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当代中国家庭道德教育研究
详细信息    本馆镜像全文|  推荐本文 |  |   获取CNKI官网全文
摘要
家庭是社会的细胞,是人类社会生活的基本组织形式,家庭的幸福、稳定、和谐是社会稳定、和谐的基础。家庭道德是维系和协调家庭成员关系、邻里关系的行为规范,是家庭和谐稳定的重要保证,也是个体道德的重要组成部分,更是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标志。当前我国正处在社会急剧变革的时期,在各项事业取得发展进步的同时,家庭道德领域却受到了一定的冲击,道德调控机制弱化,道德观念出现混乱的状况,道德失范现象也屡有发生。这些新情况、新问题的出现严重影响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健康发展和社会的和谐稳定。对当代家庭道德教育进行系统研究,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现实价值。
     本文以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和家庭道德的相关理论为指导,以中西方优秀的家庭道德成果为借鉴,综合运用文献法、系统研究法、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方法,对当代中国家庭道德教育的现状、内容、指导理论以及改进对策等主要问题进行了较系统的分析和探讨。具体而言,全文共包括导言和正文五章。
     导言部分主要阐述本文研究的动机、意义和国内外研究状况以及本文的主要内容与研究方法。
     第一章“家庭道德教育的内涵、功能及特点”。本章集中从概念、功能、特征几方面阐述了家庭道德的基本问题。概念是客观事物的反映,它揭示对象的本质属性,这是本文行文的基础。功能是对象存在价值的内在依据,特征是其外在表现形式。所以,本章也可视为本文立论的知识基础。
     第二章“当代中国家庭道德教育的现状”。这是本文研究的出发点和面临的道德实际。家庭道德的状况不是一成不变的,家庭道德是社会经济关系的反映,探讨家庭问题要有的放矢,不能闭门造车,搞空对空。在本章中首先分析了当代中国家庭道德教育的成绩,并对当代中国家庭道德教育存在的问题与面临的机遇进行了相关的分析。
     第三章“当代中国家庭道德教育的理论指导”。本章着重从四个方面阐述了当代家庭道德教育的理论指导问题,这是本文立论的理论基石。文中旗帜鲜明地回答了在当代家庭道德教育中要坚持以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特别是江泽民同志“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的理论指导以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为价值导向等等。我们知道,古今中外关于家庭道德问题的研究众多,成果也是浩如烟海,但学者们的研究立场、研究方法是不尽一致的,各有千秋。理论指导问题是原则问题、立场问题,这是理论研究和实践教育活动所不能偏离的。
     第四章“当代中国家庭道德教育的基本内容”。家庭道德教育的具体内容在不同的社会、不同的时期是不尽相同的。本文接下来结合《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有关公民道德建设的基本要求和公民应遵循的家庭道德规范展开了具体论述,并对当代家庭道德的核心理念作了一定的阐述。
     第五章“当代中国家庭道德教育的改进与对策”。这是本论文研究的现实价值和落脚点。本章主要从三个方面探讨了相关对策。首先要拓展家庭道德教育的渠道,形成多途径、多渠道共同着力的良性状态;其次要完善家庭道德教育的基本方法,以增强教育的效果;最后要借鉴家庭道德教育的积极成果。在此,本文试图着眼于开阔的理论和学术视野探讨当代的家庭道德教育问题,分别从纵向和横向的角度探讨中国传统家庭道德的优秀成果和时代价值,以及西方有关家庭道德教育的先进理念与方法。同时从学科的视角提出还要善于借鉴相近学科的先进成果,在这一问题中着重从心理学和家庭社会学两个学科领域进行了思考。
Families are cells of society and basic organizational form of human social lives. The happiness, stability and harmony of families are of fundimental impotance to social stability and harmony. Family ethics corrdinate the relation between family members and that between neighbors; it's the important guarantee of family harmony and stability, an major part of personal morality, as well as a significant mark of socialist cultural and ideological progress. Currently, China is experiencing a period of intense social transformations, while many causes have made many achievements, family ethics have been attacked with moral regulate and control mechanism reduced, moral concepts confused and morality often abandoned. These newly arised phenomena and problems cast a seriouly impact on the harmony and stability of the sound development of socialist market economy, thus it is of great theoretical and practical importance to carry a research on modern family ethical education.
