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阿兰·罗伯-格里耶新小说中的时间
详细信息    本馆镜像全文|  推荐本文 |  |   获取CNKI官网全文
摘要
在二十世纪法国文学史,尤其是小说发展史上,阿兰·罗伯-格里耶是一个代表性和符号性的人物之一,以他为中心的新小说代表了法国小说发展史上不可忽视的一段历史。罗伯-格里耶的新小说之所以“新”,时间因素发挥了非常重要的作用。本论文采用文本细读的方式,以原文著作为基础,结合相关中译本,从理论和实践两个方面来论述罗伯-格里耶小说中的时间问题。
     在回顾了西方文学时间观念的演变以及巴尔扎克所代表的“传统小说”中的时间形态之后,论文总结了国内外对罗伯-格里耶的研究,并对作家关于时间的理论进行了分析,将其主要时间观念总结为“超级现代时间”说,阐述了其时间观念中现在、瞬间和即时性时间的重要地位。他的时间理论的哲学本质包含着泛化的现在、建构与解构、主观与客观三大悖论,其实质就是将时间内在化、现在化和主观化。
     以作家的时间理论为依据,本论文对作家的创作阶段也进行了划分,从编年时间、时态时间以及时间厚度三个方面,将其小说创作阶段分为早期、中期、后期、和回归期四个阶段。在不同创作阶段的作品中,小说中体现的时间类型也不尽相同,可分为“有厚度”型和“无厚度”型,其中“有厚度”型包括过去时间形成的时间厚度和综合型的时间厚度,“无厚度”型则包括平面时间、环状时间、整体的时间螺旋和时间按钮四种形态。这些时间形态充分体现了作家将时间内在化、现在化和主观化的“超级现在时间”的理论。
     最后,从读者接受的角度出发,论文对小说中的时间性因素与非时间性因素进行了分析。时间性效果中的有时间性带来了叙述层次的立体化,而无时间性则使得叙述更具有偶然性和迷宫化。在非时间性效果中,视觉化、空间化和物化是三种最主要的形式,它们摆脱了以时间为核心的传统式叙述方式的控制,各自取得了独立性的地位。同时它们在小说文本中又相互结合,发挥着引导文本前进的新的叙述核心的作用。
     在结论中,论文作者对比了巴尔扎克和罗伯-格里耶在写作模式方面的差异,将两者的模式分别总结为“加式写作”和“减式写作”,对主张减式写作的罗伯-格里耶“破坏者”兼“创造者”的双重身份进行了分析。
Alain Robbe-Grillet is one of the representative and prominent novelists in the 20th century in French literature history, especially in French novel history. The Nouveau Roman represented by Alain Robbe-Grillet is very crucial in the historical development of French novels.“Time”plays a very important role in the creation of“the newness”in Robbe-Grillet’s Nouveau Roman. This thesis is going to discuss“the time problems”in Robbe-Grillet’s novels through the ways of close reading from the theoretical and practical aspects. The close reading is based on the original works and the Chinese version.
     The thesis takes a review of the development of time notion in the western literature, and of the time pattern in“traditional novel”represented by Honoréde Balzac. Besides, it also makes a summary on the views of the critics inside and abroad and analyses the time theory of Robbe-Grillet, which can be summarized as the notion of“super modern time”. It depicts the important roles of the present time, the moment and the immediat time. The philosophical essence of his time notion includes three major paradoxes of the general present time, deconstruction and construction, subjectiveness and objectiveness.
     Based on the novelist’s time theory, the thesis has also divided the writing process of novel into different stages. According to chronological time, tense time, and time thickness, there are the earlier period, the middle period, the late period and the returning period.
     There are also different time types in different periods. They are regarded as the type of thickness and non-thickness. The time of thickness includes the thickness of the past tense and the composed past thickness. The time of non-thickness includes the plane time, the ring time, the entire time spiral, and time button. These time pattern fully depicts the internality,
     In the last part, the thesis analyzes effectively on the effect of time and the effect of non-time in the novel according to the readers. The effect of time realizes the narrative levels of three dimensional, while the effect of non-time makes the narration more occasional and confusing. In the non-time effect, visualization, extensity and materialization are the three main forms. They get their individual independent positions out of the control of the traditional ways of narration focusing on time. At the same time, the three forms are interrelated in the text of the novel and functions as the narration core to lead the development of the text.
     In the conclusion part, the writer of the thesis compares the different writing patterns of Honoréde Balzac and Alain Robbe-Grillet and definite them as“more-style writing”and“less-style writing”. It makes an analysis on the double statuses of Alain Robbe-Grillet as“destroyer”and“creator”in his less-style writing.
引文
①[法]克洛德·托马塞:《新小说·新电影》,李华译,天津人民出版社2003年版,第18页。
    ①转引自Nelly Wolf, Une littérature sans histoire---essai sur le Nouveau Roman, Librairie DROZ S.A., 1995. p. 19.
    ②Jean-Philippe Domecq, Alain Robbe-Grillet, l’Esprit des péninsules, 2005, pp.27-29.
    ①李志华:《法国新小说派的时间观念》,华东师范大学硕士论文,2004年,第15-19页。
    ①[德]莱辛著:《拉奥孔》,朱光潜译,人民文学出版社1981年版,第82页。
    ②徐巍:《视觉时代的小说空间-视觉文化与中国当代小说演变研究》,学林出版社,2008年3月第1版,第138页。
    ③徐巍:前引书,第139页。
    ①RenéPrédal (dir.), Robbe-Grillet cinéaste, Presses Universitaires de Caen, 2005, p.117.
    ①吴国盛:《时间的观念》,北大出版社2006年版,第48页。
    ②[俄]巴赫金著:《小说理论》,白春仁,晓河译,河北教育出版社1998年版,第280-281页。
    ①熊华:《20世纪小说叙事时间与生命体验》,重庆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06年,第8页。
    ②黄裕生:《时间与永恒——论海德格尔哲学中的时间问题》,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1997年版,第4-6页。
    ③[美]伊恩·P·瓦特著:《小说的兴起》,高原、董红钧译,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1992年版,第15-20页。
    ④[德]莱辛著:《拉奥孔》,朱光潜译,人民文学出版社1979年版,第80-97页。
    ①[法]阿兰·罗伯-格里耶著:《快照集·为了一种新小说》,余中先译,湖南美术出版社2001年版,第209页。
    ②[法]阿兰·罗伯-格里耶著:前引书,第211页。
    ③[法]阿兰·罗伯-格里耶著:前引书,第224-225页。
    ①[法]米兰·昆德拉著:《被背叛的遗嘱》,余中先译,上海译文出版社2003年版,第134页。
    ②[法]柏格森著:《时间与自由意志》,吴士栋译,商务印书馆2005年版,第55-64页。
    ③[法]阿兰·罗伯-格里耶著:《快照集·为了一种新小说》,余中先译,湖南美术出版社2001年版,第206页。
    ①[法]米兰·昆德拉著:《被背叛的遗嘱》,余中先译,上海译文出版社2003年版,第134-136页。
    ②[法]阿兰·罗伯-格里耶著:《快照集·为了一种新小说》,余中先译,湖南美术出版社2001年版,第206页。
    ③[法]让-保罗·萨特著:《萨特文学论文集》,施康强等译,安徽文艺出版社1998年版,第27页。
    ④[法]阿兰·罗伯-格里耶著:《快照集·为了一种新小说》,余中先译,湖南美术出版社2001年版,第205页。
    ⑤[法]伊夫·瓦岱著:《文学与现代性》,田庆生译,北京大学出版社2001年版,第50页。
    ⑥[法]伊夫·瓦岱著:前引书,第51-80页。
    ①[法]巴尔扎克著:《巴尔扎克论文学》,艾珉,黄晋凯选编,袁树仁等译,人民文学出版社2003年版,第29页。
    ②[法]阿兰·罗伯-格里耶著:《快照集·为了一种新小说》,余中先译,湖南美术出版社2001年版,第79页。
    ③[法]阿兰·罗伯-格里耶著:前引书,第208-209页。
    ①Alain Robbe-Grillet, Le Voyageur - Textes, causeries, entretiens (1947-2001), Christain Bourgoiséditeur, 2001, p. 69.引用部分为余中先所译。
    ②[法]阿兰·罗伯-格里耶著:《快照集·为了一种新小说》,余中先译,湖南美术出版社2001年版,第224-225页。
    ③[法]阿兰·罗伯-格里耶著:前引书,第238页。
    ④[法]米歇尔·布托著:《巴尔扎克和现实》,李化译,《法国作家论文学》,王忠琪等译,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1985年版,第403页。
    ⑤[法]米歇尔·布托著:前引书,第407页。
    ①[法]米歇尔·布托著:《巴尔扎克和现实》,李化译,《法国作家论文学》,王忠琪等译,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1985年版,第409页。
    ②[法]米歇尔·布托著:前引书,第407页。
    ③现场录像:“罗伯-格里耶在香港科技大学的讲座”,香港科技大学录制,1998年。
    ④[法]米歇尔·布托著:《巴尔扎克和现实》,《新小说派研究》,柳鸣九选编,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86年版,第95-96页。
    ⑤Honoréde Balzac, Eugénie Grandet,《法国文学名著I》,何钊等注释,中国对外翻译出版公司1998年版,第6页。
    ①[法]巴尔扎克著:《欧也妮·葛朗台》,傅雷译,见《傅雷全集》(2),辽宁教育出版社2002年版,第9-10页。
    
