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集体建设用地使用权流转法律问题研究
详细信息    本馆镜像全文|  推荐本文 |  |   获取CNKI官网全文
摘要
我国农村集体建设用地总量已经超过2.7亿亩,是城镇国有建设用地的5倍,集体建设用地能否以市场方式有效合理的配置不仅关系到农民的切身利益,也关系到三农问题的稳定与发展。
     集体建设用地使用权流转问题的实质是一个利益衡平的问题,从利益冲突与衡平的视角来论述集体建设用地使用权流转法律问题是一个较新的尝试。在集体建设用地使用权流转过程中不同利益主体之间的利益冲突不可避免,在明确了集体建设用地使用权流转的现状、必要性、可行性等基础性问题后,对相关主体之间的利益冲突进行协调,进而对流转制度进行构建,这是本文的一个基本思路。具体而言,首先对利益衡平理论进行一个理论考察,并且明确这一理论在论述流转问题时的价值。之所以产生集体建设用地使用权流转问题的种种困境是因为在现实中出现了利益冲突现象;其次,对集体建设用地使用权流转的现状进行分析,指出在现行法律框架和社会现实情况下所存在的问题;再次对集体建设用地使用权流转衡平的必然性与可行性进行分析,在此处使用了新制度经济学的“制度变迁理论”这也是一个较新的尝试,经济学方法的引入使集体建设用地使用权流转制度的必然性分析更具有说服力;最后转入实践分析,对当前几种主要实践模式进行分析,在此基础上对衡平路径进行建构,即建立合理的集体建设用地使用权流转法律制度。
The total quantity of our countryside collective construction land has already surpassed 270,000,000 acres, which is quintupling compared with the cities state-owned construction land. Whether the collective construction land can be collocated effectively through the market not only relates to vital interest of peasants, but also relates to the stability and development of three agricultural questions.
     The essence of circulation use of the right of the collective construction land is a question which should balance the advantage and the disadvantage .It's a new attempt to elaborates the circulation use of collective construction land from the point of conflicts of interest and the balance .In the course of the circulation use of the collective construction land, the conflicts from different parties can't be avoid. After defining the basic question of the collective construction land, such as actuality, necessity and the feasibility, there should have a harmony assort between the conflicts. And have a construction for the circulation theory. This is a basic outline of my paper. To speak specifically, first of all, carries on a theory inspection to the theory of the equity interests, and define the value of this theory in the course of circulation. The reason why the circulation use of collective construction land use caused sorts of difficulties is the phenomenon conflicts of interest in the reality. Second, carries on the analysis to the present situation of circulation use of the collective construction land, and definite the problem exists in the present law frame and the social reality. Third, carries on the analysis of the necessity and the feasibility of the circulation use of the collective construction land. In this part, there has another new attempt to use "system changes theory" of new system economic. The use of the economics make the analysis of the necessity of circulation use of the collective construction land has more persuasion. Finally, carries on the analysis of practice, carries on analysis to the current several main practice patter and based on this analysis, have the construction to the balance parts. That is to establish a reasonable and lawful system of circulation use of collective construction land.
