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预设理论及其在侦查讯问中的应用
详细信息    本馆镜像全文|  推荐本文 |  |   获取CNKI官网全文
摘要
预设理论,自19世纪末德国著名逻辑学家弗雷格引入逻辑科学以来,一直是逻辑学领域讨论的一个热点问题。尽管逻辑学家、语言学家对此尚有诸多争论,但仍达成共识:预设理论是逻辑学必不可少的一个组成部分,研究预设理论不仅可以解决有关自然语言逻辑的理论问题,而且可以提高理解应用语言、逻辑思维的实际能力。本文从实践中预设的特点与侦查讯问语言有诸多共同点入手,认为预设理论能从不同的角度服务于侦查讯问。侦查讯问一般多以问答的方式进行讯问,然而问题本身已经包含着预设。侦查破案的过程,其实就是对侦查问题做出解答的过程。尽管实践中对讯问语言予以了越来越多的重视,然而,侦查讯问中的这种常见的预设现象并没有引起足够的注意,到目前为止,对预设理论在侦查讯问活动中的应用研究仍不多见。鉴于此,本文从介绍预设理论入手,对预设理论在侦查讯问中的具体应用及其作用等作一点尝试性的思考和探讨,希望能对侦查讯问实践有借鉴和指导作用。
     文章共分以下几个主要部分:
     引言部分:笔者简单介绍了预设理论研究的概况并论述了预设的基本理论,从预设与侦查讯问语言有诸多共同点入手,认为预设理论能从不同的角度服务于侦查讯问。对侦查讯问语言进行预设,能确定或排除犯罪嫌疑人、核实证据,取得进一步侦查的线索,提高侦查破案的效率。侦查讯问预设的正确与否,与侦查讯问的成败与否、效率高低与否密切相关。讯问人员在制定讯问对策和方法时,如果能合理地运用预设理论,应该能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第一部分:此部分主要论述了预设的基本理论。笔者先简介了预设理论的由来、预设的涵义,进而辨析蕴含、断言与预设这三个既有联系又有区别的重要概念,最后对预设的特征、真值情况作了较为深入的探讨,指出预设是暗含在语句内部的信息,是言语交际双方的共知,是语句有意义、可理解的先决条件,交流双方预设的语句往往相同;
     第二部分:此部分主要论述了预设的类型。笔者把预设分为三类:语义预设与语用预设;事实预设与理论预设;直陈句预设、疑问句预设和命令句预设。并对预设的这三种类型进行了详细的分析,还指出了这些分类各自存在的问题;
    
     第三部分:此部分主要分析析出预设的基本方法及意义,规定预设恰
    当性的条件.这一部分着重指出析出预设对于辨析逻辑谬误,获取更多语
    言信息,从而更有效地进行言语交际具有重要意义;
     第四部分:此部分是文章的重心,娜退了预设理论在侦查讯问中的应
    用及其作用等。笔者首先对侦查讯问进行概述,鉴于侦查讯问面临的问题
    及要求,分析了预设与侦查讯问天然存在的关联;其次,笔者分析了预设
    在侦查讯问中应用的理论基础,进而分析了预设理论如虚假语用预设、复
    句预设等在侦查讯问中的具体应用及所起的作用,根据“隐含”的预设,
    设计讯问;最后还提及预设理论在侦查讯问中应用存在的局限性,如复句
    预设可能存在的问题。
     经过分析,笔者得出结论:只要把握好预设的特性,预设理论在侦查
    讯问中的应用,不但会避免可能出现的局限性,而且会提高办案质量和效
    率.
Since the German logician Gottlob Frege introduced logics at the end of the 19th century, the presupposition theory has become an indispensable part of logics. The study of the presupposition theory not only promotes the solution to the theoretical problems in natural logic, but also enhances people's ability to comprehend and use language and theire logic thinking. Based on the finding that there exist similarities between presupposition and interrogtive language, the author proves it necessary to apply the presupposition theory to Interrogation in every stage. Although it had been given more and more importance to the language of Interrogation in practice, we still can not pay attention to the common phenomena of presupposition in interrogation. Based on the general study of the presupposition theory, the author point out that presupposition is inherent in Interrogation which is conducted in the form of answering questions, and that this inherent presupposition has not drawn due attention up to now.
    The paper consists of five parts.
    Introduction:This paper is intended to discuss the application of presupposition to and its function in Interrogation. The author think the first thing that need be confirmed is the same background between the both side of communicators. It is precondition that make the communication to be realizaiton and it is inevitably related to the presupposition. If we apply the presupposition to the language of Interrogation we can make certain or exclude the suspect and verify the evidence and obtain more clues etc. Whether or not the precondition be used in interrogation accurately that is realted to the finally successful and the efficiency. Actually, it will be a high efficience when the interrogator take a appropriate measure apply the presupposion into interrogation.
    Part I The Basic Concepts of the Presupposition Theory
    This part deals with the previous study, the connotation of presupposition, and its similarity and difference from implication and assertion. At the end of this part, further exploration is made into the features and truth value of presupposition. The author point out that the same sentence of presupposition between communicators imply the information within the sentence and that is
    