    ①[哥]加西亚·马尔克斯著:《百年孤独》,黄锦炎,沈国正,陈泉译,浙江文艺出版社1991年版,第1页。
    ②此处指20世纪。
    ③Peter Schnyder (dir.), Temps et roman, Orizons, 2007, p.13.
    ①现场录像:“罗伯-格里耶在香港科技大学的讲座”,香港科技大学录制,1998年。
    ①[法]阿兰·罗伯-格里耶著:《快照集·为了一种新小说》,余中先译,湖南美术出版社2001年版,第238页。
    ①[法]阿兰·罗伯-格里耶著:《快照集·为了一种新小说》,余中先译,湖南美术出版社2001年版,第211页。
    ②[法]阿兰·罗伯-格里耶著:前引书,第211页。
    ①[法]阿兰·罗伯-格里耶著:《快照集·为了一种新小说》,余中先译,湖南美术出版社2001年版,第209-210页。
    ②[法]阿兰·罗伯-格里耶著:前引书,第161-162页。
    ③Alain Robbe-Grillet, Le Voyageur - Textes, causeries, entretiens (1947-2001), Christain Bourgois Editeur, 2001, p.56.引用部分为余中先译。
    ①汪天文:《时间理解论》,人民出版社2008年版,第62页。
    ②[法]阿兰·罗伯-格里耶著:《快照集·为了一种新小说》,余中先译,湖南美术出版社2001年版,第155页。
    ③[法]巴尔扎克著:《巴尔扎克论文学》,艾珉,黄晋凯选编,袁树仁等译,人民文学出版社2003年版,第31页。
    ④[法]巴尔扎克著:前引书,第105-106页。
    ①法语中“tout le monde”一词具有双重含义,一是“整个世界”,一是“所有人”,“人人”。
    ②现场录像:“罗伯-格里耶在香港科技大学的讲座”,香港科技大学录制,1998年。
    ①[法]阿兰·罗伯-格里耶著:《快照集·为了一种新小说》,余中先译,湖南美术出版社2001年版,第207页。
    ②[法]阿兰·罗伯-格里耶著:《重现的镜子》,杜莉,杨令飞译,《罗伯-格里耶作品选集》(第三卷),湖南美术出版社1998年版,第200页。
    ③[法]阿兰·罗伯-格里耶著:前引书,第200页。
    ④指新现实主义。
    ⑤[法]阿兰·罗伯-格里耶著:《重现的镜子》,杜莉,杨令飞译,《罗伯-格里耶作品选集》(第三卷),湖南美术出版社1998年版,第201页。
    ①转引自[法]阿兰·罗伯-格里耶著:《快照集·为了一种新小说》,余中先译,湖南美术出版社2001年版,第92页。
    ②[法]阿兰·罗伯-格里耶著:《重现的镜子》,杜莉,杨令飞译,《罗伯-格里耶作品选集》(第三卷),湖南美术出版社1998年版,第29页。
    ③见现场录像:“罗伯·格里耶在香港科技大学的讲座”,1998年。
    ④[法]米歇尔·布托著:《对小说技巧的探讨》,沈志明译,载柳鸣九编选:《新小说派研究》,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86年版,第140页。
    ①[法]阿兰·罗伯-格里耶著:《快照集·为了一种新小说》,余中先译,湖南美术出版社2001年版,第225页。
    ①[法]阿兰·罗伯-格里耶著,《快照集·为了一种新小说》,余中先译,湖南美术出版社2001年版,第110-111页。
    ②[法]阿兰·罗伯-格里耶著:前引书,第221-222页。
    ③[法]阿兰·罗伯-格里耶著:前引书,第158页。
    ④[法]阿兰·罗伯-格里耶著:前引书,第161页。
    ①[法]杰拉尔·热奈特著:《论叙事文话语——方法论》,杨志棠译,《叙述学研究》,张寅德编选,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89年版,第194-230页。
    ②[法]兹维坦·托多罗夫著:《叙事作为话语》,朱毅译,《叙述学研究》,张寅德编选,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89年版,第294-298页。
    ③[法]兹维坦·托多罗夫著:《文学作品分析》,黄晓敏译,《叙述学研究》,张寅德编选,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89年版,第62-64页。
    ①转引自Jean Thoraval, Les Nouveaux Romanciers, Bordas, 1976, p. 44.
    ②[法]阿兰·罗伯-格里耶著:《快照集·为了一种新小说》,余中先译,湖南美术出版社2001年版,第222页。
    ③[法]阿兰·罗伯-格里耶著:《重现的镜子》,杜莉,杨令飞译,《罗伯-格里耶作品选集》(第三卷),湖南美术出版社1998年版,第60页。
    ④[法]阿兰·罗伯-格里耶著:《快照集·为了一种新小说》,余中先译,湖南美术出版社2001年版,第223页。
    ⑤[法]阿兰·罗伯-格里耶著:前引书,第224页。
    ⑥[法]阿兰·罗伯-格里耶著:前引书,第222页。
    ①[法]阿兰·罗伯-格里耶著:《快照集·为了一种新小说》,余中先译,湖南美术出版社2001年版,第225页。
    ②[法]阿兰·罗伯-格里耶著:前引书,第227-228页。
    ③[法]阿兰·罗伯-格里耶著:前引书,第105页。
    ①[法]阿兰·罗伯-格里耶著:《快照集·为了一种新小说》,余中先译,湖南美术出版社2001年版,第187页。
    ②[法]阿兰·罗伯-格里耶著:前引书,第190页。
    ③[法]阿兰·罗伯-格里耶著:前引书,第192页。
    ④[法]阿兰·罗伯-格里耶著:前引书,第193页。
    ①[法]阿兰·罗伯-格里耶著:《快照集·为了一种新小说》,余中先译,湖南美术出版社2001年版,第231-232页。
    ②[美]乔治·赫伯特·米德著:《现在的哲学》,上海人民出版社2003年版,第4页。
    ③[古罗马]奥古斯丁著:《忏悔录》,周士良译,商务印书馆2008年版,第247页。
    ④[法]阿兰·罗伯-格里耶著:《快照集·为了一种新小说》,余中先译,湖南美术出版社2001年版,第237页。
    ①[法]阿兰·罗伯-格里耶著:《快照集·为了一种新小说》,余中先译,湖南美术出版社2001年版,第209页。
    ②[美]乔治·赫伯特·米德著:《现在的哲学》,李猛译,上海人民出版社2003年版,第2页。
    ③[法]阿兰·罗伯-格里耶著:《快照集·为了一种新小说》,余中先译,湖南美术出版社2001年版,第222页。
    ①[法]阿兰·罗伯-格里耶著:《快照集·为了一种新小说》,余中先译,湖南美术出版社2001年版,第155页。
    ②[法]阿兰·罗伯-格里耶著:前引书,第217页。
    ③[法]阿兰·罗伯-格里耶著:前引书,第219页。
    ④[法]阿兰·罗伯-格里耶著:前引书,第221页。
    ⑤[法]阿兰·罗伯-格里耶著:前引书,第167页。
    ①[法]阿兰·罗伯-格里耶著:《快照集·为了一种新小说》,余中先译,湖南美术出版社2001年版,第98-99页。
    ①[法]阿兰·罗伯-格里耶著:《快照集·为了一种新小说》,余中先译,湖南美术出版社2001年版,第99页。
    ②[法]阿兰·罗伯-格里耶著:《昂热丽克或迷醉》,升华译,《罗伯-格里耶作品选集》(第三卷),湖南美术出版社1998年版,第286页。
    ③[法]阿兰·罗伯-格里耶著:《快照集·为了一种新小说》,余中先译,湖南美术出版社2001年版,第99页。
    ①[法]阿兰·罗伯-格里耶著:《快照集·为了一种新小说》,余中先译,湖南美术出版社2001年版,第222页。
    ②[法]阿兰·罗伯-格里耶著:前引书,第222-223页。
    ③[法]阿兰·罗伯-格里耶著:前引书,第224页。
    ④[法]阿兰·罗伯-格里耶著:前引书,第206页。
    ⑤[法]伊夫·瓦岱著:《文学与现代性》,田庆生译,北京大学出版社2001年版,第52页。
    ①[法]阿兰·罗伯-格里耶著:《快照集·为了一种新小说》,余中先译,湖南美术出版社2001年版,第225页。
    ②[法]伊夫·瓦岱著:《文学与现代性》,田庆生译,北京大学出版社2001年版,第44-80页。
    ③[法]阿兰·罗伯-格里耶著:《快照集·为了一种新小说》,余中先译,湖南美术出版社2001年版,第225页。
    ④[法]阿兰·罗伯-格里耶著:前引书,第221页。
    ①[法]阿兰·罗伯-格里耶著:《快照集·为了一种新小说》,余中先译,湖南美术出版社2001年版,第223页。
    ②[法]伊夫·瓦岱著:《文学与现代性》,田庆生译,北京大学出版社2001年版,第77-78页。
    ③[法]阿兰·罗伯-格里耶著:《快照集·为了一种新小说》,余中先译,湖南美术出版社2001年版,第218页。
    ④[法]阿兰·罗伯-格里耶著:前引书,第235页。
    ①[法]阿兰·罗伯-格里耶著:《快照集·为了一种新小说》,余中先译,湖南美术出版社2001年版,第154-155页。
    ②[法]阿兰·罗伯-格里耶著:前引书,第236页。
    ③[美]约瑟夫·弗兰克等著:《现代小说中的空间形式》,秦芳林编译,北京大学出版社1991年版,第9页。
    ④[美]约瑟夫·弗兰克等著:前引书,第10页。
    
    ①[法]让-保罗·萨特著:《萨特文学论文集》,施康强等译,安徽文艺出版社1998年版,第22页。
    ②李志华:《法国新小说派的时间观念》,华东师范大学硕士论文,2004年,第2页。
    
    ①[古罗马]奥古斯丁著:《忏悔录》,周士良译,商务印书馆2008年版,第254-255页。
    ②熊华:《20世纪小说叙事时间与生命体验》,重庆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06年,第5页。
    ③倪梁康(选编):《胡塞尔选集》(上),上海三联书店,1997年版,第540-555页。
    ①倪梁康(选编):《胡塞尔选集》(上),上海三联书店,1997年版,第548-549页。
    ②[德]马丁·海德格尔著:《存在与时间》,陈嘉映,王庆节译,三联书店1987年版,第17-22页。
    ③[法]柏格森著:《时间与自由意志》,吴士栋译,商务印书馆2005年版,第55-104页。
    ①汪天文:《时间理解论》,人民出版社2008年版,第83页。
    ③汪天文:《时间理解论》,人民出版社2008年版,第435-436页。
    ④汪天文:前引书,第437页。
    ①[法]阿兰·罗伯-格里耶著:《快照集·为了一种新小说》,余中先译,湖南美术出版社2001年版,第221页。
    ①[法]米歇尔·布托著:《巴尔扎克和现实》,李化译。见:《法国作家论文学》,王忠琪等译,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1985年版,第409页。
    ①[法][阿兰·罗伯-格里著耶:《科兰特的最后日子》,余中先译,《罗伯-格里耶作品选集》(第三卷),湖南美术出版社1998年版,第479页。
    ①Sjef Houppermans, Alain Robbe-Grillet autobiographe, Rodopi, 1999, pp. 7-8.
    
