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政治视野下的中国基层美术
详细信息    本馆镜像全文|  推荐本文 |  |   获取CNKI官网全文
摘要
在新中国美术史研究中,广义的基层美术包含了工农为主体的工农美术创作和专业画家针对基层民众创作的美术作品两种类型。这两种类型美术作品的研究在学界处于边缘的地位,即便学人涉及,也多集中于“大跃进”时期的农民画研究,范畴一般不出对农民画“夸张”、“想象”以及农民画辅导的探究。毋庸置疑,“工农”和“美术工作者”的双重身份叠加增加了对基层美术研究的难度,身份的双重性意味着在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政治语境下,工农美术者具备着创作和评判的双重权力:基于工农的身份,他们不可能如同专业院校的学生一般完整地接受学院式系统美术教育,但是政治身份上的优势令他们具备着专业画家一般的话语权;基于美术工作者的身份,他们又必须创作出能达到宣传效果的美术作品,接受普通群众的审阅和评判,即便画得再好都不能走“资本主义审美”道路,必须始终停留在工农阶级圈内。双重身份的具备使他们成为新中国美术史研究中的特例。基层美术研究还包括了专业画家针对基层民众所创作的美术作品,这类作品与参加全国美展的创作有着明显的不同,更注重与政治时事配合,更注重美术的教化功能。
     基于本文研究对象的冷僻,笔者将绪论作为第一章,将新中国以来对工农美术创作的研究作了相对完整的文献综述,同时尝试陈述该研究中存在的难点和重点。
     第二章试图梳理工农美术的体制源流。作为同吸收过前苏联经验的国、共双方,都试图将“文化革命”的历史任务渗入至基层社会,无论是国民党时期的民众教育馆,还是共产党时期的群众艺术馆及其下属的文化站、俱乐部系统。自前苏联的经验引进中国以来,唤醒基层一直是艰巨的国家任务,相较之下中国共产党在动员基层工农参与到美术创作,建立基层的文化组织方面无疑更为成功。建国后不久,基层美协便成功将游离于体制之外的美术从业者归纳到体制的管辖内,成为全国文宣系统的重要构成部分。
     第三章则是结合20世纪50年代风云迭起的各种政治运动,试图了解基层美术创作在宣传这些运动发展上具体发挥了那些作用,并且,在这些运动中,工农作为国家主人的意识日益增强,促进了工农美术创作观和评判观的形成。
     第四章将讨论基层美术的功能,内容涉及50年代社会旧的生活形态瓦解时,基层美术创作如何塑造新的生活模式,同时利用美术再现性的特征重新塑造广大基层群众的历史观念,帮助群众形成“新中国”与“旧中国”彻底分裂的认识。
     基于全景式书写的困难性,全文主要以湘、粤两省为中心的基层美术创作作为主要依据,结合其它部分省份的基层美术创作情况,尝试对基层工农美术创作中的种种问题给出初步的解释。
In the Art history study of PRC, broader understanding of grassroots artwork contains the artworks of proletariat&peasant and propaganda artworks made by professional artist. These two types of works are at the periphery of the field, even though some researchers still have been especially keen to focus on the peasant painting during 'the great leap forward', studied the exaggerate style of the paintings. But there is no doubt that peasant-proletariat&artist dual identities issue makes the study situation more complicated. Under the political view of PRC, peasant-proletariat is the pioneer of Communism; they have the most powerful political discourse, holding the standard of creation and criticism. On the other side, it is impossible that after art training peasant-proletariat artists could transfer into professional artist, they have to stay in amateur circle.
     Chapter one as the preface of the thesis, it is in order to make a literature review, meanwhile, to present the difficulties which will be confronted.
     In chapter two, the evolution of the peasant-proletariat art system is the main topic. As the 'pupils'of C.C.C.P, the Kuomintang and Chinese Communist Party both had tried to reform the grass-root society, and obviously Chinese Communist Party took the advanced place at the last. The later one built a strong propaganda organization based on Mass Art Centers, Cultural Stations and Township Cultural Centers after1949.
     In chapter three, during the political storm in1950s', the propaganda played a very important role. During the political storm, peasant and proletariat took themselves as the the masters of the country, came along with the peasant-proletariat artistic creation conception.
     In chapter four, the topic is about the collapse of the "'old China" and construction of "new China" in peasant-proletariat art. In this type of creation,'Utopian" is the keynote, it is mean to help the people abandon the 'old China'.
     It is difficult to make a panoramic writing of the peasant-proletariat art in1950s because of the tremendous amount of historical materials. In this thesis, author wished to make a primary picture of the peasant-proletariat art based on Guangdong and Hunan provinces.
引文
①胡风.时间开始了—欢乐颂[M].北京:海燕出版社,1950.
    ①李怀印.乡村中国纪事.[M].北京:法律出版社,2010:44.
    ②云昌瑛.合作化日记1954-1956.[J].海南:天涯杂志出版社,2001(3).
    ①钟日兴.红旗下的乡村:中央苏区政权建设与乡村社会动员[M].北京:中国社会利学出版社,2009:149.
    ②艾克恩主编.延安文艺史(下).[M].石家庄:河北敎育出版社,2009:353.
    ①郑工.演进与运动.[M].南宁:广西美术出版社,2002:311.
    ①王春艳.一个农民的美术史.[D].中央美术学院.2010:前言注释3.
    ②段景礼.户县农民画沉浮录.[M].河南大学出版社,,2005:9.
    ②陈履生.新中国美术图史1949-1966.[M].北京:中国青年出版社,2000:263
    ①中央关于检查和整顿大城市游览地区雕塑、壁画、标语口号的通知.广东省档案馆藏档案.档案号214-1-396-054-55,214-1-221-032-33.
    ②魏叶国,钟华.大跃进壁画演绎着不平凡的见证——江西广昌县发现大跃进时期壁画.[J].南方文物,2009(3).
    ①J.米格代尔著,李玉琪、袁宁译.农民、政治与革命——第三世界政治与社会变革的压力.[M]//张孝芳.革命与动员——构建“共意”的视角.北京:社会利学文献出版社,2011:导论.
    ②裴宜理著,池于华,刘平译.华北的叛乱者与革命者1845—1945.[M][北京:商务出版社,2007:54-58.
    ③张次溪整理.齐白石自传.[M].北京:人民美术出版社,1962:68-71.
    ④许静.大跃进政治运动中的政治传播.[D].北京大学.2003:24//列宁.怎么办?我们运动中的迫切问题.《列宁全集》:第6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86:29.
