第1版。
    ② 姚鼎生著:《曲折前半生——傅柏翠传》,第54页。北京:中共党史出版社,1995年1月版。
    ③ 姚鼎生著:《曲折前半生——傅柏翠传》,第61页。北京:中共党史出版社,1995年1月版。
    ① 《邓子恢自述》,第5页。北京:人民出版社,2007年11月版。
    ② 《邓子恢》,龙岩市档案馆网站http://ly.fj-archives.org.cn/Cly/longyanrenwu/junzhengrenwu/608.Html。
    ① 《邓子恢自述》,第13页。北京:人民出版社,2007年11月版。
    ② 蒋伯英;《解读:革命生涯的回顾与总结》,《邓子恢自述》,第47页。北京:人民出版社,2007年11月版。
    ① 《中共闽粤赣苏区特委西南分委为李卢列纪念周告群众书》(1931年1月16日),福建省档案馆、广东省档案馆合编:《闽粤赣边区革命历史档案汇编》第1辑,第6页。北京:档案出版社,1987年4月第1版。
    ① 闽西苏维埃政府文化部编:《革命法庭》,1931年3月18日。转引自闽粤赣边区党史编审领导小组著:《中共闽粤赣边区史》,第106页。北京:中共党史出版社,1999年6月第1版。
    ② 《闽西苏维埃政府通告第十九号裁字第一号——关于肃反工作问题》(1931年2月21日),中央档案馆、福建省档案馆编:《福建革命历史文件汇集(苏维埃政府文件)》(1931年——1933年),第37页。内部资料,1985年7月编。
    ③ 《闽西苏维埃政府通告第十九号裁字第一号——关于肃反工作问题》(1931年2月21日),中央档案馆、福 建省档案馆编:《福建革命历史文件汇集(苏维埃政府文件)》(1931年——1933年),第38页。内部资料,1985年7月编。
    ① 《闽西苏维埃政府通告第二十号裁字第二号——肃反与审判反革命事》(1931年2月21日),中央档案馆、福建省档案馆编:《福建革命历史文件汇集(苏维埃政府文件)》(1931年——1933年),第41页。内部资料,1985年7月编。
    ② 黄洪,福建省汀州人,中共党员,被拘捕时任红军新12军102团参谋处第一科科长。江桂华,福建省永定县人,中共党员,担任过区苏维埃政府主席、红军第20军第三纵队政治委员、中共永定县委常委兼宣传科长、区委书记等职。张德宗,福建省永定县人,1927年加入中共,担任过中共永定县委组织部长、区委书记、闽西苏维埃政府收发科长、赤卫团秘书等职。郑溶浪,福建省永定县人,1927年加入中共,担任过闽西苏维埃政府秘书主任等职。
    ③ 黄昌永:《连城开展“肃社党”的简况》,中共连城县委党史资料征集研究委员会办公室编:《连城党史资料》第1辑,第159页。内部资料,1984年编。
    ④ 闽西苏维埃政府文化部编:《革命法庭》,1931年3月18日。
    ① 晓农、刘娟:《傅柏翠:“闽西王”的曲折人生》,《党史博览》2004年第5期。
    ② 《闽西苏维埃政府通告第23号——关于上杭北四区取消苏维埃问题》(1931年3月4日)。中央档案馆、福建省档案馆编:《福建革命历史文件汇集(苏维埃政府文件)》(1931年——1933年),第54页。内部资料,1985年7月编。
    ① 《盖利斯给周恩来的信》(1931年2月4日于上海),中共中央党史研究室第一研究部译:《联共(布)、共产国际与中国苏维埃运动(19271931年)》,第47页。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2002年5月第1版。
    ② 《雷利斯基同周恩来、张国焘和向忠发谈话记录》(1931年3月27日于上海),中共中央党史研究室第一研究部译:《联共(布)、共产国际与中国苏维埃运动》(19271931年),第184页。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2002年5月第1版。
    ① 《雷利斯基同周恩来、张国焘和向忠发谈话记录》(1931年3月27日于上海),中共中央党史研究室第一研究部译:《联共(布)、共产国际与中国苏维埃运动》(19271931年),第185页。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2002年5月第1版。
    ② 另一说,傅柏翠毕业于东京法政大学,此处存疑。见姚鼎生著:《曲折前半生——傅柏翠传》,第11页。北京:中共党史出版社,1995年1月第1版。
    ③ 姚鼎生著:《曲折前半生——傳柏翠传》,第13页。北京:中共党史出版社,1995年1月第1版。
    ① 姚鼎生著:《曲折前半生——傅柏翠传》,第17页。北京:中共党史出版社,1995年1月第1版。
    ① 《中共闽西特委关于上杭、武平、长汀情况报告》(1928年7月26日),中央档案馆、福建省档案馆编:《福建革命历史文件汇集(厦门市委文件)》(1932年下),第810页。内部资料,1984年10月编。文件中的“柏屏”即郭柏屏,又名郭慕亮,1928年3月中共上杭县委成立,任首任县委书记。1928年6月25日与傅柏翠等一起领导了上杭蛟洋暴动,7月15日中共闽西临时特委成立,又首任中共闽西临时特委书记,是中共闽西党史的重要人物。1930年,从苏联学习回来后主动脱共,为国民党做工作。
    ① 孔永松、林天乙:《闽赣路千里——红军转战闽赣与创建闽西革命根据地的斗争》,第49页。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1982年版。
    ② 《中共闽西特委报告——闽西暴动及政权、武装、群众组织情况》(1929年1 1月6日),中共福建省委党校党史研究室编:《红四军入闽和古田会议文献资料》,第173页。福州:福建人民出版社,1979年12月第1版。
    ① 《中共闽西特委报告第五号——当前形势与工作策略》(1930年1月10日),中央档案馆、福建省档案馆编:《福建革命历史文件汇集(厦门市委文件)》(1932年下),第163页。内部资料,1984年10月编。
    ② 《中共闽粤赣特委常委第一次扩大会的决议》(1931年2月17日通过),江西省档案馆编:《中央革命根据地史料选编》(中),第284页。南昌:江西人民出版社,1982年5月版。
    ③ 孔永松、林天乙:《闽赣路千里——红军转战闽赣与创建闽西革命根据地的斗争》,第49页。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1982年版。
    ① 参见羽离子:《欧文的实验村——新兰那克的今昔》,《湖北民族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3年第3期。
    ① 姚鼎生著:《曲折前半生——傅柏翠传》,第47——48页。北京:中共党史出版社,1995年1月版。
    ① 《罗明关于闽西情况给福建省委的信》(1928年10月10日),中央档案馆、福建省档案馆编:《福建革命历史文件汇集(厦门市委文件)》(1932年下),第17-18页。内部资料,1984年10月编。
    ② 《罗明关于闽西情况给福建省委的信》(1928年10月10日),中央档案馆、福建省档案馆编:《福建革命历史文件汇集(厦门市委文件)》(1932年下),第22页。内部资料,1984年10月编。
    ③ 《邓子恢自述》,第11页。北京:人民出版社,2007年11月版。
    ① 《中共闽西特委关于各县情况给省委的报告》(1928年11月21日),中央档案馆、福建省档案馆编:《福建革命历史文件汇集(厦门市委文件)》(1932年下),第30页。内部资料,1984年10月编。
    ② 《罗明关于闽西情况给福建省委的信》(1928年10月10日),中央档案馆、福建省档案馆编:《福建革命历史文件汇集(厦门市委文件)》(1932年下),第23页。内部资料,1984年10月编。
    ③ 《罗明关于闽西情况给福建省委的信》(1928年10月10日),中央档案馆、福建省档案馆编:《福建革命历史文件汇集(厦门市委文件)》(1932年下),第24页。内部资料,1984年10月编。
    ④ 《罗明关于闽西情况给福建省委的信》(1928年10月10日),中央档案馆、福建省档案馆编:《福建革命历史文件汇集(厦门市委文件)》(1932年下),第2526页.内部资料,1984年10月编。
    ① 参见林南:《陈祖康叛变之后》,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福建省龙岩市委员会文史资料委员会编:《龙岩文史资料》第18辑,第62页。内部资料,1990年10月编。
    ② 《温崇渊给中央的报告——反映福建情况及对福建党的意见》(1928年7月29日),中央档案馆、福建省档案馆编:《福建革命历史文件汇集各县委文件》(1928年——1931年),第40页。内部资料,1985年11月编。
    ③ 《中共闽西特委关于上杭、武平、长汀情况报告》(1928年7月26日),中央档案馆、福建省档案馆编:《福建革命历史文件汇集(厦门市委文件)》(1932年下),第10页,1984年10月编。
    ① 姚鼎生著:《曲折前半生——傅柏翠传》,第31页。北京:中共党史出版社,1995年1月版。
    ② 《中共闽西特委关于各县情况给省委的报告》(1928年11月21日),中央档案馆、福建省档案馆编:《福建革命历史文件汇集(厦门市委文件)》(1932年下),第33页,1984年10月编。
    ① 刘宝联:《傅柏翠与毛泽东的一段交往》,《福建党史月刊》1992年第10期。
    ② 《中共闽西特委致傅柏翠信》,江西省档案馆、中共江西省委党校党史教研室编:《中央革命根据地史料选编》(上),第593页。南昌:江西人民出版社,1982年5月第1版。
    ① 《柏翠同志致子恢同志的信》,江西省档案馆、中共江西省委党校党史教研室编:《中央革命根据地史料选编》(上),第597——598页。南昌:江西人民出版社,1982年5月第1版。
    ① 《中共闽西特委致柏翠同志的信》,江西省档案馆、中共江西省委党校党史教研室编:《中央革命根据地史料选编》(上),第591——594页。南昌:江西人民出版社,1982年5月第1版。
    ① 姚鼎生著:《曲折前半生——傅柏翠传》,第62页。北京:中共党史出版社,1995年1月版。
    ② 姚鼎生著:《曲折前半生——傅柏翠传》,第64页。北京:中共党史出版社,1995年1月版。
    ① 《盖利斯同周恩来、向忠发和张国焘谈话记录》(1931年3月31日和4月2日),中共中央党史研究室第一研究部译:《联共(布)、共产国际与中国苏维埃运动(1927——1931年)》,第215页。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2002年5月第1版。
    ① 《中央政治局关于富田事变的决议》(1931年3月28日),中央档案馆编:《中共中央文件选集》(1931),第256页。北京:中共中央党校出版社,1983年12月第1版。
    ② 《中央政治局关于富田事变的决议》(1931年3月28日),中央档案馆编:《中共中央文件选集》(1931),第259页。北京:中共中央党校出版社,1983年12月第1版。
    ① 《中央给闽粤赣特委信——目前的形势和任务》(1931年4月4日),引自《中共福建省委党史工作委员会文件》,闽史委(1988)第18号。
    ② 高华:《红太阳是怎样升起的——延安整风运动的来龙去脉》,第41页。香港:香港中文大学出版社,2000年版。
    ① 陈绍禹:《为中共更加布尔什维克化而斗争》,中央档案馆编:《中共中央文件选集》第7册(1931),第118页。北京:中共中央党校出版社,1983年12月第1版。
    ② 《共青团龙岩县委关于反对军阀团匪进攻苏维埃与红军保护春耕告青年书》,1931年3月24日,转引自中共福建省龙岩市委党史研究室著:《闽西人民革命史》,第381页。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2001年6月版。
    ③ 《闽西革命互济会第七次执委会议》,1931年4月28日。转引自中共福建省龙岩市委党史研究室著:《闽西人民革命史》,第381页。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2001年6月版。
    ① 闽西苏维埃政府文化部编:《革命法庭》,1931年3月18日。
    ② 《闽西苏维埃政府通告总编第二十二号裁字第三号——加紧肃清国际社会民主党的活动》(1931年3月4日),中央档案馆、福建省档案馆编:《福建革命历史文件汇集(苏维埃政府文件)》(1931年——1933年),第49页。内部资料,1985年7月版。
    ③ 《闽西苏维埃政府通告总编第二十二号裁字第三号——加紧肃清国际社会民主党的活动》(1931年3月4日),中央档案馆、福建省档案馆编:《闽西革命历史文件汇集(苏维埃政府文件)》(1931年——1933年),第51-52页。内部资料,1985年7月版。
    ① 《闽西苏维埃政府通告总编第二十五号裁字第四号——关于加紧肃反与审问工作》(1931年3月19日),中央档案馆、福建省档案馆编:《闽西革命历史文件汇集(苏维埃政府文件)》(1931年——1933年),第61页。内部资料,1985年7月版。
    ② 《中共闽粤赣苏区特委对“五四”反封建大运动的决议》(1931年4月25日常委会通过),福建省档案馆、广东省档案馆编:《闽粤赣边区革命历史档案汇编》第1辑,第68页。北京:档案出版社,1987年4月第1版。
    ① 《团闽西特委四月份向中央的总报告——闽西青年斗争形势及团组织工作转变情形》(1931年4月30日),中央档案馆、福建省档案馆编:《福建革命历史文件汇集》(1928年——1931年),第323页。内部资料,1985年3月版。
    ② 转引自蒋伯英著:《闽西革命根据地史》,第194页。福州:福建人民出版社,1988年4月版。
    ① 《闽西苏维埃政府通告第二十八号——对于杭武第三区社会民主党反革命暴动的决议》(1931年6月5日),中央档案馆、福建省档案馆编:《福建革命历史文件汇编(苏维埃政府文件)》(1931年——1933年),第113页。内部资料,1985年7月编。
    ① 廖开助主编:《福建革命战争史稿》,第26页。福州:福建人民出版社,1986年2月第1版。
    ② 丹枫:《关于龙岩县“肃社党”的情况——访问林中生笔录》,中共龙岩市委党史研究室编:《龙岩党史资料与研究》总10期。内部资料,1990年6月版。
    ③ 郑学秋:《龙岩革命一次不可估量的损失——闽西“肃社党”事件在龙岩》,《龙岩党史资料与研究》,总10期。内部资料,1990年6月版。
    ① 周仁:《保卫党、政府和人民的福建省政治保卫分局》,中共龙岩市委党史研究室编:《龙岩党史资料与研究》总10期。内部资料,1990年6月版。
    ② 陈仙海:《憎爱分明为民谋利——张双铭烈士传略》,中共龙岩市委党史资料征集委员会、龙岩市人民政府民政局编:《龙岩英烈》第1集,第99页。内部刊物,1985年10月。
    ① 郑学秋:《高风亮节矢恶如仇——张涌宾烈士传略》,中共龙岩市委党史资料征集委员会、龙岩市人民政府民政局编:《龙岩英烈》第1集,第103页。内部刊物,1985年10月。
    ② 《从投身革命到闽西苏维埃政府主席》,《邓子恢自述》,第58页。北京:人民出版社,2007年11月版。
    ③ 周仁:《保卫党、政府和人民的福建省政治保卫分局》,中共龙岩市委党史研究室编:《龙岩党史资料与研究》,总10期。内部资料,1990年6月版。
    ④ 《从投身革命到闽西苏维埃政府主席》,《邓子恢自述》,第63页。北京:人民出版社,2007年11月版。
    ⑤ 参见《邓子恢自述》第79页注释5。北京:人民出版社,2007年11月版。
    ⑥ 中共龙岩市委党史研究室编:《龙岩党史资料与研究》第36页,内部资料,1993年版。
    ① 郑学秋:《龙岩革命一次不可估量的损失——闽西“肃社党”事件在龙岩》,中共龙岩市委党史研究室编:《龙岩党史资料与研究》总10期。内部资料,1990年6月版。
    ② 周仁:《保卫党、政府和人民的福建省政治保卫分局》,中共龙岩市委党史研究室编:《龙岩党史资料与研究》总10期。内部资料,1990年6月版。
    ③ 郭方:《辛未遥祭》,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龙岩市委员会文史资料委员会:《龙岩文史资料》第19辑,13页。内部刊物,1991年10月版。
    ① 吴良宝整理;《陈金福谈小池区“肃社党”的情况》,中共龙岩市委党史研究室编:《龙岩党史资料与研究》总10期,1990年6月版。民谣中的“白土”指龙岩县东肖区,“农友”指农民协会,“三九”指林一株之父,此处“三九之子”是指林一株。
    ② 丹枫:《关于龙岩县“肃社党”的情况——访问林中生笔录》,中共龙岩市委党史研究室编:《龙岩党史资料与研究》,总10期。内部资料,1990年6月版。
    ③ 中共龙岩市委党史资料征集研究委员会编:《龙岩人民革命史》,第133页。厦门:厦门大学出版社,1989年版。
