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冬训初期摔跤、拳击、跆拳道运动员血指标变化的研究
详细信息    本馆镜像全文|  推荐本文 |  |   获取CNKI官网全文
摘要
摔跤、拳击和跆拳道都属于对抗性很强的搏击项目,对运动员的速度、爆发力、体能和应变协调能力甚至连耐力要求都很高而且非常相似,这三个项目的供能特点、训练方法上也很相似。而冬训是体能训练和技战术训练的重要阶段,冬训期间机能评定很重要。
    本文采用跟踪研究,观察并记录训练情况及测试各个指标。于2003年12月至2004年1月间,跟踪河北省体工大队摔跤、拳击和跆拳道运动员共5组46人的冬训。实验选取第一个周期的四周,每周一清晨采血测试血指标,作为上一周的数据。记录每周的训练完成情况,以及伤病情况,最后排除因伤病等所造成的不正常血指标。
    实验共测试了CK、Urea、T、C、HB、SOD、MDA七个血指标,采用SPSS对所有数据进行比较处理。目的在于观察和了解搏击类运动员冬训中多种生化指标的变化规律, 综合评定训练完成情况,从而给训练提供合理的建议,为搏击类项目科学训练提供理论依据。
    本研究数据对运动训练的评价有:1.拳击队、跆拳道队训练使运动员产生疲劳,而且调整使机能状态恢复。表明训练量、训练强度,调整制定、完成地比较出色。2.自由式摔跤队的训练情况变化不大,而且训练负荷比较低,不能对运动员产生相应的强度刺激,队员疲劳并未产生,跟据本研究的数据,建议提高运动强度,增加运动量。3.女子摔跤队前二周训练量训练负荷比较合适,对运动员机体产生一定的影响。不过第三周的调整队员身体机能状态一般,本研究的数据提示第三周可能降低运动量会对队员身体恢复更有帮助。
    本研究结论有:1. 搏击类项目运动员血清CK随训练强度的提高而升高,而且因为疲劳积累,继续训练引起的血清CK升高更为明显。离心也运动会使CK急剧上升,而且可能几天都不会恢复;2.大运动负荷会使血清SOD降低;而调整周后SOD恢复到正常水平。而且结合CK可以评价机体内脂质过氧化程度的大小,推测出血清CK大幅度提高的具体原因;3.血清Urea对于运动员训练量的变化比较敏感,大运动量会使血清Urea升高,而且会因疲劳的积累而持续升高。另外,搏击项目在赛前减体重时会使血清Urea升高。
Wrestling, Boxing and Taekwondo are all intensely competitive sports alike. And winter training is a very important phase to improve the athletes’ ability skill and strategy, so that the body function evaluation in these fighting sports in winter is crucial.
    
    In this paper, follow-up observation and a comprehensive evaluation were conducted of the body function and training in Hebei wrestling, boxing and taekwondo 46 athletes from Dec, 2003 to Jan, 2004. During the first cycle of winter training, we had the athletes biochemical indexes tested on the later Monday as the former week data. At the same time, we memorize the training and other information.
    
    The biochemical indexes include serum Creatine Kinase, Superoxide Dismutase, Maleic Diadehyde, Hemoglobin, Testosterone, Cortisol and Urea. After the test, the data is calculated by SPSS. The purpose is to evaluate the training comprehensively, provide reasonable advice to coaches and try to look for the fundamental theory for fighting sports.
    
    The data indicate that:
    Training induces fatigue in Boxing and Taekwondo team, and after rest body function can recover. This shows that the training program is reasonable.
    In Free Wrestling team, the training quantity and tension lack variety and are not adequate to stimulate athletes’ fatigue. We advise to increase training load.
    The first two weeks training program are reasonable in women Wrestling team. But after rest in the third week, body function is not good. We advise to decrease the training quantity which would be beneficial to body recovery.
    
    The conclusions in fighting sports of this article include:
    A. CK will increase as the training tension increase. Moreover if fatigue exists, CK will increase higher after continuous training. Otherwise, CK will increase significantly after centrifugal movement and will not recover in one or two days.
    B. SOD will decrease as the training load increase and recover after rest. Furthermore, SOD connected with CK will estimate the level of Oxygen free radical. Then the true reasons of CK
    
    
    increase will be found.
    C. Urea will increase as the training quantity increase, moreover if fatigue exists, Urea will increase higher after continuous training. And Urea will increase during fat losing period before match.
引文
田麦久 运动训练学[M]. 北京:人民体育出版社,2000.
    
    过家兴 等. 运动训练学[M]. 北京:人民体育出版社,1986.
    
    冯连世 冯美云 冯炜权 优秀运动员身体机能评定方法 人民体育出版社 2003
    
    田麦久 等. 项群训练理论[M]. 北京:人民体育出版社,1998.
    
