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二十世纪中国丝绸纹样研究
详细信息    本馆镜像全文|  推荐本文 |  |   获取CNKI官网全文
摘要
刚刚过去的20世纪是一个丰富而精彩的百年。无论其间还是相比之前,中国的政治、经济、文化和教育都发生了剧烈变革。举世闻名的中国丝绸也随之历经兴衰,在变革中前进,是20世纪不应忽视的重要现象。本文希图经由丝绸纹样阐释中国百年的丝绸发展与社会变迁。
     清末民初丝绸业的转型以及设计教育的革新等,在很大程度上改变了中国丝绸纹样的传统生态环境,不仅影响着丝绸纹样外部风格的演变,还促进了纹样内在性质的演进,摆脱了原有的封建属性而愈加具备现代性。
     民国女装是我们探究民国丝绸纹样演进的重要窗口。短短四十年左右,民国丝绸纹样面貌一新,既有对外来纹样的吸收,也有兼收并蓄后的推陈出新,不仅随女装的演变而变化,还大胆突破了古代纹样不少程式化的形式,具有明显的外来气质。民初延续清末纹样风格,外来纹样大量涌入,条格纹样盛行,纹样造型更加立体,色彩由浓艳趋于雅淡。
     新中国成立,与“灰”、“绿”、“蓝”的国内服饰现象不同,肩负出口创汇重任的外销丝绸展现出另外一番缤纷景象。随着丝绸科技的不断进步,新花色品种如春笋般涌现。创新成为打开销路的钥匙,设计的重要性被给予了未有的重视。经过各部门的精诚合作和设计人员的不断探索,外销丝绸既顺利完成了任务,更成为新中国丝绸发展最精彩的篇章。
     十年浩劫的终结,预示着新时期的到来。丝绸业抓住了改革开放的机遇,一方面引进国外先进机器设备,改进生产工艺,一方面扩大与国际流行市场的交流,开拓视野,放开思路,新品种、新花色不断涌现,形成了内、外销两旺的局面。丝绸纹样设计思路拓宽,对抽象纹样的大胆应用,对服用性进行考量,并在工艺进步的推动下使更多好创意得以实现。从而外销纹样与国际流行接轨,内销纹样在人民生活水平提高的前提下重获追捧。
     20世纪90年代以来,市场经济体制建立,国有丝绸企业转制上市,乡镇企业迅猛发展,原先生产型的发展模式被生产经营型取代,丝绸企业以市场变化为基准,随时调整经营策略。企业购买纹样和纹样设计公司、事务所等机构的出现,标志着市场经济体制下设计与生产的分工,反映出现代经营模式的特征。丝绸纹样作为一种独立的商品自民国以后再一次出现。然而,20世纪90年代盛行国内外市场的砂洗绸却导致过去引以为荣的真丝提花与印花技术无用武之地,以精美纹样取胜的新老花色品种因此遭到冷遇。
The 20th century just passing is a rich and wonderful century. No matter this period or comparing with the former period, Chinese politics, economy, culture and education has the great revolution. The world famous Chinese silk goes through the vicissitudes. In the progress of the revolution, it is the important phenomenon which can not be ignored in the 20th century. This paper wants to describe the silk development and social vicissitudes of a century in china through silk pattern.
     The transition and the revolution of designing education of the silk industry in the late Qing dynasty and the early republican china change the traditional environment of Chinese silk pattern to some extent. It does not influence the outer features’evolutions of silk pattern, but also promote the changes of the characteristics of patter inner and get rid of the original feudalism and become more modernization.
     The women’s dress of Republican china is the important point for us to research evolutions of silk pattern in Republican china. In just about forty years, Republican china silk pattern looks out a new appearance both absorbing the foreign patterns and weed through the old to bring forth the new after assimilation. It does not change with the evolutions of the women’s dress but also break the form of the ancient pattern with complex procedures so that it has the obvious foreign features. The early republican china continued the type of the late of Qing dynasty, the foreign pattern was brought in with large amount. The pattern was popular, pattern model was more cubic and the color was changing from gaudy to simple and elegant.
     After the republic of china was established, its phenomenon was different from that of the domestic dress with color of grey, green and blue and the export silk had the heavy tasks to appear wonderful sights and earn foreign exchange through exports. With the continual progress of the science and technology of the silk, the new colors and patterns sprang up. The creation is the key to open the selling road and designing is not attached importance. Through the continual exploration of the designing personnel and the sincere cooperation of all the departments, it accomplishes the tasks in the exporting and becomes the most wonderful part for Chinese silk development.
     The ending of decade calamity predicts the coming of the new area. The silk industry grasps the opportunity of the reform and opening-up. On the one hand, it brings in the advanced foreign equipments and increases the production processing, and on the other hand, it expands the communication with international fashion market to open the eyes and thoughts. There are many new types and new patterns springing up continually to form the flourishing situation both in the domestic sales and export. The thought of Silk pattern design is broadened and it bravely applies many abstract patterns to video control its serviceability and try to make more creations realize by being promoted by the processing progress so that it makes the export pattern integrate with the international. The patterns for the domestic sales are pursued again with the improvement of the people’s living condition.
     Since 1990s, the market economy system has been established. The state-owned silk company is transferred to be on market. The township enterprises develop fast and the development model of the former production is instead by the production operation model. The silk enterprises take the market as the reference to be ready to adjust the operation strategy at any time. The enterprise purchases the patterns and the appearance of the pattern designing enterprise, offices and other institutions marks that the labor division of the designing and production under the market economy system and reflects out the features of the modern operation model. The silk pattern as the dependent commodity appears again in the republican china. However, sand wash silk which was popular in 1990s leads that the silk honored Jacquard weaves and printing technology are useless and the old colors and patterns won by the refining pattern also get the cold shoulders.
引文
①沈从文:《蜀中锦》,《工艺织锦资料选编》,南京:南京云锦研究所,1982,页46
    ①卡尔·马克思:《中国革命和欧洲革命》,《马克思恩格斯全集》,北京:人民出版社,1979,卷9,页111
    ①陈娟娟:《中国织绣服饰论集》,北京:紫禁城出版社,2005.6,页265
    ②黑格尔:《美学》,北京:商务印书馆,第二卷,1979,页10
    ①诸葛铠:《文明的轮回》,北京:中国纺织出版社,2007.7,页27
    ②董仲舒【汉】:《春秋繁露·度制第二十七》,卷八,宋嘉定辛未(四年)江右计台刻本
    ③贾谊【汉】:《新书·服疑》,卷一,《新编诸子集成》,北京:中华书局,2000,页53
    ①班固【汉】:《汉书·高帝纪(第一下)》,卷一,北京:中华书局,1964.11,页65
    ②宋祁欧阳修【宋】:《新唐书·车服志》,卷二十四,北京:中华书局,1975.2,页527
    ③宋祁欧阳修【宋】:《新唐书·车服志》,卷二十四,北京:中华书局,1975.2,页530
    ④张廷玉【清】:《明史·舆服三》,卷六十七,北京:中华书局,1974.4,页1649
    ⑤赵尔巽【清】:《清史稿·舆服二》,卷一百三,北京:中华书局,1977.12,页3062
    ⑥宋应星【明】:《天工开物·乃服》,北京:中国社会出版社,2004.10,页54
    ⑦元脱脱【元】:《宋史·舆服五》,卷一百五十三,北京:中华书局,1977.11,页3575
    ⑧宋濂【明】:《元史·舆服一》,卷七十八,北京:中华书局,1976.4,页1943
    ⑨宋应星【明】:《天工开物·乃服》,北京:中国社会出版社,2004.10,页104
    ①诸葛铠:《文明的轮回》,北京:中国纺织出版社,2007.7,页139
    ②卫杰【清】:《蚕桑萃编》,光绪二十六年八月(1900.8),罗琳:《四库未收书辑刊》,第4辑,第23册,北京:北京出版社,2000,页674
    ①司马彪【晋】:《后汉书·舆服下》,志三十,北京:中华书局,1973.8,页3640
    ②《尚书》,页29,阮元【清】(校刻):《十三经注疏》,北京:中华书局,1980.9,页141
    ③日、月、星辰,取其临照也(所谓“普照天下”);山,取其镇也(重也,压也,安也);龙,取其变也(所谓“变化无方”);华虫,取其文也(即雉鸡,所谓“文采昭著”);宗彝,取其孝也(画杯形祭器,表示“不忘祖先”);藻,取其洁也(藻为水草,所谓“清亦廉德”);火,取其明也(所谓“养人”);黼,取其断也(用黑白二色画成斧形,象征“果断”);黻,取其辨也(用青黑二色绣成两“弓”相背的形状,象征“见善背恶”)。转引张道一:《中国印染史略》,常州,江苏美术出版,1987.10,页10
    ①《周礼》,卷三十七,页252,阮元【清】(校刻):《十三经注疏》,北京:中华书局,1980.9,页890
    ②《周礼》,卷二十一,页145,阮元【清】(校刻):《十三经注疏》,北京:中华书局,1980.9,页783
    ③司马彪【晋】:《后汉书·舆服下》,志三十,北京:中华书局,1973.8,页3662
    ④房玄龄【唐】:《晋书·舆服志》,卷二十五,北京:中华书局,1974.11,页765
    ⑤司马彪【晋】:《后汉书·舆服下》,志三十,北京:中华书局,1973.8,页3662
    ⑥司马彪【晋】:《后汉书·舆服下》,志三十,北京:中华书局,1973.8,页3663
    ⑦宋祁欧阳修【宋】:《新唐书·车服志》,卷二十四,北京:中华书局,1975.2,页515
    