    ④ 郑学秋:《龙岩革命一次不可估量的损失——闽西“肃社党”事件在龙岩》,中共龙岩市委党史研究室编:《龙岩党史资料与研究》总10期。内部资料,1990年6月版。
    ⑤ 邓子恢:,龙岩人民革命斗争回忆录》第38页。福州:福建人民出版社,1961年9月版。
    ① 中共上杭县委党史工作委员会编:《上杭人民革命史》,第65页。这13个区分别是:东一区庐丰、东二区大洋坝、东三区太拔、东四区蓝家渡、东五区丰稔、北一区城北、北二区白砂、北三区华家、北四区蛟洋、北五区古田、西二区旧县、西三区才溪、西四区平安。后来,又陆续建立了西一区濑溪、南一区上都、南二区中都、南三区下都、南四区洪山寺、南五区峰市和城区等区苏维埃政府。
    ② 刘宝联:《上杭县苏六次易名》,政协福建省上杭县委员会文史资料编辑室编:《上杭文史资料》第14期,第8页,1990年6月编。
    ① 中共龙岩地委党史办公室工作组调查材料:《上杭县肃反与查田查阶级的一些情况》,1955年6月6日。
    ② 厦门大学历史系1958年级集体编写:《闽西人民革命史(初稿)》(内部读物),第100页。
    ① 曾先林:《“坑口事变”的真象》,《闽西党史资料通讯》1983年第4期,第21页。
    ① 《闽西苏维埃政府通知第五十二号——关于解散杭武县第三区苏重新成立区苏问题》(1931年5月30日)。中央档案馆、福建省档案馆编:《福建革命历史文件汇编(苏维埃政府文件)》(1931年——1933年),第103页。内部资料,1985年7月编。
    ② 《中共闽粤赣省委关于反对军阀混战,肃清社会民主党,冲破敌人围攻的决议》(1931年6月2日常委会通过),福建省档案馆、广东省档案馆编:《闽粤赣边区革命历史档案汇编》第1辑(1930.121935.12),第84页。北京:档案出版社,1987年4月第1版。
    ① 《苏区团中央局给团闽西特委的信》(1931年6月27日),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中央委员会办公厅编:《中国青年运动历史资料》第9册(1931),第244245页。内部发行,1981年11月重印版。
    ② 《闽西苏维埃政府通告第二十八号——对于杭武第三区社会民主党反革命暴动的决议》(1931年6月5日),中央档案馆、福建省档案馆编:《福建革命历史文件汇编(苏维埃政府文件)》(1931年——1933年),第112--113页。内部资料,1985年7月编。
    ① 中共龙岩地委党史办公室工作组搜集整理;《上杭“肃社党”时期丘弼琴叛变经过》,1955年6月6日。
    ① 《少共闽粤赣省委向苏区团代表大会的一年来工作的书面报告》(1932年1月12日),江西省档案馆、共青团江西省委编:《江西青年运动史料选编(上册)》,第489——490页。南昌:江西人民出版社,1987年4月版。
    ② 上杭县地方志编纂委员会编:《上杭县志》,第617页。福州:福建人民出版社,1993年9月第1版。
    ① 李敏:《中央革命根据地词典》,第632页。北京:档案出版社,1993年12月版。
    ② 中共龙岩地委党史办公室工作组调查整理:《上杭县肃反与查田查阶级的一些情况》,1955年6月6日。
    ③ 王福瑞口述,刘乐芳、刘百粤整理:《我党历史上的一个冤案——记福建苏区肃所谓“社会民主党”的运动》,见吴发强主编:《戎马雄风》,第108页。南宁:广西人民出版社,1987年8月版。
    ④ 中共龙岩地委党史办公室工作组调查整理:《上杭县肃反与查田查阶级的一些情况》,1955年6月6日。
    ⑤ 上杭县地方志编纂委员会编:《上杭县志》,第587页。福州:福建人民出版社,1993年版。
    ⑥ 中共上杭县委党史工作委员会编:《上杭人民革命史》,第123页。厦门:厦门大学出版社,1989年版。
    ① 廖开助主编:《闽西革命战争史稿》,第17页。福州:福建人民出版社,1986年2月第1版。
    ② 苏启芬整理:《永定人民革命斗争大事记》,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永定县委员会文史资料编辑室编:《永定文史资料》第2辑,第3233页。内部资料,1983年5月编。
    ① 《中共闽粤赣苏区特委给永定县委的信——关于永定目前中心工作的指示》(1931年4月),福建省档案馆、广东省档案馆编:《闽粤赣边区革命历史档案汇编》第1辑,第72页。北京:档案出版社,1987年4月第1版。
    ② 《中共闽粤赣苏区特委给永定县委的指示信》(1931年5月1日),福建省档案馆、广东省档案馆编:《闽粤赣边区革命历史档案汇编》第1辑,第75页。北京:档案出版社,1987年4月第1版。
    ③ 《永定县与溪南区各机关各革命团体党团联席会的总结与精神》(1931年9月3日),江西省档案馆、中共江西省委党校党史研究室:《中央革命根据地史料选编(下)》,第652653页。南昌:江西人民出版社,1982年6月第1版。
    ① 黄金隆、江长武:《永定肃“社党”事件始末》,中国人民政协永定县委员会文史资料编辑室:《永定文史资料》第2辑,第97页。内部资料,1983年编。
    ① 中共厦门市委党史研究室、集美校友总会、集美学校委员会编:《集美学校校友名人录》第452页。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2000年9月第1版。
    ② 中共永定县委党史工作委员会编:《永定人民革命史》,第110页。厦门:厦门大学出版社,1989年2月第1版。
    ③ 张胜友、张惟主编:《中国汀州客家名人录》,第568页。北京:作家出版社,1999年3月第1版。
    ① 李敏编:《中央革命根据地词典》,第615页。北京:档案出版社,1993年12月第1版。
    ② 《原永定县苏维埃财政部长、县苏主席陈海贤烈士传略》,赣州市财政局、瑞金市财政局编:《中华苏维埃共和国财政史料选编》,第695页。内部资料,2001年编。
    ③ 厦门大学历史系1958年级集体编写:《闽西人民革命史(初稿)》(内部读物),第101页。
    ① 参见中国工农红军第一方面军史编审委员会编:《中国工农红军第一方面军人物志》,第112页。北京:解放军出版社,1995年3月第1版。
    ② 中共永定县委党史工作委员会编:《永定人民革命史》,第132页。厦门大学出版社,1989年2月第1版。
    ③ 黄金隆、江长武:《永定肃“社党”事件始末》,中国人民政协永定县委员会文史资料编辑室:《永定文史资料》第2辑,第101102页。内部资料,1983年5月版。
    ④ 晓农:《苏区的旷世冤案“肃社党”》,《文史精华》2004年第1期。
    ⑤ 《永定县与溪南区各机关各革命团体党团联席会的总结与精神》(1931年9月3日),江西省档案馆、中共江西省委党校党史研究室:《中央革命根据地史料选编(下)》,第654655页。南昌:江西人民出版社,1982年6月第1版。
    ① 姜安荣、陈铃:《访问戴镜元同志记录》,《永定党史通讯》1986年第1期。
    ② 连城县地方志编纂委员会编:《连城县志》,第540页。北京:群众出版社,1993年11月第1版。
    ① 参见李敏、孔令华主编:《中央革命根据地词典》第193页。北京:档案出版社,1993年12月第1版。
    ② 参见李兰芳、王运年:《董成南烈士》,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福建省连城县委员会文史组编:《连城文史资料》第1辑,第37页。内部资料,1983年11月编。
    ③ 黄昌永:《连城开展“肃社党”的简况》,中共连城县委党史资料征集研究委员会办公室编:《连城党史资料》第1辑,第160页。内部资料,1984年编。此处被杀人数总计为147人,不是149人,这里遵循原文引用。
    ① 中共长汀县委党史工作委员会编:《长汀人民革命史》,第183页。厦门:厦门大学出版社,1990年10月版。
    ② 福建省情资料库网站http://www.fjsq.gov.cn/ShowText.asp?Tobook=3208&index=795&Query=1&
    ③ 厦门大学历史系1958年级集体编写:《闽西人民革命史(初稿)》(内部读物),第101页。
    ④ 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福建省长汀县委员会文史资料委员会编:《长汀文史资料》第25辑,第77页。内部资料,1995年6月编。
    ① 中共长汀县委党史工作委员会编:《长汀人民革命史》第184页。厦门:厦门大学出版社,1990年10月版。
    ① 黄昌永:《连城开展“肃社党”的简况》,中共连城县委党史资料征集研究委员会办公室编:《连城党史资料》第1辑,第161页。内部资料,1984年版。
    ② 李坚贞:《我的回忆》,中共中央党史资料研究室编:《中共党史资料》第31辑,第22——23页。
    ① 徐向前:《历史的回顾》,第161页。北京:解放军出版社,1988年版。
    ② 引自谭克绳、欧阳植梁主编:《鄂豫皖革命根据地斗争史简编》,第219页。北京:解放军出版社,1987年12月版。
    ① 张国焘:《给中央政治局的报告》,1931年11月25日。转引自谭克绳、欧阳植梁主编:《鄂豫皖革命根据地斗争史简编》第219页。北京:解放军出版社,1987年12月版。
    ② 《夏曦给中央的报告》,1932年7月8日。转引自谭克绳、欧阳植梁主编:《鄂豫皖革命根据地斗争史简编》第219页。北京:解放军出版社,1987年12月版。
    ③ 舒龙、凌步机主编:《中华苏维埃共和国史》第504页。南昌:江西人民出版社,1999年9月第1版。
    ④ 方志纯:《赣东北苏维埃创立的历史》,第88页。北京:人民出版社,1980年4月版。
    ⑤ 《中共赣东特委步青给中央的报告——三次战争形势及瑞金党的状况》(1931年8月8日写于瑞金城),中共江西省委党史资料征集委员会、中共江西省党史研究室编:《江西党史资料》第14辑,第35页。内部资料,1990年5月编。
    ① 杨文革著:《死刑演变要略》,第123页。北京:中国人民公安大学出版社,2011年1月第1版。
    ② 徐向前著:《历史的回顾》,第99页。北京:解放军出版社,1988年10月版。
    ③ 《红旗周报》,第28期,1932年1月18日。
    ④ 《湘鄂西中央分局关于肃反总结及清党的决议报告大纲》(1934年2月16日),引自姜思毅主编:《中国共产党军队政治工作七十年史》第1卷,第344页。北京:解放军出版社,1991年5月版。
    ⑤ 孙维彬:《夏曦在湘鄂西苏区“肃反”纪实》,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洪湖市委员会学习文史资料委员会编:《洪湖文史》第11辑,第153页。内部资料,1998年10月编。
    ⑥ 贺龙:《回忆红二方面军》,《近代史研究》1981年第1期。
    ⑦ 林强编:《武夷风云》,第41页。福州:福建教育出版社,1990年5月版。
    ① 邵式平、汪金祥、胡德兰:《闽浙皖赣(赣东北)党史》,中国社会科学院近代史研究所编:《中共党史革命史论集》,第153页。北京:中共中央党校出版社,1982年5月版。
    ② 《湘鄂西中央分局报告》,1934年9月15日。转引自《湘鄂西苏区历史简编(1927——1934)》,第211页。武汉:湖北人民出版社,1982年7月第1版。
    ③ 黄冈市地方志编纂委员会编:《黄冈市志》(上),第47页。武汉:崇文书局,2004年7月版。
    ① 鱼鹰著:《多棱镜中的共产党》,第77页。北京:北京工业大学出版社,1994年5月版。
    ② 中共瑞金市委党史工作办公室编:《瑞金人民革命史》,第18页。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1998年2月第1版。
    ③ 刘庆春、廖国良编著:《红都揽胜》,第80页。南昌:百花洲文艺出版社,2003年9月第1版。
    ④ 《共产党赛过亲爹娘》,瑞金县志编纂委员会编:《瑞金县志》,第864页。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1993年8月第1版。
    ① 邹书春:《苏区时期瑞金“肃反”始末》,政协瑞金县委员会文史资料研究委员会编:《瑞金文史资料》第2辑,第29——30页。
    ② 中共瑞金市委党史工作办公室编:《瑞金人民革命史》,第56页。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1998年2月第1版。
    ③ 邹书春:《苏区时期瑞金“肃反”始末》,政协瑞金县委员会文史资料研究委员会编:《瑞金文史资料》第2辑,第32——33页。
    ① 中共福建省龙岩市委党史研究室著:《闽西人民革命史》,第622页。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2001年6月版。
    ② 邹书春:《苏区时期瑞金“肃反”始末》,政协瑞金县委员会文史资料研究委员会编:《瑞金文史资料》第2辑,第34页。
    ① 李敏:《中央革命根据地词典》,第464页。北京:档案出版社,1993年12月第1版。
    ② 《肖连彬》,《江西省革命烈士纪念堂陈列内容》,第124页。
    ③ 邹书春:《苏区时期瑞金“肃反”始末》,政协瑞金县委员会文史资料研究委员会编:《瑞金文史资料》第2辑,第35页。
    ④ 中共瑞金市委党史工作办公室编:《瑞金人民革命史》,第58页。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1998年2月第1版。
    ⑤ 徐朱琴著:《金维映传》,第103页。北京:中共党史出版社,2004年5月第1版。
    ⑥ 顾玉平:《瑞金苏区时期反“社会民主党”的一些情况》,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江西省委员会文史资料研究委员会编:《江西文史资料选辑》1982年第2辑,第124页。
    ① 凌步机:《邓小平在赣南》,第35页。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1995年7月版。
    ② 黄少群:《邓小平在中央苏区(上)》,《百年潮》2004年第6期。
    ③ 桂玉麟:《1931年的瑞金县委书记邓小平——有胆有识有为》,《党史纵横》1993年第5期。
    ④ 《中共赣东特委步青给中央的报告——三次战争形势及瑞金党的状况》(1931年8月8日写于瑞金城),中共江西省委党史资料征集委员会、中共江西省党史研究室编:《江西党史资料》第14辑,第35页。内部资料,1990年5月编。
    ① 李君如主编:《细说邓小平》,第126页。郑州:河南人民出版社,1991年9月版。
    ② 徐朱琴著:《金维映传》,第103104页。北京:中共党史出版社,2004年7月版。
    ③ 中共瑞金市委党史工作办公室编:《瑞金人民革命史》,第60页。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1998年2月第1版。
    ① 徐朱琴著:《金维映传》,第106页。北京:中共党史出版社,2004年7月版。
    ② 凌步机:《邓小平在赣南》,第37页。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1995年7月版。
    ③ 罗正楷、金羽、温乐群等著:《邓小平早期革命活动》,第198页。沈阳:辽宁人民出版社,1992年12月版。
    ④ 余伯流著:《伟人之间:毛泽东与邓小平》,第14页。南昌:江西人民出版社,2005年5月版。
    ① 《红色中华》第16期,1932年4月6日。
    ② 曾一石:《饶和埔县委与饶和埔诏县委历史称谓考析》,参见诏安之窗网站:http://www.fjzhaoan.cn/hsrt/ShowArticle.asp?ArticleID=13980
    ③ 平和县地方志编纂委员会:《平和县志》,第187页。北京:群众出版社,1994年4月第1版。
    ④ 集体整理:《红三团的武装战斗》,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福建省漳浦县委员会;《漳浦文史资料》新第2辑,第15页。内部资料,1982年10月编。
    ① 邓子恢:《红军入漳前后》,《邓子恢自述》第108页。北京:人民出版社,2007年11月版。尹林平,又名尹利东,江西省兴国县人,1908年生,1927年参加赤卫队,1930年参加红军,1931年加入中共,后派到福建工作,先后担任闽南红军独立第三团副团长、团长、闽南游击队第二支队支队长等职。
    ② 集体整理:《红三团的武装战斗》,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福建省漳浦县委员会:《漳浦文史资料》新第2辑,第16页。内部资料,1982年10月编。
