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论我国大学生的诚信及其建构
详细信息    本馆镜像全文|  推荐本文 |  |   获取CNKI官网全文
摘要
所谓诚信,是指诚实不欺,言行一致,恪守信用。诚信作为一种基本道德规范和德行,已得到不同社会和不同民族的普遍认同。千百年来,中华民族视诚信为立身、兴业、执政之本,诚信在推动经济、政治和社会进步,建立和谐的人际关系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在建设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过程中,诚信必将发挥更大的作用,诚信是维系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健康发展的道德灵魂。
     大学生作为一个特殊群体,在未来的祖国建设中将会发挥独特的作用,他们的专业水平,他们的思想道德素质状况,将直接决定中国现代化建设的进程甚至祖国的前途和命运。因此,培养大学生的诚信美德,是大学生做人做事的根本要求,是大学生良好品德的基本要素,也是大学生完善自身人格的基本前提。
     当前,大学生诚信缺失问题尽管还不是一个普遍问题,但其危害是深远的,并已引起社会的忧虑。大学生诚信缺失的主要表现是:信用意识淡薄;契约观念不强;投机风盛行;考试舞弊;网络道德失范,还有诸如骗、偷、盜、赌等等。所有这些在少数大学生身上表现出来的“诚信缺失”和“信用危机”甚至无视法律的行为,正在侵蚀和扭曲着大学生纯洁的灵魂,损害着大学生的形象。
     造成大学生诚信缺失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其中社会上广泛存在的失信行为的影响;法律规范和契约的不完善、不合理性;教育体制及教育方面存在的缺陷;高校管理方面的不到位以及大学生主观修养不够等等,均是导致大学生诚信缺失的主要原因。
     解决大学生诚信缺失问题的主要措施是在完善我国的经济、政治、法律和文化体制以及教育体制的前提下,有效开展对大学生的诚信教育;加强制度建
    
    馨
    硕士学位论文
    MASI,ER,5 1llESIS
    设,给大学生的诚信提供制度保障;优化社会环境,给大学生诚信营造良
    好的外部条件;加强教师队伍建设,给大学生提供诚信榜样示范。如此,
    将使我们培养出来的大学生,不仅具有扎实的专业基础与过硬的专业技能,
    而且有着良好的思想政治素养和诚信道德。这是我们社会的希望,也是我
    民族和国家的期望。
Credit means the quality of being honesty, without deceit or falseness and being as good as one's words. As the basic rule of ethic, it has got general approval in different communities and nations of the world. All the time, the Chinese nation regards it as the principle of self-cultivation, progress and even as the foundation of policy of the Communist Party of China. Credit plays an fundamental role in the development of economy, politics and society, as well as in the establishment of harmonious relationships between persons. During the cause of constructing socialist market economy, it will play a furthermore role. It is the moral core of sound development of our socialist market economy.
    As a special group, the professional knowledge and status of moral of the undergrad will directly determine our country's modernization, even the future of our nation. So, cultivation of college student's faithful virtue becomes the basic requirement of good behavior, essence of their good moral and the premise of their perfect personality.
    Although lacking credit among college students is not common now, its harm is deep and it has caused the anxiety of all circles. This kind of bad phenomenon, such as indifference to credit and contract, popularly speculating in business, malpractices in examination, lacking morality on internet, and cheating, stealing, betting, etc. leads to the so-called lack-of-credit, credit crisis and ever be indifference to the law, which are distorting the student's soul and are damaging their image.
    There are various reasons of lacking credit. The impact of social phenomenon of breaking one's word, the flaws in law and irrationality in contract, the defection of education system, limitation of college management and insufficiency of students' subjective self-cultivation, etc, are all important reasons.
    