    ⑤决议中这样写:“根据列宁主义,宣传并阐明摆在党、国家和工会面前的经济建设、国家建设和工会建设方面的基本任务,党的策略和苏维埃的政策,应该在俱乐部的实际工作内容中占首要位置。在俱乐部的一般工作中,宣传列宁主义应该占有最重要的地位。俱乐部的图书室也应该成为这种宣传的工具,因为进行宣传工作必须适当地挑选书籍。拉乌仁编辑.苏联农村俱乐部手册.[M].北京:时代出版社,1957:8.
    ①拉乌仁编辑.苏联农村俱乐部手册.[M].北京:时代出版社,1957:9.
    ②罗斯·特里尔著.胡为雄郑玉臣译,毛泽东传.[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6:29.
    ①许牟衡.民众敎育馆实施问题谈片.[]].教育与民众:1930.(第2卷第8期).
    ②江西省民众敎育馆编辑.江西省民众敎育馆设施概况.[M].南昌一职印刷所,1937.
    ③浙江省敎育厅第三利编.浙江省社会敎育概况.[M].出版社不详.
    ④民国教育部编.第一次中国教育年鉴丙编.社会敎育概况.上海开明书店,1934.
    ①中国第二历史档案馆编.中华民国史档案资料汇编.[M].第5辑第2编,教育(2).南京:江苏古籍出版社,1994.
    ②闽清县地方志编纂委员会编.闽清县志.[M].北京:群众出版社,1993.
    ①湖南省立民众教育馆概况.湖南省图书馆藏书,1938:前言。段辅尧,湖南益阳人,武昌中山大学毕业。在校时加入国民党。历任山东省民政厅秘书、国民政府实业部专门委员、第一集团军总司令部参议、湖南省政府顾问、湖南《国民日报》社社长、湖南省政府参事、海南防卫司令部办公厅主任。1950年赴台湾,任台湾“财政部”参事、“经济部”顾问等。1980年6月在台湾病逝,笔者注.
    ②毛文君.近代中国(1911-1937)城市民众教育观论述[D].四川大学,2002
    ③具体设立县市见下表:广东省1936—1946年教育概况及广东省民众教育馆一览表:全宗号5,目录1,案卷号50,广东省档案馆藏.
    ①罗夫.安源工人之惨劫.江西工人运动史料选编[M].南昌:江西人民出版社,1986:29//中央苏区文化艺术史.[M].百花洲文艺出版)社,1998.
    ②安源路矿工人运动(下).[M]北京:中共党史资料出版社,1990年.
    ③中央苏区文化艺术史.[M].南昌:百花洲文艺出版社,1998:581.
    ④黄道炫.张力与限界:中央苏区的革命1933-1934.[M].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11:126.
    ①中央苏区文化艺术史.[M].南昌:百花洲文艺出版社,1998:598.
    ②中央苏区文化艺术史.[M].南昌:百花洲文艺出版社,1998:596.
    ③苏区教育的发展.[J].红色中华.1934(180)//黄道炫.张力与限界:中央苏区的革命:1933-1934.[M].北京:社会利学文献出版社,2011:135.
    ④俱乐部工作人员数量多在稳定时期尚能理解,但到了苏区后期,这个弊端就显现出来了,详见后文。中央苏区文化艺术史.[M].南昌:百花洲文艺出版社1998:23.
    ⑤中央苏区文化艺术史.[M].南昌:百花洲文艺出版社,1998年:603-604.
    ⑥影响的层面具体包括妇女地位提高:选举投票等政治活动进入群众生活:社会文盲率虽然下降,但是被大量灌输斗争的观念:旧有的祭祀等公共社会生活被革命剧演和群众大会替代;国际局势的介绍进入普通乡村基层;“反围剿”后大规模的扩红工作得以成功完成等,笔者注.
    ⑦同期中国最发达的地区最流行的《良友》杂志巅峰销量也差不多为该数量,可一窥其流行度。见傅柒生李贞刚.红色记忆-中央苏区报刊图史.[M].北京:解放军出版社,2011.
    ⑧程柏庐.从二十年度全省教育统计上所得之感想.江西敎育旬刊.[J].1933:第7卷第2期//黄道炫.张力与限界:中央苏区的革命1933-1934.[M].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11:126-129.
    ①比如1928年“中东路”事件中,国民政府为争取民族利益不惜与苏联发生严重的武装冲突,而此时中国共产党由于受共产国际的指挥,强行推行武装保卫苏联的宣传,引起全国人民的不满.笔者注。
    ②1928年中国共产党第六次全国代表大会《政治决议案》.赣州市文化局,赣州市文物管理局.红色印记—赣南苏区标语漫画选.[M].北京:文物出版社,2006:11.
    ③红军第四军政治部1929年4月发布的标语目录.赣州市文化局,赣州市文物管理局.红色印记—赣南苏区标语漫画选.[M],北京:文物出版社,2006:13.
    ④蒋介石.以自强的精神剿必亡的赤匪.先总统蒋公思想言论总集.[M].第11卷:130//黄道炫.张力与限界:中央苏区的革命1933-1934.[M].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11:129.
    ⑤赵可师.赣西收复区各县考察记(三).[J].江西教育旬刊:1934:第10卷第4、5期合刊//黄道炫.张力与限界:中央苏区的革命1933-1934.[M].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11;131.
    ⑥新丰特别区政治局局长刘千俊报告匪区民众根本动摇情形匪之维持残局原因及所拟对策.[J].军政旬刊:1933(7)//黄道炫.张力与限界:中央苏区的革命1933-1934.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11:132.
    ⑦陈赓雅.赣皖湘鄂视察记.[M]//黄道炫,张力与限界:中央苏区的革命1933-1934.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11:137.
    ①母周氏致儿函.石叟档案.008·238/2011/0193//黄道炫.张力与限界:中央苏区的革命1933-1934.[M].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11:136.
    ②南京国民政府成立后,国民党军队中文宣干部地位下降是不争的事实,这也导致了国民党的文宣力量削弱。赣州市文物管理局.红色印记—赣南苏区标语漫画选.[M].北京;文物出版社,2006:7.
    ③钟日兴.红旗下的乡村——中央苏区政权建设与乡村社会动员.[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9:149-154.
    ④黄道炫.张力与限界:中央苏区的革命1933-1934.[M].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11:286.