    ③ 中共平和县委党史工作委员会编:《平和人民革命史》,第76页。内部资料,2005年版。
    ④ 《中共厦门中心市委关于社会民主党情况给闽粤赣特委的信》(1931年7月23日),福建省档案馆、广东省档案馆编:《闽粤赣边区革命历史档案汇编》第1辑,第88页。北京:档案出版社,1987男4月第1版。
    ① 《中共厦门中心市委关于社会民主党情况给闽粤赣特委的信》(1931年7月23日),福建省档案馆、广东省档案馆编:《闽粤赣边区革命历史档案汇编》第1辑,第8889页。北京:档案出版社,1987年4月第1版。
    ② 中共漳州市委党史办公室:《关于闽南“肃社党”的情况》,《中共福建省委党史资料征集编写委员会文件》,闽征委(1987)012号,第4页。
    ③ 陈方、黄夏莹:《闽南现代史人物录》,第156页。北京:中国华侨出版社,1992年2月第1版。
    ① 尹林平:《有关王奕修(王却车)被审查及其自杀的一些情况》,中共龙海县委党史工作委员会编:《龙海党史研究》1989年第1期(总第16期),第12页。
    ① 《闽南工农红军独立第三团为破获王奕修等反革命阴谋案告闽南工农劳苦群众书》(1933年8月8日),中央档案馆、福建省档案馆编:《福建革命历史文件汇集(厦门市委文件)》(1932年下),第259260页。内部资料,1984年10月编。
    ② 中共平和县委党史工作委员会编:《平和人民革命史》,第76页。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2005年12月第1版。
    ③ 吴瑞华:《红三团武装斗争和闽南革命根据地发展》,《中共福建省委党史资料征集编写委员会文件》,闽征委(1987)012号,附件12,第76页。
    ④ 中共漳州市委党史办公室:《关于闽南“肃社党”的情况》,《中共福建省委党史资料征集编写委员会文件》,闽征委(1987)012号,第7页。
    ⑤ 中共平和县委党史工作委员会编:《平和人民革命史》,第76页。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2005年12月第1版。
    ① 中共平和县委党史工作委员会编:《平和人民革命史》,第77页。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2005年12月第1版。
    ① 《潮澄饶县及红军的肃反问题——访老同志记录摘要》,《中共福建省委党史资料征集编写委员会文件》,闽征委(1987)012号,第74页。
    ② 《中共闽粤边区特委书记黄会聪给中央的综合报告》(1937年4月20日),《中共福建省委党史资料征集编写委员会文件》,闽征委(1987)012号,第49页。
    ③ 黄会聪:《论独立营与云和诏党的肃反工作》(1936年5月9日),中共潮州市委党史研究室,凤凰山革命纪念公园筹委会编:《凤凰山革命根据地史料汇编上》第5960页。内部资料,2003年3月第1版。
    ① 《中共闽粤边区特委书记黄会聪给中央的综合报告》(1937年4月20日),《中共福建省委党史资料征集编写委员会文件》,闽征委(1987)012号,第49页。
    ② 《潮澄饶县及红军的肃反问题——访老同志记录摘要》,《中共福建省委党史资料征集编写委员会文件》,闽征委(1987)012号,第74页。另据《平和人民革命史》记载,“仅存六七十人”。
    ③ 黄会聪:《论独立营与云和诏党的肃反工作》,中共潮州市委党史研究室,凤凰山革命纪念公园筹委会编:《凤凰山革命根据地史料汇编》(上),第59页。内部资料,2003年3月第1版。
    ④ 中共平和县委党史工作委员会编:《平和人民革命史》,第90页。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2005年12月第1版。
    ① 黄会聪:《论独立营与云和诏党的肃反工作》,中共潮州市委党史研究室,凤凰山革命纪念公园筹委会编:《凤凰山革命根据地史料汇编》(上),第63页。内部资料,2003年3月第1版。
    ② 中共漳州市委党史办公室:《关于闽南“肃社党”的情况》,《中共福建省委党史资料征集编写委员会文件》,闽征委(1987)012号,第3页。
    ③ 《关于报送(闽南肃社党的情况)专题资料的报告》,《中共福建省委党史资料征集编写委员会文件》,闽征委(1987)012号,第2页。
    ① 《中共两广省委接受中央对广东工作决议的决议》(1931年3月29日),中央档案馆、广东省档案馆编:《广东革命历史文件汇集》(1931年),第88页。内部资料,1982年12月编。
    ② 中共梅县地位党史办公室、中共赣州地委党史办公室、中共蕉岭平远寻乌县委党史办公室编:《东江革命根据地蕉平寻苏区史料汇编》,第24页。内部资料,1987年6月编。
    ① 《中共广东省委致中央报告——关于东江苏区工作决议》(1931年5月25日)。中央档案馆、广东省档案馆编:《广东革命历史文件汇集》(1931年),第118页。内部资料,1982年12月编。
    ② 《中国共产党东江地方史》编纂委员会著:《中国共产党东江地方史》第225页。广州:广东人民出版社,2001年6月第1版。
    ③ 《中国共产党东江地方史》编纂委员会著:《中国共产党东江地方史》第226页。广州:广东人民出版社,2001年6月第1版。
    ④ 《中共东江特委给省委的报告——目前形势、工作情况及今后工作计划》(1932年1月10日),中央档案馆、广东省档案馆编:《广东革命历史文件汇集(中共东江特委文件)》(1932年),第9页。内部资料,1983年5月编。
    ① 《中共东江特委给省委转中央的报告——关于肃反工作》(1932年3月10日),中央档案馆、广东省档案馆编:《广东革命历史文件汇集(中共东江特委文件)》(1932年),第39、45、49页。内部资料,1983年5月编。
    ② 《东江特委给中央的报告(新编第二号)——目前的严重局势,对巩固党组织和开展各项工作的决定》(1933年1月17日),中央档案馆、广东省档案馆编:《广东革命历史文件汇集(中共东江特委文件)》(1927——1934)第399页。内部资料,1983年5月编。
    ③ 参见吴之、贺朗著:《冯白驹传》,第136页。北京:当代中国出版社,1996年9月第1版。
    ① 《琼崖土地革命战争史料选编》(内部发行),第249页。转引自中共广东省委党史研究室著:《中国共产党广东地方史》(第1卷),第332页。广州:广东人民出版社,1999年版。
    ② 吴之、贺朗著:《冯白驹传》,第137页。北京:当代中国出版社,1996年9月第1版。
    ③ 吴之、贺朗著:《冯白驹传》,第138页。北京:当代中国出版社,1996年9月第1版。
    ① 中共广东省委党史研究室著:《中国共产党广东地方史》第1卷,第334页。广州:广东人民出版社,1999年版。
    ② 林鸿范、冯启和、陈锦爱、崔修健:《战斗中成长的琼东革命根据地》,中共海南省委党史研究室编:《琼崖革命根据地》(琼岛星火第21辑),第73页。琼岛星火编辑部出版,1996年6月第1版。
    ③ 黄振位:《广东革命根据地史》第249页。广州:广东人民出版社,1993年版。
    ④ 吴之、贺朗著:《冯白驹传》,第139页。北京:当代中国出版社,1996年9月第1版。
    ⑤ 冯启和、崔修健:《冯国卿》,崔开勇、陈琳主编:《琼崖革命摇篮母瑞山》,第267页。海口:海南出版社,1993年12月第1版。
    ① 徐翬:《琼崖人民领袖冯白驹》,《新民主报》社,1946年10月出版。转引自中共海南省委党史研究室编著:《冯白驹将军传》,第98页。北京:中共党史出版社,1998年版。
    ② 吴之、贺朗著:《冯白驹传》,第140页。北京:当代中国出版社,1996年9月第1版。
    ③ 吴之、贺朗著:《冯白驹传》第141页。北京:当代中国出版社,1996年9月第1版。
    ① 《邓发同志在闽西党史座谈会上的发言记录》(1945年2月23日),《中共福建省委党史工作委员会文件》,闽史委(1988)第18号,附件13。
    ② 苏启芬整理:《永定人民革命斗争大事记》,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永定县委员会文史资料编辑室编:《永定文史资料》第2辑,第33页。内部资料,1983年5月编。苏文认为被杀的是第3、4、5、6任县苏主席,但笔者对多种资料进行比照,认为被杀者应是2、3、4、5任。
    ③ 肖劲光:《肖劲光回忆录》,第8990页。北京:解放军出版社,1987年5月第1版。
    ① 李坚贞:《我的回忆》,中共中央党史资料研究室:《中共党史资料》第31辑,第22页。另见《李坚真回忆录》,第24页。北京:中共党史出版社,1991年6月第1版。
    ②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政部编:《中华著名英烈》第8卷,第29页。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2001年12月第1版。
    ① 姚鼎生著:《铁汉魏金水》,第53页。北京:中共党史出版社,1998年4月版。
    ② 姚鼎生:《“红色漩涡”里的魏金水》,《世纪》2002年第6期。
    ③ 姚鼎生著:《铁汉魏金水》,第47页。北京:中共党史出版社,1998年4月第1版。
    ④ 张惟著;《中央苏区演义》,第368页。北京:文化艺术出版社,1994年4月第1版。
    ① 郑学秋《龙岩革命一次不可估量的损失——闽西“肃社党”事件在龙岩》,中共龙岩市委党史研究室编:《龙岩党史资料与研究》总10期,第48页,1990年6月版。还有的著述与这种说法稍有不同,认为林一株怀疑的人是张鼎丞、罗明、李明光。参见潘强恩编著:《红军长征》(中国现代史从书第11卷),第41页。呼和浩特:远方出版社,2006年3月第2版。
    ② 参见《张鼎丞》,龙岩市档案馆网站http://ly.fj-archives.org.cn/Cly/longyanrenwu/junzhengrenwu/607.Html。
    ① 王福瑞口述,刘乐芳、刘百粤整理:《我党历史上的一个冤案——记福建苏区肃所谓“社会民主党”的运动》,见吴发强主编:《戎马雄风》,第112页。南宁:广西人民出版社,1987年8月版。
    ① 张惟著:《中央苏区演义》,第367页。北京:文化艺术出版社,1994年4月第1版。
    ② 陈方、黄夏莹主编:《闽南现代史人物录》,第8081页。北京:中国华侨出版社,1992年2月版。
    ③ 《罗明回忆录》,第99页。福州;福建人民出版社,1991年版。
    ④ 姚鼎生著:《铁汉魏金水》,第55页。北京:中共党史出版社,1998年4月第1版。
    ① 张永和:《“滚动大地的龙”——郭滴人》,《闽西日报》2007年12月7日。
    ② 《罗明回忆录》,第99页。福州:福建人民出版社,1991年版。
    ① 《团闽西特委给苏区中央局报告——关于肃清社会党、慰劳红军、重新分田问题》(1931年7月12日),中央档案馆、福建省档案馆编:《福建革命历史文件汇集》(19281931年),第366367页。内部资料,1985年3月版。
    ② 《雷利斯基给共产国际执行委员会东方书记处的信》(1931年6月10日于上海),中共中央党史研究室第一研究部译:《联共(布)、共产国际与中国苏维埃运动》(19271931年),第325页。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2002年5月第1版。
    ① 《中央给苏区各级党部及红军的训令》(1931年6月16日),中央档案馆编:《中共中央文件选集》第7册(1931),第324页。北京:中共中央党校出版社,1983年12月第1版。
    ② 江西省地方志编纂委员会编:《江西省公安志》,第13页。北京:方志出版社,1996年3月第1版。北京:方志出版社,1996年3月第1版。
    ③ 中央档案馆编:《中共中央文件选集》第7册,第349页。北京:中共中央党校出版社,1991年版。
    ④ 1931年3月25日,设在厦门市的中共福建省委机关被敌人破坏。后来,因福建省委机关长期无法恢复日常工作,中共中央决定福建的党组织系统分为中共厦门、福州两个中心市委和闽粤赣边特委。同年8月,中共中央又决定将中共闽粤赣边特委改为中共闽粤赣苏区临时省委,由邓发任省委书记。
    ① 《闽西苏维埃政府通告第三十二号——关于成立政治保卫处》(1931年7月15日),中央档案馆、福建省档案馆编:《福建革命历史文件汇集(苏维埃政府文件)》(1931年——1933年),第142页。内部资料,1985年7月编版。
    ② 《闽西苏维埃政府通告第三十二号——关于成立政治保卫处》(1931年7月15日)。中央档案馆、福建省档案馆编:《福建革命历史文件汇集(苏维埃政府文件)》(1931年——1933年),第142143页。内部资料,1985年7月编版。
    ③ 邱龙祺、詹灿富:《大智大勇力挽狂澜:记中华苏维埃政治保卫局福建省分局第一任局长郭滴人》,《龙岩党史通讯》第52页,内部资料,1986年第1期。
    ④ 《中央巡视员巡视福建情况报告》(1931年8月3日),中央档案馆、福建省档案馆编:《福建革命历史文件 汇集(省委文件)》(1931年——1934年),第325页。内部资料,198年5月编。
    ① 《邓发同志在闽西党史座谈会上的发言记录》(1945年2月23日于延安),《中共福建省委党史工作委员会文件》,闽史委(1988)第18号,附件13。
    ② 《罗明回忆录》,第100页。福州:福建人民出版社,1991年版。
    ③ 中共龙岩地委党史资料征集研究委员会编:《闽西革命根据地史》,第146页。北京:华夏出版社,1987年9月第1版。
    ① 郭启熹:《郭滴人烈士革命生涯二三事》,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福建省龙岩市委员会文史资料委员会编:《闽西文史资料》第8辑,第6869页。内部资料,2006年5月编。
    ② 《闽西苏维埃政府通知第九十七号——关于召集反社党、拥护苏维埃政府的示威大会事》(1931年9月29日),中央档案馆、福建省档案馆编:《闽西革命历史文件汇集(苏维埃政府文件)》(1931年——1933年),第184页。内部资料,1985年7月编。
    ① 《四都医院社党的阴谋暴露》,《红色中华》1933年3月18日。
    ② 《瑞金社党残余的破获》,《红色中华》1933年9月24日。
    ① 王福瑞口述,刘乐芳、刘百粤整理:《我党历史上的一个冤案——记福建苏区肃所谓“社会民主党”的运动》,引自吴发强主编:《戎马雄风》,第112页。南宁:广西人民出版社,1987年8月版。
    ② 蒋伯英:《闽西苏区的“肃清社会民主党”冤案》,中共福建省委党校编:《中共福建省委党校三十年文选》(下册),第639页。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8年12月第1版。
    ① 高华:《红太阳是怎样升起的——延安整风运动的来龙去脉》,第40页。香港:香港中文大学出版社,2000年版。
    ② 张鼎丞:《闽西革命根据地史》,第194页。福州:福建人民出版社,1988年4月第1版。
    ① 《邓发同志在闽西党史座谈会上的发言记录》(1945年2月23日于延安),《中共福建省委党史工作委员会文件》,闽史委(1988)第18号,附件13。
    ② 《罗明回忆录》,第101页。福州:福建人民出版社,1991年版。
    ③ 《闽西苏维埃政府通告总编第二十五号裁字第四号——关于加紧肃反与审问工作》(1931年3月19日),中央档案馆、福建省档案馆编:《闽西革命历史文件汇集(苏维埃政府文件)》(1931年——1933年),第61页。内部资料,1985年7月版。
    ① 张鼎丞:《中国共产党创建闽西革命根据地》,第51页。福州:福建人民出版社,1982年版。
    ② 丹枫:《关于龙岩县“肃社党”的情况——访问林中生笔录》,中共龙岩市委党史研究室编:《龙岩党史资料与研究》总10期,1990年6月版。
    ① 《蔡协民关于福建工作情况报告》(1931年4月13日),中央档案馆、福建省档案馆编:《福建革命历史文件汇集(省委文件)》(1931年——1934年),第158页。内部资料,1984年版。
    ② 姚鼎生:《“红色漩涡”里的魏金水》,《世纪》2002年第6期。
    ① 高华:《红太阳是怎样升起的——延安整风运动的来龙去脉》,第41页,香港:香港中文大学出版社,2000年版。
    ② 中共中央党史研究室一室编著:《(中国共产党历史(上卷))若干问题说明》,第121页。北京:中共党史出版社,1991年6月版。
    ① 张鼎丞:《中国共产党创建闽西革命根据地》,第55页。福州:福建人民出版社,1982年6月第1版。