     This paper systematically analysizes and discusses the current situation, content, guiding theory and improving countermeasures of ethical education of modern China by taking Maxism historical materialism and relating theories of family ethics as a guidance, drawing on excellent research finding of family ethics both at home and abroad, and synthetically adopting literature, systematic research and combination of theory and practice. Specifically speaking, this paper consists of an introduction part and five chapters.
     The introduction part mainly elaborates the motivation, significance and main content of this paper, the reserching status both at home and abroad, as well as the researching methods adopted.
     Chapter One "The Meaning, Function and Features of Family Ethical Education". This chapter states some basic concerns of family ethics, focusing on concepts, functions and features. The concepts, which reflect facts and reveal essential qualities of objects, form the foundation of this paper. Functions are inner basis of the value of an object, while features being its outer expressions. So this chapter forms an knowledge basis of current research.
     Chapter Two "The Current Situation of Family Ethical Education of Modern China". This chapter explains the start point and moral reality faced of the research. Family ethics may experience changes to reflect social econimical relationship, so discussions about it should be purposeful instead of acting blindly. This chapter analysizes the achievements of family ethical education of modern China, and then elaborates the existing problems and opportunities of it.
     Chapter Three "Theoretical Guidance of Family Ethical Education of Modern China". This chapter provides theoretical basis for the paper from four aspects. Some theories should be adopted in modern family ethical education, such as Maxism historical materialism, socialism with Chinese characteristics, and especially the 'Three Representatives"of Jiang Zemiing,"Implementary Outline of Civil Moral Construction", socialist core value system. As we know, a large number of researches have been conducted about family ethics, with numerous findings and various points of view and methodologies adopted. Yet all theoretical researches and practical education cannot abandon theoretical guidance, for it serves as the principle and standpoint.
     Chapter Four "Basic Content of Family Ethical Education of Modern China". The specific content of family ethical education varies with societies and periods. This chapter elborates in detail the core ideas of modern family ethics, according to the basic requirements and rules of civil ethical construction stated in "Implementary Outline of Civil Moral Construction".
     Chapter Five "Improvement and Countermeasures of Modern Family Ethical Education". This chapter concludes the practical value and findings of this chapter, and idscusses relevant countermeasures from following three aspects. First, expand chanels of family ethical education, forming a optimum situation with various chanels; second, improve the basic methods of family ethical education so as to enforce the educational effects; last, draw on the positive findings of family ethical education. In this way, this chapter tries to discuss modern family ethical education from a broad theoretical background, explores the excellent fruits and time values of Chinese traditional family ethics from both vertical and horizental perspectives, as well as the advanced ideas and methods of western countries.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this subject, this chapter puts forward the importance of drawing on relevant disciplines, and reflects on this issue from both disciplines of psychology and family sociology.
引文
①陈丽平:《30%家庭存暴力女性以暴制暴源于立法空缺》,《法制日报》2009年11月25日。
    ②黄秀丽:《受害者变成杀人犯10%以上妇女源于家庭暴力》(http://www.people.com.cn/GB/shehui/1063/2210392.html)
    ①单中惠:《西方教育学名著提要》,江西人民出版社2000年版,第96-97页,105页。
    ①张焕庭:《西方资产阶级教育论著选》,人民教育出版社1979年版,第205页。
    ②张焕庭:《西方资产阶级教育论著选》,人民教育出版社1979年版,第197页。
    ①《邓小平文选》第三卷,人民出版社1993年版,第154页.
