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文章正宗》编选《左传》考论
详细信息    本馆镜像全文|  推荐本文 |  |   获取CNKI官网全文
摘要
该论文是对宋代理学家真德秀的文章选本《文章正宗》编选《左传》的考论。《文章正宗》是第一部编选《左传》的古文选本,共收入《左传》文章133篇,分为辞命、议论、叙事三类。由于真德秀以理学立身,所选文章既符合理学观念,又有较高的艺术成就,对后代选录《左传》有深远影响,但到目前为止还没有专文研究。该论文在考察真德秀思想和《文章正宗》编选理念的基础上,对编选《左传》的原因、特点和影响作了系统考论,勾勒了《左传》在古文选本史上的基本状况。论文共分四章:
     第一章:真德秀的思想及《文章正宗》的编选。本章在前人研究基础上,通过对真德秀政治、理学、文学思想中鲜明特点的论述,分析了《文章正宗》编选《左传》的思想原因。在政治思想上,真德秀积极进取,提出了“廉仁公勤”的政治方针和“去民十害”的为政要求,体现了儒家的执政理念。在理学思想上,真德秀继承朱子学说,提倡“正君心”和“敬天命”的思想,具有鲜明的现实针对性。在文学思想上,真德秀继承了理学家道本文末的文学观,重视文章的教化作用,《文章正宗》的编选就是真德秀文学观的具体实践。《文章正宗》提出“明义理、切世用”的编选观,大量选入先秦两汉史传散文,有明确的摈弃辞藻的主张,是理学家重理轻文的代表。
     第二章:《文章正宗》编选《左传》的原因。本章结合真德秀的相关论述,主要分析了影响真德秀选《左传》的三个原因。其一是经学,宋代的疑古思潮促进了经学的复兴,更促进了《春秋》学的繁荣。宋代《春秋》学舍传求经,以尊王攘夷为旨,是两宋尖锐的民族矛盾在学术上的反映。一些史论学者也对《左传》叙事给予了积极的评价。其二是理学,程、朱一派在研治《春秋》时更加侧重于探求圣人大意,贯穿了明道正谊的主旨,其中朱熹所提出的“观史知义”的方法更重视对《左传》的研究。其三是史学,本文分析了欧阳修的纪传体、司马光的编年体、朱熹的纲目体对《春秋》《左传》的借鉴。
     第三章:《文章正宗》编选《左传》的特点。本章从选文和注释两个方面进行了全面的阐述。在选文上,《文章正宗》对《左传》的选文运用文体四分法和多层分类法,贯穿了尊王思想。编者充分重视选录周王及各诸侯国维护主权的文章和谈论“礼”、“德”的文章,以及反映战争和政事的文章,体现出经世致用的思想。同时,为了使《文章正宗》主旨清晰,篇章独立,编者对文章起讫做了精心的确定,并对选文做了适度增删,提高了选文的艺术成就。在注释上,《文章正宗》主要以疏通文意为主。本文重点归纳分析了《文章正宗》注释《左传》选文时最有特色的部分,即理学观的评价,以及注释中附收材料的特点和编者对《左传》艺术成就的评点。
     第四章:《文章正宗》编选《左传》的影响。本章首先对宋明清时期主要的《左传》选本做了概论,阐述了它们的编选观和选录《左传》的情况,而后从文体学和文章学两个方面对《文章正宗》选《左传》的影响做了考察。在文体学方面,《文章正宗》所展示的《左传》辞命、议论、叙事文体被后代选本所接受,而盟、铭、箴、书、论等一批文体也在《文章正宗》的影响下受到后代《左传》选本的重视。在文章学上,真德秀“明义理,切世用”的编选观被后代大多《左传》选本所继承,而真德秀指出的《左传》的艺术特色也在后代《左传》选本中得到了彰显。
     本论文的创新点在于首次比较系统对《文章正宗》编选《左传》的情况作了细致全面的考论,填补了学术界在这一研究领域的空白。其次,本论文综合运用对比分析和定量分析方法,使论文建立在较扎实的文献基础之上,增强了论文的说服力。再次,本论文重视注重从史的方面分析论证文献资料,将《文章正宗》编选《左传》的情况放在历史发展过程中进行考察,特别是分析原因和影响的两章,这一特点更为明显。当然,本论文还有待于理论分析方面的提高。
The thesis main content is discuss of Wenzhangzhengzong which is written by Zhen Dexiu Compile Zuozhuan condition. Wenzhangzhengzong is first prose anthology compile Zuozhuan and select 133 articles divide into three category of diplomatic language and comment and narrate. As Zhen Dexiu elaborately choose and criticism, so these articles not only can reflect compiler Neo-Confucianism perception, but also have fine artistic achievement, exert far-reaching influence. So the thesis main content is in the basis study of Zhen Dexiu's ideology and Wenzhangzhengzong's style to discuss of Wenzhangzhengzong Compile Zuozhuan's reason and character and influence, reveal Zuozhuan's develop conditions in the anthology books. The thesis was divide into four chapters.
     Chapter one: Introduction to Zheng Dexiu's ideology. The thesis was relate Zhen Dexiu's three parts such as politics and philosophy and literate in the base of predecessors study so to reveal ideology reason of Wenzhangzhengzong Compile Zuozhuan. In the political life, Zhen Dexiu advance honest and benevolence and righteous and diligent policy and detach ten scourge's requisition, reflect Neo-Confucianism administer perception. In the philosophy aspect Zhen Dexiu inherits Zhu Xi's doctrine, advocate training monarch idea and esteem God's will, have distinct reality purpose. In the literate aspect Zhen Dexiu inherit Neo-Confucianism literature idea of pay attention to ethics but contempt to literary grace, advance attach importance to morals and help administer, show utility feature. Wenzhangzhengzong is his literature idea's representation
     Chapter two: The reason of Wenzhangzhengzong Compile Zuozhuan. The thesis analyses three aspect of Zhen Dexiu compile Zuozhuan. The first was in the Confucian classics. The Song Dynasty's doubt trend boost Confucian classics and Chunqiu's study flourish. The Song Dynasty's Chunqiu's study advocate abandon commentaries to explore Confucian classics and honor monarch but resist foreigner, this reflect the Song Dynasty's nationality contradiction, also there are a number of scholars prefer historical essay give positive comment for Zuozhuan. The second was in the Neo-Confucianism, Cheng Yi and Zhu Xi pay more attention to Confucius thinking, and penetrate illustrate Neo-Confucianism gist. Zhu Xi hold the idea of according historical records to comprehend gist so he pay more attention to Zuozhuan. The third was in the history aspect, the Song dynasty's historical books absorb Chunqiu and Zuozhuan's skill. The thesis analyses Ou Yangxiu's Jizhuan style and Si Maguang's Biannian style and Zhu Xi's Gangmu style draw on the Chunqiu and Zuozhuan. These analyses, associate to Zhen Dexiu's state, show the main reason of Wenzhangzhengzong Compile Zuozhuan.