    ①许慎【汉】:《说文解字》,北京:中华书局,2005,页245
    ②郭廉夫丁涛诸葛铠:《中国纹样辞典》,天津:天津教育出版社,页19
    ③周密【宋】:《癸辛杂识·簿录权臣》,《唐宋史料笔记丛刊》,北京:中华书局,1988.1,页69
    ①宋濂【明】:《元史·舆服一》,卷七十八,北京:中华书局,1976.4,页1942
    ②蔡子谔:《中国服饰美学史》,石家庄:河北教育出版社,2001,页733
    ③宋祁欧阳修【宋】:《新唐书·车服志》,卷二十四,北京:中华书局,1975.2,页527
    ④宋祁欧阳修【宋】:《新唐书·车服志》,卷二十四,北京:中华书局,1975.2,页531
    ⑤《说文解字注》:“窠,或借科为之。”段玉裁:《说文解字注》,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第七篇(下),1981.1,页345
    ①宋濂【明】:《元史·舆服一》,卷七十八,北京:中华书局,1976.4,页1939
    ②宋濂【明】:《元史·舆服一》,卷七十八,北京:中华书局,1976.4,页1942
    ③陈娟娟:《中国织绣服饰论集》,北京:紫禁城出版社,2005.6,页39
    ④诸葛铠:《文明的轮回》,北京:中国纺织出版社,2007.7,页99
    ⑤蔡子谔:《中国服饰美学史》,石家庄:河北教育出版社,2001.10,页497
    ⑥诸葛铠:《文明的轮回》,北京:中国纺织出版社,2007.7,页99
    ①《中国近代纺织史》编辑委员会:《中国近代纺织史》,北京:中国纺织出版社,1997.9,页163
    ②《袁总统饬定民国服制》,《申报》,上海,1912.5.22,第1张,第2版
    ③诸葛铠:《龙凤新释》,《丝绸科技——丝绸美术专刊》,1979,第3期,页58
    ④《中国近代纺织史》编辑委员会:《中国近代纺织史》,北京:中国纺织出版社,1997.9,页163
    ⑤缪良云:《中国衣经》,上海:上海文化出版社,2000.4,页101
    ①杨萌深:《衣冠服饰》,上海:世界书局,民国三十四年(1945),序
    ②诸葛铠:《设计艺术学十讲》,济南:山东画报出版社,2006.9,页61
    ③诸葛铠:《设计艺术学十讲》,济南:山东画报出版社,2006.9,页61
    ①卡尔·马克思:《188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马克思恩格斯全集》,北京:人民出版社,1979,卷42,页126
    ②刑庆华:《论丝绸图案的审美价值》,南京艺术学院学报(美术及设计版),2001,第3期,页86
    ①朱易庭:《中国传统伦理思想史》,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3.9,页506
    ②卡尔·马克思:《政治经济学批判》,《马克思恩格斯全集》,北京:人民出版社,1979,卷46(上),页104
    ③朱易庭:《中国传统伦理思想史》,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3.9,页507
    ④朱易庭:《中国传统伦理思想史》,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3.9,页511
    ①卡尔·马克思:《政治经济学批判》,《马克思恩格斯全集》,北京:人民出版社,1979,卷46(上),页197
    ①孙中山:《实业计画》,《中山全书》(二),上海:上海中山书局,民国十六年(1927),页188
    ①缪良云:《中国历代丝绸纹样》,北京:纺织工业出版社,2003,页200
    ②工商部技术厅:《首都丝织业调查记》,南京:工商部总务司编辑科,民国十九年九月,页1
    ③蒋启勋【清】:《(同治)续纂江宁府志·拾补》,卷15,页73,《中国地方志集成·江苏府县志集》,凤凰出版社、上海书店、巴蜀书社,1990.11,卷2,页582
    ④莫祥芝【清】:《同治上江两县志·食货》,卷7,页9,《中国地方志集成·江苏府县志集》,凤凰出版社、上海书店、巴蜀书社,1990.11,卷4,页163
    ⑤蒋启勋【清】:《(同治)续纂江宁府志·拾补》,卷15,页74,《中国地方志集成·江苏府县志集》,凤凰出版社、上海书店、巴蜀书社,1990.11,卷2,页583
    ①甘熙【清】:《白下琐言》,卷8,页15,《笔记小说大观》,台北:新兴书局,1986,十五编,第十册,页6369
    ②《Silk》,《Maritime Customs Specialseried(海关特种调查报告)》,页63-64,1930.9,转引徐新吾:《江南丝织工业史》,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1991.5,页80
    ③工商部技术厅:《首都丝织业调查记》,南京:工商部总务司编辑科,民国十九年九月,页2
    ④工商部技术厅:《首都丝织业调查记》,南京:工商部总务司编辑科,民国十九年九月,弁言
    
    ①王翔:《近代中国传统丝绸业转型研究》,天津:南开大学出版社,2005.10,页25
    ②广东省地方志编纂委员会:《广东省志·丝绸志》(上),广州:广东人民出版社,2004.2,页531
    ①《上海丝绸志》编纂委员会:《上海丝绸志》,上海:上海社会科学院出版社,1998,页156
    ①徐新吾:《江南丝织工业史》,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1991.5,页167
    ②徐新吾:《江南丝织工业史》,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1991.5,页168
    ③王庄穆:《民国丝绸史》,北京:中国纺织出版社,1995.11,页205
    ④徐新吾:《江南丝织工业史》,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1991.5,页124
    ①徐新吾:《江南丝织工业史》,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1991.5,页263
    ②王庄穆:《民国丝绸史》,北京:中国纺织出版社,1995.11,页222
    ③王庄穆:《民国丝绸史》,北京:中国纺织出版社,1995.11,页228
    ④周锡保:《中国古代服饰史》,北京:中国戏剧出版社,1984.9,页534
    ⑤景庶鹏:《近数十年来中国男女装饰变迁大势》,李寓一:《清末民初中国各大都会男女装饰论集》,香港:中山图书公司,1972.8,页32
    ⑥工商部技术厅:《首都丝织业调查记》,南京:工商部总务司编辑科,民国十九年九月,页9
    ①镌冰女士:《妇女装饰之变化》(上),《民国日报》,上海,1927.1.7,第2张,第3版
    ②乐正:《近代上海人社会心态》,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1991,页112
    ③乐正:《近代上海人社会心态》,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1991,页111
    ④龙厂:《近二十五年来之中国各派装饰》,李寓一:《清末民初中国各大都会男女装饰论集》,香港:中山图书公司,1972.8,页24
    ⑤宗朱:《上海之绸缎业》,《申报》,1916.1.5,第3张,第9版
    ①黄永安:《江浙蚕丝织绸业调查报告》,广州:广东建设厅,民国二十二年,页43
    ②景庶鹏:《近数十年来中国男女装饰变迁大势》,李寓一:《清末民初中国各大都会男女装饰论集》,香港:中山图书公司,1972.8,页32
    ①康有为:《请断发易服改元摺》,《不忍杂志汇编》,初集,台北:华文图书公司,1987,页413
    ②孙中山:《实业计画》,黄彦:《孙文选集》,广州:广东人民出版社,2006,273
    ③娄风韶:《策进振亚织物公司商榷书》,王翔:《近代中国传统丝绸业转型研究》,天津:南开大学出版社,2005.10,页239
    ④陶叔平:《染织工业》,上海:中华书局,民国二十九年三版,页3
    ⑤《丝绸——纺织品皇后》,美国《全国地理》杂志1984年1月号专稿,中国丝绸公司《丝绸消息》编辑部,页9
    ①王庄穆:《民国丝绸史》,北京:中国纺织出版社,1995.11,页199
    ②李圭【清】:《环游地球新录》,卷一,页20,《续修四库全书》编纂委员会:《续修四库全书》,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95,史部,737卷,页642
    ③《江苏实业厅为抄发葛文灏考察报告转劝各商急图改良丝织事致苏总商会函》,1919.7.31,曹喜琛叶万忠:《苏州丝绸档案资料汇编》(下),南京:江苏古籍出版社,1995.4,页778
    ④《江苏实业厅为抄发葛文灏考察报告转劝各商急图改良丝织事致苏总商会函》,1919.7.31,曹喜琛叶万忠:《苏州丝绸档案资料汇编》(下),南京:江苏古籍出版社,1995.4,页779
    ⑤王翔:《近代中国传统丝绸业转型研究》,天津:南开大学出版社,2005.10,页242
    ①江苏省地方志编纂委员会:《江苏省志·蚕桑丝绸志》,南京:江苏古籍出版社,2000,页323
    ②黄永安:《江浙蚕丝织绸业调查报告》,广州:广东建设厅,民国二十二年,页5
    ③《上海物华电机丝织有限公司染色样本》,仿单,1922
    ④王翔:《近代中国传统丝绸业转型研究》,天津:南开大学出版社,2005.10,页245-246
    ①国民政府工商部档案:《上海电机丝织厂同业公会为电机营业凋敝请求救济致工商部呈文》,民国18年10月7日,中国第二历史档案馆:《中华民国史档案资料汇编》,第五辑,第一编,“财政经济”(六),南京:江苏古籍出版社,1992,页193
    ②江苏省实业司:《江苏省实业视察报告书》,王翔:《近代中国传统丝绸业转型研究》,天津:南开大学出版社,2005.10,页257
    ③《吴县公署为苏经、振亚两厂产品应予奖励事致苏总商会函》,1919.4.26,曹喜琛叶万忠:《苏州丝绸档案资料汇编》(下),南京:江苏古籍出版社,1994,页773
    ①《东吴丝织厂厂志》,1982,页487
    ②王庄穆:《民国丝绸史》,北京:中国纺织出版社,1995.11,页206
    ③《云锦公所为无力集资筹办丝织手工传习所事致商务总会函》,1915.10.2,曹喜琛叶万忠:《苏州丝绸工业档案汇编》(下),页762
    ④《纱缎业发明丝织生货》,苏州市档案馆藏,1922
    ⑤包铭新:《中国近代丝织物的产生和发展》,《中国纺织大学学报》,第5卷,第1期,1985,页62
    ①《铁机丝织同业公会呈请立案》,苏州市档案馆藏
    ②王庄穆:《民国丝绸史》,北京:中国纺织出版社,1995.11,页198
    ③张道一:《中国印染史略》,南京:江苏美术出版社,1987,页54
    ④吴中一:《纤维工业》,中国纺织染工程研究所,民国三十四年(1945),页446
    ⑤赵丰:《中国丝绸通史》,苏州:苏州大学出版社,2005,页622
    ①陶叔平:《染织工业》,上海:上海中华书局,民国二十九年三版,页3
    ②农工商部为抄发孙志瀛禀请邀丝商统筹改良丝业办法致苏商总会札》,1909.6.21,曹喜琛叶万忠:《苏州丝绸档案资料汇编》(下),南京:江苏古籍出版社,1995.9,页754
    ③《农工商部为抄发孙志瀛禀请邀丝商统筹改良丝业办法致苏商总会札》,1909.6.21,曹喜琛叶万忠:《苏州丝绸档案资料汇编》(下),南京:江苏古籍出版社,1995.9,页754
    ④《中国近代纺织史》编辑委员会:《中国近代纺织史》,北京:中国纺织出版社,1997.9,页8
    ⑤王翔:《近代中国传统丝绸业转型研究》,天津:南开大学出版社,2005.10,页252
    ⑥汪敬虞:《十九世纪西方资本主义对中国的经济侵略》,北京:人民出版社,1983,页373
    ①王庄穆:《民国丝绸史》,北京:中国纺织出版社,1995.11,页211
    ②蒋乃镛:《中国纺织染业概论》,上海:中华书局,民国三十五年,页77
    ③《江苏实业厅为奉令转饬设厂自制人造丝致苏总商会函》,1926.8.27,曹喜琛叶万忠:《苏州丝绸档案资料汇编》(下),南京:江苏古籍出版社,1994,页500
    ④国民政府工商部档案:《工商部等办理江浙绸机织联合会请筹设国立人造丝厂的有关文件(2)·工业司刘荫茀等签呈》, 1930年7月28日,中国第二历史档案馆:《中华民国史档案资料汇编》,第五辑,第一编,“财政经济”(六),南京:江苏古籍出版社,1992,页196
    ⑤《惟勤公所为建议聘用外国技师设计制造人造丝致苏总商会函》,1926.10.12,曹喜琛叶万忠:《苏州丝绸档案资料汇编》(上),南京:江苏古籍出版社,1994,页504
    ①国民政府工商部档案:《上工商部等办理江浙绸机织联合会请筹设国立人造丝厂的有关文件(1)·江浙绸机织联合会给工商部电》,1930年7月15日,中国第二历史档案馆:《中华民国史档案资料汇编》,第五辑,第一编,“财政经济”(六),南京:江苏古籍出版社,1992,页195
    ②浆麻法:采用胶水及油类等浆料,将人造丝浸透晾干,以增加其强韧程度,防止或减少织造时经线断头的方法。1926年,天津明生织工厂首先发明。
    ③包铭新:《中国近代丝织物的产生和发展》,中国纺织大学学报,1989,第15卷,第1期
    ④陶叔平:《染织工业》,上海:上海中华书局,民国二十九年三版(1940),页8
    ⑤曹振宇:《中国近代合成染料生产及染色技术发展研究》,东华大学,2008.6,页63
    ⑥王云五周昌寿:《最新化学工业大全》,第六册,上海:商务印书馆,民国二十六年五月(1937.5),页312
    