    ①胡锦涛:《在贵州考察工作时的讲话》2005年2月11日
    ①《老子》25章。
    ②《庄子·大宗师》
    ③《管子·业内》
    ④《管子·君臣上》
    ⑤《荀子·正名》
    ⑧《孟子·尽心下》
    ①焦竑:《老子·翼卷七引》
    ②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23卷,人民出版社1972年版,第389-390页。
    ①《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四卷,人民出版社1995年版,第54页。
    ①《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二卷,人民出版社1995年版,第178页。
    ②曹孚编:《外国教育史》,人民教育出版社1979年版,第124页
    ③同上,第159页。
    ①《马卡连柯全集》第三卷,人民教育出版社,1959年版,第400页。
    ①王比学,《中国婚姻家庭道德状况大调查.,Yahoo!中国,2003年9月3日。
    ①《中国共产党第十八次全国代表大会文件汇编》,人民出版社2012年第1版,第2页。
    ②史记《管晏列传》
    ①《刘云山在浙江调研时的讲话》,新华网2006年11月06日。
    ①《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四卷,第479页。
    ①《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三卷,人民出版社1972年版第21页。
    ②《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三卷,人民出版社1972年版第23页
    ③《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三卷,人民出版社1972年版第31页
    ④《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三卷,人民出版社1972年版第75页
    ⑤《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三卷,人民出版社1972年版第40页
    ①《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三卷,人民出版社1972年版第83-84页
    ②《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一卷,人民出版社1995年版第72页。
    ③《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二卷,人民出版社1995年版第32页。
    ①《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三卷,人民出版社1995年版,第434页。
    ②马克思:《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人民出版社,2000年,第80页
    ③《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四卷,人民出版社,1995年版,第234页。
    ④《蔡特金·列宁印象记》,三联书店,1979年版,第69-70页。
    ①《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四卷,人民出版社,1995年版,第74-75页。
    ②《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四卷,人民出版社,1995年版,第67页。
    ③《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四卷,人民出版社,1995年版,第33页。
    ④《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四卷,人民出版社,1995年版,第31页。
    ⑤《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四卷,人民出版社,1995年版,第64页。
    ⑥《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一卷,人民出版社,1995年版,第348页
    ①《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四卷,人民出版社,1995年版,第81页。
    ②《列宁全集》第25卷,人民出版社,1988年版,第251页。
    ③《列宁全集》第25卷,人民出版社,1988年版,第347页。
    ④《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37卷,人民出版社1971年版,第107-108页。
    ⑤《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37卷,人民出版社1971年版,第98页。
    ①《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八十周年大会上的讲话》(2001年7月1日)
    ②同上。
    ①《毛泽东选集》第一卷,人民出版社,1991年版,第31页。
    ②江泽民:《全党全社会都要树立马克思主义妇女观》,《人民日报》1990年3月8日。
    ③《毛泽东早期文稿》,湖南出版社,1990年版,第436页。
    ①《毛泽东同志论教育工作》,人民教育出版社1992年版。
    ②《邓小平文选》第一卷,人民出版社1994年版,第251页。
    ③江泽民《全党全社会都要树立马克思主义妇女观》,《人民日报》1990年3月8日。
    ④《毛泽东题词墨迹选》第1页。
    ⑤毛泽东:《青年团的工作要照顾青年的特点》(1953年6月30日),《毛泽东著作选读》(下册)第700页。
    ①《邓小平文选》第三卷,人民出版社,1993年版,第305页。
    ②《邓小平文选》第三卷,人民出版社,1993年版,第110页.
    ③《邓小平文选》第二卷,人民出版社,1994年版,第209页
    ④《邓小平文选》第三卷,人民出版社,1993年版,第144页。
    ①《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一卷,人民出版社,1995年版,第11页。
    ①《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一卷,人民出版社,1995年版,第459页。
    ①《邓小平文选》第二卷,人民出版社,1994年版,第143页。
    ①《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一卷,人民出版社,1995年版,第9页。
    ①《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四卷,人民出版社1995年版,第580页。
    ②《毛泽东邓小平江泽民论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编,人民出版社1997年版,第30-31页。
    ①转引自晁乐红:《劳动教育在当代高校德育中的重要地位》,《黑龙江高教研究》2003年第三期,第153页。
    ①光明日报2007年1月4日
    ①《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四卷,人民出版社1995年版,第2页。
    ①《诗·鲁颂·篇序》
    ②《论语·述而篇》。
    ③《史记·萧何世家》。
    ④《中说·关羽篇》
    ①参见林建初著《现代家庭伦理》,安徽人民出版社1992年版,第139页。
    ②《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三卷,人民出版社,1995年版,第435页。
    ①《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一卷,人民出版社,1995年版,第73页。
    ②《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一卷,人民出版社,1995年版,第291页。
    ①(美)弗洛姆《爱的艺术》,商务印书馆,2000年版,第16页.
