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可持续发展视域下的能源税立法研究
详细信息    本馆镜像全文|  推荐本文 |  |   获取CNKI官网全文
摘要
人类社会得以发展离不开优质能源的保证和先进能源技术的支持。在漫长的人类历史进程中,能源成为社会文明的重要推动力之一。未来世界的发展将面临严重的能源危机,人类如何获得社会经济发展的动力将直接关系到未来人类的生存和发展。能源是我国构建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社会的动力因子。我国能源现状既不能满足当代人的发展,更是动摇了后代人生存和发展最基本的条件。对能源开发、利用和消费行为作新的税收调整,以实施环境友好的能源战略、调整并优化能源结构是保障我国能源安全和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必然要求。
     本研究是在我国构建环境友好型和资源节约型社会的背景和进程中,力图从可持续发展的视角,以法学、经济学和环境科学等学科研究成果为支撑,对我国能源税收法律制度理论与立法进行的系统和全面的研究尝试。本研究将能源税立法研究置于可持续发展的大背景之下,较为系统的梳理了国内外能源税立法的主要成果。力求通过探索他国能源税法律制度的最新理论和实践成果,立足我国的能源国情,在继承现行能源税立法体系成果的基础上,探究促进可持续发展的我国能源税立法的革新进路,集绵薄之力、补沧海之涓涓。
     本研究整体上遵循以下研究路径:首先,以可持续发展理论为基础,分析全球可持续发展面临的能源困境,从能源利益冲突出发,以法哲学、社会学和经济学为视角,通过研究能源税的社会和生态效用阐述能源税的必要性及其与可持续发展理念的契合,进而论证了能源税促进可持续发展的正当性和价值体系。其次,廓清本文所研究的我国能源税与相关税种内涵界分,对建国以来我国能源税立法进行梳理与分析,厘清我国能源税立法的范畴和时空演进。再次,以能源税立法的共性论证为基础,从比较法的视野考察分析五大税法法系代表国的能源税立法,总结别国能源税立法的精神与立法特色,为我国能源税立法的完善研究提供一个具有较强借鉴力的框架。复次,从比较法的局限论证出发,进行能源税立法的本土化研究论证,提炼外国能源税立法的成果,探讨契合中国国情的以促进可持续发展为目标的立法因应路径。最后,以能源税实施的制度环境建设、能源税实体法、能源税程序法和能源法律中的税法规范共建为逻辑平台,论证促进可持续发展的我国能源税的立法构建。结论部分的立法文本建议,分别是《能源法》(草案)中税收激励机制的条款设计建议和我国《能源税暂行条例》建议稿。
     除引言和结论外,全文共分五章。其中,第一章能源税与可持续发展的关系,第二章我国能源税立法范畴阐释,第三章外国能源税法律制度比较分析,第四章促进可持续发展的我国能源税立法借鉴路径,第五章是促进可持续发展的我国能源税立法构建。
     第一章能源税与可持续发展的关系。本章是全文展开论证的逻辑起点。主要论证可持续发展战略与能源税之间所存在的客观必然的联系。本章由三部分内容组成。第一部分回顾与评析可持续发展理念的渊源、内涵与意蕴。可持续发展是人类认同的新社会发展战略和新发展理论,并业已成为人类共同的事业。第二部分,一方面回顾和分析能源对人类社会文明的重要推动作用和未来世界的发展将面临严重的能源危机,另一方面分析了当今人类在争夺社会经济发展的动力时的能源利益国际冲突,论证能源已然成为制约可持续发展的瓶颈。第三部分探析可持续发展背景下能源税存在的正当性基础。该论证过程从三个维度展开:第一个维度是能源税的法哲学基础,论证能源税的平衡环境利益、保障能源安全和实现生态公平的价值;从短期的角度而言,能源税立法是基于解决能源危机,从长远来看,实现可持续发展是能源税立法的题中应有之义;能源税的公平价值不是超人类的价值,但应当兼顾代内公平和代际公平。第二个维度是能源税的社会学基础,论证能源使用与包括消除贫困、就业、国际合作等社会现象的互动关系和能源税的社会影响。第三个维度是能源税的经济学基础,运用税收经济学理论,论证能源税在提高能效、促进可持续发展方面所具有的积极作用。
     第二章我国能源税立法范畴阐释。该章分为两大部分。第一部分是我国能源税的范围界定,分析论证了能源税与国内外税收立法中相近税种的区别和联系,阐述了我国能源税的应然范畴。本文认为能源税是一个集合性的概念,在不同国家的法律规定中有增值税、消费税、污染税(如硫税)和碳税等形式,而且税率一般也因能源种类不同而各异。本文所指陈的能源税是指从事应税能源开发、利用和消费的单位和个人应当对其开发利用能源的行为和消费可能造成环境污染的能源产品的行为依法承担的税负。在此基础上,第二部分“我国能源税立法的演进”通过回顾与归纳建国以来我国能源税立法,分析我国今后的能源税立法趋势,总结了我国能源税立法的能源结构和税种结构特点。该章分三个步骤进行论证。第一步,以1994年税制改革为界分点,梳理了新中国成立以来的能源税的发展脉络,对我国现行的与能源有关的税收立法的做了全面的梳理;第二步通过分析当前能源税立法总体情况,阐释能源税收措施在不同税种、能源结构以及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利用等方面的内容分布和立法特点。第三步进而分析了现有税收体制下能源税立法预期的社会效益和立法趋势。本文认为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制定、实施了一系列促进节能的财税政策。但是,我国现行的税收制度中尚没有专门的能源税种,与能源使用相关的财税法规大都体现在消费税、增值税以及资源税等税种中,而且只是作为其中的税目来体现。能源税收激励措施的缺失也限制了税收制度对合理开发和可持续利用能源本应发挥的调控作用。
     第三章外国能源税法律制度比较分析。他山之石,可以攻玉。本章是在探讨中外能源税立法可比性的基础上,对主要代表国的能源税立法做分析与评述。该章分两个步骤进行比较论证。首先,论证在能源科学研究达成共识、环境保护的共同性、全球化催生税制改革的趋同化和税法法系多样化的国际背景下,经济发展水平、能源国情和税法体系各异的国家间进行能源税相互借鉴的必要性。在此基础上较系统地介绍和评价了在全球可持续发展背景下北欧、英联邦、美国、日韩、转型国家等税法法系的代表国能源税立法的能源国情、价值取向、内容、形式与特色。通过税法法系各代表国之间的对比分析,本文认为全球变暖的持续与加快促使了1992年《气候变化框架公约》的实施,不少国家基于本国能源战略运用财政税收手段对能源领域进行干预,愈来愈多的能源税收措施将会出现在工业化道路上。虽然各国能源税立法总是与该国的能源储备、消费结构和经济发展要求互相影响,但是从效果上而言可持续发展已经成为各代表国能源税立法的共同目标。
     第四章促进可持续发展的我国能源税立法借鉴路径。本章是我国能源税本土化立法分析。该研究既是对国外能源税立法经验的批判继承,也是对我国能源税立法的反思与拓展。本章由两个部分组成。第一部分是我国能源税立法的“本土化”分析。本文认为比较法本身的局限、各国能源税立法理念的差异化和立法内容的特色化等因素的存在,决定了能源税的立法立足国情的必要性。以此为基础,阐释了外国能源税立法成果的“启发式”立法经验和“填补式”立法经验。本文认为下列经验为我国能源税的构建提供了宝贵的启示,即间接税地位的日益重要,以运输燃料为核心、以环境为焦点的能源税制,较为统一的立法模式和复合性的立法结构等。而碳税、燃油税、对道路交通的间接课税和能源生态税经验对我国能源税的内容设计具有重要的立法参考价值。第二部分是我国能源税立法促进可持续发展的因应路径。论证了我国能源税立法应当从契合中国能源可持续发展的需要、契合中国能源的国情特点和契合我国能源生态问题的地区、行业分布特征等理念出发,合理进行能源税立法模式的选择。
     第五章是促进可持续发展的我国能源税立法构建。本章是针对可持续发展目标如何在我国能源税法律制度中得以实现的立法探索研究,也是全文的落脚点。本章由五大部分组成。第一部分是我国能源税的要素体系构建,分别论证了能源税的纳税主体、征税对象、计税依据和税率等实体法要素的规划与建构。第二部分重点阐释了能源税的征税主体及税收管理与支配的内容。第三部分以现有能源税收立法为基础,提出增值税、消费税、关税、所得税等相关税种促进能源节约的完善路径;提出构建清洁的可再生能源税收激励机制,充分利用税收优惠手段的针对性和多样性,激励企业采取措施充分利用能源、利用清洁能源,提高税收优惠措施的实施效果。第四部分是我国能源法律的税收措施革新,税收法律规范不仅存在于单行的专门税收法规中,还存在于其他与税收有关的法规之中。本文通过分析我国能源领域的主要法律运用能源税收措施的立法特征和发展规律,认为能源税立法应当与时俱进,同能源领域的其他立法紧密联系,共同促进可持续发展。第五部分能源税的辅助机制培育,提出了应当建构节约能源财政政策保障、能源税立法协商、能源税收协议和能源技术进步等四大辅助促进机制,为我国能源税立法的制定实施、为可持续发展目标在能源税立法领域的实践保驾护航。
     结论由两部分构成,第一部分阐述了本研究的主要观点,第二部分提出《能源法》(草案)的能源税条款立法建议稿和《能源税暂行条例》建议稿。
The development of human society would be impossible without the guarantee of high quality energy and the support of advanced energy technology. During the course of the long human history, energy is one of the important propelling forces for social civilization. We can see that the future of the world is facing serious energy crisis, so how to obtain the power for social and economic development will directly affect the survival and the development of future generations. Energy is a key factor for our country to construct a saving and environment-friendly society. The present energy situation of our country does not only unsatisfy present generation's development, but also has already undermined the basic conditions for future generations to survive and develop. China's energy security is facing serious challenge. In order to safeguard China's energy security and achieve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we must implement environment-friendly energy strategy by means of making new tax adjustments to the exploitation, utilization and consumption of the energy, and also we must adjust and optimize the energy structure.
     This study tries to carry out a systematic and comprehensive research on China's energy tax legislation and relative theories. With a background that China is now constructing an environment-friendly and economical society, this research is based on the existing results of contemporary sciences, such as legal science, economics and environmental science. The focus of this Paper is energy tax legislation under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principle. By a considerably systematic examination of energy tax legislations in the world, it aims to find out the up-dated theories and practices of other countries. Then, with a consideration of China's energy situation and the inheritance of positive achievements of current energy tax legislation, this research endeavors to find out suitable ways of innovation for China's energy tax legislation which comply with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This research wholly follows the following research way: First, by taking the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theory as the foundation, the Paper analyzes energy difficulties faced by the global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Then by embarking from the conflict of energy, and taking the law philosophy, the sociology and the economic as angles of view, the Paper discusses the effectiveness of energy tax on the society and the ecology , the necessity of energy tax and its conjunction with the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idea, as a result it proves the validity and the value system for energy tax to promote the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Second, this Paper classfies the energy tax concerned and other related taxes. Furthermore it analyzes energy tax legislation in our country since the founding of new China, therefore clarifies domestic energy tax legislation and its evolution. Third, on the basis of commonness of energy tax legislation, this Paper summarizes legislative characteristic from foreign countries' energy tax laws through a comparison of different five tax law systems. Fourth, as the limitation of comparative law, this Paper takes a local study on energy tax legislation, and tries to find out a more suitable way for china's energy tax legislation in compliance with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At last, based on the analysis of necessary mechanism for levying energy tax, substantive law, procedural law and other energy law, this Paper put foreword the legislative construction mode for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in China. The conclusion part puts forward the legislative suggestion to the chapter "the energy tax revenue" of our country's "Energy Fundamental law" and "Energy tax Temporary regulation".