    ①[法]阿兰·罗伯-格里耶著:《橡皮》,林秀清译,凤凰出版传媒集团译林出版社2007年版,第1-2页。
    ②[法]阿兰·罗伯-格里耶著:前引书,第1-9页。
    ①[法]阿兰·罗伯-格里耶著:《窥视者》,郑永慧译,凤凰出版传媒集团译林出版社2007年版,第93-163页。
    
    ①[法]阿兰·罗伯-格里耶著:《轼君者》,邓永忠译,《罗伯-格里耶作品选集》(第一卷),湖南美术出版社1998年版,第127页。
    ②Alain Robbe-Grillet, Un Régicide, Editions de Minuit, 1978, p. 166.
    ①[法]阿兰·罗伯-格里耶著:《轼君者》,邓永忠译,《罗伯-格里耶作品选集》(第一卷),湖南美术出版社1998年版,第127页。
    ②Alain Robbe-Grillet, Un Régicide, Editions de Minuit, 1978, p. 141.
    
    ①[法]阿兰·罗伯-格里耶著:《橡皮》,林秀清译,凤凰出版传媒集团译林出版社2007年版,第3页。
    ②Alain Robbe-Grillet, Les Gommes, Editions de Minuit, 1973, pp. 12-13.
    
    ①[法]阿兰·罗伯-格里耶著:《窥视者》,郑永慧译,凤凰出版传媒集团译林出版社2007年版,第2页。
    ②Alain Robbe-Grillet, Le Voyeur, Editions de Minuit, 1955, pp. 10-11.
    ①[法]阿兰·罗伯-格里耶著:《窥视者》,郑永慧译,凤凰出版传媒集团译林出版社2007年版,第9页。
    ②Alain Robbe-Grillet, Le Voyeur, Editions de Minuit, 1955, p. 18.
    ③[法]阿兰·罗伯-格里耶著:《窥视者》,郑永慧译,凤凰出版传媒集团译林出版社2007年版,第16页。
    ④Alain Robbe-Grillet, Le Voyeur, Editions de Minuit, 1955, p. 26.
    ①[法]阿兰·罗伯-格里耶著:《窥视者》,郑永慧译,凤凰出版传媒集团译林出版社2007年版,第117页。
    ②Alain Robbe-Grillet, Le Voyeur, Editions de Minuit, 1955, p.145.
    ③即“马弟雅思”,原文如此,《重现的镜子》的译者与《窥视者》的译者采用了不同的人物译名。——论文作者注。
    ④[法]阿兰·罗伯-格里耶著:《重现的镜子》,杜莉,杨令飞译,《罗伯-格里耶作品选集》(第三卷),湖南美术出版社1998年版,第40-41页。
    ①[法]阿兰·罗伯-格里耶著:《快照集·为了一种新小说》,余中先译,湖南美术出版社2001年版,第224页。
    ②[法]阿兰·罗伯-格里耶著:《橡皮》,林秀清译,凤凰出版传媒集团译林出版社2007年版,第1-9页。法语原著见Alain Robbe-Grillet, Les Gommes, Editions de Minuit, 1973, pp. 11-18.此处为节省篇幅略去引用。
    ①[法]阿兰·罗伯-格里耶著:《橡皮》,林秀清译,凤凰出版传媒集团译林出版社2007年版,第244-252页。法语原著见Alain Robbe-Grillet, Les Gommes, Editions de Minuit, 1973, pp. 257-264.此处限于篇幅不作引用。
    
    ①[法]阿兰·罗伯-格里耶著:著《窥视者》,郑永慧译,凤凰出版传媒集团译林出版社2007年版,第14-17页。原文见Alain Robbe-Grillet, Le Voyeur, Editions de Minuit, 1955, pp. 24-28.此处限于篇幅不作引用。
    ①[法]阿兰·罗伯-格里耶著:《轼君者》,邓永忠译,《罗伯-格里耶作品选集》(第一卷),湖南美术出版社1998年版,第184-187页。
    ①张唯嘉:《罗伯-格里耶新小说研究》,湖南人民出版社2002年版,第57页。
    ①Alain Robbe-Grillet, La Jalousie, Editions de Minuit, 1957, pp. 88-89.
    ①[法]阿兰·罗伯-格里耶著:《嫉妒》,李清安译,凤凰出版传媒集团译林出版社2007年版,第53-54页。
    ①[法]阿兰·罗伯-格里耶著:《纽约革命计划》,郑益姣译,《罗伯-格里耶作品选集》(第二卷),湖南美术出版社1998年版,第24页。
    ②Alain Robbe-Grillet, Projet pour une révolutionàNew York, Editions de Minuit, 1970, p. 26.
    ①[法]阿兰·罗伯-格里耶著:《昂热丽克或迷醉》,升华译,《罗伯-格里耶作品选集》(第三卷),湖南美术出版社1998年版,第396页。
    ①原文如此。
    ②[法]阿兰·罗伯-格里耶著:《幽会的房子》,周家树译,《罗伯-格里耶作品选集》(第一卷),湖南美术出版社1998年版,第536-537页。
    ①Alain Robbe-Grillet, La Maison de Rendez-vous, Editions de Minuit, 1965, pp. 14-15.
    ①[法]阿兰·罗伯-格里耶著:《重现的镜子》,杜莉,杨令飞译,《罗伯-格里耶作品选集》(第三卷),湖南美术出版社1998年版,第9页。
    ②[法]阿兰·罗伯-格里耶著:《反复》,湖南美术出版社2001年版,扉页。
    ③[法]阿兰·罗伯-格里耶著:《吉娜》,南山译,上海译文出版社1997年版,第3页。
    ④[法]阿兰·罗伯-格里耶著:前引书,第4-5页。
    ①[法]阿兰·罗伯-格里耶著:《吉娜》,南山译,上海译文出版社1997年版,第7-13页。
    ①[法]阿兰·罗伯-格里耶著:《吉娜》,南山译,上海译文出版社1997年版,第97-100页。
    ①[法]阿兰·罗伯-格里耶著:《反复》,余中先译,湖南美术出版社2001年版,第18页。
    ①[法]阿兰·罗伯-格里耶著:《吉娜》,南山译,上海译文出版社1997年版,第18页。
    
    ①Alain Robbe-Grillet, Djinn, Editions de Minuit, 1981, p. 27.
    ②[法]阿兰·罗伯-格里耶著:《吉娜》,南山译,上海译文出版社1997年版,第57页。
    
    ①Alain Robbe-Grillet, Djinn, Editions de Minuit, 1981, p. 83.
    ②[法]阿兰·罗伯-格里耶著:《反复》,余中先译,湖南美术出版社2001年版,第74页。
    ③Alain Robbe-Grillet, La Reprise, Editions de Minuit, 2001, p. 102.
    ①转引自Nelly Wolf, Une littérature sans histoire---essai sur le Nouveau Roman, Librairie DROZ S.A., 1995, p. 143.
    ①[法]阿兰·罗伯-格里耶著:《快照集·为了一种新小说》,余中先译,湖南美术出版社2001年版,第222页。
    ①[法]阿兰·罗伯-格里耶著:《轼君者》,邓永忠译,《罗伯-格里耶作品选集》第一卷,湖南美术出版社1998年版,第93页。
    ②Alain Robbe-Grillet, Un Régicide, Editions de Minuit, 1978, p. 121.
    […] J’ai l’impression que cette scène s’est déjàproduite, une fois au moins, auparavant, tant
    ①Alain Robbe-Grillet, Souvenirs du triangle d’or, Editions de Minuit, 1978, p. 16.
    ②[法]阿兰·罗伯-格里耶著:《金三角的回忆》,张容译,《罗伯-格里耶作品选集》(第二卷),湖南美术出版社1998年版,第382-383页。
    ①[法]阿兰·罗伯-格里耶著:《橡皮》,林秀清译,凤凰出版传媒集团译林出版社2007年版,第11-15页。
    ①[法]阿兰·罗伯-格里耶著:《重现的镜子》,杜莉,杨令飞译,《罗伯-格里耶作品选集》(第三卷),湖南美术出版社1998年版,第23页。
    ①Henri Baudin, RenéBourgeois, De Proust au Nouveau Roman, Masson et Cie, 1971, p. 213.
    ②[法]让-保罗·萨特著:《萨特文学论文集》,施康强等译,安徽文艺出版社1998年版,第22页。
    ③[法]阿兰·罗伯-格里耶著:《重现的镜子》,杜莉,杨令飞译,《罗伯-格里耶作品选集》(第三卷),湖南美术出版社1998年版,第29-30页。
    ①[法]阿兰·罗伯-格里耶著:《昂热丽克或迷醉》,升华译,《罗伯-格里耶作品选集》(第三卷),湖南美术出版社1998年版,第396页。
    ②[法]米歇尔·布托著:《对小说技巧的探讨》,沈志明译,见柳鸣九主编:《新小说派研究》,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86年版,第140页。
    ①[法]阿兰·罗伯-格里耶著:《轼君者》,邓永忠译,《罗伯-格里耶作品选集》第一卷,湖南美术出版社1998年版,第21页。
    ②Alain Robbe-Grillet, Un Régicide, Editions de Minuit, 1978, p. 20.
    ①Alain Goulet, Le parcours moebien de l’écriture - le Voyeur d’Alain Robbe-Grillet, Lettres Modernes, 1982, p. 77.
    ②Alain Robbe-Grillet, Dans le Labyrinthe, Editions de Minuit, 1959, p. 14.
    ③[法]阿兰·罗伯-格里耶著:《在迷宫里》,孙良方,夏家珍译,《罗伯-格里耶作品选集》(第一卷),湖南美术出版社1998年版,第179页。
    ④[法]阿兰·罗伯-格里耶著:著《窥视者》,郑永慧译,凤凰出版传媒集团译林出版社2007年版,第66
    -67页。
    ①原文如此。
    ②Alain Robbe-Grillet, Le Voyeur, Editions de Minuit, 1955, pp. 84-85.
    ①[法]阿兰·罗伯-格里耶著:《嫉妒》,李清安译,凤凰出版传媒集团译林出版社2007年版,第37页。
    ②Alain Robbe-Grillet, La Jalousie, Editions de Minuit, 1957, p. 56.
    ③[法]阿兰·罗伯-格里耶著:《嫉妒》,李清安译,凤凰出版传媒集团译林出版社2007年版,第83页。
    ④Alain Robbe-Grillet, La Jalousie, Editions de Minuit, 1957, p. 145.
    ①[法]阿兰·罗伯-格里耶著:《橡皮》,林秀清译,凤凰出版传媒集团译林出版社2007年版,第43页。
    ①张唯嘉:《罗伯-格里耶新小说研究》,湖南人民出版社2002年版,第84页。
    ①柳鸣九:《<嫉妒>代译序》,见李清安译《嫉妒》,凤凰出版传媒集团译林出版社2007年版。
    ①[法]阿兰·罗伯-格里耶著:《嫉妒》,李清安译,凤凰出版传媒集团译林出版社2007年版,第21-22页。
    ②Alain Robbe-Grillet, La Jalousie, Editions de Minuit, 1957, p. 27.
    ③Mireille Calle-Gruber,“Alain Robbe-Grillet ou la reprise-en-avant”, in Crtitique, vol. 651-652, 2001, p. 611.
    ④[法]阿兰·罗伯-格里耶著:《嫉妒》,李清安译,凤凰出版传媒集团译林出版社2007年版,第37页。
    ①[法]阿兰·罗伯-格里耶著:《嫉妒》,李清安译,凤凰出版传媒集团译林出版社2007年版,第40页。
    ②[法]阿兰·罗伯-格里耶著:前引书,第54页。
    ③[法]阿兰·罗伯-格里耶著:前引书,第57-58页。
    ④[法]阿兰·罗伯-格里耶著:前引书,第66页。
    ⑤[法]阿兰·罗伯-格里耶著:前引书,第73-75页。
    ⑥[法]阿兰·罗伯-格里耶著:前引书,第83页。
    ⑦[法]阿兰·罗伯-格里耶著:前引书,第91页。
    ⑧[法]阿兰·罗伯-格里耶著:前引书,第92页。
    ⑨[法]阿兰·罗伯-格里耶著:前引书,第109页。
    ①[法]阿兰·罗伯-格里耶著:《吉娜》,南山译,上海译文出版社1997年版,第18页。
    ②Alain Robbe-Grillet, Djinn, Editions de Minuit, 1981, p. 27.
    ③[法]阿兰·罗伯-格里耶著:《吉娜》,南山译,上海译文出版社1997年版,第41页。
    ①Alain Robbe-Grillet, Djinn, Editions de Minuit, 1981, p. 59.
    ②[法]阿兰·罗伯-格里耶著:《吉娜》,南山译,上海译文出版社1997年版,第58页。
    ③Alain Robbe-Grillet, Djinn, Editions de Minuit, 1981, pp. 84-85.
    ④[法]阿兰·罗伯-格里耶著:《吉娜》,南山译,上海译文出版社1997年版,第59页。
    ⑤Alain Robbe-Grillet, Djinn, Editions de Minuit, 1981, p. 86.
    ①[法]阿兰·罗伯-格里耶著:《吉娜》,南山译,上海译文出版社1997年版,第93页。
    ②Alain Robbe-Grillet, Djinn, Editions de Minuit, 1981, p. 134.
    