    ①《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四卷,人民出版社,1995年版,第81页。
    ①莫里茨·石里克《伦理学问题》第121页。
    ①《江泽民论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专题摘编),中央文献出版社,2002年版,第69页。
    ①袁银传:《小农意识与中国现代化》,武汉出版社,2008年版,第279页。
    ①《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一卷,人民出版社,1995年版,第78—79页。
    ②同上,第86页。
    ①江泽民《在全国宣传思想工作会议上的讲话》(1994年1月24日),《论党的建设》第125页。
    ①王继华《家庭文化学》,人民出版社2010年版,第3页。
    ①胡锦涛,《在西柏坡学习考察时的讲话》。中办通报,2002-12-07.
    ②同上
    ③同上
    ①陆贾(西汉),《新语.大政下》。
    ②《孟子.梁惠王上》,山西古籍出版社,1999年版。
    ①罗国杰主编:《中国传统道德:简编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95年版,第335—340页。
    ①《论语.里仁第四》。
    ②《孟子.滕文公下》
    ①S·L·汉森等:《十几岁做父亲的前提》,见《国外社会科学快报》1990年第3期.
    ①约翰.洛克(英)《教育漫话》,教育科学出版社,1999年版,第1页。
    1.《马克思恩格斯选集》1-4卷,人民出版社1995年版。
    2.《列宁选集》1-4卷,人民出版社1995年版,
    3.《毛泽东选集》1-4卷,人民出版社1991年版。
    4、教育部社会科学研究与思想政治工作司组编:《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选读》,人民出版社1999年版。
    5.《邓小平文选》第2卷,人民出版社1994年版。
    6.《邓小平文选》第3卷,人民出版社1993年版。
    7.《江泽民论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中央文献出版社,2002年版。
    8.《毛泽东邓小平江泽民论教育》中央文献出版社,人民教育出版社,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2年版。
    9.蔡元培:《中国伦理学史》,人民出版社2008年版。
    10.梁漱溟:《中国文化要义》,学林出版社1987年版。
    11.费孝通:《乡土中国》,北京出版社2009年版。
    12.罗国杰主编:《中国传统道德》丛书,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95年版。
    13.黄钊:《三德教育论纲》,武汉大学出版社1997年版。
    14.黄钊:《中国道德文化》,湖北人民出版社2000年版。
    15,黄钊:《儒家德育学说论纲》,武汉大学出版社2006年版。
    16.骆郁庭:《精神动力论》,武汉大学出版社2003年版。
    17.佘双好:《现代德育课程论》,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3年版。
    18.余仰涛:《思想政治工作学研究方法论》,武汉大学出版社2006年版。
    19.沈壮海:《思想政治教育有效性研究》,武汉大学出版社2001年版。
    20.倪愫襄:《伦理学导论》,武汉大学出版社2005年版。
    21.倪愫襄:《善恶论》,武汉大学出版社2001年版。
    22.熊建生:《青年学通论》,武汉大学出版社1995年版
    23.项久雨:《思想政治教育价值论》,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3年版
    24.高兆明:《现代化进程中的伦理秩序研究》,人民出版社2007年版。
    25.萧瀚:《婚姻二十讲》,天津人民出版社2008年版。
    26.唐凯麟、曹刚:《重释传统——儒家思想的现代价值评估》,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0年版。
    27.张怀承:《中国的家庭与伦理》,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93年版。
    28.李桂梅:《冲突与融合——中国侍统家庭伦理的现代转向及现代价值>,中南大学出版社2002年版。
    29.刘海鸥:《从传统到启蒙:中国传统家庭伦理的近代嬗变》,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5年版。
    30.茅于轼:《中国人的道德前景》,暨南大学出版社2003年版。
    31.王恒生:《家庭伦理道德》,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2001年版。
    32.乔新福:《家庭道德新论》,中国社会出版社2008年版。
    33.田秀云:《社会道德与个体道德》,人民出版社2004年版。
    34.龚群:《社会伦理十讲》,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8年版。
    35.高中建:《当代青少年问题与对策研究》,中央编译出版社2008年版。
    36.黄明理:《社会主义道德信仰研究》,人民出版社2006年版。
    37.蒋美华:《20世纪中国女性角色变迁》,天津人民出版社2008年版。