     Besides the introduction and the conclusion, this Paper is has five chapters: the ? relations between energy tax and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first chapter); explanation of categories of energy tax in our country's legislation(second chapter); comparative study on foreign energy tax legal regime(third chapter );the reference way of China's energy tax legislation for promoting the sustainable development(fourth chapter); the construction of our country's energy tax legislation for accelerating the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fifth chapter).
     Chapter 1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Energy Tax and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This chapter is logical beginning of the whole dissertation. This chapter mainly discusses the objective and inevitable relations between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and energy tax. This chapter is composed of three parts. The first part reviews and evaluates the origin, the connotation and the implication of the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idea. The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is a generally accepted new social development strategy and new development theory. It has become a common undertakings for human. The second part, on the one hand it reviews important promotion effect of energy to the human society's civilization and the serious energy crisis in future world; on the other hand it points out the international conflicts resulting from energy benefit when human beings contested the elements for social and economic development. Thus we can see energy crisis has restricted the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The third part proves the validity of the energy tax under the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background. This proving process launches from three dimensions: The first dimension is the philosophical basis of energy tax law. Energy tax can balance environment benefit, safeguard energy security and realize fair ecology; in the short-term, the energy tax legislation can resolve energy crisis, and in the long run, it can realize the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The fair value of energy tax is not a kind of value which is to exceed others in ability, but we must give dual attention to the benefit of both present generation and future generation. The second dimension is the sociological foundation of energy tax. It discusses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using energy and poverty elimination, employment, international cooperation and social impact of the energy tax. The third dimension is the economic foundation of energy tax. By the tax revenue and economic theories, it evaluates the positive role of energy tax on enhancing the energy efficiency and accelerating the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Chapter 2 Definition and Category of energy tax under China's law. This chapter is divided into two major parts. The first part is mainly about the definition of energy tax in China. After describing the differences and similarity between energy tax and other related taxes in the world, this part provides a definition of energy tax accepted in China. This Paper considers "energy tax" as an aggregative concept. Different countries set out various forms, such as value-added tax, consumption tax, the pollution tax (for example sulfur tax), etc. Moreover the tax rate also varies according to energy types. The energy tax here refers to the taxes legally paid by individuals or enterprises who is engaged into exploring, using energy, or consuming the energy product which might cause environmental pollution. Part Two contains three sections. Taking the 1994 tax reform as a demarcation point, section 1 combed the development of energy tax since the foundation of new China, and then carefully investigated current tax law about energy in China. On the basis of overall situation of current energy tax law, section 2 indicates content distribution and legislative characteristic of energy tax measures in different types of tax, composition of energy, new energy and renewable energy. Section three analyzes necessity and feasibility of energy tax law and its legislative tendency under the existing tax law system. China has adopted and implemented series of financial and revenue regulations to improve energy saving since its foundation. This Paper, however, argues that actually there is no true energy tax in China's current tax law. All rules about energy utilization are mixed in those of value-added tax, consumption tax and tax of natural resources which are stipulated in financial and revenue laws. Furthermore, the shortness of measures on encouraging energy tax limited the adjusting function of tax law on proper exploitation and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Chapter 3 Comparative Study of Foreign Energy Tax system. An advice from others may help one's defects. This chapter analyzes and comments the energy tax law in major representative countries. There are 2 steps to fulfill this task. Firstly, nowadays it is generally accepted that research on energy is essential, it is our common interests to protect environment, and globalization leads to tax law reform. Also it is necessary for countries that have different economic development, energy situation and tax law regime to learn energy tax rules from each other. Under this background, this part will systematically introduce and assess some representative countries' (including northern Europe, UK, US, Japan, South Korea, countries in transition) energy tax law of which energy situation, tendency, content, pattern and features. Through comparing those representative countries, this Paper considers that the worse effect of global warming pushed the implementation of the 1992 Framework Convention on Climate Change. Many countries use financial and tax measures to control energy utilization, which is an energy strategy in those countries. Therefore we can predict that more and more energy tax measures will be applied to industry. Although there is a mutual influence between energy tax legislation and each country's energy reserve, consumption pattern and economic development request, the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has already become a common goal of energy tax legislation in each representative country.
     Chapter 4 Reference Way of China's Energy Tax Legislation to Promotes the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This chapter focuses on the localilzation of our country energy tax legislation. It is not only learning from the overseas energy tax legislation experience's, but also is a reconsideration for our country energy tax legislation. This chapter is composed of two parts. The first part focuses on the "the localilzation" of energy tax law. It does not only call for a critical inheritance of foreign countries' energy tax law, but also considers the future of Chinese energy tax law. This chapter constitutes 2 parts. Part 1 is an analysis of the "localization" of energy tax law in China. It argues that because of the limitation of comparative law, differences of energy tax law theories and characteristic of legal content, the energy tax legislation should suit to national condition. Then this part explains the "heuristic" and the "fill type" legislative experience in the foreign energy tax legislation. This part holds that the "heuristic" legislative experiences lie on such aspects, for example indirect tax status is become more and more important, mobile fuel is the core of energy tax, environment is the focal point in energy tax system, more unified legislative pattern, the compound legislative structure and the consumption tax on transportation. Additionally, the "fill type" legislative experiences lie on such aspects. For example, carbon tax, fuel oil tax, indirect taxation to road traffic and energy ecology tax are valuable to content design of China's energy tax. Part two points that the energy tax law should promote the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It argues that our country's energy tax law should have a reasonable legislative pattern. Specifically, this law should be compatible to the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of energy in China's territory, to situation of energy, to energy ecology, and to profession distribution.
     Chapter 5 The Construction of Our Country's Energy Tax Legislation to Accelerate the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This chapter aims to investigate how to reflect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in China's energy law. It is composed of five parts. The first part is the construction of essential factors of China's energy tax energy taxpayer, taxation object, taxation basis and tax rate are discussed separately. The second part mainly explains the tax authority and tax administration and control of energy tax. Part three embarks from the present energy legislation system of our country, then discusses the coordinated reform measures for our country's present legislation, such as value-added tax, consumption tax, tariff duties and income tax. This part proposes that our country should put forward more tax incentive mechanisms for clean and renewable energy, and make full use of the tax preference method to accelerate enterprises to improve energy efficiency and use more clean energy.
     The fourth part is about the innovation of tax revenue measures in our country's energy law. The tax revenue rules are not only existing in the specific tax code, but also in other related tax regulations. By examining the application of China's energy tax law and its development tendency, this part concludes that energy tax law should keep up with age, and closely connect with other energy law in order to support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Part five is about the cultivation of auxiliary mechanisms for energy tax. This part holds that our country should construct four energy tax auxiliary mechanisms that are energy saving financial safeguard mechanism, the energy tax legislation consultation mechanism, the energy tax revenue agreement mechanism and the energy technology progress mechanism, in order to accelerate the implementation of energy tax legislation, and also to escort for the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goal to be realized in the practice of energy tax legislation.
     The conclusion can be divided into two parts. The first part elaborates the major points of this research, and the second part gives suggestive texts for provisions of energy tax in "Energy Law" and "Temporary Energy tax regulation".
引文
1 张怡:《写给法律人的宏观经济学》,北京:法律出版社,2004年版,第259页.
    2 张恰:《写给法律人的宏观经济学》,北京:法律出版社,2004年版,第228页.
    3 教育部社会科学研究与思想政治工作司:《现代西方社会思潮概论》,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1年版,第279页。
    4 胡义成、井新利:“未来学大论战孕育了可持续发展战略思路”,《南昌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1997年第12期,第55-60页。
    5 斯亚平:“谈谈未来学的辩证法”,《浙江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2000年第6期,第57页.
    6 顾镜清:《未来学概论》,贵阳:贵州人民出版社,1985年版,第2页。
    7 段忠桥:《当代国外社会思潮》,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4年版,第3页.
    8 谢俊贵:“当代西方未来主义社会思潮的特点与贡献”,《湖南师范大学社会科学学报》,2002年第11期,第68页。
    9 谢俊贵:“当代西方未来主义社会思潮的特点与贡献”,《湖南师范大学社会科学学报》,2002年第11期,第68、72页。
    10 裴广川:《环境伦理学》,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2年版,第67页。
    11 “Niu W Y,Ju J J and Khan A A.“Spatial system approach to sustainable devdopment:a conceptual framework,”Environment Management,1993,17(2).转引自魏一鸣等:《中国可持续发展管理理论与实践》,北京:科学出版社,2005年版,第13页.
    12 魏一鸣等:《中国可持续发展管理理论与实践》,北京:科学出版社,2005年版,第13页.
    13 邬沧萍、侯东民:《人口、资源、环境关系史》,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5年版,第168页。
    14 毛志锋:《人类文明与可持续发展——三种文明论》,北京:新华出版社,2004年版,第126页。
    15 毛志锋:《人类文明与可持续发展——三种文明论》,北京:新华出版社,2004年版,第126页。
    16 曹明德:《生态法原理》,北京:人民出版社,2002年版,第22页.
    17 能源(energy)在很多情况下与enerty sources通用.
    18 卢正士:《世界能源发展趋势》,台北:正中书录局,1972年版,第1页.
    19 朱亚杰:《能源词典》,北京:中国石化出版社,1992年版,第4、3页。
    20 在本文的论述中,相关能源术语界定如下:1.一次能源,primary energy,从自然界取得的未经任何改变或者转换的能源,如流过水坝的税,采出的原煤、原油、天然气和天然铀矿等.2.二次能源,secondary energy,二次能源经过加工或者转换得到的能源.例如电力,用作燃料的各种石油制品,焦炭、煤气、热能、氢能等.一次能源转换成二次能源时,总会有损失,但二次能源比一次能源有更高的终端利用效率,也更清洁和便于使用.3.终端能源,final energy,通过能设备供消费者使用的能源.二次能源或者一次能源一般经过输送、贮存和分配成为终端使用的能源.4.常规能源,conventional energy,又称传统能源.已经大规模生产和广泛利用的煤炭、石油、天然气、水能等能源.5.可再生能源,renewable energy可连续再生、永续利用的一次能源。这类能源大都直接或者间接来自太阳,包括太阳能,水能,生物质能,风能,波浪能以及海洋表面与 深层之间的热循环等。地热能也可算作可再生能源.6.化石燃料,fossil fuel,已经或可以从天然矿物源开采的含有能量的原材料,它们所含的能量可通过化学或物理反应(或核反应)释放出来.这些原材料有:各种固体、液体和气体化石燃料,各种核燃料。7.可替代能源:alternative energy,有两种涵义,狭义是指一切可以代替石油的能源;广义是指可代替目前广泛使用的化石燃料(煤炭、石油和天然气)的能源,包括核能、太阳能、水能、地热、风能、海洋能、氢能等.转引自朱亚杰:《能源词典》,北京:中国石化出版社,1992年版,第4页。
    21 毛志锋:《人类文明与可持续发展——三种文明论》,北京:新华出版杜,2004年版,第22-23页.
    22 邬沧萍、侯东民:《人口、资源、环境关系史》,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5年版,第56-57页.