     Chapter three: The character of Wenzhangzhengzong Compile Zuozhuan. The thesis analyses it's select and annotation condition. In the part of select, Wenzhangzhengzong Compile Zuozhuan use four catalogers literary form and multi-level cataloger, penetrate respect monarch idea. The compiler attach importance to portray Zhou king and other feudal princes defend state sovereignty articles and discuss courtesy and morals articles and describe warfare and government affairs articles so show the reality ideas. Another aspect was the compiler pay attention to articles beginning and end, so enhance the articles artistically achievement. In the annotation, Wenzhangzhengzong use notes main for explain implication. The thesis analyses Wenzhangzhengzong Compile Zuozhuan's Neo-Confucianism comment. And Wenzhangzhengzong enclose articles feature, and compiler's comment for Zuozhuan's artistically achievement.
     Chapter four: The influence of Wenzhangzhengzong Compile Zuozhuan. The thesis at first outline the Song and Ming and Qing dynasty's Zuozhuan anthology, elaborate its compile criterion and select condition. Then the thesis expounds the literary form and writing technique influence of Wenzhangzhengzong Compile Zuozhuan. In the literary form, Wenzhangzhengzong showed diplomatic language and comment and narrate of Zuozhuan was accepted by later anthology, meanwhile, such form as alliance, inscription, admonish, letter, comment also accepted by later anthology. In the writing technique, Zhen Dexiu hold compile idea was embraced by later Zuozhuan anthology, and Zhen Dexiu showed Zuozhuan's artistically achievement was displayed by later Zuozhuan anthology.
     The main merits of this thesis is use systematic way analyze the state of Wenzhangzhengzong compile Zuozhuan ,the front two chapter investigate the ideology cause and epoch cause, the third chapter summarize compile character and the fourth chapter expound influence, so the composition of this thesis is overall. Next, the thesis pay attention to use contrast analyze and numerical statement, so the thesis establish on the solid literature foundation and have powerful persuasiveness. Thirdly, the thesis attach importance to history analyze and can inspect Wenzhangzhengzong compile Zuozhuan in the history process, especially in the account of cause and influence. The main deficiency of this thesis is short of theory investigation.
引文
铩颷1]《宋史》卷437,中华书局1977年版第12964页。
    [2]《鹤林玉露》丙编卷三:“宋端平间,真西山参大政,未及有所建置而薨。魏鹤山督师,亦未及有设施而罢。临安优人装一儒生,手持一鹤,别一儒生与之邂逅,问其姓名,曰:‘姓锺名庸。'问所持何物,曰:‘大鹤也。'因倾盖欢然,呼酒对饮。其人大嚼洪吸,酒肉靡有孑遗,忽颠仆于地,群数人曳之不动,一人乃批其颊,大骂曰:‘说甚《中庸》《大学》,吃了许多酒食,一动也动不得。'遂一笑而罢。”中华书局1983年版第278页。
    [3]《贵耳集》卷下:“及史同叔之死,天下之人皆曰:‘真直院入朝,天下太平可望。'及其入朝,前誉小减,省试主文,为轻薄子作赋曰:‘误南省之多士,真西山之饿夫。'都下谚曰:‘若要百物贱,须是真直院。及至唤得来,搅做一镬面。'”《四库全书》本第27页。