    ①新四军旧部纪念馆.战地服务团俱乐部旧址.[J].云岭烽火:2009.(7)
    ②袁桂海.抗日战争时期中共在晋察冀根据地的文艺宣传——以西北战地服务团为考察中心.[J].党史研究与敎学:2006.2
    ③周爱民.延安木刻研究.[M].石家庄:河北教育出版社,2009
    ①李公朴.华北敌后—晋察冀.[M].北京:三联书店,1979;156//袁桂海.抗日战争时期中共在晋察冀根据地的文艺宣传——以西北战地服务团为考察中心.[J].党史研究与教学:2006(2).
    ①当时部分团员确实存在佩枪的行为,所以称其为文艺战士也恰如其分。贾克.战斗在敌人的后方.[J].山西文史资料:1998(Z1).
    ②农业合作化是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通过各种互助合作的形式,把以生产资料私有制为基础的个体农业经济,改造为以生产资料公有制为基础的农业合作经济的过程。这一社会变革过程,亦称农业集体化,自1949年开始已经在部分解放区开始出现。该领域研究成果已经十分丰富,笔者不赘述.
    ③上海会山县志编撰委员会.金山县志.[M].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1990.
    ①湖南省档案馆藏档案资料.全宗213.目录1.卷号71.
    ②云浮市云城区档案馆藏档案.文书处理号6.案卷号276或者165.
    ③肇庆市档案馆藏档案.案卷号2.文书处理号2.
    ④古斯塔夫·庞勒.戴光年译.马合之众—大众心理研究.[M].北京:新世界出版社,2010:99.
    ⑤中央苏区文化艺术史.[M].南昌:百花洲文艺出版社,1998:596.
    ①重点试建农村俱乐部工作情况.湖南省档案馆藏档案.全宗号213.目录1.卷号70.
    ①杨坚.怎样办好农村俱乐部.[M].长沙:湖南人民出版社,1955:9.
    ②湘潭县文化科编印.湘潭农村俱乐部的活动.[M].1956.
    ①湘潭县文化科编印.湘潭农村俱乐部的活动.[M].1956.
    ②广东省肇庆市档案馆藏档案.案卷2.
    ③湖南省档案馆藏档案.全宗号213.目录1.卷号219.同见全宗号214.目录1.卷号23.
    ④一直到1958年,湖南省才算彻底完成了零散艺人的管理登记,登记内容十分详细,包括个人信息,收入,家庭历史,演出内容,政治倾向,演出水平,创作能力,反动倾向(有/无)。湖南省档案馆藏档案.全宗号214.目录号1.案卷号62.
    ⑤安雅兰.中华人民共和国的绘画与政治—1949-1976.[M].美国:加利福尼亚大学出版社,1995:42-50.
    ①郑工.演进与运动.[M].南宁:广西美术出版社,2002:244-247.
    ①1950年报来各县文艺工作者名单美术部分.广东省档案馆藏档案.档案号309-1-7-65-93
    ②文化艺术处艺术科—1952年事业计划(美术部分).广东省档案馆藏档案.档案号307-3-4-06-10
    ①湖南省群众艺术馆总结.湖南省档案馆馆藏档案.全宗号214.目录1.卷号23
    ②广东省云浮县档案馆藏档案.文书处理号6.案卷号276或者165.
    ①当时在上海就有一批专门画讽刺漫画的漫画家,如马星驰、丁悚等人.黄可.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美术活动史话.[M].上海:上海书画出版社,2006.
    ②当时周恩来便能敏锐地感觉到法国画家米勒作品中对劳动的赞美,将其介绍至国内.见黄可,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美术活动史话.[M].上海:上海书画出版社,2006:18.
    ①黄可.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美术活动史话.[M].上海:上海书画出版社,2006:26.
    ②首次发表于1927年3月的《战士》周刊第30期
    ③王立.毛主席辛勤培养革命美术的幼苗[J].美术;1977(5)//黄可.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美术活动史话.[M].上海;上海书画出版社,2006;33.
    ①见图.红色印记—赣南苏区标语漫画选,[M].北京;文物出版社,2006:99-109.
    ②中央苏区文化艺术史.南昌:百花洲出版社,1998:511-512.
    ③毛泽东.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1942.毛泽东《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讲话》的正式文本,经胡乔木自己的会议笔记,并参照现场速记员的记录稿,经过毛泽东本人修改审阅,一年多以后,即1943年10月19日在鲁迅逝世七周年之际在《解放日报》上发表出来。笔者注。
    ①广东省档案馆藏档案档案号204-3-1-001-001
    ②宣传画讲述了在食物中投放毒药的特务刘子云毒死了村里的小女孩后,被村里义愤填膺的乡民捉起来审问,然后在狱中畏罪上吊自杀的事情。整版宣传画由十二幅画面构成,各独立画面与小人书连环画大小相当,画面中的人、物、景的透视比例基本正确,可人物造型和动态只能用粗陋和生硬来形容了。宣传画中的人物造型高度程式化,为了使民众能够区分画面中的人物形象,草帽成为了特务刘子云特定的身份象征符号,无论是在下毒、羁押、审讯的画面中,刘子云都戴着草帽,甚至最后一幅刘子云上吊的画面中,那顶草帽都得置于他尸体下面。
    ③李远江.“普通话”的诞生.[J].看历史:2010(4).
    ①杜华.仇视美国!鄙视美国!蔑视美国!.[J].看历史:2012年(8).
    ②王海光.征粮、民变与“匪乱”——以中共建政初期的贵州为中心.[M]//中国当代史研究第一辑.北京:九州出版社,2009.
    ①杜华.仇视美国!鄙视美国!蔑视美国!.[J].看历史:2012年(8).
    ②展览会.[J].文物参考资料:1951(1).
    ③广东省美协1956-2006文献集.[M].广州:岭南美术出版社,2011:1300.
    ④湖南省档案馆藏档案.档案号全宗214.案卷1.卷号2.美术部分.
    ⑤广东省档案馆藏档案.档案号309-1-6-78
    ①广东省档案馆藏档案.档案号307-3-2-64-74
    ①杜华.仇视美国!鄙视美国!蔑视美国!.[J].看历史:2012年(8).
    ②杜华.仇视美国!鄙视美国!蔑视美国!.[J].看历史:2012年(8).
    ③费孝通.打开和平的大门.1953.
    ④根据黄道霞《建国以来农业合作化史料汇编》统计,合作化运动的渊源可以追溯到中央苏区时期,但是鉴于章节的讨论范国,笔者认为1949年的《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第四章经济政策第三十四条最具有实际的讨论意义,即“在一切已彻底实现土地改革的地区,人民政府应组织农民及一切可以从事农业的劳动力以发展农业生产及其副业为中心任务,并应引导农民逐步地按照自愿和互利的原则,组织各种形式的劳动互助和生产合作”。[M].北京:中央党史出版社,1992.