    ①王宇清:《历代妇女袍服考实》,台北:中国祺袍研究会,1975,页100
    ②吴中一:《纤维工业》,中国纺织染工程研究所,民国三十四年(1945),页446
    ①明代丝绸生产采取的是匠籍制度。明代把户籍分为军、民、匠三等,匠户的社会地位卑贱,虽比元代工奴身份高了一些,但仍没有人身自由,世代不能脱出匠籍,必须为官府提供无偿劳役。明代的徭役制度有“轮班匠”、“住坐匠”、“存留匠”几种。《天下郡国利病书》卷四六《孟县志》说:“凡工役皆隶于工部。有住坐者、有轮班者,又有存留本府而执役于织染局者”。工匠地位赴京轮班三个月,往返旅程亦需三四个月,因而明代统治者的奢华生活是建立在对工匠的征调与劳役剥削的基础上的。随着明代后期商品经济的发展,匠籍制度逐渐瓦解,一方面在籍工匠的怠工、逃亡日有增加,一方面不在籍的民间机户大量增加,由民间领织来补充官营织造产量的不足。因而匠籍制已经名存实亡,发展至清代逐渐被由商人支配生产的“账房”所取代。
    ②苏州织锦厂:《苏州织锦厂厂志》(油印本),1982,页2
    ①徐新吾:《江南丝织工业史》,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1991.5,页55
    ②《江苏实业厅为抄发葛文灏考察报告转劝各商急图改良丝织事致苏总商会函》,1919.7.31,曹喜琛叶万忠:《苏州丝绸档案资料汇编》(下),南京:江苏古籍出版社,1995.4,页778
    ③朱邦兴:《上海产业与上海职工》,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1984.6,页134
    ④徐新吾:《江南丝织工业史》,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1991.5,页122
    ①王翔:《近代中国传统丝绸业转型研究》,天津:南开大学出版社,2005.10,页250
    ②袁熙旸:《中国艺术设计教育发展历程研究》,北京:北京理工大学,2003.7,页7
    
    ①张之洞【清】:《劝学篇·农工商学第九》,上海:上海书店出版社,2002.1,页59
    ②袁熙旸:《中国艺术设计教育发展历程研究》,北京:北京理工大学,2003.7,页74
    ①陈之佛:《云锦图案》,北京:中国古典艺术出版社,1959.3
    ②徐仲杰:《南京云锦史》,南京:江苏科学技术出版社,1985.4,页97
    ③王云五周昌寿:《最新化学工业大全》,第六册,上海:商务印书馆,民国二十六年五月,页313
    ④陈之佛:《现代表现派之美术工艺》,《陈之佛文集》,南京:江苏美术版社,1996.9,页14
    ⑤陈之佛:《现代表现派之美术工艺》,《陈之佛文集》,南京:江苏美术版社,1996.9,页15
    ⑥陈之佛:《现代表现派之美术工艺》,《陈之佛文集》,南京:江苏美术版社,1996.9,页15
    ①王翔:《近代中国传统丝绸业转型研究》,天津:南开大学出版社,2005.10,页162
    ②俞剑华:《最新图案法》,上海:商务印书馆,民国十五年十一月(1926年),页7
    ③诸葛铠:《图案设计原理》,南京:江苏美术出版社,1991.5,页3
    ④王翔:《近代中国传统丝绸业转型研究》,天津:南开大学出版社,2005.10,页162
    ⑤张道一:《中国图案大系》,前言,第一册,济南:山东美术出版社,1993.7,页3
    ①弗·恩格斯:《反杜林论》,《马克思恩格斯全集》,北京:人民出版社,1979,卷20,页314
    ②袁熙旸:《中国艺术设计教育发展历程研究》,北京:北京理工大学出版社,2003.7,页79
    ③袁熙旸:《中国艺术设计教育发展历程研究》,北京:北京理工大学出版社,2003.7,页14
    ①陈瑞林:《中国现代艺术设计史》,长沙:湖南科学技术出版社,页230
    ②《实业学校规程》规定:工业学校分为甲种与乙种两类,甲种工业学校分金工、木工、土木工、电气、染织、应用化学、窑业、矿业、漆工、图案绘画等十科;乙种工业学校分金工、木工、藤竹工、染织、窑业、漆工等六科。
    ③袁宣萍:《从浙江甲种工业学校看我国近代染织教育》,《丝绸》,2009,第5期,页47
    ④黄炎培:《民国十年之职业教育》,《教育与职业》,第32期,1922.1,页96
    ①郑可:《演进与运动——中国美术的现代化(1875-1976)》,南宁:广西美术出版社,2002.5,页87
    ①袁熙旸:《中国艺术设计教育发展历程研究》,北京:北京理工大学出版社,2003.7,页97
    ②雷圭元:《回溯三十年来中国之图案教育》,《国立艺术专科学校第廿周年校庆特刊》,武汉大学图书馆,1947.3.25,页3
    ③袁熙旸:《中国艺术设计教育发展历程研究》,北京:北京理工大学出版社,2003.7,页87
    ①袁熙旸:《中国艺术设计教育发展历程研究》,北京:北京理工大学出版社,2003.7,页37
    ②俞剑华:《最新图案法》,上海:商务印书馆,民国十五年十一月初版(1926),页1
    ①张之洞:《奏定学堂章程》,沈云龙:《近代中国史料丛刊》,第七十三辑,1972,页22
    ②袁熙旸:《中国艺术设计教育发展历程研究》,北京:北京理工大学出版社,2003.7,页67
    ③霍益萍:《近代中国的高等教育》,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1999,页89、91、95
    ④张道一:《尚美之路》,《陈之佛文集》,南京:江苏美术出版社,1996.9,页1
    ⑤张道一:《尚美之路》,《陈之佛文集》,南京:江苏美术出版社,1996.9,页2
    ①蔡元培:《全国历史教育会议开会词》,高平书:《蔡元培全集》,第二卷,北京:中华书局,1984,页262-265
    ①俞剑华:《最新图案法》,上海:商务印书馆,民国十四年(1925),页2
    ②陈之佛:《图案教材·图案的目的与意义》,陈修范李有光:《陈之佛文集》,1996,页243
    ③雷圭元:《回溯三十年来中国之图案教育》,《国立艺术专科学校第廿周年校庆特刊》,武汉大学图书馆,1947.3.25,页4
    ④雷圭元:《回溯三十年来中国之图案教育》,《国立艺术专科学校第廿周年校庆特刊》,武汉大学图书馆,1947.3.25,页4
    ①费正清:《外来影响问题》,《剑桥中华民国史》,1991.11,页1
    ②包天笑:《衣食住行的百年变迁》,苏州:政协苏州市委员会文史编辑室,1973,页3
    ③赵丰:《中国丝绸通史》,苏州:苏州大学出版社,2005,页650
    ①玛里琳·霍恩【美】:《服饰:人的第二皮肤》,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1991.10,页94
    ②康有为:《请剪发易服摺》,《不忍杂志汇编》,初集,卷五,台北:台湾华文书局,1987,页414
    ③《服饰刍议》,《申报》,上海,1911.11.19,第1张,第6版
    ④《命内务部晓示人民一律剪辫令》,《孙中山全集》,第二卷,北京:中华书局,1986,页14
    ⑤李寓一:《近二十五年来中国南北各大都会之装饰(1900-1925)》,《清末民初中国各大都会男女装饰论集》,香港:中山图书公司,1972.8,页8
    ⑥景庶鹏:《近数十年来中国男女装饰变迁大势》,李寓一:《清末民初中国各大都会男女装饰论集》,香港:中山图书公司,1972.8,页32
    ①张爱玲:《更衣记》,《流言》,北京:中国文联出版公司,1995,页63
    ②景庶鹏:《近数十年来中国男女装饰变迁大势》,李寓一:《清末民初中国各大都会男女装饰论集》,香港:中山图书公司,1972.8,页29
    ③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中共湖南省委《毛泽东早期文稿》编辑组:《毛泽东早期文稿(1912.6-1920.11)》,长沙:湖南出版社,1990.7,页335
    ④诸葛铠:《文明的轮回》,北京:中国纺织出版社,2007.7,页304
    ①虎痴:《做上海人安得不穷》,《申报》,上海,1916.8.9,第3张,第9版
    ②陈素:《五四与妇女解放运动》,《五四运动回忆录》(下),1979,页1020
    ③景庶鹏:《近数十年来中国男女装饰变迁大势》,李寓一:《清末民初中国各大都会男女装饰论集》,香港:中山图书公司,1972.8,页33
    ④屈半农:《近数十年来中国各大都会男女装饰之异同》,李寓一:《清末民初中国各大都会男女装饰论集》,香港:中山图书公司,1972.8,页42
    ①景庶鹏:《近数十年来中国男女装饰变迁大势》,李寓一:《清末民初中国各大都会男女装饰论集》,香港:中山图书公司,1972.8,页31~35
    ②屈半农:《近数十年来中国各大都会男女装饰之异同》,李寓一:《清末民初中国各大都会男女装饰论集》,香港:中山图书公司,1972.8,页42
    ③景庶鹏:《近数十年来中国男女装饰变迁大势》,李寓一:《清末民初中国各大都会男女装饰论集》,香港:中山图书公司,1972.8,页35
    ①屈半农:《近数十年来中国各大都会男女装饰之异同》,李寓一:《清末民初中国各大都会男女装饰论集》,香港:中山图书公司,1972.8,页42
    ②苏凤:《漂亮小姐》(八),《民国日报》,上海,1928.12.12,第3张,第4版
    ③诸葛铠:《文明的轮回》,北京:中国纺织出版社,2007.7,页304
    ①张爱玲:《更衣记》,《流言》,北京:中国文联出版公司,1995,页61
    ②李寓一:《近二十五年来中国南北各大都会之装饰(1900-1925)》,《清末民初中国各大都会男女装饰论集》,香港:中山图书公司,1972.8,页12
    ③包天笑:《衣食住行的百年变迁》,苏州:政协苏州市委员会文史编辑室,1973,页67
    ①《女子解放胸部》,《民国日报》,上海,1927.8.10,第3张,第3版
    ②《再谈女子解放胸部》,《民国日报》,上海,1927.8.11,第3张,第3版
    ③《装束杂谈》,《北洋画报》,1926.8.14,转引诸葛铠:《文明的轮回》,北京:中国纺织出版社,2007.7,页306
    ④黄炎培:《我亲身经历的辛亥革命事实》,《辛亥革命回忆录》,第一集,北京:中华书局,1961,页68
    ①E·B·赫洛克【美】:《服装心理学》,张乃仁杨霭琪:《外国服装艺术史》,北京:人民美术出版社,1992.2,页331
    ①李少兵:《民国时期的西式风俗文化》,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1994.6,页63
    ②唐振常:《市民意识与上海社会》,《二十一世纪》,香港,1992.6,页12,转引李欧梵:《上海摩登——一种新都市文化在中国1930-1945》,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1.12,页6
    ③华梅:《人类服饰文化学》,天津:天津人民出版社,1995,页135
    ④龙厂:《近二十五年来之中国各派装饰》,李寓一:《清末民初中国各大都会男女装饰论集》,香港:中山图书公司,1972.8,页27
    ①朱毓仁:《冬季妇女服装谈》,《民国日报》,上海,1926.12.21,第1张,第4版
    ②周锡保:《中国古代服饰史》,北京:中国戏剧出版社,1984.9,页535
    ③包铭新:《中国旗袍》,上海:上海文化出版社,1998.12,页122
    