    铩颷4]《南平师专学报》2001年第3期。
    [5]《中外管理研究中心》2003年第6期。
    [6]至于对真德秀的生平评价,笔者认为真德秀在政治上毕竟是有所作为的,他在中年地方为政的成绩应该予以充分肯定。至于他晚年不得人心的状况,应该这样来看,首先应认识到的是基于南宋后期政治的腐败,理学家的愚腐说教肯定是不会起什么积极作用的。其次,还应看到劳动人民的讽刺中常常将真德秀和与魏了翁联系在一起,而魏了翁是学术上颇有建树的学者,这说明人们对真德秀的评价是含有对统治者的反感态度的。再次要认识到宋代笔记中“优人”阶层的复杂性,他们的表演有的是激于义愤,有的是出于别人的指使,从王国维《宋元戏曲史》第二章《宋之滑稽戏》所载材料可见一斑。上海古籍出版社1998年版第14-27页。
    [7]《宋元学案》卷81,中华书局1986年版第2696页。
    [8]《宋明理学史》,人民出版社1984年版第608-614页。
    [9]《理学的演变》,福建人民出版社1999年版第113页。
    [10]《福建省社会主义学院学报》2003年第1期。
    11 《牡丹江教育学院学报》2006年第2期。
    12 《河北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1999年7月。
    铩?3 《四库全书总目》卷187《文章正宗》条,中华书局1965年版第1699页。
    14 《两宋文学史》,上海古籍出版社1991年版第498页。
    15 《中国文学史》第三册,高等教育出版社1999年版第198页。
    16 《日知录集释》卷3《孔子删诗》条,上海古籍出版社1985年版第233页。
    17 《西南师大学报》1997年第2期。
    18 《四库全书总目》卷187《文章正宗》条,中华书局1965年版第1699页。
    19 《先秦文学史》,人民文学出版社1998年版第200页。
    铩?0 《宋史》卷437,中华书局1977年版第12959页。
    21 同上。
    22 同上。
    23 同上,第12964页。
    24 宁宗朝崩本该剂阳王赵竑即位,却被宋理宗和史弥远缢死湖州,真德秀上疏认为非以舜待象之法,且言要公之于众,给事中王塈、盛章驳其所奏,殿中侍御史莫泽、谏议大夫朱端常又加奏劾,监察御史梁成大加劾请窜殛,理宗说“仲尼不为已甚”。
    铩?5 《政经·帅长沙咨目呈两通判及职曹官》,《四库全书》本第24-25页。
    26 同上,第25-27页。
    铩?7 《政经·帅长沙咨目呈两通判及职曹官》,《四库全书》本第27页。
    28 《宋史》卷393,中华书局1977年版第12012页。
    29 同上。
    铩?0 真志道《学庸集编原序》,《四库全书》本。
    31 《四库全书总目》卷35《四书集编》条,中华书局1965年版296页。
    32 《朱子语类》卷1,中华书局1986年版第1页。
    33 《晦庵先生朱文公文集》卷58《答黄道夫一》,《四部丛刊》本第5页。
    34 《大学衍义》卷5,《四库全书》本第2页。
    35 《朱子语类》卷94,中华书局1986年版第2371页。
    36 《西山先生真文忠公文集》卷30《问格物致知》,《四部丛刊》本第29页。
    37 《朱子语类》卷4,中华书局1986年版第69页。
    38 《大学衍义》卷5,《四库全书》本第26页。
    39 《大学章句》第五章,《四书章句集注》,中华书局1983年版第6-7页。
    铩?0 《西山先生真文忠公文集》卷30《问大学只说格物不说穷理》,《四部丛刊》本第11-12页。
    41 《朱子语类》卷12,中华书局1986年版第215页。
    42 《西山先生真文忠公文集》卷4《论初政四事》,《四部丛刊》本第29页。
    43 《宋元学案》卷81,中华书局1986年版第2696页。
    44 《西山先生真文忠公文集》卷13,《诏除记书内引札子四》,《四部丛刊》本第14页。
    45 《大学衍义》卷1,《四库全书》本第16页。
    铩?6 《尚书正义·大禹谟》:帝曰:“人心惟危,道心惟微,惟精惟一,允执厥中。”十三经注疏本,北京大学出版社1999年版第93页。
    47 《心经·西山心经赞》,《四库全书》本第24页。
    48 朱彝尊《经义考》卷156,杨士奇曰:“《大学衍义》四十三卷,其为书广大精密,纲目毕备,有天下国家之任及为君欲致其君于唐虞三代者,必考之于斯焉。”薛瑄曰:“朱子之后,真西山《大学衍义》有补于治道。”张宁曰:“《大学衍义》一篇,依经据史,博古通今,言天必有征于人,语事而不遗乎理,录善恶以示百世王之监戒,广节要以尽入条目之工夫,忠臣爱主之讽导箴规,人君治世之格例律令,于今可见,尽在此书。”中华书局1998年版第816页。
    49 《经义考》卷158载有丘濬《大学衍义补》、杨廉《大学衍义节略》、胡世宁《大学衍义补肤见》、程诰《大学衍义补会要》、无名氏《大学衍义论新》、黄训《大学衍义肤见》、徐栻《大学衍义补篡要》、王诤《大学衍义略》、邹观光《续大学衍义补》等。中华书局1998年版第823-826页。
    50 《元史·仁宗本纪》:“(仁宗)时有进《大学衍义》者,命詹事王约等节而译之,帝曰:‘治天下此一书足矣!'因命与《图像》、《孝经》、《列女传》并刊行赐臣下。”中华书局1976年版第536页。又,《明史·宋濂传》:“明太祖尝问以帝王之学,何者为要,濂举《大学衍义》,乃命大书揭之殿两庑壁。”中华书局1974年版第3786页。
    铩?1 《汉书》卷56《董仲舒传》,中华书局1962版第2498页。
    52 《春秋繁露·同类相对》,中华书局1975年版第445页。
    53 《朱子语类》卷17,中华书局1986年版第387页。
    54 《朱子新学案》,巴蜀书社1986年版第251页。
    55 《大学衍义》卷28《崇敬畏》,《四库全书》本第16页。
    铩?6 《西山先生真文忠公文集》卷13《得圣语申省状》,《四部丛刊》本第24页。
    57 《文章正宗》卷8,《四库全书》本第5页。
    58 《西山先生真文忠公文集》卷5《江东论奏边事状》,《四部丛刊》本第17页。
    59 《周子通书·文辞第二十八》:“文,所以载道也。轮辕饰而人弗庸,徒饰也,竞虚车乎!文辞,艺也;道德,实也,笃其实,而艺者书之,美则爱,爱则传焉,贤者得以学而至之,是为教,故曰:‘言之无文,行而不远。'”上海古籍出版社2000年版第39页。