    ② 《周恩来书信选集》,第76页。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1988年1月第1版。
    ① 张鼎丞:《中国共产党创建闽西革命根据地》,第55页。福州:福建人民出版社,1982年版。
    ① 黄亚光:《谈闽西苏区“肃社党”问题》,中共长汀县党史资料征集研究委员会编印:《汀江红旗》(党史资料汇编第1辑),第9798页。内部资料,1983年11月版。
    ② 郭方:《辛未遥祭》,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龙岩市委员会文史资料委员会:《龙岩文史资料》第19辑,第13页,1991年10月版。
    ① 王福瑞口述,刘乐芳、刘百粤整理:《我党历史上的一个冤案——记福建苏区肃所谓“社会民主党”的运动》,见吴发强主编:《戎马雄风》,第113页。南宁:广西人民出版社,1987年8月版。
    ② 戴向青、罗惠兰:《AB团与富田事变始末》,第201页。郑州:河南人民出版社,1994年6月版。
    ③ 王宋斌:《论东江革命根据地反“AB团”斗争的危害及其教训》,《普宁党史资料》2000年第2期。
    ④ 张国焘:《我的回忆》第3册,第184页。北京:东方出版社,1998年1月第1版。
    ① 蔡孝乾著:《台湾人的长征纪录:江西苏区·红军西窜回忆》,第60页。香港:海峡学术出版社,2002年3月版。
    ② 《杨克敏关于湘赣边苏区情况的综合报告》(1929年2月25日),江西省档案馆、中共江西省委党校党史研究室编:《中央革命根据地史料选编》,第49页。南昌:江西人民出版社,1982年5月第1版。
    ③ 《山东大学百年学术集萃》编委会编:《山东大学百年学术集萃·法学卷》第138页。济南:山东大学出版社,2001年9月第1版。
    ④ 李时岳:《风雨如晦鸡鸣不已》,北京图书馆《文献》丛刊编辑部、吉林省图书馆学会会刊编辑部编:《中国当代社会科学家》第10辑,第82页。
    ① 曾维东、曾维才主编:《中华苏维埃共和国审判史》,第131页。北京:人民法院出版社,2004年版。
    ② 傅柏翠:《我所知道闽西苏区肃“社党”的略情》(未刊稿),转引自蒋伯英:《闽西革命根据地史》,第189页。福州:福建人民出版社,1988年4月版。
    ③ 晓农:《闽西苏区的旷世冤案“肃社党”》,《半月宣读》A版上半月刊,2007年第11期,第56页。
    ① 《邓发同志在闽西党史座谈会上的发言记录》(1945年2月23日于延安),《中共福建省委党史工作委员会文件》,闽史委(1988)第18号,附件13。
    ② 姚鼎生:《铁汉魏金水》,第62页。北京:中共党史出版社,1998年4月版。
    ③ 《罗明回忆录》第102页。福州:福建人民出版社,1991年版。
    ① 郑学秋:《邓子恢关于“肃社党”冤案的函复》,龙岩市文史资料研究委员会:《龙岩文史资料》第24辑,第17页,1996年10月版。
    ② 中共福建省龙岩市委党史研究室著:《闽西人民革命史(19191949)》,第363页脚注。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2001年6月版。
    ③ 中共福建省龙岩市委党史研究室著:《闽西人民革命史(19191949)》,第361页脚注。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2001年6月版。
    ① 《团闽西特委工作报告——关于当前政治环境及各县工作开展情况》(1931年1月8日),中央档案馆、福建省档案馆编:《福建革命历史文件汇集》(1928年——1931年)第187页。内部资料,1985年3月编。
    ② 《团闽西特委工作报告——关于当前政治环境及各县工作开展情况》(1931年1月8日),中央档案馆、福建省档案馆编:《福建革命历史文件汇集》(1928年——1931年)第196页。内部资料,1985年3月编。
    ③ 黄昌永:《连城开展“肃社党”的简况》,中共连城县委党史资料征集研究委员会办公室编:《连城党史资料》第1辑,第159页。内部资料,1984年版。
    ④ 《雷利斯基同周恩来、张国焘和向忠发谈话记录》(1931年3月27日于上海),中共中央党史研究室第一研究部译:《联共(布)、共产国际与中国苏维埃运动》(19271931年),第184页。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2002年5月第1版。档案中的“布雷利斯基”指的是任弼时,“科穆纳尔”指的是王稼祥。
    ⑤ 《团闽西特委工作报告——关于当前政治环境及各县工作开展情况》(1931年1月8日),中央档案馆、福建省档案馆编:《福建革命历史文件汇集》(1928年——1931年),第187页。内部资料,1985年3月编。
    ① 《赤区政治组织》,《大公报》,1933年6月26日。
    ② 默:《豫鄂皖边共匪之内幕(续)》,《大公报》1932年6月3日。
    ① 《劳动童子团歌》,《劳动》1930年5月1日。
    ② 《闽赣共祸详报》,《大公报》1930年6月8日。
    ① 卢哇利:《打倒社会民主党!》,《红旗周报》第25期。
    ② 《雷利斯基同周恩来、张国焘和向忠发谈话记录》(1931年3月27日于上海),中共中央党史研究室第一研究部译:《联共(布)、共产国际与中国苏维埃运动》(19271931年),第184页。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2002年5月第1版。
    ③ 山:《傅柏翠荣任县长》,《文化日报》1932年9月4日。
    ① 《连城前方视察记(一)》,《大公报》1934年9月16日。
    ② 《中央给苏区各级党部及红军的训令》(1931年6月16日),中央档案馆编:《中共中央文件选集》第7册(1931),第324页。北京:中共中央党校出版社,1983年12月第1版。
    ③ 谢彬:《民国政党史(节录)》,柴德赓、荣孟源等编:《中国近代史资料丛刊辛亥革命(八)》第584页。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1957年版。
    ① 高承元:《关于中国社会民主党的一些情况》(1967年7月19日),清华大学中共党史教研组编:《赴法勤工俭学运动史料》第3册,第443页。北京:北京出版社,1981年11月第1版。
    ① 许文堂:《中国社会民主党的创建与没落1924——1930》,“中央研究院”近代史研究所集刊编辑委员会编辑:《中央研究院近代史研究所集刊》第21期,1992年6月。
    ② 《中央致闽粤赣苏区省委的信》(1931年8月29日),中央档案馆编:《中共中央文件选集》第7册(1931年),第350——351页。北京:中共中央党校出版社,1991年3月版。
    ① 《一个共党叛徒口中之共产党祸川计划》,《大公报》1928年8月13日。
    ① 景玉川:《富田事变平反的前前后后》,《百年潮》2000年第1期。
    ② 韩三洲:《邱会作在“肃反”中死里逃生》,《各界》2012年第5期。
    ① 中共中央书记处编;《六大以来党内秘密文件》(上),第195页。北京:人民出版社,1981年版。
    ② 连城县地方志编纂委员会编:《连城县志》,第614页。北京:群众出版社,1993年11月第1版。
    ③ 长汀县地方志编纂委员会编:《长汀县志》,第614页。上海:三联书店,1993年8月第1版。
    ④ 福建省情资料库网站:http://www.fjsq.gov.cn/ShowText.asp?Tobook=3186&index=1128&Query=1&
    ⑤ 福建省情资料库网站:http://www.fjsq.gov.cn/ShowText.asp?Tobook=3188&index=1049&Query=1&
    ① 邹书春:《苏区时期瑞金“肃反”始末》,政协瑞金县委员会文史资料研究委员会编:《瑞金文史资料》第2辑,第40页。
    ② 上杭县地方志编纂委员会编:《上杭县志》,第617页。福州:福建人民出版社,1993年9月第1版。
    ③ 上杭县地方志编纂委员会编:《上杭县志》,第509页。福州:福建人民出版社,1993年9月第1版。
    ④ 连城县地方志编纂委员会编:《连城县志》,第606页。北京:群众出版社,1993年11月第1版。
    ① 《耀邦同志一九八一年十二月与福建省委负责同志的谈话记录》(摘录)。
    ① 《耀邦同志一九八四年七月六日在中央落实政策小组扩大会议上讲话要点》(摘录)。
    ② 中共福建省委办公厅编:《中共福建省委大事记(1979-1990)》,第1页。内部资料,1996年编。
    ① 中共福建省委办公厅编:《中共福建省委大事记(19791990)》,第167页。内部资料,1996年编。
    ② 福建省地方志编纂委员会编:《中华人民共和国地方志福建省志共产党志》,第247页。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9年11月第1版。
    ③ 中共永定县地方志编纂委员会:《永定县志》,第585页。北京:中国科学技术出版社,1994年4月第1版。
    ④ 上杭县地方志编纂委员会编:《上杭县志》,第617页。福州:福建人民出版社,1993年9月第1版。
    ⑤ 福建省情资料库网站:http://www.fjsq.gov.cn/ShowText.asp?Tobook=3186&index=1128&Query=1&
    ① 陈晓英、傅柒生:《傅柏翠在闽西武装革命斗争中的地位和作用》,福建省情资料库网站:http://www.fjsq.gov.cn/ShowText.asp?Tobook=1053&index=61&Query=1&
    ② 福建省地方志编纂委员会编:《中华人民共和国地方志福建省志政协志》,第458页。北京:方志出版社,2002年1月版。
    ③ 陈福才整理:《罗寿春》,《闽西党史资料通讯》1990年第1期,第87页。
    ④ 陈芳主编,丘兰生、萧彪副主编:《血沃杜鹃红》第3辑,第88页。北京:作家出版社,1998年11月第1版。
    ① 《中共闽粤赣苏区党第二次全省大会决议——目前政治形势与闽粤赣苏区党的任务》(1932年3月14日),福建省档案馆、广东省档案馆编:《闽粤赣边区革命历史档案汇编》第1辑,第148页。北京:档案出版社,1987年4月第1版。
    ② 周仁:《保卫党、政府和人民的福建省政治保卫分局》,中共龙岩市委党史研究室编:《龙岩党史资料与研究》总10期,1990年6月版。
    ① 王福瑞口述,刘乐芳、刘百粤整理:《我党历史上第一个冤案》,吴发强主编:《戎马雄风》第109页。南宁:广西人民出版社,1987年8月第1版。
    ② 罗惠兰:《党内肃AB团“扩大化”之说新考》,《南昌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0年第5期。
    ① 傅柒生:《闽西解放全纪略》,中共福建省委宣传部编:《六十年前这一天:福建解放全景纪实》,第147页。福州:海潮摄影艺术出版社,2009年8月版。
    ② 陈晓英、傅柒生:《傅柏翠在闽西武装革命斗争中的地位和作用》,福建省情资料库网站:http://www.fjsq.gov.cn/ShowText.asp?Tobook=1053&index=61&Query=1&
    ① 孔永松、林天乙编著:《闽赣路千里——红军转战闽赣与创造闽西革命根据地的斗争》,第167页。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1982年8月版。
    ② 中共才溪镇委员会、毛泽东才溪乡调查纪念馆编:《才溪人民革命史》,第130页。北京:北京广播学院出版社,1997年5月版。
    ③ 孔永松、林天乙、戴金生编著:《中央革命根据地史要》,第214页。南昌:江西人民出版社,1985年版。
    ④ 《中国共产党对目前时局宣言》(1930年8月14日),中央档案馆编:《中共中央文件选集》第6册(1930),第216页。北京:中共中央党校出版社,1983年9月版。
    ① 罗梅腾整理:《肖向荣在闽粤赣苏区的日子里》,《兴宁党史》1999年第1期。
    ① 《闽西省政府裁判部判决书第一号》,《红色中华》,1932年6月9日。
    ② 《闽西省政府裁判部判决书第一号》,《红色中华》,1932年6月9日。
    ③ 《中共龙岩县委书记谢△△给省委的报告——当前工作情况及计划》(1929年7月9日),中央档案馆、福建省档案馆编:《福建革命历史文件汇集(各县委文件)》(1928年——1931年),第119页。内部资料,1985年11月编。
    ④ 转引自曾维东、曾维才主编:《中华苏维埃共和国审判史》,第142页。北京:人民法院出版社,2004年2月第1版。
    ① 《中央致闽粤赣苏区省委的信》(1931年8月29日),中央档案馆编:《中共中央文件选集》第7册(1931),第352页。北京:中共中央党校出版社,1991年3月第1版。
    ② 《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中央执行委员会训令》(第六号),《江西社会科学》编辑部编:《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中央政府文件选编》第4页。内部资料,1981年编。
    ③ 《苏区中央局关于苏区肃反工作决议案》(1932年1月7日中共苏区中央局通过),中央档案馆编:《中共中央文件选集》第8册(19321933年),第20页。北京:中共中央党校出版社,1985年12月版。
    ① 辜水保主编:《赤国警魂——中华苏维埃政治保卫纪实》,第162——164页。北京:群众出版社,2007年4月版。
    ① 转引自晓农:《苏区的旷世冤案“肃社党”》,《文史精华》2004年第1期。
    ② 《中共闽粤赣苏区特委给永定县委的指示信》(1931年5月1日),福建省档案馆、广东省档案馆编:《闽粤赣边区革命历史档案汇编》第76页。北京:档案出版社,1987年4月第1版。
    ① 《中共中央致闽西省委信——肃反问题》,转引自蒋伯英著:《闽西革命根据地史》,第200页。福州:福建人民出版社,1988年4月第1版。
    ② 《中共闽粤赣省委为庆祝第三次革命战争初步胜利与巩固和发展苏维埃政权的宣传大纲》(1931年9月27日)福建省档案馆、广东省档案馆编:《闽粤赣边区革命历史档案汇编》第1辑,第103页。北京:档案出版社,1987年4月第1版。
    ① 中共福建龙岩市委党史研究室编:《龙岩党史资料与研究》第58页。内部资料,1993年版。
    ② 张惟著:《中央苏区演义》,第366页。北京:文化艺术出版社,1994年4月第1版。该引文中提到的“小谢”,似应是指彭红姣,彭红姣的未婚夫是谢东影,此处可能是作者弄错了。
    ③ 《罗明回忆录》,第100页。福州:福建人民出版社,1991年版。
    ④ 丹枫记录整理:《关于龙岩县“肃社党”的情况——访问林中生笔录》,《龙岩党史资料与研究》第53页。内部资料,1990年编。
    ⑤ 邱炳皓著:《履痕集》第74页。北京:中国计划出版社,1989年版。
    ① 中共龙岩地委党史办公室工作组调查材料:《上杭县肃反与查田查阶级的一些情况》,1955年6月6日。
    ② 尹林平:《红三团的武装斗争》(1932年4月——1937年7月),中共福建省委党史资料征集编写委员会编:《福建党史资料》第2辑,第156页。内部资料,1983年7月编。
    ③ 《关于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1945年4月20日),《毛泽东选集》第3卷,第987页。北京:人民出版社,1991年版。
    ① 郭方:《辛未遥祭》,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龙岩市委员会文史资料委员会:《龙岩文史资料》第19辑,第13页。内部资料,1991年10月版。
    ② 黄少群:《周恩来在1927年至1935年》,第156页。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2006年5月版。
    ③ 高华著:《红太阳是怎样升起的——延安整风运动的来龙去脉》,第40页。香港:香港中文大学出版社,2000年版。
    ④ 高华著:《红太阳是怎样升起的——延安整风运动的来龙去脉》,第43页。香港:香港中文大学出版社,2000年版。
    ① 黄亚光:《征途漫漫——回忆从闽西到陕北的革命斗争片段》,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福建省长汀县委员会文史资料编辑室编:《长汀文史资料》第6辑,第10页。内部资料,1984年6月编。