    ①[俄]巴赫金著:《小说理论》,白春仁,晓河译,河北教育出版社1998年版,第449-450页。
    
    ①[法]阿兰·罗伯-格里耶著:《橡皮》,林秀清译,凤凰出版传媒集团译林出版社2007年版,第1页。
    ②[法]阿兰·罗伯-格里耶著:前引书,第244页。
    ①[法]阿兰·罗伯-格里耶著:《橡皮》,林秀清译,凤凰出版传媒集团译林出版社2007年版,第244页。
    ②[法]阿兰·罗伯-格里耶著:前引书,第36页。
    ③[法]阿兰·罗伯-格里耶著:前引书,第65页。
    ④[法]阿兰·罗伯-格里耶著:前引书,第87页。
    ⑤[法]阿兰·罗伯-格里耶著:前引书,第133页。
    ①[法]阿兰·罗伯-格里耶著:《橡皮》,林秀清译,凤凰出版传媒集团译林出版社2007年版,第146页。
    ②[法]阿兰·罗伯-格里耶著:前引书,第174页。
    ③[法]阿兰·罗伯-格里耶著:前引书,第193页。
    ④[法]阿兰·罗伯-格里耶著:前引书,第225页。
    ⑤[法]阿兰·罗伯-格里耶著:前引书,第240页。
    ⑥[法]阿兰·罗伯-格里耶著:前引书,第242页。
    ⑦[法]阿兰·罗伯-格里耶著:《嫉妒》,李清安译,凤凰出版传媒集团译林出版社2007年版,第25页。
    ⑧[法]阿兰·罗伯-格里耶著:前引书,第13页。
    ⑨[法]阿兰·罗伯-格里耶著:前引书,第42-43页。
    ⑩[法]阿兰·罗伯-格里耶著:前引书,第114页。
    ①[法]阿兰·罗伯-格里耶著:《嫉妒》,李清安译,凤凰出版传媒集团译林出版社2007年版,第13页。
    ②[法]阿兰·罗伯-格里耶著:前引书,第70页。
    ③[法]阿兰·罗伯-格里耶著:前引书,第71页。
    ①Michel Foucault, Roland Barthes, Jacques Derrida, Jean-Louis Baudry, etc. Théorie d’ensemble,Seuil, 1966, p. 21.
    ①Alain Goulet, Le parcours moebien de l’écriture - le Voyeur d’Alain Robbe-Grillet, Lettres Modernes, 1982, pp. 73-74.
    ②Jean Thoraval : Les Nouveaux Romanciers, Bordas, 1976, p. 43.
    ③Claude Simon : Le Vent, 1957, Editions de Gallimard, 1957, p. 149.引用时有删节。
    ①[美]马泰·卡林内斯库著:《现代性的五副面孔》,顾爱彬,李瑞华译,商务印书馆2002年版,第9页。
    ①[美]约瑟夫·弗兰克等著:《现代小说中的空间形式》,秦芳林编译,北京大学出版社1991年版,第2-3页。
    ②熊华:《20世纪小说叙事时间与生命体验》,2006年重庆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第16页。
    ③
    ①Fran?oise Baqué, Le Nouveau Roman, Bordas, 1972, p. 102.
    ①[法]阿兰·罗伯-格里耶著:《在迷宫里》,孙良方,夏家珍译,《罗伯-格里耶作品选集》(第一卷),湖南美术出版社1998年版,第173页。
    ①[法]阿兰·罗伯-格里耶著:《昂热丽克或迷醉》,升华译,《罗伯-格里耶作品选集》(第三卷),湖南美术出版社1998年版,第288页。
    ①转引自王炎:《小说的时间性与现代性——欧洲成长教育小说叙事的时间性研究》,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2007年版,第2页。
    ②[美]克里斯蒂安·麦茨,[法]吉尔·德勒兹等著:《凝视的快感——电影文本的精神分析》,吴琼编,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5年版,第2页。
    ③[美]克里斯蒂安·麦茨,[法]吉尔·德勒兹等著:前引书,第6页。
    ①[美]克里斯蒂安·麦茨,[法]吉尔·德勒兹等著:《凝视的快感——电影文本的精神分析》,吴琼编,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5年版,第3页。
    ②[古希腊]亚里士多德著:《形而上学篇》,吴寿彭译,商务印书馆1959年版,第1页。
    ③[美]克里斯蒂安·麦茨,[法]吉尔·德勒兹等著:《凝视的快感——电影文本的精神分析》,吴琼编,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5年版,第4页。
    ④[美]克里斯蒂安·麦茨,[法]吉尔·德勒兹等著:前引书,第5页。
    ⑤转引自[美]克里斯蒂安·麦茨,[法]吉尔·德勒兹等著:《凝视的快感——电影文本的精神分析》,吴琼编,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5年版,第5-6页。
    ①[法]阿兰·罗伯-格里耶著:《昂热丽克或迷醉》,升华译,《罗伯-格里耶作品选集》(第三卷),湖南美术出版社1998年版,第396页。
    ①[法]克洛德·托马塞著:李华译,《新小说·新电影》,天津人民出版社2003年版,第18页。
    ②转引自[法]阿兰·罗伯-格里耶著:《嫉妒》,李清安译,凤凰出版传媒集团译林出版社2007年版,第9页。
    ③[法]米歇尔·布托著:《小说的空间》,张裕禾译,见柳鸣九主编:《新小说派研究》,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86年版,第115页。
    ①[法]阿兰·罗伯-格里耶著:《嫉妒》,李清安译,凤凰出版传媒集团译林出版社2007年版,第69-70页。
    ①Alain Robbe-Grillet, La Jalousie, Editions de Minuit, 1957, pp. 120-122.
    ①[法]阿兰·罗伯-格里耶著:《窥视者》,郑永慧译,凤凰出版传媒集团译林出版社2007年版,第55页。
    ②Alain Robbe-Grillet, Le Voyeur, L’Edition de Minuit, 1955, p. 71.
    ③[法]阿兰·罗伯-格里耶著:《窥视者》,郑永慧译,凤凰出版传媒集团译林出版社2007年版,第2页。
    ①Alain Robbe-Grillet, Le Voyeur, L’Edition de Minuit, 1955, p. 10.
    ②指女招待。
    ③[法]阿兰·罗伯-格里耶著:《窥视者》,郑永慧译,凤凰出版传媒集团译林出版社2007年版,第43页。
    ④Alain Robbe-Grillet, Le Voyeur, L’Edition de Minuit, 1955, pp. 57-58.
    ①[法]阿兰·罗伯-格里耶著:《在迷宫里》,孙良方,夏家珍译,《罗伯-格里耶作品选集》(第一卷),湖南美术出版社1998年版,第195页。
    ①Alain Robbe-Grillet, Le Voyeur, L’Edition de Minuit, 1955, pp. 39-41.
    ①[法]阿兰·罗伯-格里耶著:《窥视者》,郑永慧译,凤凰出版传媒集团译林出版社2007年版,第51-53页。
    ②限于篇幅,此处不作引用原文与中译文。
    ①[法]阿兰·罗伯-格里耶著:《在迷宫里》,孙良方,夏家珍译,《罗伯-格里耶作品选集》(第一卷),湖南美术出版社1998年版,第176-179页。
    ②[法]阿兰·罗伯-格里耶著:《昂热丽克或迷醉》,升华译,《罗伯-格里耶作品选集》(第三卷),湖南美术出版社1998年版,第396页。
    ③[法]巴尔扎克著:《巴尔扎克论文艺》,艾珉,黄晋凯选编,袁树仁等译,人民文学出版社2003年版,第13-14页。
    ①Alain Robbe-Grillet, Le Voyageur -Textes, causeries, entretiens (1947-2001), Christian Bourgois Editeur, 2001, p. 70.引用部分为余中先所译。
    ②Alain Robbe-Grillet, ibid, p.70.引用部分为余中先所译。
    ①汪天文:《时间理解论》,人民出版社2008年版,第73-74页。
    ②汪天文:前引书,第33页。
    ③汪天文:前引书,第36页。
    ④[俄]巴赫金著:《小说理论》,白春仁,晓河译,河北教育出版社1998年版,第274-275页。
    ⑤[俄]巴赫金著:前引书,第444页。
    ①[俄]巴赫金著:《小说理论》,白春仁,晓河译,河北教育出版社1998年版,第444-445页。
    ②[俄]巴赫金著:前引书,第451页。
    ③[美]伊恩·P.瓦特著:《小说的兴起》,高原、董红钧译,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1992年版,第20页。
    ④汪天文:《时间理解论》,人民出版社2008年版,第62页。
    ①[法]阿兰·罗伯-格里耶著:《昂热丽克或迷醉》,升华译,《罗伯-格里耶作品选集》(第三卷),湖南美术出版社1998年版,第396页。
    ②[法]米歇尔·布托著:《对小说技巧的探讨》,沈志明译,见柳鸣九主编:《新小说派研究》,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86年版,第144页。
    ①[法]米歇尔·布托著:《对小说技巧的探讨》,沈志明译,见柳鸣九主编:《新小说派研究》,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86年版,第144页。
    ②[法]米歇尔·布托著:前引书,第145页。
    ③Roland Barthes,“Littérature objective”, in Critique, no. 86-87, juillet-ao?t 1954.
    ④Roland Barthes,“Pré-romans”, in France-Observateur, 24 juin 1954.
    ⑤[美]乔治·布鲁斯东著:《从小说到电影》,高骏千译,电影出版社1981年版,第66页。
    ①限于篇幅,此处不作引用原文及中译文。
    ②此处中译本中有遗漏。
    ③[法]米歇尔·布托著:《对小说技巧的探讨》,沈志明译,见柳鸣九主编:《新小说派研究》,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86年版,第145页。
    ①[法]阿兰·罗伯-格里耶著:《橡皮》,林秀清译,凤凰出版传媒集团译林出版社2007年版,第1页。
    ②Alain Robbe-Grillet, Les Gommes, Editions de Minuit, 1973, p.11.
    ③[法]阿兰·罗伯-格里耶著:《在迷宫里》,孙良方,夏家珍译,《罗伯-格里耶作品选集》(第一卷),湖南美术出版社1998年版,第208页。
    ④Alain Robbe-Grillet, Dans le Labyrinthe, Editions de Minuit, 1959, p. 59.
    ①Roland Barthes,“Littérature Objective”, in Critique, no. 86-87, juillet-ao?t 1954.
    ②[古罗马]奥古斯丁著:《忏悔录》,周士良译,商务印书馆2008年版,第242页。
    
