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大学生音乐社团现况与发展研究
详细信息    本馆镜像全文|  推荐本文 |  |   获取CNKI官网全文
摘要
中国的大学生音乐社团是在独特的社会情境与大学情境中存在的,因为中国大学的“同质性”而具有了大致相似的内容和形式。课题选取南京市三所不同类型的高校(国家重点-省属-民营)为主要观察点,分析了大学生音乐社团在大学中存在的原因,对其运行机制进行阐述,发现大学生音乐社团具有学习共同体和实践共同体的特征,与音乐班级、“大学音乐社团”有着明显的区别,对大学生发挥着不可替代的“帮助成长”的作用。通过观察大学生音乐社团中具有重要意义的“表演”,以其中演出频率较高的三种乐器(古琴、钢琴、吉他)为例,分析了大学生、大学、社会三方面对民族民间音乐、西方古典音乐及流行音乐的不同认识。通过观察、访谈,笔者认为,大学生音乐社团的自主性仍需提高,权力与商业在或明或暗地影响和制约着大学生音乐社团的发展。最后,将大学生音乐社团放在全球化的背景之中来观察,提出在“地球村”时代要重新认识大学生音乐社团的价值,以“全球公民社会”的视野和“世界一流大学”的眼界建设大学生音乐社团。
Because of roughly similar“homogeneity”at content and form, Chinese musical associations of undergraduate student is unique to social situation and situation of university, this research selected three different types universities in Nanjing(national important, provincial, Private universities and colleges)as mainly observe objects. Analyzed the reasons of why these musical associations over there,according to explain on operational mechanism we found all the musical associations has strongly resembles characteristic: such as learning communities and practice communities. These associations are very different from musical class and societies of music which belong to the school authorities and they can help the undergraduates grow up as well, this benefit is irreplaceable. This study also observed their significant meaningful“performance”,according to the frequency which have been played by Guqin, piano and guitar, then analyzed their obvious differences to see folk music, western classic music and pop music. Based on the observation, the conversation, we believe that the autonomy of the musical associations still to be improved, the power and the commercials are still potentially influencing and restricting their freedom and their development, in order to development them better, we need observe them in the background of globalization, we should rediscover its value at this era of "global village", and see it in a new way ,“global civil society”and“a world class university”to built the musical associations.
引文
[1] Robert D. Putnam. Making Democracy Work:Civic Traditions in Modern Italy Princeton,NJ:Princeton University Press,1993,p90.
    [2]钱理群.中国大学的问题与改革[C].天津人民出版社,2003:序言.
    
    [3]王思斌.社团的管理与能力建设[M].北京:中国社会出版社,2003:5.
    [4]王思斌.社团的管理与能力建设[M].北京:中国社会出版社,2003:9.
    [6]国外很多大学生社团则具备民事权利能力和民事行为能力,在法律框架下开展活动。——笔者注
    [7]借用大学内普遍的说法。“有中错状元,无起错花名”,“官方”、“草根”的“花名”具有重要现实意味,是学生(也包括管理老师)的一次集体命名。——笔者注
    [8]王名.中国社团改革——从政府选择到社会选择[M].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1.
    [9]周湘林.试析我国高校学生自治权的现状及其保障——基于政策文本的分析[J].高校教育管理,2009(5):67.
    [10]戴俊超.国立音乐院“山歌社”音乐活动述论[D].华中师范大学,2006:1-75;国立音乐院“山歌社”的活动历史回顾[J].音乐艺术,2007(3);国立音乐院“山歌社”及其活动历史回顾(上)[J].中央音乐学院学报,2007(1).
    [11]谢功成.“山歌社”成立的前前后后——在中国现代音乐史研讨会上的发言[J].音乐研究,1992(1);朱石林,潘名挥.记山歌社和遵义的音乐活动[A].贵州文史资料选辑(9),1981.
    [12] [美]韩国鐄.北京大学音乐传习所研究[J].音乐艺术,1990(1),(2).
    [13]路畅.抗战胜利前后的山西大学音乐社团[J].山西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6(5):105-106.
    [14]杜萌.一把青秧趁手青——记北京大学戏曲爱好者活动[J].中国戏剧,1984(5).
    [15]姚恒璐.英国学校中的音乐表演教学及音乐社团活动二三事[J].中国音乐教育,1996(5).
    [16]张静波.大学生乐团建设的基本要素[J].江苏高教,2001(6);于大雪.探索高校舞蹈社团的实践与发展[J].教育艺术,2006(7);李佳.浅谈高职音乐教育中的学生社团活动[J].教育与职业,2006(24);钟家明.普通高校组建大学生合唱团的意义与发展[J].广播歌选,2007(2).
    [17]胡凯.对普通高校大学生音乐社团现状的调查分析与思考[D].首都师范大学,2007. 18王晖.江苏省部分普通高校学生音乐社团现状调查与分析[D].南京艺术学院,2009.
    [20]伍国栋.得失有三思,皆可以为鉴[J].中央音乐学院学报,2009(1):14.
    [22]参看:[美]欧文·戈夫曼(Erving Goffman).日常生活中的自我呈现[M].冯钢译,北京大学出版社,2008:205.
    [25] [美]克利福德·吉尔兹.地方性知识——阐释人类学论文集[C].王海龙,张家瑄译.北京:中央编译出版社,2000:导读47.
    [26] [美]克利福德·格尔茨(吉尔兹).文化的解释[M].韩莉译.南京:译林出版社,1999:5.
    [27] 1912年,孙中山就任中华民国临时大总统,以南京为首都。1927年,南京国民政府成立。1949年,南京为中央直辖市。1952年恢复江苏省,南京降为省辖市并作为江苏省省会至今。——笔者注
    [28]南京市教育局. 2008南京教育绿皮书[Z]. 2009:10.
    [29]江苏省教育厅. 2008年江苏省教育事业发展统计公报[EB/OL].江苏教育网,2009-03-30.
    [30] 2009年具有普通高等学历教育招生资格的高等学校名单[N].中国教育报,2009-04-23.截止于2009年4月14日,不含军事院校和港澳台高校。
    [31]周守军.国家重点学科分布及其象征意义分析[J].中国高教研究,2009(1).
    [32]章小辉.我国高等院校优势学科分布与建设现状研究[J].中国高等教育研究,2009(4):33.
    [33]杨斌,阳勇.基于TOPSI的区域高等教育发展水平研究[J].中国高等教育评估,2009(1):52.
    [34]张炜.我国高等教育财政经费中部塌陷现象研究[J].高教探索,2009(2):33.
    [35]教育部财务司,国家统计局社会和科技统计司. 2008中国教育经费统计年鉴[Z].北京:中国统计出版社,2009:604.
    [36]徐传德.打造全国教育名城[A].徐传德.教育转型的抉择与行动[C].商务印书馆,2007:67.
    [37]参见南京门户网站:http://www.nanjing.gov.cn/.
    [38]江苏教育厅.江苏教育年鉴(2008)[Z]. 2009:238.
    
    [39]江苏教育厅.江苏教育年鉴(2008)[Z]. 2009:240.
    [40]费孝通以《江村经济》为基础的博士论文题目为《中国农民的生活》(Peasant Life in China)。20世纪30年代中国农民的生活存在很大差异,而20世纪50年代后的中国大学十分相同。——笔者注
    [41]参考:[加拿大] (Ruth Hayhoe).中国大学(1895-1995)——一个文化冲突的世纪[M].许洁英译.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0:113—114.
    [42]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西安音乐学院建校60周年书记、院长访谈[N].音乐周报,2009-09-30.
    [43]复旦大学校长苏步青:应该相信校长能管好大学[N].人民日报,1979-12-26.
    [44]原春琳.中科大卸任书记:过分“关心”害了中国大学[N].中国青年报,2009-09-01.
    [45]锵锵三人行[Z].凤凰卫视,2009-11-23.
    [46]如“当今中国已经没有教育!家庭是在教龉,学校是在教愚,社会是在教欲,媒体是在教娱……”见:李洲.当今中国已经没有教育[EB/OL].中国音乐学网,http://www.emus.cn/?32900/viewspace-40437.html,2010-04-18.
    [47] 1998年8月29日第九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第委员会第四次会议通过,1999年1月1日起施行。
    [48] 2002年12月28日第九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三十一次会议通过,2003年9月1日起施行。
    [49]可参考:刘宝存.改革开放以来我国高等教育管理体制的回顾与前瞻[J].复旦教育论坛,2009(1).
    [50]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令第25号,于2007年1月16日经部长办公会议讨论通过,自2007年2月10日起施行。
    [51]以浙江大学为例,专任教师的比例在1998年、2004年、2008年分别是:51.9%,50.5%,42.3%。数据来源:顾建民(浙江大学高等教育研究所所长,教授).大学教师专业发展的政策分析——以浙江大学为个案[J].中国高教研究,2009(5):53.
    [52]“教授治学”可以这样来理解:教授只管教学;教授需要承担出学术成果的责任;管理人员也基本上都有学术方面的高级职称,学术由他们来管理。——笔者注
    [53]韩水法.世上已无蔡元培[J].读书,2005,(4):3.
    [54]郭少峰.“大学官本位影响学术发展”:教育部副部长批评一些大学功利主义抬头[N].新京报,2007-09-09.
    [55]顾海兵.中国大学网站新闻的官味度分析[J].复旦教育论坛,2009(4).
    [58]谢凌凌,张琼.我国高校趋权性及规权初探[J].江苏高教,2009(3):20.
    [59]资料来源:杨晓霞,吴开俊.因教致贫:教育成本与收益的失衡[J].江苏高教,2009(2):52.
    [60]数据来源:旷乾.高等教育成本分担中的教育银行[J].黑龙江高教研究,2009(3):25.
    [61]教育部财务司,国家统计局社会和科技统计司. 2008中国教育经费统计年鉴[Z].北京:中国统计出版社,2009:4-5.
    [62]吴敬琏:我认同“我们仍然处在政治经济学时代”[N].北京日报,2009-05-04.
    