    23 石油又称原油,是从地下深处开采的棕黑色可燃黏稠液.石油是古代海洋或湖泊中的生物经过漫长的演化形成的混合物,与煤一样属于化石燃料.石油是及其复杂的混和物,从中可以提取数百种产品,可分为以下四大类:①石油燃料是石油产品的重要组成部分,约占石油产品的90%以上,主要用作各类发动机、锅炉、炊具的燃料以及照明灯用油,包括汽油、煤油、柴油、喷气燃料和重油等;②润滑油和润滑脂约占石油产品的5%,品种多,主要用于机械润滑,减少摩擦磨损;③蜡、沥青、石油焦广泛用于食品工业、糖纸工业和建筑工业等部门;④石油化工产品主要用作有机合成工业的原料或中间体.参见中国科学院能源战略研究组:《中国能源可持续发展战略专题研究》,北京:科学出版社,2006年版,第11页。
    24 夏义善:“当前国际能源形势和中国能源战略”,《和平与发展》,2002年第2期,第36页。
    25 丁锋:“从近十年能源利用结构看我国能源政策取向”,《中国国土资源经济》,2005年第8期,第7页。
    26 陈凤英:“国际能源安全的新变局”,《现代国际关系》,2006年第6期,第41页.
    27 李丽:“能源安全与可持续发展”,《生产力研究》,2005年第11期,第100页.
    28 毛志锋:《人类文明与可持续发展——三种文明论》,北京:新华出版社,2004年版,第24页.
    29 邬沧萍、侯东民:《人口、资源、环境关系史》,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5年版,第168页。
    30 邬沧萍、侯东民:《人口、资源、环境关系史》,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5年版,第169页.
    31 毛志锋:《人类文明与可持续发展——三种文明论》,北京:新华出版社,2004年版,第24页。
    32 毛志锋:《人类文明与可持续发展——三种文明论》,北京:新华出版社,2004年版,第24-25页。
    33 裴广川:《环境伦理学》,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2年版,第69页。
    34 世界环境与发展委员会:《我们共同的未来》,王之佳、柯金良等译,夏堃堡校,吉林:吉林人民出版社,1997年版,第17页。
    35 鄂勇、伞成立:《能源与环境效应》,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2006年版.转引自http://www.jingshop.com/p_r_nengyuanyuhuanjingxiaoying。
    36 IPCC是世界气象组织(WMO)和联合图环境规划署(UNEP)于1988年联合建立的政府间机构,其主要任务是对气候变化的科学认识、气候变化的影响以及适应和减缓气候变化的可能对策进行评估。1990年、1995年、2001年和2007年,IPCC相继完成了四次评估报告。
    37 新华网:《京都议定书》,http://news.xinhuanct.com/ziliao/2002-09/03/content_548525.htm。
    38 2005年2月16日,《京都议定书》正式生效。截至2005年8月13日,全球已有142个国家和地区签署该议定书。
    39 倪健民:《国家安全报告》,北京:人民出版社,2005年版,第168-170页。
    40 《IPCC第四次评估报告综合报告及<气候变化——中国在行动>电视专题片新闻发布会》,http://www.cma.gov.cn/nrc/IPCCNEWS/。
    41 新华网,“联合国气候变化大会达成巴厘岛路线图”,http://news.sina.com.cn/w/2007-12-15/201714529764.shtml。
    42 新华社:“解读巴厘岛路线图:人类应对气候变化的新里程碑”,http://it.sohu.com/20071216/n254111928.shtml。
    43 毛志锋:《人类文明与可持续发展——三种文明论》,北京:新华出版社,2004年版,第127页.
    44 《可持续发展世界首脑会议实施计划》,国家环保总局国际合作司与政策研究中心编:《联合国环境与可持续发展系列大会重要文件选编》,第12-17页.
    45 杨兴:“论《京都议定书》对国际政治和国际经济的潜在影响”,《时代法学》,2005年第3期,第104页.
    46 国家环保总局国际合作司与政策研究中心编:《联合国环境与可持续发展系列大会重要文件选编》,第4页.
    47 魏一鸣等:《中国能源报告(2006)战略与政策研究》,北京:科学出版社,2006年版,第180页.
    48 “中国迎候‘后京都时代'”,《南方周末》,2004年12月2日。转引自http://www.nanfangdaily.com.cn/ZM/20041202/xw/tx2/200412020016.asp。
    49 中国能源发展战略与政策研究课题组:《中国能源发展战略与政策研究》,北京:经济科学出版社,2004年版,序第1-6页.
    50[德]柯武刚、史漫飞:《制度经济学》,北京:商务印书馆,2004年版,第88页。
    51 单飞跃:《经济法理念与范畴的解析》,北京:中田检察出版社,2002年版,第4-21页。
    52[德]柯武刚、史漫飞:《制度经济学》,北京:商务印书馆,2004年版,第87页.
    53[德]伊曼纽尔·康德:《世界公民观点之下的普遍历史观念》,1983年版,第29页。转引自[英]韦恩·莫里森:《法理学——从古希腊到后现代》,李桂林等译,武汉:武汉大学出版社,2003年版,第158页。
    55 《马克思主义哲学全书》,中文1版,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96年版,第376页。转引自张玉堂:《利益论——关于利益冲突与协调问题的研究》,武汉:武汉大学出版社,2001年版,第42页。
    56 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3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年版,2006年12月北京第6次印刷,第444页。
    57 培根曾经说过:“利人的品德我认为是善。在性格中具有这种天然倾向的人,就是‘仁者'。这是人类一切精神和道德品格中最伟大的一种。”([英]培根:《培根与人生》,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1983年版,第5页。)但是,培根在颂扬利人的同时又告诫人们不要做“太仁慈的窝囊费”。因此培根强调的并不是“要‘爱人如己',而是要象别人爱你们那样爱别人”,这显然是一种建立在等价交换原则基础上的“爱”。霍布斯、休谟、亚当·斯密,以及后来的费尔巴哈显然接受了培根的这一思想,他们所讲的利他、同情、爱等等,事实上都是建立在等价交换的原则的基础上的。
    57 此处逼真性指人类创设的规范形成的秩序尽可能的达到自然秩序的要求,但不可能完全回归自然秩序。
    58[美]盖多·卡拉布雷西、菲利普·伯比特:《悲剧性选择》,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5年版,第15-16页。
    59[美]盖多·卡拉布雷西、菲利普·伯比特:《悲剧性选择》,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5年版,第38-39页。
    60 Grossman G,Krueger A.Environmental impacts of a North American Free Trade Agreement.Woodrow Wilson School,Princeton,NT.1992.
    61 Shafik N,Pandyodhyay S.Economic Growth and Environment Quality.Time series and Crosscountry Evidence.Background Paper for World Development Report 1992.World Bank,Washington DC.1992.
    62 李周:“环境与生态经济学研究的进展”,《浙江社会科学》,2002年第1期,第1页。
    63 杨彤:“陕西省环境质量与经济增长的库兹尼茨关系验证及成因分析”,邓楠主编:《可持续发展:经济与环境》,上海:同济大学出版社,2005年版,第75页。
    64 刘刚:“循环经济与中国发展——从资源环境和生态损耗谈起”,邓楠主编:《可持续发展:经济与环境》,上海:同济大学出版社,2005年版,第280页。
    65 郭卜乐:“马斯洛的需要层次理论”,《教师博览》,2005年第9期,第38-39页。
    66[德]柯武刚、史漫飞:《制度经济学——社会秩序与公共政策》,韩朝华译,北京:商务印书馆,2004年版,第97页。
    67 "Democrats and energy Anonymous," Oil & Gas Journal,Nov 27,2006,104,44,ABI/INFORM Global.p.19.
    68 栾维新、梁红伟:“关于中国能源问题的战略思考”,《世界地理研究》,2003年第9期,第86页。
    69 黄振钢:《税法学》,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1991年版,第80页。
    70 黄振钢:《税法学》,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1991年版,第81页。
    71 徐孟洲:《税法》,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99年版,第9-11页。
    72 毛志锋:《人类文明与可持续发——三种文明论》,北京:新华出版社,2004年版,第142-143页。
    73 毛志锋:《人类文明与可持续发展——三种文明论》,北京:新华出版社,2004年版,第146页。
    74[德]柯武刚、史漫飞:《制度经济学——社会秩序与公共政策》,韩朝华译,北京:商务印书馆,2004年版,第107页。
    75 World Energy Assessment:United Nations Development Programme,United Nations Development of Ecinomic and Social Affairs,World Energy Council,World Energy Assessment and Challenge of Sustainablity(2000)(World Energy Assessment(New York,UNDP)2000),http://undp.org/seed/eap/activities/wea/drafts-frame.html.Richard L.Ottinger,Nichlas Robinson and Victor Tafur.Compendium of Sustainable Energy Law.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2005,p.7.
    76 Rory J Clarke,"Can Taxes on energy work? Organisation for Economic Cooperation and Development,"The OECD Observer,Dec 2006;258/259;ABI/INFORM Global,pp.24-25.
    77 OECD为Organization for Economic Coopration and Development的缩写,目前共有24个成员国。它们是:澳大利亚、奥地利、比利时、加拿大、丹麦、芬兰、法国、联邦德国、希腊、冰岛、爱尔兰、意大利、日本、卢森堡、荷兰、新西兰、挪威、葡萄牙、西班牙、瑞典、瑞士、土耳其、英国和美国。
    78 Rory J Clarke,"Can Taxes on energy work? Organisation for Economic Cooperation and Development,"The OECD Observer,Dec 2006;258/259;ABI/INFORM Global,pp.24-25.
    79 Rory J Clarke,"Can Taxes on energy work? Organisation for Economic Cooperation and Development,"The OECD Observer,Dec 2006;258/259;ABI/INFORM Global,pp.24-25.
    80 Rory J Clarke.,"Can Taxes on energy work? Organisation for Economic Cooperation and Development,"The OECD Observer;Dec 2006;258/259;ABI/INFORM Global,pp.24-25.
    81 Rory J Clarke,"Can Taxes on energy work? Organiaation for Economic Cooperation and Development,"The OECD Observer;Dec 2006;258/259;ABI/INFORM Global,pp.24-25.
    82 World Energy Assessment:United Nations Development Programme,United Nations Development of Ecinomic and Social Affairs,World Energy Council,World Energy Assessment and Challenge of Sustainablity(2000)(World Energy Assessment(New York,UNDP)2000).http://undp.org/seed/eap/activities/wea/drafts-frame.html.Richard L.Ottinger,Nichlas Robinson and Victor Tafur,Compendium of Sustainable Energy Law,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2005,p.8.
    83 Rory J Clarke,"Can Taxes on energy work?.Organisation for Economic Cooperation and Development," The OECD Observer;Dec 2006;258/259;ABI/INFORM Global.pp.24-25.
    84 迪·约翰和普策尔:2000和托伊:2000,为发展中田家的财政问题进行了很有启发的最新分析。参见[英]张夏准(Ha-Joon Chang):《富国陷阱 发达国家为何踢开梯子?》,肖炼、倪延硕等译,肖炼校,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7年版,第164页。
    85 World Energy Assessment:United Nations Development Programme,United Nations Development of Ecinomic and Social Affairs,World Energy Council,World Energy Assessment and Challenge of Sustainablity(2000)(World Energy Assessment(Hew York,UNDP)2000).http://undp.org/seed/eap/activities/wea/drafts-frame.html.Richard L.Ottinger,Nichlas Robinson and Victor Tafur,Compendium of Sustainable Energy Law.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2005,p.11.