    38.李银河:《李银河自选集——性、爱情、婚姻及其他》,内蒙古大学出版社2006年版。
    39.肖群中:《中国道德智慧十五讲》,北京大学出版社2008年版。
    40.王赳:《激进的女权主义》,上海三联书店2008年版。
    41.陈章龙;《当代中国思想道德体系论》,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6年版。
    42.潘剑锋:《传统孝道与中国农村养老的价值研究>,湖南大学出版社2007年版。
    43.林少菊:《家庭伦理与犯罪研究》,中国人民公安大学出版社2005年版。
    44.徐少锦等:《中国家训史》,陕西人民出版社2003年版
    45.戴素芳:《传统家训的伦理之维》,湖南人民出版社2008年版。
    46.田秀云 白臣《当代社会责任伦理》,人民出版社2008年版。
    47.赵庆杰:《家庭与伦理》,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2008年版。
    48.魏英敏:《新伦理学教程》,北京大学出版社2003年第2版。
    49.班华:《现代德育论》,安徽人民出版社2001年版。
    50.张澍军:《德育哲学引论》,人民出版社2002年版
    51.闫玉:《当代中国婚姻伦理的演变与合理导向研究》,吉林文史出版社2009年版
    52.王继华:《家庭文化学》,人民出版社2010年版。
    53.李克玉张静:《婚姻家庭社会学》,新华出版社2010年版。
    54.程昌明译注:《论语>,山西古籍出版社2001年版。
    55.梁海明译注:《孟子》,山西古籍出版社2001年版。
    56.梁海明译注:《大学》,山西古籍出版社2001年版。
    57.梁海明译注:《中庸》,山西古籍出版社2001年版。
    58.颜之推(北齐):《颜氏家训》,中国致公出版社2003年版
    59.(德)黑格尔:《法哲学原理》,北京出版社2007年版。
    60.(法)卢梭:《社会契约论》,北京出版社2007年版。
    61.安德烈·比尔基埃等编《家庭史》,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1998年版。
    62.(法)莫罗阿:《人生五大问题》,三联书店1986年版
    63.(美)艾里希。弗洛姆:《爱的艺术》,京华出版社2006年版。
    64《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高等教育出版社,2010年修订版。
    65.《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人民出版社,2001年版.
    66.王道俊 郭文安主编《教育学》,人民教育出版社,2009年版。
    1.黄钊:《孟子的思想道德教育学说探析》,《湖北大学学报(哲社版)》2004.2
    2.关威:《新文化运动与婚姻家庭观念变革》,《广东社会科学》2004.4
    3.冯国芳:《透视当代青年婚姻家庭的非道德现象》,《山东省青年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0.2
    4.梁建新:《中国夫妻伦理的现代文明要求》,《益阳师专学报》2002.1
    5.沈壮海:《论家庭美德建设的重要性与紧迫性》,《武汉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8.3
    6.金昭熙:《当代青年家庭伦理道德探析》,《甘肃理论学刊》1996.6
    7.梁世红:《婚姻家庭道德论》,《现代哲学》1996.2
    8.吕朝砻 刘静《论爱情的道德本质》,《甘肃高邮学报(社科版)>1999.1
    9.唐凯麟:《儒家传统道德观念与社会主义道德建设》,《河北学刊》2008.6
    10.周奋进:《应该重视对离婚进行道德评价》,《道德与文明》2000.2
    11.李云云孔静殉《家庭伦理道德建设中出现的新问题及对策思考>,《妇女学苑》1996.2
    12.李桂梅:《中国近代以来家庭文化变迁的历程>,《长沙电力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0.2
    13.何建华:《在矛盾中建构当代婚姻家庭伦理观》,《社会科学战线》2000.4
    14.范虹:《论社会主义家庭伦理道德建设》,《长沙电力学院社会科学学报》1997.2
    15.李春茹:《社会转型时期家庭伦理道德的构建探析》,《求索》2003.2
    16.王秀华:《转型时期中国的家庭伦理与社会伦理》,《河北学刊》2000.3
    17.李桂梅:《现代家庭伦理精神建构的思考一兼论自由与责任》,《道德与文明》2004.2
    18.徐红新张金波《试论家庭伦理道德建设》,《河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0.8
    19.秦红岭:《家庭伦理是人类精神文明的基础》,《道德与文明>2002.1
    20.周燕燕:《新时期家庭道德建设的困境与出路》,<广西青年干部学院学报》2005.1
    21.孙宝禄:我国古代家庭伦理思想和道德观念发展简论》,《徐州教育学院学报》2002.9
    22.洪彩华林峰《传统家庭伦理与现代家庭道德建设》,《湖南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4.1
    23.黄庆印:《论家庭伦理道德特点及其在道德建设中的地位》,《广西民族学院学报(哲社版)》1997.4
    24.尤吾兵:《论黑格尔的婚姻伦理观及其现代价值>,《青海社会科学》2008.4
    25.宋建丽:《改革开放30年来的中国女性主义伦理学研究》,《伦理学研究》2009.1.