    ①广东省美术工作室一九五四年工作总结.广东省档案馆藏档案档案号309-1-26-6-12
    ①华南文联.[J].华南文艺:1952(第4卷第5期)
    ②南文联.[J].华南文艺:1952(第5卷第3期)
    ③汕头工农兵文艺月刊编辑室.[J].工农兵:1955(8)
    ④汕头工农兵文艺月刊编辑室.[J].工农兵.:1956(8)
    ⑤中国美术家协会关于迎接农业合作化运动高潮的工作布置情况.[J].美术:1955(10).
    ①以上内容均来自于《美术》:.[J].1958(3、4、5).笔者有精简.
    ②全国文艺卫星战报:[J].1959(5).见湖南省档案馆藏档案.档案号卷宗214.目录1.卷号56.
    ①中共汉寿县委宣传部关于进一步深入,广泛和持久地宣传总路线的意见.汉寿县档案馆藏档案.1958年7月6号.县宣传部档案1958年卷.
    ②湖南省档案馆藏档案.档案号全宗213.目录1.卷号346
    ③湖南省档案馆藏档案.档案号全宗213.目录1.卷号346
    ①湖南省档案馆藏档案.档案号全宗213.目录1.案卷号346。
    ②广东省美协1956-2006文献集.[M].广州:岭南美术出版社,2011;65.
    ③.湛江市美术大跃进.广东省档案馆藏档案.档案号311-1-12-100-136.
    ①王圣华.新中国的农民与农民画运动——以1958-1976年户县为研究案例.[D].中国艺术研究院研究生院.2012.
    ②人民美术.[J].美术杂志社,1950(4).
    ①马达(1904年-1978年),广西北流县人。建国后,马达担负起天津市美术界的主要领导工作。
    ②工厂文艺丛刊之六:职工画选.[M].天津:天津人民艺术出版社,1949.
    ③工厂美术.[M].长沙:长沙市工人文艺工作团,1950.
    ④徐凡,毕业于国立艺专西画系,1948年到湖南长沙从事党的地下美术工作新中国成立后,先后任湖南省出版社
    ①1953年下半年华南文联发布群众创作辅导组工作纲要.广东省档案馆藏档案.档案号309-1-23-89-96
    ②湖南省群众艺术馆总结.湖南省档案馆藏档案.全宗号214.目录1.卷号23.
    ③文化跃进打头阵的农村业余美术大军—河北昌黎纪行.[J].美术:1958(6).
    ④要容易学而又马上能用—对辅导的要求.[J].美术:1958(12).
    ⑤上海工人美术创作活动.[J].美术:1954(5).
    ⑥周佐愚,男,1928年2月生,广东南海人。广东画院高级美术师。毕业于华南人民文艺学院美术系。50年代在广东省群众艺术馆主持全省群众美术的辅导工作,培养出闻名全国的农民画家郭同江。于1958年应邀参加“全国美术工作会议”,并在会议中作报告。
    ⑦张幼兰女1931年生当时供职于广东文化局美术创作室解放后多从参加军管会、文联美协的活动,后任敎
    ①笔者摘抄于朱克可编写.怎样组织农村美术小组.[M].上海:上海人民美术出版社,1958.
    ②广东省群众艺术馆,揭阳县文化馆.揭阳工农画选.[M].1958:序言.
    ③黄鼎钧.湖北省工农业余美术活动的新面貌.[J].美术:1958(5).
    ④创作—学习—宣传三结合—举办工农美术创作研究班的体会.[J].美术:1959(1).
    ①辅导工作在跃进_记中央美院工农美术训练班的教学工作.[J].美术:1958(10).
    ②向工农群众学习从生活实践中提高创作思想水平—在全国美术工作会议上的发言.[J].美术:1958(12).
    ③广东省群众艺术馆 广州美协.广东农民画选第一集.[M].1959:序言.
    ④比如常德市收集的950多件作品绝大部分是过去一年来社会上各个阶层的人员完成的,如工人、农民、手工业社员、民间艺人、教师、机关干部、学生和街道居民。常德市首届美术展览会工作总结.常德市武陵区档案馆藏档案.1957.
    ⑤阿英,1946年任中共华东局文委书记,后任中共大连市委宣传部文委书记,建国后曾任天津市文化局长、华北文联主席、全国文联副秘书长等职。钱小惠.工人创作画.[M].上海:上海晨光出版公司,1950:代序.
    ①慕迅.我对年画特点问题的一点理解.[J].美术:1957(3)
    ②山东省群众艺术馆举办年画、剪纸、连环画展览会.[J].美术:1958(6)
    ①佩铭.谈谈创作新壁画的感想.[J].美术:1958(8).
    ②起早摸黑忙壁画.[J].美术:1958(8).
    ③.中苏公社永兴队的壁画活动.湖南省档案馆藏档案.全宗213目录1卷号346.
    ④湖南省文艺“卫星”战报.[J].1958(4),湖南省档案馆藏档案全宗号214目录号1案卷号56
    ①孙晓忠.延安时期改造二流子运动.[J].中华读书报:2010.7.28.
    ②江丰在第一次文代会上的发言.1949
    ③马西超.十七年农村题材小说中社会主义新人形象研究.[J].文艺理论与批评:2007(5).
    ④马克.重视群众意见改进政治宣传画创作.[J].美术:1955(7).
    ①李怀印[美].乡村中国纪事.[M].北京:法律出版社,2010:44
    ②农民自己的画家.[J].美术:1958(8).
    ③跃进中的襄阳群众美术活动.[J].美术:1958(9).
    ④邳县第一张农民画的诞生是贫农社员张友荣发现第十四生产队的饲养员克扣牛料,导致牛养得很瘦,连夜画了一幅《老黄牛告状》的讽刺画,画中有一头骨瘦如柴的老黄牛,跪在合作社办公室的门口向社长告状,诉说吃不饱的痛苦,画上还写了几句顺口溜:“老黄牛泪汪汪,找社长去告状,发我的饲料粮,饲养员全扣光,饲养员呀饲养员,你是多么狠的心肠!”,这是一种社员自发的行为,后来这种行为引起很好的反响,于是全面推广开来。参见付小彦.社会事件中的邳县农民画活动与农民画.[D].中央美术学院.2007.
    ①卢晖临.“卫星“是如何上天的—乡村基层干部和”大跃进”.[J].开放时代:2008(5).