    ② 余仲琪:《闽西省委建立初期情况与“整肃社会民主党“事件记述》,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广东省广州市委员会文史资料研究委员会编:《广州文史资料(选辑)》第22辑,第98页。广州:广东人民出版社,1981年4月版。
    ③ 丹枫:《关于龙岩县“肃社党”的情况——访问林中生笔录》,中共龙岩市委党史研究室编:《龙岩党史资料与研究》总10期。内部资料,1990年6月版。
    ① 转引自潘强恩编著:《红军长征》(中国现代史丛书第11卷),第39页。呼和浩特:远方出版社,2006年3月版。
    ② 《湘赣边共匪内幕》,《大公报》1932年2月11日。
    ③ 丹枫:《关于龙岩县“肃社党”的情况——访问林中生笔录》,中共龙岩市委党史研究室编:《龙岩党史资料与研究》总10期。内部资料,1990年6月版。
    ① 中共龙岩地委党史办公室工作组调查材料:《上杭县肃反与查田查阶级的一些情况》,1955年6月6日。
    ② 卢哇利:《打倒社会民主党!》,《红旗周报》第25期。
    ① 中共龙岩地委党史办公室工作组调查材料:《上杭县肃反与查田查阶级的一些情况》,1955年6月6日。
    ② “闽西肃社会民主党”专题资料征集组:《闽西苏区“肃社会民主党”事件的历史背景和经过》,中共龙岩地委党史资料征集研究委员会编:《闽西革命史论文资料》第2辑,第199页。内部资料,1986年3月编。
    ③ 陈炎荣:《陈仲英、陈培英兄弟事略》,政协永定县委员会文史资料委员会编:《永定文史资料》第22辑,第136页。内部资料,2003年12月版。
    ① 卢哇利:《打倒社会民主党!》,《红旗周报》第25期。文中“郭济人”应为“郭滴人”之误。
    ② 黄金隆、江长武:《永定肃“社党”事件始末》,中国人民政协永定县委员会文史资料编辑室编:《永定文史资料》第2辑,第102页。内部资料,1983年5月版。
    ① 王福瑞口述,刘乐芳、刘百粤整理:《我党历史上的一个冤案——记福建苏区肃所谓“社会民主党”的运动》,见吴发强主编:《戎马雄风》,第107页。南宁:广西人民出版社,1987年8月版。
    ② 孔永松、林天乙编著:《闽赣路千里——红军转战闽赣与创造闽西革命根据地的斗争》,第174页。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1982年8月第1版。
    ③ 转引自黄昌永:《连城开展“肃社党”的简况》,中共连城县委党史资料征集研究委员会办公室编:《连城党史资料》第1辑,第163页。内部资料,1984年版。
    ④ 黄金隆、江长武:《永定肃“社党”事件始末》,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永定县委员会文史资料编辑室编:《永 定文史资料》第2辑,第97页。内部资料,1983年5月版。
    ① 中共龙岩地委党史办公室工作组调查材料:《上杭县肃反与查田查阶级的一些情况》,1955年6月6日。
    ② 蒋伯英:《闽西苏区的“肃清社会民主党”事件评述》,《党史研究资料》1982年第2期。
    ③ 中共龙岩地委党史办公室工作组调查材料:《上杭县肃反与查田查阶级的一些情况》,1955年6月6日。
    ④ 龙岩市地方志编纂委员会编:《中华人民共和国地方志福建省龙岩市志》第849页。北京:中国科学技术出版社,1993年5月第1版。
    ⑤ 黄金隆、江长武:《永定肃“社党”事件始末》,中国人民政协永定县委员会文史资料编辑室:《永定文史资料》 第2辑,第97页。内部资料,1983年5月版。
    ① 参见G·加契诺奇、N·斯库尔尼克:《人质劫持的自相矛盾的效应》,《社会学》1993年第5期。
    ① 黄金隆、江长武:《永定肃“社党”事件始末》,中国人民政协永定县委员会文史资料编辑室:《永定文史资料》第2辑,第101页。内部资料,1983年5月版。另见胡冠中著:《星星集》,第234页。厦门:鹭江出版社,1993年10月版。
    ② 《闽西苏维埃政府文化委员会决议案》,1931年4月29日。转引自谢济堂编著:《闽西苏区教育》第110页。厦门:厦门大学出版社,1989年4月第1版。
    ① 殷毅主编:《中国革命根据地印钞造币简史》,第18页。北京:中国金融出版社,1996年8月第1版。
    ② 翁树杰:《黄亚光:血雨中的幸存者》,《文史春秋》1999年第3期。
    ③ 黄金隆、江长武;《永定肃“社党”事件始末》,中国人民政协永定县委员会文史资料编辑室:《永定文史资料》第2辑,第102页。内部资料,1983年5月版。
    ④ 晓农:《苏区的旷世冤案“肃社党”》,《文史精华》2004年第1期。
    ⑤ 李坚贞:《我的回忆》,中共中央党史资料研究室编:《中共党史资料》第31辑,第21页。另见《李坚真回忆录》第24页。
    ① 《中共闽粤边区特委书记黄会聪给中央的综合报告》(1937年4月20日),《中共福建省委党史资料征集编写委员会文件》,闽征委(1987)012号,第49页。
    ② 《中央致闽粤赣苏区省委的信》(1931年8月29日),中央档案馆编:《中共中央文件选集》第7册(1931年),第349页。北京:中共中央党校出版社,1991年3月版。
    ③ 《闽西“肃清社会民主党”历史冤案已平反昭雪》,中共中央党史研究室:《党史通讯》,1986年第5期。
    ① 《闽西苏维埃政府通告第二十三号——关于上杭北四区取消苏维埃问题》(1931年3月6日),中央档案馆、福建省档案馆编:《福建革命历史文件汇集(苏维埃政府文件)》(1931年——1933年),第54——55页。内部资料,1985年7月编。
    ② 《中央给闽粤赣特委信》(1931年4月4日),《中共福建省委党史工作委员会文件》,闽史委(1988)第18号,附件21。
    ③ 《福建省苏维埃政府通令第二十三号——加紧清剿赤区反动团匪》(1932年8月4日),中央档案馆、福建省档案馆编:《福建革命历史文件汇集(苏维埃政府文件)》(1931年——1933年),第295页。内部资料,1985年7月编。
    ① 《中共闽粤赣苏区省委关于杭武第三区事变决议》1931年5月29日。转引自蒋九如主编:《福建革命根据地货币史》第79页。北京:中国金融出版社,1994年8月第1版。
    ② 曾宪华:《丘弼琴作乱始末》,《福建党史月刊》1995年第10期。
    ① 曾宪华:《丘弼琴作乱始末》,《福建党史月刊》1995年第10期。
    ① 邓发:《社党领袖丘弼琴之所谓“投城”我们应有的认识》,《红旗》1932年8月24日。
    ① 《关于福建省苏和军区对反革命首领丘弼琴处置问题的决议》,《红色中华》,1932年9月6日。
    ② 关于丘弼琴之死,有不同的记载。这里有一点史实需要澄清:薛春德有一个专著:《“三湾子弟”韩伟将军》(人民出版社1995年版),认为永定独立团的团长是韩伟,是当时有名的“扩红团长”。该团于1932年4月底在永定的金砂成立,韩伟任团长,赖可可任政委,马发贤任副团长。陈凤芳有一篇文章《永定独立团的组建、战斗及演变》(《永定党史通讯》1986年第1期),该文是这样记载的:1930年11月5日,永定游击总队部成立,下辖3个大队计300多人,后改称永定赤卫大队。1932年4月,永定赤卫大队和各区赤卫队合编,成立永定独立团。团长韩伟,政委赖可可,副团长马发贤,下辖3个营,全团计500多人。但是,陈凤芳在1986年10月有一篇同样标题的文章,刊登在中国人民解放军福建省龙岩军分区政治部、中共龙岩地委党史资料征集研究委员会编写的《闽西地方武装概略》上,陈风芳又有一篇《永定独立团的组建、战斗及演变情况》,该文内容与上文一样,但是该文把永定独立团的几位领导改为团长是刘永生,政委是马永昌,副团长是范钦洪。
    ③ 王福瑞口述,刘乐芳、刘百粤整理:《我党历史上的一个冤案》,吴发强主编:《戎马雄风》,第109页。南宁: 广西人民出版社,1987年8月第1版。
    ① 曾宪华:《丘弼琴作乱始末》,《福建党史月刊》1995年第10期。
    ① 《共产国际十周年纪念宣言》(1929年3月2日),中共中央党史研究室第一研究部编:《共产国际、联共(布)与中国革命文献资料选辑(19271931年)》(上册),第503页。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2002年5月第1版。
    ② 《中央通告第三十七号——中央对国际二月八日训令的决议》,中央档案馆编:《中共中央文件选集》第5册(1929年),第155页。北京:中共中央党校出版社,1983年10月第1版。
    ③ 《盖利斯同周恩来、向忠发和张国焘谈话记录》(1931年3月31日和4月2日),中共中央党史研究室第一研究部译:《联共(布)、共产国际与中国苏维埃运动(19271931年)》(上册),第215页。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2002年5月第1版。
    ① 《雷利斯基给共产国际执行委员会东方书记处的信》(1931年6月10日于上海),中共中央党史研究室第一研究部译:《联共(布)、共产国际与中国苏维埃运动》(19271931年),第325页。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2002年5月第1版。
    ② 舒龙、凌步机著:《中华苏维埃共和国史》,第507页。南京:江苏人民出版社,1999年9月版。
    ① 晓农:《苏区的旷世冤案“肃社党”》,《文史精华》2004年第1期。
    ① 《大公报》社评《打倒羞耻》,1927年5月8日。
    ① 黄亚光:《谈闽西苏区“肃社党”问题》,中共长汀县党史资料征集研究委员会编印:《汀江红旗》(党史资料汇编第1辑),第98页。内部资料,1983年11月版。
    ② 《罗明回忆录》,第98页。福州:福建人民出版社,1991年版。
    ① 张鼎丞:《中国共产党创建闽西革命根据地》,第51页。福州:福建人民出版社,1982年6月版。
    ② 邓子恢:《龙岩人民革命斗争回忆录》,第38页。福州:福建人民出版社,1961年9月版。
    ③ 《罗明回忆录》,第100页。福州:福建人民出版社,1991年版。
    ④ 转引自潘强恩编著:《红军长征》(中国现代史丛书第11卷),第47页。呼和浩特:远方出版社,2006年版。
    ⑤ 林天乙主编:《中共闽粤赣边区史》第104页。北京:中共党史出版社,1999年6月版。
    ① 黄金隆、江长武:《永定肃“社党”事件始末》,《永定文史资料》第2辑,第93页。中国人民政协永定县委员会文史资料编辑室,1983年版。
    ② 戴向青、罗惠兰:《主力红军长征前后的肃反(1934.41935.2)》,《党史资料研究》1990年第3期。
    ③ 徐焰:《试论我党在三十年代肃反扩大化的历史教训》,《教学参考资料》,1983年第7期。
    ④ 李小三主编:《中央革命根据地简史》,第229页。南昌:江西人民出版社,2009年2月版。
    ⑤ 武国友:《试论中央苏区肃反的必要性及发生扩大化错误的因素》,《党史研究资料》1991年第1期,第9——11页。
    ① 厦门大学历史系1958年级集体编写:《闽西人民革命史(初稿)》(内部读物),第104页。
    ② 戴向青、罗惠兰著:《主力红军长征前后的肃反(1934.41935.2)》,《党史资料研究》1990年第3期。
    ③ 罗惠兰著:《江西苏区若干历史问题研究》,第176页。北京:中共党史出版社,2007年6月版。
    ① 李小三主编:《中央革命根据地简史》,第229页。南昌:江西人民出版社,2009年版。
    ② 蒋伯英:《闽西苏区的“肃清社会民主党”事件评述》,《党史研究资料》,1982年第2期。
    ③ 舒龙、凌步机主编:《中华苏维埃共和国史》,第508页。南京:江苏人民出版社,1999年9月版。
    ④ 中共龙岩地委党史办公室工作组调查材料:《上杭县肃反与查田查阶级的一些情况》,1955年6月6日。
    ⑤ 张鼎丞:《中国共产党创建闽西革命根据地》,第51页。福州:福建人民出版社,1982年版。
    ① 《罗明回忆录》,第98页。福州:福建人民出版社,1991年版。
    ② 转引自潘强恩编著:《红军长征》(中国现代史丛书第11卷),第47页。呼和浩特:远方出版社,2006年版。
    ③ 邓子恢:《龙岩人民革命斗争回忆录》,中共福建省委党史资料征集编写委员会编:《福建党史资料》第2辑,第33页。内部资料,1983年7月版。
    ④ 《邓子恢自述》,第13页。北京:人民出版社,2007年11月版。
    ⑤ 《解读:革命生涯的回顾与总结》,《邓子恢自述》,第47页。北京:人民出版社,2007年11月版。
    ① 林天乙主编:《中共闽粤赣边区史》,第105页。北京:中共党史出版社,1999年6月版。
    ② 武国友:《试论中央苏区肃反的必要性及发生扩大化错误的因素》,《党史研究资料》1991年第2期。
    ③ 张鼎丞:《中国共产党创建闽西革命根据地》,第54页。福州:福建人民出版社,1983年9月第1版。
    ④ 文聿著:《中国“左”祸》,第71页。北京:朝华出版社,1993年2月版。
    ① 黄金隆、江长武:《永定肃“社党”事件始末》,《永定文史资料》第2辑,第93页。中国人民政协永定县委员会文史资料编辑室,1983年版。
    ② 舒龙、凌步机著:《中华苏维埃共和国史》,第508页。南京:江苏人民出版社,1999年9月版。
    ③ 潘强恩编著:《红军长征》(中国现代史丛书第11卷),第38页。呼和浩特:远方出版社,2006年版。
    ④ 罗元发:《闽西革命斗争片段》,《革命回忆录闽赣路千里》,第162页。福州:福建人民出版社,1980年8月第1版。
    ⑤ 唐志宏、谭继和主编:《中华苏维埃共和国史稿》,第292页。成都:成都出版社,1993年6月第1版。
    ⑥ 戴向青、余伯流、夏道汉、陈衍森著:《中央革命根据地史稿》,第398页。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1986年12月第1版。
    ⑦ 王荒草:《烈火炼英雄》,《红旗飘飘》选编本第5集,第226页。北京:中国青年出版社,1983年4月第1版。
    ⑧ 李小三主编:《中央革命根据地简史》,第229页。南昌:江西人民出版社,2009年版。
    ① 晓农:《苏区的旷世冤案“肃社党”》,《文史精华》2004年第1期。
    ② 郭方:《辛未遥祭》,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龙岩市委员会文史资料委员会:《龙岩文史资料》第19辑,第13页。内部资料,1991年10月版。
    ③ 《闽西苏维埃政府通告第十九号裁字第一号——关于肃反工作问题》(1931年2月21日),中央档案馆、福建省档案馆编:《福建革命历史文件汇集(苏维埃政府文件)》(1931年——1933年),第38页。内部资料,1985年7月版。
    ① 黄金隆、江长武:《永定肃“社党”事件始末》,《永定文史资料》第2辑,第97页,中国人民政协永定县委员会文史资料编辑室,1983年5月版。
    ② 中共龙岩地委党史办公室工作组调查整理:《上杭县肃反与查田查阶级的一些情况》,1955年6月6日。
    ③ 冯秉直、马维刚:《试论“二战”时期内部肃反扩大化的原因及其经验教训》,《中国人民警官大学学报》,1986年第4期。
    ④ 姜义华:《论1931年鄂豫皖苏区的“肃反”》,《复旦大学学报》1980年第3期。
    ⑤ 《杨克敏关于湘赣边苏区情况的综合报告》(1929年2月25日),江西省档案馆、中共江西省委党校党史研究室编:《中央革命根据地史料选编》,第19页。南昌:江西人民出版社,1982年5月第1版。
    ① 《闽西苏维埃政府通告第十九号裁字第一号——关于肃反工作问题》(1931年2月21日),中央档案馆、福建省档案馆编:《福建革命历史文件汇集(苏维埃政府文件)》(1931年——1933年),第38页。内部资料,1985年7月版。
    ② 《闽西苏维埃政府通告总编第二十五号裁字第四号——关于加紧肃反与审问工作》(1931年3月19日),中央档案馆、福建省档案馆编:《福建革命历史文件汇集(苏维埃政府文件)》(1931年——1933年),第61页。内部资料,1985年7月编。
    ③ 中共永定县委党史工作委员会编:《永定人民革命史》,第130页。厦门:厦门大学出版社,1989年版。
    ④ 《闽西团的同志口头报告》(1932年2月19日),转引自蒋伯英:《闽西革命根据地史》,第186页。福州:福建人民出版社,1988年4月第1版。
    ⑤ 《中共永春县委给省委的报告——东区民众大会处决两个反动派的情况》(1928年11月19日),中央档案馆、福建省档案馆编:《福建革命历史文件汇集(各县委文件)》(1928年——1931年),第80页。内部资料,1985年11月编。
    ⑥ 《野鹭巡视泉属报告》(1928年11月25日),中央档案馆、福建省档案馆编:《福建革命历史文件汇集(各县委文件)》(1928年——1931年),第90页。内部资料,1985年11月编。
