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公司法之停止请求权制度研究
详细信息    本馆镜像全文|  推荐本文 |  |   获取CNKI官网全文
摘要
论文“公司法之停止请求权制度研究”分为五章,全文约六万字。
     论文第一章从学者对公司法之停止请求权的不同称谓入手阐述了公司法之停止请求权的含义和特征,认为公司法之停止请求权是指当董事或其他公司高级管理人员的行为、董事会或股东大会的决议等违反法令、章程时,股东、监事(会)或债权人基于各自的行使条件请求董事或其他公司高级管理人员、董事会或股东大会停止其行为或决议,并以法院公权力保障行使的权利。公司法的停止请求权制度的发展经历了三个阶段,即纯诉讼法阶段、诉讼法和实体法相结合的阶段、完全实体法阶段。
     论文第二章从间接控制理论、权力制衡理论、私法公法化理沦等三个方面为公司法之停止请求权制度提供了理论基础。
     论文第三章从比较法的角度,主要剖析了公司法之停止请求权的行使主体和行使对象、行使事由、行使条件、行使程序和手段以及主体资格条件的限制,比较分析了两大法系各国对公司法的停止请求权制度规定的异同。
     论文第四章首先阐述了我国的其他相关停止请求权制度的立法现状,论证了法院公权力介入公司法之停止请求权制度的可行性,进而对我国已存的公司法之停止请求权制度的缺陷作出检讨。在此基础上,论述了建立和完善我国公司法之停止请求权制度的必要性。
     论文第五章用较多的篇幅对建立和完善我国公司法之停止请求权制度提出了相关的立法建议。首先从公司法之停止请求权的主体角度考虑,分别对我国股东停止请求权制度、我国监事(会)停止请求权制度、我国公司债权人停止请求权制度的建立和完善提出了具体的立法建议,其次对我国公司法之停止请求权的行使程序专列一节提出立法建议。
     本论文创新之处主要有:一、研究股东和监事(会)等行使监督权的具体措施——停止请求权制度本身就是一个创新,目前我国还没有学者对这种事前预防措施作出专门研究;二、公司债权人也应当享有相应的停止请求权;三、公司法之停止请求权的行使对象包括董事等公司高级管理人员的行为、董事会和股东大会的决议;四、公司法之停止请求权的行使条件因主体和对象的不同而不同;五、对公司法之停止请求权的理论基础的研究也是本论文的创新之处。
The treatise "Studies in the Legal System of Claim for Stop in Company Law" is divided into five chapters, roughly 60000 words.
    Chapter One begins with the designations about the right of claim for stop in company law from the scholar, and then explains the essence and characteristics of the right. The right of claim for stop in company law is the right, combined with the judicial power of court, that the shareholders, supervisors or the board of supervisors, creditors of the company request the directors, the other company' superior management, the board of directors, the shareholders' general meeting to stop their behaviors or resolutions, when the directors, the other company' superior management, the board of directors or the shareholders' general meeting is breaching or to breach laws or the Article of Association. There are three stages of its development, namely, the stage of a pure law of legal procedure, the stage that the law of legal procedure and the substantial law were combined together, and the stage of "the right of claim for stop in company law" in civil law system.
    In Chapter Two, the theory of shareholders' indirectly controlling, the theory of checks and balances of power and the theory of publication of the private law build up theoretical foundation of the right of claim for stop in company law.
    Chapter Three mainly discusses the subjects in exercise of the right of claim for stop, the object of the right, the causes for exercise, the terms of exercise, the procedure and methods of exercise and the limitations of subjects' qualifications, analyzing comparatively differences and similarities about the right of claim for stop in company law between the common law system and the civil law system.
    Chapter Four expands on present condition of legislation about the other right of claim for stop, demonstrating the feasibility of the judicial power of court intervening the right of claim for stop in company law, and then demonstrates the essentiality of establishing and fleshing out the legal system of the claim for stop in company law in China after reviewing merits and demerits about it.
    Chapter Five makes legislative suggestions, in a large space, that the legal system of the claim for stop in company law in China be established and fleshed out. It makes specific suggestions to the legal systems about the shareholders ' right of claim for stop in China, the supervisors ' (the board of supervisors ') right of claim for stop in China, the credits ' right of claim for stop in China and the proceeding in exercise of the right of claim for stop in China.
引文
1、王远明、唐智宏:《论控制股东的诚信义务对我国公司法的借鉴》,人大复印资料《经济法学、劳动法学》2003年第3期
    2、杨震:《论我国公司法人治理结构制度的完善》,《中国法学》2003年第1期
    3、袁锦秀:《公司治理结构的法律规制——基于政府规制理念的考察》,《法学》2003年第2期
    4、廖斌、徐景和:《公司多边治理研究》,《政法论坛》2003年第1期
    5、江平:《公司管理法律机制要创新》,《经济参考报》(京)2002年5月19日第8版
    6、黄来纪:《防治董事越权初探》,《上海社科院学术季刊》2002年第2期
    7、赵许明:《派生诉讼制度评析与借鉴》,《河南省政法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2年第2期
    8、赵彤:《在民事诉讼法中设立行为保全制度初探》,《学术研究》2001年第4期
    9、雷兴虎、胡桂霞:《论董事行使职权的事前、事中、事后制衡机制》,《政法论坛》2001年第2期
    10、常健、饶常林:《完善我国公司监事会制度的法律思考》,《上海社会科学院学术季刊》2001年第3期
    11、林晓镍:《股东利益的冲突与衡平——探索股东关系的基本原则》,《法学评论》2001年第1期
    12、王宗正:《我国股份有限公司内部监督制约机制及其完善》,《浙江学刊》2001年第7期
    13、郭勇:《关于一般工人享有剩余索取权的主张》,《青海社会科学》2001年第1期
    14、易礼贤:《股权法律问题比较研究》,武汉大学2000年博士学位论文
    15、刘股东:《推进国有企业公司制改革的法学思考》,《中国法学》2000年第1期
    16、倪建林:《利益制衡机制的架构:公司治理结构的法理研究》,对外经贸大学2000年博士学位论文
    17、孙加瑞:《公司股东权诉讼研究》,中国社会科学院2000年博士学位论文
    18、初北平:《海事强制令的限制适用条件》,《中国海商法年刊》2000年第11卷
    19、季秀平:《也论公司治理结构制度的完善》,《辽宁工程技术大学学报》2000年第4期
    20、[韩]李井杓:《少数股东的保护问题——以韩国商法为中心》,《南京大学法
    
