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语言·意象·风格
详细信息    本馆镜像全文|  推荐本文 |  |   获取CNKI官网全文
摘要
北大教授曹文轩是中国当代文坛杰出的作家。在近二十年的创作中,他以其非凡的才华为我们奉献了一部部优秀的作品。对于当代文坛来说,这些作品最主要的价值在于其美学方面所呈现的巨大意义和阐释空间。本文拟以美学为指导,从三个方面入手,着重分析曹文轩作品的美学特色。
     第一部分,综合分析曹文轩作品在语言上的特色。文学是语言的艺术。文学作品要想获得世人的认可,需要有出色的语言表述。本文认为曹文轩作品语言流畅自然,生动活泼,清新优美,富有诗意。这种优美与诗意主要得益于他语言的和谐美与色彩美。他善于在朴实、自然、清新、亲切、柔和的语言中,寻找韵律和节奏,以口语的介入形成语言的和谐与优美。他大胆的运用各种色彩,调动人类的各种感觉器官,使作品成为一个声光色影的世界。作品具有强烈的画面感和视觉冲击力。
     第二部分,注重分析的是曹文轩作品的意象美。意象的创造和运用是曹文轩文学创作中最突出的特点,意象之美也是其作品美学特色的最主要方面。他以“水”意象为核心,创造出了包括“水”“蓝花”“鸽子”“女性”等一系列意象群体。在这些鲜活的意象中,曹文轩灌注了自己的情感意愿,使他们具有强烈的象征性和隐喻性,从而增强了作品的内涵与力度,扩展了作品的审美阐释空间。水象征着人类的生命、欲望。水的本性和不定的形状决定了这一意象具有的那种纯净、流动之美。“鸽子”“白马”等动物意象,在作品中是美与力量的化身,代表着人类对于自由的向往与追寻。它们与“蓝花”等植物意象一起,动静结合,增加了作品的表现力度。“女性意象”所具有的天真和纯洁,是作家对优美这一美学品格追求的最好见证。在叙事结构上,一些意象的重复出现,也使作品旋律感更加强烈。在他诗意的语言中,各种意象以情感为纽带组合成完整的作品。作品整体上具有动与静,神秘与现实相结合的美学格调。
     第三部分,分析总结曹文轩的风格美。作品风格的形成,是一个作家成熟的表现。本部分主要是在前两部分论述的基础上,归纳出曹文轩作品的风格——含蓄与典雅共存,忧郁与悲悯同在。本文认为,曹文轩作品风格的核心词语是:典雅清丽、忧郁悲悯、含蓄。曹文轩善于在优美的自然景色和人物活动中寻找切入点,作品在整体上都表现出一种清新明丽,韵味隽永的感觉。美丽的自然风景和善良的人性一起,促进了他作品优美品格的形成。他以悲悯情怀来关照日常生活中的苦难,审视人类漂泊的生存状态,作品流露出微微的忧郁之感。情感的节制以及暗示、留白等手法的运用,使其作品带有深深的含蓄之美,从而造成意味无穷之感。作品整体上呈现出古典主义、浪漫主义与现代意识的有机结合。
     综合以上分析,本文认为曹文轩始终坚持追寻优美、纯净,始终如一的以爱与美贯穿于其创作之中,希望在文学之中寻找一份纯净的、充满诗意的现代意象空间。他的作品所具有的优美典雅、悲悯、忧郁的风格,是当代文坛较为缺少的。因此,对他作品的美学特色进行分析研究,对当代文坛来说也就更具有价值和意义。
Cao Wenxuan, Beijing University Professor, is an outstanding writer at present Chinese Literary arena. Over thirty years,with his talented mind ,he published many outstanding books. To the contemporary literary arena, the most value of these works lies in the esthetics aspect which present the huge significance and the explanation space. This thesis plans take esthetics as the instruction, analyzes the esthetics characteristic of Cao Wenxuan's works by three parts.
     The first part tries to analyze the language characteristic of Cao Wenxuan's works. The literature is a kind of language art. If a book wants to be welcomed by people, it needs to have the splendid language. This thesis thinks that the language of Cao Wenxuan's book is fluency, nature, spirited, fresh and poetic. It mainly benefits from the harmonious beauty and the color beauty of his language. He is good at seeking for the rhythm from the words and expressions which is simply, natural, fresh, gentlely. He forms the harmony and elegant of the language by the spoken language and enables the language to have the rich poetic sentiment. He uses kinds of color, arouses each kind of sense organ, makes the work to become a world which has sound, light, color and shade and enhances the visual impulse of the works' language.