    
    In order to solve this problem, we must develop credit education in college students energetically on the condition of improving the systems of economy, politics, legislation, culture and education; provide a systematical guarantee for students with construction of regimentation; construct good outside environment with optimized community environment; demonstrate credit with enhance the quality of faculty. With the measure above, our students in college will have not only solid professional base and special skills, but also good politic quality and credit morality. They are the hope of our society and nation.
引文
[1] 《孟子·离娄上》。
    [2] 《尚书·引义》卷四《礼记·中庸》。
    [3][17] 《孟子·滕文公上》。
    [4] 《举贤良对策》。
    [5] 班固:《情性》三十一,《汉书》。
    [6] 《墨子·兼爱》。
    [7] 《通书·诚上》。
    [8] 《通书·诚下》。
    [9][46] 《论语·子路》。
    [10][13][15][45] 《论语·颜渊》。
    [11][12] 《论语·学而》。
    [14] 朱少华:《诚信:人品 规范 制度的统一》,《光明日报》2002年6月11日。
    [16] 《论语集注》卷六,《四书章句集注》,中华书局,1983年第135页。
    [18] 袁采:《袁氏世范》卷二。
    [19] 张弧:《素履子·履信》。
    [20][21] 转引自王良:《社会诚信论》中共中央党校出版社2003年,第56页。
    [22] 《孟子·离娄下》。
    [23] 参见 谢名家:《信用,现代化的生命线》,人民出版社,2002年,第32-39页。
    [24] 参见 王良:《社会诚信论》中共中央党校出版社2003年,第58页。
    [25] 马克斯·韦伯著,于晓 陈维钢等译《新教伦理与资本主义精神》,三联书社,1987年,第10页。
    [26][27] 江泽民:《全面建谁小康社会,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新局面》,《人民日报》2002年11月18日。
    
    
    [28] 川岛武宜:《现代化与法》,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1994年,第26页。
    [29] 秦维红:《略论诚信、公正及其法制保障》,《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研究》2003年1期,第56页。
    [30] 《2000年:中国教育绿皮书》——21世纪国际高等教育展望。
    [31] 龙静云:《诚信:市场经济健康发展的道德灵魂》,《哲学研究》2002年第8期。
    [32] 《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人民出版社,2001年。
    [33][35] 《中国教育报》2003年3月8日;2003年12月24日。
    [34][36] 新华网2002年3月9日;人民网2003年1月11日。
    [37] 唐凯麟:《思想道德修养》,湖南科学技术出版社,2003年,第1页。
    [38] 《<黑格尔法哲学批判>导言》,《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一卷,第9页。
    [39] 《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22卷,第368页。
    [40] 亚当·斯密:《关于法律、警察、税入及军备的演讲》,商务印书馆,1962年版,第261页。
    [41] 《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3卷,第427页。
    [42] 乔法容:《论以诚信为重点的市场经济道德建设》,《伦理学》2003年第5期,第40页。
    [43] 胡锦涛“七一讲话”,《人民日报》2003年7月1日。
    [44] 江泽民:《在第三次全国教育工作会议上的讲话》,《中国教育报》1999年6月15日。
    [47] 《论语集注·卷四·述而第七》,《四书章句集注》,中华书局,1983年。
    [48] 《吕氏春秋·察今》。
    
