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歌行如水
详细信息    本馆镜像全文|  推荐本文 |  |   获取CNKI官网全文
摘要
李琦是中国当代诗坛上一位独特的女诗人。天性的多情和丰富的想象力构成了李琦诗歌浪漫的气质。宁静深远、凝重纯真、温婉刚正的艺术特色使李琦的诗歌抵达一种至纯至真的境界。相对于先锋派诗人而言,李琦是一位传统思想浓厚的诗人,她思考事物的方式、精神取向、语言表述形式以及行为自律原则无不带有中国传统思想文化的烙印,是一位典型的中国文人。其骨子里既有儒家倡导的“以德养文”,又有道家超脱功利的本能表现。
     第一部分:首先分析李琦诗歌中的“家园”主题——对于亲情、爱情、友情的歌颂,实则是儒家“人伦”观念的体现。其次,从美学的角度分析李琦诗歌“静谧”“顿悟”中所孕育的浓厚的道家特质。最后,分析李琦于寂寞中的坚守写作是对于当今“诗人何为”的一种有力回答。
     第二部分:首先分析女人诗人和女性主义诗人的本质区别。其次具体从三个方面(“两性”的和谐与对立、“两种困惑”的表达与皈依、“言语方式”的突围与融合)分析李琦与翟永明等女性主义诗人的区别。
     结语:李琦的诗歌虽在智性化方面需加以提升,但是她的诗歌不容质疑地代表了一种难以企及的纯度。
LiQi is a special poetness in the present circles of poets. The natural sentiment and abundant imagination constitute the romantic disposition of LiQi's poems. The peaceful and profound, dignified and pure, moderate and upright artistic character make Liqi's poems reach the absoulute pure realm. Compared with the vanguard poets, LiQi is a poet with deep conventional thinkings. Her ways of thinking, orientation of spirit and expression of language and consious principle of actions have the brand of Chinese conventional culture. LiQi is a typical Chinese scholar. She owns both the kindheartedness of Confusianism and the refined of Taoism..
    In part one, firstly the autor analyses the topic in LiQi's poem about praise of home feelings including relatives and friends and sweetheart, indeed is the reflect of the hunman relations of Confusiaism. Secondly, the peace and immediate grasp contain the obvious trait of Taosim. The article lastly expains that LiQi's unremitting lonely writing is an answer to the question about poets'actions.
    In part two, the article begins with the essence diffrence between LiQi and the other vanguard woman poets.Then, from three concrete respects including the harmony or antagonization of both sexes, the expression and converetion of loss, the breaking or mixture of the language of ways, the author expains the aforementioned diffrence.
    In concluding remarks, the author think that though LiQi's poems have an enhance in intellect side, not need for reticence that they stand for a pure high degree to reach difficultly.
引文
[1] 马中:《中国哲人的大思路》陕西人民出版社1995年版,第488页
    [2] 罗振亚:《雪夜风灯——李琦论》黑龙江人民出版社2002年版,第25页
    [3] 罗振亚:《雪夜风灯——李琦论》黑龙江人民出版社2002年版,第26页
    [4] 罗振亚:《雪夜风灯——李琦论》黑龙江人民出版社2002年版,第29页
    [5] 罗振亚:《雪夜风灯——李琦论》黑龙江人民出版社2002年版,第40页
    [6] 罗振亚:《雪夜风灯——李琦论》黑龙江人民出版社2002年版,第23页
    [7] B.F库兹涅夫:《爱因斯坦》商务印书馆1986年版,第600页
    [8] 维特根斯坦:《哲学研究》三联书店1988年版,第一部分43页
    [9] 藏建业:《澄明之境——陶渊明新论》华中师范大学出版社1998年版,第274页
    [10] 李怡:《物态化与中国现代新诗的文化取向》《赣南师范学院》1994年底3期
    [11] 韩经太:《中国诗学与传统文化精神》四川人民出版社1990年版,第187页
    [12] 王岳川:《中国镜像——90年代文化研究》中央编译出版社2001年版,第218页
    [13] 王岳川:《中国镜像——90年代文化研究》中央编译出版社2001年版,第217页
    [14] 孟繁华:《众神狂欢——当代中国的文化冲突问题》今日中国出版社1997年版,第182页
    [15] 孟繁华:《众神狂欢——当代中国的文化冲突问题》今日中国出版1997年版,第186页
    [16] 刘小枫:《拯救与逍遥》上海人民出版社1987年版,第69页
    [17] 王岳川:《中国镜像——90年代文化研究》中央编译出版社2001年版,第241页
    [18] 朗学初 邢海珍:《论李琦诗歌的母性话语》《文艺评论》,1996年第3期
    [19] 张景超 温汉生:《物化世界里返朴归真的诗——李琦创作论》《文艺评论》1997年第4期
    [20] 李琦:《我之诗观》《都市》,1999年第5期
    [21] 李琦:《21世纪诗人纵横谈》《诗林》,2000年第1期
    [22] 李琦:《从前的布拉吉.酽茶及其他》中国广播出版1997年版,第158页
    [23] 李琦:《从前的布拉吉.忧伤的灵魂》中国广播出版社1997年版,第178页
    