     The second part pays attention to analyze the image of Cao Wenxuan's works. The most prominent characteristic of Cao Wenxuan should be the creation and the utilization of the image. The beauty of image is also the most important aspect of his works' esthetics characteristic. He takes "the water" image as the core, created "the water" "the pigeon" "the female" and so on a series of image group. Cao Wenxuan has poured his own emotion into these bright images, enabled them to have the intense symbol and metaphorical, thus strengthened the work connotation and dynamics, expanded the work esthetic explanation space. The water is symbolizing the humanity's life, the desire. The water's natural and the shape had decided this image has that kind pure, flowing beauty, "the pigeon" "the white horse" and so on animal images, are the avator of the strength and beauty in the books. Which represents the humanity's pursuit of freedom.these animals image and "the blue flower" and something else plant image, increased the work performance. "the feminine image" which has naive and the chastity, is the best testimony for the writer is pursuring the grace.Some image redundant appearance which causes the melody of the work to be more intense. In his poetic language, each kind of image combines the complete work with the emotion, and the book has the esthetics style of movement and standstill, mysterious and reality.
     The third part wants to analyze Cao Wenxuan's esthetics style. The esthetics style is the performance of a mature writer. Cao Wenxuan's work has formed his alone esthetics style, in his poetic sentiment's language and the ingenious narrative skill, that is: Melancholy and grief, Implicit and elegantly. This thesis thinksthat the core words and expressions of Cao Wenxuan's work are: elegance, melancholy, sympathy, implication. Cao Wenxuan is good at describing the graceful natural scenery and human activity, the books display the feeling of refreshing and charming. The beautiful natural scenery and the good human nature constituted his books' gaceful character. He cares the misery in the daily life by the sympathetic mood, examines the the humanity condition which is drift, and the book has the melancholy feeling. The writer uses Writing Techniques: the emotion controlling, the suggestion, leaving space and so on, enables the books have the beauty of implication. Cao Wenxuan's work mixing the classicism、the romanticism and the modernism.
     At last, this thesis think that Cao Wenxuan always insisted seeking the elegance and the pure in the contemporary literary arena which is noise. The love and the beauty is keynote of his books. He wants to seek for one purely space in the literature. His book has the elegant style, the sympathy mood, the melancholy consciousness, which are the contemporary literary arena lacked.The esthetics explanation to his work t, has the more value to the contemporary literary arena.
引文
[1]曹文轩《古典的权利》--曹文轩答《大学生》杂志[J]2003年2月27日
    [2]陈晓明《唯美唯情的奇幻--读曹文轩的(黄琉璃)》[J]《南方文坛》2007年第5期
    [1]王泉根《苦难深处的生命哲学》[J]中国图书评论2005年8月。
    [2]方卫平《一个恒在的方向》[J]《中国图书评论》2005年8月。
    [1]孙绍振《美的结构》[M]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1987年 第39页
    [1]高行健《现代小说技巧初探》[M]广州:花城出版社1981年59页
    [2]宗白华《美学与意境》[M]北京:人民出版社1987年49页
    [1]杰姆逊《后现代主义与文化理论》[M]西立:陕西师范大学出版社1986年28-29页
    [1]曹文轩《草房子》[M]北京:作家出版社2003年,1页
    [2]曹文轩《草房子》[M]北京:作家出版社2003年85页
    [1]曹文轩《草房子》[M]北京:作家出版社2003年1月12页
    [2]王力《龙虫并雕斋文集》(第一册)[M]北京:中华书局1980年461-462页
    [3]曹文轩《红瓦》[M]北京:作家出版社2003年1月79页
    [4]曹文轩《天瓢》[M]武汉:长江文艺出版社2005年26页
    [1]曹文轩《草房子》[M]北京:作家出版社2003年1月7页
    [2]曹文轩《草房子》[M]北京:作家出版社2003年1月36页,43页
    [3]刘勰(南北朝)《文心雕龙》[M]北京:光明日报出版社2005年
    [1]马克思、恩格斯.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13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81:144.