    
    1.《马克思恩格斯全集》,人民出版社,1972年版,第3卷、22卷。
    2.《马克思恩格斯选集》,人民出版社,1972年,第1卷。
    3.郑也夫、彭泗清等著:《中国社会中的信任》,中国城市出版社,2003年。
    4.张岱年著:《中国伦理思想研究》,上海人民出版社,1989年。
    5.《四书章句集注》,中华书局,1983年
    6.杨树达著:《十三经注疏》,上海古籍出版社,1993年。
    7.R.T.诺兰:《伦理学与现实生活》,华夏出版社,1988年。
    8.王良主编:《社会诚信论》,中共中央党校出版社,2003年。
    9.唐凯麟主编:《思想道德修养》,湖南科技出版社,2003年。
    10.[美]罗德里克·M·克雷默、汤姆·R·泰勒编,管兵、刘穗琴等译《组织中的信任》,中国城市出版社,2003年。
    11.王正平、周中之著:《现代伦理学》,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1年。
    12.林婷煜著:《诚信》,中国纺织出版社,2003年。
    13.王宗岐主编:《圣贤论诚信》,北京工业大学出版社,2003年。
    14.秦阳、肖峰编著:《诚信的力量》,海潮出版社,2002年。
    15.何怀宏著:《伦理学是什么》,北京大学出版社,2002年。
    16.[美]阿尔伯特·哈伯德著,李家驹译:《诚信 善待 宽容》,陕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3年。
    17.谢名家主编:《信用:现代化的生命线》,人民出版社,2002年。
    18.[美]朱·弗登博格:《博弈论》,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2年。
    19.费孝通,1985/1947,《乡土中国》,北京三联书店。
    20.罗国杰主编:《中国传统道德·理论卷》,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95年。
    
    
    21.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编:《毛泽东 邓小平 江泽民论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人民出版社,1997年。
    22.中共中央宣传部编:《毛泽东邓小平江泽民论社会主义道德建设》,学习出版社,2001年。
    23.时雨、梅子编选:《道德建设新论》,中共中央党校出版社,1996年。
    24.亚当·斯密著:《道德情操论》,蒋自强等译,商务印书馆,2002年。
    25.[美]约翰·罗尔斯著,何怀宏等译《正义论》,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88年。
    26.宋希仁主编:《当代外国伦理思想》,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0年。
    27.[英]萨缪威尔·史密斯著,林峰编译:《品质书》,民族出版社,2001年
    28.庀夫编著:《做事先做人》,中国致公出版社,2004年。
    29.龙静云:《诚信:市场经济健康发展的道德灵魂》,《哲学研究》2002年第8期。
    30.宫敬才:《诚信的经济规律性质——学习恩格斯的一个重要论述》,《求是》2002年第5期。
    31.周中之:《诚信的道德价值》,《伦理学》2003年第4期
    32.朱金瑞:《用诚信规范市场竞争》,《经济经纬》2002年第6期。
    33.徐峰:《对大学生信用教育问题的思考》,《东北大学学报(社科版)》2003年第3期。
    34.王淑芹:《信用研究述评》,《哲学研究》2002年第11期。
    35.夏伟东:《重新认识中华民族传统的诚信道德素质》,《伦理学》2003年第6期。
    36.高希国:《发达市场经济中的诚信》,《郑州大学学报》哲社版,2003年第3期。
    37.唐贤秋、张登巧:《<论语>中的诚信思想及其现代意义》,《齐鲁学刊》2003年第2期。
    38.汪敏:《大学生的信用危机和诚信教育》,《安徽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3年第3期。
    39.孙裕君:《建立我国个人信用制度的几点思考》,《东北师大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3年第5期。
    
    
    40.张宣义:《用德与法的合力构建信用体系》,《精神文明导刊》2003年第5期。
    41.孙辉:《新自由主义的崛起与美国社会的诚信危机》,《当代思潮》2003年第4期。
    42.焦国成:《关于诚信的伦理学思考》,《中国人民大学学报》2002年第5期。
    43.宋希仁:《论信用和诚信》,《湘潭大学社会科学学报》2002年第5期。
    44.卫兴华、焦斌龙:《诚信缺失的成因分析及其治理》,《教学与研究》2003年第4期。
    45.夏伟东:《论诚信与市场经济的关系》,《教学与研究》2003年第4期。
    46.邱伟光:《学校诚信道德建设的问题和方法》,《思想·理论·教育》2002年第2期。
    47.管宪平:《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的诚信建设》,《改革与战略》2003年第2期。

© 2004-2018 中国地质图书馆版权所有 京ICP备05064691号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17129号

地址:北京市海淀区学院路29号 邮编:100083

电话:办公室:(+86 10)66554848;文献借阅、咨询服务、科技查新:665547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