    [64]李正军.高校学生管理工作概论[M].保定:河北大学出版社,2002:180.
    [65]熊月之.圣约翰大学[M].上海人民出版社,2007.
    [66]赵灵敏.政府与“非政府”的关系重建——专访清华大学公共管理学院副院长王名[J].南风窗,2007(3).
    [69]参看:陈志武.中国的政府规模有多大?[EB/OL].中国经济网,http://intl.ce.cn/zgysj/200803/02/t20080302_14697402.shtml,2008-03-02.
    [70]中共中央关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Z].2006.
    [71] [加拿大]许美德(Ruth Hayhoe).中国大学(1895-1995)——一个文化冲突的世纪[M].许洁英译.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0:106—107.
    [72] [加拿大]许美德(Ruth Hayhoe).中国大学(1895-1995)——一个文化冲突的世纪[M].许洁英译.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0:119.
    [73] [加拿大]许美德(Ruth Hayhoe).中国大学(1895-1995)——一个文化冲突的世纪[M].许洁英译.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0:137.
    [74] [加拿大]许美德(Ruth Hayhoe).中国大学(1895-1995)——一个文化冲突的世纪[M].许洁英译.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0:159.
    [75]李正军.高校学生管理工作概论[M].保定:河北大学出版社,2002:181.
    [76]中央电视台新闻频道2009年12月24日的“环球视线?国际新闻评论”中有这样的评论:如果加上教育,中国综合国力的世界排名还要靠后。
    [77]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见[Z]. 2004.
    [78]项云,杜榕.论高校学生自治组织与依法治校[J].中国青年研究,2009(11).
    [79]《普通高等学校学生管理规定》(国家教育委员会1990年第7号令)第40条.
    [80]南京大学社团联合会章程[Z]. 2009:总则第3条.
    
    [82]共青团中央,教育部.关于加强和改进大学生社团工作的意见[Z]. 2005.
    [83]李正军.高校学生管理工作概论[N].保定:河北大学出版社,2002:59.
    [84]周湘林.试析我国高校学生自治权的现状及其保障——基于政策文本的分析[J].高校教育管理,2009
    [87]斯蒂芬·F·梅森.自然科学史[M].上海外国自然科学哲学著作编译组译.上海人民出版社,1962:94.
    [88] Hastings rashdall. The Universities of Europe in the Middle adges(Vol. 1). Oxford at the Clarendon Press,1987,p151-152.
    [89]阎光才.识读大学——组织文化的视角[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2:31.
    [90]周丽华.德国大学与国家的关系[M].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8:4.
    [91] Boockmann,H.Wissen und Widerstand:Geschichte der deutschen universitaet. Berlin:Siedler Verlag,1999.p14.转引自:周丽华.德国大学与国家的关系[M].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8:18.
    [92]周丽华.德国大学与国家的关系[M].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8:18.
    [93] [法]涂尔干.教育思想的演进.李康译.上海人民出版社,2003:127.
    [94] Arbeitsgruppe Bildungsbericht am Max-Planck-institut fuer Bildungsforschung. Das Bildungswesen in der Bundesrepublik Deutschland: Strukturen und Entwicklungen im Ueberblik. Reinbek bei Hamburg:Rowohlt,1994.p649.转引自:周丽华.德国大学与国家的关系[M].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8:8.
    [95]张天雪.校长权力论——政府、公民社会和学校层面的研究[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8:60.
    [96]刘宝存.大学理念的传统与变革[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4:222.
    [97]瓦尔特·吕埃格.主题与模式[A].希尔德·德·里德-西蒙斯.欧洲大学史(一)[C].保定:河北大学出版社,2008:42.
    [98]雷纳·克里斯托夫·施温格斯.学生的教育与生活[A].希尔德·德·里德-西蒙斯.欧洲大学史(一)[C].保定:河北大学出版社,2008:229.
    [99]贺国庆.德国和美国大学发达史[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1998:90-110;尹冬梅,丁力.中国当代高校学生组织研究[M].北京:时事出版社,2008:68-69.
    [100]尹冬梅,丁力.中国当代高校学生组织研究[M].北京:时事出版社,2008:69.
    [101]宋丽慧.学生参与:转型时期高校管理的视界[M].北京大学出版社,2007:84.
    [102]羽离子.英国大学学联的组织结构和活动实践[J].贵州师范大学学报,2002(4).
    [103]参看:陈理宣.审美人格教育:文化视野中的美育本质[J].江西社会科学,2009(8).
    [104]郭齐勇.大学的教育理念与目标[J].中国大学教学,2002(10):17.
    [105]转引自:黄俊杰.傅斯年与台湾大学的教育理念[J].高等教育参考,2008(2):49.
    [106]梅休等.杜威学校[M].王承绪等译.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1991:3-4.
    