    ①玛里琳·霍恩【美】:《服饰:人的第二皮肤》,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1991.10,页94
    ②屠诗聘:《上海春秋》,香港:中国图书编译馆,1968.10,页21
    ③屠诗聘:《上海春秋》,香港:中国图书编译馆,1968.10,页21
    ④《旗袍的旋律》,《良友》,一五零期纪念号,1940
    
    ①《旗袍的旋律》,《良友》,一五零期纪念号,1940
    ②维尔·杜伦【美】:《东方的文明》,西宁:青海人民出版社,1998.10,页765
    ③张爱玲:《更衣记》,《流言》,北京:中国文联出版公司,1995,页60
    ④《申报》,上海,1933.2.5,增刊
    ⑤张爱玲:《更衣记》,《流言》,北京:中国文联出版公司,1995,页65
    ①叶佳弗:《女子的服装》,《民国日报》,上海,1928.11.20,第4张,第3版
    ②吴昊:《都会云裳——细说中国妇女服饰与身体革命(1911-1935)》,香港:三联书店(香港)有限公司,2006,页247
    ③《美亚绸厂秋季专号》,1936,封底
    
    ①《美亚绸厂秋季专号》,1936,封底
    ②《时装表演大会》,广告,《民国日报》,上海,1930.3.26,第1张,第1版
    ③《美亚绸缎秋季专号》,卷头语
    ④《江苏实业厅为奉令转饬设厂自制人造丝致苏总商会函》,1926.8.27,曹喜琛叶万忠:《苏州丝绸档案资料汇编》(下),南京:江苏古籍出版社,1994,页500
    ①包铭新:《中国旗袍》,上海:上海文化出版社,1998.12,页67
    ②杨萌深:《衣冠服饰》,上海:世界书局,民国三十四年(1945),序
    ③包铭新:《中国旗袍》,上海:上海文化出版社,1998.12,页112
    ④李寓一:《近二十五年来中国南北各大都会之装饰(1900-1925)》,李寓一:《清末民初中国各大都会男女装饰论集》,香港:中山图书公司,1972.8,页1
    ⑤漱梅:《服装漫谭》,《申报》,1925.12.23,增刊(三)
    ⑥小因:《谈谈新装束》,小引,《申报》,1912.3.11,第3张,第1版
    ①李介眉:《制西装之选择》,《申报》,1926.11.12,增刊(二)
    ②权伯华:《近二十五年来中国西北各大都会之装饰》,李寓一:《清末民初中国各大都会男女装饰论集》,香港:中山图书公司,1972.8,页21
    ③王宇清:《旗袍里的思想史》,北京:中国青年出版社,2003.3,页4
    ④王宇清:《旗袍里的思想史》,北京:中国青年出版社,2003.3,页4
    ⑤庄开伯:《女子服饰的改良》,《妇女杂志》,第七卷,第九号,1921,页39
    ⑥玛里琳·霍恩【美】:《服饰:人的第二皮肤》,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1991.10,页94
    ①上海市戏曲学校中国服装史研究组:《中国历代服饰》,上海:学林出版社,1984.4,页164
    ②上海市戏曲学校中国服装史研究组:《中国历代服饰》,上海:学林出版社,1984.4,页164
    ③严昌洪:《中国近代社会风俗史》,杭州:浙江人民出版社,1992.9,页86
    ④张爱玲:《更衣记》,《流言》,北京:中国文联出版公司,1995,页62
    ⑤李少兵:《民国时期的西式风俗文化》,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1994.6,页63
    ⑥李寓一:《近二十五年来中国南北各大都会之装饰(1900-1925)》,李寓一:《清末民初中国各大都会男女装饰论集》,香港:中山图书公司,1972.8,页8
    ①李寓一:《近二十五年来中国南北各大都会之装饰(1900-1925)》,李寓一:《清末民初中国各大都会男女装饰论集》,香港:中山图书公司,1972.8,页8
    ②包铭新:《中国旗袍》,上海:上海文化出版社,1998.12,页19
    ③陈素:《五四与妇女解放运动》,《五四运动回忆录》(下),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79,页1019
    ④雁冰:《男女社交公开问题管见》,《妇女杂志》,上海,第六卷第二号,1920.2.5,页4
    ①胡怀琛:《女子当废除装饰》,《妇女杂志》,上海,1920.1.5,第六卷,第四号,页3
    ②张爱玲:《更衣记》,《流言》,北京:中国文联出版公司,1995,页65
    ③1920年3月30日,《民国日报》第4张,第14版,发表《女子着长衫的好处》,认为女子着长衫有便利、卫生、美观、省钱、安全和地位提高等好处。同年4月8号又发表《服装问题》,反对女子着长衫,认为长衫在工作时不便利,在卫生上也不如短衫,是变形的裙子。
    ④曹靖华:《男子去长衫女子去裙》,《民国日报》,上海,1920.4.1,第4张,第13版
    ⑤包铭新:《中国旗袍》,上海:上海文化出版社,1998.12,页12
    ⑥观我生:《女子束胸与胸部曲线》,《民国日报》,广州,1927.8.12,页11
    
    ①《漂亮女郎与你何关实际如何(妙)》,《民国日报》,上海,1929.5.19,第4张,第3版
    ②绛雪:《量胸高》,《民国日报》,广州,1928.1.11,页8
    ③包铭新:《中国旗袍》,上海:上海文化出版社,1998.12,页67
    ④包铭新:《中国旗袍》,上海:上海文化出版社,1998.12,页67
    ⑤回顾:《中国丝绸纹样史》,哈尔滨:黑龙江出版社,1990,页11
    ①包铭新:《中国近代女装实录》,上海:东华大学出版社,2004.12,概述
    ②周锡保:《中国古代服饰史》,北京:中国戏剧出版社,1984.9,页507
    ①缪良云:《中国衣经》,上海:上海文化出版社,2000.4,页320
    ①诸葛铠:《设计学十讲》,济南:山东画报出版社,2006.9,页141
    ②包铭新高冰清:《论晚清民国时期围系之裙到套穿之裙的演变》,《东华大学学报》,第6卷,第1期,2006.3,页5
    ③缪良云:《中国历代丝绸纹样》,北京:纺织工业出版社,1988,页248
    ①李寓一:《近二十五年来中国南北各大都会之装饰(1900-1925)》,李寓一:《清末民初中国各大都会男女装论集》,香港:中山图书公司,1972.8,页8
    ②张爱玲:《更衣记》,《流言》,北京:中国文联出版公司,1995,页61
    ③镌冰女士:《妇女装饰之变化》(下),《民国日报》,上海,1927.1.8,第2张,第3版
    ①景庶鹏:《近数十年来中国男女装饰变迁大势》,李寓一:《清末民初中国各大都会男女装饰论集》,香港:中山图书公司,1972.8,页32
    ②《中国近代纺织史》编辑委员会:《中国近代纺织史》,北京:中国纺织出版社,1997,页162
    ①龙厂:《近二十五年来之中国各派装饰》,李寓一:《清末民初中国各大都会男女装饰论集》,香港:中山图书公司,1972.8,页26
    ②《上海美亚绸厂·夏季专号》,1937,前奏
    ③陈嘉震:《大上海的热景》,《良友》,上海,第九十二期,1934.8,页13
    ④包铭新:《中国旗袍》,上海:上海文化出版社,1998.12,页16
    ①王庄穆:《民国丝绸史》,北京:中国纺织出版社,1995.11,页208
    ②徐新吾:《近代江南丝织工业史》,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1991.5,页267
    ③包铭新:《中国旗袍》,上海:上海文化出版社,1998.12,页13
    
    ①赵丰:《中国丝绸通史》,苏州:苏州大学出版社,2005,页630
    ②赵丰:《中国丝绸通史》,苏州:苏州大学出版社,2005,页632
    ①王庄穆:《民国丝绸史》,北京:中国纺织出版社,1995.11,页215
    ②《上海美亚绸厂·夏季专号》,1937,前奏
    ③《苏州振亚丝织厂志》,1982,页49
    ①赵丰:《中国丝绸通史》,苏州:苏州大学出版社,2005,页634
    ①赵丰:《中国丝绸通史》,苏州:苏州大学出版社,2005,页634
    ②《苏州振亚丝织厂志》,1982,页48
    ③秦尚信:《塔夫绸盛衰与展望》,《丝绸》,1981,第2期
    