    60 《二程集·河南程氏遗书卷一八》:“问作文害道否?”曰:“害也,凡为文不专意则不工,若专意则志局于此,又安能与天地同其大也。《书》云:‘玩物丧志',为文亦玩物也。……古之学者,惟务养情性,其它则不学。今为文者专务章句,悦人耳目。既务悦人,非俳优而何?”中华书局1981年版第239页。
    铩?1 《读唐志》,《晦庵先生朱文公文集》卷70,《四部丛刊》本第3页。
    62 《跋彭忠肃文集》,《西山先生真文忠公文集》卷36,《四部丛刊》本第24页。
    63 《日湖文集序》,《西山先生真文忠公文集》卷28,《四部丛刊》本第23页。
    64 同上。
    65 《欧阳四门集》,《西山先生真文忠公文集》卷34,《四部丛刊》本第17页。
    66 如说詹体仁“为文若不经意,而明白鬯达,根于理致,雕镂剞劂之语一不出诸口”,见《西山先生真文忠公文集》卷47《司农卿湖广总领詹公行状》,《四部丛刊》本第22页。说王十朋诗文“绝去雕琢,浑然天质”,见《西山先生真文忠公文集》卷34《梅溪续集》,《四部丛刊》本第16页。说王枢使文章“彼世之雕章刻句自以为工且丽者,方之蔑矣”,见《西山先生真文忠公文集》卷36《跋王枢使轩山集》,《四部丛刊》本第19页。
    67 《大学衍义》卷4,《四库全书》本第12页。
    68 《西山先生真文忠公文集》卷32,《四部丛刊》本第27-28页。
    铩?9 《大学衍义》卷4,《四库全书》本第14页。
    70 同上,第16页。
    71 同上。
    72 同上。
    73 同上。
    74 同上。
    75 《潭州示学者说》,《西山先生真文忠公文集》卷33,《四部丛刊》本第2页。
    76 《问兴立成》,《西山先生真文忠公文集》卷31,《四部丛刊》本第15页。
    铩?7 《咏古诗序》,《西山先生真文忠公文集》卷1,《四部丛刊》本第28-29页。
    78 《清源文集序》,《西山先生真文忠公文集》卷27,《四部丛刊》本第4页。
    79 《跋宋正甫诗集》,《西山先生真文忠公文集》卷36,《四部丛刊》本第4页。
    80 《跋彭忠肃文集》,《西山先生真文忠公文集》卷36,《四部丛刊》本第14页。
    81 《攻媿先生楼公集序》,《西山先生真文忠公文集》卷27,《四部丛刊》夺第30页。
    铩?2 《文章正宗纲目》,《四库全书》本第1页。
    铩?3 《文章正宗纲目》辞命条,《四库全书》本第1-2页。
    84 同上。
    85 《文章正宗纲目》议论条,《四库全书》本第3页。
    86 同上。
    87 《文章正宗纲目》叙事条,《四库全书》本第4页。
    88 《文章正宗纲目》诗赋条,《四库全书》本第5页。
    铩?9 《文章正宗》卷12《原性》后注,《四库全书》本第29页。
    90 《文章正宗》卷12《复性书》后注,《四库全书》本第26页。
    91 《文章正宗》卷13《封建论》后注,《四库全书》本第18页。
    铩?2 陈振孙《直斋书录解题》卷15,上海古籍出版社1987版第438页。
    93 瞿镛《铁琴铜剑楼藏书目录》卷23,上海古籍出版社2000版第667页。
    94 晁公武撰、孙猛校证《郡斋读书志校证·读书附志·古文正宗》,上海古籍出版社1990年版第1218页。
    95 《文章正宗》卷10《柳宗元驳复仇议》后注,《四库全书》本第46页。
    铩?6 柳宗元《柳示直西汉文集序》,《柳宗元集》卷21,中华书局1979年版第577页。
    97 《文章正宗》收诗文有正附之分,此处仅论正收文章。
    98 计韩愈文76篇,柳宗元文45篇,李翱文4篇,陈子昂诗11首,李白诗58首,杜甫诗125首,韦应物诗91首,韩愈诗28首,柳宗元诗20首。
    99 相同文9篇,为汉武帝《察茂材异等诏》,诸葛亮《出师表》,邹阳《谏吴王书》、《狱中上梁王书》、枚乘《奏吴王书》、《又说吴王辞》,贾谊《过秦论》,班彪《王命论》,班固《公孙弘赞》。相同诗71首,为李陵《与苏武》3首,苏武诗《赠李陵》1首,班婕妤《怨歌行》1首,汉乐府《长歌行》1首,《古诗十九首》8首,魏武帝《苦寒行》1首,魏文帝《善哉行》1首、《杂诗》2首,王粲《七哀诗》1首,曹植《送应氏诗》1首,《赠白马王彪》1首,《箜篌引》1首,《白马篇》1首,《杂诗》6首,刘祯《赠从弟》2首,《杂诗》1首,阮籍《咏歌》7首,嵇康《赠人从军》1首,左思《咏史》5首,《招隐》1首,张华《励夫》1首,《答何邵》1首,傅玄《杂诗》1首,张载《七哀》2首,张协《咏史》1首,《杂诗》3首,束皙《补亡》2首,孙楚《陟阳侯诗》1首,陆机《招隐诗》1首,《猛虎行》1首,《短歌行》1首,《塘上行》1首,刘琨《扶风歌》1首,郭璞《游仙》1首,陶渊明《始作镇军参军经曲阳》1首,《拟古》1首,《杂诗》1首,《咏贫士》1首。
    100 《文章正宗》卷3《元帝使车骑将军谕单于诏》后注,《四库全书》本第51页。
    铩?01 《文章正宗》卷11《再出师表》后注,《四库全书》本第44页。
    102 《文章正宗纲目》辞命条,《四库全书》本第5页。
    103 《文章正宗纲目》诗赋条,《四库全书》本第4页。
    104 《文章正宗》卷3《光武帝作寿陵诏》后注,《四库全书》本第9页。
    105 《文章正宗》卷6《李斯谏秦王书》后注,《四库全书》本第57页。
    106 《文章正宗》卷11《邹阳狱中上梁王书》后注,《四库全书》本第60页。
    107 《文章正宗》卷15《司马迁答任安书》后注,《四库全书》本第31页。
    108 《文章正宗》卷15《杨恽报孙会宗书》后注,《四库全书》本第32页。
    109 《文章正宗》卷6《鲁仲连责新垣衍》后注,《四库全书》本第28页。
    110 《文章正宗》卷7《匡衡论治性正家疏》文中注,《四库全书》本第55页。
    111 指袁文中语:“今乃触情纵欲,倾于卑贱之女,欲以母天下,不畏于天,不愧于人,或莫大焉。里语曰,腐木不可以为柱,卑人不可以为主,天之之所不予,必有祸而无福。”结果是“书奏,上使侍御史收辅系掖庭秘狱。”
    铩?12 《文章正宗》卷9《刘辅谏立赵皇后》后注,《四库全书》本第13页。
    113 《文章正宗》卷12《韩愈上宰相第三书》后注,《四库全书》本第6页。
    铩?14 宋员兴宗《九化集》卷九《孔子生死策》:“韩退之自谓识古书之真伪,虽不至焉者,白黑分矣。”《四库全书》本第20页。
