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论宋代审美文化与宋代日常生活的融合
详细信息    本馆镜像全文|  推荐本文 |  |   获取CNKI官网全文
摘要
以审美文化为研究切入点可以摆脱中国古代美学研究中道器分流的现状。而宋代是我国审美文化发展的高峰期,也是我国审美文化的转折期。在士人文化与宫廷文化尤其是市民文化的共同影响下,宋代审美文化有了完全不同于先秦与魏晋的色彩。我们努力用历史的还原法来再现宋代审美文化的真实存在状态。但却发现,在宋代,审美文化与宋代的日常生活紧密地融合了。首先是美学理论公认的书法绘画诗词等艺术形态在市民文化和日益发达的商业活动的影响下开始成为宋代人的日常消费品。而且诗词作为艺术形式,其实用性日渐加强,其表现内容中日常生活的成分增多,这一切都表明在宋代,艺术开始日常生活化了。然后,当我们考察宋代具有代表性的器物如宋瓷与建筑园林时,却发现这些本来是日常器物的事物却充满着令人陶醉的美。宋代人的生活中到处充满着这些完全艺术化的器物。原本审美的成为了日常生活的,原本日常生活的又成为了审美的。宋代的审美文化就这样与宋代的日常生活紧密融合了,这可以说是中国古代审美文化史的一大转变。
Through the study of the aesthetic culture, we can get rid off the bifurcation between Dao and Qi in the study of classical aesthetic culture of China. In Song Dynasty the development of the aesthetic culture reached the summit, while the aesthetic culture experienced a transition. Influenced by the culture of clerisy and the royal court, especially by the culture of citizen, the aesthetic culture of the Song Dynasty absolutely was different from the Pre-Qin and the Wei-Jin dynasty. The paper tries to make a reappearance of the real condition of the aesthetic culture in Song Dynasty by the historical and reductive methods, and finds the close amalgamation between the aesthetic culture and daily life in Song Dynasty. First of all, influenced by the culture of citizen and increasingly flourishing commerce activity, the acknowledged art, such as calligraphy, brushwork, poem and the Ci Poetry had become to be daily consumable in the Song Dynasty. Furthermore, the practicability of the poem and Ci Poetry (as forms of art) was increasingly enhanced, and there was more content about daily life. All of these indicate that art had become have the daily character. Finally, when we see about the representative appliance of the Song Dynasty such as chinaware, architecture and gardens, we find the appliance have intoxicating beauty. The daily life of the Song Dynasty was full of the artistic appliance everywhere. The essentially aesthetic things become the ones of daily life, while the common things become the aesthetic ones. In this way the close amalgamation came into being between the aesthetic culture and daily life in the Song Dynasty, and it was a big change in the history of classical aesthetic culture of China.
引文
[1]陈炎主编:《中国审美文化史先秦卷》,山东画报出版社,2000年版,第1--2页。
    [1]宗白华:《美学散步》,上海人民出版社,1981年版,第31--32页。
    [2]这一点,就是康德以来西方哲学的隐藏的核心命题:人是怎样认识世界的。
    [3]陈炎主编:《中国审美文化史先秦卷》,山东画报出版社,2000年版,第3页。
    [1]阿诺德:《文化与无政府状态:政治与社会批评》,三联书店2002年版,第15页。
    [2]同上书,第16页。
    [3]参见:斯宾塞:《斯宾塞教育论著选》,人民教育出版社,1997年版,第37页。