    86 陈静:“循环经济的经济学思考及政府的作用探讨”,邓楠主编:《可持续发展:经济与环境》,上海:同济大学出版社,2005年版,第318页。
    87 樊勇:《通过税收调控促进可再生能源发展》,http://www.xjds.gov.cn/Article_Show.asp?ArticleID=5817,最后访问日期:07-03-28。
    88 孟伟等:“我国开征燃油税的战略环境评估”,《环境保护》,2006年第1B期,第18页。
    89 李昌麒:《经济法学》,北京:中国政法大学出版杜,2002年版,第41页。
    90 徐涛、苗俊峰:“能源税制的国际比较及启示”,《地方经济研究》,2006年第1期,第50页。
    91 华生:“价格改革应先于汇率放开”,《经济观察报》,2006年9月8日,万晓琼主编:《观点 经济 2006》,福州:福建人民出版社,2007年版,第64-65页。
    92 涂龙力、王鸿貌主编:《税收基本法研究》,大连:东北财经大学出版社,1998年版,第136页。
    93 张怡:《写给法律人的宏观经济学》,北京:法律出版社,2004年版,第228页。
    94 王金南等:《中国的税收与环境:实践与展望》,杨金田等编:《环境税的新发展:中国与OECD比较》,北京:中国环境科学出版社,2000年版,第74-75页。
    95 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环境税的实施战略》,张世秋等译,北京:中国环境科学出版社,1996年版,第7页。
    96 杨金田等:《环境税的新发展:中国与OECD比较》,北京:中国环境科学出版社,2000年版,第16页。
    97 杨金田等:《环境税的新发展:中国与OECD比较》,北京:中国环境科学出版社,2000年版,第25页。
    98 乔治·恩德利等:《中国和欧盟环境法的比较》,上海:上海交通大学出版社,1999年版,第81-83页。
    99 乔治·恩德利等:《中国和欧盟环境法的比较》,上海:上海交通大学出版社,1999年版,第83页。
    100 乔治·恩德利等:《中国和欧盟环境法的比较》,上海:上海交通大学出版社,1999年版,第83页。
    101 Jsrmo Vehmas,"Energy-related taxation as an environmental policy tool—the Finnish experience 1990-2003."Energy Policy 33(2005),pp.2175-2176.
    102 Michael Williams,"Global wanning and carbon taxation-Optimal policy and the role of administration costs."Energy Economics,1995,Vol.17,No.4,pp.319-320.
    103 ZhongXiang Zhang and Andrea Baranzini,"What do we know about carbon taxes? An inquiry into their impacts on competitiveness and distribution of income," Energy Policy,32(2004),pp.508-509.
    104 碳税可以被称为二氧化碳税,因为一吨碳相当于3.67吨的二氧化碳的含碳量。
    105 当然,在环境的角度来看,有充分的理由认为减少核能的使用。在本文语境下,相对碳税而言,能源税将对选择可再生能源行为予以更大的推动力。
    106 ZhongXiang Zhang and Andrea Baranzini,"What do we know about carbon taxes? An inquiry into their impacts on competitiveness and distribution of income",Energy Policy,32(2004),pp.508-509.
    107 张怡:《税法》,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7年版,第242页。
    108 雷涯邻、赖月莲:《关于中国石油税费改革的几点思考》,《资源·产业》,2001年第8期,第37页。
    109 戴正华著:《国家税收新编》,上海:上海交通大学出版社,2000年版,第221-222页。
    110 杜吉家:“国外石油税费分析及调整国内石油财税政策建议”,《经济师》,2007年第3期,第58页。
    111 雷涯邻、赖月莲:“关于中国石油税费改革的几点思考”,《资源·产业》,2001年第8期,第37页。
    112 周旺生:《立法学教程》,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6年版,第53页。
    113 周旺生:《立法学教程》,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6年版,第54页。
    114 周旺生:《立法学教程》,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6年版,第56-57页。
    115 周旺生:《立法学教程》,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6年版,第60页。
    116 刘佐:《中国税制五十年(1949—1999)》,北京:中国税务出版社,2001年版,第132页。
    117 刘佐:《中国税制五十年(1949—1999)》,北京:中国税务出版社,2001年版,第154-155页.
    118 刘佐:《中国税制五十年(1949—1999)》,北京:中国税务出版社,2001年版,第179页.
    119 刘佐:《中国税制五十年(1949—1999)》,北京:中国税务出版社,2001年版,第177页。
    120 刘佐:《中国税制五十年(1949—1999)》,北京:中国税务出版社,2001年版,第258页.
    121 刘佐:《中国税制五十年(1949—1999)》,北京:中国税务出版社,2001年版,第199页。
    122 刘佐:《中国税制五十年(1949—1999)》,北京:中国税务出版社,2001年版,第213-214页。
    123 刘佐:《中国税制五十年(1949—1999)》,北京:中国税务出版社,2001年版,第215-216页。
    124 刘佐:《中国税制五十年(1949—1999)》,北京:中国税务出版社,2001年版,第299页。
    125 刘佐:《中国税制五十年(1949—1999)》,北京:中国税务出版社,2001年版,第300页。
    126 刘佐:《中国税制五十年(1949—1999)》,北京:中国税务出版社,2001年版,第304-305页。
    127 倪红日:“运用税收政策促进我国节约能源的研究”,《税务研究》,2005年第9期,第5页。
    128 刘佐:《中国税制五十年(1949—1999)》,北京:中国税务出版社,2001年版,第318页。
    129 朱顺贤:“关于构建我国能源税制的思考”,《税务与经济》,2006年第3期,第94页。
    130 目前SO2的收费标准为0.20元/千克。该收费标准平均只有SO2治理成本的17%。根据该标准和煤炭含硫量平均1.2%计算,平均每吨煤的SO2排污费为2.4元。
    131 朱顺贤:“关于构建我国能源税制的思考”,《税务与经济》,2006年第3期,第94页。
    132 樊勇:《通过税收调控促进可再生能源发展》,http://www.xjds.gov.cn/Articlc_Show.asp?ArticlcID=5817,最后访问日期:07-03-28。
    133 “能源工业发展迅猛 税收增速逐年加快”,http://www.chinaacc.com/new/184/187/2006/3/zh8084193226171360027878-0.htm.2006-3-17。
    134 指从2001年到2005年。
    135 “能源工业发展迅猛 税收增速逐年加快”,http://www.chinaacc.com/new/184/187/2006/3/zh8084193226171360027878-0.htm.2006-3-17。
    136 王庆一:“国外促进节能的财政税收政策”,《中国能源》,2006年第1期,第18-20页。
    137 财政部:“中国拟通过税收鼓励企业开发利用新能源”,http://whole.rhvacnet.com/hyjw/view.asp?hid=28945,最后访问日期:07-02-25。
    138 可再生能源也就是“绿色能源”,主要包括太阳能、风能、水能、生物质能、地热能和海洋能.
    139 金羊网:“投资绿色能源税收将更优惠”,http://www.ycwb.com/gb/content/2005-12/20/content_1041133.htm.
    140 John Henry Merryman,The Civil Law Tradition2(1985年第2版)。转引自[美]维克多·瑟仁伊:《比较税法》,丁一译,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6年版,第3页.
    141[美]维克多·瑟仁伊:《比较税法》,丁一译,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6年版,第4页。
    142 沈宗灵:《比较法总论》,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1987年版,第17-20页.
    143 李秀清等:《20世纪比较法学》,北京:商务印书馆,2006年版,第422页.
    144 Zhiguo Gao,"Environmental Regulation of Oil and Gas," Kiuwer Law International.1998.p.47.
    145 比较法从诞生以来,就一直面临着它究竟是一种研究方法还是一门法学的分支学科的追问。而这种”身份不明”的尴尬则源自其自身理论研究的薄弱。145本文认为的比较法,既是方法层面的比较法,也是一门正在发展并且逐步壮大的学科。比较法擦亮了法律学者们的眼睛,使其能够发现本国法律机制的一些缺陷与弱点。比较法学者能够对他自己国家的法律制度作出一种判断,这一判断更为成熟——这得感谢他那比较广博的经 历;并更具有批判性——这得感谢他对该事项的比较深刻的理解.Groβfeld,Multinationale Korporationcn,S.85;参见,国际联合企业收入限制审核的管理原则,BdF Schreiben v.23.2.1983,BStB1.1218.转引自[德国]伯恩哈德·格罗斯菲尔德:《比较法的力量与弱点》,孙世彦、姚建宗译,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2年版,第19页。
    146 所得税是在1798年拿破仑战争正处于关键阶段时由威廉·皮特(William Pitt)在英国倡导的。“这种打败拿破仑的税收”是经由柯尼斯堡进入昔鲁士的,而柯尼斯堡是《提尔西特和约》签订之后普鲁士法院所在地。1842年英国《所得税法》对普鲁士法律的影响一直持续到1891年,在这一年,约翰尼斯·冯·米歇尔(Johannes von Miquel)开始了他所倡导的所得税法改革。米歇尔出生于汉诺威王国的本特海姆郡,曾就学于哥根廷,首次任职于奥斯纳布吕克。这一点很重要,因为在英国和汉诺威君主国事情,哥根廷大学和汉诺威王国是英国思想登陆德国的码头。许多普鲁士改革家,如冯·斯泰因(Von Stein),都深受英国思想的影响,特别是深受亚当·斯密(Adam Smith)思想的影响,而他们几乎都是哥根廷大学的校友。146税收法律方面的这种西方影响一直得到延续。
    147 Gruβfeld,Multinationale Korpomtionen,S.85;参见,国际联合企业收入限制审核的管理原则,BdF Schreiben v.23.2.1983,BStB1.1218.转引自[德国]伯恩哈德·格罗斯菲尔德:《比较法的力量与弱点》,孙世彦、姚建宗译,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2年版,第19页。
    148 Jin-Li Hua,Chih-Hung Kao."Efficient energy-saving targets for APEC economies," Energy Policy,35(2007),pp.373-374.
    149 Mats Niisson,"Red light for Green Paper:The EU policy on energy efficiency,"Energy Policy,35(2007),pp.542-543.
    150 裴哲:“各国能源战略比较”,《中国青年科技》,2005年第8期,第26页。
    151 如美国能源消费占世界能耗的24.8%,故从战略上考虑,大力向外发展,近年来对亚非地区能源投资额高达280亿美元;日本进口能源占能耗的95%,也积极开展能源外交,欲将西伯利亚建为其能源供应基地。
    152 如美国有《清洁燃料计划》;德国实行地下煤气化和煤的液化;英国煤液混合物燃烧;丹麦的煤灰利用;国际能源组织(IEA)的温室气体捕获、贮存和利用等。
    153 美国以天然气替代汽油;丹麦发展风力;英国的校燃料循环技术;挪威水力发电的高效能源系统等。
    154 曾昭度:《比较环境法研究》,国家中华社会科学基金研究课题“市场经济条件下环境法比较研究”总结报告,第9页。
    155 廉春慧:“能源危机下的税收策略”,《经济体制改革》,2006年第3期,第126页。
    156 廉春慧:“能源危机下的税收策略”,《经济体制改革》,2006年第3期,第83页。
    157 Guter Schmolders,Allgemeine Steucriehre(1965年第4版)已经对工业国家税制的趋同予以辨识。有关新近趋势的评论,参见Thomes F.Field and Wirld wide Tax Overview,28 Tax Notes Int'l 1253(Dec.30,2002)。转引自[美]维克多·瑟仁伊:《比较税法》,丁—译,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6年版,第15页。
    158 国家税务局税收科学研究所译:《日本税制与税理士制度》,北京: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1992年版,第3-4页。
    159 荷兰的绿色税收占GDP的3.2%,占税收收入的14%,在地方政府中,绿色税收占地方税收的50%。Dr.Willem Vermeed and Jacob der Vaart,“Careening Taxes:The Dutch Model,”Kluwer Law International,1998,p.118.转引自岳树民等:《优化税制结构研究》,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7年版,第130页。
    160 岳树民等:《优化税制结构研究》,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7年版,第130页.
    161 岳树民等:《优化税制结构研究》,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7年版,第137、141页.