    严发本,李玉刚,金国新 BJ-1型搏击项群训练测试仪的研制 浙江体育科学 第23卷第6期2001.12:59-61
    
    Armstrong RB, Ogilvie RW, Schwane JA. Eccentric exercise-induced injury to rat skeletal muscle. J Appl Physiol,1983,54(1):80-93.
    
    Newham D, Etal. Ultra structurl changes after concentric and eccentric contractions of human muscle. J neurol Sci, 1983,61:109-122.
    
    钟荣辉 运动产生的肌肉损伤机制(综述) 山东体育学院学报 第12卷总第32期1996年第4期
    
    Lieber.R.L. Muscle damage induced by eccentriccontraction of 25% strain J.Appl.Physio 1991 l7 0 6 :2498
    
    Friden Structural and mechanical basis of exercise-induced muscle injury Med.Sci.SportExere 1992 24 :521
    
    魏建设 金文泉 运动性延迟性肌肉酸痛机制研究进展综述魏建设 成都体育学院学报 Vol.23No.2.1997
    
    Friden J.etal. Blood induced of muscle injury associates with eccentric muscle contractions J.Orthop.Res.1989;7(1):142-145
    
    刘容娟 运动与自由基研究综述 湖北体育科技 2003.6.2
    
    冯连世 冯美云 冯炜权 优秀运动员身体机能评定方法 人民体育出版社
    
    常波 张培海 运动与血清酶 吉林体育学院学报 1995:11(2):37-40
    
    王 梅 运动与自由基代谢 中国临床康复2002.2 Vol6.3
    
    冯连世等 急性运动对血清超氧化物歧化酶的影响及其与有氧能力的关系 中国运动医学杂志 1994.13.3
    
    刘洪珍等 有氧运动锻炼对人体自由基代谢及其相关酶系的影响 中国运动医学杂志 2001.20.4
    
    隋波等 耐力运动对自由基、血清超氧化物歧化酶活性影响的研究 山东体育学院学报 2001 Vol.17 1
    
    张蕴琨 焦颖 冯炜权 力竭性游泳对小鼠脑、肝、肌组织自由基代谢和血清酶CK、LDH活性的影响[ 中国运动医学杂志 1995,14(2):69-72.
    
    李良鸣 魏源 王步标等 补气活血中药和力竭运动对大鼠不同类型肌纤维自由基代谢的影响[J].中国运动医学杂志, 1999,18(4):309-311.
    
    Powers S, Crisewell J,Lawler J,eta. Influence of exercise and fiber type onantioxidant enzyme activity in rat skeletal muscle Am J Physiol .1994,266:R375~380
    
    Jenkins RR The role of super oxide dismutase and catalae in muscle fatige Biochemistry of exercise 1983,13
    
    刘洪珍 傅静波 孔喜良 不同运动状态下血中自由基和抗氧化酶变化特征 现代康复2000.4.4.4
    
    许豪文等 急性运动时人体血浆脂质过氧化物及血液中抗氧化机制的研究 1989年全国运动医学学术会议论文摘要汇编 1989:3
    
    李良刚 机能状态变化趋势的动态描述和评价方法研究 成都体育学院学报 Vol.26No.4.2000
    
    冯炜权 运动生物化学原理 北京体育大学出版社 1995年
    
    曾凡星 运动对睾酮与蛋白质分解代谢的影响 中国运动医学杂志,1991,(2):96.
    
    魏宏文等 有关运动与性激素结合球蛋白的研究进展 山东体育科技 2000:22(4):32-35
    
    谢敏豪 冯炜权 杨天乐等 血睾酮与运动 体育科学 1999.3 19.2 :80
    
    王耀明 血睾酮与运动 武汉体育学院学报 第35卷第4期2001年8月
    
    谢敏豪 专项训练、运动能力与激素水平的关系[J].中国运动医学杂志,1993,(1):7
    
    王小健 睾酮、皮质醇与运动能力、机能状态的关系 山东体育科技 1995.16(4)
    
    周东波 何平 我国运动员血清T/E2、 T/F水平的研究 体育科学 1994.14(5)
    
    谢敏豪 冯炜权 杨天乐 方子龙 血睾酮与运动 体育科学 1999.3 19.2 :80
    
    谢敏豪等 补肾中药对训练者下丘脑—垂体—性腺轴及运动能力的影响[J] 中国运动医学杂志,1996,15(1):12-15
    
    金贯其 过度训练对大鼠垂体—性腺轴的影响[J].浙江体育科学,1998,20(1):43-46
    
    徐晓阳(综述) 大鼠“运动性低血睾酮”与“肾阳虚”模型的性激素、酶和α-actin基因表达的比较研究,北京体育大学博士学位论文,1998
    
    欧阳孝 田径运动的激素变化初探 体育科学,1991;11(4)
    
    刘永成 1984年奥林匹克科学大会医量监督部分简介 中国运动医学杂志,1985;4
    
    冯美云 冯炜权 林文韬等 运动生物化学[M].北京:人民体育出版社,1999.317-322.
    