    26.陆昱:《中西方道德建设的比较与启示》,《理论月刊》2009.6
    27.廖小平:《论西方文化中未成年人的道德景象》,《社会科学战线》2009.11
    28.安云风:《对“一夜情”的伦理透析》,《道德与文明》2003.6
    29.安云凤:《中国传统婚姻与性道德论析》,《道德与文明》2005.3
    30.邹顺康:《论性爱的伦理原则》,《道德与文明》2006.4
    31.唐凯麟:《家庭伦理三题散论》,《道德与文明》2002.6
    32.汤一介:《“孝”作为家庭伦理的意义》,《北京大学学报(哲社版)》2009.4
    33.吴灿新:《妇女面临着婚姻家庭观念变化的挑战》,《道德与文明》2001.4
    34.曾艳:《我国婚姻现状的伦理透视》,《阿坝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3.12
    35.肖雪慧:《婚姻、家庭的道德与法律建设应与现代文明发展方向同步》,《道德与文明》1998.1
    36.何俊萍:《论婚姻家庭领域道德调整与法律调整的关系——兼谈对婚外恋的道德调整和法律调整》,《中国政法大学学报》2000.3
    37.刘晓梅:《伦理学视域下的家庭暴力犯罪》,《道德与文明》2006.1
    38.杨遂全:《婚姻本质是两性结合的伦理关系》,《现代法学》1984.2
    39.宋希仁:《家庭伦理新论》,《中国人民大学学报》1998.4
    40.王锋:《家庭伦理变迁的社会学省察》,《学术论坛》2005.11
    41.朱贻庭:《现代家庭伦理与传统亲子、夫妻伦理的现代价值》,《华东师范大学学报》1998.2
    42.廖小平:《中国传统家庭代际伦理的现代转型和重构>,《东南学术》2005.6
    43.任建东:《网络家庭兴起的伦理基础及其社会影响》,《道德与文明》2007.5
    44.戴木才彭柏林:《简论家庭的伦理道德功能》,《长沙电力学院学报(哲社版)》2000.2
    45.郑永廷:《思想政治教育基本规律研究》,《思想理论教育导刊》2001.1
    46.崔红敏:《“三个代表”是对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的新发展》,《呼伦贝尔学院学报》,2003.4
    47.邱爱辉 成晓曼 姜浩:《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的形成及主要贡献》,《河北省社会主义学院学报》,2009.4
    48.李幼斌吴冬春:《论工业化条件下我国家庭伦理关系的变化及原因》,《湖北大学成人教育学院学报》2003.3
    49.王丹丹 刘海春:《农民工“留守子女”家庭道德教育初探》,《广东技术师范学院学报》2007.5
    50.万美容:《当代中国社会变迁与青少年价值观教育转型》,《思想政治教育研究》2012.4

© 2004-2018 中国地质图书馆版权所有 京ICP备05064691号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17129号

地址:北京市海淀区学院路29号 邮编:100083

电话:办公室:(+86 10)66554848;文献借阅、咨询服务、科技查新:665547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