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苏州古城区街道景观的视觉传播研究
详细信息    本馆镜像全文|  推荐本文 |  |   获取CNKI官网全文
摘要
本文从视觉传播的角度出发,以苏州古城区这一具有2500年历史,积淀了深厚文化底蕴的地区为案例,通过实地调研,搜集资料和查阅相关文献的方式,分析城市街道景观的构成,总结出其中视觉传播的应用、影响以及它与城市、与人之间的关系。尝试用新的思路,探索出构筑协调的城市街道景观的方法,从而解决苏州古城区街道景观中存在的问题。
     城市街道景观是一个多元的集合体,不仅包含丰富的构成要素,同时也是城市景观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可以集中体现城市风貌和表达城市意象的重要媒介。这些内容跨越很多领域和学科,因此,应该将城市街道景观看做是一个系统的设计整体,而不只局限在一个设计范畴之内。采用视觉传播的角度来审视街道景观设计,是属于在交叉学科进行的研究,这样可以打破固定学科领域的障碍,用视觉传播的理论分析城市街道景观作为视觉传播媒介的特殊性,探讨符合城市街道景观的视觉传播设计方法和原则,从中找出城市街道景观设计的规律和要素,为完善城市街道景观设计做有益的补充。
From a perspective of visual communication, this paper examined the case of ancient SooChow city which has been well known for its 2500-year history and profound cultural deposits. By means of field investingating and related literature reviewing, the author analyzed the components of the landscape of urban street and generalized the application and impact of visual communication ae well as its interrelationship with people and cities. This paper was trying to bring a new way of thinking into the exploration for how harmonious landscape of urban street can be constructed and the corresponding problems in SooChow can be solved.
     The landscape of urban street is a multiple complex which not only consists of plentiful elements but also serves as an key conponent of the whole urban landscape, it turns out to be an important media that intensively demonstrates urban view and expresses the image of the city. Obviously, these interdisciplinary content have determined that landscape of urban street should be viewed as a systematical design rather than a work done within a single scope. Thus, employing the perspective of visual communication to examine urban street design have led to an interdisciplinary study that tends to break away those barriers between disciplines and analyze the particularity of urban street landscape as a media of visual communication via related theory. This has also made possible the inquiry of ways and principles of visual communication design in accordance with the landscape of urban street and the capture of elments and law behind the practice in designing landscape of urban street, and all of these can definitely make supplementary benefits to the improvement of designing landscape of urban street.
引文
① [英]克利夫·芒福汀 著,《街道与广场(第二版)》,张永刚、陆卫东译,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4 年 6 月第1 版,第 139 页
    ②居延安 著,《信息、沟通、传播》,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1986 年,第 25 页。来源:周正楠,《媒介·建筑 传播学对建筑设计的启示》:[博士学位论文],南京:东南大学出版社,2003 年,第 11 页
     ③[英]克利夫·芒福汀 著,张永刚、陆卫东译,《街道与广场(第二版)》,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4 年 6 月第 1版,第 140 页
    ④英 Matthew Carmona、Tim Heath、Taner Oc、Steven Tiesdell 编著,冯江、袁粤、万谦、傅娟、张红虎译,段进译审,《城市设计的维度》,江苏科学技术出版社,2005 年 11 月第 1 版,第 142 页