    162 岳树民等:《优化税制结构研究》,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7年版,第117页.
    163 岳树民等:《优化税制结构研究》,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7年版,第120页。
    164 岳树民等:《优化税制结构研究》,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7年版,第129页。
    165 陈志楣:《税收制度国际比较研究》,北京:经济科学出版社,2000年版,第6-8页。
    166 卢仁法等:《加入世贸组织后中国税制改革走向》,北京:人民出版社2006年版,第73-74页,第85页.
    167 有关美国和欧洲税制的差异,参见Leif Muten,Inspiration or desperation—European reactions to US tax thinking,载Alpert&van Raad主编(1993),第311页.转引自维克多·瑟仁伊:《比较税法》,丁一译,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6年版,第17页。
    168 维克多·瑟仁伊:《比较税法》,丁一译,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6年版,第17页.
    169 当然通过关注相同的模式内部所采取的各种解决方案,可以将研究局限于某个单个类别,这也会很有意义,不过它不能提供一个全球性的视野。
    170 维克多·瑟仁伊:《比较税法》,丁一译,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6年版,第24页。体系列表的国家分类请参看原文第43-44页的详细内容。
    171 李秀清等:《20世纪比较法学》,北京:商务印书馆,2006年版,第431-432页.
    172 李秀清等:《20世纪比较法学》,北京:商务印书馆,2006年版,第432-433页.
    173 潘汉典:《比较法在中国:回顾与展望》,江平主编:《比较法在中国》第一卷,北京:法律出版社2001年版,第25-26页。转引自李秀清等:《20世纪比较法学》,北京:商务印书馆,2006年版,第432页。
    174 Martha.M.Roggenkamp,Anita Ronne and Catherine Redgewell,Inigo Del Guayo.Energy Law in Europ.National,EU and International Law and Institutions,Oxford Uniwersity Press,2001,pp.41-43.
    175 丹麦克朗(Danish Krona,复数:Kronur,原符号:D.Kr.,标准符号:DKK)。欧元目前并不是所有欧盟成员国的官方货币符号。即使在老的成员国当中,也有三个国家拒绝使用欧元,即丹麦、瑞典和英国。kwh是指千瓦时。
    176 Jarmo Vehmas,"Energy-related taxation as aa environmental policy tool-the Finnish experience 1990-2003,"Energy Policy,33(2005),p.2175.www.elsevier.com/locate/enpol.
    177 赵长春:“芬兰:能源税收占总税收9%”,http://info.hvacr.hc360.com/2006/06/19140369964.shtml,最后访问日期:2006-06-19。
    178 Jarmo Vehmas,"Energy-related taxation as an environmental policy tool—the Finnish experience 1990-2003,"Energy Policy,33(2005),p.2177.
    179 崔学贤:“瑞典的生态税收及对我国的借鉴”,《中国环境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4年第3期,第41-42页。
    180 Tarek Ghalwash,"Energy taxes as a signaling device:An empirical analysis of consumer preferences," Energy Policy 35(2007)p.30.
    181 “分界线”在引文中未见论述,此资料可以参照相关资料,诸如Bovenbery(1999)and Schob(2003).
    182 瑞典克朗,Swedish Krona(复数:Kronor),货币符号S.Kr.SEK,ISEK=100 ore(欧尔)。
    183 杜放等:“德国的生态税改革及其借鉴”,《广东商学院学报》,2006年第1期,第37-38页。
    184 洪蔚编译:“荷兰的绿色税制改革”,《环境监测管理与技术》,2000年第2期(增刊),第60-61页。
    189 "Energy tax directive adopted.Anonymous," Business Europe,Nov 12,2003;43,22;ABFINFORM Global.p.9.
    190 http://eur-lex.europa.eu/LexUriServ/LexUriServ.do?urr=OJ:L:2003:283:00:0070:EN:PDF.
    191 陈志楣:《税收制度国际比较研究》,北京:经济科学出版社,2000年版,第27-28页。
    192 徐涛、苗俊峰:“能源税制的国际比较及启示”,《地方经济研究》,2006年第1期,第51页。
    193 Australian Government,Securing Australia's Energy Future,Overview.p.4,http://www.dpmc.gov.au/publications/energy_future/index.htm06-08-25.
    194 Australian Goverment,Securing Australia's Energy Future,Overview,pp.61-63.http://www.dpmc.gov.au/publications/energy_future./index.htm06-08-25.
    195 维克多·瑟仁伊:《比较税法》,丁一译,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6年版,第43页.
    196 陈志楣:《税收制度国际比较研究》,北京:经济科学出版社,2000年版,第25页.
    197 特种销售税是指燃料税、香烟税、酒税和机动车牌照税之和.
    198 财政部《财政制度国际比较》课题组编著:《美国财政制度》,北京: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1998年版.第59-63页。
    199 Geraldine and Eric Toder."Energy Tax Altematives," National Tax Journal(pre-1986);Sep 1984,37,3,ABI/INFORM Archive Complete.p.289.
    200 陈凤英:“国际能源安全的新变局”,《现代国际关系》,2006年第6期,第41页.
    201 “研究起草能源法刻不容缓———叶荣泗谈美国新颁能源法的特点及启示”,《中国电力报》,2005年10月26日。转引自http://www.chinaenvironment.com/nynx/jsyy/2005-10/26/19350.html.最后访问日期:07-03-14.
    202 http://www.shequ.shejis.com/dq_bbs/dispbbs.asp?ID=1630。最后访问日期07-03-14.
    203 世华财讯:“美国参议院财政委员会通过285亿美元能源税收方案”,http://finance.sina.com.cn/moncy/forex/20070620/02401484869.shtml.
    204 财政部《税收制度国际比较》课题组:《日本税制》,北京: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2000年版,第1-2页。
    205 国家发改委国家能源局子站:“日本新能源政策及发展现状与趋势”,http://www.sdpc.gov.cn/nyjt/gjdt/t20051228_55003.htm,最后访问日期:2007-03-14.
    206 国家发改委国家能源局子站:“日本新能源政策及发展现状与趋势”,http://www.sdpc.gov.cn/nyjt/gjdt/t20051228_55003.htm,最后访问日期:2007-03-14.
    207 国税与地方税是由征税所依据的税法不同而确定的,图税以与国税有关的税法为依据,地方税则以《地方税法》为依据。日本税收还可以分为普通税与目的税。政府为了筹集其活动所需的一般经费,不限定税收的具体用途而从国民经济中征收的税称作普通税;政府为了筹集特定用途资金而征收的税称作目的税。日本的税收基本上是普通税,但在间接税中也存在一些目的税。
    208 财政部《税收制度国际比较》课题组:《日本税制》,北京: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2000年版,第61-62页。
    209 财政部《税收制度国际比较》课题组:《日本税制》,北京: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2000年版,第153-157页。
    210 徐涛、苗俊峰:“能源税制的国际比较及启示”,《地方经济研究》,2006年第1期,第51页。
    211 徐涛、苗俊峰:“能源税制的国际比较及启示”,《地方经济研究》,2006年第1期,第51页。
    212 财政部《税收制度国际比较》课题组:《日本税制》,北京: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2000年版,第157-162页。
    213 财政部《税收制度国际比较》课题组:《韩国税制》,北京: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2000年版,第43-47页。
    214 财政部《税收制度国际比较》课题组:《韩国税制》,北京: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2000年版,第45页。
    215 财政部《税收制度国际比较》课题组:《韩国税制》,北京: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2000年版,第46-47页。
    216 财政部《税收制度国际比较》课题组:《韩国税制》,北京: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2000年版,第56-58页。
    217 财政部《税收制度国际比较》课题组:《韩国税制》,北京: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2000年版,第207-210页。
    218 财政部《税收制度国际比较》课题组:《韩国税制》,北京: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2000年版,第233页。
    219 财政部《税收制度国际比较》课题组:《韩国税制》,北京: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2000年版,第237-239页。
    220 财政部《税收制度国际比较》课题组:《俄罗斯联邦税制》,北京: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2000年版,第4页。
    221 16种联邦税费包括:(1)增值税;(2)某些商品(劳务)种类和某些矿产原料消费税;(3)企业和组织
    229 财政部《税收制度国际比较》课题组:《俄罗斯联邦税制》,北京: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2000年版,第140-141页。
    230 财政部《税收制度国际比较》课题组:《俄罗斯联邦税制》,北京: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2000年版,第186-188页。
    231 财政部《税收制度国际比较》课题组:《俄罗斯联邦税制》,北京: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2000年版,第201-205页。
    232 财政部《税收制度国际比较》课题组:《俄罗斯联邦税制》,北京: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2000年版,第206-208页。
    234 周旺生:《立法学教程》,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6年版,第113页。
    235 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2卷),人民出版社1995年版,2006年12月北京第6次印刷,第32页。
    236 摘引自van Dunne,S.37.转引自[德国]伯恩哈德·格罗斯菲尔德.孙世彦、姚建宗译,《比较法的力量与弱点》,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2年版,第66页。
    237[德国]伯恩哈德·格罗斯菲尔德:《比较法的力量与弱点》,孙世彦、姚建宗译,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2年版,第67页。
    238 李秀清等:《20世纪比较法学》,北京:商务印书馆,2006年版,第424页。
    239 汪永清:“比较法与当今中国立法”,《法律科学》,1992年6期。转引自李秀清等:《20世纪比较法学》,北京:商务印书馆,2006年版,第424页。
    240 汪永清:“比较法与当今中国立法”,《法律科学》,1992年6期.转引自李秀清等:《20世纪比较法学》,北京:商务印书馆,2006年版,第424页。
    241 周旺生:《立法学教程》,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6年版,第88页。
    242 周旺生:《立法学教程》,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6年版,第89页。
    243 卢仁法等:《加入世贸组织后中国税制改革走向》,北京:人民出版社,2006年版,第47页。
    244 乔治·恩德利等:《中国和欧盟环境法的比较》,上海:上海交通大学出版社,1999年版,第82页。
    245 卢仁法等:《加入世贸组织后中国税制改革走向》,北京:人民出版社,2006年版,第47-48页。
    246 税制原则经历了一个“公平和管理规范——公平(主要市场经济国家发展初期)、管理规范和国民经济原则(19世纪末)——公平和效率原则(现代)”的发展演进。
    247 卢仁法等:《加入世贸组织后中国税制改革走向》,北京:人民出版社,2006年版,第54页。
    248 卢仁法等:《加入世贸组织后中国税制改革走向》,北京:人民出版社,2006年版,第54页。
    249 卢仁法等:《加入世贸组织后中国税制改革走向》,北京:人民出版社,2006年版,第54页。
    250 税收常常被划分为直接税与间接税。例如,法国的基本税法典被分为直接税和间接税。在法国,直接税包括所得税和财产税,间接税则包括增值税和继承税以及其他。各国似乎一致认同所得税是典型的直接税,对消费征收的税收(销售税、增值税或者消费税)是间接税。但是现代经济学理论认为,即便是所得税,也可能不同程度地、在不同情况下被转嫁(在有些情况下,例如公司所得税,其税负的归宿无法确知),因此,根据税负的归宿来划分税收似乎没有多大的意义。尽管直接税和间接税的区分缺乏合理的经济依据,但是这样一种区分还是在各种不同的语境下进行,而且常常具有法律意义。区分并非总是依据同一基础,但是从区分本身缺乏理论上的合理性来看,这也不应该有什么奇怪。参见维克多·瑟仁伊:《比较税法》,丁一译,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6年版,第54-55页及其注释[29]、[31]和[32]。
    251 卢仁法等:《加入世贸组织后中国税制改革走向》,北京:人民出版社,2006年版,第60-72页。
    252 葛克昌:《税法基本问题(财政宪法篇)》,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4年版,第96页。
    253 涂龙力、王鸿貌主编:《税收基本法研究》,大连:东北财经大学出版社,1998年版,第100页。
    254 黄振钢主编:《税法学》,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1991年版,第76-77页。
    255 黄振钢主编:《税法学》,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1991年版,第81页。
    256 周旺生:《立法学教程》,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6年版,第90页。
    257 周旺生:《立法学教程》,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6年版,第93页。
    258 周旺生:《立法学教程》,北京:北京大学出版杜,2006年版,第94页。
    259 《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2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72年版,第82页。转引自周旺生:《立法学教程》,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6年版,第96页。
    260 周旺生:《立法学教程》,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6年版,第96页。
    261 譬如,在80年代斯堪第纳维亚的酸雨,引起了公众的担忧。这一事件最终促成了委员会达成了意义深远的协议,减少发电厂硫化物的排放,大幅度降低汽车尾气中的有毒气体的含量。
    262 乔治·恩德利等:《中国和欧盟环境法的比较》,上海:上海交通大学出版社,1999年版,第107-109页。
    263 周旺生:《立法学教程》,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6年版,第97页。
    264 《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3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72年版,第12页。转引自周旺生:《立法学教程》,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6年版,第111页。
    265 周旺生:《立法学教程》,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6年版,第111页。
    266 刘君:“中国国情国力”,2006年第9期,万晓琼主编:《观点:经济2006》,福州:福建人民出版社,2007年版,73-74页。
    267 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环境税的实施战略》,张世秋等译,北京:中国环境科学出版社,1996年版,第22-23页。
    268 Javellana v.Mirasol and Nuane,40 Philippine Reports 761,775(Philippine Supreme Court 1920,).转引自[德国]伯恩哈德·格罗斯菲尔德:《比较法的力量与弱点》,孙世彦、姚建宗译,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2年版,第120页。
    269[英]张夏准(Ha-Joon Chang):《富国陷阱 发达国家为何踢开梯子?》,肖炼、倪延硕等译,肖炼校,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7年版,第16-17页。
    270[英]张夏准(Ha-Joon Chang):《富国陷阱 发达国家为何踢开梯子?》,肖炼、倪延硕等译,肖炼校,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7年版,第52页。
    271 资料来源:OECD(1995):Envionmental Taxes in OECD Countries,OECD,Pads,1995.转引自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环境税的实施战略》,张世秋等译,北京:中国环境科学出版社,1996年版,第18-19页。
    272 李文:“利用税收杠杆调控和优化石油消费—访石油经济问题专家于民教授”,《国际石油经济》,2001年第5期,第9页。
    273 张志仁:“中国能源税制改革的趋势分析”,《环境保护》,2004年第4期,第49-50页。
    274 丁锋:“从近十年能源利用结构看我国能源政策取向”,《中国国土资源经济》,2005年第8期,第7页。
    275 孟伟等:“我国开征燃油税的战略环境评估”,《环境保护》,2006年第1B期,第14页。
    276 廉春慧:“推动能源税制改革应对能源危机”,《财会研究》,2005年第10期,第11页。
    277 徐涛、苗俊峰:“能源税制的国际比较及启示”,《地方经济研究》,2006年第1期,第52页。
    282 吴德春、董继斌:《能源经济学》,北京:中国工人出版杜,1991年版,第82-84页.