    律评论》1999(春)
    21、潘嘉玮:《析股份制企业的权力制衡体系》,《华南师范大学学报》1999年第6期
    22、潘勇锋:《论我国公司债权人保护制度》,徐学鹿主编《商法研究》(第四期),人民法院出版社2001年
    23、王键:《董事权力膨胀与法律制约变革》,徐学鹿主编《商法研究》第四辑,人民法院出版社2001年
    24、董保华,郑少华:《对社会法——第三法域的探索》,《华东政法学院学报》1999年第1期
    25、王影丽:《论董事责任制度——比较研究香港和内地法律》,中国人民大学1999年博士学位论文
    26、胡文涛:《确立股东的制止请求权和股东大会决议瑕疵诉讼提起权的思考》,《湖南商学院学报》1999年第10期
    27、吴登楼:《知识产权诉讼中的禁止令制度》,《人民司法》1999第7期
    28、薄振锋:《论董事会决议瑕疵的法律救济》,人大复印资料《民商法学》1998年第11期
    29、吴建斌:《构筑我国现代企业制度的科学法律基础》,《中国法学》1998年版第1期
    30、张晓玲:《公司代表行为及其法律控制》,《现代法学》1998年第4期
    31、雷涵:《我国公司法人机关权力制衡机制的公司法完善》,《法律科学》1997年版第6期
    32、[日]竹下守夫:《民事诉讼法的目的与司法的作用》,《现代法学》1997年第8期
    33、张民安:《论公司法上的越权行为原则》,《法律科学》1995年版第2期
    34、黄虹霞:《假处分停止公司董事执行职务》,《万国法律》1986年第1期
    35、中国人民大学复印资料《经济法学、劳动法学》2000年第1-12期,2001年第1-12期,2003年第1-3期,
    36、中国人民大学复印资料《民商法学》2000年第1-12期,2001年第1-12期,2002年第1-12期,2003年第1-3期
    37、梅慎实:《现代公司治理结构规范运作论》(修订版),北京:中国法制出版社2003年版
    38、郭升选:《新编公司法案例大点拨》,西安:陕西人民出版社2002年版
    39、曾世雄:《民法总则之现在与未来》,北京: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2001年版
    