    
    precondition of the sentence to be comprehensible and significative.
    Part II Types of Presupposition
    In this part, the author classifies and analyses three types of presupposition, semantic and pragmatic presuppositions, factual and theoretical presuppositions, affirmtive, interrogative and imperative presuppositions.
    Part III Approach and Significance of Analysed Presupposition
    This part provids the conditions to make analysed presupposition appropriate, stressing the significance of presupposition to distinguish logical fallacy, obtain more linguistic information, and have more effective verbal communication.
    Part IV Application of Presupposition Theory to Interrogation
    According to the problems and requirements the Interrogation faces, the author analyses the inherent relevancy of presupposition to Interrogation, the application of presupposition theory to and its function in Interrogation, with a touch upon its limitation.
    Conclusion
    A good knowledge of the presupposition theory enables the interrogator to make the most appropriate strategies of Interrogation, improve both the quality and efficiency of Interrogation and avoid possible negligence.
引文
1、王雨田主编:《现代逻辑科学导引(上册)》,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87年版。
    2、徐烈炯:《语义学(修订版)》,北京:语文出版社1995年版。
    3、金岳霖主编:《形式逻辑》,北京:人民出版社1979年版。
    4、李树琦、蔡春庚:《现代逻辑学》,重庆:重庆出版社1989年版.
    5、[英]威廉·涅尔、玛莎·涅尔:《逻辑学的发展》,张家龙、洪汉鼎译,北京:商务印书馆1995年版。
    6、李延铸主编:《侦查逻辑学》,四川:西南交通大学出版社1991年版。
    7、石子坚、阳作洲:《法律专业逻辑学》,四川人民出版社1981年版。
    8、张世珊、何畏等:《诉讼逻辑》,广西:广西人民出版社1986年版。
    9、杜汝楫主编:《法律专业形式逻辑》,北京:群众出版社1983年版。
    10、阳作洲等:《办案逻辑》,法律出版社1987年版。
    11、周斌武、张国梁:《语言与现代逻辑》,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1996年版。
    12、涂纪亮主编:《语言哲学名著选辑》,北京:三联书店1988年版。
    13、[美]麦克斯韦·约翰·查尔斯沃斯:《哲学的还原-哲学与语言分析》,田晓春译,四川:四川人民出版社1987年版。
    14、黄斌:《语言逻辑哲学-难题与解析》,重庆:重庆出版社1999年版。
    15、逻辑与语言研究会:《逻辑与语言研究(1)》,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80年版。
    16、逻辑与语言研究会:《逻辑与语言研究(2)》,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82年版。
    17、逻辑与语言研究会:《逻辑与语言研究(3)》,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83年版。
    18、维特根斯坦:《名理论》(逻辑哲学论),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1988年版。
    19、[德]鲁·卡尔纳普:《哲学和逻辑句法》,傅季重译,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1989年版。
    20、刘国锋:《弗雷格逻辑预设理论评述》,湖北:湖北社会科学2002年
    