    ①[法]克洛德·托马塞著:《新小说·新电影》,李华译,天津人民出版社2003年版,第18页。
    ②Jean-Yves Tadié: Le Roman au xxe siècle, Pierre Belfond. 1990, p. 161.
    ①[法]克洛德·托马塞著:《新小说·新电影》,李华译,天津人民出版社,2003年版,第60页。
    ②[法]让-保罗·萨特著:《萨特文学论文集》,施康强等译,安徽文艺出版社1998年版,第23页。
    ③[法]阿兰·罗伯-格里耶著:《快照集·为了一种新小说》,余中先译,湖南美术出版社2001年版,第207页。
    ①Bernard Pingaud, La Technique de la description dans le jeune roman d’aujourdh’hui, pp.167, 169, 170, 174.转引自Fran?oise Van Rossum-Guyon, Critique du roman, Gallimard, 1970, pp. 104-105.
    ②[法]阿兰·罗伯-格里耶著:《窥视者》,郑永慧译,凤凰出版传媒集团译林出版社2007年版,第117页。
    ③Alain Robbe-Grillet, Le Voyeur, L’Edition de Minuit, 1955, p. 144.
    ④Fran?oise Van Rossum-Guyon, Critique du roman, Gallimard, 1970, p. 107.
    ⑤Fran?oise Van Rossum-Guyon, ibid, p. 107.
    ⑥Bernard Pingaud, La Technique de la description dans le jeune roman d’aujourdh’hui, pp.167, 169, 170, 174.转引自Fran?oise Van Rossum-Guyon, Critique du roman, Gallimard, 1970, pp. 104-105.
    ①[法]阿兰·罗伯-格里耶著:《嫉妒》,李清安译,凤凰出版传媒集团译林出版社2007年版,第26页。
    ②Alain Robbe-Grillet, La Jalousie, Editions de Minuit, 1957, p. 34.
    ③[法]阿兰·罗伯-格里耶著:《嫉妒》,李清安译,凤凰出版传媒集团译林出版社2007年版,第29页。
    ④Alain Robbe-Grillet, La Jalousie, Editions de Minuit, 1957, p. 40.
    ⑤[法]阿兰·罗伯-格里耶著:《嫉妒》,李清安译,凤凰出版传媒集团译林出版社2007年版,第49页。
    ⑥Alain Robbe-Grillet, La Jalousie, Editions de Minuit, 1955, p. 80.
    ⑦[法]阿兰·罗伯-格里耶著:《嫉妒》,李清安译,凤凰出版传媒集团译林出版社2007年版,第62页。
    ⑧Alain Robbe-Grillet, La Jalousie, Editions de Minuit, 1955, p. 104.
    
    ①[法]阿兰·罗伯-格里耶著:《嫉妒》,李清安译,凤凰出版传媒集团译林出版社2007年版,第68页。
    ②Alain Robbe-Grillet, La Jalousie, Editions de Minuit, 1955, p. 118.
    ③Fran?oise Van Rossum-Guyon, Critique du roman, Gallimard, 1970, p. 109.
    
    ①[法]阿兰·罗伯-格里耶著:《嫉妒》,李清安译,凤凰出版传媒集团译林出版社2007年版,第73页。
    ②[法]阿兰·罗伯-格里耶著:前引书,第90页。
    ③[法]阿兰·罗伯-格里耶著:前引书,第22页。
    ④[法]阿兰·罗伯-格里耶著:前引书,第37页。
    ⑤[法]阿兰·罗伯-格里耶著:前引书,第40页。
    ⑥[法]阿兰·罗伯-格里耶著:前引书,第109页。
    ⑦[法]阿兰·罗伯-格里耶著:前引书,第92页。
    ①Alain Robbe-Grillet, Le Voyageur -Textes, causeries, entretiens (1947-2001), Christain Bourgoiséditeur, 2001, pp. 69-70.引用部分为余中先所译。
    ②[法]米兰·昆德拉著:《被背叛的遗嘱》,余中先译,上海译文出版社2003年版,第134页。
    ①[法]阿兰·罗伯-格里耶著:《幽会的房子》,周家树译,《罗伯-格里耶作品选集》(第一卷),湖南美术出版社1998年版,第536-537页。
    ②Alain Robbe-Grillet, La Maison de Rendez-vous, Editions de Minuit, 1965, pp. 14-15.
    ①[法]阿兰·罗伯-格里耶著:《嫉妒》,李清安译,凤凰出版传媒集团译林出版社2007年版,第66页。
    ①Alain Goulet, Le parcours moebien de l’écriture - le Voyeur d’Alain Robbe-Grillet, Lettres Modernes, 1982, p. 7.
    ①Roland Barthes, Essais Critiques, Editions du Seuil, 1964, p. 104.
    