    ①基于档案管理办法,不能直接出现具体的工厂名称,《茶厂1957年整风大字报》未能查出具体是哪间茶厂华东师范大学中国当代史研究中心编.中国当代民间史料集刊4.[M].北京:东方出版中心,2011
    ②见图黄远林编著.百年漫画(下).[M].北京:现代出版社,2004:83.
    ①汕头工农兵文艺月刊社.工农兵文艺月刊.[J].1957(2).
    ①见图黄远林编著.百年漫画(下).[M].北京:现代出版社,2004:73、75.
    ②奎松.中华人民共和国建国史.[M].南昌;江西人民出版,2009:498.
    ①吴廷俊.中国新闻史新修.[M].复旦大学出版社,2008:409-410.
    ②周正章.胡风事件五十年祭.[J].粤海风:2005(2).
    ①陈履生.新中国美术图史[M].北京:中国青年出版社,2000:76-77.
    ②徐灵.年画工作中存在的主要问题.[J].美术:1958(4).
    ③邹建林.趣味之辩——从新年画看民间审美观念在“毛泽东时代美术”中的渗透和转换.[J].文艺研究:2005(9)
    ④1957年7月1号中共常德市委宣传部发布“关于毕业生工作社会宣传第一阶段小结和第二阶段工作意见”常德市武陵区档案馆藏,1957年卷,
    ①见图.汉寿报.1957.6.16.
    ②定宜庄.中国知青史.[M].北京:当代中国出版社,2009:26
    ③见“劝告报贩停售香港及外地未登记之反动书报要点”.广东省档案馆藏档案.档案号307-3-24-33
    ④广东省档案馆藏档案.档案号分别为307-1-54-1-131,307-1-263-1-156,214-1-82-145-371,214-1-82-101-144
    ⑤蔡迪支.岭南画派的发展.[J].华南文艺:1950(6).
    ⑥钱乃荣《20世纪50年代海派文化的繁荣》文中以上海地区为例列举了五条来证明自50年代后期开始民间文艺的衰落:1、从1957年“反右”起,阶级斗争的弦越收越紧:大跃进后破坏了群众的积极热忱:不同的生活方式和休闲趣味被当成“霓虹灯下”的资产阶级“香风毒雾”:接踵而来的禁止措施,如后来从百乐门起全市停止交谊舞。2、国营机制弊端的制约,影响了商业文化的运转。“反右”以后,堵塞了言路,听不到不同的意见。3、文艺为政治服务,强调文化上的统一,丧失地域文化的特色,群众的热心转移,文化素质的下降,积重难返,造成如今上海海派文化的枯竭。4、文革的扫荡使商业经济遭受破坏,使海派文化失去基础和活跃机制。十年打击使具有群众性、娱乐性的海派文化氛围丧失殆尽。海派文化断层,小学的敎师都不会了,如何影响和传授新一代呢?失去了一二代的传承者,往事已经遥远。5、文艺的贵族化,与海派文化的特性背道而驰。结果使文艺边缘化,与普通市民远离,平民的文化享受就成了天天守住个电视机。参见经济全球化文化多元化 进程中的海派文化.[C].第四届海派文化研讨会论文.上海:上海大学出版社,2005.
    ①1950、1951年邓小平负责在贵州征粮时还是得依靠强大的武装力量方得以成功。王海光.征粮、病变与匪乱.[M]//中国当代史研究.北京:九州出版社,2009.
    ①腾飞中国—建国60年纪事之五十年代的扫盲运动.凤凰卫视.2009年2月20号播出.
    ②王齐生.战时国民党党员与基层党组织.[J].抗日战争研究:2003(4).
    ③绘图新三字经.[M].韬奋书店出版,1945.见图
    ①1952年,为加速消除文盲,总政治部决定在全军推行“速成识字法”。“速成识字法”为人民解放军西南军区某文化教员祁建华首创。其主要精神是“藉注音符号为辅助识字工具。发挥我军群众路线的教学经验,采取联系实际的教学方法,展开群众性的识字运动。这种方法约在一百五十个小时左右的教学时间内,可使一般文盲和识字不多的人初步会认、会讲一千五百到两千个汉字。参见李远江.“普通话”的诞生.[J].看历史:2010(4).
    ①清水乡识字小组.积极编好识字课本,敎会农民记工记账.[N].汉寿农村,1956.1.6.
    ②中共中央党史研究室第二研究部编著.中国共产党历史第二卷注释集.[M].北京:中共党史出版社,2012.
    ①厂史画“工人阶级成长”斗争和建设社会主义的图画.[J].美术:1958(10).
    ②同上
    ③华夏.谈工人美术的辅导工作.[J].美术:1958(10).
    ④画厂史的感想.[J].美术:1958(10)
    ①厂史画“工人阶级成长”斗争和建设社会主义的图画.[J].美术:1958(10).
    ②华夏.谈工人美术的辅导工作.[J].美术:1958(10).
    ①高华.鞍钢宪法的历史真实与政治正确性.[J].二十一世纪:2000(58).
    ①付小彦.社会事件中的邱县“农民画活动”与“农民画”—以大跃进年代为核心的江苏邳县“农民画活动”个案研究.[D].中央美术学院.2007.
    ②王朝闻三篇评论邳县农民壁画的文章分别发表在1958年8月25日的《中国青年报》、1958年8月30日的《人民日报》、1958年18期的《文艺报》上,出处同上.
    ③黄笃维,时任中国美术家协会广东分会秘书长、党组副书记、副主席,广东省文艺创作室美术组长。笔者注
    ①参见赵怀义蒋在球等.苏联的今天就是我们的明天:中南区农民代表访苏观感.[M].武汉:中南人民出版社,1953年;同见定宜庄.中国知青史—初澜.[M].北京:当代中国出版社,2009:28.
    ①罗平汉.大锅饭:公共食堂始末.[M].南宁:广西人民出版社,2001.