    版。
    21、周礼全:《逻辑百科词典》,成都:四川教育出版社1994年版。
    22、[英]罗素:《人类的知识-其范围与限度》,张金言译,北京:商务印书馆1983年版。
    23、陈光中、徐静村主编:《刑事诉讼法学》,北京: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2001年版。
    24、思勤、廖详麟:《机智雄辩术-舌战攻防制胜窍门》,北京:华龄出版社1995年版。
    25、陈金桂主编:《世界著名法庭论辩演说精粹》,江西:百花洲文艺出版社1997年版。
    26、谷辽海、董服民主编:《大案名案法庭论辩实录》,北京:群众出版社2000年版。
    27、[美]欧文·斯通:《舌战大师丹诺辩护实录》,陈苍多、陈卫平译,北京:法律出版社1991年版。
    28、朱武编:《刑案逻辑解析》,侦查逻辑研究信息交流中心1985年版。
    29、吴家麟:《破案审案与逻辑》(第一辑),北京:法律出版社1982年版。
    30、张泽膏:《破案与推理》,北京:群众出版社1981年版。
    31、陈浩铨、黄道:《刑事证据法的哲学原理》,上海:上海社会科学院出版社1994年版。
    32、熊则坤:《侦查辩证法》,北京:警官教育出版社2000年版。
    33、[奥]弗洛依德:《日常生活心理分析》,林克明译,浙江:浙江文艺出版社1986年版。
    34、蔡曙山:《言语行为和语用逻辑》,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8年版。
    35、洪谦主编:《现代西方哲学论著选辑:上册》,北京:商务印书馆1993年版。
    36、周伟主编:《中外命案证据研究》,北京:中国检察出版社2002年版。
    37、[英]Ronald Black:《犯罪行为心理学—理论、研究和实践》,吴宗宪等译,北京:中国轻工业出版社2002年版。
    38、梅传强、王敏编著:《犯罪心理学》,北京:中国法制出版社2002年版。
    39、张久祥:《犯罪心理与案例分析》,山东:山东人民出版社2000年版。
    
    
    40、Garth L·Hailer:《Language And Truth》,Yale University Press 1988.
    41、何自然:《语用学概论》,长沙:湖南教育出版社1997年版。
    42、何兆熊:《语用学概要》,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1989年版。
    43、任青山主编:《预审实务百科》,北京:群众出版社1991年版。
    44、王怀旭:《预审学》,北京:警官教育出版社1999年版。
    45、胡关禄主编:《侦查讯问各论》,北京:中国人民公安大学出版社2002年版。
    46、公安部政治部:《侦查讯问实务》,北京:警官教育出版社1998年版。
    47、庞兴华:《侦讯谋略》,北京:警官教育出版社1992年版。
    48、郑海:《侦查讯问的策略与方法》,北京:群众出版社1999年版。
    49、曹文安:《侦查讯问教程》,北京:中国人民公安大学出版社1998年版。
    50、杨迎泽主编:《检察机关侦查讯问实务》,北京:中国检察出版社2002年版。
    51、公安部第十三局中国人民公安大学:《预审学术论文集(第二辑)》,北京:中国人民公安大学出版社1991年版。
    52、陈祥印主编:《刑事侦查学》,四川:成都科技大学出版社1997年版。
    53、[美]韦恩W·贝尼特,凯伦M·希斯著:《犯罪侦查》,但彦铮等译,北京:群众出版社2000年版。
    53、王雨田主编:《控制论、信息论、系统科学与哲学》,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86年版。
    1、Gottlob Frege:“论涵义与指称”(On Sense and Reference),肖阳译,裁于马蒂尼奇(A.P.Mart in i ch)主编《语言哲学》(The Philosophy of Language,Oxford UniVersity Press 1985),商务印书馆1998年版。
    2、戴耀晶:“汉语疑问句的预设及其语义分析”,《广播电视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1年第2期。
    3、黄玉顺:“论科学与哲学中的信念与预设”,引自http://www.confucius2000.com/poetry/lkxyzxzdxnvys.htnl
    4、施辉毕、良珍:“侦讯语言逻辑浅析”,《江苏公安专科学校学报》1998
    