     ⑤[意] 哈罗德·拉斯韦尔著,洪允息,黄林译。《社会传播的结构与功能》。来源于:周正楠著,《媒介·建筑:传播学对建筑的启示》,南京:东南大学出版社,2003 年,第 13 页
    ⑥[美] 阿摩斯·拉普卜特著,黄兰谷等译。《建筑环境的意义——非言语表达方法》。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1992 年,第 42 页
    ⑦[意] 恩伯托·艾柯著,俞峰华译。《功能与符号——建筑的符号学》。来源于:周正楠著,《媒介·建筑:传播学对建筑的启示》,南京:东南大学出版社,2003 年,第 20 页
     ⑧[英]Matthew Carmona、Tim Heath、Taner Oc、Steven Tiesdell 编著,冯江、袁粤、万谦、傅娟、张红虎译,段进译审,《城市设计的维度》,江苏科学技术出版社,2005 年 11 月第 1 版,第 142 页
    ⑨徐民苏、詹永伟、梁支厦、任华堃、邵庆 编,《苏州民居》,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1991 年 3 月第 1 版,第 2 页。
     ⑩ 徐民苏、詹永伟、梁支厦、任华堃、邵庆 编,《苏州民居》,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1991 年 3 月第 1 版,第 4 页。
    (1)[英]保罗 M·莱斯特著,霍文利、史雪云、王海茹译,《视觉传播:形象载动息》,北京:北京广播学院出版社,2003 年
    (2)周正楠,《媒介·建筑 传播学对建筑设计的启示》:[博士学位论文],南京:东南大学出版社,2003 年
    (3)[英]威尔泊·施拉姆等著,陈亮等译,《传播学概论》,北京:新华出版社,1984 年
    (4)[英]阿恩海姆著,腾守尧、朱疆源译,《艺术与视知觉》,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84 年
    (5)[英]勃罗德彭特 G 等著,乐民成等译,《符号、象征与建筑》,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1991 年
    (6)[英]勃罗德彭特 G 著,张韦译,《建筑设计与人文科学》,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1990 年
    (7)吴良镛,《广义建筑学》,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1989 年
    (8)王小慧,《建筑文化·艺术及其传播》,北京:博文书社,1987 年
    (9)周正楠,《城市建筑的信息手段》:[硕士学位论文],北京:清华大学建筑学院,1999 年
    (10)[英]肯特著,谢立新译,《建筑心理学入门》,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1988年
    (11)[美]凯文·林奇著,项秉仁译,《城市的影像》,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1990 年
    (12)[美]凯文·林奇,加里·海克著,黄富厢、朱琪、吴小亚译,《总体设计》,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1999 年
    (13)[美]阿摩斯·拉普卜著,黄兰谷等译,《建筑环境的意义——非语言表达方法》,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1992 年
    (14)单树模、王维屏、王庭槐 编著,《江苏地理》,江苏人民出版社,1980 年
    (15)[英]Matthew Carmona、Tim Heath、Taner Oc、Steven Tiesdell 编著,冯江、袁粤、万谦、傅娟、张红虎译,段进译审,《城市设计的维度》,南京:江苏科学技术出版社,2005 年
    (16)[英]克利夫·芒福汀 著,张永刚、陆卫东 译,《街道与广场(第二版)》。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4 年 6 月第 1 版
    (17)任福田、肖秋生、薛宗蕙 编著, 《城市道路规划与设计(第三版)》,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1998 年 10 月第 3 版
    (18)彭建东、陈怡,《历史街区的保护与开发模式研究》,武汉大学学报(工学版),36(6)
    (19)《历史街区的持续整治》,王峻、王林,城市规划汇刊,1997 年
    (20)[日]芦原义信著,尹培桐译。《外部空间设计(第二版)》,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1988 年
    (21)熊广忠著,《城市道路美学——城市道路景观与环境设计》,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1990 年
    (22)吕正华、马青著,《街道环境景观设计》,沈阳:辽宁科学技术出版社,2000年
    (23)赵之枫、张建、骆中钊 等编著,《小城镇街道和广场设计》,北京:化学化工出版社、环境科学与工程出版中心 出版发行,2005 年
    (24)[日]芦原义信 著,尹培桐 译,《街道的美学》,武汉:华中理工大学出版社,1989 年

© 2004-2018 中国地质图书馆版权所有 京ICP备05064691号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17129号

地址:北京市海淀区学院路29号 邮编:100083

电话:办公室:(+86 10)66554848;文献借阅、咨询服务、科技查新:665547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