    ①《东吴丝织厂厂志》,1982,页70
    ②《东吴丝织厂厂志》,1982,页11
    ③赵丰:《中国丝绸通史》,苏州:苏州大学出版社,2005,页637
    ①鲁迅:《坟》,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1998,页192
    ②冯天瑜何晓明周积明:《中华文化史》(上),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06.6,页71
    ①袁宣萍:《清代丝织品中的西洋风》,《丝绸》,2004,第3期,页48
    ②鲁迅:《坟》,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1998,页192
    ①《服饰刍议》,《申报》,上海,1911.11.19,第1张,第6版
    ①费正清【美】:《剑桥中国晚清史1800-1911》,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3,页6
    ①费正清:《剑桥中华民国史》,第一部,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1991.11,页274
    ②王家树:《中国工艺美术史》,北京:文化艺术出版社,1994.4,页427
    ③《农工商部为抄发孙志瀛禀请邀丝商统筹改良丝业办法致苏商总会札》,宣统元年五月初四日(1909年6月21日),曹喜琛叶万忠:《苏州丝绸档案资料汇编》(下),苏州:苏州古籍出版社,1995.4,页755
    ④《纱缎业沧桑回忆录》,苏州市档案馆
    ⑤《缎商王兆祥等为请给丝织新品花呢专利凭证至工商部呈》,1912年11月,曹喜琛叶万忠:《苏州丝绸档案资料汇编》(下),苏州:苏州古籍出版社,1995.4,页759
    ①《炳烛里谈》,转引自陈登原:《中国文化史》(下),世界书局,民国三十六年(1947),页300
    ②白水乐生:《偏爱》,《申报》,1912.3.11,第3张,第1版
    ③王庄穆:《丝绸笔记(续)》,中国流行色协会,1991,页408
    ④王翔:《近代中国传统丝绸业转型研究》,天津:南开大学出版社,2005.10,页156
    ⑤《江浙丝绸机织联合会致工商部电》,民国19年7月15日,见中国第二历史档案馆编:《中华民国史档案资料汇编》,第五辑第一编“财政经济”(六),江苏古籍出版社,1992年,页192
    ①张爱玲:《童言无忌》,金宏达于青:《张爱玲文集》,第四卷,合肥:安徽文艺出版社,1992,页106
    ②龙厂:《近二十五年来之中国各派装饰》,《清末民初中国各大都会男女装饰论集》,香港:中山图书公司,1972.8,页25
    ③张道一:《中国印染史略》,南京:江苏美术出版社,1987,页54
    ④《缎商王兆祥等为请给丝织新品花呢专利凭证至工商部呈》,1912年11月,曹喜琛叶万忠:《苏州丝绸档案资料汇编》(下),苏州:苏州古籍出版社,1995.4,页759
    ⑤俞剑华:《最新图案法》,自序,北京国立艺术学校,民国十三年(1926)
    ⑥《时装表演大会》,广告,《民国日报》,上海,1930.3.26,第1张,第1版
    ⑦袁宣萍:《从浙江甲种工业学校看我国近代染织教育》,《丝绸》,第5期,2009,页48
    ①竞文女士:《装饰絮语》,《民国日报》,上海,1928.12.27,第4张,第2版
    ②叶浅予:《细叙沧桑记流年》,北京:群言出版社,1992.6,页19
    ③黄岳渊黄德邻:《花经》,上海:上海书店,1985.6,页334
    ④文震亨【明】陈植【注】:《长物志校注》,南京:江苏科学技术出版社,1984.3,页56
    
    ①玛莉安娜·波伊谢特【德】:《植物的象征》,长沙:湖南科学技术出版社,2001.6,页267
    ②玛莉安娜·波伊谢特【德】:《植物的象征》,长沙:湖南科学技术出版社,2001.6,页274
    ③城一夫【日】:《西方染织纹样史》,北京:中国纺织出版社,2002.1,页73
    ①葛元煦【清】:《沪游杂记》,上海:上海书店出版社,2009,页18
    ②葛元煦【清】:《沪游杂记》,上海:上海书店出版社,2009,页33
    ③赵丰:《中国丝绸通史》,苏州:苏州大学出版社,2005,页664
    ①城一夫【日】:《西方染织纹样史》,北京:中国纺织出版社,2001.3,页122
    ①包铭新:《中国近代纺织品纹样》,《中国近代纺织史研究资料汇编》,第9辑,1990.9,页38
    ①贝维斯·希利尔凯特·麦金太尔【英】:《世纪风格》,石家庄:河北教育出版社,2003.2,页55
    ②城一夫【日】:《西方染织纹样史》,北京:中国纺织出版社,2001.3,页124
    ①城一夫【日】:《东西方纹样比较》,北京:中国纺织出版社,2002.1,页35
    ②城一夫【日】:《东西方纹样比较》,北京:中国纺织出版社,2002.1,页35
    ③诸葛铠:《设计艺术学十讲》,济南:山东画报出版社,2006.9,页131
    ①李欧梵:《上海摩登——一种新都市文化在中国》,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1.12,页14
    ②城一夫【日】:《西方染织纹样史》,北京:中国纺织出版社,2001.3,页138
    ①贝维斯·希利尔凯特·麦金太尔【英】:《世纪风格》,石家庄:河北教育出版社,2003.2,页66
    ①包铭新:《中国旗袍》,上海:上海文化出版社,1998.12,页33
    ②庞薰琹:《中国新艺术运动过去的错误和今后的展望》,《艺风》,第二卷,第八期,民国二十三年(1934),转引孔令伟:《风尚与思潮:清末民国初中国美术史的流行观念》,杭州:中国美术学院出版社,2008.3,页134
    ①城一夫【日】:《东西方纹样比较》,北京:中国纺织出版社,2002.1,页140
    ②目前这些样本已由杭州凯喜雅丝绸公司收藏。
    ③李寓一:《近二十五年来中国南北各大都会之装饰(1900-1925)》,李寓一:《清末民初中国各大都会男女装饰论集》,香港:中山图书公司,1972.8,页5
    ①龙厂:《近二十五年来之中国各派装饰》,李寓一:《清末民初中国各大都会男女装饰论集》,香港:中山图书公司,1972.8,页25
    ①回顾:《中国丝绸纹样史》,哈尔滨:黑龙江出版社,1990,页8
    ②缪良云:《中国历代丝绸纹样》,北京:纺织工业出版社,1988.10,页200
    ①钱定一:《中华民国美术史》,成都:四川美术出版社,1992.6,页99
    ②钱定一:《中华民国美术史》,成都:四川美术出版社,1992.6,页100
    ③赵丰:《中国丝绸通史》,苏州:苏州大学出版社,2005,页666
    ④赵丰:《中国丝绸通史》,苏州:苏州大学出版社,2005,页666
    
    ①城一夫【日】:《西方染织纹样史》,北京:中国纺织出版社,2002.1,页74
    ②赵丰:《中国丝绸通史》,苏州:苏州大学出版社,2005,页666
    ①张晓霞:《中国古代植物装饰纹样发展源流》,博士论文,2005,页150
    ②诸葛铠:《佛教艺术对中国花卉装饰的影响》,《裂变中的传承》,重庆:重庆大学出版社,2007.4,页148
    ③E·H·贡布里希:《秩序感》,长沙:湖南科学技术出版社,2003,页215
    ④城一夫【日】:《东西方纹样比较》,北京:中国纺织出版社,2002.1,页29
    ①李寓一:《近二十五年来中国南北各大都会之装饰(1900-1925)》,《清末民初中国各大都会男女装饰论集》,香港:中山图书公司,1972.8,页8
    ②马高骧王兴竹:《创立绘画与工艺设计兼融的色彩教学丰碑—浅谈李有行色彩教学体系》,《中国美术教育》,2003,第6期,页33
    ③李寓一:《近二十五年来中国南北各大都会之装饰(1900-1925)》,李寓一:《清末民初中国各大都会男女装饰论集》,香港:中山图书公司,1972.8,页9
    ④镌冰女士:《妇女装饰之变化》(上),《民国日报》,上海,1927.1.7,第2张,第3版
    ⑤包铭新:《中国近代纺织品纹样》,《中国近代纺织史研究资料汇编》,第9辑,1990.9,页38
    ①马高骧王兴竹:《创立绘画与工艺设计兼融的色彩教学丰碑——浅谈李有行色彩教学体系》,《中国美术教育》,2003,第6期
    ②李寓一:《近二十五年来中国南北各大都会之装饰(1900-1925)》,李寓一:《清末民初中国各大都会男女装饰论集》,香港:中山图书公司,1972.8,页8
    ③陈之佛:《图案法ABC》,上海:世界书局,民国二十三年(1934),页91
    ④张爱玲:《童言无忌》,金宏达于青:《张爱玲文集》,第四卷,合肥:安徽文艺出版社,1992,页106
    ①王家树:《中国工艺美术史》,王家树:《中国工艺美术史》,北京:文化艺术出版社,1994.4,页424
    ②王云五周昌寿:《最新化学工业大全》,第六册,上海:商务印书馆,民国二十六年五月,页312
    ③《上海物华电机丝织有限公司染色样本》,颜色说明,1922
    ①李寓一:《近二十五年来中国南北各大都会之装饰(1900-1925)》,李寓一:《清末民初中国各大都会男女装饰论集》,香港:中山图书公司,1972.8,页12
    
    ①王庄穆区秋明:《新中国丝绸大事记》,北京:纺织工业出版社,1992,页1
    ②王庄穆区秋明:《新中国丝绸大事记》,北京:纺织工业出版社,1992,页3
    ①王庄穆:《新中国丝绸史记》,北京:中国纺织出版社,2004,页4
    
    ①王庄穆:《新中国丝绸史记》,北京:中国纺织出版社,2004,页614
    ②李世娟:《中国丝绸工业统计资料汇编》,北京:中国丝绸工业总公司,1993,页18
    ③商业部纺织品局:《新中国的纺织品商业(1949—1985)》,北京:中国商业出版社,1989.1,页268
    ①毛泽东:《同音乐工作者的谈话》,1956.8.24,中共中央书记处研究室文化组:《党和国家领导人论文艺》,北京:人民出版社,1982.9,页20
    ②诸葛铠:《文明的轮回》,北京:中国纺织出版社,2007.7,页314
    ③王庄穆:《新中国丝绸史记》,北京:中国纺织出版社,2004,页598
    ①王庄穆:《蚕业生产汇报提纲》,1974.10.18,《丝绸笔记》,中国流行色协会,1986,页135
    ②王庄穆:《关于丝绸生产和出口情况的汇报》,1976.12,《丝绸笔记》,中国流行色协会,1986,页146
    ③王庄穆:《蚕业生产汇报提纲》,1974.10.18,《丝绸笔记》,中国流行色协会,1986,页135
     ①赵丰:《中国丝绸通史》,苏州:苏州大学出版社,2005,页747
    ①张伟刘泾山王永盛:《周恩来的艺术世界》,济南:山东大学出版社,1993.8,页525
    ②《创造更好更多的绸缎新品种和新花色》,《浙江丝绸》,1959,第4期,页6
    ③《全国绸缎新品种新花色会议结束》,《浙江丝绸》,1959,第4期,页4
    
    ①《创造更好更多的绸缎新品种和新花色》,《浙江丝绸》,1959,第4期,页6
    ②《创造更好更多的绸缎新品种和新花色》,《浙江丝绸》,1959,第4期,页6
    ③王庄穆区秋明:《新中国丝绸大事记》,北京:纺织工业出版社,1992,页40
    ①窦英:《初创时期概况(一)》,《中纺历程》编写组:《中纺历程——中国纺织品进出口总公司成立四十五周年纪念文集》,1996,页15
    ②王庄穆:《绸缎的灵活——新品种新花色》,1958.12.10,《丝绸笔记》,中国流行色协会,1986,页33
    ①冯能谦:《向苏联出口呢绒始末》,《中纺历程》编写组:《中纺历程——中国纺织品进出口总公司成立四十五周年纪念文集》,1996,页73~75
    