    赣州市文化局:《红色印迹:赣南苏区标语漫画》[M].北京:文物出版社,2006
    张洋:《红军漫画:<红星>报、<红色中华>报漫画选》[M].北京:解放军出版社,2009
    邹跃进《毛泽东时代美术1942-1976》[M].长沙:湖南美术出版社
    Michael Wolf:《Chinese Propaganda Poster》Hohenzollernring 53, D-50672 2 Koln TASCHEN GmbH
    吴良忠:《美术版本过眼录19491965》[M].(1、2、3)上海远东出版社2007
    广东文联:《华南文艺》.[M].广州:华南人民出版社1950-1953
    长沙市工人文艺工作团:《工厂美术》.[M].长沙:湖南文艺丛书1950
    《职工画选》.[M].天津:天津人艺出版社1949
    钱小惠:《工人创作画》.[M].上海晨光出版社1950
    钱小惠:《工人创作画》(2).[M].上海晨光出版社1951
    广州文联:《抗美援朝漫画集》.[M].新华书店1951
    广东省美术工作室:《广东美术作品选集》.[M].广州:华南人民出版社1954
    工农兵文艺月刊编辑部:广东汕头《工农兵》杂志目录与主要配图 1955-1959
    湖南青年美展展览会:《湖南青年美术作品选集》.[M].长沙:湖南人民出版社1956
    上海人美:《农村速写集》.[M].1956
    河北群众艺术馆内刊:《群众艺术资料》1957
    《大跃进漫画参考资料》:人民美术出版社1958
    中央美院二三年级集体创作:《大跃进图画参考资料》.[M].天津美术出版社1958
    杨文秀等作:《大跃进宣传画选集》.[M].上海人美1958
    朱克可:《怎样组织农村美术小组》.[M].上海人美1958
    美术杂志编辑:《工农兵画集》.[M].人民美术出版社1958
    上海人民美术出版社:《工农兵美术选集1-7辑》.[M].上海人美1958
    广州美协:《华南青年美术作品选集》.[M].广东人民出版社1958
    揭阳文化馆:《揭阳工农画选》.[M].揭阳文化馆1958
    江苏省群众艺术馆:《邳县农民画》.[M].江苏省群众艺术馆1958
    鲁迅美术学院:《群众美术手册》选拍.[M].辽宁画报出版社1958
    新会文联:《新会工农壁画选》.[M].新会文化馆1958
    中央美院编:《宣传画与壁画》.[M].人美1958
    展览委员会:《湖南首届美术作品选集》.[M].湖南人民出版社1959
    鲁美集体创作:《壁画》.[M].北京人美1959
    河北人美:《束鹿农民诗画选集》.[M].1959
    群众艺术馆广州美协:《广东农民画选.[M].广东人民出版社1959
    河北人美:《河北昌黎农民诗画选集》.[M].1959
    郭同江口述:《我是怎样画画的广东农民画家郭同江自述》.[M].人民美术出版社1959
    《湛江农民版画》:人民美术出版社1960
    《工农兵美术作品欣赏》:上海人美1960
    《冰兄漫画》:岭南美术出版社1985
    香港中文大学当代中国文化研究中心.中华人民共和国史[M].香港:香港中文大学出版社,2008
    刘云主编.中央苏区文化艺术史[M].南昌:百花洲文艺出版社,1998
    陈履生.1949-1966新中国美术图史[M].北京:中国青年出版社,2000
    郑工.演进与运动[M].南宁:广西美术出版社,2001
    邹跃进.新中国美术史1949-2000[M].长沙:湖南美术出版社,2002
    吕澎.20世纪中国艺术史[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6
    周爱民.延安木刻研究[M].石家庄:河北教育出版社,2009
    舒衡哲[美].中国启蒙运动—知识分子与五四遗产[M].北京:新星出版社,2007
    傅高义.共产主义制度下的广州[M].广州:广东人民出版社,2008
    蒋新平.新中国连环画传播图史[M].桂林:漓江出版社,2012
    华东师范大学中国当代史研究中心编.茶厂1957年整风大字报[M].上海:东方出版中心2011
    艾克恩主编.延安文艺史(上、下)[M].石家庄:河北教育出版社,2009
    杨奎松.中间地带的革命—国际大背景下看中共成功之道[M].太原:山西人民出版社,2010
    贾艳敏.大跃进时期乡村政治的典型—河南嵖岈山卫星人民公社研究[M].北京:知识产权出版社,2006
    王培元.抗战时期的延安鲁艺[M].南宁: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1999
    拉乌任编.苏联农材俱乐部手册[M].北京:时代出版社,1957
    陈益元.革命与乡村[M].上海:上海社会科学学院出版社,2006
    韩钢主编.中国当代史研究(一、二、三)[M].北京:九州出版社,2011
    黄可.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美术活动史话[M].上海:上海书画出版社,2006
    何朝银.革命与血缘、地缘:由纠葛到消解—以江西石城为个案[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9
    钟日兴.红旗下的乡村—中央苏区政权建设与乡村社会动员[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9
    黄道炫.中央苏区的革命1933-1934[M].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11
    傅柒生、李贞刚.红色记忆—中央苏区报刊图史[M].北京:解放军出版社,2011
    裴宜理[美]华北的叛乱者与革命者1845—1945[M].池子华、刘平译.北京:商务印书馆,2007
    高王凌.农民公社时期中国农民“反行为”调查[M].北京:中共党史出版社,2006
    段景礼.户县农民画沉浮录[M].开封:河南大学出版社,2005
    李怀印[美].乡村中国纪事—集体化和改革的微观历程[M].北京:法律出版社,2010
    潘鸣啸[法].失落的一代[M].欧阳因译,北京: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2010
    Julia F.Andrew. Painting and politics in The People's Republic of China 1949—1976 [M].California:UNIVERSITY OF CALIFORNIA PRESS,1994
    邹跃进.作为美术史研究对象的“毛泽东时代美术”及其中心观念[J].文艺研究,2005(9)
    王春艳.一个农民的美术史[D].中央美术学院,2010
    付小彦.社会事件中的邳县“农民画活动”与“农民画”[D].中央美术学院,2007
    李朝霞;新中国的美术观及其话语实践[D];中国艺术研究院,2010