    ①[法]巴尔扎克著:《巴尔扎克论文艺》,袁树仁等译,人民文学出版社2003年版,第4页。
    ②[法]巴尔扎克著:前引书,第3页。
    ①[法]巴尔扎克著:《巴尔扎克论文艺》,袁树仁等译,人民文学出版社2003年版,第4页。
    ②雨果语,转引自巴尔扎克《致厄阿泽尔》(1844年1月5日)。转引自[法]巴尔扎克著:《巴尔扎克论文艺》,袁树仁等译,人民文学出版社2003年版,第5页。
    ③[法]巴尔扎克著:《巴尔扎克论文艺》,袁树仁等译,人民文学出版社2003年版,第5页。
    ④[法]巴尔扎克著:前引书,第7-8页。
    ⑤[法]巴尔扎克著:前引书,第9-10页。
    ①Roland Barthes, Essais Critiques, Editions du Seuil, 1964, p. 101-102.
    ②[法]阿兰·罗伯-格里耶著:《重现的镜子》,杜莉,杨令飞译,《罗伯-格里耶作品选集》(第三卷),湖
    南美术出版社1998年版,第31页。
    ①[法]阿兰·罗伯-格里耶著:《快照集·为了一种新小说》,湖南美术出版社2001年版,余中先译,第85页。
    ①Claude Mauriac, l’Alittérature Contemporaine, Albin Michel, 1969, pp. 284-285.
    ①转引自[法]阿兰·罗伯-格里耶著:《快照集·为了一种新小说》,余中先译,湖南美术出版社2001年版,第92页。
    ②Roland Barthes, Préface de Les Romans de Robbe-Grillet, Editions de Minuit, 1963, p. 8.
    ①[法]阿兰·罗伯-格里耶著:《昂热丽克或迷醉》,升华译,《罗伯-格里耶作品选集》(第三卷),湖南美术出版社1998年版,第256页。
    ②[法]阿兰·罗伯-格里耶著:《重现的镜子》,杜莉,杨令飞译,《罗伯-格里耶作品选集》(第三卷),湖南美术出版社1998年版,第13-14页。
    ③[法]克洛德·托马塞著:《新小说·新电影》,李华译,天津人民出版社,2003年版,第60页。
    ①[法]阿兰·罗伯-格里耶著:《科兰特的最后日子》,余中先译,《罗伯-格里耶作品选集》(第三卷),湖南美术出版社1998年版,第625页。
    ①[法]阿兰·罗伯-格里耶著:《重现的镜子》,杜莉,杨令飞译,《罗伯-格里耶作品选集》(第三卷),湖南美术出版社1998年版,第203-204页。
    ②[法]阿兰·罗伯-格里耶著:《科兰特的最后日子》,余中先译,《罗伯-格里耶作品选集》(第三卷),湖南美术出版社1998年版,第550页。
    ③[法]阿兰·罗伯-格里耶著:《重现的镜子》,杜莉,杨令飞译,《罗伯-格里耶作品选集》(第三卷),湖南美术出版社1998年版,第203页。
    ①[美]约瑟夫·弗兰克等著:《现代小说中的空间形式》,秦芳林编译,北京大学出版社1991年版,第4-6页。
    ②Fran?oise Baqué, Le Nouveau Roman, Bordas, 1972, p. 41.
    ③[法]克洛德·托马塞著:李华译,《新小说·新电影》,天津人民出版社2003年版,第18页。
    ④此处译文有误,原文为“objectivitéparfaite”,应译为“完美的客观性”。
    ⑤[法]阿兰·罗伯-格里耶著:《快照集·为了一种新小说》,湖南美术出版社2001年版,余中先译,第204页。
    ①Alain Robbe-Grillet, Le Voyageur -Textes, causeries, entretiens (1947-2001), Christain Bourgoiséditeur, 2001, p. 53.引用部分为余中先所译。
    ②[法]克洛德·托马塞著:《新小说·新电影》,李华译,天津人民出版社2003年版,第135页。
    ③[法]克洛德·托马塞著:前引书,第135页。
    ①Nelly Wolf, Une littérature sans histoire---essai sur le Nouveau Roman, Librairie DROZ S. A., 1995, pp. 9-10.
    ②Nelly Wolf, ibid, pp. 7-8.
    ①Alain Robbe-Grillet, Le Voyageur -Textes, causeries, entretiens (1947-2001), Christain Bourgoiséditeur, 2001, p. 61.引用部分为余中先所译。
    ②Alain Robbe-Grillet, ibid, p. 61.引用部分为余中先所译。
    ③Roland Barthes,“Pré-romans”, in France-Observateur, 24 juin 1954.
    ①[法]阿兰·罗伯-格里耶著:《快照集·为了一种新小说》,湖南美术出版社2001年版,余中先译,第207页。
    ②[法]阿兰·罗伯-格里耶著:前引书,第208页。
    ③Roland Barthes,“Pré-romans”, in France-Observateur, 24 juin 1954.
    ④[法]阿兰·罗伯-格里耶著:《快照集·为了一种新小说》,湖南美术出版社2001年版,余中先译,第82页。
    ⑤指《橡皮》、《窥视者》和《嫉妒》——原书译者注。
    ①[法]阿兰·罗伯-格里耶著:《快照集·为了一种新小说》,湖南美术出版社2001年版,余中先译,第116-117页。
    ②[法]阿兰·罗伯-格里耶著:前引书,第231页。
    ③Roland Barthes, ? Littérature Objective ?, in Critique, no. 86-87, juillet-ao?t 1954.
    ④Fran?oise Baqué, Le Nouveau Roman, Bordas, 1972, p. 41.
    ①根据上下文,此处“他”应指读者。
    ②[法]阿兰·罗伯-格里耶著:《快照集·为了一种新小说》,湖南美术出版社2001年版,余中先译,第226页。
    ③[法]让·玛·克莱尔克著:《小说与电影语言模式》,转引自徐巍:《视觉时代的小说空间》学林出版社2008年版,第141页。
    ④[法]巴尔扎克著:《巴尔扎克论文学》,艾珉、黄晋凯选编,袁树仁等译,人民文学出版社2003年版,第8页。
    ①[法]阿兰·罗伯-格里耶著:《重现的镜子》,杜莉,杨令飞译,《罗伯-格里耶作品选集》(第三卷),湖南美术出版社1998年版,第211-212页。
    ①[法]罗歇-米歇尔·阿勒芒著:《阿兰·罗伯-格里耶》,苏文平,刘苓译,上海人民出版社,第55-56页。
    ②[法]阿兰·罗伯-格里耶著:《科兰特的最后日子》,余中先译,《罗伯-格里耶作品选集》(第三卷),湖南美术出版社1998年版,第625页。
    ③[法]阿兰·罗伯-格里耶著:前引书,第618-619页。
    ①[法]阿兰·罗伯-格里耶著:《科兰特的最后日子》,余中先译,《罗伯-格里耶作品选集》(第三卷),湖南美术出版社1998年版,第479-480页。
    ②[法]阿兰·罗伯-格里耶著:《与实验艺术家的谈话》,杜莉译,湖南美术出版社1998年版,第345页。
    ③现场录像:“罗伯-格里耶在香港科技大学的讲座”,香港科技大学录制,1998年。
    ①Vincent Jouve, La littérarture selon Roland Barthes, Editions de Minuit, 1986, p. 97.
    ②[法]阿兰·罗伯-格里耶著:《快照集·为了一种新小说》,余中先译,湖南美术出版社2001年版,第209页。
    ③[法]阿兰·罗伯-格里耶著:《科兰特的最后日子》,余中先译,《罗伯-格里耶作品选集》(第三卷),湖南美术出版社1998年版,第670页。
    说明:共分为7类,即时间研究类、文学理论类、小说研究类、新小说研究类、罗伯-格里
    耶研究类、罗伯-格里耶小说研究类以及学位论文类。有少部分书目有重复。
    [古罗马]奥古斯丁著:《忏悔录》,周士良译,商务印书馆2008年版。
    [英]彼得·奥斯本著:《时间的政治-现代性与先锋》,周宪,许钧主编,商务印书馆2004年版。
    [法]柏格森著:《时间与自由意志》,吴士栋译,商务印书馆2005年版。
    [法]吉尔·德勒兹著:《哲学与权利的谈判-德勒兹访谈录》,刘汉全译,商务印书馆2000年版。
    [法]吉尔·德勒兹著:《电影2——时间-影像》,谢强,蔡若明,马月译,湖南美术出版社2004年版。
    [美]约瑟夫·弗兰克著:《现代小说中的时间、空间和结构》,秦林芳译,北京大学出版社1991年版。
    [德]马丁·海德格尔著:《存在与时间》,陈嘉映,王庆节译,三联书店2000年版。
    [德]胡塞尔著:《内在时间意识现象学》,杨富斌译,华夏出版社2000年版。
    黄裕生:《时间与永恒——论海德格尔哲学中的时间问题》,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1997年版。
    [美]马泰·卡林内斯库著:《现代性的五副面孔》,顾爱彬,李瑞华译,商务印书馆2002年版。
    [德]莱辛著:《拉奥孔》,朱光潜译,人民文学出版社1979年版。
    [德]让-利奥塔著:《非人-时间漫谈》,罗国祥译,商务印书馆2001年版。
    [法]吉尔·利波维茨基,[加]塞巴斯蒂安·夏尔著:《超级现代时间》,谢强译,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5年版。
    [法]保尔·利科著:《时间与叙事II-虚构故事中时间的塑形》,王文融译,三联书店2003年版。
    [美]乔治·赫伯特·米德著:《现在的哲学》,李猛译,上海人民出版社2003年版
    倪梁康选编:《胡塞尔选集》(上下),上海三联书店1997年版。
    倪梁康:《胡塞尔现象学概念通释》(修订版),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2007年版。
    倪梁康:《意识的向度-以胡塞尔为中心的现象学问题研究》,北京大学出版社2007年版。
    史成芳:《诗学中的时间概念》,湖南教育出版社2001年版。
    [法]伊夫·瓦岱著:《文学与现代性》,田庆生译,北京大学出版社2001年版。
    王炎:《小说的时间性与现代性》,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2007年版。
    吴国胜:《时间的观念》,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6年版。
    Jean-Paul Auffray,L'espace-Temps, Paris : Flammarion, 1996.
    HervéBarreau, Le Temps- Que sais-je, Presse Universitaire de France, 1996 .
    Karl Heinz Bohrer, Le présent absolu du temps et du mal comme catégories esthétiques, Editions de la maison des sciences de l’homme, 2000.
    Emmanuel Caquet, Diane Debailleux, Le?on littéraire sur le temps, Presse universitaire de France, 1996.
    Nicolas Grimaldi,Ontologie du temp : l'attente et la rupture, Presse universitaire de France, 1993.
    Guieu Jimmym, La spirale du temps, Plon, 1980.
    Frederic Laupies,Le?on philosophique sur le temps, Presse universitaire de France, 1996.
    Margot Lindahl, La conception du temps dans les romans de Claude Simon, UPPSALA, 1991.
    A.A.Mendilow, The time and the novel, Humanities Press, 1972.
    Christine Papadopoulos, L’Expression du temps dans l’oeuvre romanesque et autobiographique de Marguerite Yourcenar, PETER LANG, SA, 1988.
    Georges Poulet, Etudes sur le temps humain (1), Librairie Plon, 1952.
    Georges Poulet, Etudes sur le temps humain (2), Librairie Plon, 1964.
    Georges Poulet, Etudes sur le temps humain (3), Librairie Plon, 2006.
    Georges Poulet, Etudes sur le temps humain-IV, Editions du Rocher, Librairie Plon, 1968.
    Paul Ricoeur, Temps et récit-tome I, Editions du Seuil, 1984.
    Paul Riceur, Temps et récit-tome II , Editions du Seuil, 1985.
    Paul Ricoeur, Temps et récit-tome III, Editions du Seuil, 1985.
    Guy Vaes, La flèche de zénon-essai sur le temps romanesque, Editons Labor, 1994.
    