    ①蔡漠邹邦彦:《苏联装饰美术》,上海:大众书局,1954.1,序
    ②赵丰:《中国丝绸通史》,苏州:这东西出版社,2005,页764
    ①王庄穆:《绸缎的灵活——新品种新花色》,1958.12.10,《丝绸笔记》,中国流行色协会,1986,页35
    
    ①中国丝绸公司上海分公司:《新品种——庆祝建国十周年版》(上),1959.10.1.,前言
    ②王庄穆区秋明:《新中国丝绸大事记》,北京:纺织工业出版社,1992,页38
    ①王庄穆:《绸缎的灵活——新品种新花色》,1958.12.10,《丝绸笔记》,中国流行色协会,1986,页33
    ②徐德明:《关于中国丝绸产销的基本概况》,中央工艺美术学院:《丝绸美术设计》,北京:人民美术出版社,1958,页75
    ③《创造更好更多的绸缎新品种和新花色》,《浙江丝绸》,1959,第4期,页6
    ④徐德明:《关于中国丝绸产销的基本概况》,中央工艺美术学院:《丝绸美术设计》,北京:人民美术出版社,1958,页76
    ①徐德明:《关于中国丝绸产销的基本概况》,中央工艺美术学院:《丝绸美术设计》,北京:人民美术出版社,1958,页76
    ①杭州胜利丝织试样厂品种花色研究组:《提花丝织物品种花色的发展动向》,《浙江丝绸》,1963,第3期,页30
    ②徐德明:《关于中国丝绸产销的基本概况》,中央工艺美术学院:《丝绸美术设计》,北京:人民美术出版社,1958,页76
    ③董仲英:《目前绸缎品种花色的发展趋向——莱比锡展览会观后感》,《浙江丝绸》,1959,第6期,页12
    ①王庄穆区秋明:《新中国丝绸大事记》,北京:纺织工业出版社,1992,页69
    ②王庄穆区秋明:《新中国丝绸大事记》,北京:纺织工业出版社,1992,页73
    ①周恩来:《在文艺工作座谈会和故事片创作会议上的讲话》,1961.6.19,中共中央书记处研究室文化组,《党和国家领导人论文艺》,北京:人民出版社,1982.9,页38
    ②《丝绸图案设计》,《浙江丝绸》,1960,第11期,页60
    ③《服庄(1957-1958)》,1959.3,前言
    ①《编者的话》,《浙江丝绸》,1963,第12期,页37
    ①《新品种》,中国丝绸公司上海分公司,1960.12
    ②徐乾麟:《早期业务散记》,《中纺历程》编写组:《中纺历程——中国纺织品进出口总公司成立四十五周年纪念文集》,1996,页70
    ③《新品种》,中国丝绸公司上海分公司,1963,第4期
    ④《新品种》,中国丝绸公司上海分公司,1963,第4期
    ①赵丰:《中国丝绸通史》,苏州:苏州大学出版社,2005,页752
    ①苏州丝织试样厂苏州丝织科学研究所:《苏州丝织图案集》,1980
    ①《创造更好更多的绸缎新品种和新花色》,《浙江丝绸》,1959,第4期,页5
    
    ①《丝绸印花图案创作的研讨》(内刊),上海丝绸工业公司,1959.3,页1
    ②《新品种》,中国丝绸公司上海分公司,1965.4
    ①徐昌酩:《上海美术志》,上海:上海书画出版社,2004,页223
    ①《丝绸盛开迎春花》,上海第七印绸厂,1973
    ②《上海第七印绸厂为多创汇做出新贡献》,《丝绸》,1978,第12期
    
    ①王庄穆区秋明:《新中国丝绸大事记》,北京:纺织工业出版社,1992,页34
    ②陈恩桂:《怎样描绘丝绸印花的黑白稿》,《浙江丝绸》,1959,第10期,页68
    ①董仲英:《目前绸缎品种花色的发展趋向——莱比锡展览会观后感》,《浙江丝绸》,1959,第6期,页12
    ①《新品种》,中国丝绸公司上海分公司,1965,第1期
    ②王庄穆:《新中国丝绸史记》,北京:中国纺织出版社,2004,页391
    ①赵丰:《中国丝绸通史》,苏州:苏州大学出版社,2005,页774
    ②朱钰敏:《试论衣料图案的服用性》,《丝绸科技-丝绸美术专刊》,1979,第3期,页34
    ③徐铮:《革命与浪漫——1957-1978年中国丝绸设计回顾》,香港:艺纱堂/服饰出版,2009.8,页28
    
    ①浙江省丝绸志编纂委员会:《浙江省丝绸志》,北京:方志出版社,1999,页304
    ②赵丰:《中国丝绸通史》,苏州:苏州大学出版社,2005,页680
    ①《丝绸——纺织品皇后》,美国《全国地理》杂志,1984,1月号专稿,页11
    ①张道一:《图案与图案教学》,1982.6,孙建军潘鲁生:《张道一研究》,济南:山东美术出版社,2000,页78
    ②范存良:《丝绸图案设计中的抽象手法》,《丝绸》,1987,第9期,页35
    ③时彩舟:《试谈丝绸印花设计与基本功》,《丝绸科技——丝绸美术专刊》,1979,第3期,页73
    ④赵丰:《中国丝绸通史》,苏州:苏州大学出版社,2005,页783
    ⑤范存良:《丝绸图案设计中的抽象手法》,《丝绸》,1987,第9期,页36
    
    ①赵丰:《中国丝绸通史》,苏州:苏州大学出版社,2005,页784
    ②李有洲童年:《1983年春交会丝绸市场和绸缎品种花色掠影》,《丝绸》1983,第5期,页53
    ①朱钰敏:《试论衣料图案的“服用性”》,《丝绸科技——丝绸美术专刊》,1979,第3期,页32
    ②蔡作意秦尚信:《从调查研究谈外销丝绸图案设计》,《丝绸科技——丝绸美术专刊》,1979,第3期,页26
    ③王庄穆:《新中国丝绸史记》,北京:中国纺织出版社,2004,页617
    ④上海丝绸志编纂委员会:《上海丝绸志》,上海:上海社会科学院出版社,1998.3,页266
    ①中国丝绸流行色协会研究中心:《新花色》,上海:中国丝绸公司,1985.10,附页
    ②赵丰:《中国丝绸通史》,苏州:苏州大学出版社,2005,页730
    ①全国丝绸工业科技情报站:《绸缎品种花色资料》,1977,页6
    ②全国丝绸工业科技情报站:《绸缎品种花色资料》,1981.6,页5
    ①上海丝绸志编纂委员会:《上海丝绸志》,上海:上海社会科学院出版社,1998.3,页350
    ②徐昌酩:《上海美术志》,上海:上海书画出版社,2004,页223
    ③秦尚信:《关于外销丝绸图案设计的探讨》,《江苏丝绸》,1979,第4期,页13
    
    ①陆珂:《关于花样设计的创新》,《丝绸》,1981,第12期,页21
    ②全国丝绸工业科技情报站:《绸缎品种花色资料》,1981.9,页4
    ①范存良:《来样得失辨》,《丝绸》,1988,第7期,页39
    ①宣友木:《79年秋交会丝绸情况点滴》,《丝绸》,1979,第12期,页48
    ②童年:《秋交会丝绸品种花色情况略见》,《丝绸》,1980,第11期,页32
    ③范作云:《真丝绸对港成交情况及市场对品种花色的反映》,《丝绸》,1981,第10期,页22
    ④武良矩戴立群:《52届广交会丝绸调研情况》,《江苏丝绸》,1983,第1期,页48
    ⑤李有洲童年:《83年春交会丝绸市场和绸缎品种花色掠影》,《丝绸》1983,第5期,页32
    ⑥屠醒霞:《84年秋交会的丝绸贸易》,《丝绸》,1985,第1期,页7
    ①武良矩:《84年秋交会丝绸调研情况》,《江苏丝绸》,1985,第1期,页29
    ②金斐姮:《58届秋交会品种花色调研》,《丝绸》,1985,第12期,页16
    ③王惠芳:《86年资销真丝提花绸花派分析》,《江苏丝绸》,1987,第2期,页44
    ④范存良:《86年丝绸印花成交情况和87年的花色展望》,《江苏丝绸》,1987,第2期,页43
    ⑤吴瑞荣:《62届交易会丝绸市场品种花色交易调研概况》,《丝绸》,1987,第1期,页48
    ⑥吴瑞荣:《88年春交会丝绸市场一览》,《丝绸》,1988,第7期,页45
    ⑦广交会丝绸调研组:《第64界广交会丝绸调研总结》,《丝绸》,1989,第1期,页50
    