    [2]黑格尔《美学》[M]第三卷(上)北京:商务印书馆1979年282页
    [3]胡挈青编《老舍论创作》[M]上海:上海文艺出版社,1981年 93页
    [4]汤锐《美的坚守》中国图书评论[J]2005年08期
    [1]曹文轩《红瓦》[M]北京:作家出版社2003年29页
    [2]曹文轩《红瓦》[M]北京:作家出版社2003年112页
    [3]曹文轩《红瓦》[M]北京:作家出版社2003年338页
    [4]莱辛《拉奥孔》[M]朱光潜译 合肥:安徽教育出版社2006年8月第二版87页
    [5]曹文轩《小说门》[M]北京:作家出版社2003年334页
    [1]朱锦堂《文化与审美》[M]昆明:云南人民出版社1994年134页
    [2]曹文轩《草房子》[M]北京:作家出版社2003年85页
    [3]曹文轩《草房子》[M]北京:作家出版社2003年229页
    [1]曹文轩《小说门》[M]北京:作家出版社2003年1月319页
    [2]曹文轩《草房子》[M]:化京:作家出版社2003年204页
    [3]曹文轩《草房子》[M]北京:作家出版社2003年267页
    [4]王力《龙虫并雕斋文集》(第一卷)[M]北京:中华书局1980年480页
    [1]曹文轩《天瓢》[M]武汉:长江文艺出版社2005年162页
    [2]曹文轩《天瓢》[M]武汉:长江文岂出版社2005年175页
    [3]曹文轩《草房子》[M]北京:作家出版社2003年35页
    [1]张承志《美文的沙漠》(A)陈春生 刘成友编《二十世纪中国文学史论精华》(小说卷)[C]石家庄:河北教育出版社2000年
    [1]参看汪裕雄的《审美意象学》[M]沈阳:辽宁教育出版社1993年2月1版
    [2]朱光潜《文艺心理学》[M]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2005年版167页
    [3]郑敏《诗歌与哲学是近邻--结构--解构诗论》[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1999年版
    [4]朱光潜《文艺心理学》[M]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2005年版85页
    [5]虞卓娅《(红楼梦)意象解读》[J]《明清小说研究》2002年第2期
    [1]苏珊·朗格《艺术问题》滕守尧译[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83年6月第一版129页
    [2]勒内·韦勒克 奥斯汀·沃伦《文学理论》刘象愚译[M]南京:江苏教育出版社2005年8月213页
    [3]蒋寅《语象·物象·意象·意境》[J]《文学评论》2002年第3期
    [4]魏家骏:《论小说意象》[J]《西南民族大学学报》,1988年,第1期
    [1]曹文轩《童年》载《一根燃烧尽了的绳子》[M]北京:作家出版社2003年145页
    [2]曹文轩《童年》见《一根燃烧尽了的绳子》[M]北京:作家出版社2003年145-146页
    [3]曹文轩《红瓦》[M]北京:作家出版社2003年6页
    [1]曹文轩《大水》载《甜橙树》[M]北京:作家出版社2003年
    [2]曹文轩《天瓢》[M]武汉:长江文艺出版社2005年11页
    [1]曹文轩《天瓢》[M]武汉:长江文艺出版社2005年68页
    [1]曹文轩《天瓢》[M]武汉:长江文艺出版社2005年85页
    [2]曹文轩《草房子》[M]北京:作家出版社2003年193页
    [1]夏之放《文学意象论》[M]汕头:汕头大学出版社,1993年222页
    [2]杨义《中国叙事学》[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7年290页
    [1]曹文轩《小说门》[M]北京:作家出版社2003年272页
    [2]曹文轩《红瓦》[M]北京:作家出版社2003年 115页
    [3]曹文轩《红瓦》[M]北京:作家出版社2003年115页
    [1]曹文轩《天瓢》[M]武汉:长江文艺出版社2005年293页
    [1]曹文轩《天瓢》[M]武汉:长江文艺出版社2005年82页
    [2]曹文轩《天瓢》[M]武汉:长江文艺出版社2005年82页
    [3]曹文轩《天瓢》[M]武汉:长江文艺出版社2005年247页
    [1]曹文轩《红瓦》[M]北京:作家出版社2003年,157页
    [2]曹文轩《红瓦》[M]北京:作家出版社2003年,79页
    [1]曹文轩《回到“婴儿状态”--读沈从文》《一根燃烧尽了的绳子》[M]北京作家出版社2003年290页
