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中学地理课程学生资源开发利用的研究
详细信息    本馆镜像全文|  推荐本文 |  |   获取CNKI官网全文
摘要
学生资源的合理开发和利用是我国基础教育改革所面临的一个崭新课题。本课题基于北京大兴八中的地理教学实际,对地理课程学生资源的开发利用进行研究。
     本课题着重探讨以下几个方面:学生资源的内涵、特点和学校地理课程学生资源开发利用的基本理念;北京大兴八中目前地理课程学生资源的开发利用情况和存在问题,对今后学校地理课程学生资源开发利用的建议。
     本课题采用以质的研究方法和行动研究法为主的研究方法,结合对学校教师的问卷调查,对目前学校地理课程学生资源的开发利用情况进行了深入地分析;分别阐述了提高识别学生资源的能力、积极捕捉利用与开发学生资源和把学生资源开发利用落实到课堂教学层面等问题。
Reasonable exploitation of student resource is a new problem for our country’s basic education reform. The paper studied exploitation of student resource in geographic curriculum,based on geogrophy teaching in 8th Middle School in Daxing in Beijing
     The paper put emphasis on several aspects : connotation and characteristics of student resources, core concepts of exploitation of student resource in geography classroom at school;status and problems of exploitation of student resource in 8th middle school in Daxing in Beijing, and some advice on exploitation of student resource in future.
     The idea of“study on quanlity”was adopted in the paper and deeply analysis were made on exploitation of student resource on the basis of the questionnaire results of teachers .Questions were described from development capability of discriminating student resource,exploitation of student resource, and implementing in geography classroom.
引文
①叶澜﹒重建课堂教学过程观〔J〕﹒教育研究, 2002 (10).
    ②阎守轩.学生:不容忽视的课程资源〔J〕﹒当代教育科学, 2003 (16).
    ③叶澜﹒重建课堂教学过程观〔J〕﹒教育研究, 2002 (10).
    ④叶澜﹒重建课堂教学过程观〔J〕﹒教育研究, 2002 (10).
    
    ⑤胡满江﹒《如何捕捉课堂中的动态资源》〔J〕﹒《中小学管理》2004﹒10
    ⑥胡满江﹒《如何捕捉课堂中的动态资源》〔J〕﹒《中小学管理》2004﹒10
    〔1〕程向阳华国栋.学生差异资源的教育教学价值初探[J].教育研究,2006(2 ).
    〔2〕叶澜.重建课堂教学过程观[J].教育研究, 2002(10).
    〔3〕邓祖勇朱瑛.课堂期待变化[J].教学与管理,2004(1).
    〔4〕邓祖勇朱瑛.课堂生成资源[J].中小学管理,2003(11).
    〔5〕谢蓉李国荣.努力开发学生的课程资源[J].中学语文教学参考,2003(7).
    〔6〕张慧琪.学生-可开发利用的宝贵的教学资源[J].云南教育,2001(20).
    〔7〕阎守轩.学生:不容忽视的课程资源[J].当代教育科学,2003(16).
    〔8〕阎久贵.学生:一笔生动的教育资源[J].教育实践与研究,2001(11).
    〔9〕贾新中.善于把学生作为一种课堂资源[J].中小学管理,2003(12).
    〔10〕付泽林.让课堂上的“错误”成为一种课程资源[J].人民教育,2003(17).
    〔11〕胡满江.如何捕捉课堂中的动态资源[J].中小学管理,2004(10).
    〔12〕苏军.学生是一种活化的教育资源[J].教师博览,2004(12 ).
    〔13〕迟艳杰.教学本体论的转移-从“四位本体论”到“生成本体论”[J].教育研究,2001(5).
    〔14〕李敏.新课程与教师观念[J].教师教育研究,2005(2).
    〔15〕韩华球.错误:一笔重要的教学资料[J].课程、教材、教法,2005(3).
    〔16〕熊焰.学校中教师的专业成长与发展[J].课程、教材、教法,2004(4).
    〔17〕沈茂德.用新课程理念引领现代地理课堂教学[J].课程、教材、教法,2004(4).
    〔18〕徐继存段兆兵陈琼.论课程资源及其开发利用[J].学科教育, 2002(2).
    〔19〕段兆兵.课程资源的内涵与有效开发[J].课程、教材、教法,2003(3).
    〔20〕褚洪启.杜威教育思想引论[M].长沙:湖南教育出版社, 1998.
    〔21〕安文铸.教育科学与系统科学[M].长春:吉林教育出版社,1990.
    〔22〕顾明远.教育大辞典[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1998.
    〔23〕陈向明.质的研究方法与社会科学研究[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0.
    〔24〕路海东.学校教育心理学[M].长春:东北师范大学出版社, 2000.
    〔25〕夏志芳.地理课程与教学论[M].杭州:浙江教育出版社, 2003.
    〔26〕刘旭东张宁娟马丽.校本课程与课程资源开发[M].北京:中国人事出版社,2003.
    〔27〕王树声.教海求索50年:我的地理教学实践与思索[M].北京:北京教育出版社,2000.
    〔28〕朱慕菊.走进新课程-与课程实施者对话[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 2002.
    〔29〕陈慧英.课堂教学中教师如何捕捉、利用与开发学生资源[EB/OL].heep://keyan.dxedu.gov.cn.
    〔30〕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普通高中地理课程标准(实验)[S].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3.
    〔31〕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全日制义务教育地理课程标准(实验稿)[S].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3.
    〔32〕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全日制普通中学地理教学大纲[S].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1.

© 2004-2018 中国地质图书馆版权所有 京ICP备05064691号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17129号

地址:北京市海淀区学院路29号 邮编:100083

电话:办公室:(+86 10)66554848;文献借阅、咨询服务、科技查新:665547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