    艾珉等编:《巴尔扎克论文艺》,人民文学出版社2003年版。
    [法]罗兰·巴特著:《罗兰·巴特文集——符号学历险》,李幼蒸译,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8年版。
    [法]罗兰·巴特著:《罗兰·巴特文集——写作的零度》,李幼蒸译,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8年版。
    [法]罗兰·巴特著:《罗兰·巴特自述》,怀宇译,百花文艺出版社2006年版。
    [法]莫里斯·布朗肖著:《文学空间》,顾嘉琛译,商务印书馆2005年版。
    [美]雷诺·博格著:《德勒兹论文学》,李育霖译,台湾麦田出版2006年版。
    [美]詹姆斯·费伦著:《作为修辞的叙事》,北京大学出版社2002年版。
    [加]诺斯罗普·弗莱著:《批评的解剖》,吴持哲译,百花文艺出版社2006年版。
    [法]]A.J.格雷马斯著:《结构语义学》,蒋梓骅译,百花文艺出版社2001年版。
    [美]戴卫·赫尔曼主编:《新叙事学》,马海良译,北京大学出版社2002年版。
    黄华:《权力、身体与自我——福柯与女性主义文学批评》,北京大学出版社2005年版。
    姜宇辉:《德勒兹身体美学研究》,华东师大出版社2007年版。
    [法]朗松著:《朗松文论选》,徐继增译,百花文艺出版社2009年版。
    [法]菲利浦·勒热讷著:《自传契约》,杨国政译,三联书店2001年版。
    [美]克里斯蒂安·麦茨,(法)吉尔·德勒兹等著:《凝视的快感——电影文本的精神分析》,吴琼编,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5年版。
    [美]尼古拉斯·米尔佐夫著:《视觉文化导论》,倪伟译,江苏人民出版社2006年版。
    [法]蒙甘著:《从文本到行动-保尔·利科传》,刘自强译,北京大学出版社1999年版。
    [法]热拉尔·热奈特著:《热奈特论文集》,史忠义译,百花文艺出版社2000年版。
    [法]热拉尔·热奈特著:《叙事话语,新叙事话语》,王文融译,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0年版。
    [法]杰拉尔·热奈特著:《论叙事文话语——方法论》,杨志棠译,《叙述学研究》,张寅德编选,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89年版。
    [法]让-保罗·萨特著:《萨特文学论文集》,施康强等译,安徽文艺出版社1998年版。
    [英]拉曼·塞尔登编:《文学批评理论——从柏拉图到现在》,刘象愚,陈永国等译,北京大学出版社2003年版。
    [英]拉曼·塞尔登,彼得·威德森,彼得·布鲁克等著:《当代文学理论导读》,刘象愚译,北京大学出版社2006年版。
    申丹:《叙述学与小说文体学研究》,北京大学出版社2003年版
    