    283 吴德春、董继斌:《能源经济学》,北京:中国工人出版社,1991年版,第82-84页.
    284 吴德春、董继斌:《能源经济学》,北京:中国工人出版社,1991年版,第82-84页.
    287 油源是指中东、拉美和非洲。
    288 我国进口的大部分石油都要经过霍尔木兹海峡与马六甲海峡,但这两个海峡的通道安全都不掌握在我们手中。能源是国家的战略资源.而战略资源在缺乏有力保障,特别是缺乏海军对海上运输安全保障的条件下,过度依赖海外能源进口,对我国这样的一个大国来说,其风险将是十分巨大的。
    289 中国改革报:“用能源战略统筹节能环保和农村能源问题”。转引自http://info.energy.hc360.com/2006/06/07113923822.shtml.最后访问日期:07-03-14.
    290 任何社会生产活动都是在一定的空间范围内进行的,个别生产活动在空间以某种方式结合起来构成了整个社会生产的总体分别格局。工业再生产过程作为整个社会生产的一个组成部分,也总是在一定的空间中展开,在一定空间中进行的。工业再生产过程中的各个部门、各个阶段、各个环节、各种要素不仅分布于一定的空间之中,而且以一定的方式、按一定的数量比例在空间中组合起来,并且同社会生产的其它组成部分结成某种空间联系,由此构成了工业再生产过程中的空间分布。这种空间分布,在现实社会经济生活中表现为工业生产的区域分布或区域配置,实际上也就是工业再生产过程中存在和发展的空间形式。290能源工业布局是能源社会再生产过程的一个重要方面。煤炭、电力、石油等常规能源,是社会化大生产的主要动力来源,以煤炭工业、电力工业和石油工业为主体的现代能源工业是现代工业社会的重要基础部门。参见吴德春、董继斌:《能源经济学》,北京:中国工人出版社,1991年版,第104-105页。
    291 倪健民:《国家能源安全报告》,北京:人民出版社,2005年版,第171-173页。
    292 倪健民:《国家能源安全报告》,北京:人民出版社,2005年版,第177-184页。
    293 倪健民:《国家能源安全报告》,北京:人民出版社,2005年版,第177-184页。
    294 Geraldine,Eric Toder."Energy Tax Alternatives,"National Tax Journal(pre-1986);Sep 1984;37,3;ABI/INFORM Archive Complete.p.289.
    295 徐孟洲:《税法》,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99年版,第9-11页。
    296 张怡:《税法》,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7年版,第29页。
    297 刘剑文:《财政税收法》,北京:法律出版社,2003年版,第203页.
    298 张守文:《税法原理》,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1年版,第50页。
    299 张志仁:“中国能源税制改革的趋势分析”,《环境保护》,2004年第4期,第49页.
    300 徐涛、苗俊峰:“能源税制的国际比较及启示”,《地方经济研究》,2006年第1期,第51页。
    301 张志仁:“中国能源税制改革的趋势分析”,《环境保护》,2004年第4期,第49页。
    302 徐涛、苗俊峰:“能源税制的国际比较及启示”,《地方经济研究》,2006年第1期,第52页。
    303[日]金子宏:《日本税法》,战宪斌等译,北京:法律出版杜,2004年版,第353页。
    304 Renewable Energy(Electricity) Act 2000],http//:www.comlaw.gov.au.
    305 张怡:《税法》,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7年版,第35页。
    306 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环境税的实施战略》,张世秋等译,北京:中国环境科学出版社,1996年版,第9页。
    307 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环境税的实施战略》,张世秋等译,北京:中国环境科学出版社,1996年版,第9页。
    308 倪红日:“运用税收政策促进我国节约能源的研究”,《税务研究》,2005年第9期,第6页。
    309 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环境税的实施战略》,张世秋等译,北京:中国环境科学出版社,1996年版,第34页。
    310 王庆一:“国外促进节能的财政税收政策”,《中国能源》,2006年第1期,第20页。
    311 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环境税的实施战略》,张世秋等译,北京:中国环境科学出版社,1996年版,第40-41页。
    312 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环境税的实施战略》,张世秋等译,北京:中国环境科学出版社,1996年版,第42-43页。
    313 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环境税的实施战略》,张世秋等译,北京:中国环境科学出版社,1996年版,第47页。
    314 张志仁:“中国能源税制改革的趋势分析”,《环境保护》,2004年第4期,第50页。
    315 王庆一:“国外促进节能的财政税收政策”,《中国能源》,2006年第1期,第18页。
    316 世界环境与发展委员会:《我们共同的未来》,王之佳、柯金良等译,夏垫堡校,吉林:吉林人民出版社,1997年版,第18页。
    317 樊勇:“通过税收调控促进可再生能源发展”,http://www.xjds.gov.cn/Article_Show.asp?ArticleID=5817,最后访问日期:07-03-28。
    318 王庆一:“中国可再生能源 现状 障碍与对策”,《中国能源》,2002年第7期,第39-44页。
    319 在该《规划》中,可再生能源主要是指太阳能、风能、生物质能、地热能、海洋能、水能等非石化能源。
    320 《可再生能源税收优惠将出台》,《现代快报》,2007-06-19,http://www.yndpc.yn.gov.cn/gzdt/0706191.htm。
    321 采用出于环境目的的税收条款,可能还会有对具体活动提出特殊处理要求的风险,而这种要求是同过去10年中所进行的税制改革精神相悖的。这种税制改革取消了特别的税收条款、扩大了税基并降低了税率。转引自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环境税的实施战略》,张世秋等译,北京:中国环境科学出版社,1996年版第10页。
    322 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环境税的实施战略》,张世秋等译,北京:中国环境科学出版社,1996年版第10页。
    323 樊勇:“通过税收调控促进可再生能源发展”,http://www.xjds.gov.cn/Article_Show.asp?ArticleID=5817,最后访问日期:07-03-28。
    324 姚卫星:“关于我国征收环境税的若干问题思考”,《新疆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4年第12期,第20-22页。
    325 徐涛、苗俊峰:“能源税制的国际比较及启示”,《地方经济研究》,2006年第1期,第51页。
    326 “中国迎接‘后京都时代'”,《财经时报》,http://business.sohu.com/20071208/n253873528.shtml.
    327 "Democrats and energy.Anonymous,"Oil & Gas Journal;Nov 27,2006;104,44;ABI/INFORM Global.p.19.
    328 Gavin Goh,"The World Trade Organization,Kyoto and Energy Tax Adjustments at the Border,"Journal of World Trade;Jun 2004;38,3;ABI/INFORM Global.p.395.
    329 Gavin Gob,"The World Trade Organization,Kyoto and Energy Tax Adjustments at the Border,"Journal of World Trade;Jun 2004;38,3;ABI/INFORM Global.pp.398-399.
    330 中国改革报:“用能源战略统筹节能环保和农村能源问题”。转引自http://info.energy.hc360.com/2006/06/07113923822.shtml.最后访问日期:07-03-14。
    331 廉春慧:“推动能源税制改革应对能源危机”,《税务研究》,2005年第10期,第11页。
    332 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环境税的实施战略》,张世秋等译,北京:中国环境科学出版社,1996年版,第28-29页。
    333 徐孟洲:《税法》,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99年版,第9-11页。
    334 倪健民:《国家能源安全报告》,北京:人民出版社,2005年版,第354-356页。
    335 廉春慧:“推动能源税制改革应对能源危机”,《财会研究》,2005年第10期,第11页。
    336 “研究起草能源法刻不容缓———叶荣泗谈美国新颁能源法的特点及启示”,《中国电力报》,2005年10月26日。转引自http://www.chinaenvironment.com/nynx/jsyy/2005-10/26/19350.html.最后访问日期:07-03-14。
    337 朱剑虹:“《能源法》向公众征求意见:用价格和税收政策鼓励节约能源”,http://finance.people.com.cn/GB/1037/6612696.html
    338 吴德春、董继斌:《能源经济学》,北京:中国工人出版社,1991年版,第89-90页。
    339 陈慈阳:《合作原则之具体化:环境受托组织法制化之研究》,台北:元照出版有限公司,2006年版,第189页。
    340[美]迈克尔·J·博斯金:《税制改革的辩论框架》,[美]迈克尔·J·博斯金主编:《美国税制改革前沿》,李京文、刘树诚等译,北京:经济科学出版社,1997年版,第59页。
    341 王庆一:《国外促进节能的财政税收政策》,《中国能源》,2006年第1期,第18页。
    342 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环境税的实施战略》,张世秋等译,北京:中国环境科学出版社,1996年版,第26页。
    343 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环境税的实施战略》,张世秋等译,北京:中国环境科学出版社,1996年版,第26-27页。
    344 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环境税的实施战略》,张世秋等译,北京:中国环境科学出版社,1996年版,第28页。
    345 中国改革报:“用能源战略统筹节能环保和农村能源问题”。转引自http://info.energy.hc360.com/2006/06/07113923822.shtml.最后访问日期:07-03-14.