    ①赵丰:《中国丝绸通史》,苏州:苏州大学出版社,2005,页702
    ②王庄穆区秋明:《新中国丝绸大事记》,北京:纺织工业出版社,1992,页188
    
    ①杨发宝:《上海内销绸缎发展趋势》,《丝绸》,1985,第2期,页56
    ②中国丝绸进出口总公司:《八十年代世界丝绸贸易》,中国丝绸进出口总公司,1991,页38
    ③王庄穆:《新中国丝绸史记》,北京:纺织工业出版社,2004,页611
    ①宋文川:《内销绸缎花色设计与对路适销》,《丝绸》,1983,第12期,页9
    ①赵丰:《中国丝绸通史》,苏州:苏州大学出版社,2005,页750
    ①王庄穆:《新中国丝绸史记》,北京:纺织工业出版社,2004,页395
    1、【汉】董仲舒:《春秋繁露·度制第二十七》,卷八,宋嘉定辛未(四年)江右计台刻本
    2、【汉】贾谊:《新书·服疑》,卷一,《新编诸子集成》,北京:中华书局,2000
    3、【汉】班固:《汉书·高帝纪》,北京:中华书局,1964.11
    4、【晋】司马彪:《后汉书·舆服志》,北京:中华书局,1973.8
    5、【唐】房玄龄:《晋书·舆服志》,北京:中华书局,1974.11
    6、【宋】宋祁欧阳修:《新唐书·车服志》,北京:中华书局,1975.2
    7、【宋】周密:《癸辛杂识·簿录权臣》,《唐宋史料笔记丛刊》,北京:中华书局,1988.1
    8、【元】元脱脱:《宋史·舆服五》,北京:中华书局,1977.11
    9、【明】宋濂:《元史·舆服一》,北京:中华书局,1976.4
    10、【明】宋应星:《天工开物·乃服》,北京:中国社会出版社,2004.10
    11、【清】张廷玉:《明史·舆服三》,北京:中华书局,1974.4
    12、【清】卫杰:《蚕桑萃编》,光绪二十六年八月(1900.8),罗琳:《四库未收书辑刊》,第4辑,第23册,北京:北京出版社,2000
    13、【清】阮元(校刻):《十三经注疏》,北京:中华书局,1980.9
    14、【清】甘熙:《白下琐言》,卷8,页15,《笔记小说大观》,台北:新兴书局,1986
    15、【清】张之洞:《劝学篇·农工商学第九》,上海:上海书店出版社,2002.1
    16、【清】段玉裁:《说文解字注》,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1.1
    17、【清】李圭:《环游地球新录》,《续修四库全书》编纂委员会:《续修四库全书》,史部,卷737,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95
    18、【清】葛元煦:《沪游杂记》,上海:上海书店出版社,2009
    19、【清】沈寿:《雪宧绣谱图说》,济南:山东画报出版社,2002
    20、【清】赵尔巽:《清史稿·舆服二》,北京:中华书局,1977.12
    21、曾同春:《中国丝业》,上海:商务印书馆,民国十八年十月(1929)
    22、工商部技术厅:《首都丝织业调查记》,南京:南京中华印刷公司,民国十九年九月(1930)
    23、国民经济建设运动委员会总会:《南京缎锦业调查报告》,民国二十六年五月(1937)
    24、单岩基:《上海染织业概况》,民国三十二年(1943)
    25、联合征信所编辑组:《上海丝织业概览》,上海:联合征信所,民国三十六年五月(1947)
    26、陶平叔:《染织工业》,上海:上海中华书局印行,民国二十五年十月(1936)
    27、吴中一黄希阁:《纤维工业》,北京:中国纺织染工程研究所,民国三十四年六月(1945)
    28、戴济:《颜料及涂料》,上海:商务印书馆,民国十九年四月(1930)
    29、孟心如:《染色术》,上海:商务印书馆,民国十九年四月(1930)
    30、王云五周昌寿:《最新化学工业大全》,上海:商务印书馆,民国二十六年五月(1937)
    31、《染织纺》,第二巻,第二十八期,中华民国二十六年二月二十四日(1937)
    32、《染织纺》,第四巻,第六、八期,中华民国二十八年六月二十日(1939)
    33、俞剑华:《最新图案法》,上海:商务印书馆,民国十五年十一月(1926年)
    34、陈之佛:《图案法ABC》,上海:世界书局出版,民国十九年九月(1930)
    35、陈浩雄:《图案之构成法》,上海:商务印书局,民国二十四年三月(1935)
    36、赵岷泉:《图案》,上海:商务印书馆,民国二十八年三月(1939)
    37、杨萌深:《衣冠服饰》,上海:世界书局,民国三十四年(1945)
    38、陈登原:《中国文化史》,上海:世界书局,民国三十六年(1947)
    39、康有为:《不忍杂志汇编》,初集,台北:华文图书公司,1987
    40、飞球公司:《飞球图案》,杭州:飞球公司,中华民国十二年(1923)
    41、《上海物华电机丝织有限公司染色样本》,民国十一年(1922)
    42、《美亚绸厂绸缎样本》,民国二十五年至二十九年(1936~1940)
    43、《苏州振亚织物有限公司绸缎样本》,民国十至二十年代
    44、《良友》,上海,1926~1941
    45、《申报》,上海,1900~1949
    46、《民国日报》,上海广州,1916~1949
    1、中央美术学院实用美术系:《中国锦缎图案》,北京:人民美术出版社,1953
    2、沈从文王家树:《中国丝绸图案》,北京:中国古典出版社,1957
    3、缪良云:《中国历代丝绸纹样》,北京:纺织工业出版社,2003
    4、回顾:《中国丝绸纹样史》,哈尔滨:黑龙江出版社,1990
    5、赵丰:《中国丝绸通史》,苏州:苏州大学出版社,2005
    6、高春明:《锦绣文章——中国传统织绣纹样》,上海:上海书画出版社,2005
    7、苏州丝绸博物馆:《苏州百年丝绸纹样》,济南:山东画报出版社,2010
    8、赵丰:《丝绸艺术史》,杭州:浙江美术学院出版社,1992
    9、郭廉夫丁涛诸葛铠主编:《中国纹样辞典》,天津:天津教育出版社,1998
    10、袁宣萍赵丰著:《中国丝绸文化史》,济南:山东美术出版社,2009
    11、田自秉吴淑生田青:《中国纹样史》,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3
    12、吴淑生田自秉:《中国染织史》,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1986
    13、王庄穆:《民国丝绸史》,北京:中国纺织出版社,1995
    14、朱新予:《中国丝绸史》(专论、通论),北京:纺织工业出版社,1992
    15、朱新予:《浙江丝绸史》,杭州:浙江人民出版社,1984
    16、徐新吾:《近代江南丝织工业史》,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1991
    17、王翔:《近代中国传统丝绸业转型研究》,天津:南开大学出版社,2005
    18、王翔:《中国丝绸史研究》,北京:团结出版社。1990
    19、王庄穆:《中国丝绸辞典》,北京:中国科学技术出版社,1995
    20、王庄穆:《新中国丝绸史记》,北京:中国纺织出版社,2004
    21、王庄穆区秋明:《新中国丝绸大事记》,北京:纺织工业出版社,1992
    22、王庄穆:《丝绸笔记》,中国流行色协会,1986
    23、浙江丝绸工学院:《丝绸史研究》,《丝绸史研究》编辑室,1988年3月第1、6期
    24、曹喜琛叶万忠:《苏州丝绸档案资料汇编》,南京:江苏古籍出版社,1995.4
    25、张建新:《丝绸行业改革记录》,北京:大地出版社,1989
    26、徐峥:《革命与浪漫——1957~1978年中国丝绸设计回顾》,香港:艺纱堂/服饰出版,2009
    27、陈维稷:《中国纺织科学技术史》(古代部分),北京:科学出版社,1984
    28、李仁溥:《中国古代纺织史稿》,长沙:岳麓书局,1983
    29、徐新吾黄汉民:《上海近代工业史》,上海:上海社会科学院出版社,1998
    30、段本洛张圻福:《苏州手工业史》,苏州:苏州古籍出版社,1986
    31、中国大百科全书总编辑委员会《纺织》编辑委员会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编辑部:《中国大百科全书—纺织》,北京: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1984
    32、中国大百科全书总编辑委员会《化学》编辑委员会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编辑部:《中国大百科全书—化学》,北京: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1989
    33、《中国近代纺织史》编辑委员会:《中国近代纺织史》,北京:中国纺织出版社,1997
    34、中国近代纺织史编辑委员会:《中国近代纺织史研究资料汇编》,第1~10辑,1989~1991
    35、周锡保:《中国古代服饰史》,北京:中国戏剧出版社,1983
    36、上海市戏曲学校中国服装史研究组:《中国历代服饰》,上海:学林出版社,1984.4
    37、黄能馥陈娟娟:《中国服饰史》,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04
    38、缪良云:《中国衣经》,上海:上海文化出版社,2000
    39、陈娟娟:《中国织绣服饰论集》,北京:紫禁城出版社,2005
    40、诸葛铠:《文明的轮回》,北京:中国纺织出版社,2007
    41、廖军许星:《中国服饰百年》,上海:上海文化出版社,2009
    42、张乃仁杨霭琪:《外国服装艺术史》,北京:人民美术出版社,1992.2
    43、蔡子谔:《中国服饰美学史》,石家庄:河北教育出版社,2001
    44、李寓一:《清末民初中国各大都会男女装饰论集》,香港:中山图书公司,1972.8
    45、王宇清:《历代妇女袍服考实》,台北:中国祺袍研究会,1975
    46、吴昊:《都会云裳——细说中国妇女服饰与身体革命(1911-1935)》,香港:三联书店(香港)有限公司,2006
    47、包铭新:《近代中国女装实录》,上海:东华大学出版社,2004
    48、王受之:《世界服装史》,北京:中国青年出版社,2007
    49、包铭新:《中国染织服饰史文献导读》,上海:东华大学出版社,2006
    50、钱定一:《中华民国美术史》,成都:四川美术出版社,1992.6
    51、王家树:《中国工艺美术史》,北京:文化艺术出版社,1994.4
    52、陈瑞林:《中国现在艺术设计史》,长沙:湖南科学技术出版社,1999
    53、陈景磬:《中国近代教育史》,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1979
    54、浙江教育简志编委会:《浙江教育简志》,杭州:浙江人民出版社,1988
    55、霍益萍:《近代中国的高等教育》,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1999
    56、袁熙旸:《中国艺术设计教育发展历程研究》,北京:北京理工大学出版社,2003
    57、冯天瑜何晓明周积明:《中华文化史》,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05
    58、朱贻挺:《中国传统伦理思想史》,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3
    59、费正清:《剑桥中华民国史》,第一部,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1991
    60、费正清:《剑桥中华民国史》,第二部,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1992
    61、沈云龙:《近代中国史料丛刊》,第七十三辑,1972
    62、胜见胜:《设计运动一百年》,台北:雄狮图书公司出版,民国六十五年六月(1976.6)
    63、王受之:《世界现代设计史》,北京:中国青年出版社,2002
    64、鲁迅:《坟》,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1998
    65、宗白华:《美学散步》,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1981
    66、包天笑:《衣食住行的百年变迁》,苏州:政协苏州市委员会文史编辑室,1973
    67、陈之佛:《云锦图案》,北京:中国古典艺术出版社,1959.3
    68、屠诗聘:《上海春秋》,香港:中国图书编译馆,1968.10
    69、张爱玲:《更衣记》,《流言》,北京:中国文联出版公司,1995
    70、金宏达于青:《张爱玲文集》,第四卷,合肥:安徽文艺出版社,1992
    71、沈从文:《花花朵朵坛坛罐罐——沈从文谈艺术与文物》,南京:江苏美术出版社,2002
    72、张道一:《中国图案大系》,济南:山东美术出版社,1993.7
    73、李有光陈修范:《陈之佛文集》,南京:江苏美术出版社,1996
    74、雷圭元:《中国图案美》,长沙:湖南美术出版社,1997
    75、华梅:《人类服饰文化学》,天津:天津人民出版社,1995