    115 《韩愈全集校注·进士策问一》,四川大学出版社1996年版第1296页。
    116 《柳宗元集》卷四有《辩列子》、《辩文子》、《辩鬼谷子》、《辩晏子春秋》、《辩亢仓子》、《辩鶡冠子》诸文,中华书局1979年版第106-115页。
    117 《柳宗元集》卷44《非国语序》,中华书局1979年版第1265页。
    118 《直斋书录解题》卷1,上海古籍出版社1987年版第11页。
    铩?19 《四库全书总目》卷15《毛诗本义》条,中华书局1965年版第121页。
    120 《韩愈全集校注·寄卢贡》,四川大学出版社1996年版第540页。
    121 《经义考》卷176《春秋例统》条,中华书局1998年版第908页。
    122 《新唐书》卷200:“助爱《公》、《谷》二家,以《左氏》解义多谬,其书乃出于孔氏门人。”中华书局1975年版第5706页。
    123 《经义考》卷179《春秋尊王发微》条,中华书局1998年版第926页。
    124 《郡斋读书志校证·郡斋读书志卷三·春秋传》,上海古籍出版社1990年版第118页。
    铩?25 《新唐书》卷200,中华书局1975年版第5706页。
    126 《直斋书录解题》卷3,并说“题王安石作,非实非也”,上海古籍出版社1987年版第60页。
    127 郑樵认为明验有八:一,记韩魏智伯事及赵襄子谥,为六国时事;二,言不更女事,秦孝公时方有不更庶长号;三,言虞不腊矣,秦惠王十二年方腊;四,言五德始终之说,而齐威王时邹衍方有此说;五,言分星皆准堪舆,此为三家分晋后事;六,言‘左师辰将以公乘马而归',苏秦时方有骑兵之说;七,吕相绝秦、声子说齐有战国游说之风;八,言晋楚事最详,据语当为楚人。见《四库全书》本《六经奥论》卷四第37-38页。
    128 《朱子五经语类》卷57:“《左传》是后来人做,为见陈氏有齐,所以言八世之后,莫之与京,见三家分晋,所以言公侯子孙必复其始。”《四库全书》本第12页。《四库全书总目》卷27《春秋谳》(叶梦得著)条:“是书抉择三传是非,于《公羊》、《谷梁》多所驳诘,虽《左传》亦据传末韩婴反而丧之语,谓智伯之时,左氏犹在,断以为战国时人。”中华书局1965年版第219页。
    129 《四库全书总目》卷26《春秋释例》条,中华书局1965年版第212页。
    130 《春秋集传纂例》卷1《赵氏损益义第五》,《四库全书》本第13页。
    131 《经义考》卷176《集传春秋篡例》条,中华书局1998年版第910页。
    铩?32 《经义考》卷180《春秋权衡》条,中华书局1998年版第929页。
    133 《四库全书总目》卷27《春秋五礼例宗》条,中华书局1965年版第218页。
    134 《春秋尊王发微》卷1,《四库全书》本第1页。
    铩?35 《春秋尊王发微》卷1,《四库全书》本第2页。
    136 《春秋尊王发微》卷6,《四库全书》本第3页。
    137 《四库全书总目》卷26《春秋尊王发微》条,中华书局1965年版第214页。
    138 《春秋尊王发微》卷5,《四库全书》本第20-21页。
    139 《二程集·河南程氏文集卷第七·回礼部取问状》,中华书局1981年版第568页。
    140 《经义考》卷179《春秋尊王发微》条,中华书局1998年版第926页。
    141 胡安国《春秋传序》,《四库全书》本第4页。
    铩?42 胡安国《春秋传》卷12,《四库全书》本第17页。
    143 胡安国《春秋传》卷17,《四库全书》本第4页。
    144 《经义考》卷185《春秋传》条,中华书局1998年版第953页。
    145 同上,第951页。
    铩?46 《春秋权衡》卷1,《四库全书》本第1页。
    147 叶梦得《春秋传序》,《四库全书》本。
    148 《四库全书总目》卷28《左传附注》条,中华书局1965年版第231页。
    149 《春秋通训后序》,《四库全书》本第36-37页。
    150 《春秋集解序》,《四库全书》本。
    151 苏辙《春秋集解》卷1,《四库全书》本第3页。
    152 叶梦得《春秋传序》,《四库全书》本。
    铩?53 叶梦得《春秋左氏传说卷首·看左氏规模》,《四库全书》本。
    154 叶梦得《左氏传续说·纲领》,《四库全书》本。
    155 陈傅良《春秋后传》卷首《春秋后传左氏章指原序》,《四库全书》本。
    铩?56 《经义考》卷189《春秋衍义》条,中华书局1998年版第973页。
    157 同上。
    158 《二程集·河南程氏经说卷第四·春秋传序》,中华书局1981年版第1125页。
    铩?59 《二程集·河南程氏经说卷第四·春秋传序》,中华书局1981年版第1125页。
    160 《朱子语类》卷83《春秋·纲领》,中华书局1986年版第2157页。
    161 同上,第2144页。
    162 《经义考》卷182《春秋传》条,中华书局1998年版第941页。
    163 同上。
    164 《二程集·河南程氏经说卷四·春秋传序》,中华书局1981年版第1125页。
    165 同上,第1089页。
    166 《朱子语类》卷83《春秋·纲领》,中华书局1986年版第2174页。
    167 同上,第2158页。
    铩?68 《二程集·河南程氏经说》卷第四,中华书局1981年版第1086页。
    169 同上,第1119页
    170 《朱子语类》卷83《春秋·纲领》,中华书局1986年版第2144页。
    171 《汉书》卷56《董仲舒传》,中华书局1962年版第2524页。
    172 《二程集·河南程氏粹言》卷第一,中华书局1981年版第1206页。
    173 同上,第1205页。
    174 《朱子语类》卷83《春秋·经》,中华书局1986年版第2173页。
    铩?75 《朱子语类》卷83《春秋·经》,中华书局1986年版第2174页。
    176 《朱子语类》卷83《春秋·纲领》,中华书局1986年版第2150页。
    177 《朱子语类》卷83《春秋·经》,中华书局1986年版第2173页。
    178 同上,第2174页。
    179 《朱子语类》卷83《春秋·纲领》,中华书局1986年版第2155页。
    180 同上,第2150页。