    [107]郑葳.学习共同体——文化生态学习环境的理想架构[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7:61.
    [108]如南京财经大学团委和社团联合会的调查显示,校内有80%的学生都参加过社团。——笔者注
    [109] [法]托克维尔.论美国的民主[M],董果良译.北京:商务印书馆,1988:218.
    [110]李龙,夏立安.论结社自由权[J].法学,2009(12):5.
    [111]余雅风.学生权利概论[M].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9:311.
    [112]余雅风.学生权利概论[M].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9:310-311.
    [113]见《立足社团特色,打造品牌形象》,载南京财经大学《社团之声》第8期,2009年4月。
    [114]南京大学社团联合会.社彩斑斓[Z]. 2008-09.
    [115]英文和狭义的“舞台表演研究”相同,所以需要特别指出:它是表演研究和人类学结合的产物。——笔者注
    [116] [美]欧文·戈夫曼(Erving Goffman).日常生活中的自我呈现[M].冯钢译,北京大学出版社,2008:205.
    [117] [英]奈杰尔·拉波特.社会文化人类学的关键概念[C].鲍雯妍译,北京:华夏出版社,2005:305.
    [118]南京财经大学“金属公社”学校五星级社团申报材料,2009.
    [120]王耀华,杜亚雄.中国传统音乐概论[M].福州:福建教育出版社,2004:3.
    [121]牛津简明音乐辞典[Z].北京:人民音乐出版社,1991:203.
    [122]周海宏.有关“高雅音乐”和“通俗音乐”审美价值问题的分析[J].人民音乐,2005(11):31.
    [124]参看:潘知常.反美学——在阐释中理解当代审美文化[M].上海:学林出版社,1995:69—79.
    [133]毛舒能.他?她?我[A].韩流.社团人:来自北大的青春故事(第二版)[C].北京大学出版社,2008:208.
    [134]刘承华.古琴艺术论[M].南京:江苏文艺出版社,2002:13.
    [135]刘承华.古琴艺术论[M].南京:江苏文艺出版社,2002:13.
    [136]王咏(南京大学).文化遗产与国家认同——社会学视野中的古琴艺术.
    [137]周梦(浙江大学).古琴现状及其传承.
    [138]韩雪(复旦大学).七弦诗上流——琴和诗的本源性探究.
    [139]孙莺(南京大学).弦与诗——论唐以前琴与文学的关系.王晗.古琴艺术表现形态的重新审视——古琴曲辞艺术初步探析.
    [177]五十年代的“土洋之争”、六十年代的“三化”(革命化、民族化、群众化)等等对钢琴都有冲击。——笔者注
    [178]陈丹青.阶级与钢琴[A].陈丹青音乐笔记[C].上海音乐出版社,2002:191.
    [179]沈阳音乐学院评论组.批判否定音乐阶级性的谬论[N].辽宁日报,1974-02-02.
    [180]黄天东.钢琴考级二十年有感——致家长的公开信[J].琴童,2009(2):8.
    [181]杨燕迪.钢琴礼赞[J].音乐爱好者,2006(4):7.
    [182]见杨立梅.柯达伊音乐教育思想与匈牙利音乐教育[M].上海教育出版社.2000:25.
    [183] [英]齐格蒙特?鲍曼.作为实践的文化[M].郑莉译,北京大学出版社,2009:16.
    [185]张婷婷(南京大学古琴社).论朱熹的古琴音乐观.
    [186]王磊.民谣歌手王梦麟:那时弹吉他有美国流氓的味道[N].南都周刊(娱乐报道153期),2007-09-12.
    [187]宋祥瑞.中央电视台与港台歌星——1984年中央电视台春节晚会邀请港台歌星事件的阐释学研究(上)[J].黄钟,2007(4):15.
    [188]陈志昂.音乐的分野[M].文艺研究,1989(3).
    [189]陈志昂.流行音乐再批判[J].人民音乐,1990(5):36.
    [190]沈致隆,齐东海.音乐文化与音乐人生[M].北京大学出版社,2007:458.
    [191]黄兴华.探访大学校园里的“心理宣泄室”[EB/OL].新华网,http://news.xinhuanet.com/focus/2009-09/29/content_12095699.htm,2009-10-01.
    [192]转引自:陈志昂.流行音乐批判[J].音乐研究,1989(4):19.陈志昂先生依此指责流行音乐,笔者则认为这未尝不是流行音乐的积极作用。
    [193]南京大学(仙林大学城)摇滚音乐节[EB/OL]. http://nanjing.woaidong.com/event_method_detail_id_39749.shtml,2010-01-08.
    [194]彭浩翔.失物认领处[J].看电影,2009(11):40.
    [195]“以摇滚乐为代表的某种理想主义”——李宏宇.真实有时让人难堪——南方周末高校纪实电影周扫描[N].南方周末,2009-11-12.
    [196]南京大学(仙林大学城)摇滚音乐节[EB/OL]. http://nanjing.woaidong.com/event_method_detail_id_39749.shtml,2010-01-08.
    [197]王思琦.“流行音乐”的概念及其文化特征[J].音乐艺术,2003(3):82.
    
    [198]陈映芳.在角色与非角色之间:中国的青年文化[M].南京:江苏人民出版社,2002:97.
    [199]王惊涛.人民需要轻音乐和抒情歌曲[N].北京音乐报,1979-12-01.
    [200]李鹰.校园民谣志[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6:54.
    
    [201]李鹰.校园民谣志[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6:55-56.
    [202]彭万荣.表演诗学[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3:57.
    [203]王咏.国家语境中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以古琴为个案研究[J].音乐与表演,2009(3):111.
    [204]王咏.国家语境中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以古琴为个案研究[J].音乐与表演,2009(3):111.
    [205]刘京林.大众传播心理学[M].北京:中国传媒大学出版社,2005:63
    [206]据笔者观察,三校的大学生音乐社团都没有“建立党组织、团组织”。——笔者注
    
    [207]林秉贤.社会心理学[M].北京:群众出版社,1985:425.
    [208]王咏.国家语境中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以古琴为个案研究[J].音乐与表演,2009(3):112.
    [209] De Certeau, M. The Practice of Everyday Life. S. Rendall, Trans.Berkeley: University of California Press.1984:186.转引自:[美]阿瑟·阿萨·伯格.通俗文化、媒介和日常生活中的叙事[M].姚媛译,南京:南京大学出版社,2006:1.
    [210]彭万荣.表演诗学[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3:55.
    
    [211]理查德·谢克纳.人类表演学的现状、历史与未来[J].孙惠柱译.戏剧艺术,2005(5):7.
    [212] Abercrombie,N.& Longhurst,B.(1998).Audience. London: Sage Publication,p92.
    [213]李洪涛.表演:解读教育活动的新视角[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6:28.
    [214]黑格尔.美学(第3卷,上)[M].朱光潜译.北京:商务印书馆,1979:337.
    [215]理查德·谢克纳.人类表演学的现状、历史与未来[J].孙惠柱译.戏剧艺术,2005(5):6.
    [216]叶朗.现代美学体系[M].北京大学出版社,1999:49.
    [217]黑格尔.美学(第3卷,上)[M].朱光潜译.北京:商务印书馆,1979:330.
    [218]沛西?能.教育原理[M].王承绪译,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1992:101.
    [219]余震球.维果茨基教育论著选[C].人民教育出版社,2005.
    [220]余震球.维果茨基教育论著选[C].人民教育出版社,2005.
    [221] [美]理查德·鲍曼.作为表演的口头艺术[M].杨利慧,安德明译.桂林: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8:12.
    
    [1]滕尼斯.共同体与社会[M].林荣远译.北京:商务印书馆,1999.
    [2]韦伯.社会学的基本概念[M].胡景北译.上海人民出版社,2000:63.
    [3]赵健.学习共同体——关于学习的社会文化分析[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6:19-20.
    [1]郑葳.学习共同体——文化生态学习环境的理想架构[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7:55.
    [2]赵健.学习共同体——关于学习的社会文化分析[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6:2.
    [3]郑葳.学习共同体——文化生态学习环境的理想架构[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7:55-56.
    [4] Sergiovanni, T. J. (1994). Building Community in School. San Francisco: Josseybass.
    [5] Boyer, E. (1995). The Basic School: A Community for Learning. Princeton, NJ: the Carnegie Foundation for the Advancement of Teaching.
    [6]迈克尔·富兰(Fullan, M.).变革的力量——透视教育改革[M].中央教育科学研究所,加拿大多伦多国际学院译.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4:54.
    [7]参看赵健.学习共同体——关于学习的社会文化分析[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6:3-4.
    [8]张天雪.校长权力论——政府、公民社会和学校层面的研究[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8:60.
    [1]张天雪.校长权力论——政府、公民社会和学校层面的研究[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8:93-94
    [2]周湘林.试析我国高校学生自治权的现状及其保障——基于政策文本的分析[J].高校教育管理,2009(5):68.
    [1] A.Althusser, Essays on Ideology, London: New Left Books, 1984, p20;陆道夫.葛兰西的霸权理论与大众文化研究[J].河南社会科学,2002(3).
    [2]现代的窃听、摄像技术早已超越了“瞭望塔”,正如奥威尔在《1984》中的“神谕”:“老大哥在看着你!”——笔者注
    [3] [法]米歇尔·福柯.规训与惩罚:监狱的诞生[M].刘北成,杨远婴译.北京: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2007.
    
    [1]参考:赵健.学习共同体——关于学习的社会文化分析[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6:26.
    [2]郑葳.学习共同体——文化生态学习环境的理想架构[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7:72.
    
    [1] [美]爱德华·W·萨义德.知识分子论[M].单德兴译,北京:三联书店,2002:67.
    [2] [美]爱德华·W·萨义德.知识分子论[M].单德兴译,北京:三联书店,2002:69.
    [3] [美]爱德华·W·萨义德.知识分子论[M].单德兴译,北京:三联书店,2002:71.
    [4] [美]爱德华·W·萨义德.知识分子论[M].单德兴译,北京:三联书店,2002:72.
    [5]陈平原.读书的“风景”与“爱美的”学问[J].新华月报,2009(11上):84.
    [6] [美]爱德华·W·萨义德.知识分子论[M].单德兴译,北京:三联书店,2002:67.
    
    [1]郑葳.学习共同体——文化生态学习环境的理想架构[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7:38.
    [2] [美]Carl R.Rogers,H. Jerome Freiberg.自由学习[M].伍新春译.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6:41.
    [1] [美]Carl R.Rogers,H. Jerome Freiberg.自由学习[M].伍新春译.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6:116.
    [2]于泽元,靳玉乐.素质教育的关键转换:从知识增加到自我生长[J].青年教师,2007(12):6.
    [1]国家教委,共青团中央.关于广泛组织高等学校学生参加社会实践活动的意见[Z].1987.
    [2]纽曼?亨利.关于大学的概念(一)[A].石幼珊.名人演说一百篇[C].商务印书馆香港分馆,1992:167.
    [3] [美]约翰?杜威.民主主义与教育[M].王承绪译.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1990:6.
    [1]赵健.学习共同体——关于学习的社会文化分析[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6:37,43.
    [2]马克思恩格斯全集(23)[Z].北京:人民出版社,1985:529.
    