    郎绍君.论中国农民画[J].文艺研究,1989(3)
    许静.大跃进政治运动中的政治传播.[D].北京大学.2003
    吕晓娟.蒋经国乡村建设模式研究.[D].赣南师范学院.2008
    征厚:《广州解放前后港九美术界的活动》.[J].《人民美术》1950年01期
    张光宇:《华南美术界的动态》《人民美术》.[J].1950年01期
    朱鸣岗:《从旅大两次美展中看工人美术作品的进步》.[J].《人民美术》1950年05期
    佚名:《各地美术活动简讯》.[J].《人民美术》1950年04期
    程墨:《工厂的墙报工作》.[J].《人民美术》1950年03期
    李村松:《上海工人美术创作活动》.[J].《美术》:1954年05期
    余昌平:《反对不负责任地编印美术字图案书籍》.[J].《美术》:1954年02期
    佚名:《上海市举行工人美术展览会》.[J].《美术》:1954年12期
    张文元:《我在漫画创作中存在些什么问题》.[J].《美术》:1954年12期
    佚名:《中国美术家当前重大的战斗任务》.[J].《美术》:1955年01期
    佚名:《华东地区和武汉、浙江、青岛等地举行美展》.[J].《美术》:1955年03期
    佚名:《各地工人美展和群众美术活动概况》.[J].《美术》: 1955年03期 简讯
    马克:《重视群众意见改进政治宣传画创作》.[J].《美术》:1955年07期 长评
    邹雅:《亟需把宣传画创作提高一步》.[J].《美术》:1955年07期长评
    佚名:《中国美术家协会关于迎接农业合作化运动高潮的工作布置情况》.[J].《美术》:1955年10期
    佚名:《首都美术工作者积极准备为宣传农业合作化而努力》.[J].《美术》:1955年10期
    [苏]M.约菲(孙越生译):《以农业为题的鼓动宣传画》.[J].《美术》:1956年02期
    [苏]M.约菲(孙越生译):以农业为题的股东宣传画续(译自苏联《艺术》杂志)》.[J].《美术》:1956年03月
    [苏]M.约菲(孙越生译):《以农业为题的鼓动宣传画续完(译自苏联<艺术>杂志)》.[J].《美术》:1956年04期
    李平凡:《深受群众欢迎的图解——谈“1956年到1967年全国农业发展纲要(草案)图解”》.[J].《美术》:1956年04期
    叶超:《画家赵延年等在乡下画壁画》.[J].《美术》::1956年04期
    项之华:《对出版社选画的意见》.[J].《美术》::1956年05期
    钟志宏、高清、郭真:《美术动态(3条)》.[J].《美术》::1956年05期
    光植:《好花正在开——“北京市职工业余美术作品展览会”观后》.[J].《美术》::1958年02期
    黄鼎钧:《湖北省工农美展在各专区巡回演出》.[J].《美术》::1958年03期
    姜学文:《美术界大跃进(3条)》.[J].《美术》::1958年03期
    毕开文:《天津举办社会主义大跃进画展》.[J].《美术》::1958年04期
    安琳、戴开志、汪柳萍、汤华彩:《大跃进(5条)》.[J].《美术》:1958年05期
    黄鼎钧(湖北省群众艺术馆):《湖北省工农业余美术活动的新面貌》.[J].《美术》:1958年05期
    《文化跃进打头阵的农村业余美术大军——河北昌黎纪行》.[J].《美术》:1958年06期
    郭钧:《走出画室,开展壁画工作》.[J].《美术》:1958年06期
    刘鲁生、张家骐:《山东省群众艺术馆举办年画、剪纸、连环画展览会》.[J].《美术》:1958年06期
    邹身城:《两位农民画家》.[J].《美术》:1958年06期
    《南京的工人美展》.[J].《美术》:1958年06期
    《天津国棉厂画厂史》.[J].《美术》:1958年06期
    靖:《工艺美院干劲足,出版、印刷在跃进》.[J].《美术》:1958年07期
    朱荣华:《安徽省艺术学校开办美术工厂和夜校》.[J].《美术》:1958年07期
    潘茂:(常州读者)《面向群众的“群众美术画廊”》.[J].《美术》:1958年07期《天津美术家干劲大,两条大街尽是画》.[J].《美术》:1958年07期
    克:《江苏省举办美术训练班》.[J].《美术》:1958年08期
    郑明章、郑志龙(农民):《我们是怎样学画的》.[J].《美术》:1958年08期
    十丁:《江苏省农村业余美展》.[J].《美术》:1958年08期
    《美术界反侵略运动如火如荼——记首都美术界反侵略一周活动》.[J].《美术》:1958年08期通
    力群:《新壁画的出现是一件大事》.[J].《美术》:1958年08期
    曹明:(山西平顺文化馆)《农民热爱新壁画》.[J].《美术》:1958年08期
    章青:(西北美专)《农民自己的画家》.[J].《美术》:1958年08期
    佩铭:《谈谈创作新壁画的感想》.[J].《美术》:1958年08期
    程自良:《起早摸黑忙壁画》.[J].《美术》:1958年08期
    中共邳县县委宣传部:《邳县的群众美术活动》.[J].《美术》:1958年09期
    华夏:《共产主义劳动带来的一切——参观邳县农民绘画的感想》.[J].《美术》:1958年09期
    薄松年、冯湘一:《将会创造出多少个敦煌!》.[J].《美术》:1958年09期
    力群:《从美术的作用谈起》.[J].《美术》:1958年09期
    朱杉:《画报工作要跨上火箭赶卫星》.[J].《美术》:1958年09期
    北京市美工室:《北京美术界深入基层大搞群众美术活动》.[J].《美术》:1958年09期
    《家家诗歌户户画——河北束鹿县的美术活动》.[J].《美术》:1958年09期《哪儿笔画多,宣传好,哪儿工作活跃(中共官湖镇镇委书记刘兆启在壁画座谈会上的发言)》.[J].《美术》:1958年09期
    《农民怎样学会创作——邳县壁画创作座谈会记要》.[J].《美术》:1958年09期
    葛路:《邳县壁画欣赏短篇》.[J].《美术》:1958年09期
    姜维朴:《诗画上街,大放光彩》.[J].《美术》:1958年09期
    《蓬勃发展的工农美术》.[J].《美术》:1958年10期刊首
    华夏:《谈工人美术的辅导工作》.[J].《美术》:1958年10期
    《厂史画——工人阶级成长斗争和建设社会主义的图画》.[.T].《美术》:1958年10期
    《政治是工人美术活动的灵魂》.[J].《美术》:1958年10期
    呼延夜帕:《工厂史画创作给我们的启发》.[J].《美术》:1958年10期
    冯锡良(天津棉纺五厂工人):《画厂史的感想》.[J].《美术》:1958年10期
    李宝元(天津棉纺五厂工人):《画厂史给我的教育》.[J].《美术》:1958年10期
    张善平:《办好训练班的两大条件》.[J].《美术》:1958年10期
    佚名:《辅导工作在跃进——记中央美院工农美术训练班的教学工作》.[J].《美术》:1958年10期
    王守木:《劳动的颂歌——北京工人画展观感》.[J].《美术》:1958年10期