    181 《朱子语类》卷83《春秋·经》,中华书局1986年版第2160页。
    铩?82 《朱子语类》卷83《春秋·纲领》,中华书局1986年版第2151页。
    183 同上,第2153页。
    184 同上,第2148页。
    185 同上,第2148页。
    186 同上,第2151页。
    187 同上,第2151页。
    188 同上,第2149页。
    铩?89 《朱子语类》卷83《春秋·纲领》,中华书局1986年版第2157页。
    190 同上,第2158页。
    191 同上,第2158页。
    192 《晦庵先生朱文公文集》卷82《书临漳所刊四经后》,《四部丛刊》本第23页。
    193 《经义考》卷183《春秋谳》条,中华书局1998年版第946页。
    铩?94 《史通通释》卷一《六家》,《四部备要》本第6页。
    195 《新唐书·进新唐书表》,中华书局1975年版第6741页。
    196 《郡斋读书志校证·郡斋读书志第五·新唐书》,上海古籍出版社1990年版第193页。
    铩?97 《十七史商榷》卷70,《续修四库全书》本影印清乾隆五十二年洞泾草堂刻本第1页。
    198 同上。
    199 《廿二史札记校证》卷21,清赵翼著,王树民校证,中华书局1984年版第460页。
    200 《新五代史》卷16,中华书局1974年版第173页。
    铩?01 《资治通鉴》卷69黄初二年,中华书局1956年版第2187页。
    202 《直斋书录解题》卷4《资治通鉴》条,上海古籍出版社1987年版第113页。
    203 《史通》卷2《二体》,《四部各要》本第1页。
    204 《资治通鉴·进书表》中华书局1965年版第9607页。
    铩?05 《<资治通资>究竟有多少条史论》,刘乃和、宋衍申主编《司马光与资治通鉴》,吉林文史出版社1986年版第372页。
    206 《资治通鉴》卷11,中华书局1965年版第375-376页。
    207 《资治通鉴》卷244,中华书局1956年版第7892页。
    208 《日知录集释》卷26《史记通鉴兵事》条,上海古籍出版社1985年版第1883页。
    209 《水心集·巽岩集序》卷12,《四部丛刊》本第7-8页。
    铩?10 《四库全书总目》卷47《建炎以来系年要录》条,中华书局1965年版第426页。
    211 《建炎以来系年要录》卷1,《四库全书》本第30页。
    212 《晦庵先生朱文公文集》卷22《辞免江提刑奏状三》帖黄,《四部丛刊》本第27页。
    213 《御批资治通鉴纲目》卷首下,《四库全书》本第5页。
    铩?14 《资治通鉴》卷69,中华书局1956年版第2187页。
    215 《朱子语类》卷105,中华书局1986年版第2637页。
    铩?16 《朱文公续集》卷2,《四库全书》本。
    217 《御批资治通鉴》卷首上,《四库全书》本第22页。
    218 《李方子后序》,《御批资治通鉴》卷首下,《四库全书》本第6页。
    219 《九朝编年备要原序》,《九朝编年备要》卷首,《四库全书》本。
    铩?20 《周敬甫<晋评>序》,《西山先生真文忠公文集》卷28,《四部丛刊》本第13页。
    铩?21 《文章正宗纲目》,《四库全书》本第2页。
    222 《文章正宗》卷1《王孙圉对赵简子》后注,《四库全书》本第57页。
    铩?23 《文章正宗》卷1《定王使王孙满对楚子》,《四库全书》本第4页。
    224 《文章正宗》卷1《景王使詹桓伯责晋》,《四库全书》本第6页。
    225 《文章正宗》卷1《子产对晋人问献捷》注,《四库全书》本第32页。
    226 《文章正宗》卷1《子产对晋人问献捷》后注,《四库全书》本第32页。
    铩?27 《文章正宗纲目》叙事条,《四库全书》本第4页。
    铩?28 杨伯峻《春秋左传注》,中华书局1990年版第810页。
    铩?29 《文章正宗》卷1《景王使詹桓伯责晋》,《四库全书》本第6页。
    铩?30 杨伯峻《春秋左传注》,中华书局1990年版第715页。
    231 同上,第1058页。
    232 同上,第1457页。
    铩?33 《文章正宗》卷5《刘康公论成子不敬》,《四库全书》本第32页。
    234 《文章正宗》卷5《刘康公论成子不敬》后注,《四库全书》本第32页。
    235 杨伯峻《春秋左传注》,中华书局1990年版第860页。
    236 《文章正宗》卷5《刘康公论成子不敬》后注,《四库全书》本第32页。
    237 《文章正宗》卷4《臧僖伯谏观鱼》后注,《四库全书》本第24页。
    238 《文章正宗》卷16《左氏叙隐桓嫡庶本末》后注,《四库全书》本第1页。
    239 《文章正宗》卷1《敬王告晋请城成周》后注,《四库全书》本第7页。
    铩?40 《文章正宗》卷1《楚屈完对齐侯》后注,《四库全书》本第9页。
    241 《文章正宗》卷4《臧僖伯谏观鱼》后注,《四库全书》本第25页。
    242 《文章正宗》卷4《晏子论礼可为国》后注,《四库全书》本第34页。
    243 《文章正宗》卷4《季文子论出莒仆》后注,《四库全书》本第34页。
    244 同上。
    铩?45 《文章正宗》卷5《仲尼论政宽猛》后注,《四库全书》本第52页。
    246 《文章正宗》卷13《邾黑肱来奔》后注,《四库全书》本第33页。
    247 《文章正宗》卷5《刘康子论成子不敬》后注,《四库全书》本第33页。
    铩?48 《文章正宗》卷5《子服景伯论黄裳元吉》,《四库全书》本第35页。
    249 《文章正宗》卷5《子服景伯论黄裳元吉》后注,《四库全书》本第35页。
    250 《文章正宗》卷5《闵子马论学》后注,《四库全书》本第37页。
    251 《文章正宗》卷4《师旷论卫人出君》后注,《四库全书》本第42页。
    铩?52 《文章正宗》卷4《子胥谏伐齐》后注,《四库全书》本第62页。
    253 《文章正宗》卷1《王孙圉对楚子》后注,《四库全书》本第56页。
    254 《文章正宗》卷2《为义帝发丧告诸侯》后注,《四库全书》本第1页。
    255 《文章正宗》卷1《屈完对齐侯》,《四库全书》本第9页。
    256 《文章正宗》卷1《陈芋尹盖对吴子》后注,,《四库全书》本第54页。