    346 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环境税的实施战略》,张世秋等译,北京:中国环境科学出版杜,1996年版,第27页。
    347 刘剑文、熊伟:《税法基础理论》,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4年版,第122页。
    348 Wolf Pluge."Climate protection policy:new taxes or voluntary undertakings?," Energy Policy,Vol.25,No.2,1997,p.124.
    349 Vassilis T.Rapanos and Michael L.Polemis,"Energy demand and environmental taxes:the case of Greece,"Energy Policy,33(2005),pp.1787-1788.
    350 Sean Milm,"European states mull higher energy taxes," Chemical Market Reporter,Apr 12,1999;255,15;ABI/INFORM Global.p.7.
    351 Vassilis T.Rapanos and Michael L.Polemis,"Energy demand and environmental taxes:the case of Greece," Energy Policy 33(2005),pp.1781-1782.
    352 F.Biermann and R.Brohm(2003),"implementing the Kyoto Protocol Without the United States:The Stratege Role of Energy Tax Adustments at the Border,"Global Governance Working Paper No.5(Global Governance Projiect,2003),available at(www.glogov.org),pp.9-10.转引自 Gavin Goh."The World Trade Organization,Kyoto and Energy Tax Adjustments at the Border.Journal of World Trade";Jun 2004;38,3;ABI/INFORM Global.p.395.
    353 F.Biermann and R.Brohm(2003),"implementing the Kyoto Protocol Without the United States:The Stratege Role of Energy Tax Adustments at the Border",Global Governance Working Paper No.5(Global Governance Projiect,2003),available at(www.glogov.org),p12.;J.Hoerner and F.Muller,Carbon Tax for Climate Protection in a Competitive World(Centre for Global Change,University of Maryland College Park,1996),p.14;Z.Zhang and L.Assuncao,Domestic Climate Policies and the WTO(Foundazionc Eni Enrico Mattei,2001),available at (www.feem.it/web/activ/~activ.html).p.18.转引自Gavin Goh,"The World Trade Organization,Kyoto and Energy Tax Adjustments at the Border,"Journal of World Trade;un 2004;38,3;ABI/INFORM Global.p.395.
    354 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环境税的实施战略》,张世秋等译,北京:中国环境科学出版社,1996年版,第28页.
    355 新华每日财经分析:“征收能源税并非降低能源消耗量的根本方法”,http://www.china5e.com/news/zonghe/200506/200506270285-html,2005-06-27 20:01:03。
    356 张普余:《中国人口地理》,北京:商务印书馆,1997年版,第23-24页。
    357 维克多·瑟仁伊:《比较税法》,丁一译,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6年版,第17页。
    358 李秀清:《20世纪比较法学》,北京:商务印书馆,2006年版,第432-433页。
    1.李昌麒:《经济法——国家干预经济的基本形式》,成都:四川人民出版社,1995年版。
    2.李昌麒主编:《经济法学》,北京: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2002年版。
    3.张怡:《写给法律人的宏观经济学》,北京:法律出版社,2004年版。
    4.张怡主编:《税法》,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7年版。
    5.张守文:《财税法疏议》,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5年版。
    6.张守文:《税法原理》,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1年版。
    7.徐孟洲:《税法》,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99年版。
    8.刘剑文:《财政税收法》,北京:法律出版社,2003年版。
    9.刘剑文、熊伟:《税法基础理论》,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4年版。
    10.葛克昌:《税法基本问题》,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4年版。
    11.陈慈阳:《环境法总论》,北京: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2003年版。
    12.蔡守秋:《环境资源法学教程》,武汉:武汉大学出版社,2000年版。
    13.蔡守秋:《环境政策法律问题研究》,武汉:武汉大学出版社,1997年版。
    14.曹明德:《生态法原理》,北京:人民出版社,2002年版。
    15.涂龙力、王鸿貌主编:《税收基本法研究》,大连:东北财经大学出版社,1998年版。
    16.吕忠梅:《环境法新视野》,北京: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2000年版。
    17.陈泉生:《可持续发展与法律变革》,北京:法律出版社,1999年版。
    18.叶俊荣:《环境政策与法律》,北京: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2003年版。
    19.陈汉光、朴光洙:《环境法基础》(第2版),北京:中国环境科学出版社,2004年版。
    20.吴兆莘:《中国税制史》,北京:商务印书馆,1998年版。
    21.江平主编:《比较法在中国》第一卷,北京:法律出版社,2001年版。
    22.肖乾刚、肖国兴:《能源法》,北京:法律出版社,1996年版。
    23.沈宗灵:《比较法总论》,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1987年版。
    24.邬沧萍、侯东民:《人口、资源、环境关系史》,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5年版。
    25.魏一鸣等:《中国可持续发展管理理论与实践》,北京:科学出版社,2005年版。
    26.魏一鸣等:《中国能源报告(2006)战略与政策研究》,北京:科学出版社,2006年版。
    27.倪健民:《国家安全报告》,北京:人民出版社,2005年版。
    28.《中国能源发展报告》编委会:《中国能源发展报告——区域篇》,北京:中国统计出版社,2006年版。
    29.於鼎丞主编:《港澳台税制》,广州:暨南大学出版社,2000年版。
    30.黄振钢:《税法学》,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1991年版。
    31.乔治·恩德利等:《中国和欧盟环境法的比较》,上海:上海交通大学出版社,1999年版。
    32.杨金田等:《环境税的新发展:中国与OECD比较》,北京:中国环境科学出版社,2000年版。
    33.宋国涛:《中国国际环境问题报告》,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2年版。
    34.滕藤、郑玉歆:《可持续发展的理念、制度与政策》,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3年版。
    35.厉以宁:《中国的环境与可持续发展》,北京:经济科学出版社,2004年版。
    36.万晓琼主编:《观点 经济2006》,福州:福建人民出版社,2007年版。
    37.郭庆旺等:《当代西方税收学》,大连:东北财经大学出版社,1997年版。
    38.李秀清等:《20世纪比较法学》,北京:商务印书馆,2006年版。
    39.周旺生:《立法学教程》,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6年版。
    40.裴广川:《环境伦理学》,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2年版。
    41.曾昭度:《比较环境法研究》,国家中华社会科学基金研究课题“市场经济条件下环境法比较研究”总结报告。
    42.岳树民等:《优化税制结构研究》,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7年版。
    43.李秀清等:《20世纪比较法学》,北京:商务印书馆,2006年版。
    44.教育部社会科学研究与思想政治工作司:《现代西方社会思潮概论》,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1年版。
    45.顾镜清:《未来学概论》,贵阳:贵州人民出版社,1985年版。
    46.刘佐:《中国税制五十年(1949—1999)》,北京:中国税务出版社,2001年版。
    47.财政部《财政制度国际比较》课题组编著:《美国财政制度》,北京: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1998年版。
    48.财政部《税收制度国际比较》课题组:《日本税制》,北京: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2000年版。
    49.财政部《税收制度国际比较》课题组:《韩国税制》,北京: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2000年版。
    50.陈志楣:《税收制度国际比较研究》,北京:经济科学出版社,2000年版。
    51.国家环保总局国际合作司与政策研究中心编:《联合国环境与可持续发展系列大会重要文件选编》。
    52.财政部《税收制度国际比较》课题组:《俄罗斯联邦税制》,北京: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2000年版。
    53.卢仁法等:《加入世贸组织后中国税制改革走向》,北京:人民出版社,2006年版。
    54.吴德春、董继斌:《能源经济学》,北京:中国工人出版社,1991年版。
    55.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环境税的实施战略》,张世秋等译,北京:中国环境科学出版社,1996年版。
    56.林灿铃:《国际环境法的产生与发展》,北京:人民法院出版社,2006年版。
    57.陈慈阳:《合作原则之具体化:环境受托组织法制化之研究》,台北:元照出版有限公司,2006年版。
    58.王德祥:《现代外国财政制度》,武汉:武汉大学出版社,2005年版。
    59.国家税务局税收科学研究所译:《日本税制与税理士制度》,北京: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1992年版。
    60.陈共:《财政学》,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5年版。
    61.张玉堂:《利益论——关于利益冲突与协调问题的研究》,武汉:武汉大学出版社,2001年版。
    62.何建坤主编:《国外可再生能源法律译编》,北京:人民法院出版社,2004年版。
    63.段忠桥:《当代国外社会思潮》(第2版),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4年版。
    64.陈振民:《公共政策学——政策分析的理论、方法和技术》,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4年版。
    65.中国能源发展战略与政策研究课题组:《中国能源发展战略与政策研究》,北京:经济科学出版社,2004年版。
    66.张善余:《中国人口地理》,北京:商务印书馆,1997年版。
    67.朱亚杰:《能源词典》,北京:中国石化出版社,1992年版。
    68.卢正士:《世界能源发展趋势》,台北:正中书录局,1972年版。
    69.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3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年版,2006年12月北京第6次印刷。
    70.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2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年版,2006年12月北京第6次印刷。
    71.《马克思主义哲学全书》(中文第1版),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96年版。
    72.[法]孟德斯鸠:《论法的精神》(上册)(中译本),张雁深译,北京:商务印书馆,1993年版。
    73.[美]维克多·瑟仁伊:《比较税法》,丁一译,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6年版。
    74.[德]伯恩哈德·格罗斯菲尔德:《比较法的力量与弱点》,孙世彦、姚建宗译,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2年版。
    75.世界环境与发展委员会:《我们共同的未来》,王之佳、柯金良等译,夏堃 堡校,吉林:吉林人民出版社,1997年版。
    76.[日]朝仓弘教:《世界海关和关税史》,北京:中国海关出版社,2006年版。
    77.[德]马克斯·韦伯:《社会科学方法论》,李秋零等译,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99年版。
    78.[美]史蒂芬·霍尔姆斯、凯斯·R·桑斯坦:《权利的成本——为什么自由依赖于税》,毕竟悦译,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4年版。
    79.[美]约翰·罗尔斯:《正义论》,何怀宏等译,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3年版。
    80.[美]理查德·波斯纳:《超越法律》,苏力译,北京: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2001年版。
    81.[日]川岛武宜:《现代化与法》,申政武等译,北京: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2004年版。
    82.[德]考夫曼:《法律哲学》,刘幸义等译,北京:法律出版社,2004年版。
    83.[美]劳伦斯·M·弗里德曼:《法律制度——从社会科学角度观察》,北京: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2004年版。
    84.[美]爱蒂斯·布朗·魏伊丝:《公平地对待未来人类:国际法、共同遗产与世代间公平》,汪劲等译,林峰等校,北京:法律出版社,2000年版。
    85.[美]罗纳德·德沃金:《认真对待权利》,北京: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2002年版。
    86.[英]A.J.M.米尔恩:《人的权利与人的多样性——人权哲学》,北京: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1996年版。
    87.[美]威廉·J·鲍莫尔、华莱士·E·奥茨:《环境经济理论与政策设计》,北京:经济科学出版社,2003年版。