    [1]玛克斯.德索:《美学与艺术理论》,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87年版,第137页。
    [2]转引自:金亚娜:《审美文化的概念和结构》,《求是学刊》,1990年第6期。
    [1]这方面的文章,可以参见:朱立元《审美文化概念小议》;腾守尧《大众文化不等于审美文化》:肖鹰《什么是审美文化》等等。
    [2]转引自:朱立元《审美文化概念小议》,《浙江学刊》,1997年第5期。
    [3]这种观点与所谓的“日常生活审美化”有着本质区别:日常生活审美化是在消费推动下,以影像为主导的后现代时代剥夺美学自身独特领域与自主性,将一切时尚、品味和风格甚至是社会意识形态和伦理、政治等都看作“美学问题”的结果。而我们的研究则保持了美学特有的方法与眼光,仍然是一种纯美学研究。
    [1]陈炎主编:《中国审美文化史先秦卷》,山东画报出版社,2000年版,第3页。
    [2]《马克思恩格斯选集》,人民出版社1972年版,第4卷,第434页。
    [1]转引自蒋孔阳、朱立元编:炙西方美学通史》第六卷,上海文艺出版社,1999年版,第649页。
    [2]转引自《二十世纪西方美学名著选》(上),第333页。
    [1]同上书,第335--338页。
    [2]陈炎主编:《中国审美文化史先秦卷》,山东画报出版社,2000年版,第3页。
    [3]周宪:《文化现代性与美学问题》,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5年版,第52页。
    [4]Henri Lefebvre:Critique of Everyday Life,trans,John Moore p.97
    [5]胡塞尔:《胡塞尔选集》(下),倪梁康编,上海三联出版社,1997年版,第1086页。
    [1]转引自:周宪《文化现代性与美学问题》,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5年版,第54页。
    [2]许茨:《社会实在问题》,华夏出版社,2001年版,第284页。
    [3]海德格尔:《存在与时间》,三联出版社,1999年版,第127页。
    [4]周宪:《文化现代性与美学问题》,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5年版,第58页。
    [1]卢卡契:《审美特性》,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86年版,第1-2页。
    [2]同上书,第43页。
    [3]赫勒:《日常生活》,重庆出版社,1990年版,第139页。
    [4]陈学明选编《列菲伏尔、赫勒论日常生活》,云南人民出版社,1998年版,第41页。
    [5]转引自:周宪《文化现代性与美学问题》,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5年版,第62页。
    [1]钱穆:《国史新论》,三联书店,2001年版,323--324页。
    [2]宋代审美文化的这种特征已经有学者注意到了。参见吴中杰先生主编的《中国审美文化史》第一卷,第279页。
    [3]《唐律疏议》卷6,《名例律》。
    [4]《续资治边鉴长编》卷54
    [1]孟元老等:《东京梦华录(外四种)》,上海古典文学出版社,1956年版。
    [2]王溥:《五代会要卷二十六》,上海古籍出版社,1978年版。
    [3]孟元老等:《东京梦华录(外四种)》,上海古典文学出版社,1956年版,第100页.
    [4]同上书,第376页。
    [5]葛金芳:《宋代经济:从传统向现代转变的首次启动》,《中国经济史研究》,2005年第1期
    [6]王国维:《宋代之金石学》,载《王国维遗书》第五册,《静安文集续编》,第70页。
    [7]见邓广铭《宋史职官志考证·陈寅恪序》,载《金明馆丛稿二编》,三联书店,2007年版,第245页。
    [1]葛兆光:《中国思想史》第二卷,复旦大学出版社,2001年版,第590页。
    [2]余虹编:《审美文化导论》,高教出版社,2006年版,第66页。
    [3]参见徐复观:《中国艺术精神》,第二章。
    [4]宗白华:《美学散步》,上海人民出版社,1981年版,第35页。
    [1]符.塔达基维奇:《西方美学概念史》,学苑出版社,1990年版,第47页。
    [2]同上书,第52页。
    [3]朱立元编:《西方美学范畴史》第二卷,山西教育出版社,2005版,第2页。
    [1]科林伍德:《艺术原理》,王至九、陈中华译,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85年版,第8页。
    [2]梁献《评书帖》,载《历代书法论文选》。
    [1]《中国书法全集38·米芾一》,第351页。
    [2]蒋述卓等编:《宋代文艺理论集成》,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0年版,第274页。
    [1]郭若虚:《图画见闻志》,上海人民美术出版社,1964年版。
    [1]袁行霈编:《中国文学史》第三卷,高等教育出版社2003年版,第18页。
    [1]叶梦得:《石林避暑录话》卷下,上海书店,1990年版。
    [2]李泽厚:《美学三书》,安徽文艺出版社,1999年版,第155页。
    [1]对词商业功能的论述,笔者所见只有王晓骊《唐宋词与商业关系研究》有所涉及。
    [2]陈廷焯《白雨斋词话》卷一,人民文学出版社,1959年版。
    [3]王灼《碧鸡漫志》卷二
    [1]周密:《武林旧事》《东京梦华录(外四种)》,上海古典文学出版社,1956年版,第454页。