    铩?5 《文章正宗》卷1《郑子家告赵宣子》,《四库全书》本第13页。
    258 同上。
    259 《文章正宗》卷4《薳启强论辱晋》后注,《四库全书》本第13页。
    260 《文章正宗》卷6《单襄公论郤氏必亡》后注,《四库全书》本第5页。
    261 《文章正宗》卷4《藏哀伯谏纳郜鼎》后注,《四库全书》本第26页。
    铩?62 《文章正宗》卷16《郑庄公叔段本末》后注,《四库全书》本第1页。
    263 《文章正宗》卷16《叙秦晋相失本末》后注,《四库全书》本第4页。
    铩?64 赵汸《题妙绝古今篇目后》,《东山存稿》卷5,《四库全书》本第17页。
    铩?65 《文章类选序》,《四库全书存目丛书》影印北京图书馆藏明初刻本。
    266 《文翰类选大成序》,《四库全书存目丛书》影印北京图书馆藏明成化弘治嘉靖递修本。
    267 《四库全书总目》卷192《文翰类选大成》条,中华书局1965年版第1743页。
    268 《文编序》,《四库全书》本。
    269 《四库全书总目》卷189《文编》条,中华书局1965年版第1716页。
    铩?70 《四库全书总目》卷192《文章指南》条,中华书局1965年版第1751页。
    271 《文章正论序》,《四库全书存目丛书》本影印明万历十九年徐图扬州官署刻本。
    272 《国纬集序》,《四库全书》本。
    273 同上。
    铩?74 《文章辨体凡例》,《四库全书存目丛书》影印吉林省图书馆藏明天顺八年刻本。
    275 《春秋词命引》,《四库全书存目丛书》影印天津图书馆式明正德刻本。
    276 《四库全书总目》卷192《广文选》条,中华书局1965年版第1744页。
    铩?77 《四库全书总目》卷190《御选古文渊鉴》条,中华书局1965年版第1725页。
    278 《古文渊鉴序》,《四库全书》本。
    铩?79 《经史百家杂钞序》,《近代中国史料丛刊续编·曾文正公全集》本。
    铩?80 褚斌杰《中国古代文体概论》,北京大学出版社1990年版第30页。
    281 《文章辨体凡例》,《四库全书存目丛书》影印吉林省图书馆藏明天顺八年刻本。
    282 《文章辨体凡例》,《四库全书存目丛书》影印吉林省图书馆藏明天顺八年刻本。
    铩?83 这二十种是《文章正宗》、《妙绝古今》、《古文集成》、《文章类选》、《文翰类选大成》、《广文选》、《文编》、《文章指南》、《文章正论》、《文府滑稽》、《国纬集》、《文章辨体》、《文体明辨》、《文章辨体汇选》、《皇霸文纪》、《周文归》、《古文辑略》、《古文渊鉴》、《古文观止》、《文章鼻祖》、《经史百家杂钞》,《春秋词命》、《涵芬楼古文类钞》因篇目过多未计入。
    284 《文章正宗纲目》议论条,《四库全书》本。
    铩?85 《经史百家杂钞》卷首,《近代史料中国丛刊续编·曾文正公全集》本。
    铩?86 叶盛《水东日记》卷23,《四库全书》本第10页。
    铩?87 刘勰著、范文澜注《文心雕龙注》卷2,人民文学出版社1958年版第177页。
    288 刘勰著、范文澜注《文心雕龙注》卷3,人民文学出版社1958年版第193页。
    289 同上,第194页。
    铩?90 刘勰著、范文澜注《文心雕龙注》卷4,人民文学出版社1958年版第327页。
    铩?91 《文章辨体汇选》卷41,《四库全书》本第1页。
    292 陈骙《文则下》,《四库全书》本第6页。
    铩?93 《四库全书总目》卷187《文章正宗》条,中华书局1965年版第1699页。
    294 祝尚书《宋人总集叙录》,中华书局2004年版第267-283页。张智华《南宋诗文选本研究》,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2年版第82-88页。
    295 《四库全书总目》总集类小序,中华书局1965年版第1685页。
    296 《四库全书总目》卷191《濂洛风雅》条,中华书局1965年版第1739页。
    297 《日知录集释》卷3《孔子删诗》条,上海古籍出版社1985年版第233页。
    铩?98 《文章正宗纲目》议论条,《四库全书》本。
    299 《文翰类选大成序》,《四库全书存目丛书》影印北京大学藏明成化弘治嘉靖递修本。
    300 《文章正论》序,《四库全书存目丛书》影印明万历十九年徐图扬州官署刻本。
    301 《古文渊鉴》序,《四库全书》本。
    铩?02 《文章正宗》卷4《臧哀伯谏纳郜鼎》后注,《四库全书》本第26页。
    303 《妙绝古今序》,《四库全书》本。
    铩?04 《文章指南原序》,《四库全书存目丛书》影印湖北省图书馆藏清光绪二年刻本。
    305 《文章指南》,《四库全书存目丛书》影印湖北省图书馆藏清光绪二年刻本。
    306 《周文归序》,《四库全书存目丛书》影印清华大学图书馆藏明崇祯刻本。
    307 《周文归》卷7第28页尾批,《四库全书存目丛书》影印清华大学图书馆藏明崇祯刻本。
    308 《周文归》卷9第6页尾批,《四库全书存目丛书》影印清华大学图书馆藏明崇祯刻本。
    铩?09 《周文归》卷9第9页尾批,《四库全书存目丛书》影印清华大学图书馆藏明崇祯刻本。
    310 《周文归》卷8第40页尾批,《四库全书存目丛书》影印清华大学图书馆藏明崇祯刻本。
    铩铩渡惺檎濉?十三经注疏本 北京大学出版社1999年版
    《春秋左传正义》 十三经注疏本 北京大学出版社1999年版
    《春秋左传注》 杨伯峻 中华书局1990年版
    《春秋尊王发微》[宋]孙复 《四库全书》本
    《春秋集解》[宋]苏辙 《四库全书》本
    《春秋权衡》[宋]刘敞 《四库全书》本
    《春秋传》[宋]叶梦得 《四库全书》本
    《春秋传》[宋]胡安国 《四库全书》本
    《春秋后传》[宋]陈傅良 《四库全书》本
    《四书章句集注》[宋]朱熹 中华书局1983年版
    《四书集编》[宋]真德秀 《四库全书》本
    《春秋繁露》[汉]董仲舒 中华书局1975年版
    《汉书》[汉]班固 中华书局1962年版
    《新唐书》[宋]宋祁等 中华书局1975年版
    《新五代史》[宋]欧阳修 中华书局1974年版
    《宋史》[元]脱脱等 中华书局1977年版