    [1]主要根据“南京大学林泉钢琴社09年古典钢琴音乐会活动策划书”整理,策划书全文有5673个字符。
    [2]郑葳.学习共同体——文化生态学习环境的理想架构[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7:89.
    [1]郑葳.学习共同体——文化生态学习环境的理想架构[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7:136.
    [2] [美]Robert D. .Putnam.使民主运转起来[M].王列,赖海榕译.南昌:江西人民出版社,2001:207-213.
    [3] [加]查尔斯·泰勒.自我的根源:现代认同的形成[M].韩震等译,译林出版社,2001:50.
    [4]尹鸿伟.罗崇敏:推进现代教育公平[J].南风窗,2009(26):30.
    [5]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国际教育发展委员会.学会生存——教育世界的今天和明天[M].华东师范大学比较教育研究所译,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1996:285.
    
    [1]赵虹元.高校实施闲暇教育的价值与策略[J].山西师范大学学报(社科版),2005(2).
    [2]参看:共青团上海市委学校部.上海高校学生社团的现状分析与研究[J].思想·理论·教育,2001(11):
    51.杨雄.关注改革开放后出生的一代——华东地区大学生调研报告[M].上海社会科学院出版社,2008:124.
    [1] 2008年林泉钢琴社新年音乐会古典专场[EB/OL].搜狐博客,http://afion.blog.sohu.com/113605749.html,2009-04-02.
    [1]叔本华.论音乐[A].叔本华美学随笔[C].上海人民出版社,2004:187.另:“音乐如果作为世界的表现看,那是普遍程度最高的语言”。见叔本华.作为意志和表象的世界[M].石冲白译.北京:商务印书馆,1982:363.
    [2] [苏]克列姆辽夫.音乐美学问题概论[M].吴启元、虞承中译,北京:音乐出版社,1959:93.
    [1]米兰·昆德拉曾言,“一切恐惧来源于未来,谁不担心未来,谁就天不怕,地不怕。”——笔者注
    [2]“对内什么都要,就是不要脸;对外什么都不要,就是要脸”。闲聊中一位音乐社团成员的言论引起我的注意,抄录在此权博一笑。——笔者注
    [3]李小伟.开创民间教育国际交流与合作新局面[N].中国教育报,2010-01-11.
    [1]参看三校的门户网站“学校概况”。
    [2] Nick Young &Anthony Woo. An Introduction to the Nonprofit Sector in China. Kent:Charities Aid Foundation,2000,p5.
    [3]童世骏.风险社会、文明冲突和永久和平[J].读书,2002(5):95.
    [2]王名.民间组织的发展及通向公民社会的道路[A].王名.中国民间组织30年——走向公民社会[C].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8:9.
    [1]贡斯当.古代人的自由与现代人的自由之比较[A].李强译.刘军宁.公共论丛:自由与社群[C].北京:三联书店,1998:308.
    [2]王建芹.从自愿到自由——近现代社团组织的发展演进[M].北京:群言出版社,2007:11.
    [3] [法]托克维尔.论美国的民主[M].董果良译.北京:商务印书馆,1988:218.
    [1]刘培峰.论结社自由[D].北京: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2003.
    [2]王建芹.从自愿到自由——近现代社团组织的发展演进[M].北京:群言出版社,2007:前言.
    [3] Arts & Economic Prosperity III: The Economic Impact of Nonprofit Arts and Culture Organizations and Their Audiences,p13.转引自:马萱,韩学周.美国非营利表演艺术组织产生与发展的原因及启示[J].音乐与表演,2010(2).
    [4] NGO缓解大学生就业[J].南风窗,2009(14):13.
    [1] Clark Kerr. Higher Education Cannot Escape History, N.Y. State University of New York.1994.
    [2]张天雪.校长权力论——政府、公民社会和学校层面的研究[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8:60.
    [3]王建华.作为大学的大学——从第三部门视角剖析公民社会“大学”的内在机理[J].教育发展研究,2007(5):42.
    [4] [英]阿什比.科技发达时代的大学教育[M].滕大春,滕大生译.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1983:64.
    
    [1]阎光才.识读大学——组织文化的视角[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2:42.
    [2]原春琳.中科大卸任书记:过分“关心”害了中国大学[N].中国青年报,2009-09-01.
    
    [1] [法]托克维尔.论美国的民主[M].董果良译.北京:商务印书馆,1988:215.
    [2]李昌平.放弃“全能政府”才能建设和谐社会[N].南方周末,2009-08-13.
    [1]周湘林.试析我国高校学生自治权的现状及其保障——基于政策文本的分析[J].高校教育管理,2009(5):67.
    [2]人民论坛杂志社课题组的《大学生就业困难与社会稳定关系研究报告》指出,3528名受访者认为“大学毕业生就业更加困难,诱发不稳定因素”是未来十年的严峻挑战,占受访人数的43.4%(《人民论坛》2009年12期下,第30页)。事实上大学中不稳定因素远远不止于“就业”问题——这一点在《报告》中也有所反映。
    [3]陈统奎.教育规划应少些功利——对话中科大校长侯建国[J].南风窗,2009(13):37.
    [4]柏拉图文艺对话集[M].朱光潜译,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1963:62-63.
    [1]北京大学哲学系美学教研室.西方美学家论美和美感[Z].商务印书馆,1980:44-45.
    [2]马克思恩格斯全集(1)[M].北京:人民出版社,1966:29.
    [3]蔡尚伟.文化产业:破冰扬帆正逢春[N].光明日报,2010-01-07.
    [4]参看:高丙中、马强.传统草根社团迈向公民社会的历程:河北一个庙会组织的例子[A].高丙中、袁瑞军.中国公民社会发展蓝皮书[C].北京大学出版社,2008:399-412.
    [1]董健.重振启蒙精神,招回大学之魂[J].高教探索,2009(2):5.
    [2]如:陈平原.全球化时代的“大学之道”[N].文汇报,2009-03-14.
    [3]徐瑗,陈统奎.重塑精神,重扬理想——对话复旦大学校长杨玉良[J].南风窗,2009(13):41.
    [1]周飙.多元社会需要多元化的教育,教育体系的结构化改革势在必行[N]. 21世纪经济导报,2009-09-16.
    [1]陆根书,刘敏.我国高校学科竞争力及学科建设成效分析[J].西安交通大学学报(社科版),2008(6).
    [2]参看:李国杰. SCI成了Stupid Chinese Idea[N].科学时报,2008-12-19.
    [3] [法]米歇尔·福柯.规训与惩罚:监狱的诞生[M].刘北成,杨远婴译.北京: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2007:154.
    [1]郭广银,杨明.新时期高校校园文化建设的理论与实践[M].南京大学出版社,2007:40。
    [2]徐辉.高等教育发展的新阶段——论大学与工业的关系[M].杭州大学出版社,1990:2.
    [3]何茂莉.传承与现代——文化人类学视野下的大学精神[M].北京:民族出版社,2006:1.
    [1]杨东平.大学精神[M].沈阳:辽海出版社,2002:2-3.
    [2]转引自杨立梅.以素质教育观透视国外音乐教育[J].中国音乐教育,2002(4):42.
    [3]见杨立梅.柯达伊音乐教育思想与匈牙利音乐教育[M].上海教育出版社.2000:25
    [4]罗曼·罗兰.贝多芬传[M].傅雷译.北京:人民音乐出版,1978:77.
    [1]胡山林.老庄乐论的终极关怀精神[J].中国音乐学,2008(1):90.
    [2]陈小兵.高师音教改革需要高扬人文精神[J].中国音乐,2001(4):7.
    [3]王长宇.中美大学理念简析[J].世界教育信息,2006(7):28.
    [4]爱因斯坦文集(三)[Z].许良英、赵中立、张宣三译,商务印书馆,1979:310.
    [5] [西]奥尔特加·加塞特.大众的反叛[M].刘训练译.长春:吉林人民出版社,2004:109.
    [6]郭齐勇.大学的教育理念与目标[J].中国大学教学,2002(10):17.
    [7] [美]欧文·白壁德.文学与美国的大学[M].张沛译.北京大学出版社, 2004:57.
    [8]杨杏芳.大学教学制度改革的文化反思[M].南京大学出版社, 2006:18.
    [1]参看:王笃实.大学成为“技工学校”而技工短缺悖论的思考[J].中华女子学院山东分院学报,2006(4).
    [2]徐传德.教育必须追求功利之上的超越[A].徐传德.教育转型期的抉择与行动[C].北京:商务印书馆. 2007:35.
    [3]见杨立梅.柯达伊音乐教育思想与匈牙利音乐教育[M].上海教育出版社,2000:27.
    [4]林崇德.中国少儿百科全书·文化·艺术[M].杭州:浙江教育出版社.1994:335-336.
    [5] Rauscher F H,Shaw G L,Ky K N.“Music and spatial task performance”Nature [J]. ProQuest Psychology Journals,1993(14):611.转引自:张又丹.中西普通大学音乐教育的启示[J].江苏大学学报(高教研究版),2006(4):100.
    [6]转引自:沈致隆、姜华.MIT的艺术教育及其对我国高等教育的启示[J].高等工程教育研究,1999(1):69.
    [7]沈致隆.麻省理工学院的音乐教育及其启示[J].中国音乐教育,1998(3):37.
    [8]见徐岱.大学精神与人文理念[J],浙江海洋学院学报(人文版),2007(2):2。
    