    [2]同上书,第377页。
    [1]张金花:《宋诗与宋代商业》,河北教育出版社,2006年版,第7页。
    [1]马克思《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人民出版社,1985版,第58页。
    [2]程金城:《中国陶瓷艺术论》,山西教育出版社,2000年版,第32页。
    [1]程金城:《中国陶瓷艺术论》,山西教育出版社,2000年版,第264页。
    [2]梁思成:《中国建筑史》,商务印书馆,1955年版,第3页。
    [3]转引自:上书第73页。
    [4]同上书第75页。
    [1]张法:《中国美学史》,上海人民出版社,2000年版,第221页。
    [1]莫·卡冈:《艺术形态学》,三联书店,1986年版,第194页。
    《马克思恩格斯选集》,人民出版社,1972年版,第4卷。
    马克思:《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人民出版社,1985版。
    《唐律疏议》卷6《名例律》
    《续资治边鉴长编》卷54
    王灼:《碧鸡漫志》
    黄庭坚:《山谷题跋》卷九
    《苏轼文集》卷六十九
    朱东润编:《历代诗话》,上海古籍出版社,1984年版。
    《中国书法全集38·米芾一》
    《历代书法论文选》
    叶梦得:《石林避暑录话》卷下,上海书店,1990年版。
    陈廷焯:《白雨斋词话》卷一,人民文学出版社,1959年版。
    郭若虚:《图画见闻志》,上海人民美术出版社,1964年版。
    王溥:《五代会要卷二十六》,上海古籍出版社,1978年版。
    《东京梦华录(外四种)》,上海古典文学出版社,1956年版。
    吴中杰主编:《中国审美文化史》,上海古籍出版社,2001年版。
    蒋述卓等编:《宋代文艺理论集成》,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0年版。
    陈炎主编:《中国审美文化史先秦卷》,山东画报出版社,2000年版。
    宗白华:《美学散步》,上海人民出版社,1981年版。
    阿诺德:《文化与无政府状态:政治与社会批评》,三联书店,2002年版。
    斯宾塞:《斯宾塞教育论著选》,人民教育出版社,1997年版。
    玛克斯·德索:《美学与艺术理论》,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87年版。
    周宪:《文化现代性与美学问题》,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5年版。
    胡塞尔:《胡塞尔选集》(下),倪梁康编,上海三联出版社,1997年版。
    许茨:《社会实在问题》,华夏出版社,2001年版。
    海德格尔:《存在与时间》,三联出版社,1999年版。
    卢卡契:《审美特性》,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86年版。
    赫勒:《日常生活》,重庆出版社,1990年版。
    陈学明选编:《列菲伏尔、赫勒论日常生活》,云南人民出版社,1998年版。
    漆侠:《中国经济通史·宋代经济卷》,经济日报出版社,1999年版。
    王国维:《宋代之金石学》,载《王国维遗书》第五册《静安文集续编》,上海古籍出版社,1983年版。
    陈寅恪:《金明馆丛稿二编》,三联书店,2007年版。
    莫·卡冈:《艺术形态学》,三联书店,1986年版。
    梁思成:《中国建筑史》,商务印书馆,1955年版。
    张法:《中国美学史》,上海人民出版社,2000年版。
    程金城:《中国陶瓷艺术论》,山西教育出版社,2000年版。
    张金花:《宋诗与宋代商业》,河北教育出版社,2006年版。
    王晓骊:《唐宋词与商业关系研究》,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4年版。
    袁行霈编:《中国文学史》第三卷,高等教育出版社,2003年版。
    李泽厚:《美学三书》,安徽文艺出版社,1999年版。
    符·塔达基维奇:《西方美学概念史》,学苑出版社,1990年版。
    朱立元编:《西方美学范畴史》,山西教育出版社,2005版。
    科林伍德:《艺术原理》,王至九、陈中华译,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85年版。
    葛兆光:《中国思想史》第二卷,复旦大学出版社,2001年版。
    余虹编:《审美文化导论》,高教出版社,2006年版。
    徐复观:《中国艺术精神》,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年版。
    Henri Lefebvre:Critique of Everyday Life,trans,John Moore
    葛金芳:《宋代经济:从传统向现代转变的首次启动》,《中国经济史研究》,2005年第1期。
    金亚娜:《审美文化的概念和结构》,《求是学刊》,1990年第6期。
    朱立元:《审美文化概念小议》,《浙江学刊》,1997年第5期。

© 2004-2018 中国地质图书馆版权所有 京ICP备05064691号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17129号

地址:北京市海淀区学院路29号 邮编:100083

电话:办公室:(+86 10)66554848;文献借阅、咨询服务、科技查新:66554700