    黄 琰 广西体校青少年运动员血睾酮调查分析 体育科技 2003。1
    
    何斌 程钧 邱蕾 徐月 血睾酮/皮质醇比值与运动 体育科研 vo1 .22 No.1 2001
    
    魏宏文 女足运动员赛前训练及比赛后免疫机能和心境状态变化的研究 北京体育大学研究生论文
    
    魏宏文 女足运动员赛前训练及比赛后免疫机能和心境状态变化的研究 北京体育大学研究生论文
    
    冯连世 冯美云 冯炜权 优秀运动员身体机能评定方法 人民体育出版社 2003
    
    赵京华 训练对血睾酮、皮质醇与促进卵泡激素水平的影响·中国运动医学杂志,1990 9(2):69
    
    杨谦 李骁君 马文才 姚维国 刘华 林晓光 不同专项大负荷运动对唾液睾酮、皮质醇影响的研究 中国运动医学杂志 1998.02
    
    曾凡星 运动中生长激素和睾酮的研究进展 运动生理学进展、质疑与思考 :169
    
    李越 俞建忠 优秀游泳运动员无氧耐力训练周期中IAT和T/C值变化的分析研究 天津体育学院学报 2000.12 15卷第4期
    
    浦钧宗 高崇文 冯炜权 运动员机能评定手册 北京 人民体育出版社 1989:66-106
    
    许玲 邓树勋 几种生化指标(CK、BUN、HB、LA、尿蛋白和隐血、尿PH、胆红素和尿胆原、尿肌酐)在运动实践中的应用 福建体育科技 Vol.18.NO.3 1999.66
    
    王震龙 对摔跤运动员训练恢复过程中生化控制的研究. 山东体育科技 1996,18(4)
    
    冯炜权 运动生物化学原理 北京体育大学出版社
    
    冯连世 冯炜权 冯美云 优秀运动员身体机能评定方法 人民体育出版社 :44
    
    冯连世等 摔跤运动科学训练指南 中国摔跤协会, 1999:311-333
    
    宗丕芳 冯连世等 优秀摔跤运动员不同段落间歇跑训练的生理强度评价 中国运动医学杂志 1997,15(2)
    
    冯炜权 运动生物化学原理.北京:北京体育大学出版社, 355-361,233,39-40
    
    卢昌亚 肌肉疲劳的细胞机制.中国运动医学杂志1997,16(2):122-125
    
    冯美云等 摔跤运动员模拟比赛后疲劳和恢复的生化研究.北京体育大学学报,1996,19(2):18-25.
    
    冯连世等 急性运动对血清超氧化物歧化酶的影响及其与有氧能力的关系 中国运动医学杂志 1994.13.3
    
    刘洪珍 有氧运动锻炼对人体自由基代谢及其相关酶系的影响 中国运动医学杂志 2001.20.4
    
    隋波等 耐力运动对自由基、血清超氧化物歧化酶活性影响的研究 山东体育学院学报 2001 Vol.17 1
    
    Jenkins RR The role of super oxide dismutase and catalae in muscle fatige Biochemistry of exercise 1983,13
    
    Lovin R,Cottle W, Pyke I Are indices of free radicals damage related to exercise intensity Eur J Appl Physiol 1987,56
    
    曹国华,陈吉隶 运动、锌、铜营养与自由基代谢—Ⅱ.一次急性有氧或无氧运动对人体自由基生成与清除的影响[J].中国运动医学杂志,1991,10(2):79~81
    
    李爱华,吕望山,戴益明 剧烈运动对自由基影响的实验研究[J].中国运动医学杂志,1991,10(2):79~81
    
    冯连世 冯美云 冯炜权 优秀运动员身体机能评定方法 人民体育出版社 2003
    
    许永鹏等 我国优秀运动女子摔跤运动员的体形特点及选材的初探 解放军体育学院学报 1995,1-2:44-49
    
    冯炜权 运动生物化学原理 北京体育大学出版社
    
    谢敏豪 专项训练、运动能力与激素水平的关系[J].中国运动医学杂志,1993,(1):7
    
    冯连世 冯炜权 冯美云 优秀运动员身体机能评定方法 人民体育出版社 :44
    
    张华 女子摔跤运动员不同训练血乳酸、血尿素氮的变化 安徽体育科技 1997,4:75-77
    
    冯连世 冯美云 冯炜权 优秀运动员身体机能评定方法 人民体育出版社 2003
    
    冯炜权 运动生物化学原理 北京体育大学出版社

© 2004-2018 中国地质图书馆版权所有 京ICP备05064691号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17129号

地址:北京市海淀区学院路29号 邮编:100083

电话:办公室:(+86 10)66554848;文献借阅、咨询服务、科技查新:665547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