    [1]参看:音乐与健康[N].科学导报,2005-06-23.
    [2]柏拉图.文艺对话集[M].朱光潜译.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1997:62.
    [3]铃木镇一.莫扎特教育风暴[M].石井译.北京:中国妇女出版社.2004:99.
    [1]见金诚,陈定力.弦歌不辍,和谐发展——人文视角中的斯坦福大学[J].教育与现代化,2007(2):69.
    [2]沈致隆、姜华.MIT的艺术教育及其对我国高等教育的启示[J].高等工程教育研究,1999(1).
    [3]陈晏.音乐教育在大学生素质教育中的地位和作用[J].陕西师范大学学报(社科版),1998(增刊):184.
    
    [1] Karl Jasperse. The Idea of University. London:Peter Owen Ltd,1965:preface.
    [2]宋丽慧.学生参与:转型时期高校管理的视界[M].北京大学出版社,2007:50.
    [1]张宝泉.美苏英德法高等学校管理比较[M].东北师范大学出版社,1998:73.
    [2]宋丽慧.学生参与:转型时期高校管理的视界[M].北京大学出版社,2007:封面.
    [3]宋丽慧.学生参与:转型时期高校管理的视界[M].北京大学出版社,2007:86.
    [4]陈统奎.教育规划应少些功利——对话中科大校长侯建国[J].南风窗,2009(13):37.
    [5]姚忆江.“为什么中国的教育培养不出大师”[N].南方周末,2010-01-14.
    [6]锵锵三人行[Z].凤凰卫视,2010-01-14.
    [1]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国际教育发展委员会,学会生存——教育世界的今天和明天[M] .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 1996:21.
    [2] Collaborations Between Universities and Corp. Jesse Fang, Director of Language Lab at Microprocessor Research Labs of Intel Corp. Lecture of PENN-NAEA Training Program for Chinese Higher Education Leaders. Nov.-Dec.2003.
    [1]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见[Z]. 2004.
    