    ① 《中共闽粤赣特委常委第一次扩大会的决议》(1931年2月27日通过),福建省档案馆、广东省档案馆编:《闽粤赣边区革命历史档案汇编》第1辑,第18页。北京:档案出版社,1987年4月第1版。
    ② 《共青团闽特委红五月工作报告》1931年6月18日。转引自中共福建省龙岩市委党史研究室著:《闽西人民革命史》第383页。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2001年6月第1版。
    ③ 《红色中华》,1933年7月23日、9月21日。
    ④ 中共才溪镇委员会、毛泽东才溪乡调查纪念馆编:《才溪人民革命史》,第41页。北京:北京广播学院出版社,1997年5月版。
    ① 《湘鄂西与闽西苏区通信》(1931年6月21日),《红旗周报》第14期,1931年9月1日出版。
    ① 《崇安徐淮关于当前革命形势的报告》(1930年10月),中央档案馆、福建省档案馆编:《福建革命历史文件汇集(各县委文件)》(1928年——1931年),第245页。内部资料,1985年11月编。
    ② 林水梅:《少年李德安的故事》,林祖慰等主编:《血沃杜鹃红》第7辑,第9495页。北京:作家出版社,2000年12月版。
    ③ 《罗明回忆录》,第98页。福州:福建人民出版社,1991年2月版。
    ① 徐焰:《试论我党在三十年代肃反扩大化的历史教训》,《教学参考资料》,1983年第7期。
    ② 《黄亚光同志谈闽西苏区“肃社党”问题》,中共长汀县党史资料征集研究委员会编印:《汀江红旗》(党史资料汇编第1辑),1983年11月版。
    ③ 列宁:《怎么办?》(19011902年),《列宁选集》第6卷,第23页。北京:人民出版社,1986年版。
    ④ 《附:阶级斗争——永定县第五区文委会翻印文件》(1930年7月29日),中央档案馆、福建省档案馆编:《福建革命历史文件汇集(各县委文件)》(1928年——1931年),第229页。内部资料,1985年11月编。
    ① 《附:阶级斗争——永定县第五区文委会翻印文件》(1930年7月29日),中央档案馆、福建省档案馆编:《福建革命历史文件汇集(各县委文件)》(1928年——1931年),第232页。内部资料,1985年11月编。
    ② 《附:阶级斗争——永定县第五区文委会翻印文件》(1930年7月29日),中央档案馆、福建省档案馆编:《福建革命历史文件汇集(各县委文件)》(1928年——1931年),第233页。内部资料,1985年11月编。
    ③ 中央苏区第一次党代表大会(一九三一年十一月一日——五日)政治决议案——中央苏区第一次党代表大会通过》,中央档案馆编:《中共中央文件选集》(1931年),第453页。北京:中共中央党校出版社,1991年3月第1版。
    ④ 《中央通告第三十七号——中央对国际二月八日训令的决议》(1929年5月15日),中共中央党史研究室第一研究部编:《共产国际、联共(布)与中国革命文献资料选辑(19271931年)上》,第505页。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2002年5月版。
    ① 《中央通告第三十七号——中央对国际二月八日训令的决议》(1929年5月15日),中共中央党史研究室第一研究部编:《共产国际、联共(布)与中国革命文献资料选辑(19271931年)上》,第509510页。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2002年5月版。
    ② 《中国共产党对目前时局宣言》(1930年8月14日),中央档案馆编:《中共中央文件选集》(1930),第217页。北京:中共中央党校出版社,1983年9月版。
    ① 《柏山在中央政治局会议上关于目前政治任务决议草案内容的报告》(1930年6月9日),中央档案馆:《中共中央文件选集》(1930年),第80页。北京:中共中央党校出版社,1983年9月版。
    ② 《中共闽西特委关于反对第三党改组派的欺骗政策与我应付的方法》(1929年8月3日),中央档案馆、福建省档案馆编:《福建革命历史文件汇集(厦门市委文件)》(1932年下),第95页。内部资料,1985年10月编。
    ③ 《共产国际一九二九年十月二十六日指示信的决议——关于论国民党改组派和中国共产党的任务》(1930年1月11日中央政治局通过),中央档案馆编:《中共中央文件选集》(1930年),第4页。北京:中共中央党校出版社,1983年9月版。
    ④ 《中共闽西特委报告第一号——闽西政治形势与党的任务》(1930年11月29日),中央档案馆、福建省档案馆编:《福建革命历史文件汇集(厦门市委文件)》(1932年下),第200页。内部资料,1984年10月编。
    ⑤ 邓演达:《中国到那里去?》,《邓演达文集》,第164页。北京:人民出版社,1981年11月第1版。
    ① 邓演达:《中国到那里去?》,《邓演达文集》,第165166页。北京:人民出版社,1981年11月第1版。
    ② 《龙岩县委扩大会议的决议案》(1928年10月15日),中央档案馆、福建省档案馆编:《福建革命历史文件(各县委文件)》(1928年——1931年),第53页。内部资料,1985年11月编。
    ③ 《中共闽西特委关于反对第三党改组派的欺骗政策与我应付的方法》(1929年8月3日),中央档案馆、福建省档案馆编:《福建革命历史文件汇集(厦门市委文件)》(1932年下),第94页。内部资料,1984年10月编。
    ④ 《中共闽西特委报告》(1929年8月28日),中央档案馆、福建省档案馆编:《福建革命历史文件汇集(厦门市委文件)》(1932年下),第101页。内部资料,1984年10月编。
    ⑤ 《中共闽西特委报告》(1929年8月28日),中央档案馆、福建省档案馆编:《福建革命历史文件汇集(厦门市委文件)》(1932年下),第129页。内部资料,1984年10月编。
    ① 孔永松、林天乙、戴金生编著:《中央革命根据地史要》,第214页。南昌:江西人民出版社,1985年版。
    ② 陈独秀:《我们的政治意见书》(1929年12月15日),北京师范学院政教系编:《中共党史参考资料(民主革命时期)》(上册),第150页。
    ③ 转引自祝彦著:《晚年陈独秀(19271942)》,第216页。北京:人民出版社,2006年11月第1版。
    ④ 朱镜我:《取消派与社会民主党》(1930年8月5日),浙江省新四军研究会等编著:《朱镜我纪念文集》,第220页。北京:中共党史出版社,2001年2月第1版。
    ① 胡适:《我们走哪条路》,转引自闻纪宁、胡晓选编:《胡适:人生坦言》,第59页。合肥:安徽人民出版社,1995年12月第1版。
    ② 姚鹏、范桥编:《胡适散文(二)》,第330页。北京:中国广播电视出版社,1992年5月第1版。
    ③ 罗隆基:《论中国的共产——为共产问题忠告国民党》,《新月》第3卷,第10号。
    ④ 高承元:《关于中共社会民主党的一些情况》(1967年7月19日),清华大学中共党史教研组编:《赴法勤工俭学运动史料》第3册,第441页。北京:北京出版社,1981年11月第1版。
    ① J:《健社纲领草案批评》,原载《少年》第11号。巴黎,1923年8月15日。J为任卓宣之笔名。转引自清华大学中共党史教研组编:《赴法勤工俭学运动史料》,第3册,第301页。北京:北京出版社,1981年11月第1版。
    ② 转引自许文堂:《中国社会民主党的创建与没落(19241930)》,“中央研究院”近代史研究所集刊编辑委员会编辑:《中央研究院近代史所集刊》,第21期,1992年6月。
    ① 朱镜我:《取消派与社会民主党》(1930年8月5日),浙江省新四军研究会等编著:《朱镜我纪念文集》,第220页。北京;中共党史出版社,2001年2月第1版。
    ① 曾宪义、王利明、赵晓耕编著:《中国近代法制史专题研究》,第394页。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9年9月版。
    ① 《内战时期肃反文件》第3031页。转引自姬素兰:《对国家政治保卫局肃反扩大化错误的反思》,《北京警院学报》1996年第3期。
    ② 中国人民解放军总政治部编:《军队政治工作历史资料》,第2册,第354页。北京:战士出版社,1982年版。
    ① 中国人民解放军总政治部编:《军队政治工作历史资料》,第2册,第624页。北京:战士出版社,1982年版。
    ② 文聿著:《中国“左”祸》,第70页。北京:朝华出版社,1993年2月版。
    ③ 《中共苏区中央局给各级党部的信》(1931年12月5日),转引自陈金全主编:《中国法制史》,第328页。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8年7月版。
    ① 《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临时中央政府中央执行委员会训令第21号——关于镇压内部反革命问题》,江西省档案馆、中共江西省委党校党史教研室编:《中央革命根据地史料选编》(下册),第672页。南昌:江西人民出版社,1982年6月第1版。
    ① 《赣西南刘作抚同志(给中央的综合性)报告》(1930年7月22日),江西省档案馆、中共江西省委党校党史教研室编:《中央革命根据地史料选编》(上册),第247248页。南昌:江西人民出版社,1982年5月第1版。
    ② 《赣西南的(综合)工作报告》(1931年9月20日?),江西省档案馆、中共江西省委党校党史教研室编:《中央革命根据地史料选编》(上册),第413页。南昌:江西人民出版社,1982年5月第1版。
    ① 《彭德怀自述》第179页。北京:人民出版社,1981年版。
    ② 列宁:《共产主义运动中的“左派”幼稚病(摘录)》,Л·Φ·尼柯尔斯卡娅主编:《列宁论国家和法》第3卷,第134页。北京:法律出版社,1960年6月第1版。
    ① 列宁:《俄共(布)第十次代表大会》(1921年),《列宁全集》第32卷,第207页。引自中共辽宁省委党校理论研究室编:《马克思恩格斯列宁斯大林论领导》第21页。内部资料,1985年编。
    ② 《邓小平文选》第1卷,第347页。北京:人民出版社,1994年10月第2版。
    ③ 蔡和森:《关于中国革命问题致毛泽东同志的两封信》(1920年8月、9月),江西师院历史系中共党史教学组编:《中共党史学习文件及参考资料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一)》,第70页。内部资料,1976年3月编。
    ① 李小三著;《中央革命根据地简史》,第229页。南昌:江西人民出版社,2009年3月版。
    ② 《加入共产国际的条件二十一条》(共产国际第二滴代表大会通过,1920年8月6日),贝拉·库恩编、中国人民大学编译室译:《共产国际文件汇编》第1册(1919——1932年),第152页。北京:三联书店,1965年2月第1版。
    ③ 《彭德怀自述》第179页。北京:人民出版社,1981年12月版。
    ④ 邹俊程口述、熊林林整理:《每当想起无辜被害的战友们》,吴发强主编:《戎马雄风》第96页。南宁:广西人民出版社,1987年8月第1版。
    ⑤ 《关于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1945年4月20日),《毛泽东选集》第3卷,第987页。北京:人民出版社,1991年版。
    ① 《陈独秀关于中国革命问题致中共中央信》(1929年8月5日),中共中央党史研究室第一研究部编:《共产国际、联共(布)与中国革命文献资料选辑(19271931年)》(上),第553555页。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2002年5月第1版。
    ① 《中央关于与机会主义取消派作斗争给各级党部及全体同志信》(1930年4月11日),中央档案馆:《中共中央文件选集》(1930年),第41页。北京:中共中央党校出版社,1983年9月版。
    ② 《新的革命高潮与一省或几省的首先胜利》(1930年6月11日),中央档案馆:《中共中央文件选集》(1930年),第92页。北京:中共中央党校出版社,1983年9月版。
    ③ 毛泽东:《关于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第957页,《毛泽东选集》第3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91年版。
    ① 徐焰:《试论我党在三十年代肃反扩大化的历史教训》,《教学参考资料》,1983年第7期。
    ② 韩三洲:《邱会作在“肃反”中死里逃生》,《各界》2012年第5期。
    ① 《从投身革命到闽西苏维埃政府主席》,《邓子恢自述》,第78页。北京:人民出版社,2007年11月版。
    ① 《邓小平文选》第2卷,第301页。北京:人民出版社,1994年10月第2版。
    ① 《中国共产党对于时局的主张》(1932年1月1日),中央档案馆编:《中共中央文件选集》第8册(1932),第3页。北京:中共中央党校出版社,1991年3月第1版。
    ② 《武汉分共记(一)何键之论文》,《大公报》1927年7月26日。
    ① 《罗明回忆录》第100页。福州:福建人民出版社,1991年2月版。
    ② 《罗明回忆录》第100页。福州:福建人民出版社,1991年2月版。
    ③ 张启安编著:《共和国摇篮——中华苏维埃共和国》,第488页。西安:陕西人民出版社,2003年9月版。
    ④ 《罗明回忆录》第100页。福州:福建人民出版社,1991年2月版。
    ⑤ 《周恩来给中共中央政治局的信》(1931年12月18日),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中央档案馆编:《建党以来重要文献选编(1921-1949)》第8册,第765页。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2011年6月版。
    ① 《周恩来给中共中央政治局的信》(1931年12月18日),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中央档案馆编:《建党以来重要文献选编(19211949)》第8册,第765页。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2011年6月版。
    ② 景玉川:《富田事变平反的前前后后》,《百年潮》2000年第1期。
    ① 李小三主编:《中央革命根据地简史》,第229页。南昌:江西人民出版社,2009年版。
    ② 王宋斌:《论东江革命根据地反“AB团”斗争的危害及其教训》,《普宁党史资料》2000年第2期。
    1、中共中央党史研究室第一研究部编:《联共(布)、共产国际与中国苏维埃运动(1927-1931)第十卷》。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2002年5月第1版。
    2、中共中央党史研究室第一研究部编:《共产国际、联共(布)与中国革命文献资料选辑(19271931)》(上册)。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2002年5月第1版。
    3、中国社会科学院近代史研究所翻译室编译:《共产国际有关中国革命的文献资料(19191928)》第1辑。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81年3月第1版。
    4、中国社会科学院近代史研究所翻译室编译:《共产国际有关中国革命的文献资料(19291936)》第2辑。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82年6月第1版。
    5、[匈]贝拉·库恩编、中国人民大学编译室译:《共产国际文件汇编(1919--1932)》第1册。北京:三联书店,1965年2月第1版。
    6、贝拉·库恩编、中国人民大学编译室译:《共产国际文件汇编19191932》第3册。北京:三联书店,1965年3月第1版。
    7、中国人民大学中共党史系,中国革命问题教研室编:《共产国际和中国革命教学参考资料》(上下册)。内部资料,1986年1月编。
    8、中央档案馆编:《中共中央文件选集》第1册(19211925)。北京:中共中央党校出版社,1982年2月第1版。
    9、中央档案馆编:《中共中央文件选集》第2册(1926)。北京:中共中央党校出版社,1983年5月第1版。
    10、中央档案馆编:《中共中央文件选集》第3册(1927)。北京:中共中央党校出版社,1983年6月第1版。