    [2]曹文轩《草房子》[M]北京:作家出版社2003年39页
    [1]曹文轩《红瓦》[M]北京:作家出版社2003年390页
    [1]孙悦《曹文轩纯美小说系列创作论析》[J]《渤海大学学报》2006年05期
    [1]曹文轩《草房子》[M]北京:作家出版社2003年1页
    [2]曹文轩《草房子》[M]北京:作家出版社2003年87页
    [1]曹文轩《天瓢》[M]武汉:长江文艺出版社2005年159页
    [1]曹文轩《小说门》[M]北京:作家出版社2003年203页
    [2]曹文轩《小说门》[M]北京:作家出版社2003年209页
    [3]曹文轩《红瓦》[M]北京:作家出版社2003年419页
    [1]沈从文《废邮存底·给一个写诗的》《沈从文全集》5卷9页[M]成都:四川人民出版社1983年
    [2]曹文轩《天瓢》[M]武汉:长江文艺出版社2005年261页
    [1]徐复观《中国文学精神》[M]上海:上海书店出版社2006年版91页
    [2]罗维《论中国文学之悲悯卷识》[J]《求索》2007年11期
    [3]罗维《论中国文学之悲悯意识》[J]《求索》2007年11
    [4]吴武洲《作家的悲悯情怀》[N]《中华读书报》2004年3月17日
    [1]《悲悯是文学存在的唯一理由--访著名作家曹文轩先生》[M]《中国图书评论》1999年10期
    [2]曹文轩《美丽的痛苦》《青铜葵花》代后记[M]南京:江苏少年儿童出版社2005年
    [1]曹文轩 载《一根燃烧尽了的绳子》[M]北京:作家出版社2003年
    [2]曹文轩《红瓦》[M]北京:作家出版社2003年 132页
    [1]曹文轩《高贵的格调:安徒生文字中最值得迷恋的地方》[J]《湖南科技学院学报》2006 03
    [2]曹文轩《文学需要悲悯情怀》[J]《青年文学》2006年17期
    [3]曹文轩《文学需要悲悯情怀》[J]《青年文学》2006年17期
    [1]曹文轩《永远的古典》《红瓦》代后记[M]北京:作家出版社2003年1月
    [1]曹文轩《美丽的痛苦》《青铜葵花》代后记[M]南京:江苏少年儿童出版社2005年
    [1]曹文轩《永远的古典(代后记)》《红瓦》[M]北京:作家出版社2003年
    [2]曹文轩《永远的古典(代后记)》《红瓦》[M]北京:作家出版社2003年
    [3]傅逸尘《苍白的写意性追求与病态的知识分子私语化写作--评长篇小说(天瓢)艺术手法及创作思想上的双重缺失》[J]《艺术广角》2005年05期
    [1]曹文轩《草房子》[M]北京:作家出版社2003年
    [2]曹文轩《红瓦》[M]北京:作家出版社2003年
    [3]曹文轩《一根燃烧尽了的绳子》[M]北京:作家出版社2003年
    [4]曹文轩《根鸟/山羊不吃天堂草》[M]北京:作家出版社2003年
    [5]曹文轩《甜橙树》[M]北京:作家出版社2003年
    [6]曹文轩《小说门》[M]北京:作家出版社2003年
    [7]曹文轩《第二世界--对文学艺术的哲学解释》[M]北京 作家出版社2003
    [8]曹文轩《中国八十年代文学现象研究》[M]北京:作家出版社2003年
    [9]曹文轩《二十世纪末中国文学现象研究》[M]北京:作家出版社2003年
    [10]曹文轩《天瓢》[M]武汉:长江文艺出版社2005年
    [11]曹文轩《青铜葵花》[M]南京:江苏少年儿童出版社2005年
    [12]孙绍振《美的结构》[M]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1987年
    [13]吴士余《中国文化与小说思维》[M]上海:上海三联书店2000年
    [14]宗白华《美学与意境》[M]北京:人民出版社1987年
    [15]高行健《现代小说技巧初探》[M]广州:花城出版社1981年
    [16]杰姆逊《后现代主义与文化理论》[M]西安:陕西师范大学出版社1986年
    [17]王力《龙虫并雕斋文集》(全二册)[M]北京:中华书局1980年
    [18](德)莱辛《拉奥孔》[M]朱光潜译 合肥:安徽教育出版社2006年8月第二版
    [19]马克思、恩格斯.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13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81年
    [20]朱锦堂《文化与审美》[M]昆明:云南人民出版社1994年
    [21]唐跃 谭学纯《小说语言美学》[M]合肥:安徽教育出版社1995年
    [22]朱光潜《文艺心理学》[M]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2005年版