    [1]宋丽慧.学生参与:转型时期高校管理的视界[M].北京大学出版社,2007:5.
    [2]尹冬梅,丁力.中国当代高校学生组织研究[M].北京:时事出版社,2008:205.
    [1]尹冬梅,丁力.中国当代高校学生组织研究[M].北京:时事出版社,2008:83.
    [2]参看:麻省理工学院网站http://www.mit.edu/
    [3]参看:尹冬梅,丁力.中国当代高校学生组织研究[M].北京:时事出版社,2008:84.
    [1]转引自:大学之道:中国30年来大学[EB/OL].凤凰网?教育,http://news.ifeng.com/history/special/daxuezhidao/,2010-02-22.
    [1]Abercrombie,N.& Longhurst,B..Audience. London: Sage Publication,1998. Althusser,Essays on Ideology. London::New Left Books,1984.
    [2]Boyer, E. The Basic School: A Community for Learning. Princeton, NJ:the Carnegie Foundation for the Advancement of Teaching,1995.
    [3]Clark Kerr. Higher Education Cannot Escape History, N.Y. State University of New York.1994.
    [4]Hastings rashdall. The Universities of Europe in the Middle adges(Vol. 1),Oxford at the Clarendon Press,1987.
    [5]Karl Jasperse. The Idea of University. London:Peter Owen Ltd,1965
    [6]Mead, G. H. Mind, Self and Society. Chicago:University of Chicago Press,1967.
    [7]Robert D. Putnam. Making Democracy Work:Civic Traditions in Modern Italy Princeton,NJ:Princeton University Press,1993.
    [8]Scott Lash,Celia Lury. Global Culture Industry. Malden:Polity Press,2007.
    [9]Sergiovanni, T. J. Building Community in School. San Francisco:Josseybass,1994.
    [10]【德】M·韦伯:《社会科学方法论》,杨富斌译,北京:华夏出版社,1999。
    [11]【德】黑格尔:《美学》(第3卷,上),朱光潜译,北京:商务印书馆,1979。
    [12]【德】康德:《纯粹理性批判》,韦卓民译,武汉:华中师范大学出版社,2000。
    [13]【德】克耐夫:《西方音乐社会学现状——近代音乐的听赏和当代社会的音乐问题》,金经言译,北京:人民音乐出版社,2002。
    [14]【德】滕尼斯:《共同体与社会》,林荣远译,北京:商务印书馆,1999。
    [15]【德】韦伯:《社会学的基本概念》,胡景北译,上海人民出版社,2000。
    [16]【德】席勒:《审美教育书简》,冯至、范大灿译,北京大学出版社,1985。
    [17]【法】罗兰·巴特:《流行体系——符号学与服饰符码》,敖军译,上海人民出版社,2000。
    [18]【法】罗兰·巴特:《神话——大众文化诠释》,许蔷蔷、许绮玲译,上海人民出版社,1999。
    [19]【法】马克·布洛赫:《为历史学辩护》,张和声,程郁译,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6。
    [20]【法】米歇尔·福柯:《规训与惩罚:监狱的诞生》,刘北成、杨远婴译,北京: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2007。
    [21]【法】让·波德里亚:《消费社会》,刘成富、全志钢译,南京大学出版社,2006。
    [22]【法】涂尔干:《教育思想的演进》,李康译,上海人民出版社,2003。
    [23]【法】托克维尔:《论美国的民主》,董果良译,北京:商务印书馆,1988。
    [24]【加】查尔斯·泰勒:《自我的根源:现代认同的形成》,韩震等译,南京:译林出版社,2001。
    [25]【加】迈克尔·富兰(Fullan, M.):《变革的力量——透视教育改革》,中央教育科学研究所、加拿大多伦多国际学院译,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4。
    [26]【加】诺思洛普·弗莱(Northrop Frye):《神力的语言——“圣经与文学”研究续篇》,吴持哲译,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4。
    [27]【加】许美德(Ruth Hayhoe):《中国大学(1895-1995)——一个文化冲突的世纪》,许洁英译,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0。
    [28]【美】Carl R.Rogers,H. Jerome Freiberg:《自由学习》,伍新春、管琳、贾荣芳译,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6。
    [29]【美】Robert D.Putnam:《使民主运转起来》,南昌:江西人民出版社,2001。
    [30]【美】阿瑟·阿萨·伯格:《通俗文化、媒介和日常生活中的叙事》,姚媛译,南京大学出版社,2006。
    [30]【美】爱德华·W·萨义德:《知识分子论》,单德兴译,北京:三联书店,2002。
    [31]【美】克利福德·格尔茨(吉尔兹):《文化的解释》,韩莉译,南京:译林出版社,1999。
    [32]【美】莱斯特?M?萨拉蒙:《全球公民社会——非营利部门视界》,贾西津、魏玉译,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7。
    [33]【美】理查德·鲍曼:《作为表演的口头艺术》,杨利慧、安德明译,桂林: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8。
    [34]【美】梅休:《杜威学校》,王承绪译,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1991。
    [35]【美】欧文·白壁德:《文学与美国的大学》,张沛译,北京大学出版社,2004。
    [36]【美】欧文·戈夫曼(Erving Goffman):《日常生活中的自我呈现》,冯钢译,北京大学出版社,2008。
    [37]【美】约翰?杜威:《民主主义与教育》,王承绪译,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1990。[38【]日】铃木镇一:《莫扎特教育风暴》,石井译,北京:中国妇女出版社.2004。
    [39]【苏】巴赫金:《巴赫金全集(5)》,白春仁、顾亚铃译,石家庄:河北教育出版社,1998。
    [40]【苏】克列姆辽夫:《音乐美学问题概论》,吴启元、虞承中译,北京:音乐出版社,1959。
    [41]【西】奥尔特加·加塞特:《大众的反叛》,刘训练译,长春:吉林人民出版社,2004。
    [42]【意】安东尼奥·葛兰西:《狱中札记》,曹雷雨译,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0。
    [43]【英】阿什比:《科技发达时代的大学教育》,滕大春、滕大生译,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1983。
    [44]【英】亨利?纽曼:《大学的理想》,徐辉译,杭州:浙江教育出版社,2001。
    [45]【英】罗杰·金:《全球化时代的大学》,赵卫平译,杭州:浙江大学出版社,2008。
    [46]【英】马林诺夫斯基:《巫术科学宗教与神话》,李安宅译,上海文艺出版社,1987。
    [47]【英】沛西?能:《教育原理》,王承绪译,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1992。
    [48]【英】齐格蒙特?鲍曼:《作为实践的文化》,郑莉译,北京大学出版社,2009。
    [49]【英】斯蒂芬·F·梅森:《自然科学史》,上海外国自然科学哲学著作编译组译,上海人民出版社,1962。
    [50]【英】约翰·B·汤普森:《意识形态与现代文化》,高铦译,南京:译林出版社,2005。
    [51]【英】约翰·布莱金:《人的音乐性》,马英珺译,北京:人民音乐出版社,2007。
    [52]《爱因斯坦文集(3)》,许良英、赵中立、张宣三编译,北京:商务印书馆,1976。
    [53]陈国海:《大学生心理与训练》,广州:中山大学出版社,2005。
    [54]陈映芳:《在角色与非角色之间:中国的青年文化》,南京:江苏人民出版社,2002。
    [55]程星:《细读美国大学》,北京:商务印书馆,2006。
    [56]傅进军:《大学生活动论——素质教育背景下的大学课外教育》,北京:科学出版社,2008。
    [57]高红:《城市整合——社团、政府与市民社会》,南京:东南大学出版社,2008。
    [58]管建华:《后现代音乐教育学》,西安:陕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6。
    [59]郭道久:《以社会制约权力——民主的一种解析视角》,天津人民出版社,2005。
    [60]郭广银、杨明:《新时期高校校园文化建设的理论与实践》,南京大学出版社,2007。
    [62]何茂莉:《传承与现代——文化人类学视野下的大学精神》,北京:民族出版社,2006。
    [63]何雅:《打开一扇窗,自己往外看——解码社团情结、学生干部、社会兼职》,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2004。
    [64]贺国庆:《德国和美国大学发达史》,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1998。
    [65]贺立平:《让渡空间与拓展空间——政府职能转变中的半官方社团研究》,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7。
    [66]侯小伏:《打开另一扇门——中国社团组织的现状与发展》,北京:群众出版社,2003。
    [67]李洪涛:《表演:解读教育活动的新视角》,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6。
    [68]李鹰:《校园民谣志》,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6。
    [69]李正军:《高校学生管理工作概论》,保定:河北大学出版社,2002。
    [70]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国际教育发展委员会:《学会生存——教育世界的今天和明天》,华东师范大学比较教育研究所译,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1996。
    [71]林秉贤:《社会心理学》,北京:群众出版社,1985。
    [72]林崇德.中国少儿百科全书·文化·艺术[M].杭州:浙江教育出版社.1994:335-336.
    [73]刘宝存:《大学理念的传统与变革》,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4。
    [74]刘承华:《古琴艺术论》,南京:江苏文艺出版社,2002。
    [75]刘京林:《大众传播心理学》,北京:中国传媒大学出版社,2005。
    [76]卢德平:《青年文化的符号学阐释》,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7。
    [77]潘知常:《反美学——在阐释中理解当代审美文化》,上海:学林出版社,1995。
    [78]彭万荣:《表演诗学》,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3。