    
    40、刘连煜:《公司治理与公司社会责任》,北京: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2001版
    41、[加]布莱恩R柴芬斯:《公司法:理论、结构和运作》,北京:法律出版社2001版
    42、[美]沃尔特J萨蒙等:《公司治理》,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哈佛商学院出版社2001版
    43、高明华:《公司治理:理论演进与实证分析——兼论中国公司治理改革》,北京:经济科学出版社2001年版
    44、殷召良:《公司控制权法律问题研究》,北京:法律出版社2001版
    45、蒋大兴:《公司法的展开和评判——方法、判例、制度》,北京:法律出版社2001版
    46、徐昕译:《英国民事诉讼规则》,北京:中国法律出版社2001年版
    47、[韩]李哲松著,吴日焕译:《韩国公司法》,北京: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2000年版
    48、张民安:《现代英美董事法律地位研究》,北京:法律出版社2000年版
    49、王书江等译:《日本商法典》,北京:中国法制出版社2000年版
    50、[德]狄特·克罗庚著,刘汉富译:《德国民事诉讼法律与实务》,北京:法律出版社2000年版
    51、白绿铉、卞建林译,《美国联邦民事诉讼规则、证据规则》,北京:中国法制出版社2000年版
    52、白绿铉编译:《日本新民事诉讼法》(根据2000年日本有斐阁日文版翻译),北京:中国法制出版社2000年版
    53、朱伟一:《美国公司法判例解析》,北京:中国法制出版社2000版
    54、郭锋等:《公司法修改纵横谈》,北京:法律出版社2000版
    55、[美]博登海默著,邓正来译:《法理学:法律哲学与法律方法》,北京: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1999年版
    56、罗伯特·C·克拉克著,胡平等译:《公司法则》,北京:工商出版社1999年版
    57、《公司法律制度》美国加州大学、斯坦福大学法学院,北京:中央广播电视大学出版社,1999年版
    58、侯水平:《日本公司法研究》,成都:四川人民出版社,1998年版
    59、张开平:《英美公司董事法律制度研究》,北京:法律出版社1998版
    60、张舫:《公司收购法律制度研究》,北京:法律出版社1998版
    61、刘汉富,《国际商务诉讼指南》,北京:中国法制出版社1998年版
    62、朱慈蕴:《公司法人格否认法理研究》,北京:法律出版社1998版
    63、刘俊海:《股份有限公司股东权的保护》,北京:法律出版社1997年版
    
    
    64、沈宗灵:《现代西方法理学》,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1996年版
    65、卞耀武:《当代外国公司法》,北京:法律出版社1995年版
    66、刘清景:《公司法》,台湾:学知出版社,1995版
    67、董冬:《公司法全书》,北京:中国工人出版社1993版
    68、赖英照:《公司法论文集》,台湾:台湾证券市场发展基金会编印1988年
    69、刘清波:《商事法》,台湾:台湾商务印书馆,1986版
    70、[英]R.E.G.佩林斯、A.杰佛里斯:《英国公司法》,上海:上海翻译出版社1986版
    71、孟德斯鸠著,张雁深译:《论法的精神》(上),北京:商务印书馆1982年版
    72、武忆舟:《公司法论》,台湾:三民书局1980年版
    73、张国键:《商事法论》,台湾:三民书局,1980版
    74、柯芳枝:《股份有限公司之设立与管理》,台湾:正中书局印行1978年版
    75、张龙文:《股份有限公司法实务》,台湾:汉林出版社1977年版
    76、亚当·斯密著,郭大力、王亚南译:《国民财富的性质和原因的研究》(下卷),北京:商务印书馆1974年版
    77、《邓小平文选》第二卷
    78、[美]R.W.汉密尔顿:《公司法》,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1版
    79、Berle & Mean: The Modern Corporation and Private Property, New York: McMillan, 1932.
    80、U.K. Dewan: Law Relating to Injunction, Vinod Publishing House, 1992.
    81、Mark Stamp: Practical Company Law, Volume 1,Sweat & Macwell Ltd. 1998.
    82、Miller V. American Telephone & Telegraph Co. 507F. 2d 759 3d. Cir. 1974
    83、Nicholas Grier:UK Company Law, John Wiley & Sons Ltd, 1998.
    84、David Bean: Injunction, Longman, Group U.K Ltd, 1991.
    85、Practical Company, Volume 1, 1998
    86、Law dictionary, Barrons educational series inc, 1975
    87、Janet Dine: COMPANY LAW, MACMILAW PRESS LTD,1994
    88、http://www.civillaw. com.cn
    89、http://www.chinalawinfo.com.
    90、http://infotrac.galegroup.com/itweb/huaqiao

© 2004-2018 中国地质图书馆版权所有 京ICP备05064691号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17129号

地址:北京市海淀区学院路29号 邮编:100083

电话:办公室:(+86 10)66554848;文献借阅、咨询服务、科技查新:665547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