    《资治通鉴》[宋]司马光 中华书局1956年版
    《建炎以来系年要录》[宋]李心传 《四库全书》本
    《宋九朝编年备要》[宋]陈均 《四库全书》本
    《宋元学案》[清]黄宗羲原著、[清]全祖望补修 中华书局1986年版
    《直斋书录解题》[宋]陈振孙 上海古籍出版社1987年版
    《郡斋读书志校证》[宋]晁公武撰 孙猛校证 上海古籍出版社1990年版
    《经义考》[清]朱彝尊 中华书局1998年版
    《铁琴铜剑楼藏书目录》[清]瞿镛 上海古籍出版社2000年版。
    《四库全书总目》[清]纪昀 中华书局1965年版
    《史通通释》[唐]刘知几撰[清]浦起龙释 《四部丛刊》本
    《十七史商榷》[清]王鸣盛 《续修四库全书》本影印清乾隆五十二年洞泾草堂刻本
    《廿二史札记校证》[清]赵翼著 王树民校证 中华书局1984年版
    《御批资治通鉴纲目》[宋]朱熹 《四库全书》本
    《周子通书》[宋]周敦颐 上海古籍出版社2000年版
    《二程集》[宋]程灏[宋]程颐撰 王孝鱼校点 中华书局1991年版
    《朱子语类》[宋]黎靖德辑 中华书局1986年版
    铩铩洞笱а菀濉穂宋]真德秀 《四库全书》本
    《读书记》[宋]真德秀 《四库全书》本
    《心经》[宋]真德秀 《四库全书》本
    《政经》[宋]真德秀 《四库全书》本
    《鹤林玉露》[宋]罗大经 中华书局1983年版
    《贵耳集》[宋]张端义 《四库全书》本
    《日知录集释》[清]顾炎武著 黄汝成集释 上海古籍出版社1985年版
    《韩愈全集校注》 屈守元 常思春主编 四川大学出版社1996年版
    《柳宗元集》[唐]柳宗元 中华书局1979年版
    《晦庵先生朱文公文集》[宋]朱熹 《四部丛刊》本
    《水心集》[宋]叶适 《四部丛刊》本
    《西山先生真文忠公文集》 《四部丛刊》本
    《鹤山全集》[宋]魏了翁著 《四库全书》本,
    《后村先生大全集》[宋]刘克庄著 《四部丛刊》本
    《东山存稿》[元]赵汸 《四库全书》本
    《文选》[梁]萧统 中华书局1977年影印胡克家刻本
    《崇古文绝》[宋]楼昉 《四库全书》本
    《文章规范》[宋]谢枋得 《四库全书》本
    《文章正宗》[宋]真德秀 《四库全书》本
    《续文章正宗编》[宋]真德秀 《四库全书》本
    《妙绝古今》[宋]汤汉 《四库全书》本
    《古文集成》[宋]王霆震 《四库全书》本
    《文章类选》[明]朱(?)《四库全书存目丛书》影印北京图书馆藏明初刻本
    《文章辨体》[明]吴讷 《四库全书存目丛书》影印吉林省图书馆藏明天顺八年刻本
    《文翰类选大成》[明]李伯屿[明]冯原 《四库全书存目丛书》影印北京图书馆藏明成化弘治嘉靖递修本
    《春秋词命》[明]王鏊 《四库全书存目丛书》影印天津图书馆藏明正德刻本
    《广文选》[明]刘节 《四库全书存目丛书》影印首都图书馆藏明嘉靖十六年陈蕙刻本
    《文编》[明]唐顺之 《四库全书》本
    《文章指南》[明]归有光 《四库全书存目丛书》影印湖北省图书馆藏清光绪二年刻本
    《文体明辨》[明]徐师曾 《四库全书存目丛书》影印北大图书馆藏建阳游榕铜活字印本
    《文章正论》[明]刘祜 《四库全书存目丛书》影印明万历十九年徐图扬州官署刻本
    《皇霸文纪》[明]梅鼎祚 《四库全书》本
    《文府滑稽》[明]邹迪光 《四库全书存目丛书》影印湖北省图书馆藏明万历三十七年邹 同光刻本
    铩铩豆臣穂明]方岳贡 《四库全书存目丛书》影印首都师范大学藏明刻本
    《文章辨体汇选》[明]贺复征编,《四库全书》本
    《周文归》[明]钟惺 《四库全书存目丛书》影印清华大学图书馆藏明崇祯刻本
    《古文渊鉴》[清]徐乾学 《四库全书》本
    《古文观止》[清]吴楚材[清]吴调侯 中华书局1959年版
    《古文辑略》[清]曹本荣 《四库全书存目丛书》影印江西省图书馆藏清钞本
    《文章鼻祖》[清]杨绳武 《四库全书存目丛书》影印中央民族大学图书馆藏清乾隆二十八年刻本
    《经史百家杂钞》[清]曾国藩 《近代中国史料丛刊续编·曾文正公全集》本
    《文心雕龙注》[梁]刘勰著 范文澜注 人民文学出版社1958年版
    《文则》[宋]陈骙 《四库全书》本
    《春秋左传史稿》 沈玉成 刘宁 江苏古籍出版社1992年版
    《司马光与资治通鉴》 刘乃和 宋衍申 吉林文史出版社1986年版
    《朱子新学案》 钱穆 巴蜀书社1986年版
    《宋明理学史》 侯外庐 邱汉生 张岂之 人民出版社1984年版
    《理学的演变》 蒙培元 福建人民出版社1998年版
    《先秦两汉文学史料学》 曹道衡 刘跃进 中华书局2005年版
    《两宋文学史》 程千帆 吴新雷 上海古籍出版社1991年版
    《宋代总集叙录》 祝尚书 中华书局2004年版
    《中国古代文体概论》 褚斌杰 北京大学出版社1990年版
    《中国选本批评》 邹云湖 上海三联书店2002年版
    《南宋诗文选本研究》 张智华 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2年版
    《真德秀“仁政”思想述评》 兰宗荣 《南平师专学报》2001年第3期
    《真德秀的领导及其现代价值》 陈应琴 《中外管理研究中心》2003年第6期
    《真德秀理学思想及其在宋明理学中的地位》 周春水 《福建省社会主义学院学报》2003年第1期
    《真德秀理学思想探微》 颛静莉 李宏亮 《牡丹江教育学院学报》2006年第2期
    《南宋理学官学化原因探析》 陈丽 《河北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1999年7月

© 2004-2018 中国地质图书馆版权所有 京ICP备05064691号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17129号

地址:北京市海淀区学院路29号 邮编:100083

电话:办公室:(+86 10)66554848;文献借阅、咨询服务、科技查新:665547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