    
    [24] 李琦:《从前的布拉吉.渴望的山峰》中国广播出版社1997年版,第167页
    [25] 林莽:《最初的天空.序》春风文艺出版社1998年版,第13页
    [26] 李琦:《从前的布拉吉.酽茶及其他》中国广播出版社1997年版,第159页
    [27] 李琦:《从前的布拉吉.遥忆龙井说清凉》)中国广播出版社1997年版,第170页
    [28] 玛丽.伊格尔顿:《女性主义文学理论》湖南人民出版社1989年版,第359页
    [29] 恩格斯:《致保尔.恩斯特》《马恩全集》人民文学出版社1988年版,第37卷第4页
    [30] [美]凯瑟林.凯勒:《走向父权制的后现代精神》见[美]大卫.雷.格里芬编《后现代精神》,中央编译出版社1998年版,第111页
    [31] 吕进:《女性诗歌的三种文本》《对话与重建——中国现代诗学札记》西南师范大学出版社2002年版,第196页
    [32] 郑敏:《诗歌与哲学是近邻》北京大学出版社1999年版,第395页
    [33] 赵树勤:《当代女性话语权利的欲求和焦虑》《湖南师范大学社会科学学报》,2001年第2期
    [34] 海男:《紫色笔记》陕西师范大学出版社1998年版,第194页
    [35] 翟永明:《黑夜的意识》《磁场与魔方》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1993),第89页
    [36] 罗振亚:《雪夜风灯——李琦论》黑龙江人民出版社2001年版,第137页
    [37] 李琦:《从前的布拉吉.望云》中国国际广播出版社1997年版,第66页
    [38] 李琦:《从前的布拉吉.态度问题》中国国际广播出版社1997年版,第164页
    [39] 李琦:《从前的布拉吉.牵挂》中国国际广播出版社1997年版,第71页
    [40] 李琦:《从前的布拉吉.渴望山峰》中国广播国际出版社1997年版,第166页
    [41] 黑格尔:<美学》第二卷商务印书馆1981年版,第327页
    [42] 张慧敏:《二十世纪中国女性主义文学精粹.序言:境遇与表达》北岳文艺出版1995年版,第8页
    [43] 张景超 温汉生:《物化世界里返朴归真的诗——李琦创作论》《文艺评论》,1994年第4期
    [44] 张景超 温汉生:《物化世界里返朴归真的诗——李琦创作论》《文艺评论》,1997年第4期
    