引文
1 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一卷,人民出版社1956年版,第82页。
    2 柳欣等编著:《现代西方经济学教程》,南开大学出版社2000年版,第1页。
    3 赵震江:《法律社会学》,北京大学出版社1998版,第250页。
    4 中国社会科学院语言所编著:《现代汉语词典》,商务印书馆1992年版,第880页。
    1[美]E.博登海默:《法理学、法律哲学与法律方法》,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1999年版,第398页。
    2 吴清旺、贺丹青:《房地产开发中的利益冲突与衡平》,法律出版社2005年版,第17-18页。
    3 陈耀东:《房地产法学》,复旦大学出版社2006年版,第70页。
    4 参见陈利根:《土地法学》,中国农业出版社2002年版,第98-99页。
    1 柳经纬主编:《物权法》,厦门大学出版社2000年版,第161页。
    2 孙佑海:《土地流转制度研究》,中国大地出版社2001年版,第4页。
    1 陈耀东:《房地产法学》,复旦大学出版社2006年版,第74页。
    2 参见吴清旺、贺丹青著:《房地产开发中的利益冲突与衡平》,法律出版社2005年版相关内容。
    3 参见郝磊:《试论利益平衡理念与我国公司立法》,载《甘肃政法学院学报》2003年第4期。
    1 陈耀东:《房地产法学》,复旦大学出版社2006年版,第72页。
    1 对于集体建设用地使用权入市流转新闻媒体作了大量报道,更为具体的内容可参见相关报道。
    1 张鹏:《对当前农村集体建设用地使用权若干地方立法的思考》,载杨立新主编《用益物权》2007年版,第157页。
    2 参见蒋省三、刘守英:《打开土地制度改革的新窗口--从广东〈集体建设用地使用权流转管理办法〉说起》,《学习月刊》,2006年第1期(上)。
    1 渠涛:《中国土地制度的现状与展望》,载《民法理论与制度比较研究》,中国政法大字出版社2004年版,第402页。
    2 陈耀东、张志坡:《农村集体土地所有权之法律反思》,载《贵州师范大学学报》2005年第2期。
    3 周其仁:《产权与制度变迁》,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2年版,第12页。
    1 唐晓莲:《集体建设用地使用权流转实施后对城市土地管理的影响及对策》,载《中国土地科学》2006年第3期。
    2 王卫国:《中国土地权利研究》,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1997年版,第182页。
    1 王卫国:《中国土地权利研究》,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1997年版,第185页。
    2 同上,第184页。
    3 蒋晓玲:《构建农村集体建设用地使用权流转制度的可行性分析》,载《农村经济》2007年第4期。
    4 陈耀东:《房地产法学》,复旦大学出版社2006年版,第73页。
    5 柳经纬:《民法总论》,厦门大学出版社2001年版,第14页。
    1 李永军:《民法总论》,法律出版社2006年版,第86页。
    2[德]迪特尔.梅迪库斯:《德国民法总论》,法律出版社2001年版,第14页。
    3 李开国:《民法总则研究》,法律出版社2003年版,第92页。
    4 谢怀拭:《外国民商法精要》,法律出版社2006年版,142页。
    5 同上,第145页。
    6[法]卢梭著:《论政治经济学》,商务印书馆1962年版,第25页。
    7 李永军:《民法总论》,法律出版社2006年版,第120页。
    8 顾肖荣:《民法的理念与运作》,上海人民出版社2005年版,第63页。
    1 王利明:《物权法研究》,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2年版,第4页。
    2 同上,第4页。
    3 同上,第16页。
    4 梁慧星:《中国物权法研究》,法律出版社1998年版,第582页。
    1 王利明:《物权法研究》,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2年版,第6页。
    2 吴卫星:《我国农村集体建设用地使用权的法律性质》,载《江苏法制报》2006年/10月/25日/第002版。
    1[美]保罗.萨缪尔森著:《微观经济学(第十七版)》,人民邮电出版社,第21页。
    2 国彦兵:《新制度经济学》,立信会计出版社2006年版,第177页。
    3 国彦兵:《新制度经济学》,立信会计出版社2006年版,第19页。
    4 《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2卷,人民出版社1972年版,第109页。
    1 国彦兵:《新制度经济学》,立信会计出版社2006年版,第415-416页。
    2 同上,第440页。
    3 同上,第443页。
    4 同上,第423页。
    1 同上,第416页。
    2 同上,第424页。
    3 国彦兵:《新制度经济学》,立信会计出版社2006年版,第425-426页。
    1 陈耀东:《房地产法学》,复旦大学出版社2006年版,第72页。
    1 具体参见林文怡:《农村土地市场建设若干问题研究》,载《农业经济问题》,1994年第11期。
    2 具体参见王卫国:《中国土地权利研究》,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1997年版,第190页。
    1 王卫国、王坤:“让与担保在我国物权法中的地位”,载《现代法学》2004年第5期。
    1 程爱军:《农地入市与物权法制定》,载杨立新主编《用益物权》,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7年版,第190页。