    [23]郑敏《诗歌与哲学是近邻--结构--解构诗论》[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1999年
    [24]苏珊·朗格《艺术问题》[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83年6月
    [25]勒内·韦勒克奥斯汀·沃伦《文学理论》[M]刘象愚译南京:江苏教育出版社,2005年8月
    [26]夏之放《文学意象论》[M]汕头:汕头大学出版社,1993年
    [27]韩鲁华《贾平凹的心理映象》[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3年
    [28]杨义《中国叙事学》[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7年
    [29]汪裕雄的《审美意象学》[M]沈阳:辽宁教育出版社1993年2月1版
    [30]徐复观《中国文学精神》[M]上海:上海书店出版社2006年版
    [31]陈春生,刘成友选编.《二十世纪中国文学史文论精华·小说卷》[C].石家庄:河北教育出版社,2000
    [32]胡挈青编《老舍论创作》[M]上海:上海文艺出版社,1981年
    [33]沈从文《沈从文全集》[M]成都:四川人民出版社1983年
    [34]王国维《人间词话》[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98年
    [35]李健吾《李健吾批评文集》[M]珠海:珠海出版社1998年
    [36]黑格尔《美学》[M]北京:商务印书馆1979年
    [37]刘勰(南北朝)《文心雕龙》[M]北京:光明日报出版社2005年
    [38]王运熙 周锋《文心雕龙译注》[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98年
    [39]老聃(春秋)张光裕编著《老子》[M]北京:北京燕山出版社1995年
    [40]张国庆《(二十四诗品)诗歌美学》[M]北京:中央编译出版社2008年
    [41]米兰·昆德拉《小说的艺术》董强译[M]上海:上海译文出版社2004年
    [1]曹文轩《古典的权利》--曹文轩答《大学生》杂志[J]2003年02期
    [2]陈晓明 《唯美唯情的奇幻--读曹文轩的(黄琉璃)》南方文坛[J]2007年05期
    [3]王泉根《苦难深处的生命哲学》[J]中国图书评论2005年08期
    [4]汤锐《美的坚守》中国图书评论[J]2005年08期
    [5]虞卓娅《(红楼梦)意象解读》[J]《明清小说研究》2002年第2期
    [6]蒋寅《语象·物象·意象·意境》[J]《文学评论》2002年第3期
    [7]魏家骏:《论小说意象》[J]《西南民族大学学报》,1988年,第1期
    [8]罗维《论中国文学之悲悯意识》[J]《求索》2007年11期
    [9]吴武洲《作家的悲悯情怀》[N]《中华读书报》2004年3月17日
    [10]《悲悯是文学存在的唯一理由--访著名作家曹文轩先生》[M]《中国图书评论》1999年10期
    [11]曹文轩《高贵的格调:安徒生文字中最值得迷恋的地方》[J]《湖南科技学院学报》2006年03期
    [12]曹文轩《文学需要悲悯情怀》[J]《青年文学》2006年17期
    [13]孙悦《曹文轩纯美小说系列创作论析》[J]《渤海大学学报》2006年05期
    [14]傅逸尘《苍白的写意性追求与病态的知识分子私语化写作--评长篇小说(天瓢)艺术手法及创作思想上的双重缺失》[J]《艺术广角》2005年05期
    [15]徐妍《坚守记忆并承担责任--读曹文轩小说》[J]《文学评论》2000年04
    [16]吕崇龄《诗歌意境色彩的审美表现》[J]《昭通师专学报》1986年04期
    [17]冯学民《感伤的优美》[J]《北方论丛》2006年02期
    [18]方卫平《一个恒在的方向》[J]《中国图书评论》2005年08期
    [1]赵丹《古典情怀与现代意识的融合--试论曹文轩小说的审美追求》[D]东南大学

© 2004-2018 中国地质图书馆版权所有 京ICP备05064691号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17129号

地址:北京市海淀区学院路29号 邮编:100083

电话:办公室:(+86 10)66554848;文献借阅、咨询服务、科技查新:665547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