    
    [45] 张景超 温汉生:《物化世界里返朴归真的诗——李琦创作论》《文艺评论》,1997年第4期
    [46] 海德格尔:《艺术作品的本源》《诗、语言、思》北京文化艺术出版社1991,第69页
    [47] 参见 克里斯.威登:《女性主义实践和后结构主义理论》,大不列颠1987年版
    [48] 埃莱娜.西苏:《美杜莎的笑声》见张京嫒《当代女性主义文学批评》北京大学出版社1995年版,第198页
    [49] 徐坤:《因为沉默太久》《中华读书报》,1996.01.10)
    [50] 赵树勤:《当代女性话语权利的欲求和焦虑》《湖南师范大学社会科学学报》,2001第2期
    [51] 郑敏:《诗歌与哲学是近邻》北京大学出版社1999年版,第395页
    [52] 张清华:《中国当代先锋文学思潮论》江苏文艺出版社1997年版,第320页
    [53] 张京嫒:《当代女性主义文学批评》北京大学出版社1992年版,第201页
    [54] 翟永明:《天使在针尖上舞蹈》《芙蓉》,1996年第6期
    [55] 徐小斌:《个人化写作与外部世界》《创作的自由——中挪作家论文集》中国摄影出版社,1999年第12期
    [56] 翟永明:《纸上的建筑》东方出版社1997年版,第252页
    [57] 李琦:《云想衣裳》百花文艺出版社2003年版
    [58] 罗振亚:《中国新诗的历史与文化透视》黑龙江教育出版社2002年版,第229页
    [59] 艾青:《诗论》人民文学出版社1980年版,第176页
    
    
    1 马中:《中国哲人的大思路》,陕西人民出版社1995年版
    2 罗振亚:《雪夜风灯——李琦论》,黑龙江人民出版社2002年版
    3 B.f库兹涅夫:《爱因斯坦》,商务印书馆1986年版
    4 维特根斯坦:《哲学研究》,三联书店1988年版
    5 戴建业:《澄明之境——陶渊明新论》,华中师范大学出版社1998年版
    6 王岳川:《中国镜像——90年代文化研究》,中央编译出版社2001年版
    7 孟繁华:《众神狂欢——当代中国的文化冲突问题》,今日中国出版社1997年版
    8 刘小枫:《拯救与逍遥》,上海人民出版社1987年版
    9 玛丽.伊格尔顿:《女性主义文学理论》,湖南人民出版社1989年版
    10 恩格斯:《致保尔.恩斯特》《马恩全集》,人民文学出版社1988年
    11 [美]大卫.雷.格里芬编《后现代精神》,中央编译出版社1998年版
    12 吕进:《对话与重建——中国现代诗学札记》,西南师范大学出版社2002年版)
    13 郑敏:《诗歌与哲学是近邻》,北京大学出版社1999年版
    14 海男:《紫色笔记》,陕西师范大学出版社1998年版
    15 翟永明:《磁场与魔方》,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1993年版
    16 黑格尔:《美学》第二卷, 商务印书馆1981年版
    17 张慧敏编:《二十世纪中国女性主义文学精粹》,北岳文艺出版社1995年版
    18 海德格尔:《诗、语言、思》,北京文化艺术出版社1991年版
    19 克里斯.威登:《女性主义实践和后结构主义理论》,大不列颠1987年版
    20 张京嫒:《当代女性主义文学批评》,北京大学出版社1995年版
    22 张清华:《中国当代先锋文学思潮论》,江苏文艺出版社1997年版
    23 翟永明:《纸上的建筑》,东方出版社1997年版
    24 李琦:《云想衣裳》,百花文艺出版社2003年版
    25 罗振亚:《中国新诗的历史与文化透视》,黑龙江教育出版社2002年版
    26 艾青:《诗论》,人民文学出版社1980年版
    27 李琦:《守在你梦的边缘》,沈阳出版社1992年版
    28 李琦:《最初的天空》,春风文艺出版社1998年版

© 2004-2018 中国地质图书馆版权所有 京ICP备05064691号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17129号

地址:北京市海淀区学院路29号 邮编:100083

电话:办公室:(+86 10)66554848;文献借阅、咨询服务、科技查新:665547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