    [79]尚晓援:《冲击与变革——对外开放中的中国公民社会组织》,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6。
    [80]沈致隆,齐东海:《音乐文化与音乐人生》,北京大学出版社,2007。
    [81]石中英:《知识转型与教育改革》,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1。
    [82]时蓉华:《现代社会心理学》,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1989。
    [83]宋丽慧:《学生参与:转型时期高校管理的视界》,北京大学出版社,2007。
    [84]孙杰远、徐莉:《人类学视野下的教育自觉》,桂林: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7。
    [85]王建芹:《从自愿到自由——近现代社团组织的发展演进》,北京:2007。
    [86]王乐:《大学生社团:理论、管理、案例》,北京理工大学出版社,2007。
    [87]王思斌:《社团的管理与能力建设》,北京:中国社会出版社,2003。
    [88]王耀华,杜亚雄:《中国传统音乐概论》,福州:福建教育出版社,2004。
    [89]伍国栋:《民族音乐学概论》,北京:人民音乐出版社,1997。
    [90]熊月之:《圣约翰大学》,上海人民出版社,2007。
    [91]徐辉:《高等教育发展的新阶段——论大学与工业的关系》,杭州大学出版社,1990。
    [92]阎光才:《识读大学——组织文化的视角》,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2。
    [93]杨东平:《大学精神》,沈阳:辽海出版社,2002。
    [94]杨立梅:《柯达伊音乐教育思想与匈牙利音乐教育》,上海教育出版社.2000。
    [95]杨杏芳:大学教学制度改革的文化反思[M].南京大学出版社,2006:18.
    [96]杨雄:《关注改革开放后出生的一代——华东地区大学生调研报告》,上海社会科学院出版社,2008。
    [97]叶朗:《现代美学体系》,北京大学出版社,1999。
    [98]叶舒宪:《神话原型批评》,西安:陕西师范大学出版社,1987。
    [99]尹冬梅,丁力:《中国当代高校学生组织研究》,北京:时事出版社,2008。
    [100]余雅风:《学生权利概论》,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9。
    [101]曾惠燕:《高校学生的权利和义务》,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6。
    [102]张宝泉.美苏英德法高等学校管理比较[M].东北师范大学出版社,1998:
    [103]张锦华、张燚、靳相林:《中国当代流行歌曲演唱风格与训练》,福州:福建人民出版社,2009。
    [104]张琨:《教育即解放——弗莱类教育思想研究》,福州:福建教育出版社,2008。
    [105]张勤:《中国公民社会组织发展研究》,北京:人民出版社,2008。
    [106]张天雪:《校长权力论——政府、公民社会和学校层面的研究》,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8。
    [107]赵健:《学习共同体的建构》,上海教育出版社,2008。
    [108]赵健:《学习共同体——关于学习的社会文化分析》,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6。
    [109]郑葳:《学习共同体——文化生态学习环境的理想架构》,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7。
    [110]周丽华:《德国大学与国家的关系》,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8。
    [111]周宪:《中国当代审美文化研究》,北京大学出版社,1997。
    [102]周宗伟:《高贵与卑贱的距离——学校文化的社会学研究》,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6。二、论文集
    [1]【比】希尔德·德·里德-西蒙斯:《欧洲大学史(一)》,保定:河北大学出版社,2008。
    [2]【美】克利福德·吉尔兹:《地方性知识——阐释人类学论文集》,王海龙、张家瑄译,北京:中央编译出版社,2000。
    [3]《马克思恩格斯全集》(23),北京:人民出版社,1985。
    [4]韩流:《社团人:来自北大的青春故事(第二版)》,北京大学出版社,2008。
    [5]钱理群:《中国大学的问题与改革》,天津人民出版社,2003。
    [6]王名:《中国民间组织30年——走向公民社会》,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8。
    [7]余震球:《维果茨基教育论著选》,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5。
    [1]【德】叔本华:《论音乐》,《叔本华美学随笔》,韦启昌译,上海人民出版社,2004。
    [2]【法】贡斯当:《古代人的自由与现代人的自由之比较》,刘军宁主编《公共论丛:自由与社群》,北京:三联书店,1998.
    [3]【美】杰克·卜德:《中国文明中的性》,叶舒宪主编《性别诗学》,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1999。
    [4]陈丹青:《阶级与钢琴》,载《陈丹青音乐笔记》,上海音乐出版社,2002。
    [5]陈丹青:《外国音乐在外国(之四)》,载《陈丹青音乐笔记》,上海音乐出版社,2002。
    [6]高丙中、马强:《传统草根社团迈向公民社会的历程:河北一个庙会组织的例子》,高丙中、袁瑞军主编《中国公民社会发展蓝皮书》,北京大学出版社,2008。
    [7]王名:《民间组织的发展及通向公民社会的道路》,王名主编《中国民间组织30年——走向公民社会》,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8。
    [8]徐传德:《打造全国教育名城》,徐传德主编《教育转型的抉择与行动》,北京:商务印书馆,2007。
    [1] Lin, X. , Bransford, J. D. , Hmelo, C. E. , Kantor, R. J. , Hickey, D. T. , Secules, T. , Petrosino, A. J. Golgman, S. R. , & CTGV(1995). Instructional Design and Development of Learning Communities: An Invitation to a Dialogue. Educational Technology, 35(5).
    [2] Rauscher,F.H. Music and Spatial Task Performance.Nature,1993(365):611.
    [3]【美】韩国鐄:《北京大学音乐传习所研究》,《音乐艺术》,1990(1)、(2)。
    [4]【美】理查德·谢克纳:《人类表演学的现状、历史与未来》,孙惠柱译,《戏剧艺术》,2005(5)。
    [5]陈理宣:《审美人格教育:文化视野中的美育本质》,《江西社会科学》,2009(8)。
    [6]陈平原:《读书的“风景”与“爱美的”学问》,《新华月报》,2009(11上)。
    [7]陈统奎:《教育规划应少些功利——对话中科大校长侯建国》,《南风窗》,2009(13)。
    [8]陈小兵:《高师音教改革需要高扬人文精神》,《中国音乐》,2001(4)。
    [9]陈志昂:《流行音乐批判》,《音乐研究》,1989(4)。
    [10]陈志昂:《流行音乐再批判》,《人民音乐》,1990(5)。
    [11]陈志昂:《音乐的分野》,《文艺研究》,1989(3)。
    [12]董健:《重振启蒙精神,招回大学之魂》,《高教探索》,2009(2)。
    [13]共青团上海市委学校部:《上海高校学生社团的现状分析与研究》,《思想·理论·教育》,2001(11)。
    [14]顾海兵:《中国大学网站新闻的官味度分析》,《复旦教育论坛》,2009(4)。
    [15]顾建民:《大学教师专业发展的政策分析——以浙江大学为个案》,《中国高教研究》,2009(5)。
    [16]郭齐勇:《大学的教育理念与目标》,《中国大学教学》,2002(10)。
    [17]韩水法:《世上已无蔡元培》,《读书》,2005(4)。
    [18]胡山林:《老庄乐论的终极关怀精神》,《中国音乐学》,2008(1)。
    [19]黄俊杰:《傅斯年与台湾大学的教育理念》,高等教育参考,2008(2)。
    [20]黄天东:《钢琴考级二十年有感——致家长的公开信》,《琴童》,2009(2)。
    [21]旷乾:《高等教育成本分担中的教育银行》,《黑龙江高教研究》,2009(3)。
    [22]李佳:《浅谈高职音乐教育中的学生社团活动》,《教育与职业》,2006(24)。
    [23]李龙、夏立安:《论结社自由权》,《法学》,2009(12)。
    [24]刘宝存:《改革开放以来我国高等教育管理体制的回顾与前瞻》,《复旦教育论坛》,2009(1)。
    [25]陆道夫:《葛兰西的霸权理论与大众文化研究》,《河南社会科学》,2002(3)。
    [26]陆道夫:《英美两国文化研究论争焦点评析》,《外国文学研究》,2001(2)。
    [27]陆根书,刘敏:《我国高校学科竞争力及学科建设成效分析》,《西安交通大学学报(社科版)》,2008(6)。
    [28]潘运军、夏侃:《高校学生社团法律问题研究》,《南京工业大学学报(社科版)》,2004(2)。
    [29]彭浩翔:《失物认领处》,《看电影》,2009(11)。
    [30]人民论坛杂志社课题组的:《大学生就业困难与社会稳定关系研究报告》,《人民论坛》2009(12下)。
    [31]沈致隆、姜华:《MIT的艺术教育及其对我国高等教育的启示》,《等工程教育研究》,1999(1)。
    [32]沈致隆:《麻省理工学院的音乐教育及其启示》,《中国音乐教育》,1998(3)。
    [33]宋祥瑞:《中央电视台与港台歌星——1984年中央电视台春节晚会邀请港台歌星事件的阐释学研究(上)》,《黄钟》,2007(4)。
    [34]陶东风:《文学的祛魅》,《文艺争鸣》,2006(1)。
    [35]童世骏:《风险社会、文明冲突和永久和平》,《读书》,2002(5)。
    [36]王长宇:《中美大学理念简析》,《世界教育信息》,2006(7)。
    [37]王笃实:《大学成为“技工学校”而技工短缺悖论的思考》,《中华女子学院山东分院学报》,2006(4)。
    [38]王建华:《消费社会视野中的大学》,《教育发展研究》,2008(23)。
    [39]王思琦:《“流行音乐”的概念及其文化特征》,《音乐艺术》,2003(3)。
    [40]王咏:《国家语境中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以古琴为个案研究》,《音乐与表演》,2009(3)。
    [41]伍国栋:《得失有三思,皆可以为鉴》,《中央音乐学院学报》,2009(1)。
    [42]项云、杜榕:《论高校学生自治组织与依法治校》,《中国青年研究》,2009(11)。
    [43]肖锋:《2009:公民之年》,《新周刊》,2009(24)。
    [44]谢凌凌、张琼:《我国高校趋权性及规权初探》,《江苏高教》,2009(3)。
    [45]徐岱:《大学精神与人文理念》,《浙江海洋学院学报(人文版)》,2007(2)。
    [46]徐瑗、陈统奎:《重塑精神,重扬理想——对话复旦大学校长杨玉良》,《南风窗》,2009(13)。
    [47]杨斌、阳勇:《基于TOPSI的区域高等教育发展水平研究》,《中国高等教育评估》,2009(1)。
    [48]杨晓霞、吴开俊:《因教致贫:教育成本与收益的失衡》,《江苏高教》,2009(2)。
    [49]杨燕迪:《钢琴礼赞》,《音乐爱好者》,2006(4)。
    [50]姚恒璐:《英国学校中的音乐表演教学及音乐社团活动二三事》,《中国音乐教育》,1996(5)。
    [51]尹鸿伟:《罗崇敏:推进现代教育公平》[J].南风窗,2009(26)。