    11、中央档案馆编:《中共中央文件选集》第4册(1928)。北京:中共中央党校出版社,1989年8月第1版。
    12、中央档案馆编:《中共中央文件选集》第5册(1929)。北京:中共中央党校出版社,1990年4月第1版。
    13、中央档案馆编:《中共中央文件选集》第6册(1930)。北京:中共中央党校出版社,1983年9月第1版。
    14、中央档案馆编:《中共中央文件选集》第7册(1931)。北京:中共中央党校出版社,1983年12月第1版。
    15、中央档案馆编:《中共中央文件选集》第8册(19321933)。北京:中共中央党校出版社,1985年12月第1版。
    16、中央档案馆编:《中共中央文件选集》第9册(19341935)。北京:中共中央党校出版社,1986年3月第1版。
    17、中央档案馆编:《中共中央政治报告选辑(19271933)》。北京:中共中央党校出版社,1983年版。
    18、中共中央书记处编:《六大以前》。北京:人民出版社,1980年版。
    19、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中央档案馆编:《建国以来重要文献选编(1921——1949)》第3册。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2011年6月版。
    20、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中央档案馆编:《建党以来重要文献选编(1921——1949)》第8册。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2011年6月版。
    21、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中央委员会办公厅编:《中国青年运动历史资料》第9册(1931)。内部发行,1981年11月重印版。
    22、中共中央书记处编:《六大以来——党内秘密文件》。北京:人民出版社,1980年版。
    23、江西省档案馆编:《中央革命根据地史料选编》(上中下册)。南昌:江西人民出版社,1982年版。
    24、江西省档案馆选编:《闽浙赣革命根据地史料选编》(上下册)。南昌:江西人民出版社,1987年版。
    25、福建省档案馆、广东省档案馆编:《闽粤赣边区革命历史档案汇编》第1辑。北京:档案出版社,1987年4月第1版。
    26、中共福建省委党校党史研究室编:《红四军入闽和古田会议文献资料》。福州:福建人民出版社,1979年版。
    27、中共福建省委党校党史研究室编:《红四军入闽和古田会议文献资料(续编)》。福州:福建人民出版社,1980年版。
    28、中央档案馆、福建省档案馆:《福建革命历史文件汇集(19231926年)》。内部资料,1983年6月编。
    29、中央档案馆、福建省档案馆:《福建革命历史文件汇集省委文件(1927— -1928年)上》。内部资料,1983年8月编。
    30、中央档案馆、福建省档案馆:《福建革命历史文件汇集福州市委文件(1927——1932年)》。内部资料,1984年11月编。
    31、中央档案馆、福建省档案馆:《福建革命历史文件汇集福州市委文件(1933——1934年)》。内部资料,1985年2月编。
    32、中央档案馆、福建省档案馆:《福建革命历史文件汇集(各县委文件)》(1928——1931年)。内部资料,1985年11月编。
    33、中央档案馆、福建省档案馆:《福建革命历史文件汇集(厦门市委文件)》(19291932年上)。内部资料,1984年10月编。
    34、中央档案馆、福建省档案馆:《福建革命历史文件汇集(厦门市委文件)》(1932年下)。内部资料,1984年10月编。
    35、中央档案馆、福建省档案馆:《福建革命历史文件汇集群团文件》(1928——1934年)。内部资料,1985年12月编。
    36、中央档案馆、福建省档案馆:《福建革命历史文件汇集(福州市委文件)(1927——1932年)》。内部资料,1984年11月编。
    37、中央档案馆、福建省档案馆:《福建革命历史文件汇集(省委文件上)》(1929年)。内部资料,1984年3月编。
    38、中央档案馆、福建省档案馆:《福建革命历史文件汇集(省委文件下)》(1929年)。内部资料,1984年4月编。
    39、中央档案馆、福建省档案馆:《福建革命历史文件汇集(苏维埃政府文件)》(1930年)。内部资料,1985年4月编。
    40、中央档案馆、福建省档案馆:《福建革命历史文件汇集(苏维埃政府文件)(1931-1933年)》。内部资料,1985年7月编。
    41、中央档案馆、福建省档案馆:《福建革命历史文件汇集(团组织文件)》(1932——1934年)。内部资料,1985年7月编。
    42、瑞金县人民法院编:《中华苏维埃共和国审判资料选编》。北京:人民法院出版社,1991年版。
    43、中国人民解放军总政治部编:《军队政治工作历史资料》第2册。北京:战士出版社,1982年版。
    44、江西师院历史系中共党史教学组编:《中共党史学习文件及参考资料新民 主主义革命时期(一)》。内部资料,1976年3月编。
    45、《中国人民解放军文艺史料选编·红军时期》(上下册)。北京:解放军出版社,1986年版。
    46、清华大学中共党史教研组编:《赴法勤工俭学运动史料》,第3册。北京:北京出版社,1981年11月第1版。
    47、江西省档案馆、共青团江西省委编:《江西青年运动史料选编(上册)》。南昌:江西人民出版社,1987年4月版。
    48、中共潮州市委党史研究室,凤凰山革命纪念公园筹委会编:《凤凰山革命根据地史料汇编(上)》。内部资料,2003年3月第1版。
    49、中央档案馆、广东省档案馆编:《广东革命历史文件汇集(中共东江特委文件)》(1932年)。内部资料,1983年5月编。
    50、中共梅县地位党史办公室、中共赣州地委党史办公室、中共蕉岭平远寻乌县委党史办公室编:《东江革命根据地蕉平寻苏区史料汇编》。内部资料,1987年6月编。
    51、《江西社会科学》编辑部编:《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中央政府文件选编》。内部资料,1981年编。
    52、柴德赓、荣孟源等编:《中国近代史资料丛刊辛亥革命(八)》。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1957年版。
    1、《劳动》
    2、《晨报》
    3、《苏区工人》
    4、《红色中华》
    5、《红旗日报》
    6、《湖南民报》
    7、《新光旬刊》
    8、《国闻周报》
    9、《文化日报》
    10、天津《大公报》
    11、《向导》第22期。
    12、《向导》第179期。
    13、《布尔什维克》第1卷,第26期。
    14、《列宁选集》第6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86年版。
    15、《列宁全集》第31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60年版。
    16、《斯大林选集》(4)。东北新华书店印行,1949年9月初版。
    17、《毛泽东选集》第3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91年版。
    18、《周恩来书信选集》。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1988年1月第1版。
    19、《邓小平文选》第2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94年10月第2版。
    20、中共辽宁省委党校理论研究室编:《马克思恩格斯列宁斯大林论领导》。内部资料,1985年编。
    21、J1·Φ·尼柯尔斯卡娅主编:《列宁论国家和法》第3卷。北京:法律出版社,1960年6月第1版。
    22、浙江省新四军研究会等编著:《朱镜我纪念文集》。北京:中共党史出版社,2001年2月第1版。
    23、《邓演达文集》。北京:人民出版社,1981年11月第1版。
    24、中共中央党史研究室、中央档案馆编:《中共党史资料》,总第71辑。北京:中共党史出版社,1999年9月版。
    25、中共中央党校党史教研室编:《中共党史参考资料》(二)。北京:人民出版社,1979年版。
    26、中国人民解放军政治学院党史研究室:《中共党史参考资料》第14册。内部资料,1985年6月。
    27、中国人民解放军政治学院党史研究室编:《中共党史参考资料》第15册。北京:国防大学出版社内部发行,1986年6月。
    28、中共中央党史资料研究室:《中共党史资料》(第31辑)。北京:中共党史资料出版社,1989年10月版。
    29、《革命史资料》,第3辑。北京:文史资料出版社,1981年版。
    30、《革命史资料》,第15辑。北京:中国文史出版社,1986年版。
    31、《革命史资料》,第17辑。北京:中国文史出版社,1987年版。
    32、《江西文史资料》,第2辑。内部资料,1982年版。
    33、中共江西省委党史资料征集委员会、中共江西省党史研究室编:《江西党史资料》第14辑。内部资料,1990年5月编。
    34、江西省地方志编纂委员会编:《江西省公安志》。北京:方志出版社,1996年3月第1版。北京:方志出版社,1996年3月第1版。
    35、中共赣州地委党史工作办公室编:《赣南人民革命史》。北京:中共党史出版社,1998年1月版。
    36、中共福建省龙岩市委党史研究室:《闽西人民革命史(1919-1949)》。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2001年版。
    37、中共长汀县委党史工作委员会编:《长汀人民革命史》。厦门:厦门大学出版社,1990年10月第2版。
    38、中共永定县委党史工作委员会编:《永定人民革命史》。厦门:厦门大学出版社,1989年版。
    39、中共瑞金市委党史工作办公室编:《瑞金人民革命史》。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1998年2月版。
    40、中共平和县委党史工作委员会编:《平和人民革命史》。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2005年12月第1版。
    41、中共上杭县委党史工作委员会编:《上杭人民革命史》。厦门:厦门大学出版社,1989年版。
    42、中共新干县委革命斗争史编纂办公室编印:《新干人民革命斗争史》(初稿),1962年1月。
    43、中共会昌县委党史工作办公室编:《会昌人民革命史》。北京:中国文联出版社,2000年10月第1版。
    44、中共才溪镇委员会、毛泽东才溪乡调查纪念馆编:《才溪人民革命史》。北京广播学院出版社,1997年5月版。
    45、中国人民政协永定县委员会文史资料编辑室编:《永定文史资料》第2辑。内部资料,1983年5月编。
    46、中国人民政协永定县委员会文史资料委员会:《永定文史资料》第22辑。内部资料,2003年12月编。
    47、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福建省连城县委员会文史组编:《连城文史资料》,第1辑。内部资料,1983年11月编。
    48、福建省地方志编纂委员会编:《中华人民共和国地方志福建省志共产党志》。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9年11月第1版。
    49、龙岩市地方志委员会编:《龙岩市志》,北京:中国科学技术出版社,1993年版。
    50、上杭县地方志编纂委员会编:《上杭县志》,福州:福建人民出版社,1993年版。
    51、永定县地方志编纂委员会编:《永定县志》。北京:中国科学技术出版社,1994年4月第1版。
    52、连城县地方志编纂委员会编:《连城县志》。北京:群众出版社,1993年11月第1版。
    53、平和县地方志编纂委员会编;《平和县志》。北京:群众出版社,1994年4月第1版。
    54、长汀县地方志编纂委员会编:《长汀县志》。北京:三联书店穆1993年8月第1版。
    55、龙岩地区地方志编纂委员会编:《福建省龙岩地区志》。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1992年版。
    56、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福建省龙岩市委员会文史资料委员会编:《龙岩文史资料》第18辑。内部资料,1990年10月编。
    57、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龙岩市委员会文史资料委员会:《龙岩文史资料》第19辑。内部资料,1991年10月编。
    58、龙岩市文史资料研究委员会:《龙岩文史资料》第24辑。内部资料,1996年10月编。
    59、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福建省长汀县委员会文史资料委员会编:《长汀文史资料》第25辑。内部资料,1995年6月编。
    60、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福建省漳浦县委员会:《漳浦文史资料》新第2辑。内部资料,1982年10月编。
    61、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洪湖市委员会学习文史资料委员会编:《洪湖文史》第11辑。内部资料,1998年10月编。
    62、中共连城县委党史资料征集研究委员会办公室编:《连城党史资料》第1辑。内部资料,1984年编。
    63、中共长汀县党史资料征集研究委员会编印:《汀江红旗》(党史资料汇编第1辑)。内部资料,1983年11月编。
    64、方友义主编:《血沃杜鹃红》第5辑。北京:作家出版社,1999年8月版。
    65、林祖慰等主编:《血沃杜鹃红》第7辑。北京:作家出版社,2000年12月版。
    66、中共龙岩地委党史资料征集研究委员会、龙岩地区民政局编:《闽西英烈》第1卷。内部资料,1985年10月编。
    67、中共龙岩地委党史资料征集研究委员会、龙岩市人民政府民政局编:《龙岩英烈》第1集。内部资料,1985年10月编。
    68、《红旗飘飘》,选编本第5集。北京:中国青年出版社,1983年4月第1版。
    69、中国现代革命史资料丛刊:《马林在中国的有关资料》。北京:人民出版社,1980年4月版。
    70、中共中央党史研究室:《党史通讯》,1986年第5期。
    71、《党史研究参考资料》,1982年第2期。
    72、中共福建省委党史资料征集编写委员会编:《福建党史资料》第2辑。内部资料,1983年7月编。
    73、《闽西党史资料通讯》,1983年第4期。
    74、《闽西党史资料通讯》,1990年第1期。
    75、《永定党史通讯》,1986年第1期。
    76、中共龙海县委党史工作委员会编:《龙海党史研究》1989年第1期(总第16期)。
    77、中共海南省委党史研究室编:《琼崖革命根据地》(琼岛星火第21辑)。琼岛星火编辑部出版,1996年6月第1版。
    78、《龙岩党史通讯》,1986年第1期。
    79、《普宁党史资料》,2000年第2期。
    80、《兴宁党史》,1999年第1期。
    81、中共龙岩市委党史研究室编:《龙岩党史资料与研究》总10期。内部资料,1990年6月编。
    82、兴国县文联、兴国县文化局编印:《兴国山歌选集·续集》。内部资料,1985年编。
    1、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编:《毛泽东传(18931949)》。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1996年版。
    2、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编:《刘少奇传》。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1998年版。