    2 顾肖荣主编:《民法的理念与运作》,上海人民出版社2005年版,第109页。
    3 蒋晓玲:《农村集体建设用地使用权流转制度的立法设计》,载《天水行政学院学报》2007年第1期。
    1 郭洁:《土地资源保护与民事立法研究》,法律出版社2002年版,第295页。
    2 蒋晓玲:《农村集体建设用地使用权流转制度的立法设计》,载《天水行政学院学报》2007年第1期。
    1 王元璋、盛喜真:《农民工待遇市民化探析》,载《人口与经济》,2004年第2期。
    [1][美]E.博登海默:《法理学、法律哲学与法律方法》,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1999年版。
    [2]周永坤:《法理学(第二版)》,法律出版社2004年版。
    [3]张文显:《法理学》,高等教育出版社、北京大学出版社1999年版。
    [4]张文显:《法哲学范畴研究》,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2001年版。
    [5]赵震江:《法律社会学》,北京大学出版社1998版。
    [6]李永军:《民法总论》,法律出版社2006年版。
    [7]李开国:《民法总则研究》,法律出版社2003年版。
    [8]柳经纬:《民法总论》,厦门大学出版社2001年版。
    [9]张俊浩:《民法学原理》,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2000年版。
    [10]李锡鹤:《民法基本理论若干问题》,人民出版社2007年版。
    [11]陈历幸等:《民法的理念与运作》,上海人民出版社2005年版。
    [12][英]F.H.劳森:《财产法》,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1998年版。
    [13]王卫国:《中国土地权利研究》,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1997年版。
    [14]梁慧星:《中国物权法研究》,法律出版社1998年版。
    [15]王利明:《物权法研究》,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2年版。
    [16]孙宪忠:《中国物权法总论》,法律出版社2003年版。
    [17]柳经纬:《物权法》,厦门大学出版社2001年版。
    [18]屈茂辉:《用益物权制度研究》,中国方正出版社2005年版。
    [19]杨立新:《民商法理论争议问题--用益物权》,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7年版。
    [20]陈耀东:《房地产法》复旦大学出版社2006年版。
    [21]吴清旺、贺丹青:《房地产开发中的利益冲突与衡平》,法律出版社2005年版。
    [22]胡吕银:《土地承包经营权的物权法分析》,复旦大学出版社2004年版。
    [23]韩志红:《经济法调整机制研究》,中国检察出版社2005年版。
    [24][德]迪特尔.梅迪库斯:《德国民法总论》,法律出版社2001年版。
    [25][德]鲍尔/施蒂尔纳:《德国物权法》,法律出版社2004年版。
    [26]迟福林:《投入21世纪的中国农村土地制度改革》,中国经济出版社2000年版。
    [27]国彦兵:《新制度经济学》,立信会计出版社2006年版。
    [28]操小娟:《土地利用中利益衡平的法律问题研究》,人民出版社2006年版。
    [29]张广荣:《我国农村集体土地民事立法研究论纲》,中国法制出版社2007年版。
    [30]曹振良:《房地产经济学通论》,北京大学出版社2003年版。
    [1]乔新生:《集体建设用地流转的法律问题》,载《中国土地》2005年第10期。
    [2]王权典:《农村集体建设用地使用权流转法律问题研析》,载《华南农业大学学报》2006年第1期。
    [3]唐晓莲:《集体建设用地使用权流转实施后对城市土地管理的影响及对策》,载《中国土地科学》2006年第3期。
    [4]赵小军:《对土地私有化之批判》,载《河北法学》2007年第1期。
    [5]王娜加:《我国集体建设用地使用权流转探论》,载《广州大学学报》2006年第11期。
    [6]袁艳:《建立集体建设用地使用权直接入市制度之探析》,载《法制与社会》2006年第6期。
    [7]蒋晓玲:《农村集体建设用地使用权流转制度的立法设计》,载《天水行政学院学报》2007年第1期。
    [8]蒋晓玲:《构建农村集体建设用地使用权流转制度的可行性分析》,载《农村经济》2007年第4期。
    [9]冯连伟:《两种产权、一个市场》,载《中国土地》2005年第1期。
    [10]焦洪宝:《集体建设用地流转法律透析》,载《天津律师》2006年第5期。
    [11]邵书平、邓晓东:《论利益衡平在法律适用中的作用》,载《福建公安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6年第3期。
    [12]孙玉娟:《利益冲突视角下的政府和农民非对称博弈》,载《当代世界与社会主义》2007年第1期。
    [13]陈剩勇、林龙:《权利失衡与利益协调》,载《青年研究》2005年第2期。
    [14]李艳斐:《给集体建设用地使用权松绑》,载《东南大学学报》2006年第12期。
    [15]杨子蛟:《集体建设用地使用权流转的法律思考》,载《甘肃社会科学》2006年第一期。

© 2004-2018 中国地质图书馆版权所有 京ICP备05064691号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17129号

地址:北京市海淀区学院路29号 邮编:100083

电话:办公室:(+86 10)66554848;文献借阅、咨询服务、科技查新:665547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