    [52]于大雪:《探索高校舞蹈社团的实践与发展》,《教育艺术》,2006(7)。
    [53]于泽元、靳玉乐:《素质教育的关键转换:从知识增加到自我生长》,《青年教师》,2007(12)。
    [54]羽离子:《英国大学学联的组织结构和活动实践》《,贵州师范大学学报》,2002(4)。
    [54]张静波:《大学生乐团建设的基本要素》,《江苏高教》,2001。
    [55]张炜:《我国高等教育财政经费中部塌陷现象研究》,《高教探索》,2009(2)。
    [56]张燚:《民族音乐视野中的流行音乐研究》,《江西社会科学》2008(10)。
    [57]张燚:《流行音乐与青少年亚文化》,《美与时代》2009(3下)。
    [58]章小辉:《我国高等院校优势学科分布与建设现状研究》,《中国高等教育研究》,2009(4)。
    [59]赵虹元:《高校实施闲暇教育的价值与策略》,《山西师范大学学报(社科版)》,2005(2)。
    [60]赵灵敏:《形塑中国:对外宣传是次要的——专访北京大学国际关系学院院长王缉思》,《南风窗》,2009(14)。
    [61]赵灵敏:《政府与“非政府”的关系重建——专访清华大学公共管理学院副院长王名》,《南风窗》,2007(3)。.
    [62]张又丹:《中西普通大学音乐教育的启示》,《江苏大学学报(高教研究版)》,2006(4)。
    [63]钟家明:《普通高校组建大学生合唱团的意义与发展》,《广播歌选》,2007(2)。
    [64]周海宏:《有关“高雅音乐”和“通俗音乐”审美价值问题的分析》,《人民音乐》,2005(11)。
    [65]周守军:《国家重点学科分布及其象征意义分析》《,中国高教研究》,2009(1)。
    [66]周湘林:《试析我国高校学生自治权的现状及其保障——基于政策文本的分析》,《高校教育管理》,2009(5)。
    [1]《2009年具有普通高等学历教育招生资格的高等学校名单》,《中国教育报》,2009-04-23。
    [2]《复旦大学校长苏步青:应该相信校长能管好大学》,《人民日报》,1979-12-26。
    [3]《央视二套今晚6点半播出“开学第一课”》重庆晚报,2009-09-01.
    [4]《音乐与健康》,《科学导报》,2005-06-23。
    [5]《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西安音乐学院建校60周年书记、院长访谈》,《音乐周报》,2009-09-30。
    [6]陈平原:《全球化时代的“大学之道”》,《文汇报》,2009-03-14。
    [7]郭少峰:《“大学官本位影响学术发展”:教育部副部长批评一些大学功利主义抬头》,《新京报》,2007-09-09。
    [8]李昌平:《放弃全能政府才能建设和谐社会》,《南方周末》,2009-08-14。
    [9]李国杰:《SCI成了Stupid Chinese Idea》,《科学时报》,2008-12-19。
    [10]李宏宇:《真实有时让人难堪——南方周末高校纪实电影周扫描》,《南方周末》,2009-11-12。
    [11]李小伟:《开创民间教育国际交流与合作新局面》,《中国教育报》,2010-01-11。
    [12]刘放:《“新批判主义”:超越鲁迅的批判层次?》,《广州日报》,2010-03-31。
    [13]沈阳音乐学院评论组:《批判否定音乐阶级性的谬论》,《辽宁日报》,1974-02-02。
    [14]王惊涛:《人民需要轻音乐和抒情歌曲》,《北京音乐报》,1979-12-01。
    [15]王磊:《民谣歌手王梦麟:那时弹吉他有美国流氓的味道》,《南都周刊(娱乐报道153期)》,2007-09-12。
    [16]吴敬琏:《我认同“我们仍然处在政治经济学时代”》,《北京日报》,2009-05-04。
    [17]小黄米.张行:《那时,吉他是流氓阿飞玩儿的东西》,《南都周刊(娱乐报道153期)》,2007-09-12。
    [18]姚忆江:《“为什么中国的教育培养不出大师”》,《南方周末》,2010-01-14。
    [19]原春琳:《中科大卸任书记:过分“关心”害了中国大学》,《中国青年报》,2009-09-01。
    [20]周飙:《多元社会需要多元化的教育,教育体系的结构化改革势在必行》,《21世纪经济导报》,2009-09-16。
    [21]周国平:《东西方文化》,《南方周末》,2009-08-27。六、学位论文
    [1]戴俊超:《国立音乐院“山歌社”音乐活动述论》(硕士),武汉:华中师范大学,2006。
    [2]韩益凤:《公民社会背景下高校学生社团研究》(硕士),南京师范大学,2007。
    [3]胡凯:《对普通高校大学生音乐社团现状的调查分析与思考》(硕士),北京:首都师范大学,2007。
    [4]林艺真:《大学生社团在大学生社会化进程中的作用》(硕士),汕头大学,2008。
    [5]刘培峰:《论结社自由》(博士),北京: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2003.
    [6]王晖:《江苏省部分普通高校学生音乐社团现状与发展研究》,南京艺术学院,2009。
    [7]翟成强:《高校学生社团的功能及其拓展问题探讨》(硕士),济南:山东大学,2007。
    [8]张燚:《中国当代流行歌曲演唱风格发展脉络及其相关问题研究》(硕士),福州:福建师范大学,2004。
    [9]周玲:《大学组织冲突研究——角色、权力与文化的视角》(博士),华东师范大学,2006。
    [1]《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1982、2004。
    [2]国家教委、共青团中央:《关于广泛组织高等学校学生参加社会实践活动的意见》,1987。
    [3]国家教育委员会:《普通高等学校学生管理规定》,1990。
    [4]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关于转发中宣部、国家教委、共青团中央〈关于广泛深入持久地开展高等学校学生社会实践活动的意见〉的通知》,1992。
    [5]中共中央、国务院:《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1993。
    [6]《国务院关于<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的实施意见》,1994。
    [7]共青团中央、中宣部、国家教委:《关于深入持久开展大学生社会实践的几点意见》,1996。
    [8]国务院:《社会团体登记管理条例》,1998。
    [9]《中华人民共和国高等教育法》,1998。
    [10]教育部:《关于加强大学生文化素质教育的若干意见》,1998。
    [11]教育部:《面向21世纪教育振兴行动计划》,1999。
    [12]《中华人民共和国民办教育促进法》,2002。
    [13]《共青团团章》,2003、2008。[14《]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见》,2004。
    [15]教育部、共青团中央:《关于加强和改进高等学校校园文化建设的意见》,2004。
    [16]中宣部、中央文明办、教育部、共青团中央:《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社会实践的意见》,2005。
    [17]共青团中央,教育部:《关于加强和改进大学生社团工作的意见》,2005。
    [18]教育部:《普通高等学校学生管理规定》,2005。
    [19]教育部、全国学联:《关于表彰全国高校“优秀学生社团”及其标兵的决定》,2005。
    [20]《中共中央关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2006。
    [21]教育部:《全国普通高等学校公共艺术课程指导方案》,2006。
    [22]教育部:《民办高等学校办学管理若干规定》,2007。
    [23]国务院:《国家人权计划(2009-2010)》,2009。
    [24]《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征求意见稿),2010。
    [1]《<自然>杂志称官僚干预学术推动中国科研造假》,凤凰咨询,http://news.ifeng.com/mainland/201001/0114_17_1509638.shtml,2010-01-14。
    [2]《2008年林泉钢琴社新年音乐会古典专场》,搜狐博客,http://afion.blog.sohu.com/113605749.html,2009-04-02。
    [3]《2010国家公务员报名达135万,竞争更激烈》,中国教育在线,http://www.eol.cn/guo_jia_gwy_2714/20091027/t20091027_415690.shtml,2009-10-27。
    [4]《大学之道:中国30年来大学》,凤凰网?教育,http://news.ifeng.com/history/special/daxuezhidao/,2010-02-22。
    [5]陈志武:《中国的政府规模有多大?》,中国经济网,http://intl.ce.cn/zgysj/200803/02/t20080302_14697402.shtml,2009-11-21。
    [6]高杰:《我们想“高雅”,但口袋里没有钱——80年代出生的人致刘忠德爷爷的一封公开信》,搜狐新闻网,http://news.sohu.com/20060502/n243096063.shtml,2008-01-03。
    [7]黄兴华:《探访大学校园里的“心理宣泄室”》,新华网,http://news.xinhuanet.com/focus/2009-09/29/content_12095699.htm,2009-10-01。
    [8]李洲:《当今中国已经没有教育》,中国音乐学网,http://www.emus.cn/?32900/viewspace-40437.html,2010-04-18.
    [9]周其凤:《在北京大学2009年毕业典礼上的讲话》,天益网,http://www.tecn.cn/data/28829.html,2009-07-08。
    [10]麻省理工学院门户网站:http://www.mit.edu/
    [11]南京市门户网站:http://www.nanjing.gov.cn/
    [1] Collaborations Between Universities and Corp. Jesse Fang, Director of Language Lab at Microprocessor Research Labs of Intel Corp. Lecture of PENN-NAEA Training Program for Chinese Higher Education Leaders. Nov.-Dec.2003
    [2] Nick Young &Anthony Woo. An Introduction to the Nonprofit Sector in China. Kent:Charities Aid Foundation,2000.
    [3]【英】奈杰尔·拉波特:《社会文化人类学的关键概念》,鲍雯妍译,北京:华夏出版社,2005。
    [4]《牛津简明音乐辞典》,北京:人民音乐出版社,1991。
    [5]《环球视线?国际新闻评论》,中央电视台新闻频道,2009-12-24。
    [6]《锵锵三人行》,凤凰卫视,2009-11-23、2010-01-14。
    [7]国际奥委会:《奥林匹克宪章》,1999。
    [8]教育部财务司、国家统计局社会和科技统计司:《2008中国教育经费统计年鉴》,北京:中国统计出版社,2009。
    [9]教育部财务司,国家统计局社会和科技统计司. 2008中国教育经费统计年鉴[Z].北京:中国统计出版社,2009:604.
    [10]江苏教育厅:《江苏教育年鉴(2008)》,2009。
    [11]江苏省教育厅:《2008年江苏省教育事业发展统计公报》,2009。
    [12]南京市教育局:《2008南京教育绿皮书》,2009。

© 2004-2018 中国地质图书馆版权所有 京ICP备05064691号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17129号

地址:北京市海淀区学院路29号 邮编:100083

电话:办公室:(+86 10)66554848;文献借阅、咨询服务、科技查新:665547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