    申丹,韩家明,王丽亚:《英美小说叙事理论研究》,北京大学出版社2005年版。
    宋家玲编著:《影视叙事学》,中国传媒大学出版社2007年版。
    [法]托多罗夫著:《巴赫金、对话理论及其他》,蒋子华,张萍译,百花文艺出版社2001年版。
    [法]兹维坦·托多罗夫著:《叙事作为话语》,朱毅译,《叙述学研究》,张寅德编选,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89年版。
    王秋荣编:《巴尔扎克论文学》,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86年版。
    伍蠡甫主编:《现代西方文论选》,上海译文出版社1983年版。
    伍蠡甫,胡经之主编:《西方文艺理论名著选编》(上卷),北京大学出版社1986年版。
    伍蠡甫,胡经之主编:《西方文艺理论名著选编》(中卷),北京大学出版社1986年版。
    伍蠡甫,胡经之主编:《西方文艺理论名著选编》(下卷),北京大学出版社1987年版。
    汪民安:《身体、空间与后现代性》,江苏人民出版社2006年版。
    汪民安,陈永国编:《后身体:文化、权利和生命政治学》,吉林人民出版社2003年版。
    王中琪等译:《法国作家论文学》,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1984年版。
    [古希腊]亚里士多德著:《形而上学篇》,吴寿彭译,商务印书馆1959年版。
    张寅德编选:《叙述学研究》,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89年版。
    祖国颂:《叙事的诗学》,安徽大学出版社2003年版。
    Roland Barthes, Essais Critiques, Editions du Seuil, 1964.
    Roland Barthes, Critique et vérité, Editions du Seuil, 1966.
    Roland Barthes, Leo Bersani, Philippe Hamon, Michael Riffaterre, Ian Watt, Littérature et réalité, Editions du Seuil, 1982.
    Pierre Beylot, Stéphanie Benassi, Littérature et télévision, Centre national du cinéma, mars 1996.
    Pierre Curnier, Pages commentées d’auteurs contemporains, tome II, Larousse, 1965.
    Umberto Eco, Lector in fabula-le r?le du lecteur, Editions Grasset, 1979.
    Dominique Fernandez, L’Art de raconter, Editions Grasset, 2006.
    Aymeric Glacet, Claude Simon chronophotographe ou les onomatopées du temps,
    PressesUniversitaire de Septentrion, 2007.
    Sabine Hilien, Ecarts de la modernité– le roman fran?ais de SartreàHouellebecq, Lettres Modernes Minard, 2007.
    Jean-Paul Sartre, Crtiques littéraires (Situations I), Galliamard, 1947.
    Peter Schnyder (dir.), Temps et roman, Orizons, 2007.
    TTzvetan Todorov, Introductionàla littérature fantastique, Editions du Seuil, 1970.
    Vincent Jouve, La littérarture selon Roland Barthes, Editions de Minuit, 1986.
    [俄]巴赫金著:《小说理论》,白春仁,晓河译,河北教育出版社1998年版。
    [美]乔治·布鲁斯东著:《从小说到电影》,高骏千译,电影出版社1981年版。
    [法]米歇尔·布托著:《对小说技巧的探讨》,沈志明译,《西方现代派文学问题争论集》,人民文学出版社1984年版。
    [美]约瑟夫·弗兰克等著:《现代小说中的空间形式》,秦芳林编译,北京大学出版社1991年版。
    [法]米歇尔·福柯著:《规训与惩罚》,刘北成,杨远婴译,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2007年版。
    [法]米兰·昆德拉著:《小说的艺术》,董强译,上海译文出版社2004年版。
    [法]米兰·昆德拉著:《被背叛的遗嘱》,余中先译,上海译文出版社2003年版。
    李健吾:《福楼拜评传》,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7年版。
    [秘鲁]巴·略萨著:《中国套盒》,赵德明译,百花文艺出版社2000年版。
    [美] J.希利斯·米勒著:《小说与重复——七部英国小说》,王宏图译,天津人民出版社2008年版。
    史忠义:《20世纪法国小说诗学》,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1999年版。
    [法]让-伊夫·塔迪埃著:《普鲁斯特和小说》,桂裕芳,王森译,上海译文出版社1992年版。
    涂卫群:《从普鲁斯特出发》,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1年版。
    [美]伊恩·P·瓦特著:《小说的兴起》,高原、董红钧译,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1992年版。
    吴晓东:《从卡夫卡到昆德拉——20世纪的小说和小说家》,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2003年版。
    许钧,宋学智:《20世纪法国文学在中国的译介与接受》,湖北教育出版社,2007年版。
    徐巍:《视觉时代的小说空间》,学林出版社2008年版。
    徐真华,黄建华:《20世纪法国文学回顾-文学与哲学的双重品格》,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08年版。
    Balzac, Ecrits sur les romans-Anthologie, Librairie Générale Fran?aise, 2000.
    Jacques Borel, Proust et Balxac, Librairie JoséCorti, 1975.
    Michel Foucault, Roland Barthes, Jacques Derrida, Jean-Louis Baudry, etc. Théorie d’ensemble, Seuil, 1966.
    Guiomar Hautcoeur, Naissance du roman moderne, Atlande, 2007.
    Aline Mura-Brunel, Silences du roman-Balzac et le Romanesque contemporain, Amsterdam-New York : Rodopi, 2004.
    Fran?oise Van Rossum-Guyon,Critique du roman, Gallimard, 1970.
    Jean-Yves Tadié: Le Roman au xxe siècle, Pierre Belfond. 1990.
    Jean-Yves Tadié, Proust et le roman, Gallimard, 1971.
    李志华:《法国新小说派的时间观念》,华东师范大学硕士论文2004年版。
    柳鸣九编选:《新小说派研究》,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86年版。
    [法]克洛德·托马塞著:《新小说·新电影》,李华译,天津人民出版社1986年版。
    [法]安娜·西莫南著:《被历史控制的文学-午夜出版社的新小说和阿尔及利亚战争》,吴岳添,段映虹,杜莉译,湖南美术出版社1999年版。
    张容:《法国新小说派》,香港三联书店1992年版。
    王晓侠:《新小说叙述话语的主客观性——兼论新小说在中国的接受和影响》,北京大学博士论文2009年版。
    Pierre A.G Astier, La crise du roman Fran?ais et le nouveau realisme, Nouvelles Editions Debresse, 1968.
    Fran?oise Baqué, Le Nouveau Roman, Bordas, 1972.
    Henri Baudin, RenéBourgeois, De Proust au Nouveau Roman, Masson et Cie, 1971.
    Lucien Goldman, Pour une sociologie du roman, Gallimard, 1964.
    Stephen Heath, The nouveau roman : a study in the practice of writing, Temple University Press, 1972.
    Ann Jefferson, The nouveau roman and the poetics of ficton, 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 1980.
    J. H. Matthews (dir.), Un Nouveau Roman ?--- recherches et tradition, Paris Minard, 1983.
    J. H. Matthews(dir.), Le "Nouveau roman" en questions– 1 ? Nouveau Roman ? et archétypes , Lettres Modernes, 1992.
    Jean Ricardou, Pour une théorie du Nouveau Roman, Editions du Seuil, 1971.
    Jean Ricardou, Fran?ois Van Rossum-Guyon, Nouveau Roman : hier, aujourd’hui. 1. Problèmes généraux, Union Générale d’Editions, 1972.
    Jean Ricardou, Fran?ois Van Rossum-Guyon, Nouveau Roman : hier, aujourd’hui. 2. Pratiques, Union Générale d’Editions, 1972。
    Jean Ricardou, Le Nouveau Roman, suivi de Les Raisons de l’ensemble, Editions du Seuil, 1973, 1990.
    Jean Ricardou, Robbe-Grillet : Analyse, théorie 1. 2. Roman / Cinéma, Union Générale d’Editions, 1976.
    Jean Ricardou, Nouveaux problèmes du roman, Editions du Seuil, 1978.
    Jean Ricardou, Le nouveau roman : suivi de Les raisons de l'ensemble, Seuil, 1990.
    Claude Simon , Le Vent, 1957, Editions de Gallimard, 1957.
    Jean Thorava, Les Nouveaux Romanciers, Bordas,1976.
    Michael Tilby, Beyond the nouveau roman : essays on the contemporary French novel, St. Martin's Press, 1990.
    Nelly Wolf, Une littérature sans histoire---Essai sur le Nouveau Roman, Librairie DROZ S.A., 1995.
    Galia Yanoshevsky, Villeneuve d'Ascq, Les discours du nouveau roman : essais, entretiens, débats, Presses universitaires du Septentrion, c2006.
    Rennie Yotova, Jeux de construction : poétique de la géométrie dans le Nouveau Roman, L’Harmattan, 2006.
    [法]罗歇-米歇尔·阿勒芒著:《阿兰·罗伯-格里耶》,苏文平,刘苓译,上海人民出版社2004年版。
    陈侗鲁毅工作室:《最后的罗伯-格里耶》,载《北京青年周刊》2008年3月6日第101期,总第649期。
    杜小真编选:《福柯集》,上海远东出版社1998年版。
    刘成富:《20世纪法国“反文学”研究》,江苏文艺出版社2002年版。
    沈大力:《新批评与新小说》,载《外国文学》2008年第6期。
    张唯嘉:《罗伯-格里耶新小说研究》,湖南人民出版社2002年版。
    王长才:《阿兰·罗伯-格里耶小说叙事话语研究》,四川出版集团巴蜀书社2009年版。
    吴晓东:《从卡夫卡到昆德拉》,
    祖国颂:《<反复>的叙述迷宫及其文化蕴意》,载《名作欣赏》2005年第3期。
    [法]阿兰·罗伯-格里耶著:《我的电影观念和电影创作——中国讲演录》,胡濒译,博尔赫斯书店1996年版。
    广州博尔赫斯书店录制:《世纪作家罗伯-格里耶》(录像带)。
    香港科技大学录制:《罗伯-格里耶在香港科技大学的讲座》(录像带),1998年。
    Roger-Michel Allemand, Alain Robbe-Grillet, Seuil, 1997.
    Roger-Michel Allemand, Duplications et duplicitédans les ? Romanesques ? d’Alain Robbe-Grillet, Lettres Modernes, 1991.
    Marc-Henri Arfeux, Alain Robbe-Grillet et la Bretagne, Blanc Silex, 2002.
    Honoréde Balzac, Eugénie Grandet,《法国文学名著I》,何钊等注释,中国对外翻译出版公司1998年版。
    Roland Barthes:“Pré-romans”, in France-Observateur, 24 juin 1954.“Littérature objective”, in Critique, no. 86-87, juillet-ao?t 1954.
    Olga Bernal,Alain Robbe-Grillet: le roman de l’absence, Gallimard, 1964.
    Jean-Jacques Brochier, ? Nouveau Roman : histoire d’une fronde ?, in Le Monde, vendredi 5 octobre 2001.
    Michel Contat, ? J’habite mon propre musée ?, in Le Monde, vendredi 5 octobre 2001.
    Olivier Corpet et Emmanuelle Lambert, Alain Robbe-Grillet, Le Voyageur du Nouveau Roman- chronologie illustrée 1922-2002, Editions de l’Imec, 2002.
    Jeri-Anne Debois King, Dehumanization in the works of Alain Robbe-Grillet, dissertation of the Louisiana State University and Agricultural and Mechanical College, Ph.D., 1972.
    Jacques Dhaenens, La Maison de Rendez-vous d’Alain Robbe-Grillet---pour une philologie sociologique, Lettres Modernes, 1970.
    Jean-Philippe Domecq, Alain Robbe-Grillet, l’Esprit des péninsules, 2005.
    John Fletcher, Alain Robbe-Grillet, Methuen, London and New York, 1983.
    Gérard Genette, Vertige fixé, in Dans le labyrinthe, UGE,10/18, 1964.
    Alain Goulet, Le parcours moebien de l’écriture - le Voyeur d’Alain Robbe-Grillet, Lettres Modernes, 1982.
    Alain Goulet, Roger-Michel Allemand, Imaginaire, Ecriture, Lectures de Robbe-Grillet d’un Régicide aux Romanesques, Arcane– Beaunieux, Lion-sur-Mer, 1991.
    Jean-baptiste Harang, Robbe-Grillet, nouveau roman , in Livres, jeudi 4 octobre 2001.
    Virginia Harger-Grinling and Tony Chadwick, Robbe-Grillet and the fantastic:a collection of essays, Greenwood Press, 1994.
    Sjef Houppermans, Alain Robbe-Grillet autobiographe, Rodopi, 1993.
    Patrick, Kéchichian, Du Voyeur au Voyageur , in Le Monde, vendredi 5 octobre 2001.
    Emmanuelle Lambert, Mon Grand Ecrivain, Les Impressions Nouvelles, 2009.
    Jacques Leenhardt, Lecture politique du roman, la Jalousie d’Alain Robbe-Grillet, Edition de Minuit, coll.Critique, 1973.
    Claude Mauriac, L’Alittérature contemporaine, Editions Albin Michel, 1958.
    Henri Micciollo, La Jalousie d’Alain Robbe-Grillet, Librairie Hachette, 1972.
    Fran ois Migeot, Ambigu téet glissements progressifs du sens chez Alain Robbe-Grille, Presses Universitaires Franche-Comtoises, 2004 .
    Fran ois Migeot, Entre les lames-Lectures de Robbe-Grillet, Presses Universitaires Franc-Comtoises, 1999.
    Christian Milat, Robbe-Grillet,romancier alchimiste, L’Harmattan, 2001.
    Yoseph Milman, Opacity in the writings of Robbe-Grillet, Pinter, and Zach---A study in the poetics of absurd literature, The Edwin Mellen Press, 1991.
    Bruce Morrissette,Les romans de Robbe-Grillet,Editions de Minuit ,1963。
    RenéPrédal (dir.), Robbe-Grillet cinéaste, Presses Universitaires de Caen, 2005.
    Erwan Rault, Théorie et expérience romanesque chez Robbe-Grillet le Voyeur , la Pensée Universelle, 1975.
    Jean Ricardou(dir.), Robbe-Grillet– 1, 2 , Colloque de Cerisy, Unions Générales d’Editions, 1976.
    Alain Robbe-Grillet, Entretiens avec Beno?t Peeter, Les Impressions Nouvelles /Imec,2001.
    Alain Robbe-Grillet, Le Voyageur -Textes, causeries et entretiens(1947-2001), Christain Bourgeoiséditeur, 2001.
    Catherine Robbe-Grillet, Jeune mariée– journal 1957-1962, Fayard, 2004.
    Tel quel, septembre 1963, pp. 3-29.
    Philippe Roger (dir.), Critique, tome LVIII, No. 651-652, 2001.
    Josyane Savigneau, ? Robbe-Grillet se commémore ?, in Le Monde, vendredi 5 octobre 2001.
    Tzvetan Todorov, La litterature en péril, Flammarion, 2007.
    Jean-Didier Wagneur, ? Le commerce du voyageur ?, in Livres, jeudi 4 octobre 2001.
    Jean-Didier Wagneur, ? Le texte est une chose dont il faut se méfier ?, in Livres, jeudi 4 octobre 2001.
    [法]阿兰·罗布-格里耶著:《窥视者》,郑永慧译,上海译文出版社1979年版。
    [法]阿·罗布-格里耶著:《橡皮》,林青译,上海译文出版社1981年版。
    [法]阿兰·罗伯-格里耶著:《吉娜·嫉妒》,南山译,上海译文出版社1997年版。
    [法]阿兰·罗伯-格里耶著:《弑君者》,邓永忠译。
    [法]阿兰·罗伯-格里耶著:《在迷宫里》,孙良方,夏家珍译。
    [法]阿兰·罗伯-格里耶著:《不朽的女人》,徐帆译。
    [法]阿兰·罗伯-格里耶著:《幽会的房子》,周家树译。
    [法]阿兰·罗伯-格里耶著:《纽约革命计划》,郑益姣译。
    [法]阿兰·罗伯-格里耶著:《欲念浮动》,徐普译。
    [法]阿兰·罗伯-格里耶著:《金三角的回忆》,张容译。
    [法]阿兰·罗伯-格里耶著:《重现的镜子》,杜莉,杨令飞译。
    [法]阿兰·罗伯-格里耶著:《昂热丽克或迷醉》,升华译。
    [法]阿兰·罗伯-格里耶著:《科兰特最后的日子》,余中先译。
    (以上三部作品收录在陈侗,杨令飞主编《罗伯-格里耶作品选集》(第三卷)湖南美术出版社1998年版)
    [法]阿兰·罗伯-格里耶著:《反复》,余中先译,湖南美术出版社2001年版。
    [法]阿兰·罗伯-格里耶著:《快照集·为了一种新小说》,余中先译,湖南美术出版社2001年版。
    [法]阿兰·罗伯-格里耶著:《窥视者》,郑永慧译,译林出版社2007年版。
    [法]阿兰·罗伯-格里耶著:《嫉妒》,李清安译,译林出版社2007版。
    [法]阿兰·罗伯-格里耶著:《橡皮》,林秀清译,译林出版社2007版
    Un régicide, Minuit, [1949] 1978.
    Les Gommes, Minuit, 1953.
    Le Voyeur, Minuit, 1955.
    La Jalousie, Minuit, 1957.
    Dans le labyrinthe, Minuit, 1959.
    La Maison de rendez-vous, Minuit, 1965.
    Projet pour une révolutionàNew York, Minuit, 1970.
    Topologie d'une citéfant?me, Minuit, 1976.
    Souvenirs du triangle d'or, Minuit, 1978.
    Djinn. Un trou rouge entre les pavés disjoints, Minuit, 1981.
    La Reprise, Minuit, 2001.
    Un roman sentimental, Fayard, 2007.
    Instantanés, Paris, Minuit, 1962.
    Le Miroir qui revient, Paris, Minuit, 1984.
    Angélique ou l'Enchantement, Paris, Minuit, 1987.
    Les Derniers Jours de Corinthe, Paris, Minuit, 1994.
    
    L'Année dernièreàMarienbad, ciné-roman, Minuit, 1961.
    L'Immortelle, ciné-roman/cinéma, Minuit, 1963.
    Trans- Europ- Express, cinéma, 1967.
    L’Eden et après, cinéma, 1970.
    Glissements progressifs du plaisir, ciné-roman/cinéma, Minuit, 1974.
    Le jeu avec le feu, cinéma, 1975.
    La belle captive, ciné-roman, 1977/ cinéma 1983.
    C’est Gradiva qui vous appelle. ciné-roman, Minuit, 2002.
    Pour un nouveau roman, Paris, Minuit, 1963.
    Le Voyageur - Textes, causeries et entretiens (1947-2001), Editions Christian Bourgois Editeur, 2001.
    Préfaceàune vie d’écrivain, Fictions & Cie, France Culture / Seuil, 2005.
    熊华:《20世纪小说叙事时间与生命体验》,重庆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06年。
    李志华:《法国新小说派的时间观念》,华东师范大学硕士论文,2004年。
    王晓侠:《新小说叙述话语的主客观性——兼论新小说在中国的接受和影响》,北京大学博士论文,2009年。

© 2004-2018 中国地质图书馆版权所有 京ICP备05064691号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17129号

地址:北京市海淀区学院路29号 邮编:100083

电话:办公室:(+86 10)66554848;文献借阅、咨询服务、科技查新:665547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