    年第4期。
    5、徐传宇:“预设在侦查讯问中的运用”,《江苏公安专科学校学报》2001年第3期。
    6、王向峰、刘龙根:“预设投射理论初探”,《吉林大学社会科学学报》1995年第6期。
    7、罗雪梅:“论语义预设和语用预设”,《湖南大学学报》1999年3月第1期。
    8、黎小平:“侦查讯问中的逻辑思考与探讨”,《江西公安专科学校学报》2003年第4期。
    9、云山城:“论侦查讯问的原则”,《湖南公安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2年第2期。
    10、姚健:“对讯问突破口理论研究现状的综述”,《河南公安学刊》1998年第3期。
    11、李顺万:“审讯中的复杂疑问句研究”,《现代法学》1998年第3期。
    12、李昌年:“与预设有关的歧义”,《江西教育学院学报(社会科学)》2002年第1期。
    13、胡泽洪:“论语用预设”,《华南师范大学学报》1996年第6期。
    14、许世茂:“论预设”,《扬州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1998年第3期。
    15、朱永生,苗兴伟:“语用预设的语篇功能”,外国语2000年第3期。
    16、何自然:“再论语用含糊”,《外国语》2000年第1期。
    17、陈新仁:“论广告用语中的语用预设”,《外国语》1998年。
    18、杨炳钩、尹明样:“试论前提的制约因素”,《外语教学》2000年第3期。
    19、吴益民:“预设、蕴涵和假设比较”,《江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5年第2期。
    20、俞如珍:“语义预设、语用预设和会话含义”,《四川外语学院学报(重庆)》1996年第1期。
    21、施辉、毕良珍:“间接用语的预审功能”,《江苏公安专科学学报》1997年第3期。
    22、江正云:“逻辑预设与语境意义”,《武陵学刊(社会科学)》1999年第1期。
    
    
    23、徐明明:“论弗雷格的语境原则”,《广东社会科学》1994年第4期。
    24、石安石:“句义的预设”,《语文研究》1986年第2期。
    25、周永秀:“语用预设的语篇功能及其教学意义”,《山东外语教学》2001年第3期。
    26、何少锋、周琪源:“审讯活动中信息情报的收集”,《预审探索》2000年第1期。
    27、王铼:“侦查讯问中提问的信息控制”,《公安大学学报》2002年第3期。
    28、王铼:“信息、信息论与侦查讯问—谈信息论在侦查讯问中的应用”,《公安学刊》2002年第4期。
    29、缪鑫平:“语用预设与谈话策略”,《云梦学刊》2003年第1期。
    30、姚键:“略论侦查讯问中的答问技巧”,《公安大学学报》1999年第2期。
    31、王路:“国外弗雷格研究概述”,《国外社会科学》1995年第9期。
    32、杨先顺:“论盖士达的潜预设理论-语用推理系列研究之二”,《苏州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7年第4期。
    33、周秋琴:“话语广告英语中的语用预设技巧”,《湖南经济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0年第1期。
    34、王亮:“试论讯问语言材料的选择与组合”,《湖北公安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1年第1期。
    35、张克定:“语用预设与信息中心”,《外语教学(西安外国语学院学报)》1995年第2期。
    36、周礼全:“形式逻辑和自然语言”,《哲学研究》1993年第12期。
    37、朱小阳:“试探论辩中‘问’与‘答’的逻辑方法”,《江西教育学院学报(社会科学)》2002年第2期。

© 2004-2018 中国地质图书馆版权所有 京ICP备05064691号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17129号

地址:北京市海淀区学院路29号 邮编:100083

电话:办公室:(+86 10)66554848;文献借阅、咨询服务、科技查新:665547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