    88.[瑞典]托马斯·思德纳:《环境与自然资源管理的政策工具》,上海:三联书店、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05年版。
    89.[英]韦恩·莫里森:《法理学——从古希腊到后现代》,李桂林等译,武汉:武汉大学出版社,2003年版。
    90.[日]金泽良雄:《经济法概论》,满达人译,北京:中国法制出版社,2005 年版。
    91.[美]保罗·萨缪尔森、威廉·诺德豪斯:《经济学》(第16版),北京:华夏出版社,1999年版。
    92.[美]曼昆:《经济学原理》(第2版),梁小民译,北京: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1年版。
    93.[美]理查德·A·波斯纳:《法律的经济分析》,蒋兆康译,北京: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1997年。
    94.[美]高峻伊东、安恩·克鲁杰:《税制改革的政治经济学》,解学智主译,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0年版。
    95.[日]北野弘久:《税法学原论》(第四版),吉田庆子等译,陈刚等校,北京:中国检察出版社,2001年版。
    96.[英]培根:《培根与人生》,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1983年版。
    97.[日]金子宏:《日本税法》,战宪斌等译,北京:法律出版社,2004年版。
    98.[美]迈克尔·J·博斯金主编:《美国税制改革前沿》,李京文、刘树诚等译,北京:经济科学出版社,1997年版。
    99.[英]锡德里克·桑福德:《成功税制改革的经验与问题》(1—4卷),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1年版。
    100.[美]詹姆斯·奥康纳:《自然的理由——生态马克思主义研究》,唐正东、臧佩洪译,南京:南京大学出版社,2003年版。
    101.[美]列奥·施特劳斯:《自然权利与历史》,彭刚译,北京: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2003年版。
    102.[澳]艾德里安·J·布拉德布鲁克、[美]理查德·L·奥汀格主编:《能源法与可持续发展》,曹明德等译,北京:法律出版社,2005年版。
    103.[美]盖多·卡拉布雷西、菲利普·伯比特:《悲剧性选择》,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5年版。
    104.[英]弗里德利希·冯·哈耶克:《法律、立法与自由(第二、三卷)》,邓正来等译,北京: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2000年版。
    105.[英]张夏准(Ha-Joon Chang):《富国陷阱发达国家为何踢开梯子?》,肖炼、倪延硕等译,肖炼校,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7年版。
    106.[德]柯武刚、史漫飞:《制度经济学——社会秩序与公共政策》,韩朝华译,北京:商务印书馆,2004年版。
    1.刘剑文、熊伟:“WTO体制下中国税法发展的趋势”,《中国法学》,2002年第3期。
    2.何建坤等:“全球气候变化问题与我国能源战略”,《清华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0年第4期。
    3.徐孟洲、叶姗:“论政府间税收竞争关系的税法调整”,《涉外税务》,2006年第7期。
    4.肖江平:“我国《可再生能源促进法》的制度设计”,《中国法学》,2004年第2期。
    5.杜放等:“德国的生态税改革及其借鉴”,《广东商学院学报》,2006年第1期。
    6.夏义善:“当前国际能源形势和中国能源战略”,《和平与发展》,2002年第2期。
    7.崔学贤:“瑞典的生态税收及对我国的借鉴”,《中国环境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4年第3期。
    8.姚卫星:“关于我国征收环境税的若干问题思考”,《新疆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4年第12期。
    9.丁锋:“从近十年能源利用结构看我国能源政策取向”,《中国国土资源经济》,2005年第8期。
    10.杨兴:“论《京都议定书》对国际政治和国际经济的潜在影响”,《时代法学》,2005年第3期。
    11.栾维新、梁红伟:“关于中国能源问题的战略思考”,《世界地理研究》,2003年第9期。
    12.雷涯邻、赖月莲:“关于中国石油税费改革的几点思考”,《资源·产业》,2001年第8期。
    13.杜吉家:“国外石油税费分析及调整国内石油财税政策建议”,《经济师》,2007年第3期。
    14.刘增洁:“2025年世界能源供需预测”,《国土资源》,2003年第10期。
    15.朱顺贤:“关于构建我国能源税制的思考”,《税务与经济》,2006年第3期。
    16.倪红日:“运用税收政策促进我国节约能源的研究”,《税务研究》,2005年第9期。
    17.王庆一:“国外促进节能的财政税收政策”,《中国能源》,2006年第1期。
    18.王庆一:“中国可再生能源现状障碍与对策”,《中国能源》,2002年第7期。
    19.毛学翠、王秀玲:“环境税与环境保护”,《中国地质矿产经济》,2003年第1期。
    20.孙琬钟:“比较法学研究方兴未艾、任重道远——中国法学会常务副院长孙琬钟先生在比较法研究与法制建设研讨会上的发言”,《比较法研究》,2002年第3期。
    21.汪永清:“比较法与当今中国立法”,《法律科学》,1992年第6期。
    22.李丽:“能源安全与可持续发展”,《生产力研究》,2005年第11期。
    23.孟伟等:“我国开征燃油税的战略环境评估”,《环境保护》,2006年第1B 期。
    24.徐涛、苗俊峰:“能源税制的国际比较及启示”,《地方经济研究》,2006年第1期。
    25.裴哲:“各国能源战略比较”,《中国青年科技》,2005年第8期。
    26.李慧明:“绿色税制改革评析”,《经济与管理研究》,2000年第5期。
    27.洪蔚编译:“荷兰的绿色税制改革”,《环境监测管理与技术》,2000年第2期(增刊)。
    28.托马斯·思德纳:“促使能源可持续发展的政策手段”,《环境保护》,2007年第22期。
    29.王明远:“我国能源法实施中的问题及解决方案——以《节约能源法》和《可再生能源法》为例”,《法学》,2007年第2期。
    30.徐祥民:“环境权论——人权发展历史分期的视角”,《中国社会科学》,2004年第4期。
    31.陈凤英:“国际能源安全的新变局”,《现代国际关系》,2006年第6期。
    32.《清洁能源与气候变化法律问题国际研讨会论文集》,北京:清华大学,2006年10月。
    33.李文:“利用税收杠杆调控和优化石油消费—访石油经济问题专家于民教授”,《国际石油经济》,2001年第5期。
    34.汪劲、王明远:“中国的环境法治——任重而道远”,高鸿钧主编:《清华法治论衡》第6辑,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5年版。
    35.杨向英:“我国开征环境税的必要性探讨”,《生态经济》,2003年第4期。
    36.应克复:“中国的生态危机”,《书摘》,2006年第5期。
    37.马莹:“我国开征环境税的难点及对策分析”,《吉林省经济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5年第1期。
    38.潘伟尔:“从国际比较看加强我国能源管理问题”,《中国煤炭》,2002年第10期。
    39.胡义成、井新利:“未来学大论战孕育了可持续发展战略思路”,《南昌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1997年第12期。
    40.姚晖、朱伟俊:“环境税对可持续发展的支持”,《华东船舶工业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4年第3期。
    1.Adrian J.Bradbrook and Richard L.Ottinger,Energy Law and Sustainable Development,IUCN-The World Conservation Union,2003.
    2.DeanE.Mann,EnvironmentalPolicylmplementation,LexingtonBooks,D.C.Health and company,1982.
    3.Earl Finbar Murphy,Man and His Environment Law,Harper&Row Publishers,1971.
    4.Grossman G and Krueger A,Environmental impacts of a North American Free Trade Agreement,Woodrow Wilson School,Princeton,NT,1992.
    5.Shafik N and Pandyodhyay S,Economic Growth and Environment Quality,Time series and Crosseountry Evidence,Background Paper for World Development Report 1992,World Bank,Washington DC,1992.
    6.Edited by David Freestone and Charlotte Strcck,Legal Aspects of Implementing the Kyoto Protocol Mechanisms:Making Kyoto Work,Oxford University Press,2005.
    7.Carsten Corino,Energy Law in Germany and its Foundation in International and European Law,Verlag C.H.Bcck Munchen,2003.
    1.Mats Nilsson,"Red light for Green Paper:The EU policy on energy efficiency,"Energy Policy 35(2007).
    2."Democrats and energy Anonymous," Oil & Gas Journal,Nov 27,2006,104,44,ABI/INFORM Global.
    3.Li ZhiDong,"An econometric study on China's economy,energy and environment to the year 2030," Energy Policy,31(2003).
    4.Paul A.Steenhof,"Decomposition for emission baseline setting in China's electricitysector,"Energy Policy,35(2007).
    5.Jin-Li Hua,"Chih-Hung Kao,Efficient energy-saving targets for APEC economies," Energy Policy,35(2007).
    6.Valentinas Klevas,Dalia Streimikiene,Ramute Grikstaite,"Sustainable energy in Baltic States," Energy Policy,35(2007).
    7.Michael Williams,"Global warming and carbon taxation-Optimal policy and the role of administration costs," Energy Economics,Vol.17,No.4,1995.
    8.ZhongXiang Zhang,Andrea Baranzini,"What do we know about carbon taxes?An inquiry into their impacts on competitiveness and distribution of income,"Energy Policy,32(2004).
    9."Energy tax directive adopted,Anonymous," Business Europe,Nov 12,2003;43,22;ABI/INFORM Global.
    10.Tarek Ghalwash,"Energy taxes as a signaling device:An empirical analysis of consumer preferences," Energy Policy,35(2007).
    11.Vassilis T.Rapanos,Michael L.Polemis,"Energy demand and environmental taxes:the case of Greece," Energy Policy,33(2005).
    12.Australian Government,Securing Australia's Energy Future.
    13.Gavin Goh,The World Trade Organization,"Kyoto and Energy Tax Adjustments at the Border," Journal of World Trade,Jun 2004,38,3",ABI/INFORM Global.
    14.Renewable Energy(Electricity) Act 2000[EB/OL],http//:www.eomlaw.gov.au.
    15.Philip Andrews-Speed,"Energy Policy and Regulation in the People's Republic of China," Kluwer Law International,2003.
    16.Zhiguo Gao,"Environmental Regulation of Oil and Gas," Kluwer Law International,1998.
    17.Martha.M.Roggenkamp,Anita Ronne,Catherine Redgewell,Inigo Del Guayo,"Energy Law in Europe,National,EU and International Law and Institutions,"Oxford Uniwersity Press,2001.
    18.Jarmo Vehmas,"Energy-related taxation as an environmental policy tool—the Finnish experience 1990-2003," Energy Policy,33(2005).
    19.Energy Law Group,"Energy Law and Policy for the 21st Century,"Rocky Mountain Law Foundation Denver,Colorado,2000.
    20.Rory J Clarke,"Can Taxes on energy work? Organisation for Economic Cooperation and Development,The OECD Observer," Dec 2006;ABI/INFORM Global.
    21.Scan Milmo,"European states mull higher energy taxes,"Chemical Market Reporter,Apr 12,1999,255,15;ABI/INFORM Global.
    22.Wolf Pluge,"Climate protection policy:new taxes or voluntary undertakings?,"Energy Policy,Vol.25,No.2.1997.
    23.Geraldine Gerardi;Eric Toder,"Energy Tax Alternatives,National Tax Journal (pre-1986),"Sep 1984;37,3",ABI/INFORM Archive Complete.
    24.World Energy Assessment,United Nations Development Programme,United Nations Development of Ecinomic and Social Affairs,World Energy Council,World Energy Assessment and Challenge of Sustainablity(2000)(Wodd Energy Assessment(New York,UNDP)2000).

© 2004-2018 中国地质图书馆版权所有 京ICP备05064691号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17129号

地址:北京市海淀区学院路29号 邮编:100083

电话:办公室:(+86 10)66554848;文献借阅、咨询服务、科技查新:665547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