    3、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编:《周恩来传(18981949)》。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人民出版社,1990年版。
    4、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编:《任弼时传》。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人民出版社,1994年版。
    5、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编:《朱德传》。北京:人民出版社、中央文献出版社,1993年版。
    6、曹仲彬、戴茂林著:《王明传》。长春:吉林文史出版社,1991年5月版。
    7、徐朱琴著:《金维映传》。北京:中共党史出版社,2004年5月第1版。
    8、中共海南省委党史研究室编著:《冯白驹将军传》。北京:中共党史出版社,1998年版。
    9、吴之、贺朗著:《冯白驹传》。北京:当代中国出版社,1996年9月第1版。
    10、李君如主编:《细说邓小平》。郑州:河南人民出版社,1991年9月版。
    11、陈方、黄夏莹:《闽南现代史人物录》。北京:中国华侨出版社,1992年2月第1版。
    12、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政部编:《中华著名英烈》第8卷。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2001年12月第1版。
    13、《罗明回忆录》。福州:福建人民出版社,1991年2月版。
    14、《彭德怀自述》。北京:人民出版社,1981年12月版。
    15、徐海东:《生平自述》。北京:三联书店,1982年版。
    16、《肖劲光回忆录》。北京:解放军出版社,1987年版。
    17、《邓子恢自述》。北京:人民出版社,2007年11月版。
    18、邓子恢:《龙岩人民革命斗争回忆录》。福州:福建人民出版社,1961年9月版。
    19、张国焘:《我的回忆》。现代史料编刊社,1980年版。
    20、张鼎丞:《中国共产党创建闽西革命根据地》。福州:福建人民出版社,1982 年版。
    21、徐向前:《历史的回顾》。北京:解放军出版社,1988年版。
    22、方志纯:《赣东北苏维埃创立的历史》。北京:人民出版社,1980年4月版。
    23、中共中央党史研究室第一研究部编:《七大代表忆七大》(上下册)。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06年7月版。
    24、陈毅、肖华:《回忆中央苏区》。南昌:江西人民出版社,1981年9月版。
    25、李坚贞:《我的回忆》。中共中央党史资料研究室编:《中共党史资料》第31辑。
    26、蔡孝乾:《台湾人的长征纪录:江西苏区·红军西窜回忆》。香港:海峡学术出版社,2002年3月版。
    27、中共龙岩地委党史办公室:《关于傅柏翠反共的一些零碎情况》(油印本),1955年6月调查资料。
    28、中共龙岩地委党史办公室:《上杭“肃社党”时期丘弼琴叛变经过》(油印本),1955年6月调查资料。
    29、中共龙岩地委党史办公室:《上杭县肃反与查田查阶级的一些情况》(油印本),1955年6月调查资料。
    30、曾宪华:《丘弼琴作乱始末》,《福建党史月刊》,1995年第10期。
    31、《中共福建省委党史资料征集编写委员会文件》,闽征委(1987)第12号。
    32、《中共福建省委党史工作委员会文件》,闽史委(1988)第18号。
    1、高华:《红太阳是怎样升起的》。香港:香港中文大学出版社,2000年出版。
    2、戴向青、罗惠兰:《AB团与富田事变始末》。郑州:河南人民出版社,1994年6月版。
    3、斯诺著,赵一平等合译:《长征25000里》(足本)。上海:启明书局,1949年8月新4版。
    4、林天乙主编:《中共闽粤赣边区史》。北京:中共党史出版社,1999年6月版。
    5、黄仁柯著:《沙孟海兄弟风雨录》。上海:上海文艺出版社,2005年6月第1版。
    6、郭久麟:《罗世文传》。重庆:重庆出版社,1983年10月版。
    7、黄修荣:《共产国际与中国革命关系史》(上下册)。北京:中共中央党校出版社,1989年7月版。
    8、中共广东省委党史研究室,广东省中共党史学会,广东省中共党史人物研究会编:《方方研究(上下卷)》。广州:广东人民出版社,1996年版。
    9、凌步机:《邓小平在赣南》。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1995年版。
    10、曾维东、曾维才主编:《中华苏维埃共和国审判史》。北京:人民法院出版社,2004年版。
    11、邱炳皓著:《履痕集》。北京:中国计划出版社,1989年版。
    12、余伯流、凌步机著:《中央苏区史》。南昌:江西人民出版社,2001年版。
    13、孔永松、林天乙、戴金生编著:《中央革命根据地史要》。南昌:江西人民出版社,1985年版。
    14、廖金龙著:《李坚真的革命之路》。北京:中共党史出版社,2006年版。
    15、舒龙、凌步机主编:《中华苏维埃共和国史》。南京:江苏人民出版社,1999年9月版。
    16、谢一彪著:《中国苏维埃宪政研究》。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2002年9月版。
    17、姚鼎生著:《曲折前半生——傅柏翠传》。北京:中共党史出版社,1995年1月版。
    18、姚鼎生著:《铁汉魏金水》。北京:中共党史出版社,1998年4月版。
    19、中共福建省委党史研究室著:《中共福建地方史(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上册)。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1993年版。
    20、蒋伯英主编:《福建革命史》(上下册)。福州:福建人民出版社,1991年3月版。
    21、祝彦著:《晚年陈独秀(19271942)》。北京:人民出版社,2006年11月第1版。
    22、张启安编著:《共和国摇篮——中华苏维埃共和国》。西安:陕西人民出版社,2003年9月版。
    23、李小三主编:《中央革命根据地简史》。南昌:江西人民出版社,2009年版。
    24、胡冠中著:《星星集》。厦门:鹭江出版社,1993年10月版。
    25、翟作君主编、吴小松副主编:《共产国际与中国革命关系史研究荟萃》。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1990年2月版。
    26、吴发强主编:《戎马雄风》。南宁:广西人民出版社,1987年8月第1版。
    27、陈金全主编:《中国法制史》。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8年7月版。
    28、中国人民解放军总政治部编:《军队政治工作历史资料》,第2册。北京:战士出版社,1982年版。
    29、文聿著:《中国“左”祸》。北京:朝华出版社,1993年2月版。
    30、曾宪义、王利明、赵晓耕编著:《中国近代法制史专题研究》。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9年9月版。
    31、中共龙岩地委党史资料征集研究委员会编:《闽西革命史论文资料》第2辑。内部资料,1986年3月编。
    32、唐志宏、谭继和主编:《中华苏维埃共和国史稿》。成都:成都出版社,1993年6月第1版。
    33、潘强恩编著:《红军长征》(中国现代史丛书第11卷)。呼和浩特:远方出版社,2006年3月第2版。
    34、罗惠兰著:《江西苏区若干历史问题研究》。北京:中共党史出版社,2007年6月版。
    35、厦门大学历史系1958年级集体编写:《闽西人民革命史(初稿)》(内部读物)。
    36、殷毅主编:《中国革命根据地印钞造币简史》。北京:中国金融出版社,1996年版。
    37、胡冠中著:《星星集》。厦门:鹭江出版社,1993年10月版。
    38、谢济堂编著:《闽西苏区教育》。厦门:厦门大学出版社,1989年4月第1版。
    39、刘本仁主编:《中国革命史》。上海:上海医科大学出版社,1989年7月版。
    40、中国社会科学院近代史研究所编:《中共党史革命史论集》。北京:中共中央党校出版社,1982年5月版。
    41、乌传衮、马宝华合编:《共产国际和中国革命关系大事提要》。安徽省政府经济文化研究中心、安徽大学苏联问题研究所,1985年8月编。
    42、中共龙岩地委党史资料征集研究委员会编:《闽西革命根据地史》。北京: 华夏出版社,1987年9月版。
    43、蒋伯英著:《闽西革命根据地史》。福州:福建人民出版社,1988年4月版。
    44、余伯流、何尤良主编:《中国苏区史》(下)。南昌:江西人民出版社,2011年8月第1版。
    45、陈立明、邵天柱、罗惠兰主编:《中国苏区辞典》。南昌:江西人民出版社,1998年12月第1版。
    46、辜水保主编:《赤国警魂——中华苏维埃政治保卫纪实》。北京:群众出版社,2007年4月版。
    47、孔永松、林天乙:《闽赣路千里——红军转战闽赣与创建闽西革命根据地的斗争》。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1982年版。
    48、廖开助主编:《福建革命战争史稿》。福州:福建人民出版社,1986年2月第1版。
    49、李敏:《中央革命根据地词典》。北京:档案出版社,1993年12月版。
    50、孔永松、林天乙:《闽赣路千里——红军转战闽赣与创建闽西革命根据地的斗争》。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1982年版。
    51、中共厦门市委党史研究室、集美校友总会、集美学校委员会编:《集美学校校友名人录》。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2000年9月第1版。
    52、张胜友、张惟主编:《中国汀州客家名人录》。北京:作家出版社,1999年3月第1版。
    53、中国工农红军第一方面军史编审委员会编:《中国工农红军第一方面军人物志》。北京:解放军出版社,1995年3月第1版。
    54、谭克绳、欧阳植梁主编:《鄂豫皖革命根据地斗争史简编》。北京:解放军出版社,1987年12月版。
    55、杨文革著:《死刑演变要略》。北京:中国人民公安大学出版社,2011年1月第1版。
    56、姜思毅主编:《中国共产党军队政治工作七十年史》第1卷。北京:解放军出版社,1991年5月版。
    57、林强编:《武夷风云》。福州:福建教育出版社,1990年5月版。
    58、《湘鄂西苏区历史简编(1927——1934)》。武汉:湖北人民出版社,1982年7月第1版。
    59、黄冈市地方志编纂委员会编:《黄冈市志》(上)。武汉:崇文书局,2004年7月版。
    60、鱼鹰著:《多棱镜中的共产党》。北京:北京工业大学出版社,1994年5月版。
    61、罗正楷、金羽、温乐群等著:《邓小平早期革命活动》。沈阳:辽宁人民出版社,1992年12月版。
    62、余伯流著:《伟人之间:毛泽东与邓小平》。南昌:江西人民出版社,2005年5月版。
    63、《中国共产党东江地方史》编纂委员会著:《中国共产党东江地方史》。广州:广东人民出版社,2001年6月第1版。
    64、中共广东省委党史研究室著:《中国共产党广东地方史》(第1卷)。广州:广东人民出版社,1999年版。
    65、中共建阳地委党史办公室、福建省建阳地区文化局编:《战斗在闽北》(内部刊物),1983年10月。
    66、张惟著:《中央苏区演义》。北京:文化艺术出版社,1994年4月第1版。
    67、李方祥著:《中国共产党的传统文化观研究》。北京:中共党史出版社,2008年10月版。
    68、朱汉国等编:《历史(必修)》第1册。北京:人民出版社,2004年8月版。
    69、《山东大学百年学术集萃》编委会编:《山东大学百年学术集萃·法学卷》。济南:山东大学出版社,2001年9月第1版。
    70、中共福建省委宣传部编:《六十年前这一天:福建解放全景纪实》。福州:海潮摄影艺术出版社,2009年8月版。
    71、翁树杰:《黄亚光:血雨中的幸存者》,《文史春秋》,1999年第3期。
    72、肖勇:《陈独秀五次被捕始末》,《党史天地》,1999年第5期。
    73、李炎胜:《“共产共妻”:舶来谣言变形记》,《时代教育(国家历史)》,2010年第8期。
    74、安广禄:《北伐时期武汉裸女游行风波》,《文史天地》,2008年第4期。
    75、何立波:《中国红色政权的第一任“公安部长”邓发》,《中华魂》,2006年第3期。
    76、晓农、刘娟:《傅柏翠:“闽西王”的曲折人生》,《党史博览》,2004年第5 期。
    77、刘宝联:《傅柏翠与毛泽东的一段交往》,《福建党史月刊》,1992年第10期。
    78、姚鼎生:《“红色漩涡”里的魏金水》,《世纪》,2002年第6期。
    79、罗惠兰:《党内肃AB团“扩大化”之说新考》,《南昌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0年第5期。
    80、G·加契诺奇、N·斯库尔尼克:《人质劫持的自相矛盾的效应》,《社会学》,1993年第5期。
    81、晓农:《闽西苏区的旷世冤案“肃社党”》,《文史精华》,2004年第1期。
    82、符维健:《闽西苏区肃清“社会民主党”运动始末》,《党史研究资料》,2003年第3期。
    83、王勇:《闽西根据地“社会民主党”冤案》,《炎黄春秋》,2004年第2期。
    84、黎津平:《论我党领导的早期公安保卫机关——肃反委员会》,《辽宁警专学报》,2004年第5期。
    85、龚春英、朱云平:《论国家政治保卫局在中华苏维埃共和国司法机关中的地位》,《承德民族师专学报》,2007年第3期。
    86、谢一彪:《中苏国家政治保卫局的比较研究——兼论苏区肃反扩大化的体制因素》,《赣南师范学院学报》,2002年第5期。
    87、王勇、那孝伟:《一场惨绝人寰的“左”倾屠戮——红军时期闽西“社会民主党”冤案》,《炎黄春秋》,2002年第4期。
    88、杨章明:《重评加入共产国际的“二十一条”》,《探索与争鸣》,1987年第1期。
    89、王宋斌:《论东江革命根据地反“AB团”斗争的危害及其教训》,《普宁党史资料》,2000年第2期。
    90、景玉川:《富田事变平反的前前后后》,《百年潮》,2000年第1期。
    91、韩三洲:《邱会作在“肃反”中死里逃生》,《各界》,2012年第5期。
    92、姬素兰:《对国家政治保卫局肃反扩大化错误的反思》,《北京警院学报》,1996年第3期。
    93、许文堂:《中国社会民主党的创建与没落(19241930)》,“中央研究院”近代史研究所集刊编辑委员会编辑:《中央研究院近代史所集刊》,第21期,1992 年6月。
    94、冯秉直、马维刚:《试论“二战”时期内部肃反扩大化的原因及其经验教训》,《中国人民警官大学学报》,1986年第4期。
    95、姜义华:《论1931年鄂豫皖苏区的“肃反”》,《复旦大学学报》,1980年第3期。
    96、武国友:《试论中央苏区肃反的必要性及发生扩大化错误的因素》,《党史研究资料》,1991年第2期。
    97、蒋伯英:《闽西苏区的“肃清社会民主党”事件评述》,《党史研究资料》,,1982年第2期。
    98、徐焰:《试论我党在三十年代肃反扩大化的历史教训》,《教学参考资料》,1983年第7期。
    99、戴向青、罗惠兰:《主力红军长征前后的肃反(1934.4——1935.2)》,《党史资料研究》,1990年第3期。
    1、福建省情资料库网站:http://www.fjsq.gov.cn
    2、龙岩市档案馆网站:http://ly.fj-archives.org.cn
    3、诏安之窗网站:http://www.fjzhaoan.cn

© 2004-2018 中国地质图书馆版权所有 京ICP备05064691号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17129号

地址:北京市海淀区学院路29号 邮编:100083

电话:办公室:(+86 10)66554848;文献借阅、咨询服务、科技查新:665547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