    彭兆其:《我厂党委是如何领导职工业余美术活动的》.[J].《美术》:1958年10期
    段新凯:《西安美专开办工厂、农村美术工作训练班》.[J].《美术》:1958年10期
    润洁:《培养工人美术爱好者》.[J].《美术》:1958年10期
    潘淑如:《陕西省首届工人画展》.[J].《美术》:1958年10期
    丽田:《沈阳举行二届职工美展》.[J].《美术》:1958年10期 简讯
    曹振锋:《打到那,画到那——回忆解放战争时期的“兵画兵”》.[J].《美术》:1958年11期
    佚名:《把战士美术活动推向新的高潮》.[J].《美术》:1958年11期
    徐灵:《抗日战争中的部队美术运动》.[J].《美术》:1958年11期
    王朝闻:《工农兵美术,好!——在全国美术工作会议上的发言》.[J].《美术》:1958年12月
    蔡若虹:《向工农群众学习从生活实践中提高创作思想水平——在全国美术工作会议上的发言》.[J].《美术》:1958年12期
    黄琴文(浙江嘉善红旗人民公社社员):《白手起家搞壁画》.[J].《美术》:1958年12期
    郭同江(广东东莞县麻涌人民公社社员):《刻苦钻研,自编自画》.[J].《美术》:1958年12月
    佚名:《代表们带来的喜讯》.[J].《美术》:1958年12月
    高子亮(邳县文化馆):《关于农民画的提高问题》.[J].《美术》:1958年12月
    胡忠元(吉林省群众艺术馆):《家家户户画“地毯”》.[J].《美术》:1958年12月
    王文玉(河南开封县袁房乡人民公社社员):《老技艺,新道路》.[J].《美术》:1958年 12月
    李湘珠(湖北大冶农民):《画图画,也画图解》.[J].《美术》:1958年12月
    姜维朴:《黎河美术学校的建立和发展》.[J].《美术》:1958年12月
    陈启昌:《我厂是怎样搞美术活动的》.[J].《美术》:1958年12期
    傅仁民(天津国棉六厂工人):《要容易学而又马上能用——对辅导的要求》.[J].《美术》:1958年12期
    王振(北京周口店琉璃河人民公社社员):《越画越起劲》.[J].《美术》:1958年12期
    湖南群众艺术馆:《创作、学习、宣传三结合,举办工农美术创作研究班的体会》.[J].《美术》:1959年01期
    黄鼎钧:《办农民美术训练班的几点体会》.[J].《美术》:1959年01期
    孙钊:《出自真情实感的农民画.[J].《美术》:1959年01期
    陕西省群众艺术馆:《普遍发动、重点辅导、在农村开展美术活动及辅导的几点体会》.[J].《美术》:1959年01期
    刘宗河:《群众当中人才多》.[J].《美术》:1959年01期
    戴华府:《由三个人发展到四百多》.[J].《美术》:1959年01期
    再萌:《在邳县做辅导工作的初步体会》.[J].《美术》:1959年01期
    闵辉松:《中心任务是什么,就画什么》.[J].《美术》:1959年01期工作经验
    王树村:《从民间艺术谈到周口店群众美术作品展览会》.[J].《美术》:1959年02期
    薄松年:《诗画合璧》.[J].《美术》:1959年02期
    黄鼎钧:《湖北省举办工农画展并召开座谈会》.[J].《美术》:1959年03期
    佚名:《湖北省举办工农画展并召开座谈会》.[J].《美术》:1959年03期
    焕如:《业余创作怎样提高,海军美术展览座谈会记要》.[J].《美术》:1959年04期
    龙月高:《重庆市举行工农画展并召开座谈会》.[J].《美术》:1959年04期
    胡蛮:《北京工农兵美术创作的新成就》.[J].《美术》:1959年05期
    杜沛:《记甘肃省群众美术工作庆阳现场会议展览》.[J].《美术》:1959年06期
    胡橐:《争取工农兵美术创作进一步提高》.[J].《美术》:1909年07期
    葛路:《一峰高一峰,群众美术创作的回顾与展望》.[J].《美术》:1959年10期
    《美术创作全面大跃进大丰收三》.[J].《美术》:1960年01期
    孙剑:《乐清县的群众美术活动》.[J].《美术》:1960年03期
    《积极开展群众美术辅导工作》.[J].《美术》:1960年03期
    《工农妙笔画新图》.[J].《美术》:1960年Z1期
    马拔常:《1960年广州市群众美术展览会》.[J].《美术》:1960年Z3期
    亚明:《工农兵美术的发展》.[J].《美术》:1960年Z3期
    《工人美术在蓬勃发展_记第二届工人业余美展座谈会》.[J].《美术》:1960年Z3期
    《江西南昌举行“人民公社好”美术展览及“大办农业、大办钢铁”群众美术创作展览》[J].《美术》:1960年Z3期
    《武钢工人美术普及和提高的经验》.[j].《美术》:1960年Z3期新闻
    《武钢职工美术展览会》.[J].《美术》:1960年Z3期新闻
    昌黎县人民委员会:《昌黎开展群众壁画创作的经验》.[J].《美术研究》:1958年04期
    甘肃省群众艺术馆:《甘肃平凉专区群众美术创作情况》.[J].《美术研究》:1958年04期
    束鹿县人民委员会:《束鹿县的群众美术活动》.[J].《美术研究》:1958年04期
    记者:《宣传总路线的街头壁画》.[J].《美术研究》:1958年04期
    马克:《建国十年来的政治宣传画》.[J].《美术研究》:1959年01期
    侯一民:《试谈工农训练班的几点经验》.[J].《美术研究》:1959年01期
    宋秀英、阎柱石、郑爽:《在城子煤矿辅导工人美术活动的体会》.[J].《美术研究》:1959年01期
    司徒常:《十年来的群众美术活动初稿》.[J].《美术研究》:1959年02期
    周佐愚:《广东省的羣众美术工作》.[J].《美术研究》:1959年03期
    薄松年:《工农革命运动初期的美术宣传活动》.[J].《美术研究》:1959年04期
    邹雅:《宣传画的威力》.[J].《读书》1958年16期
    沈鹏:《优秀的工人画》.[J].《读书月刊》1956年01期
    涂树平:《为什么说租书摊贩上的反动、淫秽、荒诞的图书主要是近三十年产生的》.[J].
    《读书月报》1956年第1期
    占熊:《大胆的想大胆的画》.[J].《读书》1958年12期
    辽宁日报:《结合政治遵循民族的傅统古元的农村壁画范本》.[J].《读书》1958年14期
    《农村的壁画》.[J].《文字改革》1958年第6期
    伍觉、周令谟:《从读画中得到的启示》.[.J].《新闻战线》1959年23期

© 2004-2018 中国地质图书馆版权所有 京ICP备05064691号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17129号

地址:北京市海淀区学院路29号 邮编:100083

电话:办公室:(+86 10)66554848;文献借阅、咨询服务、科技查新:665547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