    76、《丝绸——纺织品皇后》,美国《全国地理》杂志1984年1月号专稿,中国丝绸公司《丝绸消息》编辑部
    77、黄彦:《孙文选集》,广州:广东人民出版社,2006
    78、中国第二历史档案馆:《中华民国史档案资料汇编》,南京:江苏古籍出版社,1992
    79、中国地方志编委会:《中国地方志集成·江苏府县志集》,凤凰出版社上海书店巴蜀书社,1990.11
    80、中共中央书记处研究室文化组:《党和国家领导人论文艺》,北京:人民出版社,1982.9
    81、张伟刘泾山王永盛:《周恩来的艺术世界》,济南:山东大学出版社,1993.8
    82、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中共湖南省委《毛泽东早期文稿》编辑组:《毛泽东早期文稿(1912.6~1920.11)》,长沙:湖南出版社,1990.7
    83、陈素:《五四与妇女解放运动》,《五四运动回忆录》,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79
    84、李少兵:《民国时期的西式风俗文化》,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1994.6
    85、诸葛铠:《设计艺术学十讲》,济南:山东画报出版社,2006
    86、诸葛铠:《裂变中的传承》,重庆:重庆大学出版社,2007.4
    87、诸葛铠:《图案设计原理》,南京:江苏美术出版社,1991.5
    88、徐昌酩:《上海美术志》,上海:上海书画出版社,2004
    89、孙建军潘鲁生:《张道一研究》,济南:山东美术出版社,2000
    90、彭泽益:《中国近代手工业史资料》,上海:三联书店,1957
    91、汪敬虞:《十九世纪西方资本主义对中国的经济侵略》,北京:人民出版社,1983
    92、江苏省教育委员会江苏省文化厅南京艺术学院南京师范大学:《陈之佛九十周年诞辰纪念集1896-1986》,南京:江苏省教育委员会江苏省文化厅,1986
    93、朱伯雄陈瑞林:《中国西画五十年1898~1949》,北京:人民美术出版社,1989
    94、邓力群马洪武衡:《当代中国的工艺美术》,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84
    95、乐正:《近代上海人社会心态》,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1991
    96、朱邦兴胡林阁徐声:《上海职业与上海职工》,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1939
    97、陈平:《李格尔与艺术科学》,杭州:中国美术学院出版社,2002
    98、郑工:《演进与运动——中国美术的现代化》,南宁:广西美术出版社,2002
    99、徐仲杰:《南京云锦史》,南京:江苏科学技术出版社,1985
    100、黄能馥:《中国南京云锦》,南京:南京出版社,2003
    101、金文:《南京云锦》,南京:江苏人民出版社,2009
    102、黄能馥:《中国成都蜀锦》,北京:紫禁城出版社,2006
    103、王君平:《纺织科技进展——蜀锦传统工艺研究与资料汇编》,成都:四川省嫘祖蜀锦研究开发中心四川省纺织科技情报中心站,2006
    104、陈玲王迦南蔡小丽:《明信片清末中国》,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4
    105、沈弘:《晚清映像》,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5
    106、侯杰王昆江:《醒俗画报》,天津:天津人民出版社,2005
    107、时影:《民国艺术》,北京:团结出版社,2005
    108、时影:《民国时尚》,北京:团结出版社,2005
    109、《民国春秋》编辑部:《民国艺苑风景线》,南京:江苏古籍出版社,1994
    110、福莲:《1929年的西湖博览会》,杭州:杭州出版社,2000
    111、张燕风:《老月份牌广告画》,台北:英文汉声出版公司,1997
    112、宋家麟:《老月份牌》,上海:上海画报出版社,1997
    113、王东霞:《中国百年社会图谱》,成都:四川人民出版社,2002
    114、中国丝绸博物馆:《时尚百年——二十世纪中国服装》,杭州:中国美术学院出版社,2004
    115、徐松陈强宋剑:《中国明清江南服饰图典》,上海:上海辞书出版社,2004
    116、包铭新赵丰:《中国织绣鉴赏与收藏》,上海:上海译文出版社,1997
    117、紫图大师图典丛书编辑部:《装饰艺术》,西安:陕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4.
    118、杭间何洁靳埭强:《中国传统图形与现代视觉设计》,济南:山东画报出版社,2004
    119、孔令伟:《风尚与思潮:清末民国初中国美术史的流行观念》,杭州:中国美术出版社,2008
    120、南京云锦研究所编印:《织锦资料选编》,1982
    121、杭州市工艺美术研究所:《机绣技法与图案》,浙江科学技术出版社,1983
    122、李湖福:《丝绸织花图案设计》,南京:南京艺术学院工艺美术系染织美术教研组,1984
    123、忻泰华:《国际织物印花图案流派》,北京:轻工业出版社,1987
    124、程尚仁:《几何图案的组织》,北京:人民美术出版社,1979
    125、罗拔臣:《新潮几何图案设计》,香港:香港得利书局,1981
    126、商业部纺织品局:《新中国的纺织品商业(1949~1985)》,北京:中国商业出版社,1989
    127、陈俊愉程绪珂:《中国花经》,上海:上海文化出版社,1990
    128、苏州丝绸印花厂:《染化料、助剂、糊料使用情况汇编》,1990
    129、中国丝绸进出口总公司:《八十年代世界丝绸贸易》,1991
    130、徐铮:《漫漫丝绸路1951~1991——中国丝绸进出口总公司成立四十周年特刊》,香港:艺纱堂/服饰出版,1991
    131、中国丝绸工业总公司:《中国丝绸工业统计资料汇编——1949~1990》,1993
    132、广州市地方志编纂委员会办公室广州海关志编纂委员会:《近代广州口岸经济社会概况——粤海关报告汇集》,广州:暨南大学出版社,1995
    133、中华人民共和国对外经济贸易部:《中国对外经济贸易发展史(图片)1949~1990》,北京:中国对外经济贸易出版社,1991
    134《、中纺历程》编辑组《:中纺历程——中国纺织品进出口总公司成立四十五周年纪念文集》,1996
    135、《中国对外经济贸易年鉴》编辑委员会编:《中国对外经济贸易年鉴》,北京:中国对外经济贸易出版社,1984
    136、欧洲丝绸宣传委员会:《欧洲丝绸贸易15年》(1975~1989),北京:中国丝绸进出口总公司,1991
    137、王端:《纹样集》,北京:大众美术社出版,1954
    138、邹邦严蔡漠编:《苏联装饰美术》,上海:上海大众书局出版,1954
    139、中央工艺美术学院:《丝绸美术设计》,北京:人民美术出版社,1958
    140、广州市广华印染厂:《丝绸印花经验介绍》(内部资料),1959
    141、上海丝绸工业公司:《丝绸印花图案创作的研讨》(内部资料),1959
    142、上海丝绸工业公司:《丝绸印花工艺与设备革新的点滴经验》(内部资料),1959
    143、上海丝绸工业公司:《丝绸印花图案创作的研讨》(内部资料),1959
    144、《工艺织锦资料选编》,南京:南京云锦研究所,1982
    145、柳炳元:《苏州传统图案》,北京:轻工业出版社,1979
    146、《被面大花图案选编》,天津:天津市纺织工业局色织印染工业公司,1977
    147、苏州丝绸科学情报中心站、苏州丝织试样厂、苏州丝织科学研究所:《苏州丝绸图案集》,1980
    148、上海第七印绸厂:《丝绸盛开迎春花——1973春季中国出口商品交易会》,1973
    149、杭州永红丝织厂:《绚丽丝绸展新容——1974年秋季中国出口商品交易会》,1974
    150、河南省新乡市棉织厂:《自力更生闯新路——1974年秋季中国出口商品交易会》,1974
    151、《上海鸿生锦华堂藏传世染织服饰品专场——2009年秋季艺术品拍卖会》,2009
    152、苏州丝绸科学研究所江苏省纺织工业厅产品研究室:《中国纺织样品分析资料》,1981
    153、《新品种》,中国丝绸公司上海分公司,1959~1965
    154、《新花色》,中国丝绸公司上海分公司,1981~1985
    155、陕一图案室:《照片资料汇集——画布、丝绸》,1976
    156、全国丝绸工业科技情报站:《绸缎品种花色资料》,1975~1985
    157、《中国纺织品》,北京:中国纺织品进出口总公司,1972
    158、《四川丝绸(样本)》,成都:四川省轻工业局,1990
    159、《服庄(1957~1958)》,1959.3
    160、《中国绸缎染色样本》,北京:中国纺织品进出口总公司,1958
    161、广东省地方史志编纂委员会:《广东省志丝绸志》,广州:广东人民出版社,2004
    162、浙江省丝绸志编纂委员会:《浙江省丝绸志》,北京:方志出版社,1999
    163、四川省丝绸公司《四川丝绸志》编委会:《四川省丝绸行业大事记》(征求意见稿),1992
    164、江苏省地方志编纂委员会:《江苏省志·蚕桑丝绸志》,南京:江苏古籍出版社,2000
    165、《东吴丝织厂厂志》,1982
    166、《苏州丝织试样厂厂志》,1982
    167、《苏州振亚丝织厂厂志》,1982
    168、《苏州织锦厂厂志》,1982
    169、《安阳市丝织厂厂志(1954~1984)》,1985
    170、《安徽丝绸厂厂志(1957~1985)》,1987
    1、【德】马克思恩格斯:《马克思恩格斯全集》,北京:人民出版社,1979
    2、【德】黑格尔:《美学》,北京:商务印书馆,第二卷,1979
    3、【美】维尔·杜伦:《东方的文明》,西宁:青海人民出版社,1998.10
    4、【德】玛莉安娜·波伊谢特:《植物的象征》,长沙:湖南科学技术出版社,2001.6
    5、【英】E·H·贡布里希:《秩序感》,长沙:湖南科学技术出版社,2003
    6、【美】玛里琳·霍恩:《服饰:人的第二皮肤》,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1991
    7、【日】城一夫:《西方染织纹样史》,北京:中国纺织出版社,1995
    8、【奥】阿洛瓦·里格尔:《风格问题——装饰艺术史的基础》,长沙:湖南科学技术出版社,2000
    9、【英】贝维斯·希利尔:《世纪风格》,石家庄:河北教育出版社,2002
    10、【美】李欧梵:《上海摩登—一种新都市文化在中国1930-1945》,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1
    11、《Album Blouses Aouvelles——Chic Parisien》,1927
    12、Mary Schoeser and Kathleen Dejardin:《FRENCH TEXTILES——FROM 1760 TO THE PRESENT》,1991
    13、Susan Meller and Joost Eliffers:《TEXTILE DESIGNS》,1990
    14、Patricia Frantz Kery:《Art Deco Graphics》,1993
    15、Beverley Jackson:《Shanghai Girl Gets All Dressed Up》,2005
    1、黄炎培:《民国十年之职业教育》,《教育与职业》,第32期,1922.1
    2、雷圭元:《回溯三十年来中国之图案教育》,《国立艺术专科学校第廿周年校庆特刊》,武汉大学图书馆,1947.3.25
    3、包铭新:《中国近代纺织品纹样》,《中国近代纺织史研究资料汇编》,第9辑,1990.9
    4、包铭新:《中国近代丝织物的产生和发展》,《中国纺织大学学报》,第5卷,第1期,1985
    5、刑庆华:《论丝绸图案的审美价值》,南京艺术学院学报(美术及设计版),2001,第3期
    6、曹振宇:《中国近代合成染料生产及染色技术发展研究》,东华大学,2008.6
    7、包铭新高冰清:《论晚清民国时期围系之裙到套穿之裙的演变》,《东华大学学报》,第6卷,第1期,2006.3
    8、袁宣萍:《清代丝织品中的西洋风》,《丝绸》,2004,第3期
    9、袁宣萍:《从浙江甲种工业学校看我国近代染织教育》,《丝绸》,2009,第5期
    10、张晓霞:《中国古代植物装饰纹样发展源流》,博士论文,2005
    11、马高骧王兴竹:《创立绘画与工艺设计兼融的色彩教学丰碑——浅谈李有行色彩教学体系》,《中国美术教育》,2003,第6期

© 2004-2018 中国地质图书馆版权所有 京ICP备05064691号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17129号

地址:北京市海淀区学院路29号 邮编:100083

电话:办公室:(+86 10)66554848;文献借阅、咨询服务、科技查新:665547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